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会计专业调研报告3000(十七篇)

最新会计专业调研报告3000(十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1 15:38:53
最新会计专业调研报告3000(十七篇)
时间:2022-12-21 15:38:53     小编:zdfb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会计专业调研报告3000篇一

一、土地市场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不断深化,如何盘活土地,抓好土地储备交易工作成为经营城市的一大课题。为此,我们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改造旧城、开发新城工作中,为实现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在完善土地储备交易制度方面结合县情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一)成立机构建章立制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产生是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调控土地二级市场的内在需求,也是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由于我县城镇规模较小,布局分散,城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建设资金短缺,过去长期实行无偿、无期限的土地使用制度,大部分存量国有土地以划拨方式进行转让,非法入市现象严重,应征土地出让金随意减免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大量国有土地资产流失,政府难以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也为土地交易中的“暗箱操作”提供了瘟床。针对这一情况,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xx]15号)和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第39号令)等文件精神,依法规范土地市场,确保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高度垄断。20xx年8月,我县成立了土地储备交易中心,隶属**县国土资源局,定编5人,主要从事土地征收征用、土地收购、土地储备、国有建设用地出让等工作。

确定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是接受县政府委托实施国有土地资本运营工作的法定机构,代表县政府对城镇国有土地实行统一征收、储备、经营和管理,做到“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同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县国有土地收储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县国有土地收储运营程序》和《**县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为规范有序地实施土地储备交易提供了保障。

(二)清理整治土地市场,优化土地储备交易环境

20xx年2月20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土地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下发相关通知,针对一些地方土地管理松驰,制度不健全,土地市场混乱问题,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为优化土地储备交易环境,我县以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为契机,抓好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促进土地市场建设,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明确划拨供地范围,切实抓好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自20xx年以来,我县就完善土地储备交易机制,加大土地市场配置力度,连续推出了一系列举措。结合我县实际,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出让的土地管理“五统一”的原则;根据土地市场的变化,及时修改我县的城镇规划区基准地价,并就土地储备范围、土地储备工作程序、储备土地的处置程序等内容进一步明细化、规范化;相继出台《关于加强城镇规划区内土地管理的通告》、《关于加强土地市场秩序管理、严禁非法买卖土地转让土地的通告》,坚决冻结县城区内建设用地的供应和审批,查处非法买卖、转让土地。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搞好土地收购储备和规范土地市场提供了法律法规支持。

(三)多形式并举,广泛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

为使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县在宣传力度上花了很大的力气,收到很好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土地国情、国策的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首位。采用书写张贴悬挂标语、出动宣传车、利用网络、广播电视、举办专栏板报、演讲比赛、印发资料、召开座谈会等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每年开展4.22“地球日”、6.25“土地日”宣传活动,使全县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我县国土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明白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以此增强土地忧患意识,全面提高耕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自觉性。这样,使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更加深入人心,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也为我县推进土地储备工交易工作和规范土地市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认真履行职责,实施土地交易“阳光工程”

招拍挂出让国有建设用地是《土地管理法》、《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第39号令)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公开土地出让的方式。法律规定,经营性用地必须实行“招拍挂”。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着力于挂牌出让精心打造土地交易“阳光工程”。全县经营性用地挂牌出让一律实行市场化运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并通过《中国土地网》、广播电视等媒体和张贴公告等形式对外发布公告,实施阳光交易。参加竞买土地者有县内、县外,州内、州外,也有省内、省外的投资商、开发商。每宗地挂牌出让公告期满后,有两家以上要求现场竞价,均由县政府牵头组织新区建设指挥部、国土资源、建设、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联合举行现场竞价会,在媒体上发布交易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土地储备交易中心成立以来,严格按照规定对国有土地实行统一征用、储备、经营和管理,依法按程序对全县经营性用地实施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自土地储备交易成立至今的5、6年时间,**县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在**县国土资源局的领导下,以盘活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合理流转土地资源为工作出发点,供应国有建设用地32.4840公顷,其中划拨21.39公顷,出让11.0940公顷,收取土地出让金5054.2625万元,为**县城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解决了72个党政机关及社会团体单位的办公用地问题,为**县城特别是县城新区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土地市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的土地市场建设正处于发育起步阶段,经过五年多的培育和规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出让供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供地的比例还有待提高。由于行政行为和部门利益驱动,在发展经济、企业改制和招商引资等方面供地操作不够规范,低价出让、甚至减免出让金的现象依然存在,影响了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是土地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还有待加强。土地市场发展的前提是政府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但社会上部分人员国土资源政策、法律意识淡薄,违法占地、随意占用耕地的现象屡禁不止,少数开发商与乡(镇)、村违法私自签订用地协议圈占土地搞建设,多头分散供地久治不绝,影响了政府对土地供应宏观调控的实施和耕地保护。

三是由于我县是一个较为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年供地量不大,竞争力不强,加上收购土地的资金无来源,财政提供不了专项周转金,银行贷款困难,造成收储资金无着落,从客观上给土地“招拍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四是土地私下交易行为比较突出,少数单位和个人为逃避税费,不依法申报办理变更手续,部分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原划拨土地直接非法入市或用于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造成土地交易市场混乱。

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国土部门内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外部的诸多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建设项目用地选址随意性大,未能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选址,在项目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往往实行规划跟着项目走,随意调整规划。多数情况下,用地单位或个人忽视城市规划,认为只要获得政府批准的土地,建设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不严格执行供地过程中的规划设计要求;部门间的相互协调不够,宗地管理无法实现,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土地收购储备中心的职能不到位,政府不能集中统一供地,多头供地现象依然存在,使“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三是一些单位和个人对土地政策、法律法规意识不强,违法占地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乡镇过分强调发展经济,随意提供工业用地,只顾当前利益,不顾长远计划。为引进资金,兴办企业,一味迁就企业不合理要求,以牺牲土地和农民利益为代价,不要求企业主严格地完善依法用地手续,造成农村土地市场混乱。四是缺乏土地储备资金,从而对老城区企业改制、划拨用地改变用途等国有土地管理的难度加大,无法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五是利益分配既不合法又不合理,征收的土地出让金未按上级要求管理、分配使用,致使在应对上级检查时捉襟见肘。

三、解决土地市场建设问题的对策措施

规范土地市场就是政府用市场的眼光看待国有土地,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限度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资产,实现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行为,它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我县土地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一定能逐步加以解决。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有效方式,从发展和规范土地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度,大力宣传规范土地市场、实施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重要意义,为深入推进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公开供应制度。建立土地市场集中统一供应制度,国有土地招标、拍卖制度和依法行政工作制度。促进土地“招拍挂”工作公开、公正、公平。

三是要同相关协作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土地招拍挂工作中的问题,完成供地前期规划、供地后期管理的基础工作和验收工作;建立统一协作关系,共同促进和培育规范的土地市场。

四是要求县财政部门提供一定的土地收储周转金,银行提供相应的贷款,以保障土地收储运营工作的正常运行。通过协调资金(政府出资或银行借款等方式),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度,确保土地储备交易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储及出让管理规范化、合法化。

五是要加强同纪检监察机关的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查处与土地有关的违纪违法案件,推动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实施。

会计专业调研报告3000篇二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xx年暑期三下乡活动成果和我们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舜陵镇九嶷洞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配合帮助下,我们的实践队员深入到典型留守儿童家中,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和沟通。通过对留守儿童个案的调查以及网上收集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原始资料,我们掌握了他们的一些共性,也对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了清楚的了解,现撰写出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xx年8月17日—8月22日,我们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舜陵镇九嶷洞村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开展了本次调查。宁远县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南部,辖17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4个),4个国有林场,688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498平方公里,总人口77.8万,外出打工人员接近30万。其中调查走访的九嶷洞村,人口1390人,396户人家中有200多户有青壮年外出打工,正是由于此地农业人口多,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较缓慢,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宁远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棉薄之力。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农村之事,更不是农民工的家庭‘私事’,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造成的,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情感教育明显缺位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

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三、“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发现在调查中的留守儿童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其中:

留守儿童”面临五大问题

一是生活问题: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比如,在九嶷洞村留守儿童能够按时接受各种预防性疫苗的比例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实际上就没有监护人。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三是教育问题:在我们走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也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现象。由于目前农村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偏低,有些孩子进城后跟不上学习进度,不得不返回农村;有的由于家长不断在农村、城市之间变动,孩子也会随之由“留守”到“流动”再到“留守”,不能及时接续学业。我们调查的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入学率相对高一些,初中阶段则呈明显下降趋势,辍学率比较高。更可怕的是,竟在走访中有监护人说出“不可能也没能力让孩子上高中”的话语。

四是道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据当地村支书透露,在该地留守儿童违法违纪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

五是安全问题:另根据网上公安部门有关调查显示,在被拐卖的儿童当中,流动儿童占第一位,留守儿童占第二位。有些地方出现的女童被恶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女童居多。据报道,在xx年湖南洪灾遇难的12名儿童中,11名都是留守儿童,这说明没有父母的呵护和指导,留守儿童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的特殊性,使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残缺的家庭教育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在九嶷洞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了以上诸多的问题。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1、家庭方面

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单方面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重的问题,可以通过兴办农村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亲子沟通方式,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家长学校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方面

要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教育管理机制。幼儿园是直接教育管理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实体,教育措施的制定应当包容更多的关爱帮助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内容,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更多关怀和呵护。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增强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情况;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家或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3)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

如亲子活动等,加强家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幼儿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推行寄宿制管理,对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可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由专门教师负责其饮食起居生活。实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经历,对他进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唤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

一、问卷调查

1、问卷的设置及意图

本问卷共设计有8类问题:留守儿童的吃、住、用;与父母联系频率;双休日安排;父母不在家的困难;学习情况;老师的关心程度;今后的希望;16个小题。题型为封闭选择和开放问答两类。目的在于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现状。

2、调查的过程与方法

我校一、二年级共16个班,每个年级按成绩分为两层。调查中随机抽了两个年级、两个层次的8个班级的52名学生。分别以不记名的形式独立作答。并另卷调查了全校“留守儿童”等情况。

二、现状分析

1、数据的汇总

回收答卷52份,52份答卷均有效。为了便于统计,只随机统计50份。统计具体结果见附表。

2、现状的分析

(1)留守儿童面大。父母双方外出打工:12.1%;父母一方外出打工:51.8%;单亲和孤儿:6.2%。

[简析]实际上没有父母直接监护的占18.3%,加上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总共就占总数的70.1%。这些儿童要么缺乏父爱,要么缺乏母爱,当然就极有可能性格发展缺失。尤其在对其管理、生活安排方面缺乏应有的照顾和爱护,由此,他们的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变异滋生蔓延,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影响学校影响社会。

(2)监护不能落实。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占56%;无人监护占26%;其他亲戚监护占18%。

[简析]隔代监护,一是心理代沟太深,祖孙难于沟通,二是祖辈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三是没有教育理念;亲戚监护,日子一长,孩子或多或少有过失,只要亲戚批评责备,他们之间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隔阂,严重的甚至闹矛盾;没有人监护,不仅这些孩子心理没有安全感,而且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因拿不准主意而失误。

(3)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32%的留守儿童双休日的生活水平与在学校寄宿差不多;人均每周包括乘车的零花钱6.28元;

[简析]吃穿住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从上述数据看出,很多留守儿童基本生活都无法得到满足需求。

(4)父母亲情淡薄。36%的留守儿童与父母不是经常联系;与父母双方经常打电话的占18%;父母经常给我打电话只占46%。

[简析]父母亲情是儿童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元素。这种东西是任何事物都无法代替的。然而,现在的父母,由于没有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有的因为生活所迫,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甚至连电话就不与孩子联系。这样孩子就感到没有根基没有依靠,没有自主没有目的,如空中的落叶,时常无所适从。

(5)家务劳动繁重。80%的留守儿童在双休日要做家务劳动;52%的留守儿童要在双休日做饭。90%的留守儿童自己洗衣服。

[简析]本来让孩子们劳动可以培养劳动观念,但这些孩子做家务劳动都是在被动进行,因此对家务劳动大多感到厌倦。同时,有孩子也的确由于学习时间紧而没有劳动时间,有的孩子还真的有很多家务劳动不会做。这样就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心理的压抑和具体的困难。

(6)老师关注太少。本期以来,46%的留守儿童还没有老师找他谈过话。

[简析]留守儿童应该是我们教师关注的重点,然而从调查看,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竟有46%的留守儿童在将近两个月的教学时间里没有与老师谈过一次话,即使是批评也是如此。

(7)学习压力很大。50%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30%的留守儿童明显表示学习成绩不好;部分表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

[简析]本来适当的压力有利于学习,但留守儿童的压力一是来自多方面,二是压力太大。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8)心理压力太大。60%以上的留守儿童表示为不会做饭,不会洗衣,遇事不能拿主见,思念父母,16%的留守儿童为今后的生活着急,部分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失望、羡慕别人;烦恼,既要照顾自己,还要为家里弟妹、外婆的生活安排,家里的大小事务由自己处理;得不到同学不理解;有时遭别人歧视等。

[简析]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虽然具有了独立意识,但毕竟经历不够、能力不足,对父母还具有很强的依附性。然而,这些留守儿童不会做饭洗衣,遇事拿不定主意,思念父母,感到孤独、失望、烦恼、得不到理解,遭人歧视,甚至为今后的生活着急,等等。显然,对同样一个十二三岁的留守儿童来说,所担当的负荷肯定是超载的。

三、对策探悉

1、成立自立组织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引导他们建立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锻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自然、顺利成长。据调查,这些儿童中有个别孩子很懂事,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处境,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我们更应理解父母的难处,更应为父母减少担心,于是觉得,在家里累点苦点也很自然。因此,我们认为,班级应该成立“独立儿童小组”,学校要成立“独立儿童”委员会,要选用其中具有独立能力的孩子担当成员,从而扩大他们的影响,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让他们在老师、学校的引导下自己管理自己,从而保障自我锻炼。这样,既可增加心理倾述渠道,增进伙伴之间的友情,又可找到“家”的感觉,同时自己的组织便于随时请教,随时求助。

2、建立专门档案

从我们的调查看,现在的这些孩子最缺的除了极个别经济十分困难外,最缺的不是财物,而是情感,尤其是留守儿童。因此,不论是一个班级,还是一所学校,我们都应把他们作为我们教育的重点,在教育活动中,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他们。但从现有状况来看,很多学校如我们调查情况相似,对其关注不够,有的甚至漠视了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认为,不管是班级还是学校必须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要跟踪他们的成长过程,从而保障对他们生活上的必须求助,对心理上的及时疏导。

3、定期召开会议

留守儿童问题应该是当今教育的新问题,也是当今教育面临的难点问题,而且学生所占比例大,涉及问题多。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班级,每期都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留守儿童问题,要形成会议制度,要通过会议形成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决议和制度。从而保证班级、学校在决策上的“政策”支持,同时,促使我们把握和突出“以生为本”的教育重心,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

4、设立咨询机构

留守儿童的问题并不全是共性问题,不同儿童往往其问题有着本质的不同,如果从组织的角度,以集体的活动形式去解决个性问题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因而,针对留守儿童的别个问题和个性问题,学校还要设立相应的咨询机构,一是便于作个别心理疏导,二是便于为遇事拿不定主意的孩子出谋划策,三是保证了专门途经,如:设立“学生请教处”(或者“独立儿童办公室”),成立“独立儿童热线”,确定接待时间(如课外活动),委派热心且懂心理的老师负责接待。

5、师生互结对子

按笔者调查统计,留守儿童、单亲、孤儿一共为18.3%,班额以60人计算,每班不超过11名。因此,要保证对这些儿童的关怀真正落实,我们不妨通过师生一对一的互结对子,实施帮扶。现在的中学,一般都是按20:1的比例配备的教师,而且大多数学校都超过了这个比例,因而,按这样计算,实际上每位教师结对的留守儿童都不会超过3名。也就是说,这种做法是既实际又能保证每位留守儿童得到帮助关怀的最后防线。

总之,留守儿童是当今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引起高度重视,都应做为其工作的重点之一去研究去解决。

会计专业调研报告3000篇三

高中青年教师对工作幸福感普遍偏低,也就是有50%以上的人感到工作不幸福。这种情况尤其值得教育主管部门党政领导、学校领导的进一步关注。

一、当前欠发达地区高中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

从整体和本质上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高中青年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他们热爱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热爱家乡,对家乡的教育事业充满热忱;他们思想敏税、刻苦耐劳、勤奋好学、积极向上。一部分青年教师已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中成为骨干或学科带头人。有的还承担着省、市级重点攻关项目,成为当地教育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生力军。但是,也不可否认,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在思想上还存在着不少应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思想开放,关注政事;热心改革,反对*。但关注中夹杂着冷漠,热心中隐含着观望,期待中蕴藏着忧虑。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青年教师切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际利益,亲眼目睹改革给周围带来的巨变,他们中的大多数十分关心教育事业,希望通过改革,为自己创造一个适于自身发展和成才的环境,有个能公平竞争,不论资排辈,不搞“阶级斗争”,不搞“暗箱操作”的良好机制。

高中青年教师对党和政府一手抓惩治*,一手抓廉政建设表示拥护,但对反腐倡廉已取得的成绩评价比较低调,认为“力度不够“,只流于形式。这一方面反映了部分青年教师存在偏激情绪,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相当一部分人对反腐倡廉工作抱有较高的期望。

2、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的发展不够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高中教师也大都具有大学本科学历,部分教师还参加了研究生主干课程班或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他们有关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某方面的特长,在业务上有很大的潜力。但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思想政治觉悟不高,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和基层工作体验,表现在认识上存在片面,态度上不够积极,政治上不够成熟。所以在付出与回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有时会陷入误区,影响了钻研业务,加强理论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消极低落情绪。

3、具有青年人和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作为青年人,他们血气方刚、热情奔放,具有较强的事业心;作为知识分子,他们知识丰富、勤奋好学、思维敏捷,富有创新精神。他们在业务上大都有着强烈的进取精神,有较大的抱负。实践证明一个知足常乐、胸无大志的人一般不会胜任高中教育工作。

高中青年教师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渴望有所作为。但高中学校里知识分子成堆,优胜劣汰,必须具有竞争意识,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紧迫感和责任感使他们在目标设计和现实生活中带有浓厚的理想色彩,好高骛远,对现实的困难估计不足,而惰性和依赖性的意识行为又使他们对克服困难缺乏勇气和信心。当所处环境与自己的设想出入较大,或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或理想受挫时就常常表现出消沉、失落、苦闷,以致产生调离原校的想法。

4、学校本身缺乏吸引力。主要表现在:

一是学校的内外部环境令青年教师失望。许多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包括学校只是口头上重视教育事业、重视知识、重视青年人才、重视工作业绩,事实上却人浮于世,在分配制度上变相的平均主义现象依然非常严重;在职称评聘制度上又论资排辈,评价失准,人为“炒作”;法律赋予教师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政府政策的优越性得不到兑现;市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少斤缺两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例如某县市高中段教育进行市财政拼盘中,教师的工资构成中校发部分竟达到75%以上,房补是没有的,公积金是自交的。在劳动保障体制改革中把教师这一适应性差的行业首先推向社会,向社保所交养老金,而且自交养老金额度大,工资明加暗扣,教师的劳动价值得不到社会真正的认可,甚至“内耗现象”普遍,所有的这一切都使青年教师对所处的环境抱失望态度,以致丧失创新的*和激情。

二是物质生活条件差,使青年教师队伍“军心不稳”。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青年教师对获得较丰厚的劳动报酬抱有强烈的愿望。因为他们的经济生活负担较重。他们中的不少人读了近二十年的书,刚踏上工作岗位就面临购房、成家、育子等一系列问题。加之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自农村,父母为培养他们已耗尽了财力,如今自己有了工作,却无力接济家里,大多数人还因请不起保姆不得不将不愿出远门的老母亲接来帮助带孩子……这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极度的内疚和痛苦。再看昔日的同学,在机关的,有的已有了一官半职,最差的婚后也拥有了成套的住房;在“三企”的,有优厚的工资报酬;至于那些下海早的,如今已当上老板的,更是出门小车,手提笔记本电脑。如此一比,心里失衡也就正常了。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的人才招聘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舆论导向,为青年教师谋求新的职业提供了极为优越的社会环境和理论依据,让他们“坐怀不乱”已不可能。在经历了痛苦的抉择后,有的只好放弃自己曾经热爱的教育事业而忍无可忍地选择去经商,去考公务员当官;而大部分教育教学业务精湛的青年教师则是走“逃跑”到经济发达、教师待遇能兑现的东部沿xx市去执教的“白道”。而“没人要”的教师,继续留在原校的则被认为是在走“一横黑”的“黑道”。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中青年教师队伍现状

1、青年师资队伍流失严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基础教育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同时也不可否认地给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些青年教师,在“出国热”“下海热”“投资热”“经商热”等热风的刺激下纷纷跳槽,这给我市的教育教学、科研带来了诸多的新问题。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扩大高中教育的政策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率先扩大或普及高中段教育以满足人民群众的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这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需要大批教师或大批优秀教师,他们或以高薪或以厚遇大量引进教育人才,而且往往在年龄上有一定限制,这给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二次”创业的契机,他们为了响应发达地区创教育“强市”、“强县”、“强镇”,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为了支援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建设教育大省,也为了解决自己生活与家庭困难问题,改变在校内压抑的环境,他们就像“洪流”般地滔滔涌向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据不完全统计,浙西某经济欠发xx县重点中学,两年中流到xx市某一重点中学就有14人,全市流向东部沿xx市的已达上百人。

2、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由于收入、住房、职称等问题一时得不到妥善解决,一些业务精湛的青年教师工作热情不高,对教学敷衍了事,而整天忙于炒股票、炒地皮、炒房产、炒外汇或搞家教。还有的青年教师一门心思对付入城应考,或走*、拉关系、等调动等等不一而论。

3、学校教学质量出现滑坡。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对教育事业“不管不问”,不少学校负债经营,教师福利差导致了青年教师人心不齐,加上近来学校搞“创收”,占用了学校领导的大量精力,虽说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的经费问题,但却影响了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使得教学改革很难深入,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据不完全统计,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级市近六年来尚未有一所学校升格为省级重点中学,而在经济发达的县市有的一年就有6个学校上重点等级。

4、青年教师中躁动现象增加。主要表现在急躁、浮躁、狂躁。这种躁动化倾向充满了功利色彩,他们都恨不得自己在一夜之间成为富得流油的人,因而其行为常常带有强烈的冲动性、情绪性、盲目性。他们的心理也变得异常的脆弱、轻率、走险,稍有点“风吹草动”就会盲动,稍有点“*”就会盲从,渐渐地,“精神”变成了“物质的奴隶”,理想、目标当然也就成了昨天的“故事”。

三、稳定经济欠发达地区高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对策

1、根据知识分子的特点,加强和改进政治思想工作方法。由于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教师对自己职业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以往教师对人们把自己比作“红烛”,“燃尽自己,照亮别人”感到自豪,而现在一些青年教师则称自己是“应急灯”,亟待充电,方能继续维持。因此在高中学校内部,急需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敬业、奉献教育。但高中青年教师文化程度较高,不愿接受一般空泛的理论和流于形式的说教,也不愿接受那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强行灌输的思想教育内容,所以对他们的教育应多疏导和引导,少说教和训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以理解、关爱的态度,喻之以义,晓之以理;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高度出发,因势利导,对青年教师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帮助他们全面分析自我,正确选择道路,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2、在生活上多关心青年教师,努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在生理、生存、安全等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去实现自我的价值。的确,“安居”才能“乐业”。青年教师在住房、婚姻、子女入托、入学以及继续教育、劳资福利等问题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作为教育行政部门不可听之任之、束之高阁或把一些正当的要求当作“只讲个人利益”予以批评,而应体察他们的实际困难,并竭力加以解决。否则也就难怪有的教育业内人士教育子女不要当教师。因为教师首先是“物质”的人,而不是“精神”附件。

3、利用榜样示范,有的放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高中青年教师是一个高层次、高文化的群体,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身体力行,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只有这样,青年教师才有可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同时,学校各级领导还应当经常深入到教研组、班主任当中去,了解和熟悉青年教师,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目标和任务。并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广大青年教师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健康成长。

4、建立激励机制,实行目标管理。这个激励机制应包括晋职晋级、晋升工资、奖金、精神奖励、生活照顾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是学校现阶段激发教师教学、教研积极性的最直接动力。学校应该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打破以往论资排辈的观念,采取一些有力的倾斜政策。如:像高校里35岁以下教师晋升副教授,根据其教育教学、科研业绩可以不受任职年限、指标的限制,给予破格晋升。这样的做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给青年教师创造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且可以增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总的说来,学校在职评过程中凭资格、拉关系、吃“大锅饭”等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一些业务素质好的青年教师因得不到晋升和重用,*卷起铺盖,拖儿带女,离开自己曾由衷热爱的家乡而走险他乡。只有进行目标管理,根据目标管理条例,对教师进行定期考察、量化考核,并作出正确评价晋升晋级,并给予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奖励,才可使青年教师积极进取,安心工作。

5、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优化成才的校内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环境刺激的反应,改变环境就可以改变人。在现实生活中,最有说服力的往往不是说教,而是生活本身。为什么在爱国问题上中小学生做得,大学生次之,在职人员再次之?问题关键就在于教师、教材远比不上社会生活的说服力,教师、教材的教学效果远抵不过受教育者亲身遭遇的事实。所以稳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段青年教师队伍的正确思路之一是营造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可以熏陶人、改变人、培养人,人际激励、尊重激励和成就激励等对知识分子来说则比金钱激励更有效。这是一种适合青年教师心理、行为特征而更有效的求实、求新、含蓄、潜移默化的教育,具体做法:

一是国家增加教育投入,切实提高教师待遇。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大众传媒也应在平时报道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为他们唱赞歌,这比要等到教师节那天才把镜头对准校园的做法奏效得多。同时在宣传优秀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时,要避免“马太效应”。如某学校某个青年教师在某方面比较突出,就无限夸大其业绩,各种荣誉都往他身上堆砌。其结果是打击了其他教师的积极性,致使一些同龄同学科教师产生逆反心理,疏远“典型”,甚至觉得有他在,自己就没戏的消极想法。其次,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起码要保证法律法规赋予教师的经济待遇。三要信任教师。如浙西某市公务员的信用证可低息贷款,而教师的信用证是没有用的。这是一种不信任人民教育工作者的典型体现。政府应相信育人者诚信。

二是改善青年教师教研、教科研和实验条件。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努力解决学科带头人和教育教学骨干在教研、教科研、实验室和设备等方面的需求存在的问题。在教育教学、教科研中要大胆使用青年教师,给他们定岗位、压担子,委以重任,提高业务素质,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新课改,支持青年教师出专著,不拘一格选择、培养青年人才,创造有利于杰出人才涌现和成长的氛围。

三是有目的地安排青年教师参加高层次培训学习、教研、教科研活动,扩大他们的眼界。青年教师书读得多,实际见识少,通过外派学习、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可扩大他们的教育教学视野,跟踪课改前沿,把握学科教学发展方面,同时,也会使这些青年骨干教师真正从心底里觉得在学校里干有甜头、有干头、有奔头。

实践证明,采用那种考核“不予合格”、职评“不予晋升”、聘任“给予下岗”等手段来恐吓青年教师的做法是失败的。把教师这一适应性较差的职业推向社会的做法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它只会激起青年教师的愤慨。教育的成功只属于对教育事业有“心”的人。

会计专业调研报告3000篇四

调查目的:通过对大学生就业与心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深入研究产生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到缓解这些心理压力的方法

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目前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调查他们的学业水平、择业要求及其它考虑因素。

(二)调查数据分析:

1.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男女比例:男同学占46.2%,女同学占53.8%。说明调查的学生当中女同学比较多,但男女比例相差不大。

2.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所读专业:文法类占6.2%,经济类占9.2%,理工类占6.2%,艺术类占7.7%,,其它专业占50.8%,。。。 。。。

3.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生源地:本省农村的占,本省城市的占,外省农村的占,外省城市的占。

4.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所在的年级:大一占10.8%,大二占33.8%,大三占41.3%,大四占12.3%,其中大三的学生较多,其观点比较接近我们大部分人目前的观点。

5.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其专业的满意度:很满意的占,满意的占,一般的占,不满意的占,很不满意的占。

6.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期望就业的公司类型:民营企业的占,国营企业的占,自主创业的占,政府部门的占,其它。

7.接受调查的大学生选择工作的首要因素:薪水占,地理因素占,行业前景占,个人喜好占,办公环境占,其它占。

8.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专业是否对口问题的看法: 专业一定要对口占,既来之则安之占,根据自己喜好选择占,其它占。

9.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1500以下占,1500-2500占,2500-3500占,3500以上占。

10.接受调查的学生对工作地点的想法:经济文化中心占,西部地区占,一般的城市占,出国占,其它占。

11.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认为毕业生应具有的素质:专业水平占,心理素质占,公关能力占,道德素质占,其它占。

12.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就业难的原因: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占,就业期望过高占,就业人数过多占,其他占。

13.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就业难的态度:先就业再择业占,先就业再择业占,考研占,待业。

14.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现工作的原因:家庭贫困占,对考研没把握占,实现自我价值占,其它占。

15.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周围同学平均就业率的了解:50%以下占,50%-70%占,70%-90%占,90%以上占,不清楚占。 总结及建议:

在调查的过程当中以及根据问卷调查问卷所显示的内容来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 就业难。就业难,究竟难在哪里?其实根据调查,大学扩招是一个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进了高等学府进行深造,必然带来的是众多的高校毕业生。根据数据显示,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与20xx年相比增幅达到22%,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而20xx年更是创纪录的突破了600万大关。在这样严峻的社会背景下,自然造成了就业难的问题;但是,这只是唯一的因素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仍有无数家企业招不到适合的人才,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自身的能力与价值与企业期望的差距。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家太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实践,导致我们的动手能力太差。而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在结构上也存在很多问题,同时企业认为“培养人是学校的事,我要的是能用的人才”、“企业不是学校,没有培养人的社会义务”。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好自己本专业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应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学校应该结合企业需求设置专业与课程,而企业应该给大学生提供系统的就业前培训以及尽可能多的实习机会。只有各个群体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这个问题才有可能真正解决。

2. 对专业的不满意。很多的同学都对所学的专业并不满意。究其原因,许多的同学选专业时并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的,有的是被父母逼的选择,有的只是为了将来好找工作,这样必然决定了专业的不对口。还有的同学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渐渐的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了,这又是为什么?有两点原因,其一,学生本人对自己兴趣的把握可能不准确。高中学生对大学某专业的兴趣往往来自于自己对中学相关学科的成功体验,或者是受到这些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吸引,等等,严格地说,这些都不是对专业的直接兴趣。其二,影响专业学习的因素,除了专业兴趣外,还与从事某一专业或职业的生涯动机、个人学习某一专业或从事某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以及个人的个性特点等有关,这些都是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中应该重要考虑的方面。所以,对于已经无法改变自己专业的同学来说,培养自己对专业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多去发现自己专业中的乐趣。或者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学一些自己喜欢的学科,毕竟大学的自学时间还是比价充裕的,所以多多利用闲暇时间去学习自己想学的课程。总之,不能因为专业的不喜欢就大把大把的浪费自己的时间,毕竟浪费的时间都是自己的,并且是在大学这么宝贵的时间,所以,珍惜现在的一分一秒,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

3. 就业公司的单一化,缺乏创业精神。大部分学生在就业选择的部门之中,国营企业与外资企业这样的大型企业则更受大学生的青睐。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部门的待遇普遍偏高,就业稳定性更高。而私营企业选择的人数较少。这样的选择其实无可厚非,在当今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社会生活压力极大,有一份能够比较好养活自己的工作,对于大多说人来说,已经是不错的。但这样,必然造成了热门职位的紧俏,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够获得这样的“香饽饽”,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无法获得这样的机会。所以与其这样,还不如先在一些私营企业,甚至是小企业来锻炼自己,虽说这样的企业薪酬以及福利方面会不及大型国营企业,但在这里你一样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刚毕业的学生之所以不太好获得较好的工作,主要原因还是经验的缺失。所以,在这样的小公司先进可能多的获得锻炼的机会,填补自己的经验。这样当过了几年之后,伴随着自己经验的日益增多,在找到一份好工作就不再是梦想了。而对于大家不愿意选择创业,我想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创业不只是嘴上随便便说而已,真正的创业并不是我们在学校参加的那种模拟创业活动那么简单。踏雪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对于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实在是太难了。但人生只有多经历一些事情,才可以变得丰富多彩。我们并经还年轻,有可以挥霍的资本。在我们这个年纪,多经历一些事情,对于我们将来的发展是有很多益处的。即使撞得头破血流,只能证明我们当时选择的路是错误的,那再重新来过就好了,没有什么丢人的。当我们获得成功的时候,那种内心的喜悦与成就感是外人无法感觉到的,在那一刻,才会觉得原来所付出伤于痛是值得的。另外,国家最近几年对大学生的创业扶持力度还是很大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相信正是我们发挥自己的青春与才智的机会。

4. 薪资期望过高,缺乏理性认识。工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大学生都有一种骄傲心理,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并且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饭来张口,衣食无忧的年代,当然希望自己的工资很高来满足自己较高的消费水平。但企业所能提供的的工资却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的期望值。这种现象一方面导致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企业创造不了价值,致使企业不愿意为此付出高薪,另一方面却是家长花高价打造的天之骄子挣的工资仅仅刚能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希望高工资是好的,但自己首先要有这样的水平才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任何可值得炫耀的资本:比技术,你不一定有专业技术工技术好;比专业知识,没有科研工作者所掌握的知识丰富;而工作经验更是几乎为零。这样的条件,又凭借什么样的条件来获得较高的工资呢?其实,这是一种择业功利心理。所以,大家应该清醒的认识,刚毕业的我们不可能得到过高的工资的,只有凭借我们辛勤的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才可以得到相应的高工资。记住,自己的收获是与自己的付出成正比的。只有付出的努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才可以收到与之相对应的薪资。因此,大家在刚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不要仅仅将工资水平的高低作为唯一的选择标准。如果这样,会使我们失去很多的机会,对我们人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好的工作不一定是工资最高的,但一定要是最适应自己的,适合自己发展的。我们应该在就业前就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定位,确立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我们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5. 就业地点过于集中于发达城市。好的环境对于人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发达城市,我们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同时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坚实,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只是提高我们自己的一个条件而已。最重要的还是看我们自身的能力。没有过硬的自身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迟早是会被淘汰的。并且,由于大家都普遍认为大城市对就业有好处,所以必然造成求职竞争的激烈。而实际上这些地方的人才供需已相对饱和,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只靠一股冲劲和猛劲在这些地方很难立足的。这种就业观念使不少大学生失去了就业和发展的机会。我们在这时应该改变一下就业观念,面对现实,就能较快的找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有些人在发达城市找到了一份工作,但并不是自己喜欢的。这样时间久了,还是会因为工作不适合自己而放弃这样的工作。所以,无论是在哪里找工作,最重要的找一份适合自己的,有兴趣爱好的,愿意为这件事情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这样找到的工作对于自己来说才是最好的,不要仅仅因为就业地点而选择了一份自己不喜欢的,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毕竟,找工作是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若干年之后,要让自己对当年的选择不后悔。这样,就就算自己成功了。

6. 大学生对专业水平重视度较高,而忽略了自身的修养。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社会上许多的事情会使我们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观念,比如,拜金主义,铺张浪费等。这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我们人格的一种缺失。我们在学校,只知道一味的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因为觉得只有将自己的学习搞好,才能将来在社会上出人头地,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在平时生活中,你所拥有的知识量并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一点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一个人即使没有出众的专业知识,没有渊博的学识,但只要他骨子里够正直,为人谦和友善,谈吐不凡。这样的人一样会受到招聘公司的青睐。这也就是为什么最近几年,许多用人单位渐渐的淡化专业知识,而是将道德修养考察更多的原因了。所以,我们应当在平时多花一些时间来培养我们自身的修养,而不是盲目的去学习课本上生硬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一个只会读死书的“机器”。

7. 考研人数与就业人数基本持平。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需求的高端人才也越来越多,这是考研人数越来越多的一个原因。同时,考研可以使自身的专业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与此挂钩的是研究生的平均工资高于应届毕业大学生,这也是考研人数众多的一个原因。但最近几年,却出现了一类人。他们考研的原因并不是为了比别人多学习许多专业知识,而只是单纯的逃避就业。他们觉得现在的就业人数太多了,怕自己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与其这样还不如再在学校呆上3年时间,等这几年就业高峰期过后,自己再去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其实,这样的想法并没有什么错误,在就业人数多的时候,继续深造,使自己的综合素质有一个提升,等自己的能力能够达到单位要求的时候,再去找一份好工作,获得较高的收入,何乐而不为。但是,这些人却丢失了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并没有选择接受挑战,而是选择了逃避。如果抱着这种心态,即使考上了研究生,也只不过是白白浪费了自己几年美好时光,到头来同样不会获得你想要的结果。也许是我们从小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得我们没有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就业不仅仅是实现我们人生价值的舞台,同时也是我们人生当中的一次不可多得挑战机会。选择舒适安逸的生活固然没错,但更高的挑战同样会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所以不要让眼前的困难难倒,挑战它会获得更多的乐趣。所以,真正想提高自己而考研的同学,应该努力把握好现在的每时每刻,好好掌握基本知识,为考研做好准备;而为了逃避就业而考研的同学,应该摆正心态,积极地面对就业所带给你的挑战。当你真正面对它的时候,才会发现它并没有你想象的困难。

总之,经过这次关于大学生就业与心理的调查,我觉的大家对于就业方面的知识掌握的并不是十分全面,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就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大家必须要认真并积极的对待。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就业观念,才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才会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会计专业调研报告3000篇五

高中青年教师对工作幸福感普遍偏低,也就是有50%以上的人感到工作不幸福。这种情况尤其值得教育主管部门党政领导、学校领导的进一步关注。

一、当前欠发达地区高中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

从整体和本质上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高中青年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他们热爱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热爱家乡,对家乡的教育事业充满热忱;他们思想敏税、刻苦耐劳、勤奋好学、积极向上。一部分青年教师已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中成为骨干或学科带头人。有的还承担着省、市级重点攻关项目,成为当地教育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生力军。但是,也不可否认,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在思想上还存在着不少应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思想开放,关注政事;热心改革,反对*。但关注中夹杂着冷漠,热心中隐含着观望,期待中蕴藏着忧虑。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青年教师切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际利益,亲眼目睹改革给周围带来的巨变,他们中的大多数十分关心教育事业,希望通过改革,为自己创造一个适于自身发展和成才的环境,有个能公平竞争,不论资排辈,不搞“阶级斗争”,不搞“暗箱操作”的良好机制。

高中青年教师对党和政府一手抓惩治*,一手抓廉政建设表示拥护,但对反腐倡廉已取得的成绩评价比较低调,认为“力度不够“,只流于形式。这一方面反映了部分青年教师存在偏激情绪,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相当一部分人对反腐倡廉工作抱有较高的期望。

2、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的发展不够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高中教师也大都具有大学本科学历,部分教师还参加了研究生主干课程班或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他们有关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某方面的特长,在业务上有很大的潜力。但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思想政治觉悟不高,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和基层工作体验,表现在认识上存在片面,态度上不够积极,政治上不够成熟。所以在付出与回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有时会陷入误区,影响了钻研业务,加强理论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消极低落情绪。

3、具有青年人和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作为青年人,他们血气方刚、热情奔放,具有较强的事业心;作为知识分子,他们知识丰富、勤奋好学、思维敏捷,富有创新精神。他们在业务上大都有着强烈的进取精神,有较大的抱负。实践证明一个知足常乐、胸无大志的人一般不会胜任高中教育工作。

高中青年教师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渴望有所作为。但高中学校里知识分子成堆,优胜劣汰,必须具有竞争意识,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紧迫感和责任感使他们在目标设计和现实生活中带有浓厚的理想色彩,好高骛远,对现实的困难估计不足,而惰性和依赖性的意识行为又使他们对克服困难缺乏勇气和信心。当所处环境与自己的设想出入较大,或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或理想受挫时就常常表现出消沉、失落、苦闷,以致产生调离原校的想法。

4、学校本身缺乏吸引力。主要表现在:

一是学校的内外部环境令青年教师失望。许多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包括学校只是口头上重视教育事业、重视知识、重视青年人才、重视工作业绩,事实上却人浮于世,在分配制度上变相的平均主义现象依然非常严重;在职称评聘制度上又论资排辈,评价失准,人为“炒作”;法律赋予教师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政府政策的优越性得不到兑现;市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少斤缺两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例如某县市高中段教育进行市财政拼盘中,教师的工资构成中校发部分竟达到75%以上,房补是没有的,公积金是自交的。在劳动保障体制改革中把教师这一适应性差的行业首先推向社会,向社保所交养老金,而且自交养老金额度大,工资明加暗扣,教师的劳动价值得不到社会真正的认可,甚至“内耗现象”普遍,所有的这一切都使青年教师对所处的环境抱失望态度,以致丧失创新的*和激情。

二是物质生活条件差,使青年教师队伍“军心不稳”。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青年教师对获得较丰厚的劳动报酬抱有强烈的愿望。因为他们的经济生活负担较重。他们中的不少人读了近二十年的书,刚踏上工作岗位就面临购房、成家、育子等一系列问题。加之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自农村,父母为培养他们已耗尽了财力,如今自己有了工作,却无力接济家里,大多数人还因请不起保姆不得不将不愿出远门的老母亲接来帮助带孩子……这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极度的内疚和痛苦。再看昔日的同学,在机关的,有的已有了一官半职,最差的婚后也拥有了成套的住房;在“三企”的,有优厚的工资报酬;至于那些下海早的,如今已当上老板的,更是出门小车,手提笔记本电脑。如此一比,心里失衡也就正常了。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的人才招聘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舆论导向,为青年教师谋求新的职业提供了极为优越的社会环境和理论依据,让他们“坐怀不乱”已不可能。在经历了痛苦的抉择后,有的只好放弃自己曾经热爱的教育事业而忍无可忍地选择去经商,去考公务员当官;而大部分教育教学业务精湛的青年教师则是走“逃跑”到经济发达、教师待遇能兑现的东部沿xx市去执教的“白道”。而“没人要”的教师,继续留在原校的则被认为是在走“一横黑”的“黑道”。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中青年教师队伍现状

1、青年师资队伍流失严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基础教育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同时也不可否认地给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些青年教师,在“出国热”“下海热”“投资热”“经商热”等热风的刺激下纷纷跳槽,这给我市的教育教学、科研带来了诸多的新问题。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扩大高中教育的政策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率先扩大或普及高中段教育以满足人民群众的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这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需要大批教师或大批优秀教师,他们或以高薪或以厚遇大量引进教育人才,而且往往在年龄上有一定限制,这给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二次”创业的契机,他们为了响应发达地区创教育“强市”、“强县”、“强镇”,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为了支援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建设教育大省,也为了解决自己生活与家庭困难问题,改变在校内压抑的环境,他们就像“洪流”般地滔滔涌向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据不完全统计,浙西某经济欠发xx县重点中学,两年中流到xx市某一重点中学就有14人,全市流向东部沿xx市的已达上百人。

2、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由于收入、住房、职称等问题一时得不到妥善解决,一些业务精湛的青年教师工作热情不高,对教学敷衍了事,而整天忙于炒股票、炒地皮、炒房产、炒外汇或搞家教。还有的青年教师一门心思对付入城应考,或走*、拉关系、等调动等等不一而论。

3、学校教学质量出现滑坡。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对教育事业“不管不问”,不少学校负债经营,教师福利差导致了青年教师人心不齐,加上近来学校搞“创收”,占用了学校领导的大量精力,虽说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的经费问题,但却影响了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使得教学改革很难深入,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据不完全统计,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级市近六年来尚未有一所学校升格为省级重点中学,而在经济发达的县市有的一年就有6个学校上重点等级。

4、青年教师中躁动现象增加。主要表现在急躁、浮躁、狂躁。这种躁动化倾向充满了功利色彩,他们都恨不得自己在一夜之间成为富得流油的人,因而其行为常常带有强烈的冲动性、情绪性、盲目性。他们的心理也变得异常的脆弱、轻率、走险,稍有点“风吹草动”就会盲动,稍有点“*”就会盲从,渐渐地,“精神”变成了“物质的奴隶”,理想、目标当然也就成了昨天的“故事”。

三、稳定经济欠发达地区高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对策

1、根据知识分子的特点,加强和改进政治思想工作方法。由于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教师对自己职业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以往教师对人们把自己比作“红烛”,“燃尽自己,照亮别人”感到自豪,而现在一些青年教师则称自己是“应急灯”,亟待充电,方能继续维持。因此在高中学校内部,急需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敬业、奉献教育。但高中青年教师文化程度较高,不愿接受一般空泛的理论和流于形式的说教,也不愿接受那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强行灌输的思想教育内容,所以对他们的教育应多疏导和引导,少说教和训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以理解、关爱的态度,喻之以义,晓之以理;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高度出发,因势利导,对青年教师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帮助他们全面分析自我,正确选择道路,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2、在生活上多关心青年教师,努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在生理、生存、安全等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去实现自我的价值。的确,“安居”才能“乐业”。青年教师在住房、婚姻、子女入托、入学以及继续教育、劳资福利等问题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作为教育行政部门不可听之任之、束之高阁或把一些正当的要求当作“只讲个人利益”予以批评,而应体察他们的实际困难,并竭力加以解决。否则也就难怪有的教育业内人士教育子女不要当教师。因为教师首先是“物质”的人,而不是“精神”附件。

3、利用榜样示范,有的放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高中青年教师是一个高层次、高文化的群体,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身体力行,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只有这样,青年教师才有可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同时,学校各级领导还应当经常深入到教研组、班主任当中去,了解和熟悉青年教师,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目标和任务。并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广大青年教师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健康成长。

4、建立激励机制,实行目标管理。这个激励机制应包括晋职晋级、晋升工资、奖金、精神奖励、生活照顾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是学校现阶段激发教师教学、教研积极性的最直接动力。学校应该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打破以往论资排辈的观念,采取一些有力的倾斜政策。如:像高校里35岁以下教师晋升副教授,根据其教育教学、科研业绩可以不受任职年限、指标的限制,给予破格晋升。这样的做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给青年教师创造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且可以增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总的说来,学校在职评过程中凭资格、拉关系、吃“大锅饭”等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一些业务素质好的青年教师因得不到晋升和重用,*卷起铺盖,拖儿带女,离开自己曾由衷热爱的家乡而走险他乡。只有进行目标管理,根据目标管理条例,对教师进行定期考察、量化考核,并作出正确评价晋升晋级,并给予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奖励,才可使青年教师积极进取,安心工作。

5、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优化成才的校内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环境刺激的反应,改变环境就可以改变人。在现实生活中,最有说服力的往往不是说教,而是生活本身。为什么在爱国问题上中小学生做得,大学生次之,在职人员再次之?问题关键就在于教师、教材远比不上社会生活的说服力,教师、教材的教学效果远抵不过受教育者亲身遭遇的事实。所以稳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段青年教师队伍的正确思路之一是营造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可以熏陶人、改变人、培养人,人际激励、尊重激励和成就激励等对知识分子来说则比金钱激励更有效。这是一种适合青年教师心理、行为特征而更有效的求实、求新、含蓄、潜移默化的教育,具体做法:

一是国家增加教育投入,切实提高教师待遇。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大众传媒也应在平时报道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为他们唱赞歌,这比要等到教师节那天才把镜头对准校园的做法奏效得多。同时在宣传优秀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时,要避免“马太效应”。如某学校某个青年教师在某方面比较突出,就无限夸大其业绩,各种荣誉都往他身上堆砌。其结果是打击了其他教师的积极性,致使一些同龄同学科教师产生逆反心理,疏远“典型”,甚至觉得有他在,自己就没戏的消极想法。其次,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起码要保证法律法规赋予教师的经济待遇。三要信任教师。如浙西某市公务员的信用证可低息贷款,而教师的信用证是没有用的。这是一种不信任人民教育工作者的典型体现。政府应相信育人者诚信。

二是改善青年教师教研、教科研和实验条件。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努力解决学科带头人和教育教学骨干在教研、教科研、实验室和设备等方面的需求存在的问题。在教育教学、教科研中要大胆使用青年教师,给他们定岗位、压担子,委以重任,提高业务素质,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新课改,支持青年教师出专著,不拘一格选择、培养青年人才,创造有利于杰出人才涌现和成长的氛围。

三是有目的地安排青年教师参加高层次培训学习、教研、教科研活动,扩大他们的眼界。青年教师书读得多,实际见识少,通过外派学习、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可扩大他们的教育教学视野,跟踪课改前沿,把握学科教学发展方面,同时,也会使这些青年骨干教师真正从心底里觉得在学校里干有甜头、有干头、有奔头。

实践证明,采用那种考核“不予合格”、职评“不予晋升”、聘任“给予下岗”等手段来恐吓青年教师的做法是失败的。把教师这一适应性较差的职业推向社会的做法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它只会激起青年教师的愤慨。教育的成功只属于对教育事业有“心”的人。

会计专业调研报告3000篇六

今年5月,市政协组织开展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专题调研活动,内容涉及动态人口管理、公共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安全、非公经济组织建设和各类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思想道德建设、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信息网络管理和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等八个专题。共有200余名政协委员参与,发放调查问卷1050余份,形成调研报告44份,意见建议54份。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市政协会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若干问题的建议案》。

一、我市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取得的成就

""以来,我市在坚持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着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在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反映、密切联系群众、推进城镇化建设、努力改善民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公共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社会管理有很多创新之举。

1、经济发展为加强社会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期间年均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不仅开始跟进全省的发展步伐,也有力地支撑了社会事业的同步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共进。

2、民生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将民生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下大力气,集中有限资源,积极推进文化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住房、社会保障、移民搬迁等各项民生事业的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有了极大改善,方便了群众就业、就医、上学、出行等,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公共服务领域得到充分体现。

3、社区建设起步良好。全市建立城镇社区129个,覆盖人口50万人,农村社区365个、服务人口42.5万人。社区服务设施取得不断改善,服务内容不断拓展,服务队伍不断扩大,服务方式不断完善,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制度环境初步形成,社区在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4、公共安全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环境、经济发展环境、公共安全环境的综合治理,构建了以政法部门为骨干、以综治维稳责任体系为主体的社会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有力遏制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大了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基本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和用药安全。自然灾害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工作扎实有效。公共安全服务水平总体得到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5、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引起重视。各县区都把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建设和谐安康的主要抓手,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汉滨区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增强基层服务群众能力;汉阴县实施"6加1"惠民工程和"人民调解进万家"专项行动,受到基层群众普遍欢迎;石泉县加强社区管理与服务,提升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旬阳县出台户籍管理新规定,进一步放宽进城镇落户新条件,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有序向城镇转移;平利县开通"12348"法律援助专线拓展了法律服务困难群众的新渠道;白河县开展"四个好"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宁陕县推出"连心工程",实现干部群众连心结对的全覆盖;紫阳县推进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困难群众住房困难;镇坪县实施营养工程、高中免费教育惠民工程、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等措施,使得全县教育事业出现了新局面;岚皋县把劳务输转、促进旅游业发展作为重点惠民举措,不断拓展就业渠道和规模,稳定就业形势。这些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举措,不仅受到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认可,也维护了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我市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市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增加。调研认为,我市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1、动态人口管理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外来人口和农村居民不断流向城镇,他们在为城镇建设和经济繁荣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因为群体的特殊性,也带来了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治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社会管理问题,流动人口增加与城镇公共服务能力滞后的矛盾加剧。

2、公共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民生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老有所养难,物价上涨过快,群众公共健身场地、活动场地少等问题反映较为强烈;公共服务职能弱,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公共服务在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失衡现象,公共服务投入仍然偏低,适应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尚需进一步健全;公务员队伍的服务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还不适应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等,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有待提高。

3、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方面。在大开发、大建设过程中,对于危害公共安全的风险评估还存在一定不足,如征地搬迁、工程建设、企业改制、地质灾害预测防范、各类纠纷处理、医疗卫生防疫、食品药品安全、公共交通安全、公共设施安全等方面,由于缺少深入细致地调查,或没有充分考虑群众利益,或麻痹大意,对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由小问题引发大矛盾,致使一些问题引发进京、赴省、到市上访案件。

4、"两新"组织中党工群团组织建设和管理服务方面。在我市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对党工群团组织建设认识还不到位,党工群团组织的发展管理和服务滞后。"两新"组织中党员队伍教育管理难度大,特别是在新经济组织中,党员分布零散,流动性大,给教育管理和培养发展带来较大困难,群团组织作用更是难以发挥。一些"两新"组织中党工群团组织不能按规定开展活动,有的即使开展了活动,效果也不明显,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组织活动经费得不到保障,组织运转难。

5、思想道德体系建设方面。一是一些人理想信念缺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模糊,意志消沉颓废,精神萎靡不振。二是道德规范缺失,少数人贪污受贿,损公肥私,唯利是图,尔虞我诈,道德失范,这些极少数的反面典型影响了整个社会的风清气正。三是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在不断发生作用,人情淡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重利轻义、不择手段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法制意识薄弱,执法不公现象时有发生,社会诚信缺失。

6、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目前我市社区功能难以发挥,作用甚微,社区"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对社区工作研究不够,如社区与小区、小区与物业、物业与开发商的关系问题,还停留在自然发展状态,缺少有效的法律监督,导致业主委员会无法履行属于自己的权益保护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层组织工作的开展。社区经费投入不足,相关工作难以开展;宣传不够,居民对社区认识程度不一。政府对社区工作指导不够,应服务的项目少而单一,社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居民对社区工作认可度相对较低。

7、信息网络管理方面。信息网络管理主要缺乏规范、有序的安全监管。多头管理、配合不力,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各自为战,协同意识不强,缺乏统一的指导;主导不力、宣传不够,重建设轻管理,重形式轻引导,对虚假、炒作信息正确引导、主动出击不力;违规网吧屡禁不止,一些网吧为追求效益最大,接纳未成年人、超时经营、黑网吧等问题成为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8、群众工作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共服务部门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做好群众工作链条脱节。二是基层基础工作不牢固,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干部作风不扎实,左右扯皮,相互推诿,办事拖沓,方法不当。三是一些部门重视抓项目、抓发展,却忽视了投资环境和群众工作。四是社会管理机制不健全,矛盾化解、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新旧政策不配套,政策之间相互脱节,没有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和谐的社会管理机制。五是一些职能部门工作缺位,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在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上做得不够。六是没有准确把握群众想法、情绪、将大量的社会矛盾处理在初期、化解在基层,导致违法上访、越级上访、群体上访,甚至无理取闹的案件增多,使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9、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较弱。社会管理问题说到底是经济发展问题,是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有长期历史遗留的,也有社会深刻变革带来的;有社会建设滞后带来的,也有由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不够造成的;有思想观念上的,也有体制机制上的,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在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物质和制度保障。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建议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各方,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结合我市实际,应突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从影响和谐稳定和国计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创新点,使社会管理更加有效。建议: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一是强化政府监督和服务职能,树立服务为先的行政理念,科学设置社会管理体系,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尽快探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管理模式,在教育引导提高人口素质和优化科学的管理组织体系上下功夫,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政府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形成以政府机构为主体的政权组织,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经济组织,以非营利机构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三大管理组织体系。二是加大财政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严格控制行政经费增长,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建立公共服务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把新增财政收入主要用于公共服务,逐步使公共服务支出成为财政支出的主体。三是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各自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优势和作用,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方式灵活、效率较高的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体系。四是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有机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2、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一是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流动人口管理作为长期任务纳入城市管理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改善管理和服务措施。二是循序渐进,有序引导,加快城镇化。结合我市""规划,抓住陕南移民搬迁这个历史性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从安康实际出发,不下硬指标、不搞一刀切、不追求眼前成绩,科学指导,健康发展,达到通过城镇化建设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目标,解决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比较突出的农民增收较慢问题,在农业农村稳定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三是完善配套机制建设,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投融资、移民搬迁等各种惠农政策,制定和出台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流动人口管理相关法规文件,把流动人口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四是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城镇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对流动人口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城镇文明程度的提高。

3、加大社会公共安全监管力度。一是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形成维护社会长期稳定和有效处理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社会稳定机制,尤其要做好情绪疏导和情绪管理,尽量使一些有苗头性的上访案件化解在萌芽状态中。二是建立健全抗灾救灾减灾应急预案和应急突发事件处置体系,强化重大灾害抗灾救灾减灾综合协调机制,确保人身财产安全。三是不断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着眼点,以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足度为标准,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严惩入室盗窃、偷盗车辆、抢劫财物、危害民众安宁的违法犯罪。四是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以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公共设施、建设工程、矿产开发等行业领域为重点,继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五是深入开展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公共统一标准的有关信息发布制度,有效防范和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健全完善饮食、食品、药品、医疗安全监管机制,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4、切实发挥"两新"组织中党工群团作用。一是改变工作理念,找准党工群团组织工作与"两新"组织发展的切入点,把加强组织建设定位在沟通政企关系、协调劳资关系、维护职工利益、密切干群关系上;工作重点放在搞好服务,增强凝聚力,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上,把党工群团组织建设好。二是创新运行机制,按照谁登记,谁管理,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努力探索"两新组织"中党工群团组织做好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和有效办法,把社会管理创新延伸到"两新"组织中,为其依法、有序、健康开展活动保驾护航。三要按照"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的原则,重点加强"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加强队伍管理;按照分类施教的原则,加强对党员领导、管理层党员、一般员工党员的政治素质、党性意识教育,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分层、分类管理的办法,开展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融党员管理于"两新"组织日常管理之中,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凝聚力、号召力和在社会管理中的影响力。

5、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一是以教育为基础,持之以恒地对全体公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知识教育,为道德能力建设夯实基础。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发挥利用好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传媒,大力宣传基本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和必要礼仪,完善有关规则章程、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等,让各行各业、各级各类人员行有参照,做有规范。二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好现有的各项创建活动,继续推动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县城、文明镇村创建活动,在各级党政机关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等活动,建设阳光政府,树立国家机关和公务员的良好形象。三要以制度为保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建立和完善评优评先、检查督导、奖优罚劣制度,确保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6、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功能。一是完善社区管理格局。建立和完善政府依法指导、社区依法自治、社会积极支持的社区管理体制,使社区真正实现自我管理。二是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驻社区单位和组织协同配合、社区家庭和居民广泛参与的现代社区治理结构,形成横向联系、齐抓共管的局面,构建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三是增强社区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社区各项工作制度,逐步规范各项社区工作,着力解决社区行政化、机关化倾向问题,切实减轻社区负担,让社区居委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社区服务和居民事务管理工作,提高社区综合服务功能。四是提高社区群众自治水平。建立和完善居民代表会、居民议事会、居民委员会、居民议事小组等机构,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议事机构与执行相分离的工作机制。继续深化"四议两公开",完善以居民会议和居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建立健全社区激励约束机制,规范社区工作考核制度,促进社区开展工作。

7、加强信息网络管理。一是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积极收集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快速了解网民的诉求,并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应,主动邀请权威媒体对事件真伪实事求是地报道、评论,发布权威消息,起到释疑解惑作用。二是按照公开管理、依法管理、主动管理的原则,统筹公安、文化、工商、教育等政府职能部门形成综合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大对网络基础运营商忽视管理责任的行政监管,健全网上综合防控体系;把网吧管理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减少网瘾人群;积极引导舆论导向,将网上正面引导与网下落地查处结合起来,严厉打击网上造谣污蔑、恶意中伤、欺蒙诈骗和黄赌毒等犯罪活动,更好地保护好人民权益,维护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虚拟社会健康发展。三是加强阵地建设,做大做强各级政府及部门网站,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类网站,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围绕我市独具特色的优势资源,创作优秀的网络文化原创作品,打造具有安康特色的网络平台,使网络成为宣传安康的重要窗口。

8、努力改进群众工作方法。一要强化群众观念,牢记做好群众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坚决反对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诉求置若罔闻,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的做法,增强做好群众工作主动性。二要提高为群众服务、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克服遇事 "拖、躲、捂、推"的"惰"性思想,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三要坚决维护群众利益,把群众最关心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住房、医疗卫生、教育、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问题解决好。四要实施民主科学决策,用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和衡量决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做到明显影响稳定的政策不出台、多数群众不支持的项目不立项、劳民伤财的事情坚决不干。把握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人民公仆形象。

9、强化责任落实。一是各级领导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上党政领导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总体工作中,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党政一把手应担负起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第一责任,把任务分解量化,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奖评考核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要突出重点,以典型引路,整体推进,通过各项工作的认真落实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三要完善机制,强化考核。以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标准,明确达标要求,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中,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综合运用多种督查手段,建立督查、评议机制,对基层工作的考核,要采取定期督查、随机抽查和跟踪检查等办法,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管理。

会计专业调研报告3000篇七

(一)机构和人员情况

我县共有5个县直医疗单位(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防疫站),9个乡镇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下设村卫生室个,其它医疗机构个。卫生系统共有干部职工人,其中在职人,离退休人;在职职工中共有卫生技术人员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占,中级职称人,占,初级职称人,占,无职称人,占;按学历结构分,本科人,占,专科人,占,中专人,占,初中人,占。全县共有乡村医生人。

(二)资产情况

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共有资产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万元,占;土地及房屋价值万元,占;医疗仪器设备价值万元,占。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共负债万元,人平负债达万元,固定资产负债率为。

(三)经费收支情况

20__年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收入共计万元,其中县财政预算拨款万,;医疗收入万元,占;药品收入万元,占;其他收入万元,占。人平创收万元(剔除财政拨款部分)。支出共计万元,其中人员工资万元,占,人均工资为元;药品购置万元,占;其他支出万元,占;设备购置万元,占。人平支出万元。

(四)主要卫生工作情况

近三年来,我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坚持实行统一领导管理,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快了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累计筹措建设资金近万元,改建扩建房屋万平方米,添置大型医疗设备多台件。目前全县共开设病张。二是加强了农村卫生工作。杜绝了霍乱的传入和控制了大宗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10万左右,实现了大灾之年无大疫;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万和‰以内,均达到自治区下达的控制指标。我县提前年达到了全球妇女儿童两个发展《纲要》的中期目标,提前年实现了国家第一个《十年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三是加速提高了医疗技术。全县的乡镇卫生院达到了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设备、技术配套)标准,的医院达到了“一甲医院”标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达到了“二甲医院”标准。四是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全县各医疗单位都建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文明医院建设标准和考评细则,持续开展行风评议。近年来我县先后获得全区“《广西母婴安全工程》先进单位”和“自治区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态势

近年来,卫生部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配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全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实行了医院业务收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现象得到初步遏制。从年起,我县在乡镇卫生院和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实行了医院业务收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管理办法,每年初由县卫生局根据近几年医疗医药费用的收入情况,给每个医院下达业务收入和药品收入控制指标,如超过控制指标比例,则对医院采取一定的惩处措施。据县卫生部门检查统计,通过采取这一管理办法,近3年全县医院业务收入增长幅度下降了个百分点,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下降了个百分点,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情况得到初步遏制。

(二)开展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规范了医疗机构购药行为。我县从年启动医疗药品集中采购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采购成本、遏制医药购销不正之风的目的,受到了医疗机构和药品供应企业的肯定和欢迎。

(三)推进了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增强了医疗机构的活力。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我县一些医疗卫生单位推行以“定岗定责、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减员增效”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医疗机构的活力。

(四)推行了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公开查询业务,增加了医药收费的透明度。从年起,县卫生局规定医疗单位都要公开医疗收费标准,县级一些医疗卫生单位创造条件开展收费电脑查询,随时接受病人的监督。

(五)配合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狠抓了卫生行业行风建设。县卫生局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看病费用贵、药品回扣等热点问题,下达了有关禁令,即:医疗机构严禁各类开单提成、严禁收受药品回扣和药品促销提成、严禁参加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安排的促销旅游活动、严禁医疗机构向科室不切实际的指令性经济收入指标、严禁推诿危重病人。对违反上 述“五条禁令”的单位,追究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对医务人员违禁者,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直至取消或降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多年积淀下来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是我县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国家明确医疗卫生单位是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要求医疗单位优质低价搞好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使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技术劳务价格长期低于成本,而政府的财政补助水平又相对不足,不能保证“福利”给医疗卫生单位造成的成本亏损。另一方面,医疗卫生单位生存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中,又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它的各种生产要素(如药品、医疗用品以及后勤服务等)无不取决于市场。纵然不以赢利为目的,为维持医疗卫生单位正常的运转,也必须倾向于至少保本经营。而要按市场经济规律保本经营或保证医疗卫生单位的正常运转,就必然与国家赋予医疗卫生单位“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定性有矛盾。二是卫生资源配置和结构不合理。城镇卫生资源相对过剩,重复建设,浪费较严重,效率不高。卫生资源集中在县城的医院,城镇医疗服务供过于求。三是医疗机构的补偿结构不合理。医疗机构的经济补偿主要来源于药品收支盈余。这种“以药养医”的补偿模式,诱使医疗机构扩大药品销售,促使医生开大处方、用进口药,也诱使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虚高”定价和回扣促销,造成了医疗药品费用的不合理过快增长,加重了财政、企业和病人的负担。四是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缺乏活力。医疗机构之间和医务人员之间缺乏竞争,这种“吃大锅饭”、“捧铁饭碗”的体制,导致了医疗卫生机构不断膨胀,人满为患,效率下降。少数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松弛,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滑坡,医疗差错事故时有发生,群众意见大。五是医疗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尚未成熟的市场,也是一个没有完全放开、带有一定垄断性质的市场。其市场行为还没有规范,市场需求缺乏弹性,对医疗市场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六是医疗卫生机构部分人员思想观念陈旧。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医疗卫生单位有一种“救世主”的高姿态,居高临下面对患者,医生说一不二,患者完全听命于医生的摆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让病人选择医院”、“让病人选择医生”,这种改革使医患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病人来医院,不单纯是为了接受治疗,而是通过货币的变换来享受医疗服务,他需要得到“放心、及时、方便、有效”的优质服务。这些,需要医疗卫生单位改变旧有的观念,正视社会已进入了一个人民走向富裕、服务要走向市场的新时代,改变旧的服务模式,变“救世主”为人民的公仆。

(二)投入少,医疗卫生机构生存困难。20__—20__年,全县财政投入的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和,分别占人员工资的、和。

(三)医疗供需脱节,农民的医疗需求得不到保障。全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县直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个,有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人,是国家规定标准的倍。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因长期得不到集体经济的支持,完全处于“自流”状态,与个体药铺、诊所没有什么区别,有的乡镇村卫生室全部变成了个体诊所,不愿无偿承担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任务,致使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工作很难完全落实到位,农民的预防、保健得不到完全保障。

(四)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目前,我县设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但人员欠缺。特别是基层机构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设备不齐全,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设施;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这种状况难以有效控制重大疾病的流行,结核病、肝炎等传统型传染病仍在威胁人民的健康。

(五)、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除了重大传染病传播蔓延以外,还有突发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如火灾、车祸、矿难,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带来的人员伤害。这些都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人员伤亡损失。有效应对更大范围的突发事件,还需要不断完善。因此,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责,也是我们的一项长期任务。

四、加快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认真贯彻《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1、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一是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我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实践和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的大事来抓,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计划、财政、税务、物价、卫生、人事、编制、宣传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和支持卫生事业,努力为卫生改革与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二是搞好区域卫生规划。要根据重点建好乡镇中心卫生院、管好一般卫生院的原则,对区域内全部卫生资源重新进行结构调整、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搞好医疗卫生机构和网点布局,认真制定好区域卫生规划。三是改革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四是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要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合理设置村卫生室,原则上一村一室。村卫生室由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审批发证,主要承担村级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任务,经批准可开展一般常见病的诊治服务。

2、深化乡镇卫生院内部运行体制改革。一是确定好乡镇卫生院院长。选好院长是搞好卫生院的关键。院长人选可采取民主推荐、公开竞争的形式产生;也可以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县或更大范围内,公开招考或招聘等多种形式产生。要真正选拔作风好、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二是搞好人事制度改革。打破旧的用人观念和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和聘任制,同时,根据用人数量确定各类人员比例,实行全员竞聘上岗,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搞好分配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内部考核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办法,使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劳动贡献等挂钩,调动职工积极性。对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大学本科以上医学专业毕业生以及业务技术骨干,要适当提高待遇。

3、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一是搞好乡镇卫生院对辖区村医疗机构、个体医疗点的“五统一”管理。第一,统一组织领导。成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由乡镇党委、政府及医院领导组成,具体指导和督促一体化管理的各项工作。第二,统一人员管理。辖区内所有乡村卫生机构人员,要根据辖区医疗布局、人口、医疗任务等因素由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统一调配。要建立健全乡村医师档案,实行乡村医生执业考试。第三,统一业务指导。由卫生院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县卫生局制定乡村卫生机构业务考试、考核办法,负责培训和考核,指导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生转化。第四,统一购进药品。辖区内所有乡村卫生机构用药都由当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办公室统一到市药品集中采购中心代购,确保进药渠道正规,保证医疗用药安全。第五,统一财务管理。辖区内所有乡村医疗机构必须建立财会帐目,特别是必须建立药品购进、销售明细帐。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物价政策,加强财务监督规范管理。二是加快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推进步伐。我县今年内要办好2-3个乡镇的试点,争取在年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一体化管理。

4、落实农村卫生各项经费政策。一是要增加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争取县财政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县政府要按照国办厅〔20__〕39号文件规定,将卫生经费列入预算,并尽量落实到位。同时,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按照上级政策要求全额补足,且补助的重点应放在农村中心卫生院,对乡镇卫生院及其分支机构也要适当给予补助。二是县级财政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给予定额和定项补助。定额补助主要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传染病与地方病控制、健康教育与贫困地区基本医疗服务等。对其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的购置、维修经费,政府也应给予适当安排。对人员经费,政府要根据医疗机构的不同情况及其承担的任务,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三是农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执行政府指导价,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价格放开。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与妇幼保健等卫生机构的收入,免征地方性政府基金,其税收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禁止在国家规定之外向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征收任何税费。

5、抓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县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我县在职卫技人员的教育培训,改善我县卫生队伍结构。到20__年,全县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生类人员要以大学本科生为主体,乡镇中心卫生院以专科生为主体,一般乡镇卫生院要全部达到中专以上水平。至年底全县乡村医生都必须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今后,新进村卫生室的人员必须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护士执业资格。二是要继续贯彻城镇医务人员到农村服务的政策,恢复和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之前到农村卫生机构服务一年的制度。

6、着力规范整顿农村医疗市场秩序。县卫生监督所成立后,要切实加大对医疗市场秩序的整治力度,打击非法行医,净化医疗市场,搞好医疗市场的管理。

(二)敢于打破垄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是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过去,卫生部门在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7个方面的垄断:即医疗卫生单位政事不分、定点医疗、国家办医、药房经营、人事任免、自办后勤和购药行为。医疗卫生单位的这种垄断性经营,束缚了医疗卫生单位的手脚,出现了稳端“铁饭碗”的现象,不思改革和进取,缺乏服务思想,以致影响了医疗卫生部门的群体形象。

会计专业调研报告3000篇八

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形势逼人的暴力袭警案件,已成为基层公安民警热议的话题。作为公安民警如果连自身的安全都无法保障,怎能担负起保护他人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维护民警正当执法权益和人身权益,是新时期公安机关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从近年来暴力袭警案件频频发生的问题来看,暴力袭警已从口头挑衅、谩骂、侮辱发展为直接使用凶器、武器、爆炸装置伤害执法民警,由个人突发性抗法向群体性抗法转变,并且具有公开性、盲从性、暴力性和残忍性。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日趋复杂化,暴力袭警案件仍会呈上升趋势,作为公安机关的决策者和警务督察部门应当认真应对,从维护民警身体乃至生命不受侵害这一最大的底线,筑起防御暴力袭警案件发生的防火墙。

一、三个暴力袭警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20xx年9月5日晚,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公安局乐里镇派出所副所长梁芳荣同志(主持工作)在出警制止一起斗殴事件过程中,面对持刀歹徒,勇敢向前,身中七刀,仍然坚持战斗,终因伤势过重,于当晚22时48分,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献出了年仅38岁宝贵生命。

案例二:20xx年4月23日,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色力布亚派出所民警和社区干部入户开展重点人员的走访摸排时,遭遇暴力恐怖分子袭击。面对穷凶极恶手持斧头、长刀等凶器的暴徒,民警和社区干部与之在重点人员家的院内、屋内、巷道、警务室、镇政府、派出所和民警宿舍多个现场展开殊死搏斗,有9名公安民警及协警牺牲。案件发生后,巴楚县公安局快速反应、果断决策、正确指挥、协调有力,调集精干力量组织增援,迅速开展现场勘查、罪犯抓捕审讯、案件深挖扩线、伤亡民警慰问、抚恤等工作。全体参战民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英勇无畏、机智勇敢,充分发扬不怕牺牲、敢打敢拼的精神,当场击毙暴徒6名,抓获8名,有效地控制了现场事态,为维护社会和治安大局稳定、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案例三:20xx年3月1日晚发生在云南昆明火车站的严重暴力恐怖案,经公安部组织云南、新疆、铁路等公安机关和其他政法力量40余小时的连续奋战,已于3月3日下午成功告破。现已查明,该案是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暴力恐怖团伙所为。该团伙共有8人(6男2女),现场被公安机关击毙4名、击伤抓获1名(女),其余3名已落网。3月4日上午,受云南省公安厅杨嘉武同志和厅党委委托,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李刚到医院,看望慰问在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处置中负伤的昆明市公安局、昆明铁路公安局的民警、协警及家属,并转达了公安部领导的问候。李刚主任详细询问了负伤民警和协警的受伤情况,对他们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时刻,面对穷凶极恶的暴徒,没有退缩、挺身而出、冲得上去,与暴徒进行殊死搏斗的壮举表示充分肯定,嘱咐他们积极配合医院治疗,并祝愿他们早日康复、重返岗位。

二、暴力袭警案件产生的原因

当前,基层公安机关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现象较为突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立法相对滞后、存有盲区以及执法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也有公安机关警力不足、装备落后和民警素质等方面因素。

公民意识强烈。现代民众有比较强烈的公民意识,十分关注保障自身合法权利。基层公安机关处在社会矛盾利益交织的风口浪尖,极易造成群众与公安机关的对立、对峙乃至冲突。少数群众不了解公安机关的办案程序,一旦发现民警无法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就认为是处理不公,轻则恶意投诉、侮辱谩骂,重则暴力袭警。部分媒体盲目地报道一些社会治安和公安机关内部的负面消息,久而久之误导了群众对公安民警的看法和评价。敌对分子、黑恶势力趁机煽风点火、兴风作浪,把对不满与仇视情绪通过袭警形式表现出来,降低了人民群众安全感,造成群众对公安机关和警察能力的猜忌。

民警忽略防范。基层公安民警在抓社会安全防范工作中,却忽视了自身的安全防范,把遭袭的可能性放在抓捕、处置群体性事件等工作环节上,却忽视了在执勤、办公地、住地等其他场所防范被侵害。少数民警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对执法中危险因素的正确认识及预防侵害行为发生的意识。与此同时,在治安环境不够稳定的偏远县(区),枪支“集中保管”方法应急性差,其他装备也相对欠缺,民警执行任务时赤手空拳,很难遏制暴力袭警案件。纵观我国新疆、上海、贵州、云南、湖南等地多起暴力袭警案件,就能够看出基层公安机关对民警自身防范教育存在软肋,物防、技防形同虚设。

警民关系淡化。基层少数民警在执法理念上仍存在偏差,动辄以管人者自居,语言不文明,方法简单粗暴,易与被服务对象产生矛盾。少数民警实战业务技能不高,在接处警或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不能有效驾驭局势、平息事态,甚至还因方法失误导致矛盾激化或转移。少数民警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不多,警民关系日益淡漠。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民警与群众促膝谈心的情形越来越少见,取而代之的是以“群众有案报警,民警有案出警”的生硬、简单联系模式。还有的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缺乏为民观念,处理问题方法简单,对群众态度生硬,特别是在接处警和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遇到群众情绪激动时,头脑不冷静,引发群众投诉,甚至造成暴力抗法案件的发生。

法律保护滞后。群众普遍认为,公安民警的执法行为是完全受法律保护的,他们更关注的是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是否有超越法定职权的行为。事实上,我国现行法律缺乏对民警执法权益予以保护的专门条款,有关保护警察安全的法律条文一直停留在理论上,缺少可操作性。人民警察法等法律虽然规定了警察可以使用武器的情形,但不少基层公安机关民警未取得依法持枪资格,不能有效保护民警合法用枪的权力,以致在实际工作中,警用武器基本上处于“冬眠”状态。目前,我国已有的法律法规只对一些严重侵害民警的行为作出量刑规定,对袭警情节较轻的,大多按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治安处罚。而对实际工作中大量存在的揪打民警、撕扯衣服、谩骂侮辱民警的行为,没有适用的条款作为处理依据。

三、防范遏制暴力袭警案件的对策

从暴力袭警案件形成的原因,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防御策略。基层公安机关党委特别是“一把手”必须高度重视,善抓真练,上下联动,多措并举,才能有效防范和遏制暴力袭警案件的发生。

领导重视,把维护民警依法履职摆上重要位置。基层公安机关党委一班人必须统一思想,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基层公安民警连自身安全都无法保障,怎么去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警依法履行职务,是关心爱护民警、落实从优待警、强化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是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强化法律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要把它作为当前的一项大事来抓,及时制定维权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成立民警“维权委员会”,“一把手”亲自挂帅担任组长,把维护民警依法履职与单位负责人日常工作捆绑,对发生执法民警正当权益被侵害案件,单位领导和督察维权办民警必须在第一时间到场,认真开展调查并督促相关部门对诬告、陷害或恶意报复民警的投诉人依法严肃处理。

快侦快破,严惩暴力袭警违法犯罪嫌疑人。基层公安机关要认真做好对暴力袭警案件的现场处置工作,督促、指导办案单位认真调查,固定证据,依法严厉查处违法犯罪人员,切实维护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执法权威。对民警在依法履行职务过程中被侵害,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领导的决心是前提,而时间就是关键。为此,必须建立快速处置侵害案(事)件联动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对侵害民警依法履行职务的违法犯罪行为查处,明确由督察部门牵头,法制、政工、刑侦、治安等部门配合,各业务部门在负责办理案件过程中,必须做到“五快”即:联动出警快、调查取证快、固定证据快、依法查处快、宣传报道快。

未雨绸缪,切实提高执法民警自我防范能力。基层公安机关要积极开展防御暴力袭警案件的讲座教育活动,为一线民警配齐安全防护装备,增加辅警力量。切实增强取证意识,通过配备录音、录像等取证设备,固定现场相关证据,为事后依法打击侵害民警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材料。要着力练体能、练擒拿格斗、练防身自卫、练协同配合、练战术运用,熟练掌握使用各种警用械具的技能。上级公安机关要认真抓好为基层公安机关配发枪证和持枪证,并抓好对特种枪支使用和实战技术的训练指导工作,这是对基层民警的最大关爱和最大维权,要让基层民警合法配枪、依法用枪、敢于用枪、善于用枪。要加大正面宣传的力度,争取多数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公安民警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督察部门要强化对执法活动的现场督察,有效预防和减少民警与群众的矛盾和冲突,促进民警严格、规范、文明、平和执法。

综上所述,人民警察的正当执法权益,是作为国家执法主体依法享有而又受到相应限制的权益。在新时期,基层公安机关只有积极预防和减少暴力袭警、暴力抗法等侵害公安民警执法权益案件的发生,有效维护公安民警正当执法权益,才能够保障公安队伍旺盛的士气,从而更好的维护当地社会稳定。

会计专业调研报告3000篇九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从能够吃饱,吃好,并开始要求吃得安全,吃得健康,食品卫生和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全市食品安全状况作了一次调查,从目前掌握的食品安全情况来看,我市食品安全状况不令人满意,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几点治理对策。

一、我市食品产业现状

(一)食品监管网点多。监管面涉及初级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业和食品流通及消费领域,监管面广量大。

1、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我市近年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实施农产品“358绿色行动”为抓手,以规模化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农产品质量认证为突破口,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初级农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现有省级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8个,产地面积13.8万亩;放心菜示范基地4930亩,城市蔬菜基地12206亩;海水养殖3196公顷,淡水养殖面积3107公顷。

2、食品生产加工情况。全市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90家,16家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包括食品生产许可证)。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行为逐步得到规范,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已建立生猪定点屠宰场10个,其中(半)机械化屠宰场6个,全市定点屠宰率达到95%,基本满足全市人民“放心肉”的需求。

3、食品流通及消费情况。全市共有食品经营企业187家,个体工商户5560户,在全省“万村放心店”建设中,已有730家农村小商店被授予首批“示范放心店”;现有农贸市场52个、副食品市场2个;饮食业1336家,集体食堂123家,食品从业人员5856人。20__年餐饮业监督合格率90.35%,体检合格率达98.34%(该指标不包括无证摊贩从业人员数),餐具消毒合格率为50.35%。总体呈现出食品经营网点多,流动摊点多,质量意识差的现状。

二、当前食品安全所存在问题

(一)食品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不高。我市食品生产、经营以及种植、养殖业大都没有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规范体系,质量标准难以控制。且我市食品生产企业、农畜产品的种植、养殖业规模偏小,管理和技术水平都较低下。这些因素造成食品生产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客观上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二)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仍不健全。到目前为止,我市还未形成从农田到餐桌整个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测网络,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农、畜产品未经任何检验或是经“蜻蜓点水式”检测就进入百姓家直接食用,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我市现有工商部门设立的菜场检测点12个,每点每天平均检测七八个批次,仅占市场食品数量极低的比率,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市场真实情况,且该部门检测结果不具法律效力,可以出具法律依据的疾控中心又不参与到市场检测。虽然从事食品安全检测职能的机构有:卫生部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部门的畜牧兽医站、质监部门的产品质量检验所,但实际上仅卫生部门能作部分食品的常规检验,如农药残留、瘦肉精、蛋白质含量等检测工作,且未能形成完整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三)食品消费环节的问题仍很突出。一是学校周边的食品卫生安全较为突出。学校周围的小吃店、副食品商店等,经营质量差,进货渠道混乱,特别是“马路作坊”、露天加工的,卫生条件更是不堪入目;有的学校食堂管理混乱,给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二是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状况不能令人满意。由于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工作比较复杂,是否存在食品加工者擅自添加或多加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掺杂掺假的现象很难发现;三是食品包装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大量回收废旧物品制成的食品包装容器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其有害成分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可忽视,如方便袋、快餐盒、一次性口杯等。四是餐饮业和集体食堂的卫生问题已成为食品安全事故的易发区域,特别是工地食堂流动性很大,使监管难度加大,安全隐患凸显。

(四)食品监管职能部门分散,食品监管力量薄弱。从目前监管职能来看,虽然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有食品药监、工商、卫生、质监、农业、贸粮、公安、教育等10多个部门,但重复监管和漏管等现象比较普遍。如食品经营环节,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都分头在管,大大影响食品监管效率的充分发挥,造成有效监管资源的浪费。同时我市专门从事食品监管人员严重不足,且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与全面完成食品放心工程的工作要求还有差距。

(五)食品安全协调工作还不到位。主要表现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成立后,无执法主体资格。国务院赋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是“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对重大事故的查处”,但法律法规没有直接赋予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权利,使监督协调流于形式,缺乏力度。二是法律法规不配套。现行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还分散在各职能部门,没有一部完整全面的食品安全法规来规范,造成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工作成效 不明显。三是经费缺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成立后,虽然增加人员编制,但相应的经费没有投入,形成组织协调难、综合监督难、组织活动难、收集信息难的尴尬局面;相关职能部门检测经费严重不足。

三、分析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监管链条长、难度大。通过各职能部门几年来卓有成效的工作,食品安全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上述诸多不足,纵观这些问题,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不够。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在我市起步比较晚,旧的监管体制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呈现条块分割现象,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更是各自为阵。一是宣传范围不广,仅局限在“3.15”、节日等大型宣传活动上发送宣传资料、张贴一些宣传标语等形式,没有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咨询台、宣传车、发放科普资料等宣传途径和手段,开展广泛系统的普遍宣传。导致部分消费者“不分食品坏和好,只管自己肚子饱”,有卖则买,能吃则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能力。二是未能形成权威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渠道。有的部门仅凭某种食品几个批次的抽样检验结果或凭感观判断得出目前市场某种食品的合格率、不合格率,这不仅不能起到正确引导公众的导向作用,反而使老百姓无所适从和深感忧虑。

(二)食品经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营方式出现多样化,有的下岗失业人员为了谋求生活出路,纷纷走上街头,从事各种各样的食品经营活动,形成一支条件简陋、从业人员复杂的食品经营“游击大军”,他们常常是夜出昼归,无固定摊位,无证照经营,成为管理中的“老大难、钉子户”。

3、食品经营人员守法意识较差。食品经营潜在的利润空间,使一部分无业人员挤身于这一低成本、高效益的服务行业。这些人员低文化,低素质,法律意识淡薄,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无视《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钻法律空子,忽视食品安全和卫生的管理。

四、对策

为使我市食品安全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一)强化领导责任。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方针是:“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政府高度重视,职能部门积极配合,食品综合监管合力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就能从根本上得到提升。一是突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职能,每季度或半年应召开一次联席会,任务明确,情况清楚。二是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使各地、各部门感到肩上有责任,心中有目标、工作有思路。并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各职能部门责任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检查。

(二)保证经费投入。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就是经费不足,市财政应将食品种植、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监管所需经费列入预算予以保证。包括保证食品安全源头治理经费,以强化农业投入品和食品加工环节的综合监管;保证食品流通环节检验检测经费,实施食品流通环节全程监控;保证食品综合监管经费,加强食品日常监管,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

(三)理顺部门职责。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职责。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和责权一致原则,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四)统一信息发布。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大企业失信惩戒力度,综合抓好食品安全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和市场准入制度建设等。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各职能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及时传递、分析整理,定期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形成统一审核、权威发布的格局,从而改变部门分头发布,消费者无所适从的局面。

(五)加强队伍建设。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是基础和重点,只有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法律法规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整合执法资源,成立由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联合执法的检测中心,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切实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食品安全监督格局,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

(六)加大食品市场专项整治。一是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针对全市食品安全存在的热点难点,开展各项专项整治活动。二是由政府组织有关执法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各自的范围每年开展几次声势浩大的活动,如在“3.15”、春节、元旦、“五一”、“十一”前后,进行联合宣传、联合检查、联合打击,形成强大攻势,进行专项整治。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镇、街道和食品监管职能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打造平安__、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会计专业调研报告3000篇十

20xx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前言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和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牵头单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坚持依托现代产业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的办学定位,以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学科群、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和技术链,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构筑了具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特色的“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学校与行业、企业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就业的“四协同”模式,成为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优秀工程师和工程服务人才的摇篮。

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特色,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依托学校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创新就业工作模式,将大学生就业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开辟毕业生就业新途径,全面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广大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近年来,学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受到企事业单位的普遍欢迎。20xx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xx年学校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称号。

目 录

前言

报告说明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总体规模

(二)结构分布

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一)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二)各学院/专业的就业率

(三)不同特征群体毕业生分析

(四)未就业分析

三、就业流向

(一)就业地区分布

(二)就业单位分布

(三)就业行业分布

(四)就业职业分布

四、继续深造

(一)国内升学

(二)出国(境)

五、自主创业

第二篇:就创业工作举措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二、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

三、深化生涯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四、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五、创建优质就业服务窗口,重点关注特殊毕业生群体

六、加强就业数据监督管理,加快就业平台信息化建设

第三篇: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一)薪酬水平

(二)专业相关度

(三)工作满意度

(四)自身职业期待吻合度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评价

(三)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应加强的能力素质

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稳定保持较高水平

二、协议就业为主要毕业去向,且呈现上升趋势

三、毕业生以留沪就业为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四、职业分布呈现多元化,制造业仍为主流

五、依托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合理分配人才资源

第五篇: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二)毕业生对产学合作教育的评价

(三)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二、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影响

三、对就创业服务工作的影响

(一)对就创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二)就创业服务工作改进措施

报告说明

为全面反映毕业生就业状况,建立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学校根据教育部学生司《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xx] 25号)文件要求,编制和正式发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xx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

1. 上海高校就业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xx年8月25日。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等。

2.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新锦成)调研数据。毕业生调研数据,面向全校20xx届毕业生,有效问卷回收率为59.39%;使用数据涉及就业相关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部分。用人单位调研数据,面向本校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使用数据涉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及能力评价、用人单位对学校就创业服务工作评价等部分。

按照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计算公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xx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98.86%。其中专科生就业率为98.84%,本科生就业率为98.78%,研究生就业率为99.45%。女生就业率高于男生,为98.94%;上海生源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于非上海生源毕业生,为99.16%。

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集中在上海市;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毕业生的就业行业主要流向制造业;就业职业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20xx届毕业生的税前月薪为5731.47元,近年来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总体呈上升趋势。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总体规模

1.总体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xx届毕业生共5265人,其中专科生86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6.37%;本科生385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3.22%;研究生548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0.41%。

图1- 1 20xx届毕业生总体规模(单位:人)

(二)结构分布

1.学院结构

学校20xx届毕业生分布在14个学院,各学院毕业生人数如下表所示。其中毕业生人数占比排名前三位的学院分别是:管理学院(15.80%)、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2.90%)和电子电气工程学院(8.77%)。

注:因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各分项占比之和可能存在±0.01%的误差。

2.性别结构

学校20xx届毕业生中,男生3275人,女生1990人,男生人数较多,男女性别比为1.65:1;从各学历层次来看,男生人数均多于女生。

3.生源结构

学校20xx届毕业生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港台地区,上海市生源比例为36.31%,上海市外生源主要来自安徽(8.00%)、河南(7.03%)、江苏(5.53%)等省(市/自治区)。

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就业率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和社会对学校毕业生需求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参考依据,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其中,根据《关于调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结构及代码标准的通知》(教学司函[20xx] 1号):已就业毕业生人数=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灵活就业+国家及地方基层项目+国内升学+出国出境。

(一)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1.就业率

截止到20xx年8月25日,学校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86%;其中专科生就业率为98.84%;本科生就业率为98.78%;研究生就业率为99.45%。

图1- 2 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布

注:已就业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灵活就业、国内升学、出国(境)和国家、地方项目;就业率=(已就业人数/毕业生人数)*100.00%。

2.毕业去向

学校20xx届毕业生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85.24%)为主;“国内升学”次之,占比为5.72%。

(二)各学院/专业的就业率

1.各学院就业率

各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00%以上,其中,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的就业率均达到100.00%。

图1- 3 20xx届各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分布

2.各专业就业率

20xx届毕业生中,各专业就业率均在88.00%以上。其中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现代装备与控制工程)等66个专业的就业率均达到100.00%,具体数据见下表。

(三)不同特征群体毕业生分析

1. 性别

20xx届毕业生中,女生总体就业率比男生高0.13个百分点。按学历来看:专科生中,男生就业率较女生高0.29个百分点;本科生中,男生就业率较女生低0.17个百分点;研究生中,男生就业率较女生低0.27个百分点。

图1- 4 20xx届不同性别毕业生就业率分布

2. 生源地

20xx届毕业生中上海生源与非上海生源的就业率基本持平,上海生源的就业率比非上海生源高0.47个百分点。

图1- 5 20xx届不同生源地毕业生就业率分布

(四)未就业分析

学校20xx届未就业毕业生共60人。进一步调查了解其未就业的原因,主要为“正在选择就业单位中”(36.42%)和“准备升学考试”(26.74%)。

图1- 6 20xx届毕业生未就业原因分析

三、就业流向

(一)就业地区分布

就业区域分布:学校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区以上海市为主,占比为75.85%;上海市外就业人数较多的地区为浙江省和江苏省,占比分别为4.38%和4.18%。

生源地与就业地域交叉分析:上海生源毕业生中,95.76%选择留在上海市就业;64.82%的非上海生源也优先考虑在上海市就业,20.27%的非上海生源选择回生源地就业。

上海生源

(二)就业单位分布

20xx届毕业生总体上主要流向中小企业(50.83%),其中专科生主要流向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占比分别为41.02%、38.01%;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要流向中小企业,占比分别为55.26%和41.98%。

(三)就业行业分布

学校20xx届毕业生行业布局与我校专业设置及培养定位相契合;主要流向了“制造业”(30.8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3.68%)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82%)。

图1- 9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前十位的行业分布

从不同学历层次来看,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行业分布较为集中,主要流向“制造业”,占比分别为43.64%、27.01%和36.11%。

(四)就业职业分布

20xx届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工程技术人员”(50.13%)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9.91%)。其中专科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工程技术人员”(35.09%)和“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25.69%);本科生和研究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工程技术人员”,占比分别为53.02%和53.70%。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

四、继续深造

(一)国内升学

学校20xx届毕业生中,共有301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升学率为5.72%。其中专科生中有44人选择专升本,升学率为5.10%;本科生中有229人选择考研,升学率为5.94%;研究生中有17人选择考博,升学率为3.10%。

图1- 10 20xx届毕业生升学形式分布

(二)出国(境)

学校20xx届毕业生中,共有241人选择出国(境)深造。出国(境)留学毕业生主要流向英国(32.37%)、澳大利亚(13.69%)和日本(12.03%)。

图1- 11 20xx届毕业生主要留学国家(地区)分布

注:主要留学国家(地区)指留学人数≥10人的国家(地区)。

五、自主创业

对选择自主创业的20xx届毕业生的创业行业、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相关性、创业原因和促进创业的在校活动进行调研,其调查结果如下。

创业行业:20xx届毕业生创业行业呈多元化分布,主要集中在“住宿和餐饮业”(15.52%)及“批发和零售业”(13.79%)。

图1- 12 20xx届毕业生自主创业行业分布

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相关性:24.14%的毕业生表示创业领域和所学专业相关,39.66%的毕业生表示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相关度一般;36.21%的毕业生表示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不相关。

图1- 13 20xx届毕业生自主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相关性

创业原因:20xx届毕业生选择创业的主要原因是“对创业充满兴趣、激情”(65.45%),其次为“希望通过创业实现个人理想”(61.82%)。

图1- 14 20xx届毕业生自主创业原因分布

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

促进创业的在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34.55%)、“创新创业课程或讲座”(34.55%)和“创新创业大赛”(32.73%)是毕业生认为有助于促进创业的主要活动。

图1- 15 20xx届毕业生认为有助于促进创业的活动分布

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

第二篇:就创业工作举措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紧紧围绕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和育人目标,不断深化就业工作内涵建设,以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为工作目标,科学研判就业形势,准确把握工作要求,优化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明确方向、夯实基础、凝聚力量,举全校之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其列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学校党政领导深入实施“一把手”工程,发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关于做好20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多次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议,深入了解各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并提出指导意见,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学校不断健全“学校统筹、上下联动、部门协调、校院结合”的工作体系,在学校统筹规划下,各学院院长书记亲自挂帅,职能部门全力配合,积极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学校不断优化就业工作考核指标体系,通过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加强了学院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达到以考促建的目的,有效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队伍中“人人关心就业、人人支持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二、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

面对毕业生总量上升、慢就业等问题,学校立足毕业生实际就业需求,根据就业市场形势变化和行业发展动态,主动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对接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来校招贤纳才,输送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在国家最急需的岗位上贡献智慧,建功立业。根据学校办学特点和学科专业设置,与企业协同育人、协同就业,组织各类型行业类招聘市场,为毕业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为用人单位输送优秀人才。依靠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积极与地区人事部门合作,为学生进入国内外知名企业、毕业生内心理想就业单位搭建桥梁。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优势,不断挖掘潜在市场,建立更多更好更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毕业生就业市场工作可持续发展。此外,学校还积极联络走访,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质量及用人单位满意情况,做好相应服务工作,确保毕业生就业市场工作的服务质量。

三、深化生涯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学校不断加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各类课程指导、教育活动和咨询服务,打造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导向的职业生涯教育平台。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必修课,实现毕业生就业指导100%全覆盖。组织学生开展模拟面试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生涯人物访谈等活动,邀请校内职业咨询师和校外专家组建专业咨询团队,持续为广大学生提供生涯规划、求职指导、礼仪培训等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提高毕业生求职能力。学校加大对就业工作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召开专题工作研讨会,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职业生涯教育培训活动,鼓励教师参与生涯教育类相关课题研究,根据学校出版的教材,组织教师编写配套大纲、教案和授课ppt。学校不断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毕业生客观认识就业形势,摆正心态,积极主动就业。 大力宣传毕业生就业先进典型,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四、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为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励更多在校学生开启创业理想、开展创业活动,学校定期举办创业教育类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围绕“挑战杯”、“创青春”等重大创业赛事,重点培育一批有针对性、导向性、功能性的创业类社团,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组织优秀学生政工干部参加创业咨询师培训,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类选修课程;通过加强“创业见习”、“市场调研”、“创业培训”等项目建设实践环节要求,注重实践,加强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学校重点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平台,努力打造校园创业孵化器。通过开放“禾创空间”,开设“创业咖啡”、“创业苗圃”、“创客空间”、“创业实践平台”等多形式多样式的创业空间,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质的孵化平台;对接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工程大分基金会、松江区分基金会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玉佛禅寺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等专业机构,学校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体系不断完善。

五、创建优质就业服务窗口,重点关注特殊毕业生群体

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编辑印刷办事指南、就业事务操作流程汇编,方便来办人员清楚流程用好政策。实行午间排班制,方便学生和用人单位办理各项事务。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不断完善“绿色通道”服务功能,建立就业困难学生数据库,引导学生合理定位;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就业困难学生做好就业信息服务工作,通过招聘会、宣讲会等多种形式拓展就业信息渠道;提高就业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找出适合不同层次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提高就业信息利用率。对少数民族学生情况进行全面的摸底,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组织参加针对性招聘会推荐合适岗位,为少数民族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全程指导、个性化推荐。

六、加强就业数据监督管理,加快就业平台信息化建设

认真落实上级关于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强信息统计管理制度建设,分阶段开展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跟踪和动态管理工作,按每个时间节点向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报送就业进展情况。学校根据市教委关于就业数据统计相关要求,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制定《关于做好20xx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凭证材料收集工作的通知》,全面监督落实毕业生毕业去向的真实性,督促学院加强工作规范,提升业务水平。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丰富和完善就业管理服务功能,运用就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充分发挥辅助决策作用,为就业工作者提供准确的数据查询和分析工具,使就业工作更合理、更有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快更有针对性地满足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要求。

第三篇: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从“学生”视角综合评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可以较全面的了解毕业生当前的就业现状及其竞争优劣势。其中,毕业生对自身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包括薪酬情况、目前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情况、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和目前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情况。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如下所示。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一)薪酬水平

20xx届毕业生转正后的税前月均收入为5731.47元,研究生的税前月均薪酬水平最高,为7836.53元/月;专科生和本科生税前月薪区间均集中在4001-6000元,其比例分别为39.80%和58.47%;而研究生月薪区间则主要集中在8001-10000元,占比为34.07%。

图3- 1 20xx届毕业生税前月薪水平(单位:元/月)

图3- 2 20xx届毕业生税前月薪区间分布

注:薪酬包括能折算为现金的工资、福利等。

(二)专业相关度

学校20xx届毕业生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较高,为81.88%。其中研究生专业相关度最高,达到90.41%,可见研究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较高,能够学以致用。

图3- 3 20xx届毕业生专业相关度分布

注:相关度=“很相关”占比+“比较相关”占比+“一般”占比。

(三)工作满意度

学校20xx届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工作总体满意度为98.24%。其中专科生和本科生对工作内容的满意度最高,分别为95.43% 和98.62%,而研究生对职业发展前景满意度最高,为99.32%。

图3- 4 20xx届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

注:满意度=“很满意”占比+“比较满意”占比+“一般”占比。

(四)自身职业期待吻合度

20xx届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为94.83%,其中研究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最高(97.25%),可见目前已落实的工作整体比较符合自身的就业期望。

图3- 5 20xx届毕业生自身职业期待吻合度

注:职业期待吻合度=“很符合”占比+“比较符合”占比+“一般”占比。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将学校毕业生质量测量主体放到用人单位身上,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毕业生的质量,进而更加全面地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建立毕业生质量外部测评体系,对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满意度为98.25%,其中评价为“很满意”的占比相对较高,为38.60%。满意度均值为4.20(5分制)。

图3- 6 用人单位对20xx届毕业生的满意度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xx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评价

用人单位认为学校20xx届毕业生“学习能力”较强,所占比例为75.22%;其次是“团队合作”(62.83%)及“诚信坚韧”(67.52%)。

图3- 7 用人单位对20xx届毕业生能力素质的优势评价

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00%。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xx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三)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应加强的能力素质

用人单位认为本校毕业生应注重加强“创新能力”(48.94%)、“专业知识和能力”(47.52%)和“组织领导”(39.72%)这三方面的能力素质。

图3- 8 用人单位认为20xx届毕业生需加强的能力素质

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00%。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xx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稳定保持较高水平

学校20xx届至20xx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连续三年均在98.00%以上,就业情况较好。学校将继续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办学模式,为毕业生的成功就业提供了保障。

图4- 1 20xx-20xx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图4- 2 20xx-20xx届各学历毕业生就业率

从不同特征群体就业率看,近三年来,女生就业率均高于男生;而20xx届本地生源毕业生就业率与去年相比有所提升,略高于外地生源毕业生。

图4- 3 20xx-20xx届男/女毕业生就业率 图4- 4 20xx-20xx届本/外地生源毕业生就业率

二、协议就业为主要毕业去向,且呈现上升趋势

从毕业去向变化趋势来看,协议就业为毕业生主要选择,且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xx届毕业生协议就业比例达到85.24%,高出20xx届0.21个百分点,高出20xx届0.7个百分点。这主要归功于学校主动拓宽就业渠道、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以及科学引导毕业生择业观念等一系列就业工作举措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图4- 5 20xx-20xx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变化趋势

三、毕业生以留沪就业为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0xx届毕业生留沪就业比例较去年相比略有提升,且近三年毕业生留沪就业比例均处于75.00%以上。留沪就业成为学校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的主要方向,熟悉的人文环境和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都为毕业生建立了可靠的社会支持体系;同时也得益于学校不断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图4- 6 20xx-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对比

四、职业分布呈现多元化,制造业仍为主流

从职业分布方面来看,“工程技术人员”仍为20xx届毕业生就业的主流,占比为50.13%;从事其他职业类型的毕业生也较多。多元化的职业分布是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使人才培养符合其专业特色与社会需求的重要体现。

图4- 7 20xx-20xx届毕业生主要就业职业分布对比

从就业行业分布趋势来看,仍以“制造业”为主(30.89%),且比去年有所上升,从事其他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毕业生也较多,行业分布呈现多样化。其中20xx届毕业生中“批发和零售业”占比较20xx届高2.92个百分点。

图4- 8 20xx-20xx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对比

五、依托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合理分配人才资源

中小企业为历届毕业生就业主战场,占比均在50.00%以上;一方面,这与我国近年来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学校主动与中小企业及重点国有企业联络,构建合作新模式,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提供了就业机会。

第五篇: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度重视就业对人才培养、招生及专业设置、就创业服务的反馈与指导,为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反馈机制,了解他们对母校的满意度、推荐度以及对学校教育教学、产学合作和就创业服务的评价。这些调查将为学校有关部门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持。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一、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母校的满意度:98.12%的毕业生对母校感到满意,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专科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7.33%,本科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8.40%,研究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6.76%。

注:满意度=“很满意”占比+“比较满意”占比+“一般”占比。

母校的推荐度:68.26%的20xx届毕业生愿意向他人推荐自己的母校;26.27%的毕业生不确定是否向他人推荐母校;仅有5.46%的毕业生不愿意向他人推荐母校。

图5- 2 20xx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注:推荐度=“愿意”占比。

母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97.70%的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总体感到满意;其中,专科生对母校教育教学总体的满意度为97.33%,本科生对母校教育教学总体的满意度为98.01%,研究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为95.14%。从均值来看,均处于3.90分以上(5分制),偏向或处于“比较满意”水平;可见学校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为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5- 3 20xx届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评价

注:满意度=“很满意”占比+“比较满意”占比+“一般”占比。

实践教学环节满意度:20xx届毕业生对母校实践教学环节评价较高,96.24%的毕业生对母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满意度处于一般及其以上水平;其中专科生对母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满意度为97.54%,本科生对母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满意度为96.10%,研究生对母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满意度为95.13%。可见学校实践教学内容、实验室/实践基地、实习内容等方面均得到了毕业生的广泛认可。

图5- 4 20xx届毕业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

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

对母校任课教师的满意度评价: 20xx届毕业生对母校任课教师的总体满意度为98.38%;各学历毕业生对母校任课教师的满意度均处于96.00%以上,均值均在3.90分以上(5分制),偏向或处于“比较满意”水平。具体方面来看,毕业生对母校任课教师各方面的满意度评价均在4.00分以上,可见母校任课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及与毕业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方面均得到毕业生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

注:评价维度包括“很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和很满意”;其中,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满意”=5分,“很不满意”=1分),计算其均值。

(二)毕业生对产学合作教育的评价

产学合作教育是学校多年来凝练形成的办学特色。学校坚持育人为本,以服务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完善教学组织体系”、“升级‘四协同’办学模式”、“打造学科专业教育平台”等一系列措施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产学合作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本次调查了毕业生对学校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调查数据显示,96.45%的毕业生认为学校产学合作教育环节具有一定的效果,92.66%的毕业生认为学校产学合作教育对就业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三)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学校坚持构建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群、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和技术链,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构筑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协同就业的“四协同模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成为优秀工程师和工程服务人才的摇篮。对20xx届毕业生的调研结果显示:20xx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达到98.12%,68.26%的毕业生愿意向他人推荐自己的母校;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97.70%,对母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满意度为96.24%;毕业生对任课教师各方面的满意度均在96.00%以上。学校将充分发挥办学优势,进一步加强产学合作力度,积极寻找更多优质企业联合办学,逐渐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与此同时,多从学生实习效果等方面了解目前产学合作存在的优势与弊端,紧跟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坚持“四协同”办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专业实践能力。

二、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影响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能相对直观地反映出专业的社会需求和社会认可度,并且直接影响着专业填报的热度;专业相关度是衡量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有效程度的重要指标,反映的是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及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差异。因此学校应建立健全专业设置、建设和监测管理机制,增强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形成就业与招生的联动发展格局。一方面,学校可结合就业率及专业对口度较低专业历年的就业状况、未来的发展空间和社会需求情况,考虑是否采取调整专业的招生规模、专业结构或者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的措施;另一方面,学校可适当增大优势专业的招生比例,增开人才缺口较大的专业,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发挥学校特色优势。

三、对就创业服务工作的影响

(一)对就创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学校20xx届毕业生总体对学校各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均在97.00%以上;其中满意度最高的三方面是“职业咨询与辅导”、“校园招聘会宣讲会”和“发布的招聘信息”。一方面表明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得到了毕业生的认可;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校就业工作在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图5- 8 20xx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毕业生对学校创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20xx届毕业生总体对母校各项创业教育/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3.00%以上,其中满意度最高的是“创业课程和讲座”。

图5- 9 20xx届毕业生对创业教育/指导服务的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本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为96.38%;其中29.71%的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表示“很满意”,48.55%的用人单位对学院就业工作表示“满意”。可见,用人单位对本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xx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二)就创业服务工作改进措施

学校注重就业指导服务水平的提升,每年根据毕业生问卷调查的反馈,聚焦问题实施改善。根据调查显示,20xx届毕业生对母校各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均在97.00%以上,对母校各项创业教育/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3.00%以上。

学校将继续整合各方资源,多措并举,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第一,继续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二,加强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扩大就业信息网的普及覆盖率,为毕业生提供更便捷的就业服务;第三,提高招聘活动质量,引入专业对口的行业领先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岗位;第四,丰富生涯教育活动形式,开展体验式生涯活动、模拟求职大赛、生涯人物访谈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生涯意识、提高职业规划能力,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

会计专业调研报告3000篇十一

一、**市保健品市场整体情况

1. **市区总人口数为280万,本次考察的对象为16-65周岁之间的居民,占**市总人口数的75.3%,相当于211万人。在过去一年中,有56.8%的居民消费过保健品。从消费保健品的类型来看,滋补类保健品消费者最多(有47.6%的消费者在过去一年中消费过滋补类保健品);其次是美容养颜类保健品(16.0%);消费大脑神经类保健品的消费者有12.1%;消费补肾类保健品的有9.0%;消费心血管保健品的有2.4%。

2. 在滋补类保健品中,蜂产品与参类产品的消费者最多。在过去一年中有34.2%居民消费过蜂王浆等蜂类产品,有30.8%的居民消费过参类产品。在蜂类产品中,老山蜂王浆冻干粉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92.9%的消费者曾购买过老山蜂王浆冻干粉。而参类产品中万基洋参和金日洋参在**市场上具有相对优势, 61.4%的消费者曾购买过万基洋参,37.0%的消费者曾购买过金日洋参。

3.在消费美容养颜类保健品的消费者中,12.1%的消费者购买过太太口服液,10.9%的消费者购买过排毒养颜胶囊。

4.在消费大脑神经类保健品的消费者中,有42.0%的消费者购买过脑白金,购买脑轻松和阿拉斯

加深海鱼油的消费者均占20.0%,购买忘不了和三勒浆的消费者均占14.4%,而其他的大脑神经类保健品在**市场上处于相对劣势。

5. 在补肾类保健品市场上,汇仁肾宝、御苁蓉和六味地黄丸处于相对优势,在过去一年内购买过这三种产品的消费者比例分别是51.4%、48.6%和13.5%。

6. 预防和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类保健品的市场空间相对其他类保健品市场而言要小,在这类保健品中以北大富硒康最受欢迎。

二、品牌知名度、购买率和广告表现分析

1.调查显示:保健品市场知名度与广告认知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广告认知程度越高,则相应的知名度也高,但高知名度并不意味着高购买率。

2.在滋补类保健品中,购买知名比如下:

2.1 蜂类产品

品牌/产品 购买率(%) 知名度(%) 购买知名比(%)

老山蜂王浆冻干粉 55.4 78.6 70.48

三精蜂王浆冻干含片 3.6 46.6 7.73

北京人参蜂王浆 2.5 12.6 19.84

蜂乃宝 0.8 6.1 13.11

从上表可以看出,老山蜂王浆冻干粉无论在购买率、知名度还是购买知名比等方面都高居榜首,在**市场上处于绝对优势。而三精蜂王浆冻干含片虽然在购买率方面处于相对劣势,但它在大量的广告、促销等活动的冲击下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侵分**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若三精有效地加强促销力度,在一段时期内有可能会出现销售额较大幅度的增长,但这种增长的幅度有多大,实现增长需要的时间要多久,还应考虑消费者对老山产品的满意程度以及消费者转换品牌的阻力,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市场研究来提供依据。

2.2 参类产品

品牌/产品 购买率(%) 知名度(%) 购买知名比(%)

万基洋参 32.8 83.3 39.38

康富来洋参 20.2 68.7 29.40

金日洋参 19.8 77.9 25.29

富元洋参 1.3 7.0 18.57

从上表可以看出,万基洋参在参产品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其购买率、知名度、购买知名比均远高于其他三个品牌;金日洋参的知名度较康富来洋参要高近10个百分点,但在转化为有效购买方面却比康富来洋参还低;富元洋参相对而言是弱势品牌,竞争力较弱。总的来说,参类保健品购买知名比较其他类产品高,说明这类产品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2.3 其他类滋补保健品

品牌/产品 购买率(%) 知名度(%) 购买知名比(%)

红桃k 12.2 77.4 15.76

养生堂龟鳖丸 9.7 72.6 13.36

朗力福纯蛇粉 3.4 19.9 17.09

山东阿胶 1.3 31.8 4.09

从上表可以看出,红桃k的知名度最高,但在转化为有效购买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朗力福纯蛇粉的知名度最低,但在转化为有效购买方面却优于红桃k和养生堂龟鳖丸。山东阿胶作为老产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其购买率太低,有必要调整其营销策略。

2.4 从广告角度来看,**市滋补类保健品市场万基洋参的广告效果最好,金日洋参次之。老山蜂王浆冻干粉的广告效果相对较差,而知名度和购买率较高,这说明老山作为本土产品在消费者心中有较强的地位,但同时也可以看出老山蜂王浆冻干粉在广告策略方面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

3. 美容养颜类保健品

3.1以女性为基准的购买率、知名度与购买知名比

品牌/产品 购买率(%) 知名度(%) 购买知名比(%)

排毒养颜胶囊 7.9 75.9 10.41

太太口服液 6.1 87.7 6.96

朵尔胶囊 5.3 74.1 7.15

隆力奇纯蛇粉 4.8 53.9 8.91

美肤冲剂 0.9 43.0 2.09

柔依羊胎精华素 0.9 46.9 1.92

希力丹参酮 0.4 7.9 5.06

上药珍珠粉 0.4 9.6 4.17

从上表可以看出,美容养颜类保健品的女性购买率相对于滋补类保健品来看要小得多。相对来说,排毒养颜胶囊的购买知名比最高,这可能与其强大的广告攻势和相对较低的价格有关。太太口服液、朵尔胶囊仍是这一细分市场的强势品牌,但购买知名比较低,若加强促销力度可在市场上有更佳表现。隆力奇作为江苏品牌在这一市场上表现突出,遥遥领先于其后的柔依,其终端市场运作也是比较成功的。柔依的购买知名比较低,有必要加强促销工作。

3.2 以男性为基准的购买率、知名度、购买知名比

品牌/产品 购买率(%) 知名度(%) 购买知名比(%)

太太口服液 3.8 78.3 4.9

隆力奇纯蛇粉 2.7 40.2 6.7

朵尔胶囊 1.6 62.7 2.6

美肤冲剂 0.5 21.7 2.3

柔依羊胎精华素 0.5 22.8 2.2

排毒养颜胶囊 0.5 56 0.9

上药珍珠粉 0.0 6.0 0.0

从上表可以看出,男性购买者购买美容养颜类保健品主要是太太口服液、隆力奇纯蛇粉、朵尔胶囊、柔依羊胎精华素等,这类保健品一般是为了赠送女性而购买,而其中太太口服液是最受男士欢迎的礼品。

3.3 广告效果方面,太太口服液的广告接触率最高为64.8%,其次是朵而胶囊53.4%;如果只考虑女性的广告接触率,太太口服液的接触率最高,为71.9%,其次为朵而胶囊,为60.5%。详细数据如下:

品牌/产品 广告整体接触率(%) 只考虑女性的广告接触率(%)

太太口服液 64.8 71.9

朵尔胶囊 53.4 60.8

排毒养颜胶囊 41.3 50.4

隆力奇纯蛇粉 25.7 32.5

柔依羊胎精华素 22.8 29.4

美肤冲剂 18.0 25.0

希力丹参酮 3.4 3.5

上药珍珠粉 2.4 3.5

朵朵红 1.2 2.2

与3.1 比较分析,市场表现最突出的都是广告接触率高的品牌;而排毒养颜胶囊更以广泛的消费者定位和较低的价格赢得了销售量的优势。

4.大脑神经保健品

4.1 购买率、知名度与购买知名比

品牌/产品 购买率(%) 知名度(%) 购买知名比(%)

脑白金 8.8 88.6 9.93

阿拉斯加深海鱼油 4.2 25.7 16.34

脑轻松 4.2 74.5 5.64

忘不了 2.9 56.6 5.12

三勒浆 2.9 57.5 5.04

康麦斯卵磷脂 0.8 4.4 18.18

敖东安神补脑液 0.8 21.4 3.74

欧德活脑素 0.8 12.1 6.61

恒寿堂鱼油 0.4 15.5 2.58

褪黑素 0.4 3.4 11.76

从上表可以看出,脑白金、脑轻松、三勒浆、忘不了是这一细分市场的领导品牌。从产品的宣传来看,脑轻松、三勒浆、忘不了这几个产品都主要针对处于“考试中的学生”。

4.2 从广告效果的角度来分析,脑白金、脑轻松、忘不了、三勒浆具有较高广告认知度。广告认知度分别是68.7%、57.0%、40.8%和32.5%。而其他的大脑神经类保健品的广告认知率相对要低得多。

5.补肾类保健品

5.1 购买率、知名度与购买知名比

品牌/产品 购买率(%) 知名度(%) 购买知名比(%)

御苁蓉 8.0 60.4 13.25

六味地黄丸 7.6 30.8 24.68

汇仁肾宝 2.1 65.5 3.21

三金片 0.4 20.6 1.94

神迪鹿胎宝 0.4 29.9 1.34

(注:还有部分补肾类保健品因购买率、知名度太低而未在上表中列出。)

从上表可以看出,汇仁肾宝、御苁蓉在大量广告的冲击下已取得了较高的知名度。但对于汇仁肾宝来说高的知名度没有有效地转变为购买,这说明汇仁肾宝应加强促销力度。六味地黄丸虽然知名度相对要低,但知名度能有效转化为购买,适当增加广告量和促销则该产品将带来可观的利润。

三、消费行为和市场细分

1.消费行为分析

1.1有85.7%的消费者在购买事先确定保健品品牌,到购买地点再确定要购买的品牌仅占7.6%,这说明长期、系统的品牌建设工作是保健品营销的关键,因而企业应努力使自己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优势地位。

1.2药店和超市是消费者购买保健品的主要场所,44.1%的消费者在药店购买保健品,38.8%的消费者在超市购买保健品。

1.3消费者服用保健品后一般都会产生持续的消费行为,有62.4%的消费者一旦服用保健品则会长期服用或经常服用。

1.4消费者在消费保健品方面容易形成品牌忠诚度,有53.2%的保健品消费者“只服用一个牌子”,33.0%的保健品消费者“比较固定服用两三个牌子”,只有13.8%的保健品消费者“基本没有固定的牌子”。这些数据表明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较高,一个新的品牌要进入市场往往须凭借巨额的广告经费和强力促销才能站稳脚跟。

2. 市场细分分析

2.1 蜂产品市场(包括蜂王浆、蜂蜜、蜂乳等)

2.1.1随着消费者年龄的增加,蜂产品的消费比例呈增加的趋势;

2.1.2蜂产品消费与消费者的性别无显著关系;

2.1.3消费者的学历高低对蜂产品的消费没有影响;

2.1.4消费者的职业蜂产品的消费有显著的关系,企业管理人员、机关/事业行政单位的人员和离/退休的人员购买蜂产品比例比其他职业者要高;

2.1.5消费者个人收入水平与其对蜂产品的消费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但消费者的家庭收入水平对蜂产品的消费有明显的影响,研究发现:中等偏低收入水平购买蜂产品的比例相对较高;(注:**个人平均月收入为980元)

2.1.6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越高,其购买蜂产品的比例就越高;对价格的关注程度程度越高,购买蜂产品的比例越高,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蜂产品在是一种大众的滋补保健品;

2.1.7消费者在流行时尚、广告、和信息等方面的取向和蜂产品的消费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2.2参产品市场

2.2.1 消费者的年龄对参产品的消费有明显的影响。研究发现:中老年人消费参产品比例高于年轻人;

2.2.2 性别对参产品的消费没有影响;

2.2.3 消费者学历的高低与参产品消费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2.2.4 消费者的职业与参产品消费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企业管理人员、机关/事业行政管理人员、公务员/秘书、个体户等职业者消费参产品的比例高于其他职业者;

2.2.5 消费者个人收入水平和家庭收入水平对参产品的消费没有明显的影响;

2.2.6 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参产品购买之间的关联度来看,居民的健康意识对参产品的消费有明显的影响,也就是消费者对自身的健康越关注,其购买参产品的可能性越大;而其他方面的特征如广告、价格、信息、流行时尚对消费者在参产品的消费上没有影响。

会计专业调研报告3000篇十二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工业机器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__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再创新高。日本、欧洲等地区的厂商加速规模扩张和技术创新。20__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建设持续升温,领军企业积极开展核心技术的攻关及其产业化应用。但是,我国机器人产业仍存在产业基础薄弱、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未来,我国应加强工业机器人产业规划、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强化配套支撑、推动自主品牌机器人的市场化应用。

一 工业机器人产业概况

(一)工业机器人简介

1.工业机器人的定义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产品迅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电子电气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等领域。不同的组织和机构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不完全相同,但均体现了工业机器人可编程、仿人功能、通用性的特点。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工业机器人定义为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操作机。iso8373进一步解释,工业机器人具有自动控制、再编程和多用途功能,有多个可编程轴,在工业自动化应用中可以固定或移动。

美国机器人协会(ria)认为,工业机器人是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等可再编程的多功能机械手,通过调用不同程序来完成各种工作任务的特种装置。

日本机器人协会(jara)认为,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记忆装置和末端执行器的、能转动并通过自动完成各种移动来代替人类劳动的通用机器。

2.工业机器人的产品分类

工业机器人的产品分类方式多种多样。按臂部运动形式的不同,工业机器人可以分为四种:直角坐标型只有移动关节;圆柱坐标型有移动关节和一个转动关节,可做升降、回转和伸缩动作;球坐标型有移动关节和两个转动关节,可以回转、俯仰和伸缩;关节型有多个转动关节。按应用领域的不同,工业机器人可以分为:弧焊机器人、电焊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码垛机器人、搬运机器人、装配机器人、检测机器人和其他机器人等。此外,按受控方式的不同,还可以分为点位控制型和连续控制型等。

目前,我国企业主要销售坐标型机器人,属于低端工业机器人产品,占国内企业销售量的40%以上。国外企业在我国市场主要销售多关节型机器人,属于当前国际市场的主流产品,占外国企业在我国销售量的80%以上。

(二)工业机器人产业链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包括研发设计、核心零部件制造、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和行业应用等部分。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制造是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包括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三部分(见图1)。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在系统集成环节具有相对优势,而核心零部件制造是相对薄弱的环节。以精密减速器为例,欧洲和日本均已实现了减速器的自主化生产,减速器仅占国际品牌工业机器人单体成本的1/6。而国产减速器技术工艺相对落后,高价进口减速器约占成本的1/3,大幅高于国际品牌。

二 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及动态

(一)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

根据ifr统计,20__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销量为178132台,同比增加12%,销量为历史最高水平。ifr预测,20__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将达到20万台左右,同比增加15%。20__~20__年,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将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见图2)。

从各大洲工业机器人供应量及预测看,亚洲/澳大利亚将是工业机器人供应量最大的地区。一方面,由于日本、韩国等亚洲生产大国将持续领跑地区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也呈迅速发展的态势,因此,亚洲地区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仍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国家,大力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吸引大批国外生产商投资建厂、扩大产能。欧洲和美洲的市场相对饱和,未来将保持小幅增加、相对平缓的增长趋势(见图3)。

20__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约占全球销量的1/5。20__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的约70%集中在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市场。其中,中国的购买量达到36560台,同比增加59%,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ifr预测,中国20__年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将增至10万台。外资企业是中国市场的主要供应商,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20__年,国内企业在我国销售工业机器人约9500台;而外资企业在我国的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约2.7万台。20__年1~6月,国产机器人的销售量为6400台,是20__年全年的67%。

20__~20__年,欧洲机器人供应量复合增长率为4.5%。20__年,欧洲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43300台,同比增加5%,接近历史最好水平——20__年的43800台。其中,欧洲汽车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同比增加17%,成为带动当年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从工业机器人的行业应用看,ifr的数据显示,20__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产业工人占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为62台/万人;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密度分别为82台/万人、73台/万人和51台/万人。其中,韩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全球最高,达到437台/万人,日本为323台/万人,德国为282台/万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从20__年的51台/万人增加到20__年的281台/万人,而其他行业的密度仅为14台/万人,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弱化,未来中国“机器换人”的潜在空间巨大。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遍及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电子电气制造业、工程机械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食品加工制造业等行业。在众多制造业领域中,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最为旺盛,如图5所示。20__年,全球汽车工业的机器人装机量为69400台,占工业机器人全部销售量的39%。

(二)工业机器人区域布局

1.全球布局

近年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将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智能制造作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工业机器人成为一种标准设备,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日本和欧洲是全球工业机器人的主要生产地,控制器、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已经实现了自主化生产。美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基本满足了本国60%的需求,在航天、军工、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领先优势。韩国大力推广机器人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在医疗行业,机器人的优势明显。

(1)日本是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和出口大国。近年来,受日本国内市场趋近饱和以及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国内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乏力,未能恢复到20__年危机前的水平。根据日本机器人协会(jara)的数据,20__年,日本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100870台,约占全球销售量的57%;销售额为4023.43亿日元,同比下降6.2%。从出口情况看,20__年,日本出口量为75933台,同比增加1.6%;出口额达到2877亿日元,占全年销售总额的71.5%,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对工业机器人需求的大幅提高。日本在20__年通过的《制造业白皮书》中强调,未来将重点发展制造业的尖端领域,加快机器人、下一代清洁能源汽车、再生医疗以及3d打印等行业的发展(见表2)。

在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方面,日本的nabtesco和harmonic是全球重要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其中,nabtesco的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约为60%;中负荷及重负荷机器人用rv减速器的市场占有率约90%。

(2)欧洲工业机器人企业实力强劲,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居于领先地位。欧洲的“火花”计划到20__年,投入28亿欧元研发民用机器人,创造24万个就业岗位。200余家公司约1.2万名研发人员将参与该计划,在农业、制造业、医疗、交通、安全和家庭等各个领域推广使用机器人。德国“工业4.0”战略将“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作为重要方向,将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作为融入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切入点(见表3)。

(3)美国机器人在军用、汽车领域的应用优势显著。由于美国制造业的对外转移,美国工业机器人虽然研发起步较早,但是推广应用相对缓慢。近年来,美国非常重视机器人语言和智能技术的研发应用,视觉、触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军事、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代表企业有adept technology,american robot等,可以满足国内市场60%左右的需求。美国的“先进制造伙伴关系”计划高度重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发新一代智能机器人。20__年,美国国防部拟推出的“国防创新计划”将机器人列为军工行业重要的技术改革创新方向。

(4)韩国工业机器人厂商占全球5%左右的市场份额。韩国现代重工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国内汽车、电子制造等行业,大幅提高了工业机器人的自给率。20__年,韩国公布《机器人未来战略战网20__》,重点扶植第三代智能机器人,缩小与日本、欧洲等领先国家和地区存在的技术差距,支持韩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国际化,抢占智能机器人产业化的先机。

2.国内布局

在机器人产业发展迎来利好的契机下,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投资迅速增长,各地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布局陆续展开。随着《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促进政策的出台,我国各地方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投资大幅增加。目前,全国已有上海、重庆、天津、青岛、沈抚新城等40多个城市计划建设机器人产业基地(园区),在建机器人项目产能为几十万台。沈阳新松、上海新时达等一批国内龙头工业机器人企业也加速在国内的生产布局。

(1)东部: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发展迅速

上海:打造“2+_”集聚发展格局。20__年,工业机器人被列为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市经信委给予企业自主研发费用20%的补贴,并且在土地和人才方面提供优先支持。目前,上海已经有abb、发那科、库卡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以及新松机器人、上海新时达等国内工业机器人厂商,形成了涵盖研发、制造、集成、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未来,上海工业机器人产业将形成“2+_”的集聚发展格局:一是打造以康桥、金桥为核心的浦东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发展壮大机器人技术研发、制造及系统集成;二是培育以顾村机器人产业园为核心的宝山机器人产业基地;三是依托骨干企业,在金山、松、嘉定、闵行等区,建设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同时,加强应用推广、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标准制定等。根据规划,到20__年,上海将领跑国内的机器人产业,产业产值将达到600亿~800亿元。

苏: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效应显现。苏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零部件配套体系相对完善。目前,苏省机器人研制企业已经超过50家,部分关键零部件已经能够实现自主研发生产,南京、常州等地区集聚效应已经初步显现。20__年,苏省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50亿元,20__~20__年,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20__年12月,苏省将工业机器人作为20__年度四个重点领域质量攻关课题之一,力图增强龙头企业的设计研发和制造集成能力,提升关键零部件配套水平,完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带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预计到20__年,苏省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25%。

青岛:建设国际机器人产业园。20__年,《青岛市十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__~20__)》将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青岛已有20余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实现年产值约3亿元,初步形成了环形胎面硫化翻新工业机器人、直角坐标取料机械手、全液压重载机器人、码垛机器人、高速捡拾机器人、包装机器人等优势产品。青岛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已引进安川电机、新松机器人、软控科捷等35个机器人项目,总投资约84.2亿元。20__年,青岛获批成为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根据规划,青岛将建设成为北方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预计到20__年,机器人产业链基本形成,在机器人本体制造和集成应用等重点领域青岛将成为全国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

(2)中部:安徽成为国家机器人产业集聚试点

近年来,安徽工业机器人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埃夫特等一批在国内有较强影响力的生产企业迅速崛起。同时,随着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淮汽车、奇瑞汽车、合力叉车等大型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旺盛。20__年10月,国家批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支持安徽打造机器人产业集聚试点。其中,试点将以埃夫特所在的芜湖市为龙头。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芜湖已规划5000亩产业园,建设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机器人系统及成套装备集成应用等六大功能区域,计划到20__年形成产业规模超200亿元的芜马合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

(3)西部:重庆建设“机器人之都”

20__年,重庆提出建设“机器人之都”,并于20__年10月发布了《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__年,全市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初步形成集聚检测设计平台、系统集成、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的综合产业集群,机器人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到20__年,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机器人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在打造“机器人之都”的框架下,为实现错位发展,重庆重点规划工业机器人和配套功能区、特种机器人功能区、服务机器人功能区。目前,双福工业园服务机器人功能区已有元谱机器人、社平科技等13家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落户,年产值达2亿元,4年后将超过50亿元。

会计专业调研报告3000篇十三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就要求就业者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音节调整。就业者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广安市高度重视创业创新工作,各类有创业创新愿望的城乡劳动者提供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每个创业项目给予创业补贴。截止目前,广安市开展创业培训1058人,享受创业补贴59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70万元,大众创业出现了遍地开花的良好势头。

一、主要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着力营造大众创业氛围。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强化了工作措施。把“创业、创新、创优”和“苦抓、苦创、苦干”的“三创”“三苦”精神贯穿于全民创业教育始终,开展了系列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广安市上下形成了以政府创新思路,政策引导发展,社会营造环境,为大众创业创造了良好氛围。

二是突出政策指导,着力优化大众创业环境。目前《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已通过市政府研究,送达市委会,预计本月将正式颁布实施。实施意见明确了广安到20xx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相关部门职责,着力为大中专毕业生、城乡复退军人、妇女等特殊群体和小微企业量身定制创业扶持计划,初步形成了囊括“工商税费减免、财政金融扶持、创业基地建设、目标考核管理”的全民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对创业主体坚持“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放则放、能补则补”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减免有关税费,放宽投资创业领域、项目审批管理、投资创业注册等限制,对符合条件的给予相应的房租、水电等补贴,这些措施有效降地低了创业门槛,激发了劳动者创业热情,为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非公经济发展和扶持各类人员创业奠定了扎实的政策基础,大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是推进市县园区(基地)建设,着力搭建大众创业平台。一是完善窗口建设。市、县两级全部挂牌设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在政务服务中心、乡(镇)劳保所设立了创业服务窗口,推进创业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逐步形成了创业服务市-县-乡三级全覆盖。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选择、创业培训、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创业指导服务。二是推进园区(基地)建设。广安市努力加强创业孵化园区建设,完善园区保障要素,着力构建一批产业特色突出、承载能力较强的创业孵化园区,为初创企业提供低廉的创业场所。目前,广安市已建成省级创业孵化园区3个。

四是强化资金扶持,着力破解大众创业瓶颈。一是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每个创业项目给予1万元创业补贴,补贴可达到10万元。二是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支持,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10万元,最长2年的财政贴息创业担保贷款。

五是完善创业项目库,着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广安市开展了创业项目收集整理工作,并组织开展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评估,及时补充更新,努力创建项目多元、可行性强、适应各类创业者需求的创业项目库,根据创业者自身条件和愿望积极开展了项目推介工作。

六是加强创业服务队建设,着力提升创业服务指导水平。一是成立创业指导专业志愿服务队,今年以来广安市各地组织建立了以企业家、专家学者和部门专业人员为成员的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队伍,制定了创业专家志愿团管理办法,加强了创业指导服务。二是着力扩大专业服务志愿队队伍,为不断壮大创业培训师资队伍,提升创业培训教学水平,提升服务能力,今年已组织13名人员到省上参加创业师资班培训学习,4名老师被评为创业培训讲师。

在深入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根本。正是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把扶持大众创新创业工作作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才能形成人人尊重创业、人人参与创业、人人支持创业的生动局面;政策创新是关键。正是由于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扶持创业的政策才更加给力,才能营造更加优良的政策环境、更加宽松的创业氛围;建设园区(基地)是抓手。正是由于建设了一批工业创业园、农民工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一条街,才使政府扶持大众创业有阵地,抓创业工作才有着力点;管理服务是基础。正是由于优质、高效的创业服务,才壮了创业者的胆气,减少了创业风险,提高了创业成功率。

二、存在问题

(一)创新创业的氛围不够浓厚

从企业层面看:有的得过且过、“小富即安”思想比较严重;有的怕担风险,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舍不得投入,不敢闯市场,不敢创大业;有的想创新但无良策,“心有余而力不足”。从社会层面看:不少人存在“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甚至嫉能妒富;有的缺乏创业勇气和耐力。从干部层面看:有的缺乏事业心,习惯于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开拓意识不强;有的缺乏主人翁责任感,习惯于当评论员,实干意识不强;有的缺乏公仆精神,习惯于“老爷”作风,服务意识不强。

(二)创新创业的基础不够扎实

1、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薄弱。科研所实力不强,科技资源不足,创新公共服务能力滞后。

2、创新创业的投入不足。创业融资难,特别是对初次创业和起步不久的中小企业来说,因为达不到银行规定的贷款条件,如提供抵押、担保,要求健全的财务制度或者销售合同等,所以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企业科技投入不足,据20xx年广安市统计局科技统计监测年报资料显示,广安市的科技经费投入仅27453万元。

3、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关键性人才严重不足。据广安20xx年科技年报显示,调查的487户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企业仅为15家,有科技机构的企业仅为14家;r&d人员合计仅为825人,占调查单位从业人员数的0.8%,其中参与项目的人员为749人,参加研究的仅为153人。

4、创新创业的服务不够有力。审批繁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虽然经过近几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大幅减少,审批流程得到了简化,但从调查情况看,仍存在一些问题。政府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园区在行政审批方面一些关系还没有理顺,目前本市虽然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已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但仍然存在对窗口授权不充分,不全面、不到位的问题,当场办结率不高。

(三)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企业最担心的是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新产品开发后,其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如五金机电、玩具类产品,由于比较容易被模仿,所以一只新产品研制成功,很快就能被其他企业模仿,引起低价倾销、无序竞争,严重挫伤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许多企业还反映,发生专利纠纷时不愿意打官司,一方面是因为费时、费力、费钱,另一方面是因为产品更新换代快,就是官司打赢了,也错过了产品生产的黄金时期,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

三、全面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建议

广安市创业、创新工作应紧紧围绕国家、省市部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创业广安行动,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培育创新文化,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搭建创新创业转化孵化平台,构架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形成想创、会创、能创、齐创的生动局面,实现新增长、扩大新就业,促进广安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创造条件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就广安市来说,各级就业创业服务机构服务方式单一,服务手段落后,乡村两级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无专职工作人员,无经费保障,无固定办公场所,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不能更好地为各类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服务。进一步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大众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公设施、经费保障、工作职能、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并限期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使基层大众创业服务平台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强化政府推动创业工作的责任机制。要把创业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范畴,建立奖惩制度,落实政府抓就业创业工作的第一责任,把创业扶持资金的投入作为重点进行考核。要建立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特别要强化各职能部门的责任,避免部门各自为政单打一现象的发生,努力形成上下沟通、左右联动的大众创业工作长效机制。

三是加大创业扶持资金投入渠道。将各类创业扶持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大众创业的力度。继续认真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对各类创业者的支持力度,放宽贷款条件,提高贷款金额,简化反担保手续,降低贷款门槛,强化担保基金的独立担保功能,适当延长担保基金的担保责任期限,落实银行贷款和财政贴息,重点支持吸纳带动就业较多的初创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更多支持创业者创办实体。要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群团组织、社会投资人等以多种方式向各类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破解创业者融资瓶颈。

四是发挥创业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对创业先进典型采取政府奖励、组织巡回演讲、纳入创业专家团队伍等措施,积极发挥创业典型者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

会计专业调研报告3000篇十四

一、充分认识发展品牌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中,造就第一范文网一批知名度广、影响力大的农业名牌产品,是抢占农村经济发展制高点,加快推进农业市场化、商品化和专业化进程,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也是粗放农业转变为生态农业、精品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必然要求。r /> 第一、发展品牌农业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改变传统农业的“弱质性”,形成优势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发展品牌农业能充分体现农产品生产地区第一范文网的资源特色和优势,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打开市场销路,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第三,发展品牌农业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品牌意识和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需要,为消费者提供方便,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第四,创建品牌、树立品牌有利于维护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知识产权,使农业科技人员的智力劳动得到承认,从而进一步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力。

二、我县品牌农业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品牌农业发展现状:

××县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南岸,是省会南昌市的东大门,面积1971平方公里,人口79万,辖21个乡镇,具有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交通优越、资源生态一流、特色产业蓬勃的鲜明特点。境内有59.84万亩山,91万亩水,82.62万亩耕地,号称“三山三水三份田,一份道路和庄园”,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境内湖山壮美秀丽,气候四季宜人,森林覆盖率25.6%,具有一流的青山、一流的绿水、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尤其是面积达32万亩的全国最大县域内湖——军山湖,更是××得天独厚的资源财富,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被誉为××的北部明珠和绿色聚宝盆。我县现有绿色食品a标志一个:雨飞牌第一范文网纯天然饮用矿泉水;有机产品aa标志十四个:永湖牌黑芝麻、军山湖牌翘嘴、鳊鱼、鲤鱼、鲫鱼、中华绒螯蟹、鳙鱼、草鱼、鳜鱼、黄颡鱼、银鱼、河蚌、清虾、甲鱼;十二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中粮江西米业有限公司蒸谷米生产基地、江西省鄱湖实业有限公司藜蒿基地、军山湖清水大闸蟹养殖基地、江西省××县皖赣特种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军山湖东港湖汊鱼蟹养殖基地、江西省××县青岚湖水产养殖基地、××县衙前菌菇基地、××县南台蔬菜基地、××县淑萍大棚蔬菜基地、南昌市马兰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生猪基地、××县新辉煌养殖场生猪基地、江西省国恩宾馆生猪基地、××县茅岗春风良种场基地;三个无公害产品认证:清水大闸蟹、黄颡鱼、鳙鱼:五个典型的“一品”村:温圳镇湖南朱家村养鸡专业村、衙前乡贯坑村第一范文网菌菇种植专业村、泉岭乡仓头村甲鱼养殖专业村、前坊镇茅岗焦家养猪专业村、三里乡爱国村网箱养鳝专业村;九个农副产品基地:生态畜牧小区、河蟹养殖基地、珍珠养殖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双低油菜生产基地、黑芝麻生产基地、果业生产基地、油茶生产基地、药材生产基地;三个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米加工—中粮江西米业、粮食加工—××县粮友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食用菌加工—××县食用菌开发责任有限公司。

目前,中粮江西米业有限公司大米生产能力居亚洲之首,公司已获得“省级龙头企业”、“优秀农业龙头企业”证书,并被iso9001haccp管理体系认证,生产的“金地牌”蒸谷米远销国内外; “军山湖清水大闸蟹”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证书和“著名商标”、“江西名牌产品”等称号;“香庐峰”牌菌菇是“江西省知名品牌”,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证书;“贤湖牌”大米、黑芝麻也是闻名遐迩、响誉中外的绿色食品。××已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全国淡水渔业重点县”、“国家河蟹生产出口基地”、“特色农业国家绿色食品(黑芝麻)标准化生产基地”、“江西省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南昌市都市型农业绿色环保生物食品生产基地”、“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通过包装和品牌宣传,我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一些历史悠远、具有传统特色的传统农业品牌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和消费者所熟知和了解,农业品 牌效益逐步显现,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发展品牌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农业创牌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农产品品牌较为混杂,存在“小、散、弱”现象,管理难度大。

二是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意识淡薄,求精求高意识不强。不少农副产品尚停留在出售原成品或初级加工品阶段,加

工精度和开发深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一些传统食品守旧有余,创新不足,影响了产品和品牌的生命力。

三是农业标准化工作滞后,产品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较低。即使是获得注册的品牌农产品,其生产、加工等各环节仍是常规生产、传统做法。

四是对名牌产品广告宣传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名牌不名,品牌作用难以发挥。

五是农民营销观念与方式陈旧,产品流通渠道单一。

三、发展品牌农业的对策措施

(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引导和服务、完善创牌体系。

1、转变政府职能,为品牌农业创造良好环境。县里要成立专门机构,认真制定××县农业品牌发展规划,督促有关部门、社会中介组织、各类经纪人和生产基地共同把培植名牌、发展名牌、保护名牌工作落到实处。各类农村投资项目的安排、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推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等,都要与品牌农业发展有机地结合,并加大扶持力度。要安排专项经费,对获得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称号的有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对申报使用绿色食品成功的企业,应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企业适当的奖励。对农产品注册商标及农产品质量监测认证的费用均应给予适当补助或扶持。

2、加快引导步伐,推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尤其要尊重农户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在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下,正确引导,加强管理,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3、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发展品牌农业的合力,为名牌农产品企业发展提供宽松环境。发改委、农业、财政、税务、工商、技术质量监督、环保、卫生防疫、金融等相关部门,要及时有效地提供政策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尤其在税收、信贷、商标注册及各种管理费用收取上给予农业龙头企业一定的倾斜,为企业提供宽松环境,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二)围绕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

1、突出区域布局。根据我县农业经济布局,要优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不搞“小而全”,不搞重复布局,该调整的立即调整,该优化的马上优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把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以科学布局来实现产业开发的规模效应。

2、发展特色农业名牌产品。发展农业特色名牌产品必须紧紧围绕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立足资源、区域优势,培育特色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着力提高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科技水平、品牌知名度,集中力量扶持、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名牌产品。

3、要切实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基地建设要充分调动农户、龙头企业、区域性合作组织和各方面的积极性,高起点规划,多渠道筹资,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加强粮食、水果、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相关部门要将生产基地建立与各类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农业、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项目、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技术推广和技术改造等项目资金捆绑起来使用,并予以重点支持。

(三)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名牌产品宣传塑造力度。

我县著名的农产品种类很多,且多具有悠久的历史,很有地方特色,但就是生产形不成规模,市场形不成影响,其原因就是品牌不响,名气不大。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重视对名牌农产品的“包装”,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名牌农产品的知名度。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扩大名牌农产品的社会影响。二是积极参与各种农产品展销会,开展节假日促销宣传;三是举办名牌农产品文化节活动等,把名牌农产品的名声做大、做响、做强。在宣传工作中注重品牌文化、品牌形象的宣传,从注册商标,到产品包装全过程都要注重品位、档次和预期效果,不断扩大××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加强培训引导,抓好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

1、加大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的宣传引导和培训教育力度,促使其充分认识到农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尽快提高素质、转变观念、掌握技术,改变原有粗放管理和生产方式,自觉地走农业创品牌之路。

2、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起一套规范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都有技术标准作为技术依据,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加快建立农产品检测监督网络,使产品品种标准、质量分级、专用标准,生产技术规程、药物残留等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大力开发好绿色资源,建好绿色基地,积极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面积。

(五)加快流通体系建设,开拓营销市场。

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和网络,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营销活动,搞活农产品流通,不断扩大我县名牌农产品的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名牌产品对全县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一是加强营销管理,积极开展市场调研,进行科学的市场预测和决策,确定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发展规划;二是抓好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三是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专业协会、产销服务队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民经纪人队伍;四是要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为农民提供产品、技术、价格信息服务。

会计专业调研报告3000篇十五

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财政理财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逐渐淡出农业税收征管的同时,落实民生政策、发放涉农补贴、服务“三农”发展的职责逐步增强,乡镇财政面临着新的形势与任务。乡镇财政是我国整个财政体系的最基础层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国家政策落实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基层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在新形势下,乡镇财政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特别是进一步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监管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伍什家镇财政机构建设情况

伍什家镇位于托县县城东北部15公里处,辖15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总人口1.5万人,总面积225平方公里。呼托公路、呼城高速公路、呼准铁路贯穿境内,交通便捷、宜农宜商。20__年,全镇财政收入完成0.9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300元。镇财政所现有干部职工5人,其中财政所所长兼预算会计1人,主管会计兼专项资金管理员1人,村级财务会计兼“一事一议”专管员1人,出纳兼录入会计1人,记账会计兼档案票据专管员1人。全所干部中:30-40岁2人,40岁以上3人;大专学历5人;取得助理会计师2人,其他工作人员都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近年来,镇政府不断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大力开辟镇级财源,加强收支管理,使镇财政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镇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

1、提高思想认识,全面推进镇财政工作。

镇政府深入调查研究,梳理相关工作,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基层财政工作的指导考核,培训提高基层人员业务能力,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实际困难,有力地推动了镇财政各项工作的开展。成立了“村财镇管”办公室,安排1名财政干部专门负责村财镇管工作,帮助村级组织建立村民理财小组,制定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审核村级财务收支的执行情况,做好村账务、财务“双代管”和村级债权债务的化解工作,促进了村级财务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2、强化对涉农专项资金监管。

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主动参与专项资金检查,以查促管,规范管理。建立完善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做到支出有据可依,财务核算规范透明,审批制度约束有力。积极推行“村账镇管”试点,强化村级财务监督,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

对镇直部门的大额固定资产进行了登记和监管,防止资产流失。镇财政会同有关部门对镇村债权债务进行了全面清理审核,建立了镇村债权债务档案或台账,及时制止新债,定期盘活资产,清收债权,对化解的乡村债务逐笔登记,定期上报,实现了镇村债权债务实时信息化监控。

针对每年都有大量资金投向农村、监督难以到位的情况,通过改革,镇财政实行了全方位监督。一是镇财政从项目的论证、立项、申报,再到工程的验收、资金的拨付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管,确保了专项资金的安全、规范和有效使用,提高了项目资金的效益。二是对各类涉农专项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及其他项目资金,设立专账和专户,实行专人管理和负责,保障专款专用。

3、规范预算管理。

进一步完善镇预决算制度,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增强预算约束力,解决预算编制随意、执行不严肃问题。加强镇非税收入监管,实施以预算内外资金统管为主要内容的镇财政综合预算,管好用好镇政府性资金。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不断强化税源管理,定期协调部门收入征管工作,搞好协税护税,建立了协护税办公室,承担起全镇的协护税工作,在收入应收尽收方面取得了很好效果。

4、做好民生服务公共服务。

根据服务三农、改善民生对财政工作的新要求,合理界定和充实乡镇财政职能,充分利用乡镇财政贴近农村、直接服务农村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基层财政的公共服务水平,实行“一折通”、 “一站式”服务等方式,将各项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把国家的涉农补贴、家电下乡等各项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对镇财政预算指标的控制和财务核算的监管,规范镇收支行为,优化镇支出结构,保证民生等重点支出。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努力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出现的土地流转等问题,理顺农村经济关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加强涉农资金监管的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镇财政所严把涉农资金监督管理“五个关口”,确保涉农专项资金安全有效运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1、严把涉农专项资金“公开关”。

在涉农专项资金安排后15日内,将涉农项目的名称、资金来源、资金数量、项目安排等情况,采取会议宣传、政务公开栏、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让人民群众知晓,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涉农资金项目实施后15日内,向群众公布涉农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时间超过一年的,在项目实施中期,择时向群众公布项目资金拨付情况。

2、严把涉农专项资金“备案关”。

涉及涉农专项资金,财政部门及时报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特别是将涉农专项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包括本级匹配)、项目安排去向、实施单位等情况在项目安排后的15日内报镇纪委备案,使镇纪委了解财政部门涉农专项资金落实情况。

3、严把涉农专项资金“拨付关”。

严格按照不同涉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要求,严格把好涉农资金的拨付工作,按时、足额拨付财政涉农专项资金,切实杜绝因财政部门原因导致涉农项目工作不到位的情形发生。

4、严把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关”。

加强对资金的跟踪管理,做到财政“支农”资金支付到哪个环节,财政监督就跟踪到哪个环节;财政“支农”资金支付到哪里,财政监督就延伸到哪里,促进涉农项目的实施。

5、严把涉农专项资金“检查关”。

除支持和配合纪检机关、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做好涉农专项资金检查外,每年财政所都自行组织对涉农专项资金落实情况的自查和检查工作,严格查处和纠正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套取、贪污和私分涉农专项资金的行为,保障农村群众的利益。

三、当前乡镇财政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工作量加大,人员不足,工作难度增加。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越来越多,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绝大多数都要落实到户到人,农户一般要得到多项补贴,这些最终都要靠财政所来落实,加上“村财镇代理”,镇财政所的工作量成倍地增加。由于镇财政处于财政管理体系的末端,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面广,服务项目多,补贴兑付工作程序和标准要求较高,致使任务十分繁重,工作量比税改前增加两倍,镇财政人员不堪重负。由于涉农补贴涉及到农民个人的直接利益,发放工作做不好,影响较大,发钱比收钱还难。同时,会计核算业务也大量增加,一名财政干部甚至要管理多个账户,加之会计核算行政干预仍然较多,也人为地造成工作难度的增大。

2、经费短缺,办公条件差。

随着财政所工作量的大幅度增长,需要的办公经费开支也相应增长,例如下乡所需的交通工具开支,需要印刷大量的分户补贴清册,需要大量增加计算机的纸张、墨粉消耗等,而这些都是镇财政正常经费预算难以保证的。镇财政所自身没有经费预算,支出靠上级补助,随着业务量的增加,经费短缺问题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财政干部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四、对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和资金监管工作的政策意见和建议

基于实际调查和分析,结合镇财政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乡镇财政职能。

1、加强乡镇财政体制建设。

要充分认识镇财政的重要性,将县镇财政建设纳入国家财政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根据当前镇财政的特点,转变职能,科学定位镇财政职能,由原来的抓收入转变为加强对支出的监管和跟踪,完善区镇财政体制。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各地镇发展水平的不同,分类指导和改革区镇财政体制,满足不同类型镇发展的需要。要综合考虑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对不同类型的镇实行不同的财政体制。

2、加强镇财政制度建设。

要通过镇财政职能的合理定位,明确收入、支出、管理、监督等各项职责,达到“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操作规范、运转高效”的目的,使乡镇财政工作有章可循。

对涉农补贴项目资金统一在镇设立专户,在镇报账。涉农资金发放上,县级财政要对镇给予一定的预拨资金,以解决兑付时间紧、任务重而带来的困难。整合资金性质相同的项目,形成大类项目,如新农村建设、道路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等。按大类项目分配资金,形成支农的合力,降低管理成本。逐步清理并减少配套资金要求,控制镇村债务增长。各类建设要求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的项目多、配套比例大,建议上级减少对建设项目的资金配套要求,减轻镇村支出压力,给镇财政控制债务留出空间。

3、加大公示力度,健全公开机制。

公开是保证一切工作“阳光操作”的必要前提。创新镇涉农财政资金公开方式,全面接受社会监督,要在深化现行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常规公开形式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镇涉农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形式。把镇涉农财政资金的资金流程,分配过程和发放过程全面公开,把资金的安排、项目规划审批、政策规定等内容向社会公布,使乡镇涉农财政资金更加透明阳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建议减少资金下拨的环节、程序,缩短资金到位的时间,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资金的下拨与资金信息公开结合起来,减少政策落实到位的时间差,最大限度地消除群众对党对政府的误解。

4、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科学合理决策镇涉农财政资金的投放,对于情况不明,把握不大的项目要特别慎重,尽量避免决策失误,盘活资源,突出重点进行监管,突出监管效果,有效打压基层找关系、跑项目的时间和空间,多给镇在项目资金上的自主权。对于涉农财政项目资金的投放,建议减少和取消县镇政府的项目匹配资金,从而减轻基层政府的财政压力。对镇涉农财政资金项目,建议通过统一部门审批,避免多部门、多渠道审批和管理,对镇涉农财政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减少运作成本,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资金安全。

会计专业调研报告3000篇十六

7月9日至7月13日,根据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的意见,由张某某、沈某某、丁某某、秦某某、陆某某组成5人调研小组,在组长张某某率领下,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就调研提纲上的有关内容开展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重点走访了某某村、某某村和某某村三个村。本次调研活动在具体实施上做到了既“身入”,又“心入”,在具体方式上,我们主要通过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村干部座谈会、走访三类对象、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情况。

一、走访单位概况。

某某村:位于某某镇南北中轴线的最南端,南靠长江,有7只自然埭,37个村民组,总耕地5298亩,人口4273人,其中党员108名,6个村干部。20xx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5287亩(复种面积),占总耕地的99.8%,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

某某村:位于某某镇的东北部,紧临336省道,有6只自然埭,32个村民组,总耕地3845亩,有1400户,人口3218人,其中全员劳力1410人,党员116名,5个村干部。20xx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2418亩(复种面积),占总耕地的62.9%,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

某某村:位于某某镇的东南部,南靠长江,有4.5只自然埭,26个村民组,总耕地3286亩,有931户,人口2156人,其中全员劳力1068人,党员65人,4个村干部。20xx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2615亩(复种面积),占总耕地的79.6%,农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

二、调研基本情况。

1、走访三类对象。这一次下基层调研,我们走访慰问了三类对象,一是种养殖大户;二是慰问特困户;三是慰问村干部家属。

在某某村,我们走访了示范户卜某某(5组,村民小组长、种植大户、农民经纪人,有三亩大棚蔬菜,品种以洋扁豆、番茄为主,年收入2.5万左右)和万某某(24组,党员,养殖大户,饲养530多只狐狸,已有5年养殖狐狸的经验,以前养殖过紫貂,懂经商理念,经常上网查找资料,年收入7-8万)。慰问了特困户浦某某(3组,52岁,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其妻曾患过严重胃出血,丧失劳动力,儿子无业,有5亩地皮,无其他经济来源)和黄某某(21组,40岁,三口人,其妻患有糖尿病,女儿上建丰校三年级,有2亩多地,只能种一些传统作物,不会种蔬菜,没有其他来源,生活贫困)。

在某某村,我们调研小组走访了示范户季某某(29组,养鸡大户,饲养蛋鸡800多只,已有4、5年饲养经验,年收入1.5万)和范某某(5组,55岁,饲养100头左右猪,已有3年饲养经验,年收入3万余元)。慰问了特困户戴某某(30组,69岁,单身汉,有眼疾,靠半亩口粮田度日,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和管某某(6组,抚养2个孩子,女儿上江海中学高三,儿子上和合镇中初二,有6亩地皮,负担较重,生活贫困)

在某某村,我们走访了示范户钱某某(13组,农民经纪人,种植大户,种植18亩左右大葱,收购临近村、附近周边乡镇农户的大葱,销给江南一带蔬菜加工企业,年收入4万余元)和黄某某(25组,养鸽大户,存栏种鸽保持在500对左右,有近5年的饲养经验,年收入3万余元),慰问了特困户黄某某(18组,71岁,家属20xx年前去世,长期卧床,骨髓癌,儿子41岁,20xx年前出车祸后生活不能自理,无经济来源)和陆某(2组,85岁,老党员,儿子慢性肝炎,媳妇因病已去世,本人又年老秃背,无经济来源)。

我们调研小组在走访示范户和慰问特困户的基础上,又慰问了这三个村的村干部家属,对他(她)们默默的支持好村干部工作表示感谢,希望他(她)们一如既往的当好村干部的“贤内助”,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2、推动落实秋播会议精神。根据镇下达的指标,某某村秋播任务2240亩,某某村秋播任务1040亩,某某村秋播任务1000亩,目前这三个村根据茬口,正在落实规划,分解到农户。某某村、某某村反映,搭棚刀豆和地刀豆的落实有点吃紧,可能难以完成,某某村反映,连片方有点困难,需要加大力度进行宣传。

3、村级财务运行情况。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某某村财务运转的比较好,村积累帐面余额有十多万,在去年的安息堂工程建设、联防经费收缴中都能顺利完成,没有留下“尾巴”,只是大病医疗费收缴中,集体垫支5000多元。今年夏季税费收缴任务已超额完成。某某村积累帐面余额有5.6万余元,去年安息堂工程建设,受某某镇的影响,收到的款资仅1000多元,远远不够工程建设款(工程建设款7.3万元),目前村集体垫付工程款近2万,尚有5万元无法解决。还有在去年的大病医疗费收缴、联防经费收缴中,集体也垫付了5、6千元。今年的夏季税费收缴,农业税任务已完成,费的收缴任务尚缺全年任务的20%。某某村帐面负债5万余元,去年安息堂工程建设,和某某村情况相似,也受某某镇的影响,收到的款资只有6000多元,但安息堂工程建设款有5.6万元,其余的也暂时由村集体垫付,待群众想通了,逐渐搬迁,逐渐回收。在去年的大病医疗费收缴、联防经费收缴中,集体垫付了7千余元。今年的夏季税费收缴,该村税费任务21.6万,已完成21.9万,但农业税夏季任务还有缺口1.7万左右。

4、“四群两争”、“三级帮扶”活动的落实情况。这三个村的村干部,都能根据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制订富民帮扶工程计划,经常上门开展活动,通过帮助了解市场信息、提供致富信息、介绍就业门路,与农民接对交朋友,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实际行动来帮助困难户脱贫致富、示范户发展壮大。

5、村级班子、村干部总体情况。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这三个村村干部的配置比较合理,班子运作情况正常,村干部之间能团结协作,工作积极主动,能较好的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有个别村干部,组织纪律性不强,有时候在群众中乱表态,擅自透露内部掌握的事项,造成工作被动,还有个别村干部遇到重大问题,信心不足,缺乏战斗力。

三、暴露的问题。

1、土地方面的矛盾。近两年,中央直至地方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农业税逐年减免,但用地上的矛盾随之暴露。有些农户子女,划田时因在校学习而无田,但年纪到了法定年龄后,有了人头负担,又因为上缴农业税金额较少,因此这部分农户急于需要土地,造成用地紧张矛盾。另外,在本次调研中,涉及沿江公路用地的农户向我们调研组反映,被征用的土地只有当年的赔青费,而没有土地补偿费、劳力安置费等,因此这部分农户要求重新进行土地调整。仅某某村,涉及沿江公路的农户就有六七十户,其中基本没有地皮的有二十户左右。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农业税收政策的调整造成这种现象,另一方面,上级政府部门工作措施不到位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2、村级工作现状。村干部反映工作难做、干部难当。根据我们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村干部认为最难做的工作排序如下:(1)税费收缴(2)土地调整(3 )完成上级中心任务(4)发展民营经济(5)计划生育(6)处理村民纠纷。

大多数村干部认为收费是农村第一难做的工作,村干部反映,除农业税费外,大防控经费、大病合作医疗费、五小车辆养路费等等费用都需基层干部去收取,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较大,加之目前“减负”声一浪高过一浪,许多农民把本应该交纳的费也视为“乱收费”,出现拒交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农民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增加了干部的收费难度。二是收费主体不明确,造成收费被动。三是对村干部而言,没有有效的制约机制,农户如果一直不交,村干部也没办法。在面对拒交应交纳费用的村民时,大多数村干部选择了“软骗硬磨”感情投入、做思想工作的解决方式,有的村干部反映,一年中大部分工作精力,投入到了收费中,可到头来,还因收费得罪了不少人。

3、机关干部作风问题。通过座谈会,群众向我们反映,现在政府机关干部下基层次数比较少,和群众直接面对面的机会更少,无形中拉远了与群众的距离,不利于干群关系,对这一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调研,他们认为这种形式比较好,希望以后经常有类似的活动。同时又提出,现在广播里农业科技方面的指导和以前相比,次数比较少,尤其是目前棉花栽培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有关部门经常下村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充分利用镇自办广播节目进行指导宣传。他们建议在某某镇设立一个农技站门市部,出售种子、农药等农用物质。

4、农户负担尤其是隐性负担加重,降低了农户实际收入。农户负担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农户每年税费上缴金额比前几年有大幅降低,但农户的其他费用却在增加,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中小学收费,个别学校仍变相强制学生暑期补课、购买校服及课外读物;二是有关部门向村集体摊派订阅报刊,这一问题反映较为强烈,从调研情况看,一般村集体订阅刊物人均在400元左右;三是教育负担过重,一个普通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用等年均在1万元左右,初中生、高中生的消费也在3000—5000元之间,如此昂贵的教育开支,对目前农民收入状况而言,的确是沉重负担;四是农民隐性负担过重,主要是人情交往、封建迷信和其他民俗文化活动支出负担重,每户大约在500——20xx元之间。

5、村干部报酬分配不合理。调研中,某某村村干部提出,目前,全镇村干部报酬是统筹的,其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像他们某某村村干部缺编,因为人手少,工作起来相对吃力,因此对于镇下达的任务,完成情况不突出,导致年终考核成绩不显著,相应地村干部报酬也少,而村干部人数充裕的村,工作起来既省力,任务指标又完成的好,村干部考核得分高,报酬也相应的高。建议:村干部报酬分配时,是否以村为单位,根据各村考核得分情况,把报酬分配到各村,然后在村内部再根据各人工作业绩具体细分。

6、村务公开有时流于形式。村务公开,农民最想了解什么?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也有侧重点的向群众进行了了解,调研结果显示:被访的群众都赞成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农户对村务公开的普遍看法是:通过公开村务,增强了村务管理的透明度,有效地防范了部分村干部假公济私等腐败行为的产生,同时使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识得到增强。但群众也反映,他们关心的一些内容,如: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宅基地使用情况、土地承包、使用情况以及村干部目标责任制及报酬等等内容在村务公开拦中还没能真正体现。从调研可以发现,村务公开中农民关心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财务公开。

会计专业调研报告3000篇十七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措施。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骨干力量。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扎实推进我镇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获得农民专业技术职称、高中(含中专以上)毕业学历、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者等基本条件来认定农村实用人才。据各村不完全统计上报,我镇农村实用人才391人,占全镇农业人口12950人总量的3.02%。具体划分如下:(1)从事行业岗位划分:生产能手195人、经营能人42人、能工巧匠26人、其他人才128人;(2)享受教育程度划分:初中以下学历291人、高中(含中专)学历95人、大专学历0人、大学本科学历5人;(4)按年龄段来划分:30岁以下15人、31至40岁149人、41至50岁168人、51至60岁45人、60岁以上14人;(5)政治面貌、职务划分:党员151人,村组干部97人;(6)按性别划分:男性350人、女性41人。

近年来,我镇大力实施“人才强镇”战略,面向农村、

服务农业,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推进我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进程。

1.开展农村实(2019年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用人才集中培训。组织各类不同对象参加“绿色”证书培训、ipm培训、农函大、农村劳动技能等培训。近三年,举办培训各类人员4109人,培训班21期,发放“绿色”证书317本。

2.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快速成长。一是涉农部门帮助农村实用人才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设备。二是围绕粮油、蔬菜(食用菌)、畜禽等产业,不定期开展科技下乡巡回服务活动。一年来,开展科技宣传咨询4场,现场咨询人数达4620人。

3.发挥农村实用人才辐射作用。积极引导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各种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农村实用人才组织起来,引导他们搞好联合经营,改变农村实用人才分散状态,发挥群体优势,实现农村科技共享、共同致富。目前,我镇建立了荷兰豆协会1个,聚集农户60户,扩大了技术辐射半径。

我镇农村实用人才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起到带头作用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用。仅举下列两名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事例来说明。

六街镇王家湾村委会单永福同志从20xx年注册“昆明天诚矿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500元,原有员工40余人,公司建立时从建筑和矿业开发生产开始,经过多年的经营管理、开拓创新、逐步发展、不断完善和改进生产、经营方式,现今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当地富有影响力的非公经济组织,固定资产已增至上亿元,员工已增至80余人;产业结构也从原来的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多样产业结构,并集合养殖、酿酒、机械劳务、林业绿化等为一体的多种经营模式。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格局,20xx年与镇内的大庄村委会签定种植合同1300多亩,实现经济总价值约为2500万

龙王塘村委会徐尧同志,于20xx年由5万元起家建大棚2个做蔬菜漂苗,发展到今天的产值达上百万元;月出售蔬菜育苗20多种60多万株;带动转移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多人。是当地有名的科技带头人,“土专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通过农村实用人才的传、帮、带,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节约化的大提升,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从而推动现代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促使我镇农业持续增收得到保障。

近年来,我镇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资源开发和利用,推进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但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1.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从行业分布上看,生产能手较多,特别是从事传统种植、养殖的占较大比重,分别占49.9%,而农村能工巧匠较少,占6.65%。从享受教育程度上看,大专以上学历0人,高中(含中专)95人、占24.3%,初中及以下291人、占74.4%。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土生土长,靠自学成才,属实践型、经验型,对当地情况比较了解,但由于缺乏系统、全面教育、理论知识和基础薄弱,难以适应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的需要。

2.培训力度需要加大。近几年,虽然我镇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面广、载体多、培训人次数多,但也存在不足:一是多头培训。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缺乏整体规划,培训工作比较无序,培训资源没有整合,既有农口部门组织的培训,又有各种协会组织的培训,各类培训相互交叉,造成培训资源浪费。二是集中培训难度较大。农村实用人才分布在不同区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他们比较难处理好工学矛盾,腾出更多的时间参加培训。三是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由于农村实用人才技术种类繁多,集中教育培训的课程设置受到影响,课程设置还停留在种植、养殖等大众化项目上,没有根据行业和农事生产季节需求开展,特别是对企业经济、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培训不够,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需要。

3.作用发挥需要加强。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观念滞后于经济发展,埋头致富,不愿带富,其发挥作用的范围受到局限,一般只能在家庭作坊劳作中得到运用,造成生产经营、大批量带动辐射的农村经济领域“领军人物”少。

4.激励机制、管理机制亟待完善。一是扶持政策不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在创业中普遍遇到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希望得到政府与社会的关心和扶持,以促进产业发展不断升级,但目前我镇扶持政策还不够健全完善。由于资金短缺的影响,农村实用人才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加上信息闭塞,生产的产品很难走进大市场。二是开展各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活动不多,激励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三是镇、村没有相对应人员主抓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四是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以政府投入、社会和个人捐助为辅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我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选拔、培养、服务、激励和管理机制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加农村实用人才总量,改善农村实用人才结构,提高农村实用人才能力,为农村经济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1.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建立起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实用人才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形成“政府统筹、农业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体制健全”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科技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完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农业高、中、初级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农业远程教育体系,运用现代传媒实施教学,打破空间和地域限制,把学校办到农村实用人才的家门口,把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教育体系。建议建立由镇政府主抓、镇农科站、企业办、水管站、林业站、农机站、文化站、农经站、科委、教委联合承办、参与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协调机制,成立一支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师资队伍,统一调度使用。充分利用县农广校、县劳转办、县科委等一切教育资源,在农业生产的重大环节,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多种形式、不同专业的培训或短训,有条件的镇、村可组织赴外地参观学习或培训。

2.实行“八个结合”。一是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有序地培养出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熟悉市场规则、能闯荡江湖的复合型农村实用人才,要始终把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力和保证。二是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把科学技术送到农村实用人才家中、送到农村实用人才手里,使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技术推广与教育培训密切结合,提高各类技术项目的整体效益。真正做到推广一项技术,培训一批人才,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户。三是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实施农民教育工程结合起来。农业项目是资金的载体,也是科技转化的载体。四是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农村远程教育结合起来。要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居住分散、集中培训难的特点,积极开发、引进现代传媒技术,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函授等远程教育手段,增加农村实用人才接受各层次教育培训的机会,增强致富的本领。五是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结合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的种粮、种菜、加工、营销、专合等相对独立出来,对农民自身的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要充分利用县农广校、县劳转办、县科委的学校培训资源,培养不同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的职业技术人才。六是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是现阶段拓宽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通过农村实用人才创造的产业平台,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民就业和增收,让更多的农民走向致富之路。七是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采取“人才+基地”、“人才+项目”、“人才+基金”的做法,做大做强农村实用人才领办企业(基地)的新格局。

3.健全四个机制。一是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兴办开发型经济实体,扶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税费优惠、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二是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机制。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班或农业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科技素质;组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不管采取哪一种形式,关键是要形成制度,坚持下去,始终做到有章可循。三是健全农村实用人才选拔机制。加强探索把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农村大局稳定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有素养,有影响,有贡献,有效益,有创新”的标准,搞好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工作。四是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化管理机制。农村实用人才不仅数量多,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不但要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素质提高纳入人才工作范畴,还要把服务和管理摆到同样重要的位置,探索和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化管理机制。

4.为农村实用人才搭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平台。将现有的农业、林业、水务、畜牧、农机、劳动就业服务资源配置进行整合,切实为农村实用人才所想,真心实意为“三农”服务。通过资源配置的整合组建一个综合服务站,“手把手”“面对面”,充分利用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推广一批农业、畜牧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推广农机新机具,试验示范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实用人才有什么要求,有什么难处,可以到服务站反映求助,服务站能解决的就要想方设法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向相关部门反映求得帮助解决,使六街镇农村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