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好奇的高二作文题目篇一
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的。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
那么放眼世界呢?这样的“好奇而无心”也是比比皆是的。火刑柱上的贞德满足了中世纪人们的好奇心;怒吼的伽西莫多满足了芸芸众生的好奇心。这样的“好奇心”似乎成了“赤子同心”的世界语言,在这样的语言之中写的尽是愚昧,平庸,衰亡与了无生机。
试问:真正的好奇心又为何物呢?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观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心观察,即使最寻常的事物也会化为“神奇”。在远古时代,先人们仰望星空,探斗转星移的奥秘,品云淡云聚的风采;到现在,我们通过望远镜与另一个星球招手,通过显微镜感知微观宇宙。可以说,没有观察与帮助我们更好观察的工具,好奇心也会闭上心房上的窗,落满灰尘。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供我们观察的无限舞台,那么,“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则是激发与约束我们将观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门。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
真正的好奇心不是“猎奇”,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以平庸或愚昧的心态去“发掘”别人的痛苦,去践踏真理。它的存在,需要观察的双眼来定位,需要思者的头脑来彰显其价值。
有了这样的好奇心,困难得以排解,就会得以进步,人类得以更好的生存并维护自己的尊严……
《哈姆雷特》中有言:“身处果壳之中,也自以为无限宇宙。”也许,正因为有了真的“好奇心”在,我们才能以更有力的声音爆发出这样的呐喊。
更何况,因为有了好奇的心,我们的世界远比果壳广阔得多。
有关好奇的高二作文题目篇二
自从有了记忆,我就知道自家的后园里有一个地洞,洞很黑,很深……
每次经过,我都会伸手在洞里掏几下,但是总是掏不到底,似乎那个洞就是新星一在《喂-出来》中描写的那个无底洞,深不可测,充满了奇幻色彩。
我从小就喜欢看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阅读时对小说中的世界加上自己想象的翅膀,所以每个故事都会被我理解的非常离奇。当然,这就免不了我有时候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事物抽象化,把一根铅笔想象成魔棒,把席子想象飞毯……那时的我把它想象成了新星一笔下的那个无底洞。
一次,我丢了一块石头下去,我想听听那个洞有没有底。但是,很不辛,我的计划泡汤了,一只手拧住了我的耳朵,随之而来的是如雷贯耳般的骂声。是我母亲在骂。我的母亲平时不让我一个人去玩一些有危险的事。
“我没有玩火,没有玩水,没有打架!凭什么骂我!凭什么拧我耳朵!”不知道那时的我竟然会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来,可能还小吧。
母亲很平静,似乎没有对我的话发火。
“听着,妈给你讲个故事。”说着,母亲抱起我,她坐在院子的矮凳上,让我坐在她的腿上,便开始讲起了那段或许不为人知的故事。
“夏天晚上,我的爷爷总是喜欢一个人坐在这个院子里纳凉,有一天夜里很深了,我爷爷闭上眼睛小憩了会,忽然听见有人在叫‘喂,有人在吗?'他往声音传来的地方走去,那里黑乎乎的,什么都没有,就在这时,出现了一束光,慢慢的显现出人影来,对我的爷爷说,‘你想知道我从哪里来吗?请你写一张纸条,就放在我曾经出现过的这个地方,用一个瓶子塞紧了……’爷爷当时吓得晕了过去,第二天,被我的爸爸发现躺在院子里,而且,院子里出现了一个洞,就是那个……后来,爷爷便整天疯言疯语地说他见到鬼了,还把这个故事反反复复地说给我们听。之后,他觉得那个‘鬼’所说的话似乎在提示他什么,他便写了一张纸条,塞进了一个瓶子,然后把瓶子扔进了那个洞里,结果那天,我的爷爷就倒在了那个洞的旁边……”
说到这里,母亲的眼里闪烁着什么,但是,我的好奇心却倍加了。
“后来,我爸说一定是那个洞里又不干净得东西,于是,就想把那个洞填平。但是,填了几个小时,几天,还是没有填满。”之后,我爸不知道为什么就不填了,他说,我爷爷的死非常的正常。”
母亲说完这个故事后,我觉得简直可以编成一部小说了,和蒲松龄的有的一比的灵异小说!但是,那些都是真实的吗?我得心里还是一个问号。
之后,我对那个无底洞怀有畏惧。
不过,没有多久,我的好奇心又上来了,我实在想知道无底洞里有什么,在这个科学文明的时代竟然还有这等怪事!一天晚上,我随身带了手电,偷偷的潜入院子,母亲并不知情。
月光照耀下,我看清了地上那个黑乎乎的洞口。里面,不知道有什么。我拿出手电,趴在洞口,仔细的往里边瞧,结果,我看到了底了!是的,那果真是洞的底部!似乎还躺着一个瓶子。我的脑中闪过了妈妈的爷爷往里面放瓶子的画面。难道这个瓶子真的是他放的?可惜我的手太短了,够不到。
我潜进了柴火间,拿出了一把很长的钳子,伸进了洞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瓶子从“无底洞”中取出来了。我迫不及待的打开瓶子的,倒出了一团纸,我把纸展开,皱巴巴的纸上写了几行字:
“我很想知道,因为我有好奇心。请你快点告诉我,我怕我的生命快终结了,我有癌,喉癌,我快撑不住了!但是我的好奇心还在。”
下面是不同的字体写的:
“爸,我想我也有好奇心,我会一直留着这个洞,让我们的子孙也来探究,我想他们的好奇心也很强烈,他们的知识或许比你我要更多。”
我什么都想通了,原来如此。但是,“无底洞”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我很想知道,“明天再来吧!被母亲发现我就完了。”我把纸条塞到瓶内,把瓶子放回到洞中,就回去睡觉了。
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到了我来到了院子里,院子里一个人也没有,我喊了声:“喂,有人在吗?”没有多久,一个老头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微笑着对他说,“你想知道我从哪里来吗?请你写一张纸条,就放在我曾经出现过的这个地方,用一个瓶子塞紧了……”然后我便离去……
关于母亲说的关于他爷爷的那段历史,我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毕竟历史的渊源很深,很深……把我的好奇心带到很远的地方去了……
有关好奇的高二作文题目篇三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的童年。
事情要追溯到一个夏天,那时候的我,还小着呢,年纪在班上最小的我却总有一种好奇心。比如说:玩具是由什么零件组成,风扇为什么可以转动,星星月亮到底长什么样……所以我经常因为好奇心而不小心把东西弄坏了,被家长责骂。别看我这样,其实我也成功过呢!
那一天,我还是如往常一样和同学们准备上课。"叮铃铃"上课铃响了,不一会儿,老师拿着很多东西进了教室。她高兴地问同学们:"你们这节课想玩吗?""想!"大家异口同声。"那我给大家做个小实验好不好?"她又问。"好"。只见老师拿出一张白纸,把它做成小纸船,又在上面涂抹了些什么,就把它放到一个铁架台上。她说:"今天我将给大家做一个叫纸船烧水的实验。"又见她把旁边准备好的水倒入船中,又点蜡烛开始烧水。
看到这里我们都惊呆了。不是火点着纸就会燃烧的吗?为什么纸船不会被烧坏呀?我无比渴望纸船会被烧毁,然而竟没能如愿。几分钟后,老师欣喜若狂的指向纸船:"你们看!水烧开了。"听此,我飞快地跑上前去,定眼一看。果真,水烧开了。小水泡还在中间翻滚着,我还是不相信就说:"老师,你肯定是用了什么东西来骗我!"她低头笑道:"明天我有空。"回到家里,我决定开始自己做一次,折船,倒水,点蜡烛,"哎,不对呀!我记得还有什么来着?",我心里好像落空了什么似的,不管它。又继续实验,结果船就那么毁了。水流了出来,不过,这也阻挡不了我的好奇心。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学校,为的就是找老师一问究竟。结果老师好似知道我会来,早在办公室门口等我了。问:"你是想问昨天实验为什么纸船没有烧坏吧?"我点点头,她悄悄的在我耳旁说,"其实是我在纸船上涂的油哈哈",我愣住了。"为什么?"只听他说了一大堆,但意思差不多是能隔绝燃烧吧,等中午回家,我又重新来一次,居然成功了!这下可满足了我这小小的好奇心。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然而,如果你放着不用,就会让生活变得无味,或是错过了一些好的机会,只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好奇心去发现,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你总会有一点点收获的。
请带上你的好奇心,同我一起去发现吧!
有关好奇的高二作文题目篇四
我们的童年大概是在“十万个为什么”里过完的。碰到一切新奇的、感兴趣的事都喜欢用手指着奶声奶气地问上一句:“这个是什么呀?”这完全是出于我们的好奇心。
何为好奇心?于我来说,不过三字而已:好,奇,心。
“好”,是一种欲望,求知欲学的愿望。孔夫子早就回答过子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是一种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陆游曾告诫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也是对他人负责,面对别人的“好”,我们要“贤者以其昭昭而使人昭昭”。总之,“好”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有了“好”这种意识,才能去探求大千世界各种各样令人着迷的“奇”。
何谓“奇”?不过是遇到“奇”发现“奇”使之不“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人带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然而,“猎奇”的人常常把一些不好的落后的事物挖掘出来,这并不是真正的“奇”。
这里所指的“奇”是牛顿对于苹果为什么会掉在自己头上的疑问;是伽俐略对于亚里士多德两个铁球为什么不能同时落地的质问;是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的反问。
对于未知,我们“奇”;对于书籍,我们发现的“奇”。人类在“奇”的带领下更加了解我们所居住的美丽星球,更加知晓处在一片黑暗之中的宇宙太空。“奇”是我们必须拥有的探求品质。
“心即理也。”明代的王阳明是这样解释心与理的关系。虽有夸张和唯心主义的色彩,但却能看出人们对于“心”的重要性的认识。
古人说过“心如止水”。由此可见一份安静的心情是多么重要。假如你带着浮躁之心,尚不说研究学术,恐怕自己也会被这情绪所左右,再也无法发现和创造了。《礼记》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放在第一位,修身即修心。当“心如止水”时,你的视野将扩大,你的思维将更加活跃。
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无心是蠢才,只有用心好之奇之,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人生凭“好奇心”而活,人类凭“好奇心”兴旺发达,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