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典诵读课题中期报告篇一
科目:语文
学校:青铜峡市铝业学校
题目:初中语文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方案 内容:
一、背景目的和意义
诵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地位。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基本诵读方法的同时,增进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语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古典诗文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精华,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确立以古诗文诵读为突破口,进行初中语文诵读教育研究,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目的,让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古诗文熏染学生的灵魂,从而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品性灵气。
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打好人生的底本。这个底本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初中阶段是人成长的又一关键时期,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诗歌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
可是,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在一浪浪各国文化的冲击下,我们的孩子接触了不少他国的文化。孩子们看日剧,追韩流,唱英文韩文日文歌曲,而对于我们民族艺术瑰宝——古诗更是知之者甚少,或仅能吟诵十几首,而对于诗中那优美的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对古诗的喜爱却根本无从谈起。常此以往,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岂不要烟消云散了?因此,开展经典诵读的研究,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很有实际研究价值。
二、主要内容:
1.明确诵读的目的。
2.学生的普通话朗读发音。3.指导诵读技巧。4.面向全体学生。
5.诵读在课堂中的运用要有效果。
三、预期达成的研究目标
实验目标:根据中学语文学科特点,通过开展语文实验,确立研究语文诵读的基本途径,优化学生语言理解与感知,探索出一条以读代讲,以读带讲的语文课堂教学新途径。
培养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诵读是一门语言艺术,激发他们想读,敢读,肯读,乐读的兴趣,以读带思,做到从思考中产生疑问,在疑问中领悟,促进理解,鉴赏,表达等多项能力的运用。
四、研究方法
1、主要有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辅助诵读经典美文,营造的有浓厚经典诵读的环境。
2、制定经典诵读方案,强化对古诗文诵读的效果,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定内容,把经典诵读课真正纳入课堂。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诵读情况进行评价。
五、步骤和措施
1.诵读活动形式的实验探索。
诵读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只求记忆,对诗文的理解不作硬性规定,学生悟多少算多少,为了避免学生因重复记忆而感枯燥乏味,尽量借助各种游戏、竞赛等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同学间相互检查,定期抽查,分组开展古诗名句对句比赛等,使学生对诗文诵读保持兴趣。
我们做了以下一些有益的尝试:
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古典名文和名著等内容的学习和诵读,使每个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美好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懂得爱国、爱家、爱父母、爱他人、爱自己的人生道理。
选取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增广贤文》等作为的诵读教材,按必背篇目和推荐篇目,分级逐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领略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
我们的经典诗文诵读时间主要是在以下“五个每”中“挤”出时间进行:(1)每天从早读课中挤出20分钟进行诵读。
(2)每节课从课前准备中挤出3到5分钟进行诵读。
(3)每天晚上从课间操后休息前挤出10分钟进行集体诵读。(4)每周从课表中挤出两个课时作为经典诵读课进行诵读。
(5)每月从语文课中挤出一节课进行集体诵读。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单元进行诵读经典诗文,保证诵读的“质”和“量”。
我们通过教室内教育电器设备建立了一天的感受经典环境:
(1)、清晨,“名家诵读五分钟”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2)、“晨读一刻钟”中,学生进行经典诗文诵读;
(3)、午间的“经典音乐欣赏一刻钟”中的音乐陶冶着学生心灵;(4)、“精读《弟子规》”熏陶着学生的思想和礼仪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枯燥的古诗背诵多样化、兴趣化。2.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与此同时,诗词学习的目的和着重点在积累和感悟,教学的总要求应该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具体地说,教学中要做到一“虚”一“实”:词语、诗句理解要“虚”“似懂非懂、雾里看花”即可;而朗读必须真真切切,背诵要求扎扎实实。
六、预期成果
1、通过扎扎实实的初中语文诵读课题研究,创新出多姿多彩的诵读活动方式,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接触和了解千古流传的文化经典。在此我们配以优雅的古曲,诵读古诗的琅琅书声,在校园里此起彼伏。
2、经典诵读对师生、家长、社会在传统道德方面的熏陶感染的积极影响广泛而又深远。诵读经典不只提高了教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教育,还有助于从长远实现德育培养的目标。随着古典诗词、经典古籍逐渐深入课堂,“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的传统教育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师生情操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甚至家长也日益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产生的深刻影响。
七、成果形式
典型课例
解读《大学》章句;
一、生齐呼诵读口号: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诵千古美文,当世纪新人!;
二、走进昨天的记忆;
1、记忆中的古诗句;(1)师宣布竞赛规则:每组一首绝句,一首律诗、汉;(2)分为4个小组,自报组名,呼出挑战宣言;(3)4个小组赛诵;
2、师生共同评比出优胜组;
3、记忆中的《大学》章句;(1)由领诵者领诵《大学》章句;(2)生谈从中的收获.三、新授 解读《大学》章句
一、生齐呼诵读口号: 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诵千古美文,当世纪新人!
二、走进昨天的记忆
1、记忆中的古诗句
(1)师宣布竞赛规则:每组一首绝句,一首律诗、汉乐府、词,均可。(2)分为4个小组,自报组名,呼出挑战宣言。(3)4个小组赛诵。
2、师生共同评比出优胜组
3、记忆中的《大学》章句
(1)由领诵者领诵《大学》章句(2)生谈从中的收获
三、新授《大学》章句
1、ppt展示所学内容
2、听录音,要求心到、口到、手到、眼到。(1)第一遍,只听,初步感知内容
(2)第二遍,据录音,用“/”划出节奏;用“_”标出不认识的字(3)第三遍,据录音,拼出拼音
3、ppt展示带拼音的内容,生对照纠正有误的拼音,再与录音一起齐读内容。
4、诵读此段内容
pk赛 个人pk,小组pk,师生接龙读
四、知晓大意
1、ppt出示注解,生结合注解自己理解含义
2、再看译文(1)生齐读译文
(2)默看译文,领悟你读懂了什么?(3)小组合作探究
3、师过渡: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俗语也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贤明的人士都有宽容向善的美德。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唐朝“贞观之治”,使得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而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虚心纳谏,亲贤臣远小人”,这样的人则利于子孙黎民。
人的胸怀应该像大海一样宽广,像蓝天一样高远,学会称赞别人的优点、长处,而不能因别人比我好而心怀妒忌。待人处事要真诚,言行一致。这些正是我们应该从这则大学中领悟的人生哲理。这也正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千古流传!
五、拓展延伸
1、学生就生活实际谈谈感受。(1)抽签定题(2)分组研讨
a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就个人而言,你该怎样做?
b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就班级而言,作为一个班长,你将怎样带领你的同学? c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就一个学校而言,作为一校之长,你该怎样做? d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再大到一个国家,你准备怎样做,有何好建议?
2、再回到原文,齐诵、背诵。
六、结束语(由一些读书名言引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孩子们,希望你们多读书,读好书,让经典美文伴你一生!课末,让我们再次喊亮我们的诵读口号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诵千古美文,当世纪新人!用声音装点文字 教学目标:
1.朗读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 教学环节:
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秀,超级男“声”女“声”秀。教学过程:
一、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
内容:利用精美的朗诵创设情境,引入课堂。侧重于对学生心理上的震撼。方式:课件播放美文诵读素材。材料:《我们和你同在》视频片断,《生死不离》音频朗诵。
二、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内容:
① 明确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② 明确朗读误区。
③ 介绍朗读的三层境界。④ 介绍朗读的基本方法。方式:
课件播放与教师讲解相结合,重在对学生的启发和感染。材料:
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朗读是一种特殊的口语方式,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它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历史上运用诵读教学法培养出了成千上万像李白、杜甫、欧阳修、王安石、吴承恩、曹雪芹等这样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而且近代国学大师无不从熟读记诵启蒙而步入学林。可以说,“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遗产中的精华。每个学子都应当努力用我们最美的声音去装点最美的文字。
古人的诵读方式主要以抑扬顿挫有节奏地吟咏为主,是一种寓情于声、以声传情、重感性的表达方式。而今人对诵读的理解,虽然也有不同,但一般地讲,主要指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粗解文意;一是背诵,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可以说,这种记诵活动始终伴随着思维与语言的训练,是一种自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言、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阅读实践与情感体验活动。朗读的误区: 念字式“朗读”:语调平直,没有轻声,没有重音,顿连呆板,更无从谈起语言的感情色彩。念经式“朗读”:发声含糊,频率细碎缺乏停顿、重音和语调的起伏,声音缺乏变化,感情由于语速过快而无法很好地得到表达。八股式“朗读”:刻意追求声音的形式,而忽略不同的文本内容,表现为朗读缺乏变化,缺乏生气。
朗读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次——品其滋味熟读。要能抑扬顿挫地诵读。(书读百遍,酝酿胸中,自然悟入)第二层次——入其境界求静。这时候身心专注,读书求悟进入的一种读书状态(若能达到此种静态,则其义自现)
第三层次——悟其真谛妙悟。能在静态中达到对诗文精妙之处的感悟。(悟是诵读的最高境界,即便当时没有情出,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答案会一下子在脑海中出现,豁然开朗)朗读的方法:
①读正字音——用普通话读是起码要求,纠正方言。口眼并用,心到口到,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读出标点符号,音量适当,语速合适。
②读通词句——这是诵读的基础。要解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单音双音,词类活用等,以及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问题。③读准停顿——这是诵读关键。包括虚词用法,句式、语气等,作用是训练语感,把握意脉,领悟内容。
④读清思路——这是诵读的深入。两个作用,一是训练思维,体味构思的妙处;二是便于背诵,会背文章者背结构。
⑤读出感情——这是诵读的熏陶感染。把握诗文基调,了解诗文基本感情倾向。论说类诗文语调较为平稳;记叙抒情类的语调较有表情;散文类的语调要体会其 真情实感;韵文类的语调则要体会其韵律与节奏,声入心随。⑥读懂内涵——这是诵读的深化。读书的目的是求知,只有理解了文章的内涵才能真正将朗读表现至完美。
三、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
内容:学生自由选定所学过的课文篇章语段,进行温习式是朗读,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方式:教师先行范读引领,然后安排学生自由进行诵读练习。材料:《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华南虎》、《马》、《音乐巨人贝多芬》、《伟大的悲剧》、《斑羚飞渡》、《安塞腰鼓》音频朗读。
四、秀,超级男“声”女“声”秀。内容:学生表现自己非凡的朗读才华。
方式:各小组先进行小组内的朗读秀,然后选出最佳人员参加全班范围内的超级男“声”女“声”朗读秀。选出优秀选手推送到学校站,在“校园之声”中向全校师生展现自己的诵读才华。
结束语:用文字表达内心的人是幸福的,用声音表达情感的人也是幸福的,用声音装点文字的人则是双倍幸福的。
教学设计:龚侃
复旦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边塞诗英勇战斗、向往和平的主题。通过朗读感受边塞诗悲壮的内在情感基调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边塞诗英勇战斗、向往和平的主题。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受边塞诗悲壮的内在情感基调 教学时间:一课时
设计说明: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诗歌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情感鲜明强烈,语言质朴豪放,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适合初中生朗读与感受。本课选取具有不同代表性的边塞诗,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反复朗读,感受古代边塞军旅生活的整体面貌,了解边塞诗悲壮的整体情感基调。教学流程:
一、导入——边塞英雄梦
1、播放屠洪纲歌曲《精忠报国》诗歌朗读。谈一谈你听这首歌的感受。
2、很多同学都曾幻想成为一名驰骋边疆,征战沙场的英雄梦。今天就让在诗歌中得偿所愿,在朗读中回到那血雨腥风的大漠沙场,感受戍边将士的内心世界。
二、胜利的豪情
1、唐朝疆域辽阔国力昌盛,是边塞诗歌的黄金时代。当时很多诗人都曾经到过边塞,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其中,卢纶就以壮阔的笔调记录下了将士们出征前的誓师场面。
2、学生齐读《塞下曲》,说说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风采?(军容严整、团结一心、斗志昂扬)
《塞下曲》(唐)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3、朗读时如何通过音量、气势的处理表现将士们团结一心、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
4、两组同学朗读前两句,全班齐读后两句。
5、卢纶本是文人,投笔从戎写边塞军旅生活。唐朝还有许多武将自己能写诗,这归功于唐朝作诗风气盛行。严武就是这样一位能写诗的武将,更了不起的是,他曾经亲自率领军队仅用两个月就击溃了大举入侵的吐蕃军队,收复了大片土地,保卫了边疆的安全。《军城早秋》(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6、请同学齐读严武的诗作《军城早秋》。说说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战斗场景?
7、自由朗读《军城早秋》,思考:朗读这首诗时,哪一句应读出明显的变化?应读出怎样变化?(侧重速度,音调)
“更催飞将追骄虏”加快,上扬。
将英勇的将士形象挺立在苍茫的边塞大漠上。
7、学生个别朗读与小组朗读
8、齐读《塞下曲》、《军城早秋》表现了戍边将士们怎样的精神面貌?
三、战败的哀伤
1、真实的战争总是能够获得胜利吗?接下来我们将朗读一首晚唐国力衰弱时期的边塞诗歌,通过这首诗你能对边塞生活有不一样的认识。学生朗读《陇西行》,想一想这首诗表现了战争怎样的一面? 《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2、自读品味:这首诗中哪些字词寄托了诗人深沉的情感,适宜在朗读过程中着重体会和表现?
3、深入感知:诗中“可怜”的对象有谁?你如何理解“犹是”蕴含的情感?
可怜:讲究含蓄的古诗中,如此直白抒情的并不多,体现了作者对牺牲将士满怀同情,同时也是对战士亲人的同情。体现了战争对整个社会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
犹是:满怀着丈夫回家的妻子,此时还没不知她心中的唯一早已经成为了一堆无名白骨,注定无法履行出征前的诺言了。妻子越是痴痴的等,越令我们旁人伤感动容。
2、个别朗读。要点:在放慢语速、把握语气的基础上突出重音。
3、通过这首诗的朗读,你感受到战争怎样的一面?
战争的残酷血腥,以及战争给战士及其家人带来的不幸。
四、苦守的悲壮
1、一面是割舍不断的亲情,一面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将士们心中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他们又将如何选择?朗读王昌龄的《从军行》,你能够对将士们的内心又更为深刻的理解。《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应当怀着怎样的情感朗读一、二句?——读环境,品乡情
a、这首诗的前两句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朗读时应当投入怎样的感情? 边塞萧瑟、悲凉的环境。语调低沉、语速较慢。
b、景物相同,但各人经历不同,对景物的感触是不同的。读好景,不能忽略景中人的经历和心态。诗中的将士们在此驻守多久了?想象期间他可能经历了什么? “黄沙百战穿金甲”已经驻守多年 九死一生的战斗,战友的牺牲。
c、想象此时你就是一名在此荒凉之地驻守多年,经历九死一生的普通士兵,你已是多年未见父母亲人,如果是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带着思乡之情,再次朗读这首诗的前两句。想一想前两句中哪些词语尤其能够表现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需要在朗读中注意渲染?
长云、暗、孤城、遥望
3、应当用怎样的语气朗读三、四句?——读意志,感悲壮
a、是啊,谁不想要回到温暖的家?然而,战士们却说“不破楼兰终不还”,他想要回家吗?想象在彻底打败敌人的战斗中战士们必须面对什么情况? 将士们希望战胜敌人之后再回家
然而,在漫漫无休止的战斗之中,很可能血染沙场,马革裹尸,永远都回不了家了。战士们心中明白这一点。
b、一方面厌倦战争,很想要回家。一方面却坚决要求留在战场,甚至永远不能与家人团聚也在所不惜。你如何理解这种矛盾?在朗读中应当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表现这种矛盾的情感? 预设:在面对小家与大家,小我与大我的选择时,将士们选择超越个人,成全大我,以牺牲个人的幸福,成全千千万万百姓的安居乐业。表现出视死如归的悲壮。
4、全诗的朗读在音量、语速、语调、气势上应当表现怎样的变化? 音量的大与小:由
小
到
大
;
语调的高与低:由
低
到
高
; 气势的强与弱:由
弱
到
强
; 情绪的壮与悲:由
悲
到
壮
;
朗读全诗,理解悲而不伤,悲中有壮。读出悲壮之气。
5、预设:战士们是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然而,当需要在小我与大我,小家与国家之间进行抉择时。将士们最终抹掉眼泪,选择将小我融入大我,舍小家,保国家。将士们用肩头扛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用七尺男儿铮铮铁骨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万里长城。
五、边塞诗的整体风貌
1、边塞诗歌时中国诗歌发展历史中独特的一支,它时而激越豪迈、时而哀伤悲凉;时而令人心潮澎湃,时而又使人扼腕叹息。
2、边塞诗是悲壮的,体现出千百年来无数普通中国人对和平的向往,对家园的热爱,体现中华民族柔中有刚,遇强则抗,不畏险阻,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七年级)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 一.诵读内容:
1、《咏柳》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
1、《咏柳》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提出诵读的要求:
(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 一.诵读内容:
3、《咏柳》(曾巩)
4、《幼学琼林
(七)人事》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咏柳》(曾巩)。熟读《幼学琼林
(七)人事》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
3、《咏柳》(曾巩)
4、《幼学琼林
(七)人事》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 一.诵读内容:
5、《桃夭》(诗经)
6、《题都城南庄》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
5、《桃夭》(诗经)
6、《题都城南庄》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四 一.诵读内容:
7、《大林寺桃花》8《幼学琼林
(八)饮食》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大林寺桃花》。熟读《幼学琼林
(八)饮食》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
7、《大林寺桃花》8《幼学琼林
(八)饮食》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五 一.诵读内容:
9、《蜂》(唐*罗隐)
10、《观蚁》(北宋*杨万里)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
9、《蜂》(唐*罗隐)
10、《观蚁》(北宋*杨万里)2.提出诵读的要求:
(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五 一.诵读内容:
9、《观沧海》(曹操)
10、《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
9、《观沧海》(曹操)
10、《钱塘湖春行》(白居易)2.提出诵读的要求:
(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 一.诵读内容:
3、《咏柳》(曾巩)
4、《幼学琼林
(七)人事》 二.教学目标:
1.会背《论语》十二章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2.明确诵读内容:《论语》十二章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男、女主持: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中华古诗文又是我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内容极其丰富。有的写景,有的写物;有的抒情,有的叙事;有的写人民的悲欢离合,有的写国家的治乱盛衰;有的情意缠绵,有的豪迈奔放。今天,让我们徜佯在中华古诗文的长河中,去感受一下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
男:嗳,你说,我们小学生最大的任务是什么?
女:那还用说,当然是学习了。
男:让我们先听一听孔子论学习的精彩言论。
生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生b: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生c: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d: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生e: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生f:子曰:“敏而好不,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生g: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男:几位同学朗诵得真好。
女:从孔子的这些论学习语录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把学习搞好,首先要重视学习的态度,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也要有不耻下问的品质,还要有学思并重的学习方法,还要有„„
男:好了,好了,今天班会,我们就少谈一点学习,好吗?其实啊,古人写物的诗句也不少,写得也非常传神。
女:好,我们再来听几首写物的诗句吧。男:一年级时,我们学了一首诗《鹅》,还会背吗?
女:当然会。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朗诵这首诗。
全体:《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男:同学们,你们还会背哪些写物的诗篇呢?
生h:《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i:《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生j、k:《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男:一首首清新亮丽的诗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事物形象。
女:世上的万物都来自大自然,而描写大自然神奇、美丽的诗篇,才更让人感到妙不可言。
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朗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全体:《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l:《江南春绝句》,贺知章: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八生合:《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呜。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男:在古诗人笔下,自然景物是那么神奇、美丽,而田园风光又是那么恬静、悠闲。
女:请欣赏。
生a:《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生b、c:《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生a、b、c:《渭川田家》,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雉雏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女:好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
男:是的,古代的文学家们不仅善于写景,也长于叙事。不论是叙事诗还是叙事散文,都言简意赅,让人赞叹不已。
男:《七步诗》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大家知道曹植当年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首诗来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七步诗》的创作过程吧。
(三生入场,表演小话剧《七步诗》,一人旁白,一人饰曹丕,一人饰曹植。)旁白:曹丕和曹植是曹操的儿子,曹植曾是曹丕继承曹操地位的劲敌。曹丕登上帝位以后,对曹植非常忌恨,总想加害于他。一天,兄弟俩在宫中相见„„
曹丕:贤弟,我一直非常欣赏你的才学。今天,我要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冷笑)要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
。曹植:(吃惊)皇兄,你„„你这不是存心刁难我吗?
曹丕:(发怒)少废话,今天你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否则,哼,等着瞧。(狂笑)
曹植:(低头,叹气,向前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针。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旁白:曹植运用自己的才华再一次使曹丕的阴谋陷害没有得逞,而曹丕听后,也不由得惭愧地低下了头。
男:嗳,你认为古代的文学家们最长于哪方面的作品?
女:我觉得嘛,他们写什么都行,写什么都很精彩。
男:其实啊,我认为古代的文学家把这些情感都刻画得非常细腻。让我们先听一听几首反映亲情的诗篇
1、小组:《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小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记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小组合:《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小组合:《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男:你知道古代的文人们为什么能写出这些好的诗作吗?
女:不知道。
男:就因为他们游遍名川大山呗,见多识广嘛。不过古时交通不发达,一出门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这又使古人们多了一种情思——思乡情。
女:在思乡的诗句中,又以李白的《静夜思》最为出名,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吧。
全班:《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o:《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生p:《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男:中华民族是坚强的民族,对于外来侵略者,从来就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古代的文人们,也拿起手中的笔,抒发爱国情思,描绘战斗的场面和战士的军旅生活。
全班:《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根,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女:请我们的辅导员老师也朗诵一首,好不好?辅导员:“我为大家朗诵一首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这首诗描写了古代将士们在开赴战场前开怀畅饮的场面,表现了古代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性格以及视死如归的气概。《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月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男:在古诗文中,有许多作品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到现在还能指导我们的思想、行为。女:是的,让我们通过相声《慈母心》来感受一下吧。
甲:(背诗状)“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乙:(出场)哟,杨璐,今天怎么这么刻苦啊?
甲:孔子不是说了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乙:话是这么说,可没见你以前这样啊?
甲:嗨,快别说了。这,这都是我妈逼的。我觉得我妈根本就不爱我„„
乙:嗬,什么话!古语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天下哪有父母不心疼子女的。
甲:我给你说说,就说上周六吧。我想,好不容易挨到双休日,一定要好好睡个大觉,可才早上六点半,就被妈妈叫了起来,还说什么“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我又不是男儿,哼!
乙:这有什么不对?古人云:“劝君莫借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甲:去去去,少来这一套!唉,起床就起来吧,可一看书就心烦啊。嘿,干脆就在卫生间呆着吧。我一呆就是半小时。我妈可又嚷起来了:“嘿,干什么呢?古诗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这样懒散,长大了可怎么得了。”
乙:你妈说的没错啊。
甲:好不容易捱到吃饭的时间了。一个馒头,还剩下半个,实在吃不下了,我刚要扔,又被妈妈制止了,妈妈又向我背唐诗了„„
乙:(抢先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不是?
甲:(热点)嗨,既然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我还是吃了吧。整个上午就是学习。看书写字,写字看书,真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乙:有那么严重吗?
甲:下午妈妈说要带我到东山公园去登山,我一听,兴奋得真是“漫卷诗书喜欲狂”。
乙:怎么样,这下体会到母爱了吧。
甲:唉,我高兴得太早了,我妈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乙:此话怎讲?
甲:到了公园,我妈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杨璐,为了锻炼你的身体。也为了磨练你的意志,妈陪你用十五分钟爬上山顶。”
乙:那山高吗?
甲:怎么不高啊!平时我少说也得用半小时。我不得不向妈妈告饶了。“妈,饶了我吧,这也太难了吧。”“什么,难?!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你不去做,再小的困难也克服不了。”
乙:有道理。
甲:嗨,我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爬上了山顶。
乙:在山顶看到了什么。
甲: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乙:怎么样,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了吧。
甲:到了晚上,妈妈要让我总结总结今天的收获。我说,有什么好总结的。我妈又来了:“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不善于总结,怎么能提高。”
乙:你妈说得对。
甲:唉,总之,我遇上这样的老妈可够倒毒的了。
乙:你啊,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好好珍惜吧。
女:在古诗文中,有许多诗句到现在还广为流传,被誉为“千古绝唱。”
男:请听二十四们同学为我们朗诵的二十四则经典名句。(六生入场,采以独育、三人诵,一应一和等多种形式朗诵经典名句。)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以丹心照汗青。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1、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1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6、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1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女:中华古诗文浩若烟海,华夏文明光辉灿烂。
男:让我们多学习中华经典文化,继承民族优秀传统。
班主任:读千古诗文,做美少年君子。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受益于千古诗文的文学滋养,拥有“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让我们站在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巨人肩上,面向世界,开创未来。
活动到此结束。
经典诵读课题中期报告篇二
小学语文“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修山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成长的必须
1、著名的文学大师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书籍,使人充实,给人力量,让人自新,催人奋进!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高尚。
2、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的营养品。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
3、《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4、师生在学习与工作中应攀着“阅读”这个“阶梯”,浸没在书香园地中成长,从中陶冶高尚的品性,铸就美好的心灵,吮吸知识的琼浆,丰富人文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二)时代的需求
1、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认知水平;
2、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时下的语文教学一学期八个单元30余篇课文,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满足不了时代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只有开展好语文阅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改革之所需。
3、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语文学科本身特质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于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它的人文性。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只有开展好语文阅读活动,用丰富的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陶冶下一代,才能符合语文本身特质之所需。
4、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而开展语文阅读活动,除了通过文学作品对人的人格、精神熏染外,还通过阅读自然科普著作,提高人的科学素养。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已成为当代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理性追求。
如何让师生进行大量且持续的阅读,并对师生的阅读进行更有效地指导呢?我校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着手于师生阅读渠道和阅读内容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激发师生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审美修养和人文底蕴,全面提高师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研究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各学段的阅读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 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开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会作品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室、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整个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145万字。
2、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语文阅读教学高效的传统手段,是师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
4、叶圣陶有关阅读的论述:
叶圣陶先生在数十年的教学、写作、编辑的经历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三步读书法。这就是对重要的需要精读的书籍或文章,分、复读、再读三步进行。初读:叶老认为:“就其中的一篇或一章一节,逐句循诵,摘出不了解的处所;然后用平时阅读的经验,试把那些不了解的处所自求解答,得到了解答,再看注释或参考书。”初读,要经过三个环节:求疑、答疑、复核。于无疑之处求有疑,初读务求找出问题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初读不疑,等于不读。有了问题,接着要依据平时的阅读经验、生活或工作的体会,“自求解答”。有疑问不轻易求人,在百思不得其解时,才看参考书或质诸他人。这种答疑过程中就有长进。自己求得了解答,还得验证它是否正确,这就要用注释或参考书来检验。在检验过程中辨明真伪,求取真知。求疑、答疑、复核三个环节中,叶老强调的是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初读 的核心是思考基础上的问。复读:叶老的做法是:“复读一遍,明了全篇或全章全节的大意。”假如把初读中的自问自答视作条分缕析地钻研,那么,复读中的观其大意,就是站在高处,综合归纳。唯有分析,才能了解书的细节;唯有归纳,才能对全文的脉络、思路、要点、中心等了如指掌。这第二步,是对第一步的必要补充。再读:最后细读一遍,把应当记忆的记忆起来,应当体会的体会出来,应当研究的研究出来。”这是叶老规定的第三步的任务。第一、二步是“钻进去”,第三步是“跳出来”。它的目的是吸收、创新。学懂的内容,要记牢,要体会;对于能改造、创新的,就要下一番研究工夫,使认识不断深化,以转化为自己的成果。
三、研究目标
1.探索课内课外阅读的渠道和阅读内容,构建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经典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方法。
2.开发编写一套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校本课程。
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语文积累;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学校的办学特色。
四、研究内容
(一)小学生阅读渠道的研究
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班级、家庭合一的作用,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书香班级,共建书香家庭。
1、如何营造书香校园的研究。
2、如何打造书香班级的研究。
3、怎样共建书香家庭的研究。
(二)小学生阅读内容的研究
1、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杂志研究。
2、适合学生诵读的诗文读本研究。
3、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读本研究
(三)师生阅读策略的研究
1、激发师生的诵读兴趣,探索积累、背诵经典诗文的方法。
2、阅读与练笔相结合,通过改写、扩写、续写、仿写、自我创作等方式以读促写。
3、在校园网站中建立一个经典诗文专题学习的平台,创设一种富有文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经典诗文学习积累的主题系列活动,准确把握学校教育的特点,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师生的需求,为师生的诵读与积累提供资源与帮助。
4、形成经典诗文课堂诵读教学基本模式。我们将着重探索三种经典诗文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传授课、拓展阅读课、自主创新课。研究一系列如何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如何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兴趣的方式方法。制定出一套经典诗文诵读的评价细则。
5、学科教学中结合或渗透经典诗文学习实践的研究。如语文教学中可开展经典诗文教学的拓展学习;美术教学中结合经典诗文进行诗配画,画配诗的创作实践;音乐教学中经典诗文的配乐吟唱或舞蹈练习;体育教学中进行经典诗文韵律操训练;信息技术教学中辅导学生编辑电脑经典诗文小报等。
五、研究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
2、行动研究法:关注教师在“书香班级”建设过程中的操作策略,关注教师的具体阅读指导行为。
3、个案法:观察记录在课内课外阅读研究实验中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4、文献法:查阅有关阅读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二)研究对象
修山小学全体师生,并把每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该项课题研究工作计划从2012年9月开始,至2015年9月结束,历时三年完成。各阶段时间安排如下:
(一)准备阶段:申报课题,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完成课题申报,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和计划;
2、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课题的顺利进行作铺垫;
3、了解各班图书角、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的藏书及使用情况,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4、了解师生课内外阅读现状,统计分析;
5、《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宣传本课题的意义,尽最大可能取得家长的支持;
6、《致学生的读书倡议书》,让学生了解读书的意义,激发读书热情。
(二)实施阶段:开展课题实验研究。a、整合学校、班级、家庭阅读资源。
1、营造书香校园。
①发挥学校图书室、“开放书架”、阅报栏、网络作用,整合阅读资源。②学校年年征订适合师生课外阅读的各类杂志、报纸,学校图书室每年添置新图书。
③开展一系列特色专题读书活动。④各班开设大阅读课。
⑤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
⑥一年一届评比“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学生”。⑦创书香校园读书吉尼斯。如读名著之最、读童话之最、背儿歌之最、背诵古诗之最、背诵《三字经》之最、写阅读日记之最、即兴朗读最棒等项目。
⑧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阅读的实效性。⑨开展课内阅读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⑩课内阅读课教学教师课堂大比武、论文评比。
2、打造书香班级。
①利用黑板报、墙报、队角、班级网页等形式,营造多维立体的班级读书氛围。
②扩充班级图书角,学生每人至少带两本图书。由学生自己选出图书管理员,并制定借阅制度。
③每个学生都有一份读书计划。
④建立好书交换站,鼓励小朋友们好书要相互交换看,好书共分享。
⑤每个学生都建立读书成长册。创造班级读书座右铭。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展示活动。如“故事会”“颂诗会”。
⑦每位语文教师利用课前5分钟、晨读与夕会时间指导诵读经典诗文、利用阅读课与学生赏析《语文经典读本》,每天布置20分钟课外阅读任务,阅读学校推荐书目。
⑧量化评定师生背诵阅读状况。
3、书香家庭的构建。
①根据各自的居住条件,设立书房、书架、书柜、读书角等读书读报阵地,创设好读书读报的氛围。
②给孩子一个安静、文明、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每天保证孩子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并及时填写《课外阅读登记卡》。③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和孩子共看一本书,和他一起讨论书里的人和事,和孩子一起共享阅读的好时光。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体验,不断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④听孩子述说读书的内容和体会,分享他(她)的快乐,热情地赞扬他(她)、鼓励他(她)。
⑤家庭阅读作业,家长进行指导或督促并及时签意见或建议。⑥增加家庭图书存量、年年订阅适合孩子的报刊杂志。b、丰富阅读内容。
1、设置特色课程(语文阅读课),激发阅读兴趣,指导有效阅读。
①利用课前五分钟开设古典诗词诵读
②开设三节大阅读课,保障阅读的质与量。一节导读课,教师在阅读课上或以身示范,与生同读,教会学生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并将之牵引到课外阅读上;一节赏析课,如美文欣赏、古诗文欣赏、故事欣赏„„并且能将一些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一节展示课,讲述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史记等,开展“名言警句发 布会”“成语歇后语对届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进行读书笔记交流等。
2、以认知水平和促进发展为基础,精心筛选阅读内容,构建校本课程,开辟读书天地。
选择阅读内容是大阅读实验的基础,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依据课程标准对各年级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本着“古今兼融”“中外贯通”的原则,从两个方面确定大阅读的基本内容:
一是精选古典。将《课程标准》中推荐的70篇优秀诗文作为基础篇目,再从《千家诗》等诗词书中筛选200多首诗词,每学期30首,要求熟练记诵;将《弟子规》《三字经》作为一二年级的启蒙篇、《千字文》《论语》作为三至五年级的重点篇,兼收并蓄《四书五经》其它内容,做到不求甚解,粗知大意,侧重点是记诵。
二是筛选美文。将《语文经典读本》作为课内必读篇目,学校开发一套优质的小学语文阅读方面的校本课程作为课外必读篇目,将学校图书室、“开放书架”、阅报栏、网络图书,班级图书角和学生自购读物作为个性阅读内容,通过阅读积累,实现个性飞扬。
3、梳理经典性的阅读篇目,精心推荐课外必读、选读书目,搭建课外阅读平台。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分年级介绍贴近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帮助挑选浅显有趣的童话、故事、儿歌、散文、优秀小说等,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十万个为什么》等。
加强课内外沟通,课外拓展延伸阅读。一是在教学实践中,以课本为发端,加强课内外沟通,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北京》前,布置学生查找北京图文资料等。二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如学习了《鲸》、《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课文后,推荐科普读物《海洋的秘密》等书,上了《丰碑》、《倔强的小红军》等课文后,推荐《长征的故事》等书。
c、课题研究阶段性汇报。
1、在肯定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调整实验方案。2、2012年9月课题开题。3、2013年10月至12月进行课题实验中期评估鉴定。
(三)总结阶段:2015年8月至9月迎接课题实验结题评估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分工(1)实验项目领导组:
组
长:刘
宏
修山小学党支部书记 校长 副组长:刘志纯
修山小学教导室主任
钟灿阁
修山小学政教主任
(2)实验项目执行组:
组
长:刘志纯
修山小学教导室主任
副组长:张红君
修山小学党支部委员 教导室主任
符立飞 修山小学语文教研组长
成 员:李云珍、钟振球、钟霞、郭建辉、贺萍、胡胜文等优秀教师
八、课题研究成果
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汇报、结题报告)。
2、学生读书情况调查问卷、调查报告、个案分析等。
3、结集或发表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教学案例、活动设计、研究课等。
4、开发一套优质的小学语文阅读方面的校本课程。
5、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等声像记录,多媒教学课件等。
6、师生阅读采撷集、读后感、创作集、诵读竞赛等
经典诵读课题中期报告篇三
经典诵读,润泽心灵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先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文化精髓,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学校根据国家教育学会重点课题申报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子课题,我有幸成为该课题研究组的负责人。一年来,我带领11名组员积极开展课题实验研究,扎扎实实进行理论研讨、课堂实践、课外展示、测试统计、分析总结,资料归档等每一项工作。我们和广大师生一同吮吸经典甘露,滋养丰厚心灵,享受人文快乐,收获颇丰。
一 积极参与理论学习和培训
为了提高自己的国学素养,推动经典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利用教科研活动时间以及工作之余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诵读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达成目标的相关资料,明确了“经典诵读”课题的研究方向。同时注重学习别人比较成功的,可以借鉴的国学经典诵读方面的理论,并力求把它们结合运用到实践中去。在经典诵读活动推进过程中,我带领实验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让大家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我当然也重温经典句子,加深了理解,更感受了她们的魅力,文化素养得以提高。我非常感谢经典诵读活动。我们每学期组织专题学习交流各一次,每一个月组织系统研究活动一次。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家群策群力,逐步摸索出经典诵读教学的一般策略。
二、积极为活动的开展献言献策。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与根本。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建议学校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升旗仪式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实施经典诵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诵读课向学生说明:不学诗,无以言。小学生,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同时我也组织学生大量诵读经典,让学生从小就沉浸在美诗美文之中,从小就扎根于祖国的文化传统之中,这样不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
三、在班级开展多种形式诵读活动。
结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特点,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边学习边摸索编排了六个年级的校本教材。在每个实验班试行诵读。在诵读方面我首先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抓住文中经典的片段或句子,引导学生品读,感知文章语言的美丽,有时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有时让班上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展示读,牵动、感染学生的的情感,从而重视自己的阅读水平的提高和经典句段的积累。其次是利用每天上午早读前10分钟和每天中午上课前1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还在每周的活动课上让小干部轮流示读、领读经典。有时还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再次是由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确保诵读时间。这样就有意识营造起朗读经典的氛围,学生诵读兴趣盎然。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锻炼。先后有三十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获演讲、写作等多项奖励。
四、由点带面开展全校多样化的诵读。
有班级诵读活动尝试后,我建议学校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组织班级诵读比赛,及时评价;每天中午红领巾广播时间由大队辅导员协调安排1-2名学生展示自己的诵读情况;每周让学生和教师硬笔书法时练习诵读名句,选出了优秀的作品在文化长廊中进行展示;1——3年级所有班级还将诵读内容与学科课程相融合,教师们精心设计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利于下午大课间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从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读的方法都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真正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收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活动的推进与展开,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学生明白学做“五小”儿童:勤学好问的小学生,集体生活的小主人,兴趣小组的小能人,科技宣传的小喇叭,家庭社会的小帮手。树立“七自”精神:思想上自辩、品德上自励、文化上自学、情感上自陶、智能上自开、科学上自创、社会上自立。
经典诵读更加提升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高雅情操。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间,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广大师生共同努力下,相信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经典诵读课题中期报告篇四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李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国学经典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国学经典诗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经典诵读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的作用。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鉴于此,我们六年级组的语文教师积极申报《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的课题,为进一步把国学教育推向深入,深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培养学生记忆力。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能够背诵整篇整本的经典,使学生识记和掌握终身受益的知识精华,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以国学经典篇章陶冶学生高雅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国学经典是做人做事的公式和定律,学生通过口诵心记,久熏成习,久习成性,其文化修养与品质养成就能达到一定高度;
3、研究国学经典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探索学生学习国学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国学精华对学生成长有其独特的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儿童的记忆力,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儿童的道德修养及爱国情操。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化素质。
研究内容:(1)精选与小学语文教材相辅,适合不同年段学生诵读的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2)国学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3)国学经典诵读课外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学习国学经典诵读的策略,并收集、整理出一套适合不同年段小学生诵读的校本课程。
(2)行动研究法:在课堂、课外实践中进行不断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寻找得失原因,改进策略,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
(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能揭示国学经典诵读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4)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整体素养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四、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1月至2014年12月)1.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确定。2.开展前期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3.原有基础上布置教室环境,在教室的墙壁上布置选自《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章句。学生在学校随时能看到国学经典章句,营造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浓郁氛围。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前期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2 月)
1.在班级开展的基础上,开展校级古代贤人贤事演讲(讲故事)活动。2.对全年级学生的经典诵读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问卷调查)4.教师加强自学,通读《三字经》、《弟子规》和《论语通译》等经典书籍。
第三阶段:实验研究中期阶段(2015年3月至2015年5月)
1、积极开展多项活动 全力保证诵读效果。
对于要求学生们必背的国学内容,我们紧抓“三个一”,确保诵读效果:“一日一诵”,每天安排早读课或晨会课10至15分钟进行诵读;各班级结合自己班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诵读活动在全校铺开。活动采用说、读、演、唱、画等个人或集体形式来进行表演比赛。经过学生自背,班级检查,学校比赛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先后开展了“《三字经》诵读表演”比赛、“国学经典演讲(讲故事)”比赛、“国学经典手抄报”评比活动、“做有根的中国人--国学经典诵读”征文活动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犹如一缕缕春风,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了《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语言文字的魅力,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在思想道德上也加深了学生对勤奋刻苦、文明礼仪、谦虚好学、勤俭节约等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悟。
2.建设校园背景音乐,营造听觉环境,用国乐美化孩子的学习环境。每天早读利用教室电子白板播放一些古典乐曲,特别是《国乐启蒙》系列乐曲:《春江花月夜》、《鱼舟唱晚》、《高山流水》等。学唱《三字经》《弟子规》歌曲,借用音乐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
第四阶段:实验研究的后期阶段(2015年6月至7月)
1.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做好每一次活动的记录,写好阶段性的诵读分析。
2、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课,探索诵读方法。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我们每周利用地方课开展一节国学经典诵读课。诵读课的设计做到两点:
一是接受传统教育中的诵读原则:“素读”为主。所谓“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的深度,不作精细讲解,只在乎背诵的熟练。这种做法成年人很难做到,但小学生却毫不费力。南怀谨先生说: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读得多了,自然懂得语言和文字的音韵。二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寓教于乐。运用多媒体和现代记忆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比如,诵读《弟子规时》时,我们采用“经典课堂五步法”:第一步:放声读;第二步:读而悟;第三步:明大意;第四步:我乐背;第五步:故事屋。整个教学环节,没有过多的深挖文义。每节课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诵读的文本控制在200字以内,化整为零。几个重要环节都体现出重在积累和传授记诵方法。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国学诵读内容。
在抓好经典诗文诵读的基础上,课题组还重视做好经典诵读与其他课程、活动的结合渗透。
国学经典语文的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课题组成员都是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是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只要我们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就能让祖国五千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洋溢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一定能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五、课题成果介绍 自实施课题研究实验以来,让我们感到欣慰,国学经典已经犹如一条河流在学生们的心田间激起美丽的涟漪,让学生找到了经典诵读的乐趣。还因为课题研究助推了我校的特色文化建设,提升了学生的人文内涵,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来说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逐步形成了一套诵读体系。根据“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终身受益”的宗旨,我校在引导学生诵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多样化的、学生喜爱的诵读体系,即:唱——读——抄——画——赛。
(二)、总结出一些经典诵读的教学技巧。
第一,有声诵读法。首先形成一种氛围,每天指定一些内容,在科代表的带领下,有声诵读,直到熟读成诵。然后听其言观其行。
第二,尝试回忆法。如识记春天的诗文中,回忆写春之景有哪些句子?在冬天的记忆中有哪些是描写冬景的句子等,通过回忆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有效提示法。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记忆力也是以形象记忆为主要形式。指导老师如果常在学生背诵经典名句遇困时给予适当的提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以致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第四,交际运用法。运用是最积极的记忆,但运用往往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因此,此法更适合高年级学生使用。在班会课上,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他们通过交际比赛运用经典语言,让经典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提高经典的活力。
(三)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少年儿童正处于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诵一些经典,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更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如:学生诵读的《三字经》《弟子规》》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各种题材广泛的典故;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优美文化经典,这些范文烙印脑中,自然就提高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促进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学生认的字多起来了,提高了初读课文的效率。背诵能力强了,课文能很快读熟,会背。理解课文内容时,发言时语句通顺,常常引经据典,很有深度,常有令人感叹的顿悟之言出现。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诵读经典。形成了良性循环。
(四)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走进神木县矿区一小的校园,处处洋溢着“国学经典”的文化氛围。师生在学习环境中减压、减负,和谐放松。校园里每天都能听到学生诵读经典的朗朗书声,能够聆听到悠扬的国乐。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五)提高了学生的思想修养
经过经典诵读的实验,老师和家长欣喜的发现,孩子们从文化素养到精神气质都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的语言变得丰富灵动了。写作文也能够引经据典。老师和家长也为此惊喜不已,更让家长高兴的是,孩子们懂得了孝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一衣一食来之不易。经典诗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品格,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经过经典诵读的实验,教师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拓展,自身的国学素养得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课题研究成效明显,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六)促进了学生诵读水平的整体提高。通过经典诵读研究,学生在大量的诵读的实践中提高了朗诵水平,逐步掌握了吟诵、唱诵、说唱等语言表现方面的技巧,在集体诵读和个体诵读方面都较之以前有了提升。
(七)加强了教师对国学经典的学习
我们认为国学经典的导读,最重要的不是教师的讲解如何精辟,不是教师有多么高超的教学技巧,而是教师自身对国学经典的热爱,是教师自身的国学功底和文化修养,这才是根本中的根本。只有教师自己先成为读书人,才可能引领着学生走进经典阅读的大世界,正如先圣孔子所说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六、课题研究中思考
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碰到一些问题,影响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经典诵读不能奢望孩子们能够现学现用,对于小学生而言,经典熏陶是不可能即时显奇效的。因此部分家长对经典诵读的活动不够理解,支持的力度不够,部分教师对经典诵读实践的力度不大,主动性不够强;由于种种原因,诵读的时间有时不能保证;诵读促使学生的变化不能进行量化。尽管如此,我们仍旧会研究经典诵读。
我们相信,通过开展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与研究,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伟的国学经典,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
经典诵读课题中期报告篇五
扎实推进经典诵读课题实验
一、进一步明确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的意义 两个层面,其一: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易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名著可视为重要代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对于学校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增强学校文化底蕴,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和学校独特的竞争力。
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与好书相伴。
其二:
1、促使教师学习经典,丰富教师文化知识和文化底蕴
2、促使教师树立正确教育观。
3、促使教师合作探究。
4、促进自我反思,分析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创新。
5、促使教师进行科研实验,总结积累经验,形成教学风格。
6、促使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成为研究型教师。
二、我市省级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的项目
我市38个课题单位,研究主题有六项,承担课题的负责人分别有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教师等。
1.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17个单位)
郧西县实验小学 周代瑛 郧西县土门镇中心小学 张启银
武当山特区草店小学 陈国清 房县实验小学 万 力
十堰市张湾区张湾小学 胡绍锋 十堰市重庆路小学 易红永 竹山县张振武小学 毛仁勇 竹山县实验小学 石从国 房县青峰小学 张贵桥 竹溪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陈圣平
十堰市五堰小学 郝莉 十堰市柳林小学 余琴
丹江口市泰山庙小学 陈永玲 郧县城关镇第三完全小学 杨 刚
十堰市实验小学 侯小玉 十堰市茅箭区实验学校 马金萍
十堰经济开发区马路小学 陈君
2.经典诵读与师生语文素养提升研究(8个单位)
郧西县夹河镇中心学校 王德康 郧西县羊尾镇中心学校 李永寿
郧西县马安镇中心小学 李 经 十堰市张湾区实验小学 潘明成
十堰市广东路小学 张伟民 十堰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曹文珍
丹江口市徐家沟小学 赵永爽 郧县鲍峡镇中心小学 董瑞明 3.经典诵读与儿童道德情感培育研究(4个单位)
竹溪县县河镇中心学校 梁恩友 竹溪县水坪镇中心小学 杨广源
十堰市茅箭区二堰小学 韩小玲 十堰市外国语学校 朱凤莲 4.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5个单位)
郧西县夹河镇中心学校 程友权 房县东城小学 陈 烁 石力刚
郧县实验小学 陈立友 丹江口市张家营小学 金 晓 十堰经济开发区白浪小学郑晓利 龚小萍 5.学生经典诵读兴趣研究(2个单位)
郧县杨溪镇中心小学 赵平郧县城关镇新区中心小学 杨桂华 6.经典诵读策略研究(2个单位)十堰市东风小学 袁秉陆 李海燕 经典诵读教学管理(或指导)策略研究 丹江口市实验小学 柯 超
三、研究进展情况。
(一)教材保障 中国经典文化博大精深,如何选定适合少年儿童的教材呢?如十堰外国语学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现代学生思想品德优缺点,通过认真的筛选,确定一年级以《弟子规》为主,二年级以《三字经》为主,三年级以《增广贤文》为主,四年级以《论语》为主,五年级以《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为主,同时每一学年还有适合本年龄段的经典古诗40首;六年级主要对所学内容的总结归类以及运用。市东风小学统一使用了由省教研室主编,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经典诵读》读本,一至六年级人手一册。竹山实验小学为三、四、五年级每一名学生征订了省教研室专家编订的“经典诵读”读本,作为课题研究诵读教材。一、二、六年级在借鉴“读本”的基础上重新选定了诵读内容编印成册,供师生使用。
(二)时间保障
如房县东城小学,十堰经济开发区马路小学利用每天20分钟早读时间和课前3分钟开展诵读;房县实验小学落实“五个一”的时间保证:每一节语文课课前三分钟时间由值日小班长负责,采用带齐读、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每月抽出一节课时间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与展示;每一节写字课时间将当周所吟诵的古诗词、佳句通过书写加强记忆;每一个节假日布置适当诵读任务,动员学生家长配合学生完成诵读任务;每月上一节经典美文赏析课,把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收集、运用、欣赏。每周一节国学课: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诵读;每天下午放学前集体诵读5分钟。郧县杨溪镇中心小学每天利用早上10分钟、课前三分钟、课外十分钟等时间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市重庆路小学早上晨读经典、阅读课学习经典、课前三分钟背诵经典、课间操传送经典。
(三)经费保障。市广东路小学为师生集体购买了省教研室编写的《经典诵读》读本和《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经典诵读材料,累计教材支出26000余元,先后选派教师赴恩施、武汉等地参加湖北省小学生经典诵读展演和中小学古诗词教学研讨活动,累计差旅费支出近万元,校内组织开展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研究的展演、研讨、座谈、竞赛、交流等活动,累计活动经费支出近万元;十堰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去年投入两万元组织教师前去武汉、恩施等观摩学习,投入四万元,为学校图书室添置图书。投入近万元,用来打造校园文化。竹山县张振武小学投入十几万元建起校园文化墙。
(四)方法保障。竹溪城关镇小学每学期完成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三个“一”任务:上一节课题研究展示课;整理一篇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撰写一篇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的科研论文。郧西县夹河镇中心学校持之以恒的做好了“读、听、写、赛”经典活动,即语文课前读经典,一日三餐听经典,每周一次写经典,一月一场赛经典。郧西县羊尾镇中心小学采取了 “看”、“听”、“抄”、“讲”、“赛”五项措施。丹江口市徐家沟小学、郧县鲍峡镇中心小学、市柳林小学、白浪开发区白浪小学开展“一日一诵”、“一周一评”、“一月一赛”。竹溪县县河镇中心学校开展“大手拉小手、同读一本书”活动。一、二、三年级学生和四、五、六年级学生结对子同读一本书,老师和学生结对子同读一本书,学生和家长结对同读一本书。郧县新区小学采用发星计数,一首诗或一段美文背的又快又好奖2颗星,能背下来的一颗星。一星期一汇总,一月一兑星(十颗星兑换一个月亮,一个月亮兑换一个太阳。)一学期评出10-----15名读书星的评价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郧县城关三小为促进经典诵读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学校成立了经典诵读领导小组和考评小组,制订了《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及考级办法》,定期对各班的诵读活动情况予以督促、检查、评估,并列入班主任考核。此外还规定每学期举行两次全校性的诵读比赛,并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颁发获奖证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
丹江口市张家营小学在“大家唱,大家跳”活动中,学校还把经典诵读与唱、跳有机结合,营造出了诗词音画相得益彰的画面。张湾区张湾小学、茅箭实验学校将经典诵读与音乐、美术、语文等进行了多学科整合。市五堰小学、郧西县土门镇中心小学、丹江口市肖家沟小学采取读,看、议、思、诵、评的诵读模式。房县青峰小学开展“一日五诵”。晨诵,课前诵,课堂诵,午诵,路诵,晚诵。丹江口市实验小学,市实验小学与亲子活动相结合,鼓励、倡导学生家长参与经典诵读,督促学生每天回家进行10分钟经典诵读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各地、各校积极开展经典诵读大型展演活动,激发了师生诵读经典的热情,在本地、本校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得到家长、社会的积极反响,萌发了许多动人的养成教育案例。
(五)环境保障。茅箭区二堰小学、竹溪水坪镇中心小学、武当山特区草店小学、努力构建以经典文化为底色的学校文化,让学生时时处处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一是环境文化,涉及文学艺术、传统美德、传统节日、历史名人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校园开辟了经典文化橱窗,教室走廊以礼、孝、忠、诚为主题,向学生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经典美德故事。漫步校园,如同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伟大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二是营造了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郧西马鞍镇中心小学走廊文化、楼梯间文化、教室文化、餐厅文化、宿舍文化乃至厕所文化。
(六)组织保障:郧西实验小学成立了以高低学段的业务校长、教科室主任为正副组长的课题指导小组;建立了以一至六年级六个语文组长为核心的课题实验小组;组建了以各年级骨干教师为力量的教材开发小组。郧县实验小学由副校长、语文学科教研组长和各年级备课组长共同组成领导机构。年级组长与教导处主要负责活动的总策划,年级组具体负责诵读内容的安排,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检查评比,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实验工作开展的力度不平衡。38个课题负责人有的是校长、有的是副校长、有的是教研组长等,在实施的决策上存在着差异;在资金的投入上存在着一定差距;在实施的效果上有一定的差距。
2.在诵读内容取舍方面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3.课题的研究方法缺乏规范性、科学性、操作性。4.课题实施的过程缺乏针对性。
5.阶段成果大多重点总结的是做法,而且有的做法大同小异,有的总结材料似乎从网上而来,缺乏实验目的所达成的效果。
五、如何推进
(一)加强实验力度,提高实验效率。1.紧紧围绕课题进行研究
(1)《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 要研究怎么整合?成效如何?
经典古诗文诵读是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应与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有效整合,脱离语文学习的经典诵读是没有生命力的。结合语文教学,才能提高广大语文教师指导经典诵读的热情和兴趣。如何实现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呢?要遵循自然延伸的原则,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课内一篇带出课外一组;二是题材相同或相近诗文比较诵读欣赏;三是诗文诵读体现时令或具体情境变化。
课内一篇带出课外一组。主要以专题的形式将不同的诗歌串成一组。可以将同一题材、内容相似的诗词组成一个专题,进行导读,如“唐朝的送别诗”将《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诗歌作为一组进行导读;“唐朝的边塞诗”将《出塞》《塞下曲》《前出塞》《从军行》等边塞诗整体介绍,诵读;此外,还可以“古人的咏物诗”“诗人笔下的‘春’”,“诗意童年”“诗人与月亮”等组成专题;也可以将同个诗人的不同诗歌组成一个专题,如“杜甫的诗”、“忧国忧民的陆游”,“**诗词介绍”;也可以是相同体裁的诗作串起来形成一个专题,如“一起读宋词”等。分组归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诗歌有整体的认识,对诗歌的对诗歌发展的脉络有了一定的了解,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产生读更多诗的欲望。这种专题导读在高年级进行,可以跟语文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
比较欣赏,拓展延伸。与语文课整合还可以在在本册古诗文学习基础上,选取几首与课内古诗情感相似,题材相近的古诗,在比较中诵读,在比较中欣赏,在比较中拓展和积累,这样很自然地把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补充结合起来,既能加深学生对课内古诗的理解,又扩大了视野。把经典诵读的目标与语文课的目标整合起来,如把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的《卜算子咏梅》对比阅读,把课内白居易《忆江南》(其一)和课外《忆江南》(其二)(其三)整合,整体出现,加以比较,拓展诵读,实现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老师和学生也不会把经典诵读看成强加的负担。
诵读材料的内容;还可体现时令季节变化,心境变化,结合诵读情境,春光明媚时高声诵读《春日》《村居》感受“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好春光;春雨绵绵时,诵读《早春》《春夜喜雨》《乡村四月》《渔歌子》,感受春雨的温柔和“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炎炎夏日,齐诵《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鄂州南楼书事》,用诵读驱走心灵的燥热;骤雨时,齐诵苏轼的《望湖楼醉书》,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秋季吟诵秋季的诗,冬季吟诵冬季的诗,遭受挫折时,吟诵励志的诗,喜悦时诵读豪迈的诗。总之,一诗一文总关情,如把学生的诵读与诵读的情境结合起来,激起学生情感的火花,经典诗文诵读会越来越有滋味。五大领域,相机渗透。五大领域即: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2)经典诵读与师生语文素养提升研究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积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读语文,讲语文,写语文,用语文,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发展的课。
经典诵读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念,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概括起来说,就是让小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丰富我们素质教育的内涵。
教师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有丰富的阅读体验,有厚实的阅读积累,有新的阅读发现,有对教材准确地理解与把握,这样才有可能懂得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性,才可能建立新的阅读观念,才可能形成一套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从而把学生带入更广阔的知识天地。
一名行者,一名乐者,一名学者,一名智者,一名读者。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如何提升?如何达成研究目标?(3)经典诵读与儿童道德情感培育研究
校正行为规范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是对小学生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教育,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
(4)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主要研究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重点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而物质文化建设则是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上。
(5)学生经典诵读兴趣研究
如何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竞赛法、表演法、情景模拟法、故事会、展示法、游戏法、配乐法等
(6)经典诵读策略研究
导读策略研究:结合生活实际、结合社会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等 1)唯物辩证原则:以辩证的观点审视经典诗文,汲其精华,剔其糟粕,特别是剔除宣传封建思想的,宣传迷信的内容。如果删除了会影响内容的完整性的话,要在诵读中特别指出不合适宜之处。
2)循序渐进原则:诵读材料编排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内容由浅入深,诵读由易到难,篇幅由短到长,编排成一个序列,与学生认识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相适应。
3)自然延伸原则:自然延伸原则要求诵读材料与语文教学结合,与教材相联系,实现从课内到课外自然延伸。让师生乐于接受,不过度增大学生负担。
4)思想性艺术性结合原则:精选情趣健康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的优秀经典作品。要求所选诗格调高雅、健康,积极向上,且艺术性文学性很强。
5)难易适中原则:不挑选篇幅过长,内容过深,生字过多,主题过于复杂,大大超过小学生理解能力的作品。
6)家校整合原则: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让学生和家长参与到经典诵读的选材、诵读等全过程,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整合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
2.讲究科学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问卷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发现法、筛选法、提炼法、资料寻疑法、现状分析法、比较法、测验法、统计法、3.强化研究过程。
有实用性计划,有精心提炼的总结,有研究进展的纪录,有课题组成员丰富的研究成果(有深度、有广度、真实性、价值性)。
4.加强实验教师的培训。(1)经典诵读理论培训。读经典,研经典,导经典
(2)课题实验方法培训。研究目的、研究原则、研究方法、研究过程、5.加强课题实施管理。
目标管理、组织管理、决策管理、制度管理、评价管理 6.加强学习与交流。
重视引领,不断创新,形成特色
7.加强资料的积累与整理。成果形式指阶段总结、实验报告、论文、案例、教材、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