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书法鉴赏考核论文 书法鉴赏期末论文篇一
关键词:美术鉴赏;油画鉴赏;教学
1进行油画鉴赏教学的重要作用
油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构图方法、空间的表达形式、色彩的搭配运用、光影的变换都有着其独到之处。加强油画鉴赏教学可以令高校学生将视觉感受与艺术鉴赏能力相结合,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文化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还能够优化健全学生的性格。[1]进行油画鉴赏教学,培养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联系想象、进行评价,还要完善自己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情感感受能力,塑造一个完整而强大的精神世界。在开展油画鉴赏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向学生教授关于优化的内容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对油画中所包含的情感进行深入分析,理解油画中所表达的精神。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锻炼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鉴赏思维。
2现阶段高校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存在的弊端
现阶段,高校对于油画鉴赏反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加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令教学质量下降,教学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而且美术鉴赏课程大多是选修课程,对非美术专业的高校学生来说,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容易令其丧失对油画鉴赏课程的兴趣,成为他们学习的压力,就无法达到高校为学生开设该课程的目的。[2]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精神层面重视不足,片面教授知识内容
油画鉴赏课程中的教学目标不够清晰
我国高校设置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學生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文学水平以及艺术欣赏水平,适应社会发展对于文化艺术层面的需求。美术鉴赏课程中的油画鉴赏的教学任务尤为重要,因为通过学生对油画进行鉴赏,能够扩宽学生对于知识内涵层面的理解,充分了解世界文化的异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阶段许多高校教师在油画鉴赏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使用大量的专业名词及术语,一些没有美术基础的同学对于类似构图形式、理论技巧、色彩搭配等专业知识接受起来非常困难。他们会觉得枯燥无趣、晦涩难懂,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进行油画鉴赏的真正意义所在。这是因为教师对于油画鉴赏的目标还不够明确,油画鉴赏的首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能够体会油画作品中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及情感流露,这才能够实现教学真正的鉴赏效果,达到美育的教学目标。[3]
在油画鉴赏的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油画的文化性
书法鉴赏考核论文 书法鉴赏期末论文篇二
摘要:艺术鉴赏指运用你的视觉、听觉、感觉等,结合相关知识与生活经历对文化知识艺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及联想判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体会到艺术的美好与艺术家的高超,获得审美享受,同样,也可以在艺术鉴赏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艺术鉴赏;教育教学
引言:
无论是欣赏美术、音乐或者雕塑作品,艺术鉴赏的能力越来越适用于我们的文化生活中,学生学习艺术鉴赏的必要性也在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中得到体现。因此,本文从学习艺术鉴赏的重要性出发,浅谈如何正确启发、进行艺术鉴赏教学。
艺术鉴赏作为人们的审美活动,往往以一个或者多个艺术形象为对象。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更关注精神需求,而艺术鉴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对事物的认知度和开拓思维,能够让人们更加合理和客观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一方面,生动的艺术作品往往会唤起欣赏者的某些形象记忆、对生活的再思考,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感;另一方面,欣赏者通过画家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表达的情感,画家的生平事迹产生联想,具体、系统地了解艺术作品,自然而然地就会更容易接受画家对生活的表现。
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有着独特魅力,它的存在对生活、社会都产生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艺术能够启发人们的认知、活跃人的思维。如,我们可以从画面中一块光亮的大红色认知太阳、苹果,甚至联想到其他相似的物体;可以寥寥几笔表现人的姿态、动作;可以通过画面表达情感;可以用图像语言诉说事情。艺术还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艺术交流情感,通过绘画、音乐、诗集等艺术作品表达爱情、友情、感恩等。人们可以通过艺术提高审美能力,以此从生活中发现美、享受美。
艺术在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寻求精神需求,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艺术就自然而然地充当了生活的调和剂。在生活中,人们深切感受到了艺术教育对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新一代。艺术在提高全民素养、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与意义。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艺术与艺术品,只要人类生存活动就会有艺术的存在。每个人都是个艺术家,我们的整个人生其实就是一件价值非凡的艺术品。生活中的艺术是不可替代的,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它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更高于人们的生活。
艺术鉴赏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一种审美活动,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美育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
鉴赏艺术作品,显然离不开注意的心理功能。艺术鉴赏的最初阶段。就需要鉴赏主体的整个心理机制进入一种特殊的审美注意或审美期待状态,从日常生活的意识状态进入到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状态之中,使主体从实用功利态度转变为审美态度。
在艺术鉴赏中,注意这个心理功能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这就是把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理解等诸多心理要素指向并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艺术作品,并且保持相当一段时间的注意稳定性。
艺术鉴赏心理是以感知为基础的,它包含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
艺术鉴赏活动的真正开始是感知艺术作品。艺术作品首先是以特殊的感性形象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艺术之所以区分为视觉艺术(如绘画)、听觉艺术(如音乐)和视听艺术(如电影),正是由于这些艺术门类采用了不同的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因而作用于人们不同的感觉器官。
審美感知在表面上是迅速地和直觉地完成的,但它却是人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在感知的后面潜藏着鉴赏主体的全部生活经验,还有着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积极参与。
联想可以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等。
联想在审美心理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联想,不仅使得艺术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而且能使感知的形象内容更加丰富深刻,从而使艺术鉴赏活动不只是停留在对艺术作品感性形式的直接感受上,而且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感性形式中蕴含的更为内在的意义。音乐欣赏中,联想这一心理活动大量存在。
艺术鉴赏中的联想必须以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作为依据,不能离开作品的内容和情绪。这种联想应当是在作品的启发下。针对艺术形象而进行。
艺术创作不能离开想象,艺术鉴赏离开了想象,也同样无法进行。想象可以分为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两种类型。艺术鉴赏活动以再造想象为主,同时也包含有一定的创造想象。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想象与艺术创作活动中的想象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想象。二者都是飞跃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变化无穷,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前者又必须在后者的基础上进行。鉴赏主体的想象必须以艺术作品为依据,只能在作品规定的范围和情境中驰骋想象,艺术作品对鉴赏活动的想象起着规定、引导和制约的作用。
艺术鉴赏中,情感作为一种审美心理因素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强烈的情感体验,正是审美活动区别于科学活动与道德意识活动的人为显著的特点。
艺术鉴赏活动中,情感总是以注意和感知作为基础。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总是针对特定的对象而产生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情感,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触景生情,在艺术鉴赏中也有这种情形。
艺术鉴赏中由艺术对象所激发的主体的情感性,既表现为情感性的感动,产生强烈的喜怒哀乐,又表现为心灵性的领悟,能决定情感的去从是非,并且往往是在感动中有所领悟,在领悟中又倍加感动。审美鉴赏中的情感性既不只是感性认识的产物,也不只是理性认识的反应,而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融合为一的结果。
艺术鉴赏中的情感又与联想和想象密不可分。一方面,联想和想象常常受到鉴赏主体情感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联想和想象又会进-步强化和深化情感。因此,鉴赏中的联想与想象总是以情感作为中介的。
艺术鉴赏心理中的理解因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广泛渗透在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动中,构成完整的审美心理过程。因此,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不同于通常的逻辑思维,而是往往表现为-种似乎是不经思索直接达到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
艺术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至少有以下三层含义:首先,对于艺术作品内容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其次,对于艺术作品形式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最后,对于每一部艺术作品内在意蕴和深刻哲理的认识,更不能脱离理解因素。
总而言之,通过艺术鉴赏可以提高生活的情趣、加深对艺术的理解,通过鉴赏,我们可以更加进一步的了解艺术,让艺术走近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懂得鉴赏作品,提高自身的审美、更好的甄别生活中的美与丑,让我们更好的生活在这处处充满艺术的社会之中。
参考文献:
[1]曾奕禅.艺术鉴赏与艺术创作关系论[j].江西社会科学,1991,(02)
[2]顾建华.简论艺术鉴赏的心理流程[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xxx,(02)
[3]邓也穆.艺术和它的周边世界(下篇)[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4,(02)
个人检查是从思想到工作和生活的报告,指出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和需要纠正的地方。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个人检视问题五个带头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第一篇: 个人检视
言语,动词,评论,言语。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在省纪委全会交流发言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第一篇: 在省纪委全会交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党员是政党的基石和细胞。党员的数量决定着党的规模和群众基础,党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水平。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务人员党员自我批评的文章3篇 ,欢迎
违章通常是指交通违章以前称为交通违章,即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员或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规定、交通管理,影响交通状况的行为。此外,违规还可以指违反常规规章制度处理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员批评他人不足及建议的文章9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党员批评他人不足及建议篇1加强指责与自我指责,虚心向同志学习,向优秀党员同志学
书法鉴赏考核论文 书法鉴赏期末论文篇三
书法欣赏论文
姓名:郝敏捷
序号:1 5 5
学号:110803108
课程:书法欣赏
指导老师:吴勇
1. 书法学习的经验与体会,书法学习的方法;
2. 书法发展历程、规律的理解;
3. 如何欣赏书法;
4. 我对书法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建议。
文章摘要:书法是我国精髓之一,不仅具有天生的传统艺术,而且更以沧桑的发展为荣。欣赏书法作品是获得高尚精神的享受同时陶冶情操,我们应该理解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逐渐学会把握其中的美。本文是对书法的初步理解以及对书法欣赏的看法。
关键词:学习心得 中国书法史 书法欣赏
一、书法学习的浅谈
书法——我国的国粹,是反映生命的艺术。它作为一种艺术,玄妙而艰深。人人皆知写字容易,但是要想达到炉火纯青的书法艺术境界却十分艰难。书法艺术的神奇之处,在于能够通过作品将书法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等不动声色地折射出来,给人留下一种最解放、最自由的心灵之美。书法的学习看似容易,其实是个艰辛的旅程。
书法学习是付出努力的过程,我们用眼睛去感受写字的美感,用联系探求美,用心感受美。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高质量的生活,也许忽略了书法的学习。书法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从小培养良好的书法兴趣是重要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变得会认真起来。我从小就学过硬笔书法,对于基础的书法还是有点讲究的。我觉得学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其次,学习书法的时候要勤于思考,若有老师可以指导你则更佳。在小学之前,我的写字大多都出自于老师的帮助,老师以别样的方法让我们习字,感受书法学习的妙趣横生。到了后来,就要学会自己去观察,可以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如果是更进一步的学习与鉴赏,更要全面观察书法的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字的艺术感,美感,和神韵。
再者,书法学习要养成自己独特的方式。随谈不上自己能写出书法字体的特色,但是要能去领悟到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在书法中体现出来,真正做到字不仅有形,形美,而且要做到有神,神形俱备。
二、书法发展史及习字的规律
我国的书法有着辉煌的历史,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其中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字体已经定型,书法艺术猜开始了有序发展。而为这一发展揭开序幕的是秦朝,秦篆以小篆的形式将字体统一出现,但是几百年的运用中,人民认为小篆篆法苛刻,隶书便应运而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期间二王的行书与楷书为代表,才有了“天下第一行书”。而我们所说的魏碑,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
到了唐代,其鼎盛繁荣的文化使得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中国书法艺术也在这一时代迎来了全盛时期。唐朝在书法史上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楷书,其以颜真卿为代表为楷书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从此中国书法文体已全部确定下来。
此后由宋至明,书法发展都相对缓慢了下来,宋代盛行帖学,这一风气延绵至元代,元代书法受晋唐影响,崇尚复古而缺少创新,没有自己的时代风格,仍沿宋习盛于帖学。而这种以真、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清代书法则可以算得上是书法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革新,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
书法也要培养一套自己的书写规律,像大家的手法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从书体和章法上看,现代书法它是在传统书法基础上,加以创新,突出xxx变xxx字,融诗书画为一体,力求形式和内容统一,使作品成为“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佳作。所有这些可以看出书法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这一点必须引起书法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三、书法欣赏
作为一名学生来说,对书法的掌握似乎不是很重要,但是我们要抱有一种独特的眼光来欣赏每一件书法作品。书法也有优劣之分,我觉得如何去判别必须从几个方面来说:
1.看字体的线条:书法的“永”字八法,道出了书法线条的本质真理。书法线条讲求人格化的形象意味和内涵,讲求情感意兴、意念的渗透和综合。书法线条的意味绝非生活和大自然的忠实描摹和机械复制,是非具象的,是抽象的造型艺术。书法线条的意味跟用笔技巧和用墨功夫十分相关。书法线条的完成均依赖毛笔的恰到好处的运用,然而没有墨这个“现形剂”,“笔走龙蛇”的效果就无法呈现出来,一切精美的用笔皆无济于事。
2.字体结构的全局把握: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字体整体上感染欣赏者,要把握好全局字体的本身结构,就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书法作品的整体美,即一幅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终篇笔意顾盼、首尾呼应,偃仰起伏、似欹反正。血脉相连、一气贯注。所以在整体达到了上下承接、左右呼应、通篇团聚不散的艺术效果。章法的布局美又在于它符合自然美的法则,妙在各得其所。
3. 正确领会作品意境:在书法欣赏过程中,要能体会当时书法家的年代背景,体会到意境,想要表达的感情,再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如欣赏颜真卿楷书,可将其书法形象与“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眩目,力士挥拳”等具体形象类比联想,从而可以得出:体格强健,有阳刚之气,富于英雄本色,端严不可侵犯的特征,由此联想到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的艺术风格。
后记——谈谈书法课程的优缺点:在书法课程上,能够学到关于书法欣赏的知识,以适当有效的方法学习书法,能在极短时间内培养创作、书写作品的能力,适时显露才华获得极大的鼓舞,有得到了广大的文学素养,从历代碑帖中了解许多古典文籍和诗词,增长文学的素养;可惜书法开课人数太多,不能对每个习字之人得到帮助,有些内容带过,有基础的学生自然理解,入门的学生可能并不了解就以随便的形式在纸上得以表现,这才是书法的可悲之处。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中国书法》 陈延佑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3.《中国书法鉴赏》 黄正明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4.张怀瓘 《历代书法论文选》 1979
5.万应均.汉字书写与书法艺术[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书法鉴赏考核论文 书法鉴赏期末论文篇四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但是,纵观大千世界,在流传下来的这么多种文字当中惟有汉字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书法就是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的艺术传统和丰厚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先哲智慧的结晶。中国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奇特的艺术。书法艺术在数千年继承、发展及开拓、创新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一位又一位杰出的书法大师。在宋代的书坛上,就有一位最具个性、独领风骚的书法大师——米芾。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无碍居士,家居道士等,湖北襄阳(今襄樊)人,居徙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又称“米南宫”。北宋著名大书画家,鉴藏家。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
米芾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草造诣尤高。芾自云学过各家各派,但从其作品观之,得王献之、释智永二家最多。其书淋漓痛快,隽雅奇变,晚年书艺更达至炉火纯青之境。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著有《书史》、《画史》、《海岳名言》等,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
《宋史》称米芾书法:“沉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宣和书谱》则说:“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的书法富有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宣和年间,米芾因书画方面成就得蔡京推荐,召为书画学博士。他一生没有担任重要的官职,一方面因为他不曾参加过科举,另一方面也因为他颠狂的个性和怪诞的举止使朝廷不能授以重任。他的“颠狂”是闻名遐迩的,故人又称他“米颠”。据《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六·米芾传》载:“(米芾)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视之。而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所为谲异,时有可传笑者。”类似的传闻非常多。这种性情决定了米芾强烈的个性,这与他在艺术上强烈地追求摆脱羁束的叛逆精神和力求惊世骇俗出人意表的行为是相符的。不仅是他的诗文和他开宗之派的“米家山水”如此,连他自认为“一混二王恶体,照耀皇宋千古”的书法也是如此。
米芾之书,苏轼称之为“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米芾的书上追晋人的风度,但其早年学书则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群玉堂帖》载其《学书帖·叙》中叙述了这个经历。他从即小开始学书,先是从唐代入手,但因唐法过于严谨,以至如“印板排算”,他逐渐地上溯魏晋,甚至更加高古。由唐至晋是米芾学书历程中一个重要特点,现存米芾最早的作品是在唐阎立本《步辇图》卷后的题名,为其29岁时所作。字形瘦长,中宫紧结,笔势内压,颇有欧、褚、柳的特点,这是他学唐的一个证明。学晋人,他采取“集古字”的方式,即从晋人书法中一个字一个字地临摹,故其临摹功夫很深,常能以假乱真。在风神上,他推崇王献之甚于推崇王羲之。在他看来,小王更自然天真,尤其是精神的外拓,性情的率真,更符合米芾狂放的个性。
米芾40岁左右已经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这个时期所作的《蜀来帖》、《苕溪诗帖》中可看出这些作品虽然在大格局上仍与晋人书法保持一致性,但整体格调、意趣及造型特征都已经完全是米芾的自家法门,他在系统与创新中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走的是一条集古出新的道路。米芾曾不无自豪地说:“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是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为祖也。”米芾书法佳世作品有近60种,其中绝大部分为行书。他的主要成就也在行书上,其次是草书。他的行书的代表作有早期的《蜀来帖》和《苕溪诗帖》,这两贴篇幅较长,风格也十分接近,可见他从集古字走向自成一格的前期还保留了许多前人的痕迹,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处理用笔和结体上,追求技法的丰富与完美甚至超过了后来的作品,但整体上尚未达到纯任天然的境地。他后来的作品,如《拜中岳帖》、《致希声吾莫友尺牍》、《箧中帖》等,在境界上则要高得多,这些作品风格放纵奇肆,充满了狂傲之气,又不失文人的风流洒脱,俊逸超拔,整体意境上已经达到了圆满纯熟。
米芾的书法风格从中年时期形成到最后是基本一致的,尽管不同作品的境界上有差异,但很难找到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作品,他始终对自己高度个性化的风格保持着追求,这个风格主要可以从他用笔的特征和章法上来概括。在用笔上,米芾多以侧笔为主。侧笔是相对于中锋用笔而言的,它使笔毫欹侧于纸面并与用笔的运动方向成一定角度。笔锋较外露,故能使线条造成爽利峻拔的感觉。米芾将侧锋用笔用到了极致。他又强调笔毫运动方向的多变,追求笔触的变化多端,即“八面出锋”,他在《海岳名言》中用“锋势备全”来注脚这个“八面”,这是相对于欧、虞、柳、颜等人单调贫乏的“一笔书”而言的。米芾还喜欢大量的提按顿挫的动作,而且这些动作的幅度往往都较大,富于跳跃性。这一点也是与他的“八面出锋”紧密相关的。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
米芾的书法在技巧上取得的成就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高峰,他的线条竭尽变化之能事,在毫不费力的经营中就能脱落出一种完全出人意料的新招式。在结体上,米芾讲究字型欹侧,姿态夸张。他的欹侧不是一味地向某一方向偏侧,而是多方位地挪移偏侧,使每一个字型都有一种走向。他的字型又大小不一,任其自然。反对状如算子,大小如一的章法,因而章法上能有跌宕起伏的气势。这很符合宋代尚意的思潮。
米芾的书法大大丰富了宋代尚意书风的表现范围,他的模式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的一味追求创新,而是走了集古出新的创作之路。他的书法对后世书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单从书迹看,他的追仿者代不乏人,宋代有其子米友仁承家学,后成为晚明四大家之一;其后有赵孟頫、杨维桢、文徵明、唐寅、董其昌、王铎等人都受到了他的影响。他的影响不仅仅在于他的书迹上,而且在于他开创的艺术道路上。
书法鉴赏考核论文 书法鉴赏期末论文篇五
书法与鉴赏
书法与各种艺术的通融性
书法,是一门研究汉字书写艺术的学问,也是对汉字书写结果的一种等级评价。尽管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字也有书法,但由于汉字用不同线条和结构组成的块形字来得复杂多变,所以汉字的书法有独特的鉴赏价值和艺术魅力。书,在这儿指书写;法,指书写的法度,规律性。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书法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从古朴严谨的篆,隶书;庄重整齐的楷,真书;到流畅奔放的行,草书,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本性。所以,任何可以称之为艺术的东西或多或少都与书法艺术有某些联系。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隐晦。绘画、音乐、舞蹈、篆刻、建筑、戏曲、文学、雕刻、军事、棋类、茶艺等都与书法艺术颇有通理之处。如果说西方一切艺术都是趋向音乐的动态,那么在中国,一切艺术都与书法有不解之缘。
1.书法与绘画
在中国的绘画、书法有其内在的联系。尤其宋以后,书法对绘画的影响越来越大,绘画中的白描笔法源于楷书,文人画中的大写意则源于书法的狂草。画家常常题款于画上,称画为“写”,并且书法已成为绘画的有机组成部分。章法、布局、计白当黑,是书画的共同要求,这是表层的结构。二者的联系紧密之处更在于深层,它们都讲气韵、意境,讲笔墨情趣,都不把描绘客观世界当目的,而着重于主体感情的抒发。中国的书法和绘画,是在一个人类精神更高层次上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艺术性的。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历史上为什么那么多画家都同时又是名垂千古的书家,如苏轼、郑板桥、赵之谦、齐白石等。所以,从这一角度讲,也可以说书画是同源的。
2.书法与舞蹈
中国书法艺术与舞蹈虽是两种艺术门类,但它们的审美属性可以说是相通的。舞蹈艺术的动态存在于表演过程中,而书法艺术的流动表现已经凝固在线条中,正如郑诵先生所说:“舞蹈是动态的书法;书法是婀娜多情的舞姿。”
抒情性是舞蹈和书法共有的艺术本质特征。舞蹈利用舞台空间塑造形象,构成不同的时间运动线,从而呈现不同的舞蹈风格;书法则于平面的宣纸上塑造形象,构成不同的时间运动线,从而呈现不同的书法风格。如果说舞蹈是对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美化,那么,书法则是对其点画、姿态造型美化。韵律和节奏是舞蹈与书法表情性富于变化的基本要素。舞蹈时,演员的全身为了表示韵律和节奏,必须不停运动,并保持动作间的连贯与和谐,这就要求所有固定的平衡姿态不得不随着演员动作的变化而变化,如同书法创作时所有点画的固定写法与形态都必须在运动中根据上下左右的情况,或长或短、或高或低,作各种各样的变化一样。舞蹈演员那行云流水的舞步轨迹,如果用墨线描绘下来,肯定与节奏分明、连绵相属的草书线条别无二致。
3.书法与建筑
建筑由于其实用性,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造型艺术,所以只能是一种广义上的造型艺术。它是通过抽象的形式来概括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一定时代人的精神面貌及对美的追求。与书法的某些艺术特点相通,它们都讲究均衡、对称、变化、和谐,一幅完美的书法作品就像一个建筑群,布局要合理,有疏密、大小、虚实、主次之分,要通气,不能封死。在风格上也有相通之处:雄强的楷书像庄严的建筑,优美的行草又如江南水乡错错落落的平房,高古书犹如庙堂,森严书犹如宫殿。无论外部形式、内部规律或更深层的意蕴,二者都有其像似之处。经常对各种建筑进行观赏,有助于对书法形式美的理解,也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国艺术的审美特点。
4.书法与戏曲
书法与中国戏曲有许多共同的艺术特色。最突出的一点是,二者都是在空白的帷幕上进行艺术上的追求与探索。中国戏曲,不需要布景,完全通过演员的念唱做打,表现无限的空间和时间。一只马鞭,演员在台上转两圈,似乎已经奔驰高山、平川数千里;《梁祝》的十八里相送,《秋江》的随波逐流的划船,都是在没有布景的舞台上表现的。书法,正因为没有复杂的背景,那种最单纯的黑的线条才得以有纵横挥扫的广阔天地:狂放的草书如驰马在高山、平川;温润的楷书如入沉静之室。一个舞台,一张白纸,就是演员与书家借以运筹帷幄、导演雄壮之剧的战场。天上地下、历史现代、喜怒哀乐、雄强悲壮,都可以一泻千里,尽情抒发。中国着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大都也醉心于书法,而着名的书法家,很少有不懂戏曲(尤其是京剧)者,其事实本身,就说明二者之间的联系是多么密切。
5.书法与文学
书法与文学的物质基础都是文字。书法是以文字本身的不同形式的组合、变化,形成了真草隶篆等不同的书体,各种书体又经过性格、气质不同的书法家的不同排列,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书法作品。二者相同之处:依附于文字;不同之处:文学需要靠转化形成艺术形象,书法直接以文字组合成艺术形象。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使书法从纯实用性向纯艺术性过渡、转化。当今艺术思潮的发展,将书法从实用性彻底转化为纯艺术性,文字内容则相应降到次等地位。但作为书法所依附的文字内容的重要性并非消失,二者的结合往往是较为紧密的。
6.书法与品茶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我以为与茶的精神能融通的,除了禅,就只有书法了。品茶和书法,同样有技术的一面,又同样有由技进乎道的素质。在品茶的初级阶段,或者说出于礼仪的需要,有一套规定的程序,借以表达和、敬、清、寂的意义。这便是技术的层面。而到了高级阶段,形式退位,心情才是最重要的。品茶的最高阶段,便是悟道了,大概就像日本的千利休,中国的赵州禅师了。书法,最初的练习同样规矩严格,有握笔的方法,有身体的姿势,有纸墨的要求,有笔画的训练,有字体循序渐进的程序……等到笔法既得,章法熟练,就算登堂了。这就是技术层面。大多数人从此就走上学谁象谁的路子,名曰书法,其实还是一个模仿者。有一天顿悟了,笔下活了,自己的面貌就出来了。这大概就是悟道的感觉了。这渐悟的过程漫长得很,正如品茶一样,得慢慢品,细细味的。
以上多种不同风格的艺术构造了书法的广博特点。它们有区别,又有共同之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联系与影响中互相促进,互相借鉴。因此,书法是中国艺术中最高级的表现形式,熊秉明先生把它称之为“艺术中的艺术”一点也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