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高一读书心得体会800字(10篇)

最新高一读书心得体会800字(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1 22:16:33
最新高一读书心得体会800字(10篇)
时间:2022-11-11 22:16:33     小编:admin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读书心得体会800字篇1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前苏联俄罗斯作家高尔基写的三部自传体小说之一《童年》。

这部小说描写了作家童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以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

首先我觉得小主人公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孩子,他自幼丧父,又在十一岁丧母,外祖父也破了产,他只好走上社会,独立谋生。

其次,我觉得阿廖沙是一个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也就是说对自由生活的热烈追求。在本书第七卷中写到了小主人公常常受到整条街上孩子们的痛打,通常是鼻子被打出了血,嘴唇也被打破,脸上到处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浑身都是土。外祖父下了禁令不许他再跑到街上去了。如果大街上静悄悄的,大街对他就不那么有吸引力了,可是一听到孩子们快乐的喧嚷声,他就顾不得外祖父的禁令,从院子里溜出去了。可见,阿廖沙也是一个比较贪玩的孩子,我还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在本书的最后,作者写道: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学校就引起他的厌恶,因为教师和神甫都不喜欢他,后来神甫让他退学,不过这并不使他伤心,他离开了学校,一直到放学之前都在镇上的几条肮脏的街上闲逛,细细地察看镇上的喧闹的生活。尽管如此,但作者又是一个知错就改、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后来学校来了一个叫赫里桑夫的主教,他认真地跟小主人公交谈了一番,使他十分激动,所以也就表现得比水还要安稳,比小草还要顺从。

从这个被真实记述下来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

高一读书心得体会800字篇2

《活着》给我的是一种直击心灵的震撼,并让老去的福贵永远活在我脑海里。

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所以,他写活了福贵。生命的存活,需要空气、水、粮食、光等等,那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毕淑敏在大学里讲课也曾被问到同样的问题,她是这么回答的:“活着本身并无任何意义。”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然而她又开口:“但是,我们要创造出一个意义!”人是有七情六欲,我们总有一些东西可以支撑生命的重量。没有可追求的意义,那和只懂吃与被吃的兽类有何区别?新闻上报道的落网贪官,在我眼里,他们有金钱,有欲望,有豪车,就是没有追求的意义。当一个人的脑子被利欲罪恶塞满,难道不可怕吗?活着,大概不只是肉体上的满足,还要有精神上的洗礼。

福贵的悲剧有目共睹,前半生荒废家业,后半生大起大落,痛苦接踵而至,余下个和老牛相伴的晚年。余华的文字织出温情,又残忍的撕碎它。我不明白,这样一出悲剧能给人什么正能量?后来我想:人常说“乐极生悲”,没错,只有到达极点了,才能有不一样的东西滋长出来。就好比福贵令我极其唏嘘的一生,但我忘不了,第一章里这般描述福贵的脸庞:“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瞧,福贵还是笑着的,还是活着的。

夕阳里,田埂上,老牛累得垂头,福贵在平淡的讲出他多灾多难的大半辈子。几十年过去了,不变的是脚下的泥土,没有离去的是他。一起痛苦都随风散走,生命脆弱而又顽强,原来,为了活着,就是活着。

高一读书心得体会800字篇3

对于社会来讲,人生的目的在于你对社会的贡献。也就是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就是人完成了时代所赋予给他的某个人生目的的成就和贡献(这种成就和贡献也可能是负面的——对不同的人而言)。

就个体人而言,家庭是左右人生的第一个环境。有人说将门出虎子,有人讲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会打洞。这些话都从侧面说明家庭环境对于人生所具有的巨大的影响。其实对于正常的人而言,人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人生下来之时都是一样具有不满足的本性,都是一样赤条条地来到了这个世界,只是因为他们生在不同的环境,从而造就了他们不同的人生目的,不同的人生渴求,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和幸福观。岳飞就是一个受家庭环境影响的典范,因为岳母“精忠报国”刺字的深刻影响,从而造就了岳飞伟大的人生目的,伟大的渴求,伟大的幸福观和价值观。

就个体人而言,走出家门所接触到的人和事是影响人生的第二个环境,这个环境是看得见的社会。如果家庭疏于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这个看得见的社会环境就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从而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比如一个老师的好坏,一个同学、朋友的好坏往往会影响或造就一个人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比如一个好上网玩游戏的同学使你进网吧打游戏上了瘾,从而使你荒废了学业,改变了人生目的,变成了一个坏孩子,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那么你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哪里呢?你的人生价值就体现在第一为网游公司创造了利润,第二为后来人做了一个警示的作用。

就个体人而言,影响人的第三个环境就是书本、媒体以及政府的方针政策等看不见的社会。

高一读书心得体会800字篇4

等待着明天,因为明天才有新的希望:等待成长,因为有成长才会懂得更多的人情世故:等待成功,因为有成功才能体会到经历失败后的成功的喜悦。

等待是一种很好的处世态度,等待青春,等待时间,等待机遇,等……无论等待什么,都有一个等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开心,有人悲伤,有人寂寞。

爱斯特拉冈与弗拉季米尔是寂寞的。寂寞于那个黄昏的大树下,寂寞于那种苦苦的等待,而这种等待的结果却是个未知。所以爱斯特拉冈与弗拉季米尔应该悲伤。因为戈多的不来而悲伤,因为饥饿而悲伤,以为寂寞而悲伤。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也应该开心的,因为有彼此的陪伴,因为有彼此的相知,因为友谊呵护善良的光辉。

幸运儿是悲伤的。或许它不懂得悲伤,不敢悲伤,更或许它已经没有了悲伤这一情感。但让人悲伤于它的麻木,悲伤于它自己的无奈。它麻木得不知疼痛、不知饥饿、不知自尊,让人觉得可怜中带点悲愤。

波卓,一个伪善者,一个更应该悲伤的人。猪——是他对幸运儿的称呼;鞭打——是他对幸运儿最友好的方式。他双眼失明后,却未把老爷的身份放下,摔倒了,不是自己起来,而是用钱买来一个“扶我起来”!一个资本家势力的丑陋面孔。他是最孤独的。

等待是无言的,把那等待者心跳声无情的放大。

等待是静止,唯独那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

坚持对于等待,正如轮子对于杠杆,那是支点的更新。夕阳西下,把等待者的人影拉得冗长,延伸到远方,而戈多真沿着影子走来!

高一读书心得体会800字篇5

我想我是喜欢安妮的,但有的时候我回主动地拒绝。因为安妮总是给我大片大片措手不及的空洞以及内心流离失所的荒芜。然而空洞确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可是很多时候我需要一些敏锐细小的疼痛,让我低空呼啸而来的麻木。

四维曾说安妮像是一朵水中的蓝色鸢尾,有着破碎的激情和精致的美丽,可是易碎且易逝。安妮的文字总能抽离人们身边的氧气,然后直到别人窒息。

这些天来,一直在读安妮的《素年锦时》,在她阴郁冷艳的文字又一次给我带来了伤口和小疼痛后,我学会安静。十八年来,我真正意识到我应该做个安静的人。沉静、笃定、孤独、优雅、坚定;女童、父亲、女子、男子、写作。她亦多次写到梦境。这些短句,这些断章,源自时间深处,抑或尽头,带有某种自足的迷恋、神秘,但不乏深刻,顽强保持着清醒、独立。像是她的呓语,无需回应,无关对错。

纤细笔触,有着她赞赏的自控、优雅,生出一种质朴跃动的力量。看似客观、近如真理,不容置疑,字里行间却无不是缜密的主观心绪,应是她对生命的一次次回眸完成的确认。怀着爱与痛楚、欢愉,抽身回望,她看到今生、前世。那声音悠远清凉,那画面凄美寥廓,仿佛荒凉仙境中兀自静默的树,她或许就是她心中的那位“植物女子”。

面对那些形式或紧密或疏稀句子,常常只能是无语。“每个人的生活,需要一种可以得到内心支撑的形式”,作者、读者皆通过文字的重量完成对内心的确认或纠正,殊途同归,获得片刻的喘息与宁静。

落笔有大朵大朵的栀子,言及盛放,又重彩凋谢。——依然是令人心怵神伤的女性气质。在一些文字下划下一条条灰线,这也是我的确认吗?

素年,锦时,确是印在纸上的灰烬。我们终忆起它的旧日模样,我们终识得它的旧日模样。它曾熊熊燃烧,爆裂如莲花开放。——大声,再大声。

等待末世,接受宿命。

高一读书心得体会800字篇6

上周看了电影《一轮明月》,讲一代宗师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的成长、变化和经历。

“一轮明月”这个名字应该是来自一句禅语:水流元在海,月落不离天。明月皎皎,是参禅人内心明净空灵的象征。弘一法师一生如皎皎明月,品行、学识都足以照耀千古。

看这部电影时我并没有太多的感受,甚至有点反感这部电影——我本以为,既然是主角是一个禅师,电影自然要以“禅”为主,少不了传灯、机锋之类的。因为去年看过一本书《千古禅灯》,我也期待电影中有自古以来灯录中大量记载的场景。可是这部电影却不是我所期待的那样,而是像一般的电影一样记录的他的生活、转变等等。

这几天有时会想到这个问题,又隐隐感觉到我长期以来一个不太明白的问题似乎与之有关。儒道禅的一些书我都略有涉及,儒家比较实用,道家唯心的思想比较重,我浅涉的禅都重话语间的禅机。这三个特性是不协调的,以他们为指导的行为也会有很大不同。而我却又想从一个统一的角度去理解三者、并指导自己的一些活动。

我之前理解的禅宗是重视言语间隐含的禅意的,比如五祖看了慧能的那首诗就将衣钵传给他,以后历代的师徒相承也是通过一句话的内涵确定“开悟”的。参禅着之间的语言别人听来是一头雾水。难道这是禅的重点么?或许是以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只是误解罢了。

回想以前看过的关于弘一法师的书、再想想电影中的事,我能感觉到在他的世界里,禅只是平常之物。他不像古代的一些人浮华地空谈道义,而是重品行修为,在平常生活中体现这些。自律、待人等方面他都做得很好。实际上古代的不少有修为人都是这样的,我管中窥豹、未能识得真面目,注意了禅语而忽视了禅性和禅行。

可以看出,弘一法师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在精进自己佛学修养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因为“看破红尘”、“愤世嫉俗”而出家的和尚。在出家之后他仍然心怀天下:他支持丰子恺救生画册的出版,他积极推动佛学的弘扬,在战争爆发后他鼓励僧众帮助世人。他离开了妻子朋友遁入空门的确令人难以接受,我就把这看作是他个人的思想追求吧,各人有各人的选择。

“行胜于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只注重说话的内涵,更要重视在每时每刻落实到行动中。这就是于格物致知之后的修身、受戒诵经之后的持戒、上德不德的表现。

看东西,也要以一颗平常心去看,不要刻意去看什么或刻意去追求什么。其实,所谓的法眼也只是平常眼、慧心也只是平常心。

影片的主题曲是他出家前写的《送别》,我也放在这里作为结尾吧: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高一读书心得体会800字篇7

《五猖会》是鲁迅儿时回忆去东关看五猖会的一件罕逢的盛事。

因为东关离县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前夜预定好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陆续搬下去了。儿时的鲁迅笑着跳着,催他们搬得快些。忽然,工人脸色变得很谨肃了,小鲁迅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他身后。父亲叫他把书拿来,他忐忑着,拿着书来到父亲面前。父亲教他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背出来就让他去看会,否则不准去。这犹如一盆冷水浇在了鲁迅的头上,他读着,强记着。

太阳升得很高了,鲁迅才有把握走进了父亲的书房,梦似的就背完了。父亲这才答应让他去。大家同时活动起来。工人们把他抱起来,仿佛在祝贺他的成功一般,但鲁迅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这一切对他都失去了意义。

这篇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在封建统治的社会中,鲁迅生在一个县城里的家境小康的读书人家,遭逢社会变革和家庭的日渐败落。鲁迅被包围在这种黑暗封建的家庭风习和社会现状。

鲁迅的童年,许多来自儿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气都被抹杀了。我们的大人,真该反省反省了。

高一读书心得体会800字篇8

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1939年夏天,王二小的家乡暴雨成灾,庄稼颗粒未收,闹起了灾荒。结果,王二小的父母和哥哥因病饿先后去世了,无依无靠的王二小开始了逃荒的生涯。后来,二小就加入了儿童团,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早晨,13岁的王二小正在狼牙沟门的外崖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见一队鬼子进山来扫荡,正从狼牙口向范庄旺村走来。那边的山沟里隐蔽着八路军的后方机关,还有不少乡亲们,万一鬼子摸进那条山沟,不仅八路军的后方机关受损失,乡亲们也将在劫难逃。可是这时候跑回去报告已经来不及了。这时二小忽然想起来,为了粉碎鬼子的进攻,保护后方机关和群众,骑兵连就埋伏在石湖旮旯的石岭子上。二小冷静地想了想,他要把鬼子引进埋伏圈,让八路军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打定主意之后,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标,机智地和鬼子周旋,骗取了他们的信任在前边带路,引向八路军埋伏的石湖旮旯。一进石湖旮旯,山头上的部队枪炮声四起,鬼子一下傻了眼,直到此时才知道上了当。可是二小却被鬼子杀害了。

王二小是个孤儿,从小是党和乡亲们抚养他长大,他心中牢记党和人们对他的恩情,他更痛恨日本鬼子,侵略祖国,烧杀抢掠。在危急关头,他想到的是老乡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临危不惧,成功地消灭了敌人。他虽然是个少年,但他同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一样,意志刚强、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他们那高尚的品质,感人至深;他们的精神,让我们刻骨铭心。

历史虽已过去,但是,吃水不忘挖井人。革命先烈为建立新中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在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同时,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高一读书心得体会800字篇9

近日里读了《彷徨》,让我深深地感到鲁迅先生那种深沉、愤慨,犹如匕首投枪,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复杂心情。

《彷徨》收录1924年的《祝福》、《在酒楼上》、《肥皂》和1925年的《孤独者》、《伤逝》、《离婚》等,共11篇。《彷徨》虽然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更多的注意了知识分子的痛苦和挣扎,但也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同《呐喊》相比,《彷徨》较多的流露了作者当时忧郁、彷徨的情绪,但对于社会的分析和批判同样是清醒和深刻的。

《彷徨》中有关农村题材的作品,都是表现农村妇女命运的。《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性命运,是对封建礼教“吃人”的又一次有力控诉。《离婚》是鲁迅先生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深刻地展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的现实,表明农村妇女的命运并没有改变。《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最触动我灵魂深处的是《祝福》。《祝福》是《彷徨》中的名篇,里面有一个我们众所周知的人物——祥林嫂。她作为一个受侮辱,受迫害,被剥削,被奴役的中国劳动妇女是富有典型性的,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她的生活遭遇,思想轨迹及被扭曲的性格充分暴露了旧社会对劳动妇女的深重压迫,尤其是精神捶残。《祝福》把目光关注于农民身上,深刻地展示了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和农民的现状,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凶残本质。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表明在这个社会中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也表明这社会的冷酷、麻木。而这一切,正反映了先生对这种气势,对这一社会的强烈不满,厌恶以至愤怒。

《彷徨》是先生目击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的“分化”,一方面披露了妥协性,又一方面正在“转变”,社会的力量需要有人领导!然而曾被“新文化运动的”所唤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则又如何呢?——在这样的追问下,产生了《彷徨》。在这方面,主要表现了那些从黑暗中觉醒,满肚子不平,憎愤,然而脑子里空空洞洞,成日以不平与牢骚喂哺自己的灵魂,但同时肩负着旧时代的重担,偏见,愚昧,固执,虚无思想,冒险主义,短视,卑怯,——这样的人们。

读着《彷徨》,我感到一阵阵的痛苦,为那时凄惨的现状而痛苦,为那时麻木的人群而痛苦,然而在这痛苦之中,我又为有先生这样清醒的人们而感丝丝安慰。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铁肩担道义”的勇者,独立潮头,振臂呼喊,这样,时代才有希望,历史的车轮才能向前推。

高一读书心得体会800字篇10

一天下午,老师给同学们发了一本书,大红色的封底,两名少先队员正在向党旗敬礼,金黄的“光辉的旗帜”五个大字显得格外醒目。

书不厚,却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风雨历程,描绘了许多令人崇敬的英雄人物。其中第12课“人民利益重万钧”中,有一篇文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故事里的小主人公名叫郭秦,她不仅非常热爱写作,还极有爱心,坚持用写文章换来的奖金和稿费来支持自己的“爱心事业”。她在小学二年级时创作的童话就获得了征文竞赛的一等奖,获得了二百元奖金,可她并没有将奖金作为自己的钱,而是在父母的帮助下,把二百元捐给了一家儿童福利社。从那时起,她就踏上了“助人为乐”的爱心之路。为了帮助更多贫困孩子,郭秦更加努力地写作。她给自己定下任务,每月必须写一两篇童话。父亲也忙着把女儿的童话投到各地的报刊和参加各种征文比赛等。工夫不负有心人,几年的时光里,郭秦不知投了多少篇文章,也不知帮助过多少贫困孩子。她自己也获得了“安徒生杯全国儿童文学大赛奖”、“香港青年文学奖”等各类奖项。帮助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郭秦真是一位我们的好榜样!

我们班中,也有许多热爱写作的同学,可他们为什么没有像郭秦一样呢?世界上有非常非常多的人可以去帮助困难人群,可他们为什么没有像郭秦一样呢?因为这些人心中都缺少了一个字——“爱”。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对困难人群的爱,所以他们就不会像郭秦一样。你想,一个心中没有爱的人会受大家的喜欢吗?答案是否定的。你想,一个心中没有爱的人去参加工作,会有人录用他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如果心中没有爱的人越来越多,世界不就乱了套了吗?

让我们从小做起,做一个心里充满爱的人吧!因为关心别人也就是在帮助你自己。

高一读书心得体会800字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