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三篇)

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9 07:56:49
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三篇)
时间:2022-12-29 07:56:49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篇一

各位领导、各位家长、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永锋集团为我校捐赠《弟子规》,我代表全体师生对永锋集团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是一把幸福和谐的人生钥匙,其中的一词一句,都教育我们为人处世应该恪守的规范。学习《弟子规》,能使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感恩之心,接受圣贤智慧的教诲,能够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下面我将从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我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以及今后如何深入开展《弟子规》教育活动三方面跟大家汇报交流一下。

1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传统教育活动,构建和谐校园,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提升德行修养,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我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 第一,诵读经典诗文,牢记优良传统美德。

1、每周学校教导处统一布置一篇诵读篇目,学生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熟读成诵。同时,我校鼓励中高年级学生每周背诵2-3首课外古诗。

2、每周一升旗仪式,教导处在各班随机抽查一名学生的背诵情况,并计入班级管理评比中。

3、要求学生每天不少于15分钟的诵读时间,为此特规定预备时间以及上午早到校时间为经典诵读时间,并且放学时,学生站着整齐的队伍,背着古诗有秩序地离开校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为了营造一个更加和谐、浓厚的校园经典诵读氛围,我们成立了爱诗社社团,每周一次社团活动。在这节课上,社团辅导教师精选经典篇目,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诵读。

5、各教室内板报都开辟诗园,摘抄每周一诗并配以精美的画面。

2 第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传统文化教育环境。

我们本着“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育人”的理念,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和楼道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1、我校二楼楼道文化以“传统文化”为主题。 主要包括“礼仪、诚信、勤学、感恩”等方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生展现一些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使孩子们随时接受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的效果。

2、校园黑板报上,定期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内容,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第三,坚持开展德育常规系列活动

结合传统美德,根据年级特点,合理安排并扎实开展学校德育系列活动,形成德育培养体系。通过抓礼仪、促良好习惯养成等常规活动,培养学生言行举止彬彬有礼良好风气,使优秀传统美德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1、以课堂

教学

为主渠道

我校开设了《礼仪教育》校本课程,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注重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品德修养教育;在学习与生活中灌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课中升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在音乐美术学科中渗透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加强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3 利用重大传统节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开展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社会实践课等,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缘由及其意义,身体力行去做一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学雷锋纪念日进行实践活动,“三八”妇女节进行感恩的教育,清明节进行祭奠先烈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同时走近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注重传统教育与现在教育的有机结合。

3、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思想教育的第一课堂,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成立家长学校,定期为家长开设家庭教育课堂,向家长宣传和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

如何深入开展《弟子规》教育活动

我校将从以下五方面入手,深入开展《弟子规》教育活动:

1、读: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诵读经典《弟子规》。诵读时间安排:每天早到校时间以及入校时;将《弟子规》纳入学校课程,上好间周一节课;要求学生在家饭前、睡前要诵读《弟子规》。

2、写: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书法、手抄报,以《弟子规》为内容进行书法练习和手抄报编辑;三年级以上学生要求认真撰写《弟子规》学习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悟。

3、背:以背诵加强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4、行:制定学生学习生活基本要求即《弟子规生活力行表》发至各班,全体教师率先垂范,带领学生认真践行《弟子规》,落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学习《弟子规》首先要求教师的行为要彬彬有礼,上下课学生问好时、发言之中感谢他人或回报掌声时,教师要鞠躬施礼。学习《弟子规》要求学生的言行举止也要彬彬有礼,在重大场合、隆重仪式、大会发言、上台领奖,鞠躬施礼要达到90度。上课、下课时要向老师鞠躬敬礼,即是分四步由值日生口令:立:(站起立直)—→礼:(鞠躬施礼达到90度)—→起:(直立起来)—→坐:(坐好)。

5、评: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读书背诵活动,通过书法比赛、手抄报、朗读比赛、背诵比赛、主题班会、节目表演等活动,使《弟子规》的诵读活动精彩纷呈;根据《弟子规生活力行表》,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使学生自觉认真践行《弟子规》;把学生学习践行《弟子规》的情况作为学生素质评价以及参加各类评优评先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学期末,每班将评选出“文明之星”进行表彰奖励。

各位家长、老师们、同学们:自永锋小学新校建立以来,永锋集团给予学校的大力资助。

一、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2012年8月18日永锋集团投资1100万元修建了现在的新校,学校操场 “全硬化”,设施标准化;学校功能室及其设施齐全;开通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多媒体。永锋集团还无偿为学校供电、供暖,使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季享受春天般的温暖。

二、为学校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学校社会声誉

2013年9月,永锋集团企业文化科对学校进行采访,在对学校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做了深入了解后,在永锋报做了题为“托起明天的希望——记前进中的永锋小学”专题报道。这使莱钢职工对学校各方面有了深入、全方位的认识,更放心地把孩子教给永锋小学。在学校举行第一届运动会时,永锋集团一方面派领导参加开幕式,一方面派记者对运动会进行全程拍摄,并将其盛况展示在永锋报上。

三、关心教职工生活,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

我大部分教师在县城居住,学校没有食堂、宿舍,所以中午就餐、休息是老师们生活中的两大难题。为解决教职工的食宿问题,永锋集团给予老师们集团职工的待遇:为老师们提供三套住房,解决了老师们最为担心的住宿问题。住房内水电暖全部免费,桌椅、床等基本生活必需品都已备齐,使老师们进门就可以安心居住。学校教职工可以和集团职工一样在职工餐厅就餐。此外,永锋集团还提供每人每月500元的奖金补助,激发教师工作和学习热情,极大提高教学质量,在上学期全县组织的毕业班统考中,我校取得了全区第一,全县第三名的好成绩。

四、慷慨解囊,打造美丽校园

6 锋集团又投资10多万元对学校进一步绿化。派遣物业刘经理到学校了解绿化情况,根据实际情况为学校精心设计绿化格局,在综合楼前面新修建了花坛,种植了迎客松、北美海棠、樱花等名贵树种,以及小龙柏、红叶石楠等灌木,使学校绿化面貌有了很大改观,达到了“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的绿化格局。

而今,为了使孩子们深入学习传统文化,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永锋集团又为我们无偿捐赠《弟子规》300本。

正因为有了永锋集团的鼎力支持,才有了现在的蓬勃发展的永锋小学。再此,我再一次代表永锋小学全体师生对永锋集团表示衷心感谢!永锋小学在永锋集团的关怀下,在教办司主任、张校长的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成绩以及各项评比在晏北街道均名列前茅。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毕业班学情调查中,我校六年级的成绩位居全县第三名!这一成绩的取得一方面证实了我校学生的实力,另一方面证明了我校老师的能力,同时大大了激励了老师们的干劲!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力争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要以《弟子规》教育学习活动为契机,以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抓手,传承中华文化,发扬中华美德。只要我们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只要我们对孩子们从小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走下去,中华传统文化必将在永锋小学扎根,必将深入孩子们的心灵,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一定会在我校蓬勃发展,我校德育教育也将谱写出新的篇章!

谢谢大家!

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我们的传统美德以德作为根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以道义为重的人生观。

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做出了榜样,无数为国捐躯的gcd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的爱国精神,然而在中国历面对物质世界的**求荣的夜大有人在,这就要求我们时刻要以祖国的利益为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还要求我们要立志奋发,一个人、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有志者事竟成,奋发图强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

1 / 8

超越,由此看来,勤学好问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勤俭廉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为金钱和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这就要求我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学会勤俭,培养廉政美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还要敬长、知礼、诚实守信,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随着胡惊涛主席的构建和谐社会、树立八荣八耻,为我们带来了民族的希望。

2 / 8

初从亲缘关系开始,靠的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幼儿从小就感受到亲情的薰陶: 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她作为文化的基因,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和自己的后代。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3 / 8

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gcd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林则徐、谭嗣同、瞿秋白、方志敏、鲁迅、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汉唐气象,时代华章。与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种昂扬向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扬。

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社会公德,也张扬着浩然的民族正气和民族精神,这些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民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他们身上有没有优秀的民族精神,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千秋大业的大事。因此,我们一定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努力把其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

4 / 8

族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只有不断弘扬和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并用它来哺育下一代,我们的民族振兴才会有希望。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子孙的美德,爱国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的诠释。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伟大的中华之魂。

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传统社会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从亲缘关系开始,靠的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幼儿从小就感受到亲情的薰陶: 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她作为文化的基因,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和自己的后代。

5 / 8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gcd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6 / 8

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汉唐气象,时代华章。与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种昂扬向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扬。

一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绚丽诗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出现。在我们宏伟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也是层出不穷的,在他们的身上真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社会公德,也张扬着浩然的民族正气和民族精神,这些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民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他们身上有没有优秀的民族精神,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千秋大业的大事。因此,我们一定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努力把其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

族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只有不断弘扬和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并用它来哺育下一代,我们的民族振兴才会有希望。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子孙的美德,爱国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的诠释。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伟大的中华之魂。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范文三篇】,演讲稿。

7 / 8

8 / 8

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篇三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文化的繁荣,而文化的繁荣必须回到历史传统中去寻找文化的根基和动力。现代化是人们利用现代科技、现代制度、现代法治等手段,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在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等的建设上,现代化优势尽显,但人们的精神动力、道德慰藉和心灵归属,需要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解决。由此,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协力共进,便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这种突出优势的一个集中表现,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与现代化建设协力共进,并逐步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协力共进,至少有这样四重路径:在观物格物上,以道的宇宙观与器物层面的现代化相互促进;在社会建设上,以安顿人心与制度现代化相得益彰;在国家治理上,以德治精神与法治现代化相辅相成;在对外交往上,以家国情怀与现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相互支撑。

道与器的相互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一个“道”字和一个“器”字,对宇宙万物的生发及其关系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宏大非凡的概括力,展现了中华文化卓越的思维魅力。一方面,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是宇宙的总根源,或一切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宇宙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之为道文化,文化的使命在传道、明道,人生的意义在悟道、行道。丢掉了道这一范畴,以及与其相关的阴阳、仁、和、天人合一等一套核心理念,就丢掉了中华文化的根和特色,我们就会在现代化建设中迷失自我。另一方面,与无形的道相对的是有形的器。在道与器的关系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是以道驭器、重道轻器,由此形成传统文化特别注重探究道理、道路、方向、原则等重大问题的特点,但也具有忽视科技等器的因素的一面。特别是到了近代,重道轻器的弊端突显,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而我们还在农业文明上蹒跚。究其原因,问题不在于道,而在我们未能摆正道与器的关系,只看到道高于器、统御器的一面,没有充分重视道生于器、寓于器、依赖于器的一面。所以,正确的做法应是以道御器、道器并重。以道御器就是在充满竞争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道文化的优势,驾驭器物之用,引导人类役物而非役于物;道器并重就是道与器协力,使传统文化道的优势和现代化器的优势,形成互补互进的良性状态,促进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等更好更快发展。

安顿人心与制度建设的相得益彰。安顿人心,予人以精神家园,这是文化的重要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就是说,只有从世代相传的文化所给予我们的特有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语言方式中,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认同中,我们才能找到支撑精神、安顿己心的基本力量。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执行能力,而且需要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来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引领精神追求。从工具意义上说,精神家园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从价值理性上言,精神家园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归所在。而追求修己安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优势;该优势的发挥,可以和现代制度建设相得益彰。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说明,现代化解决不了精神归属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把人心安顿好,就会与现代制度对国家的善治达到良性循环。

德治与法治的相辅相成。在国家治理上,法治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而德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所在。首先,德治优势的形成是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性特点决定的。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被看作是一个道德的存在,人和动物的不同在于“仁者爱人”,人有恻隐之心,有道德责任和道德能力。而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以这样一种德性思维观照世界,使世界富丽了德性的光辉,如“天地之大德曰生”“德配天地”“君子以厚德载物”等。其次,德治优势的形成以中国历史上的治国实践为基础。中国悠久的道德本位主义传统,反映在政治上就是推崇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中国德治实践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道德教化。道德教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项伟大创造。但德治、德教总是寄望于人的道德自觉,缺乏一种制度上的制衡和保障,从而导致治理的低效和失效。最后,德治优势的发挥可以为现代法治建设注入德性的灵魂。传统的德治精神和德教措施,通过革新可以在官德、公德、私德等的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使法治具有德性灵魂,使现代人做到“有耻且格”“知行合一”。这才应该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建设的前进方向。

家国情怀与现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相互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这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使家族成为中国人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成为政治秩序的基础,于是便形成一种移家为国、移孝为忠的家国同构治理模式。虽然在周代以后严格的宗法制度不复存在,但家国同构模式和文化却延绵于漫长的传统社会,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浓郁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使得中国人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家与国、个体与整体建立起唇齿相依的关系,构筑了中华文化中修齐治平、协和万邦的命运共同体精神。从家到国,从国到天下,其中最可贵的就在于一种不断超越的精神。正是这种超越精神,使得传统的家国情怀具有了突破家国局限、升华为世界意识的精神纽带;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具有了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当代价值;还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的共识下,能够为人类“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提供中国方案。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业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现代化协力共进,日益焕发勃勃生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在不断创新中为人类的现代化事业奉献大爱与智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