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二年级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十二篇)

最新二年级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十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5 08:23:35
最新二年级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十二篇)
时间:2023-04-05 08:23:35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篇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师:小朋友们,课桌是你们在学校天天相伴的好朋友,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生:不知道。(先是愣住了,一会儿后有的学生伸出双手开始比划,有的学生开始七嘴八舌起来,有的学生瞪着大眼睛直摇头。)

师:你能借助身边的工具或物体去比一比吗?谁来说一说,你想用什么作工具呢?(启发出用铅笔、书、文具盒、手等工具去比。)

师:现在用你选的工具去比一比,开始。(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导。)

师:请小朋友来汇报一下,刚才你用的工具是什么,测量的结果是什么?

生1:我用的工具是手,有五柞那么长。

生2:我用的工具是数学书,有三本数学书那么长。

生3:我用的工具是铅笔,有两支铅笔那么长。

生4:我用的工具是小棒,有八根小棒那么长。

生5:我用的工具是橡皮擦,有十二个橡皮擦那么长。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量地很认真!真奇怪,为什么同样长的桌子,量出来的结果却不同呢?(学生一时愣住了,但也有学生踊跃举手。)

生:因为我们用的工具不一样。

师:对了,因为大家用的工具不同,所以得到的结果不同,看来我们需要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师板书: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学生齐读。)

[评: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情景创设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兴趣,更要讲究实效性。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情景创设等要尽力简洁有效。本课教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简单明了,直入主题。]

二、探究新知,建立长度观念

师:测量长度的时候,常用什么工具?

生:米尺(教师板书:测量工具:米尺,生齐读。)

师:拿出你们的尺子,举给老师看看。(教师出示米尺)你们手中的尺子只是米尺的一部分。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手中的尺子,看你能发现什么。(学生不由兴趣激昂地寻找)

师:说一说,你的火眼精睛发现尺子上有些什么?(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画好的直尺)

生1:我发现尺子上有一些线。

师:嗯,你的眼睛真亮!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做刻度线。(顿片刻)这些数字所对的线有什么特点呢?

生:都是最长的线。

师:对,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数字所对的线是最长的刻度线。

生:我发现尺子上有1、2、3

师:不错!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数字,1、2、3

师:比比谁最先发现直尺上最前面的数是几?

生:是0。(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

师:0,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你们猜一猜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生:起点。

师:0所对的这条刻度线叫做0刻度,0刻度是直尺上刻度的起点。1所对的刻度就是?

生:1刻度。

师:2所对的刻度就是?

生:2刻度

师:细心的小朋友还能发现直尺上有一个神奇的标志字母cm,表示长度单位:厘米。(教师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

师:1cm究竟有多长呢?同学们猜一猜!(留一点时间给生猜)大家能大胆去猜测,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画的直尺)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厘米,知道了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这一段长1cm。(演示后板书:1厘米=1cm,生齐读。)

师:看清楚了吗?比比谁最快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这一段。小朋友们真能干,能准确地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到1厘米了。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哪一段也长1厘米?

生1:我还找到从2刻度到3刻度之间的这一段长1厘米。(生说,师指)

生2:我还找到从4刻度到5刻度之间的这一段长1厘米。(生说,师指)

生3:我还找到从8刻度到9刻度之间的这一段长1厘米。(生说,师指)

生4:我还找到从12刻度到13刻度之间的这一段长1厘米(生说,师指)

师:谁敢接受挑战?(再一次激发学生求知欲)1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是1厘米?6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是1厘米?9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是1厘米?15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是1厘米?(要求学生完整回答,答语略)

师:细心地小朋友一定能发现,怎样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生:我发现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师:你们真是细心人!现在我们用小手比划1厘米,好吗?

生:好!

师:找出桌子上的这根小棒,它的长度正好是1厘米。咱们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拿住它的两端,注意手指不能动哦!然后抽开小棒,瞧,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师示范,生独立操作)

师:用直尺来验证一下,你比的准吗?你们觉得1厘米长还是短呢?

生:短。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想)睁开眼睛,再比划一下,这次看谁比划得最准!(学生比划,师巡导)非常好!咱们小朋友都能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了。

师:现在请你快速找找,在我们的课桌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1:方格纸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2:铅笔头上的擦子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3:橡皮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师:再找找你同桌身上有没有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东西?(生马上像砸开锅的开水一样寻找)

生1: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2:小手指一节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3:拉链头长大约是1厘米。

生4:牙齿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5:男同学的头发长大约是1厘米。

生6:眉毛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7:衣服上的扣子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师:那我们的身边,生活周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生1: 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生2: 手机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生3: 开关按钮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4: 墨水瓶盖的高度大约是1厘米。

生5: 黑板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生6: 鞋底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师:大约1厘米长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找得完吗?

生:找不完。

师:看来,小朋友都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刚才有小朋友说到1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1厘米,那2本呢?3本呢?你怎么知道的?

师:(师演示02)这段长几厘米?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从02这段长2厘米。

师:04呢?06呢?怎么那么快就知道是几厘米了?

生1:我发现中间有几格就是几厘米。

生2:我发现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师:大家都很积极开动了脑筋思考问题并学到了知识。我们认识了米尺,也认识了厘米,在测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想不想用厘米作单位来测量长度呢?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西师版《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案例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西师版《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案例及反思生:想。

师:坐好的小朋友就一起来玩个简单的游戏。

师:先用手比划这根小纸条,估一估它有几厘米长?给同桌说说。(学生操作,教师巡导)

师:到底谁猜对了,我们试着用尺子量一量就知道了。测量的时候想一想你是怎么量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准备,开始。(生独立操作,师巡导)

师:谁有本领当当小老师,到讲台上来教教大家该怎么量?(指明小老师教大家)谢谢熊思然小老师给大家做了一次正确的示范!

师:在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1:对准0刻度。(教师板书:量:对准 0刻度,生齐读)

生2:尺子要放平。

师:说得很好!在量的时候先把尺子的一段对准物体的0刻度,再看物体的另一段对着几就是几厘米。大家再试一试。(学生不约而同开始再次量起来)

师:有一位小朋友是这样量的,你们看对吗?怎么错了?那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帮助他改正错误好吗?大家来指挥喊开始,好了喊停,尚老师听从你们的指挥。到0刻度了,行了吗?

师:有了大家的共同帮助,这个小朋友改正了错误。为了使其他小朋友不再发生同样的错误,现在谁能再次响亮地提醒大家,在量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对了,量的时候有一点特别重要,一般要对准0刻度开始量,然后再读另一端的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评: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遵循这一特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题材引出新知,又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回到生活中提取相应的数学经验,把数学又回归于生活。]

三、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师:现在请小朋友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生:我的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5厘米。

师:真能干!能把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那么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对准0刻度,尺子要放平。

师:大家说得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当裁判官,判断哪个小动物量的正确?为什么?(教师用小黑板出示题)

学生学习兴趣再一次被激发。

生:学生回答略。

[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量的这些物体的长度,你感觉在生活中属于长还是短?一般情况下,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米尺作工具,用厘米作单位。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用厘米作单位量了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那我们要量黑板有多长?教室有多长?操场有多长?该用什么工具去量,又要用什么长度单位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测量工具:米尺

单位:厘米(cm)

1厘米=1cm

量:对准 0刻度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到测量长度需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厘米的字母表示法,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比较短的(限整厘米长)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的习惯。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谈话引入、探索新知、课堂练习、全课小结等几个有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结构完整,环节清晰流畅自然。教师注重借助教具,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操作法等,抓住学生认知起点,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经历观察、实验、验证等一系列活动获取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形成认真务实习惯,发展空间感。

设计有效教学活动,建立1厘米长度概念。新课程中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考虑三个要素,即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在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这一教学重点中,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特点,有效利用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设计了猜一猜,即在脑子里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即在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的长度;比一比,即用手指比出1厘米长度; 记一记,即闭上眼睛记一记1厘米的长度;说一说,即说一说生活中的1厘米。这样通过猜、找、比、记、说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学会运用。通过轻松的学习过程让1厘米的长度在学生头脑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同时也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现代数学教育观把思维教育作为数学教育的潜在目的,把创新教育作为教学的新目标。因此,看一节数学课是否符合现代数学教育观,一是看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二是看学生活动的创造性。这节课,教师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定的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开课便由自己想办法量出课桌长度这样的一个开放式的设计导入。认识1厘米时,教师先后肯定了学生所找的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这一段是1厘米,2刻度到3刻度之间的这一段是1厘米,等等。这也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这些开放式的问题促进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思维方式的发展。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二年级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篇二

新学期刚开学,二年级数学就碰到了难题——长度单位。虽然他们在去年一年的学习中有触及到关于“米”或“厘米”这类的词语,但是他们真正的意思还是不知道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学习长度单位。这对于他们是新知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是老经验了。所以这样的课我希望能做到以下几点:

1、在原来知识经验基础上构建新知识的框架,发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我们很近。

2、纠正老经验的错误认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两者建立联系,能用新知识去测量生活中的物体。能用老经验检验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同一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在第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先观察我用不同的标准测量长度相等的彩带,通过发现得出的结论不同从而引发“为什么同样长的彩带,结果会不一样?”让学生感知“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同桌合作去验证我们共同得出的结论。

2、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我分三步走:先让学生认识尺子,明确尺子上0到1是1厘米。再让学生再在尺子上找一找其他的1厘米。比如1到2、2到3。最后寻找身边的1厘米,比如手指甲、图钉等。借助具体的食物构建好1厘米的长度单位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两物体的长度。因为没有实物投影仪,没有请学生上来演示测量的方法,厘米太小了,在黑板上画是看不到的。所以我只好采取了自己正确示范、学生模仿和自己错误示范、学生纠正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雪深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力估量的教学,在测量之前我都要求学生先估量。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估量的方法和准确度。

5、是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我主要选用同桌互相合作的方式。一个画好之后,要求同桌再帮他测量一下,以保证对方画线段的正确。

1、在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学生经历有多样标准测量物体的经历不足。所以反应在作业中,个别学生在数一个物体有几个正方体的时候就出现了错误。对同一测量标准的必要要体会不是很深刻。

2、厘米和米的混淆。一种是在语言上的混淆,一种是在长度观念上的混淆。

3、测量要求从零开始,但是我希望孩子能够不从0开始也能计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

二年级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篇三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在对尺子的充分观察中自主认识长度单位, 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 结合想象引导学生自主建立 1 cm 的概念, 并通过列举生活中的 1 cm长的物体,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 1 cm 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生从尺子上找 1 厘米、 几厘米的具体长度, 以及用手比画 2 厘米有多长, 使 学生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 为下面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通过估一估引发认知冲突, 让学生实际测量体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方法,并与同桌合作量铅笔的长度, 解决了课前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加深了学生对厘米长度的认识。

5、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没有在这一节课终止, 课后还要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很好基础。 因为在实际测量中会发现很多物体用学生尺测量会很麻烦, 这就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他们去思考、 去探索。

1、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时, 要求还没有讲清, 学生就开始行动, 导致学生操作时有一些失误。

2、讲解: 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在表达时, 数学语言不够标准。

3、表达的学生说的时候, 其它学生倾听不认真, 个个都想说结果一个都没表达清楚。

二年级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篇四

本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基础上,学习认识长度单位的。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主要策略是通过从学生喜欢的课本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然后通过组织学生实践操作,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量出的结果不一样;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长度有时量出的结果一样,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在备课时,我就考虑这节课应该怎样上?教材情景图里体现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我觉得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孩子们还没有从假期状态里走出来,很多孩子还很兴奋,一假期没见了,有说不完的话,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未必好。教材里的四件学具回形针、一角硬币、三角形及方木块孩子们也不可能全部备齐,所以我决定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那怎么上呢?还是我来演示吧,让孩子们观察,总结,这样课堂纪律会好许多。可是我看了一下教参,书里说: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但是个体的认识应遵循人类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小学生也不例外。因此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看来还是得让他们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我灵机一动,让孩子们回家做一些教具吧。没有回形针,就把它改成做小圆片,方木块改成正方形。

上课时,我检查了一下孩子们带教具的情况,只有2个孩子没有准备,给他俩找了一个合作伙伴,课就正常进行了。

一节课下来,我感觉并不轻松,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很累,时间也不是很够用,还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现就这节课做一下反思:

我先让学生发现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

我没让学生带硬币,因为带来会很麻烦。这个环节由我来演示,我把数学书放在黑板上,贴着封面宽边放了一条胶带,然后我把一角硬币一枚一枚的粘上,让学生看出数学书的宽大约有7个硬币那么长。虽然也摆了7个,但实际的宽只有6个半那么长。而不是像书上情景图那样只多出一点点。

我让学生看明白后,强调了一下摆法,就让他们动手实践,用手里的不同的学具测一测数学书封面的宽。这些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明白了数学课本的宽会量出不同是因为测量标准不同。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再进行下一个环节时,就有孩子开始玩学具了,有的只顾着摆,不注意分析了,我只好浪费了一些时间组织教学,才接着讲。

接下来还是通过操作让学生弄明白第二种情况: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可能相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孩子们的教具都是自己做的,量什么物品会出现相同的数量相同的情况我事先无法预料,只好在巡视时随时发现,然后提示学生。由于准备不充分,这一环节效果就不好。我本来准备了教具想亲自演示一下,可是课已接近尾声,时间不够用了。

练习时,书上有让孩子们量桌子的长的练习,可是我们的课桌面4角是半圆的,不是标准的长方形,我只好让孩子们大概量了一下。量时发现很多孩子方法不对,又找了一个正确的孩子做了一下演示,才都量对了。我课前预设的时间就不够用了,练习的也就不够充分。

通过这节课,我觉得数学课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非常重要,但活动课上课堂纪律的控制是个大问题,老师必须注意控制好时间,不能一操作就收不回来。教师在下达要求时必须讲清楚、说明白,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操作的有效性。

二年级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篇五

《认识长度单位》第一课时教后反思本节课开始,通过教师和学生,用自己的拃为单位测量课桌的长,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长度不同,由此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就对统一长度单位有了想要进一步探究下去的欲望,在解决这种冲突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本节课不足之处在于认识尺上的刻度0及由于学生带的尺子规格不同,演示的尺子又距离比较远,因此花的时间比较多,以致后面的练习进行的比较仓促。

《认识长度单位》第二课时教后反思学生认识“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的机会少。本课的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的,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认识米,体会1米的长度。在数中理解,1米=100厘米,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比划,测量讨论,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时,所学的知识不断内化为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构建起知识体系,而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动手操作,观察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长度单位》第三课时教后反思线段作为几何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要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难度。因此本节课教师主要分两个层次教学来达到教学目标:

一、通过观察,比较一根线拉直后的样子,引入线段,是学生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再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他们明白,直尺,黑板,教材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二、在教学中,用直尺或其他合适的工具画线段时,注重教师引导和学生的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画线段的方法。体会线段与多边形的内在联系。

二年级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篇六

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分散地学习了各种计量单位。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使学生对量的的计量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感悟计量源于生活。

在这节课中,我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数学生活的原型,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计量的产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看,我将这个难点分解成两个小难点:

如:表示一枝铅笔又多长(教师演示),可用1厘米长的一段来计量,量得这枝铅笔有12段,说明这枝铅笔的长为12厘米。

使学生明确:古代(直接比较),现代(选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计量的标准),这样就产生了计量的单位。如:一寸、一米等不同的计量单位,给后来人的交易带来不便,慢慢才逐步统一精确的计量单位。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1、为了使学生知道物体或距离的长短,必须用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等来计量。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我让学生自己描述千米、米、厘米等的大小,并在米尺上指出,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新的知识。

2、为了使学生明确:要表示物体表面的大小,必须用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等,接着让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说出1平方千米、1平方米等有多大?使学生在回忆、整理中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因地制宜地确定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导向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能做到将学与练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参与、合作交流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但自己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今后我将力求做到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在练中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在练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年级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篇七

本周学习了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学习重点如下:

1.统一长度单位.

在课堂内,我们通过组织孩子们用不同的标准去测量同一长度,

引导孩子们提出疑问:明明是同样长的物体,为什么量得的数量不同呢?使孩子们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实践生活中充分感受1厘米和1米的长度.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充,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统一的规定.在课堂内引导孩子们观察尺子上有些什么?有刻度线,数字,大格,每两个数字之间叫作一个大格,像这样的一样大格的长度定义为1厘米.在生活中去寻找1厘米,量一量孩子们的每一个小手指,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呢?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1厘米长度的物体很多很多,1厘米它比较短.

出示米尺,感受1米的长度.用手势来表示出1厘米,1米究竟有多长.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再拿尺子来准备测量.

3.学习测量的方法.

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数字几.不过,有的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我们也可以适当地引入小数的介绍,但是不宜过多强调.

4.线段的认识.

线段的认识重点抓住两个特征:1直;2有两个端点.在黑板上画上一条直线,问:"这是一条线段吗?"有的孩子说:"是的,因为它很直."有的说:"不是的,它没有两个端点.""对,这是一条直线,它没有两个端点,它的左右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我们无法用尺子量出直线的长度.但是,点上两个端点,就像用剪刀剪下了其中的一段,这就是"线段",线段是可以测量出具体的长度.其实,线段的定义是由直线引出的,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但是,在低年级阶段,我们通过比较形象的语言,比较有趣的比方来引导孩子们理解什么叫作"线段".

4.学会用尺子画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

画法指导:画线段时,注意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尺子断了,没有了"0"刻度了,那又该怎么办呢?引导孩子去发现用任意的一个刻度线做为起点,都可以的.如:用刻度"1"为起点开始来起,画3厘米长的线段,那就1+3=4,画到刻度"4"的位置,画完后,记得点上两个端点,表示这是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如果没有点上两个端点,那你画出来的就是一条没有长度的"直线".

5.本周的学习问题:

(1)口算的准确率退步较大.在课堂练习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孩子"口算"退步很大,11-7不记得了,84-8写出的答案也是非常奇怪,还有100-10等于几?有的孩子怎么样都想不出答案了.这两周需加强口算的'训练。

二年级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篇八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之一。同时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本教学设计中,主要以发现教学法为主,充分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操作、思考、交流,在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演示,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在教学过程,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征,注重了对情景的设置。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环节清楚,层层递进

本节课教师目标明确,设计了4个层次的观察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认识直尺——认识厘米——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认识几厘米”几个环节的教学,已经为学生探索“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作好了铺垫,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与作用。

2、巧设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有人说:学习数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做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通过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并建立起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当学生自主探索出了测量方法,并能测量出身边物体的长度之后,他们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3、课堂平实高效

本节课在设计上体现了“平”与“实”的课堂,该讲授的地方教师精心而准确地讲授,该探究的地方则放手让学生探究,课件辅助教学用得恰到好处,做到了真正的切实高效。

4、给学生继续学习的渴望

一堂课的结束,恰好是另一个知识学习的开端。在教学接近尾声时,本课的结束设计,即呼应了前面引入阶段的测量课桌长度的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用直尺去测量更长的物体或距离的局限性,学生产生了学习更多知识需要。

二年级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篇九

《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的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会感到一定困难。因此,解决困难很大程度上在教学中要取材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在这次《长度单位》教学活动课中给我以深深的启迪。长度单位我用了三个课时,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测量来感知米与厘米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师的精心准备、学生的全员参与,确实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兴趣的激发、经验的积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和乐趣。

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利用操作、比较等手段获得感性认识,切实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何让孩子体验这份感受呢?我要求同学们回家准备回形针、硬币、圆片、三角形、正方形、卷尺等,用来测量数学书、文具盒、铅笔、黑板等的长或宽,孩子们都学得很开心且积极主动,我发现到一些后进生的情绪也很高涨。

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客体而获得客体的知识的,凡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手验证的东西,比老师讲解给他们的印象深刻得多。而观察、操作、讨论┉┉是数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最广泛意义的实验、试验及观察,能够提出问题,并从实践操作中自己寻找到答案。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猜一猜。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再请猜得准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准的?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2、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3、估一估,量一量。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在课堂上,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学生回家,自主选择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量一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回到课堂上交流,达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

二年级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篇十

数学教育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到测量长度需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厘米的字母表示法,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比较短的(限整厘米长)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的习惯。

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我们的微型课题“小学低段数学情景教学的研究”设计了“挑战引入、探索新知、练习夺星、全课小结”等几个有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结构完整,环节清晰流畅自然。我注重借助教具,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操作法等,抓住学生认知起点,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经历观察、实验、验证等一系列活动获取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形成认真务实习惯,发展空间感。设计有效教学活动,建立1厘米长度概念。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本课教学内容过多,以至于紧赶慢赶都没有上完就下课了,而且由于赶时间,前面的指导也不够,比如让学生观察直尺说共同,才一会儿时间就停,同桌说就成了摆设;也忘记了让学生指自己直尺上的0刻度,用自己的直尺说自己发现的几厘米,总之流于形式,学生看自己的尺子时间太少;学生找身边的1厘米自己在脑袋里形成直观形象的时间也太少,导致学困生没有消化吸收。所以以后上课应更注意学生的一节课的实际接受能力,不能想当然的多灌就觉得好。

二年级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篇十一

本节课以实践活动、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具体有以下特点。

上课开始,教师通过“用什么办法能知 道黑板的长度?”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去进行测量,这 样既解决了矛盾,又进入了主题,还吸引了学生。

此环节分两步进行,首先是认识米 尺,建立米的观念。学生在建立米的观念的活动中,经历了从直观(看、 量)到抽象(估、说)这样一个认识过程,从中体验到学习探索过程 中的乐趣。其次是用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在本环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 大胆实践、主动探索,从而总结出用米作单位测量长度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让 学生把自己的操作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从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另 一方面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测身高可以用多种方法,从中学会选择 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感受、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学中并不满足学生测量 活动后正确地填出结果,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理解知识间 的联系。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篇十二

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厘米,用尺子量身边的小型物体的长度基础上学习的。提出一个问题,黑板有多长,我先用学生尺去量,结果量了好多次才量完,学生一阵嘘嘘声,太麻烦了,后来一个学生说她的尺子比较长,是30厘米长的,稍微快点了,但是还是很麻烦。这时学生说,老师不是有很长的尺嘛,还有学生说那是米尺!好吧,就用米尺,结果量出来有4米长。

量黑板是不是应该让学生来量,老师帮忙。提出除了用米尺,还可以用卷尺,量衣尺测量。

让学生说说米尺和学生尺的不同用途,学生就说,量大型的物体要用米尺,量小件的物体用学生尺比较好。

详细认识米尺,也是从0刻度开始的,最多是100厘米,为什么又叫米尺呢,因为总长是1米,说明100厘米=1米。那么黑板长4米=400厘米。

用手臂表示1米有多长。当孩子们平举着手臂,微微向前弯曲,大概就体会到了1米原来是这样形象的。

第一天忘记带量衣尺和卷尺了,第二天带来了,先用量衣尺量腰围,挑一个胖点的,瘦点的,先教学生怎么量,然后让学生给学生量,让学生给老师量,分别把数据记在黑板上,量了几位同学后,学生对腰围也有了大概的印象,再上来一位学生,估计一下,大部分同学都估计得比较合理。因为量衣尺不够,只有个别同学实践量腰围。所以需要布置到课后作业,让学生家里去量。

学习米,厘米,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长度感,即使身边没有尺子,也可以大概估计物体一边的长度。在测量物体长度前先估计一下,以提高估计的准确度。在学生学会了用食指宽度表示1厘米,用大拇指和食指伸开微微弯曲表示10厘米,用两个手臂平举微微弯曲表示1米后,就很方便地估计了。

先估计教室长度,估计学生的身高,估计桌子的高度等,然后再用米尺测量。学生兴致勃勃,踊跃参与。

课本最后面的做一做,要求量出一根绳子的1米,2米,3米,更加增加了学生对长度的感性认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