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题目篇一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由自己周末在家读到的寓言小故事入手,说说你读了什么寓言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练习说完整的话。孩子们争先发言,进而也明白了寓言就是借助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然后读课题质疑,学生提出许多问题,老师总结了最具代表性的几个问题,拔苗的原因,如何拔苗,拔苗的结果,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课文,由于是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特别有兴趣。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他们把所思、所想、所知的说出来。老师在指导让学生清楚了解禾苗的生长过程时并不是通过枯燥的解说、问答,而是创设了两个情境,教师直接让学生演一演田里的小禾苗,来问学生:小禾苗,小禾苗,你怎么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呢?小禾苗,小禾苗,让我来帮助你把你拔高?你高兴吗?这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自然地抒发,一下子就阐明了禾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不能违反事物的规律,孩子们接受的又轻松又明了。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本节课在教学中比较重视读的训练,形式多样,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值得一提的是读到农夫一边喘气一边说时,通过初读、评价、比较、示范、再读,学生们都能读出自己感受到的又累又高兴的情绪,张扬了个性又提高了朗读兴趣。
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自己说出来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较难的,而且绝大多数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而老师在教学了全文后顺着文章的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故事的结果在意料中也在意料之外,种田人犯了一个错误,你知道是什么错误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在这一环节指导时,在教师的启迪引导下,学生纷纷打开了思维的窗口,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张津铭说:什么东西都有它自己的规律,我们不能违背它。祁晋熹说:种田人如果嫌他儿子长得慢
了,也来拔一下他儿子,那会怎么样呢?并自然而然地引出这则寓言所蕴涵的道理——急于求成,徒劳无功。这一道理是学生们自己在想象说话中慢慢地得出来的,而教师在其中起了引领的作用。而且在后一步的写字教学中我把刚刚所学的寓意与学生平时的学习结合起来,教师说:“在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事,写字也一样不能太着急,要耐心得来写,千万不能——学生又一次大声地朗读了黑板上的寓意:急于求成,徒劳无功”。再一次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在学生头脑中生根。为了再加深寓言理解让学生扮演农夫、小禾苗进行夸张式的表演或思考,寓言故事续编等,身临其境的去感悟、体会、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在充分的感受中萌动直观的推论,获得心灵的顿悟。
在课的最后,向学生推荐课外也可以去读读更多的寓言故事,了解蕴含的道理。一堂语文课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揠苗助长一个故事,懂得的不仅仅是急于求成,徒劳无功一个道理,而是把课堂知识引向课外,让孩子们在课外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充实自我。
在上完课后,我认为还有几个地方在处理上还欠到位:
1、整堂课中,教师说的似乎多了点,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还不够。
2、朗读指导最好再有层次性一点,体现一定的坡度。
3、在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方面还可以再好一点。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题目篇二
(课堂上已近尾声)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觉得有时候“揠苗”也能助长。
师:哦,你说说理由。
生:西瓜、茄子等本来只能夏秋才能成熟,这也是规律,现在人们把它们放进暖棚使它们长得快,在冬天也能吃到,这不是“揠苗助长”吗?
生:我同意,现在有许多蔬菜、水果放进暖棚,不但长得快而且长得好。
生:我反对。你们说的不是“揠苗”助长。
师:(微笑)那你说,他们的“揠苗”指的是什么?
生:他们 “揠苗”的意思是让庄稼住进暖棚。
(前面几个同学会心地点头)
生:为什么放进暖棚就能长得快,长锝好呢?
生:因为暖棚里气候温暖,温度适宜。
(同学们运用科学课学到的知识,畅所欲言)
通过讨论,孩子们在头脑中拓展了“揠苗助长”的含义:苗可以长得快,但要注意方法。只要运用科学方法,给苗创造一个更适合成长的环境,苗也会长快。
大家知道得可真多。如果现在那个农夫正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请你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生:(交流)农夫,你想让苗长得快点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注意方法,给庙适宜的水分,勤施肥,让它们多晒太阳,苗就能长得又快又好,可不能连根拔呀。
生:农夫,你想让苗长得快,拔苗是不对的,根断了,不但长不快长不好,还会死。上面盖上薄膜,多施肥,苗就能长快了。
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农夫那样“揠苗助长”的事呢?
生:家长希望孩子成才,把孩子一直关在家里做作业,孩子反而更不爱学习了。这也是“揠苗助长”。让孩子多参加活动,如旅游等,这样孩子会学得更多更好。
生:我想让金鱼长快点,喂了很多食,结果金鱼死了。我其实应该勤换水,白天水里放点水草,金鱼也会快快长大。
学生不但从生活中列举了不少“揠苗助长”的事例,还阐述了应该怎样做才对。
这是我探索中的一节课,这节课之所以时时振荡着我的心弦,是因为它引发了我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许多思考:作为教师的我,听惯了同学们的众口一词,更习惯了那种标签式的情感教育,而他们是一个个有灵性的人,他们的感悟是独特的,教师只有超出自己的教学预想之外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才能给孩子们展示的平台。
点亮课堂教学中的细节,给孩子们展示的平台。
它需要的不仅是心灵的真切关注,更是学生话语的耐心倾听。
路漫漫兮修远,吾将终生为之探索。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题目篇三
学校双高课比赛中,我选择了揠苗助长这个教学内容,同一年级的老师好心提醒我:
这篇课文是一篇老课文,有好多老师都上得比较精彩。
我想也许这样挑战的对我来说是一种进步。
于是我还是选择了这一课,上完之后,有老师跟我说:“你在低段的教学中已经有所进步。”
我觉得这就是对我的最大得肯定。
我也深深懂得反思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进步。以下是我本节课中几个自我感觉成败的地方。
教学中,我从朗读入手,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寓意。
在朗读方我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如男女生分读、小组、同桌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朗读,都能很好的领会到寓意,另外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和动作演示去体会种田人盼望禾苗快些长高的那种急切的心情。
如:理解他在天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我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加上动作。
学生的表演非常到位,正是因为学生能够体会到那个人的焦急机,所以才能演得如此到位。另外,来理解“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急忙跑道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体会筋疲力尽时,我让学生拔一拔那些禾苗。
学生在拔禾苗的同时,师引了这样一段话:“火辣辣的太阳底下,那个人正在把禾苗一棵一棵地瓦工内高里拔,一分钟、两分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一直从中午拔到了晚上。终于拔好了。此时我忙问:“小朋友,你们现在有什么感觉。”有的说累,有的说手酸,还有的说腰酸背疼。这就是课文中说的筋疲力尽。这样的角色体验让学生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筋疲力尽。
在理解为什么觉的禾苗一点也没长高时。我觉得不够到位。有学生说禾苗长得慢,还有学生说那个人心理急。此时我直接就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急。如果当时我接着学生的话题说下去。是呀,正因为禾苗长的慢,那个人性急,所以觉的禾苗没长高,禾苗没长高心理就更急了。此时再让学生来朗读。这样学生的体会就更到位了。
整节课的自我感觉还可以,我想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进步。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题目篇四
本次我们名师成长小组的活动主题是读写结合,怎样让读写结合不仅仅是个形式,而具有自己实实在在的作用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后来听了张小娟老师、李冬梅等老师的几节课,发现课上都有写法的指导,那么我一个三年级的老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写作指导?让学生现场开写吗?《小学教学》此时为我解开了疑惑,上面登了一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问题与重建》,里面明确指出:改变只有动手才是写的观念,读与写应是一个整体,读写结合有外显的,能及时练习,看得见,摸得着,更有内隐的,很多阅读中的积累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看到这些,我豁然开朗,因此,我不再刻意追求这个点,而是寻找预言中的空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孩子在不断地想、不断地说中,感悟农夫的愚蠢,就在这不断地说中,孩子们更好地积累语言、走入文本,感受农夫一次次内心的变迁。
语文最基本的是什么,就是对文字的把握、对词语的积累,在教学中,以词为基,以句为本: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干嘛用终于?对呀,想出办法不容易,猜猜他都想了多少办法,最后才选择拔?没有意思的讲解,但就在这猜猜中,就在学生的解读中推进了文本,终于的意思孩子也明白了,他的内涵孩子们也刻在了心中。
整节课,引着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个来回,有了前面的想、前面的表达,才有了后面续说的水到渠成。
很感谢那位评课的老师如此细致的点评,孩子们对农夫说的话:你真是太愚蠢了;你太笨了,这都不知道?在我听来,正常不过,然听了那位评课老师的一席话:讲话要注意方式,这在课堂上也要教给学生,语气委婉一些,农夫是不是更容易接受?我们在唾弃毕娇狂妄的同时,有没有思考过,我们的课堂有没有给孩子指引一条说文明话的道路?在我们的课堂上,知识的吸收,成绩的取得似乎高于一切,考好了,一个个眉飞色舞,成绩差了,我们恨不得把这孩子置于身外,其实,这些孩子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我们一味要求他们成绩出众,是不是也在拔苗助长?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题目篇五
今天我讲了一节语文课《揠苗助长》,学校的各位领导都来听课,说实话刚开始很紧张,昨天准备了一天的时间,很怕自己讲的不好,也怕自己出错。
第二节课终于开始了,我事先写好了课题,首先我是出示了整个板块地内容:寓言故事,我问学生寓言是什么意思,接着我解释了寓言的意思,然后引出今天我们学习的小故事,也是告诉大家一个小道理。
我让学生自己读题目,学习“揠”字,解释揠地意思:拔,然后紧接着理解课题“揠苗助长”的意思。接着走进课文分为一下几步:
1.教师范读,学生完成两个任务,圈画出本课的生字,看准字形,校准字音。
2.找四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3.学习生字。
4.指导朗读。
5.通过这个故事你学会了什么道理,你想对农夫说点什么。
6.写字。
整个教学环节基本上按照自己预想地完成,只是在指导朗读地过程中觉得自己有些啰嗦,啰嗦地原因应该是自己在指导朗读这块是弱点,不太会抓住学生的心里,所以指导的不够深入。
课后各位领导也都给了建议和指导,我觉得很高兴,听了他们说的我豁然开朗,有些迷雾慢慢解开了,李主任告诉我在指导朗读时可以从课后习题入手,抓住重点词语,领着学生从课文中找重点词语,从词语出发,还有如果出示图片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说,像田主任告诉我多把时间留给学生会更好。而且也没有必要总是重复孩子们地话,这样会显得更啰嗦。牛校长.田主任都提到了孩子地写字习惯,以及要规范学生的写字顺序。领导还提到了在指导朗读时一定要具体,三年级地孩子还不能抽象的分析,所以指导时不能大概地概括一定要具体。
听了各位领导的评课,虽然自己有那么多地不足但我仍很开心,因为我知道了自己到底哪里不好,这样以后我会对这些不足之处加倍努力,我一定不会辜负领导对自己地期望,我会不断进步的。因为我相信自己!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题目篇六
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言实践活动,只有加强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积累和说写表达,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小学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自己在这节课中较为成功的是:
1、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读”贯穿始终。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等,做到了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
既培养了朗读的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2、引导学生拓展想像。
寓言故事留有丰富的想像空间,教学课文时,我指导学生想象种田人当时的心理活动、表情、动作、语言。教学课文结尾时,引导学生想象禾苗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作为一个懂得科学知识的小学生,你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在学生奇妙的想像中赋予故事新结尾,揭示故事所反映的道理。不足之处:
上完课之后,听了刘教授的话,很多我原本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让我吓了一大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刘教授说我没有关注所有学生,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进步。说实话这点可能使大多数老师在上公开课时的通病,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就专门找优秀的学生回答问题,那些差生不管不问,只要教学过程顺畅、好看就行了。今天我明白了:不管什么课,我们都是在为学生讲,而不是其他人。今后讲课时,一些容易理解的问题要留给差生,不能把课堂变成好学生表现的专场。
其次,在出示朗读的方法时,顺序不太合理,课文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读通,特别是文言文,暴露出自己对文言文的教材没有研究透,暴露出自己的备课有些飘,这一点是今后教学文言文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本节课教学还有其它一些不足之处:设计不够新颖,部分学生的朗读不够入情入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强化浮于表面,本来应有练习背诵这一环节,但由于时间限制,没能如期完成。今后要努力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亮点频现,精彩纷呈。
教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在教育这条路上我才刚刚起步,就好象是蹒跚学路的小马,外面的世界太大太大,需要进行的磨练还有很多很多,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够有所成长。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题目篇七
《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这则寓言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透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的内部的发展规律,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材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
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是: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培养学生的自学潜力。
3、能流利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在朗读的基础上提出较有价值的问题。
4、学习随文识字的方法,尝试边读边想,做简单批注的学习方法。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题目篇八
《揠苗助长》在品读表现农夫急性子的语句时,学生感情把握非常充分,文章读得非常有味道。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孩子能够把句子读得有感情,读出语文味,这个过程,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品味,消化,吸收,今天同学们表现非常好。
古文中有许多生僻字、异读字,如果不及时扫除这些障碍,将会对学生理解古文意思、领悟内涵造成一定的困难。学生只有在读准难读字的字音后,才能把文章读得字正腔圆。在初读这一环节,老师先让学生自读寓言,提出“读准字音,读通寓言”的自读要求。之后,在检查学生自读情况这一环节,又非常注意发现学生的读音错误,并及时纠正。
古文教学如果单纯地讲解古文意思,不但学生不易听懂,反而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效果适得其反。新课程改革倡导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古文教学尤需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第一句“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是故事的起因,比较难理解。老师从“方”字入手,通过师生对比的朗读,让学生体会鹬和蚌的动作非常迅速、敏捷。第二、三句“鹬曰:‘今日不雨,时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是故事的经过,老师主要采用的是分角色读的方法。老师扮演“鹬”,抽一名学生扮演“蚌”,连读三遍,老师(鹬)越读越快,学生(蚌)也越读越快,“争”得不可开交,下面的学生大笑,都想来“争”一“争”。接着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自悟自得的朗读中体会到了何为“争”,如何“争”,“争”出了效果,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感受到了朗读的乐趣,充分展示了“以读促悟”的理念,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堂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1、要继续重视教给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应该教会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让他们在今后的古文学习中有法可循,并逐步形成一种学习能力。
2、学生接触古文,应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讲寓言故事,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古文的字面意思上,这是初学古文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可能对课文有更深的感悟。
3、朗读的深度不够。虽然贺老师已经注意到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但还需在学生讲清古文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出味。要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有节奏地读,有韵味地读,读出感悟,读出深意。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题目篇九
师:当农夫的儿子看到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他会怎么做呢?课文中没写,同学们能不能开动脑筋把这个故事继续下去呢?
生:农夫的儿子一定会跑去向他的父亲问个究竟。
师:是呀。我们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吧。我来扮演农夫,谁愿意扮演儿子?
(学生们纷纷举手)
师:好!你们先讨论一下:农夫的儿子该怎么演?父子俩会说些什么?然后选一位同学当代表上台表演。
生:父亲,你快去田里看看吧!咱家的禾苗都枯死了!
师:小孩子家,瞎嚷嚷什么!待我去瞧瞧。咦,这是怎么回事!昨天还好好的……
生:父亲,你昨天到底做了什么呀?
师:我不是看到咱家禾苗老不见长嘛,为父就想出一条妙计来:把禾苗一棵棵往上拔。整整忙了我大半天呢,可把我累坏了。虽然累坏 了,但值!你没瞧见,那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呢!
生:还“值”呢?现在禾苗都枯死了,你还觉得“值”吗?
师:为父也想不通啊,我的办法明明很管用,现在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生:父亲,难道你真的不知道禾苗是要自己长的吗?你这样做分明是在帮倒忙!
师:唉,为父不是嫌它们长得太慢嘛!
生:禾苗长高、长大需要一个过程,要耐心一点.就像我们学生一样,不也是一天一天慢慢长大的吗?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就长大成人呢?
师:哎,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一句话: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你说是不是一样的道理?
生:还有“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欲速则不达。”
师:等等,刚才你说得文绉绉的,为父没听懂。
生:意思就是你如果急于求成,反而做不成事情,有时还会把事情弄糟。
师: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唉,看来。我真是“老糊涂”喽!还是我“儿子”聪明!
……
课后反思到: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点,而让三年级的小学生理解含义刻的意,有时也是教学的一大难点。是教者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还是通过巧妙设计。启发学生自主发现,得出结论?看似殊途同归,实则反映了两种迥然不同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效果也是大相径庭。上述方法中,帮助学生不仅自己揭示了寓意,而且还轻松理解了寓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