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阅读答案及译文翻译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翻译(6篇)

2023年《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阅读答案及译文翻译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翻译(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8 18:08:04
2023年《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阅读答案及译文翻译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翻译(6篇)
时间:2023-03-18 18:08:04     小编:zx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阅读答案及译文翻译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翻译篇一

许翰,字崧老,拱州襄邑人。中元佑三年进士第。宣和七年,召为给事中。为书抵时相,谓百姓困弊,起为盗贼,天下有危亡之忧。愿罢云中之师,修边保 境,与民休息。高丽入贡,调民开运河,民间骚然。中书舍人孙傅论高丽于国无功,不宜兴大役,傅坐罢。翰谓傅不当黜,时相怒,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

靖康初,复以给事中召。时金人攻京师甫退,翰造阙,即日赐对,除翰林学士,寻改御史中丞。上疏言边事,因陈决胜之策。陈邦昌为太宰,翰上疏力争之。 种师道罢为中太一宫使,翰言:“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钦宗谓其老难用,翰曰:“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汉 宣帝老赵充国,而卒能成金城之功。自吕望①以来,用老将收功者,难一二数。以古揆今,师道虽老,可用也。”且谓:“金人此行,存亡所系,令一大创,使失利 去,则中原可保,四夷可服。不然,将来再举,必有不救之忧。宜起师道邀击之。”上不能用。擢中大夫、同知枢密院,论益不合,以病去,除延康殿学士、知亳 州。坐言者落职,提举南京鸿庆宫。

高宗即位,用李纲荐,召复延康殿学士。既至,拜尚书右丞兼权门下侍郎。时建炎大变之后,河北山东大盗李成、孔彦舟等,聚众各数十万,皆以勤王为名, 愿得张所为帅。所为御史,尝论黄潜善奸邪不可用,由此得罪。李纲为相,乃以所为河北等路招抚使,率成等众渡河,号召诸路,为兴复计。潜善力沮之。宗泽论车 驾不宜南幸,宜还京师,且诋潜善等。潜善等请罢泽,翰极论以为不可。李纲罢,翰言:“纲忠义英发,舍之无以佐中兴,今罢纲,臣留无益。”力求去,高宗未 许。时潜善奏诛陈东,翰谓所亲曰:“吾与东,皆争李纲者。东戮东市,吾在庙堂可乎?”求去益力,章八上,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复以言者落职。

绍兴元年,召复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辞不至。二月,复资政殿学士。三年五月,卒,赠光禄大夫。

翰通经术,正直不挠,历事三朝,致位政府,徒以黼、攸、潜善辈熏莸②异味,横遭口语,志卒不展。纲虽力引之,不旋踵去,翰亦斥逐而死。所著书有《论语解》、《春秋传》。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有删改)

[注]①吕望:即姜子牙,年老时得遇周文王,后辅佐周武王灭商。②薰莸:香草和臭草,比喻志趣、政见不合。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书诋时相 诋:指责

b.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 老:认为?????年老

c.将来再举 举:行动,兴兵

d.纲虽力引之 引:引导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

b. 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

c. 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

d. 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书舍人孙傅因反对开凿运河被罢免。许翰认为不应当罢免孙傅,因而惹怒了当时的`宰相,也被降为江州太平观提举。

b.宋钦宗认为种师道年老不堪重用,许翰试图以王翦、吕望等为例来说明任用老将的必要性,但钦宗最终没有接受建议。

c.许翰对朝廷罢免李纲这样忠贞有才能可以辅佐国家中兴的人很失望,认为自己也没有必要留任,连续八次上奏请求辞职。

d.许翰正直不屈,虽为三朝老臣,但因与黄潜善这类奸臣政见不合而横遭诬陷,难以施展抱负,对此,作者充满惋惜之情。

13.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谓百姓因弊,起为盗贼,天下有危亡之忧。愿罢云中之师,修边保境,与民休息。(5分)

(2)金人此行,存亡所系,令一大创,使失利去,则中原可保,四夷可服。(5分)

参考答案

9.d(引:举荐,引荐)

10.a(两个“于”均为介词,相当于“对”。 b项前一个“因”是介词“趁机”后一个“因”是介词“通过、经由” c项前一个“乃”是连词“于是”后一个“乃”是副词,起帮助判断的作用,可译为“是” d项前一个“以”是介词“用来”,后一个“以”是介词因为”)

11.b(“师道名将”为判断句,不能断开;“不可使,解兵柄”与原意相悖)

12.c( “连续八次上奏请求辞职是因陈东被杀而作出的决定)

13.(1)认为百姓生活困顿,会起事成为盗贼,天下将有危急灭亡的忧患。希望停止云中战事,整治安抚边关,帮助(让)百姓休养生息。(5分。关键词:困弊、罢、修、休息等,译句要通顺)

(2)金人此次行动,关系到存亡,如果重创金兵,使他们失利逃去,那么中原可以保全,四周 的少数民族能够臣服。(5分。关键词:所系、令、使、保、服)

参考译文:

许翰字崧老,拱州襄邑人。考中元..三年进士。宣和七年(1125),召用为给事中。写信诋毁当时宰相,认为百姓困敝,起而为盗,天下有危亡之忧。 希望停止云中战事,修边保境,与民休息。高丽入贡,朝廷征调百姓开凿运河,百姓骚动。中书舍人孙傅指责高丽于国无功,不应兴大役,孙傅因此被罢职。许翰认 为孙傅不应被罢免,当时宰相大怒,免去他的职务,任提举江州太平观。

靖康初年,重又被召用为给事中。当时金兵进攻京城刚退,许翰到宫廷,当日晋见皇上,授任为翰林学士,不久改任御史中丞。上言议论边事,趁机陈述决胜 之策。张邦昌任宰相,许翰上疏极力争论。种师道被贬为中太一宫使,许翰对皇上说“:师道是名将,沉毅有谋略,山西士兵,人人信服,不可解去他的兵权。”钦 宗认为他年老难用,许翰说:“秦始皇认为王翦老而不用,信用李信,终于兵败于楚;汉宣帝任用老将赵充国,终于取得金城之战的成功。从吕望以来,任用老将取 得功业的,不止一两个人。从古鉴今,师老虽然年老,可以任用。”并且说:“金人此次行动,关系到我方存亡,现在如果重创金兵,使之失利而逃,则中原可保, 四夷可服。否则,将来再想行动,一定有不可救应之忧。应当起用师道抗击金兵。”皇上不能听从。提升他为中大夫、同知枢密院,政见越是与同僚不合,因病去 职,任延康殿学士、知亳州。因谏官指责而被罢职,任提举南庆鸿庆宫。

高宗即帝位,因李纲的推荐,召用他为延康殿学士。到朝后,被授任为尚书右丞兼代理门下侍郎。当时建炎大乱之后,河北山东大盗李成、孔彦舟等人,聚结 军队各数十万,都以勤王为名,希望得到张所任元帅。张所任御史,曾经责论黄潜善奸邪不可用,由此得罪。李纲任宰相。于是任命张所为河北等路招抚使,率领李 成等人部队渡过黄河,号召各地,为兴复大计。黄潜善极力阻止。宗泽建议皇帝不应到南方,应当回到京城,并且诋毁黄潜善等人。黄潜善等人请求罢免宗泽,许翰 极力争论不可。李纲被罢,许翰说:“李纲忠义英发,没有他无人能辅助中兴,现在罢免李纲,我留任无益。”极力请求去职,高宗不同意。当时黄潜善奏请诛斩陈 东,许翰对亲信们说:“我与陈东,都力争留用李纲,陈东被斩于东市,我在朝廷合适吗?”越是极力求辞职,八次上章,被任命为以资政殿大学士身份提举洞霄 宫。又因为谏官指责罢职。

绍兴元年(1131),召用恢复他为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坚辞不至。二月,复任资政殿学士。绍兴三年五月,去世,追赠光禄大夫。

许翰通晓经术,正直不屈,历事三朝,位至执政,只是因为与王黼、蔡攸、黄潜善等人政见不合,横遭诬陷,志向终究无法实现。李纲虽极力引荐他,但自己很快被罢免,许翰也遭斥逐而死。他的著作有《论语解》、《春秋传》。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阅读答案及译文翻译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翻译篇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招抚司克日进兵克:严格限定(日期)

b.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 旋:不久,很快

c.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 次:驻扎

d.乃遣统领许俊间道趋淮阴间:秘密地,暗中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b.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遇孝庆驻兵于凤凰山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毕再遇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马司,武艺绝人

②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

③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

④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

⑤郭、李的军队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

⑥敌众十倍,难以力胜,可计破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代名将毕再遇,不仅善于运筹帷幄,在战场上更是果敢骁勇,常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b.在攻打泗州时,毕再遇巧用计谋,“声西击东”,收到奇效,先拿下泗州东城,西城则不战而克。

c.毕再遇觉得自己的任务是攻打徐州,如果死在灵壁南门,会被郭倪认为是不按预定线路行军,违背军令。

d.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毕再遇火烧敌人的粮车,断其给养,这一计策很像《三国演义》中曹操夜袭乌巢。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 (3分)

(2)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负不常,岂宜遽自挫!(3分)

(3)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彼已败不敢迫,诸军乃可安行无虞。(4分)

参考答案

5.d(间:从小路。)

6.c(a两个“以”都是介词,用。b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却。c前一个“乃”是副词,才,就;后一个“乃”是副词,竟然。d两个“于”都是介词,在。)

7.b(①说明再遇入仕的方式和超人的武艺;③说明再遇不计名利,一心为国。)

8.c(毕再遇的意思是宁肯死在抗金的战场上,也不死在逃跑的路上。)

9.(1) 毕再遇犒赏士兵,用忠义激励他们,发兵逼近泗州城。(3分)(2) 宿州虽然没有取胜,但是兵家胜败无常,怎么能这么快挫伤自己的锐气!(3分)(3) 夜间能照见虚实情况,白天看不见烟尘,他们已经败逃不敢追赶,军队就可以安全行进,没有危险。(4分)

【参考译文】

毕再遇,字德卿,是兖州人。他父亲毕进,在建炎年间跟随岳飞守卫皇家陵园,转战长江、淮河之间,一步步地升到武义大夫。再遇以恩庇补官,隶属侍卫马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的简称),武艺超人。宋孝宗召见他,见后很高兴,赏赐给他战袍和金钱。

开禧二年,皇帝下诏北伐,让殿帅郭倪招安山东、京东一带,派毕再遇和统制陈孝庆攻打泗州。毕再遇请求选用新征的敢死军作先锋,郭倪将八十七人给了他。招抚司限定期限进军,金人听说后,关闭边境的市场,堵上城门,作好准备。毕再遇说:“敌人已知道我方增派军队的时间,兵以奇取胜,应当提前一天出击,出其不意。”陈孝庆同意他的想法。毕再遇犒赏士兵,用忠义激励他们,发兵逼近泗州城。泗州有东西两城,毕再遇让人将兵器、旗帜、船只摆在石屯下,装作要攻打西城的样子,却亲自带领部下从陟山直至东城南面的城墙下,自己先登上城,杀死几百死人,金人大败,守城的开北门逃走。西城还在坚守,毕再遇竖起大旗,高喊:“大宋的毕将军在此,你们都是中原的百姓,赶快投降。”很快有淮平县令用绳子从城上下来,请求投降,于是两座城都攻克啦。郭倪来犒赏士兵,拿出皇帝授的刺史牙牌授予毕再遇,再遇推辞说:“国家黄河以南失陷了八十一个州,现在攻下泗州两个城就得到一个刺史,按这样下去再拿什么来奖赏?再说您从朝廷那里得来几个牙牌啊?”坚决不接受。不久被任命为环卫官。

郭倪调李汝翼、郭倬攻打宿州,又派陈孝庆等作后援。命令毕再遇用四百八十个骑兵作先锋攻打徐州,到了虹地,遇到郭、李的士兵负伤败回,问他们,回答说:“宿州城下有大水,我军不利,统制田俊迈已被敌人捉住。”毕再遇领兵紧急前往,驻扎在灵壁,遇到陈孝庆屯兵在凤凰山,将带兵返回,毕再遇说:“宿州虽然没有取胜,但是兵家胜败无常,怎么能这么快挫伤自己的锐气!我奉招抚的命令攻打徐州,经过这里,宁可死在灵壁北门外,也不能死在南门外。”碰巧郭倪发信给陈孝庆,让他班师撤军,毕再遇说:“郭、李两人溃败,敌人一定追赶,我们应当伏击他们。”金军果然用五千骑兵分两路追来,再遇让敢死队二十人守住灵壁北门,自己领兵冲入敌阵。金人看见他的旗帜,喊到“毕将军来啦”。于是逃跑。各路军马离开灵壁,毕再遇独自留下没动,估计大军走了二十多里,就火烧灵壁。诸将问他:“夜间不点火,今天白天点火,为什么?”再遇说:“夜间能照见虚实情况,白天看不见烟尘,他们已经败逃不敢追赶,军队就可以安全行进,没有危险啦。你们哪里知道军队前进容易而撤退困难啊?”

金兵七万屯驻楚州城下,三千人守卫淮阴的粮食,又载着三千船粮食停泊在大清河中。再遇谋划说:“敌人比我军多十倍,难以用武力取胜,可以用计打败他们。”于是派统领许俊抄小路前去淮阴,夜间二更天衔枚到了敌营,各自带着火潜入,伏在五十辆粮车间,听到哨声点火,敌人惊慌逃走,活捉了乌古伦师勒、蒲察元奴等二十三人。

嘉定十年,从武信军节度使任上辞官。去世时,享年七十岁。追任太尉,后又追任太师,谥号忠毅。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阅读答案及译文翻译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翻译篇三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三》阅读答案

彦直,字子温。生期年,以父任补右丞奉郎,寻直秘阁。六岁,从世忠入见高宗,命作大字,即拜命跪书“皇帝万岁”四字。帝喜之,拊其背曰:“他日,令器也。”

绍兴十七年,中两浙转运司试。明年,登进士第,调太社令。二十一年,世忠薨,服除,秦桧素衔世忠不附和议,出彦直为浙东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桧死,拜光禄寺丞。

乾道二年,迁户部郎官、主管左曹,总领淮东军马钱粮。会大军仓给粮,径乘小舆往察之,给米不如数,捕吏置于理。初,代者以乏兴罢,交承,为缗钱①仅二十万。明年奏计乃四倍,且以其赢献诸朝。帝嘉之。拜司农少卿,进直龙图阁、江西转运兼权知江州。

七年,授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条奏军中六事,乞备器械、增战马、革滥赏、厉奇功、选勇略、充亲随等,朝廷多从之。先是,军中骑兵多不能步战,彦直命骑士被甲徒行,日六十里,虽统制官亦令以身帅之,人人习于劳苦,驰骋如飞。事闻,诏令三衙、江上诸军仿行之。

明年,兼工部侍郎,同列议:大辟②者历三鞫③之弗承,宜令以众证就刑,欲修立为令。彦直持不可,白丞相梁克家曰:“若是,则善类被诬,必多冤狱。且笞杖之刑,犹引伏方决,况人命至重乎?”议卒格。以议夺吴名世改正过名不当,降两官。

会当遣使于金在廷相顾莫肯先帝亲择以往闻命慨然就道方入境金使蒲察问接国书事论难往复数十蒲察理屈因笑曰尚书能力为主既至,几罹祸者数,守节不屈,金卒礼遣之。为帝嘉叹。迁吏部侍郎,寻权工部尚书,复中大夫,改工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方控辞,以言罢。

寻知温州,首捕巨猾王永年,究治之,杖徙他州。奏免民间积逋,以郡余财代输之,然以累欠内帑坊场钱不发,镌一官。海寇出没大洋劫掠,势甚张,彦直授将领土豪等方略,不旬日,生禽贼首,海道为清。

又乞令州郡守臣任满日,开具本州实在财赋数目,具公移与交代者,并达台省,庶可核实,以戢奸弊,帝悉嘉纳。

淳熙十年,夏旱,应诏言,迩者滥刑,为致旱之由。明年,入对,论三衙皆所以拱扈宸居,而司马乃远在数百里外,乞令归司。久之,再为户部尚书。

卒,特赠开府仪同三司,赐银绢九百,爵至蕲春郡公。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三》,有改动)

【注】①〔缗(mín)钱〕穿成串的钱。古制一千钱为一缗。 ②〔大辟〕死刑。 ③〔鞫(jū)〕审讯,审问。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日,令器也

令器:卓越的人才。

b.秦桧素衔世忠不附和议

衔:怀恨。

c.迁吏部侍郎,寻权工部尚书

权:代理。

d.海寇出没大洋劫掠,势甚张

张:紧张。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当遣使于金在廷/相顾莫肯先/帝亲择以往/闻命慨然/就道方入境/金使蒲察问接国书事论/难往复数十/蒲察理屈/因笑曰尚书/能力为主/

b.会当遣使于金/在廷相顾/莫肯先帝/亲择以往闻命/慨然就道/方入境金使/蒲察问接国书事/论难往复数/十蒲察理屈/因笑曰/尚书能力为主/

c.会当遣使于金/在廷相顾莫肯先/帝亲择以往/闻命慨然就道/方入境/金使蒲察问接国书事/论难往复数十/蒲察理屈/因笑曰/尚书能力为主/

d.会当遣使/于金在廷相顾/莫肯先帝亲择以往/闻命慨然/就道方入境/金使蒲察问接国书/事论难往复数十/蒲察理屈/因笑/曰尚书能力为主/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彦直有军事才能,治军有方。他条陈上奏了有关军中的六件事,多被朝廷采纳。此外他还整训骑兵,命令他们穿上铠甲步行,使他们习惯于劳苦,奔跑起来像飞一样。

b.韩彦直出使金国,英勇不屈。他被朝廷派去出使金国,先是被金国使者多次刁难,后来又几次遇到祸乱,但他总是英勇不屈,保持气节,金国最终以礼相待。

c.韩彦直整治奸猾,爱护百姓。他担任温州知州后,第一件事就是逮捕了老奸巨猾的王永年。又上奏请求减免民间拖欠的赋税,但因郡里财政收入亏空而被降级。

d.韩彦直正直廉明,敢于进谏。他曾请求命令州郡各级官吏任职期满后,开列出本州实际财政收入数目,以防止徇私舞弊;又请求下令召回统帅三衙的三司。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会大军仓给粮,径乘小舆往察之,给米不如数,捕吏置于理。(4分)

(2)且笞杖之刑,犹引伏方决,况人命至重乎?(4分)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2分)

参考答案

8.d(张:嚣张。)

9.c(读懂大意,注意文段出现的几个人物,并抓住“方”“因”“曰”等标志性词语。)

10.c(“但因郡里财政收入亏空而被降级”有误。原文说的是“然以累欠内帑坊场钱不发,镌一官”,是因为屡次拖欠内库钱财,坊场钱不能按时发出,被降级。)

11.正赶上大军仓供应粮食,他直接乘坐小车前往察看,发现供应的粮食不足分量,便将有关负责人逮捕交给狱官

再说即使是鞭抽棍打之类的刑罚,还要在犯人认罪之后才可施行,何况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呢?”

〔(1)“会”“径”“理”各1分,大意1分。(2)“若是”“引伏”“人命至重”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韩彦直,字子温。出生一周岁时,他因父亲的缘故任补右丞奉郎,不久又进入秘阁。六岁那年,跟随父亲韩世忠入宫拜见高宗皇帝,皇帝命令他写大字,他受君命跪着写了“皇帝万岁”四个字。皇帝很高兴,抚摩着他的背说:“将来,定是个卓越的人才。”

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一举考中两浙转运司。第二年,考中进士,调任太社令。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父亲韩世忠去世,韩彦直守完孝,因秦桧向来对韩世忠不赞成和议怀恨在心,韩彦直便被派出去担任浙东安抚司主管机要文字方面的工作。秦桧死后,韩彦直被授予光禄寺丞的职务。

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韩彦直调任户部郎官、主管左曹,全面负责淮东军马钱粮。正赶上大军仓供应粮食,他直接乘坐小车前往察看,发现供应的粮食不足分量,便将有关负责人逮捕交给狱官。起初,被韩彦直取代的郞官因为钱粮供应匮乏被罢官。办理交接时收到的铜钱仅仅二十万。韩上任后第二年统计上报(钱粮)是头一年的四倍,并且将那些盈余部分献给了朝廷。皇帝嘉奖了韩彦直,授予他司农少卿的职位,入直龙图阁、江西转运兼任江州知州。

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韩彦直被授予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一职。条陈上奏了有关军中的六件事,请求配备武器装备、增加战马、革除滥发奖赏(的制度)、奖赏有功人员、选拔勇敢有谋略的人才、扩充亲随军等,多数被朝廷采纳。先前,军队里的骑兵大多不能步战,韩彦直命令骑兵穿上铠甲步行,一天走六十里,即使是统制官也要求以身作则,人人都习惯于劳苦,奔跑起来就像飞一样。这件事情传出来以后,皇帝命令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和江上各路军队仿照进行操练。

第二年,又兼任工部侍郎,同僚中有人议论说:死刑犯经过再三审问不承认罪行的话,就可以根据案子的几条证据证言来判刑,并想将此修订确立为律令。韩彦直坚持不同意见,他对丞相梁克家说:“如果这样的话,善良的`人会被诬告,必定产生许多冤假错案。再说即使是鞭抽棍打之类的刑罚,还要在犯人认罪之后才可施行,何况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呢?”议论终于被阻止了。后因议论剥夺吴名世改正错名不妥当,被降官两级。

正在这时候,朝廷要派使者出使到金国。朝臣们互相看着,没有人肯自告奋勇。皇帝只好亲自选派人前往,韩彦直接受任命以后,慷慨激昂地上路了。刚进入金国境内,金国使者蒲察就问起交接国书的事,前后往复讨论了几十次,故意刁难,最后蒲察理亏,便笑着说:“韩尚书能够有力维护自己主子的尊严。”到了金国,几次遇到祸难,但他总是英勇不屈,保持气节。金国最终以礼相待送他回国。韩彦直受到皇帝的嘉奖和赞誉。被提升为吏部侍郎,不久又代理工部尚书,恢复中大夫之职,改任工部尚书并兼任临安府知府。正要上呈书面报告,因为言论不当而被罢免。

不久担任温州知州。第一件事就逮捕了老奸巨猾的王永年,狠狠地整治了他一顿,并将其杖打后流放到其他州去。上奏请求减免民间拖欠的赋税,用郡里剩余的财政收入来代缴。但是因此屡次拖欠内库钱财,坊场钱不能(按时)发出,结果降官一级。海盗出没大洋之间劫掠财物,气焰十分嚣张,韩彦直亲授将领和地方豪强谋略方策,不到十天,就将海盗头目活捉,海路交通得到清理整顿。

韩彦直还请求命令州郡各级官吏任职期满时,开列出本州实际的财政收入数目,全部公开移交给下任,并上报到上级有关部门,这样才可以审核查实,以防止徇私舞弊。皇帝都乐意地采纳了。

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夏季发生旱灾,韩彦直应对皇帝诏令说:近来滥施刑罚,这是导致旱灾的原因。第二年,进宫回答皇帝所提出的问题,认为三衙都是为了保护皇帝的,而统帅三衙的司马却远在几百里之外,请求下令将他们召回。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再次做户部尚书。

死后,特别赠送给他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赐给银饰和丝绢九百以及蕲春郡公的爵位。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阅读答案及译文翻译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翻译篇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存至,按以州吏受赇按:按照

b.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俟:等候

c.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薄:减轻

d.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夺:改变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存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

①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

②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

③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

④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

⑤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

⑥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存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就辞别亲人前往外地求学,他写的文章得到当地学术界

前辈的高度肯定,显示了出众的才华。

b.王存不因私人关系和官位而影响对政事的看法,王安石执政时多次邀请他去谈论政事,

意见不合,王存就推辞不再前往。

c.京城沿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河堤来扩大住地,侵占官道,王存请求朝廷命令他们恢复大

堤原貌,撤离官道,受到百姓的欢迎。

d.面对朝廷愈演愈烈的朋党之论,王存进谏时引用历史事实,希望皇帝明察进言,不要

冤枉好人,却因此得罪了当时掌权的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3分)

(2)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3分)

(3)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3分)

参考答案

【1】a 按:查办。

【2】d ①是年少时为文事,⑤是善待乡邻之事。

【3】c 请求朝廷责令修复河堤的不是王存,原文的意思是王存为民请命,解除了百姓的差役。

【4】

(1)(3分)豪族贿赂其他官员改变他的案子,王存反而因为这件事被罢免离去。

(2)(3分)神宗认为王存的建议有道理(答出“认为……对”或“认为……正确”,亦可),允许直接在殿前(面前)上奏事宜,这是从王存开始的。

(3)在万马奔腾中能够停住脚步的人,大概就是王存了!

【参考译文】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辞别亲人去江西跟从老师学习,五年才回来。当时的学者正崇尚雕琢文字,他独自做了几十篇古文,乡老先生看了,自以为不如他。

庆历六年,考中进士,调任嘉兴主簿,擢升上虞县令。豪族杀人,很久没有人敢过问这件事,王存来到后,以地方官吏收受贿赂为由查办,豪族贿赂其他官员改变他的案子,王存反而因为这件事被罢免离去。治平年间,进入国子监担任直讲。王存原先与王安石关系很好,王安石执政时,多次请王存来谈论政事,意见不合,王存就推辞不再前往。

元丰元年,宋神宗通过观察觉得王存忠直诚实不参与结党,让他担任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当时修起居注的官员虽然每日陪侍在皇帝的左右,如要上奏事宜必须禀报中书等候皇帝旨意。王存请求恢复唐贞观时左右史执笔跟随宰相进殿的旧例,神宗认为王存的建议有道理,允许直接在殿前上奏事宜,这是从王存开始的。元丰五年,升任龙图阁直学士,任开封知府。京城沿汴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汴河大堤来扩大住地,有人请求命令他们修筑大堤恢复原貌,又按照民房侵占官道的规定让他们撤离。这两个计谋出自宦官,已有诏令。王存说:“这是我的职责。”入朝上奏这件事。即日解除了劳役,京城的人欢呼庆贺。有人建议废除对京城内保甲的训练,王存说:“如今京师士兵逐渐减少,再废除保甲不加训练,不是国家的`根本久长之计。而且先帝不怕艰难做这件事,既已就绪,无故废除不行,不可。”黄河决口而北流几十年,水官议论还归故道,王存争辨说:“故道地势已经很高,水的本性是向下流的,改回故道白白浪费财力,恐怕无法成功。”最终停止了这件事。蔡确写诗发牢骚表示不满,王存与范纯仁想减轻他的罪过,蔡确被贬新州,王存也被罢免,以端明殿学士的职衔任蔡州知府。一年多后,任资政殿学士、扬州知府。扬州和润州一水之隔,采用以前宰相的旧例,能够过年时回家上坟,王存拿出赏钱发给邻里乡亲,又准备酒食召会父老,亲自和他们敬酒应酬,乡党传为美谈。

征召为吏部尚书。当时朝廷朋党之论逐渐激烈,王存对哲宗说:“人臣朋比为党,确实不可助长,然而有时不加细察,就会泛滥波及好人。庆历年间,有人指责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结为朋党,仰赖仁宗的圣明,没有被迷惑。现在有进言这种说法的,希望陛下审察。”因此又与当时掌权的人相违背,除知大名府,改任杭州知府。

王存生性宽厚,日常生活恭敬谨慎,不做欺诈过分的事,对于他的职守,坚持职守不可改变。司马光曾说:“在万马奔腾中能够停住脚步的人,大概就是王存了!”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阅读答案及译文翻译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翻译篇五

《宋史列传第一百》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 一5 题。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

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豪姓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治平中,入为国子监直讲。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

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时起居注虽日侍,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

五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京师并河居人,盗凿汴堤以自广,或请令培筑复故,又按民庐侵官道者使撤之。二谋出自中人,既有诏矣。存曰:“此吾职也。”入言之。即日弛其役,都人欢呼相庆。有建议罢免畿内保甲者,存言:“今京师兵籍益削,又废保甲不教,非国家根本久长之计。且先帝不惮艰难而为之,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河决而北几十年,水官议还故道,存争之曰:“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卒辍其役。蔡确以诗怨讪,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确再贬新州,存亦罢,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岁余,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召为吏部尚书。时朝廷朋党之论浸炽,存为哲宗言:“人臣朋党,诚不可长,然或不察,则滥及善人。庆历中,或指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为党,赖仁宗圣明,不为所惑。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由是复与任事者戾,除知大名府,改知杭州。

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司马光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存至,按以州吏受赇    按:按照     b.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    俟:等候

c.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   薄:减轻       d.至其所守,确不可夺   夺:改变

10.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存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3分)

①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    ②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

③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        ④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

⑤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    ⑥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存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就辞别亲人前往外地求学,他写的文章得到当地学术界前辈的高度肯定,显示了出众的才华。

b.王存不因私人关系和官位而影响对政事的看法,王安石执政时多次邀请他去谈论政事,意见不合,王存就推辞不再前往。

c.京城沿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河堤来扩大住地,侵占官道,王存请求朝廷命令他们恢复大堤原貌,撤离官道,受到百姓的欢迎。

d.面对朝廷愈演愈烈的朋党之论,王存进谏时引用历史事实,希望皇帝明察进言,不要冤枉好人,却因此得罪了当时掌权的人。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

(2)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

参考答案:

9.a(3分)(按:查办)

10.d(3分)

11.c(3分)(请求朝廷责令修复河堤的不是王存,原文的意思是王存为民请命,解除了百姓的差役。)

12.(1)豪族贿赂其他官员改变他的案子,王存反而因为这件事被罢免离去。( “狱”“罢”各1分,被动句翻译 1分)

(2)神宗认为王存的建议有道理(答出“认为对”或“认为正确”,亦可),允许直接在殿前(面前)上奏事宜,这是从王存开始的。。(“韪”“听”“前”各1分)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阅读答案及译文翻译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翻译篇六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许景衡字少伊,温州瑞安人。登元祐九年进士第。宣和六年,迁殿中侍御史。朝廷用童贯为河东、北宣抚使,将北伐,景衡论其贪缪不可用者数十事,不报。

睦寇平,江、浙郡县残毁,而茶盐比较之法如故。景衡奏:“茶盐之法,当以食之众寡为岁额之高下。今收复之后,户版半耗,民力萧然,而茶盐比较不减于昔,民欲无困得乎?”奏上,诏两浙、江东路权免茶盐比较,贼平日仍旧。

朝廷既兴燕云之师,调度不继,诛求益急。景衡奏:“财力匮乏在节用,民力困弊在恤民。”且极论和买、和籴、盐法之害,不报。会知洋州吴岩夫以私书抵执政子,道景衡之贤。因从子婿以达,缪以其书误致王黼,黼用是中景衡,逐之。

钦宗即位,以左正言召,旋迁中书舍人。侍御史李光、正言程瑀以鲠亮忤执政斥,景衡为辨白,坐落职予祠。

高宗即位,除御史中丞。宗泽为东京留守,言者附黄潜善等,多攻其短,欲逐去之。景衡奏曰臣虽不识其人窃用叹慕今若较其小短不顾尽忠徇国之节则不恕已甚苟欲罢泽别遣留守不识搢绅中威名政事有加于泽者乎?”疏入,上大悟,封以示泽。

杭州叛卒陈通作乱,权浙西提刑赵叔近招降之,请授以官。景衡曰:“官吏无罪而受诛。叛卒有罪而蒙赏,赏罚倒置,莫此为甚。”卒奏罢之。除尚书右丞。

初,李纲议建都,以关中为上,南阳次之,建康为下。纲既相,遂主南阳之议。景衡为中丞,奏:“南阳无险阻,且密迩盗贼,漕运不继,不若建康天险可据,请定计巡幸。”潜善等倾纲使去,南阳之议遂格。至是,谍报金人攻河阳、汜水,景衡又奏请南幸建康。黄潜善等素恶其异己,遂借渡江之议罪之,已而有诏还京,罢景衡为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至瓜洲,得暍疾,及京口卒,年五十七,谥忠简。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景衡字少伊 字:古代男子成人后另取的别名,字与本名涵义不一定有关联。

b.会知洋州吴岩夫以私书抵执政子 知洋州:洋州知州

c.权浙西提刑赵叔近招降之 权:唐以来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为“权”,此处指代理官职

d.漕运不继 漕运: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景衡奏/曰臣虽不识其人/窃用叹慕/今若较/其小短不顾/尽忠徇国之节/则不恕已甚/苟欲罢/泽别遣留守/不识搢绅中威名政事有加于泽者乎

b.景衡奏曰/臣虽不识其人/窃用叹慕/今若较其小短/不顾尽忠徇国之节/则不恕已甚/苟欲罢泽/别遣留守/不识搢绅中威名政事有加于泽者乎

c.景衡奏/曰臣虽不识其人/窃用叹慕/今若较其小短/不顾尽忠徇国之节/则不恕已甚/苟欲罢泽/别遣留守/不识/搢绅中威名政事有加于泽者乎

d.景衡奏曰/臣虽不识其人/窃用叹慕/今若较/其小短不顾/尽忠徇国之节,则不恕已甚/苟欲罢泽/别遣留守/不识/搢绅中威名政事有加于泽者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景衡敢于揭发官员的过失。朝廷任命童贯为河东、河北宣抚使,打算北伐,许景衡上书指出童贯贪婪伪诈,不能重用他。

b.许景衡关心百姓生活。面对财力匮乏、百姓贫困的状况,他上奏章建议朝廷节省开支。抚恤百姓,并极力指责和买、和籴、盐法的危害。

c.许景衡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在建都问题上,许景衡认为以建康作为都城最好,而以南阳作为都城缺陷多,后来又上书请求皇上南巡建康。

d.许景衡保护清正官员。高宗时,依附黄潜善的谏官经常攻击宗泽的短处,许景衡就上书替宗泽解释,后来皇上彻底醒悟,就加封了宗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侍御史李光、正言程瑀以鲠亮忤执政斥,景衡为辨白,坐落职予祠。(5分)

(2)宗泽为东京留守,言者附黄潜善等,多攻其短,欲逐去之。 (5分)

参考答案

4.【a】(表字是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

5.【b】(景衡奏曰:“臣虽不识其人,窃用叹慕。今若较其小短,不顾尽忠徇国之节,则不恕已甚。苟欲罢泽,别遣留守,不识搢绅中威名政事有加于泽者乎?”)

6.【d】(“就加封了宗泽”说法有误,“封以示泽”的意思是把许景衡的奏折封起来送给宗泽看。)

7.(1) 侍御史李光、正言程瑀因为诚实正直忤逆执政大臣遭排斥,景衡替(他们)辩白,因此被罢职任祠官。(“鲠亮”、“斥”、“坐”、“落职”、大意各1分)

(2)宗泽任东京留守,谏官们依附黄潜善等人,经常攻击宗泽的短处,想斥逐他。(“为”、“言者”、“附”、“逐去”、大意各1分)

【参考翻译】

许景衡字少伊,温州瑞安人。考中元祐九年进士。宣和六年,升任殿中侍御史。朝廷任用童贯为河东、河北宣抚使,打算北伐,许景衡指出童贯贪婪伪诈不可任用的数十件事情,皇上没有答复。

睦州的贼寇被平定后,江浙地区的郡县被摧残焚毁,但征收茶盐的方法如旧。许景衡上奏说:“茶盐之法,应当按照食用茶盐的多少作为每年征收的依据。如今征收的茶盐不少于以前。百姓想不穷困做得到吗?”奏章呈上后,朝廷下诏令两浙路、江东路暂时免去征收茶盐,贼寇平定后照旧执行。

朝廷调集征讨燕云的部队,供给跟不上,强制征收越来越急。许景衡上奏说:“财力匮乏应该节省开支,百姓贫困应该抚恤百姓。”并且极力指出和买、和籴、盐法的危害,皇上没有答复。恰好洋州知府吴岩夫写私信给掌管大权的大臣,称道许景衡的忠贤。通过侄女婿传递,他把书信误送到王黼手里,王黼因此中伤许景衡,朝廷放逐了许景衡。

宋钦宗即位,征召许景衡为左正言,许景衡不久升任中书舍人。侍御史李光、正言程瑀因为刚直诚实忤逆执政大臣遭排斥,许景衡替他们辩白,因此被撤销职务称任祠官。

宋高宗即位,授予许景衡御史中丞的职位。宗泽任东京留守,谏官依附黄潜善等人,经常攻击宗泽的短处,想排斥罢免他。许景衡上奏说:“我虽然不认识宗泽这个人,但私下里很钦佩他。如今如果计较他的小错误,不顾他精忠报国的气节,那么太不宽恕了。如果要罢免宗泽,另外委任留守,不知大臣中有谁的威望政绩能超过宗泽的?”奏疏呈上,皇上彻底醒悟,把这个奏折封起来给宗泽看。

杭州叛卒陈通作乱,代理浙西提刑赵叔近招降了他,请求朝廷授予陈通官职。许景衡说:“官吏无罪却被杀,叛卒有罪却被赏,赏罚倒置,没有比这更荒谬的了。”最终奏请罢免了他。朝廷授予许景衡尚书右丞一职。

当初,李纲议论建都一事,认为关中为首选,南阳次之,建康为最不好的选择。李纲当上丞相后,就主张南阳建都之议。许景衡任中丞,上奏说:“南阳没有险阻,并且靠近盗贼,漕运不连续,不如建康有天险可以凭依,请定计南巡。”黄潜善等人排挤李纲使他被罢免,在南阳建都的提议最终被搁置。这时,有谍报称金兵攻打河阳、汜水,许景衡又上奏请求皇上南巡建康。黄潜善等人向来憎恨许景衡与自己意见不合,于是借用劝谏皇上渡江巡幸建康的建议给他定罪,不久有诏令还京,罢免许景衡中丞一职任命他为资政殿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到瓜洲时,中暑得病,到京口时去世,终年五十七岁,谥号忠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