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舜帝陵导游词篇一
西运城舜帝陵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的鸣条岗西端,20xx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舜帝陵庙四大部分。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山西运城舜帝陵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您们的导游小苏,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山西运城。
欢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运城舜帝陵!
位于运城市区以北10公里鸣条岗的舜帝陵庙,则是华夏儿女寻根祭祖、拜谒舜帝的圣地。舜帝史称虞舜,姓姚,名重华,黄帝的第九代孙,是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被尊崇为五帝之一。舜生于诸冯(今永济市张营乡舜帝村),因品德高尚而被尧选为接班人。继承帝位后,舜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发展经济,安定民生,实施教化,成为后世所敬仰的楷模。舜帝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始祖,他所开创的德孝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舜帝陵庙分为南景北陵两大区,南景区分为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三部分,北景区则分外城、陵园、皇城三部分。舜帝陵庙神道两旁保存有五株树龄在4020xx年以上的古柏,且每一棵活柏怀里都抱着一棵死柏,甚为奇特,被称为“夫妻柏”或“连理柏”,东边一株树干形似龙爪,树根形似龙椅,相传当年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休憩,故这棵树又称为龙柏。而舜帝陵上也有一株树形奇特的古柏,已有20xx余年历史,五个主枝形似虬龙,民间称为“五子登科”。陵前有两块石碑,上碑刻“有虞帝舜陵”,下碑刻“舜帝陵”。
从山西省运城市市区北行15公里,在蜿蜒百里的鸣条岗西端,坐落着全国闻名的舜帝陵庙。
对此,许多文人墨客曾著文褒赞。明人相宗皋写道:“观庙之形胜,北枕孤峰,涑水之波涛绕于后;南对条山,鹾海之盐花献于前。右缠黄河玉带,妫油厘降之风犹存;左拱香山瑶台,历山耕稼之迹如故。”其地理环境可谓形胜壮美。
舜,姓姚,名重华,因其祖先曾封于虞(今永济市虞乡镇),故史称虞舜。舜是传说中我国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传说舜年幼丧母,经常受后母虐待和父亲的棒打。但他却以孝悌而闻名天下。后受四岳推举,尧命他摄政,并将其女娥皇、女英婚配与舜。舜举贤任能,举荐“八恺”、“八元”著称的苍舒等十六人辅佐尧帝,除去鲧、共工、颧兜、三苗等恶人,使天下大治。尧死后,舜即位,又咨询四岳,挑选贤人,治理民事。特别是命禹治平水患,使民安居乐业。故受万民拥戴。死后葬于鸣条岗。
舜帝陵庙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后毁于元末战火中。明正德初(1506),乡人重建。但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大地震中又遭毁坏。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安邑县令吴愈再次重建。在清嘉庆二十年(1815)的大地震中又为瓦砾,仅存正殿。次年,在乡人王步洲等倡导下,重建舜庙。
舜陵坐北朝南,占地70亩,神道13亩,奉祀香火地17亩。沿舜陵外城遗址缘坡而上,即为神道,两旁夫妻柏夹道耸立。行百余步,进陵庙大门,便见到砖砌的方形墓冢,陵高3米,周围51米。陵前嵌有邢其任书写的“有虞帝舜陵”石碑,旁立“有虞氏陵”石碣1块。陵冢上槐相交翠,郁郁葱葱。 绕陵北行约三十米,即是皇城,又名离乐城。进拱形城门,内以戏楼、卷棚、献殿、正殿、寝宫为中轴线,东西两侧配以廊房及钟、鼓二楼,构造布局严谨,左右对称。主建筑正殿,建造于台基之上,重檐歇山顶,斗拱五铺作,面阔五间,进深五椽。殿内泥塑的舜帝坐像,头戴冕旒,身着衮服,神态庄严,栩栩如生。正殿之后,原建寝宫三楹,内塑娥皇、女英像,昔已毁于战火。陵庙东南,旧时曾建大云寺,为守陵僧侣居住,亦称“守陵寺”,于解放初拆毁。
舜帝陵导游词篇二
山西运城舜帝陵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的鸣条岗西端,20xx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舜帝陵庙四大部分。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山西运城舜帝陵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位于运城市区以北10公里鸣条岗的舜帝陵庙,则是华夏儿女寻根祭祖、拜谒舜帝的圣地。舜帝史称虞舜,姓姚,名重华,黄帝的第九代孙,是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被尊崇为五帝之一。舜生于诸冯(今永济市张营乡舜帝村),因品德高尚而被尧选为接班人。继承帝位后,舜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发展经济,安定民生,实施教化,成为后世所敬仰的楷模。舜帝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始祖,他所开创的德孝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舜帝陵庙分为南景北陵两大区,南景区分为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三部分,北景区则分外城、陵园、皇城三部分。舜帝陵庙神道两旁保存有五株树龄在4020xx年以上的古柏,且每一棵活柏怀里都抱着一棵死柏,甚为奇特,被称为“夫妻柏”或“连理柏”,东边一株树干形似龙爪,树根形似龙椅,相传当年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休憩,故这棵树又称为龙柏。而舜帝陵上也有一株树形奇特的古柏,已有20xx余年历史,五个主枝形似虬龙,民间称为“五子登科”。陵前有两块石碑,上碑刻“有虞帝舜陵”,下碑刻“舜帝陵”。
从山西省运城市市区北行15公里,在蜿蜒百里的鸣条岗西端,坐落着全国闻名的舜帝陵庙。对此,许多文人墨客曾著文褒赞。明人相宗皋写道:“观庙之形胜,北枕孤峰,涑水之波涛绕于后;南对条山,鹾海之盐花献于前。右缠黄河玉带,妫油厘降之风犹存;左拱香山瑶台,历山耕稼之迹如故。”其地理环境可谓形胜壮美。
舜,姓姚,名重华,因其祖先曾封于虞(今永济市虞乡镇),故史称虞舜。舜是传说中我国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传说舜年幼丧母,经常受后母虐待和父亲的棒打。但他却以孝悌而闻名天下。后受四岳推举,尧命他摄政,并将其女娥皇、女英婚配与舜。舜举贤任能,举荐“八恺”、“八元”著称的苍舒等十六人辅佐尧帝,除去鲧、共工、颧兜、三苗等恶人,使天下大治。尧死后,舜即位,又咨询四岳,挑选贤人,治理民事。特别是命禹治平水患,使民安居乐业。故受万民拥戴。死后葬于鸣条岗。
舜帝陵庙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后毁于元末战火中。明正德初(1506),乡人重建。但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大地震中又遭毁坏。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安邑县令吴愈再次重建。在清嘉庆二十年(1815)的大地震中又为瓦砾,仅存正殿。次年,在乡人王步洲等倡导下,重建舜庙。
舜陵坐北朝南,占地70亩,神道13亩,奉祀香火地17亩。沿舜陵外城遗址缘坡而上,即为神道,两旁夫妻柏夹道耸立。行百余步,进陵庙大门,便见到砖砌的方形墓冢,陵高3米,周围51米。陵前嵌有邢其任书写的“有虞帝舜陵”石碑,旁立“有虞氏陵”石碣1块。陵冢上槐相交翠,郁郁葱葱。 绕陵北行约三十米,即是皇城,又名离乐城。进拱形城门,内以戏楼、卷棚、献殿、正殿、寝宫为中轴线,东西两侧配以廊房及钟、鼓二楼,构造布局严谨,左右对称。主建筑正殿,建造于台基之上,重檐歇山顶,斗拱五铺作,面阔五间,进深五椽。殿内泥塑的舜帝坐像,头戴冕旒,身着衮服,神态庄严,栩栩如生。正殿之后,原建寝宫三楹,内塑娥皇、女英像,昔已毁于战火。陵庙东南,旧时曾建大云寺,为守陵僧侣居住,亦称“守陵寺”,于解放初拆毁。
20xx年舜帝陵庙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运城古称“河东”,是华夏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物古迹遍布城乡。其中盐湖区鸣条岗上的舜帝陵庙最为悠久,堪称“德之摇篮,文明之源”。众多的史料证实,舜帝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始祖,他敷布的五常之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已成为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精髓,舜帝陵庙也因此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祭祖、拜谒旅游的胜地,成为连接中华民族情感的纽带和桥梁,成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现象。舜帝,作为华夏“三皇五帝”之一、虽历5020xx年时光之剥蚀,但其传统道德之精髓,在华夏子孙的心目中依然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辉。舜帝之陵,始建于禹;舜帝之庙建于唐开元20xx年,是区内建造早、规模大,最具影响力的文物古迹。其本身蕴涵的历史、文化、美学、风土人情、建筑工艺等文化内涵,亦十分丰厚,弥足珍贵。
20xx年,盐湖区委、区政府确立了“打舜帝牌,唱调产戏,走致富路”的发展思路,将舜帝陵庙扩建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文物旅游为一体的高品位、大规模的全省乃至全国一流景区。
舜帝陵庙景区整体规划布局合理、规模宏大、创意超前。景区总占地1778亩,分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舜帝陵庙四大部分。其中舜帝陵庙建于唐开元20xx年(738年),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庙又分神道、陵园、皇城三部分。神道上连理神柏,世间罕见;陵冢上五子古柏,苍劲肃穆;皇城城墙高大,庙内建筑布局合理,保存完好。皇城已于20xx年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
盐湖区委、区政府本着保护重点文物,开发旅游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宗旨,将舜帝陵庙景区开发列为重点工程,现已成立专门机构,完成了整体规划。舜帝大道及整个景区高标准、高质量绿化美化工程已全面展开,一个占地1778亩的舜帝陵景区,长1500米,宽55米的舜帝神道已初步形成。相信通过两三年的不懈努力,舜帝陵庙景区将成为环境优美、功能齐备、文化底蕴深厚的华夏文明景区。
舜的传说
舜,姓姚,名重华。生于诸冯,又称姚墟(今山西省永济市张营乡舜帝村)。是我国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领袖。历史上被尊崇为五帝这一。建都蒲坂(今永济市蒲州镇)。又称虞舜,据传是其祖居住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虞城一带,舜登帝位的一。国号为有虞,按先秦时以国为氏的习惯,故称有虞氏。
传说尧40年,舜母握登氏遇大虹意感而生舜。舜体形异于常人,两眼均为双瞳子,掌心有花纹,如“褒”字,前额突,眉骨隆,头大而圆,面黑而方,龙颜大口,圆天日角。父母十分疼爱,因见当地一种美丽的花卉名舜,故为子命名。舜出生后不久,孟门山洪水爆发,村人迁到今山西省垣曲县同善镇,当时称负夏。村人遂将附近一座山取名诸冯山。这就是孟子所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
相传舜家世寒微。虽是黄帝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其父瞽瞍,懂乐理善观天象,后双目失明。舜两岁时,母逝。父续娶壬女,又生弟象妹首。史书称,舜“父顽、母嚣、象傲”,常欲置舜于死地。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友善,没有丝毫懈怠。在家里人要加害时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劝以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史记》)。舜异母妹首聪慧、善良、擅画,常帮舜脱离险境。舜以宽谅、孝敬、以德报怨的态度处理好了家庭关系,年20即以孝闻天下。
舜成年后,被父母赶出家门,曾在历山耕田(山西省垣曲县),在协泽捕鱼(永济市南雷首山下的湖泊),在河滨制陶器(永济市蒲州镇陶城村一带)。舜耕田把好地让人,捕鱼把鱼丰的渔城让人,制陶质量好,还常常讲道理解决人们的争执纠纷。因此,人们都愿意同他在一起。他居住的地方,一年成聚(村),二年成邑(城镇),三年成都(四县为都)。
舜30岁时,声名远扬。当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时,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对舜考察,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观其德行,二女倾心舜,并十分孝敬公婆;尧让舜参预政务,管理百官,百官服从,百业井然;让舜接待四方诸侯,宾客很敬重他;让舜独自去山麓和森林经受考验,舜在暴风雷雨中,不失态,不迷失。
尧还和他讨论为政之道。尧问:如何治理天下?舜说: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忠信无倦,而天下自来。尧问:如何教育民众?舜说:妻子具而孝衰于亲,嗜欲得而信衰于友。此为天下根本问题,治则人治,反则世乱。
尧通过考察,对舜很满意,决定选他为接班人,让他摄政。
舜摄政20xx年间,不但将政事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上有所改进,起用了尧未能启用的“八元”“八恺”贤人,流放了尧未处理的“四凶”恶人。惩治了九年治水无功的鲧,让鲧的儿子大禹治水。根据禹治水勘察情况,划疆哉为12州,均设州牧管理。同时作玑玉衡浑天仪,观天象明四时,重新修订了历法。举行祭天地山川大河大典,并不时巡狩四方。召见诸侯,考察民情。
尧帝崩后,舜守孝三年。让帝位避尧之子丹朱于南之南。便天下人皆心向舜,有事不找丹朱而找舜。于是,舜乃于正月初一祭文庙登天子位,建都蒲坂,国号有虞氏,崇尚红色。
舜62岁登帝位后,有一系列重大政治行动,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在广泛听取12州州长的意见基础上,选贤任能,明确了官员的职责,命禹作司空,揆百官;弃作后稷,播百谷;契作司徒,敷五教;皋陶作士,明五刑;垂作共工,理百工;益作虞,治山泽;伯夷作秩宗,典三礼;典乐,教胃子;龙作纳言,出纳帝命。制定了五刑,推行五常,重定五信(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统一五度(分、寸、尺、文、引),统一五量(仑、合、升、斗、斛),统一五权(铢、两、斤、钧、石),统一音律为十二律,制定君臣礼制,还规定五年一巡狩,三年一考察,以三次考察结果决定官员升迁去留等。由此可以看出,舜时期,已不再简单是各氏族部落联盟,国家的雏形已成,社会逐步文明。
舜生活阅历丰富,本人多才多艺,犹擅诗歌。史载亲自作诗歌五首,其中《南风歌》体现了舜浓厚的民本思想,成为千古绝唱。
舜晚年渐感体力难支,倦于勤政,便选定治水有功的禹作接班人。所不同的是,舜由四岳推荐给尧,而禹则是舜通过自己的考察选定的。舜95岁时,81岁的禹摄政。禹体察到舜帝有在故地休养之意,便在鸣条岗(运城市盐湖区北相镇曲马村北)修建了一座牧宫,又称离乐城;取离位享乐之意,供舜帝颐养天年。
舜49年居于鸣条,50年卒,遂葬于离乐城前。享年112岁。其孝行、品德、功绩在我民族千古流芳,万世崇仰!
舜帝陵导游词篇三
运城古称“河东”,是华夏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物古迹遍布城乡。其中盐湖区鸣条岗上的舜帝陵庙最为悠久,堪称“德之摇篮,文明之源”。众多的史料证实,舜帝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始祖,他敷布的五常之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已成为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精髓,舜帝陵庙也因此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祭祖、拜谒旅游的胜地,成为连接中华民族情感的纽带和桥梁,成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现象。舜帝,作为华夏“三皇五帝”之一、虽历5020xx年时光之剥蚀,但其传统道德之精髓,在华夏子孙的心目中依然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辉。舜帝之陵,始建于禹;舜帝之庙建于唐开元20xx年,是区内建造早、规模大,最具影响力的文物古迹。其本身蕴涵的历史、文化、美学、风土人情、建筑工艺等文化内涵,亦十分丰厚,弥足珍贵。
20xx年,盐湖区委、区政府确立了“打舜帝牌,唱调产戏,走致富路”的发展思路,将舜帝陵庙扩建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文物旅游为一体的高品位、大规模的全省乃至全国一流景区。
舜帝陵庙景区整体规划布局合理、规模宏大、创意超前。景区总占地1778亩,分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舜帝陵庙四大部分。其中舜帝陵庙建于唐开元20xx年(738年),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庙又分神道、陵园、皇城三部分。神道上连理神柏,世间罕见;陵冢上五子古柏,苍劲肃穆;皇城城墙高大,庙内建筑布局合理,保存完好。皇城已于20xx年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
盐湖区委、区政府本着保护重点文物,开发旅游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宗旨,将舜帝陵庙景区开发列为重点工程,现已成立专门机构,完成了整体规划。舜帝大道及整个景区高标准、高质量绿化美化工程已全面展开,一个占地1778亩的舜帝陵景区,长1500米,宽55米的舜帝神道已初步形成。相信通过两三年的不懈努力,舜帝陵庙景区将成为环境优美、功能齐备、文化底蕴深厚的华夏文明景区。
舜的传说
舜,姓姚,名重华。生于诸冯,又称姚墟(今山西省永济市张营乡舜帝村)。是我国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领袖。历史上被尊崇为五帝这一。建都蒲坂(今永济市蒲州镇)。又称虞舜,据传是其祖居住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虞城一带,舜登帝位的一。国号为有虞,按先秦时以国为氏的习惯,故称有虞氏。
传说尧40年,舜母握登氏遇大虹意感而生舜。舜体形异于常人,两眼均为双瞳子,掌心有花纹,如“褒”字,前额突,眉骨隆,头大而圆,面黑而方,龙颜大口,圆天日角。父母十分疼爱,因见当地一种美丽的花卉名舜,故为子命名。舜出生后不久,孟门山洪水爆发,村人迁到今山西省垣曲县同善镇,当时称负夏。村人遂将附近一座山取名诸冯山。这就是孟子所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
相传舜家世寒微。虽是黄帝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其父瞽瞍,懂乐理善观天象,后双目失明。舜两岁时,母逝。父续娶壬女,又生弟象妹首。史书称,舜“父顽、母嚣、象傲”,常欲置舜于死地。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友善,没有丝毫懈怠。在家里人要加害时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劝以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史记》)。舜异母妹首聪慧、善良、擅画,常帮舜脱离险境。舜以宽谅、孝敬、以德报怨的态度处理好了家庭关系,年20即以孝闻天下。
舜成年后,被父母赶出家门,曾在历山耕田(山西省垣曲县),在协泽捕鱼(永济市南雷首山下的湖泊),在河滨制陶器(永济市蒲州镇陶城村一带)。舜耕田把好地让人,捕鱼把鱼丰的渔城让人,制陶质量好,还常常讲道理解决人们的争执纠纷。因此,人们都愿意同他在一起。他居住的地方,一年成聚(村),二年成邑(城镇),三年成都(四县为都)。
舜30岁时,声名远扬。当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时,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对舜考察,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观其德行,二女倾心舜,并十分孝敬公婆;尧让舜参预政务,管理百官,百官服从,百业井然;让舜接待四方诸侯,宾客很敬重他;让舜独自去山麓和森林经受考验,舜在暴风雷雨中,不失态,不迷失。
尧还和他讨论为政之道。尧问:如何治理天下?舜说: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忠信无倦,而天下自来。尧问:如何教育民众?舜说:妻子具而孝衰于亲,嗜欲得而信衰于友。此为天下根本问题,治则人治,反则世乱。
尧通过考察,对舜很满意,决定选他为接班人,让他摄政。
舜摄政20xx年间,不但将政事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上有所改进,起用了尧未能启用的“八元”“八恺”贤人,流放了尧未处理的“四凶”恶人。惩治了九年治水无功的鲧,让鲧的儿子大禹治水。根据禹治水勘察情况,划疆哉为12州,均设州牧管理。同时作玑玉衡浑天仪,观天象明四时,重新修订了历法。举行祭天地山川大河大典,并不时巡狩四方。召见诸侯,考察民情。
尧帝崩后,舜守孝三年。让帝位避尧之子丹朱于南之南。便天下人皆心向舜,有事不找丹朱而找舜。于是,舜乃于正月初一祭文庙登天子位,建都蒲坂,国号有虞氏,崇尚红色。
舜62岁登帝位后,有一系列重大政治行动,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在广泛听取12州州长的意见基础上,选贤任能,明确了官员的职责,命禹作司空,揆百官;弃作后稷,播百谷;契作司徒,敷五教;皋陶作士,明五刑;垂作共工,理百工;益作虞,治山泽;伯夷作秩宗,典三礼;典乐,教胃子;龙作纳言,出纳帝命。制定了五刑,推行五常,重定五信(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统一五度(分、寸、尺、文、引),统一五量(仑、合、升、斗、斛),统一五权(铢、两、斤、钧、石),统一音律为十二律,制定君臣礼制,还规定五年一巡狩,三年一考察,以三次考察结果决定官员升迁去留等。由此可以看出,舜时期,已不再简单是各氏族部落联盟,国家的雏形已成,社会逐步文明。
舜生活阅历丰富,本人多才多艺,犹擅诗歌。史载亲自作诗歌五首,其中《南风歌》体现了舜浓厚的民本思想,成为千古绝唱。
舜晚年渐感体力难支,倦于勤政,便选定治水有功的禹作接班人。所不同的是,舜由四岳推荐给尧,而禹则是舜通过自己的考察选定的。舜95岁时,81岁的禹摄政。禹体察到舜帝有在故地休养之意,便在鸣条岗(运城市盐湖区北相镇曲马村北)修建了一座牧宫,又称离乐城;取离位享乐之意,供舜帝颐养天年。
舜49年居于鸣条,50年卒,遂葬于离乐城前。享年112岁。其孝行、品德、功绩在我民族千古流芳,万世崇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