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小学语文教育叙事(11篇)

最新小学语文教育叙事(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8 18:35:58
最新小学语文教育叙事(11篇)
时间:2022-12-18 18:35:58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篇一

有这样的一则寓言:一个年轻人得到了上帝的恩赐使他拥有了7个背囊,分别是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在过河的时候,风浪很大,小船不堪负重,险象环生。船公告诉他,必须丢掉一个背囊,年轻人思考了一会儿,把诚信这个背囊丢掉了.........

人生总是无法十全十美的,有时为了某种原因而舍弃一些珍贵的东西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认为这个年轻人十分愚笨,为了一些荣华富贵和物质方面的享受,而舍弃了人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诚信!他们也许会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不过他可曾知道,"诚信"是人生的支柱?难道他没有听说过"人无信不立"这句古训吗?

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在逐渐减小,处处都充满了"欺骗"这两个字眼.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中国有5千年的文明历史,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曾十分注重诚信,经常要求他的学生要讲信诺.......可是现在呢?一切都在改变我们的内心深处发出深深的呼吁:诚信,我们需要诚信!

据说,信用危机已位居腐败之后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因素.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恐惧啊!当有人敲你家的门,你不敢开,怕是坏人;当你走在街头,看到有人行乞,你不敢帮助,怕是设下的骗局;当你去商店买东西的时候,你犹豫再三不敢买,怕是过期食品;当你.........这样的例子当然是不可盛数的,尤其是商家之间的欺诈,更是最为可怕,虽然表面上是商家之间的斗争,但是真正受害的还是我们消费者,比如:食品厂家,他们为了增加盈利,而不惜出卖消费者的健康,生产一些不卫生的产品,或者是其中掺杂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并且还盖着打着什么“国家免检产品”,“卫生产品”的旗号来蒙骗消费者,结果呢?大家都可想而知了。据报道,每年因食品中毒而死亡的人都就有数百万之多呢!可见得诚信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啊!

守信,就是诚信守诺,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诚信就是诚实与守信的结合体,诚实是守信的思想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只有内心诚实,待人诚恳真挚,做事才能讲信用,有信誉。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履行合同,不重视产品质量,不注重为社会服务,知识一味的打着经济算盘,为自己捞到更多的利益,即使捞到一些好处,也是一种短视行为,用不了多久,就会因为信誉扫地,而使企业萎缩,甚至破产。

背弃了诚信,一滴小小的露水,可以冷却一个生命;背弃了诚信,一片小小的水花,可以冻结整个世界;背弃了诚信,一个小小的蚁穴,可以摧毁一座长堤。

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星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树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

诚信,内诚于心,外诚于人。缺乏诚信,往小了说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往大了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格。如果让外国人耻笑我们中国人不讲信用的话,将对我国经济和形象带来多大的影响啊!在这个和谐的社会里,我们不能让这种不和谐之音继续下去。让我们身披一袭灿烂文化的风衣,心系着执着的彩带,带着诚信上路,与诚信同行,踏出一路辉煌行程,让诚信永驻你我心中,为营造出和谐社会,让我们牵手共同努力!

老师的评价:抛弃诚信的那个人最后是什么样的后果呢?这一点非常重要,而后才能接着叙述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果我们把人最基本的信念和人格都失去的话,那么将给自己带来的是人们的唾弃和朋友的得不理睬。讲诚信的人并不是"傻"而是具有一种高尚的情操。这样的人"傻"也会受欢迎的。而那些所谓聪明的人并不会有好下场。但有些讲诚信的行为也就在我们身边。

星期天,我去书店看书,是为了下星期要写的文章准备的,当我选好一本准备在里面看的时候,进来一个穿得很花哨的青年人,他要买一本书,可是没带够钱,所以他希望书店可以想让他那座因为这本书对她也很重要,因为他要给一位在车站马上就要走的朋友带去。书店的老板还很通情达理,一开始他也不是很愿意给那个人,也许因为他的大阪不是让人那么相信的,但又看他一连的诚恳就答应了他。他很高兴的飞奔出书店,我猜他一定是向车站奔去了。但是过了很久他还是没有回来还钱,老伴有些按耐不住了,借得自己可能上当了。嘴里一直骂自己:“这是笨呀,就不该轻易相信了他,一看他就不是什么好人,哎~~~~,好糊涂呀!”边上有人劝老板,“还是打110吧!”老板也是犹豫不决,他不想把事情弄得那么大。就说:“再等等吧。”结果那青年真的回来了,他满脸大汗,身上的t-恤也被汗打湿了一大半。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老板,对不起我朋友遇到些麻烦我帮着大弄来这,请您别生气。”“没事的小伙子你是个守诚信的人,我刚刚还有些误会你,还想打110,应该我说不好意思才对。”小伙子和老伴都笑了,而且很开心。旁边的人看到这场景也很欣慰地笑了。在一旁看着车场面,也不禁觉得:诚信真的是很重要呀,也许是认识的人很快就建立起了互相相信的概念。如果素不相识那么给人以诚信的信心还真的很难。但是这正体响了人与人之间不一定都是利益关系,也有很多值得我们相信的东西,不是吗?所以我们首先还是要相信自己才会让别人也相信你。而相信自己的前提是:你就是个讲诚信的人。

但生活中也不是没有不讲诚信的人。比如说约好在第二天上学的两个人总会有的因为去得早就不等了或出来的很晚不守时间观念。还有约好看电影的人,也许因为某件事就不去了,可有不同之别人一下,让人在那里傻等,如果是一次两次也就不在意了,可是一个错范很多次,此人还会有谁相信呢?也许你是个小气的人或是有些小毛病的人,有也许你是个很贪吃或很懒,但这些都没有你不讲诚信重要,因为有诚信的人往往会获得他人的认可,而你没有诚信那你将寸步难行呀!其实这些事都太小了,可是小事也有它的意义所在,而且往往小事才会体现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价值,所以不要让一件小小的事,让你在别人的心里、嘴里都成了一个不讲诚信的人,这样的话你怎还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呢?所以还是让我们信守诚信的观念吧!因为他对一个人的人格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得惯以诚信的事情,我们更该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也给自己一个警告。

人生似舟,承诺是推动舟向前的波澜。人生如瓶,承诺是装点瓶美丽的花朵。在生活中,只有有了承诺,才会使我们不断实现目标;在实现中,我们才能找到生的意义和伟大,所以我们需要承诺。

承诺需要诚信,就像孩子需要母亲的关怀一般。诚信之中,“诚”是由“言”与“成”组成,“信”是由“人”与“言”组成,这就是说“人只有说到做到,才能成功”。古往今来,就有很多这类的事例。

我先讲一个“立木为信”的故事吧!秦国人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他说:“谁能把它扛到北门去,赏黄金10两。”可没人相信这是真的,也自然就没人去扛。几天后,商鞅将赏金加到了50两,终于有人动心了。扛完木头,便真的领到了50两黄澄澄的金子。于是,百姓议论纷纷,说他的命令不含糊。后来商鞅的变法得到了百姓的支持,秦国由此渐渐强盛起来。

商鞅说到做到,取信于民!而同是以黄金作为赏物。前者是“取信而强国”,后者则是“失信而丧国”了。

周幽王宠爱一美女曰褒姒。可她进宫以后,一直闷闷不乐,从未开口一笑。幽王想了许多办法也无济于事,于是就悬赏千两黄金换取佳人一笑。后来,为了博取美人一笑,周幽王居然“烽火戏诸侯”,褒姒见到自己戏弄了那么多的人,便真的笑了,可这也是她生命中的最后一次笑。诸侯们奋勇入城,灭了周幽王和这妖姬。

这“千金一笑”,亡了国……那烽火本是外敌入侵时报警的信号,这样一来,那信号也就无“信”了。

就像泰戈尔说的:“信用的坠地,犹如打碎的镜子再不能重圆。”

历史迁移至今日,现在的社会更需要诚信。

在商业的交易中,必须要有诚信,才能使企业蒸蒸日上;在日常的生活中,必须要有诚信,才能使人际日益密切。

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个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但我闻知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到:诚信才是最高的学位!

如果没有依附诚信的承诺,怎么会有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深交?又怎么会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佳话?如果没有依附诚信的承诺,怎么会有红军与老百姓的鱼水之情?又怎么会有繁荣富强、蒸蒸日上的中华大国?

所以,我们需要承诺,需要诚信,需要依附诚信的承诺。不仅是现在,更是在将来。只有所有的人都讲究诚信,把它当作自己为人处事的第一原则,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诚信的社会里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篇二

〈〈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b字方法,力求实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在这一学年中,我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下面,我就总结我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我想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如在教〈〈口耳目〉〉时,我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3.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篇三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一、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因此,要领悟语文的美,首先必须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让教师上出语文味?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

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所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宋-陆九渊)。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如听了《秋天的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教师开始范读的情景导入到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文段品读语言后,再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说出有关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最后结束时让学生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进行改创《秋天在哪里》之歌。这样的课学生学的能没有滋味吗?

二、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预备。儿童是一个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儿童又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

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的文化。

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

如教学《王冕学画》,在学习大雨过后,湖里的荷花开得更鲜艳,荷叶是碧绿的,花瓣是粉红的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荷叶清水滴滴,水珠在花瓣上滚来滚去,我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结果不少学生做闭眼沉思状,努力去想那幅美丽的荷花图。一位学生冲出一句:“老师,我什么也没看到!”这是真实的。此时,我并没有训斥那位学生,而是调整了一下教学,跟学生说:“那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再去听听吧。”然后播放有配乐的语文朗读,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再次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还是那位学生,他说:“老师,现在我看到了,雨后的荷花真的很美,在阳光照耀下,碧绿的荷叶上水珠不但滚来滚去,还闪闪发亮!”。是啊,儿童自有儿童的 感动,儿童自有儿童

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三、个人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无个人味的语文课,犹如作家笔下塑造的缺乏个性的人物形象,对读者来说总是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说,这样的语文课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

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努力。

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

学生,熟悉学生,不研究学生怎么能教好他们呢?教学是为育人服务的,身为语文教师,要想上出不乏个人味的语文课,就要努力体现“书要滚瓜烂熟,上课不看教材,都在肚子里”。 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上出情来,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引经据典、妙语连珠,那么,在教学中就应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总之,为了语文课的个人味,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教学上的优势。善画的要运用插画的优势;善读的要运用范读的优势;善唱的要运用吟唱的优势如此等等,让教语文课是很有趣、很有味道的,让学生两节课下来说“呀,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这样的语文课哪能没有个人味?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篇四

一、教师情况分析

语文教研组教师共8人,教师素质优良,教学工作负责,年轻教师充满活力,在教育教学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整体水平较高。在上学期的教研活动中,各位老师都能支持工作,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竞赛。相信在新的学期里全体语文教师一定能够团结协作,取得更优异成绩。

二、工作目标和内容

1.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音乐习字”和“大量阅读”的校本实验,各班营造读书氛围,养成学生爱读书的习惯;开展以“小学生经典美文诵读训练”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和学科竞赛,打造书香校园,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全方位协调发展。

2.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向课堂要质量,把课堂作为主阵地。执行学校制定的教育教学常规,把教导处关于备课、上课以及作业的常规要求落实到位,争取在期末上级调研考试中语文平均分、及格率、优良率进入坂田第一。

3.“小学生经典美文诵读训练”课题研究继续进行,各备课组确定好诵读内容,坚持利用语文课/早读/思品和阅读课进行训练。

4.积极组织参加各项比赛。校内学生比赛:一二年级识字与背诵比赛;三-六年级背诵与现场作文比赛。校内教师比赛:35周岁以下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优质课比赛

5.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备课组长督促引导,沟通交流教学方法,发挥有经验老师的传帮带作用,集中群体智慧。教师要在分析理解教材、钻研教学方法、准备教案教具上多花心思,保证实效。

6.抓实常规教学管理,备课和作业布置都要讲究质量和效果。教定期相互交流听课,每学期至少听课25节以上,多反馈交流,共同提高。研组每月检查一次教案和作业,重点落实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具的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坚持写教后记或教学反思。作业布置科学合理,精而巧,有利于知识点的落实和巩固。

总结起来就是:注重过程,提高质量;作业规范,活动创新;考试严格。

三、常规活动要求

1.各备课组每月互查作业一次,备课组集体备课一次;教研组每月检查一次教案和教后记。每次检查如实填写《教案评估表》和《作业评估表》交教导处。每周三下午进行研讨活动。

2.九月份为推普活动月,在活动期间,我校语文科将组织语文活动周暨推普活动周,各级将开展普通话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课本剧比赛等活动,开展语言文字知识有奖答题活动,将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相应的普通话基础知识,同学们将在多姿多彩、充满趣味。

形式活泼的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公开课安排(略)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篇五

众所周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孩子们到三年级下期已经掌握了20xx左右的生字,生字教学法已不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作为过渡性的一个阶段,阅读和写作教学作为初步的渗透,课标中也未将其列为教学的重点。但是,鉴于语文课程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教学中必须坚持“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螺旋上升”的指导思想,以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和滚动提高的特殊性。教学中我牢固坚持以词句教学法为重点,以生字,阅读、写作教学为依托,贯穿始终,环环相扣,互为促进,滚动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做好“五四三二一”。

第一“五”即强化“五字训练法”。

五字就是“读、标、注、划、思”即读五遍课文,标出自然段,把生字条和田字格里生字的拼音注到文当中,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思考课后问题。这是我对课前预习提出的要求。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做好预习,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效率。

第二“四”即每天积累四个好词语

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好词好句摘抄本。每天摘抄四个好词语,要求会背,理解意思,初步会用该词语说一句话。对程度好的同学,外加好句子两个。允许在课文中摘抄,鼓励在课外抄录。这样做既给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增强。

第三“三”即强化“三步生字学习法”。

此前所述,生字已不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步生字学习法”的第一步是“识别字音,字形,这都在预习课文里进行,使学生对生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是在“课堂中辨形辨意”,坚持“字不离词”的原则。结合文中的词语分析字意,初步学会口头应用。第三步是“单元巩固法”。这是纠正错别字的重要阶段,运用形近字、辨析,句中改错字等多种灵活方式,检验巩固学生对文中字形,字意的理解和掌握,对本阶段中不能掌握的生字,采用在书上用红笔圈记的方法,缩小复习范围,不定时抽查。

第四,“二”即坚持每天20分钟课外阅读

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坚持20分钟阅读,内容不限,可以是优秀作文,童话故事,也可以是报刊杂志。读后填写读书卡,家长签字,每周老师进行检查评比。在评比中,结合好的阅读典型,逐步向学生渗透精读、略读、速读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先从精读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认真读,懂得每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字词及时找工具书解决,对不理解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发问。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在班级中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对学生词语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提升作用。

第五“一”即每天一篇日记,每周一篇作文

归根结底,学生写作能力的展示,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直观的体现,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所以,尽管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但结合学科特点和新教材的需要,从孩子们入学之日起,我就把作文教学始终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实践证明其辐射带动全面提升的作用十分有效。

最初,我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做起,采用“一字多词”的方法选职一些接近生活的字,让学生扩词,多多益善,然后鼓励学生用喜欢的词说一句简单的话,这一学期,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为主。

口头说句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引导学生迈出了第二步-----写句。这一阶段分三步走:先写简单完整的一句话,再适当地扩句。即为句加入一些恰当的定语、状语、补语(当然给学生不讲这些语法知识),第三步是分句成段,即进一步将句中的定语、状语、补语成份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将原句分解成一段话,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学生兴趣盎然,愿意去学。

有了写词组句的能力,我就指导学生摘录片断和写日记。这个阶段我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贴近生活,激发兴趣。我指导学生观察季节变化 ,指导写景物,写水果。对照家庭成员和班级同学,指导学生记人物。结合节日庆典,学校活动,指导写叙事。二是明确要求,第一步是要求字数要够,要言之有物。第二步是要有精彩的句子,优美的词语适量的修辞。第三步,指导在立意上有所突破。这一步主要通过作文讲评课,由师生在讲讨论中完成。我重点抓住写作前的指导和批阅后的讲评两个环节,向学生渗透列提纲,多次修改,结构分段等写作基础知识,为学生们到高年级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我还感到有一点要特别引起大家的重视。就是坚持把握教材和开发课程资源相结合,我们现在用的北师大版教材,每一册书中都有一个开放性单元,比如本册有一个单元即“特产”。我们教学这样的课文,一定要发挥地方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下做大量的工作,自己编排一些本地的特产的小文章,小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北师大版的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但传统教材中的一些常规性的训练的内容大大减少了。大家有个突出的感觉是现在教材越来越不会教了。其实是编排简单了,但是老师的要求提高了,所以平时仅仅按部就班照本学科远远不够了,平时我们要穿插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如修辞手法的训练,修改病句的训练,句子变换的训练等,以使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心得,以此向大家学习。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篇六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解读这个核心理念呢?我认为:一是我们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二是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得到充分的张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使教师的“导”落在关键上和点子上,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全身心地投身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大兵团作战”,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参与。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学好语文的先导。学生的兴趣离不开教师精心诱导和激发。因此,教师要把准学生的心理脉搏,点燃火花,想方设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心理优势”。

1、再现情境诱趣。

心理学研究说明: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学生的兴奋和兴趣。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情境,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变性,做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形成一个互动互助的势态,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兴趣。

2、感情朗读生趣。

感情朗读是最高档次的朗读训练。那介入角色的朗读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但陶冶了学生思想情操,而且使学生生趣添乐,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程参与。

崔峦同志说,在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目标中,我们看重的不仅是教学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形成及应用的全过程,实现过程和结论的最佳结合。使学生在自始至终的参与中有所“体验”,有所“发表”。引导他们总结学习规律,在学会中悟法,在会学中用法,自己去猎取知识,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逐步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社会综合实践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实践表明:学习方法的总结,知识的坡度和跨度比较大,学生的回答往往是片面的、零碎的,甚至是一点半星的。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不断增加其智慧含量,逐步形成规律性的东西。这样总结出来的方法才有迁移性和指导性。

三、精心设计提问和课堂练习,启导学生全员参与。

课堂提问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着眼于全体学生,多为中下生着想。一般要体现下面的特性:(1)目标性——提问要围绕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努力使提问真正成为达标的阶梯;

(2)层次性——为了照顾中下生,提问要从教学目标所设计的大问题中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使小问题成为大问题的铺垫;(3)渐进性——提问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可思考可接受,围绕目标逐步推进,分步到位;(4)灵活性——教师的提问若中下生接受不了,这要以学生的学出发,及时地、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提问,顺学而导。

心理学家认为:新的需要和原有水平或主观内部状态的对立统一,构成儿童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形成思维发展的动力。课堂提问应当符合这种需要,不断满足每一层次学生新的需求。

课堂练习的设计在体现知识变为能力的基础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好中差,启导学生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存在的,中下生越多,差异性就越大。作为一个教师,要承认差异,多想办法,因材施教,分步到位,唤起中下生的良知,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就能使他们从厌学—好学—勤学—优学,逐步跟上队,获得大面积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篇七

语文是折射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一滴水珠,应该从这滴水珠中,使用权学生体悟到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精深,于已打好人生底色,于国传承民族的精神。

我们的母语重情性、重意会、重简约、重自悟,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理应重情性、重意会、重简约、重自悟。

语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语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语文唯一的源头活水。

学生用情感领悟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熏染着学生的情感;学生用智慧解读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提升学生的智慧;学生用心灵品味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雕琢着学生的心灵。因此,母语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中的一股甘泉。

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是“情感派”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以情带读”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体验、想象、灵性的情,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情,是求真、向善、爱美的情。以情带读,带出的是饱含深情的读、是全神贯注的读、是多元感悟的读、是个性飞扬的读、是融会贯通的读、是出神入化的读。以情带读,还自然带出读的技巧、读的节奏、读的旨趣、读的韵味、读的神采。

语文学习,是学生以原有的认知经验和人生体验为基础,对文本主动加工并重新建构的过程。古人有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正所谓“一轮皓月当空照,千江有水千江月”。

把课文读通,对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问题在于,这样读书,有人不屑一顾,有人不以为然,有人不了了之,也有人不知所措。学生的读书水平普遍不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把功夫扎扎实实地化在读原文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

阅读课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正如清人唐彪所言:“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学生只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这是一个再朴素不过的真理。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篇八

一堂好课折射出的不仅是教师的学识、才智,还有他的人格和品质。

简单意味着在课堂上需要我们放弃一切与学生的学习无关的东西。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必将每句话、每个句子都讲得那么透彻,留下点余地和空间反而更美!

我们的学生喜好议论,尽管他们的议论不够成熟、不够深刻,甚至很多是幼稚的、错误的,但毕竟这是他们真实的思想、真切的感受、真正的话语。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缺少了学生自由的广泛的议论!这本身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少思想、多复制”!议论少,想象得更少!其实,想象是孩子的专利,在孩提时代,多让学生写点想象的文字,就是一种创造力的培养,孩子的世界原本就一个童话的世界!

教师应该具有一颗永远年轻的童心,只要心灵不老,他就能成为一个学生的喜欢的老师,而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还需要具有儿童的眼光看世界的本领、看课文的能力。

再精致的课件,也无法代替学生从语言文字描述中所获得的个性化的形象。想象的,尽管是模糊的,但又是最能憾动心灵的。与其花这么多的精力制作并不成熟的课件,还不如引领学生透过课文语言进行精神之旅。模糊的时候,学生很想看清楚些,一旦用课件让学生看得一览无余了,学习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窥探语文,是保持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极好境界。

学会有选择地放弃,追求深刻的简单。简单就是快乐,简单就是幸福。

在流转不息的生命之轮中,我为语文而来!是语文滋润我粗糙的感觉,是语文放飞我稚嫩的幻想,是语文点燃我喷涌的激情,是语文唤醒我沉醉的智慧。我平庸的生命,因为语文而精彩!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

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语文说到底是一种感性的存在。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篇九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一次,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新奇,从头到尾把它读了一遍。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衣袋里塞满了虫子?”我翻开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看到了《塞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来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源就在这里。于是,我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来阅读,跟学生一起,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研究科学录像和影片。这样,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精神,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领悟了。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每天早晨,我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位学生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一个说:“我会背于谦写的《石灰吟》!”另一个说:“我会背王冕写的《墨梅》!”一个又说:“我会背王维写的《鹿柴》!”另一个又说:“我会背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我豁然开朗:原来,读书兴趣的源泉就在这里——听和看。于是,我赶忙从学校的阅览室里,借来了十多本《古诗集》,发给学生轮流去读。在几个礼拜中,全班45位学生,都把十来本《古诗集》看完了。正在此时,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结果,同学们争着朗诵,多的能朗诵三十几首古诗,还有声有色。趁此机会,我向全班学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可以每周一次,去阅览室借书看。一时间,班上读书之气蔚然成风。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通过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篇十

学期工作已经结束,我的四年级一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告一段落。在本学期中,我不断研讨教学方式方法,并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有所收获,当然对于四一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实施也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现在将这一学期的四年级一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研,创新有为,提高业务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搞好教研教改。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我积极向同年级的教师学习,努力实施创新教学,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环节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在集体备课中,我认真记录,积极发言,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时阐述自己的见解。

二、依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本学期的努力方向是学生的古文诵读。在教学中,针对我们四年级一班学生的实际,我充分激发他们的古诗文诵读积极性,每早上,我都坚持用最俊秀的字在黑板上抄写优美的古诗文和学生一起诵读。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一直要求学生坚持写阅读笔记,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通过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

三、抓科学研究,阅读教学的主旨性的研究有一定的认识。

本学期,我的科研目标是对研究阅读教学目标的研究。我认为首先应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形成以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为前提。我们在四年级语文组将大力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育教学,进而不断巩固基本技能。

抓好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让探究性学习方法真正为教师们所掌握并灵活运用。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强化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勇于质疑,鼓励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努力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创新建立在此基础上。搞好创新,积极实施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体。

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改革教法,注重学法。变满堂问式教学为学生自由发展式教学。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学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迸发学生好学的火花。

总之,经过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一定提高,课堂教学方面也有明显进步。但也不不足,如本班学生不遵守纪律,成绩一直不够理想。今后立足实际,开拓进取,不断前进。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篇十一

日常教学工作中,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经常提醒我们: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反思。可以说,反思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师成长的新起点。自我反思是建立教师反思系统的首要环节,也是对德育、教学、生活等对象展开反思的必要前提。教师自我反思能力则是教师的自我反思得以进行的落脚点。

1. 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增强自我反思意识,可以分为以下几项:

教学前,进行教学设计反思,提高教学预测能力和设计能力。

教学中,进行教学行为反思,提高教学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

教学后,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反思,提高教学评价能力和总结能力。

2. 在总结经验中,逐步形成自我反思习惯,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发现问题,记录反思。

(2)查找原因,实践改进。

(3)总结经验,撰写文稿,然后在同事间交流或在网络、刊物上发表。

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案例:某天,我教学诗歌《春天在哪里》一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当我讲到其中一个小节: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枝头上。

春天的风微微吹动,

柳条儿跳舞,

桃花儿脸红。

我请同学们朗读,体味,赏析。有同学说:“春天就在枝头上。”

正在这时,“小淘气”琪琪忽然站起来,手指着窗外大声喊到:“老师,我看到春天了,它就在枝头上,你看,树枝在跳舞呢!”我刚想制止他,可是已经晚了。霎时,五十多双眼睛不约而同地朝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有的伸长了脖子;有的站直了身体;有的踮起了脚尖……教室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窃窃私语的,小声议论的,手舞足蹈的……

这和我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截然不同。看到眼前的混乱场面,我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血液迅速向头上涌动,眉头也不知不觉地皱了起来。刚想大声的加以制止,转念一想,难道我只有这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吗?

此时,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在窗外,有的在仔细地观察;有的在认真地倾听;有的正在四处搜寻目标。他们的兴致正浓,意犹未尽,如果我现在出言禁止,虽然表面上会平静下来,学生的内心也会十分不情愿。莫不如先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然后再随机应变。想到这,我不露声色,站在那,似笑非笑地望着他们,让他们尽情地看,尽情地议论,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给他们足够的表达自我情感的时间。

窗前的议论声,由弱到强,再由强转弱,几分钟过后,波涛汹涌的课堂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几十双眼睛静静地望着我,静静地等待着……我想:此刻,孩子们心中都在想些什么呢?在等待我的批评?在等待我的宽恕?还是在等待我继续讲课?大概是前者居多吧。可能是我的沉默让他们无所适从,孩子们开始不安的躁动起来。我觉得此时是该我发言的时候了,我故意咳嗽了一声,看到几个孩子立即挺直了腰,坐直了身体。

我轻轻地问到:“看完了?”“看完了。”孩子们也轻声地但是小心翼翼地回答。“谁能把刚才看到的景象说一说,并告诉我你有什么感受?”听了我的问话,几个孩子竟然悄悄地长长出了一口气。接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打消了顾虑,思维再一次活跃:“我看到春天来到树梢,枝条变绿了。”“我看到春天来到操场上,小草发出了嫩芽。”“我看到春天的风吹到窗前,吹到我的脸上。”“春天在我们身边,看,我们的衣服变薄了。”“……”待孩子们把自己的感受一吐为快之后,我又说:“大家谈地真好,不过你们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观察的?”小家伙们面面相觑。噢,原来他们也知道刚刚的做法不妥,竟然将错就错,一定要让他们吸取教训。想到这,我说:“今天老师留一个特殊的作业,把这节课发生的事情经过写出来,并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这样,我把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教案,临时更改得面目全非,但是,却获得了意外的收获。

试想,如果按照传统的机械的备课观,按照精确的教案输出法,喝令学生回到课文中来,教学任务也会按时完成,这节课可能会是另一种完美的模样,但失去的却是对过程的体验,对方法的感悟,对学生的理解,也就失去了反思的乐趣。

反思既是我们不断成长的基础,也是我们创新突破的起点。因此,我们不妨多加运用,多多体会。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