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10以内数的连减课后反思 10以内的连加连减课后反思(五篇)

2023年10以内数的连减课后反思 10以内的连加连减课后反思(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9 16:15:57
2023年10以内数的连减课后反思 10以内的连加连减课后反思(五篇)
时间:2023-03-19 16:15:57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0以内数的连减课后反思 10以内的连加连减课后反思篇一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已经明白“就数学教数学”是不对的。数学教学不光是教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它的发展性功能的教育,才是数学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因此,我努力跳出就数学教数学,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设计三维目标,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及一般能力等方面也得到发展。

数学很有用,这是数学独有的魅力。对于智障孩子不一定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新课开始,我就创设情境,在学生掌握连减的知识后,设置编题等练习,运用刚刚学会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的数学思想。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数学是很有用的。所以我认为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其实在本课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我都想以“数学很有用”的直接表达来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但授课时有的环节没有强调,今后的数学课我仍将采用这种方法,因为“含蓄”不适合智障的孩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中介物。数学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任何教材都不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特别是我手中的这本教材,内容很少,所以我认为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既要以教材为依托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所以我跳出“以本为本”的局限,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和教学经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大胆对教材作出创造性加工、处理,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例题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通过小猫走了和飞机飞走这一动态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得心应手,学生一目了然很自然地就列出连减的算式。这是我认为比较成功的环节。

也许在头脑中已经形成太多思维定势的成人眼里,数学往往是单一、标准的,而在天真烂漫的,富有想象的孩子眼里,却是五彩缤纷的万花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以教师的权威去压抑学生,更不能将成人化的思维强加给学生,而应“蹲下身子”,以学生的眼光去思考、欣赏学生的学习活动,大度接纳学生“异想天开”的不同回答。为此,我在课堂上微笑对待每一个孩子,引导他们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和他们在手牵手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不断地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敢说、敢做,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看着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我又不禁感到一丝汗颜,能力目标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倾听等能力,”而作为教师,我在课堂上是否做到认真观察每一个孩子了呢,我又在自我陶醉的课堂中是否听清每个孩子的发言了呢,面对天真可爱,聪明无比的孩子,我的评价语言又到底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喜悦呢,说到底,站在讲台,总感觉自己的资源有限,急需充电。

总之,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对我来说还是陌生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30分钟对我来说是富于挑战的。通过这节课和平时的教学我感到:不管是复习旧知还是新授设计,不管是课后练习还是课外延伸,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让智障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这萌芽珍贵无比,因为它蕴含着无限的希望与可能。

努力,唯有努力,让我的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而不是几个学生的天堂;让我的数学课堂成为所有学生交流的空间,而不是几个孩子展示的舞台;让我的数学课堂成为所有学生幸福的乐园,而不是几个学生独享的良田。这一切,也许孩子们现在不懂,但我在努力,在不远的将来,他们会在不知不觉的成长中越来越懂。

10以内数的连减课后反思 10以内的连加连减课后反思篇二

本部分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也比较熟练。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课的一开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减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减。课题引出后,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课本中的插图,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减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计算顺序。

爱于表现是每个学生的天性,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从抽象地思维到形象,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

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新授中,我还可以再放手一些,以学生为主体,多以提问为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来回答问题,这样一方面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让他们集中注意力,从而加深对减法含义的理解。

2.在巩固练习中,应该多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如文中树上原来有几只猴子,第一次跳下来了几只,第二次又跳下来几只,还剩下几只,可以请一些学生来回答这些简单的问题,而不是一起讲,这样也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老师的肯定会给他们自信,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3、寓练于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识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还应设计适当的游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4.在设计情景的过程中,联系实际的内容太少了,没有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待改善。

10以内数的连减课后反思 10以内的连加连减课后反思篇三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算法,初步认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主要采用小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

本节课可以算是一堂计算课的教学,相对来说算理与算法比较简单,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因此为了减少课堂的枯燥性,并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应该设计一定的操作练习,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或者画圈等方法,自己探索出整个过程和结果,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而我的教学设计中却忽视了这点,缺少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课堂显得有点死板。

对于本课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情境,我都用了动画的形式进行呈现,虽然这样能让学生清楚的明白意思,可是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多方面发展,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向,并且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图片的理解能力,同时,单一的问题呈现形式,也使得课堂稍显乏味,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惫,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设计,尽量避免问题呈现的单一性,并且要尽可能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这堂课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在语言上的不足之处,课堂语言有点多、有点碎,同时评价性的语言较少,不能及时恰当的给予学生评价,要知道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积极的课堂评价能有效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加强语言训练,加强与学生的语言沟通,并且多采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10以内数的连减课后反思 10以内的连加连减课后反思篇四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算法,初步认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主要采用小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

本节课可以算是一堂计算课的教学,相对来说算理与算法比较简单,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因此为了减少课堂的枯燥性,并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应该设计一定的操作练习,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或者画圈等方法,自己探索出整个过程和结果,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而我的教学设计中却忽视了这点,缺少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课堂显得有点死板。

对于本课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情境,我都用了动画的`形式进行呈现,虽然这样能让学生清楚的明白意思,可是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多方面发展,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向,并且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图片的理解能力,同时,单一的问题呈现形式,也使得课堂稍显乏味,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惫,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设计,尽量避免问题呈现的单一性,并且要尽可能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这堂课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在语言上的不足之处,课堂语言有点多、有点碎,同时评价性的语言较少,不能及时恰当的给予学生评价,要知道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积极的课堂评价能有效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加强语言训练,加强与学生的语言沟通,并且多采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10以内数的连减课后反思 10以内的连加连减课后反思篇五

通过授课,我对这一次课堂又有了新的感受:

主要体现在学习山上原来有4只猴子,跳走了1只,还剩几只?然后跳走了2只,跳走了3只,还剩几只?学生解答完这几个题目之后,我就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但是这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问:为什么不让第4只猴子也跳进洞里呢?这个问题是上节课孩子没有提出来的,这节课孩子提出来了,说明他们已经融入进了这个情境中,并且在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只有学生参与进来了,学习效果才是好的。

还有一个地方就是让学生找生活中遇到的减法问题,孩子们举例说明的都很好。比如有一个孩子说:妈妈今天出差了,我们平时吃饭都要拿4双筷子,但是今天少拿了1双,今天我们拿了3双。4-1=3.多好的问题啊。孩子们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活跃了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总结减法意义时,我注重了通过比较,让学生看出要求还剩几只猴子,都是从4只里面去掉跳走的,也就是从整体里面去掉一部分,就要用减法计算。

再有就是重复学生的话少了,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了,老师的语言与上节课比较相对简洁,明了,不那么零碎了。

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在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时,我采用了先演一演,再画一画,再列一列的顺序进行,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也遵循了数学学科的特点,那就是从直观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学生掌握很好。特别是在画一画环节,通过前面的演示,学生独立思考出了先画4个圆,再圈出1个表示去掉,或者划去1个表示去掉,学生进行了半抽象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策略。

以上是我比较满意的地方,一节课过后,总会留下不足,我认为本节课我还有以下几方面需要加强:

在理解减法的意义时,我采用了先演一演,再画一画,再列一列的顺序进行,但是新授部分进行完之后,我没有让学生运用画一画的方式进行巩固,学生对这个策略使用就不够熟练,也没能很好的体会到他的好处。我想当他们再遇到问题时,也不一定能想起使用这个策略。所以再进行授课时,我会让学生多画一画,多进行这种半抽象的过程,让这个思想方法成为学生良好的助手。

本节课在和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时用时过多,和学生一起反馈学生用画一画表示题意时,找了3个学生到黑板前展示,其中有1个表达的有问题,在下面我看时,他表达的很好,但是到黑板上来时就说不明白了,而且还多画了一个。这里通过孩子们观察,订正,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再有本节课加入了一个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遇到的减法问题,学生说的很好,还有数学文化的渗透,以至于练习就没有时间做了。今后我在授课时,要将前面的环节再紧凑一些,也许就更好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