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江西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一
这里是梦月山庄。传说800多年前,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赵昚的正宫娘娘夏云姑入宫前常来明月山采药。一日,疲惫的云姑在这里的一棵树下睡着了,她梦见天空悬挂一轮明月。这就是梦月山庄的由来。
前面是星月洞。穿过长150米的星月洞就到达青云栈道。青云栈道寓意“走青云栈道,从此平步青云,万事顺利。”
一 星月洞
星月洞是一个天然石洞。现在请大家抬头仰望洞顶,是不是满天星光皓月当空?是的,原来大白天天上的星星和月亮都躲到星月洞里来了。再往前走,您可以从星月长廊中感受到“月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当年夏云姑采药常经过此洞。
二 观景台
青云栈道就在我们眼前。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站在凌于万丈悬崖的观景台上。您看了对面山上翠峰如簇刀削斧劈云蒸霞蔚的景色,是不是也要发出“造化钟神秀,荡胸生层云”的感叹?仔细看看右面的悬崖峭壁,是不是有一种“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感觉?再俯瞰峭崖底下静静流淌的山谷溪流,是不是像一条酣睡千年静待腾飞的卧龙?
传说真命天子赵昚前生就是峭崖底下的这条卧龙,而夏云姑前生是栖息在青云崖上的一只凤凰。卧龙与凤凰日夜相互凝眸,萌生出爱恋之情。天长日久,不断演绎的龙凤之恋的故事感动了月老,于是,月老让他们投胎转世结为夫妻。
走过脚下这座凌空桥就踏上了青云栈道。青云栈道全长1650米,沿着栈道行走,您可以欣赏到一路绝美的风光。
三 转运台
夏云姑出生在明月山下一个叫夏家坊的村庄。喝着从明月山云谷飞瀑流下来的清冽甘甜的河水长大,云姑出落得貌若天仙,她聪慧善良,勤劳节俭,并且对父母极有孝心。云姑小时候家贫,父亲体弱多病。为了给父亲治病,她常常攀山越岭到明月山顶采药。
一天,夏云姑来到我们眼前的峭壁上采药,不慎滑了一跤,手脚被锋利的石尖划破,鲜血直流,她不禁感叹自己时乖命蹇。恰在这时,路过这里的一位白发仙翁俯身将云姑扶起,和颜悦色地对她说:“云姑,你的苦日子就要过完了,马上就要转鸿运。。。。。。” 不久,张太监奉旨到宜春选妃,果然夏云姑被选进宫,几年后,云姑成为南宋的一代皇后。这个拐弯处也就被称作“转运台” 。
四 圆相图
各位游客请注意,现在请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往对面的峭壁看,是不是看到了峭壁上有一块像一本书的凸出的石头?那就是石书----圆相图。
据史料记载,慧寂禅师从小天资聪颖,笃信佛法,未成年就出家为僧。一天,应真禅师给慧寂一册九十七圆相的图本,要他认真琢磨,好好爱惜。没想到慧寂看过一遍后就丢进火里烧了。应真禅师大惑不解,问他为什么要烧掉。慧寂答道:“但用得不可执本也。”意思是说,对祖上传下的东西要活学活用,不能搞“本本主义”,死抱着教条不放。话虽说得有
理,但应真禅师还是对秘籍被烧毁感到惋惜。这时,慧寂说道:“如果师父实在舍不得它,我今晚默写出来,明早上堂交给您一个新本本,保证一字不差。”第二天上堂时,慧寂把默写出的新本本交给应真禅师。应真禅师接过通读一遍,果然一字不差,顿时惊叹地说:“你小子真是神灵啊!有了你这样的弟子,还要本本干什么,干脆再把这新本本也烧了!”说完,应真禅师随即把新本本也丢进火里烧了。
传说被烧毁的圆相图新本本化作尘烟后,乘风飘到了明月山。烟尘就落在对面的峭壁上,形成了我们眼前看到的这本石书。
五 青冈树
青冈树是一种常绿乔木,五月开黄绿色小花,果实椭圆形,十月成熟。青冈树又被称作“爱情树”,树叶常绿,木质坚硬,往往雌雄同株。
相传宋孝宗赵昚 一日诵读韩愈的“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的诗句,突然萌生出游览宜春的念头。盛夏时节,赵昚随太监张公公数人攀山越岭游至青云崖。正欲小憩,突然,赵昚眼前一亮,只见一位美貌绝伦的少女背着背篓朝他走来,她就是上山采药的夏云姑。因是月老的安排,两人一见钟情。
据说他们当年就是在我们脚下的青冈树下相遇。现在这棵雌雄同株的青冈树,是夏云姑去世很久以后从枯倒的树兜上发出来的新苗长大的。原先那棵青冈树在夏云姑去世后不久就枯倒了。
夏云姑与赵昚早已离开了人间,但他们美丽的爱情故事却流传至今。
六 天官印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当年被贬为宜春刺史。尽管仕途失意,身世凄凉,但他并没有消沉,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来到宜春后,积极进行改革。当时袁州还有蓄奴的习俗。韩愈为了解救奴婢,自己出钱替奴婢赎身,并要求官宦及大户人家释放奴婢。
一日,韩愈翻山越岭游览明月山。来到我们眼前这方突兀的岩石前,他蓦然生出上奏皇上请求在全国特赦奴婢的念头。下山后,韩愈当夜起草上奏皇上,说自己梦见玉皇大帝在自己的后院里赐给他天官印一枚。皇帝看过韩愈的奏章后,很快下诏,在全国解救了成千上万的奴婢。后来这方石头便被称作“天官印”。
七 海豚望月
现在我们脚下的青云栈道海拔高度为1500多米。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天海水突然上涨,一群海豚随海潮游到这里嬉戏。这时,雨过天晴,奇崛的山崖上空悬挂着一道美丽的彩虹。正巧这时夏云姑在山崖上采药,彩虹映照在她秀美的脸上,一只海豚被她国色天香的美貌惊呆了。海潮很快退去,然而,我们眼前的这只海豚痴痴地凝望着山崖上的云姑,它还没来得及转身随退潮游回大海海水就消失了。
因为夏云姑的乳名叫“明月”,所以这只化为石头的海豚就叫“望月石”。从那以后,海豚岁岁年年相伴着明月山直到今天。
八 云姑崖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不知道经过多少个世纪的演变,形成了我们眼前巍峨壮观千姿百态的明月群山。您看栈道下层峦叠嶂,怪石林立,山花吐艳,苍松傲然。
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座险峻陡峭的悬崖,相传夏云姑的父亲一次数天昏迷不醒,云姑心急如焚。一天夜里,她梦见一位白发仙翁对她说:“明月山南面一座悬崖峭壁上长着一种开满米黄色小花的草药可以治好你父亲的病。”于是,夏云姑不辞劳苦找寻到这里,抬
头望去,果见一座悬崖峭壁上长着几株开满米黄色小花的草药,但采摘草药要冒九死一生的危险。
为了救父亲,云姑决定冒死采药。然而,她一伸手便双脚落空。眼看云姑就要从悬崖上坠落,霎时,梦中见到的那位白发仙翁甩出一条白色的长绢将云姑拦腰围住,把她救了上来。云姑的孝心感天动地,当地人称这座山崖为“云姑崖”。
九 云母屏风
各位游客,我们眼前的这座石壁叫“云母屏风”。
传说嫦娥一路被蓬蒙追杀来到明月山脚下,情急中吞下“灵药”,于是从明月山直奔月宫。在广寒宫里,嫦娥独对云母屏风,想起丈夫后羿平日对自己的好处和人世间的温暖,感到格外孤独与凄凉,于是催促吴刚拼命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好配成仙药服后早日回到人间与后羿团聚。
千百年来, 明月山下的百姓望见我们眼前的这座石壁,就会想起从明月山奔月的嫦娥独对云母屏风的寂寞和凄凉,也就更加盼望嫦娥尽快离开月宫重返明月山。于是,这座石壁就叫“云母屏风 ”。
十 甘泉池
站在石崖下面,您是否感到丝丝凉意沁人心脾?这里叫甘泉池,从石缝中流出来的清泉从古至今源源不竭流进池子。现在我们看到的蓄满清泉的石臼是后来人工制作的。
相传夏云姑当年在山上采药口渴时常到这里来饮水,还从这里用竹筒装水回家给父亲煎药。清泉柔软甘甜,不仅能止渴,还有解乏、去痛止痒的奇效。常喝此泉,面色红润,肤如凝脂,返老还童。
十一 云海山龟
明月山峰顶海拔高度1700多米。雨后的早晨和黄昏是观看明月山的最佳时间。这时苍山云海,雄浑壮阔,气象万千。
相传一个雨后的黄昏,夏云姑采完药正待下山,突然眼前云雾茫茫,不辨东西。这时,一只扶危解困的山龟突然出现在云姑身边。山龟示意云姑骑在它的背上。无奈中的云姑只好骑上去。山龟腾云驾雾,把云姑安全送到山下。
大家看前面,那只探出头的山龟还在忠于职守呢!
十二 断指峰
我们眼前的景点叫“断指峰”。大家仔细看看左边的岩石是不是像两根指头?
据史料记载,慧寂禅师九岁进广州和安寺出家。十四时,父母把他从寺庙接回家中,准备给他成亲。但慧寂禅师没有顺从父母的意愿,他跪在父母面前,用刀砍断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以表明他决意出家。父母见此,只好让他出家一心向佛。
传说被砍断的那两根指头当时飞出门外,消失的无影无踪,原来它们飞落到了明月山,化作我们眼前酷似断指的岩石。
也许是慧寂禅师与明月山的因缘,公元841年,慧寂禅师告别灵佑禅师来到宜春, 在明月山麓的仰山创建栖隐寺,聚徒讲学,成为沩仰宗创始人之一。
一次,慧寂禅师与来访的当朝宰相陆希声同游明月山。他们来到“断指峰”前,陆希声突然问慧寂禅师是否持戒与坐禅。慧寂禅师当即回答既不持戒也不坐禅,并给相爷说了一首偈语:“ 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镬头边。”意思是说,修炼禅法不一定要死守一定的程式,和尚可以不拘小节,最重要的是心里要有一把“锄头”(镬头),
随时注意“锄”去内心里受到的尘世杂念的污染。对于一名已经觉悟的高僧来说,有无戒律和修炼程式都无所谓了,因为他已经能够自觉地保持超脱清净的心境。
十三 嫦娥奔月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嫦娥奔月的地方。当年嫦娥就是从对面山峰那只蟾蜍身边飞上天的。
相传一次后羿在昆仑山巧遇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给他一包灵药,告诉他只要服下此药就能即刻升天成仙。后羿回家后将灵药交给嫦娥收藏。嫦娥将灵药藏在梳妆台上的百宝匣里,不料当时被后羿的徒弟蓬蒙窥见。
一天,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后羿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强迫嫦娥交出灵药。嫦娥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灵药一路狂奔来到明月山脚下。眼见就要被蓬蒙追上,嫦娥将灵药一口吞下。药性当即发作,嫦娥顿时飘离地面飞向天空。
当嫦娥飘到我们眼前这座山顶时,她顺势抱住一棵松树不让自己继续往上飘。望着脚下的万丈深渊,想着丈夫还不知道自己的情形,嫦娥泪流满面。落泪惊动了树下的两只蟾蜍,它们问嫦娥为何在这里哭泣。嫦娥告之原委,两只蟾蜍当即表示要找后羿来救她。
这时,天空飘来一朵祥云,只见王母娘娘立于其上,说道:“嫦娥,你已吞下仙药,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也知你难舍丈夫,难舍人间,且派你到离人间最近的月宫为仙,封你为月宫仙子,也可日日看到人间。念两只蟾蜍侠肝义胆,与嫦娥一见如故,许你们其中一只与嫦娥一同前往月宫为伴,另一只就留下来封为明月山神吧。”
于是,嫦娥携其中一只蟾蜍从这里飞向月宫。我们眼前这只就是留下来被封为明月山神的蟾蜍 。
十四 玉兔拜月
传说很久以前明月山有一对修行千年得道成仙的野兔。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仙上天宫。当雄兔仙来到南天门时,看见太白金星带领天兵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过。它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嫦娥的遭遇后,雄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是同情,想帮她却无能为力。蓦然间,它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无比寂寞,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于是,它即刻回明月山把欲陪伴嫦娥的想法对雌兔仙说了。
深明大义的雌兔仙虽百般不舍,但最后还是答应让雄兔仙前往月宫陪伴嫦娥捣药。请大家看前方,蹲在那里的就是后来化为石头日夜思念遥拜月宫雄兔的雌兔。
十五 情定月亮湖
相传宋孝宗赵昚 与夏云姑那天在明月山一棵青冈树下相遇一见钟情后,一路携手漫步走来,不知不觉来到月亮湖畔。
湖水清澈见底,倒影中的夏云姑仪态万方。这时,一片红云落在云姑的脸上,面带红晕的云姑显得更加姣美,楚楚动人。这时,赵昚从腰上解下一块玉佩作为定情信物送给云姑,嘱她好好收藏,耐心等待,来年定有人领她进宫团圆。于是,就有了后来张公公宜春选美的故事。
各位游客:青云栈道的游览就到此为止,祝愿大家从此平步青云,万事顺利。
江西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们,欢迎诸位来江西龙虎山参观游览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是道教的发祥地,在1988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全景区面积有200多平方公里。它的原名为云锦山后来因为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云锦山下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因此而改名为龙虎山。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等。在这些宗教当中只有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源远流长在五千年前我国就出现了道家。最早轩辕黄帝曾在肃州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居崆峒山,授黄帝自然之经是为道家传道之始。到了东汉后期政治上逐渐形成了外威与宦官两大集团的争权夺利豪强兼并大量的土地、广大的农民丧失了土地后成为流民,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温疫的流行为了求得生存和解脱,唯有求助于鬼神。而统治者见自己的统治地信摇摇欲坠,也只有以迷信来麻弊,这样就为汉末道教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而张道陵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创立了正一道,因为在当时凡是入道者都要交五斗米作为入道的费用所以又称为五斗米道。张陵是留侯张良九世玄孙,他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34年)浙江天目山,7岁时读《道德经》十多遍后就懂得其中的意义;对于天文、地理、河图、洛书、谶纬之书,都能领会它们的奥妙。在他26岁时,二次任江州(四川重庆)县令,后来辞官退隐北邙山(河南洛阳县境),修炼三年。【后来朝延征为博士,他称病不起。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和帝听说他是得道之人,以三品印绶,驷马车等征为太博。后封冀县候三诏不就”。】在他57岁时携弟子王长从淮入江西鄱阳登乐平雩子峰,溯信江入贵溪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丹成后又在西佩源壁鲁洞得神虎秘文。顺帝年间,张陵已高龄90余岁,闻四川巴蜀一代闹温役,于是就带着弟子入蜀。张陵入蜀后,居鹤鸣山(亦名鹄鸣山,在四川崇庆县境),继续收徒设教,建立道教基层组织等活动。
人人都说我们龙虎山有三绝,一绝是:进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所谓道都仙府就是我们要去的上清天师府。在我们龙虎山道教最顶盛的时期,在上清镇共建有十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其中有三座最为出名,第一个是上清宫,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就是出自上清宫的镇妖井中。上清宫位于上清古镇的东面距天师府约二华里,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宫殿,它不仅居江南道教宫观之冠,而且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授箓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养性的阆苑。也就是天师的办公室。在它规模最大时曾建有二宫、十二殿、二十四院。但最可惜的是这个宏伟建筑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因几个乞丐在长廓下烤火一不小心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本来一些海内外的道徒都想集资重建上清宫,但我们的鹰夏铁路线又下好从中穿插而过,所以已经根本无法修复了,所以我们现在只能从天师府所保存着的上清宫沙盘图中一瞩上清宫的宏伟了。
另一个建筑是正一观,正一观是历代天师收学徒的地方,说通俗些就是天师的学堂。
天师府坐落在上清古镇的中部,在宋朝时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六年(1320xx年)迁至上清长庆里,就是现在的天师府了。是历代天师起居饮食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天师的家。天师府现以被例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开放的宫观之一。
龙虎山的二绝是“丹山碧水”。丹山碧水中山指的是龙虎山的99山峰、24岩石。它们属于点形的丹霞地貌。大多不高约在50米——200米之间,最高的也只有800多米。这些山石形成大约在一亿二千万年前的晚白垩至八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当时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红色砂砾石不断的下沉与海底的泥页岩、鹅卵石交结而成大小不一的赤石岩群。在赤石岩层形成后,发生了造山运动,即喜马拉雅山运动。使赤石岩群发生平缓皱和断裂,以后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使断块垂直升降。岩层断裂发育由于是不同岩层,抵抗风化的强度不同,长期受地表水侵蚀作用,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的强烈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今日的峡谷、峭壁。而丹山碧水中的水指的是素有“小漓江”之称的泸溪河。清辙秀丽、婀娜多姿的泸溪河,发源于福建的光泽县,经过龙虎山流入信江最后注入潘阳湖。全长286公里。它由南向北把整个龙虎山的景点串成一体,我们今天所乘的船筏联游大约十几里地是龙虎山的精华景点所在,很多游客都说不游芦溪河就不算到了龙虎山,其实这一点也不夸张,芦溪河不是漓江却胜似漓江,它以溪水清澈,风景秀丽而著称。一边看着两岸秀丽的风景,听着动人的传说,坐在小小的竹筏上,这种移步成画的感觉真的是非常的浪漫。
江西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
欢迎来到风景秀丽的三清山,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三清山的概况:
三清山位于酒杯东北部玉山和德兴交界处。主峰玉京峰海拔1817米,雄踞于怀玉山脉群峰之上。三清山因玉京、玉华、玉虚三峰峻拔,犹如道教所尊崇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三神列座其巅,并有古建筑三清宫而得名。
三清山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却具有高山气侯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介于10-12℃之间,七月分平均气温21.8℃,年降水量平均20xx毫米左右。
三清山四委景色绮丽秀美,融融春日,杜鹃怒入,百花争艳;春夏之交,流泉飞,云雾缭绕;三伏盛夏、浓荫蔽日,凉爽宜人;仲秋前后,千峰竞秀,层林飞染;三九严寒,冰花玉枝,银装素裹,宛如琉璃仙界。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丰富,规模宏林,种类齐全,景点众多,景区面积达220多平方公里,中心景区71平方公里,共分三清宫、梯云岭、三洞口、玉灵观、西华台、石鼓岭和玉京峰七个景区。三清山东险西奇、北秀南绝,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的特点,奇峰异石、云雾佛光、苍松古树、峡谷溶洞、溪泉飞瀑、古代建筑、石雕石刻具特色,维妙维肖,形态逼真。
接下来,我们就一处处游览以上的景点吧!
江西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四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石门涧参观游览。在此我就把石门涧的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个介绍。
有句话说得好“石门涧是庐山的一块瑰宝。它既有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又有青城之幽、华山之险。不到石门涧,难识庐山面”。石门涧位于庐山西麓,所以按其区位素称:庐山西大门。据《后汉书?地理志》载:“庐山西南有双阙,壁立千余仞,有瀑布焉。”石门涧因有天池山、铁船峰对峙如门,内有瀑布高悬垂落形成壮丽多姿长涧而得名。面积5000余亩。自古石门涧就有“匡庐绝胜”、“山水决胜”、“石门冠天下、涧景醉游人”的美誉。其实在远古时期,大约九亿年前,庐山及周围地区尚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经多次地壳活动,庐山才从海底慢慢上升起来,所以地貌景观奇特,地质内涵丰富多彩。它属典型的冰川地貌,距今约120万到24万年前才形成这种“褶皱”型和“地垒式断块山”。而正是由于第四纪冰川鬼斧神工似的把石门涧雕刻成一件艺术珍品。黄龙冰斗,窄口下悬崖,挟带着的冰体,沿谷地面流,从而产生石门涧、u形谷、冰门槛。石门涧上连天池、九奇、大林、上霄诸峰。并且庐山将军河的水、九奇峰的水、上霄峰的水、大林峰的水、含鄱口的水、乌龙潭的水......最后都汇集于石门涧,所以说是石门涧的水资源很丰富,导致“处处挂飞泉”的景致。是庐山西部一条最长、最宽、气势的溪涧。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了解决庐山用电,国家在神龙宫上边筑起40多米高的大坝蓄水发电,瀑布优势相对减弱。但由于水源广,加之庐山全年阴雨天占55%,年均降水量为:1833.5毫米,年份降水量高达3362.6毫米,特别是3―9月降水量一般月均在150毫米左右,因此石门瀑布水,终年不涸,非常可观。而这种特定的环境气候也促使了生活在这里的“三石”的生长。说起这“三石”,大伙儿可能就要问了到底是什么?用句很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三石成一桌菜,是庐山的特产。分别是石鸡、石鱼、石耳。石鸡叫鸡不是鸡,它生长在庐山山涧里与蛇同一个洞穴,形体很像青蛙,叫声很像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石门涧的生态环境也非常优越,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庐山区域内的植物种类中,有60%以上在石门涧分布。
庐山的山花杜鹃花在入春后个个都争奇斗艳。早在1620_年前,石门涧就游踪不绝。东晋隆安4年,名僧会员率释、道、儒18高贤常游于此,游览风光,轮道吟诗,写下了《游石门诗并序》,成为千古绝唱。为我国山水游记之作开了先河。位团友:历经艰苦磨难,穿过一片柳山树林,爬上300多步台阶,现在我们大家已是气喘嘘嘘,满面汗水了。
请大家抬头观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千年古刹和三棵千年古树――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又一景点,周恩来总理照相的地方――三宝树。请大家在旁边的台阶上坐下休息,听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所谓三宝树,即两棵柳杉和一棵银杏,请看这块石头上镶着“晋僧昙冼手植波罗宝树”这么一看大家会说原来这三棵树是晋朝的一个和尚所种,那就有一千五百年啦,这种说法可对可不对,为什么呢?大家看,这两棵叫柳杉树,在庐山有很多品种的杉树,有水杉、河杉、红杉、铁杉、和柳杉,又因为这种树它枝叶长得像垂柳一样,往下沉,人们称它为柳杉。那边一棵叫银杏,又名白果,因为祖辈种树,孙子才能吃到果子,所以又名公孙树,它是活化石,十分珍贵。
根据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地质学家李四光,来庐山考查证明:庐山经历过第四纪冰川,也就是说,大约在400万年前,我们这块地方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栖息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但是因为第四纪冰川到来时,气温急骤下降,最后降到零下几十度,地球上有很多地方就这样被冰包围着,包围多少年呢?有40万年,在这40万年的漫长岁月中,很多植物都绝种了,但唯有这种银杏树不知道通过什么方法活了下来,而更为可贵的是很多植物都是雌雄同体的,但银杏树都是“公母”分开的,却又不能分的太开,据说分到一定的距离,花不能授粉,“公母”树都会死掉,这树是晋朝时的。
庐山有一庙叫“大林寺”,庙里主持叫昙诜,所种原有三棵,两母一公,有一棵母树种下不久就被虫吃掉了,公树痛不欲生也想死,但死到一半,抬头一看,还有一棵母树,公树想,我要一死,这棵母树也会死,为了这棵母树,我也要活着,所以人们又叫它爱情树。请看那一棵是公树,但又不是三宝树之列了,后来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此处修了一座“黄龙寺”,庙里面的长老叫“彻空”,又重新补种了两棵柳杉,又因为这一类型树,佛教统称为婆罗宝树,大致寺庙里、庙前或庙后都要种上一到两棵的,所以现在下面柳杉树高41米,直径1.9米,树龄620_年;这一棵柳杉高41米,直径2.2米,树龄620_年;这棵银杏高30米,直径1.5米,树龄1520_年。
那么树就是树,为什么称为宝树呢?有人说树到百年为宝,这是错误的,因为今古贤文上面说得好,山中易找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而这种树有很多说法,比如明万历年间,神宗天子驾游此处发现这棵银杏木质很好,就命令100个工匠限期三天,将此树砍下做一大桌子,谁知这100个工匠就来砍,这一下可了不得啦,为什么呢?因为你这边砍,它那边长,你砍多少,它就长多少,这一砍就砍了三天,限期将到,树砍不倒,这100个工人慌啦,一齐跑到树下哭着说树啊,你就让我们砍了吧,如果我们不把你砍下作成桌子,我们全家将会被杀啊,求你呀,谁知此时树上发出一种声音,好象在说“孩儿们,我很同情你们,但是你们要砍我,也只能从上面砍,让我一层层往下落,如果你们从下面砍,我将无论朝哪边倒下,都会压死我的子孙的呀,你看我四周长着多少树,它们都是我的子孙啊,工人一听树能说话,一齐大吃一惊,赶紧把这事告诉了神宗天子,明神宗听后一口气说,树本草木能照顾及子孙,我身为一国君王应为百姓着想,此树乃宝树也,应当加以保护。当然这是神话不足为奇,实际上是我们庐山脚下有鄱阳湖、长江,山上山下温差极大,因而气流的波动也特别大,所以每到夏天下瀑雨,风特别大,加上雷电,十分吓人的,人们称为“山啸”。据说明朝黄龙寺和尚彻空长老种下两棵柳杉不久,庐山发“山啸”啦,整个庐山是“飞沙走石、雷电交加、昏天暗地、日月无光、大雨倾盆、摇摇欲坠”,但是因为三棵树这地方是山凹,反而是风平浪静,因此,彻空和尚认为是这三棵树有镇山之能,特休书一封告诉皇帝,又因为这上面黄龙寺是万历母亲慈圣皇太后所修,所以万历皇帝特别重视,因此这位神宗皇帝降旨一道说“树能镇山,是大明朝洪福齐天,实乃宝树,是太后洪福齐天,今后三棵树要加以保护,不得毁坏,凡大明官员,路过三棵树要“文官下矫,武官下马”,所以这三棵树和庐山树都被保护起来啦,这三棵树呀才能这样枝繁叶茂,直到现在都长得这么吸引人。
民国初年,爱国人士陈三立游玩三棵树曾题诗一首说: 山山凿径带痕围,蹑步青云接隼飞; 磬吐草根成薄碎,影生木未敛余辉; 谁移赤水三棵树,只伴残僧百衲衣;直干瑰枝保今古,斧斤所赦与欷嘘。 好啦,三宝树介绍到此,我们大家休息一下,等一会再给大家介绍庐山的其他名景。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有庐山“的瀑布群”“最神秘的大峡谷”之称的剪刀峡景区。它坐落在庐山北部的深山之中,距离九江市区11公里,行车时间大概在30分钟左右,请大家放松身体,随着汽车缓慢的颠簸,给大家做免费的按摩。在大家享受的过程中,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剪刀峡的情况。
庐山最缥缈的是云雾,最悠久的是人文,最莫测的是政治,而最壮观的就是瀑布了。在剪刀峡中就有庐山的瀑布群。剪刀峡,除了站在庐山牯岭往下看山峦象被剪刀剪开而得名之外,更是因为在剪刀峡内,有一条瀑布像一把流动的巨型剪刀。其实在剪刀峡长约3500米、宽约250米的山谷中,大大小小的瀑布加起来有近百个。加上地形复杂,雨水充沛,使得每条瀑布的姿态各不相同,除了刚才说的剪刀峡双瀑之外,还有上下三叠,潭深水急的乌龙潭瀑布;寒玉森森,泄水如帘的水帘泉瀑布;轻舞飞扬,飘洒婀娜的龙须泉瀑布;石如太师椅,色如白龙身的龙椅石瀑布;扭扭捏捏,害羞躲藏的隐瀑……千姿百态,变幻莫测。除了千奇百怪的瀑布群之外,更为奇特的是举目成趣的嶙峋怪石,牯牛石,神龟石,天宝石,卧云石,鸡冠石,罗汉石,九龙石,飞龙石,石蛙……这些巨石有的在涧旁静坐,有的掩映在密林之中,有的在山顶眺望,或立、或卧、或懒洋洋、或欲腾空而去,不一而足,形神兼备,活灵活现,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走进剪刀峡,你会发觉天突然的暗了,就算是在正午,你也很难让阳光直射在身上,仿佛你走进了原始森林,这就是剪刀峡的另一个特点-----幽。走进剪刀峡,举目四望,除了绿色还是绿色,除了树木还是树木。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是庐山景区之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这并不是古人所独有的享受和意境,你在剪刀峡也能亲身体会到。庐山樱花林,杜鹃谷,野葡萄园,紫藤,香果,等等等等,多达近3000种的植物会让你目不暇接,藤缠树,树缠藤,藤藤相缠,树树相连。最让人叫绝的,是在桂花潭边的一株桂花树,树围56厘米,别看它不高,可是却有着千年的历史。他之所以千年还长得不粗壮,那是因为它生长在石头上。尽管他先天条件不好,可是在这峡谷中充沛的雨水,湿润的气候,竟然也生长得有声有色了,因其枝干婆娑如凤凰展翅,又被誉为凤凰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特地为他写下一首诗《庐山桂》:偃蹇月中桂,结根青倚天。天风饶月起,吹子下人间。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生为石上桂,叶如剪碧鲜。枝干日长大,根基日牢坚。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无人为移植,得如上林园。不及红花树,常栽温室前。
大家也许都知道,庐山自古宗教繁盛,特别是佛道儒三教,在庐山扎根最深,历史也最久远。作为谷深景幽,飞瀑流泉的剪刀峡,自然也就成为方外人士的的修行之处,净土宗的始祖----慧远大师和他的十八高贤曾在剪刀峡讲经参佛,浔阳三隐之一的刘程之曾在此隐居修身,陶渊明没有在沙河隐居前,也在此和刘程之,慧远作伴,他们去世之后。陶渊明才郁郁寡欢的迁到沙河县。道家五祖之一的白玉蟾,也曾经因道行不深来此修炼,最终悟道成仙。匡俗就是在此修炼,成仙而去,留有庐存。庐山就因此得名。佛道儒三教在此相处和谐融洽,大家各自修炼又互相融会,形成了中国宗教历少有的大融合。在剪刀峡的密林深处,有一处近百亩的寺庙道关遗址。从前宗教的兴盛由此可见一斑。只是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这个号称道教第三十六福地的地方竟然没落了,庙观颓败,人迹全无,只剩下今日的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满目凄凉,让人不由得唏嘘感叹。为什么会这样呢?那些修行的高僧道长呢?那些饱学的儒士呢?真的意境肉身飞升了吗?这个至今还没有解开的谜团,为剪刀峡迷上了一层生米的面纱,这就是为什么说,剪刀峡是庐山最神秘的大峡谷了。
介绍了剪刀峡的奇,剪刀峡的幽,剪刀峡的绿,剪刀峡的神秘,再剪刀峡最应该注意的是什么呢?1、 绝对禁止吸烟。这是首要的。2、其次要注意安全,很多石头上由于湿润的气候,长满了青苔,很薄的一层,有的地方肉眼很难看得出来,所以大家可能看到溪流纵横,瀑布飞下感到很兴奋,但是千万要记住。安全才能开心。3、由于这里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会给我们的一些活动造成不便,吃住不是很方便,但是就算这样,坐在山中吃上一些山野之味,也是别有一番情趣的。4、这么青的山,这么绿的水,这么美的景,你忍心看到他们被垃圾淹没吗?
所以,建议大家把垃圾装在塑料袋里,不要随地扔果皮纸屑,更不要随意攀折那些自幼生长的野花,让他们自由的生长吧。各位朋友,还有几分钟就到了剪刀峡景区了,进景区之前,我们还会看到千年古塔----西林塔和净土宗的祖庭----东林寺。到时候我在一一地为大家介绍,大家可以开始准备了,换上登山鞋,去掉不必要的装备,贵重物品随身携带,其他地放在车上,然后让我们轻装上路。探寻剪刀峡的神秘吧。
江西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五
滕王阁,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他既有黄鹤楼的气势,又有岳阳楼之景观,更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这座历史名楼坐落在南昌沿江北大道,依城临江。始建于唐永徽4年,也就是公元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实为歌舞之地。后因初唐四杰王勃所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得于名贯古今,誉满天下。滕王阁自创建以来,迭废迭兴28次,最后一次毁于1920_年10月的兵火,现阁为第29次兴建,1983年奠基,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主阁竣工并对外开放,新阁是根据古建大师梁思成1942年所绘草图,参照天籁阁旧藏宋画《滕王阁》及李诫《营造法一书》重新设计而成的仿宋式建筑。
阁楼的主体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台座以上取“明三暗七”格式,共九层,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两翼为对称的一级高台,上为游廊,游廊两端为“压江”、“挹翠”二亭,组成一个“山”字形。主阁碧瓦丹柱,斗拱重檐,色彩绚烂而华丽,保存了唐阁“层峦叠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天地”的气势。
走进大厅,扑入眼帘的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这是根据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而创作的,浮雕主体部分,王勃昂首立于船头,周围波翻浪涌,表现王勃藉神力日趋七百里赶赴洪都的英姿。画面右部为王勃被风浪所阻,幸得中源水君相助的情景,左部为王勃赴滕阁胜会,挥毫作序的场景。整个构图采用时空合成的现代观念,将不同时间、地点、人物、故事融合在同一个画面,以传统雕塑手法,并通过朦胧灯光的处理,把观众带入幽远迷人的意境中。
一楼西厅是阁中最大厅堂,西梁枋正中挂有白栋材同志书“西江第一楼”金匾。此厅陈放了一座滕王阁铜制模型,又叫“阁中阁”。它是按1比25的比例制作。台座乃是采用桂林白矾石打制,“阁中阁”由江西铜工艺品厂铸造。厅内丹柱上悬挂有多副出自名家手笔的楹联。
第二层是一个暗层,采光和通风均靠人工解决。此层的陈设,体现的是“人杰”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画高2.55米,长20多米,画面上生动地描绘了自先秦至明未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些人虽然时代不同,服饰不同,地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素质不同,性格不同,但是和谐统一在同一的画面之中。这是一幅由江西历史上众多名杰组成的辉煌长卷,展示了伟大华夏民族之雄风。画面人物造型生动,格调雅逸,线条组织富有韵味。
第三层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也是阁中一个重要层次。在廊檐下有四幅巨型金字匾额,规格都是1.5米× 4.5米。 东为“江山入座” , 西为“水天空霁”,南为“栋宿浦云”,北为“朝来爽气”,这些内容均系清顺治蔡士英重修滕王阁时所拟匾额。东厅两侧陈列有“銮驾”礼器,取材于“戟”、“帷”等古仪仗,有朝天镫、月牙戟、 判官手、龙凤屏、金爪等,由苏州制作。面北耳厅陈列以“物华天宝”著称的江西工艺展品,北耳厅为一茶座,是阁中品茗、小憩之地。中厅屏壁有2.8米×5.5米的丙烯壁画《临川梦》,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
《牡丹亭》剧本写成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就是公元1598年,第二年,汤显祖首次在滕王阁上排演了这出戏,开创了滕王阁上演戏曲之先河。滕王阁由此而从一座歌舞楼台逐渐演变成戏曲舞台。画面以灰蓝色为基调,采用装饰手法,刻画戏剧人物,体现神灵感梦的故事情节,通过梦幻来体现汤公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对理想社会的憧憬,表现出强烈的爱憎。第四层与第二层建筑上看是相似的,也是一个暗层。此层主要体现“地灵”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丙烯壁现《地灵图》,集中反映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景观精华。画面从南往北依次是大庾岭梅关、弋阳圭峰、上饶三清山、鹰潭龙虎山、井冈山、庐山、鄱阳湖、石钟山等。画面严谨,功力深厚,充分表现了江西“钟灵毓秀”的壮丽山川。
中厅正中屏壁上,镶置用黄铜板制作的王勃的《滕王阁序》碑,近10平方米,乃是苏东坡手书,经复印放大,由工匠手工镌刻而成。
西厅东壁悬挂磨漆画《百蝶百花图》,选此题材,乃是根据滕王李元婴爱蝶、绘蝶之雅事。据传李元婴擅画蝶,自成一派,画界称为“滕派蝶画”。滕王的蝶画当时非常珍贵,有诗云:“腾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这幅磨漆画寄托了今人对“滕王阁”创始人李元婴的怀念。其制作工艺非常精妙:以三合板为底,贴金箔纸为底色,蝴蝶乃是用细铜丝勾勒线条,将贝壳碾成粉末敷成翅膀,画面下部盛开的白色花丛是南昌市市花金边瑞香,花瓣用蛋壳拼成。磨漆画有东方油画之誉。
五楼是最高的明层。漫步回廊,眺望四周,江水苍茫,西山叠翠,南浦飞云,章江晓渡,山水之美,尽收眼底;高楼如林,大桥如虹,公路如织,人车如流,一派城市繁荣之景象。四季之景不同,游目四望,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第六层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其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2米×5米的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各一块。其内,虽是一个暗层,但设计者将中厅南北角重檐间的墙体改成了花格窗,故光线极好,与明层无异。由台座之下的底层算起,这一层实为第九层,故大厅题匾“九重天”。大厅中央,有汉白王围栏通井,下可俯视第五层,其上方对一圆拱形藻井,寓含天圆地方之意。24组斗拱由大到小,由下至上,共12层,按螺旋形排列。取意1年12个月,24个节气。斗拱采用的是明、清民间木作处理手法。彩绘采用五彩装,沥粉贴金,金碧辉煌。最顶端的彩绘,则是参照西安钟楼的彩绘式样精心绘制而成。这一螺旋式藻井,在全国古建中是不多见的,能给人以动感,凝神仰视,仿佛在不断旋转,不断变化,又给人以时空无限之感,这也正是设计者的匠心独具之处。藻并中央,悬挂精雕细刻的“母子”宫灯,随气流变化,宫灯不停地微微转动。
西厅称为“仿古展演厅”,是一座小型戏台,戏台上陈列有极为珍贵的古乐器复制件,深寓歌舞兴阁之意。其中有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编磬仿制件。编钟为24件,可进行演奏,曾获得1985年的“百花奖”。编磬为32件,其厚薄不同,敲击时发音各异。此外,还有土乐“埙”、竹乐“排箫”,革乐“建鼓”、“双凤虎座鼓”,匏乐及丝乐“瑟”、殷代“虎纹磬”、“铙”等塑件,还有隋唐时代的乐俑。这些仿古乐器既是陈列品,又可利用它们进行小型的乐舞演奏。20_年后,文娱队移至北园(俯畅园)进行文艺演出。
大厅南北东三面墙上,嵌有大型唐三彩壁画--《大唐舞乐》。南面为“龙墙”,以男性歌舞乐伎为主,画面以《破阵乐舞》为大框架。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征伐四方,破叛将刘武周,军中遂有《奏王破阵乐舞》之曲流传,歌颂其功德。李世民即位后,亲制《破阵乐舞》,其舞形及音乐“发扬蹈厉,声韵慷慨。”壁画中舞蹈者披甲执戟,作战武士打扮,具有浓厚的战斗气息和粗犷雄伟气势。《破阵乐舞》的队列当中,有两组舞蹈的表演者。右边,两名胡人表演以跳跃动作为主的《胡腾舞》,这种舞蹈为唐代西北少数民族舞蹈,出自石国,也就是唐属安西大都护府管辖,今乌兹别克塔什干一带。舞蹈者头戴珠帽,穿长衫,腰系宽带,足登软靴(多为黑色),有诗曰:“扬眉动目踏花毯,红汗交流珠帽偏”。左边,两名舞者执剑跳起,表演的是《剑器舞》。唐代著名舞蹈艺人公孙大娘善舞剑器,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中描绘道:“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画面中后部,舞者身披狮皮表演《五方狮子舞》。五名舞者装扮成五头不同颜色的狮子,各立一方,表演狮子“俯、仰、驯、狎”等各种情态,有二人扮成“昆仑像”,就是戏狮的人,牵着绳,拿着拂尘彩球逗弄狮子,场面雄伟壮观,与前面的《破阵乐舞》队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画面后部是乐台上下的伴奏乐伎。
北面为“凤墙”,以女性歌舞乐伎为主,画面以唐代著名宫廷乐舞《霓裳羽衣舞》为主体(在三楼已对其进行简要介绍)。白居易在诗中描绘,其服饰“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间俗衣服。虹裳霞帐步摇冠、细璎累累佩珊珊”。其舞姿“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裾云欲生”。左边,两名女童踩莲对舞,表演的是《柘枝舞》。
此舞为唐代西北少数民族舞蹈,出自怛罗斯,(唐代属安西大都护府管辖,今乌兹别克境内的江布尔)。其舞姿节奏明快,旋转迅速,刚健婀娜兼而有之,主要以鼓伴奏。画面中后部,两名舞伎在圆型地毯上快速轻盈地旋转,表演的是《胡旋舞》,此亦是唐代西北少数民族舞蹈,出自康国(唐代属安西大都护府管辖,即今乌兹别克境内撒马尔罕)。其舞姿动作轻盈,急速旋转,节奏鲜明,主要以鼓伴奏。白居易《新乐府·胡旋女》诗云:“弦歌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巳时”。画面后部是伴奏乐伎。整个舞蹈场面设置在满塘春水、绿荷粉芙蓉的水榭之上,旁有两只仙鹤,一左一右,上下翩飞,烘托了轻歌曼舞、飘飘欲仙的气氛。
滕王阁的陈列,有很高的文化品位,体现和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精粹,同时也反映了豫章古代文明的特色。滕王阁,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高雅的文化殿堂。
江西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六
各位游客,大家好!从茨坪出发顺着井遂公路前行,接下来我们要游览的便是笔架山景区。笔架山景区位于茨坪的东南面,距茨坪13公里,是井冈山风景名胜区十一大景区之一,也是井冈山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南大门,主要包括行洲和笔架山两大区域的景点,它以自然风光为主,融革命人文景观为一体,总面积为17.2平方公里,是井冈山唯一一个集自然山水风光、革命历史遗迹、客家民俗风情三位一体的景区。
笔架山以十里杜鹃长廊享誉世界,被人称为“天下第一杜鹃山”,这里雄伟俊俏的山峦、浩瀚无垠的林海、绝壁千仞的峡谷、瑰丽灿烂的日出、气势磅礴的云涛加上奇绝独特的杜鹃,共同造就出笔架山著名的“五大奇观、十大美景”。五大奇观即:十里杜鹃长廊、十里中国台湾松林、日出云海、笔架山峡谷、珍稀植物景观(地球上同一纬度保存最完好、最大的一片次原始生林,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誉为全世界仅有的常绿阔叶林),另外再加上红色桃花源、井冈激情漂流、十里笔架山索道、高山盆景风光、笔架山奇石(如“弹指一挥间”、“唤起工农千百万”、“金鸡报晓”等)构成了笔架山的十大美景。如今,笔架山索道的建成顷刻间使“蜀道”变通途,山水紧相连。“上了井冈山,必游笔架山”成为广大游客的心声!笔架山主要由中峰(扬眉峰)、西峰(望指峰)、东峰(观岛峰)三大峰组成一个“山”字形,因远远望去犹如古代的笔架,故名笔架山。笔架山主峰扬眉峰,海拔1405米,它集雄伟壮丽,葱茏险峻,风光秀丽于一体,因此也留下了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世代的传诵更让人浮想联翩。那么传说中的笔架山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据传:过去,笔架山的山脚下住着两个穷秀才,一个叫赵六,一个叫张三,是一对要好的朋友。他们连年赶考,都榜上无名。后来,因为家境贫寒,两人只得上山砍柴维持生计。一天,他们正在山上的路边吃饭,走来一个衣着破烂的跛脚叫花子,向张三讨饭吃。张三瞪眼隆鼻地说:“我砍柴都饿得半死,哪有饭给你吃,快走开,快走开!”叫花子碰了一鼻子灰,又向赵六走去。赵六把饭端给叫花子说:“老人家,你吃吧!”叫花子说:“好孩子,我们一起吃。”于是,一人吃一半。如此五天,天天如此。第六天,叫花子又来了。吃完饭,叫花子从怀里摸出一支毛笔和一只笔架来对赵六说:“孩子,明年京城会试,你务必带着这两件东西去投考,你会有好运气的。”说完,就沿着山道走了。赵六觉得奇怪,就告诉张三。张三看了看毛笔和笔架后撇撇嘴说:“鬼才相信这个臭叫花子的话呢!”赵六真心实意地说:“不管咋样,我们不妨去试试,如果我考取了,以后送给你去考。如果不中,也就算了。”第二年,赵六和张三一起赴京赶考。谁知,赵六落榜了,而张三不但高中进士,而且参加殿试,夺得第一名,做了新科状元。这天,叫花子又来了。他在街上看到赵六在卖柴,奇怪地问:“你没有去投考?”赵六说:“去了,我落榜了,倒是我的好朋友张三考取了,还做了新科状元。”叫花子满脸疑惑:啊!会有这种事?我给你的毛笔和笔架呢?”赵六说:“在家里。”“你给我看看。”到了赵六家,叫花子看了毛笔和笔架后不禁惊叫起来:“这是假的。孩子,你给别人看过么?”赵六说:“给张三看过。”叫花子跺着脚说:“坏了,被他换掉了。孩子,这是一支神毛笔和神笔架呀!带着它们去投考,必中无疑。”赵六说:“待我进京要回来,下次再去考。”“恐怕要不回来啰!”“要得回来,张三是我的好朋友。”正在这时,屋外传来鸣锣开道声,又传来“新科状元张三回来啦”的吆喝声。赵六高兴地拉着叫花子往外走。走到屋外,只见人山人海,一乘华丽的官轿抬了过来,前呼后拥,好不威风。赵六三步并做两步走,拨开人群,挤向官轿。侍卫把他推开,他大声说:“我是张三的好朋友。”侍卫头目大声喝道;“大胆刁民,竟敢在大庭广众面前直呼新科状元的大名,有辱朝廷。来人,给我拿下。”几个侍卫如狼似虎扑将过来,将赵六五花大绑。赵六拼命地叫喊:“张三,我是赵六,你的侍卫把我绑起来了!”喊了许久,不见张三来解救自己,赵六心里明白了一切,狠狠地骂道:“张三,你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我今天才看透了你。”站在一旁的叫花子暗忖:“如此衣冠禽兽之徒,留下必祸国殃民。”他伸开手掌,口中念念有词。立刻,从官轿里飞出两道金光,神毛笔和神笔架落在他手上。叫花子将神笔架甩出去,神笔架飞到官轿上空,突然向轿顶砸下,新科状元张三就被压在笔架底下。叫花子用衣袖一扇,笔架越长越高,越长越大,长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今天的笔架山。据说,那跛脚叫花子就是八仙中好打抱不平的铁拐李。这美丽的传说告诉我们:惩恶扬善,恶者即使一时能成就功名,但难保一世富贵,善者应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好了,听完了这段优美的传说,大家心里是不是已经在想象这座充满神奇色。
彩的笔架山了呢?可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其实它已开始进入我们的视线,窗外右侧的山体便属于笔架山的范围了!大家看到那座尖峰了嘛,那就是我们稍后要征服的笔架山主峰――扬眉峰!
到笔架山一游,不得不说的是一种大家都熟悉的花卉,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沿公路山体两岸翘立于枝头的艳丽花卉了,那是什么呢?那就是与井冈翠竹并驾齐驱享誉中华的杜鹃花。杜鹃花素有“木本花卉之王”美誉,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它不仅是井冈山的市花,更被列为江西省省花,目前,井冈山的杜鹃种类已发现有28种,采集标本21种,约占江西杜鹃种类的60%以上。江西杜鹃花资源异常丰富,是华东地区杜鹃花资源最丰富的省份,而井冈山的笔架山又是江西最具代表性的杜鹃之山,每年四五月间,笔架山上山脊两侧的十里杜鹃长廊,各式杜鹃花竞相开放,千姿百态,姹紫嫣红,景致蔚为壮观。据考证,这种长达十余里的杜鹃林带,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堪称世界奇观,井冈一绝。
一直以来,淳朴的井冈山人民对杜鹃花就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那是因为井冈山的红杜鹃是用革命先烈的热血所染红的,现在在井冈山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井冈杜鹃”的故事呢。吴月娥,1920_年出生在湖南,15岁那年参加了少先队。1920_年1月,敌人对井冈山进行第三次“会剿”,井冈山青年林同生告别心上人吴月娥,参加了红军。临行前,两人相约,来年相会在杜鹃花盛开的时候。杜鹃花还没有开,林同生已经牺牲在了八面山。当年春天,吴月娥也遭抓捕,敌人逼她带路,吴月娥将计就计,将敌人引上了悬崖,趁敌不备,吴月娥拖住敌军官跳下了深渊。第二年,井冈山上漫山遍野,开满了杜鹃花,人们传说,那是吴月娥姑娘的鲜血染成的,所以叫它“井冈杜鹃”。井冈山人喜爱红色,正是因为4.8万名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烈士的灵魂化作一丛丛美丽的杜鹃在井冈山上怒放。那每一朵杜鹃花都承载着一个追求理想的灵魂,每一簇杜鹃花都记录着一段红色悲壮的记忆,每一丛杜鹃花都蕴涵着一种坚韧不拔的品格,每一片杜鹃花都象征着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井冈杜鹃,如今已成为一种象征,与参天挺立的水杉,与浓荫馥郁的梧桐,共同营造着井冈山红色的历史人文与绿色的生态和谐。杜鹃,一头连着历史的烽火硝烟,一头接着时代的火树银花。现在,由井冈杜鹃而孕育的花卉产业,还成了井冈山农民的致富项目呢。
笔架山素有“十里杜鹃十里松”的说法。到了山顶就融入了花的世界,绿色笔架山的海洋、珍稀的植物园。沿着十里杜鹃长廊你将看到成片的中国台湾松,这些松树平展、刚劲、挺拔、卷曲、盘旋,有的象凤凰归巢,有的如飞龙下海,争奇斗妍,千姿百态。笔架山还有充满神秘色彩的原始次生林以及许多珍稀的木本树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伯乐树、香果树,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白豆杉、福建柏、蓝果树、杜仲、香果树、观光木,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南方铁杉、闽楠、凹叶厚朴,还有珍贵的冷杉、独蒜兰、金叶含笑、绣毛含笑、井冈厚皮香等,特别是福建柏、冷杉、黄山松成片生长,绝大部分已有二三百年的年龄,形成多处壮观的植物群落景观,因此也被称为“天然的植物园”。
此外,景区内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物种达200余种,其中珍稀濒危动物4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黄腹角雉和白劲长尾雉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水鹿、穿x甲、金猫、大灵猫、小灵猫、斑林狸、鹰雕、草鸮、斑头鸺鹠、褐林鸮、小鸦鹃、裸翅鸦鹃、鹊鹞、红隼等21种。
笔架山上观云海,可谓既奇又壮,有时茫茫无际,犹如波涛万里的大海;有时云雾在山头缭绕,在山谷中翻腾,座座峰峦,似星岛,又似航船;有时云雾蜂拥而至,又突然跌落深谷,形成汹涌的瀑布云;有时朵朵白云轻轻飘拂,仿佛孤帆远影。而雨后初晴的十里云海将让您心境豁然开朗!笔架山上观日出更是美不胜收。清晨,远处天边霞光万道,朝阳渐渐露出脸来,似金盘,似火球,金光灿烂,照耀着千山万水,阡陌田园,充满了诗情画意。
位于笔架山东麓的行洲村是井冈山上一个小村落,住在这里的老表大多姓李,都是客家人,他们的祖先是明末清初自福建上杭到广东五华,后来又迁徙到井冈山,到现在为止至少有5代人了。他们的后裔至今还保留着客家人特有的民情风俗,如饮食习俗、衣着服饰、生活起居、尊祖敬宗、婚嫁习俗、文化信仰、和耕耘劳作等,成为井冈山旅游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客家民系是在中国长期历史中形成的汉民族内一个特别民系。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客家文化是中原古文化的延伸和扩展。中国自秦汉以后一千多年间,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或天灾战祸等原因,多次引起中原汉人向南迁徙,数量超百万之众。南下汉人形成若干支系,其中进入赣南、闽西、粤东北山区的中原汉人,与古越族后裔畲、瑶等土著居民杂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创造出一支与中原文化相通、又具南方特色的文化,称为“客家文化”。这些南迁汉人,操一种浓厚中原古音,并杂夹江淮官话的语言,称为“客家话”,讲这种话者称“客家人”。客家民系分布很广,其中赣、粤、闽边三角地区是其主要聚居地,在国外以东南亚为主。据估计,全世界客家人现在约有4000至5000万左右。
现在我们已到达了“行洲府”――笔架山景区的入口。在我们右侧的精致木楼就是笔架山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客服中心设施完备,娱乐餐饮、休闲品茗等服务项目一应俱全,并配有一个150个车位的停车场。客服中心南邻溪水,环境优美,清新淡雅。独上高楼,临窗而坐,你将观赏到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目睹到一幅青山、云雾、客家村舍的世外桃源景象!我将在这为大家购票,有需要“唱歌”(上洗手间)的朋友可在这轻松一下!大家在这休息片刻,养精蓄锐一下吧!
过了行洲桥,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笔架山景区第一美景――红色桃花源。为什么这里取名叫作“红色桃花源”呢?答案就得在井冈山这座红色大山中去寻找了。革命家张闻天说过:“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军将士们生活艰苦,当时流传着一首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可以说,当时红军将士的生活是异常艰苦的,但他们的心中始终存有一个理想的家园――“红色桃花源”,那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那里没有仇恨,没有战争,是一片美丽、宽容、安宁、祥和的净土和乐园。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红色桃花源”,沿途皆是阡陌田园、小桥溪流、桃林芳草、炊烟水牛以及无处不在的祥和,这不正是当年红军战士心中“理想的生活”吗!这不正是当年无数红军为“生活的理想”而浴血奋战的结果吗!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观赏到一幅小桥、流水、人家,青山、云雾、客家的世外桃源景象,还可以接受红色文化的神圣洗礼――行洲的红军标语群遗址就是当年红色革命历史和当年红军追求梦想的真实写照。
笔架山景区林海苍茫、层峦叠翠,它兼有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以及峨嵋之秀和青城山之幽。笔架山四季皆美景,春花秋实、夏翠冬醉是其最好的写照。每当春夏之交,这里便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每逢秋末冬初,满山遍野的红叶,您会被这里的红色的世界而陶醉。而到了冬末初春,整个山脉银装素裹,犹如一条银色的巨龙在舞动,杜鹃树开出了银白色的冰花,各类树木上绚丽的雾凇、冰挂,清新的空气,银色的世界,如同水晶宫一般,美景秀在其中,让您乐在其中。笔架山花木繁茂,而杜鹃、松树、柏树和杉树尤多,当您走在笔架山上,他们就象是站岗的“卫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处处都有他们的靓影,因此这四种树木也被人戏称为笔架山的“四大天王”和“四大护山使者”。
笔架山是名副其实的“植物宝库、天然氧吧”,景区年均气温14-17℃,森林覆盖率高达98%,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8万个,且素有“井冈生态画卷”的美称。如果城市的喧闹与嘈杂让您感到疲惫和烦恼,这里将给您一个宁静、清新的空间,森林中的植物精气和高山负氧离子将为您消祛疲劳和病痛,大家不妨在这做一次深呼吸,开始我们的笔架山之旅吧!在进入景区之前大家一定要注意几点:一、这里是自然保护区,在景区内是绝对不能抽烟的!二、游览途中要爱护景区内的花草树木,不能随意采摘。三、景区内遍布奇藤、古树、怪石,在游览的路上处处有“美女树”和“笑脸石”,请各位不要被美色所倾倒,不要被美景所迷惑而碰壁哦!
江西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七
庐山石门涧位于庐山西麓、素称庐山西大门,庐山石门涧因天池山、铁船锋对峙如门,内有瀑布垂落而得名。庐山石门涧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种类繁多,石门涧又有“庐山植物一绝”美誉。
景区面积六千余亩、景观百余处。集“雄、险、奇、秀”于一体,是一座地质变化、生物进化、自然造化、历史文化的综合大观园,有“匡庐绝胜”、“山水绝胜”之美誉。古誉庐山第一景。
庐山石门涧瀑布是庐山众多瀑布中最早录入史册的。两千多年前的《后汉书地理》中就有记载:“庐山西南有双阙,壁立千余仞,有瀑布存焉”。1648年,旅行家徐霞客“知石门之奇,路险不能上”,遂攀藤附葛,考察了庐山石门涧,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游庐山日记》,称赞庐山石门涧瀑布“喷雪奔雷,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
山因人重,景借名传。早在1620_年前,这里就游踪不绝。东晋隆安4年,名僧慧远在此筑“龙泉精舍”,率儒、释、道18高贤常游于此,传经布道,使之成为净士宗的发源地。其写下的《游石门诗并序》,开了我国山水游记的先河。此后谢灵运、李白、白居易、徐霞客等历代数以百计的文人墨客都为之相涉,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与摩崖石刻,文化底蕴深邃丰厚。
石门涧面对峰崖,隔涧箕立,结成危楼险阙。过大磐石,峡谷更加险仄,如剑插天尺,争雄竞秀。在这大断层中,桅杆峰与童子崖从涧底矗箕直上,漓立咫尺,奇峰簇拥,迭峰屏立。削壁千仞的峰峦,几乎都呈九十度垂直,上接霄汉,下临绝涧。真是奇峰奇石奇境界,惊耳惊目心魄,纵有鬼斧神功,也难劈此胜景。
最窄处的“小石门”,石门涧两崖之间仅存一缝,游人入“门”须侧身才能通过。峪谷间,高崖悬流成瀑,深谷积水成湖。潜隐湖底的杂乱怪石与兀立溪涧的巨岩,沿涧巧布,成为“石台”,最大的一块光滑的磐石上可坐数十人,石上携有“石门涧”三个大字。
过大磐石,庐山石门涧峡谷更加险仄,如剑插天尺,争雄竞秀。在这大断层中,桅杆峰与童子崖从涧底矗箕直上,漓立咫尺,奇峰簇拥,迭峰屏立。削壁千仞的峰峦,几乎都呈九十度垂直,上接霄汉,下临绝涧。庐山石门涧真是奇峰奇石奇境界,惊耳惊目心魄,纵有鬼斧神功,也难劈此胜景。
庐山石门涧绚丽而神奇的自然风光,吸了历史上无数名人雅士。他们或择胜登临;或结庐隐居;或泼墨挥毫;或寻幽探险。石门涧峰峰岭岭,遍布履痕;沟沟壑壑,回荡歌吟。现有古文化遗址20多处,古诗词200多首。南北朝杰出诗人,谢灵运在涧旁筑“石门精舍”。东晋高僧慧远大法师在此佛法五年筑"龙泉精舍".写出了我国最早的山水游记——《游石门诗并序》。
江西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八
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庐山的北山登山公路上。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庐山的概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国伊始,政府就开始谋划修筑庐山登山公路。1952年7月组成庐山登山公路修建工程处,这年冬天,这条公路正式开工。第二年(1953年)8月1日,这条长36公里的登山公路便正式通车。后来,人们称这条公路为北山公路。北山公路盘山而进,有近四百处弯道,所以毛泽东在《登庐山》一诗中,有“跃上葱茏四百旋”之句,其实呀,这条公路的弯道只有399个弯,所以有人说,毛主席也是吹了一小点点牛的。这条公路庐山居民常称之为“毛泽东路线”
1970年10月,庐山南部登山公路开工,第二年7月1日通车,人们把这条路称作南山公路。南山公路的修成,为上庐山的国内外游客,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以后,又有人在庐山修筑数条缆车道与公路。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便这样赞美庐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xx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地区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类活动。长久以来,人们在这里创造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庐山文化。
传为大禹时所作的《禹贡》及稍后的《山海经 》,均有庐山古称的记载。公元前120xx年,司马迁“南登庐山”,并将“庐山”载入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东晋淘渊明、谢灵运、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陆续来到庐山,进行了杰出的文化艺术创作,使庐山成为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康有为、陈三立、胡适、徐志摩 、郭沫若等1500余位诗人相继登山,写诗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灿若珠玑。
庐山“道释同尊”。公元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开创中国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禅师竺道生在庐山精舍,开创“顿悟说”。天师张道陵,一度在庐山修练;道教禅师之一的陆修静,在庐山建简寂观,编撰藏道经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础,并创立了道教灵宝派。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三世纪,庐山宗教兴盛,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1942年,世界佛教联合大会在庐山召开。本世纪初,二十余国的基督教教会汇集庐山。至今,庐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
江西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九
各位游客: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笔架山景区欢迎各位的到来!我是今天大家笔架山之行的导游,我姓_,大家可以叫我小_在此预祝大家在笔架山能够玩的开心,玩的愉快!
现在大家就请跟随我的脚步一同走进美丽又神奇的笔架山!
我们大家现在所在的位置是行洲村,古时的行洲村是个繁华之地曾有“行洲府,茨坪县,大小五井,金銮殿”的说法,可见其繁华,就是在旧社会,这里还有“三万九千户”的说法,这可不是形容这的居民的数量,而是这里有三家万元户,九家千元户,在旧社会,这可以说是相当的富有了。
大家请看我们的左手边,这是一块来自湘贵交界处的,天然形成的汉白玉大理石,它的造型别致,未经过加工和人工雕琢,大家看看它的背面,这些由于地质的沉积作用形成的黑色花纹,就如同一只雄鹰在天空翱翔,这就是昆鹏展翅。这本应该是放置成正面的,但却放置在背面,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的正面另有玄机。大家看一看正面的造型,就如同一对相拥的,志同道合的革命情侣。我们都知道在井冈山发生了很多的革命爱情故事,比如毛_与贺子珍,朱德与伍若兰,所以这块汉白玉大理石似乎是命中注定要来到笔架山的。在这里小_祝愿大家从进入笔架山的这一刻起您会爱情甜蜜,事业会一帆风顺,鹏程万里。
现在大家登上的这座桥呢,叫做红军桥,是当年红军曾经走过的,由于经过战争,当年的红军桥已经坏损了,这座桥是在原桥所在位置重新修建的。
我们下方的这条河是朱砂河,在朱砂河的下游就是朱砂冲哨口。
大家看向我们的正前方,我们可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的甜美画卷。这里就是红色桃花源。这里宁静,祥和,不禁让我们想起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园,这里是红军战士期望的理想生活,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苦抗战,可以为自己的父母亲人,家乡父老,全国人民创造这样一个没有战争,宁静,祥和的理想家园。
这里还是《请茶歌》的发源地。当年,毛_和朱德的部队下井冈,就是从行洲到下角洞、上茶园、桃子园、大汾然后到达瑞金的,在红军出发经过行洲到下角洞的路上,当地的乡政府要求群众送茶送水,下角洞当时只有4户人家,20多口人,红军从早上一直到晚上源源不断地经过下角洞。为了方便红军战士喝水,下角洞的四户人家把烧开的水用水桶挑到了红军经过的路边,水桶上放上了蒲勺、竹勺,便于红军喝水,四户人家从早上烧开水一直烧到晚上红军过完为止。在当时请茶是请红军喝一瓢水。因而在刚创作时是“请喝一瓢茶”而不是“请喝一杯茶”,《请茶歌》具有浓郁的江西特色,采用“宜春评话”的旋律素材,既抒情由具有叙述风格。
在我们的右手边呢,有一片千年古木林,在这片面积不到1500平方米的茂密树林里,罕见地集生着红豆杉、楠木、厚朴、桂花、苦槠等多种珍稀古树名木,且多棵古树树龄达千年,所以这片树林被称为千年古木林。林中以楠木(闽楠)居多,大小有近六十株,是江西省现存的少数几个闽楠群落之一,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大家看,这一棵高大的深灰色树木就是苦槠树,从它镂空的根部就可知道它已经历经沧桑,大家可几人去合抱一下再来猜猜它的树龄?它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树高25米,胸径350厘米,也是井冈山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一棵苦槠树。苦槠树的寿命非常长,叶常绿,枝叶对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抗性很强。苦槠树是长江南北的“分界树”,因为它是长江最南段的特有植物,再往北就没法生长了。苦槠树结出的果子,外表类似板栗,但里面含有淀粉,可以做“苦槠豆腐”,“苦槠糕”。 “苦槠豆腐,苦槠糕”是防暑降温的佳品。口感清滑略带苦涩。
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到的这株是南方红豆杉,又名紫杉,是世界珍惜濒危树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衫极其珍贵,是因为红豆杉无论是根、茎、叶皮及种子都是宝,都含有紫杉醇。紫杉醇对于多种癌症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乳腺癌,卵巢癌的治疗,治愈率可达33%,有效率可达75%。但是是世界上年产紫杉醇仅250千克左右,供求失衡,价格昂贵,每千克20多万美元,因此红豆杉又有“植物黄金”之称。红豆杉栽种的时间越长,价值越大,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现在大家来到的是红军标语群。这些标语十分清楚地反映了井冈山斗争时期湖南省委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内施行的方针、政策,红军的宗旨,揭露反动派的罪恶,有些也反映出当时党内、军内存在着”左“的错误思潮,这为研究井冈山斗争历史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佐证资料。行洲红军标语群是目前井冈山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红色标语,整理出的标语达66幅,1000余字。我们看这条标语“红军是为劳苦工农谋利益的先锋队”,这条标语经过了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只有第一个“红”字有改动外,其余都保存完好。因为当年这座房子的房东是个红白两道通吃的人,军队来到此地时,他便将“红”字该为“国”字,当红军回来的时候,再将“国”字改成“红”字,就这样使这座老房子保存到现在,也保存了这条红军标语。
大家继续随我前行,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笔架山索道的下站,走到这里,大家的耳朵是否已经听到哗哗的水流声呢?声音传来的地方,就是我们马上要看到的秀丽迷人的行洲湖。行洲湖位于行洲峡谷出口处,我们眼前的这座精美小桥名字叫行洲桥,桥下为一个人工水坝,水坝上方就是行洲湖了。行洲湖是一个美丽的人工湖,水域面积为5000平方米。
现在大家请跟我有序的乘坐笔架山索道。整条索道长5200米,共有26根支架,66个轿厢发封闭式8人轿厢,我们现在乘坐的不仅仅是普通的索道轿厢,更是“宝马车”因为这每个轿厢都是从法国进口来的,采用国外的特殊材质制作,这种材质,韧性,弹性好,你用多大的力气打它一拳,它就用多大的力气回你,它可是会武功的哦。笔架山索道共计投资1.2亿元,于20_年8月1日正式建成通行。它由法国波马公司设计,由辽宁省葫芦岛索道安装制造总公司安装完工。该索道运行最高速度为6米/秒,单程运行时间为20分钟,运行平稳,单向运量预计可达600人/小时。在吊厢内还配备了先进的通讯设施和无线电广播系统,使上、下站及线路间的运行情况均能获得完整的信息反馈,确保了索道的安全运营。笔架山索道有三个世界之最:一段式驱动世界最长,转角最大,科技含量最高。
走到这里,请大家顺着我的手势看,在林木森森,清溪回流之中,有一帘瀑布飘扬在我们前方,那就是行洲瀑布,落差有15米。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索道的中站,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索道130度的转角,出了中站,顺着我手的方向望过去就看到笔架山的轮廓了,就如同古时放置毛笔的笔架,因此而得名笔架山。
下了索道,笔架山正伸开双臂欢迎我们,您走路时要注意头上和脚下,“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以免和这些调皮的植物亲密接触哦!
现在大家随我拾级而上,在行进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空气的清新湿润,这因为笔架山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植物宝库”景区年均气温14-17℃,森林覆盖率高达98%,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8万个,且素有“井冈生态画卷”的美称。森林中的植物精气和高山负氧离子将为您消祛疲劳和病痛,大家不妨在这多做几次深呼吸,给您的全身做一次天然的sap,如果您吸烟更要多多的深呼吸,洗洗您的肺,负氧离子可以清洗陈年烟毒。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古柏峰,古柏峰处于笔架山西端,五指峰的东南侧,因其峰顶遍布福建柏,在1982年进行景区资源考察时,发现一棵两人合抱的特大福建柏(古柏王),因此得名。福建柏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绝大部分都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并且成片生长福建柏亦称“建柏”,主要产于我国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因首先在福建发现,故命名为“福建柏”。福建柏为柏科,常绿乔木,叶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雌雄同株。
笔架山是一条长达十余里的起伏山峦,著名的有七大山峰,自西至东,为古柏峰、望指峰、松涛峰、扬眉峰、观岛峰、石笋峰和孔雀峰。我们所站立的古柏峰是笔架山核心景区的重要交通结点,也是笔架山十里杜鹃长廊向东延伸的起点,也是我们今天笔架山之行的起点和终点。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有三条路:
首先请看我们左手边的这条羊肠小道,它是笔架山通往井冈山主峰――五指峰的山间小道,游人只有在专业向导的带领下才能进去,开展森林探险和科研考察。
接下来请大家看右手边的两条游步道:一条是悬空栈道,另外一条木制游步道。悬空栈道,西起古柏峰,东至大小松岛,全长2800余米,于20_年6月修建完工,因为整个悬空栈道与五指峰仅隔笔架山峡谷遥遥相望,与五指峰是一脉相连,五指峰是中国的“财富之山”,故人称此路为“财富之路”。笔架山悬空栈道堪称“井冈一绝”,它与世界上最长的三清山高山栈道相比,在技术含量、难度及景观效果上也毫不逊色。因为三清山为花岗岩,笔架山为玄武岩,花岗岩与玄武岩虽同属火山岩,但花岗岩石为岩浆喷发的地下部分,在高压下形成,质地要比喷出地表后形成的玄武岩严密的多,因此更为坚硬,抗压性更强,所以从建设要求及难度上而言,笔架山悬空栈道的建设远比三清山难。
现在大家来到的是一号观景台,大家向我们的左下方,这里有三株植物,生长在一起,左边的这株是白豆衫,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右边的这株是福建柏,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而这株是中国台湾松,三株不同的植物生长在同一处是十分罕见的,这里也叫聚宝盆。
江西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十
江南徽州婺源的精髓在篁岭,这个被称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地方。因为,篁岭是婺源的集大成之地,梯田油菜花、古村落古树、晒秋文化、徽派建筑、风俗传说...这些都是婺源的精华,而篁岭全都有。
篁岭,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它地处婺源石耳山脉之间,整个古村就坐落在海拔不到五百米朝南的山坡上,是典型的“山居人家”。顺着进村步道可轻松到村落水口,篁岭枕山面水,山后来龙,水口成了聚落核心。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排布,属于典型u字型聚落古村。全村约有128栋古徽州民居,黛瓦白墙,飞檐拱门,沿坡而建,层层叠起,高低错落。它们“向上生长”,几近山顶,层次极为分明,村子全部被周边山体上的树木所掩盖。古村的中间,是一条约有千米之长的街道,当地人称之为“天街”。因为古村时常会被山间的浓雾所笼罩,时隐时现的街道,犹如天上的街市一样。而半山腰之下,便是村民们祖祖辈辈修建起的山间梯田,弯曲回绕,密如斑马条纹。
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村落“天街”似玉带将经典古建串接,徽式商铺林立,前店后坊,一幅流动的缩写版“清明上河图”。周边千棵古树环抱、万亩梯田簇拥,四季花海展示惊艳的“大地艺术”。
婺源是什么
在婺源,一直流传着婺女的美丽传说:尧帝时,天下洪水滔滔,婺源这样一个山区,也家家户户被水淹没了。就在很多山民被水包围、无处逃离的时候,远方漂来了一个美丽的姑娘,骑在一条巨大的鳙鱼的背上,逆水而上,把一个个孤立无援的山里人拉上鱼背,逃出了洪水包围。后来,水消退了,大鳙鱼干死了,化为婺源境内的大鳙山,那个美丽的女子,也飞上了天,化成了“婺女星”,每到夜晚都向人们眨着眼睛……所以,婺源,乃古星名,古神话中的婺女,能文能武,是智慧的化身。
婺源的文化是徽州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徽州仍是他们难以割舍的心灵故园。如今婺源自然山水及人文景观均极丰富,而且不少新建的粉墙黛瓦仍旧是徽味十足,较现在的徽州核心地带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人极为直观地看出婺源人对于传统徽州文化的固守。
不过问题来了,婺源不是江西上饶的吗?怎么会与江南徽州纠缠不清呢?这可是婺源人的一个结。
婺源从唐宋以来就一直隶属于徽州,历时已千余年。翻开清代的地图,徽州府位于安徽省南部,包括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歙县。徽州府的西南一角突出,深深地插入江西省,有记载:“徽州府在省极南,所辖六县歙为首,休宁祁门婺源角,绩溪府北黟西守。”这是用诗歌的形式,对徽州一府六县的地理位置做了形象的概括。这就是说,徽州府所辖的六县中,歙县是首县,为徽州府治所在,而婺源县则恰恰处于整个徽州府的西南一“角”。
所以,婺源人说自己是徽州人这点没错,不过意思是指古徽州这一府六县的地方,并不是安徽省这个概念!在婺源著名的回皖运动中,他们强调,婺源从文化、军事、经济及民生等各个方面来看,都与徽州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并标语要求:重回徽国,甚至有“男要回皖,女要回皖,男男女女都要回皖;生不隶赣,死不隶赣,生生死死决不隶赣。”还有“头可断,血可流,不回安徽誓不休。”“宁做安徽鬼,不做江西人。”我勒个去,可见民间对于徽州的认同感!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什么时候?婺源划归江西的呢?这要说到民国时期了。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国共两党的纷争,婺源两度被并入江西。第一次是在1934年,蒋介石出于所谓剿匪的需要,婺源被第一次划归江西省管辖。这引起了徽州人强烈的不满,婺源县紫阳书院以及旅京、旅沪、旅(无)锡、旅休(宁)等处婺源同乡会疾声力呼,纷纷请求免于改隶。1946年,在著名人士徽州绩溪人胡适的参与下,婺源终于划回安徽。据说,原先该县买食江西盐是2角7分,婺源回皖后,一下子就变成了1角9分,所以老百姓兴高采烈,认为还真是回皖好啊!
到了1949年,由于婺源及赣东北等地区由解放军“二野”解放,以屯溪为中心的徽州地区由“三野”部队接管。在两支部队军管会分割的体制下,婺源县于同年5月再次脱离安徽,婺源又再度被强制划入江西,隶属浮梁专区。
呵呵,就这样一不小心,徽州婺源人变成了热情的江西老表。
篁岭的故事
篁岭的老祖宗是来自中原的曹姓人家。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古代,北方战乱时往往引发了大量的北人南迁,构成了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移民。篁岭的曹氏先祖就是在唐末黄巢起义这一历史背景下,开始南迁的。曹氏一脉相传是魏武帝曹操的后裔嫡脉,他们先在歙县停留六代,后辗转反复二百余年才最终在这片幽篁之地——篁岭驻足。
不仅是篁岭,整个婺源,甚至整个徽州府都是北人为避战乱南迁的重要之地。最后也许是这儿的如画山水、也许是这儿的温润气候,颠沛流离几个世纪的心灵累了,他们停下来、静下来去欣赏这片桃花源式的美景。这儿也许是最像他们老家的地方。
曹氏传人曹文侃是篁岭古村的先祖,创始人。传说,一日他在篁岭的山脚下耕田欲返家时,耕牛却死也不愿走,曹文侃遂指耕牛前的一堆柴火说:明早吾归,此火堆不熄,以示此地宜居,子孙后世生生不息。这个传说发生在明朝宣德年间,迄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曹文侃生有三子:元吉、元清、元昌,然后子孙繁衍,成为篁岭的曹氏宗族至今。
在清朝时,篁岭成为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镛的故里,曹氏父子俩历乾隆、嘉庆、道光三代皇帝。把持朝政75年,清王朝大半历史都在他们父子的影响之下。嘉庆皇帝出巡,曹振镛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处理政务代君三月,不得了了,宰相行使皇帝的权利,呵呵,民间至今听到“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的俗谚。
说到篁岭水口,它可是徽州村落水口文化缩影。所谓“水口”,风水书籍这么说:“水口者,水既过堂,与龙虎案山内诸水相会合流而出之处也”。形象地说,水口的很多作用与今天的城市广场、公共绿地空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徽州村落整体建筑格局中有“门户”和“灵魂”之誉的水口,是村落文明的象征。篁岭水口不仅指水源所从出之口,具有出入口功用,相当于村口,更在于对风水的诉求,是村民命运、前程的象征,也寄托着群落、宗族美好希望。为了达到自然环境与风水相合模式,需人工造景调整,如溪流架桥“关锁”作用;辅亭阁、牌坊、水碓以镇物;培植水口林藉以“藏风聚气”。篁岭水口居然存活了近百株百年以上“植物中大熊猫”红豆杉,这仅靠“杀猪封山”“生子植树”等传统习俗约束是不够的。
“山居人家”篁岭,共有“三桥六井(塘)九巷与天街”,构造村庄的主体。“三桥”,即步蟾桥、安泰桥和通福桥。六井·塘”,有五色鱼塘、方塘、尚源井、忠延井、霞披井和廉井。“九巷”,即大丰巷、担水巷、添丁巷、厅屋巷、团箕巷、五桂巷、犁尖巷、月光巷和方竹巷。它们在以天街为“主轴”的基础上纵横交织,曲折延伸,通达于村庄的每家每户,每个角落。已有百年历史的天街历来是古村落原住民商业交往、聚集议事、庙会采风交流场所。
篁岭的建筑有一百多幢,其中“官厅”和“五桂堂”最为有名。
“官厅”,顾名思义是供权贵人物遂行祭拜奠仪的地方。村庄有人在外为官,回故里修建官厅既显身份又备奠仪之用。这座嘉庆年间官厅双层构造,顶带轩棚,气势较大,显示了主人的身份。规避战火、择吉而居的古徽先民,明清时期活跃在士界商界,他们“商而兼士,贾而好儒”。深厚的宗族思想与乡土观念促使其一有积蓄便携资奉亲归里,充分展示儒雅才能,大兴土木修园林、建广厦颐养天年,久之成就了徽派建筑体系的辉煌。
“五桂堂”的故事要从一张封条说起。在篁岭村落的历史里,家家户户每逢嫁女,都会在嫁妆上贴上封条,上面书写“山东祖樵国郡上蔡世家五桂堂”十余字,再挑到夫家。为何在几百年的历史里,一个南方村落嫁女会写一个北方早已不存在的地名?其实前面的字不重要,重点在最后三字——“五桂堂”。它是村落的一处宅院之名,但更深远地讲,它是曹氏族人的荣光。记不清过了多少代,篁岭曹家五世一品,也就是五代都做了一品大员,有感于在功名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曹家取“蟾宫折桂”之意,命名了“五桂堂”。它是整个篁岭曹氏族人的荣誉,也成了他们身处于大山之地,不废耕读、勤于奋进的写照。从此篁岭一脉的曹氏,就用一张封条——“山东祖樵国郡上蔡世家五桂堂”为自己的出身还有名望做了名片。
晒秋文化
春秋季节的篁岭似打翻的颜料桶,漫山遍野大红、大黄、深绿、浅白。人们将一年劳作成果用竹筛匾晾晒,才有了闻名遐迩、世界独一无二的“篁岭晒秋”,成为最美中国符号。
在古时,劳动人民在辛苦耕作之余,把收获的粮食农作物如稻谷、玉米、辣椒等,放在太阳下晾晒干燥,以便可以长时间保存。
然而篁岭因为是在山坡地上,村民家几乎没什么院子,日常生活中的晾晒,只能借天了。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本世纪初,有写生的画家来到这个山村,立马被村民晾晒的场景所折服,这也是“篁岭晒秋”最早的版本了。发展到现在,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篁岭晒秋已经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化符号”地方。晒秋,使人真切听到了大地万物同太阳之间亘古的呼唤和应答。
山居人家,对晒秋有着深厚的情感,篁岭晒秋代表了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因此,婺源篁岭也被外界称为“晒秋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