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影响电视画面构图的主要因素(12篇)

影响电视画面构图的主要因素(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4 19:39:33
影响电视画面构图的主要因素(12篇)
时间:2022-11-14 19:39:33     小编:admin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影响电视画面构图的主要因素篇1

影响电视画面构图的主要因素

摘要:构图是摄像人员拍摄电视画面的一个主要环节,电视,作为一种声音与画面结合为一体的独特的传播媒介,其构图方法同样也具有不同于绘画和照相的特点。

关键词:电视;构图;构图特点;画面;构图原则

构图是摄像人员拍摄电视画面的一个主要环节,是摄像师将现实形象转变为屏幕形象时采用的画面结构形式。

而电视构图是电视画面的空间结构安排,指摄像师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摄对象以及摄像的各种造型元素有机地组织、安排在画面中,以尽可能适宜的空间形式来表现、强调和深化电视节目的情节、主体和意境,并形成一定画面形式的创作活动

电视,作为一种声音与画面结合为一体的独特的传播媒介,其构图方法同样也具有不同于绘画和照相的特点。

一、电视画幅的固定性

电视画面的画幅是固定的,不能像图片那样在事后进行剪裁和修饰。电视节目要通过固定的取景,在拍摄现场录制时不移动的一次完成拍摄。虽然拍摄可以进行安排和组织(如电视剧、音乐电视等),但拍摄完成后的电视画面的构图关系及画面结构不能像图片那样进行后期加工。因此,我们就要在取景框的限制下,通过特殊的拍摄手法弥补其画幅的固定性带来的弊端,在吸取和借鉴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的成功经验的同时,注意画面构图的艺术性和可视性,从视觉形象的塑造,光色影调的表现,主体陪体的提炼等多个层面上加强锻炼和创作,拍摄出构图精美画面主体突出的优秀作品,展现出不同于照片和绘画的独特魅力。虽然镜头的画框是固定的,但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剪辑赋予了电视很强的照片或绘画所不能达到的叙事能力。

二、电视画面的时限性

电视画面的时间长度不同,所附载和传达的信息量的多少也不同,观众只能一次性地收看和接受画面信息,这种表现上的时间长度成为观众收看时的限制性。因此,导演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想办法让受众看懂编导想表达的意思。画面构图和表现的时限性要求:1、电视画面的构图必须简洁、集中而明确。2、对内容较多的画面应适当延长镜头长度。

三、镜头的连续性和相关性

1.虽然构图主要是单个镜头画面内的空间结构问题,但是,表现同一场景的多个镜头之间,在光、行、色等构图因素的配置上,显然是连续相关的。在影片《毕业生》中,当本恩游向游泳池爬上气垫时,镜头自然的转接到本恩扑到正躺在床上的鲁宾逊太太的身上,接着当他游上岸,打开自家的门进入时,出现在镜头面前的竟是他正从旅馆厕所的门走出来……一系列此类的镜头的连续运用,展现出了本在无聊之时与鲁宾逊太太交往的情况,并且是如此的单调。

2.观众在对主体、视觉中心的背景的注意力也必然受到上下相关镜头的牵制和引导,体现了明显的主观倾向。例如在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的某期节目中,有这样一组画面:首先是一个安装在十字路口的监视摄像探头的特写镜头,然后利用运动画面拍摄中的拉摄将景别扩大,最后呈现出包含某交通肇事车辆的全景画面。这种拍摄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这组画面要告诉人们的是设在路口的监视探头已将这起交通事故的整个过程记录了下来。这里所运用的连续拍摄形成的连续画面起着一种目的性很强的引导作用。根据一定的拍摄意图,利用连续镜头的相关性有目的的变换视点,从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人们知道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哪里。

四、电视画面结构运动性的表现形式

这是电视构图最重要的特点。由于拍摄对象与摄像机分别的或同时的处在运动状态,摄像机的角度、方位、距离、视点等随之不断变化构图的结构形态也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影片尾部马小军走上跳台,并从跳台上跳下来的过程中,摄影师通过镜头从多个角度不同景别的拍摄来表现马小军复杂的内心活动。镜头一,顾长卫对其脚部进行特写,摇跟。线条不明显,色彩和质感在强光的环境中如雾般模糊晕散,而在影像内涵表现上又较为张扬,显示了主角内心肆意扩张的迷茫与不可抑制的不安。镜头二,是对其正面的中景仰拍,前景使得画面层次丰富,马猴内心的想法仿佛被画面中向下滑动的台阶一次次阻碍,一次次洗刷。

由于电视构图最终实现的过程非常短暂,这就意味着摄像人员应该具有更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积累。在完成构图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构图原则

1.黄金分割定律。不要轻易把主题或摄像对象摆与镜头的正中心,应找好四个黄金分割点,并将主体放在这四个最吸引眼睛注视的地方。

2.取景不混乱。画面不要包含过多内容,一些与表达内容无关的东西都可以清除,最容易引起观众兴趣的画面就尽可能多占位置。

3.不切断主体。取景时要避免遗漏人的关键部分,这样很容易拍摄到恐怖镜头。拍摄人物大特写时,不要平颈摄像。

(二)变换观景角度

从不同角度摄像可创造有趣的变化。例如:躺在地上从低角度来摄像,或站在椅子上或将摄像机高举过头从高角度摄像。当对象的目光超出了画面,观众总盼望着下一个画面会揭示主角看到了什么。

(三)预留活动空间及视觉空间

1.预留活动空间。对活动主体构图时,主体前面预留的空间要超过后面。拍摄人物时,不要在人物头顶上留过多的空间,这会造成一个不舒适和不平衡的构图。镜头可把焦距略微拉开,使人物填满镜头,可突出人物表情。

2.视觉空间。摄像主体的视线也要多留意,主题凝望的方向要多留空间,而视线背后则少留空间。这样观众会觉得舒适合理,加强了主题凝望的张力。

(四)保持摄像的方向感

1.使用过度镜头。要改善这个转向画面的问题,可以拍摄一个过渡镜头,在过度镜头中目标人物面向或背对镜头活动,这个镜头可以起一个中转的角色,把动作线相反的镜头连接起来。

2.对话的方向。当拍摄两个人交谈的连续镜头时,要显示两个人互相望着对方,拍摄时需从假设的视线中轴的一边拍。如果不从这个中轴拍摄,就会出现忽视对方的情景。

电视构图要强调注意的中心,建立平衡的感觉,追求美的境界。电视构图以上的特殊性质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可能条件。我们要在现有的电视技术基础上继续研究创新,用心观察、选材、构思,直至最终完成更优秀的作品。

影响电视画面构图的主要因素篇2

摄影构图技巧论文

摄影构图技巧论文【1】

摘要:摄影与绘画在构图上是相通的,点线面的组合搭配,视觉中心,黄金分割都是摄影与绘画的构图要素。

关键词:构图策略方法作用

一、什么是摄影构图

所谓“摄影构图”是人们根据成功摄影作品归纳总结出来的一套实践经验进而上升而成的“理论”。

摄影艺术的创作,在对着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谁都想拍摄出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

当你很熟悉了解自己的照相机和各种感光材料的性能并掌握了一定的用光,布光知识和技法,当你把镜头对着人物和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对着雄伟的建设场景和壮丽的山河风光,你考虑的一定是如何构成一个理想的画面,创作出完美的艺术形象来。

也许就在这个决定作品命运的一瞬间,你深深地感到构图是那么重要,那么关键。

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图决定着构思的实现,决定着作品的成败。

二、摄影构图的内涵

构图有它自身的规律和方法,摄影者根据他们内在的敏感来进行构图,造型艺术是视觉的艺术,靠眼睛就能分辨出构图的好坏。

构图在其品质上的特征,首先应当使观赏者不用去看作品标题,也无需介绍和注解,凭视觉直觉立刻可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作者不能靠文字达意,用标题说话,靠人、物、景和整个画面的结构去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和对生活的炽热的爱。

作品的主题思想,正是通过作者塑造的栩栩如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典型形象体现出来的,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使观众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真切感。

构图是确定并组织元素以产生和谐照片的过程。

照片中的每个对象就是构图中的元素。

学习构图就像是学习一门语言,一旦你学会一门语言,它就不再是你需要不停考试的东西,因为说话已经是下意识的行为,说什么才是你关注的重点。

我想摄影师、摄影爱好者、摄影发烧友,要努力的目标应该是流畅地运用构图这门语言,去表达自己想表达的。

跟其他艺术不同的是,摄影在本质上是挑选的艺术。

必须从现实世界中挑选一处予以框定,并且在框定的区域中对主体材料进行组织和布局。

而挑选其实就是有意识地对画面进行编辑而不是被动地把一切都囊括其中。

考虑可以去除的主体,以简化和增强信息。

当你的框架中所有的元素都起作用而并非浪费时,你就成功了。

三、如何把握摄影构图的策略

在尊重客观场景的前提下主动把握画面结构,即画面内容所形成的轮廓结构。

这种轮廓结构从整体上看,就是画面形式,它在信息传递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刺激人的感官,诱导读者阅读画面内容。

生动的画面结构才有这种视觉传感效力,平淡的画面结构不具备这种力量,则作者的作品就会在读者的第一审视中备击败。

终围绕事物的形象特征寻求画面结构形象特征是作为事物特点的显著标志,它不仅具备视觉个性,也包含着事务的本质。

在对画面结构寻求过程中,有时结构具备刺激性,却不能充分体现事物的特征。

从而要求摄影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在保证画面语言鲜明的前提下将事物的形象特征锁定于整个画面结构之中。

在寻求“不经意”的现场状态下主动把握画面秩序世界经典新闻摄影作品现场气氛浓郁,质朴无华,没有一点人为痕迹。

其实,每一幅作品都是作者精心把握的结果。

那么,如果做到“主动把握”与“无人与痕迹”的统一。

方法是在寻求“不经意”的现场状态下主动把握画面的秩序。

四、浅析构图的几种方法

构图是摄影爱好者眼力的体现,要从心灵的眼睛做起。

一幅摄影作品的画面主要有五个部分组成,主体、陪体、背景、前景和空白。

构图就是把这五个要素在一定的空间有机组成艺术的整体,给人以美的吸引和美的享受。

构图的基本方式教科书上讲“构图三分法”、“九宫格”。

九宫格的四个相交点又称为黄金分割点。

1。水平线构图:水平线构图主要把握地平线的平直,把摄影的主体放在地平线的上部或下部。

2。垂直线构图:直线构图主要是利用三分法,把主体放在画面的左中右,使画面均衡,主体突出。

3。斜线构图:斜线的动态特性使得它成为了表现激烈运动和事态的不可缺的部分。

它被广泛的应用在需要强烈视觉引导的画面中。

4。对角线构图:对角线式构图主要是利用主体的形态,使其处于画面的左右两侧,增添画面的平衡感。

5。放射线构图:放射线构图能够表现一种开放性、跃动感以及高涨的气氛。

此构图在对光线或者树木等物体的表现过程中比较常见。

这种构图方式比较抽象,需要摄影者仔细观察才能够实现此构图。

一般来说,放射线构图的线性方向主要是由某个集中点向上下左右伸展开来,它可以表现出舒展的开放性和一定的力量感。

五、构图的作用

构图还需讲究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在我国传统艺术里叫“意匠”。

直接关系到一幅作品意境的高低。

构图属于立形的重要一环,但必须建立在立意的基础上。

一幅作品的构图,体现着作者表现主题的意图与具体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艺术水平的具体反映。

概括地说,所谓构图,也就是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是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诉诸于视觉的点、线、形态、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

构图是表现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则作品中全部摄影视觉艺术语言的组织方式,它使内容所构成的一定内部结构得到恰当的表现,只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得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完美的构图。

参考文献:

[1](美)克莱门茨。[M]。《摄影构图学》

[2]姝娜。构图在绘画中的地位[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4期

[3]王金玲。希施金风景画艺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

[4]夏乾丰。论摄影艺术的形式美[J]。娄底师专学报,1991年03期

[5]中国人民大学娄文振。摄影文学的画面与文字及其相互关系[N]。文艺报,

影响电视画面构图的主要因素篇3

摘要: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在各大艺术院校的教学中,素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传统的.素描表现方法和观念不足以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时,我们应该思考探索寻找新的表现技法,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开拓创新,赋予传统老套的素描教学体系新的活力。

关键词:高校素描教学现状思考

在西方,素描作为古典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起步阶段即作品草图的形式出现已经有几百年的辉煌历史,自身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但在中国,作为一种舶来文化,其发展还不足百年,并且在这短短的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艺术院校都是在前苏联契斯卡柯夫体系素描的单一的客观写实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展开的,这种契斯恰柯夫素描教学体系其实就是欧洲古典主义的俄罗斯化。

其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后的那段时间,它对中国的艺术教育事业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影响电视画面构图的主要因素篇4

潘天寿绘画的构图特点研究

自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以来,西方美术思潮也涌入了传统中国画的发展之中。传统中国画所具有的民族的、地域的、时间的特点就像一把双刀剑,这是它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最显著的特点,同时也带给了它一定的局限性。传统中国画发展到了宋元以后,几乎是达到了一个顶点。不论是宫廷画师还是文人士大夫,他们在用笔着色上、画面意境上还是神韵上都已经达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成就显赫。一个事物发展到了极致必然会开始呈下降的趋势,这并不是说宋元以后就没有优秀的国画作品,面是指画家在绘画的创新上出现了阻塞,很难找到一个新的突破点。西方绘画思潮的涌入仿佛一阵清风给当时的画家带来了一定的启迪性和借鉴性。

潘天寿早年名天授,字大颐,自署阿寿、雷婆头峰寿者、心阿兰若主持、寿者。他是现代画家、教育家。潘老先生善于画写意花鸟和山水,人物。他的画作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既险又奇,气势磅礴,趣韵无穷。潘老先生将传统中国画章法与西方构成相结合,打破中国画原有的构图方式,大胆地吸收了西方平面构成的特点,如三角形的构图、斜线直线穿插等。在造型上,潘天寿老先生的用笔简洁、方正,处处透着一种霸道的感觉。让他的画在画面上有着现代艺术最大特点之一的视觉上带给人们的一种雄厚的力量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潘老先生对点、线、面与章法构成不断反复的锤炼,极大地提升了画面基础元素的质量,以及不等边三角观念在实践中的深刻演进所产生的丰富面有意味的三角形、四边形等的画面空间分割与现代平面分割原理异曲同工,极大地扩展了画面建构的稳定性与力度。可以这么说,潘老先生在构图上是结合并融入了西方平面构成理论的。但他在物象的造型上还是传统写意花鸟的风格特点。用墨的酣畅淋漓以及物象的神韵还是具有典型中国画艺术特点的。吴冠中先生也说过潘天寿着眼于形象构成的主要特征,也就是形象的基本身段。他毫不留情地扬弃外形表面的细琐变化,不爱灵动爱质朴。潘老先生的作品在构图上还有个很新颖的方式,就是他非常注重四边四角的布局。与古人创作时喜爱把画面的主题放在中心不一样,潘老先生则更偏爱于把主体放在边角之上。潘天寿曾经说过画事之布置,须注意四边,更须注意四角。山水有山水之边角,花鸟有花鸟之边角,人物也有人物的边角。他把对象安排在边角,让观者在看画的时候有一种画中与画外仿佛是相联系的错觉。把一幅画的气势扩张到了画外。笔者认为这样的画能更添一份乐趣,赏的乐趣。

笔者在看潘老先生作品时发现,他虽爱画花鸟,但却不太画折枝花卉。这可能是因为潘老先生的作品讲究气势的原因,即使是一张小画也是小中见大,会心四远。折枝花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构图,容易放不开。潘老先生所绘的花卉布局拥有一种整株的气势。虽看着不完整,但气势上却是完整的。同时,潘老先生画中的印章和提款的安排也是经过了他深思熟虑的。潘天寿对提拔也有精深的研究,他著有《中国画提款研究》一文,研究提款的起源、发展,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将提拔的作用推向新的领域,使提拔和绘画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诗、书、画互相配合的艺术。

潘老先生的《朱荷图》,从构图上来说是运用了平面分割的方法。画面下方的荷叶是用大块的墨色来代替,形成一个大面积的面。整个面占据了画面三分之一。面墨块与墨块之间又是用墨色的浓淡来区分。这样一来不会让观者感到这一大块面积的墨色很死。再看画面之中右边的荷花,花梗只用了一条简洁的墨线,面这一条贯穿了整个画面中部的长线只是用一片墨线所绘的荷叶破了一道,便不显得突兀。其中的水草则是骑了一种叶到花之间的过渡和穿插作用。最后再画面的左上方的提款和印章对画面空白之处起到了丰富和呼应的作用。我们要看这张画的颜色所制造的分割面,还要欣赏它的空白处的分割面。如右下角的印章和荷叶的留白,花梗分割出来的大与小的面积等等,都是值得回味的。

再来看这幅《鱼乐图》,图中仅绘了两条鱼,再配上左边一列的提款,仔细分析可以看出,这条鱼与提款所延伸的指向是要交汇在一个点上的。但是潘老先生却把图中左下角的那条大鱼的运动趋势往左挪了一下,巧妙地避开了三线交于一个点这个构图大忌。可见潘老先生在构图上是多偏爱这种造险破险的形式。这样的构图让画面立即有了一种装饰感。面下面的这张图《雄视图》,潘老先生为了突出雄鹰的那种目空一切、孤傲的性格,他用了一个体积夸张且占据了整个画面三分之二面积的倒三角岩石。为了不让观者产生一种不平衡的感觉,潘老先生故意用松针作为视觉上的一个平衡点。飞流直下的瀑布与画面右边的纸张的边缘直线呼应,使得画面不仅没有因为倒三角形所带来的不平衡感,反面还更稳定了。画中低头只是瀑布的雄鹰则直观地拉出了高、低的距离之感,让整幅画气贯相连。还有这幅《睡猫图》,画面构成有趣至极。图中睡着的猫,潘老先生夸张的拉长其身躯,且让它卧于方形岩石上方,使二者融为一体。面岩石的外形与猫的外形基本上都属于矩形,右上方的提款也是用的扁宽矩形体块,宇体取隶书的扁阔特点。从整个画面来看所绘物象都是矩形组合,但却又大小长短不一,疏密得当,恰到好处。面《墨梅图》这张画的构图极其严谨,老梅干与新枝上下既冲突又谦让。老梅干用的湿画法,且用墨较淡,新的梅干则用的是用墨既干又浓。这样鲜明的对比又呼应,显得作画之人极在对画面的控制上极其老辣,毫无呆板之感。再看提款的大小和位置也是很讲究的,既挡住了气,又让画面简单中透着丰富,有着充实之感。

在山水画中潘老先生的这张《晴峦积翠图》图,整个画面的用笔既沉着又痛快,大气之极。再看远处的山峦,山岩结体奇特面显自然,山坡是倾斜着的,但在此画却线的很有气势。近景的房屋和树木厚重稳实。上下部的空白之处潘老先生用长行的直款相连接。此画虽是潘老先生背拟石涛的作品,但却处处彰显着潘天寿老人的风格。还有这幅《雨弄图》,从整个画面的构图上看,左边安排紧凑面右边却很放松。巨大的岩石山势峥嵘突兀,以及左边的老松都是取倾斜之状。面横穿整个画面的那一弯溪水,变化丰富,自右上面流淌至左下则有增加了画面的倾斜之感。苔草则用的湿画法,表现出了一饱含雨意,空气湿润清新的感觉《铁石帆运图》运用传统中国画章法中开合的法则,让整幅画有起承转合之感。近景中的山坡为起,右边的山石则是承,面占据画面中大面积的松树则是转出之势,右上角的提款则是整幅画的合,气机丝毫不漏。

其实潘老先生还有很多构图既险又奇的画作。每欣赏一张都能让笔者从中获益匪浅。潘天寿老先生控制一幅画的能力很强,无论是从选材、构图还是笔墨上来看,都是人为的、有意识的走着一种极端。恰恰就是这种极端形式的构图让观者在欣赏之时如醒酮灌醒,享受如此视觉盛宴。

影响电视画面构图的主要因素篇5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是指有特定的新闻取向,以深度报道为主,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法,按周期、按专栏播出的新闻节目类型。”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最常见是采用专稿和专题报道的形式,可分为新闻调查型、新闻评论型、新闻评述型等,受众、内容、形式相对稳定,每一期只对一个内容进行专题报道,对事实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大都在后期制作上尽力做到充分完整,调用多种体裁、表现手段来表现细节和情节,使故事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而利用现代剪辑技术的不断创新,打造精品节目成为可能,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新闻专题节目实效性、现场感的相对弱势。

一、新闻专题节目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近十余年,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在新闻理念、制作和传播上,都产生了划时代的变革。新闻专题节目将音、画、文字等视听手段融为一体,通过声音、影像、画面、字幕和特技等多种表现手法,生动地再现了新闻事件,使信息广泛地抵达受众,在充分尊重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构筑了一个节目形态、表现手法和风格样式交错融合的集合体。

1 新闻评论型

这一类型的新闻专题节目,以揭示事物本质、提供本看法、引导观众的判断和认知为特点,节目不断变换新闻评论的方式和视角,包托同期声评论、解说词评论、主持人评论、现场点评、采访评论等,评论的展开以主持人的思辨逻辑为核心,使信息的采集和选择具有很大的开放性。由于这些评论是在详实的事实基础上阐发,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2 新闻调查型

这一类型的新闻专题节目,通过对观众关注的新闻事件、社会现象进行深入调查,把记者的调查经过和事件的扑胡迷离以悬念形式展开。通过叙事和调查,充分调动观众的关注热情,然后水到渠成地对事件进行分析或解决。调查型的新闻专题节目,往往在叙事中隐含观点的倾向性和引导力,通过对所追踪事件的内容、角度和重点的选择,对叙事结构、叙事材料的编排,使整个的调查即为一个分析、探讨的节目过程。

3 新闻评述型

这一类型的新闻专题节目,是目前具体操作最丰富的节目类型。多样的新闻评论被适时运用在新闻事件的叙述过程中,力求深度化,并与叙事互补形成统一整体,有效避免形式单一所造成的节目冗长感。

二、对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报道的思考

1 时效性不强

时效是新闻的永恒诉求,新闻节目的叙事时态都强调当下性,为了吸引注意力稀缺的受众,新闻节目需要极高的“保鲜度”。如今随着传媒技术的日新月异,新闻的进行时态得以不断强化,使观众置身于随时变化的动态中。但由于新闻专题节目需要一定的选题策划时间,而一个优秀的选题必然是在新闻事件发生后,经历一段时间的酝酿,才能确定和实施。一些调查型的新闻专题节目,往往需要记者在事件发生后或是获得新闻线索后,赶赴实地调查取证、深入事件,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这样时间跨度上就加大。新鲜度就可能会有所折扣。

2 个性化不突出

电视新闻节目有着独特的叙述方式,借助画面、声音等多种表现元素,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记录报道,营造出现场感,同时也在深度报道上下功夫,对新闻事件深入调查,详实梳理,进行一针见血的评论。新闻专题节目对题材的选择、镜头的选取、画面的组接、声音的处理、情节的编排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一个节目的风格,即个性。随着新闻专题节目品牌栏目的日益成熟和优化,似乎节目在操作上固化了一套叙事技巧,在一些情节安排和细节处理上,有着统一标签的痕迹,属于栏目的个性和风格有所缺失。

3 选材偶有雷同

近年来,电视新闻的出现了一些选题倾向。认为轰动、凶杀、稀奇古怪、有违常理的热点事件和恶性事件,就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应该关注的新闻。很多节目大都取材阴暗面,将社会的丑恶现象和恶性事件昭然于世。使受众的猎奇心理得到满足,只在结尾象征性地加上评论。一些品牌节目的选题很多时候是有亮点、有锐气、有新意,但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轰动性新闻的处理上,仍会有选题重复和雷同。这就需要新闻人在新闻同质化泛滥时,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人深我奇”的方式去挖掘题材,另辟蹊径,另寻角度。

三、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制约因素

1 节目采编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节目采编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直接决定着一个节目的成败,以前一些优秀栏目实行编导责任制,要求编导必须对每一个环节负完全责任。这就要求栏目拥有足够数量的出色编导,才能达到整体栏目的.发展目标,而全能编导的培养和获得很难。这就造成了节目机制存在过于依赖编导,编导能力素质高低几乎成为一个节目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近年来,一些较成熟的新闻专题节目实行策划负责制,让经验丰富的编导改任策划对节目负责。策划列出图表式的详细策划方案,包括结构设计、主要采访对象选择、主要调查问题设计,并在后期制作中帮助编导对节目进行调整和修改,对整个节目的质量负责。一个策划往往完成与两三组编导的合作,对一些年轻编导来说这既是雪中送炭,又是如虎添翼。编导在完成策划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仍充满创作的空间。这种运作方式提高了前期运作的有效性和把握度,前线记者依据策划方案要求,以及自己对于采访对象的分析展开采访和调查,与策划进行有效的配合与协作。

影响电视画面构图的主要因素篇6

平面设计的构图形式研究论文

一、平面设计构图的构成形式分类

在平面设计中,依据平面设计构图外框长、宽的比例关系以及视觉元素的组合方式,构图可分为中心式均衡型构图(正方形和长方形外框)和偏中心特殊型构图(长条形外框)。

二、平面设计构图的构成形式

中心式均衡型构图。中心式指的是整个构图以平面的中心部位作为构图和视觉的中心;均衡指的是视觉元素聚散、疏密搭配的平均、平衡;中心式均衡型构图是一类构图形式的总称。中心式均衡型构图以设计平面的中心部位作为整个视觉中心来进行设计构图。对构图中心部位视觉元素给予重点表现,对视觉边缘的图形、文字进行相应的虚化处理。中心式均衡型构图采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构图框来进行构图,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分述于下:

1.线型排列与重复构图

贡布里希在《秩序感》一书中指出:“知觉告诉我们,有些类型简单的结构是易于组合的有些小的成分可以组合较大的单元,而这些较大的单元又可以组合成更大的整体从而产生出各种新的图形”,贡布里希认为,从相对简单的图形及其结构和秩序的排列中可获得审美的快感。线型排列与重复的构图形式是视觉元素(图形、文字)以水平、垂直、斜线、曲线等线型重复排列方式构成的均衡型构图形式,是视觉元素从单元化向多元化、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组合的构图形式。

2.方形排列与重复构图方形与重复排列的构图形式是视觉元素以方形骨架或外形呈方形重复排列形成的构图形式。方形是具有典型几何特征的视觉形态,和其他非几何形态相比,由于方形外形规整、封闭,具有更强的视觉识别性。因此,方形的形态更容易从其他形态的识别中分离出来而获得强调和突出,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方形的骨架排列是视觉元素规整、重复排列的构图形式,而外形呈方形的排列则体现了视觉元素在重复中有大小变化的构图形式,通过方形中视觉元素规整和变化的重复组合,增加构图效果的生动性、多样性与丰富性。

3.圆形排列与重复构图

当图形和文字以外形为圆形来进行排列和重复时就构成圆形排列与重复的构图形式。作为标准的几何形态,圆形是一个完整、富于形式美感的图形,是一种被各类艺术设计广泛应用和采纳的视觉形式,在视觉表达和传递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完整性、识别性。圆形排列与重复的构图可以是外形闭合的圆形,也可以是外形开放的圆形。外形闭合的圆形构图给人以整体、完整的视觉感受,而开放性的圆形构图则给人统一中产生变化的丰富视觉感受。

4.对称型构图

在平面设计中,对称是一种视觉元素上下相对、左右相对的构图形式。平面设计构图所运用的对称是对称元素之间一种相似和近似的对称,表现的是上下、左右对称视觉元素中的相似、近似和不同变化,运用的是对称形式可能构成的新的构图思维和构图形式。因此,在对称构图形式中更强调对称元素之间的差异和不同。对称型构图是一种结构规律性很强的构图形式,相互对称的平面视觉元素不是单一元素简单地重复排列,而是一种新的、更丰富的一致和统一的视觉美感。

5.分解、分割重组构图

对视觉元素进行分解和分割的全部意义在于分解和分割后的重组,在于分解和分割对可能形成的新形式的探讨和研究,在于打破传统视觉形式,建立新的视觉方式和视觉形式。对单一的视觉元素进行分解和分割,打破视觉元素固有的结构和组成关系,就给平面设计构图提供了新的视觉思维方式,同时也给构图形式的重构和重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分解、分割重构的构图形式建立在对视觉元素分解、打散、分割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对原型的打散、分解和分割,构图就失去了重新结构和组合的基础。分解是一种依据视觉元素自然结构关系的打散,以满足构图形式的需求进行重组。分割与视觉元素的结构无关,不受原有结构关系的局限和束缚,依据构图审美的需求进行主观的分割,可以是平均的分割、渐变的分割、局部的分割、人为的分割,从分割形式中寻找、发现新的视觉形式和美感。

6.面积对比的构图

面积对比的构图形式是对视觉元素的面积大小进行视觉对比和处理而形成的构图形式。在平面设计中,视觉元素所占面积的大、小对视觉表达和视觉感受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对视觉的审美感受和视觉认知过程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常情况下,较大面积的视觉元素会引起较高的视觉关注和较强的视觉冲击,较小面积的视觉元素则容易形成视觉上的收缩感和模糊感,而面积相等或接近的视觉元素就容易构成视觉上的平衡。因此,从平面的构图形式看,大面积的视觉元素在构图关系中起着主导视觉的作用,蕴含着更多图形和色彩的力量,承载着更多的设计信息。

7.位置关系的构图

位置关系的构图形式是通过视觉元素之间相互的距离、远近、间隔、集散和疏密关系来组织视觉的一种构图形式。我国古代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六法论中曾经提出,构图的要点在于“经营位置”,从绘画理论的高度指出图形位置的摆布对于绘画构图思考的重要性,提出了构图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基本表达方式。对于平面设计而言,谢赫的这一理论同样具有构图的理论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位置关系是视觉元素在二维空间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位置上的构成关系。图形、文字在构图中的不同位置会产生不同的疏密关系、不同的组合关系和不同的视觉效果。在位置关系的构图形式中,处在构图的中心位置,同时又和其他元素位置较远的视觉元素会得到相应的突出和强调,成为构图关系的中心。而处在非中心或边缘位置的图形、文字由于位置的边缘化和组合的密集化而在构图关系中处于陪衬、次要和从属的地位。

8.层次关系的构图

平面层次关系的构图是对平面设计进深感,即平面空间感的处理。在平面设计过程中,通过层次关系的构图处理,在不同的进深和层面上安置和处理视觉元素,让整个设计构图有主、有次、有序,有深度、有前后,从而在视觉上产生协调、丰富、整体的视觉效果。构图层次关系的存在,使设计平面能够在不同的空间层面上安置、容纳更多的视觉元素,并由这些视觉元素承载、传递更多的视觉信息,从平面到空间呈现出更丰富的设计效果。

9.虚实关系的构图

虚实关系的构图是平面设计根据设计目的、设计意图和设计表现的需求对视觉元素的主次、前后关系、视觉中心、构图边缘、视觉重点进行视觉审美处理的.构图形式。“虚”与“实”是平面设计把握总体设计效果,实现设计目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总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共同存在。虚实关系因对比而存在,有实才有虚。在平面设计中,虚实关系的处理是设计效果体现最重要的视觉关系,虚实关系的处理对于设计最终效果的体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设计主、次的强调,对于设计重点的突出以及对于设计信息的传递,虚实关系将做出最后的调整和处理,构图的虚实关系决定着平面设计总体的视觉关系。虚实关系决定着平面设计最终视觉效果的好坏。从这个意义上说,虚实关系是平面设计的生命,没有了虚实,平面设计将没有主次,没有重点,没有视觉美感。

10.光影与黑白关系的构图

光影与黑白关系的构图是一种富于形式特色的构图,这种构图形式采用视觉元素的投影与视觉元素的黑白对比来组成构图形式。光影与黑白是构图过程中简练的视觉语言,它概括了视觉元素细微、丰富的明暗调子,代之以简单的黑白色调,以单纯的视觉效果成为平面设计构图和视觉信息传达的构图要素。在平面设计中,光影、黑白的运用不受写实意义上的光影效果的束缚和局限,光影与黑白已经转换为平面设计的构图元素,光影与黑白在构图过程中更多的是体现为对图形、文字色彩的黑白对比关系。光影与黑白在面积、位置、形状等方面的运用完全依据构图的需求来决定。光影与黑白关系的构图通过单纯视觉语言的运用开拓了新的构图思维方式,使光和影成为构图和形式处理的别具情趣的视觉语言。

11.渐变与特异构图

渐变与特异的构图形式是一种建立在秩序化和序列化基础上的构图形式,在此基础上逐渐发生变化的构图形式是渐变构图;在此基础上发生突变的构图形式是特异构图。渐变构图形式分为:大小渐变构图、方向渐变构图、形态渐变构图。特异构图形式分为:形态特异构图、方向特异构图。秩序和序列是自然存在的基本方式,也是渐变与特异构图形产生的先决条件。渐变构图善于表达一种舒缓、流畅、整体的图文效果和视觉效果。而特异的构图形式则善于体现整体序列化过程中发生突变的强烈的视觉效果。

12.肌理效果构图

在平面设计中,肌理主要体现为设计平面表面上一种可视的纹路与纹理感,一种视觉上的平滑感与粗糙感。运用肌理特有的视觉特点来组织构图就是肌理效果的构图。肌理是一种特殊的视觉元素,把规整或不规整的单位图形密集化和群化处理就形成视觉上特有的肌理效果。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美,肌理对于设计构图的形式构成具有特殊的意义,从视觉审美的角度去研究肌理效果,就使平面的构图形式有了更多的视觉语言和表现形式,这种形式特有的视觉特点是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13.偏中心特殊型构图

平面设计的构图过程是一个设计想象和设计思维的过程,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均衡型构图是二维中心式构图的话,特殊型的构图就是二维偏中心式的构图。特殊型构图的视觉中心不在构图框的中心部位,而是偏离在上、下、左、右各个方位,在视觉上形成特殊的构图形式。为了强化这类构图特殊的构图视觉效果,其构图框的长宽比例有较大的差别,通常表现为横条或直条式的构图形式。第一,上浮式与下沉式构图。在构图过程中,当大多数视觉元素都分别组合到平面构图的上方或下方并且视觉的重点偏移至构图的上部或下部时,所呈现出的构图形式就是上浮式构图或下沉式构图。由于上浮式与下沉式的构图采用的是将视觉元素都安排到整个二维空间的上部或下部,因此,整个构图的上、下部就分别空出了较大的空白或没有视觉元素的空白空间,这就在整个构图的上、下部分别形成疏密强对比的视觉空间,构成视觉上的强烈对比。上浮式与下沉式构图从构图的框架形式、视觉元素的疏密组合以及构图重点的位置安排都体现出了这种构图特有的“上浮”或“下沉”的特点。通过这种构图形式,把人们的视点从中心位置拉到了整个构图框上部或下部,在引导视觉审美的活动中就打破了常规、习惯性的中心构图体验。上浮式构图的飘逸、轻快与下沉式构图的厚重、稳沉,体现出这类构图特有的形式感与审美趣味。第二,左移式与右移式构图。当图形、文字在构图中分别向左或向右偏移时,在视觉上就形成左移或右移的特殊构图形式。由于左移或右移特殊的构图形式,在横条形的构图平面中形成一侧较大的空白空间,形成较强烈的实图与空地的视觉对比,从而使另一侧的视觉元素在视觉上得到了很好的突出和强调。与此同时,这种构图形式也极易造成空白区域与图形区域在视觉上的不平衡,造成视觉上的不稳定和不协调。因此,在运用左移或右移特殊构图形式过程中,应十分注意既要保持构图特有的视觉审美效果,又要注意构图平面左、右的平衡处理,注意视觉元素图形、文字、色彩在构图左、右侧之间的呼应和协调。

三、结语

以上对平面设计各类单一的构图形式分别进行了阐述,有助于深入系统地认识和掌握平面设计的构图形式和构图方法,但在实际设计中,既可以是单一构图形式的运用,也可以通过对各个单一构图形式进行不同构的图组合,从而使设计构图更加丰富和多样。平面设计构图是对设计视觉元素组织形式的研究和探讨,更是对视觉思维方式的研究探讨。对各种可能的构图形式的研究和探讨,是表达设计理念、传递设计信息十分重要的支撑体系和形式架构体系,对于平面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作者:王力强 单位: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影响电视画面构图的主要因素篇7

民间年画的构图思索论文

综合分析一下全国各地丰富的传统民间木版年画的透视手法,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民间艺人在观察现实生活的目的是摄取绘画的客体形象,以为更好的表达自己主观的思想情感。第二,这种透视方法最大限度地抒发了劳动人民的主观美好愿望,并使这种主观愿望冲破了时空的局限,将人们的思想伸向了无限深广的物质与精神无限结合的神秘世界。第三,中国传统民间艺人观察生活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和审美心胸开阔的过程,也是艺术本体的创造绘制过程,几个方面的过程其实是同时进行,一气呵成的。这种中国传统的透视方法,使得民间艺人对大自然能够有最真挚的感受和能动的认识,进而能够创造出最全面的艺术形象。

在布局上追求“满”与“空”的对立统一

在全国各地的传统木版年画中,我们还能够发现一个独特的画面构图特征,那就是“满”,在这些年画中无论是门神题材,还是传统故事题材又或是美人、娃娃题材。都会有将画面全局布满物象的构图形式。究其原因如下:其一,构图饱满首先是为了适应木版印制工艺的过程要求,因为木版年画全靠手工印刷,画版上若有大片空白的空间,便会在套印形象时,因为空白过大而导致塌纸使油墨沾污画面,因此,民间艺人总是尽量把画稿画得圆圆满满,笔笔相连,基本上没有过大空白之处。有时在无法补起的空白上,也要添加连接一些与主题相关,能够象征吉祥、发财等美好愿望的图案。或者在大片空地上附加刻制一些直线符号,不但能够解决这个空白容易塌陷油墨的问题,而且通过直线的植入,恰好符合了直线与曲线的形式美的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富有变化。其二,这种丰满的画面有助于营造出一种充实满足感,一种喜庆快乐的气氛。能够表达出质朴的劳动人民希望生活圆圆满满的美好愿望。其三,“满”是传统民间木版年画构图的一种独特手段,民间艺人利用画中“空”的形象在“满”中求变化,达到画面既饱满,又轻松自然,满而不挤、空而不虚,这便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在构图上的高明之处。例如河北武强年画中的门神作品,作者按所需的形式进行大胆取舍和变形的处理,将与主题无关的背景舍弃得干干净净。采用“空”的构图手法,去掉背景,突出人物,简明扼要,画面亮丽空实,画的“满”和画外的“空”,画的“密”和画外的疏”达到了对立的统一,因而形成了民间木版年画独特的构图面貌。

自由的散落式构图营造多维的时空构成

民间木板年画经常运用多种空间观念创作作品,其选择的构图方式就是自由式的散落构图法则。此种构成手法不受任何条件和环境的约束,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构建画面。在组构画面时都是前无遮挡、无体积的平面艺术。感觉上好像应该是二维空间,但由于采用大胆的组合变形(植物动物合体、人物植物合体、不同时空所见物象的组合加之人为的主观处理),就由原来的二维空间跳过三维空间而直接表现出思维乃至五维的艺术效果。具体而言这种独特的散落式的构图方法是时间概念与心理空间的结合。心理空间的表现是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在生活中的向往、梦境、幻觉、联想等心理理想活动。而时间概念的表现又分为三个方面。其一,在造型中体现出多角度观察的印象,即不同时空所见的客观物象。其二,处理画面时,能够表现出物体运动的过程与变化。其三,表现出由于时间和空间的转化,客观物象所随之产生的动态变化。

叙事形态的展开式构图

为了主题的表达和张贴环境的需要,民间艺人们又创造了横条式和竖条式构成,构图的形象从左至右或从上到下,依次一一排列,诉述不同时间,地点的故事情节。这种构图方式是中国劳动人民又一高超的表现手段[2],在西方,主题性绘画因故事性和热衷对人物的描写,往往不易把故事的情节变化表达在一个画面中,从而只能选择采用一个承上启下的动作瞬间来暗示故事发展的情节,其反应力度可以想象是有限的。而传统的民间艺人们采用这种类似于二方连续的构成关系,将所要表达的物象先分别进行表现,然后采用向上下或左右递推式的连续性展开。使画面的物象塑造与故事情节得到巧妙的结合。这就如同我们看街道旁边的商店,一间一间的商店在街道这个直线下向左右类推延伸,演绎着不同的活动情景。例如山东潍坊民间木版年画作品《女十忙》中表现人们在劳动中各种的不同的状态,众多人物造型组成的不同故事情节在以二连续的形式向两边扩展,表现出画外有画的更加广阔空间。其故事性、内容量都得到极大的充实,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劳动的热爱。

辩证统一的“黑”与“白”构图原则

这里提出的黑白构图是相对于西方光影构图而言,黑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谓的“黑”是指民间木版年画里具有物象符号的地方,而“白”在指的是画画中空白的位置,就像朱熹的太极阴阳图中所示,在一个圆中,白鱼黑鱼首尾结合,黑中有白,白中有黑,最大的开(两鱼从头至尾分开),又是最大的合(两鱼从头至尾结合于一个圆中)。为了研究民间年画的这种构图特征,我们借用中国传统的黑白构成原理来进行分析民间年画中的图底关系,在传统民间年画中黑与白辩证统一的组织在画面当中,他们相互支撑,互为依托。看似相隔离的图像之间都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仔细研究传统民间年画的作品,可以看出这种特殊的黑白构图特点为:第一,黑白构图是以外轮廓造型为表现对象的构图方法。外形并不显示立体的面,它只是把立体的对象化成了平面的剪影,民间艺人们就是在外轮廓里填上线条,辅以颜色。逐步丰富所要表现的内容。第二,黑白构图的并列形象具有就让关系。民间木版年画中形与形之间存在就让的原则,就是每个形都有自己应该占据的位置,应该相互避让,不应该相互侵犯,应该互就,不应该互拒;应该即让即就,即就即让。塑造形像是这样,组合形象构成画面也应该如此。“让”、“就”有时也指“让”、“争”。“争”和“就”是一个意思,而用“争”这个字比较容易理解其意思。顾名思义是画面形象相争的地方,也是矛盾激发的位置,所以一般是画面的视觉落脚点。其实,“让”“、就”原来是我国书法艺术结构上得出的结论。

在中国传统书法理论中关于汉字的结构引用了这样一句成语叫:“担夫争道。”其表达的含义是:两个挑担的人同时通过一条很难的狭窄小路,而且是相对着走来,由于他们将肩上的担子相互交错摆动,才使得他们能够互相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同时通过这段狭窄的路段。这一例子可以说明艺术作品“让”的意义,只有在互相关系错位联系下,物象之间辩证的存在于画面,画面才能够和谐统一。“就”或“争”是线的交错或者接近于交错,线与形的趋向,接近于接触而未接触,这种关系在视觉形象中是最惹人注目的。传统的民间艺人正是利用这一规律把所要表现的主体放在“争”的部位。而其他形象则以让的方式放置在画面中[3]。如此画面能够达成有机的统一而趋向构图的完整。

结语

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木版年画,在世界美术领域独树一帜。它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透视上采用游移的不定点的散点透视法,能够更好的表现强烈丰富的大场景的画面效果;布局上追求满与空的对立统一,讲求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自由、散落、展开等构图的方式更具灵动活泼的艺术效果。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构图特色具有民族性,为现代绘画的本土民主性提供了参考蓝本。无论是中国的齐白石,还是西班牙的毕加索等艺术大家,我们都能够从他们的画面中看到传统民间艺术构成的元素。事实上,在当下的艺术文化语境中,民间木版年画的构图构成关系经常被当代画家学习、研究并借鉴到他们的作品中。从而使他们的艺术作品视觉化内涵更厚重、更丰富,以达至个人有价值的民族性艺术发展创造的高度。

影响电视画面构图的主要因素篇8

电视编辑艺术性论文

现在的人类新闻传播已经进入了数字电子传播时代。电视编辑突破了基于磁带的线性编辑的诸多局限.基于数字技术的非线性编辑等为电视创作宅问的拓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方面,新技术应用下的电视编辑实践取得r丰硕的成果,尤其需要新思维的切实指导,需要思维的推动激发和创造性构思。另一方面,媒介竞争也迫使电视编辑更新思维观念与思维方式。电视编辑在电视整体制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做好了电视编辑工作才能将高效率的电视节目呈现在受众面前,才能将艺术性与技术性这两种因素完美的结合。任何一部成功的、有看头的电视节目都与编辑是紧密相连的,电视编辑者在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有较强的实践工作经验。实际上,电视编辑工作也在艺术创作的范围之内,其主要是将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情况创作于艺术之中,从而在受众群体面前所呈现的电视作品非常好看,以此吸引更多的观众。本文着重阐述了电视编辑所具有的艺术性,旨在为电视编辑的特征提出自己的见解。

1电视编辑的思维能力

1.1电视编辑思维的重要功能实际上,电视编辑思维属于一种选择性、存储、加工以及传递电视信息的具有较高意识的过程,其所涵盖了以下几个重要环节:首先,在选择信息与调动电视方面;电视编辑在实际工作之前不仅要有良好的注意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与理解程度。电视摄像者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拍摄出有感情的对象;而电视编辑的工作任务就是从视听的角度出发挑选出具有影响力的信息,以此将其传达给观众,其实,电视编辑就是电视摄像工作的延续阶段。同时,电视编辑在选择信息时主要是根据观众的实际需求而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作者选择信息的权利。其次,加工信息;电视编辑应将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全面的发挥出来,然后将信息进行加工组合,这在电视编辑中属于关键部分。另外,存储信息;采用适当的记忆形式,根据实际规律将信息全面的协调,以此通过镜头的对列冲突产生出新的意义,来引导观众的理性思考,这是电视编辑将信息进行加工与组织后最终体现出来的;在这里,创作者的认知等能力水平都会全面的反映出来,他们的思维观念与思维习惯也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这时观众的实际需求与认知程度就会进一步的得到满足。最后,输出信息;根据电视编辑与观众之间存在的交互能力,将储存的信息传递给观众,这样电视编辑工作就算完成了。由于当前各个媒介的竞争十分强烈,因此使得电视编辑不得不将以往的思维观念与思维方式进行全面的改变。一直以来,报纸、广播与电视之间都在不断的竞争,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从而对电视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受到各种媒介之间竞争激烈带来压力的同时,电视如果不将其传统的`思维观念与思维方式进行全面的转变,那么,其就难以在电视界中持续良好的发展。任何一部电视作品都与电视编辑紧密相连,因此,电视编辑具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会对电视作品的质量造成影响,相关学者曾经以纪录片的编辑为例子指出:“实际上,纪录片的编辑过程就是对事件整理的过程。纪录片在初期拍摄阶段呈模糊状态,只有经过编辑之管理科学后,其才会有清晰的脉络。在对真实事件进行记录时,主观上的理解与客观上的事实通常都是相背离的,而解决这种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编辑。当有些涵盖了感情因素的事实无法被解释时,通常需要在理智的阶段将其澄清,假如纪录片的前期制作属于一种情感创作,那么,后期的编辑工作就是一种理智的思维创造。”由此可见,思维在编辑环节中占有多么重要的核心地位。

1.2电视编辑思维的分类首先,电视编辑思维的第一个层次就是形象思维,也就是说,其是在抽象思维的作用下,选取、综合表象的结果。形象思维活动主要以真实的形象作为对象,在电视制作的整体过程中,它都会存在;只要充分的运用好想象思维,就能够全面的对实际事物的形象进行分析与比较、综合、概括,最后创造出新的物化形象。其次,逻辑思维;其主要是以一种判断、推理的方式来反映事物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同,都属于认识的最高级别阶段,可以说,艺术创作靠的是形象思维,但是在一些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逻辑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逻辑思维并不只是在纪录片中存在,其他的电视节目中也会经常的使用到它。电视编辑的逻辑思维实质上指的是将事物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作为核心部分,以此建立组织信息的思维活动,其主要是以逻辑为基本思维方法的一种表达工具的思维形态。另外,创造思维;其是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情况下而形成的,是这两者互相补充、互相督促的过程,是人们通过丰富的联想同时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在想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创造性的新形象。电视节目在实际编辑过程中应采取横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具有层次性、开放性的思维方法,采用新的视角对各种客观形象进行全面的审视,采用新的方法来诠释各种内容,采用新的手段将各种有利的信息传递给观众,以上所述的内容是当前电视编辑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现实生活中,电视常常与报纸、网络等进行合作,其之所以与报纸进行合作,主要是因为其想通过报纸的方式将其多样灵活性全面的发挥出来,以便优势互补。

2电视节目编辑应具备的意识

2.1编辑稿件时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电视新闻已经由过去的预制式向现在的直播式迈进,在新闻节目播出中直接插播由现场同步发回信号已成为各台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编辑就需要具备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播出。所以,身为一名电视节目的编辑者,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新闻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要想知道一条新闻具有多大的价值,就必须要有明确的判断标准,不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胡乱的进行组合。我们应以社会效果作为核心,以此对新闻具有的价值进行合理的判断,在实际编辑过程中,要充分的判断社会实际效果,要采取好的社会效果;只有具有较大价值并且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闻才能真正带动广大的人民群众走党的方针路线。另一方面,在编辑过程中要抓住与众不同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运用恰当的记忆方式和认知规律组织协调信息.这是主体阶段的延续。电视独特时空的构造。都是通过电视编辑对信息的加工与组织实现的。创作者的认知能力、认知动机等在此得到体现,其思维观念,思维习惯也对之产生影响,相应地。受众的需求和认知方式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和遵循。输出信息。基于电视编辑与受众的交互能力,将存储的信息输出给受众,这是整个电视编辑思维的完善阶段和最终检验阶段。

2.2加强稿件的修饰编辑意识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将各种媒介进行融合后就会释放出新的能量与力量,就像原子核在发生裂变和聚变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一样。”两种媒介的融合,是发现真理的时刻,因而形成了全新的媒介形式。”首先,电视的版面,时间就是空间;电视编辑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将空间不断的活跃,使其更加的丰富;其次,电视节目在编排过程中应具备相对的连续性。对于相同的新闻事件,由于受到了版面的局限,因此,在七点的新闻中可能播报的时间较短一些,而在九点的新闻时段中,可以将其播报的更全面一点;上一个时间段播报可能没有将背景交代清楚,在下一个时间段可以将其背景充分的介绍。

2.3在安排稿件时应具备“峰谷”意识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记者抱怨,摄制了那么多的素材到最后用不上,真是浪费。而当电视台采用了滚动的播出方式之后,他们之前的抱怨就会大大的降低,因为,之前没有采纳的素材可能会在下一时间段播出,将已经确定播出节目的长度进一步缩短,将达不到播出长度的节目进一步延长,反复的审视诸多的新闻素材,并从中抽取质量高的节目,当然,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节目主持人与节目制作人的共同合作方可完成。一天的新闻类节目在播放过程中,其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与现场直播通常在播出时间上不一致,中间会有电视剧、文艺类节目,以及广告等,因此,观众不会因为节目的重复而觉得乏味。从实际角度而言,不同的时间段所拥有的受众群体也有着不同,所以,将新闻进一步延伸与展开,对于提高节目收视率是很有利的。一般来说,对于一些重要的新闻,为了抢发消息,根本没有时间设计图像,于是,记者就拿起话筒直接在现场进行报道,另外,在播放新闻消息时,应该提前说一下与本次相关的新闻专题的播出时间,这样的一种播出方法,有一个专业的术语,就是“立体式的报道”,也就是说采用多条新闻连续集中报道,从不同角度对某一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电视节目在编辑上可以根据素材的实际供应情况,调整节目单,进行补充,并且还可以将一个新闻事件分为多个时间段进行播出,也可以将新闻素材做成各种形式的宣传手段,由此不难看出,电视编辑方式不仅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灵活性的特点。电视编辑其实就是选择优质的信息,然后进行加工,最后组织和传播的一种思维过程,电视编辑的支撑点是高技术水平和思维方式,其中思维处于重要位置。当前,电视编辑必须要将存在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解决掉,从而树立起良好的思维观念。

影响电视画面构图的主要因素篇9

近年来,“浪潮性”呈现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被誉为是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第三次反动的标志。就业界而言,以江苏台城市频道《南京零间隔》为燃点,湖南经济电视台《都市一时间》,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等一批立足本地,以反映百姓生活和需求,关注百姓生活状态和肉体情感变化为内容的“民生新闻”节目相继亮相,构成我国电视新闻栏目一道共同的景色。

一、民生新闻的内涵

随同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强劲势头,民众对地域事物的关注水平不时加深,民主、民权、民生、市民等关键词逐步在市民认识和媒体认识中构成。因而,“民生新闻”所呈现的对民生景观的报道自然承载着媒体的社会义务。

从节目方式上来说,小环节、多颜色、掌管人贯穿、观众互动,贴近生活使民生新闻博得了市场。但从总体来看,民生新闻依然是各类新闻的杂糅体,依照栏目目标进行了格式化的包装,使其在内容定位上显现出某种分歧性DD关注民生疾苦。因而,从实质上讲,“电视民生新闻”是指以广义社会新闻为定位,从大众日常生活中采制,内容上关注普通百姓生存状态与心灵空间的节目类型。

二、对民生新闻的深层解读

从传者的角度看,民生新闻之所以能博得受众,与传播者正确把握本人的角色定位和媒介功用有关。

1、媒体的角色定位

经过对各地市新闻样本的剖析能够发现,新闻媒体已不再只是由上而下进行单向灌输和宣教的工具,已成为民众发表意见、建言献策的平台,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搭建了一座桥梁。这是民生新闻存在的根底,也是其需求不时强化的角色定位。

⑴传播者之于受众

传播者想象本人是受众,了解和考虑受众的需求和行为动因,领会受众可能有的需求和可能产生的视听行为,从而更有效地为受众效劳。同时自创人际传播中互动作用及非言语符号的应用,注重营造与观众面对面交往的气氛,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只要真正思索受众的需求,传者才干更好地完成受众对本人的角色等待。

⑵传播者之于政府

这是传播者对媒介功用的重新认识。在我国,媒介为国度一切,其既要用国度所赋予的优势在市场上获取经济收入,又要用市场上赚取的经济收入完成认识形态范畴需求完成的政治任务。传播者关于本人社会角色的定位,直接决议了他们采取何种价值取向及方式进行报道。民生新闻的呈现表现了传播者从单一喉舌向效劳群众的媒介的过渡。

2、话语权的转变

电视民生新闻从实质上来说,是确立了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的全新理念,注重将话语权交给广阔观众,是一种市民话语的表现。“话语权是指支配力气而非利益享用,是经过媒体发出的团体或个人的声音,它与社会人的行动自在不可同等。播送电视传播的话语权与媒介人物的传播权严密相联络。”过去在镜头前可以具有话语权的人必需具备相当的资历并契合严厉的条件,但是今天,民生新闻把镜头对准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说百姓的身边事,帮百姓排忧解难,还有的电视台经过开通观众热线,进行热点话题的讨论以及电话连线现场观众就某一新闻事情进行评价,使普通百姓可以经过新闻媒体得以表达本人个人的意见和见解。这样的新闻不但是讲老百姓本人的故事,而且还由老百姓本人来讲述,来评论,从而完成了话语权的转移。

三、电视民生新闻应注意的问题

民生新闻,表现着群众传媒的一种平民化、人际化追求,是新闻节目的新样态,但是,一种重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中央。

1、当媒体大量关注民生新闻,追求平民化后,局部新闻呈现媚俗、猎奇、迎合、肤浅等不良现象,其结果就是大量的民生新闻信息化、简单化,淡化了重要新闻、有积极意义的严肃新闻、赋有社会义务感的新闻。这种卖弄噱头,迎合某些观众的低俗心理,片面追求收视率的行为,是对新闻媒体承当的社会义务的纵容。新闻假如没有社会意义就丧失了传播的意义,因而在电视新闻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传播主流社会的先进思想观念,发扬社会新风,凸显城市文化内涵。

2、民生新闻将本人完整定位在市民式的视角之下,必然带来一些问题。由于新闻是全社会的.新闻,它经过言论达成全社会的沟通并校正社会曾经呈现和可能呈现的问题。这就需求一种整体化、可以整合的社会资源的新闻观念。而电视民生新闻中,一味地以个体化的方式对社会进行描绘,会招致社会言论的失衡。

3、电视民生新闻是与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电视变革相伴生的一种方式。因而,在受高收视率及随之而来的高广告收益的推进下,某些媒体运营者在经济利益的差遣下,使民生新闻过多过滥、程度良莠不齐,或是以新闻文娱化为口号,一味在新闻外部包装上下功夫而疏忽了对内容的整合,致使民生新闻繁华有余而精彩缺乏。

4、生活的多元化使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民生新闻只是契合了一局部受众的心理需求,并非全部。在急遽变化的社会中,人们需求各种各样的、多元的信息来消弭本人的不肯定要素。新闻媒体应该全面、均衡地反映这种多元化的言论,促进人们关于不同文化及社会诉求的宽容和了解,保证公共权利的正确运用。

5、民生新闻将大局部的注意力投入到了与城市居民相关的信息上,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乡村居民却被置于传媒注意力的边缘,他们很少有时机成为民生新闻的叙事主体。他们在民生新闻中的缺席与我们倡导的“三贴近”准绳有一定的背叛。市民对农民的印象是平面的、单一的。群众传媒应积极协助农民与城市交融,多方面反映其需求,协助其改善生存环境,促进农民的城市化。

民生新闻以平民化的姿势,近间隔以至是零间隔地贴近以老百姓为主题的社会理想生活,赋予百姓表达的权益和时机,完成了话语权的转移。其以平民视角反映百姓生活的新闻战略,所表现出来的是倾注真情真心的社会关心,因而深受市民的欢送,博得了民意。它不是以信息量、权威性、深入性等内容取胜,而是赢在一种态度,一种放下媒体高高在上的架子,想方设法寻求与受众无限接近,真正想要和老百姓心贴心的态度。

电视民生新闻的呈现,与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与社会文化体制的变动,特别是“三贴近”有着客观的照应。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晓得,新闻报道是一个国度的历史日记,新闻媒体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必需不时更新曾经陈旧的理念,让传播的内容与方式和普通老百姓的肉体生活坚持零间隔,在引导言论的同时,还要为受众所承受。惟有如此,才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与提高的忠实记载者。

影响电视画面构图的主要因素篇10

提要:丽水是中国知名摄影之乡,拥有浓厚的摄影氛围和丰富的摄影资源。本文介绍《处州晚报》和《丽水摄影》杂志借助与盘活丽水摄影资源,凝聚摄影人群,做强纸媒视觉的策略。

关键词:新闻图库 图片 通讯员 丽水摄影

“读图时代”最严峻的理由是:精彩瞬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如何汇聚各个第一现场的丰富素材?如何挑选出最具视觉冲击和人文精神的图片?如何将它们呈现在版面上并打动读者?

现阶段,单纯依靠纸媒摄影记者做摄影,难以将第一现场“一网打尽”。只有把媒体建设成图片阵地,进一步盘活当地摄影资源,吸引凝聚广大群体参与摄影,才可能在最大程度上把纸媒建成“新闻图库”,确保图片供应和质量。

丽水的独特优势有哪些?

,丽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第一个“摄影之乡”。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丽水摄影经历了孕育期、成长期和形成期,不但丽水摄影人在国内外摄影活动中摘金夺银,而且丽水还接连举办国际摄影文化节、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等重大摄影活动。丽水摄影爱好者人数众多,创作群体达几万人,其中包括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159人,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351人,丽水市摄影家协会会员660人,专业摄影人员几千人……在丽水,摄影成为一项全民艺术。

经过数十年发展,如今摄影文化已成为丽水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雄厚的摄影力量和丰富的摄影资源令人羡慕。在丽水,摄影已成为全民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中,《处州晚报》在拓宽新闻图片渠道方面有天然优势。《处州晚报》是丽水唯一一份都市类报纸,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对于新闻摄影的重视和革新深受丽水各界关注。《丽水摄影》杂志由《处州晚报》承办,这样的载体吸引了固定的摄影群体,纸媒在短时间营造出浓厚的参与新闻图片拍摄的氛围。

长期坚持使《处州晚报》新闻摄影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浙江新闻奖版面奖项的评选中,《处州晚报》就因地方新闻图片质量较高,在竞争激烈的浙江省都市类媒体版面奖项评选中,近五年连续获得浙江新闻奖二等奖。

重视摄美部,做强新闻摄影

作为一份地市报,《处州晚报》曾因自身条件所限,在摄影队伍、摄影理念、图片编辑及使用等诸多方面存在“短”,例如,摄影记者跟在文字记者屁股后面跑新闻,新闻图片当“配角”等。

进入新世纪后,《处州晚报》逐渐开始重视新闻摄影。,报社招聘两位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成为摄影记者,摄影记者有了专职属性。摄影记者成为做新闻的“主角”。

摄美部成立后,《处州晚报》新闻摄影业务氛围迅速浓厚起来。近年来,《处州晚报》每年组织摄影记者外出学习培训,接受先进新闻摄影理念;邀请摄影专家前来讲学,传授新闻摄影的知识和本领;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摄影沙龙”,解决新闻摄影中的“疑难杂症”,探讨新观念、新想法、新途径。上述做法效果明显,《处州晚报》新闻图片质量提高很快,成为区域性新闻摄影阵地,在视觉上紧紧抓住摄影家、发烧友和普通市民的眼球。

依托摄影人群,转变摄影记者定位

对《处州晚报》和《丽水摄影》杂志而言,丽水摄影的兴盛既充满着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对报纸和杂志刊登的摄影图片,许多读者的鉴赏水平和口味都非常高。

因此,建立庞大的通讯员队伍是拓宽新闻摄影渠道的重要环节。《处州晚报》适时搭建平台,做好与社会各界的外联工作,建立起专攻新闻摄影的通讯员队伍,并进行分类管理。摄影记者专门负责专业摄影人员的约稿、登记、编辑、刊发,热线接线员负责摄影爱好者的来稿登记。最后,所有图片上传采编平台,由编辑进行选用、上版、刊发。每月月底按图片使用情况开出稿酬。

这支通讯员队伍包含专业摄影师、普通爱好者等等,但就新闻摄影而言,他们都算“新手”,在现场判断、画面选取、构图等各方面经常与报纸的标准不一致。因此,《处州晚报》在摄影通讯员队伍建设上下大功夫,举办定期业务交流和不定期的各种培训,邀请省内外知名摄影记者授课,提高通讯员的新闻摄影素养和水平。目前,《处州晚报》的摄影通讯员队伍固定在千人以上,最近三年间共有近万人次向《处州晚报》供图,图片质量大幅提升,并且有些获奖版面的图片是由通讯员提供。

凝聚摄影人群,盘活了摄影资源,激发了区域性的摄影活力,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摄影记者,赋予摄影记者新功能和使命。除了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策划的拍摄任务,《处州晚报》摄影记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通讯员来稿审核、编辑方面,把每一幅图片中最精彩的部分编辑出来,呈现到版面上。

一报一刊瞄准不同读者群

近几年,《处州晚报》整体图片质量得到提高,相继开辟《摄影百家》《纪实摄影》《处州公摄》等专栏专版,《摄影百家》专版以介绍摄影名家及其优秀作品为主要内容,《纪实摄影》专版以人文视角记录平凡人的生活状态,《处州公摄》专栏以市民巡城监督不文明现象为主。这些摄影专栏专版强调本土特色,内容以本土资源和特色素材为主,报道丽水人身边触手可及的事情,强调归属感和自豪感,打造区域品牌效应。

《处州晚报》突破传统认识,通过新闻策划,延展新闻图片的视角。以革新深度报道为例,我们采用大图加组图的形式,呈现立体报道图景。读者反映,在一个地级市都市报中,大胆使用图片进行深度报道,这是一种探索和勇气。

《丽水摄影》杂志通过设置不同栏目,聚拢吸引不同层次的摄影人群。目前,《丽水摄影》设置有摄影动态、影像丽水、赏析、佳作、世象采撷、新作、摄影课堂、专家讲堂、影赛信息等拦目,各栏目具有不同的定位和目标人群,既有服务性又有针对性,使不同口味的摄影人都能参与其中。

与《处州晚报》吸引门槛较低的摄影人群不同,《丽水摄影》是以专业和半专业的摄影人群为主体,通过分享和提高,提升摄影专业水平。例如,“影像丽水”是一个全面介绍丽水摄影创作基地、线路以及摄影专家拍摄丽水的优秀作品的栏目。“佳作选登”专门选登在国内外备级各类大赛中获奖的丽水摄影作品。“世象采撷”是丽水摄影人外地采风作品展示的平台。同时,这些专业的摄影人在参与《丽水摄影》杂志中,更加关注《处州晚报》这样的大众传媒,为其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故事。

活动、采风紧密联系摄影人群

重视视觉传播使《处州晚报》和《丽水摄影》成为更多读者的精神需要。因此,建立起的摄影队伍受到各地的青睐,他们纷纷发出邀请帖,与媒体建立起良性的互动,邀请这支队伍前往拍摄采风,媒体的精英由此多了一条“腿”。

同时,《处州晚报》积极进行策划,开展不同形式的影赛或采风活动,进一步凝聚和扩大摄影人群和资源,为纸媒增加“作料”,为经营开辟新路。例如,近些年《处州晚报》《丽水摄影》先后和相关县(市、区)及有关单位联合举办“莲都白莲节”“庆元风光”“缙云三溪”“大美白云山”“全民创卫”等摄影比赛活动,既活跃了摄影创作活动,又扩大了报纸和杂志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拓展了报业经营活动,带来可观的收入,受到业界和参与者的好评。

影响电视画面构图的主要因素篇11

论文题目:激光电视中视频信号的编码与解码应用研究

激光电视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显示领域最强有力的竞争者。本论文研究目的在于在现有的条件下为激光电视提供标准的视频信号接口电路,使得激光电视的研究进一步开展。本论文以激光电视的颜色复现问题为主线,通过色域空间转换的原理来分析并解决这个问题。激光电视颜色复现的研究主要包括数字视频信号的编码、色域空间转换和模拟视频信号的解码三部分。结合现阶段研究的激光电视视频接口,详细分析了标准视频信号的编码过程、解码过程和色域空间转换过程。并着重从硬件角度分析了以模拟视频信号接口(CVBS)和S 端子信号接口(Y/C)和VGA 信号接口的色域转换系统的实现。模拟视频信号接口(CVBS)和S 端子信号接口(Y/C)和VGA 信号接口的色域转换系统硬件电路实现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芯片选型、PCB 电路设计以及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矩阵运算。本论文以实验成功的电路为例,详尽的分析了接口电路设计所需注意的主要问题和实现矩阵运算的高速硬件乘法器问题。激光电视图像彩色重现技术涉及到色度学知识、人眼的视觉特性,心理特性等等因素。本论文第二章将介绍色度学相关知识,并在第三章详细的分析了激光电视色域转换原理,作为色域转换系统的理论依据。目前我国对激光电视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在论文的最后提出了展望。

第一章 引言7-11

1.1 概述7-8

1.2 激光电视的国内外研究情况8-10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10-11

第二章 色度学相关知识11-21

2.1 格拉兹曼(Grassman)法则11

2.2 彩色图像的色度学11-16

2.2.1 RGB 坐标系统12

2.2.2 XYZ 坐标系统12-16

2.3 彩色电视的图像重现16-21

2.3.1 彩色电视系统组成16-17

2.3.2 不同计色制的转换与亮度方程17-18

2.3.3 电视RGB 计色制18-19

2.3.4 彩色的正确重现19-21

第三章 激光电视色域转换原理21-32

3.1 激光电视的工作原理21-22

3.2 激光投影电视与CRT 投影电视区别22-23

3.3 色域转换的必要性23-26

3.4 激光电视颜色转换原理26-31

3.4.1 激光显示RGB 计色制26-29

3.4.2 激光三基色与荧光粉三基色之间的关系29-30

影响电视画面构图的主要因素篇12

摘要:在当前的网络时代背景下,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电视台构建适合自身经营模式的电视设备管理系统提供了便利条件。基于此,电视台需立足当前电视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理性认识计算技术的巨大优势,建立健全基于网络平台的电视设备管理体系,提高设备管理质量。

关键词:电视台;电视设备;管理系统;网络平台

近年来,由计算机和互联网组成的新一代办公系统逐渐替代了传统的人力办公模式,帮助企事业单位降低了成本,并大幅提高了办公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台设备管理也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大软硬件设施和专业人才的投入,构建科学合理的电视设备管理体系,从而提高电视设备的利用效率,打造电视节目精品。本文着重围绕两个层面进行了探讨。

1当前电视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力度不足

当前,各地电视台内部控制中计算机技术普及的程度不一,一些大型电视台已完全实现了信息化办公,而小型电视台则受运营经费或管理模式的.影响。目前,大多以半人工半信息化办公模式为主,电视设备管理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力度不足。因电视台在设备管理方面长期采用人力模式,久而久之形成了思维定势,导致该项改革不受重视,影响了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1.2现有电视设备管理系统存在漏洞

严格来说,电视设备管理系统的建立是将设备的基本资料和使用情况转化为数据,如电视设备的使用期、损耗情况、维修次数,等等,结合不同时段的数据变动实施数据分析,以此为依据实现对电视设备的动态掌控,提高设备的管理和利用效率。在这样的前提下,电视台应根据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选择适合自身经营模式的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管理系统的作用。然而,目前很多电视台不考虑自身的经营性质,盲目按照企业标准建立电视设备管理系统,导致使用的管理系统与实际需要不匹配,管理工作中出现漏洞。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