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高二化学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四篇)

2023年高二化学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0 17:49:06
2023年高二化学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四篇)
时间:2023-03-10 17:49:06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化学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篇一

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h2+cl22hcl

cl2+h2ohcl+hclo

ca(clo)2+co2+h2o=cacl2+2hclo

2hcloo2↑+2hcl

[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

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

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

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

[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板书]

[叙述]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的系数是与反应过程中得失电子的数目相关的。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叫做还原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表现还原性。可以这样记忆: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具有还原性,被氧化。

怎样判断元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呢?

[板书]

还原剂氧化剂

有还原性有氧化性

被氧化被还原

[思考与讨论]

1、元素处于不同的化合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表现哪些性质?并以氯元素的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质进行分析。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何呢?用图形方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一下前面的几个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找出每个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高二化学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篇二

1、使学生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用途,掌握蛋白质的性质。

2、介绍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和名称, 了解氨基酸由于羧基和氨基的存在而具有两 性的性质。

3、使学生了解肽键及多肽的初步知识。

了解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性质;了解肽键及多肽;了解蛋白质的组成;初步掌握蛋白质的重要性质和检验方法;了解蛋白质的用途。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操作技能与观察能力,使之正确进行实验分析,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抽象形成规律性认识。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的科学态度、思想情趣得到陶冶;通过钟南山院士事迹、结晶牛胰岛素的成功合成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民族自豪感。

观察方法和科学抽象的方法。

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肽键的形成。

探究问题框架:

1、氨基酸的性质(直接给出)

2、蛋白质的性质(自主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介绍钟南山院士事迹。展示sars病毒的电子图片,说明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蛋白质的知识。

谈到蛋白质,我们首先来学习氨基酸。

【板书】§1-3蛋白质

一、氨基酸

给出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设问】看以上氨基酸的结构式指出哪些官能团?

(-nh2 氨基、-cooh羧基)

【设问】那么什么叫氨基酸?

定义:羧酸分子里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生成物叫氨基酸

聆听

学生观察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的结构,总结归纳氨基酸结构特点。得出氨基酸的通式和定义。

紧扣时代信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2、复习官能团与性质关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解】氨基酸的性质

(1)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nh2ch2cooh+naoh→nh2ch2coo-na++h2o

试写出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2ch2cooh+hcl→cl-+nh3+ch2cooh

(2)脱水缩合

1.书写出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出氨基乙酸与氨基乙酸脱水的方程式。

2nh22h2cooh→nh2ch2conhch2cooh+h2o

【讲解】两个氨基酸彼此之间脱一分子水得到的产物叫二肽。许多氨基酸分子彼此脱水生成的化合物叫多肽。

【板书】二、肽键和多肽

【讲述】蛋白质在希腊文proteios的意思是“第一”,即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石。

存在:动物的肌肉、皮肤、血液、乳汁及毛、发、蹄、角等,或存在于植物的种子里。

组成:蛋白质分子中含有c、o、h、n、s等元素。1965年我国科技工作者成功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是科学史上的一大成就,可以说是科学史上又一“丰碑”。在认识生命现象揭开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聆听

观察答出:-cooh和-nh2

练习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出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出氨基乙酸与氨基乙酸脱水而成二肽的方程式。

聆听

1、结构决定性质,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提高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3、通过结构式推导性质。

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蛋白质知识的兴趣,创设悬念引入新知识领域的探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四、蛋白质的性质

(指导学生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蛋白质的化学性质(见课件ppt)

【设问】从本实验可得出何结论?

(引出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概念)

【板书】

1.蛋白质的盐析

2.蛋白质的变性

【练习】比较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

【思考、讨论】

1、误服重金属怎么解毒?

2、为什么医院用高温,照紫外线,喷洒苯酚和酒精溶液消毒?

3、为什么用甲醛保存动物标本?

分组实验:

完成实验报告

学生结合实验分析、思考产生疑问

练习

思考、讨论

(1)练习操作技能;

(2)提高观察能力;

(3)学会从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整理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4)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主动学习知识

加强掌握蛋白质的性质

了解其它影响蛋白质变性的因素。

3.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讲解】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检验蛋白质的方法之一,反应的实质就是硝酸作用于含有苯环的蛋白质使它变成黄色的硝基化合物。

【设问】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其他方法检验蛋白质呢?

【演示实验】分别灼烧:羊毛线、棉线现象:羊毛线燃烧时燃烧不快,火焰小,离火即熄灭,燃烧有蛋白质臭味,灰烬呈卷曲状为黑褐色结晶,用手指可碾成粉末;棉线燃烧无气味,烧后成灰。

聆听

学生观察、描述现象

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练习】

1、下列过程中,不可逆的是( )。

(a)蛋白质的盐析 (b)酯的水解

(c)蛋白质的变性 (d)氯化铁的水解

2、欲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性质应加入( )。

(a)甲醛溶液(b)饱和na2so4溶液

(c)cuso4溶液 (d)浓硫酸

3.下图表示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一部分,图中(a)、(b)、(c)、(d)标出了分子中不同的键,当蛋白质发生水解时,断裂的键是( )。

二、填空题

4.蛋白质、淀粉、脂肪是三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其中______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这三种物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分别是蛋白质→________淀粉→_________;脂肪→_________;在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分子中,含有_________官能团。

5.若将氨基乙酸和丙氨酸混合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最多可得_______种二肽。

【小结】蛋白质的性质

(学生归纳总结后打出投影)

1、具有两性;2、盐析;

3、变性;4、颜色反应。

反馈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填空题反馈大多数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问题的能力。

培养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参考答案:

1、c 2、b 3、c

4、脂肪、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和甘油、氨基、羧基

5、四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试管

编号

往装有蛋白质的试管

中添加的试剂或操作

现象

继续往试管滴加入水后的现象

1

(nh4)2so4

2

na2so4

3

(ch3coo)2pb

4

cuso4

5

hg(no3)2

6

酒精

7

甲醛

8

加热

9

浓hno3

高二化学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篇三

1、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

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

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

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或实验、查阅收集资料。

[问题]根据p2~p3图回答人体中的各种成分。

我们已经知道化学与生活关系多么密切。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与生命有关的一些重要基础物质,以及它们在人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知识。如糖类、油脂、蛋白质、微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希望学了本章后,有利于你们全面认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导入]讨论两个生活常识:①“饭要一口一口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若饭慢慢地咀嚼会感觉到什么味道?②儿童因营养过剩的肥胖可能引发糖尿病来进行假设:这里盛放的是三个肥儿的尿样,如何诊断他们三个是否患有糖尿病?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糖类的有关知识。

一、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葡萄糖的分子式:c6h12o6、白色晶体,有甜味,溶于水。

1、葡萄糖的还原性

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ch2oh(choh)4cho。

2、葡萄糖是人体内的重要能源物质

c6h12o6(s)+6o2(g)→6co2(g)+6h2o(l)

3、二糖(1)蔗糖:分子式:c12h22o11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溶于水,有甜味

化学性质:无醛基,无还原性,但水解产物有还原性。

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2)麦芽糖: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不及蔗糖)。

分子式:c12h22o11(与蔗糖同分异构)

化学性质:

(1)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

(2)水解反应:产物为葡萄糖一种。

c12h22o11+h2o2c6h12o6

(麦芽糖)(葡萄糖)

二、淀粉是如何被消化的

1、淀粉的存在:

淀粉主要存在于和。其中中含淀粉较多。

如:大米,约含淀粉80%

小麦,约含淀粉70%

马铃薯,约含淀粉20%

2、淀粉的物理性质

①淀粉是色、气味、味道的状物质;

②溶于冷水;

③在热水中产生作用(即食物由生变熟的过程)

3、淀粉的化学性质

①通常淀粉不显性(非还原性糖)

②遇碘变色

【设问】米饭没有甜味,但咀嚼后有甜味,为什么?

【阅读教材】p6-p7【讲述】淀粉是一种多糖,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虽然属糖类,但它本身没有甜味,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麦芽糖,故咀嚼后有甜味。

③淀粉在催化剂(如酸)存在和加热下可以逐步水解,生成一系列比淀粉分子小的化合物,最终生成还原性糖:葡萄糖。

(c6h10o5)n+nh2nc6h12o6

淀粉葡萄糖

【思考】1、如何检验淀粉尚未水解?

2、如何检验淀粉有部分水解?

3、如何检验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4、用途:

1)食用

2)人体能源

3)工业原料:制葡萄糖、酒精

发酵成醇:

c6h12o6酒曲2h5oh+2co2

三、纤维素有什么功能

水解反应:

(c6h10o5)n+nh2o

高二化学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篇四

根据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实验探究和交流活动,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应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探究和教师引导总结得来,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课程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尽量把学生带入“真实”的问题中去,充分利用高中生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关注社会层面的问题和自然界真实问题。

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苏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二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学生对“电”有着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电学、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入手,通过各种电池的展示,提出疑问:这些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性。再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一)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在整个中学化学体系中,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的重要知识点。因此,原电池原理教学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在本章教学中,原电池原理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是承前启后,因为原电池原理教学是对前三节有关金属性质和用途等教学的丰富和延伸,同时,通过对原电池原理教学过程中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从而从本质上认清金属腐蚀中最主要的电化学腐蚀的原因,为后续金属腐蚀的原因分析及寻找金属防护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从实验入手,通过观察实验,而后分析讨论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揭示出原电池原理,最后再将此原理放到实际中去应用,这样的编排,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原电池原理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该内容比较抽象,教学难度大,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引入新课时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入手,通过各种电池的。展示,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产生电流的原因,再通过锌、铜与硫酸的简单组合,实验探究体验电流的产生,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再利用分组实验的方式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成条件。同时从电子转移的方向确定原电池正极、负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并写出电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认识到可以利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设计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所用。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电源,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和构成条件,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并能设计较简单的原电池。

通过探索实验、现象比较、设疑诱导、知识讲授和巩固练习,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

通过对实验的探索,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并且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通过多媒体画面,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各种电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使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生活、关注环境,增强主人翁意识。

原电池的原理和构成条件。

情景设计、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