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案例篇一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它的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教学”是一样的。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或分得更细,再根据《大纲》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一种教学模式。
课题: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继上一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之后。首先由“等边对等角”逆用是否成立引出;之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然后得出“等角对等边”定理;接着进行应用;最后是关于等边三角形的识别。
学情分析:学优生通过启发引导探究出几何推理的方法得到“等角对等边”;中等生、学困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等角对等边”。在复杂图形中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的方法应予以指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优生掌握“等角对等边”的几何推理方法,并能够综合运用有关定理解决三步几何说理题。
2.中等生学会运用全等的方法证明“等角对等边”,并能运用有关定理解决二步几何说理题。
3.学困生学会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并能够区分“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优生经历用几何推理方法得到“等角对等边”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几何推理能力。
2.中等生、学困生经历动手操作方法验证“等角对等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全体学生的探究热情,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问题解决(1)提出问题:(如图3)在△abc中,如果∠b=∠c,那么ab=ac吗?(学困生回答)
(2)学生讨论验证方法:折叠法;测量法;几何推理法(教师引导辅助线的添加)
(3)自主解决:学优生写出几何推理过程;学困生动手操作验证;中等生自愿选择。
(4)交流总结:先找学困生动手操作演示;然后找学优生口述几何推理过程;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等角对等边”性质定理。
2.同类变换
学困生中等生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4,在△abc中,如果∠a=∠c,那么
(2)如图5,在rt△abc中∠c=90°,如果∠a=∠b,那么。。
学优生回答
3.方法总结
(1)先用箭头指出一个三角形中两个等角所对的两条边,然后写出结论。
。(2)“等边对等角”是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所以它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等角对等边”是由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等角得到两个等边,所以它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4.解释应用
例题:如图8所示,一艘轮船在近海处由南向北航行,点c是灯塔,轮船在a处测得灯塔在其北偏西38°的方向上。轮船又由a向北航行30海里到b处,测得灯塔在其北偏西76°方向上。
(1)求∠acb的度数。
(1)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找中等生回答)
(2)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找学优生回答)(3)底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顶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吗?(找学困生回答)
(4)请你概括一下等边三角形的条件。(找学优生回答)
(三)分层作业,共同提高 学困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中等生必做题目: 1.如图9,在rt△abc中,如果∠c=90°,∠a=∠b=45°,那么。
2.如图10,在△abc中,如果∠a=70°∠c=40°,那么。
中等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学优生必做题目: 1.如图11,在△abc中,如果∠a=70°∠c=40°,那么。
学优生完成:
1.如图13,已知ad∥bc,bd平分∠abc,△abd是等腰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四)畅谈收获,回顾反思
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每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放之所有课皆能用,不能生搬硬套,应该因课而异。分层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通过“计划——行动——反思”不断去完善。
。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分层教学中要鼓励成功,容忍失败,并帮助困难学生:分层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与身心的变化,教师应及时调整学生层次,让所有同学时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要鼓励同一层次学生相互竞争,不断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分层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所以说分层教学是一种值得实践探究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案例篇二
江苏丹阳市界牌中心校(212323)黄华萍
下面就《最后的姿势》一课的两份案例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为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人间大爱,赞颂的是他对学生的情,是他对学生的爱与责任。
课文用环境和场景描写渲染人物、推进情节的发展:用侧面描写升华人物的精神品质;用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的最大写作特色。
【案例1】
第一板块:感受独特姿势
师:灾难降临的瞬间,谭老师是怎么做的?请画出文中描写那一瞬间谭老师姿势的语句。
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护住了四个学生。”
师:请圈出谭老师临终时的三个动作,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谁能通过朗读将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板块:追忆震撼瞬间
师:在危急时刻,谭老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读课文4-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词句。
课件出示地震时的场面:“忽然,课桌摇晃起来……”
师:在这危急关头,谭老师做出了惊天壮举。那一瞬间,谭老师来不及思索,“救助孩子”就是他唯一的念头。“拉、撑、护”只是他潜意识的动作,那么自然,那么沉稳!
第三板块:定格英雄姿势
出示救援者的话:“我们发现他的时候……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师:让我们带着感情来朗读这句话。(生读)
师:面对此情此景,救援人员眼含热泪,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有什么话要说呢?(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案例2】
第一板块:你眼中的谭老师
师:能抓住关键的字词,谈谈感受吗?(来不及多想)
出示:“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师:从这环境描写中能读出什么?(情况危急)从这三个感叹号,我们也能读出情况危急!(生齐读)
师:此时,我们再来读读谭老师的表现,能读出什么?
(谭老师恪尽职守、无私大爱、临危不惧)
当遇到突然的灾难时,逃难、求生是人的本能,而当大地震来临时,谭老师的本能是呼喊学生逃生。这正是谭老师对教师岗位恪尽职守,对学生无私大爱的体现。这正是谭老师人生信念的体现。
(环境描写在此时的作用便是侧面烘托)
师:让我们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内容,女生读环境描写,男生读谭老师的表现。
2.谭老师立刻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师:你能抓住关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案例篇三
金坛市尧塘中学 钱潜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它的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教学”是一样的。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或分得更细,再根据《大纲》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情分析:学优生通过启发引导探究出几何推理的方法得到“等角对等边”;中等生、学困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等角对等边”。在复杂图形中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的方法应予以指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优生掌握“等角对等边”的几何推理方法,并能够综合运用有关定理解决三步几何说理题。
2.中等生学会运用全等的方法证明“等角对等边”,并能运用有关定理解决二步几何说理题。3.学困生学会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并能够区分“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优生经历用几何推理方法得到“等角对等边”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几何推理能力。
2.中等生、学困生经历动手操作方法验证“等角对等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全体学生的探究热情,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问题解决
(2)学生讨论验证方法:折叠法;测量法;几何推理法(师引导辅助线的添加)
(3)自主解决:学优生写出几何推理过程;学困生动手操作验证;中等生自愿选择。
找中等生依次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4,在△abc中,如果∠a=∠c,那么
。(2)如图5,在rt△abc中,如果∠a=∠b,那么
。(3)如图6,在rt△abc中,如果∠c=90°,∠a=45°,那么。
(4)如图7,∠bcd是△abc的一个外角,如果∠bcd =60°,∠a=30°,那么。
3.方法总结
(1)先用箭头指出一个三角形中两个等角所对的两条边,然后写出结论。
(2)“等边对等角”是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所以它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等角对等边”是由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等角得到两个等边,所以它是等腰三角形的识别定理。
4.解释应用
例题:如图8所示,一艘轮船在近海处由南向北航行,点c是灯塔,轮船在a处测得灯塔在其北偏西38°的方向上。轮船又由a向北航行30海里到b处,测得灯塔在其北偏西76°方向上。
(1)求∠acb的度数。
(1)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找中等生回答)
(2)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找学优生回答)(3)底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顶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吗?(找学困生回答)
(4)请你概括一下等边三角形的条件。(找学优生回答)
(三)分层作业,共同提高
学困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中等生必做题目: 1.如图9,在rt△abc中,如果∠c=90°,∠a=∠b=45°,那么。
2.如图10,在△abc中,如果∠a=70°∠c=40°,那么。
中等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学优生必做题目: 1.如图11,在△abc中,如果∠a=70°∠c=40°,那么。
2.如图12,∠bcd是△abc的一个外角,如果∠bcd =84°,∠a=42°,那么。
学优生完成:
1.如图13,已知ad∥bc,bd平分∠abc,△abd是等腰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四)畅谈收获,回顾反思
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六 课后反思
1.更多的学生得到关注,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只提问十多个学优生、中等生,导致大多数学生听课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而在本节课上,对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设置不同的学习方法,给他们搭建不同的舞台,他们感到了被关注、被尊重,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乐于动手探究,积极发表见解,他们感觉到自己并不笨,只要努力学习自己也能会做练习题,90%以上的学生独立完成了作业题,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感觉,一个个脸上露出了笑容。
2.使我感受到“面向全体学生”离我们并不遥远。
以前,我认为农村中学学生基础差,班容量大,“面向全体学生”是无法实现的。通过研究发现:只要我们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心中真正装着全体学生,认真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在不同的环节关注不同的学生,精心设计分层作业,我们的课堂离“面向全体学生”就会越来越近。
3.要坚持实践,不断反思,完善分层教学模式。
每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放之所有课皆能用,不能生搬硬套,应该因课而异。分层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通过“计划——行动——反思”不断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