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800字篇一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书中先生指责现在的学校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离了。先生提出: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现在的新课程思想,不正是从重教到重学的思想吗?传统的教学,主要是看老师教得如何,而忽视了学生学得如何。或者误解为只要老师教得好,学生就必然学得好。评价一堂课,也主要是看老师讲得如何精彩,即使看学生,也只是看学生是否与老师的讲配合得好。陶公早在八九十年前,就深刻地提出了老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传统!现在的新课改,其实就是回归传统,回归教育的真传统。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这么些年来,教育上不断提出新思维、新口号、新观念,不断地在搞着仿佛是在打破传统的改革。一会儿素质教育,一会儿新课程,一会儿创造性学习,一会儿探究性学习,把我们的一线教师弄得晕头转向了,无所适从了。我们何不少提那么多口号,少抛那么多新理论新观念,静下心来,真正回归传统,从孔子学起,从陶先生学起,从苏霍姆林斯基学起。今天的新思想,新口号,新观念,都从他们那里找得出来。
传统,有优秀与糟粕之分。优秀的传统,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理,是须我们永远继承的。不但要继承,还要在传统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变迁、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将其发扬、拓展、光大。比如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温故知新,比如陶公的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等等。至于传统中之糟粕,或称之为习惯势力、传统势力,才是改革的目标。我们的改革,不仅是教育改革,乃至于社会改革的很多方面,都喜欢摧毁一切,然后重来。结果糟粕未除,而优秀传统却荡然而失。
陶行知先生谈到:学校里的先生叫做教员,他所做的整体为教书,他所用的法子为教法,好像先生是专门教学些书本知识的人。他似乎除了教书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以外,就没有别的事教。而在这种学校里的学生除了受教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传统中的糟粕,也就是习惯势力。习惯势力虽然恶劣,阻人进步、碍事发展,但它真是强大得很,难以根除。你看陶公所讲之现象,八九十年前是这样,八九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是这样:学校里的一些先生,我们叫他们教书匠,他在学校里所做之事,就是教书。他全然不管学生怎么学,他只管自己怎么教,我怎么教,你学生就怎么学。除了教那本教材上的东西之外,便没有其它可教,学生便没有了其它可学的内容。先生们不准学生看课外书,不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学校不给学生接触自然,走近生活的自由,学生除了一心只读教科书、一切只为考高分外,便没有了其它。老师除了教课本知识,就没有,或很少教给学生做人处事和生活的道理。教师,这本活的教科书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学生们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罚非爱,害也。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陈校长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贯彻。
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如此。
老师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吧!当我们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这学生也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呢?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须要制的,否则既无补于事又伤神伤身,久之反倒说明自身无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800字篇二
世界教育名著《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一本风靡欧美的家庭教育“圣经”。书中斯宾塞先生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许多有趣的小事例,向我们证明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生动而具体地向人们展示了一位仁慈而睿智的父亲、一位伟大的英国思想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仔细地叙述了小斯宾塞的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历程。这些都对我们教育者给孩子的教育起着指导作用。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思想就像一块宝石,经过岁月和时光的打磨后,更加光彩夺目,它因为揭示了教育的规律和儿童心智发展的规律,而使无数的孩子和家庭受益。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教育学家和科学家们把斯宾塞尊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现代的亚里士多德”,说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锋”、“他的教育思想值得每一位父母和老师聆听”。著名教育家杜威也称赞他为“教育史上的一座纪念碑”。学习他的教育思想,一定对我们今天的父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父母进行专门的教育”!这是一个世纪以前这个欧洲富有智慧的哲人对后人的忠告。让我们记住他的教诲吧。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是一本对世界上许多家庭和学校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著作,作者斯宾塞博士客观地分析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快乐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为父母探索教育孩子的道路点亮了一盏明灯。在这本书里,斯宾塞博士告诉父母: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最好,父母要遵循孩子心智成长的自然规律,诱导孩子的兴趣发展,鼓励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发挥父爱的积极作用,帮助孩子树立快乐的心态和学习方式。
其实,每一个家庭都应该读一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它好像一位睿智的良师益友,时刻帮助你在智力上、道德上、意志品质上以最好的方式培育孩子,使孩子健康文明地成长。
我深深地被斯宾塞富于人性的教育思想所震撼,为他奇妙的开创性的教育方法所吸引。真正的有成效的“快乐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我想,快乐应该是学习的真谛,是人生的真谛。我不时为自己在日常教育中曾经有过的一些过失而惭愧,也为自己偶尔的一些与斯宾塞的方法相同的成功教育方法而高兴。
对于知识的学习,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的发现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许多快意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这不就是教育的真谛吗?我相信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都如我一样,希望自己的课堂成为愉快的课堂,希望自己的学生快乐学习并学有所成,这也将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我很羡慕斯宾塞先生,因为他说他可以完全按自己快乐教育的方法来教学,而我们却有着种种束缚。但不管怎样,我期待着能以斯宾塞快乐教育的精髓,努力学习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带着孩子们去“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800字篇三
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 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一定会借。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800字篇四
记得还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们便要每个同学都能养成一个“好读书”的好习惯。她说,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是的,圣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虽然贵重,但只要我们读好书,就会得到比黄金更贵重的东西——文化知识。
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给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我又不可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地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阅读的一些教育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近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一些教育著作,感受颇多。
“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
热爱学生。“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名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干人有益,牛马也做”。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我们知道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也应该像斯大林所说:“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通过我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不论什么孩子,他们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它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断走上成功之路。曾经有一位学生,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无暇照顾他,他便自我放纵,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做,和同学关系不融洽。当了解到这情况后,我立即向他伸出关爱之手,找机会与他谈心,时常抚摸着他的小脑袋问寒问暖,鼓励他学习。慢慢的,他对学习不再马马虎虎了,一天天进步起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公正无私的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们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我们要以前辈为楷模,并向身边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习,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面对着不成熟的少年儿童,面对着正处于动态发展中的他们,我们要注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我们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充盈着一颗爱心,把爱心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思想与思想撞击的火花,架起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一起拉响生命的琴弦,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
教师的成长之旅是一部漫长的心灵之旅。这个旅程是从阅读开始的。读最好的书应当是为人师者身体力行的职责。不在于读很多,而在于读最好的。即使有一些书很难轻易地读进去,但也要设法读进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书上我们能知道更多故事,更多知识。我们要多读好书,用知识来塑造你自己,不断进步!书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以后还要读书,读好书,同时倡导并支持我的学生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800字篇五
暑假中,静下心来认真读了《福禄贝尔幼儿教育著作精选》,福禄贝尔是19世纪德国幼儿教育家,是近代西方幼儿教育理论的奠基人。阅读本书有助于深刻地了解福禄贝尔重要的幼儿园教育理论和方法,也能更好地了解当代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并且也能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书中讲述的观点理论性很强,有很多段文字我必须反复阅读多遍,仔细咀嚼多次后才能体会其中的意思。但是就是在这样反复阅读、思考,努力理解、探索的过程中,不自觉地领略到了很多道理,同时也让我不禁感叹福禄贝尔在教育方面的高瞻远瞩,在那个年代就能对幼儿教育拥有这样深刻独特的想法,令人由衷佩服。
书中就福禄贝尔的一些经典著作做了精辟的分析和解读,分别有《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幼儿发展中的教育》、《母亲:游戏与儿歌》等经典著作中的重点章节。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这一章节:《绒球——儿童的第一个玩具》。福禄贝尔认为,球具有不同寻常的魅力,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有恒久的吸引力,因此,它是童年时期无与伦比的最重要的玩具。球不仅对儿童具有意义重大的吸引力,而且是一件具有深刻意义的玩具和一种教育手段。儿童在玩绒球的时候,认识到,物体有时是被他自己抓住的、紧握的、可触摸的,但有时候也是自由运动的。球让儿童感觉到自身是一个整体,并遵循着人类的本性去发现他自己的命运,在生命的早期,儿童就去寻求并且必须去寻求、去注视、去抓住、去占有整体,即使是在无意识的阶段也同样如此。儿童寻求的这个整体也是通过绒球给予他的。
球是一切事物的象征(因为自身之中包含着一个整体),同时也是单个事物的特殊象征,例如,苹果和其他球形的物体,在这些球形的物体中多样性得以体现,就像谷物的种子中所蕴含的多样性一样。因此,球非常适合满足儿童的这种探究欲望。福禄贝尔所说的绒球——或与之相同的圆球——实际上是其他一切形状的基础和本源,所以,一切形状都可以通过某些确定的简单法则从球体中符合逻辑地发展出来。如同球体本身是一个整体一样,它也是每一个整体的象征和一般表现。儿童能够在其中看到每一个整体和他自身,就像他能从中看到每一个整体和每一个物体一样,他也能够反复地将自己的影像印入其中,从而使他能与自身面对面。
书中反复强调福禄贝尔这样的观点,对于需要得到发展的儿童和促进他发展的成人而言,十分重要的是,他们不仅应该观察而且应该激发他们的孩子正在觉醒的个体力量和个体活动,以及在几乎不易觉察的开始之中及表露的细微迹象之中正在觉醒的精神。
人的发展(包括儿童的发展)的中心、真正的基础和起点是心灵和感情。但是,对行动和思想的训练,肉体和精神经常不可分割地伴随它们。思想必须转化成行动,行动必须通过思想来决定和明确,这两者的根源都在情感本质之中。这些论述对于认识、促进和保护儿童最初阶段的发展和认得发展的规律是必要的。
当然,在谈论儿童运用绒球游戏的时候,我们也要考虑所有的儿童玩具和游戏的共性,即儿童特别喜欢在每一个物体中发现整体以及从每一个物体中创造整体。许多中物体,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能在儿童时代的生活环境中发现,特别是那些有生命的物体的来来去去会引起儿童的不随意注意或者由于成人的提示而引起儿童的随意注意。一般情况下,生命总是会吸引生命,就像生命唤醒生命一样。儿童会看到狗和猫的走动,有时是大狗有时是小猫,儿童也会注意到鸟儿,笼中的鸟、窗前的麻雀,儿童还会注意到鸽子、公鸡母鸡等等。通过一个并且是同一个物体,甚至是一个无生命的物体(绒球),我们可以想象许多种物体,特别是有生命的物体传达给孩子这样的信息。绒球提供给儿童观察、创造和玩耍的仅仅是最基本的形状,或者说,绒球是一切表现为整体并能自发行动的事物的素描。因此,可以用球体表现的一些现象,例如,呈现、分离、返回、寻找、发现、得到、接住、抓住、握住、滚动、滑动、转动等,上述的每一个现象都能够如球一样地表现出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绒球对儿童而言是一个多么完美和有吸引力的玩具。
圆球始终是万物的统一物和解释物,因而也是联系和理解万物的真实途径。正是通过圆球,将儿童与保育员和他周围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因为球是万物的特征,是万物本质特性的统一体和结合。球展现了容量、质量、物质、空间、形式、尺寸和外形,它自身蕴含着一种独立的力量(弹力),因而它可以静止和运动,也具有稳定性和自发性。它甚至可以提供色彩,至少可以引起声音,它有重量,因为受到了重力的吸引,具备了万物的一般特性。所以,绒球通过下落,通过或快或慢的运动,使儿童思考地球生命和自然生命中最重要的现象和规律,思考一般的引力——首先是地球的引力,特别是地球引力的规律和限度。
运用绒球的第一种游戏也实现了从不同方面对儿童智力的培养。通过绒球的运用,儿童不仅可以看到静止的物体,而且也可以再不断变换的现象中观察物体。运用绒球进行的游戏唤醒并训练儿童的智力,使它能够在内部重现已经在眼前消失了的物体。这些游戏唤醒并训练再现、记忆和在记忆中保持以前见过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说培养记忆力。
绒球给予了儿童所有这一切和许多其他的东西,并且成为儿童所有玩具中的第一个。通过绒球的运用,儿童得以发展自己,加强了生命和本性的统一性,也相应地增强了身体和精神的统一性。正是在运用球的最初的游戏中,儿童知道了自己的生命以及作为统一体的外部世界。
福禄贝尔针对绒球和儿童的发展详细地从人类发展层面、儿童发展层面、语言和游戏对儿童的影响以及精神的发展等都作了独特而详尽的思考和阐述。在没有拜读福禄贝尔的作品之前,我虽然一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但是对于孩子们的各种球类玩具的认识和理解是多么肤浅啊,这促使我重新思考和审视自己对于球类玩具以及其它简单玩具、民间玩具的看法,也不得不重新理解和定义玩具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