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书法论文(3篇)

书法论文(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04 20:00:23
书法论文(3篇)
时间:2024-08-04 20:00:23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书法论文篇一

【 论文关键词】六艺美育形式美《兰亭序》

【论文摘要】我国的书法 教育起源于西周时期,当时“六艺”中就有书艺;唐代把书法作为科举取仕的条件之一;唐代以降,封建社会皆沿袭此制度,把书法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近代学者、教育家们也把书法作为提升国民审美素质的重要工具。今天,我们提倡全民素质教育,笔者站在学校教育的角度,以书法审美教育为出发点,从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和体会精神美的能力方面,详细论述了书法美育的两个方面与方法。

我国的书法教育 历史源远流长和优秀的五千年东方文明与文化同生同长。书法作为教育手段,无论私学、公学皆认识到其对于改变、塑造个性的功用是无以取代的,是提升个人品格修为的不二法宝。

近 现代学者、美学家、书法家提倡民族 艺术复兴,把书法作为美育工具。他们直面西方艺术的入侵,为维护民族尊严,推崇本土文化的精华——书法。梁启超、林语堂、宗白华等都以较大精力来介绍 中国书法,提倡书法教育。林语堂认为“中国书法的地位,很占重要,它是训练抽象的气韵与轮廓的基本艺术,我们还可以说它供给中国人民以基本的审美观念,而中国人学得线条美与轮廓美的基本意识,也是从书法而来”。关于对中国书法的论述最充分和赞誉最高者莫过于林氏。他把书法看作是中国人审美的基础意识,谈其他艺术都绕不开书法的美感。著名学者、教育家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艺术教化,也将书法列入其中,提倡美育以拯救愚弱的国民,功莫大焉。

今天,我们提倡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的人,美育是其重要的内容。艺术教育又是美育的中心内容,书法是一门艺术,因此说书法教育也属于艺术教育。它通过大量有意识的实践,让学生在艺术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提升美的感受能力,从而加强美的品格修养,具体说来,可以 总结以下两点:

一、培养学生直观感受美的能力

书法可以说是重在形式美的艺术,真、草、隶、篆诸体或方或圆、或长或扁、或极尽变化,可谓形式多样,为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外在形态美,并突出地表现在用笔美、结体美、章法美三方面。

1、用笔形态美

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书法之妙,全在运笔。概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可见,书法讲求的艺术美全在用笔的变化上。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欣赏、示范、比较、图示等方法来讲解用笔的丰富变化,引导学生进行细微观察,提高学生辨析用笔的能力。例如大家都遇到的逆锋起笔,是一种蓄势取势的用笔。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它与农民坌地、工人挥锤、战士刺杀是同样的道理。理解逆锋取势是为了力的孕育、力的创造。它能使行笔“万毫齐力”,使点画四面势全、笔意丰满,是一种内含的、蕴籍深厚的美。学生在理解了逆锋的道理和懂得了逆锋之美后才会进一步去表现美,创造美,具备鉴赏美的能力。

2、结体形态美

字的结构又称布白,由点划连贯穿插而成,其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平衡对称,多样统一和对比照应”是书法艺术结体美的表现形式。唐孙过庭在《书谱》中论述道:“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通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例如写“三”字,宋米芾《自叙帖》说:“又笔笔不同,‘三’字三画异”;当代马叙伦在《论书绝句》说:“‘三’字尤应三笔殊,须知莫类算盘珠。”书写“三”时,简单的三横就有粗细、长短、仰覆、曲直等不同的个性;然而这样多样、殊异的三横又有其统一性,其走向、间距基本一致。可见字的结体应在变化中求统一、于对比中求平衡,于参差中见齐整,才能达到“违而不范,和而不同。”的艺术美效果。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字形结构,感受结体的虚实、长短、开合、阔窄、参差、错落、严密、疏朗、奇正等字型的变化美,知晓“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的道理。使学生理性地去欣赏美、创造美。

3、章法形态美

章法又称“分间布白”,是一幅作品的整体美。雕塑大师罗丹说过:“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加重要的。”王羲之在,《书论》中说:“作一字,横竖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可见成功的章法要通体联络呼应,气息贯通,各部分长短、大小、疏密、宽窄、斜正、参差、开合形成对比,笔轻重、徐疾及墨色枯润、浓淡善于变化,体现出和谐统一,构成生动 自然的整体。 董其昌在《评书法》中说:“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王羲之《兰亭序》不仅字结体优美,更注意章法布白,疏密大小错落有致遂势瞻顾,递相映带,给人以笔势流畅,气息贯注,神完气足的 艺术美享受。因此被称为神品,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具有章法美的典型意义,是因为它的整体美。如果整体不美,那么,点画、用笔、结体很美,也不可能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所说: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成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不外散。”可见章法美之重要。因此教学中要把章法美的教学作为一件大事,要让学生平时多欣赏优秀作品,多留心作品的章法,创作时要注意上下左右的互相映衬,彼此的关联,做到“随手所知,皆入法则”。

用笔、结构、章法是书法外在形态美的主要表现,也是书法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学时通过对书法外在形态美的学习感悟,来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加强学生体会内在精神美的能力

中国书法不仅具有强烈的外在形态美,而且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内涵,它于人品、休养、气质、思想、个性等联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内在美感染力。教学中教师应尽力挖掘其内在美 教育因素,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1、内在神韵美的熏陶

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可见书法的神韵是欣赏、品评书法的最高境界。透过作品呈现的形态美,我们可以体味作品的不同神韵:或清雅、或粗旷、或飘逸、或拙朴、或雄壮、或奔放,从而传达出含蓄深沉、庄重敦厚、激昂高亢、凝练险劲、和平静穆、婉丽清秀、天真 自然的不同气质。并产生高尚、深厚的审美情感,受到美的熏陶、人格的感染。

2、品德行为美的教育

中国汉字具有近六千年的 发展史,虽经多次变革,至今仍在应用,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它不仅可以应用于日常交流,而且还能象 音乐绘画一样作为艺术欣赏。书法艺术作为东方艺术的代表凝聚着无数先辈的智慧创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已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祖国文字,培养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国书法的特殊教育功能。

良好的习惯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用纸、用墨、执笔、坐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认真书写习惯的培养。通过讲述张芝学书“池水尽墨”、智永学书“退笔成冢”、柳公权拜师等历代名家执着学艺、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引导学生养成刻苦好学的进取精神和持之以恒的顽强毅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总之,书法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书法艺术的外在形态美和在精神美教育因素,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行为实践上提高对内书法艺术美的感悟能力,使其审美素质得到应有的发展。

【 参考 文献】

[1]郑晓华. 翰逸神飞——中国书法艺术的 历史与审美[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看了“书法学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书法论文篇二

书法和美术是艺术的重要形态,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书画不分家”,二者的关系更加密切。在人生早期阶段和学校教育阶段,根据年龄特点和个性兴趣开展有针对性的书法教育和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丰富感性认知,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促进全面发展。近年来,中小学校的书法美术教育得到高度重视,不仅开设了相关的课程,而且各类课外或校外的艺术活动、培训活动也广泛开展。书法美术教育的效果获得了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同,并将其作为家庭教育支出的经常性项目。但是也应当看到,在书法美术教育活跃的背后,也存在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和隐忧。这些问题伴随书法美术教育的发展而出现,并对其形成制约力量。及时反思并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是推进书法美术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

1功利诉求成为中小学书法美术教育的主导动力

2开展书法美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粗鄙单一在书法美术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将“艺术”和“文化”割裂的现象,重艺术技能而轻文化价值。艺术和审美都属于广义文化范畴,是观念性和物质性、思想性和技艺性、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其中渗透了密集的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情感判断。但是在中小学的书法美术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着抽空思想性和价值性的倾向,文化基因进行过滤,而将技法与意境割裂,其结果是片面强调书法美术的技能,而忽视了更加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书法美术教育实施中,也存在着注重灌输,轻视启发与体验的现象。由于对艺术技能的片面强调,教师往往较多地使用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对于需要记忆和练习的技能型知识强调较多,而缺乏耐心的启发和引导。体验是激发学生审美兴趣的重要途径,甚至决定着审美能力的高低,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育者往往忽视对学生形成审美体验的引导,对于审美对象的内涵、意蕴的挖掘不够深入,普遍不能帮助学生形成体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从某种角度而言,审美教育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甚至比所讲授的内容更为重要。学生对书法和美术的兴趣是天然自发的,如果能够采用既适合审美规律与目的,又契合孩子天性特点的教育方式,那么学生的兴趣不仅可以得到巩固和加强,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热情,从而发掘并培育他们身上的天赋。但是,如果教育方式出现偏差,甚至采用简单、粗鄙、单一的教学方法,就会极大地削弱学生的兴趣,扭曲他们对书法和美术的基本观念。

3对流行文化缺乏有力的回应

流行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文化格局中的重要构成力量,借助于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它们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现行的书法美术教育中,教育者们普遍忽视流行文化的挑战。流行的日本漫画、影视动漫作品、恶搞美术、街头涂鸦等艺术产品会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吸引力。流行文化对文化艺术经典的颠覆和恶搞成为一种常态技法,消减了经典艺术品的意义深度、价值标准,能够给文化接受者带来新鲜刺激的消费感受。中小学生在系统扎实的艺术训练尚未具备的情况下,往往会被种种新奇浮躁的技法所吸引;他们在缺乏丰富的审美体验的情况下,很容易对扁平化的消费型审美产品产生依赖和偏好。这两方面共同作用,使得青少年的艺术观和审美观在成形之初就遭到了扭曲。流行文化以平面化、娱乐性为主要特征,以实现经济效益为传播目的,其思想性、严肃性被大幅消减。中小学的书法美术教育应当用于正确面对其中负面因素的挑战并做出有力回应,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文化的辨别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

4城乡地区书法美术教育水平差距扩大

书法论文篇三

我有一个梦,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参加书法比赛。

学习书法的经历是枯燥的,有时你走进书法时,能听见呜呜的哭声,那是在家长的强迫下练习写字,因为坚持,手渐渐地灵活起来,字也变得清秀,漂亮了。

前不久,老师给了我一个比赛的机会,参加青少年书法比赛。听到这个消息,我既兴奋又不安,兴奋是终于有机会能去参加比赛了,不安是如果临场发挥不好的话,可能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

我要临摹的内容是《赤壁赋》,这是赵孟頫的作品,字体清透,笔画粗细不一,上笔接下笔,有不小的难度。为了发挥好,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每天坚持不懈地练习,仔细琢磨每一个笔画,我越来越自信,老师也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

比赛那一天终于到来。

在人山人海的比赛场地,我轻轻吁了口气,开始临摹。拿起笔沾了点墨,在宣纸上写了起来,裁判也在旁边看着,下手的速度更快了,在裁判的目光下,我不断地挥着笔,手开始轻盈起来,行云流水,笔墨在灯光下如钻石般闪闪发光。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知过了多久,我将宣纸交了上去,等待着结果。

一会儿,裁判分奖状了,一等奖林源……什么,我竟得一等奖了。

我登上颁奖台,领了奖品,台下雷鸣般的掌声从无数观众手里发出,震得我的心颤颤的,瞬间,我被幸福包围。不经一番寒风刺骨,怎得花扑鼻香!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