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国内外生物能源发展现状 中国生物质能(四篇)

2023年国内外生物能源发展现状 中国生物质能(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17:21:55
2023年国内外生物能源发展现状 中国生物质能(四篇)
时间:2024-03-20 17:21:55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国内外生物能源发展现状 中国生物质能篇一

2009-5-13 9:40:00

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讯

【关 键 词】 房地产

【报告来源】 中研网讯

【报告内容】

房地产市场对于宏观经济的作用毋庸多说。1个月前4位专家曾在“每经周末大论坛”就房地产是否见底的话题进行了探讨。当时的总结观点认为,楼市出现回暖,房地产股上半年行情可期。一个月过去了,虽然股市震荡,但是房地产股普遍的投资机遇着实引人关注。

今年4月国内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复苏,销售量同比、环比均呈现上涨势头。此外,欧洲央行宣布将其基准利率降至1%,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降息预期。一段时间来银行信贷宽裕,加上商品住宅资本金将下调的规定,也让房产商尝到了资金松动的喜悦。

房地产业似乎面临着新一轮好机遇。未来房地产市场走势如何?2006、2007两年股市繁荣进而带动房市的轮回会否重现?“每经周末大论坛”邀请到了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包宗华、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中投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李少明,就房地产市场最新动向进行研讨。

海外市场

美国楼市企稳或助经济走出衰退

根据中金公司最新报告显示,最近美国主要房市量的指标如新屋开工数、新屋及成屋销售已出现趋稳迹象,最新的待售房屋指数进一步显示住房销售很可能继续有所增长。价的指标如fhfa房价购买指数、标普/case-shiller住房价格指数、成屋销售房价和新屋销售房价亦显示住房价格有回稳迹象,愈加证明美国住房市场可能正趋于稳定。同时,美国财政部继续出台措施进一步提振住房市场。

美国房市的急剧调整为当前经济衰退的根源,如果房市成功筑底,将能稳定次按及相关衍生产品的价格,减低金融市场动荡的可能性。此外,新屋销售和动工的复苏有利建筑投资以及与房地产息息相关的其他行业。房市的企稳将大大增加美国经济于今年3或4季度走出衰退的可能性。

与之相对,近期日本和中国香港市场则出现了价量齐跌情况。今年3月份,日本住宅成交出现量价齐跌,成交套数环比减少4.7%,套均价格环比下跌1.6%。而中国香港市场在今年2月份也出现了下跌,其中私人住宅价格指数跌至106.5,环比下跌0.3,成交量有所回落,环比下降为8.0%。

记者:我们注意到近期海外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不同价格变化,但各地资本市场均出现了上涨,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这对国内市场是否有影响?

金岩石:美国房市仍旧在下跌,但是下跌的幅度正在减缓。在市场最不好的时候,美国每13栋房子里就有1栋要被拍卖,现在则是每20栋房子里才有1栋需要拍卖,这主要是和奥巴马的新政相关。不过,美国的楼市只是在交易量等方面企稳,坏账仍旧堆在银行里,问题并没有解决。

鲁政委: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房地产出现价量齐跌,和上海被确定为将要发展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有关联。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潜力上看,上海的金融中心作用如果显现,将削弱上述两地的市场竞争力。

事实上,不少香港的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是否要在上海进行投资,从长远角度看这种投资对于他们是有利的,但是短期价格是否触底仍旧需要数据佐证。

对于国内楼市而言,今年一季度市场销售较好的房屋中,6、7成集中在总价100万以内的房子上,并且很多是二手房。在上海这样的地方,100万左右的房子恐怕只能购买外环、并不是太好的新房。如果销售集中在二手房上则更加危险,因为这对开发商降低库存没有帮助。

中国的楼市和全球市场很少同步,但是上一轮下跌则出现了同步,甚至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急跌。有些人认为未来中国市场具有30~50年的成长性。

国内概况

4月楼市持续回暖5月“地王”再现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销售回暖的势头非常强劲,尽管4月份各地楼市成交走势有所分化,但是回暖的趋势还在持续。更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销售回暖的持续,房价也开始有所回升。

进入5月份之后,市场的最大看点则是土地市场的回暖和“地王”的再次出现。原温州长运集团有限公司地块以19607元/平方米的成交楼面价格,成为了今年到目前为止的“单价地王”;大连金赛置地有限公司以37.48亿的总价拿下大连高新区庙岭村红凌路两侧7宗地块,成为了当月总价“地王”。

有观点认为,当企业拿地意愿开始上升时,房地产行业应该开始脱离底部了。不过也有人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小阳春”只是暂时的现象,并不能代表其发展的总趋势。

楼市一季度已见底?

记者:今年前几个月各种红火的数据,能否说明房地产市场见底了?还是只是昙花一现?

李少明:房地产市场整体在一季度时已经见底了,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说明。行业投资增速方面一季度已经见底,销售方面从去年9月份见底,而成交价格在今年一季度时也看到了底部的迹象。

金岩石:房地产市场近期销售出现了明显放量的情况,但总体价格下跌,这主要是因为投资者是纯粹的消费需求,也就是小户型、二手房等销售的上涨是刚性需求的显现。小户型和二手房出现了10%的上涨,并不能确立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上升,业界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多空分歧。

从房地产投资的角度看,市场肯定是有机会的,但是市场还会有进一步放量触底的可能,上涨和下跌的概率等同。但如果你从长期的时间来看,肯定是上升的。

总的来说,城市当中的优质、中心区域已经出现了见底的迹象,比如城市中心楼盘、水岸和交通热点区域楼盘等,这部分地区价格会比较稳定,在此之外的周边区域将会涨跌互现。

去库存化进行中

记者:既然房地产市场已经见底,之前去库存化的趋势现在又是一个怎么样的状况呢?

李少明:去库存化一直在进行之中,现在是否结束了去库存化的趋势还很难讲。

鲁政委:此前市场都说一季度开发商的去库存化效果显著,有消息说是从18个月降到了12个月,对此我们应保持一定的怀疑。

目前房地产市场只有3、4月份比较活跃,而1、2月份可以说非常平淡。将这几个月的销售程度拉平看来,在远远不如前期的购买热情下,市场怎么会在短短时间内就出现了原来半年销售量库存的下降?

如果这有这样的数据,那么肯定是“调整了分子或者分母”。调整分子意味着统计数据者认为市场销售的效果比较好,调整分母意味着统计数据者认为市场存量没有预期那么高,但这个数据本身的可信度需要受到质疑。

资金压力开发商紧绷的资金链有所缓解

截至今年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房地产行业全部资金来源同比增长9.15%,其中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定金(预收款)分别同比增长了13.14%、8.01%、1.59%。

对此,有券商研究指出,这说明了开发商资金主要还是依赖于自筹资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销售情况回暖,房地产企业预售款出现了正增长,并且国内贷款与预收款的同比增速走出了拐点。

这一点至关重要。一季度末扣除预收账款后,房地产行业92家上市公司的负债率和净负债率分别比2008年末下降0.7和2.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开发商回笼资金的力度在不断增加,其紧绷的资金链压力有所缓解。

国务院通知为房企资金松绑

记者: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上是否出现了拐点呢?

李少明: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早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就已经见底了。从预收账款来看,今年一季度末92家上市公司预收账款比2008年末增长17.8%,而去年一季末仅比2007年末增长5.3%。

鲁政委:“地王”的出现和拿地热情升高是否意味着房地产商资金链的恢复?我觉得并不一定,从各种消息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那些大型的公司比如万科、金地等就算在市场最危险的时候,本身风险也不大,现在最重要的是那些三线,甚至二线开发商的资金链是否完整。这方面由于缺乏最新的数据,很难观察到。但有一点可以看到,那就是目前在市场上动作比较大的公司多是一线企业。

我们不能认为二三线房地产相对较小、具有区域性,就对小看他们的影响力。事实上,任何一家房地产公司倒闭都会造成银行的坏账,并且多是几亿、十几亿的坏账,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为扩大投资需求,近期国务院发布了商品住房项目资本金比例将下调的通知,这意味着将再度为房企资金松绑,无疑会使房企的负债能力以及滚动开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注国务院新规细则

记者:近期央行表态认可当前的信贷增长,并表示将继续保持充裕的流动性,加上国务院的新规,这是否意味着开发商将迎来资金的松动浪潮,进而促使行业复苏?

鲁政委:各项新规对于房地产商肯定是利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资金压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务院新规只是讲了原则,但是迟迟未见细则。事实上,政府对于房地产业的调整出于多方考虑,因为房地产占据国家固定投资的25%,那么从简单的思路出发,政府要推动地方项目的繁荣,就要观察地方项目中哪些大的项目没有动,房市此前处于投资停滞状态,所以对症进行刺激和拉动顺理成章,但最终究竟松动的资金有多少,对于房地产业的刺激有多大,还需要关注细则才能确定。

股市反应房产板块跑赢大盘累计涨幅近80%

根据券商的统计,从今年年初至5月4日,a股市场房地产板块的累计涨幅达到了近80%,a股的累计涨幅为40%。从市盈率观察,房地产板块市盈率由年初的19.7倍上升至目前的34倍,市净率由年初的1.98倍上升至目前的3.46倍。

房地产板块走势明显跑赢了大盘。这主要是房地产市场成交回暖明显、行业资金来源出现拐点、上市公司业绩得以提升以及整个政策面依然给予了该行业大力支持的结果。方正证券研究认为,房地产行业基本面的改善有望得以延续。

房地产股票投资机会大

记者:当前房地产股票的表现是否反映了行业基本面改善的状况呢?

李少明:房地产股票提前反映了这种良好的态势。从2008年年报到2009年一季报观察,今年一季度销售回暖尚未体现在一季报中,预计今年房地产行业整体增长将会超过市场预期。

记者:您觉得未来房地产股票走势如何?是区域性地产股机会大,还是全国性地产股的投资机会大?

李少明:预计在二季度,房地产板块仍有超额的受益,维持“看好”评级。应该说整个行业都存在着投资机会,这个没有明显的区分。我们推荐3大经济圈内的上市公司。

机会集中于4类公司

记者:对于投资者来说,现在买房与房地产股,哪个更划算?

金岩石:从短期看,房市会出现涨跌互现的情况,上半年可以买股票;但从长期趋势看,下半年应该是买房的好时机。这是因为从去年的金融危机开始,房地产商的投资几乎停止,未来楼市供给肯定下降,而国家的流动性注入仍未停止,楼市长期上涨的趋势不变。并且,股市和楼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即股市的上涨会对楼市有所触动,一季度出现的楼市“小阳春”行情就是这种互动的体现。

鲁政委:至于投资者如何把握投资?归根结底要看自己的实力,房地产属于自有投资,本身有杠杆效应,只付20%~30%就可以拿到,如果长期投资的话,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肯定是稳健的选择。但是买卖房子的成本比较高,买房子和卖房子都不容易,相对来讲买房地产股只需要电脑操作就可以了,两者的区别还是比较大。

李少明撰写报告认为,房地产板块的机会集中于4类公司:快速开发型公司,快速开发带来业绩持续高增长;资源型公司,在行业转好下业绩可望快速释放;布局土地稀缺区域型公司;注资型公司,存在被母公司或地方政府注资的利好。

前景展望

房产市场“脆弱”回暖标准将变化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一片大好,不过也有较为悲观的观点,认为在行业调整时期,未来房地产行业的走势还不是很明确,开发商在投资上相当谨慎,目前主要以去库存化回笼资金为主。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包宗华则提出要理性分析房地产行业的走势。他认为目前这种以投资需求为主的市场具有“脆弱性”,只要出现房价下降或下降预期,投资者就会持币观望而造成市场低迷。2008年的实际情况就证明了这一点。

“新政”改变住房供应结构

记者:那您怎么看待和分析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形势呢?

包宗华:分析房地产市场的形势需要考虑我国“新政”的变化。2006年及其以前,我国每年的住房建设总量中,经济适用房占4%~6%,廉租屋不到1%,绝大部分是商品房。此前存在的问题是房价过高、大套型住房比重过大和建设规模过大。买得起大套型高价位住宅的主要是高收入者。

实际情况是,高收入者绝大多数已经拥有了住房,一个人拥有4套住房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他们不一定长期居住,这就造成了浪费。而中低收入人群却买不起房。

今年以来,相关部门紧紧抓住了中央注入重资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机会,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30万套,下力气解决260万户低收入者和80万户其他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如果这一“新政”能够得以贯彻实施的话,我国住房供应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

记者:那就是衡量房地产市场回暖的标准应该发生改变?

包宗华:是的。如果还有人把前几年的商品房建设量作为分析市场是否“回暖”的标准的话,我觉得是不科学的。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化的过程一直持续着,有专家认为减少房地产库存的唯一方法是降低价格。

政府应控制房价水平

记者:您觉得目前房价怎么样?

包宗华:现在是中低收入人群依然买不起房。2005年我家对面的楼盘是每平方米7000元,2008年成为了每平方米20000元。

从收入上讲,收入水平增长最快的是高收入者,超过了房价上涨的速度,特别是金融行业表现更为明显。高收入者的“高层”,每年富余的收入就能多买几套住房;高收入者的“中层”,则具有在10年内多买几套住房的能力;高收入者的“低层”,至少有能力在10年内多买1套住房。而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的增速远远低于房价的上涨。

我知道的一个城市,建设了2000多套经济适用房,售价规定的也是当地房价的70%,但是依旧销售不出去。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老百姓买不起。所以政府应该根据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控制房价的上涨和下降水平,以满足中低收收入者的实际住房需要,以达到稳定市场、持续发展的目的。

鲁政委:目前市场上有一种看法认为,房地产价格直接影响经济,甚至认为只要房地产价格上涨了经济就复苏了,这其实是错误的。房市企稳并不意味着经济见底,宏观经济不好也不意味着房市不好。降价肯定能够去库存,但是未必只有降价才是去库存的唯一方法。房地产市场本身是一个靠预期的地方,不管是刚开始大家像买白菜一样的买房子,还是陡然间集体降温,楼市几乎成交绝迹,都说明了预期的重要性——大家认为价格还会涨或者降。

国内外生物能源发展现状 中国生物质能篇二

国内外起重机发展概况 国际市场

国际起重机制造业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主要生产国为德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世界顶级公司有10多家,世界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洲。

欧洲作为起重机的发源地,轮式起重机生产技术水平最高。最负盛名的生产企业有利勃海尔、德马克、森内博根、德国格鲁夫、波坦等;

美国既是生产起重机的主要国家,又是最大的世界市场之一,年市场需求量达600亿美元,主要生产企业为马尼托瓦克公司,其特点是技术较先进、性能较好、可靠性较高,产品主要销往美洲地区和亚太地区;马尼托瓦克绗架臂履带吊,波坦塔吊和格鲁夫液压移动吊以及万国随车吊在世界五大洲的多个地方制造,销售并提供服务。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起成为工程起重机生产大国,其产品特点是技术水平、性能、可靠性仅次于欧美,40%的产品用于出口至欧美市场,已成为国际上制造起重机的主要国家之一,代表企业为多田野、加藤、神钢、日立、小松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起重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开始消化国外技术,实现起重机械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成为当时的技术发展主流。

4231

国内情况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起重机械企业已经有能力对现有技术进行自主创新,研发出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到目前,我国起重机械行业的产品种类已超过1000个,并不断有新的起重机械设备问世。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2011年,中国起重机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有758家;全年实现销售额1894.1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6.94亿元,资产规模为1554.80亿元,产品销售利润为231.09亿元。其中,产品销售利润和利润总额的增速均超过30%,行业经营状况较好。1 利勃海尔家族企业由汉斯利勃海尔在1949年建立。公司的第一台移动式、易装配、价格适中的塔式起重机获得巨大的成功,成为公司蓬勃发展的基础。今天,利勃海尔不仅是世界建筑机械的领先制造商之一,它还是其他许多领域的技术创新用户导向产品与服务的客户认可供应商。同时也是一家欧洲知名的冰箱制造商,中国著名的家电品牌青岛海尔最早就是选择引进利勃海尔先进的技术和琴岛-利勃海尔的品牌,逐步发展起来的。格鲁夫公司成立于1947年,在德国威廉港和美国宾夕法尼亚设有生产工厂,是移动式液压起重机的世界领导者。半个世纪以来,富于传统风格的格鲁夫一直是起重机大家庭中受欢迎的一员。格鲁夫公司提供从14吨(15短吨至499吨(500短吨)全系列的移动式液压起重机,包括全路面起重机、越野路面起重机、车载起重机及工业起重机。格鲁夫也是全球军用特种起重机的首要供应商。全球已销售超过55000台格鲁夫起重机,有些大的公司手中的格鲁夫吊车队伍达到几百台。现已并入马尼托瓦克起重机公司。自从1928年在法国拉克莱特创立以来,波坦公司一直在塔式起重机方面处于领先位置。迄今为止已在全球销售并竖立超过100000台塔机。目前,该公司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和中国的工厂生产60余种型号塔机。波坦的塔机分为三大系列:最小的塔机是自升式塔机,起重量从1.0吨(1.1 短吨)t到 7.98 吨(8.8 短吨);更高、更大的塔机是上回转塔机,起重量从7.98吨(8.8 短吨)到64 吨(70.5 短吨);当然还有根据客户需求而设计的特殊应用塔机,其最大起重量可达160 吨(176短吨)。波坦公司不断创新,如:太空舱驾驶室、对话控制系统和lcc起升机构等。随着拨坦塔机不仅在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工地使用,而且还在众多的大坝、电场、船厂和桥梁等新兴项目中使用证明了波坦公司的声誉日益上升。与2001年并入马尼托瓦克起重机公司。马尼托瓦克起重机公司1925年成立于美国wisconsin州,并于同年制造出第一台作为自用的工厂设备使用的桁架式履带起重机。从那时起,马尼托瓦克成为履带式起重机的标志。目前公司提供11个型号产品,起重量从45 吨(50 短吨)到907吨(1000 短吨)。为了与公司“为不同的市场设计不同的吊车”这一宗旨吻合,除了美国wisconsin州马尼托瓦克工厂外,公司位于德国的wilhelmshaven工厂也生产履带吊。为响应客户的需求,马尼托瓦克不仅生产起吊起重机,还为工业及船舶生产循环作业起重机以及轮式起重机。

我国作为世界重要的起重机制造产地,每年还向外出口大量的起重机设备。据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起重机制造行业进出口总额为23.80亿美元,同比增长23.99%;其中,出口额为17.69亿美元,同比增长24.65%;实现贸易顺差11.59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26.01%。

近年来,在国内基础工业和建设大发展的拉动下,能源、房地产、石化工业、仓储物流、造船工业、冶金行业、机械加工、航空工业和集装箱等行业发展迅速,带动我国起重机制造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三

一、中联、徐工、振华重工、大连重工、太原重工等一批优秀的起重机制造企业。

分析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起重机制造企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有7家,分别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上海振华重工、大连重工、太原重工和沈阳三洋建筑机械有限公司,这7家企业工业总产值高达1865.71亿元。

世界起重机市场正进一步趋向一体化,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起重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外资巨头不断进入中国,以其在技术方面的优势抢占中国市场,中国也成为众多国外工程机械企业的必争之地。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起重机械企业依然表现抢眼,三一重工、徐工集团和中联重科已基本形成“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国产起重机:正视差距 力促新发展

随着近年来我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房地产、石化工业和造船工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我国起重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以徐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优秀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崛起,使我国起重机行业正日益跻身世界起重机制造强国之列。但在这一可喜形势下,如何保持我国起重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扬长避短,也成为行业关注的一个问题。

借鉴国外经验 中国制造崛起

国际起重机制造业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主要生产国为德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世界顶级公司有10多家,世界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洲。

欧洲作为起重机的发源地,轮式起重机生产技术水平最高。最负盛名的生产企业有利勃海尔、德马克、森内博根、德国格鲁夫等;美国既是生产起重机的主要国家,又是最大的世界市场之一,年市场需求量达600亿美元,主要生产企业为马尼托瓦克公司,其特点是技术较先进、性能较好、可靠性较高,产品主要销往美洲地区和亚太地区;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起成为工程起重机生产大国,其产品特点是技术水平、性能、可靠性仅次于欧美,40%的产品用于出口至欧美市场,已成为国际上制造起重机的主要国家之一,代表企业为多田野、加藤、神钢、日立、小松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起重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开始消化国外技术,实现起重机械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成为当时的技术发展主流。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起重机械企业已经有能力对现有技术进行自主创新,研发出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到目前,我国起重机械行业的产品种类已超过1000个,并不断有新的起重机械设备问世。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起重机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有758家;全年实现销售额1894.1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6.94亿元,资产规模为1554.80亿元,产品销售利润为231.09亿元。其中,产品销售利润和利润总额的增速均超过30%,行业经营状况较好。

我国作为世界重要的起重机制造产地,每年还向外出口大量的起重机设备。据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起重机制造行业进出口总额为23.80亿美元,同比增长23.99%;其中,出口额为17.69亿美元,同比增长24.65%;实现贸易顺差11.59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26.01%。

近年来,在国内基础工业和建设大发展的拉动下,能源、房地产、石化工业、仓储物流、造船工业、冶金行业、机械加工、航空工业和集装箱等行业发展迅速,带动我国起重机制造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三

一、中联、徐工、振华重工、大连重工、太原重工等一批优秀的起重机制造企业。

分析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起重机制造企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有7家,分别为三一重工、中联

重科、徐工、上海振华重工、大连重工、太原重工和沈阳三洋建筑机械有限公司,这7家企业工业总产值高达1865.71亿元。

世界起重机市场正进一步趋向一体化,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起重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外资巨头不断进入中国,以其在技术方面的优势抢占中国市场,中国也成为众多国外工程机械企业的必争之地。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起重机械企业依然表现抢眼,三一重工、徐工集团和中联重科已基本形成“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工程机械行业研究员章诵兰指出,随着我国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扶持力度,我国起重机制造行业有望保持较快发展,预计2012年我国起重机制造行业的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仍将继续增长,但增速会有所放缓。章诵兰同时认为,随着我国设备租赁行业逐渐成熟和发展,融资租赁也将成为起重机行业未来增长的强劲驱动力。

正视差距 力促行业新发展

我国起重机制造业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的,“十一五”期间国产起重机制造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大、中型骨干企业的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但总体上与国外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国内企业在大型设备的产品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通用设备的品种规格和性能、产品的零部件、元器件和整机的可靠性、产品的外观造型与涂装、人机关系与环保要素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目前,我国起重机产品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产业规模、核心技术、管理、人才储备等方面。

在产业规模方面,与国外大企业相比,国内起重机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这对国际化背景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和营销、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产生了制约。不过,近几年中国起重机行业实现了“井喷式”发展,起重机行业规模和企业规模,越来越接近国际化经营的要求。

在核心技术方面,我国起重机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设备性能不能满足加工要求,控制手段不全,质保体系功能不能有效发挥,突出表现在零件的平面度、粗糙度及轴线的垂直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国产配套件质量不过硬。以液压产品为例,我国液压工业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反映在产品品种、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液压产品品种只有国外的1/3,寿命为国外的1/2。为了满足重点主机、进口主机以及重大技术装备的需要,每年都有大量的液压产品进口。

在管理尤其是国际化管理方面经验的不足,也已成为我国起重机企业国际化进程中较难突破的一个方面。从企业的管理理念到企业文化,从基本的管理制度到思维能力等,每一项变革都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

重型机械制造业作为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人才竞争是我国起重机行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支撑,而目前人才储备不足也已经成了我国起重机行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障碍。因此,相关企业应加强培养和引进了解国际市场背景和需求的人才,打造出一支优秀的、具有国际化运作能力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关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全球起重机行业将向重点产品大型化、高速化、耐久化和专用化方向,系列产品模块化、组合化、标准化和实用化方向,及通用产品小型化、轻型化、简易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为此,我国起重机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切实增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以此来促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国内外生物能源发展现状 中国生物质能篇三

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0-12-12 16:36:43|分类: 【论文及资料】 |标签:垃圾堆肥焚烧填埋场技术|举报|字号 订阅

1固体废物概述

1.1 固体废物的定义

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中将固体废物定义为:生产、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提倡资源的社会再循环,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减少废物处置的数量,以利社会发展。

1.2 固体废物的种类

固体废物的种类很多,如按其性质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按其形态可分为固体的(块状、粒状、粉状)和泥状的;按其来源可分为矿业的、工业的、城市生活的、农业的和放射性的。

此外,固体废物还可分为有毒和无毒的两大类。有毒有害固体废物是指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和传染性的固体、半固体废物。

下面介绍的是关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堆肥、填埋和焚烧3种方式。通过对国内外以此3种方式处理处置垃圾技术的发展状况的阐述,提出提高垃圾回收和循环利用及多种方法并存是生活垃圾处理的发展趋势。国外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1现状

1996年以前,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卢森堡、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美国和新加坡等一些国家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以填埋法为主。此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焚烧法。目前,日本、瑞士、比利时、丹麦、法国、卢森堡、瑞典、新加坡等国采用焚烧法处理垃圾的比例,都接近或超过填埋法,而堆肥法在国外已较少使用。对于生活垃圾中可利用物质的回收利用率,在发达国家中平均为25%左右,有的高达50%以上。

2.1.1填埋技术现状

英国最早于1930年,美国于1940年开始采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即有控制的生活

垃圾填埋技术。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垃圾填埋场防渗处理中使用人工合成材料作为衬底,逐步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通常采用约2 mm厚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作为衬底材料,其渗透系数可达10-12~10-13 cm/s。目前,人工合成衬底材料已形成了系列产品,并制定了相应设计和施工标准。

垃圾填埋场作业一般由垃圾推土机和垃圾压实机操作,既可提高场地利用率,又可以减少雨水对垃圾的冲刷。现代化大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大多采用单元填埋法,并对垃圾进行分层压实和每日覆盖。

控制填埋沼气的自由转移或扩散是填埋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填埋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通常采取的方法一是通过石笼等形式将填埋沼气导排;二是通过石笼和收集管将填埋沼气导排并使其安全直燃;三是通过管网系统收集后经过净化处理作为能源回收利用。

2.1.2堆肥技术现状

对堆肥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而高温好氧堆肥技术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采用的。根据工艺流程和运行状况,高温好氧堆肥处理技术可分为静态好氧堆肥处理技术、动态好氧堆肥处理技术和间歇式动态好氧堆肥处理技术3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动态厌氧堆肥处理技术在一部分国家率先得到了应用。早在20世纪的70~8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曾建设了大批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垃圾堆肥厂,不少国家还制定了垃圾堆肥产品的技术标准,并依据相关技术标准生产了多种用途的堆肥系列产品,以适应不同作物、不同土壤和不同用肥途径(如家庭养花、庭院苗圃、园林绿化、农业种植等)的需求。同时也在提高垃圾堆肥产品质量,扩大垃圾堆肥产品销售和拓展垃圾堆肥产品使用范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垃圾堆肥技术的推广应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的生活垃圾堆肥技术应用陷入低谷,有不少国家的许多规模较大且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生活垃圾堆肥厂相继倒闭。但即使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国家或城市仍在坚持不断改进垃圾堆肥技术,提高垃圾堆肥产品质量,稳步发展着生活垃圾堆肥技术。

目前,国外生活垃圾堆肥厂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垃圾堆肥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停顿。发展较快有两种堆肥方式:一是庭院垃圾堆肥;二是制造有机复合肥技术。

2.1.3焚烧技术现状

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大致经历了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萌芽阶段是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期。英国诺丁汉和美国纽约先后采用焚烧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德国汉堡和法国巴黎也先后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生活垃圾焚烧厂。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发展非常快,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垃圾中的可燃物和易燃物迅速上升,促进了垃圾焚烧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电子工业变革后,许多先进技术在垃圾焚烧炉上得到了应用,使垃圾焚烧炉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20多年间,是垃圾焚烧技术发展最快的时期、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都建有不同规模、不同数量的垃圾焚烧厂,发展中国家已建有或正在筹建垃圾焚烧厂的也不在少数,垃圾焚烧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

垃圾焚烧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垃圾处理方法。它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效果都比较理想。垃圾焚烧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比较成熟,机械炉排焚烧炉的类型已经基本定型。制约垃圾焚烧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二次污染防治技术特别是废气处理技术的成败。

2.1.4回收及循环利用技术现状

近年来,发达国家把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提高到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垃圾资源化已经成为各国谋求的垃圾治理目标。发达国家在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进程中,都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相关法律、规章和各种标准规范。如德国制定了《关于容器包装废弃物的政府令》;法国制定了《容器包装政府令》;丹麦制定了《再循环法》;日本制定了《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和《容器包装再循环法》;奥地利制定了《包装条例》等等。除法规保障外,发达国家还对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同时遵循“谁污染谁负担”的原则,借助经济手段来保证有关举措的实施,如采取课税制度等。如美国纽约州对使用50%以上再生原料的企业实行减税制度。加拿大的部分州实行在销售过程中对易于再循环的产品课以小额度税金,对不易再循环的产品课以大额度税金。

许多国家对城市居民均实行生活垃圾收费制,不少国家还在商品流通领域实行抵押金制度。如德国规定产品的销售者有义务在一次性容器及包装上加贴标签,并向消费者收取抵押金。挪威规定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要缴一定数额抵押金,在汽车被回收时再连同利息一起返还。另外还有一些国家实行政府补贴和建立基金会等方式来鼓励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如瑞士1996年起向建设和管理生活垃圾焚烧厂的企业增加补助金;英国政府给配电公司发放补贴用以购买生活垃圾焚烧厂生产的电力;法国为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事业的发展,政府采取资金补贴的方式给予支持。

2.2发展趋势

2.2.1提倡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

对生活垃圾尽可能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最有效的途径是尽可能对生活垃圾实施分类收集。这是发达国家在实践中形成的共识。

2.2.2鼓励有机垃圾堆肥处理

可以预计,垃圾堆肥技术将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一次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但无论如何生活垃圾堆肥技术今后仍将在国外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2.2.3稳步发展垃圾焚烧技术

垃圾焚烧处理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出现有控制的焚烧(烟气处理、余热利用等)只是近几十年的事。它与垃圾填埋处理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选址较容易,处理快速、减量化显著、无害化较彻底以及可回收焚烧余热等优点,在发达国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预计将来垃圾焚烧技术仍会继续得到发展。

2.2.4填埋是垃圾处理的基本方式

虽然垃圾填埋处理率有下降的趋势,但填埋处理仍是垃圾处理的最终方式。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措施将不断完善,垃圾填埋场将向大型化发展,进入垃圾填埋场的有机物含量将有所限制。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1现状

纵观国内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成熟且常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3种。回收利用技术目前仅在少数几个城市中进行试点工作,应用实例尚不多。

3.1.1填埋技术现状

填埋技术作为生活垃圾的传统和最终处理方法,目前仍然是我国大多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出路的最主要方法,约占处理总量的95%左右。根据环保措施(主要有场底防渗、分层压实、每天覆盖、填埋导排气管、渗沥水处理、虫害防治等)是否齐全、环保标准能否满足来判断,我国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可分为3个等级:简易填埋场(非卫生填埋场)、受控填埋场(准卫生填埋场)、卫生填埋场。严格按标准建设和运营的卫生填埋场数量较少,部分城市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还是简易填埋。

3.1.2堆肥技术现状

我国具有传统堆肥技术的悠久历史,但堆肥处理率并不高。目前只有5%左右,在我国常用的生活垃圾堆肥技术可分为两类;简易高温堆肥技术、机械化高温堆肥技术。

3.1.3焚烧技术现状

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八五”期间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目前仅有深圳、上海等少数城市采用了焚烧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

3.2技术发展趋势

3.2.1填埋技术展望

填埋气体导排技术在生活垃圾填埋场得以普遍采用并不断完善,同时填埋气体回收利用技术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试验范围;大中城市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基本上能做到每天覆盖。覆盖材料除粘土外,新型替代覆盖材料的研制工作也取得进展,并在部分缺少覆盖土源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试点应用。在引进、消化的基础上,开发出压实机等新一代的国产化填埋专用机具,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并取得较好效果。填埋技术在我国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的主导地位,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但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的比例将稳步下降,而填埋场中卫生填埋场的比例将明显上升。

3.2.2堆肥技术展望

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好氧堆肥技术,在部分示范工程中率先得到应用;在大城市中将逐步提倡经回收利用和堆肥、焚烧等方法处理后的生活垃圾残余物进填埋场作最终处理,生活垃圾堆肥厂的机械化水平和堆肥质量有明显提高;堆肥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和碎玻璃等杂质得到有效控制。国产化有机复合肥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堆肥厂生产有机复合肥和颗粒肥的比例将逐步提高。由于具有良好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效果,生活垃圾堆肥技术将重新得到重视,生活垃圾堆肥处理的比例将逐步增加。但如何进一步开拓堆肥产品市场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3.2.3焚烧技术展望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低位热值稳步提高,低热值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的工艺研究进一步完善;新一代国产化成套生活垃圾焚烧设备的开发取得成功,并在部分中小型城市形成一定的市场,单台处理能力200 t/d以下的生活垃圾焚烧设备将以国产化为主。生活垃圾焚烧厂的二次污染特别是尾气净化技术取得突破,同时人们对二恶英等污染物的关注程度愈加提高;生活垃圾焚烧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得到提高,发电上网等将继续得到政策和税收方面的支持。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将稳步发展,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比例将逐步上升,未来几年内在部分城市中将建成若干个和国外接轨的生活垃圾焚烧厂。但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在我国全面推广的条件目前尚不具备。

3.2.4我国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技术展望

生活垃圾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的再生资源将逐步得到重视。分类收集、分类处理方式在我国大中型城市中逐步推行;对一次性物品的限制使用初见成效,同时产品包装行为进一步规范,过度包装现象逐步减少。有关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地方性法规将陆续出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工作将逐步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技术将重新得到重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比例将逐步增加,并将带动废品回收业和相关产业的新一轮发展。结论

堆肥技术适合于处理易腐有机垃圾,焚烧适合于处理高发热量组分的垃圾,卫生填埋是垃圾处理的最终方式。随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易腐有机垃圾成份的提高,金属、纸类、塑料等可回收利用组分的增加,推行分类收集,注重垃圾回收利用,同时建立生化、焚烧、填埋多种技术并存的处理方式,是生活垃圾处理的发展趋势。

国内外生物能源发展现状 中国生物质能篇四

国内外生物质能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现状

摘 要:本文概述国内外生物质能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现状,并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研究开发的前景,以及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生物质、能源、气化、液化、成型、燃料

1、前言

生物质能是人类用火以来,最早直接应用的能源。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生物质能的应用研究开发几经波折,最终人们深刻认识到,石油、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同时无节制地使用化石能源,大量增加co2、粉尘、so2等废弃物的排放,污染了环境,给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而使用大自然馈赠的生物质能源,几乎不产生污染,资源可再生而不会枯竭,同时起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生物质能的应用技术开发,旨在把森林砍伐和木材加工剩余物以及农林剩余物如秸杆、麦草等原料通过物理或化学化工的加工方法,使之成为高品位的能源,提高使用热效率,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七十年代,由于中东战争引发的能源危机以来,生物质的开发利用研究,进一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美国、瑞典、奥地利、加拿大、日本、英国、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菲律宾巴西等发展国家都分别修定了各自的能源,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从事生物质能的研究开发。

我国生物质能研究开发工作,起步较晚。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重视生物质能利用研究工作,从八十年代起,将生物质能研究开发列入国家攻关计划,并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已经建立起一支专业研究开发队伍,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我国的生物质能产业。

2、生物质能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现状

2.1国外研究开发简介

在发达国家中,生物质能研究开发工作主要集中于气化、液化、热解、固化和直接燃烧等方面。

生物质能气化是在高温条件下,利用部份氧化法,使有机物转化成可燃气体的过程。产生的气体可直接作为燃料,用于发动机、锅炉、民用炉灶等场合。气化技术应用在二战期间达到高峰。随着人们对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关注,对气化技术应用研究重又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研究主要用途是利用气化发电和合成甲醇以及产生蒸汽。奥地利成功地推行建立燃烧木材剩余物的区域供电计划,目前已有容量为1000~2000kw的80~90个区域供热站,年供应10×109mj能量。加拿大有12个实验室和大学开展了生物质的气化技术研究。1998年8月发布了由freel, barry a.申请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快速热解技术和设备。瑞典和丹麦正在实行利用生物质进行热电联产的计划,使生物质能在提供高品位电能的同时满足供热的要求。1999年,瑞典地区供热和热电联产所消耗的能源中,26%是生物质。

美国在利用生物质能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据报道,目前美国有350多座生物质发电站,主要分布在纸浆、纸产品加工厂和其它林产品加工厂,这些工厂大都位于郊区。装机容量达7000mw,提供了大约66000个工作岗位,根据有关科学家预测,到2010年,生物质发电将达到13000mw装机容量,届时有4000000英亩的能源农作物和生物质剩余物用作气化发电的原料,同时,可按排170000个以上的就业人员,对繁荣乡村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流化床气化技术由于具有床内气固接触均匀、反应面积大、反应温度均匀、单位截面积气化强度大。反应温度较固定床低等优点,从1975年以来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包括循环流化床、加压流化床和常规流化床。印度anna大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心最近开发研究用流化床气化农业剩余物如稻壳、甘蔗渣等,建立了一个中试规模的流化床系统,气体用于柴油发电机发电。1995年美国hawaii大学和vermont大学在国家能源部的资助下开展了流化床气化发电的工作。hawaii大学建立了处理生物质量为100t/d的工化压力气化系统,1997年已经完成了设计,建造和试运行达到预定生产能力。vermont大学建立了气化工业装置,其生产能力达200t/d,发电能力为50mw。目前已进入正常运行阶段。

生物质的直接燃烧和固化成型技术的研究开发,主要着重于专用燃烧设备的设计和生物质成型物的应用。目前,已开发的技术有:林产品加工厂的废料(如造纸厂的树皮、家具厂的边角料等)的专用燃烧蒸汽锅炉,国外造纸厂几乎都有专门的设备,用来处理废弃物。由于生物质形状各异,堆积密度小较松散,给运输和贮存以及使用带来了较大困难,影响生物质的使用。因此,从四十年代开始了生物质的成型技术研究开发。现已成功开发的成型技术按成型物形状分主要有三大类:以日本为代表开发的螺旋挤压生产棒状成型物技术,欧洲各国开发的活塞式挤压制得园柱块状成型技术,以及美国开发研究的内压滚筒颗粒状成型技术和设备。美国颗粒成型燃料年产量达80万吨。

成型燃料应用于二个方面:其一:进一步炭化加工制成木炭棒或木炭块,作为民用烧栲木炭或工业用木炭原料;其次是作为燃料直接燃烧,用于家庭或暧房取暧用燃料。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开发了专用炉灶。在北美有50万户以上家庭使用这种专用炉灶作为取暧炉。

将生物质能进行正常化学加工,制取液体燃料如乙醇、甲醇、液化油等;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利用生物发酵或酸水解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将生物质转化加工成乙醇,供汽车和其它工业使用。加拿大用木质原料生产的乙醇上产量为17万吨。比利时每年用甘蔗为原料,制取乙醇量达3.2万吨以上,美国每年用农林生物质和玉米为原料大约生产450万吨乙醇,计划到2010年,可再生的生物质可提供约5300万吨乙醇。

生物质能的另一种液化转换技术,是将生物质经粉碎预处理后在反应设备中,添加催化剂或无催化剂,经化学反应转化成液化油。美国、新西兰、日本、德国、加拿大国家都先后开展了研究开发工作,液化油的发热量达3.5×104kj/kg左右,用木质原料液化的得率为绝干原料的50%以上。欧盟组织资助了三个项目,以生物质为原料,利用快速热解技术制取液化油,已经完成100kg/hr的试验规模,并拟进一步扩大至生产应用。该技术制得的液化油得率达70%,液化油低热值为1.7×104kj/kg。

生物质能催化气化研究,旨在降低气化反应活化能,改变生物质热处理过程,分解气化副产物焦油成为小分子的可燃气体,增加煤气产量,提高气体热解;同时降低气化温度,提高气化速度和调整生物质气体组成,以便进一步加工制取甲醇或合成氨。欧美等发达国家科研人员在催化气化方面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开发,研究范围涉及到催化剂的选择,气化条件的优化和气化反应装置的适应性等方面,并且已经在工业生产装置中得到了应用。

2.2 国内研究开发

我国生物质能的应用技术研究,从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受到政府和科技人员的重视。主要在气化、固化、热解和液化开展研究开发工作。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在我国发展较快,应用于集中供气、供热、发电方面。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从八十年代开始研究开发了集中供热、供气的上吸式气化炉,并且先后在黑龙江、福建得到工业化应用,气化炉的最大生产能力达6.3×106kj/hr。建成了用枝桠材削片处理,气化制取民用煤气,供居民使用的气化系统。最近在江苏省又研究开发以稻草、麦草为原料,应用内循环流化床气化系统,产生接近中热值的煤气,供乡镇居民使用的集中供气系统,气体热值约8000kj/nm3。气化热效率达70/%以上。山东省能源研究所研究开发了下吸式气化炉。主要用于秸杆等农业废弃物的气化。在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地区得到较好的推广应用,并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广州能源所开发的以木屑和木粉为原料,应用外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制取木煤气作为干燥热源和发电,并已完成发电能力为180kw的气化发电系统。另外北京农机院、浙江大学等单位也先后开展了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我国生物质的固化技术在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现已达到工业化规模生产。目前国内有数十家工厂,用木屑为原料生产棒状成型物木炭。螺旋挤压成型机有单头和双头二种,单头机生产能力为120kg/hr,双头机生产能力达200kg/hr。1990年中国林科院林化所与江苏省东海粮机厂合作,研究开发生产了单头和双头二种型号的棒状成型机,1998年又与江苏正昌集团合作,共同开发了内压滚筒式颗粒成型机,机器生产能力为250~300kg/hr,生产的颗粒成型燃料尤其适用于家庭或暖房取暖使用。南京市平亚取暖器材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适用于家庭使用的取暖炉,通过国内消化吸收,现已形成生产规模。

生物发酵制气技术,在我国已经形成工业化,技术亦趋成熟,利用的原料主要是动物粪便和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在上海亦已建成沼气集中供气系统。

沈阳农业大学从国外引进一套流化床快速热解试验装置,研究开发液化油的技术,和利用发酵技术制取乙醇试验。另外,中国林科院林化所进行了生物质催化气化技术研究。华东理工大学还开展了生物质酸水解制取乙醇的试验研究,但尚未达到工业化生产。

3、我国生物质能应用技术的展望

生物质能是一个重要的能源,预计到下世纪,世界能源消费的40%来自生物质能,我国农村能源的70%是生物质,我国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仅农村秸杆每年总量达6亿多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对生物质能的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必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科学地利用生物质能,加强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已有一批长期从事生物质转换技术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已经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质能研究开发体系,对生物质转化利用技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完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部分技术已形成产业化,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国外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现状结合我国现有技术水平和实际情况来看,本人认为我国生物质能应用技术将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发展。

3.1高效直接燃烧技术和设备

我国有12亿多人口,绝大多数居住在广大的乡村和小城镇。其生活用能的主要方式仍然是直接燃烧。剩余物秸杆、稻草松散型物料,是农村居民的主要能源,开发研究高效的燃烧炉,提高使用热效率,仍将是应予解决的重要问题。乡镇企业的快速兴起,不仅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加速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的消费,因此开发改造乡镇企业用煤设备(如锅炉等),用生物质替代燃煤在今后的研究开发中应占有一席之地。把松散的农林剩余物进行粉碎分级处理后,加工成型为定型的燃料,结合专用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在我国将会有较大的市场前景,家庭和暧房取暧用的颗粒成型燃料,推广应用工作,将会是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研究开发之热点。

3.2集约化综合开发利用

生物质能尤其是薪材不仅是很好的能源,而且可以用来制造出木炭、活性炭、木醋液等化工原料。大量速生薪炭材基地的建设,为工业化综合开发利用木质能源提供了丰富的原料。由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分散居民逐步向城镇集中,为集中供气,提高用能效率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将来应根据集中居住人口的多少,建立能源工厂,把生物质能进行化学转换,产生的气体收集净化后,输送到居民家中作燃料,提高使用热效率和居民生活水平。这种生物质能的集约化综合开发利用,既可以解决居民用能问题,又可通过工厂的化工产品生产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因此,从生态环境和能源利用角度出发,建立能源材基地,实施“林能”结合工程,是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

农村有着丰富的秸杆资源,大量秸杆被废弃和田间直接燃烧,既造成大量的生物质能的浪费,也给大气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因此,用可再生的生物质能高效转化在将来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3.3生物质能的创新高效开发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生物质能的发展将依赖创新技术来实现更大的发展。生物质能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如生物技术高效低成本转化应用研究,常压快速液化制取液化油,催化化学转化技术的研究,以及生物质能转化设备如流化床技术等是研究热点,一旦获得突破性进展,将会大大促进生物质能开发应用。3.4城市生活垃圾的开发利用

生活垃圾数量以每年8%~10%的快速递增,工业化开发利用垃圾来发电,焚烧集中供热或气化产生煤气供居民使用,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5能源植物的开发

大力发展能生产“绿色石油”的各类植物,如油棕榈、木戟科植物等,为生物质能利用提供丰富的优质资源。

4、建议

4.1生物质能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在现阶段主要是从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从中长期来看,将要弥补资源有限性的不足。因此,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其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在目前发展阶段,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和财力支撑。应制订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投资生物质能源开发项目。

4.2我国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但我国的国情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偏少,因此,在生物质的应用技术发展方向上,应结合我国分散的能源系统,以满足农村乡、镇、村不断增长的能量需求,重点解决居民生活用能,减少对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的使用。在经济条件较发达的乡村地区,大力推广木煤气气化系统。在城市推广颗粒成型燃料及专用取暧炉,取代煤炉取暧和小型锅炉。

4.3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在生物质能化学转换中催化降解、直接和间接液化机理,高产生物能基因及其变异性规律,生物转化微生物“杂交”等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国家在科研项目的安排方面,要注重给生物质能应用研究的发展方面留有一定的空间。

4.4我国已发展薪炭林540万公顷,年生长量约达1.8亿吨,计划到2010年,薪炭林达到860万公顷。同时,山区大量发展的经济林果壳。利用这些林业资源,建立能源工厂,将这些生物质热解处理,气体作为民用煤气,热解的固体木炭进一步加工成活性炭作为化工产品,创造经济效益。既解决部分农村缺少能源的矛盾,又为农村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山区农村的发展。前期选择合适的地区,建立生物质综合利用“林能结合”示范能源工厂系统,然后推广应用。

4.5加强生物质的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生物质应用技术和设备,加快我国生物质开发应用的步伐,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结构体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