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要下雨了》教学反思与评价(三篇)

2023年《要下雨了》教学反思与评价(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02 12:33:17
2023年《要下雨了》教学反思与评价(三篇)
时间:2024-06-02 12:33:17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

识字教学按初读课文,读准了字音;讲读课文,理解字义;总结课文,认清字形三个步骤进行。尤其是注意在讲读课文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例如:在理解“搬”时,首先我让一名学生上台表演搬的动作,其次让学生观察老师手中的粉笔能不能用搬,为什么,该用哪个词。进而让学生明白“搬”是在拿很重的东西时才会用到这个词

教学时,抓住关键词语,研究这三种自然现象与下雨的联系。如:燕子为什么会飞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着捉那些飞不高的虫子来理解。还可问学生燕子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燕子的思考过程:虫子飞不高→翅膀上沾了小水珠→空气很潮湿→所以要下雨。

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小动物们互相关心的好品德,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如小鱼对小白兔说:“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要指导学生很好地体会感情。再如通过小白兔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积极去问别人,教育学生要多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体会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学时,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要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生头脑中,让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为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个别读,有集体读,有分段读,也有全篇读,有一问一答的对话式读,还有引读等等。教师以读助讲,学生以读助学,不仅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

《要下雨了》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通过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告诉学生这是要下雨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课件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让学生读、说、看、做,从而明白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学习体会作者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富有逻辑性的语言阐述观点的方法。我在教学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导入新课后,就让学生进行了一场“看拼音,写词语”接力赛。轻松、紧张、活泼、有趣的接力赛一下子使沉闷的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这篇课文共有九个段落,分四部分讲解。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扶──默读思考,教给学法;第二部分(四至六自然段)半扶半放──自学思考,放中有辅;第三部分(第七至九自然段)放──讨论思考,提高能力。并在文中三个难点,更是重点的地方进行动画演示,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

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师只起到点、帮、辅的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

在学生大体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跟学生一起表演课文。我读旁白,一组、二组学生扮演小白兔,三组、四组学生扮演小燕子,五组学生扮演小鱼,六组学生扮演大蚂蚁。第一遍,学生的动作不够到位,但孩子们的热情比较高涨。第二遍表演时,动作有些好转,我看到孩子们那种积极参与课堂的神情,心里有一种成功感。

(1)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教学设计创新不够。

(2)课堂上给学生创造读的机会还不够多。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三

在一年级下学期的识字教学中,我常常感到困惑,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识字量太大。我也知道要遵循“多认少写,先认后写”的原则,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我常常在想,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提高课堂识字教学效率,学生才能够认识教材中的认读字,才能较好地完成课程在识字教学方面所设定的战略性目标──大量识字。

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地尝试与总结,学生已经掌握了识字的几种主要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减偏旁。只有当学生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就不会厌倦,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一种心理需求的满足。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方式识字。于是,在教学《要下雨了》时,学生以四人小组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常见的识字方法识字,还能用猜一猜、编一编、看图识字、生活中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在课堂上,我就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去发现、去交流,于是就有了一个小小的“识字方法交流会”。他们认真听着别人说,也表明着自己的发现。

在交流过识字方法之后,学生基本记住了生字的音与形。这时候,就让他们给生字找好朋友,即生字组词。在本节课中,我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这一环节正是抓住了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从他们的已有经验出发,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表现欲望。

在巩固识字时,我从易到难运用课件逐步加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充分尊重学生及其独特体验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印象。整个一节课,教师创设了不同情境,让生字复现──复现──再复现,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反复和生字见面。整个识字过程,教师是在有意地组织,学生是在无意地学习,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识字。

1、但这种教学方法与课文的融合程度还不够紧密,包含的内容不够全面,而且所占用的课堂时间较长。

2、教学方法还很传统,教学设计创新不够。今后要想更多的识字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更佳效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