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就是使命。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青年干部习近平的工作风格。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学理论讲故事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篇一:学理论讲故事心得体会
最近研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被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深深感动。书中“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近平在自己身处困境的时候,仍能够做到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他的人格和胸怀令人感佩”……这些朴实的话语都道出了青年习近平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的务实、开拓精神。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立足当下,朱田镇正处在解决短板弱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奋进故事中汲取力量,学习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担责尽责的工作作风,学习他心系基层、心系群众、心系民生的赤诚情怀,动员全镇上下横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破釜沉舟、加压奋进,接续跑出朱田镇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篇二:学理论讲故事心得体会
《习近平在正定》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任河北省正定县县委副书记和书记期间,夙夜在公、心系人民,谱写正定发展新篇章的奋斗故事。书中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善政为民的赤诚情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锐意进取的改革勇气、勇于担当的实干精神,让我的灵魂受到了震撼、精神受到了洗礼。
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时曾讲过:“改革必然海阔天空,守旧未必风平浪静。”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将不断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我镇实际,按照县委“4321”的发展思路,围绕“1+2”的目标定位,强化“12+1”专线工作,攻坚克难、担当实干,奋勇争先,以“严真细实快”的作风,努力打造镇域经济发展新标杆。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篇三:学理论讲故事心得体会
研读细品《习近平在正定》一书,内心始终被习近平总书记真挚淳朴的为民情怀所鼓舞激励,真切地感受到伟大领袖的风范是在实践中锻造出来的。
书中关于调查研究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非常注重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到正定后第一件事,就是走访座谈、进村入户,虚心向每位同志请教,了解群众最需要什么、最满意什么、最盼望什么。他很快抓住当时正定面临的主要问题,大胆解放思想,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把正定经济带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作为乡镇党委书记,要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研的重要思想,在调查研究上狠下功夫,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调查研究,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调查了解情况,倾听基层群众所想所急所盼,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使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真正对得起自己坚守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篇四:学理论讲故事心得体会
讲故事、学理论,悟思想、见行动。大家好,我是xx县曹庄镇中心小学的党员教师xxx。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重视青年工作,那么他自己的青年时代是如何度过的呢?《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为我们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不一样的青年时代。全书读完之后,印象最深的是青年习近平在那段艰苦岁月中展现出的优秀品质。
1、信念坚定、顽强拼搏
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他8次递交入团申请,10次递交入党申请,曲折入党路充分体现了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经历的恶劣自然条件、巨大心理压力,恰恰锻造出了其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2、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
习近平自己曾经说陕北的七年“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是群众”,他时常感恩陕北的老乡保护他、帮助他、拥护他。他情系黄土地,甘心做一辈子农民,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里与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
3、热爱读书、勤奋学习
青年习近平在那段艰苦岁月里不仅从未放弃过读书思考,而且有着比同龄人更刻苦好学的精神。《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多次提到他那不算大、但很沉的书箱子的故事。读书让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变得精神富有,读书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青年。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我们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始终坚守初心、坚定理想,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篇五:学理论讲故事心得体会
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以后,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公道正派的治村理念。书中写道,“近平当了书记以后,处事公道,工作扎实,为村里做了很多实事,群众对他非常满意。”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村民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实地抓好落实,为我们今天的基层治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基层的工作与群众密切相关,在办理公益事业、调处矛盾纠纷、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群众都特别关心关注干部是不是公正,是否存在优亲厚友、厚此薄彼的问题。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做到公道正派,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只有一碗水端平,事事公平、公正、公开,对极个别歪风邪气要理直气壮、正气凛然,才有众人紧紧相随,才能换得人心归。
篇六:学理论讲故事心得体会
《习近平在宁德》一书回忆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的工作经历,生动讲述了三进下党、“四下基层”等攻坚克难的故事。书中“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等观点,在经过20多年的时光洗礼后,仍显现出熠熠的思想光辉。静心潜读的这部著作,对于东蒙镇实现“1234总体发展思路”有重要启迪。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疏通和拓宽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要做到“老百姓的大事小事常记笔头、老百姓的难事烦事常存心头、老百姓的醒世警言常悬门头、老百姓的生命利益常奔前头”。要坚持实干,在实践中锤炼自己,做到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要勇于打破各种自身约束和禁锢,甘于做默默无闻的“铺垫性”工作,扎扎实实推进“东蒙善治”等具体改革措施落实到位。
篇七:学理论讲故事心得体会
我是xx县第二实验小学幼儿园的党员教师xx,通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总书记四十多年前的梁家河峥嵘青春,具有无比强大的感染力感召力,激励着广大青年教师把教书育人使命融入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征程。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无论时代场景如何变化,与祖国共成长、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路,都是青春永恒的主题。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与当地百姓“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干、一块苦”,当了整整七年农民。上山下乡,是那个时代所要求的知识青年的人生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接受艰巨挑战,一步一步迈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关”,将青春燃烧在了革命圣地广袤的黄土地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力挽狂澜,之所以能解决过去长期想解决但没有解决好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但没有办成的大事,无疑与他这种意志品格和敢于担当的精神气概密不可分。
习近平总书记后来指出,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教师,首先,我们应该坚守育人的初心与使命。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努力扩大知识面,让自己赖以教育学生的一桶水变为有源的活水,常换常新,源源不断;其次,应以教人者先教己的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我们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优秀一员,我们是塑造灵魂的特种工程师,那么我们首先是榜样,首先是教己,然后才是教人。最重要的,还应该拥有慈母般的爱心,应尽一切可能平等地对待和热爱每一位学生,只有热爱,才能喷涌出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才能使教师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学理论讲故事心得体会范文精选】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