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文章紧紧扣住思乡这一主题,以枣核为线索,一一记述了友人的思乡之情、之恋、之举。在教学中以朗读为基础,辅以圈画、品味词句等方式,同时捕捉一些关键词句共同品味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感情。我把教学的难点落实在作者如何用友人平常生活的细节之处表现文章的主题。这是一篇看似很普通的随笔,但是随笔并不随便,作者用枣核为线索巧设悬疑,对旧时同窗家后花园的铺陈描写都是为了曲折地表达出海外游子们对故土的依恋,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通过这一节公开课,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上需要改进之处有以下几点:
其一,本节课我以歌词(《我的中国心》)导入引起学生思乡的共鸣,然后让学生解读文本,期望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为学生敞开心灵进行师生对话创设有利的情境,进而师生共同游历海外游子那一段思乡怀人的情感历程。但效果并不太突出,我应该给学生播放所选歌曲片段,从而能让学生能感触更深,更快的融入情境。
其二,应该加强师生互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思想情感。
其三,课堂教学不应该贪多、图全,讲授要做到详略结合,巧妙过渡。其四,要注意板书艺术,能抓住文章大意,整体美观大方。
其五,还应该搜集了关于思乡爱国的名句、名篇(比如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等,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这一主题的体会理解,完成了从文本解读到学生人格精神的飞跃,以求在合理控制讲授进度的基础上达到课堂效果更好。
这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我以后会多加学习改正!感谢同仁们的指导提点!
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在本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中,我有幸参与其中,上了一节《枣核》,回顾整个参与过程,收获颇多。
从定下以《枣核》为课题起,我将本课的教学定位为立足文本,构建富有语文味、具有实效性的语文课堂。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问题意识,关注文本和学生,设计具有弹性的问题空间,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与文本展开心灵对话,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准确地体悟作品情感,理解作者的用心。
从最终的实施效果看,我觉得以下几点是较为成功的地方:
本课在导入新课和感知文本的环节上处理得较为成功。
课文引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质量。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把溢满感性人文色彩的作品《枣核》理解透彻,我以学生耳熟能详的《静夜思》导入本课。当学生朗诵这首诗时,整个课堂顿时进入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感性世界——浓浓的思乡情缓缓流淌
出来,学生的情感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师生共同学习的情境由此生成。
本课预设的主问题只有二个:一是揣摩文题,感知文意;二是品读语言,体悟情怀;问题思考空间大,大量的时间“留白”给学生进行阅读体悟和思维碰撞。这样的课堂不再充斥教师多而杂的提问,而是巧妙预设下的充分生成,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比如在“品读语言,体悟情怀”的教学环节中,有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入手,更有学生从人物的行为入手;有学生对极具情味的语句赏析,更有学生对耐人寻味的语句赏析;有学生试着分析修饰词的作用,更有学生试着分析关键词的意义。
学生搜寻赏析文章中表现对故土强烈思念之情的词句,课堂成了学生驰骋思维、挖掘发现的“磁场”。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在对文本语言的阅读中,在深度多元的思考中,构建起真实、自我的文本意义。
当然,不足的地方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足之处是学生的知识面较窄,语言表达力较差。
1、加大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加强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
3、大力提高小组合作,全面推进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能力。
去除浮华,回归本真,深研教材,以生为本,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要义。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不断反思,才能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提升自我。
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教学本课的成功之处是由《我的中国心》导入,强调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感情。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情感。
通过找寻围绕枣核所写事情“索枣核、得枣核、话枣核、议枣核”很容易发现“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
学生的创新:“在回答美籍华侨生活得好吗?从文中找出根据”时,大部分人有理有据的回答了生活得好,也有一个同学认为她生活得不好,理由为思乡恋国心切,越老越烈,心情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