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司马光文言文教案篇一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五十岁时向师襄学琴,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故事,表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文章语言朴实简练,人物形象鲜明,以孔子学琴为主线展开故事,凸显孔子顽强进取、追求卓越的艺术形象。全文既有对孔子学琴的正面描写,又有从师襄的眼睛看孔子学琴的侧面描写,还有师襄神态的不断变化。课文先描述师襄对孔子学琴的表现不解,再写师襄看到孔子弹琴后的诚恳评价与肯定,接着写师襄愉悦地欣赏孔子弹琴,最后写师襄惊异于孔子琴艺的高超,由衷地佩服孔子。通过师襄对孔子学琴过程的看、问、听、赏的动作与语言的描写,读者感受到孔子刻苦练习,技艺不断提高,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过程。
全文线索明晰,层次清楚。按照时间的顺序,写了孔子学琴的四个阶段:即学会曲谱——掌握技巧——弹出思想——曲中识人,情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使故事既连贯又紧凑。让读者在阅读故事中感受到孔子孜孜以求的学习态度与进取的精神,从而产生深深的敬意,受到感染与教育。
围绕课文的主要情节,课文配有一幅插图,表现的是孔子专心弹琴,师襄陶醉于琴声之中的情景。观看插图,有助于学生把握重点、理解课文。
1、辅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搜集并选择、整理有关孔子的资料,扫除阅读障碍,逐步养成运用工具书及背景资料进行独立阅读的习惯。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尝试归纳默读的方法,交流默读的经验,提高默读的效率。在默读中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及作用,达到读懂课文的目的。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孔子刻苦学习的态度及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
4、重难点分析:
学习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理解孔子刻苦练习,琴艺逐步达到最高境界的过程。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的故事、言辞等资料。
教师制作介绍孔子生平、思想成就、历史地位、国际影响的课件。
一、展示成果。
(1)读生字。
(2)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学习第1自然段,初步了解孔子:
1、默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了解了什么,从中感悟到什么。
学情预设:
(1)学生可以从课文中获得信息,在大家的补充中可以全面把握内容,但对关键词语的作用难以体会,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引导学生注意"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感受写作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到的信息有:课文概括地介绍孔子不但是思想家、教育家,还是音乐的行家,多才多艺;孔子对古代的乐器样样都会,尤其弹一手好琴;从不自满,还拜师学艺,表现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
2、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3、探讨问题:"尤其"什么意思?去掉这个词行不行?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句呢?这个词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的意思。去掉这个词,句子就不通了。作者强调并引用这个词,目的是突出了"弹得一手好琴"这句话。这个词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它不仅说明孔子琴弹得好,而且彰显孔子从不自满、虚心好学的精神,还起到引出下文、照应题目、贯通文意的作用。这句话中"弹得一手好琴"与下文"怎样练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文章内容真实可信。)
三、深入学习,品味感悟
1、默读"孔子学琴"的部分。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归纳出孔子学琴的几个阶段。
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出孔子学琴的四个阶段:
(1)"一晃十天过去了"——孔子学会了曲谱;
(2)"过了几天"——孔子掌握了弹奏的技巧;
(3)"又过了些时候"——孔子领会了音乐的精神,弹出了感情;
(4)"不知又过了多少天"——孔子从音乐中知道了作者。
2、朗读课文,全班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1)交流孔子学琴的四个阶段的划分结果。
(2)结合自己的音乐常识以及学习音乐的实践思考:这四个阶段的内容、难度有什么不同?孔子依次达到的目的说明了什么?从这四个阶段中,你体会出什么?(第一阶段是学会曲谱,第二阶段掌握技巧,第三阶段是弹出感情、感动别人,第四阶段是曲中识人。这四个阶段难度越来越大,我们从中体会出孔子学而不厌、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孔子是怎样不断追求,逐步达到理想的境界的?
3、边读书边标注,练习使用记录符号,并且要把自己的体会用简洁的词语标注在书上的空白处。可依次思考以下问题:
(1)找出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思考:从这些词语中你理解了什么?体会了孔子什么优秀品质?
(2)找出孔子说的话。思考:从这些词语中你理解了什么?体会到孔子什么优秀品质?
(3)找出师襄看孔子弹琴时神情的变化以及对孔子琴艺的四次评价。思考:从这些词语中你理解了什么?这些侧面描写表现了孔子是怎样的人?
5、学生交流:孔子是怎样弹琴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出什么?
6、师生交流。
在学生的交流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说出找到的词语、句子,而且要说出词语、句子的意思,并且说出从这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读孔子的名言,不理解的字查字典: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有朋友远方来,不亦说乎?
四、质疑、释疑。
1、周文王何许人?
周文王姬昌是西周的奠定者。姓姬,名昌。姬昌是在其父季历死后担任周族首领的。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关心民间疾苦,勤于政事,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他以仁德为本,宽厚待人,保持质朴的美德,深得人心。这样,周族逐渐兴盛起来。为了使自己更有实力,他重视人才,礼贤下士,一大批仁人志士前来投奔。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姜尚,即姜子牙。姬昌在位时,商王朝还十分强大,所以,他在表面上仍臣服于商,但暗中加紧发展经济扩充军队。纣王听了崇侯虎的告发,把他抓了起来,关在羑里。他镇定自若,潜心研究八卦,创制了《周易》,后在臣子的营救下,被释放回到了周。这时,他的决心已下,一定要攻灭商朝,报仇雪耻。他整顿内部,认真做了准备工作。为了扩大政治影响,他不断对外用兵。姬昌晚年时,已经取得了当时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为攻灭商朝奠定了基础。
周文王体恤百姓、胸怀博大、任人唯贤等品质被后人颂扬。
2、"炉火纯青"的本意是道家炼丹时的火候,有什么故事或典故吗?
老师讲述《炉火纯青》的成语故事。
五、指导书写。
一、写生字词,把字写正确、规范:
1、"抑"字容易写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右边不要多一横或多一点。比较"印"与"卬"的不同,要把字写正确。"抑"字要注意结构特点,左高右低,左窄右宽。
2、"倦""纯""溢"这三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书写时注意搭配,左右两边的笔画既有谦让又有穿插,使字成为一体。"倦""溢"两个字点画比较多,要注意点的方向以及摆放的位置,努力把字写得左右匀称、字形饱满。
六、限时作业。
辨一辨,再组词:
抑()纯()倦()溢()浸()谱()
迎()吨()卷()益()侵()普()
孔子学琴
学会曲谱——→练习技巧——→领会内容——→体会作者——→炉火纯青
司马光文言文教案篇二
1、反复诵读本学期学习的文言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领悟其中的道理,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1、学生课外收集喜欢的文言文,准备交流。
2、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1、师谈话: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用之于政治,可以治国安邦;用之于军事,可以百战百胜;用之于艺术,可以美轮美奂;用之于个人,可以修身养性……我们从小就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2、(屏幕显示:诗词等)这个学期,我们在语文课上学到了哪些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呢?
1、谈谈对文言文的认识:
师小结:文言文,言简意赅,琅琅上口,便于传诵,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回顾本学期学习了哪些文言文。
4、小组合作,复习文言文。师提示:朗读,释义,明理,背诵
5、小组汇报。注意生生互动,读得充分,入情,有韵味。形式多样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
1、文言文充满哲理,饱含人生经验的语言,能使我们陶冶情操,充实文化底蕴。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了不少文言文,我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各小组交流课外收集的文言文。)
2、各小组上台,幻灯展示收集的文言文,汇报自学收获。
小结:同学们收集到的文言文真是美轮美奂。因为时间关系,还有很多妙文我们来不及看,同学们可以下课后继续交流。
板书设计:(略)
司马光文言文教案篇三
1.将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已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①乌在其为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好苦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泰然谓美莫己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已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
①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孙卿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前。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孙卿曰:“不然。臣之所闻,古之道,凡战,用兵之术,在于一民,弓矢不调,羿不能以中征,六马不和,造父不能以御远;士民不亲附,汤武不能以胜。故善兵者,务在于善附民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文言文中划横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选自《吕氏春秋疑似》
(1)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已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1]驾君车者罪至刖[2]。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3]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注释:[1]窃,私下,[2]刖,砍掉双脚的酷刑。[3]矫,假传君命。
(1)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忘其口而念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答案
四、(15分)16.(5分)①它的明察(表现)在哪里呢?(2分) ②这(镜子)使我好痛苦(或:难受)。(1分)③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漂亮(或: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像自己漂亮的了)。(2分)
四、(15分)16.(5分)①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是世俗之人(或一般人)共同的毛病。②比自己有才能的人,嫉妒他们因而不愿向他们请教;不如自己的人,轻视他们因而不屑于问他们。第①句翻译中注意,“是”和“非”的意义和该句的判断语气,二者缺一,扣1分;第②句翻译中注意“于”“忌”“轻”的含义,未译出各扣1分。)
16.人民不亲近依附君主,商汤王和周武王不能取得胜利。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必须善于团结人民。
17.(1)城里有一个去集市喝醉了酒回家的老人。(2分)
(2)我是你的父亲,对你难道不慈爱吗?我醉了,你却在路上捉弄(折磨)我,这是什么道理?(3分)
17.(1)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三个分句,每句1分)
(2)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两句话,每句1分)译文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21.(5分)
(1)弥子吃桃感到特别甜(译为"弥子吃到特别甘甜的桃子"也可以)。没吃完就把它献给卫君(译为"舍不得吃完而把它献给卫君"也可以)。
(2)不顾自己口味的满足却想着我(译为"因为一心想着我,竟忘记桃子已被自己咬过"也可以)。
文言翻译练习(2)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文中划线句(5分)
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1]。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2]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缙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注:[1]亢:过甚。 [2] 裒:póu,聚集、收集。
⑴君既没,而海内之缙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 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文言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夏四月,皇太孙自北边南还,执政皆迎于上都之北。伊实特穆尔谓晋王噶玛拉曰:“宫车晏驾,已逾三月,王为宗盟之长,奚俟而不言?”噶玛拉遽曰:“皇帝践阼,当北面事之。”甲午,皇太孙即位于太安阁。巴延握剑立殿陛,述所以立皇太孙之意,辞色俱厉,诸王股栗,趋殿下拜。
——摘自《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元纪九
①宫车晏驾,已逾三月,王为宗盟之长,奚俟而不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巴延握剑立殿陛,述所以立皇太孙之意,辞色俱厉,诸王股栗,趋殿下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
①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2分)
译文:
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3分)
译文:
5.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5分)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3分)
译文:
(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2分)
译文:
答 案
1.(1)先生逝世以后,国内的官吏直到今天谈起先生,没有一个不鼻子发酸而流下眼泪的。(“既”1分,其他1分)
(2)那足以叫奸臣胆寒,使边陲战士的战马飞驰。(“其”1分,使动用法1分,“塞垣”1分)
2.接触到它之后,才能了解它;[亲自]实践之后,[才]知道[什么是]艰难。
翻阅五岳图,认为了解了山,还不如砍柴的人[迈出去]一步[了解得多]。
3.(1)皇帝逝世,已超过三个月了,晋王您是宗族盟长,还等什么而不说句话呢?
(2)巴延握剑站在宫殿台阶上,讲述立皇太孙为皇帝的原因,语气表情都非常严厉,各位王爷吓得腿打颤,急忙到殿下叩拜(新皇)。
4.(1)有人告诉他说:“这不是有道德的人的行为。”(“或”,解对1分;“是非”,解对1分)
(2)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礼义,就应该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一句1分,第一句重在“其非义”,第二句重在“速已”,第三句重在反问句式解释出来)
5.17.
(1)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三个分句,每句1分)
(2)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两句话,每句1分)
参考译文:
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