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划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篇一
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思想指引下,以学校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方向,认真贯彻课改精神,立足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进取能力为重点,更新教师教育理念,积极抓住契机,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地位,通过教研组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相应的提高。
我校3个机房都是新建机房,设备数量充足、性能稳定。机房1和机房2各配有60台计算机,机房3作为备用机房,配有40台计算机,完全能保证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本学期教研组工作紧紧围绕“创新、开拓、发展、务实”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思想方法、行为方式、价值观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积极推进“学讲计划”,并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以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为支持平台的研究性、探究性课堂教学,加快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整合。
3、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研活动,利用现有资源,积极进行社团教育研究,充分开展计算机特长教育。
4、努力创造学习氛围,继续通过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将课题研究落实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教学工作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
5、科学做好高二复习计划,争取顺利通过江苏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
1、落实学讲计划,紧抓课堂质量。
我们教研组共有4位教师,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完成教学任务,同时组织组内人员进行听课、评课,共同提高本组教师任教的基本技能。根据学讲计划要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进行自学、互学、问学、教学、悟学,教师则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变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协助者。
2、继续搞好课题研究及校本培训工作。
配合学校信息化建设,切实发掘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切实贯彻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积极推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并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实行分层次教学。以实践问题为研究依据,并以此为切入点,落实到课题研究及校本培训的工作中。
3、加强落实教研组及备课组工作。
按时参加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认真学习“学讲计划”,领悟课改精神。本学期教研组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搞好集体备课工作,主讲教师在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主要以备理论课、实践课、业务学习、评课等一系列形式来开展,组内成员无故不得缺席。
4、按时开展学校信息化工作,做好技术保障。
信息技术教研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分管了学校微机室、录播室、电教器材室、软件制作室、多媒体资料室。另外我们还负责学校的会议室和各功能室的多媒体设备使用,负责管理并审核学校网站,参与市、区和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随时记录视频和图像资料。
高中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篇二
本学期本人担任301至305共5个教学班15节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本学期教材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来源与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管理、信息的表达与交流、网页的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与社会共七章。其中第一章是概述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且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制作、管理的评价)有侧重地展开的。
1、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精神,加强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1、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
2、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4、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5、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措施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1、理论辅导:教师讲解为主,可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中进行
2、上机辅导:教师上机指导为辅,学生上机练习为主,优势生帮后进生为补进行。
高中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篇三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本人担任301至305共5个教学班15节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本学期教材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来源与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管理、信息的表达与交流、网页的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与社会共七章。其中第一章是概述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且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制作、管理的评价)有侧重地展开的。
二、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精神,加强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三、教学措施
1、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
2、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4、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5、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措施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四、辅导形式、时间形式:
1、理论辅导:教师讲解为主,可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中进行
2、上机辅导:教师上机指导为辅,学生上机练习为主,优势生帮后进生为补进行。
五、教学计划进度表
9月份第一周(8月31—9月4日)
教学内容:第1课时2.1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
第2课时2.2网上资源检索
2.3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
9月份第二周(9月7—9月11日)
教学内容:第1课时3.1现代信息处理工具
第2课时3.2字处理和表处理
3.2.1字处理
9月份第三周(9月14—9月18日)
教学内容:第1课时3.2.2表处理
第2课时3.2.3使用字处理和表处理软件
9月份第四周(9月21—9月25日)
教学内容:第1、2课时3.2.3使用字处理和表处理软件
9月份第5周(9月28—9月30日)
教学内容:第1课时3.3.1图像处理
10月份第二周(10月12—10月16日)
教学内容:第1课时3.3.1图像处理
第2课时3.3.2声音视频处理
10月份第三周(10月19—10月23日)
教学内容:第1课时3.4.1算法
第2课时3.4.2算法的表示
10月份第四周(10月26—10月30日)
教学内容:第1课时3.4.3程序设计实例
第2课时3.5智能处理
11月份第一周(11月2—11月6日)
教学内容:第1课时4.1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
第2课时4.2数据库系统
11月份第二周(11月9—11月13日)
教学内容:第1课时4.2数据库系统
第2课时5.1信息的表达
11月份第三周(11月16—11月20日)
教学内容:第1课时5.2电子邮件
第2课时5.3电子公告板、在线游戏
11月份第四周(11月23—11月27日)
教学内容:第1课时6.1网站和网页
第2课时6.2网页制作
12月份第一周(11月30—12月4日)
教学内容:第1课时6.2网页制作
第2课时6.2网页制作
12月份第二周(12月7—12月11日)
教学内容:第1课时7.1、7.2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知识产权
第2课时7.3、7.4信息的安全和保护、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12月份第三周(12月14—12月18日)
教学内容:第1课时1.1信息及其特征、1.2信息的编码
第2课时1.3信息技术
12月份、第四、五周1月分第一周(12月21—1月10日)
教学内容:复习
高中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篇四
一、教学目标要求
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由于我校是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2.准备采取的相关措施
(1)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
(2)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4)以实例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处理信息能力为主线,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所以,在讲课过程中,除了部分理论在教室上课外,其余的时间到机房进行实际操作,同时还可以利用上课时用大屏幕播放最新的高科技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培养他们学习高科技信息的兴趣。
(5)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6)灵活运用教材。就信息技术来看,教材在内容设置上是没有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学生在认知和学习水平上的差异的,有些内容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切合实际的,不能完全把照教材中的内容搬到课堂上来讲,因此在教学时在内容上要有所删减。
三、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粤教版)》教材突破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学科体系,以“认知。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来构建教材的体系,以“信息技术与处理”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教学内容。“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内容分散到各章节中,与具体内容的学习紧密结合。每节都落实了新课改的一些精神,具体包含以下这些环节:任务、观摩、实践、交流、探究、评价、练习等,为方便学生学习,正文旁边设置了一些提示、建议,另外还有一些旁注,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篇五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本学期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计划针对全体学生,通过上学年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excel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过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练习巩固的机会较少,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
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内容在1—4章节都已讲完,本学期的任务是继续上完5—7章节的内容。
复习并做好迎考准备,复习内容包括:用好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的获取与加工,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学习制作网页,以及对数据的管理。
知识点:管理计算机的系统资源,获取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复习完后,要求学生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个作品。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图象、声音、视频的技能。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3、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4、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5、能够做一个多媒体作品出来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六、教学进度具体安排如下表
周次---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课程及教学要求
1---(电脑教室)
2---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3---数字化图像的采集与加工
4---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
5---数字化音频的采集与加工
6---视频、动画信息的简单加工
7---信息集成
8---信息交流
9---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10个人数字信息资源管理
11---期中考试
12---讲解试题
13---五一假期
14体验数据库管理
15---access(一)
16---access(二)
17---学分评定测试
18---讲解试题
19---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20---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
21---期末考试
22---期末工作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篇六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有的放矢,特制定如下计划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出现了另外一种网络,那就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和通信结合的产物。现在,它已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生产、流通、教育、科研、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特网的普及和持续发展使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如虎添翼。因特网已成为一个连接世界各地亿万人的通信系统。而宽带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网络计算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必将使计算机网络真正无处不在。
一、学生情况分析
现在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数量较多,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也比较多,而且,电脑学习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计算机是比较特殊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对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
二、指导思想: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为依据进行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不能和其它课程一样上课,而应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重点,把计算机作为本门课的工具,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来处理日问题,可让结合其它学科来学习,并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加深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信息素养。在此基础上,完成上级和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
三、教材分析:
由于上学期已经学完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本学期主要任务是学习完选修课程(网络技术应用),并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好成绩。高中信息技术必修部分的内容主要由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网络是如何工作的、新建主题网站、动态网页制作这五部分组成,其中每一部分都有学生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而建立主题网站和动态网页制作是难点,在考试中也是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花大时间,大精力来学习和练习。对于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只需要做几个专题练习就可以了。根据各班情况,适当给学生分类讲解一些难点。
三、教学措施:
1、让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采取知识题目化,任务驱动的方式,把各知识点以练习题的方式体现出来,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2、并在学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关注后进生。
4、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四、时间安排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即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故在保全基本模块的情况下,适当引导拓展模块,做如下安排
第一课时讲解学好信息技术的方法、本学期课程计划
第二课时了解计算机网络
第三课时了解校园网
第四课时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第五课时局域网的构建
第六课时通过校园网访问因特网
第七课时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
第八课时网上交流及讨论
第九课时因特网的应用领域
第十课时了解网站的基本结构
第十一课时静态网页与动态网页
第十二课时创建新的网站
第十三课时制作动态网页
第十四课时动态html效果的运用
第十五课时网站的发布
第十六课时复习
高中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篇七
一、教学目标要求
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由于我校是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2.准备采取的相关措施
(1)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
(2)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4)以实例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处理信息能力为主线,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所以,在讲课过程中,除了部分理论在教室上课外,其余的时间到机房进行实际操作,同时还可以利用上课时用大屏幕播放最新的高科技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培养他们学习高科技信息的兴趣。
(5)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6)灵活运用教材。就信息技术来看,教材在内容设置上是没有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学生在认知和学习水平上的差异的,有些内容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切合实际的,不能完全把照教材中的内容搬到课堂上来讲,因此在教学时在内容上要有所删减。
三、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粤教版)》教材突破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学科体系,以“认知。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来构建教材的体系,以“信息技术与处理”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教学内容。“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内容分散到各章节中,与具体内容的学习紧密结合。每节都落实了新课改的一些精神,具体包含以下这些环节:任务、观摩、实践、交流、探究、评价、练习等,为方便学生学习,正文旁边设置了一些提示、建议,另外还有一些旁注,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篇八
一、基本情况
本人本学期担任高一级8个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高一(2、4、6、8、10、12、14、16)。本教材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获取、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多媒体信息加工、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信息资源管理共七章。其中第一章是概述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且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的评价)有侧重地展开的。
二、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如打字、计算机基础操作),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精神,加强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三、改进措施教学措施
1)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
2)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4)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5)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措施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四、辅导形式、时间形式
1)理论辅导:教师讲解为主,可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中进行。
2)上机辅导:教师上机指导为辅,学生上机练习为主,优势生帮后进生为补进行。
高中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篇九
一、基本情况
本人本学期担任高一级8个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高一(2、4、6、8、10、12、14、16)。本教材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获取、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多媒体信息加工、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信息资源管理共七章。其中第一章是概述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且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的评价)有侧重地展开的。
二、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如打字、计算机基础操作),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精神,加强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三、改进措施教学措施
1)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
2)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4)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5)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措施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四、辅导形式、时间形式
1)理论辅导:教师讲解为主,可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中进行。
2)上机辅导:教师上机指导为辅,学生上机练习为主,优势生帮后进生为补进行。
高中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篇十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有的放矢,特制定如下计划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出现了另外一种网络,那就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和通信结合的产物。现在,它已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生产、流通、教育、科研、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特网的普及和持续发展使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如虎添翼。因特网已成为一个连接世界各地亿万人的通信系统。而宽带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网络计算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必将使计算机网络真正无处不在。
一、学生情况分析
现在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数量较多,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也比较多,而且,电脑学习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计算机是比较特殊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对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
二、指导思想: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为依据进行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不能和其它课程一样上课,而应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重点,把计算机作为本门课的工具,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来处理日问题,可让结合其它学科来学习,并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加深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信息素养。在此基础上,完成上级和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
三、教材分析:
由于上学期已经学完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本学期主要任务是学习完选修课程(网络技术应用),并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好成绩。高中信息技术必修部分的内容主要由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网络是如何工作的、新建主题网站、动态网页制作这五部分组成,其中每一部分都有学生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而建立主题网站和动态网页制作是难点,在考试中也是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花大时间,大精力来学习和练习。对于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只需要做几个专题练习就可以了。根据各班情况,适当给学生分类讲解一些难点。
三、教学措施:
1、让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采取知识题目化,任务驱动的方式,把各知识点以练习题的方式体现出来,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2、并在学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关注后进生。
4、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四、时间安排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即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故在保全基本模块的情况下,适当引导拓展模块,做如下安排
第一课时讲解学好信息技术的方法、本学期课程计划
第二课时了解计算机网络
第三课时了解校园网
第四课时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第五课时局域网的构建
第六课时通过校园网访问因特网
第七课时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
第八课时网上交流及讨论
第九课时因特网的应用领域
第十课时了解网站的基本结构
第十一课时静态网页与动态网页
第十二课时创建新的网站
第十三课时制作动态网页
第十四课时动态html效果的运用
第十五课时网站的发布
第十六课时复习
高中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要求
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由于我校是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2.准备采取的相关措施
(1)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
(2)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4)以实例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处理信息能力为主线,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所以,在讲课过程中,除了部分理论在教室上课外,其余的时间到机房进行实际操作,同时还可以利用上课时用大屏幕播放最新的高科技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培养他们学习高科技信息的兴趣。
(5)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6)灵活运用教材。就信息技术来看,教材在内容设置上是没有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学生在认知和学习水平上的差异的,有些内容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切合实际的,不能完全把照教材中的内容搬到课堂上来讲,因此在教学时在内容上要有所删减。
三、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粤教版)》教材突破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学科体系,以“认知。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来构建教材的体系,以“信息技术与处理”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教学内容。“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内容分散到各章节中,与具体内容的学习紧密结合。每节都落实了新课改的一些精神,具体包含以下这些环节:任务、观摩、实践、交流、探究、评价、练习等,为方便学生学习,正文旁边设置了一些提示、建议,另外还有一些旁注,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篇十二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本学期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计划针对全体学生,通过上学年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excel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过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练习巩固的机会较少,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内容在1—4章节都已讲完,本学期的任务是继续上完5—7章节的内容。复习并做好迎考准备,复习内容包括:用好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的获取与加工,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学习制作网页,以及对数据的管理。知识点:管理计算机的系统资源,获取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复习完后,要求学生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个作品。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图象、声音、视频的技能。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3、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4、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5、能够做一个多媒体作品出来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高中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篇十三
一、基本情况
本人本学期担任高一级8个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高一(2 、4 、6、8、10、12、14、16) 。本教材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获取、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多媒体信息加工、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信息资源管理共七章。其中第一章是概述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且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的评价)有侧重地展开的。
二、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如打字、计算机基础操作),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精神,加强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三、 改进措施 教学措施
1) 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
2) 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4) 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5) 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措施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四、辅导形式、时间 形式
1) 理论辅导:教师讲解为主,可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中进行
2) 上机辅导:教师上机指导为辅,学生上机练习为主,优势生帮后进生为补进行。
高中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篇十四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出现了另外一种网络,那就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和通信结合的产物。现在,它已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生产、流通、教育、科研、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特网的普及和持续发展使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如虎添翼。因特网已成为一个连接世界各地亿万人的通信系统。而宽带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网络计算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必将使计算机网络真正无处不在。
一、学生情况分析
现在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数量较多,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也比较,而且,电脑学习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计算机是比较特殊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对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
二、指导思想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为依据进行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不能和其它课程一样上课,而应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重点,把计算机作为本门课的工具,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来处理日问题,可让 结合其它学科来学习,并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加深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信息素养。在此基础上,完成上级和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
三、教学措施
1、让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采取知识题目化,任务驱动的方式,把各知识点以练习题的方式体现出来,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2、并在学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关注后进生。
4、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四、时间安排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即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故在保全基本模块的情况下,适当引导拓展模块,做如下安排:
第一课时 讲解学好信息技术的方法、本学期课程计划
第二课时 了解计算机网络
第三课时 了解校园网
第四课时 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第五课时 局域网的构建
第六课时 通过校园网访问因特网
第七课时 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
第八课时 网上交流及讨论
第九课时 因特网的应用领域
第十课时 了解网站的基本结构
第十一课时 静态网页与动态网页
第十二课时 创建新的网站
第十三课时 制作动态网页
第十四课时 动态html效果的运用
第十五课时 网站的发布
第十六课时 复习
高中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篇十五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人本期承担高一499、504、509班的教学工作任务。
双基掌握情况:
高一是本期入学的新生,尽管初中阶段均开设了信息课,但由于受客观条件(师资、上机条件等)的限制,一部分初级中学的信息课有其名而无其实,据我们调查90%的学生尚不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但学生大多语、数、外等文化基础课底子较好,这为教学好本门课提供了保障。
二、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品质,为加快祖国的信息化建设而努力学习。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60%。
(3)双基教学要求:
第一、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
第二、了解计算机的特点,认识微型计算机系统,学会windows98的基本操作。
第三、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能较熟练地通过internet浏览、搜索、下载信息,收发电子邮件,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材分析:
本期所用教材为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教材在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本期计划完成全书的教学任务。学生学完全部课程合格后获得2个学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1、什么是信息: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第三种基本形态,也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信息可以用来消除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指导人们的行动。
2、信息的主要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4、信息技术的历史: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知识要点)
1、信息需求的确定:信息需求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字、声音、图、视频等。所以,人们在确定信息需求时,可以从内容和载体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2、信息来源的确定:按承载信息的载体的不同,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和事物。这些信息来源有其特点,在考虑从什么渠道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时,一般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可用的信息来源有哪些?
(2)哪些是可靠的信息来源?
3、信息获取的方法:阅读法;文献法;访谈法;视听法;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问卷法;网络检索法;遥感遥测法等。
4、网络信息检索:因特网上有一种非常有效的信息搜索工具——搜索引擎。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有两种主要方式:目录检索和关键词查询。
5、信息价值的判断: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信息的准确性、信息的客观性、信息的权威性、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适用性
教学课时:12课时,其中上机6课时。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知识要点)
1、信息的加工:是人们将获取的原始信息按照信息应用的需要,根据信息的内容和类型,对信息进行的分类整理、修改以及格式转换和存储等加工过程。信息加工包括信息加工的需求确定、文本信息的加工、数据信息的加工、图片信息的加工、声音信息的加工、视频信息的加工、动画信息的加工
2、信息的集成与交流:将文本、图、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素材,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多媒体作品的过程称为信息的集成。
3、编程解决问题和智能信息处理
(1)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一是利用现有的软件(已经编好的程序)让计算机工作,二是自己编制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为自己服务。
(2)编程解决问题: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等。
(3)智能信息处理:人工智能是相对人的自然智能而言的,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研制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智能行为和“机器思维”,解决需要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问题。
教学课时:16课时,其中上机8课时。
四、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
1、教研课题: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研究
2、参与集体备课8次,相互听课20节,上公开课1节。
3、接受名师或同科老师的指导或帮助青年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与同行老师互教互学。
4、主要措施:
(1)落实好学校常规管理制度,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时应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上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精心组织每一次上机课的教学;做到上机有教案、有准备、有目的要求。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
(4)及时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5)鼓励积极学生参加有关的课外活动,动员部分优秀学生参入奥赛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
高中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篇十六
一、学生情况分析
现在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数量较多,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也比较,而且,电脑学习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计算机是比较特殊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对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
二、指导思想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为依据进行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不能和其它课程一样上课,而应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重点,把计算机作为本门课的工具,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来处理日问题,可让 结合其它学科来学习,并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加深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信息素养。在此基础上,完成上级和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
三、教学措施
1、让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采取知识题目化,任务驱动的方式,把各知识点以练习题的方式体现出来,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2、并在学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关注后进生。
4、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四、时间安排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即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故在保全基本模块的情况下,适当引导拓展模块,做如下安排:
第一课时 讲解学好信息技术的方法、本学期课程计划
第二课时 了解计算机网络
第三课时 了解校园网
第四课时 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第五课时 局域网的构建
第六课时 通过校园网访问因特网
第七课时 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
第八课时 网上交流及讨论
第九课时 因特网的应用领域
第十课时 了解网站的基本结构
第十一课时 静态网页与动态网页
第十二课时 创建新的网站
第十三课时 制作动态网页
第十四课时 动态html效果的运用
第十五课时 网站的发布
第十六课时 复习
高中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篇十七
转眼间,上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现将上学期的工作做个工作总结,帮助梳理下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上有所提高。
一、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全体信息技术教师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因此每节课前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做出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通过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技巧,使他们有成就感,学生上了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后进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找出不足。
二、个人学习:
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拥有自来水。为此在工作中,信息组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虚心、主动地向其他信息技术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听课的机会,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三、其他方面:
电脑教师的硬件维护也是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因此课下机房的维护工作是必要的。学校网站是一个学校的展示的世界窗口,为了构建更好的展示平台,工作之余还要及时更新网站的后台资料,实现校园的数字化。
四、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希望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高中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篇十八
一、教学简析
《网络技术应用》这本书以"解读写思路、探讨教学方法、提供教学案例、拓展教学资源"为主线,从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出发,引入学习学生陶醉的网络学习。今天,我们是网络知识的学习者,同时也是网络家园的建设者,层层导入网络的相关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好的方面:现在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数量较多,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也比较多,由于电脑学习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时间,且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
不足之处: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对教材要求掌握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这并非我们中学生学习网络的方向,而应当想方设法把网络变成为为我们学习的每一个方向来学习网络。
为了做好以上的工作,所以在教学中我要按以下几点计划措施来要求我自己:
(一)、精心备课,认真上课
1、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熟悉大纲,钻研教材,明确重点和难点,认真写好教案。
(2)教师平时要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多读教学理论书籍,研究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打下理论基础。
(二)、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1)面向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要在保证基本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课程内容互相衔接,给学生创造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2)关注个别差异。教师面对所有的学生,要承认和关注学生基础水平差异和认知特点的差异,真诚对待全体学生。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表达创造性思想,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存在个体差异就有各种各样层次不同的见解,要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1)适应知识的更新。由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原来掌握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时。因此,培养高中学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
(2)促进知识技能的有效迁移。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新的信息技术技能。教师要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规律。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通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知识技能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高中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篇十九
一、基本情况
本人本学期担任高一级8个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高一(2、4、6、8、10、12、14、16)。本教材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获取、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多媒体信息加工、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信息资源管理共七章。其中第一章是概述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且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的评价)有侧重地展开的。
二、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如打字、计算机基础操作),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精神,加强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三、改进措施教学措施
1)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
2)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4)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5)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措施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四、辅导形式、时间形式:
1)理论辅导:教师讲解为主,可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中进行
2)上机辅导:教师上机指导为辅,学生上机练习为主,优势生帮后进生为补进行。
高中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篇二十
一、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 信息技术基础
2)教材使用情况:浙江教育出版社
3)任课班级:高一(1)(2)(3)班
4)本学期周课时: 2
5)计划教学时数:34
6)已完成教学情况:无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1)课程教学主要目的要求: 1、根据会考的要求对信息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2、对word、excel、frontpage的软件学习与掌握 3、能熟练地使用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会考标准要求的软件,识记并理解必修教材中的理论知识。 难点: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知识多,面广,在理解加操作的的基础上识记会考知识。三、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
教材体系及教学进度计划教学内容调整说明
第一周:教程设置及课程考核要求介绍 第二周至第五周信息技术与社会 信息的概念及特征;信息的编码;信息与信息社会 对word软件进行学习与操作(上机) word中打字练习与排版 word中的表格制作 word中的贺卡制作(绘图工具,图片的应用) 第五周 国庆放假 第六周至第十周 信息的加工和处理 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 多媒体信息处理;算法及其实现;智能处理 对excel软件进行学习与操作 (上机) 初识excel 基本函数的应用 自动筛选的应用 排序的应用 图表的制作 综合应用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信息的来源与获取、信息的表达与交流 信息的表达与获取的方法;网上资源的检索; 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 网络相关操作(上机) 网上信息的浏览、图片、文字、歌曲等的下载 电子邮件的申请与使用 论坛的注册和使用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信息的管理、电子邮件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数据库系统 第十六至十八周 网页设计与制作 对frontpage软件进行学习与操作 (上机) 初识frontpage软件 主页的设置 分页的设置 超链接的设置 整个网站的修改 相关知识点的强化 第十九周: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