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春节民俗作文精彩8篇一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民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与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与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与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与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是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与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与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每个地方的春节民俗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同吧,你们是不是也该让我长长见识了呢?
最新春节民俗作文精彩8篇二
“过年”是中国人经几千年流传演变、积累丰富的年俗文化,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所有节令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各个地方过年的习俗、讲究各不相同。
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筹备过年的东西,家家户户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家里变得焕然一新;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到年三十(除夕),清晨时,在门口挂上红红的大灯笼,贴上新的对联。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将至新年的钟声,每家每户把挂着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挂夜挂。然后赶着熬糖水,每条小巷都飘着糖水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深夜十一点时,鞭炮声逐渐响起,人们争先恐后地去寺庙,看舞狮表演。每个小孩争着摸龙头,象征在新的一年里龙精虎马。大人拿着美味佳肴,诚心拜祭庙里的大王,托他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整个寺庙人山人海,拥拥挤挤,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不许扫去鞭炮纸。以免扫去财气,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人们从外面扫到里面,把财气扫进屋来。我去衣柜拿新衣服准备换上去拜年,因为新衣服肯定有线,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为年初一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去亲戚家拜年时,要说一些吉利的话,千万别说“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正月初二,人们买一条鲤鱼,用来拜神后,就带鲤鱼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们放鞭炮迎接财神爷。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长寿面。闹元宵,吃元宵,骨肉团聚满欢喜!
结尾:喜气洋洋的春节,虽然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中国的五十六个朵争奇斗艳的鲜花,心连心,开心度过一个有一个的春节。因为春节正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
最新春节民俗作文精彩8篇三
是谁带来了美味可口的腊八粥让我们大饱口福?是谁带来了精彩绝伦的“春晚”让我们手舞足蹈?又是谁带来了那“噼里啪啦”的鞭炮,让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是你,热热闹闹的春节。
新年是从腊八粥的香味中开始的。早晨,我一起床就被一股诱人的香气勾住了脚步,咦?什么味道这么香?哦!今天是腊八节,奶奶在煮腊八粥呀!走进厨房,就看见了腊八粥正冒着热气,嫩嫩的山羊角,白白的豆腐,各色的豆子,红红的腊肉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在锅中翻滚着,呻吟着……难道它们在开农业展览会吗?腊八粥的香味勾住了我的心,它们偏偏钻进我的鼻子里,钻进我的心里,让我是口水直流啊,我怎能挡住它们的诱惑呢?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粥,狼吐虎咽,大口大口地吃着,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这腊八粥可真是人间美味呀!我一边吃,一边念叨着:“过了腊八就是年啊。”
除夕真热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耳欲聋,此起彼伏,一个个鞭炮像一只只小精灵,在空中打着旋儿,跳着舞儿,唱着歌儿,在地上撒着欢儿,跳着舞儿,“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那是在弹奏一曲新年的交响曲啊,这鞭炮声把欢声送进了我们的耳朵,更把欢乐送进我的心里呀!在鞭炮声中大家忙得是不可开交,时而贴着对联,时而挂着灯笼,时而烧着年菜,时而……短信是新年的使者呀!一条条短信像一只只小精灵飞进人们的手机里,更飞进人们的心里。读着一条条祝福的短信,年的温馨拥抱了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赞叹:“短信真是开心果呀!”我情不自禁地为它点赞,送上五星级的好评。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一起看“春晚”,“春晚”上那动听的歌声,精彩的舞蹈,妙趣横生的小品,真是美轮美奂,看得我如痴如醉。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笑声应和鞭炮声,汇成新年的脚步声。
大年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街上空荡荡的,店铺都关门了,地上全是红红的鞭炮纸。“闺女爱花,小子要炮。”我最喜欢的就是放鞭炮了,我拿着一只“双响炮”,用打火机一点,飞快地扔了出去,“啪啪”的声音传得很远,我的笑声像银铃一般回荡在大街上。人们穿上新衣,带着灿烂的笑容,兴高采烈到亲戚家去拜年,一进门就与锡格子茶撞了个满怀,各色的糕点闪亮登场,红红的红包递过来,个个是胸口挂钥匙——开心,人人乐得合不拢嘴,情不自禁发出一声赞叹:过年真好呀!
过年像一只天使,让我当了一回土豪,收获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真想时间凝聚在这一刻。
最新春节民俗作文精彩8篇四
在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龙冈畲族乡农村,有个不成文的乡规民约,就是每逢新春佳节,必要大唱年戏,气氛既热闹又喜庆。
我不太懂戏,但是喜欢看热闹。记不清从几岁开始,爷爷就带我去看戏,他总是让我骑在他的肩膀上,让我“站”得比大人还高,这样就能够清楚地看到戏台上的演员。当然,我不懂戏文,总是将眼光四处扫荡,搜寻自己爱吃的炒花生和炒葵花籽,每次都乐此不疲。后来我渐渐长大,无法再坐在爷爷的肩膀上看戏,于是,每年我都从家里搬条长凳,早早去戏场,为爷爷占个好位置。在龙冈畲族乡农村,谁家有喜事,就会安排唱年戏,整个村子就会立即欢腾起来。每当唱年戏时,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听着本土的乡音,本土的曲调,不亦乐乎。左邻右舍也会拿着凳子去看戏,看戏时,村里老人和小孩的位置最好,通常安排在戏台的正前方。
早些年,村里生活单调,每逢唱戏是大事,村里男女老少都聚集在戏台前。后来,有了电视、网络,再加上村里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戏台前不再有往年的热闹,唱戏的场次也有所减少。这几年,随着传统年俗的回归,年戏的场次又多了起来。龙冈畲族乡年戏的采茶戏很有名,分为单头戏、三脚班戏和半班戏。唱腔和表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唱腔吸收了山歌小调的素材,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
在龙冈畲族乡农村简陋的戏台上,唱戏的演员都不是科班出身,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穿起戏服就能登台演戏。因为经常演出,所以不用提前排练,只要大家聚在一起,锣鼓声一响,就能演上十天半个月的。他们演的才子佳人、王侯将相,随着鼓点来去穿梭,水袖如云,走马灯一样,着实让观众沉醉其中。
戏台上有戏,戏台下也有戏。典型的畲乡年戏台前的画面是这样的:老人边抽烟边谈论着戏里的事,女人们叽叽喳喳地聊着一些趣事,小伙子们趁着看戏的机会搭讪喜欢的姑娘,小孩们就扯着大人衣角,要买这买那……犹记得,爷爷每次看戏都很投入,看到忘情处会跟着哼唱。随着戏里跌宕起伏的剧情发展,他的脸上也随之显现出喜怒哀乐来。高兴时,哈哈大笑;悲伤时,默默无声。仿佛把戏文的内容、情节全写在了脸上。其实演戏也好,看戏也罢,都是为了感受那份热热闹闹的年味。
龙冈畲乡年戏,一般从年前两三天开始,一直到元宵节,历时半个多月。过了元宵节,众乡亲就得开始谋划新一年的农业生产,并准备春耕了。这个时候,一年的年戏才正式宣告结束,这也意味着,“年”过完了。
最新春节民俗作文精彩8篇五
春节民俗,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的岁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的“年”叫作春节,因为春节—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称其为春节。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出来食人,使得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均短几笼子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妇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还是城市农村,要“扫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家家房前屋后,窑里赛外,连拐角都要打扫得于于净净。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年终于来临了。
腊月三十夜称“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在外地的亲属千里迢迢赶回家与亲友团聚。入夜家家户户明灯高照(有的还在院子、田地坟头燃起运火),燃放爆竹,达旦不眠,谓之守夜(岁)。否则一年都会变做或者不吉利。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在城里全家团坐一起。擀面皮的擀面皮,包馅的包馅,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刚结婚的新媳妇和女婿“回门”,蒸20个大礼馍,带4包厚礼(糖、烟、酒、点心)看望父母,当日返回,不在娘家住宿,有“正月不空房”的习俗。过年期间,各乡村都组织起来,敲锣打鼓,演戏唱曲,进行文艺和体育比赛,热闹非凡。
最新春节民俗作文精彩8篇六
每逢新春佳节,我都会收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送的新年礼物。今年,我准备给他们一个惊喜,为他们每人送上一份我自己亲手做的新年礼物。
街上买现成的礼物就显得不够有诚意,我要利用放假的时间,自己动手做精美的新年礼物。我用积攒的压岁钱去玩美画室报了寒假创意手工课,那边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选要做的手工。经过仔细挑选,我准备送爷爷奶奶一对双鱼挂件,送爸爸瑞兽——狮头挂件,给妈妈织一条暖和的围巾。
寒假第二天下午,我就开始动工了。我先为爷爷奶奶做一对双鱼挂件。这种双鱼挂件不是大街小巷很常见的布制品,而是用一种特殊材料——粘土做的。我做的双鱼挂件,鱼嘴巴是红的,上面有绿色的条纹,鱼身是灰的,眼睛旁边的一圈是黄的,鱼鳍、身体上都有很多装饰物,最后还配了红红的中国结和流苏,把鱼打扮得喜气洋洋、花枝招展的。双鱼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送给爷爷奶奶,祝他们年年有余,健康长寿!
瑞兽——狮头,传说可旺财、保平安。我为爸爸准备的瑞兽挂件,是用超轻泥做的,绿色的皮肤,黄色的大鼻子,粉红色的耳朵,炯炯有神的紫眼睛盯着前方,一张大嘴红红的,露出一口白牙,脸的边缘还有黄色的像蜗牛壳一样的装饰,很喜庆。瑞兽挂件可以挂在车里,希望爸爸每天开车平平安安。
开始织围巾了,我织围巾的方法很奇特,使用的工具不是毛线针,而是纸箱。纸箱还能织出围巾?你们是不是觉得很好奇?那就看我变戏法吧!
首先,找一只大的正方形纸箱,把上下部去掉,上面剪成“牙齿”形,每个“牙齿”的大小距离都相等,大约3厘米。我选了一团红黑相间的毛线,把毛线顶端用胶布贴在纸箱上,选一个最近的“牙齿”,把毛线从内到外绕到“牙齿”上,就这样绕一圈。等绕回起点后,把现在的线放在原来的上面,把下面的线越过上面的线,套在“牙齿”上,就一直重复这个动作,一圈又一圈。纸箱中就会慢慢堆积起织好的部分,还可以时不时提起它,看看长度。等织到合适的长度,就将线头从套在“牙齿”外的线环穿过,然后将线环从“牙齿”上拉出,一直穿完所有的线环,一条围巾就织成了。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加上流苏和毛茸茸的球。怎么样,我厉害吧!不到两小时就织好了一条红红火火的大围巾。
经过5个下午的努力,我送给家人的新年礼物终于全部准备好了。我要在全家人一起团团圆圆吃年夜饭时拿出来,给他们一个惊喜,让他们在爱的祝福声中开开心心过一个幸福年。
新春送好礼,开心过大年。好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最新春节民俗作文精彩8篇七
“噼里啪啦!”窗外,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不绝于耳,唉,有啥办法,谁叫今儿是大年初一呀,一大早就消腾个不停。我迅速穿好衣服,敏捷的跳下了床。爸妈早就起床了,这不,在客厅里忙的那是不亦乐乎。老妈提着喷壶挨个给花洒水,老爸则穿梭于客厅与卧室之间,气喘吁吁搬着桌子。呼,又是一个忙碌的“年晨。”
我坐在沙发上似乎显得与庸碌的家庭气氛不怎么协调,要不,来干点活吧!说干就干,嗯……就从这地开始吧!我猛地站起身来,从卫生间里拎起一把扫帚,又端起一只簸箕,先将大门打开,把簸箕放在了门槛儿边,然后弯下腰,紧拽住扫把柄,随着两手的摆动,身子也向我的后方慢慢退后。地上的垃圾(这都是本人昨晚守岁时留下的“人造垃圾”)还真不少,过不多久,那杂乱的小垃圾便堆成了一座矮矮的小山,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乐得合不拢嘴,嘻嘻,待会儿爸爸妈妈知道后一定会夸我呢!想到这儿,我扫地的频率又加快了许多,很快,簸箕里就已铺上了一层薄薄的小灰尘小垃圾。我抓着扫帚,兴高采烈地拉着妈妈来看门槛儿边簸箕里的战利品。我喜滋滋的把守在门边,等着妈妈前来好好夸奖我一番,可我万万没有想到……“天呀!”妈妈的一声大叫把我从喜悦中拉回了现实,只见妈妈急忙把即将要倒在门外的簸箕连同里面的垃圾又迅捷地搬回了家,又一把夺过我手中的扫把,踏出门外,将外面的垃圾一点点扫进家里。我惊得目瞪口呆,真是奇了怪了,平时,我们都是把家里的垃圾扫到外头,而现在,妈妈却将外面的垃圾扫进家里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妈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她放下扫把,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们这个地方大年初一有这样一个习俗,就是扫地绝对不能从里往外扫,要不然,就会把家里的”财气“、“如意”给扫出去了;所以呢,要从外往里扫,这样子也就可以把外面的财气扫到我们家来了。”听罢,我连忙拿起扫帚,将外面的“财气”一股股聚往我家。
事后,我又在网上查到,其实,咱们江苏地区呀,在春节期间也有好多禁忌呢:诸如大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等等。透过这些习俗,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我国古代节日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从这些老习俗背后领略到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
最新春节民俗作文精彩8篇八
在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在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在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在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在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在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在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以上就是我家乡——福建的春节习俗。小伙伴,一起来,更精彩哟!
【最新春节民俗作文精彩8篇】相关推荐文章:
春节作文精彩开头结尾最新2022
民风民俗作文有哪些 民风民俗作文800字
描写春节的优美作文最新8篇
有关民俗的作文900字征文 家乡的民俗作文优秀3篇
最新我的童年趣事作文【精彩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