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2年三年级上测量教案(6篇)

2022年三年级上测量教案(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0 08:46:53
2022年三年级上测量教案(6篇)
时间:2022-12-30 08:46:53     小编:zdfb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上测量教案篇一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克”和“千克”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使学生对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体系。

四、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掌握用毫米、分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毫米、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和1吨的观念。

六、单元评价要点

1、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和1吨的观念;

2、掌握并能正确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9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备注

例1

1、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厘米=10毫米。

2、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例2 1、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空间观念.

1

例5 1.通过教学,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并且学会根据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

2.通过“换算”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分析、概括、类比、迁移的能力,有序地思考。

1

例6例7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

2、培养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2

单元测试1

测试情况反馈1

合计9

三年级上测量教案篇二

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基本练习

1.口算、p.145页口算(四).

2.14-0.9 6.25×0.8

二、复习指导

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四、作业

1.练习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

三年级上测量教案篇三

教材第21页例1、22页做一做及练习五1—3题。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三年级上测量教案篇四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会用厘米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难点:能正确地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课件(教材情境图)、直尺。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教室里学习,在教室里与我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朋友是谁呀?(课桌)那么,你了解课桌的长度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测量这位好朋友的长度吧!(板书课题:课桌有多长)

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测量课桌的长度?

预设:

生1:用手来测量。

生2:用铅笔来测量。

生3:用尺子来测量。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一量吧!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

预设:

生1:课桌有6拃长。

生2:课桌有4支铅笔长。

师: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不同呢?

生:因为测量工具不同。

师:所以在测量之前,要有统一的标准。怎么统一标准比较好?

生:用尺子量。

师:是啊,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尺子吧!观察尺子,你都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尺子主题图)

预设:

生1:我看到了尺子上有数字。

生2:我看到了尺子上有很多竖线。

生3:我发现尺子上的竖线不完全相同。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尺子上的竖线叫作刻度线,刻度线下面的数字叫作刻度,它的单位是厘米。

师: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用来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一种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1.认识1厘米。

预设:

生: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

师:其实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拿出尺子,找一找尺子上其他的1厘米,说说你的发现。

生: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

师:找到这么多1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吗?(学生试着比划)

师:拿出你的尺子,试着量出你比划的长度,看看是不是1厘米。(学生操作)

3.生活中的1厘米。

(学生找,汇报)

预设:

生1:我们的手指甲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2:我们的手指的其中一个关节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3:妈妈项链上面的吊坠大约是1厘米。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符合条件的物体,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同时也能够考查学生对1厘米的感知是否正确。

4.在尺子上找其他的长度。

生:2厘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到了数字上面写的是2厘米。

师:那么数字是几就能表示物体有几厘米吗?

生:不能。必须得从头测量。(订正学生从0刻度开始测量)

师: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2厘米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生1:能找到。从刻度1到刻度3也是2厘米。

生2:从刻度2到刻度4也是2厘米。

生3:从刻度3到刻度5也是2厘米。

师:你们找得这么快的窍门是什么?

生1:两个数字之间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生2:用后面的数减去前面的数,得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从用不同的工具测量课桌到用相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在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得出结论,找出用尺子测量的方法。

5.量一量。

师:认识了尺子,学会了怎样测量,聪明好学的小熊宝宝们也迫不及待地想动手量一量自己铅笔的长度了。瞧,它们这样量对吗?(出示课件:教材中小熊量铅笔主题图)

预设:

生1:第一只小熊宝宝的测量方法不对,应该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铅笔的一端进行测量。

生2:第二只小熊宝宝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铅笔的一端进行测量。

生3:第三只小熊宝宝的测量结果是不正确的,将尺子的刻度1对准铅笔的一端时,应该数一下刻度1到刻度6之间到底有几个大格。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生4:第四只小熊宝宝的测量结果是正确的,将尺子的刻度1对准铅笔的一端时,正好刻度1到刻度6之间有5个大格,所以是5厘米。

师:同学们说得头头是道,那么做得是否会更好呢?现在让我们动手来量一量,画一画吧!(生测量教材第51页最下面一幅图中线的长度,并画出长4厘米的线)

师:现在你一定可以准确地测量出课桌的长度吧!谁来说说你测量的长度?

生:58厘米。

1.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3题。

在数学世界漫游,你一定收获了许多的财宝,快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课桌有多长

起点、刻度、刻度线

长度单位:厘米(cm)

1厘米也可以表示为1 cm。

“课桌有多长”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用统一、专门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必要性后,知道了尺子的作用,从而有了学习的目的与欲望。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课堂活动,如看一看、比一比、猜一猜(估一估)等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渐理解和掌握1厘米、几厘米。还设计小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了合作交流。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估量物体长度的能力,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年级上测量教案篇五

教科书第2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2、学生每人准备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和一枚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教师:我们以前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1米是多少厘米?

让学生具体比画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二、操作观察

1、操作活动:拿出小尺量量文具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2、分组活动:用米尺量量黑板、桌椅、教室、讲台。

3、汇报:说说测量中你有什么发现?

三、探索新知

教师:我们以前量比较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比较短的距离,是用厘米作长度单位。如果我们要量更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更短的距离,该用什么作长度单位呢?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新的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引出新课)。

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小尺子观察一下。

教师:尺子上的刻度除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厘米外,还有什么刻度?(还有比厘米更小的格。)

教师: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教师指导学生数小格。)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一下1毫米有多长。(看一看学生表示的是否合适。)

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用“毫米”作单位?

四、巩固练习

1、做p3“做一做”中的习题,师巡视

2、练习一的第1、2题。

五、生活中的数学

1、估一估:数学书的厚大约是多少毫米,尺子的厚度约多少毫米等等。

2、你能说说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吗?

3、验证刚才说的是否正确,并量一量,重点量一分硬币的厚度。

六、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将今天所学的知识加以概括(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比较薄的物体,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七、作业设计

1、用线把相对应的左右两边连起来。

楼房高135厘米

小红身高60毫米

小刀长15米

黑板长18厘米

铅笔长4米

2、量一量下面各条线段的长(略)

3、按要求画线段

(1)画一条25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25毫米短8毫米的线段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第四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米1米=()厘米

1米=()分米1分米=()毫米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3、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第五课时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

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xx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2、讲故事

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汇报;

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

三年级上测量教案篇六

1、尝试运用故事中的“一寸虫”进行测量,了解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2.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直线的测量方法。

3.体验进行测量活动的乐趣

了解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学会直线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对动物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测量。

一寸虫图片 幼儿两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2)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虫吗?幼:毛毛虫

(4)师:哦,原来一寸虫长的这么大,对人类来说,这么长就是一寸,所以我们叫它一寸虫。

(2)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测量吗?幼:测量就是量一量有多长

(3)师:你会测量吗?小朋友的小椅子上也有一寸虫,每个小朋友可以拿下来看看,你想用它来测量什么?我们先从自己身上来量一量,试试看。(幼儿用一寸虫在自己身上测量)

(4)师:好了,现在我们把一寸虫贴在自己的身上,老师看见我们小朋友还不怎么会测量,那我们先来看一看一寸虫是怎么测量的吧。

(2)师:一个一个是怎么连起来的?

教师小结:一个跟着一个拍在一起,中间不能有空隙,也不能有重叠。

(3)师:那一共爬了几条?(3条),

师:一只一寸虫是一寸长,量出来用了3只一寸虫,那是多长呢?

幼:3寸长

(4)师:一寸虫真厉害,一会儿就测量出了知更鸟的尾巴有3寸长,那小朋友你们想试一试,学习一寸虫测量的方法呢?(想)

师:(出示一张纸)在这张纸上,有一条线,看看上面有什么?(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是起点,是一寸虫开始摆放的地方。请小朋友测量下这条线的长度,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这个小方格里。

师:在测量之前,你们想想一寸虫是怎么测量的?(让幼儿想一想)想好了吗?现在开始测量吧!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讲评幼儿的操作,有问题的指出并纠正。

(2)师:看看知更鸟的朋友是谁?(教师出示图片:大象、长颈鹿、兔子)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他们会叫一寸虫测量什么?

幼:大象的鼻子,长颈鹿的脖子,兔子的耳朵

师:这一次啊,一寸虫想请我们小朋友来测量,你们愿意吗?(愿意)

(3)师:在测量之前,先请小朋友认识一下这些操作材料,有一张记录单,还有动物的图片,还有一寸虫,请小朋友来为知更鸟的好朋友测量一下。注意,找到这些图片上的红点,这是开始放一寸虫的地方。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5)讲评记录单,请几个幼儿来分享一下。

师:你是帮谁测量的?你是怎么来量的?(幼儿的操作在投影仪上展示出来)

(2)师:你们猜猜夜莺要请一寸虫量什么呢?

幼:能(不能)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的东西是可以测量的,有的东西是不可以测量的。

师:那一寸虫利用夜莺不知道歌声是不能测量的这个道理,她就逃跑了。

师:我们来看看一寸虫是怎么做的?它对夜莺说:“好吧,那你开始唱吧,我来测量。”于是,夜莺开始唱了一起,一寸虫爬呀爬呀,一会爬到草丛里,一会儿躲在小花里,一会就不见了。

师:一寸虫真聪明,而夜莺不懂得测量,那我们小朋友呢,有没有学会测量了?(学会了)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测量的,比如说我们教室里的桌子的长度,积木的长度……等下我们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用一寸虫去量一量有多长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