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篇一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是啊,就是梁启超,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这种奋斗的精神和永不屈服的意志,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也表明了只有奋斗和革命才能有永远的进步。
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关系着祖国的今后和未来,担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前途和亲人寄予的厚望,还有祖国的利益和发展。很多领导人都说过,凡事要从娃娃抓起,更说明教育对祖国的重要。今日之责任,祖国之责任,都是我们肩负的重担与上进的激励。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努力与上进紧紧地关乎着祖国的命运,少年永远是祖国的脊梁。
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我们庄重严肃,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奋发图强。在新时代,我们要保持良好的状态迎接各种挑战,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遥想当年,毛、蔡二人是何等的节约,至今仍值得我们效仿。
过去和现在却也不乏刘俊卿这种虚荣的人。一师范开学,父亲为他挑担,他却说父亲是他雇的挑夫。父亲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得把兄妹二人拉扯大,自己辛苦地卖着臭豆腐供刘读书,为了那所谓的面子竟管父亲要很多钱去买一双皮鞋。他一学期花的钱竟比王家少爷还多!他视功名利禄为人生制高点。他为了面子,宁可牺牲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
他却何曾想到亲人的心寒?
他原本也有不错的学习成绩,也可以效力祖国,却自毁前程,这不正是刘为自己在历史上留下的一道败笔么?
处于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有无穷无尽的学习资源,但是,正因为条件的改善,促使了我们更加的奢侈,更会享受。我们怎样像毛泽东、蔡和森那样胸怀大志,不慕虚荣,脚踏实地,懂得感恩呢?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篇二
随着“八一”节的到来,各种历史回顾的影片又拉开了帷幕。而在众多的影片中,《恰同学少年》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眼球,更震撼了我的心灵,给予我无限的斗志……
它是一部摧人向上的健康作品。让我看到的是阳光和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胸怀祖国的气魄,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有志青年的意气风发,看得人眼前一亮。
《恰同学少年》吸引我的另一点是跟大多青春剧一样,这部戏充满了俊男美女,但跟韩剧和其它偶像剧所不同的是,剧中人物个个清新自然,造型朴实干净,行为大方坦然,没有矫揉造作“装酷耍帅”的桥段,整部电视剧给人以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感觉。看后给了我无限的憧憬。
这部电视剧也使我想起即将离开的大学校园,正在工作岗位上实习的我这才明白大学的光阴是最珍贵的。好怀念大一的生活,好想念我的母校,好想念我的老师、同学,一点点,一幕幕,大一的点滴在脑海中闪现。还会想起那条熟悉的街道,那熟悉的计算机楼,那熟悉的教室,春天里的绿草坪,夏天里的花海,秋天里的落叶,冬天里的皑皑白雪……那是充满烂漫幻想的时候啊,有我们太多的憧憬,我们也曾有过那样的雄心壮志,也曾有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和崇高理想,但缺少了那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气概。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梦里无数徜徉,却不能回头。这就是人生的无奈罢。如果时光再重来,大一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呢?我想《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给了我们更多的诠释,那种久违的青春活力,那种久违的理想主义,那种不容阴暗的堂堂正气,那种对教育、对中国的未来深深的反思和忧患,那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想不光是我,每一个收看的观众,都会为之震撼。
可喜的是我们还会同母校走过半年的光阴,《恰同学少年》为我今后的道路指点了迷津。我们不会再混混谔谔,同时《恰同学少年》告诉我们:我们要在人生之路上乘胜前进,我们要选择最能激发我们内心深处潜能的环境,我们要多和那些志趣高雅、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的朋友交往,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深受他们的感染,养成主动积极奋发的精神,这样的人生,肯定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篇三
每当我看见毛泽东,他总是高高在上,身后的万丈光芒十分耀眼,这让我觉得他遥不可及。但当我看了《恰同学少年》后,却让我觉得近得能触摸到他。觉得他再也不是我眼中那个高高在上的毛泽东了,而是一个在我心里可以让我们领略和学习的毛泽东同学!
意气风发,豪气冲天,一个学生毛泽东。
那是一个爱国思想和白色恐怖并存的岁月,一个民主新文化和封建旧习惯斗争的年代,毛泽东和他的同学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激扬文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怎样救国,怎样救民,这一切都在少年毛泽东的脑海里回荡:“我现在还找不到,但将来一定会找到!”于是,勤奋学习,积极交流,关注国事,直至在学生中演变成了如火如荼的最初的革命实践活动,徒步游湖南、组建学生军、开办工人夜校.....,一个个比我们的研究性课题更能提高自己能力的活动都发生了。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却不曾尝试过?为什么毛泽东同学行,我们却不行?并不是我们不可以,而是因为我们自身缺乏很多很多的勇气.坚持和青春的热血。毛泽东同学在学生时代已经给我们立了个楷模,相信学习,服务人民,实现自我价值,奋斗的激情也会从我们向远方和未来无限的延展。当成功的你回过头来,看者那条你曾经走过的道路,看者那一滴滴的'泪痕和血迹,你耻笑当日那个胸无大志的你。因为当年的你差点被懦弱夺取今天的成功!
喜欢文字,强身健体,一个能诗会武的毛泽东。
是书生还是武将,还是两者具备?少年毛泽东博览群书,才气过人。虽不是稳重的乖学生,却是众人眼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同时,毛泽东为了磨练意志,每天都做冷水浴,野外露宿,还喜欢长途步行。游泳更是他经常进行的活动方式,“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是当时他在江河中搏击的写照。他认为日本人之所以称我们为“东亚病夫”,那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的身体的确很差。为了粉碎这个可恶“东亚病夫”称号,毛泽东同学在学校自发性组织起学生志愿军。因为他相信: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再放眼到当今社会,身体羸弱者比比皆是,虽然现在的学校都已经把体育列入中考范围,并要求学生每天跑1500米,但又有多少同学重视过体育锻炼,又有多少同学考试不及格?同学们,健康才是一个人.一个国家的最基本。正如《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为一国之希望,身健方能气雄!
一心教书,却成了革命烈士,一个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认为少年为一国之本,所以一心希望投身于教育事业中,培养祖国的花朵,破旧立新。但从“男儿蔚为万夫雄”这节中就已经看出毛泽东必将成为非凡大器。所以,当革命在呼唤他时,当人民需要他时,毛泽东义无返顾的站了出来,为革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最终他与人民一起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再看看现在,不少人不看好劳动委员这一职务。也不会有多少人希望去担当这一职务。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吃苦不讨好的职务。可我却认为这是光荣的职务,只要你融入在班集体中,融入这份工作中,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才能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快乐!即使你仍然默默无闻,但你却早已获得了最大的成功。而这份成功就叫做----奉献。
恰同学少年,我们拥有的是一段才刚刚拉开序幕的热血青春,也是最摇摆不定之时。时间流转至今,我们所面临的社会更加纷杂,诱惑更加繁多,然而所拥有的机会也是不少。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志向?是停留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幻想浪漫和安定,还是修身储能,博采众长,为整个世界做出贡献?
上一辈革命烈士恰与我们同为学生,同为少年。而我们也将与国家一同进步,一同成功,令下一辈的少年与我们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篇四
但是看了《恰同学少年》之后,我对毛泽东又有了新的认识。我开始佩服他,景仰他,崇拜他。
一开始,毛泽东就倒立着看书。无论外面是多么吵闹,他丝毫没有分心。他的这种专心真是无人能比。同时倒立着看书还能锻炼自己的体魄,真是一举两得。此后他还和同学集体冬泳,还自创了六段操(毛发明的一种融合体操和武术于一体的健身操),在全校推广开来。
正像他说的人的身体光靠天靠菩萨是没用的,只要坚持锻炼,身体自然百病不侵。“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确确实实在他身上得到体现。“青年的未来需要的是坚实而强健的体魄”让我明白体育之重要性,健康之重要性。缺乏锻炼的我今后一定要加强运动,“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在一师的新生考试中,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地考入一师。在杨昌济先生的第一堂课上,先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说说自己的志向。”其他同学都说了自己的志向,但是毛泽东却说不知道,虽经常想,可一直没找到答案。对于这个问题,我也还没找到合适的答案,只是在不断地选择之中。正如毛泽东所言:“求学即求索。”总有一天会找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毛泽东生活朴素,就算他的鞋子磨破了底,他也毫不在意。甚至把杨老师给他买鞋的钱用来买书,可见他爱读书之深。他的这种简朴的生活作风真是现在的我所缺乏的。
可是刘俊卿却和毛泽东截然不同。他家境贫困,父亲为他拼命工作,到处借钱供他读书,甚至把看病的钱都给了他。但是刘俊卿却拿这些钱去买昂贵的鞋,真是枉费他父亲为他付出的心血。他的所作所为都是那虚荣心驱使的。想想有时我也会这样做,真是惭愧啊!
和他相比,蔡和森几乎是完美的。他没有毛泽东那种锋芒毕露,更没有刘俊卿那种奢侈浪费,更多的是一种内敛。他的作文以105分考入铁路学堂,100不止还多出5分。这样的一个优秀生却丝毫没有傲气,反而比其他人更平易近人。他勤工俭学,在大街上擦皮鞋,没有任何自卑,反而有一种乐观的心态,真是苦中作乐,其乐无穷。蔡和森还有一份博大的胸怀。在竞选谁是学校最优秀的学生中,蔡和森主动担任计票员,放弃竞选,不得不让人佩服。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篇五
但是看了《恰同学少年》,我对毛泽东有了新的认识。我开始佩服,佩服,崇拜他。
从一开始,毛泽东就从头开始读。不管外面多吵,他一点也没有分心。他的专注力真的无与伦比。同时,倒立看书也能锻炼自己的体质,真是一举两得。之后还和同学一起去冬泳,创立了自己的六段操(一种集体操和武术于一体的健美操),在全校推广。
就像他说的,靠菩萨养身体没用。只要坚持运动,身体自然会对所有疾病免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真的体现在他身上。“年轻人的未来需要一个坚实强壮的身体”让我明白了运动和健康的重要性。如果我缺乏锻炼,那我以后一定要加强锻炼,“教化它的精神,野蛮它的体格”!
毛泽东在一年级的新生考试中成功地考上了一年级。杨昌济老师第一节课,老师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谈谈你的志向。”其他学生说了他们的愿望,但毛泽东说他不知道。虽然他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但他从未找到答案。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但我在不断的选择。正如毛泽东所说:“学习就是寻求。”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的。去修远的路很长,所以我会上上下下。
毛泽东过着简单的生活,即使鞋子穿破了,他也不在乎。甚至用杨先生给他买鞋的钱买书,都说明他爱读书爱得深沉。他简单的生活方式真的是我现在所缺乏的。
但是刘俊卿和毛泽东非常不同。他家境贫寒,父亲为他努力工作,到处借钱供他读书,甚至给他钱治病。但是刘俊卿用这笔钱买了昂贵的鞋子,这真的浪费了他父亲为他所做的努力。他的所作所为是受这种虚荣心驱使的。想到有时我也做同样的事情,我感到羞愧。
和他相比,蔡和森几乎是完美的。他不像毛泽东那样锋芒毕露,也不像刘俊卿那样铺张浪费,而是更加内敛。他的作文以105分考上了铁路学校,比100多了5分。这么优秀的学生,一点傲气都没有,反而比别人更平易近人。他工作学习,在街上擦鞋,没有一点自卑,但是态度乐观,真的是一种享受。蔡和森也有宽广的胸怀。在学校谁是最好的学生的竞选中,蔡和森主动充当了计票人,放弃了竞选,不得不佩服。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篇六
但是看了《恰同学少年》之后,我对毛主席又有了新的认识。我开始佩服他,景仰他,崇拜他。
一开始,毛主席就倒立着看书。无论外面是多么吵闹,他丝毫没有分心。他的这种专心真是无人能比。同时倒立着看书还能锻炼自己的体魄,真是一举两得。此后他还和同学集体冬泳,还自创了六段操(毛发明的一种融合体操和武术于一体的健身操),在全校推广开来。
正像他说的人的身体光靠天靠菩萨是没用的,只要坚持锻炼,身体自然百病不侵。“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确确实实在他身上得到体现。“青年的未来需要的是坚实而强健的体魄”让我明白体育之重要性,健康之重要性。缺乏锻炼的我今后一定要加强运动,“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在一师的新生考试中,毛主席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地考入一师。在杨昌济先生的第一堂课上,先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说说自己的志向。”其他同学都说了自己的志向,但是毛主席却说不知道,虽经常想,可一直没找到答案。对于这个问题,我也还没找到合适的答案,只是在不断地选择之中。正如毛主席所言:“求学即求索。”总有一天会找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毛主席生活朴素,就算他的鞋子磨破了底,他也毫不在意。甚至把杨老师给他买鞋的钱用来买书,可见他爱读书之深。他的这种简朴的生活作风真是现在的我所缺乏的。
可是刘俊卿却和毛主席截然不同。他家境贫困,父亲为他拼命工作,到处借钱供他读书,甚至把看病的钱都给了他。但是刘俊卿却拿这些钱去买昂贵的鞋,真是枉费他父亲为他付出的心血。他的所作所为都是那虚荣心驱使的。想想有时我也会这样做,真是惭愧啊!
和他相比,蔡和森几乎是完美的。他没有毛主席那种锋芒毕露,更没有刘俊卿那种奢侈浪费,更多的是一种内敛。他的作文以105分考入铁路学堂,100不止还多出5分。这样的一个优秀生却丝毫没有傲气,反而比其他人更平易近人。他勤工俭学,在大街上擦皮鞋,没有任何自卑,反而有一种乐观的心态,真是苦中作乐,其乐无穷。蔡和森还有一份博大的胸怀。在竞选谁是学校最优秀的学生中,蔡和森主动担任计票员,放弃竞选,不得不让人佩服。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篇七
随着“八一”节的到来,各种历史回顾片又开始了。在很多电影中,《恰同学少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震撼了我的内心,给了我无限的斗志.
破坏人的是健康的工作。我看到的是阳光和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祖国的气魄,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有志青年的昂扬斗志,让人眼前一亮。
《恰同学少年》的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和大多数青春剧一样,这部剧充满了美好的男女,但与韩剧和其他偶像剧不同的是,剧中所有的人物都清新自然,造型简洁干净,行为大方从容,没有“扮酷扮帅”的做作。整部电视剧给人一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感觉。看完之后,给了我无限的希望。
这部电视剧也让我想起了即将离开的大学校园,我意识到大学时光是最宝贵的。怀念大一生活,怀念母校,怀念老师同学。一点一点,一点一点,一点一点,一点一点。我也会想起熟悉的街道,熟悉的电脑大楼,熟悉的教室,春天的绿色草坪,夏天的鲜花,秋天的落叶,冬天的白雪.那是一个充满辉煌幻想的时代,我们有太多的梦想,我们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我们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和崇高理想,但我们缺乏前所未有的英雄精神。
曾经一尝茫茫大海,感觉其他地方的水淡了;一旦经历过巫山之云,就觉得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了。梦里有无数次的流浪,却无法回头。这就是人生的无奈。如果时间再来,大一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我觉得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给了我们更多的解读,比如久违的青春活力,久违的理想主义,不可磨灭的正气,对教育和中国未来的深刻反思和焦虑,强烈的责任感。我想不光是我,所有看的人都会震惊。
好在我们和母校相处了半年,《恰同学少年》为我未来的路指明了迷宫。我们不会再虚张声势了。同时《恰同学少年》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靠胜利前进,要选择最能激发内心潜能的环境,要多和兴趣高雅、心胸宽广、志向远大的朋友交往。我们会不自觉地被他们深深感染,养成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样的人生当然不会以“无为”为耻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篇八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恰同学少年》中的少年毛主席。
《恰同学少年》主要描写了毛主席等青年从1913年到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求学和生活的经历,从毛主席入学,到孔昭绶校长被逼逃亡;从袁世凯被赶走,孔昭绶复任,到溃兵打回湖南,毛主席带领全校学生一起抗敌等等,无一不展现了毛主席等优秀青年奋发向上的理想与抱负。
无论是演讲台上大气磅礴的毛主席;睡在爱晚亭中不畏风雨的毛主席;还是带领学生吓退敌军时从容不迫的毛主席,都令我记忆犹新。
《恰同学少年》里的毛主席,是勤奋而认真的。他的老师曾经评价他,是“全校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人”。他每天晚上都有固定的时间去看书,却经常看入了迷,一直借助着淡淡的月光,看到深更半夜。有一次,他为了能够好好品味一本书,竟将这本十分厚重,长达十几万字的书,全部抄了下来!他一直都“不动笔墨不读书”,他说过:“我读书不做笔记,就好像没读过一样。”所以,他的每本书上,都密密麻麻的写满了自己的感想和评价。而他的课堂笔记,自然也一字不漏,上面还标注着许多三角、圆圈,旁边也见缝插针,批满了蝇头小楷的评语。
《恰同学少年》里的毛主席,是勇敢的。当汤芗铭在湖南十分猖狂,众人都惧怕他时,毛主席却和同学们编了一本反对袁世凯的书,并在长沙各大学校中流传。当敌军怀疑毛主席不是正规军,枪管都抵到他脑门上时,他还是连眼睛都没往枪这边瞄一瞄,却不紧不慢的提起茶壶,给自己喝空了的茶碗里续起水来。事后,一师的校长孔昭绶记下了这样一句话:“全校学生皆曰:毛主席通身是胆。”
《恰同学少年》中的毛主席,还是俭朴的。他每双鞋都要穿到破的不能再破了,前后裂几个大口子,才肯换新的。在街上买鞋时,他连1毛一双的鞋都嫌贵,最后反而把几块大洋都花在了买书上。做笔记时,不舍得买纸,他就把报纸的空白地方裁下来,作为记录本。
“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有了这样勤奋、勇敢、俭朴的优良品质,毛主席才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雄才伟略、又胸怀天下的革命领袖,从而开创了一番伟大的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篇九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书中的每个故事都让我热血沸腾。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五月七日明国奇耻》这一篇。
这个故事体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革命青年在列强面前,枪口面前决不低头的大无畏精神。湖南总督汤乡铭让一师的学生为袁世凯的亲日行为写贺词。这对于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简直就是奇耻大辱。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对袁世凯等人的卖国行径更是深恶痛绝。他发动学生用手中的笔讨伐袁世凯,并将这些檄文装订成书。然后奋笔疾书为这本书题词:“五月七日,明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正是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毛泽东等革命青年为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用热血和智慧创建了伟大的新中国。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新时代,但毛泽东等人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是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而改变这一切的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我们的肩上,所以我们要加倍努力学习,争取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恰同学少年》这个书名字就很新颖,老师也极力推荐,这是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想了解书中人物的学生年代。
现在,我看到了第八章,可已经被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人的精神所打动,他们不怕强权的胆识和爱国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也钦佩杨昌济、孔昭绶这些教书育人的优秀园丁。毛泽东的豪迈、蔡和森的冷静、萧子升的儒雅……这一个个鲜明的人物给这部小说增添了各种色彩。
他们追求真理、追求信念、追求理想的执着,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我想这也是他们成功的原因吧!
少年是什么?是长大了的孩子,是即将踏入青年的大孩子。难道只是这么简单的意思?不,近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在他们的《少年中国说》中详细地说明了少年的用处与责任。“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意思很明确,造出封建中国之人,都是一些老顽固。造出以少年为主的新中国,是全中国少年的责任。说明少年是中国的未来,少年的变化,更是中国的变化!如何制出能肩负如此责任的优秀少年?多在于教育。如何制出能教出如此学生的教师?多在于师范。于是,在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和周南女中,毛泽东、萧子升、蔡和森、向警予、陶斯咏等同学在五年的学期里一起学习,一起生活。
在这五年里,发生了许多事情,他们一起面对。一起在岳麓山上感受大雨,亲近自然;一起在袁世凯“登基”大典上奋起,抵抗军队;一起吊唁病故的易永畦;一起开办工人夜校;一起为了长沙百姓的安危,二百人一起用计策应对三千人的军队……书中,我们明白了老师的苦心,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读懂了社会的险恶,少年的雄志。
回忆这段历史,我与他们一起抒情,一起感慨,一起悲叹!我们是恰同学少年!我要成为雄于中华的少年,我要创造少年的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