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2年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8篇)

2022年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0 20:31:50
2022年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8篇)
时间:2022-12-20 20:31:50     小编:zdfb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方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方案呢?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关方案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篇一

为了在文化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在红花套、两乡镇沿江突破,把城乡文化的作为一个整体,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结合我市文化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率先突破,以人为本,牢牢把握“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事业体制与机制,正确处理文化事业发展与改革的关系,努力形成文化设施先进配套、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市域文化特色鲜明、文化产业优势明显和群众文化丰富多彩的文化发展格局,为全市经济建设提供精神文化动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协调发展原则。我市文化事业存在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事业发展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就必须贯彻落实中央、省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资金投入、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上、在区域文化发展布局上体现出来,着力缩小城乡文化差别,推动文化事业统筹协调发展。

(二)坚持齐抓共管原则。形成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既是文化战线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文化部门主要负责,党政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形成推动文化发展的整体优势。

(三)坚持率先突破原则。在立足当前实际,坚持量力而行的基础上,突出红花套、两个沿江乡镇,实施重点突破。正确处理好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集中研究和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分步骤的实施,确保文化事业持续和谐发展。

三、总体目标

(一)一期目标(2017-2017年)。红花套、两镇的综合文化站2017年要建设成为全市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典范。到2017年,市文化馆、图书馆要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馆标准;以红花套为代表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要设置多功能活动场所和文化科普培训室、图书及电子阅览室(文化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建有室外群众文体活动场所;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文化单位活力明显增强,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距逐步缩小,农民群众能比较方便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基本解决。

(二)二期目标(2017-2017年)。到2017年,形成以谜语、红花套遗址等为率先突破的文化标志,构建比较完备的突出本土特色,具有现代服务型城乡文化服务网络。按照在全省率先建设成经济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和科学发展、普遍均等、城乡统筹、结构合理,完成覆盖全市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服务方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三期目标(2017-2020年)。到2020年,达到:地方特色文化鲜明、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各类文化设施先进、城乡居民素质优良、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在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率先突破

出台《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2、率先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围绕市级建设注重规模导向,乡镇建设注重综合功能,村级建设注重实际实用,农户建设注重辐射带动的总体思路,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红花套、两镇,率先建立以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歌舞剧团为龙头带动,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桥梁,流动演出车电影放电车为纽带,村农家书屋(文化室)、文化中心户为基础的市-乡(镇)-村-户四级文化网络。

3、率先推进重点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一是发挥市“三馆”的龙头辐射作用。2017年完成“三馆”扩建项目申报工作,2017年,投资280万元扩建市文化馆即群众文化活动中心;2017年,投资850万元,按照一级馆标准完成市图书馆扩建;2017年,投资580万元,完成博物馆即杨守敬故居维修扩建。到2020年,红花套、成为市“三馆”最直截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乡镇。

二是投资建设维修改造乡镇综合文化站。2017年,投资20万元完成镇镇综合文化站维修改造;继续配套5万元,把红花套综合文化站建设成全市的典范。到2020年,把文化站建成集文化、广电、体育、成教、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

三是以政府为主导建设村级农家书屋。优先建设红花套两镇农家书屋,全市2017年建成31个,2017年建成40个,2017年建成28个,实现一村一家农家书屋目标。到2017年,实现以村级农家书屋为“点”各村文化中心户成“面”的农村图书网络。

《统筹城乡实施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篇二

为改善我县城乡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根据市城乡综合整治工程工程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一切为了上栗发展,一切为人民幸福”的执政理念,通过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促进农村发展,建设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城乡环境,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居民卫生意识明显增强,不卫生、不文明行为大幅减少本站,城乡环境显著改善目标,做到全县城乡无裸露垃圾、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挂、无乱排乱倒、无乱放养家禽牲畜。

二、内容与任务

城乡清洁工程在全县各乡镇场、村(社区)及各自然村开展。

1、对城区、乡镇场道路、大街小巷、休闲广场、绿化带、交通护栏、公共场所、公共设施进行彻底清扫本站、清洗,组织力量继续对城乡“牛皮癣”垃圾广告进行专项治理。

2、搞好居住小区、医院、学校、单位庭院等环境卫生,清除积存垃圾和卫生死角,拆除乱搭乱建,配套环卫设施。

3、对县城、乡镇场所在地的宾馆、餐饮、住宿、休闲、茶楼、酒吧等场所进行清洁打扫,完善消毒设施,建立消毒记录档案。

4、对县城主次干道、人行道、临街墙面进行清洗。

5、所有车辆必须保证整洁卫生入城。加强建筑工地管理,运输车驶出施工现场前,应当冲洗干净,不得带泥出场,污染路面。

6、所有装运煤炭、水泥、沙石、流体、建筑垃圾等容易扬尘的车辆都要严密加盖蓬布,密封运载,不得沿途抛撒、遗漏。

7、对319国道城区段进行清扫,做好防尘、降尘工作,对撒漏泥土及时进行清扫。

8、清理道路两侧垃圾,组织打捞河道垃圾和河面漂浮物,严禁在道路、河流两旁倾倒和堆放垃圾,确保道路、河道清洁卫生。

9、城区禁止散养家禽,农村对家禽、牲畜进行圈养,实行人畜分离。

10、各乡镇场、村(社区)及自然村要设立垃圾临时存放点,并定时收集输送到垃圾场或集中进行就地填埋。

11、县城及乡镇场要组织开展灭“四害”活动,防止鼠疫等疾病的发生。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1月25日—1月28日为宣传发动阶段。

1月25日,召开全县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动员会,各单位、乡镇场、村(社区)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这次大行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继续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教育活动,以创建促进环境清洁大行动;营造人人关心环境卫生,个个投身清洁工程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20xx年1月29日—2月6日为初见成效阶段。

各单位、各乡镇场、村(社区)全面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并取得初步成果,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让人民群众在干干净净的环境中欢度春节。各地各单位要开展一次自查自纠工作,县创建办将进行一次抽查。

第三阶段:20xx年2月7日—6月30日为整改提高阶段。

各乡镇场、各单位巩固城乡清洁工程取得初步成果,推进创建活动深入持续开展。县创建办将每月进行一次检查督导,每季度进行一次总结调度。

第四阶段:20xx年7月1日—7月15日为考核评比阶段。

1、7月中旬对全县城乡清洁工程进行全面考核,考评结果作为县委、县政府对各乡镇场、各单位年度目标考评内容。

2、评选全县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先进单位、先进乡(镇、场)、先进村(社区),进行表彰奖励。

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篇三

;

城乡垃圾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讨论稿)

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工作,借鉴先进县市处置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总体谋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探索“村收集、乡监管、企转运、县处理”四位一体的市场化运行模式,实现生活垃圾从源头到末端全过程控制,建立卫生保洁和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全面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形成生活垃圾治理的长效机制。

二、实施范围

重点将干线公路、旅游景区、环湖生态保护区、蝎子沟国家森林公园、南水北调沿线、乡镇政府所在地、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以及垃圾填埋场和转运站周边村庄等,纳入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置范围。

三、实施步骤

(一)试点启动阶段。将西竖、乔家庄、古西等15个村(详见附表)做为第一批试点村,率先启动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配齐清扫、清运设施设备,选择科学合理的收集模式,确定运营和保障机制。

(二)扩面推进阶段。在做好一期试点的基础上,将王庄、冯村、双石铺等21个村(详见附表)做为第二批扩面村,进一步拓展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的覆盖范围。。

(三)全面提升阶段。待一、二期36个重点村运行模式基本成熟后,在全县范围内宣传推广,引导其他村庄开展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基本完成城乡生活垃圾治理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实现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

四、运行模式

(一)定点投放。实行一户一桶,村(居)民自觉将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时投放到定点的垃圾桶,不得随意乱丢乱倒。

(二)保洁和收集。各试点村按照人口比例500:1的标准统一配备保洁员,并配发服装及相应的保洁工具。各保洁员要按时、按标准对责任区域进行清扫、保洁,每天垃圾收集不少于两次。

(三)运输和处理。合理划定样板村、重点村和一般村,分别采取侧装车配垃圾桶,拖拉机、小保洁车直接装运垃圾,勾臂车配大型垃圾箱的相结合运输模式。距黑城乡、西竖镇两个中转站较近的村庄,先到中转站压缩处理后再运送到县垃圾场填埋处理;距县垃圾场较近的村庄,直接将垃圾运送垃圾场填埋处理,确保做到日产日清。

在开展城乡一体化处理前,由乡村负责对积存垃圾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清运,凡清理不到位的,不再列入试点村范围。

五、设施配套

(一)保洁工具。各试点村保洁员统一配备服装及铁锹、铁夹、收集车等保洁工具,各类工具原则上一年一更换,中途破损由保洁人员负责。

(二)垃圾收集点。按照布局合理、便于清运的原则科学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方便车辆驶停和村民投放。各村垃圾收集点选址和建设标准由城管局结合乡村确定,由乡村负责建设,验收合格后拨付建设资金。

(三)处置场所。根据我县的地理环境条件及垃圾产生和分布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所有村都要划定建筑垃圾填埋点,对建筑垃圾实行强制运输填埋;鼓励推行农家堆肥,每个村至少要设置一个堆肥点;距离县垃圾填埋场或乡镇中转站较远的村庄合理选址进行区域填埋处理。

(四)设备配备。运输车辆暂用改装的拖拉机,待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置资金到位后,根据需要统一招标采购垃圾运输车辆和环卫设施,城管局负责人员招聘管理及车辆日常维护。

六、资金拨付

(一)工资。由乡镇、村委会确定村保洁人员,每人月工资600元。县财政局将保洁人员工资拨付到乡镇,乡镇根据月考评结果支付各试点村保洁人员工资。

(二)清运费用。县财政局对第一批15个试点村的清运费(包括垃圾运输的油费、车辆维修费等)进行测算,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专业公司进行清运,招标前先行由城管局或乡镇负责清运。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宣传引导。一是抓典型。按照“对外能看、对内引领”原则,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视等宣传作用,引导群众增强社会公德和卫生意识,培树典型示范户;二是推广垃圾分类。先行推行可利用垃圾和不可利用垃圾的分类,今年年下半年可选择条件较好的一个小区或一条街道通过发放垃圾袋等形式进行试点,2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三是引导企业参与。加强与绿岭公司等企业的协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

(二)明确责任分工。试点村的乡镇、村委会负责辖区内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的日常巡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和整改,保证每户产生的垃圾入池,池内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在乡镇、县城管局设立投诉电话,村民可对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不到位、不负责的行为随时予以举报。

(三)加强监督考评。制定《临城县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一体化工作考核标准》。一是加强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的考评,结合群众评议情况,一月一排队,考评结果与工资挂钩,连续两次后三名的,予以解聘;二是加强乡村主管人员的考评,对因工作不力导致环境卫生较差的,予以全县通报批评。

附件:36个试点村名单

二〇一五年七月十二日

相关热词搜索:;

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篇四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央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山西省政府《关于推动全省动漫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意见。

根据晋城城市特色、资源优势、文化消费趋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新世纪城市发展规划,把文化旅游、现代传媒、艺术品、文体娱乐、动漫影视和教育培训这6个行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文化产业,形成以重点文化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

---进一步加强对太行山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兴文,以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为载体,推动旅游和文化艺术活动的发展。

---发展与大众文化、体育、健康消费相结合的文体娱乐产业。加快孙悟空主题公园、文化艺术中心、印刷工艺园区、太行山文化产业园建设,利用现有的文体宫、游泳馆、跳水馆,大力发展文艺娱乐业,积极申办较大规模的体育竞赛,积极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

---发展具有晋城特色的会展业。结合晋城的人文资源、社会环境和经济特色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新建的会展中心和已有的文体宫等有利条件,以及对一些破旧工厂进行改造利用,形成多元的会展场馆和独特的会展环境。采用补贴、奖励等措施,吸引和举办各种具有国际、国内品牌效应的会展,形成会展、住宿、接待、旅游、购物、交通、休闲、娱乐的会展产业链,打开对外开放窗口,提升城市品位。

---发展与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产业。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或独立办学,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推进终身教育。大力发展专业知识、实用技能的各类培训业。

三、积极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大力扶持文化骨干企业

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需求为导向、品牌为龙头、资产为纽带、企业为主体,打破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对全社会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树立“只求所在、只求所用、不求所有”的观念,积极争取并支持省级部门、省属企业在我市投资文化产业。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各方投资,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文化企业来我市落户。力争在“”期间,形成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规模大、竞争能力强,具有晋城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和文化骨干企业。

大力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充分利用太行山、赵树理、上党梆子等品牌优势,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等领域,培育一批名牌单位。充分利用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白马拖疆、二十八宿等文化遗存,推出一批精品名作。扶持《白马少年》《二十八宿传奇》等动漫企业做大做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并鼓励其形成相关链。

推进文化企业集团化发展,改变目前文化产业单位规模小、相对分散、难以形成社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的状况。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充分利用山水、人文、地理等资源优势发展一批文化企业。在出版、文艺演出、体育、文化旅游、娱乐休闲、艺术品生产等行业中,扶持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骨干企业,并创造条件发展成为企业集团。

四、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

各级财政要逐年增加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每年增长幅度应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文化艺术专项经费500万元,重点用于市级文化单位的艺术创作和精品生产。“”期间,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比例要有明显提高。

(一)经市政府审定,每年公布10家优秀文化企业,连续2年按企业对财政年度贡献额的50%奖励该企业,按第一年度企业对财政贡献额的2%给予企业法定代表人一次性奖励。

(二)鼓励文化与科技结合的新兴业态文化创意企业,对市政府审定的优秀文化创意企业,给予每家最高不超过50万元创新奖励。

(三)建设符合规定条件的文化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项目(试验)基地,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研发资助。

(四)对原创动画片给予奖励。在中央电视台主要频道、省级少儿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的二维原创动画片,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在中央台播出的二维原创动画片,按片长每分钟1600元给予奖励;在地方台(省级电视台)播出的,按片长每分钟1000元给予奖励;在市级电视台播出的,按片长每分钟500元给予奖励。三维在二维的基础上给予加倍奖励。同一产品在多个电视台播出,按从高不重复原则给予奖励。

(五)我市原创影视动画片获得国际知名动漫节(展)、国际a类电影节的主要奖项和国家重大奖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获得省级重大奖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30万元;获得市级奖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10万元;同一产品在多个获得多个奖项的,按从高不重复原则给予奖励。

(六)对我市数字出版产品、图书报刊出版产品、音像出版产品等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政府类重大奖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七)从事电影发行、放映的电影公司及其他电影企业取得的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入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适用13%的增值税税率,文化企业发生的广告费用,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篇五

;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局性、基础性的重大现实问题。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三农”问题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宁波市要立足实际,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宁波市委提出的“六大联动”,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主题,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力争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首先,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的战略目标,到2000年底我国已经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是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民。只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如期实现。
    其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形成。但是城乡二元体制还远未消除,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人口非农化和城镇化进程缓慢,农民比重过大,导致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过低,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深刻总结几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中提出的一个大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新。只有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跳出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传统思维模式,重点突破制约“三农”发展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同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三农”问题才能最终得到有效解决。
    第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实现国民经济良性运行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前,我国城乡之间一直未能建立起均衡发展和良性循环的关系,导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凝固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城乡联系显著增强,而城乡经济仍未步入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的轨道。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在我国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如果不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会对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实现国民经济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形成制约,而且会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将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不断扩大非农就业就成为国民经济良性运行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第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积极进行经济建设和改革实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党对我国几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而且其本身也在不断完善。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后,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五个统筹”概念,其中把统筹城乡发展摆在首位。省委“八八战略”和宁波市委“六大联动”是对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实践。同时,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任务。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把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增长与加快社会发展、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把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宁波市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以经济建设为突破口,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各项改革,以政府为主导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综合协调发展,城乡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城乡统筹规划体系初步确立,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一)城乡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宁波市是副省级计划单列市,辖2县3市6区,总人口552.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10.5万人。自1998年市第九次党代会五年来,宁波市不断解放思想,强抓机遇,扎实推进“四个突破”,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产业,构筑大都市,繁荣大文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人均gd p突破4000美元,按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前口径计算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0.96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200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2元,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01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2%和12.8%。
    在城乡经济实力提高的同时,宁波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效益农业发展迅速,产业化步伐加快。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市场繁荣,第三产业全面发展。2004年宁波市第一、二、三产业构成为1: 9.96 : 6.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5亿元,比上年增长5%。
    (二)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改革开放尤其是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宁波市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01年宁波在全国率先实行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取消了对进城镇落户指标的限制,实行按居住地登记户口,加快了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前提的城市化步伐。近几年城市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2004年城市化率达到55%,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民收入中有87%来自非农领域,二、三产业成为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主要渠道。
    (三)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初步确立。为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宁波市以副中心城市、中心镇为重点,搞好规划,加强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已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镇—中心村四位一体的城乡规划网络体系和较为完备的城市发展格局,小城镇建设、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同步协调发展,农村城镇化步伐明显提高。目前全市建成区面积19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面积105平方公里,市区面积扩大到2560平方公里。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的同时,宁波市大力加强园区规划建设,使园区建设与城市化相同步协调,大部分企业进园区,集聚效应明显增强。依托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宁波市正在形成规划中的沿海、沿湾、沿路三大产业带和机电、化工、纺织、海洋生物、旅游和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
    (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方兴未艾。宁波市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力度,城乡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农村社会事业尤其受到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乡村康庄道路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通车行政村达87%,通等级公路行政村达80%,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5506公里,公路密度达59%,基本实现“一小时交通圈”目标,城乡交流更加方便便捷。全面启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到2004年底,全市已有174个村开展示范村建设,871个村开展村庄整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城镇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初步建立起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对欠发达乡镇、困难家庭子女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2004年底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340.6万人,被征地人员参保人数36.5万人,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7%。欠发达地区帮扶力度不断加大,2004年底,全市第一批95个行政村下山移民开始实施,2842户、8893人迁移到山下安居,30%左右的山区农民在城镇就业。
    但是,目前宁波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城乡一体化。首先是统筹观念薄弱,统筹力度不大。尽管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的观念意识比较淡薄,对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和自觉性,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措施不明确,成效不明显。其次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宁波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90年的1254元增加到2004年的7018元,增长4.6倍,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63元增加到15882元,增长7.1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从1.56:1扩大到2.26:1,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额相差8864元。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城乡二元结构的消除和社会的稳定,将增加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难度。再次,城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不同步,教育、科技、文化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滞后于经济发展,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另外,造成城乡二元格局的体制机制还未根本消除,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系列矛盾还未彻底解决。
   
    目前宁波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也是能否实现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牢牢地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两个趋势”的科学判断,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贯彻“八八战略”,积极实施“六大联动”,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有序实现。
    (一)转变观念,创新机制。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系相辅相承,统筹城乡发展是手段和过程,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目标和结果,各级政府应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主要工作目标。各级干部群众要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迅速转变观念,将思想统一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上来,统一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实际行动上来,克服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紧迫感、自觉性和主动性。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在农村,尤其要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
    我们要立足宁波实际,不断创新机制,实现实践和理论方面的突破。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统筹城乡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建设一体化;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统筹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
   (二)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经济发展是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发展中才能不断实现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域经济是一个相对概念,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某一个城市或某一产业为中心而形成的经济联系相对紧密,产业结构较为稳定的地区性经济的总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会形成巨大的市场潜力,拉长产业链,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对农村发展产生积聚和带动效应,促进城乡一体化。
    大力发展区域经济,首要任务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宁波市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统一编制城乡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并举,提高就业容量,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形成沿海、沿湾、沿路三大产业带,重点培育临港工业、生态旅游和海洋经济等几大经济区块。大力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搞好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以中心镇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培育城镇产业集聚功能,增强对劳力、人口的集聚吸纳能力。在加快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培育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加快农业产业化,建立现代都市农业。
   (三)加快发展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城乡发展要将社会事业,尤其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优先解决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着力缩小城乡社保水平的差距,健全城乡社保体系。宁波市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是逐步形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五保集中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工社会保障在内的新五保体系,解决农民在非农化转移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二是加强农村科教文卫事业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 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统筹城乡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使农民充分共享现代文明成果。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定财政对农村投入机制,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突破口,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从城市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对接联网,提高资源共享性。四是加大区域协调发展力度。要按照统筹发展的思路,加快南三县发展步伐,引导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改善欠发达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努力缩小南北差距。
   (四)推进城乡配套改革。一是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目前我市户籍制度已经放开,城乡居民可以自由流动,但是传统户籍制度的影响仍较大,因此应本着公正理念,逐步消除农民的身份歧视。二是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加强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就业失业登记、劳动用工管理等制度建设,搞好统筹就业服务,努力改善农民的创业和就业环境,依法保障农民工的劳动保障和子女教育等各项权益。建议政府在城市规划许可的范围内,为进城农民工建造一批廉租房,进行集中安置。这样一方面便于管理,另一方面也使农民工对城市有一种归属感,降低农民进城务工成本,促进农民长期有效地进行非农化转移,提高城市化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三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积极探索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一系列城乡配套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利益矛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相关热词搜索:;

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篇六

为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提高文明程度,根据县爱卫办统一部署安排,结合我两馆实际,现就两馆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请认真抓好落实。

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以树立公共意识、规范公共行为、践行公共道德、优化公共环境为要求,积极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享原则;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原则;坚持人人参与,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原则。

(三)目标任务。通过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使单位内广大干部、职工及家属、子女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卫生素质不断提高,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形成。

二、主要内容

1、清扫保洁。一是馆办公室认真组织并督促各小组切实履行“门前四包”义务;二是负责抓好单位办公区域内的清洁卫生;三是办公室内桌椅、书籍、报刊、文具用品、器具等摆放整齐;四是地板、窗台、空调平面和阳台表面清扫彻底;五是壁面干净,无蜘蛛网,挂物整齐规范;六是厕所干净无垢无积水。走道间、栏杆、配电设备洁净;七是积极配合“除四害达标活动”,搞好消杀、灭鼠、灭蝇、灭蟑螂,除害灭病;八是办公室负责与办公区住户及门市租赁户达成门前保洁协议,实现共建共享。

2、声环境治理。配合其他部门加强对机动车辆、商业经营活动、公共场所娱乐、房屋修建和室内装修等噪声污染的防治和查处。

(二)绿化工程。根据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标准,全面完成绿化工程任务,重点抓好公共绿地建设和单位庭院(住宅区)绿化,做到布局合理,应绿尽绿。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和干部职工为城区绿化捐一棵树的认捐植树活动,完成分配绿化任务。

(三)规范城乡居民行为工程。为进一步增强我县城乡居民环境卫生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积极倡导和谐文明新风,切实增强全民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自觉规范行为、共建美好家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加强干部教育。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政策法规及市民行为规范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义务宣传、清扫保洁等实践活动,培养文明卫生意识,并将干部带头遵守规章规定情况纳入个人年度考核内容。

2、革除陋习,规范居民行为。要齐抓共管,全民动员,人人参与,从自身做起,从点滴规范,配合其他执法部门采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制止、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共同打造地洁路畅、文明有序、安宁和谐的城乡环境,培养城乡居民的法制意识、公德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提升文明素质。

(四)规范城乡建设秩序工程。配合相关部门搞好建设秩序的规范工作,严厉打击违法违章建设行为,促进城乡建设秩序明显好转、市容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市民的法制意识、城市意识明显增强。

三、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按照县爱卫办安排,为使该项工作落到实处,两馆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坚持定人、定岗、定区域原则。实行每周一次大扫除制度和环境卫生月检查评比制度,年终评选出卫生先进小组和文明职工。对措施不力、责任区环境卫生状况差的,实行问责,并通报批评。

总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扎实开展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切实改善县区城乡环境,提升淳化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淳化县文化馆

淳化县图书馆

20xx年1月12日

淳文广党发(20xx)10号

为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提高文明程度,根据县爱卫办统一部署安排,结合我局实际,现就我局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请认真抓好落实。

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在本局内开展创建卫生股室为载体,以树立公共意识、规范公共行为、践行公共道德、优化公共环境为要求,积极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享原则;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原则;坚持人人参与,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原则。

(三)目标任务。通过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使单位内广大干部、职工及家属、子女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卫生素质不断提高,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形成。

二、主要内容

1、清扫保洁。一是局办公室认真组织并督促本局各股、室、队切实履行“门前四包”义务;二是负责抓好各股室、单位办公区域内的清洁卫生;三是办公室内桌椅、书籍、报刊、文具用品、器具等摆放整齐;四是地板、窗台、空调平面和阳台表面清扫彻底;五是壁面干净,无蜘蛛网,挂物整齐规范;六是厕所干净无垢无积水。走道间、栏杆、配电消防设备洁净;七是积极配合“除四害达标活动”,搞好消杀、灭鼠、灭蝇、灭蟑螂,除害灭病;八是办公室负责与办公区住户及门市租赁户达成门前保洁协议,实现共建共享。

2、声环境治理。配合其他部门加强对机动车辆、商业经营活动、公共场所娱乐、房屋修建和室内装修等噪声污染的防治和查处。

(二)绿化工程。根据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标准,全面完成绿化工程任务,重点抓好公共绿地建设和单位庭院(住宅区)绿化,做到布局合理,应绿尽绿。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和干部职工为城区绿化捐一棵树的认捐植树活动,完成分配绿化任务。

(三)规范城乡居民行为工程。为进一步增强我县城乡居民环境卫生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积极倡导和谐文明新风,切实增强全民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自觉规范行为、共建美好家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加强干部教育。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政策法规及市民行为规范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义务宣传、清扫保洁等实践活动,培养文明卫生意识,并将干部带头遵守规章规定情况纳入个人年度考核内容。

2、革除陋习,规范居民行为。各股室(队)要齐抓共管,全民动员,人人参与,从自身做起,从点滴规范,配合其他执法部门采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制止、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共同打造地洁路畅、文明有序、安宁和谐的城乡环境,培养城乡居民的法制意识、公德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提升文明素质。

(四)规范城乡建设秩序工程。配合相关部门搞好建设秩序的规范工作,严厉打击违法违章建设行为,促进城乡建设秩序明显好转、市容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市民的法制意识、城市意识明显增强。

三、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按照县爱卫办安排,为使该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局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坚持定人、定岗、定区域原则。实行每周一次大扫除制度和环境卫生月检查评比制度,年终评选出卫生先进股室和文明职工。对措施不力、责任区环境卫生状况差的,实行问责,并通报批评。

总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扎实开展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切实改善县区城乡环境,提升淳化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淳化县文体广电局 20xx年3月12日

淳文广党发(20xx)10号

文体广电局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为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提高文明程度,根据县爱卫办统一部署安排,结合我局实际,现就我局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请认真抓好落实。

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在本局内开展创建卫生股室为载体,以树立公共意识、规范公共行为、践行公共道德、优化公共环境为要求,积极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享原则;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原则;坚持人人参与,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原则。

(三)目标任务。通过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使单位内广大干部、职工及家属、子女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卫生素质不断提高,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形成。

二、主要内容

1、清扫保洁。一是局办公室认真组织并督促本局各股、室、队切实履行“门前四包”义务;二是负责抓好各股室、单位办公区域内的清洁卫生;三是办公室内桌椅、书籍、报刊、文具用品、器具等摆放整齐;四是地板、窗台、空调平面和阳台表面清扫彻底;五是壁面干净,无蜘蛛网,挂物整齐规范;六是厕所干净无垢无积水。走道间、栏杆、配电消防设备洁净;七是积极配合“除四害达标活动”,搞好消杀、灭鼠、灭蝇、灭蟑螂,除害灭病;八是办公室负责与办公区住户及门市租赁户达成门前保洁协议,实现共建共享。

2、声环境治理。配合其他部门加强对机动车辆、商业经营活动、公共场所娱乐、房屋修建和室内装修等噪声污染的防治和查处。

(二)绿化工程。根据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标准,全面完成绿化工程任务,重点抓好公共绿地建设和单位庭院(住宅区)绿化,做到布局合理,应绿尽绿。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和干部职工为城区绿化捐一棵树的认捐植树活动,完成分配绿化任务。

(三)规范城乡居民行为工程。为进一步增强我县城乡居民环境卫生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积极倡导和谐文明新风,切实增强全民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自觉规范行为、共建美好家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加强干部教育。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政策法规及市民行为规范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义务宣传、清扫保洁等实践活动,培养文明卫生意识,并将干部带头遵守规章规定情况纳入个人年度考核内容。

2、革除陋习,规范居民行为。各股室(队)要齐抓共管,全民动员,人人参与,从自身做起,从点滴规范,配合其他执法部门采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制止、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共同打造地洁路畅、文明有序、安宁和谐的城乡环境,培养城乡居民的法制意识、公德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提升文明素质。

(四)规范城乡建设秩序工程。配合相关部门搞好建设秩序的规范工作,严厉打击违法违章建设行为,促进城乡建设秩序明显好转、市容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市民的法制意识、城市意识明显增强。

三、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按照县爱卫办安排,为使该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局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坚持定人、定岗、定区域原则。实行每周一次大扫除制度和环境卫生月检查评比制度,年终评选出卫生先进股室和文明职工。对措施不力、责任区环境卫生状况差的,实行问责,并通报批评。

总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扎实开展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切实改善县区城乡环境,提升淳化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篇七

一、总体目标

针对全镇城乡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着眼治理“脏、乱、差”现象,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公路沿线环境、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使我镇城乡环境面貌有明显质的提升。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顺利开展,镇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

组 长:(镇长)

副组长:(分管领导)

成 员:班子成员

三、主要任务

(一)村居环境整治

作,解决污水乱排放问题;五是做好农村绿化养护工作,严禁毁绿种菜,乱堆杂物的行为,定期进行修剪、除草;六是抓好公共设施及环卫设施维护工作,保障各类设施齐全整洁。

(二)公路边及河道边环境整治

一是全面清除河道沿线垃圾和堆积物、搭建物和构筑物及其他障碍物;二是全面清理打捞河面的水草、漂浮物、生活垃圾;三是清除道路两侧堆放的垃圾、杂草、杂物及污染物,做好日常保洁;四是搞好道路绿化美化工作,两侧绿化带、绿地无缺损、无死株、无垃圾;五是对交通标示牌进行维护、更新、粉刷和油饰,保证发挥正常功能;六是对主要道路沿线两侧500米可视范围内的破旧墙体、建筑物、进行粉刷美化,清除堆积物、废品收购点。

(三)镇区环境整治

镇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按照小城市培育要求提高市容环境卫生整洁度,一是严厉查处乱倒垃圾及乱扔废弃物行为,清理主次干道、居民小区、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和暴露垃圾,清除牛皮癣;二是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督促做好门前卫生、立面整洁、市容秩序工作;三是做好企业内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及时对厂区内的生产、生活垃圾,杂草、杂物等进行清除;四是整治占道经营,取缔重点地段、重点时间段的无证流动摊点;五是交通秩序整治,重点整治机动车违法停车、不按规定停车,自行车、三轮车、电瓶车乱停放。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x月—x月xx日)

主要任务是召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层层宣传发动,明确任务要求和工作重点。各单位要制定具体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排定时间节点和具体任务,迅速组织实施。

(二)集中整治阶段(x月xx日—x月xx日)

第一周集中开展村居内部环境整治,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全面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大清理;第二周集中开展主要道路及河道水域环境整治,主要是指高速公路、辖区省县道、乡村道路和所有河流沟渠沿线两侧500米可视范围区域;第三周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管理,做好绿化养护和公共设施维护工作,修复翻新破损设施,完善农村雨污排水设施,清理污水沟、臭水塘;第四周完成公路边、河道边、村口及周边乱搭乱建构筑物(废品收购点、生产养殖棚、大型堆积物等)拆除清理工作。

(三)考核验收阶段(x月xx日—x月xx日)

镇组成环境整治考核验收组,按照逐个村居、逐条道路、逐条河道、逐个区块过的形式组织考核验收,并将各单位环境综合整治情况和考核结果进行排名通报。

(四)总结提升阶段(至年底)

对环境综合整治中所发现的问题,各单位要认真总结梳理,分析问题原因症结,建立城乡环境综合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切实防止问题反弹、重复出现。对环境综合整治短时间未能完成的项目,下一步要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双清”行动,创建美丽乡村、卫生村、生态村和无违章村等活动,倒排工作计划,做到强力推进,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全民发动。各单位和全体干部工作员要统一思想,把此次环境综合整治和五水共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层层宣传发动,工作片发动到各村和社区,单位要发动到干部职工,村要发动到户,采取义务劳动、志愿者活动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迅速投入到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去。

明确工作责任和具体要求。

3、全面督查,狠抓落实。镇组成暗访组、督查组和考核验收组对全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分阶段开展交叉督查和全天候暗访曝光,并组织考核通报。对环境整治组织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依据《督查考核办法》实施问责,确保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附:《环境综合整治督查考核办法》

xx镇人民政府

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篇八

;

海晏县发展城乡客运一体化实施方案

为适应新形势下我县经济发展和人民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发展安全、便捷、通畅的城乡公交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青海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和交通运输部《关于积极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交运发[2011]490号)及《青海省道路旅客运输经营权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就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发展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我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目标,改革现行城乡客运管理模式,逐步形成县、乡(镇)、行政村、自然村之间完善的城乡公交客运网络。结合城乡道路通行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城乡公交安全运营,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尽快享受到“高效便捷、经济实惠”的运输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体现惠民政策与和谐交通,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大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二、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的重要性

我县共有2家道路客运运输企业(海北州运输公司海晏分公司、海晏县顺达交通运输服务中心),班线客车24辆765座,客运线路9条,其中:跨州(地、市)线路5条,州境内跨县1条,县境内4条。全县已开通班车的乡镇为6个,行政村通车达到24个,通班车率达仅占86%。为此,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交融、方便群众出行的重要手段;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有利于打破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格局,整合城乡客运资源,促进城乡客运协调发展,实现客运资源合理调配;有利于提高城乡客运市场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方便城乡经济物资交流;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加强指导协调,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拓展延伸城乡公交覆盖范围,提升城乡公交服务能力,使广大群众享受到公共交通带来的方便和实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组织领导

为顺利实施海晏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强化工作的有序开展,特成立海晏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自栋? 海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巴?图? 县交通局局长

? 马忠义? 县交通局副局长

成?员:解太邦? 县信访局局长

切羊尖措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王晓冰?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陈雪晴? 三角城镇镇长

贾生军? 西海镇副镇长

尹可良? 县公安局副局长

刘永忠? 县安监局副局长

申效伟? 县交警大队队长

苏发铭? 县财政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交通局,由马忠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相关实施工作中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城乡公交线路的审批、许可及日常联系工作,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其领导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如下:

1、交通局:负责统一组织指导城乡客运行业的发展,强化城乡公交行业管理,配合县物价部门做好城乡公共交通旅客运价核定工作,并与各职能部门联系沟通工作;

2、信访局:负责及时协调处理相关信访事项,做好有关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

3、发改局:负责核定城乡公共交通旅客票价,组织召开听证会议,并建立健全定价、票价调整机制,查处客运企业违反价格管理的经营行为;

4、安监局:负责对各相关部门履职安全工作职责进行监督,对因安全工作不到位造成安全事故和存有安全隐患的部门及责任人进行查处;

5、公安局:负责及时处置公交一体化工作实施中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依法查处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确保实施工作顺利进行;

6、交警大队:负责维护正常的公交线路运行秩序,依法查处违反交通安全管理的行为,禁止其他车辆占用公交车停靠站,开展交通秩序整治,为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提供畅通有序的环境。

7、财政局:负责做好资金保障工作,确保公交线路基础建设、运价优惠、车辆购置与更新等补助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将公交公用事业补贴列入财政预算;

8、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配合做好城乡公交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城区道路新建或改建时,将城乡公交基础建设纳入总体设计,做到同步施工、同步建成;

9、西海镇、三角城镇政府:负责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公交线路、站点设施规划建设,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及时协调处理各类突发情况。

四、具体措施

为彻底扭转城乡公交运行难的局面,有效解决城乡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力争在短时间内完成我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工作,近期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实施西岔村至西海新村公交线路。随着我县公路交通设施逐渐完善,公路网络辐射范围逐渐扩展,流动人口逐渐增多,据运输量统计,每天往返该线路的客流量为1700人次,其现有的运输结构为客运出租车,而经常性乘坐出租车票价较高,给沿线出行的乘客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为给广大乘客提供一个方便、快捷、实惠的乘车环境,切实解决在两地交叉上班的工作人员及学校学生定点出行难的问题,充分发挥出城乡公交车的服务功能,决定开通西岔村至西海新村公交线路。

(二)经营主体的建立和管理模式。城市客运出租车与公交车的实施工作归属当地政府规划许可,由交通部门实行统一管理。

我县城乡公交公司经营主体的建立拟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以招商引资的形式组建,招聘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或个人投资进行公司组建;二是暂交由运输公司或出租车管理中心,以兼营方式管理。公司要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依法享有民事权利,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有企业法人资格,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办公场所、停车场和办公设施设备等。人员配置:专职的管理人员、调度人员、安检人员、财务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重点岗位要具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

(三)运力配置与运行班次。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或个人自行配置或由政府财政部门配置。车型配置:首次投入车辆2辆20座客车,统一车身颜色及标识,以后根据市场需求投放运力。其主要运行方式为定点、定线、定时运行。运行时间:早上7:40分至8:20分;上午11:50分至12:30分;下午17:40分至18:20分,每日往返3个班次。

(四)公交站点设置及票价核定。公交线路上行线为:西岔村—清水社—东风社—三角城镇—西海新村(全程16.5公里)设5个候车站点;下行线为:西海新村—三角城镇—东风社—清水社—西岔村(全程13.5公里)设5个候车站点。城乡公交客运乘客票价由县发改局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召开听证会统一定价,车辆购票实行全程投币和购置月票两种方式。

(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随着城乡公交的不断开通拓展,其低廉的票价着实给沿线城乡居民带来了很多实惠和方便,但如何使城乡公交既要开得起来,又要开得下去,除了国家发放的燃油差价补贴之外,还应积极争取政府财政和有关部门支持,给予必要的保障性经营补贴,逐步统一公交化运行的城乡公共交通在税费、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实现服务标准和政策保障的有效落实,以保障公交车开得通、留得住和正常运行。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12年4月10日—4月30日)充分利用电视媒体或路检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第二阶段:组织该事项实施前的评估工作阶段(5月1日—5月10日)

根据《海晏县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的规定,以发放民意调查表、与相关行业经营者约谈、召开专题会议等形式,广泛收集资料和相关数据,认真做好各项评估工作,有针对性的制定《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调出化解和应急处置工作预案》,一并上报县政府进行审定;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5月11日—5月30日)

待该事项由政府批转后,县交通部门根据《青海省道路旅客运输经营权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面向社会开展公开性招投标,明确经营主体,于5月底正式开通运行,同时做好沿线基础设施建设的后续工作。

六、完善机制,加强市场监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青海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城乡公交客运经营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管,切实履行“三关一监督”的职责,督促客运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和职业教育,提高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行依法行政,对本辖区的运输市场依法进

行管理,切实维护道路旅客运输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创造良好的城乡公交客运经营环境。

相关热词搜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