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五篇篇一
1。 借助拼音读通读懂课文;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电脑的神奇;
3。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1。 师:电脑真神奇,不仅可以使我们跨上“信息高速路”,还能指挥机器人工作呢!
2。 出示课件:机器人
3。 师:你们知道机器能干些什么吗?那这个机器又是干什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果园机器人》。(板书课题)
1。 师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
(3)想想有哪些地方读得不明白,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1。 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泡泡”。
2。 重点讨论交流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地方有趣。
2。 展示:学生读课文中有趣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 齐读课文。
1。 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1)小组交流;
(2)班级交流。
2。 教师小结。
3。 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虽然学生对果园机器人特点有大体了解,但是,我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叙述层次。当学生谈到,果园机器人越来越先进。我只是简单地评价。当时,我应该引导学生体会“你会想,可以让机器人来帮忙呀。”“你会想,可以用电池呀!”“能不能让机器人自己充电呢?”等句子在叙述中的作用,从而感受到生活和生产的实际要求是发明创造的动力。
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五篇篇二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2、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数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
3、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背儿歌。
5、围绕“合作”这个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图片
(播放音乐)听到选这熟悉的声音,又到了“我的发现”时间了,这一次我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1、出示课件(带有“钅、衤、疒”旁的三组字)
钅 钢 铜 铁 钉
衤 被 裙 裤 袄
疒 病 疼 痛 疯
2、同学自由读一读,在小组里说说自身的发现。
3、交流发现:每一行的字都有一个相同的偏旁。(在字的前面点击偏旁)
可是,你们知道吗?这12个字里藏着秘密呢?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导同学观察课件的12个字与“钅、衤、疒”字的关系。)?
(第一行都有“钅”字旁,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第二行字都有“衤”字旁,衣字旁与服装、被子等有关;第三行字都有“疒”字旁与疾病有关)
4、小组读、指名读、互读、再脱掉拼音读。
5、你还知道哪些“钅、衤、疒”的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鼓励同学在生活中识字,通过交流识字经验增强识字的自豪感。)
6、 拓展:找一找“钅、衤、疒”旁的字。
教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字的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
1、出示课件(不带词语)
一只( ) 一个( ) 一把( )
一块( ) 一条( ) 一盘( )
2、你能根据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吗?(小组内练习后推荐一人讲给大家听)
3、 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
4、 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会说吗?
5、拓展:
五颗( ) 一座( ) 一本( )
一幅( ) 一架( ) 一间( )
小朋友们认得、填得真好,咱们接着往下学。(点出“我会读”。)?出示课件图片上写着“我会读”中的词语。
书桌 板凳 椅子 棉被 运动裤
身手 习惯 宣布 称誉 议论纷纷
自信 容易 粗糙 疲劳 吞吞吐吐
同学自身读一读词语,边读边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让同学说说“吞吞吐吐”(aabb)形式的词语。
《走山路》是一首有趣的绕口令形式的儿歌,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同学借助插图,在读中感悟。
1、下面我们就来学一首儿歌:走山路。(出示课件、配音)
2、借助拼音自由练读,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配乐朗读)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边评边读,组内读,男女生读,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看课件:小猪、小鹿和小兔为了什么事急坏了?
6、老师指着课件让同学自由发言。
7、指导背诵(四人小组合作、开火车)
8、齐背儿歌。(配乐)
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五篇篇三
1、认识本课8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感受并学习父亲的执著和勤劳。
3、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感受并学习父亲的执著和勤劳。 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1、 同学们我们家家都有菜园?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家的菜园吗?(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课题,最后梳理问题: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疑难字词可以请教学习工具或老师。
2、检查认读字词:课件出示: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解释词语。(先指生说词语的意思。再出示注释)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 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开垦菜园的?他又是怎样开垦菜园的?勾画出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想想从这些词句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简单的写在空白处。
2、感悟交流重点词句,感受父亲的勤劳、坚忍不拔、对土地的
热爱,带着感受朗读课文。 重点研读:
(1) “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勤劳)
(2)“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勤劳、吃苦)
(3) “父亲没有气馁,,,,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坚忍不拔)
(4)当我问能否长出豌豆,父亲“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对土地的信赖)
(5) “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对土地的保护、热爱)
(6)拾粪肥田。“有时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亲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为了肥土、对土地的热爱)
3、 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谈谈你的理解。
引导归纳:
①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②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③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4、读描写父亲的句子,想想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读“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弱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说说这个比喻说明了我和父亲对菜园是怀着怎样的情感?这个情感可以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表达,是哪一个词。 (爱、精心伺候)
1、父亲的菜园收获的是什么?收获的仅仅是四季的蔬菜吗?作者收获了什么?你呢?”(收获的是一种人生精神:坚毅、勤劳、不畏艰辛、坚忍不拔、热爱土地、热爱劳动)你此时心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付出辛苦,遇到困难、挫折不气馁,永远保持自信,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2、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精神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中描写父亲言行,体现不畏艰辛、坚忍不拔的句子。(课件出示)
1、父亲的精神令人钦佩,那么作者是如何写出父亲的这种精神的?(总结归纳出本文的写作方法:选取典型事例,具体描写人物的言行。)
2、父亲虽然平凡,却有一种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伟大的精神,正是这种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佩之情再读课题
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五篇篇四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
2.了解获得书的途径、如何将图书分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相关地点的照片,认字。
2.实践找书、为图书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书的兴趣。
学会并掌握本课要求的生字词。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厚薄大小不相同,世界万物都包容,只要你能打开看,增加知识力无穷。同学们你们猜它是什么?(书)
你们喜欢书吗?为什么?(生自由说)
请在课文48页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知道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并背诵)
你周末在哪里找到书呢?
学生自由说。
教师出示各个相关地方的图片,清晰地呈现地名,分别为学生介绍:新华书店、文化站、阅览室、报刊亭、图书馆等有书的地方。
有了这么多书,你想如何为你的书分类呢?
生自由说(大小、厚薄、新旧、童话和教科书……)
把书分类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整齐、方便找书等)
齐读:查找图书报刊(查找和寻找为近义词)
出示相关图片,为学生讲解 工具书、连环画、教科书、报纸、杂志等各类图书。
通过看照片,学生已经基本会读本课生字词,给词语带上拼音,多形式地让学生巩固、朗读这些词语。
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对要求会认读的字做字形分析,如部首、结构、组词等。
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五篇篇五
1.浏览梗概,了解小说内容。(知识能力目标)
2.品析“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知识能力目标)
3.激发学生的阅读名著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1.通过拟小标题,获得阅读初期的真实体验。
2.小组合作交流,感悟故事情节、语言的精彩;进而感悟主人公形象。
一、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课题。
这节课老师请来几个小伙伴和我们一起学习好吗?(课件出示:人物图像)打个招呼吧。还有一个人物(课件出示:汤姆索亚图像),知道他的名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个男孩儿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2、发现课题有什么不同了吗?(引导学生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是一本书)
3、你觉得书名中的关键词是哪个?什么意思知道吗?
4、故事写了汤姆索亚几次历险经历?我们可以从哪儿寻找答案?
二、浏览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过度:许多名著前面都有梗概部分,如果先了解梗概,就可以一下子就把握住书中的主要内容。
1、现在请大家浏览故事梗概,试用小标题来概括汤姆索亚的几次历险经历。 预设:学生如果说不全,教师引领:除了这4次冒险,还有1次冒险,最后汤姆和哈克又到山洞中去寻财宝,这个小标题,我们可以归纳为——挖金币。 试胆量,当“海盗”,寻财宝,陷绝境,挖金币这就是汤姆.索亚的整个历险图。
2、(课件出示学习伙伴的话引出问题。)哪次次历险最吸引你?
3、通过学习梗概,你对汤姆有哪些认识?(淘气顽皮、孩子头儿、无所不能、爱冒险、胆大、向往自由……)
三、品尝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
1.读名著不仅要了解故事内容,还要品味其中的精彩,课文就给我们安排了一个精彩片段。(板书补充:了解,品味)
2、请默读精彩片段部分,之后和同桌交流这个精彩片段大概在故事哪个位置?
3、全班交流后再读精彩片段,小组讨论哪儿最吸引你?教师小组跟进指导。(从情节、语言、写法等方面予以引导、感悟。适时想象、朗读)
预设情节1:洞中困难重重
预设情节2:大悲大喜
预设情节3:悬念迭出的结尾
预设语言1:夸张的语言
预设语言2:大喜大悲的人物动作、外貌等细节描写
预设写法:反衬的手法
4、(课件出示学习伙伴的话引出问题。)现在你对汤姆又有哪些认识?(乐观、关心同伴......)
5、这样一个可爱的男孩形象,作者是怎样塑造出来的呢?看看作者怎么说。(课件出示作者的话。)
四、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1、一个片段就让我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我们要感谢谁?
2、说说作者。(课件出示:对作者、作品的评价、不同版本的书面)
3、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梗概,品味了精彩,还有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
4、学生交流。这是你的疑问,还有吗?你说……
如果想知道,我们课后可以去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到时候,我们再开个读书交流会好吗?下课。
板书:
《汤姆索亚历险记》
了解梗概 内容:试胆量,当“海盗”,寻财宝,陷绝境,挖金币
品味精彩 语言: 夸张 幽默 反衬
人物: 正义、勇敢、善良、聪明、关心同伴……
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五篇篇六
一、 认读10个生字新词,会写13个生字新词;
二、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 初步感受英子的变化,懂得同情关爱有身体缺陷的人;
整体感知课文,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初步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课件
1、同学们你是在什么时候给予别人掌声或者你在什么时候接受别人的掌声?(指名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新课文(板题)29课《掌声》。
2、齐读课题,质疑。
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或者想说的。(指名说)
三、
1、 听读课文。[同学们真会思考,(究竟掌声给了谁了?为什么要给予掌声英子?根据学生情况)请带着你们的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说不定自己不懂的问题自己就能解决。]
2、 指名说听后感受?(刚才同学们听得多认真,请问你们明白了什么?)
3、 自学生字新词。(在听读的过程,文章给同学们留下了不同的印象,下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把文中生字新词画出,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
四、
1、 学习认读生字;
a、 认读生字词(刚才同学们画得多认真,多仔细,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了,有信心把生字读准吗?)(开火车领读??全班读??去拼音读齐读)
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五篇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理清课文线索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⑴ 草原美景 ⑵ 欢迎远客 ⑶ 亲切相见 ⑷ 热情款待 ⑸ 联欢话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二、学习第一段
1、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2、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投影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再读这一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4、朗读第一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画出有关词句,集中交流。
5、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初入草原和走了许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
3、出示投影片: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4、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2、指导朗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2、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六、学习第五段
1、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2、反复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的理解。
七、总结
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线索。然后借助录音、录像、图片,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逐段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教学的重点放在: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