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2年历史文化作文600字(9篇)

2022年历史文化作文600字(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12:52:43
2022年历史文化作文600字(9篇)
时间:2022-12-31 12:52:43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历史文化篇一

;

毒品的历史文化探析

[摘 要]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罂粟、古柯树、大麻等植物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植物都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这些植物是能够造福人类的。之所以在今天变成违禁品,主要是在科技的促使下,使得这些植物的药效不断得到提升,被一些人用于满足各种丑恶的欲望。

[关键词]毒品;鸦片;海洛因;古柯碱

历史上,精神药物的发现和使用已经具有相当长的历史,人们出于宗教、医疗、祭祀、娱乐等目的使用精神药物。毒品史上,精神药物大多都是由植物制成的。步入近代以后,在科学技术的促使下,伴随着化学和物理学的发展,才逐步出现了应用化学物质合成的新型毒品。精神药物对人的行为和思想都有着强烈的影响作用,具有制幻的效果。从毒品产生的时间上来看,最早出现的毒品都是由植物制成的,例如,鸦片是由罂粟加工而成,大麻属植物可以制成印度大麻或者大麻。

一、鸦片

罂粟科在全世界大约有38属700多种,主产北温带,尤以地中海区、西亚、中亚至东亚及北美洲西南部为多。①中国有18属362种,南北均产,但以西南部最为集中。②罂粟是制作鸦片的原料,但是能够有效提炼出鸦片的罂粟却占整个罂粟家族中的一小部分。人们在六千年以前就了解罂粟的功效及作用,公元前3400年,在今天伊拉克的两河流域,人们已经大规模种植这种植物了。至少在公元前2160年,这种植物已经成为主要的妇科药品和兽药了。③古希腊的医生盖伦认为此药具有镇痛、解忧的效果,能够治疗头疼、中风、气喘、咳嗽等诸多疾病。自盖伦医生以后,在欧洲的医生使用的药剂中,鸦片大多都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用来治疗各种疾病。由此可见,鸦片在人类历史中,尤其是在医疗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几乎是伴随了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中国人也早就知道和了解了鸦片,据考证,在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鸦片就已经传到了中国。史上的名医华佗,在动手术的时候,就使用鸦片和大麻作为麻醉剂,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在唐朝,就有鸦片进口的记录。在公元前973年,北宋印制的《开宝本草》中,鸦片被定名为罂粟。在元朝,当整个亚欧大陆都被成吉思汗的铁蹄踏遍的时候,鸦片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成为整个社会中流通的商品。明朝把鸦片通常称作“阿芙蓉”,尽管当时的中国人已经懂得如何制作鸦片,但是过去的鸦片主要还是依靠进口。在当时的东南亚,罂粟的种植面积很广,据《明会典》记载,榜葛赖、爪哇等地多产“乌香”,“乌香”就是鸦片。明朝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国力强盛,八方来朝的封建帝国,周边各国的朝觐,呈献的各种珍宝,在太平盛世的表象下,整个宫廷弥漫着纵欲、奢侈的风气。在这种大背景下,鸦片成为封建贵族们热衷和迷恋的药物,甚至连皇帝也不能幸免。

康熙皇帝在十七世纪末的时候允许外国人在广州经商,整个中外贸易在十八世纪得到发展,荷兰人,葡萄牙人逐渐被英国人所取代,英国人成为整个中外贸易的主角。在广泛的贸易品中,鸦片也是其中之一。伴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整个西方世界的宗教、文化、道德等也逐渐传入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害怕外来文化会动摇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从而对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会形成威胁,所以朝廷下令限制中外贸易。不过外国商人发现,中国政府却不禁止棉花和鸦片,棉花贸易获利较浅,但是鸦片贸易却是暴利,诸多的外国商人都开始从事鸦片贸易。鸦片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朝廷大肆的进口鸦片导致国库银两减少,同时官员和民众吸食鸦片致使整个国家犹如一盘散沙,之后整个中国就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所以毫不夸张的说,在中国历史上,鸦片是整个中国人民遭受压迫和奴役的催化剂。

二、海洛因

古代医学上所用的药片都是从罂粟中粗萃所取,所以在具体使用的时候会出现量多量少的问题。伴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逐渐将鸦片中所含的成分纯化,而吗啡就是最早从鸦片中纯化的药品。德国化学家赛特纳在1805年从鸦片中分离出吗啡,吗啡是强力的止痛麻醉剂,效力是生鸦片的十倍以上。英国化学家在1874年利用吗啡合成了海洛因,海洛因被作为具有特殊效果的药物而广泛用于医疗界,受到诸多好评。所以医学科技的发展具有两面性,在应用鸦片类物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导致了这些物质的滥用。有了纯化的新药品以后,鸦片类的物质在医学上的应用更加广泛,随之而来的还有鸦片类物质的滥用也在有增无减。医用注射器的发明,使得注射吗啡成为一种新的使用方式。美国在十九世纪的时候,对于鸦片类的物质没有任何方面的管制,当时由于医疗水平有限,鸦片类的物质也是部分家庭的必备药。但是静脉注射器的使用却使得药物的滥用越发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口服药物一般都剂量小,药效产生缓慢,不容易成瘾。而静脉注射则使药效能够快速到达人体的大脑,使人在短时间内达到疯狂的程度,比较容易成瘾。在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对鸦片上瘾的人有近二十五万人。

1900年,毒品在美国被列为最危险的东西。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哈里森反麻醉品法》,对麻醉品严格管制。法案中规定买卖麻醉品都要进行登记,从服用者、医生、税收部门三方面对药物滥用加以限制。自此美国开始了控制麻醉品的长期斗争,现在毒品已经成为整个世界人民的公敌。

三、古柯碱

古柯树的树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古柯碱就是其中之一。古柯树大多生长在高温潮湿的地带,最传统的生长区在安第斯山脉东面的低纬度地区,在该地区生长的古柯树漫山遍野。从智利和厄瓜多尔的古迹中发现,南美原居民咀嚼古柯叶的习惯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④当地人为了生存而咀嚼古柯叶,因为在农业不发达时期,没有足够的食物供当地人食用,在长途奔走或者狩猎的时候,当地人都通过咀嚼古柯叶充饥。因为古柯叶不仅含有丰富的植物碱,还有很多维生素和其他营养成分。咀嚼古柯叶会使得树叶中的生物碱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从而减轻人的口渴、饥饿、疲劳等感觉。所以古柯树在南美原居民的生活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是他们生活的必须品。十三世纪秘鲁的印加帝国将古柯树奉为神树,认为此树是神明所赐,并且在祭祀典礼中焚烧古柯树的叶子来祭奠太阳神。⑤之后西班牙人征服秘鲁以后,古柯逐渐的进入流通领域,被商品化。随着古柯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古柯贸易为西班牙人带来了大量的白银,所以在当地古柯也变为主要的经济作物。

直到1750年,法国的植物学家尤苏伊才将第一批古柯树的样品运送到欧洲。玻利维亚拉巴斯在1781年爆发土著起义,守城的士兵在军粮不足的情况下靠着古柯叶撑了一段时间,这让欧洲的很多人了解到古柯叶神奇的效果。此后更有传教士提倡用古柯叶来解决欧洲的饥荒,也有学者建议让船员多食用古柯叶,不仅能增强船员的体力,同时又能让古柯叶取代酒精,解决船员酗酒的问题。

不过古柯所含的古柯碱是19世纪50年代才被发现的。德国化学家在1855年首次从古柯叶中分离出来古柯生物碱。和其他的毒品一样,古柯碱被首次发现以后也是用于医学方面,用来治疗吗啡上瘾、身体无力等疾病,此外被作为局部的麻醉药。古柯碱的医学效果在19世纪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被作为一种治疗疾病和具有娱乐效果的药物大肆使用。19世纪60年代,古柯叶还被用于制造酒,当时极为流行的马里安尼酒就是应用古柯叶生产的。此外古柯叶还用于制造其他的饮品。古柯碱和鸦片一样,最初也是用于医学领域,而且成瘾性要比吗啡和海洛因小。但是后来逐渐的被滥用,对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影响,最终成为了世界毒品的主要品种。

[注释]

①顾慰萍,刘志民.毒品预防与管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149-152.

②中国植物志.第32卷. http:///,2012-6-8.

③钟素花.从大麻文化看加拿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64: 81.

④夏国美.青少年滥用毒品的成因与禁毒教育模式的转换[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02:62.

⑤陈俊.毒品、理性与人性[j].广西社会科学.2007,4:180.

[参考文献]

[1]杨恕.转型的中亚和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3-78.

[2]陈真,程兵.缉毒教程[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68-97.

[3]肇恒伟,关纯兴.禁毒学教程[m].辽宁: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121-145.

[4]刘昕.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毒品亚文化[j].论坛.社会学研究.2008,02:114-115.

[5]赵和.浅析跨境民族传统文化互动性在禁毒中的作用[j].理论探索.1999,09:8-11.

[6]吕途 杨贺男.试析文化冲突与犯罪形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02:21-22.

[作者简介]王晓莉,女,甘肃兰州人,新疆司法警官学校教务科,研究方向:国际刑法。

6

相关热词搜索:;

历史文化篇二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历史文化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考究其来历,姓和氏不是一回事,在上古的时候,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10多种类别。

①以国名为氏。如齐、鲁、晋、郑、卫、陈、蔡、曹、许等。

②以封地(采邑)为氏。如周武王封岔生于苏,岔生后代便姓苏;晋国大夫毕万于魏,其后世子孙以魏为氏。展禽(鲁孝公儿子公子展的后裔)被封柳下,其后便得柳姓。

③以官名为氏。晋国的荀林父为步兵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称中行桓子,其后以中行为氏;宋国执政卿乐喜称司城子罕,其孙乐祁以司城为氏。司徒、司马、司空、司寇也是此类。

④以职业(技艺)为氏。如巫、卜、祝、史、匠、陶、屠等。

⑤以出生地、居住地为氏。这类姓氏中,一般都带邱、郭、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的居住地点。

⑥以同周王或诸侯血缘关系远近之称为氏。周僖王之子虎称王子虎,其孙称王孙苏;郑穆公之子喜称公子喜,其孙舍之称公孙舍之。

⑦以祖辈的`字为氏。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国君的近亲三代,公孙之子不属公族而须另外立氏。这些贵子孙多以其祖父之字为其氏。如郑国公子发字子国,其孙国参即以“子国”的末字为氏。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郑国公子偃,字子游,其孙便姓游。周平王有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为姓。

⑧直接承袭姓为氏;

⑨天子赐氏;

⑩以次第为氏;

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有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唐太宗年号“贞观”、明太祖年号“洪武”、明成祖年号“永乐”;有的皇帝有两个年号,如宋高宗年号“建炎” “绍兴”、元世祖年号“中统” “至元”;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称乾隆皇帝。 谥号:谥号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表褒的称号有文、景、武、明、穆等,如晋文公、秦穆公、汉武帝;表贬的称号有灵、厉、炀、哀等,如周厉王、隋炀帝。后世帝王谥。

历史文化篇三

历史故事即生动又有趣,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而且也更符合现代初中思维发展的需要,同时,巧妙地讲解历史故事也符合历史教学的特点,最后,讲故事的题材也进一步符合历史课程的需要。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整理的宋朝历史文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020xx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20xx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之间百馀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澶渊之盟是宋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接受求和的结果。对宋而言,一方面幽云十六州的大部分土地未能收回,另一方面要输金纳绢以求辽朝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需索,以

金钱

换取和平使北宋不再居安思危。对辽国而言,却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蒋复璁曾说及宋辽澶渊之盟“影响了中国思想界及中国整个历史”。黄仁宇说:“所以澶渊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这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

自称十全老人的清乾隆皇帝弘历,自视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但他承认,有三个帝王,却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烨,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赵祯。

关于前二人的功过是非,论说可谓已汗牛充栋,就不说了,在此只想略为言说一下人们似较少注重的宋仁宗。

宋仁宗公元一○一○年生,因其之前的皇子一个个夭折,故起名“受益”,五岁封庆国公,九岁立为太子,十三岁就承继大统,更名赵祯,一登帝位。初初一看,幸运之神似处处关爱着他,但其实并非全然如此。一是他的

老子

前任皇帝宋真宗,曾对他怀有杀机,只是在大臣的提醒下才幸免于死;二是他虽登帝位,可只是名义上的皇帝,太后垂帘听政多年后才得亲政;三是爱面子讲排场的真宗留给他的,是一个边患多国库空虚的烂摊子,要多难有多难。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却作出了一系列的业绩,让后人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宋仁宗的重要个性特征是:对弱者同情,对世事宽仁。这既成就了他的个人魅力,也成就了他为帝的业绩。

在他一朝,出了许多名垂千秋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两人出在唐,六人出在宋。而出在宋朝的六人,均出于他当政时期。这六人,可以说是个个名声显赫。时至今日,有谁不知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的大名呢?为什么能这样呢?林语堂说得好,因为这时是中国文人所处的“最好的时代”,文化氛围轻松。

在他一朝,不只出大文豪,而且出大政治家出能臣出大忠臣。如范仲淹,富弼,韩琦,文彦博,包拯,杜衍等。他支持范仲淹的新政,他宽宏大量,他在一定程度上有如今说的民主雅量,他能容忍臣子与自己争辩,不动辄就龙颜大怒要人首级。

今人知道,柳永在历史上是个写青楼歌词的高手。这个人二十几岁时赴京应考,结果榜上无名,几年后再考,仍是名落孙山。这让他郁闷之至,于是写下了大发牢骚的《鹤冲天》,其最后的句子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事让仁宗知道了,所以,当他第三次应考时,虽然考官录了他,但最后关头,仁宗临轩发榜时,御笔一挥,划掉了他的名字,并金口玉牙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粗略以看,似是仁宗器量狭小,何必这般计较一个小文人的牢骚之言,断人前途。但再一想,柳永的词句,不是大有讥讽国家大考,藐视朝廷之嫌吗,认真追究起来,这就不是小事一桩,而是罪名甚大了,仁宗不给他这样上纲上线,又可以说是宽宏大量放他一马处事宽仁了。而这件事的下文,则更有趣,因为柳永随后就一头扎进青楼,写词赚取银子,让烟花女奉养他,并美其名曰,他这是“奉旨填词”,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与皇帝竟开这样的玩笑,在别的朝代遇上别的帝王,不掉脑袋才怪!

宋哲宗赵煦即位时只有10岁,虽然年纪很小,但坐在朝廷上却是神情庄重,言谈举止不失帝王风度。史书上说他“天表粹温,进止中度”。

一次在大殿上,有个太监拿奏折时,不小心把宋哲宗的头巾碰掉了。当时,宋哲宗才剃过头,头巾突然掉下来,头皮显得明光发亮,看起来滑稽可笑。殿上的大臣都忍俊不禁,只好低着头装作没看见。太监也吓得惊慌失措,站在那里不知道如何是好。旁边另一个太监急忙拾起头巾,重新给宋哲宗戴上。宋哲宗始终坐在那里,不发一言,不动声色,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散朝后,宫内总管过来请示如何处理那个太监,宋哲宗这个时候反而微笑着说:“区区小事,不必计较。”对这个无意出错的太监不再进行追究。

后来,辽国派了一名使者来觐见宋哲宗。宰相蔡确考虑到辽人的长相看起来有些特别,而且衣着打扮和汉人也不一样,担心年幼的宋哲宗见到后害怕。于是,蔡确就提前给宋哲宗详细讲解辽人的各种情况,请皇帝见到辽人后不要感觉惊奇,免得失态。宋哲宗听着,毫无表示。蔡确不放心,又反复讲了好几遍。等到蔡确不说话了,宋哲宗这才板着脸问:“这个辽人是不是人?”蔡确当时没有明白皇帝的意思,应声答:“当然是人,是属于其他种族的人。”宋哲宗冷冷地说:“既然是人,有什么可害怕的。”蔡确愣了半天才回过神,知道这个小皇帝不简单,赶紧行礼退了下去。

宋哲宗虽然少有大志,但寿命不长,年仅25岁就病逝了,是北宋寿命最短的皇帝,也是葬在巩义陵区的最后一个北宋皇帝。

历史文化篇四

想要了解长城的历史故事吗?跟着我们来看看吧。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范喜良,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冰雪聪明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范喜良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范喜良,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新婚不到三天,范喜良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哭得像泪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半年过去了,关于范喜良一点消息也没有。此时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启程上路,下定决心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范喜良。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范喜良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范喜良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当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官,在谭纶的支持下,亲自规划和督造了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境内)。此段长城的结构独特,城墙是用巨大的条石为基础,以砖包砌而成。金山岭长城东端高入云端的老虎山上,有一座望京楼,座落在一千米高的山顶上,楼的两侧是悬崖峭壁,人只能从石缝中攀登而上。据说当年修筑时,为了运条石死伤了许多人,但条石仍运不上去。此事感动了玉皇大帝,立即派他的外甥二郎神去运石。当晚,二郎神来到老虎山下,见到成堆的条石堆放在那里,随即将他的神刀一晃,立刻变成赶山鞭。他手挥赶山鞭向条石上抽打,同时喊声"变",那一块块条石,马上变成一只只大山羊,直奔山顶。到山顶后他数了数,不多也不少,正好够用。恰逢此时,一个士兵台帐小解,忽见二郎神赶羊,惊叫一声往回跑。二郎神听到有人喊叫,也吃了一惊,将几十块条石踢下山去,落在东面的山坳里。二郎神随即腾身上天。就这样,修望京楼的条石,就缺了几十块。现在登上望京楼时,会看到楼底十二层奠基条石中有五层是碎石块垒砌的。而那些被二郎神踢下山去的条石,仍然堆放在山坳里,当地人称此山坳为条石坳。

古时候,在甘肃小方城西面,有个驿站叫"马迷兔",又叫"马迷途"。商队从边陲于阗运玉到中原都要经过此地。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每当运玉石的商队赶上酷热天气上路时,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总是喜欢晚上凉凉快快赶路。因此,每当马队走到这里,总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此路的老马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马迷途"的名字就是这样叫起来的。

有一支专贩玉石和丝绸的商队,常年奔波于这条路上,也常常在"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队刚进入"马迷途"就迷路了。人们正在焦急万分之际,忽然不远处落下一只孤雁。商队中一个小伙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怀里,准备带出"马迷途"后再放掉。不一会儿,只见大雁流着眼泪对小伙子咕噜咕噜地叫着说:"咕噜咕噜,给我食咕噜咕噜,能台迷途。"小伙子听后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为饿得飞不动才掉队的,便立即拿台自己的干粮和水让大雁吃个饱。大雁吃饱以后,呼的飞上天空,不断盘旋,领着商队走出了"马迷途",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小方盘城。过了一段

时间

,这支商队又在"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只大雁又飞来在空中叫着:"咕噜咕噜,商队迷路。咕噜咕噜,方盘镶玉。"边叫边飞,又引着商队走出了迷途。只有那只救大雁的小伙子听懂了大雁的话语,并转告领队的老板说:"大雁叫我们在小方盘城上镶上一块夜光墨绿玉的玉石,以后商队有了目标,就再也不会迷路了。"老板听后,心里一盘算,一块夜光墨绿玉要值几千两银子,实在舍不得,就没有答应。

没想到下一次商队又在"马迷途"迷了路,数天找不到水源,骆驼干渴得喘着粗气,人人嘴干舌燥,口渴得寸步难行,

生命

危在旦夕,正在此时,那只大雁又飞来了,并在上空叫道:"商队迷路,方盘镶玉,不舍墨玉绝不引路。"小伙子听罢急忙转告给老板,老板慌了手脚,忙问小伙子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小伙子说:"你赶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镶玉,绝不食言。'。"老板马上照小伙子说的,跪着向大雁起誓,大雁听后,在空中旋转片刻,把商队又一次引出了"马迷途",商队得救了。到达小方盘城后,老板再也不敢爱财了,立刻挑了一块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绿玉,镶在关楼的顶端,每当夜幕降临之际,这块玉便发出耀眼的光芒,方圆数十里之外看得清清楚楚,过往商队有了目标,再也不迷路了。从此,小方盘城就改名"玉门关"。其实玉门关是汉武帝时所建,因这里是古代我国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从西域输入和阗玉石就从此入关,故名。

历史文化篇五

天灰蒙蒙的,却能给人一种激动的心情,大家排着整齐的队等候在博物院门口,享受着博物院外围所带来的盛大气势,宏伟的建筑算不得高大,却隐约地透着点威严。

跨进这向往以久的大门,逐渐融入了一种和谐安详的氛围,心飘飘乎,仿佛又重新见证了历史,仿佛又重见了各古国的前身;演绎着历史,和谐与繁华。曾几何,看到了它们一个个为这遗留的文化付出了多少献血,多少代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立体画面:两只大象中间有一个人,它的寓意是河南的简称“豫”,雕像是人牵着象是河南的象征,也是寓意着我们人类的出现,博物院开放有古文化,古玉器,古建筑,楚国青铜器,明清工艺品,古代石刻,古兵器等几个展厅。

古建筑展厅有汉代世族大家的庄园,既是财富的创造地,又是家庭成员的居所和抵御外侵的坞堡,在这些规模巨大的田园中,农,林,牧,渔以及手工业商业并存,具有极强的自给自足性。我们从汉代河南出土的汉代遗物中看到的庄园,经济繁荣,文化多姿多彩和人性的张扬。如,五彩陶仓楼,五彩绿釉陶望楼,灰陶院落,双连仓陶。

古文化展厅,黄河孕育了东方文明而我们河南正处于它的下游同时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出土不少的文明古迹,这些都集中反映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一个又一奇迹。镇院之宝-----莲鹤方壶。它出土于春秋时期的郑国国君之墓。它壶身高118厘米,口长31厘米,宽25厘米,形状为方壶,长颈,鼓腹,圆足,有盖,盖上装饰有两层莲瓣,中间立着一只振翅欲飞的仙鹤,颈两侧有龙形双耳,腹部装饰蟋龙纹,四角各有一只翼兽,圆足下有两只走兽,这立鹤走兽的搭配使得整个方壶静中有动,突破了商周时期青铜器严肃静止的格调,壶盖上的莲鹤更是商周时期所罕见的,充分反映了春秋时期金属工艺的新风貌。

两汉瓷器继承原始瓷器传统,胎质更加细密,瓷化程度更高,只魏晋南北朝时期,瓷器制作技术臻于成熟,北朝烧制白瓷,是我国至瓷工艺上的重大突破,在白瓷的基础上开始烧造绿彩的瓷器,开后世彩瓷的先河期中我最喜欢的有白釉四系罐,淡黄釉绿彩四系罐,青釉方格纹洗,青釉瓷莲花人系罐。

踏进这神圣而又庄严的建筑中,重新领略到先人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件件遗留的都印证了这一切。在此仿佛又看到那渐行渐远的身影,那印证着艰辛与汗水的沉重脚步,那悄然滑落的汗水。

就是这四层的建筑,融合了多彩的文化,虽然有些已锈迹斑斑,但它使我们对那些古老的故事无法忘怀。每间展厅都留下我们的身影。仿佛我们成考古人员,仔细的观赏这些在我心中如星辰般闪耀地残骸碎片。看着这些只有在电视上看到的实物,心中很是激动,几个小时悄然流逝,我去还沉浸在着古典美中。

历史文化篇六

导语: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2013年湖南东江楚云仙红茶喜获“中茶杯”特等奖。

常常,手握一杯温热的红茶时,杯中流溢的甜香,在充分调动嗅觉神经的同时,更牵惹着蠢蠢欲动的味蕾。当唇舌触碰到温润的茶汤时,胸臆间便生发出一种酣畅淋漓之感。闭目凝神,静静享受它的芳香甜醇,时空仿佛也发生了转换,袅袅茶烟升起,飘飘荡荡……朦胧迷离中,心开始穿越,好像回到4个多世纪前的武夷山,静谧的山村里飘来一阵熟悉的香气,沁人心脾。这是一种曾让无数人为之倾倒的芳香,它曾书写了历史,也曾改写了历史,无论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这一枚小小的香叶,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传说,它的诞生源于一个美丽的错误。武夷山民把它从茶树上采下,原本是要做成绿茶的,可是因故没有及时付制,芽叶全都发热变红,“变质”了!这可愁煞了山民,无奈只好将错就错,并砍来松柴熏焙。这些“变质”的青叶做成茶后,乌黑的茶色看起来不甚美观,甚至还有些丑陋,与鲜翠的'绿茶不可同日而语,但它却散发着一股浓郁的松香,而且尝起来隐约间有类似于桂圆汤的味道。这便是世界上的第一泡红茶——正山小种。山民们顾不上多想,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将茶拿到茶行去卖。他们原以为茶商在试过这种怪茶之后会拒绝收购,可万万没有想到,茶商竟奇迹般地照单全收。殊不知,在人们惊喜与讶异的背后,属于它的辉煌时代正在无声无息地酝酿着。

果不其然,在17世纪头十年的某一天,风鼓满帆的荷兰商船第一次带着它从中国漂洋过海,在欧洲大陆上了岸,欧罗巴人都称它为“武夷茶(bohea)”。后来,它被装入葡萄牙公主凯瑟琳的妆奁中走进了白金汉宫,以它与生俱来的非凡魅力征服了正在用铁蹄征服世界的英国人。当英国人正迷恋于扩张殖民地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经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种来自东方的琥珀色液体,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布衣草民,几乎每天都在期待着大本钟在下午4点准时敲响,然后停下手中所有的工作,沏好一壶茶,拈起一枚点心,揉入一缕阳光,消遣午后时光。此外,“武夷茶”还通过万里茶路运往俄罗斯的莫斯科、彼得堡,让俄国人也钟情于它的芳泽。很快,喝武夷茶就成为欧洲大陆的一种流行风尚。

在中国,源于正山小种的红茶制作技术日臻成熟后,就像一根接力棒一样,在福建的闽北、闽东以及江西、安徽、湖北、云南、浙江等茶区进行了“接力”,并融入了当地的风味特色与文化韵味,而它们在欧洲人心目中却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black tea”。同时,由于英国人对红茶的嗜好越来越强烈,导致了大量白银流向中国。

19世纪中叶,武夷山茶籽被英国一个所谓的植物学家偷偷带到印度播种,并从中国引进了制茶工人,印度从此出现并活跃在世界茶叶的舞台上。随后,斯里兰卡、印尼、肯尼亚等新兴红茶产茶国也相继走上了这个大舞台,中国红茶渐渐式微。

近一个世纪的动荡、战乱,红茶也未幸免。传统几大红茶茶区生灵涂炭,茶园荒芜,产业凋敝。山河破碎,茶业衰败,让一批满怀报国之志的茶学家,不辞辛劳地在西南大后方建基地,做科研,将中国红茶的魂脉延续,创制了滇红、黔红等新红茶。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茶学家依然兢兢业业,为红茶产业的复苏与发展而奔忙,并在四川、浙江、江苏、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开发了不少红茶新品,外销到苏联、东欧等国。即便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红茶曾有过曲折的发展经历,但它还是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跨入新时代,并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喜爱,引发了新一场的“红茶热”,至今方兴未艾,甚至一些绿茶产区也纷纷“红变”,掀起了一场“红改绿”的运动。不仅如此,兴起于19世纪的“红茶风”,吹拂了100多年,还仍未停歇。英国“下午茶”、俄国的“茶炊”已成为世界茶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尼、肯尼亚等国的红茶也还在源源不断地向全世界输出,以红茶为代表的茶,与可可、咖啡三足鼎立,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这就是一枚小香叶与一个大世界之间的故事。

历史文化篇七

;

摘 要:新乡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文化古迹,如百泉、知音亭、马小营、牧野大战、青陵台、竹林七贤等等。本文历数新乡文化古迹,讲述历史文化故事,传播中原文化。

关键词:新乡;百泉;知音亭;牧野大战

新乡——一座历史悠久,响彻中原乃至华夏的文明城市。这里拥有河南唯一真山活水古典园林——百泉,它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中心西北二十华里的苏门山南麓,因湖底遍布泉眼,故名百泉,又名珍珠泉。百泉早在三千年前殷商即行开凿,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防泄水,绕岸砌石,成一长方形泉湖,湖水面积三万四千多平方米,经常流量四至五个,最深处达三米,水温常年20℃左右,湖水四季碧绿,清冽纯净;湖内鱼来鳖往,荇藻交横;湖畔亭台楼阁星罗棋布,曲桥相接;湖周古柏参天,绿柳婆娑,山水楼台交相辉映,景色如画。享有“中州明珠,西湖缩影”之誉。

1、鸣条之战

商汤伐夏桀的战争,开创了商王朝五百年基业。发生在封丘县与长垣县之间。

2、牧野大战

牧野大战发生于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是商周之际一场有道伐无道、正义战胜邪恶的著名战争,主战场就在新乡市境内。

3、青陵台和相思树

春秋时,宋康王看中他的舍人韩凭的妻子息氏,筑青陵台逼息氏成亲,息氏跳台自尽。息氏死前要求死后与其夫合葬,宋康王不仅不允,还故意隔路相埋。传说,不久两墓中长出两棵梓树,两树相交,人谓之相思树。宋康王下令砍树,树上又出现鸳鸯,瞬间又化为蝴蝶,成为我国梁祝化蝶的源头,比梁祝化蝶故事早一千余年。今封丘县留光乡青堆村现存息氏墓,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4、汲冢与《竹书纪年》

汲冢出土《竹书纪年》与甲骨文、敦煌藏经洞、孔壁尚书一起号称我国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

5、张良击秦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巡游东方,路经原阳博浪沙,张良暗怀120斤重的大铁锤,隐伏在博浪沙,结果误中副车,张良见事不妙逃到下邳去了。事虽未果,但成为中国历史上反抗暴政的著名事件,流传久远。

6、官渡之战

官渡在中牟县东北与原阳交界处,重要战场在延津县境内。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公元200年,袁绍集结重兵进攻许都,曹军兵少,形势开始对曹操不利。曹军先解白马(近滑县)之围,后在延津南诱敌,并施巧计偷袭袁军屯粮的乌巢,火烧乌巢,袁军兵多无粮,军心涣散,曹操以少胜多。

7、竹林七贤

魏晋时期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位名士,因对司马政权不满,曾隐居在辉县西南的竹林里,谈古论今,放浪形骸,被称为“竹林七贤”。

8、陈桥兵变

五代后周时,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掌握禁军兵权,镇守都城开封。960年,边防告急,朝廷命赵匡胤率军出征,部队走到今封丘县陈桥驿时发动兵变,拥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参考文献:

[1]张有新.钟灵百泉.2007年8月.

相关热词搜索:;

历史文化篇八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帮,从来注重对祖先的祭奠追思。记得以前我家春节祭祖时上面的横批就是“木本水源”“慎宗追远”, 即不忘祖先之意。文革期间,破四旧,反迷信,谁还敢上坟烧纸?市上也没有烧纸可买,但仍有不少人家买小学生订本子用的白纸去坟上偷偷地烧给亲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祭祀用品成了商家赚钱的一大门类,每到清明和七月十五,满街的烧纸,在店家门口,推成一座座小山,种类之繁,数量之多,不亚于端午、中秋成垛的果品盒。而且很有些现代商品意味,烧纸都成沓成捆,整齐美观,均匀地印着古钱币的印记,还有花花绿绿的美元、港币,大面值的,一张就是数亿,加上大小不一的黄灿灿的金元宝,如果真有冥国银行,也得自愧财力不足,甘心倒闭。烧掉这么多“钱”是否真能使离去的亲人在阴间过富足日子?无法得知,有句话叫“心诚则灵”,意到心到而已。

记得小时候老人说,印现成的烧纸不好使,面值再大也没用,最好使的是拿着木头刻成铜钱样的凿子,用小榔头一下一下在纸上打。打纸时有很多讲究,最好是先人的后代,一定要男孩,榔头必是木头的,打的痕迹不能叠在一起。小时候,过年或两个鬼节,我就经常做这件事。老人告诉我,打上个印就行,可自己怕不清楚,到阴间不好用,总是用力地打,还怕钱少了,先人不够用,总是打得密密麻麻的。虽然现在纸多了,样子美观了,我倒觉得小时候由后人一凿子一凿子打出的纸钱倒更能体现出对先人的真情。

当然,鬼节这一天,从山野到街路,到处火光闪耀,烟气缭绕,纸灰飞扬,造成环境的污染,有时还会酿成火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什么办法呢?祖上传下来的习俗,中国人还没有学会像西方人那样用鲜花表达对逝去的亲人的哀思和怀念的习惯。鬼节祭祀,不能简单看成是迷信,西方基督教国家,现代科学已把人送上了月球,把火箭发射到了火星,但对上帝仍然笃信不移,其实就是一种精神寄托。我们给已逝亲人烧几张纸看似土俗,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伦理内涵。这是对离去亲人的一种感激和怀念,是同另一个世界人的一次对话,是同先人的一种沟通,是人类种族和精神的一种延续。即使亲人活着的时候,有不孝顺或照顾不周的情况,在上坟烧纸的时候,念叨几句,也能求得心理的一种平衡。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我们民族会找到更好的纪念先人的办法,但对先人的纪奠和追思却是什么时代都不可缺少的。

传说中阴历7月15日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在那天它们可以在阳间逗留一天,包括一些孤魂野鬼在那天都可以接受阳间人们的供奉,所以那天也称之为鬼节。

历史文化篇九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

哲理

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

修养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那么关于宋朝历史文化有哪些呢?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宋朝历史文化,希望能够帮到你!

宋平荆池后,即部署攻蜀。后蜀主孟昶闻讯,欲依托川陕险要地势,严兵拒守,同时遣使约北汉共同反宋。赵匡胤获后蜀叛将赵彦韬,得知蜀军兵力部署,遂下令出兵。

公元964年(乾德二年)十一月,命分兵两路:北路以忠武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崔彦进为副都部署,率步骑三万出凤州(治梁泉,陕西凤县东北风州镇),沿嘉陵江南下;东路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刘廷让为副都部署,率步骑两万出归州(治湖北秭归),溯长江西进。两路分进合击,约期会攻成都。孟昶得知,命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率兵数万北上扼守利州(治绵谷,四川广元)、剑门(四川剑阁东北)等关隘。十二月,北路军占领利州。

公元965年(乾德三年)正月初,突破剑门险要,大败蜀军,俘王昭远,继占领剑州(治普安,四川剑阁)。东路刘廷让军突破巴东咽吭夔州(治四川奉节东白帝),连克万(治南浦,四川万县)、开(治开江,四川开县)、忠(治临江,四川忠县)、遂(治方义,四川遂宁)等州。两路直逼成都,孟昶举城投降,后蜀灭亡。

荆湖、后蜀灭亡后,南唐、吴越臣服,唯南汉主刘鋹拒绝附宋。公元969年(开宝二年)六月,赵匡胤以右补阙王明为荆湖转运使,做出战物资准备。公元970年(开宝三年)九月初一,命潭州防御使潘美为贺州道行营兵马都部署,率十州兵长驱南下,中间突破,直趋贺州(治临贺,广西贺县东南贺街)。潘美声言沿贺水东取兴王府(广州),以诱歼南汉军主力。及刘鋹派大将伍彦柔率舟师溯郁江、贺水西上增援,宋军伏击获胜,杀伍彦柔,占领贺州。十二月,进至韶州(治曲江,广东韶关),南汉都统李承渥率兵十万于莲花峰(韶关东南)下,列象阵迎击宋军,宋军以强弓劲弩破其阵,占领韶州。

公元971年(开宝四年)正月,宋军攻克英(广东英德)、雄(治浈昌,广东南雄)州。二月,进至马径(广州北),以火攻破南汉招讨使郭崇岳六万兵,继攻陷兴王府,刘鋹降,南汉灭亡。

宋灭南汉后,南唐后主李煜,明臣服以求自保,暗备战以防宋军进攻。赵匡胤志在统一江南。经两年准备,于开宝七年九月,命宣徽南院使曹彬为异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偕都监潘美,统领十万大军出荆南,调吴越军出杭州(屑浙江)北上策应;并遣王明牵制湖口(属江西)南唐军,保障主力东进。十月十八日,曹彬率军顺长江东下,水陆并进,攻破池州(治秋浦,安徽贵池),占领采石(安徽当涂北)。于十一月中旬,在采石架通长江浮桥,保障大军渡江,继续向东推进。八年正月初三,宋军破溧水(属江苏),继与十万南唐军激战于秦淮河(江苏南京西),大败南唐军,直逼江宁(江苏南京)城,在西路王明军和东路吴越军配合下,全歼南唐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赟率领的十万救援军,于十一月二十七日攻破江宁,李煜降,南唐灭亡。

只因宋代开国形势如此,以后就不能裁兵、不能复员,而同时也不敢和辽国再打仗。因为要打就只能胜、不能败,败了一退就到黄河边,国本就动摇。在这种情形下,宋代就变成养兵而不能打仗,明知不能打仗而又不得不养兵。更奇怪的,养了兵又不看重他们,却来竭力提倡文治。这也未可厚非,宋代就因刻意提倡文治,才把晚唐五代一段中国历史的逆流扭转过来了。在宋人只想把这些兵队来抵御外患,一面提倡文治,重文轻武,好渐渐裁抑军人跋扈,不再蹈唐末五代覆辙。因此上养兵而愈不得兵之用,以后就愈养愈多。《水浒传》说林冲是八十三万禁军教头,实际上太祖开国时只有二十万军队,太宗时有六十六万,到仁宗时已经有了一百二十五万。

所以王荆公变法行新政,便要着手裁兵。裁兵的步骤,是想恢复古代民兵制度,来代替当时的佣兵。但民兵制度,急切未易推行到全国,遂有所谓保甲制,先在黄河流域一带试行。保甲就是把农民就地训练,希望临时需要,可以编成军队,而又可免除养兵之费。

论到募兵制,本来也非全要不得。在某种地方某种情形下,募兵也很有用。但须有一确定的敌人做目标,而且非打不可,在几年内,定要把敌人解决。在这种情形下,募兵可以刻意训练,及锋而试,或许比全国皆兵制还好些。东晋的北府兵便是募兵,也曾建了奇功。但宋代的国防精神是防御性的,不敢主动攻击,用意始终在防守。把募兵制度与长期的防守政策相配合,这却差误了。一个士兵募了来,轻易不脱行伍,直养到六十岁,还在军队里。其间只有二十岁到三十岁这十年可用,三十岁到六十岁这三十年,他已老了,而且在军伍十年,精神也疲了。这样的军队,有名无实,于是只有再招新的。因此军队愈养愈多,纪律又不好。队伍多了,虽不易捍御外侮,却很能引起内乱。宋人最怕唐末五代以来的骄兵悍卒,但宋代依然是兵骄卒悍。国家不能不给他们待遇,而且须时时加优,否则就要叛变。政府无奈何,加意崇奖文人,把文官地位提高,武官地位抑低。节度使闲来没事做,困住在京城,每年冬天送几百斤薪炭,如是种种,把他们养着就算。养了武的又要养文的,文官数目也就逐渐增多,待遇亦逐渐提高。弄得一方面是冗兵,一方面是冗吏,国家负担一年重过一年,弱了转贫,贫了更转弱,宋代政府再也扭不转这形势来。

在宋太祖时,因防兵卒骄惰,又规定禁军分番戍守之制。地方兵厢军是摆着无用的,各边防守全须派中央禁军去。但亦不让其久戍,譬如今年戍河北的,隔一年调中央,又隔些时再调到山西,这又与汉唐戍兵退役不同。宋代是没有退役的,不在边防,即在中央,仍是在行伍中。如是则一番调防,在军人只感是一番

劳动

,因此又要多送他们钱。因此宋代虽连年不打仗,而经费上则等于年年动员、年年打仗。军队老是在路上跑,并且又把将官和军队分开了。军队一批批调防,将官还是在那里不动,如是则兵不习将,将不喜兵。这也是怕军人拥兵自重,然而缓急之际,兵将不相习,也难运用。所以整个宋代,都是不得不用兵,而又看不起兵,如何叫武人立功?宋代武将最有名的如狄青,因其是行伍出身,所以得军心,受一般兵卒之崇拜。但朝廷又要提防他要做宋太祖第二,又要黄袍加身,于是立了大功也不重用,结果宋代成为一个因养兵而亡国的朝代。

然而宋代开国时,中国社会承袭唐末五代,已饱受军人之祸了,所以宋代自开国起就知尚文轻武。宋太祖临死有遗嘱告诉他后人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

读书

人。他们牢守此家训,都知尊重文臣士大夫。直到南宋,还是守着不杀士大夫的遗训。岂止不杀,宋王室实在是懂得优奖文人的。因此过了百十年,能从唐末五代如此混乱黑暗的局面下,文化又慢慢地复兴。后代所谓宋学--又称理学,就是在宋兴后百年内奠定基础的。这一辈文人,都提倡尊王攘夷,明夷夏之分,又提倡历史传统,所以中国还能维持,开辟出自宋以下的下半部中国史,一直到现在。正因宋代人那样尚文轻武,所以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话头,也就从那时传下来。

我们今天从历史上平心评论,只能说宋代人为了补救唐代人的毛病,而并没有完全把毛病纠正过来,我们却不能请怪宋人。须知有许多毛病,还该怪唐代人。唐代穷兵黩武,到唐玄宗时,正像近代所谓的帝国主义,这是要不得的。我们只能说罗马人因为推行帝国主义而亡国,并且从此不再有罗马;而中国在唐代穷兵黩武之后仍没有垮台,中国的历史文化依然持续,这还是宋代人的功劳。我们不能因他太贫太弱,遂把这些艰苦一并抹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