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
通过课件直观展示,多种方式朗读引导学生在看和读的过程中了解了下雨之前各种动物的表现后,在这节课的结尾处教师设计了练练我们的口才这样一个课外延伸。
师:看到蚂蚁也在搬东西,小白兔终于相信要下雨了,它边跑边大声喊着妈妈,它还会碰到哪些动物在做着下雨前的准备呢?
(课件出示蜘蛛结网,蚯蚓出洞,蚂蚁过马路等等情景。)
生:小白兔碰见蜘蛛在忙着结网。可是老师,我不知道蜘蛛为什么在下雨前要忙着结网?
(很明显这孩子不仅仅能把看到的说出来,还能动脑筋思考。)
生:(抢着边举手边说)我知道,我知道,那是因为如果它不抓紧时间结网,雨会把它结了一半的网给淋坏的。
(大多数学生似乎都挺赞成他的观点,纷纷点头。)
师:小白兔还是一个小小气象员,它回家还要把要下雨了的消息告诉所有的动物,还要说出理由,你能帮帮小白兔吗?
师:哎呀,老师都等不及了,让老师第一个来,好不好?
这一环节的设计虽然是教师示范,但是又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与他们是平等的学习者,于无意识中学到了表述过程中的各方面的技巧。
师示范表演:动物们,你们好,我是气象员小白兔,马上要下雨了,因为小燕子在低飞捉虫,小鱼儿游出了水面,蚂蚁也在搬家,蚯蚓出洞了,请你们做好准备,赶快回家,不要让雨淋湿了。
师示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表述。
生:老师,你怎么变成了了小白兔啊?
生:不是的,不是的,老师这样说才象在帮小白兔呢。
(聪明的学生就这样理解了老师的用意。)
师:谁来说说老师说得怎样?
生:好,老师说了很多动物在下雨前的动作(实际指的是行为)。
生:老师说的时候还很有礼貌,向大家问好了!
师:谢谢你们,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你们学会了倾听和动脑筋,这就是学习。而且你们一定能比老师说得还好,对不对?来,试一试!
生:大家好,我是小白兔,马上要下雨了,你们快回家吧,小蚂蚁都搬家了呢!
生:乌云来了,起风了,要下雨了,小动物快回家吧。
生:我是小白兔,告诉你们吧,要下雨了,我家的房子地面好湿好湿呢,都快出水了,妈妈说这是因为要下雨了。
生:小动物们,你们看,蚯蚓都钻出了地面,要下雨了呢!
师:刚才几个同学真棒,他们懂得真多,比老师还多呢。
生:(老师的话还没完,就被他打断了)老师,我们都会说!
(说完,似乎为了证明自己说的没错,还向四周望了望。而其他还没发言的学生真的有几个都点了点头。)
师:好的,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机会,可以几个人为一个小组,在小组内轮流来当这个气象员,好吗?
(教室里顿时欢声一片,无论刚才说过没有,现在都在自己的小组内争着说了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没有在学生说话的准确性上多费口舌,而是重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上做文章,利用刚刚学过的课文知识作为学生口语的内容,让他们感到有话可说,而且都是熟悉的内容,降低了说话的难度,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表述方式上,我只是有意识的引导而不强求统一;在形式上采取师生互说,互评,生生互相交流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民主的交流空间。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7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4.抄有全文的黑板或准备投影仪放映出全文。
5.请学生了解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揭题
1.同学们,夏天的时候,下雷阵雨之前,天气会怎样?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2.下雨之前,小动物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18--要下雨了。
二、充分自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听读习惯的培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做上记号。
3.同学们汇报交流:课文先后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教师板书;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学习生字兔,引导学生联系小兔子的样子记住兔的字形。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一至三段。
(1)指名读第一段。学习生字弯、直,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
(2)练习朗读第一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3)教师引读第二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
(4)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挂图: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向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
(5)先指名读第三段,然后逐句以问引读:
①教师指第一句问:燕子边飞边说--
②空气怎么样呢--(学生接读第二句)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再读第二句。
③那小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读最后一句,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
(6)朗读第三段。
2.半扶半放,学习四至六段。
(1)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半信半疑,书上这句问句该怎么读呢?出示是要下雨了吗?请学生读。
(2)小白兔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先自己读读四到六段,然后同座位分角色读一读。
(3)检查、交流学习情况:
①换词理解往。(可换朝、向)
②小鱼游到水面上来的原因是什么?(板书:透透气)
③指名练习分角色朗读四到六段。
看见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听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大家读读下面几段课文就知道了。
3.放手学习七到九段
1).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又听了他们说的话,边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的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立刻、马上、赶紧)
2).他又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怎么做了?自然学习七至九段,通过朗读来回答问题。
3).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词,指导朗读。(板书:搬东西)
消息一词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小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
小兔这个消息是怎么得来的?联系前面小兔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来理解。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全文,按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
教学反思:我课文开始依旧是问题导入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在雷雨来临之前自己的感受,在播放录音前,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仔细听并划出这篇课文中提到的动物,在书写兔子的时候,我顺便让学生区分了兔和免的区别,适时而讲对于学生来说,记忆会深刻些。之后我让学生通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读一读,想一想怎样记住它们,出示挂图(兔子遇见燕子),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出第一、二自然段的话时,我让学生去模仿兔子和燕子的话语,之后的教学同理,并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集体朗读全文。
二、指导识字、写字
1.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及熟字记字形。先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生字的,再指名说说是怎样识记某个生字的。
指导书写时,要重点提示下面几个字。
兔、低: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往:左边是双立人,不要写成单立人。
弯:上半部不要写成亦。
得:右边笔画多上下要写紧凑。
2.完成课后练习2。先观察生这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描红、临写。
3.用弯、直、低、捉、消、息进行扩词练习,鼓励学生积累词汇。
三、词句训练
1.学生先自己口头试着练习3里的词语组成句子,然后大家交流,注意每题可以组成两句。
2.让学生书面完成练习3。
3.读课后练习的句子。通过朗读、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这三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一句比一句具体。
四、扩展练习
请同学们课上交流能预测天气变化的其他自然现象。可以分组交流,也可以全班在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18要下雨了
小燕子低飞
小鱼游出水面要下雨了
蚂蚁搬东西
教学反思:在这篇课文当中,我主要以复习旧知为主,主要复习生字讲解生字书写,在练习过程中,我以奖励为主,所以学生的积极性相对来说比较高,这是课后的巩固练习,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教学反思
《要下雨了》是一篇以童话形式来说明科学常识的讲读课文。课文从“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雨前一些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这篇课文,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教给学生通过动物行为的变化来观测天气的方法。这既是一篇学习语文训练语言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识字教学按初读课文,读准了字音;讲读课文,理解字义;总结课文,认清字形三个步骤进行。尤其是注意在讲读课文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例如:在理解“搬”时,首先我让一名学生上台表演搬的动作,其次让学生观察老师手中的粉笔能不能用搬,为什么,该用哪个词。进而让学生明白“搬”是在拿很重的东西时才会用到这个词
二、注意联系,训练思维.
教学时,抓住关键词语,研究这三种自然现象与下雨的联系。如:燕子为什么会飞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着捉那些飞不高的虫子来理解。还可问学生燕子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燕子的思考过程:虫子飞不高→翅膀上沾了小水珠→空气很潮湿→所以要下雨。
三、及时渗透品德教育.
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小动物们互相关心的好品德,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如小鱼对小白兔说:
“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
”要指导学生很好地体会感情。再如通过小白兔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积极去问别人,教育学生要多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四、加强朗读训练,注意形式多样.
对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体会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学时,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要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生头脑中,让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为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个别读,有集体读,有分段读,也有全篇读,有一问一答的对话式读,还有引读等等。教师以读助讲,学生以读助学,不仅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三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要下雨了》是一篇亲切的科学童话。课文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介绍了夏天下雨前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自然现象。可爱的动物形象,童趣的对话语言将科学知识自然地渗透给孩子,让文本洋溢着探索的乐趣。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注重观察,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从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初步受到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的一开始,我就采用动画片的形式呈现,画面感强,直观生动,既有利于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本课课题,同时向学生渗透认识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中,我参与到孩子们的表演朗读中,向学生渗透了合作学习、协作精神。在这节课中,
我运用了多种朗读训练的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中渗透文章的内容,再有感情的朗读中掌握文章脉络。
这节课有太多不足,以下叙说几点:刚开始台紧张,几乎以致无法继续下去,慢慢的平静下来。是因为孩子们的积极配合,我才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很多细节部分没有注意到,可能是为了赶时间,生字教学部分我没有重点突出,这部分的预留时间太少了,这是以后教学中
必须注意改进的。要使生字教学轻松高效的进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我该努力探索的地方。 还有我总是处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回答问题时预留时间太少,没等他们深入思考就让他们回答了,以后要积极反思改进。 结尾处实在是太仓促了,以致下课了,孩子们还有好多话要说,却没说尽说够,造句这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环节没有很好地展现。 不足和缺点实在太多,在各位优秀的老师的建议下,我会不断努力,争取上好每一节课。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四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描写了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通过小白兔和小鱼、燕子和蚂蚁的对话,让人明白了自然界一些动物的异常行为,往往预示着某种变化,读来饶有趣味。课文配以四幅插图,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下雨前小鱼、燕子和蚂蚁的活动特点和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趣味性浓、知识性强。
我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观看童话故事进入情境,在自主识字之后,采用图文对照,以读促悟的方法组织阅读活动,把小白兔和小鱼、燕子、蚂蚁的对话作为阅读重点,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悟情,摒弃繁琐的分析。在课文接近尾声时,让学生想象文中小动物的样子、动作、语言,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分角色表演。再现情境。通过这样的阅读教学必将培养学生说话表达的条理性,发展并提高学生观察的深刻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师:同学们平时有没有过“闷”的感觉?说给大家听听。
生1:晚上睡觉时,被子盖得太好了,感到有点闷。
生2:天热了,在屋子里不开窗户,感到很闷。
生3:爸爸在屋子里吸烟,不开窗户会感到很闷。
生4:我感冒了,鼻子不通气,感到很闷。
生5、我一个人在家里时感到很闷。
师:我们有的时候因为透不过气来会感到很闷,有的时候一个人在家心里会感到烦闷。要下雨了,小鱼在水里透不过气来也感到很闷,要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下面我们大家来做做小鱼,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请大家伸直双臂,低下头,现在我们都是小鱼,要下雨了,我们在水下感到怎么样?
生:(齐)闷得很。
师:请大家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吧!感觉怎么样?
生:(齐)哇,真舒服!
反思之一:感知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于是乎,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来体会、揣摩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更得充分尊重学生对这些重点词句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学生的生活情境回忆中,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区别了一个人在家的“闷”是无聊、没事儿干,而被子捂住透不过气、感冒鼻塞喘不过气的闷则是与小鱼的“闷”意思相同;然后让学生进行一次情境体验:假想自己是一条小鱼,潜游在水下(胳膊向前伸,头埋在胸前),有什么感觉?游到水面上(把头抬起来),又有什么感觉?学生纷纷说出了先是闷、难受,后来舒服多了,有趣的体验使学生轻松愉悦地与小鱼感同身受;随即请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学生对重点词句的领悟可谓水到渠成。
师:小燕子是怎么回答的?(出示句子: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小虫的翅膀上沾了许多小水珠,飞不高。我要飞得很低,我正忙着捉到虫子呢!)
生:(读句子)
师:小燕子说了那么多啊,小白兔一下子明白不过来。这样吧,我做小白兔,小朋友做小燕子,咱们边飞边答。燕子们,你们在干什么?
生:(齐)我们在捉虫子。
师:捉虫子为什么飞得那么低?
生:(齐)因为小虫的翅膀上沾了许多小水珠,飞不高。我要飞得很低,才能捉到虫子。
师:小水珠哪来的呀 ?
生:(齐)因为空气很潮湿。
师:空气为什么会很潮湿呀?
生:(齐)因为要下雨了。
师:原来是这样啊!请小朋友加上“因为……所以……”说说这段话,可以说一个“因为……所以……”,聪明的小朋友可以说好几个。
生:(四人小组说)
师:谁能说了?(指名5生自由说)
师:咱们一起来说一说。(师说“因为……”,学生说“所以……”,共4对)
反思之二:思维个性化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快要下雨的时候燕子飞得低,因为燕子说的一段话中有好几层因果关系。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体验,程式化地说一说“因为……所以……”或把这段话分成几个因果关系填填表,学生虽然会跟着说、跟着填,但不一定真正理解。本着“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出发点,我在教学中通过“角色体验,情境演说;小组合作,个性练说;补充综合,师生对说”这三个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同伴的帮助下,自主地读和感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较好地感受、体验了课文深刻的现象联系,从而较有实效地挖掘了这个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五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说明下雨前动物的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这篇文章生动有趣,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身边的自然科学知识。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注重观察,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从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上课我就放下雨前课件,吸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情境激趣,为学生兴趣盎然地思考、理解奠定基础。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结合本课教材所描述的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我采用课件出示图片的形式使可爱的动物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整体入手,既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理清了文中的角色及条理。教学时,抓住关键词语,研究这三种自然现象与下雨的联系。如:燕子为什么会飞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着捉那些飞不高的虫子来理解。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创设教学情境有机地结合,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在情境中诵读、理解、体验、感悟,营造了开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加强朗读感悟,培养说话能力。
朗读时,我把小白兔和小鱼说的话作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因果联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快要下雨的时候燕子飞得低,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我在教学中通过“角色体验,同桌合作,男女生对说”这三个层次的读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同伴的帮助下,自主地读和感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较好地感受、体验了课文深刻的现象联系,从而较有实效地挖掘了这个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
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初步受到思想教育。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六
《要下雨了》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老课文,文章向孩子们介绍了生活中的气象常识。除了《古诗两首》外,本单元学习的都是童话故事,这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本文有点长,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除了布置了预习之外,还利用了早读课带他们读了两遍。
上课伊始,我播放了一段下雨前的视频,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紧接着出示一首相关的儿歌,进一步引出课题,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在理解“天气很闷”的时候,我请孩子们用手捏着自己的鼻子,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了这种感觉。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在抓住小白兔对要下雨了充满疑问到半信半疑,到完全相信这条主线的同时,我重点进行了朗读指导,尤其是问句和感叹句的指导,这一课出现了很多语气助词,指导他们读出语气,孩子们都读得有模有样。其间穿插了句子训练,如“________正_________________”,还进行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谁来扮演兔子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蚂蚁呢?”正好把前面小鱼对小白兔关心的句子学以致用。
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播放了课文的动画,学生很感兴趣。最后,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在下雨前会有反常的举动?有的说:“蜻蜓低飞。”有的说:“青蛙鸣叫。”当我告诉孩子们还有乌龟背上出汗,小猫洗脸,知了停止鸣叫,蚯蚓出洞,蝴蝶躲到树叶底下??孩子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一副吃惊的表情。
不知不觉中,铃声响了,有个孩子说了句:“就下课了呀!”是呀,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如果每节课孩子们都能如此感兴趣,如此投入,那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不过,在做语文练习册时,发现要写关于天气的谚语,后悔课前没看,否则可以在课堂上拓展一下,只好之后补充。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七
1、根据课题“要下雨了”,我设计一个画面,告诉学生今天语文课先进行拼图游戏,让生字宝宝藏在雨点或乌云的后面,让学生认读雨点背后的生字并组词,读正确的'便出现雨点,最后由雨点拼成一幅下雨的画。结合图马上出现“下雨了”三个字,接着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一小节写下雨了,顺势教学课文第九节。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学习的形式有新鲜感了,兴奋度提高了,同时也较好的运用了文本所提供的素材。使复习和新课结合地很巧妙。
2、随着课堂改革的逐步深入,我感觉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教学理念正越来越充分地得到体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语文。因此,在设计本教学过程时我也有意识地朝这些方面去想,特别是在形式上,更具体的说是在提问方式上学着给孩子学习的空间。但又发现是在套用一些现在为迎合新课标而设计的流行用语。这些流行用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丈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有这样的问话“你学懂了什么?”课后我仔细品评,发现这一问题的提出,可让学生对文章作全景式的鸟瞰概括,也可以作景点式的局域感知。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像“最喜欢哪个部分,就和小伙伴一起读一读”几乎又是从“零中国”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又比如对于“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这是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教学。表面上看起来是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凡事都有一个适用性,事实上深究了这篇文章后就会发现从表面看都并列地在写下雨前的征兆,带也有几句话如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说明了小白兔的心理变化过程,因此这篇文章显然并不适合这种分割式的学习。所以对学生主动提出的各种意见,教师须依据教学目标进行筛选。
3、我觉得这篇课文对话较多,角色多,很适合进行表演性朗读,教学中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时间不够,不能照顾到全体,于是我想在进行角色朗读时,老师可设计这样的环节:请孩子先在小组里按自己的喜好分角色朗读,一次完后互换角色,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便会纷纷在组里进行朗读练习,孩子们练读后进行汇报,听读的同学要认真听,然后说说哪儿读得好,具体说说哪个词语读得好,进行生生之间的赏析性评价。
这样一来尊重了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老师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必须得读重音,哪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该怎样读才会读好,让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4、评价是一个认识、教育、提高的过程,在试教中我基本充当了评价的主体,课后我发现应该把评价交给学生,并且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老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当然,赏析性评价还可以是学生自我进行评价,这同样可以激起孩子们的自我反思。
当然这个过程老师应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但同时得注意如何体现老师的“导”。分角色朗读的训练,老师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但从学习的效果看,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但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效果就有待提高。我们是否可以在孩子们自学练读前,老师先和个别学生分角色朗读,全班评价后再让孩子深入研读。老师可设计这样的导语:你们能读得比他们更好吗?想想怎样读才读得更好?这样,既可以给面上孩子们模范的作用,也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5、在小组中,老师要求孩子换角色朗读因为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角色,就单挑旁白来读。积极的孩子,朗读水平较好的孩子就“走进”角色,朗读水平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老师可创设情景,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复,要轮换角色。这样就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八
一年级的语文书,确实而言并不像自己想像中那么简单。一年级下册的语文书,从它的课后生字表就可以看出,一年级的生字教学乃是重中之重。一年级语文下册,孩子们需要识记的四会字有250个,二会字有550,加起来就是800个生字,这还没算语文书32篇阅读教学。可想而知,这学期的教学任务确实重呀!
孩子们每天在学校都要学习12到15个生字,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生字教学呢?这是最近一直困绕着我的疑问。这学期开始,一到两天我就会全班听写生字词,发现孩子们就算刚刚学习刚刚复习的生字词,都会错得不少。这也就告诉了我,我的识字教学课堂效率有待加强。正好,我刚上完16课《要下雨了》的第一课时,在校长的指导下,我对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有了一定的反思。
在这一课堂中,我是这么设计的: 先让孩子带着要求自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圈出课后的生字词,然后读课文两次);接着生字词检测(二会字:带拼音、去拼音、组词、卡片);四会字教学(只练习写两个“吗、吧”)。反思自己的教学,生字教学算是教得很细致,但是大部分环节都比较枯燥,环节都比较死板,不利于孩子牢牢地记住新学的生字。其实,这节课,孩子们的表现挺好的,在生字检测中,他们都非常积极,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还会提出自己的疑问,这让自己觉得很高兴。但是我也发现少部分孩子是跟不上,新学的生字没几个能读出来。综合自己的反思和校长的提醒,我觉得我日后的生字教学,或许可以从一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年级的孩子们,其实还不知道什么是预习。现在我在课堂中,一开始都要求孩子们在我的监督下:标好自然段、圈好生字词、开口读课文两次。这些其实都是可以作为预习功课的。实实在在,课堂时间总是有限,如果孩子们能够在家里提前把预习做好,那么他们已经对新课生字词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第二天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估计可以有所提高。经过最近持续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都基本会了如何“预习”,在接下来的时间,是尝试放手让他们回家预习,把课堂有限的教学实践更好地利用起来。
我重来没想过要让孩子们做生字卡片,总觉得这样做对他们强度是否太大了。在校长的建议下,我查看了其他老师的教学心得,原来孩子们会很喜欢做生字卡片,他们在做的过程就是很好的识字过程:让学生提前做生字卡片,正面写生字,背面写拼音。第二天先学生字,然后让同桌两人利用字卡互相帮助识字;课堂上可以利用生字卡片做各种的生字游戏,孩子们对上课会有更多的兴趣。每周还可以将字卡拿出,复习认识上面的字。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
我发现,要让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节课40分钟都认认真真听课,这是很难的。他们还小,集中力有限,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识记生字,我认为一定要做到“眼、口、耳、脑、手”一起动起来:小眼睛认真看黑板,大声张口读出声,耳朵认真听老师讲、时时刻刻动脑筋、手写记住生字词。特别在教四会字时,我一定让孩子学会观察:生字的部首、结构、田字格的位置等等。从听到写,牢记字的读音、字义、字形!
······
当然,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还有很多很多的好方法,我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一节课的简单反思,其实也是给自己无限的启示。我会继续探讨和反思,如何提高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九
《要下雨了》是一篇以童话形式来说明科学常识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学习语文训练语言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
1、识字方法多样。首先通过预习上圈出生字,在自己读不准或容易读错的字上做上记号。其次联系生活识字,如教“潮湿”一词时,我说:“前段时间,一直下雨,感觉怎样?” 再次用近义词识字,给“喊”换个意思相近的字,学生很容易就想到“叫”;还有字理识字,如记“闷”字时,利用儿歌:把心关在门里面,当然感觉很闷。
2.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通过观察图画理解“低”的意思;通过活动教具的演示理解“直”与“弯”的相反意义;通过两次不同的呼吸体会“闷”的感觉,理解词义;通过动作演示理解“挎”的意思等。将识字教学融于阅读教学之中,使发展语言与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
3.朗读训练形式多样。
教学课文中的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通过联想、想象,让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集体读、分段读、全篇读、一问一答的对话式读、引读等等,这不仅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4、在拓展中,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幻灯片,内容是通过观察小动物的异常表现来预测天气变化。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很缺乏。看来,无论是实际的经验,还是间接的知识,都需要积累。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
学习《要下雨了》这篇课文,上课之前刚好要下雨了,天一下子暗了下来,冷风透过树梢,越过窗缝,直钻到教室里来。
如何抓住这良好的教学时机呢?我让学生往教室外望去,有的学生说,好像下雨了。有的说,还没有下呢。“今天学习的课文《要下雨了》跟现在的情况差不多”,我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上“下雨了”,再用红笔加上一个“要”字,学生很聪明,马上明白了:下雨了,就是已经下了,而要下雨了,就是还没有下,马上要下了。经过这么一比较,课题《要下雨了》用词的准确性就体现出来了。
“要下雨之前,大自然会给我们哪些提示呢?”学生们从书里的知识“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说到了书外,像“乌龟背上会有小水珠,蜻蜓也会低飞捉虫子吃,蜘蛛收网”等等,我追问:“那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有的说:“是幼儿园的老师讲过了。”有的说:“我去看过。”看来不能小看了这些孩子,他们的经验还是蛮丰富的。学生懂得了这些知识,并不代表他们完全读懂了课文。我还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朗读。不过,在读之前,为再次激起学生兴趣,我又巧妙地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都知道了这么多关于下雨之前的预兆知识,可是,书上的主人公――小白兔可不像你们这么聪明。它是怎么知道的呢?”生:“它问了“燕子”,才知道的。”
这节课,我始终围绕着“亲身体验”――让小朋友把自己当成小白兔,像它一样思考,像它一样感受,像它一样说,一样做。真正进入角色,和小白兔一样从疑惑到半信半疑直至确信“要下雨了”的时候,他们也就感受到了文字中传达的信息。以往我们总认为小白兔遇到燕子、小鱼和蚂蚁是一样的环节,一样的情景,实际上,不是的!我们从“是要下雨了吗?”,还有“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前者是半信半疑,后者是确信无疑了,所以才会“连忙”往家里跑。当它看到蚂蚁时,它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这里我安排了一个口语训练,也不知合适不合适?原作的意思大概是简单地写。我却让学生用对话的形式说一说。要求与课文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
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我发现课文最后出现“轰隆隆、哗,哗,哗”这样的象声词。我想,虽然对一年级学生不作要求,但是让他们口头说说也未尝不可。试试,效果还不错。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一
《要下雨了》是一篇以童话形式来说明科学常识的讲读课文。课文从“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雨前一些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这篇课文,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教给学生通过动物行为的变化来观测天气的方法。这既是一篇学习语文训练语言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识字教学按初读课文,读准了字音;讲读课文,理解字义;总结课文,认清字形三个步骤进行。尤其是注意在讲读课文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例如:在理解“搬”时,首先我让一名学生上台表演搬的动作,其次让学生观察老师手中的粉笔能不能用搬,为什么,该用哪个词。进而让学生明白“搬”是在拿很重的东西时才会用到这个词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结合本课教材所描述的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我设计采用边讲边画的教学方法,结合书中每一段的内容在黑板上板画出形象的小动物,使优美的语言文字和直观的画面融为一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使发展语言与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时,抓住关键词语,研究这三种自然现象与下雨的联系。如:燕子为什么会飞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着捉那些飞不高的虫子来理解。还可问学生燕子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燕子的思考过程:虫子飞不高→翅膀上沾了小水珠→空气很潮湿→所以要下雨。
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小动物们互相关心的好品德,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如小鱼对小白兔说:“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要指导学生很好地体会感情。再如通过小白兔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积极去问别人,教育学生要多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体会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学时,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要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生头脑中,让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为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个别读,有集体读,有分段读,也有全篇读,有一问一答的对话式读,也有戴头饰的分角色读,还有引读等等。教师以读助讲,学生以读助学,不仅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设计适于儿童心理的教学情境,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课文内容及情感。
1、一学生读小白兔的动作。
2、教师出示小白兔图片,说:“小白兔有些不高兴了,它想,自己是蹦蹦跳跳、活泼可爱的呀,你们怎么读得一点也不活泼呀?你还能试试让小白兔高兴高兴吗?”
3、学生再读。
4、教师指着动物图片说:“你读得真好,看,小白兔在向你招手微笑了。”
5、一学生读小鱼跟小白兔的对话。
6、教师适时点拨:“小鱼和小白兔是好朋友,小鱼非常关心朋友,担心朋友淋着雨,你们能读出小鱼对朋友的关心吗?”
7、学生再读。
8、教师:“你读得太棒了,小鱼非常喜欢你。”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读好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善于以情境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在评价学生朗读时,教师也通过创设的故事情境来进行。这样使学生在情境中读的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小白兔、小燕子……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了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又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里面,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尝试读好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体会到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尤其是对文中的情感因素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这正是新《课标》中所提出的“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而且感情朗读就不仅是目的了,它更是理解和感悟的方法。
(出示多媒体课件1: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一栋小鸭住的房子。)
师:同学们,如果你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看见花花绿绿的鹅卵石,五颜六色的鲜花,你想说什么?
生:小鸭家门前的小路真漂亮呀!
生:这条小路真美呀!
生:这条小路多干净、整洁!
(出示多媒体课件2: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走来了一只小兔和小鹿。)
师: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走来了兔姑娘、鹿先生,它们会说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二、三自然段。
生:啊,多美的小路啊!
师:当时的兔姑娘、鹿先生会怎么说呢?大家练一练,喜欢哪个角色就读哪个角色。
(学生练读)
一生:读兔姑娘的话。
一生:读鹿先生的话。
师:听了他们的朗读,你们觉得小路美吗?
生:我觉得他们读得挺好的,他们把多美读得较重,我觉得小路很美。
师:范读,谁再来赞美这条小路。
(生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棒!这条小路真是太美了,朋友们都喜欢在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可是过不了多久,小路怎样了?
(出示多媒体课件3:小路上堆积了许多垃圾,苍蝇飞舞。)
师:假如同学们走在这条小路上,最想说什么?
生:这条小路太脏了。
生:这条小路怎么有这么多垃圾?
生:这条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师:是呀,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生:读句子。
师:在这条脏兮兮的小路上,走来了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他们会怎么说?大家自由读五至八自然段,可以边读边演。读完后,分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我们要评选最佳演员。
(学生合作练习表演)
生:四人小组戴头饰表演。
师:大家觉得谁演得好。
生:我觉得鹿先生演得好,他捂上了鼻子。
生:我觉得兔姑娘演得好,兔姑娘的问话读得好。
师:他的问话确实读得好,小兔觉得奇怪,大家觉得怎么样?谁再来问。
生:读。
师:大家问得好,你们还觉得谁演得好?
生:我觉得鸭先生演得好,他叫了,还拍了脑袋。
师:他们都演得不错,哪个小组敢向他们挑战?
(生表演,评选最佳演员。)
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在教学中,把多媒体引进课堂,是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从教学效果看“花花绿绿、鲜花盛开的小路;垃圾遍地,苍蝇飞舞的小路;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小动物”这些生动画面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兔姑娘、鸭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读课文,心灵受到熏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摹仿读、表演读、评析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用学生自己的感情体验,代替了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捂住了鼻子”、“皱起了眉头”、“一拍脑袋”,学生的表演是那么贴切、自然。这是对语文内容最好的诠释,是学生个人情感最好的渲泄。
以上两个片段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理念。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的。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到课文的情感因素,并在动情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指导学生读出感情,重在课文情感基调(喜爱、赞扬、激动、说明)的把握,重在学生自读自悟获得情感体验,再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体验传达出来。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绝不单单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问出来的答案往往是干涩的,而读出来的感悟却是滋润的。因为读,它用语感联结了学生的感觉、感受和情感,而使他感动。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三
《要下雨了》是一
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说明下雨前动物的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这
篇文章生动有趣,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身边的自然科学知识。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注重观察,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从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
思想感情,使他们初步受到热爱科学的
思想教育。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感想:刚上课我就放下雨前课件,吸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情境激趣,为学生兴趣盎然地思考、理解奠定基础。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结合本课教材所描述的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我采用课件出示图片的形式使可爱的动物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整体入手,既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理清了文中的角色及条理。教学时,抓住关键词语,研究这三种自然现象与下雨的联系。如:燕子为什么会飞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着捉那些飞不高的虫子来理解。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创设教学情境有机地结合,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在情境中诵读、理解、体验、感悟,营造了开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巩固识字时,我从易到难运用课件逐步加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充分尊重学生及其独特体验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印象。
朗读时,我把小白兔和小鱼说的话作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因果联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快要下雨的时候燕子飞得低,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我在教学中通过“角色体验,同桌合作,男女生对说”这三个层次的读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同伴的帮助下,自主地读和感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较好地感受、体验了课文深刻的现象联系,从而较有实效地挖掘了这个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
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