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代楷模和平方舟心得体会篇一
这是今年10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海军机关举办的“向海图强——万里海疆画展”。
《恩师》描绘的是和平方舟的一位女军医与自己教过的一名留学生联手,为到访国民众诊疗的场面。女军医的原型,是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专家李伟红。作为医学交流的一部分,海军军医大学每年都会接收一批外国留学生,他们像一颗颗友谊的种子,撒向世界各地。
走进和平方舟,两块古香古色的展板上依次排列着和平方舟到访的43个国家和地区的旗帜。一面面国旗,辉映着这艘友谊之舟的航迹。
在和平方舟的会议室里,摆放着一尊名为“大团结”的黑木雕,这是坦桑尼亚总统赠送的。木雕上,几十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寓意世界人民团结友好、共同发展。
20__年11月26日,和平方舟圆满完成为期8天的医疗服务,准备离开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港,总统带着木雕国礼专程赶来送行。他与每一位医护人员握手,不停地说:“谢谢,中国老朋友。”
20__年,委内瑞拉政局不稳。当年9月下旬,和平方舟依旧如期到访。
得知和平方舟来访,委内瑞拉全国欢腾。委海军“叶库阿纳”号巡逻舰提前起航,顶着大风浪前出180多海里迎接。两舰会合后,双方官兵在甲板列队,相互鸣笛敬礼。和平方舟官兵没有想到的是,委内瑞拉还派出5架飞机,用高规格的编队飞行来欢迎他们。
在“和平方舟”号医院船陈洋阳看来,到访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登上和平方舟是莫大的荣耀,但更让他欣慰的是,和平方舟给患者尤其是儿童带来了希望和欢乐。他说,许多孩子接受治疗后,不仅摆脱了疾病困扰,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20__年10月,和平方舟时隔3年再访格林纳达。55岁的威廉登船就诊时,手中拿着一张发黄的卡片。这是20__年和平方舟首次来格林纳达进行医疗服务时,威廉前来就诊的登记卡。
当年,威廉因意外造成膝盖韧带损伤,在和平方舟上进行了关节穿刺抽液治疗。腿伤康复的威廉有一个念想,就是有一天能有幸再见到和平方舟时,当面说一声谢谢。骨科医生付奇伟听后很感动,又为威廉做了一次检查。
和平方舟战士郅东亮忘不了,在塞拉利昂,他陪同医护人员到社区巡诊时,一名当地青年拿着烤好的木薯追着他们跑,大家以为他想卖木薯,就问多少钱,他说“chinese,free”(中国人免费),说完把木薯塞到大家手上转身跑了。
时任和平方舟船长章荣华忘不了,在瓦努阿图,和平方舟结束访问离开时,当地民众为表示祝福和感恩,拿着红布往官兵身上裹,举着花环往大家头上戴。和平方舟鸣笛起航,他们又驾着小船追着跑,边唱歌边向大海里撒花。
和平方舟军医蔡金辉忘不了,在肯尼亚,和平方舟缓缓驶离时,码头上突然出现一支插着五星红旗的摩托车队,他们时而疾驰鸣响喇叭,时而拼命挥手致意,车队足有1公里长。
“你的手术太棒了,我给你打满分。”面对美国海军“仁慈”号医院船海上医院副院长维勒的赞扬,刚走下手术台的和平方舟外科医生张剑微微一笑。
20__年7月20日,正在“仁慈”号驻船见学的张剑,担任演习模拟腹部枪击伤员抢救手术主刀。在美方外科医生、麻醉师等6名助手的配合下,张剑迅速完成模拟脏器腹腔探查、脾出血控制、污染处理、临时关腹等步骤,被演练评估组一致评为满分。
与此同时,在和平方舟上,来自“仁慈”号医院船的康复理疗师劳拉·瑞贝尔,正在向中医医师付本升讨教“干针”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互派3批各6名医务人员到对方的医院船进行为期10天的工作体验,这是和平方舟与“仁慈”号深入交流的一种方式。
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和平方舟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航道上,谱写着一曲曲至真至诚的大爱之歌,收获了一串串弥足珍贵的人间友谊。
时代楷模和平方舟心得体会篇二
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入列以来,多次执行海上医疗救治、国际人道主义医学救援任务。它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型海上医疗救护平台,也是现役的世界唯一一艘专门为海上医疗救护“量身打造”的专业大型医院船。首先通过一组数据,了解一下“和平方舟”医院船。
它于20__年12月入列,舷号866。船长178米、宽24米,高35.5米,共有8层甲板,排水量14300吨。最大航速20节,续航力5000多海里,靠自身携带的油料补给可以航行30昼夜,最大抗风力12级,可以在除极地和冰川以外的任何海域航行。
在医疗服务能力方面,“和平方舟”达到了陆上三甲医院的水平。船上有8个手术室,有icu病房、轻伤病房、烧伤病房等共300个床位。此外,船在舱面和舷侧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功能划分,使得伤病员换乘效率和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和平方舟”三大重要使命
据了解,“和平方舟”有三个重要使命,一是在战时担负海上伤病员的救治与护送,二是在平时为舰艇及驻岛礁部队官兵及家属提供医疗服务,三是参与国际人道主义医学救援和执行军事外交任务。
目前,“和平方舟”的航程超过了24万海里,到访过43个国家,在到访国免费接诊病患超过23万人次,成为新时代人民海军的闪亮“名片”。
时代楷模和平方舟心得体会篇三
在孟加拉国吉大港,每当有中国军舰停靠在此,都会看到一个小女孩牵着爸妈的手走上军舰,从来访的官兵中寻找中国妈妈。
女孩叫chin,孟加拉语意为中国。chin想寻找的人是和平方舟的女军医们。
20__年11月9日,和平方舟抵达孟加拉国吉大港开展医疗服务。当地医院向和平方舟求助:一位患有心脏病的年轻母亲有早产迹象,请求帮助实施手术。
和平方舟医护人员立即赶往当地医院,冒着巨大风险展开手术,一个新生命平安降生。
望着只有3斤多重的女儿和刚从死亡线被拉回来的妻子,霍森对中国医生感激涕零,当场给女儿起名叫chin,让孩子永远记住中国,记住中国妈妈。
20__年8月22日,3岁的chin见到了给她接生的护士王芳;20__年5月23日,7岁的chin如愿以偿见到她的一位中国妈妈——随中国舰艇编队访问的麻醉科医师盛睿方。当年,正是盛睿方关键的一针,让chin平安出生。
生命,有时是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有时是衰弱脉搏的再次跳动,有时是照进绝境的一束阳光。
和平方舟再访瓦努阿图期间,用腹腔镜微创技术为当地妇女诺埃林·汉默摘除了囊肿,对卵巢进行了修复,将子宫和输卵管恢复到正常位置。
在斐济开展免费医疗服务期间,和平方舟为小腿凹陷、脚趾畸形、环指多肉的戴安娜成功进行了整形手术。出院前,戴安娜悄悄告诉陪伴多日的病房护士长:“长大了,我想到中国跳一支芭蕾舞,来感谢你们。”
和平方舟的十几名医生顶着40摄氏度高温连续工作5个多小时,为前来就诊的吉布提多哈雷村两三百名村民一一查看。多哈雷村村长奥马尔感动地说:“以前,从没有外国医生来到这里。今天,中国医生在这里所做的一切,这个村庄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
在台风肆虐后的灾难现场,有和平方舟的身影;在埃博拉病毒肆虐的疫区,和平方舟同样勇敢逆行。
塞拉利昂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尤其是20__年持续爆发近两年的埃博拉疫情,首都弗里敦是重灾区。20__年8月中旬,和平方舟到访前一个月,一场罕见的泥石流摧毁了这里的大片房屋,疟疾、伤寒、霍乱等传染病在临时安置点流行。
和平方舟如期来到弗里敦。在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和平方舟人冒着危险深入灾民安置点巡诊,并派出消杀灭分队对灾民临时住所、卫生区域和公共设施进行严格消毒处理,阻断疟疾、甲肝、伤寒等传染病传播扩散;将9名重症患者送到医院船上做进一步治疗,同时,发放抗疟疾药物和测试试纸。
20__年,和平方舟第一次执行“和谐使命”任务,首站是吉布提。刚到驻地贝尔蒂医院坐诊,军医卢旺盛与刘鹏就因一名头部受伤的患者穆罕默德与当地医护人员发生分歧。
两名中国军医认为,要治好穆罕默德必须马上进行开颅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可是在当地,打开头颅是一种禁忌,在吉布提从未做过这种手术,所以吉布提医生坚决反对。卢旺盛与刘鹏不断解释手术的可行性,最终,医院同意他们一试。
那是让贝尔蒂医院医护人员大开眼界的一天,他们围站在手术台旁,目睹了当地第一例开颅手术,实施手术者是来自万里之遥的中国军医。
手术非常成功,卢旺盛与刘鹏还自掏腰包为穆罕默德留下一笔术后护理费用。7年后,当和平方舟再访吉布提时,当地许多人还记得这个神奇的开颅手术。
20__年8月7日,一级飞行员马东升驾驶载有10名医疗队员的救护直升机,从斐济首都苏瓦起飞,经过100多公里飞行,缓缓降落在瓦图莱莱岛一所学校的操场上。
瓦图莱莱岛上共有4个村庄800多名居民,但全岛只有一个医疗中心,1名医生和1名护士。针对岛上医疗条件和发病情况,医疗队专门带了便携式b超、心电图等设备,向民众提供最急需的服务。
航行万里,面对不同语言说出的“谢谢”,生命之舟的天使们露出开心的笑容。
时代楷模和平方舟心得体会篇四
38年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一直从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38年间,他和他的战友们参加了700多起矿山事故救援,从灾区成功救出1000多名被困矿工,创造了多个救援奇迹。
矿山事故救援是世界性难题。每一场灾难,都是瞬息万变的战场;每一次救援,都是生死以赴的逆行。“向前一点、再向前一点。”挺进生命禁区的每一次,肖文儒都会全力以赴。因为他相信,在漫无边际的黑暗深处,还有人等着他带去一束光。
那束光,是生命的召唤,是使命的担当。
在他的身上,闪耀的是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英勇奉献精神。选择了应急救援,就选择了与“死神”共舞。记不清多少次,肖文儒和队友命悬一线。但多少年来,只要到了事故现场,肖文儒就背着呼吸器下井勘察,只为掌握现场第一手情况加速救援。
在他的身上,展现的是专业精湛、本领高强的爱岗敬业品格。从推广正压氧气呼吸器、高压排水软管等装备的广泛应用,到加快救援应急通信、矿用石膏、计算机系统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从组织起草矿山救护规程和救援条例,到“传帮带”各类现场处置和技术装备的经验……肖文儒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倡导“科学精神和热血担当缺一不可”。
每一个榜样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对于广大党员群众来说,学习肖文儒的事迹,就是要学习他敢于生死逆行的担当精神、奉献精神和竭诚为民的无私情怀,汲取奋斗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力前行。
时代楷模和平方舟心得体会篇五
今年52岁的钱海军,是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社区客户经理。1999年至今,他累计提供电力维修志愿服务约2.5万小时,结对帮助困难老人100余户,成为老人们身边的“贴心人”。同时,他还带动身边1200多人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慈善行动,惠及数万人。
个子不高,微胖身材,戴着副眼镜,斜挎一个电工包——刚换好电灯的钱海军(见图,新华社记者徐昱摄),又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位居民家中……
“只要打电话找钱师傅,他都有求必应,会给办好,我们很感动”
日光灯、插座、开关、螺丝……作为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社区客户经理,钱海军车的后备箱里摆满了各种电器元件。城里的五金店里卖些什么,他比谁都门儿清。可问起这些年究竟换了多少个灯泡、贴进多少材料钱,他却总是笑着摇摇头,说不知道。
“用电有困难,请找钱海军。”这是不少慈溪居民常挂嘴边的话。钱海军负责近6万户居民的用电服务,多年来他不仅做到了零投诉,服务满意率更是接近100%。“我就是想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享受到电力维修服务。”
1999年,钱海军第一次接触并加入了居委会义工组织。之后他便利用闲暇时间,为群众提供免费电力维修服务。直到有一天,群众把感谢信送到单位,领导同事们才知晓他默默奉献的事迹。
工作中的钱海军是个技术能手。从台风前线的设备抢险到日常事故的紧急处置,他总能够快速排除故障。新同事遇到技术难题,也常常会请教身边这位“技术顾问”。
为了能更好地帮助社区老年人,他在专业之外自学了电磁炉、洗衣机、电饭煲等常用家电维修技术。渐渐地,“万能电工”的称号便在社区里传开了……
“只要打电话找钱师傅,他都有求必应,会给办好,我们很感动!”慈溪市浒山街道金山社区党支部书记邱晓亮说。最多的时候,钱海军一天能接到20多个电话。
“能帮到别人,我心里就很满足了”
套上共产党员服务队的红马甲,钱海军便成为老人们的“贴心人”。
志愿服务过程中,钱海军发现许多孤寡老人不但无法确保安全用电,连生活起居都有困难。于是,他把自己的姓名和手机号写在卡片上,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便递过去。23年来,他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而且从未换过号码。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争取第一时间出现在需要帮助的老人身边。
“这些年多亏了海军,没有他真不知道这日子咋过……”家住古塘街道舒苑社区的退休教师陈文品说。
当看到陈文品耄耋之年还要照顾有智力障碍的儿子,钱海军便定期帮他检查家里的电器和线路,陪他聊天;逢年过节还和妻子带上礼物前去看望。记得有一次,陈文品旧疾复发,钱海军驱车80公里送老人就医;忙里忙外,被医护人员误认为是老人的亲儿子。面对老人的感谢,钱海军却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这些只是钱海军帮扶老人的日常。老人家马桶堵了,污水倒灌,他自费找来专业人员,两人一起干了一下午;除夕夜求助电话响个不停,他接连跑了4户人家,半夜回到家泡碗方便面权当“年夜饭”;得知部分孤寡老人想去首都北京看看,他牵头发起公益活动,带领7名老人到北京游览……
“孤寡老人缺乏陪伴,特别渴望精神上的安慰,需要多关爱。”扫扫地、剪指甲、收拾碗筷……周末只要不忙,钱海军就会抽出时间看望老人们;常常维修电器只花十来分钟,聊天却聊了一两个钟头。
“其实我做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能帮到别人,我心里就很满足了……”钱海军常常这样说。
“我们会像钱师傅一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如今,钱海军通过实际行动,带动着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海军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们支持他。”妻子陈冬冬说。妻子最初不理解,但后来被丈夫的做法所感动,便加入帮扶老人的行动中来。在他们夫妻的影响下,女儿钱佳源也时常参与到志愿活动中……一家人还先后资助了27名贫困学子。
以钱海军名字命名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志愿服务中心,现已吸纳1200多名志愿者参与到日常服务中。“志愿服务中心微信群里发布消息,大家都抢单做。”同事王军浩作为其中一员,无论是修理家电还是接送患病老人,只要有需要,总是第一个响应。
台风抢险、变电抢修、安全用电宣传、解决居民用电故障……在钱海军带领下,志愿服务团队的服务不断延伸,“星星点灯”“复兴少年宫”“暖心空巢”等公益项目也在持续开展中。
20__年,在走访残疾人贫困户时,钱海军发现许多家庭存在用电线路老化、线头裸露等安全隐患。在他的推动下,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有限公司启动了“千户万灯”残疾人贫困户照明线路改造项目,为慈溪1800多户残疾人贫困户家庭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用电环境。
7年间,“千户万灯”逐渐走出宁波、走出浙江,行程20余万公里,为西藏、吉林、贵州、四川等省份6047户百姓改造线路、送去光亮,惠及6万余人。
去年,钱海军和团队先后3次来到四川省布拖县,免费为当地112户残疾人贫困户改造住房照明线路。“下一步,我还打算为培养乡村电工贡献自己的力量。”钱海军说。
截至目前,钱海军团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3万余次,服务时长超21.3万工时,惠及数万人。“我们会像钱师傅一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唐洁说。
时代楷模和平方舟心得体会篇六
20__年高考录取结果出来后,张桂梅不断收到学生发来的喜讯,又一批大山里的女孩子考上大学了。
12年来,她全力推动发展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已经有18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所学校走出,走进大学,走向她们更广阔的人生。半生坎坷半生贡献,张桂梅坚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把“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带进大山,她坚信,帮助一个女孩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就是帮助了一个家庭。
9月4日,张桂梅当选20__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她谦虚地说:“我个人获得的荣誉,是由后面无数的无名英雄支撑的,荣誉是全县人民的。”
“只要还有一口气
我就要说‘同学们,请坐’”
1957年,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个满族家庭。17岁那年,她随支援边疆建设的姐姐来到云南,后来同丈夫一起在大理喜洲镇一中工作,那是她人生中最平和喜乐的一段时光。
幸福的日子很短暂,1996年,丈夫患胃癌去世,这个打击几乎使张桂梅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一年后,她决定离开令她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地方。华坪——这座小县城接纳了她。
张桂梅先是在华坪中心中学任教。正当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抚平心中的伤痛时,厄运再次降临。
1997年4月,她感觉腹部疼痛,肚子也越来越大,像怀上了5个月的娃娃。到医院检查发现:肿瘤,需要手术。
“老天怎么就对我这样不公平?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难道还不允许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吗?”张桂梅整整哭了一夜,但哭过以后,她决定,这病先不治了——马上要中考的学生更重要。
第二天,她一边吃止痛药,一边像常人一样工作,直到3个多月后把学生送进了中考考场,才向学校说明病情,住院切除了重达两公斤的肿瘤。
常人无法想象她是怎样熬过疼痛这一关的——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位,肠子粘连贴在了子宫后壁上。医生要求张桂梅休息调养半年后才能工作,但术后24天,她就匆匆赶回华坪,来到新成立的民族中学任教。
不幸的是,不久后,她未痊愈的身体再次出现病症,肿瘤以极快的速度生长。学生们知道老师的病情后,哭着说:“是我们把你累病的。”而张桂梅心里清楚,是学生一直支撑着她站在讲台上,给了她生命的火光,“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说‘同学们,请坐’。”
1998年7月,直到把民族中学的又一批学生送往中考考场,她才去做了第二次手术。
“桂子飘香,梅花御寒。
祝妈妈生日快乐!”
到民族中学工作,张桂梅要面对的大多数是傈僳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学生们来自大山,家庭贫困,文化基础差、生活习惯不好。
20__年,张桂梅接手过一个特殊的班级。这个班班风较差,有的学生转走了,有的学生回家不读书了,有些男孩子晚上还在网吧过夜,老师们都对这个班没有信心。临近中考时,学校安排张桂梅接这个班的语文和政治课,并担任班主任。
为了能管住那些半夜跑出去玩游戏机的男生,张桂梅采取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个男生住在一起。
早上6点,她叫孩子们起床做早操;晚上,她检查女生宿舍后又来到男生宿舍,一张床一张床地查点人数,清点够了才躺下;然后和男生们用轻松的语气聊聊白天的事;时间差不多了,她就说声:“睡觉!”一段时间下来,这些男生说,就像在家里一样,有个妈妈和我们住在一起。
她的辛劳没有白费,中考时,22名学生考到500分以上,这么好的成绩没有人敢想象。
因为营养跟不上,山里的孩子经常生病。张桂梅就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改善生活,而她自己每顿饭仅吃一份小菜。
一名女生考上了高中,因为家中一贫如洗,她一年后不得不辍学打工。张桂梅知道后四处打听她的下落,最终找到她,让她回校复读。在张桂梅的鼓励、帮助下,这名女生最终考取了一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回到华坪县通达乡中学任教。她说,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份工作,就是因为张桂梅,自己要做一名像张桂梅一样的老师。
张桂梅爱学生并不需要任何回报。在她看来,她得到的比世上任何人都多。有一天,她同以往一样匆匆忙忙地赶到学校上课,发现教室讲桌上摆放了两个大蛋糕,只听全班学生齐声喊道:“祝张老师生日快乐!”许多教过的学生也来祝贺她的生日,并送上一张自制的贺卡,上面工整地写着:“桂子飘香,梅花御寒。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生无儿无女的张桂梅,成为许多学生的“妈妈”。“我感到幸福极了。”张桂梅说。
“为了她们走出大山
吃什么苦我都愿意”
在民族中学工作的时候,张桂梅就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女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有的被叫回去干农活、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礼,就让孩子辍学结婚。”张桂梅心痛地意识到,有些大山里的女孩连站在教育公平起跑线上的机会都没有。
“有知识、有文化、有责任感的母亲,是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辍学的,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世世代代窝在大山之中,代代贫困下去。所以我就想让山里的女孩子受教育,让她们全免费上高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让更多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走出大山,通过知识改变她们的命运。”20__年,张桂梅决定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并为这个在别人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四处奔走。
为了筹集办学资金,张桂梅放下了全部自尊。从20__年起,她每年假期都跑去昆明募捐。她把自己获得的各种荣誉复印了一大摞,在街上逢人便拿出来请求捐款。
“为了她们走出大山,吃什么苦我都愿意。”执着的张桂梅没有放弃,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被骂骗子,被吐口水,被放狗咬……5年下来,她只筹集到了一万多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在20__年8月建成了。这是一所没有录取分数线,只要初中毕业、只要愿意读高中、只要是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学校都无条件接收,全免费就读。
当年9月1日,100名来自周边地区的女孩子成为女子高中首批学生。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
华坪女高成立以来,张桂梅每天都会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上课、吃饭、自习、做操。学生们跑步去晨读、跑步去吃饭、跑步去睡觉……每一件事情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学生们开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严峻。学生来自大山,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也不强,教学难度很大。刚开始的几届学生,有些连中考录取分数线都没有过。
在张桂梅和同事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硬件条件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建校12年毕业10届学生,上线率和升学率都是百分之百,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全市第一,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1800多名贫困女孩在这里放飞了梦想、走进了大学,成就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人们都说,这所学校“低进高出”的背后,离不开学生的苦读、教师的苦教,更离不开张桂梅不顾生死的奋斗。
这些年来,张桂梅将自己的工资、各级政府发给她的奖金,甚至是大家筹集给她看病的钱全部捐给了华坪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社会事业,累计有上百万元。她个人没有任何财产,现在还住在女子高中的学生宿舍。但她却说:“我什么都有,我心里有学校、有千千万万个孩子。”
张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帮助大山女孩改变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无数家庭和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之光。她无私的大爱,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和一届届学生。
韦堂芸老师,左脚骨折拄着双拐坚持为学生上课;勾学华老师,婚礼当天上午还在学校忙碌;杨晓春老师,长期资助学生却从不说起……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学生,大学毕业后考取一所中学的教师,听说母校紧缺数学教师就放弃正式编制,回女子高中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拼的黄付艳,在华坪遭遇水灾时,把自己积攒的钱首先捐给学校……
来自张桂梅的爱,在华坪女高延续着。
时代楷模和平方舟心得体会篇七
孤儿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之一,而乡村孤儿的生活境况则尤为艰难。为了让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除了保障基本生活外,还必须给予他们更多关怀,让他们接受充满爱心的教育。在云南边陲,就有这样一位特殊的母亲,她无儿无女,却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她四处募捐,终于让山区贫困女孩能够免费读高中。今天,我们为您介绍在光明日报和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系列公益活动中获奖的“百个孩子的最美‘妈妈’”——教师张桂梅的事迹——
引 子
她是东北人,却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云南边疆。
她没有子女,却被数百个孩子称作“妈妈”。
她备尝艰辛身患重症,却顽强地逼退死神。
她获得了很多荣誉,却一直想着“感恩与回报”。
爱让死神望而却步
1975年,18岁的满族姑娘张桂梅随姐姐从黑龙江的牡丹江,来到云南迪庆州中甸县支边。此后,在长达36年的时间里,张桂梅把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山区的教育事业。
36年来,张桂梅从迪庆、大理,再到华坪县辗转从教,成长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
1993年12月,正在大理工作的张桂梅,得知丈夫患了癌症。
不久,丈夫去世。
张桂梅曾失去活着的勇气。为了逃避悲伤,1996年她来到丽江华坪县华坪民族中学,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政治课教学。
刚来时,她心灰意冷,只想在这样的偏僻之地了此残生。
然而,“是这片热土的父老乡亲和我的学生们,他们的坚韧、向上的精神感染了我。有的孩子为了读书,竟然放弃了和父亲见最后一面,强忍着悲痛坐在教室里,去完成他们的学业和人生理想”。
这一切燃起了她做人的希望。于是,她下决心帮助这些孩子们。她开始缩减自己的伙食费,少吃肉,甚至不吃肉,接济他们,把自己的被子、衣服翻出来,给学生们用。
一个来自永兴乡的小姑娘,穿着脏旧衣服,经常发呆,成绩很差。这引起了张桂梅的注意。了解后得知,这个小姑娘的爸爸病逝,只有妈妈一人供她们兄弟姐妹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
张桂梅拿出干净衣服给小姑娘换上,又帮她交学费。
小姑娘感动:“张老师,你就是我的妈妈!”
张桂梅感到了快乐,感受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就在这时,不幸再次降临。1997年4月,张桂梅忽然感觉身体消瘦得特别快,脸也特别地黑,肚子却越来越大,疼痛难忍。去医院检查,吓了她一跳,肚子里长了个像五个月娃娃那么大的一个肿瘤。
医生要求她马上住院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此时,张桂梅承担着四个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再过几个月他们就要参加全省中考。
她整整哭了一夜。“老天啊!你怎么就对我这样不公平,怎么把那么多的不幸都集中到我一个人身上?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难道就不能允许我有一个健康之躯,为教育事业多作点贡献吗?”
痛哭之后,张桂梅决定,不能把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扔下!
她默默地把医生检验的结果揣入怀里,赶回学校。
华坪这片热土的父老乡亲们,向她伸出了援手!
从县委到县政协、县妇联和她所在的学校,大家纷纷给她捐款,关心支持她。
县委书记和县长对她说:“张老师,你放心,我们再穷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救助孤儿无怨无悔
丈夫去世后,张桂梅没有再组建家庭。她没有亲生子女,全身心扑在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上。
心系山里穷孩子的张桂梅,不顾病痛,从20__年3月起,一边在民中当老师,一边义务当上了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
刚建院,第一天就收了36个孤儿,从2岁一直到12岁,满院子哭声震天,搅得左右邻居睡不着觉。
张桂梅尝试着与孩子们培养感情,细心照顾他们。孩子们的卫生习惯很差,头上有虱子,不会上卫生间,大小便满院子都是,床上、裤子里也是。她和工作人员洗得连饭都不想吃。
有一天晚上,她刚刚睡着,就听到有人大叫:“来鬼了!”
她吓了一跳,循声跑到宿舍,看见地上呕吐了一堆饭菜,味道难闻。问孩子们:“鬼在哪?”众人指着一个孩子说:“他妈妈来找他了,因为他妈妈就是这么死的。”他赶紧抱着那个孩子跑到医院,医生说:“吃多了,吐出来就好了。”
打了针,开了药,把孩子带回来,从此再没人说鬼来了。
儿童之家在张桂梅和同事们的辛苦努力下,迄今共抚养118个孤儿,已有50多个走向社会。
而张桂梅这么多年,将自己所获得的国家以及各种奖励的奖金,社会各界支援她治病的资金和自己的一部分工资,累计用于资助学生、困难群众和教育事业的捐款已达70多万元。
创办女中只为悲剧少点发生
“一个重病的人,为什么浑身有病却不死,却没有倒下,因为始终有一种精神支撑着我,那就是感恩,那就是回报!”
张桂梅说,华坪县父老乡亲们对自己有救命之恩,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想偿还这笔人情债,恨不得把自己变成几个人来干。
张桂梅在民中教学和管理儿童之家时经常能看到、听到山里孩子一个个的不幸遭遇。孩子们特别是那些贫困女孩的命运更是让她心痛——她们为了求学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张桂梅觉得应该给山里穷孩子一个公平。
她萌发了一个想法,办一所贫困女子高中,让山里的女孩子都能免费接受高中教育,不再陷入“低素质母亲、低素质孩子”这种恶性循环中,让她们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来到省城开始穿街走巷四处募捐。
20__年1月7日,张桂梅忽然接到姐姐从哈尔滨打来的电话,说哥哥病危,希望能见她最后一面。可她当时已答应和一个企业家在北京做电视访谈节目,为的是给筹备中的女子中学募捐。
做完节目,哥哥已经火化。她泪流满面。
苍天不负有心人。在云南省委、丽江市委的支持下,20__年9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了,一下就招收了100名女学生。而她则当上了该校的校长。
学校开学了,那些学生家长感动地说,共产党真好,当今的政府真好,还真有这么一所不收费的高中。
张桂梅激动地大哭了一场:“我真的感谢各级组织和领导,帮我实现了这一夙愿,给了教育一个公平。”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一直与学生同吃同住。
在这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里,她每天工作时间达到16个小时以上。为了更好地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掌握学校几百名学生的来历家底,她拖着病体,坚持走访了200名学生家庭,行程6000多里,中途病倒两次,拔掉针头接着踏上家访路。
张桂梅表现出色,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国十佳知识女性,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__年,当选为党的xx大代表。
这些年,张桂梅没有节假日。为了孩子,为了党的教育事业,她放弃了自己的个人生活,放弃了出国生活的机会。有时她也动摇过,因为曾被人误解,想一走了之。可她真舍不得这里的父老乡亲和那些朴实可爱的孩子。
张桂梅说:“三尺讲台,给了我诠释教师为人师表的小舞台,传授知识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儿童之家的孩子们,让我懂得了做一个母亲的伟大,使我的人生丰富多彩。孩子们已经一个个长大,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已有了工作,还有的已经结了婚。我忘不了那一幕幕温馨的情景。(记者 任维东)
献给最美乡村教师 致 张桂梅
彭程
你,
没有儿女,但几百个山村孩子,
都是你最亲的儿女!
如花的年华,你从东北黑土地,
来到遥远的西南边陲,
将近四十个年头,生命最美好的时光,
你将自己心中的大爱,播撒在这片高原上。
三尺讲台上,
飘洒的粉笔末,分明是你心血的幻化,浇灌着一株株幼苗;
儿童之家里,
你用爱呵护孤儿们,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
创办贫困女子高中,
更是为了使今天的女孩,改变自己的命运,
拥有美好的明天——你清楚,
她们正是明天的母亲呵!
正是基于这种博大深沉的母爱,
你深刻理解教师这一个神圣的职位,
数十年如一日地践行这一份神圣的使命。
亲人的离去,自身的重病,
都丝毫无损于你的信念,无法阻挡你奉献的脚步。
像高原上明亮的阳光一样,
你的爱流淌进了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妈妈!当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一次次喊出这个最亲爱的称呼时,
你一定感到了莫大的慰藉,深深的幸福。
时代楷模和平方舟心得体会篇八
用户的嘴巴是最好的宣传喇叭,有个“万能电工”“小钱师傅”免费给老年人服务的消息就这样传开了,钱海军的电话号码成了家喻户晓的“电力110”。朱奶奶贴身的裤兜里藏着一个小钱包,里面是现金、超市卡、身份证和钱海军的名片,“这些是最重要的东西,我随身携带。”钱海军的电话号码,老人们抄在纸上,带在身边,写在墙上,记在心里,成了他们生活中最可靠安心的存在。
正因为如此,钱海军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忙的时候,一天有20多个求助电话,甚至在凌晨两点钟也有电话铃声响起,钱海军从不推脱,随叫随到。甚至连除夕夜也奔走在为老人服务的路上,多少个除夕夜,钱海军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为老人排除紧急故障,甚至有一年还用两包方便面作了自己的“年夜饭”。有人开玩笑地说,如果你找不到钱海军,他不是在服务,就是在去服务的路上。
谈起这些,钱海军不以为意:“一年365天,可能这个老人就只给你打这一次电话。他们着急地有求于你,你不当急事办,我做不到。”说着,他笑了起来:“我最好天天有人叫我去服务,他们肯来叫我,就说明他们相信我!”
这份相信,来自日积月累,也来自真心换真心。陈文品老人急病发作,钱海军驾车送他去宁波就医,不仅为住院手续忙前忙后,还先后探访看望了6次;陈亦如老人家的马桶堵塞,污物倒灌,钱海军毫无怨言地收拾得干干净净;王爱春老人总能收到钱海军送来的柴米油盐,就连蔬菜也是择洗得干干净净。
“我想替已故的战友到天安门看一次升旗仪式,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敬个礼。”当得知部分孤寡老人有去首都看看的愿望但一直未能实现后,钱海军牵头发起了“情牵夕阳·圆梦首都”公益活动,带着7名孤寡老人到北京圆了梦。“这个做了一甲子的梦圆了,这辈子再也没有遗憾了!”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和辽沈战役的退伍老兵傅万久泪眼婆娑地说。
一桩桩,一件件,老人们都记得清清楚楚,说起来的时候甚至多次落泪。“钱师傅这样的好人真是太难得了!”“我的亲儿子也没有海军好,也没有海军亲啊!”“海军和我是‘血肉关系’,他是血,我是肉;我是血,他是肉。”
钱海军做好事的消息被单位知道后,他被调到客户服务中心担任社区经理,负责近6万户居民的用电服务工作,包括用电咨询、故障报修、业务代办、安全巡视等12种便民服务,更加贴近了百姓的用电需求。他创新总结了“有疑必解释、有问必解答、有难必解决、为群众解困、为政府解忧”“五解”服务法,服务的社区无客户投诉,无用电纠纷,满意率始终为100%。
时代楷模和平方舟心得体会篇九
20__年11月29日上午8点半,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调度会在酃峰宾馆召开,这是他生前参加的最后一个会议。
主持会议的县委副书记饶祥明说——
开会之前,他的脸色很不好看。我劝他,你身体不舒服,今天的会就不要参加了。他说:“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我要参加。”
会上,相关领导作动员部署后,黄书记最后作总结讲话时,与会同志都感到意外。因为平时,他讲话充满激情。但是大家发现,那天他的声音很细很弱,坐在后排的同志几乎听不清,以为他前面的话筒没打开,都扯长脖子往前看。这么重要的会议,他没有发挥,只讲了十来分钟就结束了。
“黄书记今天怎么了?”大家用疑惑的目光互相询问。
大家不知道,七天前,黄书记的身体就出问题了。
11月22日,县委常委会会后,他的脸色不好,跟我说,胸口有点不舒服。我建议他休息一下:“抽空到市里做个检查,市中心医院消化科有位专家是我们炎陵人,我熟,我帮你联系。”
他说:“年底事多,忙完了再说。”
后来我们劝了好几次,他都没答应。
一周下来,他吃不下东西,只能喝点汤,吃点稀饭,只是要求稀饭里面放点盐。他说:“不加点盐,没力气。”
食堂炊事员也觉得反常,背地里问我:这几天我做的面条,黄书记都没动,是不舒服了,还是嫌弃我做饭了?
我们都觉察到他身体不舒服,但是谁也没想到竟这么严重。
最后这次会上,他讲了什么呢?
他讲,脱贫攻坚极端重要,我再强调四个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提神鼓劲,克服“疲劳、松懈、麻痹”情绪,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好。二是目标问题,确保不发生底线问题,全力以赴,争取脱贫攻坚取得更好的成绩。三是作风问题,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确保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责任问题,按照“谁牵头谁负责,谁管辖谁负责,谁联系谁负责,谁失责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体系。希望大家坚守岗位、下沉一线、严守纪律,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效。
最后他说:“总之,相信大家,辛苦大家,拜托大家,让我们咬紧牙关再攻坚,共同把脱贫攻坚工作搞好!”
这是他参加的最后一个会议,这是他作为全县脱贫攻坚“总指挥”,发出的最后一个脱贫攻坚动员令。
他用生命,展现了共产党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谱写了一位扶贫书记“为脱贫而来,为脱贫而去”的壮烈人生,炎陵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时代楷模和平方舟心得体会篇十
“把论文写在大地,把农民装在心里”“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发光发热”……连日来,“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先进事迹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朱有勇院士是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他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主动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带领团队扎根深度贫困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用科技成果带动村民发展冬季土豆、林下三七等产业,培养了1400多名科技致富带头人,被誉为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中央宣传部近日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2日晚上9时,朱有勇院士母校——云南农业大学组织师生集体收看“时代楷模”朱有勇发布会。发布会期间,会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既是对朱有勇院士的高度褒扬,也是对全校师生的极大鼓舞。”云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吴伯志说,朱有勇院士坚持把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用科技成果助力脱贫攻坚,以实际行动彰显守初心、担使命的共产党员本色,“他是云南农业大学的骄傲,是全体师生的榜样!”
“朱院士获得‘时代楷模’称号实至名归,全县干部群众受到极大鼓舞。”澜沧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琼珍说,“目前,澜沧县正处于冲刺脱贫摘帽关键时期,任务重、压力大,大家受到朱院士先进事迹的鼓舞,斗志更加昂扬,我们有信心实现今年摘帽。”
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组是朱有勇院士驻扎的村寨。村民刘明生是朱有勇“院士班”学员。“朱院士教我们种土豆、种三七,从种植原理到实际操作,每个环节都包懂包会。”刘明生说,他自己上个月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想做一个像朱院士一样不忘初心、帮助群众的好党员。”
云南省科技厅厅长董保同说,朱有勇院士先进事迹深深感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澜沧县脱贫攻坚能有今天的成绩,与朱院士及其团队的努力分不开。我们要学习他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把科研成果用在广袤农村沃土的奋进姿态,更要学习他心里时刻装着百姓、始终牢记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精神品质。
朱有勇院士先进事迹在网络上也引发强烈反响。网友留言表示,“这是国家的脊梁,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院士”“跟袁隆平一样,都是中华民族之宝”……
“朱院士把数十年的科研成果带到边远山区,无偿提供给农民使用,为的是那方土地上的农民能脱贫致富。”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说,“朱院士对农民和土地饱含深厚感情,我们要学习他情系人民、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用更多的教学成果、科研成果造福人民。”
时代楷模和平方舟心得体会篇十一
炎陵,株洲市最偏远的县,生产、生活条件恶劣,长期戴着贫困县、经济弱县、工农业产业滞后县等落后帽子。
“我们要加快经济发展,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否则愧对革命先烈!”黄诗燕说。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这个全市的“拖后腿县”迎头赶上?如何早日摘掉这一顶顶压得大家喘不过气的帽子?
从20__年开始,炎陵连续8年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一门心思抓产业,持之以恒抓项目。
炎陵没有交通优势、区位优势、矿山资源,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近年还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招商“门槛”更高,如何发展工业?
20__年,黄诗燕到广东招商,第一次跟湖南国声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亮接触。由于选项较多,炎陵又是山区,当时何亮并未很放在心上。
何亮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黄诗燕的情景。那是20__年6月14日,在国声声学的落地签约仪式上,“黄书记从炎陵的人文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思路等方面,向我这个外来投资者展示了炎陵的全部,我十分信奉‘计划’,瞬间被黄书记的计划打动,也为他的严谨、深谋远虑深深折服。”
签约后,何亮带着200多名员工从深圳到炎陵。
“招工难”成为该公司遇到的第一个难题。黄诗燕当即安排工作人员将招工简章送到各乡镇(场),把招人触角伸至各村各组,很快招到500名员工。从签约注册,到投产见效,短短两个月内,该公司便实现开工量产。
“正是用这样的诚心、真情,使投资商纷纷而至,炎陵迅速从一个工业几近空白的山区县,后来居上,成为全省工业发展的佼佼者。”炎陵工业集中区党工委书记何美存说。
为了争取重大项目,黄诗燕曾经清晨5时从炎陵县出发,遭遇汽车在高速公路冰冻的大桥上滑行100多米的险情;为了赶上长沙、深圳招商引资活动,他一天工作16个小时不停歇;为了推广炎陵黄桃,他带病为“黄桃大会”站台,跑遍县城每个推广点、每一个乡村展台……
可以告慰他的是,如今,炎陵已引进99家规模以上企业,其中有欧科亿硬质合金、国声声学、全康智能家电等一批投资超过10亿元的预备上市企业。该县工业集中区在全省排名第20位,迈入全省园区第一方阵,创造了贫困山区招商引资的“炎陵现象”。
还有,20__年8月6日,炎陵县顺利脱贫摘帽,铲除了千百年的“贫根”。
时代楷模和平方舟心得体会篇十二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民族之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进一步弘扬见义勇为的精神,具有特殊的意义。生活中,见义勇为的感人事迹不断涌现。20__年6月1日,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全国优秀教师”王红旭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见义勇为篇章。
20__年6月1日18时左右,2名儿童在大渡口万发码头长江段沙滩边玩耍,不慎落水。危急时刻,王红旭百米冲刺跳江救人,倾尽全力将孩子往岸上推,在数十名群众联手接力下,2名落水小孩成功救起,他却因体力不支,不幸被江水冲走,英勇牺牲,年仅35岁。在危难时刻舍身勇救儿童,王红旭老师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人民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他的事迹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完美的注脚,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见义勇为,树立了正能量,值得我们去书写和铭记。
我在网上翻看拜读有关王老师事迹的点点滴滴。知道了他是同事们眼中爱岗敬业的楷模;是学生们心中豪爽义气的大哥;他也是父母心中孝顺懂事的儿子;是妻子心中深情脉脉的丈夫;是儿子心中高大万能的爸爸;他也是教师世家绽放的光荣花一朵,读大学时就曾留下过英雄救人的故事……唯有牺牲多壮志,王红旭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人生境界的高尚追求,用生命托起明天的太阳。这位可敬的人民教师用一颗赤子之心,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郑重承诺:作为一名教师,我渴望成为党的大家庭中的一员,愿为各族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
王红旭老师出身教育世家,秉承一家三代人热爱教育事业、从事教师职业的家风传统,传承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家训师风,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充分展现出教育世家的精神风范和至诚至深的教育情怀,塑造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他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老师,他是人民教师的楷模,我们永远怀念他。
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一定要以王红旭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学习他潜心育人、辛勤耕耘的赤诚情怀,学习他以德施教、为人师表的品格风范,学习他心怀大爱、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加奋进的精神状态,争做为学为人的“大先生”、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我们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在我校形成崇德向善、尊重英雄、弘扬正气的浓厚氛围,让榜样力量转化为全体教师的实践行动,聚力谱写教育事业新篇章。
时代楷模和平方舟心得体会篇十三
20__年11月,时任湖南炎陵县县委书记黄诗燕,倒在了脱贫攻坚一线。一年来,罗霄山脉深处,他的故事仍时时被人们念起。有挽联写道:一夜惊怜丝吐尽,三乡切盼燕归来。
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一名县委书记带领20万老区人民,将山沟沟里的贫困发生率从19.5%降至0.45%?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一名共产党员在离世一年后,仍被无数百姓深切怀念?
这种力量,是脱贫功成,务必有我的决心。炎陵县是一方浸着革命烈士鲜血的红色热土。黄诗燕曾说,炎陵县脱贫摘帽,是共产党人向老区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他从一颗黄桃入手打开产业造血扶贫的突破口,拼搏到生命最后一刻。这是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在红色热土续写的动人故事:对人民敢承诺、能践诺,鞠躬尽瘁,不怕牺牲。
这种力量,是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的恒心。八年如一日,黄诗燕的足迹走过了炎陵县的每一个村庄,翻过了罗霄山脉的无数山头,须臾未曾懈怠。爬坡过坎,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品质,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黄诗燕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守,证明了“用实干创实绩,以实绩换民心”的朴素道理,也正是这个道理,支撑着一批批和他一样的党员干部,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决战贫困的战场上。
这种力量,是一心只为千万家的真心。“老百姓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为老百姓脱贫站台,我怕什么?”……出身农家、求学农校、心系农民的黄诗燕,捧出一颗真心待人民,人民自然视他如至亲,这才有了久久回荡在炎陵山水间的深切思念。
罗霄山下,燕子飞离;红土地上,初心不变。只要以决心、恒心、真心为人民谋幸福,纵使时光荏苒,山河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