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如何加强第一书记管理篇一
针对当前敌特窃密活动猖獗,内部人员窃密、卖密、无意识泄密案件成上升趋势,涉密人员管理缺乏量化考评和资质认证等问题,必须加强研究涉密人员科学管理的体制机制,考核与评估涉密人员保密能力与素质的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建立针对涉密人员的全程管理信息系统,将涉密人员的政审、保密技能培训、资质认证、经常性的保密教育统一起来;将涉密岗位的设置、涉密人员的选择、培训、使用与保密津贴的发放、人员的调配晋升等关联起来,通过科学化、信息化、系统化的管理确保接触秘密的人受控、可信、可靠。
三是涉密人员社会关系复杂、流动性增加,面临更多主动或被动泄密的诱-惑和陷阱。
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及新中国建设与发展时期保密工作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加强涉密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是确保核心秘密安全的基础。在当前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更要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选人、用人,改变涉密人员的教育、培训和任用体制,增强涉密人员的敌情观念和法纪观念,强化其保密意识,使他们掌握保密技能,真正做到要保密、懂保密、会保密和善保密。
作为世界拥有核心秘密最多的发达国家,美国在涉密人员管理方面可谓经验丰富。在美国任何一个人想要接触秘密,除了必须是美国公民,因工作需要必须接触秘密的前提条件外,还要对其家庭出身、价值取向、心理、爱好、性格、习惯、日常所接触的亲友、消费及犯罪记录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只有通过这些审查,并且在签订保密协议、宣誓,经过必要的保密技能培训和保密教育后,才能接触限定范围内的秘密。即使是掌管秘密的部门首长、自己的同事和亲人,也无权获取其不应该知悉的秘密,因为其定期的行为审计和审查,以及对失泄密进行的惩罚是十分严厉的。
德国虽然拥有世界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其保密管理仍然注重以人为核心。核心秘密通过人而不是网络传递,接触秘密的人绝对不使用手机等现代通讯设备,严格的涉密人员管理措施和制度确保了国家秘密的安全。
与德国不同的是,美国的国防部门与军队,乃至军工企业、科研院所等大量使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传递、处理与利用涉密信息,所采用的保密技术大多是目前成熟的商用安全技术,却很少发生严重的失泄密事件。而我们国家近年来却因网络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善造成很多严重的失泄密事件。分析原因还是在涉密人员管理上出现了很大漏洞。接触秘密的人保密意识与技能差,保密教育流于形式,保密审查与监督机制落后等,使得我们不敢使用网络但又离不开网络。
2000年前后,我国在军工企业推行“密级项目管理与岗位定密”,即“双定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但加强了定密管理,还对如何管好涉密人员提出了有益的思路:必须对涉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要根据接触秘密的范围、涉密程度等因素建立界限明晰的涉密岗位,对每个岗位提出明确的岗前保密知识、技能的考核要求,并将涉密人员的保密津贴与涉密岗位紧密关联起来,使岗位管理成为涉密人员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信用评级机制
类似于银行系统的信用等级评价体系,通过建立涉密人员的可信度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涉密人员身份、地位、工作性质、社会环境、历史表现、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感情稳定性等可能影响其保密意志、立场、信念和执行力的诸多因素的综合考评,对涉密人员的可信度进行跟踪记录,并记入其档案或任职晋级的考核指标中。通过建立这样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有利于更为系统、全面地考察涉密人员的素质,预防人为因素、主观因素对涉密人员考评带来的负面或不利影响。
(二)岗位认证机制
岗位认证的实质是为了加强对保密专职人员、核心岗位涉密人员的教育培训与保密知识、技能的考核。所有接触核心涉密事项或参与核心涉密活动的人员,在上岗前,或者调整岗位时,必须取得相应等级、相应范围的涉密岗位资质证书。通过实施类似于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或职称考试的上岗培训模式,将保密教育转变为强制性的、必须落实的一项措施,同时能够保证保密教育的效果。岗位认证可采取分级考核并颁发证书的方式,使之与涉密人员的涉密等级、涉密领域紧密挂钩,并规定一定的有效期(如每五年重新进行一次考核),这样才能将保密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三)监管分离机制
责任分离是一种降低偶然或者蓄意泄密风险的方法。应当考虑把某些责任或者责任区的管理权与执行权加以分离,减少对涉密载体、文件、系统或者服务未经授权的访问或者改动的机会。对涉密人员的管理也要充分体现管理(使用)权与监督权相分离的原则。即接触秘密的人员必须受到有效的监督,这种监督不能由接触秘密的人自己履行。现在很多单位设置的保密专职人员,往往把本单位所有的秘密事项(如移动涉密载体)统管起来,这种做法实际上违背了秘密分割和最少知道原则,管理涉密事项的人如果不可靠,就会造成秘密的完全泄漏。反之,负责监督秘密访问(存取)的人员不能得到秘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相互制约。为了实现这一机制,必须在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上加以改进,例如建立移动涉密载体的监管系统。与此类推,对涉密计算机网络、涉密场所等,都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系统,把使用涉密网络和进出核心涉密场所的人员有效管理起来。
(四)奖惩激励机制
奖惩激励是管理学常用的机制。保密存在风险,保密人员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奖惩激励体现的是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对允许接触秘密的人员,按照所允许接触的信息的秘密级别确定相应百分比的附加工资或津贴。国家权力机关、军队相关部门在进行组织变动、编制体制调整、人员晋级晋衔、立功受奖考评时,对涉密人员要在其他同等条件下保留相应的优先权。同样,如果出现失泄密事件,确定责任后,要依据国家、军队的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处罚。奖惩激励机制的目的是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要我保密”转变到“我要保密”上来。
综上所述,核心秘密的保密管理必须将涉密人员的管理放在第一位。这是因为获取、利用、处理甚至管理秘密的主体是人。虽然在信息时代可以利用各种先进的保密技术,例如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加强对秘密载体和信息秘密的保密监管与控制,但是,一旦有权限接触秘密的人出现问题,上述所有手段与措施都会功亏一篑。相反,如果能建立有效的涉密人员教育、培训、审查与考核体系,就能极大地弥补技术管理先天存在的不足,降低主动卖密或无意识泄密的风险。
新保密法第三十六条规定 :“涉密人员上岗应当经过保密教育培训,掌握保密知识技能,签订保密承诺书,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这是第一次将涉密人员签订保密承诺书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范,从而将建立保密承诺制度纳入保密管理体系之中。
明确保密承诺的法律性质
《现代汉语辞典》将承诺解释为“对某项事务答应照办”。作为物权法或合同法上的承诺,是指受邀人承诺同意邀约人要约的意思表示。当承诺人做出某项承诺时,就意味着他已经订立了一项约定或合同,并许诺按照要求履行相应的责任或义务。
保密承诺是指保守国家秘密的承诺,其表现形式是签订保密承诺书。保密承诺书是指依据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接触或者知悉国家秘密的人员在任职、上岗或者离岗之前,自愿为自己设定具体保密义务、限制自身权益,从而不使国家权利受损的书面合同。其法律特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保密承诺书的一方是国家。基于国家秘密属于国家所有和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这一根本前提,任何合法掌握或使用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和合法接触、知悉国家秘密的自然人,都必须承担具体的保密义务和责任。二是在保密承诺书中,无论是设定实体性义务,还是设定程序性义务,都是服务于实现保护国家秘密这个根本目的。三是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是一种法定义务,是一种公法上的义务,接触、知悉国家秘密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无条件地承担保密义务。保密义务并不因承诺而产生,承诺内容只是保密义务具体化的一种形式。
涉密人员签订保密承诺书,自觉承诺不泄露接触或者知悉的国家秘密信息,在国外早有立法先例。如,美国1995年的第12968号总统行政命令《接触秘密信息的规定》、法国2003年的《法国1300号部际保密条例》、英国议会1989年修订的《公务员保密法》和保加利亚议会2004年修订的《保密法》等。国外签订保密承诺的主要目的,一是使涉密人员认识到,允许其接触秘密信息表明国家的信任;二是告知涉密人员负有保守该秘密信息的义务,未经批准不得披露该秘密信息;三是告知涉密人员,如果违反保密承诺所声明的保密义务,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建立保密承诺制度的意义
涉密人员是国家秘密的特殊载体,是保密管理的重点。在保密工作实践中,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涉密载体、涉密场所的管理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经验。相对而言,在加强涉密人员保密管理方面,分类不清、办法不多、效果不好。在法律层面上建立保密承诺制度,是加强对涉密人员保密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是 适应当前保密与窃密斗争严峻形势的需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各种敌对势力和境外情报机构加紧对我国进行情报窃密活动,窃密目标有很强的针对性,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重要涉密单位、领导干部、重要涉密人员是窃密活动的主要目标,必须加强重点防范和管理。
二是 适应涉密人员保密管理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涉密人员价值取向、利益追求趋于多元化;涉密人员流动加快、流向复杂,涉密主体呈现多元化,保密管理难度加大。
三是提高涉密人员保密能力的需要。目前,对涉密人员的管理,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涉密人员保密意识不强,工作中麻痹大意,侥幸心理严重;保密知识技能薄弱,难以应对高技术条件下保密管理的新要求。
通过建立保密承诺制度,组织签订保密承诺书,建立保密承诺档案,有利于实现对涉密人员的跟踪管理,建立涉密人员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利于涉密人员了解单位的保密规章制度,知悉自己的保密义务和责任,提高其保密意识,强化其保密责任,使抽象的保密法律义务具体化;有利于促使机关、单位领导干部主动过问保密、涉密单位主动抓保密、涉密人员主动学保密,推动保密制度措施的落实,使保密要求从挂在嘴上、贴在墙上逐步落实到行动上。
健全保密承诺长效管理机制
近些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保密委员会的安排部署,根据保密管理的需要,通过签订保密责任书、保密协议、保密承诺书等方式,积极探索涉密人员保密承诺制度,已经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涉密人员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保密承诺档案的保密管理问题等,这些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加以丰富和完善,逐步健全保密承诺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 规范保密承诺的内容和签订人员范围。2015年3月,中央组织部、国家保密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保密承诺书签订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保密承诺书的基本内容必须包括:认真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自觉履行保密义务;不提供虚假个人信息,自愿接受保密审查;不违规记录、存储、复制国家秘密信息;不违规留存国家秘密载体;不以任何方式泄露所接触和知悉的国家秘密;未经批准,不擅自发表涉及未公开工作内容的文章、著述;离岗离职后自愿接受脱密期管理;违反保密承诺,自愿承担一切法律后果。《通知》同时明确,机关、单位可结合工作实际,根据涉密人员的涉密程度和涉密事项,适当补充相关内容,或同时组织签订专项保密承诺书。
实行保密承诺制度,就要实现保密责任的全面覆盖,使所有接触、知悉国家秘密的人员明确自己的保密义务。因此,签订人员是指在工作中已经或可能接触、知悉国家秘密的人员,包括领导干部、在岗(在职、借调、聘用)和离岗离职(退休、调离、辞职、辞退)的干部职工、工勤人员。签订对象重点是领导干部和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工作人员,对其他在编人员以及借调、聘用和工勤人员,要根据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结合涉密资格审查,确定是否纳入签订范围。各机关、单位在组织签订时,应当结合工作实际确定本机关、本单位签订人员的具体范围,既要避免漏签,也要避免简单的“全员签订”。
二是 强化机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各级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代表国家行使对国家秘密的管理权,组织本机关单位涉密人员签订保密承诺书,既是职责,也是法定义务。在签订前,保密工作机构要会同组织人事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确定本机关、单位签订人员范围,明确保密承诺内容和签订程序,并做好动员部署,使承诺人充分认识签订保密承诺书的重要性。同时,还应对有关人员进行保密教育,确保他们熟悉保密承诺内容,掌握必要的保密知识和技能。签订后,要加强保密承诺书的管理,建立专项档案,由机关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和保密部门分别集中长期保存。对有关涉密内容的承诺书,要按照同等密级文件管理。为切实做好保密承诺执行工作,要加强对保密承诺的监督管理,将保密承诺执行情况列入日常保密管理工作之中,对违反保密承诺的,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三是 制定保密承诺专项制度。建立保密承诺制度是完善法规制度,提高完整性、权威性、有效性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把保密承诺书的签订和管理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这就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保密承诺长效管理机制。一要按照新保密法的规定,在保密法实施条例修订中明确规定保密承诺制度,同时,研究起草专门规定,进一步明确保密承诺制度的原则、签订范围,细化管理措施,规范保密承诺书样式、主要内容、签订程序,加强监督与考核。二要把保密承诺制度作为涉密人员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在明确涉密人员资格条件、教育培训、岗位考核、离岗管理、权益保障的基础上,可根据不同等级涉密人员的涉密程度不同,在保密承诺书中补充设置相应的承诺内容。三要将保密承诺纳入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年审制度,定期对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工作人员履行保密承诺的情况进行考核,定期对违反承诺的责任追究情况等进行审核处理,提高保密承诺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如何加强第一书记管理篇二
渣土车的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市民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那是因为渣土车对都市生活影响是巨大的,然而渣土车“治理难”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大的现实问题。
目前对于治理渣土车缺的不是规定和措施,而是不折不扣的落实。所有对渣土车的规定都有就是落实不到位。因此加强监管力度就成了重中之重。在加强监管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范渣土车的管理。
首先,可以在渣土车的车身上注明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便于群众举报。其次各建设单位可以通过与承运单位签订施工现场渣土承运卫生责任书,并作出书面承诺,负责对承运单位和承运车辆的装载、冲洗情况进行监管,因监督不到位,造成重大违规违法的,对建设单位实施公开通报批评。再次交管局和市容局根据建筑垃圾处置运输道路安全卫生保证金考核管理办法,可以通过降低处罚门槛,加大处罚力度,真正把保证金制度落到实处。第四对于渣土车司机普遍素质不高、安全意识差的情况,可以加大宣传教育,通过印制相关书籍和文件,刻录光盘的方式来提高他们对渣土管理知识的认识。同时,各中队通过派一名监督员,对辖区出土工地实施全时监管,超高超载、车轮带泥等车辆不得出场,实现源头管控。今后凡考核不合格被清除出承运市场的单位,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注册或参与渣土承运业务,所属车辆一年内不得再从事渣土运输。最后就是要加大渣土车行业违法成本。渣土车现有管理体系根本不存在法律空白,规定都是有的,关键在于执行是否到位,有没有走样。专项整治期间抓得紧管得严,各部门都充分调动起来了,违法行为就减少了。专项整治过去了,管理不到位了,于是就故态复萌。要把专项治理纳入长效管理中,归到正常工作上来,这样才不会出现反复。渣土车问题比较突出,是因为他们的违法成本相对偏低,拿闯红灯这一现象来说,因为闯红灯要曝光、要罚款,这个违法成本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是比较高的。但是对于渣土车来说,闯个红灯被罚也没关系,他后面有渣土车老板买单,而渣土车老板从渣土车违法行驶的行为中获得的利益,根本不在乎这点罚款,这在客观上就纵容了渣土管理的违法行为。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渣土车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从源头上进行管理。
渣土车的管理对我们将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突击式的执法显然不能根治这个痼疾,它需要长期持之以恒地执法。而在长期的执法过程中,我们通过在固定地点设置渣土车检查站来对过往的渣土车辆进行严格检查,从而确保区域内的渣土车辆都能按照规定的路线和要求拉运,我们还成立了专门的夜查小组,通过交警、城管、市容三个部门各派2至3名队员组成联合的夜查组来加强对渣土车辆的监督和检查,从源头上杜绝渣土车辆的不规范行为。进一步加强联合执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执法效果。
2、坚持严管重罚。要在加强日常管理监督的同时,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加大处罚的力度。在对违法违规的渣土车,要查到一起,严格依法处罚一起,不姑息,不迁就,更不放纵。让那些违法违规者不能从违法违规行为中得到任何便宜。
3、强化源头管理。许多渣土车带泥上路以及“漏撒滴”等问题,主要的根源还是建筑工地施工方不守规矩。我市有关条例规定,“施工场地出口处应当设置必要的车辆冲洗或其他防泥设施,防止车辆污染道路”,“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应当保持外形完好、整洁”,“运载垃圾、等废弃物及其他液体、散体物料的车辆,应当采取密封、包扎、覆盖等措施,实行密闭化运输,不得泄漏、泼洒”等。然而,在很多工地可以看到,有的渣土车并没有经过冲洗就直接驶出工地,车轮带出的大量泥土给城市道路带来了不小的污染。有的渣土车严重超载,不够密封,随着一路的颠簸,渣土洒落一地。此外,施工方对于渣土车的超载现象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更促使渣土车多拉快跑,违规运输,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要加强对建设工地和拆房工地的管理,严格源头的责任。
4、积极创新思路。信息时代的管理需要科技的支持配合。可以在去年采取gps监控系统等电子设备管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创新,在更多的方面发挥电子监督管理系统的作用。我们只有通过对上述措施和建议的真正落实,才能不不断地提高渣土车辆管理方面的经验,从而使渣土车的管理更上一层楼。
周婕
2011年6月5日
如何加强第一书记管理篇三
1、准确把握职工的思想动向,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2、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开创钱营孜煤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3、结语
煤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任重而道远。煤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工作,以情系职工、服务基层、提升能力、增强活力为工作切入点,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思路,最广泛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开创生动活泼、和-谐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促进皖北煤电恒源股份钱营孜煤矿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加强第一书记管理篇四
工作管理以人为本 思想引导与职业规划并行
黄立永总厨亦师亦友、亦兄亦父的角色演绎体现在日常管理的诸多细节当中。“首先,有系统并由针对性地组织厨房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学习,耐心传授烹调和厨艺等技能知识;积极地引导年轻员工对厨艺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自觉迸发求知的欲望,并以残酷的社会竞争作实例,折射当今社会谋生与立足的艰难,让员工意识到“就业危机”,以此激励初涉厨艺者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意识。”黄立永对中国吃网记者说。
年青一代厨房员工思想观念和以前不一样,他们十分注重自我的感觉和自身的成长。从厨多年的直觉告诉黄总厨,现代管理者的思维需要作出转变,就是说,管理者不能仅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公司的管理者,还要尽量为每一个员工考虑他的职业规划,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这样才能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让员工真正安心为企业工作。
“比如新进的厨房员工的目标是炉台师傅,那么我们就会给他们设定一个目标计划表,在上面将具体学习日期和内容写下来,完成一项后就打钩,比如哪个时间段练习烧员工餐,哪个时间段学习勾芡,哪个时间段了解厨房的从初加工到改刀、配菜、上浆等运作流程;哪个时间段了解调料名称、用法并了解盘饰等。”黄立永总厨说。
当年轻员工犯错时,黄永立总厨认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若是原则性问题,要从严从速处理,但是本着对员工负责的态度,要指出其错在哪里,以后怎么做才能避免类似的'错误;对非原则性问题,稍加批评,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感悟,从而将消极的叛逆对抗转变为积极的自我思变。
在平时管理中,黄永立总厨总是坚持“勤走多看,细心聆听”,时刻关注员工的思想变化。若员工遇到困难,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会尽力解决;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同时也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业余时间关爱为主 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
业余时间,黄总厨会经常组织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他认为这样不但能丰富年轻员工的业余生活,并且可以减少他们与外界的不良接触,帮助他们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比如,豪苑的篮球队在前段时间就举行了盛大的篮球赛和颁奖典礼,我不仅是倡议者和组织者,自己也热情参与其中,从领导变为队友,让整个厨房的关系更为融洽。”黄总厨对中国吃网记者说。
不仅如此,针对现在年轻人理财观念淡薄的状况,黄总厨还启发年轻厨师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引导他们将自己的薪酬 分为“社会交际”、“孝敬父母”、“学习进修”、“存储应急”、“投资 增值”五份,逐渐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和理财观,同时也引导他们心怀“孝顺”和“感恩”。
自我约束 带头树立新“厨艺人”形象
在餐饮业摸爬滚打多年,经历了太多的风雨沉浮后,黄总厨深感社会对“厨艺人”的认可和尊重不够,当然这与社会传统观念也有关,但其中肯定也跟从厨者自我约束力不够有关。对此,黄总厨颇为介怀,因此在自己的日常管理中,他总是致力引导厨房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努力塑造“厨艺人”应有的形象,力求将“厨房佬”的称呼去除。
“加强督促厨房员工的自我素质的提升,首先要从着装、仪表、言谈等方面着眼,逐渐按酒店的标准和要求管理自己所管辖的员工,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己。”黄总厨对记者说。
此外,黄总厨还鼓励厨房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多上网了解烹饪知识和国内外的最新资讯,让自己与社会同步。而他自己也积极参与其中,积极上网了解“潮人、潮语、潮事”,主动了解“新生代”的变化,以此缩小与年轻一代的代沟,尽量减少年龄的差异而带来的差距。
也许,会有许多人对黄立永总厨的这种“全方位”式的立体管理不屑一顾,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种方式和方法会让人感觉可亲可敬,并没有距离感。对于8090后的新晋一代,这种方式也许就是最好的一种管理模式,它能令人心悦诚服,并能让员工按照管理人员希望的方式发展,而这样的模式也能让员工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相信,黄总厨的这套管理模式会让您有所启发。
厨房 是餐饮行业中最危险的地方。厨房里的人员较多,东西也杂乱,而且许多东西都是易燃易爆之物。所以,厨房的安全管理是整个餐饮业最重要的事情。做好厨房的安全管理必需要有好的管理规范。下面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几个厨房安全管理规范。
(一) 厨房安全管理环节
厨房里的不安全因素环节众多,从菜品的加工到销售过程中都隐藏着不安全因素。厨房管理者应重视、警示、培养员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重要在以下环节采取预防措施:烫伤、扭伤、跌伤、刀割伤、电器设备造成的事故;防火与灭火。
(二) 厨房安全管理规定
1. 所有在岗厨师在上岗前对厨房的所有机械设备性能熟练掌握,方可使用。对各种机械设备使用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设备一旦开始运转,操作人员不准随便离开现场,对电器设备高温作业的岗位,作业中随时注意机器运转和油温的变化情况,发现意外及时停止作业,及时上报厨师长或经理,遇到故障不准随意拆卸设备,应即使保修,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2. 厨师使用的各种刀具严格加强管理,严格按要求使用和放置刀具,不用时应将刀具放在固定位置,不准随意拿刀吓唬他人,或用刀具指对他人,收档后应将刀具放在固定位置存放,厨师不准随意把刀带出厨房。
3. 个人的专用刀具,不用时应放在固定位置保管好,不准随意借给他人使用,严禁随处乱放,否则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由刀具持有人负责。
4. 各种设备均由专人负责管理,他人不得随意乱动,定期检查厨房的各种设施设备,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
5. 每天收档后逐一检查油路、阀门、气路、燃气开关,电源插座与开关的安全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报修,严禁私自进行处理。
6. 平时禁用湿抹布擦拭电源插头,严禁私自接电源,不准带故障使用设备,班后要做好电源和门窗的关闭检查工作。
7. 厨房如发现被盗现象,值班人员或发现人员应保护好现场,及时报上级处理,并及时协助领导了解情况。
8. 掌握厨房和餐厅内消费设备和灭火器材的安放位置以及使用方法,每天对电源线路要仔细检查,发现超负荷用电及电线老化现象要及时报修,并向上级汇报。
9. 一旦发生火灾,应迅速拨打火警电话说明期货位置,部门,设法灭火,根据火情组织引导客人安全疏散。
(三) 厨房防火管理细节
1. 使用酒精炉时不要往正在燃烧的酒精炉内添加酒精,备用的酒精存量不得超过两天的用量,放在备餐间由专人保管,总备用酒精由仓库管理部负责保管。
2. 使用液化气鲍鱼车时,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前要检查输气胶管、气瓶,发现漏气立即停止使用。开炉时先点火后开启,点火后才能推入餐厅,使用的小气瓶要由专人管理。
3. 各厨房厨师开炉前先开风门,然后先点火种后开气,下班后腰关牢气阀,熄灭火种。
4. 餐厅营业时间,各出口的门不得上锁,保持畅通。
5. 每季度或半年清洗一次厨房抽油烟机及管罩,厨工清洗厨房时,不要将水喷洒到电插座、电开关处,防止电器短路引起火灾。
6. 热油炸开时,注意控制油温,防止油锅着火。
(四) 厨房防火检查细则
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 厨房晚班下班前应细致检查,熄灭火种,关严各油、气阀门、无漏油、漏气现象。
3. 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清除工作台上的各种油污,定期对抽油烟机进行清洁。
4. 严禁员工在工作时抽烟。
如何加强第一书记管理篇五
主管、领导要学会做新形式下员工是思想工作、做员工的知心朋友,使这个群体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做好思想工作要掌握如下方针、原则和方法。
1、坚持疏导的方针
所谓疏导包括疏与导两个方面:疏——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症结,沟通人们的思想管道,帮助解开思想疙瘩,调动内在的积极因素,增强其克服消极因素的能力。导——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为主,以典型引路,作出样子,循循善诱,摆事实讲道理,启迪人们独立的思考,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疏通引导是创造条件让大家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实事求是讲心里话,畅所欲言。然后再择优而纳。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与各领导者之间思想相通、感情相融。
疏导方针,符合人的思想发展变化规律,凡属思想性质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不能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工作就是要引导群众、教育群众、相信群众、尊重群众。只有尊重群众,才有可能正确执行疏导方针。
2、坚持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的原则
酒店是经济组织,中心任务是组织经营活动。思想工作要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要围绕每个时期的经济政治形势和中心任务来进行,贯穿到生产、科研、管理和员工生活中去。要坚持党性,坚持群众路线的原则,确立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和当家作主的权利,从思想上、经济上、管理上、技术上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联系经营思想、作风、服务质量等实际问题,围绕着发展生产、发展经济这个中心去进行。
3、讲究方法、注意效果
(1)坚持正面教育与群众自我教育:表扬与批评,以表扬为主;自上而下的教育与群众相互教育,以群众相互教育为主。
(2)树立典型,榜样示范。树先进,学先进,开展比、学、赶、帮活动。
(3)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思想工作要有针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处理。
(4)坚持为群众办实事,热情服务和耐心说服相结合。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只有从解决实际问题着手,辅之以说清道理,才能取得思想工作的主动权。
(5)主管领班人员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教育都要先受教育,要带头搞好廉正建设,带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以自己的好作风带动、培训员工队伍的作风;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6)掌握对部属批评的技巧。如果你的部下犯下错误,做错了事情,必须适时地对他进行批评。批评要采用一种最恰当的方式、方法。
在开始批评之前,先真诚地赞扬对方的优点,然后再用“但是”开始引向要批评的内容的事实。当事实准确时,他会很高兴地接受批评。
带着你的宽容之心去批评。这样对方不仅会愉快接受批评而且还会对你充满感激之情。用你最真挚的情感去“感化”对方,使其主动认错。
当前,公路系统事业单位改革正处于关阶段,国家燃油税费改革又将开征,这牵涉到广大干部职工切身利益,做好大家思想稳定工作是当务之急。
一、 充分认清做好稳定工作的重要意义
公路事业要想发展,只能通过改革,在改革中科学发展,在科学发展中改革,进一步增强“三个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进一步推动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稳定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没有人员的思想稳定,不要说推进改革和发展,就是正常的工作就很难完成,所以只有稳定才能更好发展。
二、 做好稳定工作要加强对职工的教育
现正处于改革的关鍵点,各种思想矛盾的多发期,面对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做好人的思相稳定工作,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要加强对职工思想的教育,确保职工在思想认识上同心,在改革的实践上与上级同步;要科学按排,善后保障措施到位,确保职工无后顾之忧;要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加强沟通,引导职工树立大局观念,奉献精神,正确处理好改革与个人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要切实解决职工在现实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用真心换真情,获得大家的认同和支持。
三、 做好稳定工作,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
表率的作用和力量是无穷的,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改革的重要时期,领导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这也是对领导干部的重要考验,改革同样关系领导的切身利益和进退,这就要求领导们要以更高的觉悟,要以更高的责任感,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对职工负责,树立服务大局讲奉献的表率,树立带头稳定,讲政治的表率,树立奉公职守人,做廉洁的表率。
四、 做好稳定工作,要加强管理,认真落实链条式目标责制
加强管理要以链条式管理为根本,把职工的目标、职责、奖罚有机的.结合,突出抓好人员的管控,防止松散现象,突出抓好以车辆为重点的安全工作,杜绝安全隐患;突出做好重点人和个别人的工作,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上访事件发生;突出抓好应急突发事件,确保高速公路高速暢通。
让一切守法车辆愉快通行,建设暢安舒美的和-谐高速是我们的永恒目标,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做好维护稳定工作,推动高速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企业员工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稳定与发展,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
新的企业制度的建立,必然要对公司内部的生产流程进行改造,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也要对管理体制进行革新,以适应资本运作的要求,还要对工作的质量和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规律。这样,就势必会要求全体人员的思想观念加以更新,但我们知道人一旦有了思维定势以后,习惯于往日的工作方式、工作程序,对新建立的制度与方法会产生不适症,从而产生抵触情绪。特别是管理体制的变化,使得新管理方法与老管理体制之间发生冲突,这实际上也就是员工与企业之间产生了冲突。那么如何做好新时期下的员工思想工作,现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略谈一二,以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一是要顺畅沟通渠道,力倡交流氛围
中医理论告诉我们: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与做思想政治工作是相通的,应当加以应用。在企业内部应加强信息的沟通,架构起管理层面与员工之间的平行交流之道。具体来讲,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公司内部网站,设置员工论坛和企业信息交流的平台,让员工有倾吐心声和发表建议的空间与园地。公司也可以及时发布诸如公司目标实施情况、经营状况及员工的工资福利政策等综合信息,以便管理层既能了解员工在想什么,又能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使企业与员工达到互相理解、默契配合,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形成愉悦的工作氛围,促进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就是要经常与员工直接对话。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对待人和事的看法和见解也存在着差异,不能一概而论,所以作为管理人员,必须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了解员工的反映与要求,进行现场诊断与解决,实施动态的管理,将一切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比如在去年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生产系统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党小组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了一帮一、一对一活动,推行定期汇报制度,要求各支部书记定期召开员工代表座谈会,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能解决的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向上级组织汇报,力争使各类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员工队伍稳定,工作积极努力。三是利用这个平台进行思想教育,向员工讲清改制的目的、意义,以促进员工的思想观念的转变,真正达到改制的要求,这样就会使“爱岗敬业”化为实际行动,使所有的员工在思想上都有着高度的统一性,并能够认同古井企业文化标准,支持决策层所作的正确举措,只有这样才能汇聚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向既定的目标前进。
二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情,就是要把道理讲和合情合理。做员工的思想工作,关键是要把道理讲实,只要把道理讲到员工的心坎上,员工就会理解,思想工作就会收到实效。怎样做到入情入理呢?就是要坚持讲真话,不讲假话,讲真道理,不讲假道理。大至国家社会形势,小至一个单位及个人的状况,都要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要造假,不要夸大,不要文过饰非,不要添油加醋。员工心里有杆秤。只要我们说实话,员工就会觉得可信。成绩,他们会肯定。问题,说开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在此基础上讲道理,员工就听得进。否则,回你一句“吹牛、造假”,那你讲再多的话也是白说。同样道理,无论讲什么道理,都必须是真道理,而不能是假道理。道理不必非要说得很满不可,关键是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真是那么回事。
因此,我们在做思想工作中首先要善于沟通。做员工的思想工作沟通是关键。如果我们在工作中不能很好的沟通,有时会把大道理讲成歪道理,让员工听着反感,起不到教育和疏导作用。其次是言而有信,行则必果。如果言行不一,嘴上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即使巧舌如簧,也没法让人信服。真、善、美,真是第一位的。真,才能入情,也才能入理。第三是通情达理。无论大道理还是小道理,都要通情达理,富有人情味。思想政治工作无论灌输哪种道理,无非是帮助人们提高认识,解开疙瘩,抚平情绪,认清方向。这本身就是很有人情味的事情。但如果忽视这一点,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官僚主义的态度,就会让人感到思想政治工作似乎都是生硬的、强制的、不得不听的,反而失去了人情味。
因此,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就应该大力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尽量设身处地地为人着想,帮助人们解决具体的困难,从实际的思想认识问题出发,有的放矢地讲明道理,解开疙瘩,提高认识,在温暖和煦的气氛中促进人的内心精神的升华。
三是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
过去我们在思想工作中,对思想工作有过一些左的做法,善于做一些表面文章。使的有些工作表面上轰轰烈烈,声势很猛,但实际上收效甚微,有时在做工作之前,对工作对象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心中无数,认为只要把上级精神原封不动灌下去,把该走的程序走完,就算交了差,根本不问下面听进去了没有。这几年,各项改革方案不断出台,员工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并不奇怪。对于员工中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人不做调查研究,也不了解员工的思想,而是照本宣科,表面上看来,该做的工作似乎都做了,实际上就是不解决实质问题。
在这次企业改制中,广大员工将面临着一次机制的改变和观念的更新,员工中的思想问题将比以往更加突出,我们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情况,员工的思想工作更加艰巨和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做改制时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时,就必须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就必须要讲究实际效果,而不是搞花拳绣腿;就必须要力争主动,把工作做在前面,打好主动仗,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被动应付。各级管理人员要在把员工的心事摸准的基础上,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入员工之耳,入员工之脑。
在做好员工思想工作的同时,更要注重解决好员工遇到的实际问题,因为思想问题往往是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有些实际问题可能是多年来的一个没有解决的老问题,在这次改制中形成了新矛盾。遇到这类问题时,领导干部必须尽快地为员工解决,不能拖泥带水,能办的马上办,而且办就办好。不能办的,要尽快给予答复。只要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深受员工欢迎。因为只有员工看到了你确实是在为他们办实事,他们心中才有企业,你的话在他们心中才有份量,思想工作才有说服力。
总之,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思维与工作过程,我们各级管理人员和党工团组织必须牢固树立“稳定工作无小事”的思想,积极拓展新形势下员工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视点,坚持调整与教育并重,改进与加强并举,继承与创新并存,扬弃与探索并行,发展与稳定并进,这样才能化消极为积极,化矛盾为激励,化压力为动力,化困惑为理解,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
如何加强第一书记管理篇六
上行下效
质量教育
量化管理
工作设计
激励措施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者把握好以上五个方面,一定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形成优秀的质量文化。
品质意识,就是指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品质(包括产品品质、工作品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客观及主观的看法和态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提高产品品质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以及对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而人的行动受大脑意识支配,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一个有错误品质意识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做出好的产品。只有当他的思想意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再加上相应的工作技能,他才会做出好的产品。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高度”很重要,它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一个做过大事或见过大事的人,想平庸都难。可想而知,品质意识对产品品质的重要作用。
品质作为企业的命脉,产品的品质不好,就会失去市场,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生命。所以,作为企业的职员工,必须具有这种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也就是要求企业的全体职员工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
那么,怎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
第一,树立品质是企业的命脉意识。
要全员认识到:产品的品质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失业。当然对于我们公司来说,目前产品市场良好,也希望以后更好,但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把我们的产品品质做得更好。
第二,树立品质的客户意识。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户,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产品的消费者。这样,在工作当中就会自觉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产品的品质才会有保证,如果在工作中偷工减料,危害的将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第三,树立品质的预防意识。
“产品的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设计出来,不是靠检验出来的,第一时间就要把事情做好。”这不是一句口号,这很好地体现了产品质量的预防性,如果我们的品质控制不从源头控制,我们将很难控制产品的质量。即使生产中投入大量的检验人力去把关,生产时由于没从源头去控制而产生的大量次品甚至废品,产品的成本将大大提高,给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沉重负担及损失。况且有些产品的质量问题可能无法从后工序发现弥补,这更要求我们在第一时间把事情做好,预防品质问题的发生。
第四,树立品质的程式意识。
品质管理是全过程、全公司的,而各个过程之间,全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必须是有序的、有效的,要求全体品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严格按程式做,如果不按程式工作出错的机会就会增多,产品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
第五,树立品质的责任意识。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认为,质量问题有80%出于管理层,而只有20%的问题起源于员工,也就是说,管理者可控缺陷约占80%,操作者可控缺陷一般小于20%。
区分操作者可控缺陷也管理者可控缺陷的原则:
a.操作者知道他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b.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c.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规格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d.操作者具备对异常情况进行正确处理的能力。
●如果上述四点都已得到满足以及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均具备而故障依然发生,则认为是操作者可控的缺陷。
●如果上述四点中有任何一点不能得到满足或者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不具备而产生故障,那就是管理人员的责任。只有了解品质问题的责任,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改善问题将品质提高。
第六,树立品质的持续发送意识。
p—计划:根据产品的要求,制定改善计划;
d—实施:实施计划;
c—检查:根据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检验;
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产品品质。
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质量才会不断上升,也只有这样不断地提高质量及创新,才会不断地取胜于市场。
第七,树立品质的成本意识(即品质标准意识)。
保证品质,追求利润是企业永远的目标。企业要发展,不得不注重生产的成本,然而成本与品质息息相关,品质做得好,可以将产品的成本降到最低,如果产品的质量不好,经常遭到客户退货投诉,那么他的成本将会很高,甚至将企业逼到绝境。好多企业衰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没有客源、没有订单,而是因企业内部管理得不好,成本降不下来而无法参与市场竞争,我们应该引以为戒。但品质也不是越严对企业越有利。相反,过分地提高产品品质将造成品质过剩,也同样提高生产成本。所以我们在生产时,要求各工序和环节严格按客户标准要求去做,这样我们才会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优势。
第八,树立品质的教育意识。
随着人们对品质意识的认知的不断提升,其品质意识也会相应提升:
判断一个企业的品质达到什么程度,大体可以依据此表进行推断。
第一阶段模糊 第二阶段启蒙 第三阶段明白 第四阶段行动 第五阶段自觉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态度
没有认识到质量管理是一项管理工具。发现质量问题往往指责质量部门
承认质量管理工作的作用,但不能花费时间和财力去开展这项工作
逐步了解质量管理的意义和内容,支持并帮助这项工作
认识到质量管理的权威性,知道自己在这项工作中的责任,参与这项工作
认识到质量管理工作是企业工作的基础和核心
质量主管人员是企业主要负责人之一,质量问题是第一的
建立了解决质量问题的专门小组,但对问题的长远解决没有研究
建立起有关质量的信息反馈系统,正视质量,采取系统的方法对待
能早期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各部门接受质量部门的建议和告诫
除个别情况外,质量事故均能做到事先预防
对质量成本有无研究和分析
没有质量成本的概念,不知道发生的质量成本情况
初步技术质量成本,计算方法正确,没有成本分析,只是为了记账
注意研究分析质量成本,报告与实际数差别缩小
分析研究质量成本,进行质量成本控制。报告与实际数接近
报告数与实际数基本一致,自觉进行质量成本控制
提高产品质量的活动情况
对如何提高质量一无所知,没有解决质量问题的组织活动
采取一定方法,进行短期努力,取得短期效果
以“预防为主”为方针,作好各环节的质量工作,包括用户环节
提高质量工作达到日常化和制度化
质量管理的计划开始在企业计划中提到质量计划,但只限于宣传
由质量部门制定计划,各部门处于执行计划阶段
各部门提出质量计划,质量部门提出总计划,并协调实施
有完善的质量计划网络
质量管理的目标提出较高质量的笼统目标,根据不足,没有实现目标的手段
由质量部门提出总体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
总目标被分解为子目标,落实到工段工位,目标和手段相结合
qc小组活动有无开展上级要搞就搞,无明确目的,活动不经常
对qc小组支持、鼓励和宣传
定期公布qc小组成果,召开发表会,登记和鼓励qc小组活动,成果显著
如何加强第一书记管理篇七
如何发挥团队管理的效果一直是许多管理层常思考的问题,团队管理,这是一个简单直接但又让许多人充满困惑的命题,说他简单,是因为团队无非只有三个条件,自主性,思考性和协作性。只要是你手底下的这帮人充分具备这三要素,一个合格的团队就建立了,它随着你的冲锋棒冲锋陷阵,无所不至。
为发挥团队管理的效果,每位成员须先了解小组目标与使命及个人角色和责任;其次成员亦须了解如何完成小组任务,最后要能积极投入小组目标的达成。由于沟通在团队管理扮演著相当重要角色,如能事先举办讲习会,建立成员有效沟通技巧,更可使团队管理有良好效果。
团队比单纯的工作小组的效率更高、创新力更强。团队的工作成效要好过工作小组成员之间简单的合作与协调。这种优秀业绩反应出“团队效应”,即团队成员在有归属感时会表现更佳。产生这种效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团队成员对大家共同的工作都有共同的承诺。这种承诺在团队成员之间产生社会和情感方面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开始相信“我们”将会荣辱与共,团队失败,将没有赢家。在每一各团队中,“我们”高于“小我”。除非你曾亲历团队合作,否则很难理解因想到“我们”齐心合力能做到的事情而产生的那份喜悦。
共同的使命感。每一支高效团队都相信自己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存在理由,相信世界会因自己的工作而变得更加美好。团队使命不是它的任务或工作,而是它能给社会带来的好处。这就如同“我们为医院擦地板”和“我们防止致命性传染病的传播”之间的不同。团队使命把人们凝聚在一起,让大家感到作为团队成员的自己要强过个体的自己。
基于这一使命的具体任务目标。使命之花需要分解为具体的任务目标才能一直灿烂,否则很快就会枯萎。为保持使命感,实现使命,每个团队都要努力实现特定的、现实的任务目标。
成员间的职责分工—工作上没有全能冠军
重要的工作流程—团队工作方式,比如如何做出决策
衡量工作进展的意见反馈和绩效指标
以上可能是团队架构中更本质的构成要素,但这对团队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成员之间破坏性的冲突是不可或缺的。当以上条件全部具备、小队变成了团队后,员工出成绩就不是因为老板的要求而是因为同事的期待。团队成员都会努力工作,想要为别人提供支撑而不是给大家拖后腿。实际上,团队实现了自行管理。如果有一个成员掉队,其他成员会发出提醒。这样一来,团队的业绩表现是通过成员间的社会与精神联结而不是老板的期望来指引。出现这种情况时,经理人就是在通过团队管理团队,即利用团队成员之间的社会联结来管理每个成员的行为。
这样管理团队更有效,因为团队成员的使命感更强、工作更努力。但对那些想要自己“说了算”、相信自己的直接影响能够带领队伍走向胜利的老板而言,这种方式显然不太舒服。他们尤其不喜欢建立队伍还要用这种迂回方式,就像打台球不直接进袋而是先打到桌边再反弹入袋。这些老板没有意识到,他们所钟意的直接方式很可能会阻碍自己的队伍发展成真正的团队。建立真正的团队不是渐进式的,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条件一具备,团队即告诞生。使命感不是老板可以强加给下属的,而是由团队成员自行选择的,不过团队使命感当然可能是由老板提议并经员工讨论后形成的。
因此,作为带队伍的经理人,不要用高压方式直接指挥,而应该围绕有利于形成团队的各种条件去提出建议、给与支持、给出定义、集中精力、主动谈论、提出期待、配置人员、带头讨论、评估绩效。在指导员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正确的事情和条件方面,老板的权威也许会管用,但那离团队的概念还差得远。最终还是要在员工自愿投身于一项共同的使命之后,你的队伍才会自动变成一个团队。
团队是由人组成的,激发团队的内动力首先要着眼于团队内部的每个成员。这对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有思路和途径可以遵循。
相信只要企业充分发挥团队管理的效果,企业的业绩不仅会事半功倍,甚至会创造奇迹。
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 , 和-谐社会要求协调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 作为政府要协调好政府与百姓、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贫穷与落后、下岗与就业等等的关系。从层次理论出发 ,社会和-谐的基础离不开各类组织的和-谐 , 组织作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交往和互动的载体 , 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单元 , 只有各级组织的和-谐发展 , 才会带来整个社会的和-谐 , 而和-谐的组织是靠高效的团队来保证其运行效率与健康发展的。
一、团队相关概念解析
团队 : 关于工作团队的定义众说纷纭。 alderfer ( 1977) 、 hackman(1987) 和 robbins (1994) 的定义最为流行 , 他们认为 , “工作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相互协作的由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 , 并总是置身于一个或更大的社会系统之中作为群体成员 , 他们要完成在群体中所担负的任务 , 同时他们所要完成的任务要影响到别人”。企业团队 : 人们在相对平等、自愿的前提下 , 让员工适当打破原有的部门界限 , 直接对顾客和公司的总体目标负责 , 以群体和协作优势赢得竞争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它是由知识技能互补的人员组成的 , 以团队任务为目标导向 , 为实现共同的绩效目标 , 具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和执行权的联合体或叫工作单元。它由一些具有共同信念的人为达到共同目的而组织起来的 , 各成员通过沟通与交流保持目标、方法、手段的高度一致 , 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 运用集体智慧将整个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同一方向 , 创造出惊人的业绩。
团队精神 : 团队精神是团队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和习惯体系 , 是团队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工作方式、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发挥集体组织的力量 , 有助于成员之间的交流 , 通过充分的信息共享 , 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 , 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团队管理的必要性
有研究表明 , 无论企业还是公共部门实行的团队管理 , 都有利于员工个人素质的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与经营业绩的扩展。
1) 团队管理能使成员的技能和经验得到互补与融合 , 使得团队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能应付多方面的挑战 , 对员工个人素质的提高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 团队管理能够培养成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特质。首先 , 团队中的成员都要对集体负责 , 变化对团队的威胁并不像个人对付变化时那么大。其次 , 团队中的人们有灵活性 , 他们有扩大解决问题范围的意愿 , 团队为人们提供了比那些工作面窄又受层级制限制的小组所能提供的大得多的增长和变化余地。最后 , 团队也重视业绩、团队成果、挑战和奖励等因素 , 并且支持有创新意识的成员。
3) 团队方式为管理工作、服务水平的提高和业绩的取得提供了新的途径。在加入团队的员工克服阻碍之前 , 真正的团队是没有发展空间的。通过共同克服障碍 , 团队成员对相互的能力建立起了信任、获得了信心 , 也加强了共同追求高于个人和职能工作之上的团队目标的愿望。克服障碍 , 取得业绩 , 这就是使分组的人们成为团队的原因。工作的意义和努力的目标都是使团队管理得到进一步深化 , 直至团队的业绩最终成为对团队自身的奖励。全球经济环境的快速发展 , 使得各类组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 这就为团队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如何加强团队管理 , 打造和-谐的组织进而服务社会是当今企业与公共部门必然面临的新课题。
影响团队管理的因素有多种 , 众多专家学者与企业界精英对此有不同的认识与见解。美国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创始人塔尔科特·帕森斯在他的《社会行动的结构》中明确提出行动系统的四个基本范畴 agil 即适应 (a) 、目标达成 (g) 、整合 (i) 、维模 (l) 是任何行动系统 ( 包括社会系统 ) 都必须满足的 , 它为我们研究团队管理的因素提供了很好的功能分析框架。
1) 发展目标。团队目标是团队成员统一行动的标准 , 共同活动的客观依据 , 这与“达鹄”作为社会系统的目标相一致的 , 它要求系统有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次序和调动系统内部的能量以集中实现系统目标。一个高效的团队要求把个体的行动统一于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 , 有了目标 , 才能整合不同的个体目标 , 做到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个体与团体才能协调一致地有节奏、有成效地行动。反之 , 一个团队如果没有共同目标来指导每个成员的活动 , 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团队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是不可避免的 , 这样就会削弱团队的凝聚力。
2) 制度约束。制度是团队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的一定限制 , 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整合”为了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有效地发挥功能 , 必然将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 , 使各个部分之间协调一致 , 不致出现游离、脱节和断裂。这里的“整合”在团队管理中起着制度的约束功能 , 制度的约束是人与物、人与运营制度的结合 , 它既是人的意识与观念形态的反映 , 又是由一定物的形式所构成。制度的规范性是一种来自员工自身以外的 , 带有强制性的约束 , 它规范着团队中每一个人的行为 , 它作为团队文化中人与物 , 人与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 , 是一种约束团队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 , 它使团队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 , 从而保证团队目标的实现。
3) 团队文化。团队文化是一个组织的灵魂 , 它是属于系统运行中的“维模”范畴 , 它保证系统重新开始运行时能照常恢复互动关系 , “系统必须拥有特定机制经常维护处于潜在状态的模式” , 这就是精神文化 , 它是以观念形态表现的文化内容。通过团队文化的建立 , 培育和培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凝聚力 , 从而塑造团队的精神灵魂。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军队 , 这里的文化即是团队文化。一个团队没有共同的`价值取向, 就会丧失战斗力和竞争力。
4) 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是第一资源”。团队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管理 , 就是怎样识人、用人。以年均增长率 100% 高速发展的中创软件之所以成为中国 it 业的旗舰之一 , 其中很重要原因是精心打造企业的团队精神 , 推行契约式管理 , 为高知人才提供最好的发展机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以“与您共同发展”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美好前景吸引人才 , 不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 强化服务意识 , 为客户创造价值 , 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 实现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无缝对接” , 可极大地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大多数“未来的组织”模式 , 如“网络化组织”、“集群组织”、“非层级化组织”、“横向组织”等等 , 都是以超越个人的团队作为主要业绩单位为前提的。根据这一先决条件 , 加强团队管理就成了每个组织必然面临的难题与挑战。
1) 确立团队和员工利益相一致的发展目标。
没有目标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 , 没有目标的团队也同样没有战斗力。目标对团队来说 , 包含两层功能 : 一是为团队决策提供前提与导向 ; 二是形成团队精神的核心动力。团队的目标是对它的全体成员的利益承诺 , 是协调大家行为的航标和支柱。一个切实可行的团队目标对个体具有激励和鞭策作用 , 个体能否积极地响应团队目标 , 要看目标是否正确、明晰 , 是否具有挑战性。目标制定得越清晰 , 就越能使个体为实现目标而进行充分的心理准备 , 就越能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 提高工作效率 , 只有当团队目标得到个体的呼应 , 个体才能根据目标来自我控制、自我引导 , 从而提高团队整体的效率。当然 , 团队目标与成员个体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 ,从团队的角度来说 , 一个人融入了一个团队中 , 当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发生冲突时 , 个人是必须要作出某些放弃、某些牺牲的 , 任何一个有着明确目标并为此目标不懈努力的团队都不会容留一个只为达到个人目标而不顾团队目标的个体的。
2) 加强制度化管理 , 通过管理制度化强化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
没有规矩 , 不成方圆。要在一个团队组织中形成团队精神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证 , 如果制度不能对团队精神的形成起到导向和促进作用 , 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团队精神。一个团队 , 必须通过制度化管理明确职责、目标、利益 , 使每个人按照团队的目标、分工、职责开展工作 , 取得自己在团队发展中应得的收益 , 而这一切只靠口头协议、君子协定是不行的。建立分工协作的良好氛围 , 养成“人人为我 , 我为人人”服务的意识和观念 ,不仅可以增强成员个人的能力 , 还可以提高团队的整体竞争力。
同时 , 还要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 , 明确利益分配标准 , 用经济杠杆调动成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从而提高团队的运行效率与工作热情。对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的人要及时给予以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对那些破坏团队协作、没有团队精神的人 , 要坚决予以惩罚。但要把握好奖惩的尺度。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 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 , 有两种手段 : 惩罚和激励。惩罚导致行为退缩 , 是消极的、被动的 , 法律的内在机制就是惩罚。激励是积极的、主动的 , 能持续提高效率。适度的惩罚有积极意义 , 过度惩罚是无效的 , 滥用惩罚的团队肯定不能长久。惩罚是对员工的否定 , 一个经常被否定的员工 , 工作热情就会荡然无存。激励和肯定有利于增加员工对团队的正面认同 , 而频繁的否定会让员工觉得自己对团队没有用 , 进而员工也会否定团队 , 出现辞职与跳槽。人才 , 只有遵守组织行为规范的人才 , 才能成为利国利民的一员 , 才能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 , 实现自我价值 , 追求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功。
3) 建立团队文化 , 塑造团队精神 , 增强团队凝聚力。
文化也能产生效益 , 这是许多优秀团队成功的经验 , 他们往往把文化建设作为其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有凝聚力的团队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 , 重视员工的压力管理和情绪疏导 , 注重员工素质的提高 ,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参与多种形式的团队文化娱乐等组织活动。“以人为本”就是认同团队的核心价值观 , 且成员自身能力又符合团队要求的以人为本。这样才能塑造出充满活力、有着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的团队精神。
一个优秀的团队文化与精神 , 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人都是有归属需要的 ; 通过增加员工之间的相互协作 , 在员工之间形成同志式的友情 , 可以满足这种需要 , 而且能够较好地对付外来压力 , 并更乐意工作。一个优秀的团队文化与精神 , 可以增强员工的满意度 , 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力和智慧。
团队精神可以改善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的沟通状况 , 拓展员工的工作技能。团队鼓励员工把个人目标升华为群体目标 , 在团队内形成共同的目标。员工在有团队精神的工作环境里 , 能做到信息、技术共享 , 互相信赖, 相互促进 , 共同拓宽知识面 , 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就会得到显著增强。
一个优秀的团队文化与精神 , 是一种越用越丰富的资源 , 生生不息 , 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 是团队独有的宝贵财富 , 而且不用担心会象产品或技术那样被复制或窃取。
4) 加强团队人力资源管理 , 增强团队竞争力。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 注重创造宽松、优美的工作环境 , 更加关注人的个性的张扬和能量的充分释放 , 更加重视人才的再培训、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团队建设中 , 其运营好坏离不开广大高素质员工的支持 , 而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 需要实行人性化管理,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一是物质方面 , 要满足成员生存安全的基本需要 , 以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 二是在工作设计时 , 要认识到团队成员的激励动力主要来自于工作本身 , 应采用合理的工作方式 , 使员工体会到工作的价值 , 同时满足成员社交与自尊的需要 , 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 三是允许失败的激励 , 由于团队管理的鼓励创新特点 , 要设计合理的容错规则 , 允许成员创新失误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 四是对成员要给予一定的培训机会 , 以满足员工的自我实现需要。在团队管理中 , 成员对新知识和信息的接受十分重要 , 要注意对员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培训 , 要让员工感觉到学习的紧迫性 , 并把每次学习转变成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五是要构建合理的员工队伍 , 因为团队的有效运作需要成员间的技能互补。一般来说高效的团队同时需要三种不同技能的人 : 一是需要具有技术专长的成员 ; 二是需要具有能够发现问题 , 提出解决问题建议 , 并权衡建议作出比较性选择的决策技能的成员 ; 三是需要若干能够协调解决冲突 , 处理人际关系的成员。无论何种类型的人员过多或过少 , 团队都无法发挥其绩效潜能。
团队管理是一项难度很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 各种组织的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坚持完善团队组织、优化团队管理 , 勤于探索 , 注重实效 , 大胆创新 , 就一定能够培养出高效绩的、和-谐的组织。也只有各级组织的和-谐发展 , 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