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 旅游景点导游词(大全14篇)

2023年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 旅游景点导游词(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4:43:08
2023年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 旅游景点导游词(大全14篇)
时间:2023-11-27 04:43:08     小编:飞雪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一

亲爱的各位游客,大家上午好!

千像寺位於天津市蓟县盘山风景名胜区的盘山园陵东,属乾隆行宫“静寄山庄”。为行宫外八景之一,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唐刻千佛像、千像寺遗址、辽代《盘山千像佑唐寺创建讲堂碑》等。

千像寺又名叫“佑唐寺”,始建於唐开元年间,唐末毁於兵火。辽初重修,建有佛殿、僧堂、库厨。佛殿分三层,前殿供弥勒佛;中殿供南海圣佛;後殿为清代所建藏经阁,供玄奘法师像,像两旁有六个红木巨箱,内装经卷。藏经阁两边有配殿,西供药王,东供真武。乾隆十年奉敕重修,正殿悬乾隆书额“雨花福地”。

寺周围的巨石岩壁上,有线刻佛像三百馀尊,大小不一,高1.5-2米,宽0.4-0.49米,佛座高1.3米,莲座宽1米。佛像分立式、趺座两大类,有的三四尊一组,有的一尊独占一石。佛像面颊丰腴,仪态端庄,头戴宝冠,褒衣博带,背托佛光,脚踩仰俯莲花,浅条流畅,颇具唐代艺术风格。

千像寺院中的《盘山千像佑唐寺创建讲堂碑》,系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五年(987年)所立。高三米,宽一米。碑额四角雕饰蟠螭,线条流畅,形象生动。碑正面铭文一千六百馀字,系蓟州军事判官李仲宣撰,燕台愍忠寺僧德麟书。书法刚劲俊秀,是难得的艺术珍品,被誉为“京东第一碑”。

碑文中记述了辽代蓟州和盘山的开发情兄,及该寺的创建经过。碑中称蓟门“地方千里,藉冠百城,红稻青粳,实渔盐之沃壤,襟河控狱,当旆戟之奥区。”为研究盘山地区的历史、地理、物产等,提供了史料。又记载了千像寺得名的来由:“自昔相传有尊者挈杖远至,求植足之所。僧室东北隅,岩下有澄泉,恍惚之间见千僧洗钵,瞬间而泯,因此构精舍宴坐矣。厥後,於溪谷涧石之面,刻千佛之像,而以显其殊胜也。”碑的`侧面为辽重熙十五年(1046年)补刻的一段文字,是千像、妙香两寺因土地问题发生争讼後,共同立下的疆界记录。

此碑西面,有《盘山古刹佑唐寺重铭碑》与之并立,为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孟夏,松溟德庵撰书。在藏经殿前,尚存倾圮的《重修千像寺藏经殿碑》。

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二

大家注意一下,我们就快要到黄崖关长城了,我先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黄崖关长城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7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明代时又包砖大修。

全段长城建在陡峭的山脊上,东面有悬崖为屏,西边以峭壁为依,有着各项完备的防御设施,被誉为长城建筑的缩影。一向以雄,险,奇,秀兼具的特色吸引着各地的游人。

大家注意一下,现在是9:00,我们12:00准时回到车上,请大家记住我的车是白色大金龙,车牌号为津a 1234,。好了,请大家带好贵重物品,按顺序下车。

大家看,我们眼前的这座古牌楼始建于明天顺四年(1460年),正面书“蓟北雄关”,背面写“金汤巩固”。形容黄牙关长城金汤碧玉,坚不可摧。黄崖关长城分黄崖关和太平寨两个景区。黄崖关以雄伟见长,太平寨以多变取胜。我们现在就是在黄崖关景区。我先把黄崖关景区给大家做个介绍。

黄崖关建于明代,是长城沿线著名的关隘,也是蓟县境内唯一的一座关城。它共分三个游览片:第一是以城关,楼橹和城内“八卦街”为主要内容的长城关塞游览区;二是长城高山游览区;三是长城文化游览区。包括长城博物馆,长寿园,毛泽东主席诗词碑林,百将,百家墨迹碑林。好了,现在呢我就带大家走进黄崖关,咱们边走边谈。

我们现在走进这个大的门洞之后,就已经来到了八卦城,俗称“八卦迷魂阵”。提调公署(长城博物馆)位于八卦中央,恰好是“太极台”。那么这里面的街道成t字型错综复杂,似通不通,让人扑朔迷离。如果不知底细的话就很可能在里面迷路。所以我提醒大家一定要跟紧点,千万不要掉队。

我们现在就来到了八卦迷宫游乐园,这个八卦迷宫可以说是集聚了八卦阵法之精华,咱们看这里数百万的古式矮墙可以说是曲折幽回,那么在这里呢共设了东南西北四个门,但是最终呢只有一条路能到达中心的太极观阵台。大家可以走一走,咱们看哪位朋友最先到达。

咱们现在就来到了长寿园的门口了,在整个园子里一共有雕刻不同的寿字一万多种,可以说是一个寿字大观园。现在咱们就到里面去欣赏一下。我们看到这里有一个似桥非桥,似池非池的建筑,那么它呢就叫长寿桥。

我们看到这中间呢有一个大的寿字,它是用蓟县中上元古界的叠层石建成的,距今已经有18亿多年了,年代很久远了。所以也有人叫它长寿石。有人这样说“长寿桥上走一走,逍遥活到99”。这话说不说在我,信不信可得由大家了,怎么样,要不要走一走呀。

走过百将和百家碑林,现在我们就来到了毛泽东诗词墨迹碑林。迎面青石上,镌刻着江同志题写的“毛泽东诗词墨迹碑林”,它通高1。226米,寓意毛主席12月26日生日。碑林里镌刻了毛泽东从1923年到1964年间创作的28首诗词手稿,共计1893字,恰与毛泽东诞生之年巧合。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在院中央还有一尊主席立身铜像。把他在硝烟弥漫的岁月里目视长城内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领袖风范和诗人风采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现在来到了黄崖正关,又称为北极阁,俗称玄武庙。黄牙正关在城楼下面建台,上面建阁,但不留北门,为什么呢?相传明成祖株隶信奉道教,他认为继承帝位,是因得到北神之助,便在京东一带和他出兵打仗的地方大建玄武庙,保佑他的江山稳固,为了避免人行和车马通过冲撞北神,所以不设北门。

请大家往前看,在千米之外的孤峰顶上,建有一座凤凰楼,传说因有凤凰栖息在此而得名。这就是黄牙关长城的第一道军事防线。第二道就是我们所在的这条主体城墙,可以说是城宽墙厚,易首难攻;第三道呢就是我们刚刚走过的八卦迷魂阵。三道防线使黄崖关长城真的是金汤巩固,坚不可摧。

从这越过拘河,攀上东岸,就是太平寨游览区了。在登长城处的门前,矗立着戚继光的雕像。这位抗委将领不仅对长城的边墙加固加高,还在这段城墙上增修了1000余座结构各异,雄伟壮观的墩台和敌楼。其中一座名为“寡妇楼”。据说人们是为了纪念12位士兵的妻子,继承丈夫的遗志,以身报国的'伟大精神而为敌楼命名的。

现在呢大家就可以自己登一登长城了,咱们中国有句老话,不到长城非好汉,咱们也来当一当好汉。大家在登长城时要注意安全,再嘱咐大家一句在12:00之前回到车上。好了,现在大家就可以自由活动了。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非常欢迎大家来到三峡大坝,我是大家的导游,我姓潘,大家就叫我小潘吧。

我想在各位前辈的记忆里一定有一段红色的记忆,记忆里有一位伟人,那就是毛主席,毛主席曾在《水调歌头·潜泳》里如许写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今天我们就要去见证词中的恢弘景象。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我们的三峡工程吧。

三峡工程全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与巴西的伊泰普水电站、埃及的阿斯旺水电站一样,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的许多指标都冲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纪录,以是它拥有浩繁的世界之最。

首先,防洪效益熬头。三峡枢纽工程的设计标准是"千年一遇、万年校核"。三峡工程最终完工后,能留下221亿立方米库容,以保证防洪要求,有效地拦蓄宜昌以上的洪水,解决下游地区千百年来的"心腹之患"。

第二,发电熬头。三峡电力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26台机组),能达到847亿千瓦时的发电量。三峡工程的输电半径覆盖包括华东、华南和华中的半个中国。三峡工程竣工后它一个月的发电量可以满足北京两个半月的供电。

第四,船闸规模熬头。三峡双线五级船闸,规模举世无双,是世界上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最大的船闸。船闸上下落差达113米,船舶路程经过过程船闸要翻越40层楼房的高度。此前,世界水位落差最大的船闸也只有68米。

第五,移民熬头。三峡工程水库动态移民最终可达113万人,任务十分的艰巨。

三峡工程是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冲破性伟大工程。它举天下之力而建,以是,在场的每一位前辈,你们都为其做出过贡献,它是我们共同的自豪!

三峡大坝建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中段的三斗坪镇。三峡大坝旅游区于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以三峡工程为依托,全方位的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现拥有三峡展览馆、坛子岭园区、185园区、近坝园及截流记念园5个园区。

接下来我们要去三峡大坝的最佳观景点—坛子岭观景台。大家上去的时候要注重安全。站在坛子岭上,凭栏眺望,高峡平湖就在眼前延伸。巍然耸立的三峡大坝如巨龙横江,和沿岸的群山相连,十分的壮观。

由于三峡水库属峡谷河道型水库,坝上湖面并不十分隔阔。站在坛子岭上能看到的湖面在几公里外就消失到峡谷中去了,远没有鄱阳、洞庭的浩淼和壮阔。但它摄人心魄的壮美是深藏不露的,因为我们眼前的那一汪江水示明的是人类对世界第三大江河的征服,承载的是一个人的共同体一百年的梦想。

我相信,在场的每一位前辈均可以或许读懂这种美,因为那是属于中华人的共同体的大壮美,那是中华人的共同体崛起在新时代的伟大标志。

好了,我的讲解就要结束了,接下来大家可以自由参观,我们11点在三峡展览馆门跟前集合,谢谢大家。

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三

碧塔海位于香格里拉县城东25公里的高山峻岭中,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苍翠,雪峰连绵。为断层构造湖,湖面呈海螺形状,湖面海拔3539米,东西长约3000米,南北平均宽700米,最宽处约1500米,最窄处约300余米。平均水深20米,最深处约为40米,水域面积159公顷。它由雪山溪流汇聚而成,湖水碧蓝,雪山树影倒映湖中,清丽醉人,湖中有岛,生长着云杉、高山松、高山栎、白桦、柳等。碧塔海以它美丽恬静的天姿丽质吸引着游客。

从香格里拉县城出发到双桥,就可骑马踏上去碧塔海的路。骑上藏民们备好的马,悠然徜徉于春的怀抱,马蹄轻悠,过河过溪,穿林踏草,一条羊肠栈道把你引到了碧塔海。碧塔海因湖中的塔状小山而得名,那清澄宁静的水是神的美眸,极清极静,宛若一面镜子,是神护佑下的圣地。塔岛四周,四周林木倒映水中,水中有绿林,绿林中有水,清波荡漾,颇有“半湖青山半湖水之感”。看到这塔,所谓“碧塔海”的形象就更鲜明了。

碧塔海素被称为高原明珠,其最引人的就是这塔状的小山和这一湖清明宁静的水。它们被赋予了一种神话意味,相传天女梳妆时不小心失落的镜子破碎形成了许多高原湖泊,碧塔海就是其中的一块镶有绿宝石的最美的镜片。还有传说这里是格萨尔王传中所提及的.“毒湖”。姜岭大战至碧塔海,因冰天雪地,湖光朦胧,岭国的骑士们迫敌误入湖中而被淹没,转败为胜的姜国认为这是碧塔山神护佑的结果,便在小山上建造了庙宇。又有人说这岛是明代纳西族木天王的避暑地,还有人说这是寻宝者建造的庙……。总之,碧塔海蕴含了丰富的自然和文化内涵。

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四

现在,我就桥陵的概况向大家作一介绍。

陕西有这么一句话“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在中国历史上有290年春秋的唐代,从高祖李渊到僖宗李儇,有18座唐帝王陵墓分布在渭北高原的蒲城、富平、三原、泾阳、礼泉、乾县一带,号称“关中唐十八陵”。其中有4座就在蒲城,分别是睿宗李旦桥陵、玄宗李隆基泰陵,宪宗李纯景陵和穆宗李恒光陵,加上以墓为陵的让皇帝李显的惠陵合称“唐五陵”。

大家知道,强汉盛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开元盛世时期,大唐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达到了顶峰,代表了当时世界发展的水平,而桥陵就是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社会繁荣昌盛在陵墓建造上的代表。

李旦生于公元662年,卒于公元716年,享年55岁。他是女皇武则天的第四子,李隆基之父。他曾三次登上帝位,在位8年,正式执政两年半,建树甚微,后人评价他虽无政绩,但聪睿明智,恭良谦让,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急流勇退,三让天下,上让母亲,再让兄长,三让儿子,防止了宫廷政变,顺应了历史发展,为“开元盛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他死后送庙号“睿”,就是指他生前三让天下的聪睿明智之举。

桥陵的建制与乾陵大同小异,都是以山为陵,在山腹开凿地宫,绕山筑城。城周长13公里,四方各开一间;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四门各有巨型石狮一对,玄武门还有形态各异的石马三对,这六匹马是昭陵六骏的变体,寓意由六骏引魂,浩浩荡荡地进人天堂。

陵园分内城和外城。据史料记载,陵内地面建筑当时有9间雄伟的献殿,十几座阙楼及下宫、陵署,至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房屋已增至140多间,设有陵台令,典事等,官员30余人,陵户400余人。当年繁荣热闹的场面在杜甫赴奉先看望家人所留下的诗篇中得到了真实的描写:“先帝昔晏驾,兹山朝百灵。崇冈拥象设,沃野开天庭。”“石门露霜白,玉殿莓苔青。宫女晓知曙,祠官朝见星。”至于这些雄伟宏大的陵园建筑毁于哪朝哪代,史书没有记载,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些号称“露天博物馆”的珍贵石刻。现在就将这些石刻逐一作一介绍:

步入625米长、110米宽的神道,首先看到的是一对华表,这是帝王陵墓的标志物。东边的那幢已经残损,西边的比较完整。华表又称望柱,是古代帝王表示自己接忠纳谏的象征。据《淮南子》载:“尧置诤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因而也叫恒表和谤木,相当于今天的“意见箱”。然而,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加强其专制统治,作为虚心纳谦的华表形同虚设,仅仅演变为代表帝王陵墓的标志。

紧挨着华表的是一对獬豸。獬豸又名独角兽,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兽,能辨忠奸、识善恶,鹿头、牛身、马蹄、身生双翼,下有浪花相托,能腾云驾雾,能漂洋过海,在陆地上跑得快。从不同的角度看獬豸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就像今天我们见到的三维立体画。远看人面兽身,像一个和善的老头托着双腮在沉思,近看怒目圆睁,锋牙利齿,有一种不可战胜的神威和霸气,忠臣过之,温顺可爱,奸臣过之,胆战心惊,将它置于陵道,起保护陵园的作用。

接着是一对鸵鸟。鸵鸟来自今天的阿富汗,过去叫吐火罗,是中外友好往来的见证物。桥陵的鸵鸟与众不同。《汉唐陵石刻艺术专题片》对桥陵的鸵鸟做了专题报道:桥陵鸵鸟吸取了汉魏六朝时期的雕刻艺术特点,线雕和圆雕相结合,以写生写实为主,给人以生的感觉、活的表现。鸵鸟脖子下面黄颜色的绒毛,用手一摸,给人一种软绵绵的感觉。鸵鸟的眼睛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看,发出好似乒乓球大的白光点,有龙睛之妙。

桥陵的石马,与昭陵六骏相比,也各具特色。昭陵六骏四蹄生风,英姿讽爽;而桥陵石马膘肥体壮,造型优美,披带华丽,这体现了当时社会物资丰富、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代特征。这些石马,大部分没有嘴,传说是百马成精,偷吃米面,被当地老百姓把嘴打掉了。西边第三匹马用手一拍,会发出一种洪亮的钟鸣声,神奇的是从任何部位拍击,声音都从马的嘴部发出,符合动物的生活习性。据说这种钟鸣声可以给人们带来好的运气,故游人常用手拍之。大家不妨一试。

石人又叫翁仲。阮翁仲是秦始皇手下一员大将,因镇守边关有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铸金人十二”,以纪念已殉国的阮翁仲。后来陵墓前的石人都被统称为翁仲。桥陵的石翁仲与众不同,均为直阁将军装束,面部表情庄严肃穆,有的凝视远方,有的垂眉沉思,形态各异,属艺术珍品。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士元教授看过桥陵石刻后,赞誉“桥陵石刻甲天下”。

陵墓前的石狮,具有守护陵墓的威力,是封建法权不可侵犯的象征。桥陵石狮凝聚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其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在1300多年前一个弱小民族是办不到的,它四肢健壮,胸肌饱满,用手一摸,起伏感很强,将置于陵前充分展示了大唐帝国雄视一切的霸气和傲气,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

桥陵建于开元盛世,因此陵园气势宏伟,规模宏大,有17座陪葬墓,有明显标志的11座:有三个太子墓、四个公主墓、两个皇后墓、一个名臣墓和让皇帝惠陵。

西部大开发给桥陵开发利用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桥陵保护利用规划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并原则通过。发掘的让皇帝李显惠陵,唐代名宦高力士墓引起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桥陵的绿化及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展开,桥陵博物馆正在筹备之中。桥陵旅游区必将成为渭北的一颗明珠,带动蒲城经济的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蒲城观光旅游。

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五

各位游客们:。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沈xx,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沈导,在这里首先祝你们旅游开心!下车时,请大家当心阶梯。

下面我给你们介绍介绍故宫吧!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日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它是明朝皇帝朱棣征调很多能工巧匠,用了14年时间建成的.雄伟建筑。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共有房屋9000多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宫殿沿着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布局严整。故宫外沿还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外朝最引人留意的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我也不细细介绍了,过一会儿你们可以自由游赏。

绕过三大殿,我们到了故宫的后半部分,以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侧有东六宫和西六宫,主要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与外朝建筑的宏伟壮美不同,内廷特别富有生活气息。其中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坤宁宫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走完了坤宁宫,我们到了后面的御花园,这里是专供皇帝和后妃休息、游玩的场所,园内有高耸的松柏、宝贵的花木和玲珑别致山石。

好了,我的介绍到这儿结束了,你们可以随便游赏,17:30分后从东门的东华门出来集合。请留意不要在园内乱扔垃圾、随便刻写,祝你们旅途开心!

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六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五代时吴越国王钱叔崇信佛教,广建寺宇,当时灵隐寺规模宏大,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北宋时,有人品第江南诸寺,气象恢宏的灵隐寺被列为禅院五山之首。灵隐寺确实深得"隐"字的意趣,整座雄伟寺宇就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浓绿之中。寺前有冷泉、飞来峰诸胜。

清康熙南巡时,登寺后的北高峰顶揽胜后,即兴为灵隐寺题匾,灵字繁体为上面一雨字,中间横排三个口字,最下面一个巫字,他欢喜之余,把上面的雨字写得太大,差点就下不了台。他突然想起在北高峰上时看到山下云林漠漠,整座寺宇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雾之中,有云有林,显得十分幽静,于是灵机一动,顺势在雨字下加一云字,赐灵隐寺名为“云林禅寺”。现在天王殿前的'那块“云林禅寺”四字巨匾,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笔”。灵隐寺自创建以来,曾毁建10余次,1956年和1975年两次整修,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七

要说关岛数一数二的游玩项目,那就属于开飞机啦!没错,是真的飞机哦!

到关岛的第三天,太阳公公终于露出了笑脸,汽车一路驰骋,蓝天碧海海风吹拂,很快就抵达机场,首先我们被安排看教程录像,初步了解如何开飞机,以及需注意事项:起飞时要把操纵杆往外拉;地面左转踩左踏板;右转踩右踏板;降落注意保持角度......但是看完后我还是没搞清楚,一股紧张感从我心头涌了上来,心里暗想:没懂,上天不会开,掉下来怎么办?越想越害怕,最后决定让其他小朋友先上,再决定是否要自己驾驶。但看着小伙伴们一个个兴奋地走下飞机,描述自己的飞行体会,我决定自己来尝试一回!

登上飞机,我和教练坐在驾驶座,爸爸妈妈坐在后排给我鼓励,但心里还是很紧张,双手紧握住“方向盘”,手心不停地冒汗!飞机引擎飞快的旋转起来,同时机身开始缓缓的滑行起来,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我在教练的帮助下,一拉“方向盘”,飞机迅速的腾空而起,直插天空,我“飞”起来了,心一下子提到了喉咙口,脑子一片空白。随着飞机的爬升,以及慢慢地平飞,美丽的关岛呈现在我的脚下,湛蓝的大海上空自由的飞翔让我陶醉,左转平飞,然后右转爬行......我的心慢慢地平稳下来,随着教练“quikedown”,飞机像失去控制一样,急速下降,我们三人都发出了惊叫!自由落体让身体很难受但又很刺激!惊魂未定,飞机又恢复了平稳,在教练的帮助下,向机场飞去,飞机缓缓下降,最后平稳的降落在跑道上。

走下飞机,我的心还在扑通扑通乱跳,眼角渗出了泪水,背上的汗水也湿透了,但我可以亲自驾驶飞机,在蓝天下飞翔,真是太棒了!我很自豪,自己可以驾驶飞机翱翔在蓝天中,这种体验让我永生难忘!

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八

又是各种珍禽彩蝶的“自有王国”。每到春秋,便有白天鹅、灰鹤、黑鹳、大白鹭、雁鸭、水鸟等80多种候鸟从我国江南沿海、从东南亚、尼泊尔、喜马拉雅山麓飞到这里栖息、生儿育女。

世代生活在尕海草原的藏族牧人,信仰佛教,奉守不杀生的信条,视珍禽莅临为吉祥,尤其把鹤类看成是神仙的化身,是祥瑞和美的象征,从不惊扰伤害它们。

由此,在这片得天独厚的净土上,各色蝴蝶翩翩起舞,与花争妍;各种鸟群飞起飞落,嬉戏鸣唱。天鹅洁白的羽毛浮漂在碧水中,更显湖水清明大如绵羊的'红嘴黑鹤则喜欢在湖畔徜徉,即是有人来也不惊飞,一派优雅高贵的姿态。

此时的尕海湖色彩斑斓,动静有效,是一幅古朴典雅的天人合一图。

如今,久居城市的人们也象候鸟一样,每到夏季就不远万里来此旅游观光,把自己置身在这梦幻般的仙境,体会一下回归自然的美妙感觉。

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九

达仓郎木赛赤寺院设有闻思、时轮、续部、医学、雕版五大学院,殿堂十余座,僧舍百余座,现有僧侣355人,寺主为甘南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郎木赛赤洛藏南杰龙仁桑盖。

郎木寺海拔均在3480米以上,气温均在0摄氏度以下,无绝对无霜期,降水充沛,气候湿润,属高寒阴湿地区。地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支流白龙江发源于此。郎木寺以秀丽自然风光、独特民俗风情,浓郁的宗教氛围享誉国内外。而且又地处敦煌兰州拉卜楞黄龙九寨沟旅游热线的中继线上,交通便利,通讯畅通。

境内集河流、雪山、草原、石林、沼泽等为一体,特别是境内拥有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被誉为“东方小瑞士”,成为中外游客心目中的旅游胜地。xx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风景名胜区,同年又被列为甘南州十大王牌景点之一,xx年参加了“cctv魅力名镇”展示活动,取得了前20强的'好成绩。

郎木寺全镇总面积为616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万亩,草地丰富。畜牧业是郎木寺镇的经济基础,也是支柱产业。近几年通过“整村推进”、“六化”家庭牧场、农牧互补“一特四化”等一系列惠民项目的实施,使牧民群众靠天吃饭、逐草而牧的现状逐步得到了的改善,现代畜牧业初具规模。

全镇辖4个行政村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937户,总人口为4957人,是一个以藏为主,汉、回等民族聚集的纯牧业镇。xx年底,完成牧业增加值2950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50元。

旅游业作为郎木寺继畜牧业之后的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牧民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郎木寺特殊的地理位置,已成为周边地区经济、宗教中心,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被称为“藏区第一镇”。在旅游业的带动下,逐步形成了牧、商、旅游服务为主的新格局。

文档为doc格式。

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十

达仓郎木赛赤寺院设有闻思、时轮、续部、医学、雕版五大学院,殿堂十余座,僧舍百余座,现有僧侣355人,寺主为甘南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郎木赛赤?洛藏南杰?龙仁桑盖。

郎木寺海拔均在3480米以上,气温均在0摄氏度以下,无绝对无霜期,降水充沛,气候湿润,属高寒阴湿地区。地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支流白龙江发源于此。

郎木寺以秀丽自然风光、独特民俗风情,浓郁的宗教氛围享誉国内外。而且又地处敦煌---兰州---拉卜楞---黄龙---九寨沟旅游热线的中继线上,交通便利,通讯畅通。

境内集河流、雪山、草原、石林、沼泽等为一体,特别是境内拥有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被誉为“东方小瑞士”,成为中外游客心目中的旅游胜地。2004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风景名胜区,同年又被列为甘南州十大王牌景点之一,2005年参加了“cctv中国魅力名镇”展示活动,取得了前20强的好成绩。

郎木寺全镇总面积为616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81.3万亩,草地资源丰富。畜牧业是郎木寺镇的经济基础,也是支柱产业。近几年通过“整村推进”、“六化”家庭牧场、农牧互补“一特四化”等一系列惠民项目的实施,使牧民群众靠天吃饭、逐草而牧的现状逐步得到了的改善,现代畜牧业初具规模。

全镇辖4个行政村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937户,总人口为4957人,是一个以藏为主,汉、回等民族聚集的纯牧业镇。2011年底,完成牧业增加值2950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50元。

旅游业作为郎木寺继畜牧业之后的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牧民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郎木寺特殊的地理位置,已成为周边地区经济、宗教中心,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被称为“藏区第一镇”。在旅游业的带动下,逐步形成了牧、商、旅游服务为主的新格局。

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来宾:

我们面前的这座高大宏伟的楼阁就是著名的光岳楼。

光岳楼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征。它建于明洪武七年(即公元1374年),距今已经有631年的历史了。光岳楼据于聊城古城的正中心,在当时建造这个楼阁的主要作用是:“严更漏,窥敌望远,报时报警”的军事作用。楼阁体现了宋元建筑到明清建筑的一种过渡,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在1988年的时候就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岳楼占地面积1236平方米,外观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有东、西、南、北四个拱门,四门相通,券上方砌门额,南曰“文明”,北曰“武定”,西曰“兴礼”,东曰“太平”。从建筑结构上说它与同时修建的西安的钟鼓楼相同,都是由墩台和主楼两部分组成,我们看到的用砖石砌成的高9米的(准确的说是9.38米)就是墩台,主楼位于墩台之上,高度为24米,整个楼阁的通高和底边长都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之极,寓意着它的高度是不可超越的。631年来,光岳楼一直是聊城古城区最高大最雄伟的建筑。

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等楼参观。

(登楼伊始)。

因为这个楼阁在当时建造它是军事作用,所以上下通道只有这一个,楼梯比较陡滑,大家在登楼的时候都注意脚下。

在敞轩内檐下我们可以看到一块木制的匾额“共登青云梯”,它是原书法协会主席启功先生所题。

(乾隆御碑前)。

在我们面前的这块石碑就是乾隆的御制诗章碑。乾隆皇帝曾经九过东昌(5次东巡,6次南巡,9次通过京杭大运河路过这里),六次登楼,在楼上即兴做诗13首,这块碑上就完整的镌刻了5首。碑面两首,碑阴两首,碑侧还有一首。

细心的可能已经发现,这块碑的中间有断接的痕迹,_期间曾被拉倒毁坏过,史料记载,这里有两块乾隆的御制石碑,在_后只恢复起一块,另一块已经对不起来了。

我们这块石碑有它独特的文物价值。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上,我们着重来看一下碑侧这首诗。首先我们看它的字体,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才华的皇帝,在他一生当中写诗就达到了一万多首,他在各个景点留下来的字也是相当的多,但乾隆皇帝在其他地方留下来的字多为行草或者是小楷字体,您看这首诗,它是行楷字体,这种字体是不多见的,所以比较珍贵,这是其一。第二点,这首诗是乾隆55年皇帝80高龄的时候最后一次登楼所题,乾隆皇帝80岁写的诗相当少,所以,这首诗就相当的有意义了,我们看他的字写的刚劲有力,圆润流畅,由此可见我们这位皇帝的书法功底是非常浑厚的。如果大家对书法感兴趣的话,一会可以仔细的揣摩一下。

现在大家随我这边请。

(一楼东门)。

在一楼东门的门楣之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块木制的匾额,这块匾非常的有意思,您看一下右手边第一个字,非常象我们现在所写的东西南北的“东”字,但是这块匾额是清朝时期所题,在清朝时期并没有“东”字的简写,“东”呢应该是第三个字,这个字就是我们东岳泰山的“泰”字,“泰岱东来做翠屏”,意思就是说:巍巍的泰山也不过是光岳楼东面一座翠绿的屏障。作者用非常夸张的手法,来形容这个楼阁是非常的高大和宏伟的,它的作者就是清朝著名的诗人施闰章。施闰章字尚白,号愚山,安徽宣城人,当时官居山东的学政,他有个学生非常给他露脸,就是《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施闰章就是蒲松龄的老师。施闰章在做山东学政期间曾经断过聊城一个非常有名案件——胭脂案,后被他的学生蒲松龄载入《聊斋志异》当中,就是我们的看到胭脂姑娘的故事(在我们湖心岛的望岳亭重檐就绘有胭脂姑娘的故事,故此岛也叫胭脂岛)。

(一楼室内,古城模型边)。

请大家到室内来。

在我们一楼的大厅,首先看到的就是我们聊城古城的模型图。它是根据清朝嘉庆年间《东昌府志》的《东昌府城图》制作的。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聊城古城的边界是非常的方正,边长是一公里,面积就是一平方公里。据于古城正中心的这个高大的楼阁就是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光岳楼。它是四条主干道的交叉路口,这四条主干道方向是非常的方正,呈十字形,其它大街小巷垂直交叉。从整体来看我们的古聊城就象是一个大的棋盘,跟古城西安有几分相似,都是棋盘式方格网状构架。

聊城自古便被誉为:“能陷不失的凤凰之城”,就是说在当时我们聊城的防御体系是非常的完备的,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聊城的防御体系。首先我们看到就是古城墙,您看在四个角各有一个望敌楼,每隔一处有一个角楼,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门外面的方块叫做“瓮城”,有个成语叫“瓮中捉鳖”指的就是我们的瓮城了。聊城的瓮城跟其它地方的瓮城有所不同,它的门都是扭头门,这在当时更增加了它的防御性。瓮城外高秃的部分为护城堤,中间的为吊桥,绕城一周的蓝色地带就是当时宽三丈,深两丈的护城河,防御体系是非常的完备。

这种规模便是明朝建立初年驻守在我们东昌卫的首御指挥佥使陈镛所建。聊城原为宋元所遗留的土城,陈镛认为这种土城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军事需要了,为了跟元军残余部队作战,他便上书皇帝,由原来的苏绿国,也就是现在菲律宾国家运来了一批进贡的楠木来建造聊城古老的城墙,然后他又用建造城墙所剩余的木料和砖石,在城的正中心建造了这样一座具有军事作用的楼阁就是光岳楼,所以建楼之初被人们称为“余木楼”。又名鼓楼。

现在大家再顺着我手的方向往上看,在上方有一个神龛,龛里供奉了一尊神像,他就是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在聊城关于这座楼阁的建造有很多传说,最流行的一个说法就是鲁班设计建造的。传说当年陈镛下令建造一座楼的时候,工匠们老是拿不出方案,这时东昌府来了一位白发飘飘的老道,他左手拿着一把没柄的斧头,右手里托着一座小楼的模型,这个小楼模型的高是九寸九。一位老木匠看到后请求老道留下了小楼模型。然后他们照此模型扩大了100倍开始造楼。

“巧夺天工”四个大字便是末代皇帝的弟弟溥杰1988年为庆贺光岳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题写的。这四个字发出了对光岳楼的惊叹!

神龛两侧可以看到一副红色楹联,上联是:“泰山东峙,黄河西临,月色涛声,凭栏把酒无限好。”下联是“层台射书(鲁仲连射书喻燕将),微乡(殷纣王时期,封其兄启于此,称微子国)明志,人杰地灵,登楼怀古有余馨。”上联写景,描绘了聊城的地理位置,下联写人,说聊城自古人杰地灵,而登上这座楼,就可以让我们想起古人创下的伟大业绩。这是一副人景合一的对联,是1933年聊城县县长孙桐峰所制,1992年10月由山东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蒋维松先生重新书写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楼阁的主要构件。这个楼阁全部都是卯榫搭扣的木制楼阁,在它的主框架结构中,没有用过一颗钉子。我现在手扶的这根两边有红色抱柱的木柱一共有32根,我们在屋里可以数到12根,另外有20根是砌于砖墙之内的。楼阁是框架结构的楼阁,墙倒楼不倒,砖墙只是起到了挡风避雨的作用,起主要支撑作用的就是这32根木柱,这种木柱我们现在叫金柱,因为它非常的高大,当地人也叫它通天柱,它的高度是11.58米,从一楼一直通到三楼,它是一整根的木柱,中间没有断接的。这种木柱便是由原来的苏绿国也就是现在的菲律宾国家由海运经京杭大运河运到我们聊城来的,它是一批贡木,当时是用进贡的木料来建造聊城古老的城墙,可以看出,在当时聊城的军事地位是非常的重要的。

随着明王朝统治的巩固,此楼军事功用很快被遗忘,但光岳楼却以她雄伟高大而名扬天下。现在就请大家随我登楼参观。

因为楼阁是木制楼阁,为了防火,楼上没有电,楼梯是比较黑的,所以大家在登楼的时候都注意脚下。

(二楼,摄影展聊城俯瞰图前)。

刚才我们已经看了聊城的古城模型图,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副图片,它是10月所航拍的聊城的俯瞰图。从这副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聊城古城保留的非常完整,边界非常的方正,边长一公里,面积就是一平方公里。位于古城正中心的就是光岳楼,四条主干道方向是非常的方正,东、西、南、北四座关桥就是当时东、西、南、北四座吊桥的原址部位,绕城一周的蓝色地带就是当时的那条护城河,但是现在经过几百年的开凿,已经形成了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的东昌湖,它是北方最大的人工湖,和杭州的西湖相当,它的储水量是1.5亿立方米,主要引用就是黄河水。从这副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我们聊城这种独特的城市格局:湖中有城,城中有湖,城湖河一体。一会我们便可以在四楼非常直观的看到这种景观。只是有一点比较遗憾,您看一下,这面是西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西面的湖面是最窄的,这一部分水面已经让房屋给挡住了,我们看不到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西关桥,它就是当时西吊桥的原址部位。

下面我们到乾隆行宫。

(乾隆行宫内)。

乾隆行宫是乾隆皇帝当年题诗和休息的地方。据《南巡盛典》记载,光岳楼为乾隆36行宫之一。

在行宫之内,我们可以看到墙壁之上有一副图,它就是《南巡盛典图.东昌段》,乾隆皇帝南巡之时带了随行的画师,画师用笔把沿途的景色描绘下来,集结成集后,有一部分便称为《南巡盛典图》,它就是其中的《东昌段》,再现了清朝时期聊城的部分景色.我们看一下,最高的楼阁掩藏不住的就是我们的光岳楼,往下是古老的城墙,再往下这条河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京杭大运河.这条河是元至元26年所开凿的会通河的一段.运河给聊城带来四百多年的繁荣史,特别是明永乐十三年,海禁,这条河就成了连通南北的唯一的一条水路通道,因此在当时聊城是非常的繁华,被誉为“漕挽之襟喉,天都之肘腋”,也有“江北一都会”的美誉。旁边的塔就是聊城最古老的建筑,建于北宋年间的铁塔,据今已经有一千所年的历史了。

在乾隆行宫之内我们再抬头往上看,由二楼我们就可以直接看到三、四楼的景致,这叫做“空井”,它是宋元的一种建筑风格。空井是用来通风、采光的,而在当时建造这个楼阁的时候,这个地方实际上是一个上料口。整座楼都是用木头构建,用料很大,别的地方运很困难,所以通过这个地方用绳子把木料拉运上去,然后进行上层的建筑。

再往上看,我们就可以看到四楼的屋顶,一个非常漂亮的屋顶。是用木头依次雕刻而出的一朵硕大的莲花,周围是荷花、菏叶和莲子来衬托。它的学名叫‘藻井“,也叫“莲花井”,古人把莲花雕刻在屋顶之上有自己很深的用意,楼阁是木制楼阁,最怕的就是火,当时古人已经有了防火的意识,但是他们没有措施,因此便把水中的吉祥物雕刻在屋顶之上,起一个警示的作用,提醒自己一定要防火。你看这朵莲花,它是倒置在屋顶之上的,莲都是生长在水中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屋顶便是水座的,“天水克地火”,古人巧妙的利用这种五行相克的原理,是希望这朵莲花可以镇住这个楼阁,给这个楼阁带来一片祥和。

现在我们到三楼参观。

走到这大家可以发现,我们的楼梯是越来越陡,越来越窄,因为当时是军事功用,这样易守难攻,便于防御。

(三楼上)。

三楼是一个结构暗层,光线非常暗。它是一个过渡层,在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刚才在一楼的时候我给大家讲过,我们这个楼阁是由32根高大的木柱起了主要的支撑作用,现在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32根木柱的顶端。(在梁枋下面)。这就是其中的一根,11.58米的高度就此终结。在它的上端周围都是一些木头的梁枋,是用圈梁的形式把内外两漕圈起来,我们看到只是它最里面的一部分,外面还有一漕,中间有一定距离,在梁枋上方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笨重的类似龙头一样的构件,它叫做斗拱,这些斗拱都是承重构件,它首先把下边柱子上的压力进行层层的向上传递,然后把楼上的压力进行层层分解,这样上下两个方向的力达到了一个平衡。大斗拱外面檐壁之下还有200多个小斗拱,斗拱内外两部分是连在一起的,这内外两者之间又可以把内外的力层层的分解、传递,使内外两个力达到一个平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在建造这个楼阁的时候已经把力学研究的相当的透彻了。

好,现在我们到四楼参观。

(四楼上)。

四楼是我们这个楼阁的最顶层。四楼有四个嘹望口,这四个嘹望口就是当年明军嘹望敌情的地方。由这四个嘹望口我们就可以看到聊城古城的全景。

(站在南嘹望口)。

现在我们所站的位置就是南嘹望口,您看到的湖面就是当时的护城河,现在的东昌湖,桥就是南关桥,是在原南吊桥的原址部位上修建起来的。在前方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古建筑群,它就是清朝四大私人藏书楼阁之一的海源阁。海源阁是由当时江南河道总督聊城本地人——杨以增创建,它是江北最大的私人藏书楼,与江苏常熟翟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百百(bi)宋楼”并称为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1972年,毛泽东主席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的《楚辞集注》就是出自于海源阁藏书的影印本。

(站在西嘹望口)。

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就是西嘹望口,西面的水域是最宽阔也是最漂亮的。前面的这座桥就是西关桥,也叫东昌大桥,还有个名字叫世纪拱桥。它是二十世纪末开始建造,二十一世纪初建成,有二十一个拱洞,象征跨入二十一世纪。这座桥是目前聊城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一座桥梁,全长322米。它的护栏非常考究,全部都是采用北京房山一级汉白玉,用浅浮雕的手法雕刻了266块《水浒》故事图案,如果我们漫步东昌大桥一个来回,就象是看完了一整部的《水浒传》。在西南方向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半球形的建筑,它就是我们新城的标志性建筑——水城明珠大剧场。水城明珠大剧场是根据澳大利亚悉尼歌舞剧院,由北京清华大学设计建造而成的,全国唯一一个具有开启闭合功能的歌舞剧院,它的高度也是33米,九丈九尺,和光岳楼一样高。里面一共有3636个新型座椅,它也是目前为止国内最大的室内单体剧场。

(站在北嘹望口)。

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是北嘹望口,北面的水域是比较窄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得到水。前面的桥就是北关桥,是在原北吊桥的原址部位上修建起来的。由北面我们可以看到聊城独特的城市格局,“湖中有城,城中有湖,城湖一体”,东昌湖以内的这些底矮的建筑就是古城区,湖以外的高楼大厦就是新城区。早在建国初期,为了保护聊城历史文化遗产,在制定第一个城市规划时,就确定了“保护旧城,开辟新区”的建筑原则,古城区内所有的建筑物的建筑高度都不能超过12米,也就是光岳楼一楼房檐的高度,因此,较完整的保留了聊城古城原有的风貌。

近处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绿色植被比较多的方正院落,这就是范筑先纪念馆。范筑先,山东馆陶南彦寺人,著名民族英雄,时(1936)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长。他积极拥护党的抗日主张,坚持抵制韩复榘南撤命令,并于1937年11月19日通电全国,誓死抗战到底。1938年11月14日,日军侵犯聊城,由于顽固分子破坏,范筑先等不及撤退,坚守城池15日,日军攻破城池,壮烈殉国。1987年,聊城地区行政公署和聊城市政府共同在此修建了范筑先将军殉国处纪念馆。中间黑色最大的石碑就是邓小平所题的“范筑先殉国处”,旁边有一个小的石碑,是1947年1月解放聊城时,八路军某政治机关为保护固有文化免于战争损坏,向入城部队发布的三项命令。其中第一条就是“向范筑先烈士墓地立正,敬礼”。第二条在海源阁,“保护中国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图书馆”,第三条就在我们的东面了,“妥为保护傅斯年在北关街的住宅。”

(站在东嘹望口)。

过了东关桥就是北关街了,傅斯年纪念馆在北关街的东首。

傅斯年,字孟真,他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做过北京大学代校长,台湾大学校长等职务。傅斯年的一生,做了许多深有影响的大事。他创办了历史语言研究所,主持了山东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和安阳殷墟的挖掘工作等。他是我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也是我们聊城的骄傲。

站在这,我再给大家讲一下光岳楼名字的由来。光岳楼初名为余木楼,它是建造城墙剩余的木料所建,又称“鼓楼”明成化22年,光岳楼大修后,东昌知府扬能,因其地处东昌,将其更名为“东昌楼”,明弘治九年(公元14),部考功员外郎李赞路过东昌,随东昌太守金天锡登临此楼。李赞对这个楼阁大为赞赏。他就是站在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面向东面,隐约中就看到了泰山,据说倒退四五十年以前,在雨过天晴的时候是确实可以看到泰山的。在古时候,泰山是人们心目中的神山,因此李赞在他的《题光岳楼诗序》中这样说道:“因叹斯楼,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乃今百年矣尚寞落无名称,不亦屈乎?乃与天锡评,命之曰: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意思就是说这个楼阁靠近东岳的泰山,是受泰山神光的庇佑,所以取名光岳,一直沿用至今。

如果说这个楼阁确实是有泰山神灵的保佑也好,或者是说是莲花井的警示作用也好,或者是聊城人们人为保护的好也好,这个楼阁631年来,大小火灾一次都没有发生过。631年了,它一直屹立于聊城古城正中心,见证着聊城的历史和沧桑,它是聊城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聊城历史文化的象征。

好了,我们光岳楼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一下,2_分钟后我们楼下集合。

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十二

玉龙湾滑雪场设施全部采用国际化统一标准,星级化管理,将竞技与娱雪相结合,雪道总长30公里。将建成国内首家单双板分区的滑雪场。

玉龙湾滑雪场项目落成后将成为北京周边规模最大、项目最全的综合滑雪旅游度假胜地。东山头单板滑雪场将建成1600米高级雪道两条,4人追逐赛道一条。为单板发烧友打造的单板公园内大小跳台、彩虹桥、单板墙、不同造型铁杆、u型槽等一应俱全,配备4人高速缆车1条。南山头综合滑雪场将建成高级雪道1条,中高级雪道2条,中级雪道1条,全封闭式滑雪教学区为初级滑雪爱好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雪上学习体验区域。

意大利进口雪地魔毯、托牵、四人观光缆车等配套设施俱全。娱雪方面配有雪圈道1条、雪地摩托车道1条、雪地儿童乐园1个、雪地宠物乐园1个。设计独特的雪具大厅为个人、团体及vip客户提供了一个独立的活动区域。知名进口雪具雪服7000余套,瞬间接待量达8000人。

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十三

光岳楼位于聊城旧城中央,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我的家乡聊城的象征,她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中国三大名楼。光岳楼是聊城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今天新聊城的标志性建筑。

光岳楼是江北第一名楼,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她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在光岳楼的南面最上面一层,挂有一个匾牌,上面写着的“光岳楼”三个大字,听说这名字还有一波三折呢!据说当时刚开始建立时,人们都称他为“余木楼”。过后又因这里有鼓声报时,又叫做“鼓楼“.1846年,知府杨能在维修的时,又因为这里的地名叫它“东昌楼”,再后来,史部员外郎李赞称赞东昌楼,又被改成了“光岳楼”,一直用到现在。

光岳楼一共有五层。最下面一层是墩台,是砖、石、土砌成的正四棱台,在墩台的四个正方向开辟有拱形过街通道。墩台之上是光岳楼的主楼,有四层,光岳楼总高度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九是阳数之极,寓意其高度不可超越。光岳楼墩台共有四个大门,南面还有两小门,其中西侧小门为假门,东门是上楼的唯一通道。从这个通道可以上到墩台,站在墩台上,可以看到美丽的古城区。还能看到我们可爱的实验小学呢!从主楼的一层楼梯上去,可以到达主楼的二层,从二楼向上看,既不设柱,也不设地板,称为“空井”。所以只能上到二楼了。站在二楼向西,能看到美丽的东昌大桥和东昌湖,向东看能看到卧似长龙的京杭大运河,贯穿整座城市,运河两岸郁郁葱葱,美丽极了。

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篇十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

古语有云“苏州以市肆胜,杭州以湖山胜,扬州以园林胜”,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扬州园林的代表之作——何园。何园,始建于1883年,独特多样的建筑手法,多方兼容的艺术风格使得何园被誉为“中国晚清第一园林”。

“依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何园主人何芷舠效陶潜之情操“吾其归去”,辞归田园,寄情山水,“寄啸山庄”是以得名。但园主人姓何,故而后人惯称何园。

何园布局精巧,住宅、景点,独立成章又相契相和,其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堪为中国园林改革之最,长期以来备受推崇,是“江南园林中的孤例”。因而,何园如梦幻般的人间天堂也吸引了诸多剧组前来取景,《红楼梦》、《还珠格格》续集等近百部影视剧,都在这里录制了大量亭园风光的曼妙美景,深受观众好评!

首先,步入东园,迎面月洞门上镌刻的便是当年园主亲自题写的园名——“寄啸山庄”,移目而前,一座长达60多米的贴壁山状若蛟龙,有“城市山林”之美誉。

转过玲珑剔透的石屏风,牡丹花香扑面而来,花朵微颔,随时准备被簇拥着前来观赏的游人轻拈一嗅。池花相映,合抱着敞开山门迎客的牡丹厅。厅北是在构造装饰上最具创意的构撰——船厅。两千多年前,孔子乘牛车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主张时说过:“道不行,吾将乘桴桴于海”,是故船厅又名桴海轩。厅两旁有楹联一对曰“月做主人梅做客,花为四壁船为家”。船艇后面的西北角上有座不起眼的小楼,大年大公子何声灏在此夜夜奋读,勇过三试,一朝钦点翰林,成就了何门祖孙两翰林的巨大荣耀,也给何园留下了一座“翰林公子读书楼”。读书楼里简朴清寒的陈设,威严肃穆的家训和工工整整的试卷、热烈醒目的捷报陈列在一起,相映成趣,对人们讲解着“学而优则仕”的真理。

人间仙境是西园——。

和东园相比,西园的山水特色设计更为别具匠心。幽深廊道,山水重复,蝶语花飞,巧妙的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优美画卷。同时,西园还是欣赏“天下第一廊”——复道回廊的最佳角度。

园主人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追求,在此理念的指导下,相继在园中建造了水心戏台——水心亭和专门收集经史子集的蝴蝶厅。

桂花厅坐落于山石桂树丛中,厅内百余种桂花竞相绽放。“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中秋到何园赏月,赏桂,观赏水心戏台曲艺表演,尽情吮吸桂花的芳香体味远离城市喧嚣的另一种宁静。所谓“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这大概就是园主人当年设计园林时的心境写照吧!

素有小花园之称的片石山房,其故事引人寻味,风景耐人寻味。据说,刚满十岁就遭国破家亡之痛的明皇室后裔朱若极,为避灾祸,隐姓埋名,出家为僧,法号石涛。他钟情山水,一生遍访名山,“搜尽名山打草稿”,开创中国画坛绘事一代风尚。他同时也是一位叠石造园的高手,在四十一岁时结束羁旅,隐居扬州,创作了其遗留人世的唯一叠石作品,那便是人间孤本——片石山房。直至光绪九年,何芷舠购之并至于何园。

过“注雨观瀑”门景,有琴、棋、书、画四景陈于水榭三间其东是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天任馆”,堪称何园最老的建筑。厅东面墙镌有“片石山房”石刻一幅,字体飞舞灵动,古色古香。

游罢片石山房,则不可不揽怀镜花水月。片石山房之西廊有镜一面,镜湖相映,步行其间,月随人移,极尽盈缺之变,此景暗隐佛理,用心方可彻悟。

各位游客,最后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我国已故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的这首诗: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扬州。水心亭上春波绿,览胜来登一串楼。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