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10以内的连减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6篇)

10以内的连减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4 19:50:00
10以内的连减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6篇)
时间:2023-03-14 19:50:00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0以内的连减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篇一

一年级的孩子求知欲很强,在开学不久他们许多人就已经将数学书多次翻看。如果在教学中我再原原本本地使用课本情境,孩子们不会很感兴趣。所以我采用自制的剪纸小人来呈现学生游戏的情节,让学生通过小人参加游戏的人数变化,逐步建立连加连减的模式。并通过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引导学生明确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这样做达到了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有兴趣的情节为依托,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探寻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课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玩一玩“乘车”游戏,引导孩子们关注乘客的人数变化,并用算式表示出来。从中使他们充分体验和理解连加连减含义,能够运用解决生活、游戏中的数学问题。让他们感到生活中有数学,游戏中有数学,学习数学有趣又有用。

为了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因此我还设计了购物游戏。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习的数量。

在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后,就课本上的例题和“做一做”的习题,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看图说一说带数量变化的数学故事,根据数量变化的先后,结合算式说一说计算顺序,培养了学生对生活情节发展的分析能力,并进一步巩固知识。

课上下来,感觉学生学得还不错,对计算方法、计算顺序掌握的还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虚心学习,使自己不断提高。

-

10以内的连减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篇二

本节课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连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一节课紧紧张张,很充实,也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紧张的40分钟一刻也没有松懈,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热情都很高,另外,本节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可以说,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教学效果良好。

一、用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购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整节课始终使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二、本节课还重点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交流的环节中,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设计购物计划),鼓励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选择信息,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中,又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自主编写题目,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

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是和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合作交流之前,给学生充分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不仅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也有助于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而独立思考之后把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大家一起交流,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各种个性化的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相互接纳。

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不仅使学生吸纳与同化他人的优点,优化自己的做法,更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算法多样化,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总之,整节课,我都在引导学生主动、热情的学习,在尊重他们个性化思维的同时,也在引导他们积极吸纳同伴的意见,寻找最优化解法。

10以内的连减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篇三

《连加连减》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教学重点在学生能借助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以及掌握其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层次: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搬南瓜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先搬来2个南瓜,小女孩又搬来1个南瓜,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然后又通过摘丝瓜这一事件,先摘了3条丝瓜,又摘了1条丝瓜,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在看懂图的基础上,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讲故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将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对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好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来确定运算的顺序,然后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用第一步的得数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在让孩子回答口算答案时也要多强调计算步骤,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

数学是民主化、个性化和活动化的课程,因此在教学本课内容时一定要多提供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自己的教学语言有时重复较多,这点还需要注意,语言应当精炼简短,课堂效率才能有所提高。

10以内的连减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篇四

本部分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也比较熟练。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减。

课的一开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减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减。课题引出后,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课本中的插图,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减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计算顺序。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学生的天性,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从抽象地思维到形象,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

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新授中,我还可以再放手一些,以学生为主体,多以提问为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来回答问题,这样一方面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让他们集中注意力,从而加深对减法含义的理解。

2.在巩固练习中,应该多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如文中树上原来有几只猴子,第一次跳下来了几只,第二次又跳下来几只,还剩下几只,可以请一些学生来回答这些简单的问题,而不是一起讲,这样也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老师的肯定会给他们自信,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3、寓练于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识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还应设计适当的游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4.在设计情景的过程中,联系实际的内容太少了,没有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待改善。

10以内的连减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篇五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验连加、连减的意义,本课设计了一开始就设计了“算式接龙”的游戏。通过情景创设,唤起旧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连加连减有了初步的动态感知,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静态的主题图,让学生在静态中再次领会连加的意义;学习连减时,引导学生在“小朋友爱劳动,采摘丝瓜”中初步动态感知连减的意义,再定位观察静态图画,让学生在静态观察中再次领会连减的意义。

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因此,本课设计时重点通过画符号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然后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课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用连加连减计算的例子?

生举例:我原来有5支铅笔,妈妈先买来了3支铅笔,又买来了1支,现在我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 5+3+1=9 来计算。

生:妈妈给了我10元钱,我买铅笔用了2元,买本子用了3元,我还剩多少钱?10-2-3=5,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对知识有一种实质性的理解,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设计了智力闯关。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10以内的连减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篇六

在教学中确立了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要学习,以老师开放性设问贯穿始终为主要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力求做到三点:

在例题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课本,引导学生看什么,怎样看,有哪些收获,存在什么问题,让他们在自读中体验计算方法,感悟知识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自读自悟,自求自得。

本节课让学生依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弄清算理,有根据地提出多种创见,得出两种不同的算法。

精心设计练习,既有与例题程度相当的“保底”题,又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变式题,拓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有用,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