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记与欧阳公语翻译(4篇)

记与欧阳公语翻译(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5 10:26:20
记与欧阳公语翻译(4篇)
时间:2023-03-15 10:26:20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记与欧阳公语翻译篇一

记与欧公语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 选自《东坡志林》)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初似儿戏,然或有验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b. 殆未易致诘也 思而不学则殆

c. 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 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 医以意用药多此比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 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d. 医问其得疾之由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 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 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 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9. 文言翻译。(3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译文:

6.a

7.b

8.b

9. 翻译(3分)

译文:位高禄厚的人(1分)目光短浅(1分),不能作长远打算。(1分)

记与欧阳公语翻译篇二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3分)

a. 初似儿戏,然或有验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b. 殆未易致诘也

思而不学则殆

c. 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 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3分)

a. 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 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 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d. 医问其得疾之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 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 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 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 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记与欧阳公语翻译篇三

记与欧公语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选自《东坡志林》)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3分)

a. 初似儿戏,然或有验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b. 殆未易致诘也 思而不学则殆

c. 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 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3分)

a. 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 医以意用药多此比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 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d. 医问其得疾之由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 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 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 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 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欧阳修曾经说过:"有一个患有出冷汗毛病的人,医生问他患病的原因,他说 :'乘船时遇到风浪,偶然而患上此病。'医把多年的船舵把手放在柂工手出冷汗的地方,刮成末,搀合丹砂、茯神这一类东西,柂工喝了这药就痊愈了。

如今《本草注o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于是说:"医生凭想当然来用药的'都跟这是一样的,乍看好像儿戏,但是偶尔有点疗效,几乎不容易对他质疑了。"我于是对他说 : 把毛笔和墨烧成灰和上水让学生喝下去,就能够治好他的糊涂和懒惰了吗?

由此推广开来,那么和伯夷的洗澡水,就能够治好贪婪;吃比干的剩菜剩饭,就能够治好奸伪;舔樊哙的盾牌,就能够治好胆怯;闻西施的耳环,就能够治好容貌丑恶。"欧阳修听后就大笑。

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日,乘船到了颖州界,正好想起二十年前在此地见到欧阳修,偶尔想起一时谈笑的话语,就如同在一次认识他。

记与欧阳公语翻译篇四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初似儿戏,然或有验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b.殆未易致诘也思而不学则殆

c.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d.医问其得疾之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4.文言翻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

2.b

3.b

4.译文: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作长远打算。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