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君主集权的强化听课记录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2.掌握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
3.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4.掌握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二、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的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
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学难点
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教学方法
1.讲述法。对于满洲的兴起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可采用讲述法。
2.例示法。有关文字狱的内容,通过例子使学生明白清朝文字狱的特点。
3.归纳法。清朝文字狱的特点,学生可通过例子来归纳得出。
4.讨论法。可以引导学生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的利弊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5.比较法。可以对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作比较,在比较中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具准备
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请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内容。“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是明末的民谣。由于明朝后期统治的腐朽,闯王李自成率农民军,于1644年攻占北京,推翻明朝。兴起于东北的清朝趁机派兵南下,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投降清朝。闯王率兵同吴三桂在山海关鏖战,清军突然杀出,农民军败退,被迫撤出北京,转战各地,最后失败。清朝入主中原。清朝建立后,君主集权得到强化,那么,清朝的君主集权是怎样强化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导入语例示二:
同学们,北宋时,女真族建立了金,那么你知道女真族这个少数民族后来发展的情况吗?后金又是怎么回事?女真族与满族以及我国历史上的清朝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导入语例示三:
请同学们先来看一组投影。
[投影显示]
努尔哈赤即位
同学们,屏幕上显示的是后金的建立者努尔哈赤即位时的情景。那么,努尔哈赤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建立的后金又是怎么回事?后金和历史上的金政权之间是什么关系?通过今天这一节的学习,我们来了解这一方面的情况。
[板书]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满洲的兴起
2.清朝的建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先把课本上相关的内容看一下,从中找出有效信息。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一、女真族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明朝前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明朝后期,女真杰出的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xx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二、后金为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起兵攻打明朝,几年之间,夺取明朝辽东七十余城。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三、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汗位。他重视发展生产,改革内政,并注意选拔人才,联合蒙古各部,势力不断扩大。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他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随后,清太宗加强攻势。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教师讲解]女真,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北宋末年,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朝。以后,部分女真人迁入中原,逐渐与汉族融合,留居东北部分。明初,被分称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三部分,明朝在当地设立卫、所等各级行政机构,管理军政事务,隶属奴儿干都司管辖。后来,东海女真时常侵袭海西和建州。建州与海西,为了躲避东海女真的侵扰,并加强与辽东及关内的经济联系,不断向南迁移。到嘉靖年间(1522~1566),分散聚居于辽东的东北边。
努尔哈赤(1552~1626),姓爱新觉罗。先祖受明册封,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努尔哈赤19岁分家自立,因所得家产极少,只得自谋生计,亲自上山采松子、挖人参至抚顺马市去交换,经常接触汉人。曾一度投到明辽东总兵官李成梁帐下,受到军事训练,受汉文化影响很深。1583年被明朝授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成为建州女真的首领。此后他用xx年的时间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接着,又用武力统一了松花江流域的海西各部和长白山东北的东海女真。在统一过程中,他创建八旗制度,并命人用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16xx年建立金国,史称“后金”,定都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建元天命。萨尔浒战役之后,攻占抚顺、开原、铁岭等地。1625年迁都沈阳。1626年进攻宁远(今辽宁兴城)受伤,不久死去。努尔哈赤经过三十多年的经营,统一了女真各部,对满族初期的历史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皇太极(1592~1643),即清太宗,努尔哈赤之子。后金时,以战功兼辖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二旗,势力强大。努尔哈赤死后,受诸王拥立,1626~1643年在位。即位后,他重视农业生产,把满洲贵族所属的一部分奴隶编为民户,颁布保护农业的法令,要求各级官员和各牛录督促农务,注意“地利”“土宜”。积极吸收汉文化,翻译汉文书籍。仿照明制,设置内三院、六部,开科取士,任用汉官。自掌正黄、镶黄、正蓝三旗,加强专制统治。他用武力继续完成对黑龙江和吉林东境女真各部的统一;征服了蒙古,使之臣服于后金;于1634年、1636年……多次从长城突入关内,并攻占了除宁远以外的关外大片土地。1636年改国号为清,称皇帝。又增编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进一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
[拓展阅读]吴三桂,祖籍高邮人,后迁入辽东,父子均为明崇祯帝年间的重臣,吴三桂为明山海关总兵,明末农民起义时,虽然不甘心让农民起义军来“均田免粮”,但也不敢与农民军真正交锋,因此,当吴三桂接到崇祯帝让其入京保卫的命令,走到丰润时,听说京城已被义军攻破,就急急忙忙逃了回去,不久,李自成派降将唐通给他送来了其父吴襄的劝降和犒银4万两,并召他入京,另派兵将代他守关。他接受了犒银,但却屯兵九门口,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然后,才慢慢地向京师而行,当他刚走到滦州时,听逃来的家人密报,说其家产被抄,父亲被囚,爱妾被掳,便气得怒发冲冠,马上掉头返回山海关,击走了李自成派来的兵将,并决心和农民军决一死战。明末清初大诗人吴伟业曾作过一首《园园曲》。其中一句“冲冠一怒为红颜”说的就是吴三桂不顾民族大义“泣血降清”的这段故事,后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从而开创了清王朝对中国达280年之久的统治,之后吴三桂跟随清军平定全国,成为镇守云南的平西王,但后来发动分裂祖国的“三藩之乱”被康熙帝予以平定,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重点来学习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一目的内容。
[板书]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军机处的设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本目的内容,看后回答问题。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清朝初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清朝初期,中央政权大体采用明朝的制度,设置内阁和六部,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教师提问]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对君主集权的强化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阻碍了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师提问]对此,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回答]为加强君主集权,雍正帝设立了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听从皇帝指挥。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撤消。
[教师提问]军机处的设置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教师介绍]清代中央政权机构多仿明制,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清改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宏文院)为内阁,作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清代内阁设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学士满六人、汉四人。内阁的实际权力比明代小。
清中央的执行机关是六部。各部职责和明朝基本相同。六部皆设尚书为长官,左、右侍郎为副长官,俱满、汉各一人。
清代内阁名义上是最高行政机关,但它并不是真正的权力中心。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后来的军机处,才是真正的最高权力机构。清初,凡军国大政,皆交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议政王大臣会议亦称“国议”,权力很大。其成员概由满族贵族组成,汉人不得参预。这种满族贵族专制的形式,不仅和皇帝独揽大权相抵触,而且也不利于清朝进一步争取各族特别是汉族上层的支持。所以康熙皇帝时又在宫内设南书房,简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充任。南书房设立后,皇帝谕旨多命南书房翰林撰拟,从而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雍正在位期间,又于1729年(雍正七年)设立军机房,并于1732年(雍正十年)正式改称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剥夺了诸王参政的权力。参加军机处的军机大臣,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其名称有“军机大臣”“军机大臣上行走”等。为首者称为“领班”,亦称“首枢”。凡被选入军机处者,都是皇帝的亲信,完全听命于皇帝。皇帝通过军机处将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称为“廷寄”;各地督抚也将重大问题径寄军机处交皇帝审批,称为“奏折”。中间既不再经过内阁这道手续(“明发上谕”仍通过内阁下达),对邦国大政的处理更无需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议决。军机大臣以下设章京等官,从六部员司和内阁中书里选用。章京的任务是缮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作军机大臣的辅助人员。章京也是满、汉人员各两班,每班八人,各设一领班。章京参与机要,草拟圣旨,俗称“小军机”。清代的军机处机构精简,行政效率高。人少精干,遇事不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
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皇帝通过军机处,集大权于一身,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标志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二个“动脑筋”的内容:女生:“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男生:“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你同意他们谁的说法,为什么?请大家讨论后回答。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又都不全面。第一种说法,强调了军机处起到君主集中大权、可以快速下达命令、避免大臣办事扯皮、拖拉的作风。第二种说法,强调了军机大臣什么都得听皇帝的,自己没有任何权力,从而便丧失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如果将两种看法结合起来,就更全面、客观了。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组投影。
[投影显示]
沈阳故宫
乾清宫
军机处
[教师引导]同学们,投影打出的是清朝的三组建筑:沈阳故宫、乾清宫、军机处。请大家根据这三组建筑布局的特点来理解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大家可以讨论,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学生讨论]……
[教师提示](用投影打出)
乾清宫在故宫“内廷”最前面,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宫殿面阔9间,长48米,其中东西两间作穿堂,进深5间,长26米,从基座下地面到殿顶高达24米,是后寝最高最大的宫殿。殿中设金漆宝座,宝座上方高悬清世祖顺治皇帝御笔“正大光明”匾,匾后是清代皇帝立储安放传位诏书的地方。从明朝永乐帝到清朝康熙帝,都在乾清宫居住。皇帝每天到这里阅读记录前代皇帝言论、教导的“圣训”,一些重要的召见也在这里举行。皇帝无论在哪里去世,都要在乾清宫停灵数日,以表示“寿终正寝”。清代雍正之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乾清宫改为接见外国使臣的场所。
清朝政府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筹备镇压西北准噶尔贵族的叛乱,于雍正四年(1726年)在养心殿附近内右门处设立军机值庐。雍正七年(1729年),军机值庐正式改为军机处。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的满汉大臣共同组成,开始只是一个暂设的军事行政机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机构。内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为了保密,不设其他下属官员。军机值房有护军把守,任何人不得靠近。
军机处所用房舍原是故宫内右门外西侧红墙根下的一排板房,板房东头为侍卫值房,西头为内务府大臣办事处。乾隆时,保留了军机处,对原板房稍加修饰,就成为今天见到的状况。
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明天启五年,1625年),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基本建成,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皇宫。清朝迁都北京后,这里成为“陪都宫殿”,康熙、乾隆、嘉庆、道光诸帝东巡时也在此临朝。
沈阳故宫共占地六万多平方米,有建筑七十多所、三百多间。由东路、中路、西路三个部分组成。东路包括大政殿和十王亭,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八旗头领日常办公的地方。中路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以及两厢的建筑物。崇政殿即所谓金銮殿,是清帝王接受朝贺、发布政令的地方。清宁宫俗称中宫,里面是皇太极和皇后的卧室,外间是祭神的场所。西路包括戏台、嘉阴堂、文溯阁、仰熙斋,为乾隆以及其他帝王东巡时的消遣娱乐场所。另外,在大清门左侧,有太庙,是供奉清皇室祖先的地方。插图展现的是大政殿和十王亭的建筑群体。
[学生回答]这种布局特点主要体现君主与臣下的关系,沈阳故宫建筑突出了皇帝的中心位置和王公大臣的重要地位,说明王公大臣对皇帝的牵制作用;北京皇宫中的乾清宫与军机处的建筑突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大臣的低下位置,说明君主权力的加强。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使学生得出上述结论)
[教师引导]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除了设置军机处外,还在思想领域加强了控制,其中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文字狱的盛行。下面请同学们先把课本上相关内容看一下。
[板书]2.文字狱的盛行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什么叫“文字狱”?
[学生回答]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
[教师讲解]每一个新政权的建立,都要加强思想上的统一,清朝也不例外,康、雍、乾三朝在大量查禁销毁或篡改不利于封建专制的书籍的同时,加紧了对知识分子的迫害,例如康熙二年(1663年),浙江湖州富户庄廷 购得明末人朱国祯所撰《明史》,攘为己作,并补写了崇祯朝和南明史事。书中多有诋毁满洲文句,被人告发,酿成大狱。庄廷 被开棺戮尸,作序者、刻印者、校阅者、售书者、藏书者被杀72人,充军边疆的几百人。康熙后期,翰林院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中,有根据同乡方孝标著的《滇黔纪闻》而写成的《孑遗录》,详记南明永历遗事,主张为南明皇帝在《明史》中立《本纪》。五十年(17xx年),戴名世被杀,方孝标被剖棺戮尸,受牵连被杀者达300人。再如雍正朝的曾静、张熙案。他们推崇并传播清初思想家吕留良的严“华夷之别”,反对专制政治的学说,还劝说川陕总督岳钟琪起兵反清。案发后吕氏一家及其门生,死者戮尸,活者斩首,受牵连者或流或杀。雍正帝将该案的口供和有关谕旨汇编成《大义觉迷录》颁行天下,强调满汉一体。儒生钱名世赠诗年羹尧“分陕旌旗同召伯(周之将军),从天鼓角汉将军(霍去病)”,年羹尧出事后,雍正命钱名世在家中悬挂“名教罪人”匾额,并让数百举人、进士撰写诗文,对他加以批判;诗文结集为《御制钱名世》,发给各学校以作警戒。还有,为治查嗣庭的罪,雍正命人从查氏日记中寻找罪证,从而挖罪证挖到了一个人的灵魂深处,以加强思想统治。乾隆朝的文字狱比康、雍两朝增加四倍以上,且大多是望文生义、捕风捉影。例如“翘首待重明”“长明宁易得”一类诗句被认为是意在图谋复明,构成叛逆大罪。又如湖北秀才程明肥为人作祝寿文,内有“绍芳声于湖北,创大业于河南”,“创大业”被曲解为要做皇帝,程因“语言悖逆”被斩首。
[教师引导]同学们从上述的例子中,能否归纳出清朝文字狱的特点?
[学生归纳]
生甲:清朝的文字狱次数很多,仅康雍乾三代就发生160宗以上。
生乙:清朝的文字狱株连广,刚才提到的戴名世案,受牵连者达到了300多人。
生丙:清朝的文字狱处罚严酷,动辄就刀斧相加。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想一下,严酷的文字狱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什么?大家可以就这个问题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恐惧,思想、文化被摧残,知识分子的创造性、气节精神荡然无存,软骨病在中国人中蔓延开来。由此,社会形成了汰优择劣的机制,精英被杀,小人得志。读书人要么曲意逢迎,要么远离政治,逃避现实。
(以上回答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教师讲析]中国古代文字狱以宋、明、清三代为高潮。宋朝文字狱著名的就有苏轼的“乌台诗案”、岳飞的“莫须有”冤案和刘克庄的“落梅诗案”。明朝的文字狱又远胜于宋朝,朱元璋等人猜忌成性,文字狱之酷使得士大夫平日“皆重足而立,不敢纵肆”,甚至出现文人不愿为京官的怪事,而“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庆,以为又活一日”。清朝的文字狱更成为历史上的最高峰,仅在所谓的“康雍乾”三代时间内,就发生至少160宗以上,乾隆时御史大臣曹一士说是“天下告讦不休,士子以文为戒”,可见文字狱之盛是空前的。
在上面的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文字狱并没有反清的政治倾向,纯属深文周纳,滥杀无辜。它的唯一作用就是在知识分子中造成恐怖气氛,从而强化思想控制。因此,清朝的文字狱,次数之频繁,株连之广泛,处罚之残酷,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
戴逸先生指出“康乾盛世的阴影”主要是四个方面:闭关锁国、重农轻商、禁锢思想、轻视科学。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一个:以文字狱为代表的极端专制制度彻底扼杀了中国人的思想活力,举国奴性泛滥,尤其是使得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噤若寒蝉。清朝的文字狱比秦汉、比明朝要严重广泛的多之又多,时间也长得多,不但规定苛刻,而且面广,动辄斩首、弃市、凌迟、门诛,甚至灭九族,连已经死了多年的都要开棺戮尸。康雍乾三代,搞文字狱一个比一个厉害残酷,时间长达100多年。
康雍乾三代,尤其是乾隆时期,不但对清朝统治不满或对明朝有所怀念的书籍统统禁毁,而且连与程朱理学相抵触的书籍也不得超生。从乾隆三十九年到四十七年,光是浙江就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查和毁书24次。乾隆一代,全国禁毁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部以上”。
清朝大兴文字狱,不是偶然的。首先,这是因为君主专制的统治在清代进一步加强,清廷为了树立其专制统治的淫威,不许人们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稍涉嫌疑,即刀斧随之,严加镇压。其次是由于民族矛盾的存在。清廷虽然竭力标榜“满汉一体”,实际上为了保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却是处处贯彻“首崇满洲”的原则,对广大汉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为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就特别注意加强思想统治,甚至不惜采取血腥的镇压手段。因此,清代的文字狱是清朝文化专制和民族统治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树起封建君主和满族贵族统治的绝对权威。这种文字狱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很严重的消极影响。
[教师小结]同学们,到现在为止,关于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我们就学习完了,现在,请大家来完成我们这一节课最后一个步骤,讨论一下,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在后来的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强化,起到巩固清朝专制统治的作用,但也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例如,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减少了官员之间的推委扯皮。保证了政府机构的高速运转。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但文字狱的盛行,又扼杀了知识分子的创造精神,使广大的知识分子远离政治,逃避现实,埋首故纸堆中,影响了社会的正常发展和进步。
[布置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努尔哈赤的主要活动包括
①武力统一女真各部 ②建立八旗制度 ③建立后金政权 ④迁都沈阳加强对明朝的攻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2.关于八旗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努尔哈赤创建于清朝建立之初 ②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 ③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 ④推行于女真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d
3.下列事件与皇太极直接有关的是
①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②迁都沈阳 ③改金为清 ④夺取辽东七十余城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4.关于都城,下列与史实不符的是
a.努尔哈赤以赫图阿拉为都建立了后金政权
b.为加强对明朝的攻势,皇太极迁都沈阳
c.清顺治帝1644年迁都北京
d.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定都于今北京
答案:b
5.下列关于军机处设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雍正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立军机处
b.军机大臣由皇帝亲自挑选的满汉官员充任
c.军国大事由军机处裁决后交由各级官员执行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答案:c
6.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 b.巩固君主专制
c.压制知识分子 d.加强思想控制
答案:b
7.下列关于清朝“文字狱”的解释,准确的是
a.为压制反清思想而迫害知识分子的冤案
b.专门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的机构
d.为在思想文化上实行专制主义而专门建造的监狱
答案:a
8.清朝许多知识分子不过问政治的主要原因是
a.接受东林书院议政的教训
b.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流行
c.对残酷的文化专制恐惧
d.受八股取士科举制度束缚
答案:c
二、材料解析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人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2: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3: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回答:
(1)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观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①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②职能: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枢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
③特点: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
板书设计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满洲的兴起
2.清朝的建立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军机处的设立
2.文字狱的盛行
活动与探究
1.看下面满洲八旗旗帜,收集资料,了解八旗制度的历史。
图:
参考资料:(一)人们常常谈论起“八旗制度”。什么是“八旗制度”呢?“八旗制度”是满族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它的形式有一个过程,就是必须先从牛录制说起。牛录是处在氏族制时期女真人从事军事、狩猎的小行动集体。“牛录”汉语译为大箭。16世纪中期前,女真内部处于分崩离析状态。158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为适应军事需要,授用“牛录”名称,把它改造成起许多种作用的组织。16xx年,努尔哈赤改牛录制为固山(旗)制,这时他已经统一了女真本部,并乘胜进军海西女真。这时已设黄、白、红、蓝四旗,兼并海西女真三部后,由于牛录额数增多,始于16xx年正式建立八旗制度。规定每年三百人立为一牛录,五牛录立一扎拦额真(参领),五扎拦立一固山额真(都统)。“原旗有黄、白、蓝、红,将此色镶之为八色,成八固山”。八色即:正黄、正白、正蓝、正红、镶黄、镶白、镶蓝、镶红。这一组织,就是后来通称满州的八旗。皇太极时又把降附的蒙古人和汉人编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以后将达斡尔、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编入“布特哈八旗”,也就是打胜八旗。八旗制在建立初,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职能。清入关后,它又构成了统治阶级统治全国的工具。
(二)八旗制度是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最初具有军事、生产和行政三方面的职能,对早期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努尔哈赤兴起以后,于16xx年将征战中所吞并来的女真各部中的自由民“诸申”“伊尔根”按每三百人编为一个牛录,作为八旗组织的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五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五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汉译为旗)。每个固山(旗)用一种专用的颜色作旗帜,最初只分四个固山,有黄、白、蓝、红四种颜色。分别为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后增设的四种镶边旗分别为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共为八旗。
清军入关以后,八旗制度变为单纯的军事组织,变成了职业军队。八旗劲旅在痛击沙俄侵略军、收复雅克萨城等反对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的战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但满州贵族进军关内各省夺取了全国最高统治权,也给八旗兵带来严重灾难。
清朝政权为了加强对全国的军事控制,把八旗兵半数集中在北京,守卫京城,称为“禁旅八族”。一半分驻在全国九十多个城市和据点,称为“驻防八旗”……凡此种种使旗人长期被迫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技能,除了“披甲当差”“赖饷而食”,充当维护清朝统治者的工具以外,大部分人无所事事,被迫成为“不仕、不农、不工、不商、不兵、不民”的人。处于这种生活困境的满族驻防旗人,有的街头卖艺;有的去拉人力车;有的甚至沿街乞讨……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结束了八旗制度。
摘自《生活报》
(三)前八旗简史
清太祖努尔哈赤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以祖、父“遗甲十三副”起兵,开始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当时满洲的各部皆称王争长,互相残杀,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将招来的人口编入自己的队伍,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
八旗组织中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的建立比满洲八旗稍晚。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三年(1629)时,已有蒙古二旗的记载,称为左右二营。八年改称左翼兵和右翼兵。九年,后金在征服察哈尔蒙古后,对众多的蒙古壮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编审,正式编为蒙古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汉军单独编为一旗,据考证是在天聪五年正月(一说天聪七年)。皇太极崇德二年(1637)分汉军为二旗,旗色玄青,四年分二旗官兵为四旗,七年正式编为汉军八旗,旗色与满洲八旗同。从明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建立,到清崇德七年八旗组织三个部分二十四旗的组织建设完成。
八旗制度初建时是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出征,军械粮草自备。八旗制度是清代统治者创建的生产及军事合一的基层组织,是严密有效的社会组织形式,是贯彻最高统治者意志和统一政令、巩固其统治广阔疆域强有力的军事工具,起到了组织上的保证作用。
八旗制度建立后,每旗所辖的牛录和牛录下的丁数时有变化,但旗制,终清未改。
2.想一想,努尔哈赤同宋元时期的几位少数民族首领有哪些共同之处?
宋元时期的少数民族首领是: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元昊和成吉思汗。努尔哈赤同他们的共同之处有:统一本民族各部,建立本民族政权,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3.“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上面的两句诗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他被斩首。你认为诗里有什么问题吗?
这两句诗是写景的,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便把他处死了。
君主集权的强化听课记录篇二
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
学
目
标
1、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2)归纳努尔哈赤的活动,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评价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影响。2、 过程与方法:(1)学生收集资料,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且进行资源整合。
(2)展示探究题,启发学生思考。
(3)通过人物介绍,多媒体资料,小故事,历史短剧,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4)分组讨论。(5)教师评价,起到激励作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为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3)认识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不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
教
学
内
容1、内容分析:本节课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第二部分是君主集权的强化。 2、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教
学
对
象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初一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历史比较、分析的能力,既有对历史学科的浓厚爱好,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通过创设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技能。
教
学
策
略
1、 教学设计思路:对客观评价清朝、后期学习的延续起开篇之义,尤为重要。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教学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三个“一”为教学主线:一个民族——满族的兴起;一个政权——清朝的建立;一个主题——君主集权的强化;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总结历史规律,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 (1)比较法。1努尔哈赤同宋元时期的几位少数民族首领的比较,总结他们的共同之处。2历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的比较。(2)归纳法。归纳历代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通过比较分析,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掌握(3)讨论法。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动脑筋”,多和大家交流。如,对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利弊的认识,要和同学们多交流,学会全面评价历史现象。(4)巧用资料,理解知识。如在学习“文字狱”的知识时,可以多补充有关资料和实例,以更好地理解“文字狱”。
教学媒体选择与运用利用ppt课件展示图片、动画、视频、表格、提出问题、总结。
板
书
设
计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
君主集权的强化政治上:思想上: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大兴文字狱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雍正帝设置军机处,皇权进一步强化教 学 设 计
教学
过程师 生 活 动
设计
意图
导
入
新
课1、 课前教室内播放《康熙王朝》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 2、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后提出问题:知不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康熙王朝》)康熙是哪个朝代的人物?(清朝)讲到清朝,很多同学已经对这个朝代有所理解,那请同学来谈一下对这个朝代的初步印象。(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强调:区分历史和文艺创作,勿受误导。然后过渡到新课。渲染气氛和提起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课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1、 满洲的兴起学习清朝的兴起这一个朝代的出现就必须提到一个民族和一个人物。一个民族,这个民族就是女真族,在明朝时期生活属于奴儿干部司,(展示地图)属于明朝管辖范围,但受到汉人的民族压迫。一个人物,这一个人物就是努尔哈赤(展示努尔哈赤的图片),请学生介绍女真杰出领袖努尔哈赤的事迹。(简单扼要讲明)(1) 统一女真各部;(2) 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3) 迁都沈阳,改都城为盛京。这是努尔哈赤的主要事迹,那么我们来活动一下脑筋,思考一个问题。动脑筋:努尔哈赤同宋元时期的几位少数民族首领有哪些共同之处?先回忆到底有哪几位少数民族首领。(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再加以总结)统一本民族各部;建立本民族政权;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强调:我们不能像古代的汉人那样歧视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属于中华大家庭中的成员。
2、清朝的建立学生介绍努尔哈赤的继承人皇太极的事迹。(展示皇太极的图片)改族名为满洲和改国号为清。(说明改族名为满洲的原因:抹去女真臣服于明朝的历史,要在民族地位上与汉族平起平坐,有利于征服明朝。)提出问题:清朝的强势崛起的同时,明朝的发展又如何呢?(展示明朝疆域图)统治腐败,之后李自成推翻明朝,吴三桂投降清朝,清兵入关。(展示图片:1644年北京的三位皇帝:明朝的崇祯、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清朝的顺治。这一部分简单点明即可)动画展示满洲的兴起与清朝建立的过程。(作为第一部分的小结)过渡:清朝入关后,统治的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同时展示清朝的疆域图)统治者本身又是少数民族,而各地又出现一些“反清复明”的运动,怎样才能有效地实行统治,才能维护自己的政权呢?假如你是清朝的统治者你会怎么做?(加强中央集权)二、君主集权的强化回顾历代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的措施(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秦朝: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焚书坑儒”。 西汉:削弱王国势力和相权,设刺史和司隶校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北宋:杯酒释兵权。 元朝:行省制度。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施行廷杖制度;八股取士。 教师点明,明朝皇权空前强化,那有没有使皇权的强化达到绝后呢?(从而过渡到清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1、 政治上:设立军机处讲述清初的中央政权机构,(展示清初行政结构图)设立内阁和六部,保留满洲特有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提出问题:同学们觉得哪一个机构权力最大呢?从清初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情况可以看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不仅架空了内阁和六部,虽然保证了贵族的利益,但也限制了君主的权力。展示图片:沈阳故宫。提出问题:从建筑风格上看能否看出君主的权力有所不同?(学生思考后回答)沈阳故宫突出了皇帝的中心位置和王公大臣的重要地位,说明王公大臣对皇帝的牵制作用。视频:电视剧《小宝与康熙》的片段展现议政王大臣鳌拜的权力,对皇权的威胁极大,所以必须限制议政王大臣的权力。讲述雍正帝如何设置军机处,多媒体展示政令传达结构图。皇帝→军机大臣→中央各部或地方官员。军机大臣根据政令的紧急程度决定政令传达的速度,地方官员汇报事情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奏,不用经过上一级官员。说明军机处设立,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也从政令传达的结构图中了解军机大臣的地位和作用,就像清代史学家赵翼讲的: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对比:军机大臣与议政王大臣权力的区别。军机处设立前后皇帝权力的变化情况。(用表格进行比较)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都不能改变。军机处:军机大臣什么都要听皇帝的,自己没有任何权利。再对比军机处设立前后皇帝权力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军机处的设立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加强。 动脑筋:女生:“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男生:“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你同意他们谁的说法,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又都不全面。第一种说法,强调了军机处起到君主集中大权、可以快速下达命令、避免大臣办事扯皮、拖拉的作风。第二种说法,强调了军机大臣什么都得听皇帝的,自己没有任何权力,从而便丧失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如果将两种看法结合起来,就更全面、客观了。以上情况说明军机处的设置是清朝加强君主集权政治上的关键措施。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在皇帝一人,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皇帝已经完全抛开政府,霸占了整个国家,专制主义发展到了顶峰。2、 思想上:文字狱清朝的集权不仅在政治上采取措施,还在思想领域加强思想控制,清朝到底在思想控制上采取什么措施呢?我们先看一段有班级的几位同学扮演的短剧。一位学生扮演皇上,两位学生扮演侍卫,一位扮演官员。一位官员向皇上呈上一首诗,皇上看了大怒,“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明显是在侮辱朕是异种。来人。来人拉出去斩了。”教师分析剧中内容,点明这就是文字狱。 课本的定义:统治者从知识分子词章中摘取只言片语,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而兴起的冤狱。教师说明:清廷为了树立其专制统治的淫威,不许人们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稍涉嫌疑严加镇压。其次是由于民族矛盾的存在。为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就特别注意加强思想统治,甚至不惜采取血腥的镇压手段。 文字狱自古就有,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为严重。(展示三位皇帝的图片)事例1:“胡中藻狱”, 一把心肠论浊清。(学生分析) 事例2: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押入狱,死在狱中。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区。动脑筋:“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上面的两句诗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他被斩首。你认为诗里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讨论、发言,抓住“明月”“清风”,这两句诗是写景的,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便把他处死了。通过了解上述事例,思考一个问题。假如你生活在清朝,你觉得文字狱会对你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学生思考后回答)从而总结出文字狱的危害。(1)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2)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3)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让学生明白满洲的发展史 与其它少数民族首领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点明清王朝的处境 温故而知新。 本节课可以说是我国皇权强化的总结阶段,回顾是必要的。 点明为何要设置军机处 通过对比,分析说明军机处的设立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加强。 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文字狱。 点明实行文字狱的原因 事例加深了对文字狱的理解,便于了解文字狱的危害。
总
结1、以歌谣对本节课重点内容进行小结清朝采用满洲制,内阁六部都设置. 但留满洲议政王,议政决策军国事. 雍正始设军机处,大臣跪地做记录. 思想文化搞禁锢,康雍乾时最残酷. 文字狱案搞恐怖,阻碍发展和进步. 2、出示板书,加深对知识体系的理解。歌谣既加深记忆,又能提高学习兴趣
随
堂
练
习1、清朝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b )a、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b、设立军机处c、大兴文字狱 d、实行八旗制度2.军机处创设于( c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3、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目的是( c )a、防止大臣专横擅权 b、提高内阁的地位 c、加强皇权 d、加强军国大事的保密性4、在我国封建社会,“文字狱”最为严重的朝代是( d )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巩固学习的重点知识
小
讨
论
议一议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在后来的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积极方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社会安定。消极方面:不利于观念创新、思想解放、社会进步,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特别说明为何说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所谓物极必反,空前的强化只是封建制度的回光返照,无法挽回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的瓦解。) 此问题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深奥,课后可以继续探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
反馈学生能了解和掌握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能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学生能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
教学
反思总体来看,课堂效果比较好,达到了预期目的。但如何根据教材的变化、学生的不同,设计符合课堂教学需要的教学活动,更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辅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让历史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有强烈的探知欲望,是我今后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君主集权的强化听课记录篇三
第18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导 学案
一.明确目标:
1.记住努尔哈赤的主要事迹:统一女真,建立后金,起兵反明,迁都沈阳,后改盛京。
2.皇太极:了解:发展生产,改革内政,选拔人才,联蒙扩势。
记住:“两改”——改族名 ,改国号 。
3.记住:清朝加强君权的措施——a.设立军机处(皇帝? ),b.实行“文字狱”:
4.了解文字狱的危害:
学习重点:1.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2.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起到巩固清朝专制统治的作用,但也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前置自 学
1.明朝前期,女真属管辖;明朝后期,女真族的杰出首领 ,他统一了女真各部,16xx年建立政权,国号,史称后金。带领女真人民起兵反抗明朝统治,并迁都,后改称 。
2 . 即位后,采取措施,发展实力。1635年改女真族名为 ,1636年 ; 改国号为 。他就是清太宗。 年清军入关并迁都 ,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3.清初采用明制,设 和 ,且还保留着 由满洲贵族组成的,
为加强君主权力, 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有皇帝裁决。 的 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4.为加强君主专制,严密控制思想 ,大兴 ,最严重的三朝是、 、 。
5.明朝君主权力强化的表现是 :
清朝君主权力进一步强 化的表现是:
三.合作探究:
1、努尔哈赤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2、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有什么不同?
3、“文字狱”有哪些危害?
四.达标检测:
1.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政权的是:a.阿骨打b.铁木真c.努尔哈赤d.皇太极
2.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的是:a.努尔哈赤 b.皇太极c.多尔衮d.顺治帝
3.我国文字狱最严重的是:a.秦汉b.清朝c.唐朝 d.明朝
4.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是:
a.设立军 机处 b.创设八旗制度 c.在中央设内阁d.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5.为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 a.康熙 b.顺治 c.乾隆 d.雍正
6.下列关于满洲的兴起叙述,错误的是:
a.明朝前期,属于 奴儿干都司管辖 b.明朝后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c.16xx年,努尔哈赤称帝,定都沈阳 d.为反抗明朝的压迫,起兵攻打明朝
7.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关键措施是:
a.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b.军机处的设立c.议政王大臣会议 d.严酷的文字狱
8. 下列事件与皇太极无关的是:a.迁都北京 b.建立后金 c.改族名为满洲d.改国号为清
9. 如果你在电视剧《雍正大帝》剧组任服装道具主任,你将具备的道具应有:
a.抗倭用的兵器 b.出使西洋的船 c.“军机处”的官属牌子 d.“杯酒释兵权”的酒杯
10.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①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②迁都北京③设立军机处
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a.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④①②③ d. ④③①②
11.“一把心肠论浊清”、“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1)上述材料反映了清朝的什么现象?哪几位皇帝时最为严重?
(2)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造成了什么危害?
五.学有所得:
16 .列举秦、汉、明、清加强思想控制、巩固 中央集权的措施。
1 7.比较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文字狱的共同点(目的、实质、影响)
答:目的:为了防范和束缚知识分子的反抗思想,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实质:对知识分子采取的思想文化上的专制 措施
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
1.努尔哈赤:
皇太极:
2.君主集权的强化: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 雍正:
乾隆: 思想:
君主集权的强化听课记录篇四
1.认识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为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
3.认识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不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
1.了解和掌握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2.归纳努尔哈赤的活动,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
1.由学生讲述明清更替概况,引入新课。
2.通过了解学生所知道的有关清朝的知识,由学生分组、分别介绍努尔哈赤、皇太极的活动及历史贡献。
3.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动脑筋”,比较努尔哈赤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的共同之处。
4.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故宫的资料,由学生简介故宫概况和乾清宫、军机处,讲述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并引用文献资料加深印象。
5.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完成“动脑筋”,加深理解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关键措施。
6.联系秦始皇焚书坑儒、明朝八股取士,指出文字狱自古就有。举例讲述康、雍、乾三朝严酷荒唐的文字狱,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其危害。
7.开展活动与探究,讨论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利弊。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归纳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集权发展、演变的专题内容,进行课外探究。
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兴趣引入,模拟参观故宫军机处或看图片,由浅入深讲解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关键措施,文字狱则是实行文化专制。
难点: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讨论思辨,合作探究,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其利弊。
1.了解学生接触到的有关清朝的影视作品,指导学生区分历史和文艺创作。
2.根据本地课外课程资源,收集了解努尔哈赤等人物的史料。
3.指导学生查找、登录故宫网站或相关资料。
1.电视剧《努尔哈赤》《雍正王朝》
2.历史天地等网站(见教科书附录)
3.故宫网站:
4.夏家馂《清朝史话》北京出版社
5.姚雪垠《李自成》中国青年出版社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明朝的历史,同学们能回忆出所学的主要内容吗?(鼓励评价并指出)这些大事主要发生在明朝前期和中期,明朝末年又发生了哪些大事?历史又将怎样演变呢?请一组同学根据导入框的内容向大家作介绍。
(小结)明清之际风云变幻,政权更迭,由满洲建立的清王朝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它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了维护统治,强化君主集权,使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现在学习新课。(推出课题)
学生可扼要回答:君权的加强,对外友好往来和抗击侵略。
由一同学主持,先齐读明末民谣,由同学介绍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关外的清朝趁机出兵,入主中原。
(可向同学们推荐课外阅读作家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
提到清朝,近年来描写清朝的电影、电视剧不少,其中有创作更有“戏说”。有同学能说出清朝给你留下的最基本的印象有哪些?
今天的满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它的历史要追溯到唐宋时期。(引导同学回忆唐宋时期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情况)
明朝后期,女真族在东北白山黑水间崛起,后来改族名为满洲并建立了政权。(学习第一子目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在这个民族兴起和强大的过程中,有两位杰出的人物,那就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现在分别由两组同学来介绍他们的业绩,并归纳出他们的贡献。
(归纳)通过同学的介绍和学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女真族杰出的首领,他们为女真族的发展、同时也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共同讨论,完成“动脑筋”提出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同学间、师生间相互交流)
(在同学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过渡)清朝入关后,统治的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统治者本身又是一个少数民族,怎样才能有效地实行统治,并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地位呢?请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
对,那就需要集权中央,强化君主的权力。(现在学习第二子目君主集权的强化)
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的叙述,分组准备,然后推派代表回答。
(归纳)从清初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情况可以看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不仅架空了内阁,也限制了君主的权力。我们结合“游览”故宫,请另一组同学介绍雍正帝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出示或指读文献资料,适当讲解)请同学概括指出军机大臣们怎样办事?
(引导学生思考,完成“动脑筋”,鼓励发表自己的看法。)
以上情况说明军机处的设置是清朝加强君主集权的关键措施。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在皇帝一人,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过渡)清朝统治者不仅通过中央政权机构的改革来强化君主专制,还加强了在思想领域里的控制,一再兴起文字狱。
(提问)什么是文字狱?有同学为大家解释说明吗?
文字狱自古就有,同学们联系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回忆哪个朝代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
清朝康、雍、乾三朝文字狱规模之大、次数之多,在历史上是空前的,也是非常残酷的。请同学以课本中所举的胡中藻狱为例加以说明。
我们还可以结合“动脑筋”提供的又一例子来看看清朝统治者是怎样“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
由于清朝的文字狱规模之大、次数之多,又特别残酷,所以危害也特别严重。我们一起分析文字狱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小结)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思想领域里“万马齐喑”的局面,迫使许多知识分子逃避现实,不敢过问政治,从而摧残了人们的聪明才智,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精神,中国的科学文化逐渐落后于西方,拉大了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差距,也是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结)从秦朝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清朝君主集权达到了顶峰。现在我们进行讨论,议一议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在后来的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认识)一是巩固了统治,有利于国家政局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二是延缓了封建制度的解体,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结束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清朝君主集权的空前强化只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回光返照,无法挽回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封建社会走向瓦解。
由同学自由举例,如男子留发辫、穿长袍马褂等。(注意指导同学区分历史和文艺创作,勿受误导)
同学回忆学习过的靺鞨族、女真族的历史。
一组推派代表介绍努尔哈赤的事迹,突出贡献是统一女真族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反抗明朝压迫。一组推派代表介绍皇太极的活动,主要是改族名、改国号。
介绍时提示结合插图和沈阳故宫资料、图片。
先由同学找出宋元时期的少数民族首领4~5人,展开讨论发表见解,找出共同点。
学生议论,回答加强统治,强化君权等。
一组先介绍沿用明朝制度,同时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
一组推派同学根据出示的故宫概貌图或乾清宫、军机处的图片介绍雍正时设置军机处的情况。
学生概括:听命皇帝,跪受笔录,拟旨下达,由中央各部和地方执行。
学生对两种观点发表意见或自己的见解,教师给予评价鼓励。
学生可根据教材叙述,概括文字狱的特征。
学生经过回忆,回答秦朝焚书坑儒,明朝八股取士。
由学生介绍胡中藻狱。
学生讨论、发言,抓住“明月”“清风”,喻指怀念明朝、不满清朝。
学生讨论、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
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和影响
希望学有余力、感兴趣的同学合作研究,老师愿和你们共同探讨。
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满族的兴起2、清朝的建立3、君主集权的强化自清朝定鼎北京,迄至逊位,有国长达268年。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管辖广大疆土,保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长期稳定,尤其康乾盛世持续百二十年,堪称清朝创造的一个奇迹。其中政治上的严密控制时重要原因之一。
清朝的政治体制是传统政治体制的集大成。从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经唐朝的完善发展,明朝的强化,到清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系统而严密,十分成熟。君主集权已达到了顶峰。本课知识,对客观评价清朝、后期学习的延续起开篇之义,尤为重要。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教学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三个“一”为教学主线:
一个民族——满族的兴起;
一个政权——清朝的建立
一个主题——君主集权的强化;
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总结历史规律,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主体(学生):
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初一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历史比较、分析的能力,既有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特别是外校的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通过创设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技能。
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要求,对本课我设定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满族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2、能力目标:认清中国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也要初步地认识到该制度的消极作用,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
通过比较清朝文字狱和秦始皇焚书坑儒,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把握时代特征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为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个目标在整堂课中始终是一个整体,有机结合,在教法、学法中我会进一步谈到。
君主集权的强化。
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累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理解。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如何通过教学手段的合理设计,引导学生从强化君主集权的目的和作用等方面理解、分析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教学方法的设计,依托于面对哪些学生、处理哪段教材。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实施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针对外校学生自主、独立、大胆、思维活跃、爱表现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了辩论、探究、体验等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以“学”的身份,师生同堂,解读《君主集权的强化》。
下面我就具体教学过程说明一下教学目标的实现。
(1)渲染气氛吸引注意
论文关键词:影片片头剪辑、清帝王动画显示
一堂课成功与否,开头抓住学生的心,吊起学生的胃口很关键。所以我采用影片片头剪辑进行课堂导入,利用《康熙大帝》、《雍正王朝》《戏说乾隆》、《鸦片战争》等清史戏的片头剪辑,调动学生情绪、渲染气氛,营造历史课堂独特的感觉。同时指出,影视作品与历史史实间的区别。
清帝王画像动画(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进一步刺激学生情绪、激发兴趣,使学生对清有一定宏观了解,同时点明努尔哈赤与皇太极政绩的区别(后金――清),轻松、有趣、学生很容易接受,而且能够在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学生,提起学习兴趣。
(2)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论文关键词:图说历史史学辩论总结规律
地图是历史课堂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唐边疆各族分布图》、《南宋、金对峙形势图》、《满洲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图》,能够帮助学生轻松、明了地掌握靺鞨-女真-满族的历史渊源,区分金与后金的概念,概括努尔哈赤、皇太极的活动,并形成正确的空间地理概念,从而在有效的视觉冲击下,于不知不觉、轻松的状态中突破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满族的兴起。使学生认识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为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外校的学生有小组学习与课堂辩论的优良传统,而且学习的自主性较强,表现欲也很强,因此为突破本课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我采用了层层设疑、史学辩论的方法,设置辩论题: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面对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统治者怎样才能有效地实行统治,并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地位呢?
清代的军机大臣与秦朝的丞相权限有何不同?
对比乾清宫、乾清宫门外的军机处与沈阳故宫大政殿和十王亭的建筑布局,从中反映出君主与臣下的权限关系有何变化?
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通过辩论,建筑对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将知识、情感、能力三个目标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同时也突破了教学重点。课堂效果非常好。
(3)激发兴趣活跃课堂
论文关键词:历史剧表演竞赛二次辩论新词旧曲
历史剧场一直是外校的传统,以外校传统为依托,我设计了本课的一个兴奋点、一个兴趣点:历史短剧表演兼竞赛:《君臣办公》、《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之文字狱》来进一步突破本课的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之军机处、文字狱。通过课前自学,学生收集资料、编排剧本、设计台词,选定角色,完全独立完成。加上两个小剧组的竞赛,提高演出质量。一个历史剧表演,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语言表达、综合协调能力、并极大地延伸了课堂教学,将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紧密结合,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并在课程进半时制造兴奋点,提高学习兴趣。
二次辩论:结合秦、唐、明、清四代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以“君主集权的强化的利弊”为辩题,通过回顾、对比、正反双方的辩论,老师的点拨,从君主集权的目的、作用等方面突破本课难点。
新词旧曲:结合白云区“快乐历史教学”课题研究,我用旧曲填新词作为课后基础知识的巩固,让学生用本课知识为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改写歌词。学生既能体验再次创作的乐趣,巩固知识的目的也可以达到。
论文关键词:学生主体快乐课堂
一切的课堂设计围绕一个主体:学生,一个原则:课堂轻松、充满未知,一个效果:不知不觉、意犹未尽。总体来看,课堂效果比较好,达到了预期目的。但如何根据教材的变化、学生的不同,设计符合课堂教学需要的教学活动,更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辅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让历史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有强烈的探知欲望,是我今后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比如:如果按帝王专题讲解清代历史,如何处理得更加符合初一学生年龄特点?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分析和安排,请各位老师指教。谢谢!
以上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历史说课稿《君主集权的强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君主集权的强化听课记录篇十
一、本课地位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的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我的核心思想是如何科学地艺术地处理好学生、教师与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将课堂真正的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乐学;让自己与学生共同学习、探究;让教材成为我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合作的依托。
桥梁(教材):
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满族的兴起 2、清朝的建立 3、君主集权的强化
自清朝定鼎北京,迄至逊位,有国长达268年。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管辖广大疆土,保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长期稳定,尤其康乾盛世持续百二十年,堪称清朝创造的一个奇迹。其中政治上的严密控制时重要原因之一。
清朝的政治体制是传统政治体制的集大成。从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经唐朝的完善发展,明朝的强化,到清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系统而严密,十分成熟。君主集权已达到了顶峰。本课知识,对客观评价清朝、后期学习的延续起开篇之义,尤为重要。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教学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三个“一”为教学主线:
一个民族——满族的兴起;
一个政权——清朝的建立
一个主题——君主集权的强化;
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总结历史规律,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主体(学生):
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初一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历史比较、分析的能力,既有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特别是外校的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通过创设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技能。
三、本课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要求,对本课我设定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满族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2、能力目标:认清中国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也要初步地认识到该制度的消极作用,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
通过比较清朝文字狱和秦始皇焚书坑儒,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把握时代特征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为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个目标在整堂课中始终是一个整体,有机结合,在教法、学法中我会进一步谈到。
四、本课重点
君主集权的强化。
五、本课难点
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累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理解。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如何通过教学手段的合理设计,引导学生从强化君主集权的目的和作用等方面理解、分析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六、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的设计,依托于面对哪些学生、处理哪段教材。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实施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针对外校学生自主、独立、大胆、思维活跃、爱表现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了辩论、探究、体验等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以“学”的身份,师生同堂,解读《君主集权的强化》。
七、教学目标的实现
下面我就具体教学过程说明一下教学目标的实现。
(1)渲染气氛 吸引注意
关键词:影片片头剪辑、清帝王动画显示
一堂课成功与否,开头抓住学生的心,吊起学生的胃口很关键。所以我采用影片片头剪辑进行课堂导入,利用《康熙大帝》、《雍正王朝》《戏说乾隆》、《鸦片战争》等清史戏的片头剪辑,调动学生情绪、渲染气氛,营造历史课堂独特的感觉。同时指出,影视作品与历史史实间的区别。
清帝王画像动画(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进一步刺激学生情绪、激发兴趣,使学生对清有一定宏观了解,同时点明努尔哈赤与皇太极政绩的区别(后金――清),轻松、有趣、学生很容易接受,而且能够在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学生,提起学习兴趣。
(2)启发思维 培养能力
关键词:图说历史 史学辩论 总结规律
地图是历史课堂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唐边疆各族分布图》、《南宋、金对峙形势图》、《满洲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图》,能够帮助学生轻松、明了地掌握靺鞨-女真-满族的历史渊源,区分金与后金的概念,概括努尔哈赤、皇太极的活动,并形成正确的空间地理概念,从而在有效的视觉冲击下,于不知不觉、轻松的状态中突破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满族的兴起。使学生认识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为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外校的学生有小组学习与课堂辩论的优良传统,而且学习的自主性较强,表现欲也很强,因此为突破本课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我采用了层层设疑、史学辩论的方法,设置辩论题: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面对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统治者怎样才能有效地实行统治,并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地位呢?
清代的军机大臣与秦朝的丞相权限有何不同?
对比乾清宫、乾清宫门外的军机处与沈阳故宫大政殿和十王亭的建筑布局,从中反映出君主与臣下的权限关系有何变化?
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通过辩论,建筑对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将知识、情感、能力三个目标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同时也突破了教学重点。课堂效果非常好。
(3)激发兴趣 活跃课堂
关键词:历史剧表演竞赛 二次辩论 新词旧曲
历史剧场一直是外校的传统,以外校传统为依托,我设计了本课的一个兴奋点、一个兴趣点:历史短剧表演兼竞赛:《君臣办公》、《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之文字狱》来进一步突破本课的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之军机处、文字狱。通过课前自学,学生收集资料、编排剧本、设计台词,选定角色,完全独立完成。加上两个小剧组的竞赛,提高演出质量。一个历史剧表演,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语言表达、综合协调能力、并极大地延伸了课堂教学,将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紧密结合,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并在课程进半时制造兴奋点,提高学习兴趣。
二次辩论:结合秦、唐、明、清四代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以“君主集权的强化的利弊”为辩题,通过回顾、对比、正反双方的辩论,老师的点拨,从君主集权的目的、作用等方面突破本课难点。
新词旧曲:结合白云区“快乐历史教学”课题研究,我用旧曲填新词作为课后基础知识的巩固,让学生用本课知识为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改写歌词。学生既能体验再次创作的乐趣,巩固知识的目的也可以达到。
八、课堂反思:
关键词:学生主体 快乐课堂
一切的课堂设计围绕一个主体:学生,一个原则:课堂轻松、充满未知,一个效果:不知不觉、意犹未尽。总体来看,课堂效果比较好,达到了预期目的。但如何根据教材的变化、学生的不同,设计符合课堂教学需要的教学活动,更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辅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让历史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有强烈的探知欲望,是我今后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比如:如果按帝王专题讲解清代历史,如何处理得更加符合初一学生年龄特点?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分析和安排,请各位老师指教。谢谢!
君主集权的强化听课记录篇十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课标要求:了解清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努尔哈赤的业绩、清朝的建立、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能力目标:
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文字狱”的影响等,培养初步运用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学习重点: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时间回转,你回到了三百多年前的中国大地,有幸成为一名史官,你怀着一颗忠诚的心,用心记录历史。
努尔哈赤:
皇太极:
顺治:
雍正: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材料一:清朝初年,保留了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皇帝也无权更改。
(1)假如你是皇帝,你的心情如何?为什么?
材料二:雍正六年,正式设立了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军机处成为全国军政大事的核心机构。军机处的裁决权完全在于皇帝,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传达皇上旨意。乾隆五十七年,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明令撤销。
(2)假如你是雍正帝,你的心情如何?为什么?
(3)说一说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目的。
(4)军机处的设立是好事还是坏事?说出你的理由。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清代某文人,一日正在窗前读书,一阵微风吹过,将书吹翻过几页,这位文人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谁知,被人告知官府,无意之间招来大祸,官府以蔑视清王朝罪将其斩首,这就是典型的文字狱。
秦朝、西汉、明朝、清朝在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鉴今。请你联系材料,谈谈解放思想和重视人才的培养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哪些促进作用?从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四、知识建构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立本课的知识框架,并掌握基础知识。
五、省学检测
1.努尔哈赤的事迹包括
①统一女真各部 ②改女真为满洲 ③建立后金 ④设军机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军机处创设于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3.军机大臣的职责是
a.裁决军国大事 b.跪受笔录传达皇帝旨意
c. 领导地方官吏 d.掌管六部
4.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a.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 b.树立清朝统治者的权威
c.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d.迫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
5.下列关于文字狱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文字狱是从清朝开始出现的
b.清朝的文字狱规模大,次数多
c.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d.文字狱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六、课外探究
搜集中国历代因言论而获罪的案件,根据你的视角整理这些资料,编写历史小论文《文字狱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