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2年周庄导游讲解词(5篇)

2022年周庄导游讲解词(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5 18:41:56
2022年周庄导游讲解词(5篇)
时间:2022-12-25 18:41:56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周庄导游讲解词篇一

大家好,欢迎你们在这烈日炎炎的夏天来到这风景如画的周庄,在这里的每一刻每一秒,你都感到心旷神怡,大开眼界。喔-----对了,忘了介绍我的名字了,我叫张鸿瑞----你们的导游。

在周庄里,不仅能欣赏到这些美景,最直接的感受,还是因为这些房子。

看着这些房子,似乎能感觉自己现在在清朝时期。这些房子虽然简陋,不如城市里的科技,但不知怎的,盯着这些房子,还能感觉到一种额外的美观。

夜晚,月光洒在这百年古镇上,使周庄变得更加古老而神秘。星星在天空中眨眼,月亮在黑夜里发出柔和的光泽。人们带着一天的欢欣和倦意,和着江南水乡一起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非常快。你们一定流连忘返吧?但没关系,以后机会很多,希望你们常来!

周庄导游讲解词篇二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参加我们商务旅行社的周庄一日游。我是你们这次周庄之行的导游,我姓时,名岚岚。大家可以叫我时导也可以叫我岚岚。

我们今天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早上我们以游览景点为主,所以呢一会进景点之后呢请大家先跟着小朱朱参观景点,参观过程中呢我会为大家做相关的景点讲解,由于今天是星期六(天),游客比较多,容易产生拥挤,容易走丢,所以呢小朱朱在这里再次请大家务必跟紧了,吃过中饭我们就自由活动。中饭我们是定点不订餐。下面呢请大家拿出手机记一下我的手机号码。。。。。。。。。。如果走丢了,不要怕只要打我的电话我会第一时间找到你们的哦,如果打不通就多打几遍。有没有谁还不清楚的啊?(回音没有)在进景点之前,我们先要去拍一张免费的大头贴,这个有什么用呢。主要用于与周庄内居民区分开来。便于检票。我前面也说过了,今天人比较多,团队也很多,所以呢请大家排队,不要拥挤。耐心的等待。如果小朱有什么照顾不周的地方就请大家见谅了。

周庄,是一个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它有悠远的传统,淳朴的民风,古老的建筑,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说;“周庄不仅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中国台湾经纬杂志盛赞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很多客人在游览了周庄之后,这样说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周庄。”大家为周庄保存着如此众多的明清建筑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而眩惑。

周庄为什么叫周庄呢,我们顾名思义就是周家人的庄园。其实,周庄最早的时候叫贞丰里,在九百年前在该地有一位姓周的迪郎将二百亩捐出建成全福寺,当地人为了纪念他,将贞丰里改称为周庄。

今天我们主要游览的景点有张厅,沈厅,双桥等等。这当中的沈厅是当时的富豪沈万三的庄园。当初沈万山利用周庄的河道与外商做外贸,从而使周庄的经济迅速发展了起来,也使自己富甲一方。沈厅为江南民居之最。沈厅是“七进五门楼”,它的七进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进是第一部分,是迎接客人的地方;第二、三、四进是沈厅的第二部分,是接待宾客的地方;第五、六、七进是第三部分,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总之,这三部分可以用四个字来归纳:“前厅后堂”。

张厅是周庄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厅为明朝中山王徐达的弟弟徐孟清的后代所建。按理说徐家建的应叫徐厅,为什么叫张厅呢?那是在清朝初年的时候,徐家衰落了,就把这座房子卖给了一户姓张的人家,才被改名为张厅。

周庄最有名的就属双桥了。这是为什么呢,那就要从一副话说起了,那是1984年春天,上海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乘坐小船来到周庄,看到了双桥,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就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后来这幅油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画廊中展出。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来,被阿曼德.哈默用高价购藏。同年十一月份,哈默先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这幅油画送给了邓小平。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经新闻媒体宣传,周庄古镇声名鹊起。陈逸飞的画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钥匙桥不是钥匙胜过钥匙,因为它开启了周庄与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周庄导游讲解词篇三

周庄是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古镇,这里吸引了许多的游客来游玩,作为导游更是要做好周庄的

解说词

,详细介绍给游客了解。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周庄

导游词

讲解,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家好,欢迎你们在这烈日炎炎的夏天来到这风景如画的周庄,在这里的每一刻每一秒,你都感到心旷神怡,大开眼界。喔-----对了,忘了介绍我的名字了,我叫张鸿瑞----你们的导游。

在周庄里,不仅能欣赏到这些美景,最直接的感受,还是因为这些房子。

看着这些房子,似乎能感觉自己现在在清朝时期。这些房子虽然简陋,不如城市里的科技,但不知怎的,盯着这些房子,还能感觉到一种额外的美观。

夜晚,月光洒在这百年古镇上,使周庄变得更加古老而神秘。星星在天空中眨眼,月亮在黑夜里发出柔和的光泽。人们带着一天的欢欣和倦意,和着江南水乡一起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非常快。你们一定流连忘返吧?但没关系,以后机会很多,希望你们常来!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参加我们商务旅行社的周庄一日游。我是你们这次周庄之行的导游,我姓时,名岚岚。大家可以叫我时导也可以叫我岚岚。

我们今天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早上我们以游览景点为主,所以呢一会进景点之后呢请大家先跟着小朱朱参观景点,参观过程中呢我会为大家做相关的景点讲解,由于今天是星期六(天),游客比较多,容易产生拥挤,容易走丢,所以呢小朱朱在这里再次请大家务必跟紧了,吃过中饭我们就自由活动。中饭我们是定点不订餐。下面呢请大家拿出手机记一下我的手机号码。。。。。。。。。。如果走丢了,不要怕只要打我的电话我会第一时间找到你们的哦,如果打不通就多打几遍。有没有谁还不清楚的啊?(回音没有)在进景点之前,我们先要去拍一张免费的大头贴,这个有什么用呢。主要用于与周庄内居民区分开来。便于检票。我前面也说过了,今天人比较多,团队也很多,所以呢请大家排队,不要拥挤。耐心的等待。如果小朱有什么照顾不周的地方就请大家见谅了。

周庄,是一个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它有悠远的传统,淳朴的民风,古老的建筑,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说;“周庄不仅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中国台湾经纬杂志盛赞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很多客人在游览了周庄之后,这样说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周庄。”大家为周庄保存着如此众多的明清建筑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而眩惑。

周庄为什么叫周庄呢,我们顾名思义就是周家人的庄园。其实,周庄最早的时候叫贞丰里,在九百年前在该地有一位姓周的迪郎将二百亩捐出建成全福寺,当地人为了纪念他,将贞丰里改称为周庄。

今天我们主要游览的景点有张厅,沈厅,双桥等等。这当中的沈厅是当时的富豪沈万三的庄园。当初沈万山利用周庄的河道与外商做外贸,从而使周庄的经济迅速发展了起来,也使自己富甲一方。沈厅为江南民居之最。沈厅是“七进五门楼”,它的七进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进是第一部分,是迎接客人的地方;第二、三、四进是沈厅的第二部分,是接待宾客的地方;第五、六、七进是第三部分,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总之,这三部分可以用四个字来归纳:“前厅后堂”。

张厅是周庄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厅为明朝中山王徐达的弟弟徐孟清的后代所建。按理说徐家建的应叫徐厅,为什么叫张厅呢?那是在清朝初年的时候,徐家衰落了,就把这座房子卖给了一户姓张的人家,才被改名为张厅。

周庄最有名的就属双桥了。这是为什么呢,那就要从一副话说起了,那是1984年春天,上海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乘坐小船来到周庄,看到了双桥,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就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后来这幅油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画廊中展出。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来,被阿曼德.哈默用高价购藏。同年十一月份,哈默先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这幅油画送给了邓小平。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经新闻媒体宣传,周庄古镇声名鹊起。陈逸飞的画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钥匙桥不是钥匙胜过钥匙,因为它开启了周庄与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周庄游览。

在我们进入古镇主要景点之前,我先把周庄的情况简要介绍一下。

周庄,是一个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它以悠远的传统,淳朴的民风,古老的建筑,清澄的河水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成为一片极有诱惑力的旅游胜地。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说;“周庄不仅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中国台湾经纬杂志盛赞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还有不少人在游览了周庄之后,这样说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周庄。”大家为周庄保存着如此众多的明清建筑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而眩惑,为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觉得周庄是无法重造的美丽水乡。

走到贞丰泽国牌坊前〕这里是石牌楼,巍然矗峙在这新老镇区的交界处,是古镇周庄的象征,上面镌刻有“贞丰泽国”四个字,为著名书法家沈鹏所写。“贞丰”是指周庄的原名为贞丰里,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有一位姓周的迪功郎因信奉佛教,将两百亩庄田捐给当地的全福寺作为庙田,老百姓感其恩德,把贞丰里改为周庄。“泽国”是指四周环水的地方。坊柱上的一副

对联

,上联是“贞坚不贰攀日康庄有道路”,下联是“丰衣足食向阳桃李自逢时”,意思是说我们周庄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走上了康庄大道,生活越来越富裕了。

大家跨过石牌楼就进入古镇区了,请回头再看,这里还有一幅对联:“万顷碧波水光潋滟晴方好;百尺临云塔影横斜景亦奇。”这是著名记者冯英子题写的。横额上书“唐风孑遗”。意思是在周庄,古代优秀的民族文化、古风遗韵还能看到一些。这是著名书法家费新我老先生在晚年高龄的时候用左手题写的,左下角还有他的落款呢!大家可以仔细辨认一下,是“新我左笔”四个字。这石牌楼和马路两旁飞檐翘角、黛瓦粉墙的房屋,以及高高耸立的古塔,构成了一个古建筑群,许多人都喜欢在这里留影,回头大家也可以在这里留个影。

〔边走边导游〕前面呢,有一座醒目的汉白玉照壁,它是为纪念古镇九百周年而建立的。它艺术地勾勒出了周庄悠久的历史。抬头看去,拱桥驳岸,风火墙和蠡窗黛瓦,无不给人以浓重的历史感。

前面有一座古桥,叫太平桥,建于清代。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幅动人的江南风情画,在沈厅的展览室里,可以看到日本著名女画家桥本心泉以它为主要背景的一幅名为《周庄的某一天》的油画。

这一条古街俗称一步街,因为它很窄,一步就可以跨过,街道两旁开店的店主不用走出店门,就可以互相握手或递东西表示友谊,所以又称友谊街。上面还有一线天,中间是过街楼、这种建筑在大城市里是很少见的,在周庄却有许多。

〔在双桥前停下来〕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双桥,游览周庄双桥是不能不看的。大家看,这桥面一横一坚,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所以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这两座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xx年)。这座石拱桥叫世德桥,横跨南北市河,长16米、宽3米、跨度5.9米。这座石梁桥叫永安桥,平架在银子浜口,长13.3米、宽2.4米、跨度3.5米。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等一会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双桥为什么会这么出名呢?那是1984年春天,上海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乘坐小船来到周庄,看到了双桥,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就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后来这幅油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画廊中展出。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来,被阿曼德.哈默用高价购藏。同年十一月份,哈默先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这幅油画送给了邓小平。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经新闻媒体宣传,周庄古镇声名鹊起。陈逸飞的画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钥匙桥不是钥匙胜过钥匙,因为它开启了周庄与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筑和幽深的水巷组成的文化氛围,这不是一时一日能制作出来的。

走到张厅〕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张厅,张厅是周庄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厅为明朝中山王徐达的弟弟徐孟清的后代所建。按理说徐家建的应叫徐厅,为什么叫张厅呢?那是在清朝初年的时候,徐家衰落了,就把这座房子卖给了一户姓张的人家,才被改名为张厅。让我们到张厅的正厅去看看。这儿是张厅的正厅“玉燕堂”。玉燕堂原名怡顺堂,早先门前有两棵玉兰树,春天一到,玉兰花开放,引来了许多燕子,燕子在屋檐下筑巢繁殖后代,被张厅的主人看见了,认为燕子和玉兰树给张厅带来了勃勃生机,于是就将怡顺堂改为玉燕堂。张厅的特点是“轿从门前进,船从家中过”。大厅的东侧,有一条幽暗深长的备弄,它的作用好像是现在大宾馆里的员工通道。请随我进去。

这儿就是“船自家中过”的地方。你们别看它窄窄的,可是它能通向外面的大湖。它有两个作用。一是张厅是一户大户人家,每天要消耗许多吃的、用的、穿的,都靠小船从这里运进运出。二是封建社会,时时会打仗,主人万一遇到什么不测,就可以坐着小船从这里逃生。我想各位一定想了解一些我们周庄风俗习惯吧!这儿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周庄的“阿婆茶”。“阿婆茶”就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吃过午饭后闲在家没事干,就带上自己的小孙孙和一些自家腌制的酱瓜、菜苋等聚到一块儿,泡上一杯清淡的茶,一边品尝酱瓜什么的,一边谈天说地。有机会大家也可以去品尝一下。

〔出张厅,边走边讲〕各位游客,自从周庄的旅游事业发展以后,小商店日益增多,特别是旅游工艺品店,在这些商店里,有刺绣、雕刻、编织、字画、旅游食品等,繁荣了周庄的旅游市场,大家等会儿可以选购一些留作纪念。

(走到沈厅〕这里就是沈厅,为江南民居之最。沈厅是“七进五门楼”,它的七进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进是第一部分,是迎接客人的地方;第二、三、四进是沈厅的第二部分,是接待宾客的地方;第五、六、七进是第三部分,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总之,这三部分可以用四个字来归纳:“前厅后堂”。好,下面我们进去看看沈厅。

这就是沈厅的第一进“水墙门”,以前水乡的主要交通工具都是船,所以这里是沈家的船码头,也是沈厅主人接送宾客的地方。

我们现在走进的沈厅的第二进“墙门楼”,又称旱墙门。是沈家办理婚丧大事、张灯结彩的地方,过路的人一看,不必进去,就知道今天沈家又有什么大事了。这里有一块沈厅的简介石碑,请大家先看一看吧!石碑旁有一段文字介绍,沈厅又名敬业堂。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就是沈厅的第三进了,叫茶厅。是船夫和轿夫喝茶的地方。因为在那时,船夫和轿夫是不能跟主人一块儿到里边去的。所以啊,这里的家具都很简陋。

我们已经来到了沈厅的第四进也就是沈厅的正厅松茂堂了。我们看这块匾上的“松茂堂”这三个字(,是清末状元张謇写的。这里是沈家主人招待贵宾的地方,所以这里的家具很讲究。沈厅一共有三帮建筑风格,在这里我们都能看见。请大家抬头看,屋梁上精美的雕刻有凤凰、仙鹤等。特别是这个图案,你们一定会说这是龙吧,嘿,这回你们可错了!龙,那时候就是天子的象征,沈厅是民居,所以就只能把它称作为“蟒”。这种雕刻属于“苏帮”艺术。这一进的屋顶有两层,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下面一层,上面还有一个屋顶,这样的结构,可以起到防寒避暑的作用。我们再来看这个砖雕门楼,这是五个门楼中最宏伟的一个。上面的砖雕有《红楼梦》、《西厢记》中的情景。可惜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些精美的砖雕都被破坏了,专家说已经很难修复,这些砖雕属于“徽帮”艺术。还有一帮是“绍帮”,那屋顶两旁的封火墙就是。松茂堂里边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照以前的规矩我们是不能随便进去的。今天我们就破一次例,进去参观一下吧!沈厅是前厅后堂的建筑格局,我们已经来到了后堂,这里是大堂楼,现在是陈列室。请大家随便参观。

这就是沈厅的第六进,小堂楼。这尊塑像就是沈万三。沈万三是元末明初人,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号称江南第一大富豪。关于沈万三的富有,民间流传着很多说法。有人说:“沈万三有一只聚宝盆,金银财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有人说:“沈万三左脚是金,右脚是银,凡是他走过的地方,都能挖到银子。”还有人说;“沈万三有点石成金的特殊本领。”这些呀,只不过是传说罢了。据专家考证:沈万三的富有有三个原因。一是靠躬耕起家的,院子里的这头牛就表明他是靠种田发财的。二是沈万三继承了人家的财产。第三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沈万三靠镇北边的那一条急水江和外国人做生意。他把江南一带的刺绣、丝绸卖给外国人,赚了大钱。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做外贸。沈万三的富有不仅在我们江南一带数一数二的,而且在全国也很有名气。那时候朱元璋刚做上皇帝。由于连年打仗,没有多少钱,但是他又想在南京修城墙,怎么办呢?有一个大臣提议:“让富豪来承担这笔巨款。”于是,沈万三分到了建三分之一城墙的任务。当时沈万三想借这个机会来讨好朱元璋,便很爽快地拿出了许多钱。不久城墙修好了,而且修得很漂亮,沈万三心里很高兴,于是他想缟劳一下修城墙的士兵。谁知这件事情被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本来就很眼红沈万三,这么一来他就找到借口了。朱元璋把沈万三抓了起来,说:“你要和我比富,还想收买军心,要夺我江山,这怎么了得。”于是就要把沈万三判死罪。多亏了那些文武百官出面求情,沈万三才免了一死,被发配到云南充军。沈万三的家人,杀头的杀头,坐牢的坐牢,家破人亡。他的家产也全部充公了。只有一个小孙子逃了出来,沈家才留下了一条根。我们现在看到的沈厅就是沈万三的后代沈本仁在乾隆七年时建造的。这塑像两旁的对联,上联是:甲万户起南浔周庄江南聚宝;下联是:称三秀居东宅客金陵浜东藏银。概括了沈万三的一生。

我们进去看看。

这里,就是沈厅的最后一进,第七进。是沈家吃饭的地方。桌子上摆的都是一些家常小菜,这中间的主菜是沈家特有的,叫万三蹄,它还是我们周庄的特产呢!现在商店里可以买到,大家可以买一只回去合家品尝品尝。人们都说:“万三蹄肥而不腻,酥而不烂”,真是席上珍品。隔壁是沈家的厨房。看,这个东西曾在《正大综艺》节目中登过场。大家也来猜猜,它是派什么用场的呢!不知道吧!这是挤甘蔗汁用的。这里还有许多以前用的器具。大家可以随意看看。

接下来请到楼上去看看。这里陈列有老爷房和小姐房。我们来看这只床,它叫千功床,它分三进有三个门帘。有许多精美的雕刻,让人看上去很复杂,可是整只床没有用一根钉子。到夏天时,天气炎热,可以把那些雕花板拆下来,里面就通风了。到了冬天,再可以装上去。那为什么叫它千功床呢?有二种说法:一说上面,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是唐代李世民手下的开国功臣,为了缅怀那些大臣,就把他们刻在床上,所以称千功床。二说上面的精美图案,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刻成,功夫太深,故称为千功床。其他的陈列物品,请大家随意看看。

这是沈厅的走马楼,所谓走马楼,就是楼道,绕着沈厅兜一圈。大家看,这儿有一块木板。我们从这里望下去,是我们刚才走过的松茂堂。平时,木板都是关着的。封建社会,女的是不能随便见客人的,所以就设计这么一个可以开、关的窗,逢到有客人来,女的就可以掀开一条缝偷偷地看了。古代小姐就是在这里看自己的未来丈夫的。好,请大家跟我走。这里呢,就是沈家逢年过节请戏班子唱戏的地方,这两边可以坐人。如果好好装饰一下的话,那可真是一个很不错的小舞台。到了此处,沈厅我们已参观完了。那么,沈厅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对!沈厅的价值就在于它不是官宅,而是民居。民居能有这么大的规模,而且保存了二百多年,这在江南一带是极罕见的。

〔出沈厅,到富安桥〕大家请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叫富安桥。它始建于公元1355年,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两次重修,为单孔拱桥。桥长17.4米,宽3.8米,跨度6.6米。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修,桥面改成花岗石,东西有级梯,中间为平面,刻有浮雕图案,桥身四角有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据说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因不愿重蹈其哥哥与朱元璋作对最终被发配充军的覆辙,主动捐钱为乡里做好事,曾捐钱修建过富安桥。富安桥的名字,就是表达了他富了以后祈求安康的心愿。

〔边走边导游〕各位游客,这儿还有穿竹石栏,很有特色,所以许多电影导演也都喜欢在这里拍镜头,像电视剧《柳亚子》、《江南巨富沈万三》等,一些片断都是在这儿拍的。

看,这条市河以前是我们周庄的菜市场。水乡人家,买菜也是在水上进行的。每天早晨,河道上挤满了小船,船上装着鲜鱼、蔬菜等。小贩们一边摇船,一边叫卖,两岸的居民听到以后,纷纷到河埠上来买菜,有些住在楼上的人,懒得下来,就直接从楼上放下一只篮子,篮子里面放着钱,小贩只要把菜放到篮子里,这样一笔生意就成交了。

〔叶楚伧故居门前〕这里面是国民党元老叶楚伧的故居。叶楚伧小名小凤,是著名的南社诗人,曾经担任过国民党江苏省政府秘书长,我们周庄有一段时间曾被改名为楚伧镇!

叶楚伧出生贫寒,长大后虽然做了“大官”,可仍然处处注意节约。一次他到老朋友沈仲眉家去,沈仲眉问他吃什么?他只点了一只糟烧螺蛳头肉,螺蛳在水乡是极便宜的,这也是他童年时代家里最好的菜了,他认为这菜有乡土风味,且价廉物美。吃完饭,沈家的女佣王妈给他绞上一把毛巾,他连忙说:“不敢当,不敢当!您老人家替我绞毛巾,真是过意不去,应该让我们年轻人给您绞毛巾才对。”王妈很受感动,她说:“这个‘叶老爷’虽然官做得大,却没有一点官架子,真是少有的好人。”叶楚伧的作品很多,有《楚伧诗存》、《世微堂文集》等。1946年叶楚伧在上海病逝。故居陈列了叶楚伧的生平家世、著作和有关他的照片、回忆文章。请大家进去参观一下。

〔全福讲寺〕各位游客,这里是全福讲寺,矗立在南湖园中,殿宇轩昂,飞檐高翘,欢迎四方游人。相传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边功郎舍宅为寺,在白蚬湖畔建全福寺。历代不断扩建,梵宫重叠,楼阁峥嵘,碧水环绕,香火鼎盛,成为江南一带以经忏为主的名寺。寺内有一口巨钟,重三千斤,悬于大雄宝殿左侧。每当破晓时分,寺内有和尚撞钟,钟声宏亮,传到数十里外。人们把它当作报晓的鸡啼,闻声纷纷起床,下田耕作。久而久之,“全福晓钟”成为周庄人景中的重要一景。

昔日的全福讲寺共有五进,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殿宇雄伟轩敞。高达三丈徐的如来大佛巍然盘漆而坐,宽阔的巨佛手掌心中足可卧伏一人,这样高大的佛身,在江南一带的各大寺院中绝无仅有。据《周庄镇志》记载,如来大佛本苏州虎丘海涌峰云岩寺世尊像,清顺治五年(1648年),都督杨承祖兵驻白蚬湖边,迎于寺内,如来大佛的左右,仁立着文殊、普贤佛像,同样十分高大。两侧的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清初,书法家李仙根寻访全福讲寺,见寺院与湖光水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挥毫写“水中佛国”四个大字,制成匾额悬于山门之上,给全福讲寺增添了光彩。

全福讲寺九百年来香火鼎盛,成为周庄繁荣发展的一个象征。然而,这座堪与杭州灵隐寺媲美的寺院,却在50年代初期被迫改作粮库,寺内所有的佛像、经卷和珍藏不知去向,历史悠久的古寺毁于一旦,这不能不说是周庄的一大损失。

90年代后,周庄镇建造南湖园。作为主体工程的全福讲寺,也于1995年3月18日破土动工。经过三百个日夜的紧张施工,移址在南湖的全福讲寺,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新建的全福讲寺,主要建筑包括山门、指归阁、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等。

山门耸峙在南湖岸边,门前湖光潋滟,水埠码头平卧碧波,游人和香客可以乘船进南湖沿石阶登岸,别有情趣。进入山门,只见一座五孔石拱桥飞跨在荷花池上,桥上石栏相扶。驻足桥上,可以欣赏荷池中的红嶂翠盖,也可以回眸南湖,尽情地观看旖旎的湖景。

过拱桥,前面就是重檐复宇、气势庄严的指归阁。在此登楼,居高临下,远近的景色尽收眼底。南湖中养鱼的网箱簖栏,以铅灰色的线条,分割着万顷波光。寺院内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钟楼、鼓楼矗立两侧,互为映衬,使寺院愈加气象雄伟。

第三进,即是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飞檐翘角,雄伟而不失精美。“佛光普照”四个大字在高达18米的屋脊间熠熠闪光。镶嵌于两边的梅、兰、竹、菊砖雕构图别致,精细秀逸。缓步进人殿堂,只见大殿中央供着佛祖释迦牟尼的铜坐像,高5米重3吨。释迦牟尼两侧,是骑跨在雄狮上的文殊和骑跨在大象上的普贤。殿后塑有飘海观音像,屹立在鳌鱼之背,衣袂飘动。大殿两旁的十八尊罗汉像,也各具神态,栩栩如生。整座大雄宝殿,神光闪耀,祥云缭绕,置身其间,足以感受到佛教文化氛围。

经台由婉蜒曲折的花廊环抱,经台中央矗立着三层宝殿,终日香烟缭绕。四周的荷花座石雕栏杆上,镌刻着吉祥云纹。经台下的池水与曲径花廊下的流水相连,有锦鳞嬉游,富有诗情画意。

大雄宝殿后,是三层高的藏经楼。殿堂宽敞,装饰精美。楼内荟萃诸多佛教文化的精品。藏经楼两侧是大斋堂和方丈室,遥相呼应。

周庄修复全福讲寺,借水布景,巧夺天工,融佛教文化、建筑艺术和园林景色于一体,既为佛教文化爱好者和宗教信仰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也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流连忘返的好去处。

〔出全福讲寺〕大家看对面的那座小茶楼就是三毛茶楼,它是为了纪念中国台湾女作家三毛而建的。1989年,三毛在烟雨朦胧之中来到了我们周庄,她看到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迷人风光,不禁感慨地说道:“啊这不正是我魂牵梦绕的故土吗?”三毛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三毛回到中国台湾后还经常来信,说还要尝尝周庄的大闸蟹,很可惜她再也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周庄人民为了纪念她,将这座古宅改称三毛茶楼。茶楼中除了陈列了三毛的照片、手迹、书信外,还陈列了中外大批文人学者游访周庄的照片。

〔边走边导游〕前面就是迷楼了。大家看,这儿有一座古桥,它叫“贞丰桥”。“贞丰桥”这个名字,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它是因为周庄的原名而起的。桥边的那座小楼就是有名的“迷楼”。迷楼以前是一家小酒楼,叫“德记”酒楼。它怎么会出名呢?原来清朝末年,有一些进步的文化青年成立了一个团体,叫《南社》。那时南社成员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等人都喜欢在这酒楼里喝酒吟诗,他们还以酒楼为题,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后这些诗篇被编成了《迷楼集》,随即迷楼的名气也就传开了。

那“迷楼”为什么被称为“迷楼”呢?原来南社成员们在酒楼上饮酒作诗,他们觉得小酒楼的一切都非常迷人,菜很迷人,酒很迷人,周围的环境也很迷人。因此,他们就风趣地把酒楼称为“迷楼”。他们把酒楼叫作“迷楼”还有一个用意,就是转移反动派的视线。

好,我们就到迷楼里面去看看。迷楼为临河修筑的两层小楼。楼内陈列着南社成员的照片、手迹、著作和书画作品,以及当代书法家书写的《迷楼集》中的诗句。二楼的东侧,是一组人物蜡像,展现的正是“小楼暂饮夜传杯”的情景,可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迷楼向游客开放以后,接待了许多南社成员的后裔,他们热情地向迷楼提供图片资料和实物,还积极参加南社研究,小小的迷楼,引起国内外诸多人士的注目。

〔继续向前走〕这里是澄虚道院,又称“圣堂”,创建于宋元佑年间(1086~1096年),距今已有九百余年历史。明代中叶以后,道院规模日趋宏大。嘉靖年间,当地人玉壁捐资增建了仪门。清康熙二十五年,道士胡天羽化缘募捐建玉皇阁。五年后,又在阁西建造了文昌阁,清乾隆十六年,道士蒋南记在山门外建造圣帝阁,楼阁面临普庆桥,形成了前后三进的建筑群,气宇轩昂,占地1500平方米,成为吴中著名的道院之一。澄虚道院不但保存着丰富的宗教文化遗产,而且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水乡风光,也使道院的游人香客流连忘返。

各位游客,我的导游到此结束了。如果有时间,各位可以在古镇里随便走走看看。在这临别之际,让我再一次感谢大家的光临。同时,还请您把周庄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和朋友。祝大家在周庄旅游愉快,吉祥如意!

周庄导游讲解词篇四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周庄游览。

在我们进入古镇主要景点之前,我先把周庄的情况简要介绍一下。

周庄,是一个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它以悠远的传统,淳朴的民风,古老的建筑,清澄的河水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成为一片极有诱惑力的旅游胜地。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说;“周庄不仅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中国台湾经纬杂志盛赞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还有不少人在游览了周庄之后,这样说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周庄。”大家为周庄保存着如此众多的明清建筑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而眩惑,为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觉得周庄是无法重造的美丽水乡。

走到贞丰泽国牌坊前〕这里是石牌楼,巍然矗峙在这新老镇区的交界处,是古镇周庄的象征,上面镌刻有“贞丰泽国”四个字,为著名书法家沈鹏所写。“贞丰”是指周庄的原名为贞丰里,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有一位姓周的迪功郎因信奉佛教,将两百亩庄田捐给当地的全福寺作为庙田,老百姓感其恩德,把贞丰里改为周庄。“泽国”是指四周环水的地方。坊柱上的一副对联,上联是“贞坚不贰攀日康庄有道路”,下联是“丰衣足食向阳桃李自逢时”,意思是说我们周庄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走上了康庄大道,生活越来越富裕了。

大家跨过石牌楼就进入古镇区了,请回头再看,这里还有一幅对联:“万顷碧波水光潋滟晴方好;百尺临云塔影横斜景亦奇。”这是著名记者冯英子题写的。横额上书“唐风孑遗”。意思是在周庄,古代优秀的民族文化、古风遗韵还能看到一些。这是著名书法家费新我老先生在晚年高龄的时候用左手题写的,左下角还有他的落款呢!大家可以仔细辨认一下,是“新我左笔”四个字。这石牌楼和马路两旁飞檐翘角、黛瓦粉墙的房屋,以及高高耸立的古塔,构成了一个古建筑群,许多人都喜欢在这里留影,回头大家也可以在这里留个影。

〔边走边导游〕前面呢,有一座醒目的汉白玉照壁,它是为纪念古镇九百周年而建立的。它艺术地勾勒出了周庄悠久的历史。抬头看去,拱桥驳岸,风火墙和蠡窗黛瓦,无不给人以浓重的历史感。

前面有一座古桥,叫太平桥,建于清代。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幅动人的江南风情画,在沈厅的展览室里,可以看到日本著名女画家桥本心泉以它为主要背景的一幅名为《周庄的某一天》的油画。

这一条古街俗称一步街,因为它很窄,一步就可以跨过,街道两旁开店的店主不用走出店门,就可以互相握手或递东西表示友谊,所以又称友谊街。上面还有一线天,中间是过街楼、这种建筑在大城市里是很少见的,在周庄却有许多。

〔在双桥前停下来〕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双桥,游览周庄双桥是不能不看的。大家看,这桥面一横一坚,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所以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这两座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xx年)。这座石拱桥叫世德桥,横跨南北市河,长16米、宽3米、跨度5.9米。这座石梁桥叫永安桥,平架在银子浜口,长13.3米、宽2.4米、跨度3.5米。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等一会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双桥为什么会这么出名呢?那是1984年春天,上海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乘坐小船来到周庄,看到了双桥,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就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后来这幅油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画廊中展出。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来,被阿曼德.哈默用高价购藏。同年十一月份,哈默先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这幅油画送给了邓小平。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经新闻媒体宣传,周庄古镇声名鹊起。陈逸飞的画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钥匙桥不是钥匙胜过钥匙,因为它开启了周庄与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筑和幽深的水巷组成的文化氛围,这不是一时一日能制作出来的。

走到张厅〕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张厅,张厅是周庄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厅为明朝中山王徐达的弟弟徐孟清的后代所建。按理说徐家建的应叫徐厅,为什么叫张厅呢?那是在清朝初年的时候,徐家衰落了,就把这座房子卖给了一户姓张的人家,才被改名为张厅。让我们到张厅的正厅去看看。这儿是张厅的正厅“玉燕堂”。玉燕堂原名怡顺堂,早先门前有两棵玉兰树,春天一到,玉兰花开放,引来了许多燕子,燕子在屋檐下筑巢繁殖后代,被张厅的主人看见了,认为燕子和玉兰树给张厅带来了勃勃生机,于是就将怡顺堂改为玉燕堂。张厅的特点是“轿从门前进,船从家中过”。大厅的东侧,有一条幽暗深长的备弄,它的作用好像是现在大宾馆里的员工通道。请随我进去。

这儿就是“船自家中过”的地方。你们别看它窄窄的,可是它能通向外面的大湖。它有两个作用。一是张厅是一户大户人家,每天要消耗许多吃的、用的、穿的,都靠小船从这里运进运出。二是封建社会,时时会打仗,主人万一遇到什么不测,就可以坐着小船从这里逃生。我想各位一定想了解一些我们周庄风俗习惯吧!这儿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周庄的“阿婆茶”。“阿婆茶”就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吃过午饭后闲在家没事干,就带上自己的小孙孙和一些自家腌制的酱瓜、菜苋等聚到一块儿,泡上一杯清淡的茶,一边品尝酱瓜什么的,一边谈天说地。有机会大家也可以去品尝一下。

〔出张厅,边走边讲〕各位游客,自从周庄的旅游事业发展以后,小商店日益增多,特别是旅游工艺品店,在这些商店里,有刺绣、雕刻、编织、字画、旅游食品等,繁荣了周庄的旅游市场,大家等会儿可以选购一些留作纪念。

(走到沈厅〕这里就是沈厅,为江南民居之最。沈厅是“七进五门楼”,它的七进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进是第一部分,是迎接客人的地方;第二、三、四进是沈厅的第二部分,是接待宾客的地方;第五、六、七进是第三部分,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总之,这三部分可以用四个字来归纳:“前厅后堂”。好,下面我们进去看看沈厅。

这就是沈厅的第一进“水墙门”,以前水乡的主要交通工具都是船,所以这里是沈家的船码头,也是沈厅主人接送宾客的地方。

我们现在走进的沈厅的第二进“墙门楼”,又称旱墙门。是沈家办理婚丧大事、张灯结彩的地方,过路的人一看,不必进去,就知道今天沈家又有什么大事了。这里有一块沈厅的简介石碑,请大家先看一看吧!石碑旁有一段文字介绍,沈厅又名敬业堂。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就是沈厅的第三进了,叫茶厅。是船夫和轿夫喝茶的地方。因为在那时,船夫和轿夫是不能跟主人一块儿到里边去的。所以啊,这里的家具都很简陋。

我们已经来到了沈厅的第四进也就是沈厅的正厅松茂堂了。我们看这块匾上的“松茂堂”这三个字(,是清末状元张謇写的。这里是沈家主人招待贵宾的地方,所以这里的家具很讲究。沈厅一共有三帮建筑风格,在这里我们都能看见。请大家抬头看,屋梁上精美的雕刻有凤凰、仙鹤等。特别是这个图案,你们一定会说这是龙吧,嘿,这回你们可错了!龙,那时候就是天子的象征,沈厅是民居,所以就只能把它称作为“蟒”。这种雕刻属于“苏帮”艺术。这一进的屋顶有两层,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下面一层,上面还有一个屋顶,这样的结构,可以起到防寒避暑的作用。我们再来看这个砖雕门楼,这是五个门楼中最宏伟的一个。上面的砖雕有《红楼梦》、《西厢记》中的情景。可惜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些精美的砖雕都被破坏了,专家说已经很难修复,这些砖雕属于“徽帮”艺术。还有一帮是“绍帮”,那屋顶两旁的封火墙就是。松茂堂里边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照以前的规矩我们是不能随便进去的。今天我们就破一次例,进去参观一下吧!沈厅是前厅后堂的建筑格局,我们已经来到了后堂,这里是大堂楼,现在是陈列室。请大家随便参观。

这就是沈厅的第六进,小堂楼。这尊塑像就是沈万三。沈万三是元末明初人,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号称江南第一大富豪。关于沈万三的富有,民间流传着很多说法。有人说:“沈万三有一只聚宝盆,金银财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有人说:“沈万三左脚是金,右脚是银,凡是他走过的地方,都能挖到银子。”还有人说;“沈万三有点石成金的特殊本领。”这些呀,只不过是传说罢了。据专家考证:沈万三的富有有三个原因。一是靠躬耕起家的,院子里的这头牛就表明他是靠种田发财的。二是沈万三继承了人家的财产。第三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沈万三靠镇北边的那一条急水江和外国人做生意。他把江南一带的刺绣、丝绸卖给外国人,赚了大钱。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做外贸。沈万三的富有不仅在我们江南一带数一数二的,而且在全国也很有名气。那时候朱元璋刚做上皇帝。由于连年打仗,没有多少钱,但是他又想在南京修城墙,怎么办呢?有一个大臣提议:“让富豪来承担这笔巨款。”于是,沈万三分到了建三分之一城墙的任务。当时沈万三想借这个机会来讨好朱元璋,便很爽快地拿出了许多钱。不久城墙修好了,而且修得很漂亮,沈万三心里很高兴,于是他想缟劳一下修城墙的士兵。谁知这件事情被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本来就很眼红沈万三,这么一来他就找到借口了。朱元璋把沈万三抓了起来,说:“你要和我比富,还想收买军心,要夺我江山,这怎么了得。”于是就要把沈万三判死罪。多亏了那些文武百官出面求情,沈万三才免了一死,被发配到云南充军。沈万三的家人,杀头的杀头,坐牢的坐牢,家破人亡。他的家产也全部充公了。只有一个小孙子逃了出来,沈家才留下了一条根。我们现在看到的沈厅就是沈万三的后代沈本仁在乾隆七年时建造的。这塑像两旁的对联,上联是:甲万户起南浔周庄江南聚宝;下联是:称三秀居东宅客金陵浜东藏银。概括了沈万三的一生。

我们进去看看。

这里,就是沈厅的最后一进,第七进。是沈家吃饭的地方。桌子上摆的都是一些家常小菜,这中间的主菜是沈家特有的,叫万三蹄,它还是我们周庄的特产呢!现在商店里可以买到,大家可以买一只回去合家品尝品尝。人们都说:“万三蹄肥而不腻,酥而不烂”,真是席上珍品。隔壁是沈家的厨房。看,这个东西曾在《正大综艺》节目中登过场。大家也来猜猜,它是派什么用场的呢!不知道吧!这是挤甘蔗汁用的。这里还有许多以前用的器具。大家可以随意看看。

接下来请到楼上去看看。这里陈列有老爷房和小姐房。我们来看这只床,它叫千功床,它分三进有三个门帘。有许多精美的雕刻,让人看上去很复杂,可是整只床没有用一根钉子。到夏天时,天气炎热,可以把那些雕花板拆下来,里面就通风了。到了冬天,再可以装上去。那为什么叫它千功床呢?有二种说法:一说上面,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是唐代李世民手下的开国功臣,为了缅怀那些大臣,就把他们刻在床上,所以称千功床。二说上面的精美图案,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刻成,功夫太深,故称为千功床。其他的陈列物品,请大家随意看看。

这是沈厅的走马楼,所谓走马楼,就是楼道,绕着沈厅兜一圈。大家看,这儿有一块木板。我们从这里望下去,是我们刚才走过的松茂堂。平时,木板都是关着的。封建社会,女的是不能随便见客人的,所以就设计这么一个可以开、关的窗,逢到有客人来,女的就可以掀开一条缝偷偷地看了。古代小姐就是在这里看自己的未来丈夫的。好,请大家跟我走。这里呢,就是沈家逢年过节请戏班子唱戏的地方,这两边可以坐人。如果好好装饰一下的话,那可真是一个很不错的小舞台。到了此处,沈厅我们已参观完了。那么,沈厅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对!沈厅的价值就在于它不是官宅,而是民居。民居能有这么大的规模,而且保存了二百多年,这在江南一带是极罕见的。

〔出沈厅,到富安桥〕大家请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叫富安桥。它始建于公元1355年,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两次重修,为单孔拱桥。桥长17.4米,宽3.8米,跨度6.6米。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修,桥面改成花岗石,东西有级梯,中间为平面,刻有浮雕图案,桥身四角有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据说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因不愿重蹈其哥哥与朱元璋作对最终被发配充军的覆辙,主动捐钱为乡里做好事,曾捐钱修建过富安桥。富安桥的名字,就是表达了他富了以后祈求安康的心愿。

〔边走边导游〕各位游客,这儿还有穿竹石栏,很有特色,所以许多电影导演也都喜欢在这里拍镜头,像电视剧《柳亚子》、《江南巨富沈万三》等,一些片断都是在这儿拍的。

看,这条市河以前是我们周庄的菜市场。水乡人家,买菜也是在水上进行的。每天早晨,河道上挤满了小船,船上装着鲜鱼、蔬菜等。小贩们一边摇船,一边叫卖,两岸的居民听到以后,纷纷到河埠上来买菜,有些住在楼上的人,懒得下来,就直接从楼上放下一只篮子,篮子里面放着钱,小贩只要把菜放到篮子里,这样一笔生意就成交了。

〔叶楚伧故居门前〕这里面是国民党元老叶楚伧的故居。叶楚伧小名小凤,是著名的南社诗人,曾经担任过国民党江苏省政府秘书长,我们周庄有一段时间曾被改名为楚伧镇!

叶楚伧出生贫寒,长大后虽然做了“大官”,可仍然处处注意节约。一次他到老朋友沈仲眉家去,沈仲眉问他吃什么?他只点了一只糟烧螺蛳头肉,螺蛳在水乡是极便宜的,这也是他童年时代家里最好的菜了,他认为这菜有乡土风味,且价廉物美。吃完饭,沈家的女佣王妈给他绞上一把毛巾,他连忙说:“不敢当,不敢当!您老人家替我绞毛巾,真是过意不去,应该让我们年轻人给您绞毛巾才对。”王妈很受感动,她说:“这个‘叶老爷’虽然官做得大,却没有一点官架子,真是少有的好人。”叶楚伧的作品很多,有《楚伧诗存》、《世微堂文集》等。1946年叶楚伧在上海病逝。故居陈列了叶楚伧的生平家世、著作和有关他的照片、回忆文章。请大家进去参观一下。

〔全福讲寺〕各位游客,这里是全福讲寺,矗立在南湖园中,殿宇轩昂,飞檐高翘,欢迎四方游人。相传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边功郎舍宅为寺,在白蚬湖畔建全福寺。历代不断扩建,梵宫重叠,楼阁峥嵘,碧水环绕,香火鼎盛,成为江南一带以经忏为主的名寺。寺内有一口巨钟,重三千斤,悬于大雄宝殿左侧。每当破晓时分,寺内有和尚撞钟,钟声宏亮,传到数十里外。人们把它当作报晓的鸡啼,闻声纷纷起床,下田耕作。久而久之,“全福晓钟”成为周庄人景中的重要一景。

昔日的全福讲寺共有五进,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殿宇雄伟轩敞。高达三丈徐的如来大佛巍然盘漆而坐,宽阔的巨佛手掌心中足可卧伏一人,这样高大的佛身,在江南一带的各大寺院中绝无仅有。据《周庄镇志》记载,如来大佛本苏州虎丘海涌峰云岩寺世尊像,清顺治五年(1648年),都督杨承祖兵驻白蚬湖边,迎于寺内,如来大佛的左右,仁立着文殊、普贤佛像,同样十分高大。两侧的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清初,书法家李仙根寻访全福讲寺,见寺院与湖光水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挥毫写“水中佛国”四个大字,制成匾额悬于山门之上,给全福讲寺增添了光彩。

全福讲寺九百年来香火鼎盛,成为周庄繁荣发展的一个象征。然而,这座堪与杭州灵隐寺媲美的寺院,却在50年代初期被迫改作粮库,寺内所有的佛像、经卷和珍藏不知去向,历史悠久的古寺毁于一旦,这不能不说是周庄的一大损失。

90年代后,周庄镇建造南湖园。作为主体工程的全福讲寺,也于1995年3月18日破土动工。经过三百个日夜的紧张施工,移址在南湖的全福讲寺,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新建的全福讲寺,主要建筑包括山门、指归阁、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等。

山门耸峙在南湖岸边,门前湖光潋滟,水埠码头平卧碧波,游人和香客可以乘船进南湖沿石阶登岸,别有情趣。进入山门,只见一座五孔石拱桥飞跨在荷花池上,桥上石栏相扶。驻足桥上,可以欣赏荷池中的红嶂翠盖,也可以回眸南湖,尽情地观看旖旎的湖景。

过拱桥,前面就是重檐复宇、气势庄严的指归阁。在此登楼,居高临下,远近的景色尽收眼底。南湖中养鱼的网箱簖栏,以铅灰色的线条,分割着万顷波光。寺院内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钟楼、鼓楼矗立两侧,互为映衬,使寺院愈加气象雄伟。

第三进,即是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飞檐翘角,雄伟而不失精美。“佛光普照”四个大字在高达18米的屋脊间熠熠闪光。镶嵌于两边的梅、兰、竹、菊砖雕构图别致,精细秀逸。缓步进人殿堂,只见大殿中央供着佛祖释迦牟尼的铜坐像,高5米重3吨。释迦牟尼两侧,是骑跨在雄狮上的文殊和骑跨在大象上的普贤。殿后塑有飘海观音像,屹立在鳌鱼之背,衣袂飘动。大殿两旁的十八尊罗汉像,也各具神态,栩栩如生。整座大雄宝殿,神光闪耀,祥云缭绕,置身其间,足以感受到佛教文化氛围。

经台由婉蜒曲折的花廊环抱,经台中央矗立着三层宝殿,终日香烟缭绕。四周的荷花座石雕栏杆上,镌刻着吉祥云纹。经台下的池水与曲径花廊下的流水相连,有锦鳞嬉游,富有诗情画意。

大雄宝殿后,是三层高的藏经楼。殿堂宽敞,装饰精美。楼内荟萃诸多佛教文化的精品。藏经楼两侧是大斋堂和方丈室,遥相呼应。

周庄修复全福讲寺,借水布景,巧夺天工,融佛教文化、建筑艺术和园林景色于一体,既为佛教文化爱好者和宗教信仰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也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流连忘返的好去处。

〔出全福讲寺〕大家看对面的那座小茶楼就是三毛茶楼,它是为了纪念中国台湾女作家三毛而建的。1989年,三毛在烟雨朦胧之中来到了我们周庄,她看到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迷人风光,不禁感慨地说道:“啊这不正是我魂牵梦绕的故土吗?”三毛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三毛回到中国台湾后还经常来信,说还要尝尝周庄的大闸蟹,很可惜她再也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周庄人民为了纪念她,将这座古宅改称三毛茶楼。茶楼中除了陈列了三毛的照片、手迹、书信外,还陈列了中外大批文人学者游访周庄的照片。

〔边走边导游〕前面就是迷楼了。大家看,这儿有一座古桥,它叫“贞丰桥”。“贞丰桥”这个名字,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它是因为周庄的原名而起的。桥边的那座小楼就是有名的“迷楼”。迷楼以前是一家小酒楼,叫“德记”酒楼。它怎么会出名呢?原来清朝末年,有一些进步的文化青年成立了一个团体,叫《南社》。那时南社成员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等人都喜欢在这酒楼里喝酒吟诗,他们还以酒楼为题,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后这些诗篇被编成了《迷楼集》,随即迷楼的名气也就传开了。

那“迷楼”为什么被称为“迷楼”呢?原来南社成员们在酒楼上饮酒作诗,他们觉得小酒楼的一切都非常迷人,菜很迷人,酒很迷人,周围的环境也很迷人。因此,他们就风趣地把酒楼称为“迷楼”。他们把酒楼叫作“迷楼”还有一个用意,就是转移反动派的视线。

好,我们就到迷楼里面去看看。迷楼为临河修筑的两层小楼。楼内陈列着南社成员的照片、手迹、著作和书画作品,以及当代书法家书写的《迷楼集》中的诗句。二楼的东侧,是一组人物蜡像,展现的正是“小楼暂饮夜传杯”的情景,可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迷楼向游客开放以后,接待了许多南社成员的后裔,他们热情地向迷楼提供图片资料和实物,还积极参加南社研究,小小的迷楼,引起国内外诸多人士的注目。

〔继续向前走〕这里是澄虚道院,又称“圣堂”,创建于宋元佑年间(1086~1096年),距今已有九百余年历史。明代中叶以后,道院规模日趋宏大。嘉靖年间,当地人玉壁捐资增建了仪门。清康熙二十五年,道士胡天羽化缘募捐建玉皇阁。五年后,又在阁西建造了文昌阁,清乾隆十六年,道士蒋南记在山门外建造圣帝阁,楼阁面临普庆桥,形成了前后三进的建筑群,气宇轩昂,占地1500平方米,成为吴中著名的道院之一。澄虚道院不但保存着丰富的宗教文化遗产,而且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水乡风光,也使道院的游人香客流连忘返。

各位游客,我的导游到此结束了。如果有时间,各位可以在古镇里随便走走看看。在这临别之际,让我再一次感谢大家的光临。同时,还请您把周庄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和朋友。祝大家在周庄旅游愉快,吉祥如意!

周庄导游讲解词篇五

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古称“外方”,夏、商时期称“嵩高”,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称“嵩高山”,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要说中岳嵩山,在五岳之中,它东不如泰山雄伟,西不如华山险峻,南不如衡山秀丽,北不如恒山奇崛。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巩山,以它自己诱人的山川风貌,灿烂的古老文化,独特的演变历史,天然的地质博物,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嵩山属伏牛山 系北支外方山山脉的一部分,大地构造为前寒武纪地块及盖层,盖层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经历了多次地壳和造山运动,形成了山势陡峻、雄伟壮观、。奇峰林立、瑰丽多姿的地貌形态。由于嵩山地层发育齐全,层序清楚,在不大的范围内能看到太古、元古、古生、中生、新生五个地质年代的地层出露、类型齐全的岩石,多次地壳运动的痕迹等,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一个良好的实践基地。这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是少见的,被誉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为中外地质学者瞩目。

嵩山分为东西两支,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二山的历史由来已久。太室山下有启母庙,庙前有启母阙,庙后有启母石。相传大禹受命继父治水,禹因治水心切,凿山不止,连吃饭都不顾,和妻子涂山氏女相约送饭以击鼓为号,涂山氏女听到鼓声才来送饭。禹在凿山时化作一只大熊,力大无比。一次正干活时不小心一块石头滚下去击响了鼓,涂山氏女听到鼓声忙来送饭,一眼看到禹是只熊,羞愧难当,扭头就跑,大禹急忙在后追赶,追到太室南麓时,涂山氏女已经化成一块大石头。此时涂山氏女已身怀有孕,禹便向巨石大声哭喊:“还我儿来!”只听得山崩地裂一声轰响,巨石开裂,跳出禹的儿子,取名为启,所以这块石头就叫启母石。涂山氏女化作石头后,她的妹妹又和大禹结了婚,住在太室山西边的一座山下,抚养夏启王长大成人。古代妻子又称为室,所以禹的第一妻子住的山就叫太室山,第二妻子住的山叫少室山。少林寺就是因为坐落在少室山阴的茂密丛林之中,所以得名“少林寺”。

太室山东西起伏,奇峰相连,雄深高大,气势巍峨,犹如黄河南岸的一座天然屏障,护卫着夏代的都城--阳城,故有中岳如卧之说。太室主峰叫峻极峰,海拔1494米,古来就有“嵩高峻极”、“峻极于天”的说法。朋友们可以想一下,华山是立着的,它高2160米,泰山是坐着的,它高1545米,嵩山在躺着卧下时还有1494米,那么它立起来该有多高呢?因为清朝乾隆皇帝曾在峻仍峰上赋诗立碑,所以峻极峰又名“御碑峰”。峰顶平敞开朗,犹如宝幢之盖,四周群峰相向,惟中居高巍,一览众山小。假若你登峰远望,南有箕颍,山河拱卫;西有少室,争艳夺魁;东视群山,谷幽峰奇;北望黄河,一线连天处,即是古老的伊洛河三角洲、河图洛书的出处,我们华夏6020xx年古老文化的发源地。峰岳连绵,云雾缭绕,耳听松涛阵阵,眼观山花烂漫,置身这种氛围之中,朋友,你该有何感想?倘若你在夕阳西下时观嵩山,那更是彩霞四射,瞬息万变,河山壮丽,气象万千。嵩山是历代封建帝王、达官显贵、骚人雅士游览祭祀的地方。历代游人,凡来嵩山参观者,攀登极峰的,粗略一算,也该有30多个帝王到过嵩山封禅览胜。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胜景之后,也挥毫永叹,留下了无数石刻墨迹。太室36峰中有一个万岁峰,其来历就是汉武帝登高山时,随贺官员在这里三呼万岁之声,回荡山谷,此起彼伏,部下吹捧说是山呼万岁,史称“嵩呼”,皇帝老子心潮澎湃,龙心大悦,遂命名此峰为“万岁峰”。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她曾几次到嵩山禅祭游览,加封中岳。武后天册元年(695年),武则天嵩山峻极峰建筑“登封坛”,次年又一镒登上峻极峰加封中岳,并在坛的东南立碑一通,碑文内容是武则天的自我歌功颂德,叫“大周升中述志碑”。为了纪念她登嵩山封中岳这一盛大典礼,武则天诏令改当时的嵩阳县为“登封县”,即现在我们所在的登封市,改阳城县为“告成”,即现在的登封市的告成镇,以显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

刚才我们说的是雄伟壮丽的太室山,现在我们再说说气势险峻的少室山。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4米,是整个嵩山山脉的最高峰。因金末宣宗曾屯兵少室山顶,抵抗元兵,故又称为“御寨山”。要说少室山势,那真是群峰争艳,千奇百异,有的拨地而起,有的逶迤连绵,有的像猛虎长啸,有的似雄狮初醒,峰峦参差,峡谷纵横。从山南北望,一组山峰,互相叠压,状如千叶舒莲,所以唐人有“少室若莲”之说,现在老百姓称为“九顶莲花山”。闻名中外的古刹少林寺面对少室山,背依五乳峰,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山色绝佳,风景如画。站在少林寺南望,少室山崭然若屏,高峰之下自西向东,并列着五座山峰,依其形态,称之为棋、鼓、剑、印、钟。在剑峰的西侧,有一大块像刀削般的巨大石壁,雨过天晴之际,光洁耀眼,好似皑皑的白雪,这就是嵩山八大胜景之一的“少室晴雪”。少林寺山门前,有一条少溪河,潺潺流水,绕寺而过,河里布满了嶙峋多姿的巨石,千姿百态,各具风采。朋友们请往那边看,少林水库南岸的断崖上,有一个“石和尚”,对,光着头,面北端坐,曳冠楚楚,真是惟妙惟肖。我们叫他礼宾和尚,客人们来去少林寺,都委托他负责迎来送往。别看我们这里看少室山这样险峻,上到山顶,却是宽平如寨,还分上下两层,称为“大寨”、“小寨”,大小寨周围有四天门之险。这里既是古和隐居避世的地方,又是历来屯兵之所,现在山顶还有大、小饮马池和石碾、水柜及其他建筑遗址。

嵩山是世代相传的风水宝地,也是儒、佛、道三教荟萃共存之地,是我国宗教活动的重要地区。嵩山寺庙林立,风景秀丽,72峰,峰峰有名,72寺,寺寺有故,寺相连,各有奇景,个时期建造的不同风格的寺、庙、宫、庵、观、寨、台、塔、阙、石碑、书院等。文物古迹遍布,书法雕刻满山,更有古树名木,奇花异草装点着各个景区景点,真是美不胜收。

(嵩阳书院)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了位于嵩山南麓、太室山下的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隋朝时改名“嵩阳观”,唐朝改为“奉天宫”,五代后周时改为“太乙书院”,宋朝改为“嵩阳书院”。此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历经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时期,学田有1700余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1000多册。比较贵生的书有《朱子全书》、《性理精义》、《日讲四书》等。它是一所历史悠久,规模宏敞的官办书院,和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共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宋代大儒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都在此讲过学。

嵩阳书院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十三年重建。现存书院的基本布局,大体保持了清代的建制。有房舍近百间,面积10000多平方米。中轴线的主要建筑,从大门到藏书楼,前后五进院落,最前为卷棚大门三间,正楹为先圣殿,次为讲堂,讲堂后为道统祠,最后为藏书楼。中轴线两侧配房,均为硬山式建筑,分别为“程朱祠”、“丽泽堂”、“博学斋”书舍等。整个书院建筑与寺庙相比,别有风采,大多是滚脊硬山,灰筒瓦,出前檐,古朴典雅,廊庑俱全,巍然壮观。

各位团友,嵩山的此结束,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给予的合作与支持。中国有句古话叫“两山不能相遇,两人总能相逢”,期盼再次相会,谢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