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篇一
以上两种模式尽管有不同的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教学活动结构,但它们也有两大共同点,一、是前者教师“一讲到底”,后者教师“一问到底”。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主体,而不以学生为主体。二、是教学活动都以理解为重点,前者是理解课文的知识内容,后者是通过理解课文发展学生智力。两者都是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1、是否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是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3、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创造性的关系;5、是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即要遵循发展性原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汉语拼音、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刷子李》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9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刷子李的绝活是什么?2、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刷子李的绝活?3、找一找徒弟曹小三的态度变化?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的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汇报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的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二、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靠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
三、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教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你们的母亲又是如何?你将来想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各自母亲是如何对自已无微不致的关怀,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爱。我听了后,感到很高兴,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学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如《落花生》这课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做人的道理。在学习中领会了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人。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篇二
一、教材分析
剪影也是前两个学段涉及过的内容,但是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这次需要“让剪影动起来”。这里面涉及造型的整体关系,涉及制作方法,特别是“动”的关节所在,更重要的是导语中说的“动手试试,表现你的生活故事”。
二、教学思路
通过开头欣赏的一段《俏夕阳》的视频,将学生带进皮影的情境中,去感受皮影艺术绘画、剪刻、灵动的美感,然后通过观察讨论等形式,引出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它是怎样动起来的呢?进而师生共同去探究皮影怎样动起来的原理,进一步来感受剪影的制作方式。我们是根据皮影的制作原理来制作剪影并且让剪影动起来的。我们选择比较清晰的黑色卡纸,将人物的侧面形象拓在黑卡纸上剪下来,再将身体的各部分关节用针线连接起来,最后安上竹棍,就可以将剪影舞动起来了。
最后设计了演皮影,让学生将作品制作完成,自编自演游戏,小组合作,体验自制作品的成功和愉悦。课堂的结束,由教师总结,说明我们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我们不仅要去保护它,还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国家的民间艺术。
三、教学建议
(一)引导阶段
播放视频《我和奶奶跳皮影》。
教师:同学们知道视频中舞蹈的奇怪动作来自什么艺术形式吗?
学生:皮影。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动起来的吗?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剪影是怎样动起来的。(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看皮影
1.简单介绍皮影知识。(自学教材“小知识”部分)
皮影戏是操纵以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演奏,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展示相关皮影的图片
2.教师拿出一件真的皮影给学生看。
让学生观察这件真皮影,亲手摸摸它的质地,看一看它的造型,再观察一下它们各关节的连接处是怎样连接的。教师试着像民间艺人一样,让这个皮影动一动。
画剪影
3.教师讲授制作剪影的过程。
教师:“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让剪影动起来好不好?”
(1)讨论:分配形象。
因为做完后我们要按角色表演故事,所以现在先分好小组和角色,以便于制作每个人的角色形象。我们以身边的同学形象为故事中的人物,来编故事。
(2)画草图。(教师讲解示范)
首先从头部开始,了解侧像外轮廓的大体形象,仔细描绘侧影的五官、前额、发型的特征;然后再分别画出身体的各部件,可适当夸张人物特征。(形象可稍大些)
(3)将草图形象拓在黑色卡纸上。
(4)将人物形态的各部位按关节分开剪。(胳膊、腿)
做剪影
4.学生开始绘草图、拓形象、剪关节。
5.连接。
用针线将剪好的手臂、腿按关节点缝合好。(教育学生,使用针线要注意安全)
6.在相应的部位装上木棍。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表演。(教师准备幕布、射灯)
(1)每组成员准备一下表演的故事情节。
(2)每一组将制作好的剪影轮流展示并表演。
(3)师生互动,说一说制作剪影和表演剪影的感受,交流一下。
(四)教师总结
教育学生热爱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
面对正在迅速失传、断代的民间艺术,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恢复它繁荣时的原貌,而是要如何拯救、保护和传承。最后,教师教育学生热爱并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
四、评价建议
1.能体验皮影的知识,感受皮影的艺术特点。
2. 能否学会制作剪影形象的方法。
3.会操作剪影,能使剪影动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篇三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经验+反思=成长。由此看出小学品社教师的自身发展,离不开品社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小学品社教师只有通过反思,才可以不断超越自我——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品社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
一、分析反思现状,认清反思问题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不少小学对品社教师的教学反思提出了规定,并把其教学反思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一项内容。然而,在很多学校,品社教学有反思之形,无反思之神。甚至,品社教学反思只停留在宣传、点缀、作秀和应付上级检查的层面上,并没有真正被重视并付诸于实践。
作为小学品社教师的个体,对品社教学反思的认识也参差不齐。有些教师清楚教学反思的意义和重要性,也认为自己应该重视教学反思,但在具体实施进程中,他们又对“到底要反思什么”、“怎样进行反思”等问题,心中一片茫然,感到不知所措,找不到品社反思的切入点。还有的教师有反思的热情,但因为小学品社教育素养不够,很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真正反思品社教学的本质及规律,致使出现教学反思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等现象。
二、感悟反思目的,端正反思态度
小学品社教学反思,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也是品社教师育人理念自省的过程。它要求品社教师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客观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冷静的自觉关照与审视,梳理出成功与失败之处,并分析其中各自产生的原因,提炼成小学品社教学的智慧,以便日后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促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反思过程具有强烈的自我批判性,它需要小学品社教师端正反思态度,积极参与反思,主动深刻反思。反思只有得到思想意识的认同,行为实践的落实,品社教师才能从中得到收获,并不断增强其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否则,小学品社教学反思很难形成气候,仍然会流于形式和浮于表层,并被教师视为额外的负担,而敷衍了事与凑合完成。
三、围绕反思内容,撰写反思案例
小学品社教学反思内容涵盖很广,它主要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教师在撰写反思时,应注视品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教材的编排内涵、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现状、是否已经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是否能根据实际学情(或突发事件)及时调整其内容,教学评价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是否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当然,小学品社教学反思也可对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进行必要的反省。这样,撰写小学品社反思案例,就轻松找到了着力点,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写出精彩,有效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四、常温反思记录,升华反思作用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作为小学品社教学反思,被教师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应该经常“回顾与整理”,积极升华教学反思的作用。如果品社教师能抓住零散反思之间的内部联系,并将其按逻辑关系有效地串联起来,那么教师就能更为系统、更能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反思的精华。这种良好的温习反思的行为,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严谨认真的思考习惯,建构小学品社教师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精益求精,以及获得新鲜见解的意识,并把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小学品社教师没有教学反思行为,只能称为简单的教书匠。如果要想成为品社专家型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行为完成后,进行必要的教学反思。重视反思,及时反思,深入反思,坚持反思,是品社教师成长的不竭源泉,也是其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课堂品味的必由之路。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篇四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今天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就在作业本上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1、课前备课要认真全面:
美术课的准备内容广泛,课前要仔细的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联系实际设计教案,最关键的是,要预设一些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得到更直观的视觉感受,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准备好教具,没有现成的需要自己亲手制作。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教师还要查阅有关资料。
2、课堂教学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三、要重视作业的评价
3、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个性: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4 、作业评价不要以鼓励为主:
所以我认为:在评价作业时,可以采用开放的评价标准。我认为“老师肯定——学生满足,树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学习——再肯定、再满足——渴望学习更新的有难度的东西。”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篇五
通过网上研修学习,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感谢上级部门给我们搭建的这一学习机会,让我有机会再次来充实和完善自己。在这次培训的过程中我有机会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的生动、形象而精彩的讲座,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知识。通过培训我将专家的精彩讲座学以致用,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在我从教时间里,最经常听到的赞声就是:“作为一名美术老师真好!上课不用从头讲到尾,轻松又愉快,轻松的收获教学成果,还可以得到全校学生的爱戴……”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由原来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转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目前,“为画而学”的教育观已经越来越受到美术教育者的非议。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美术学习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所以,我们对学生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我们寻找的途径,必须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现代儿童教育基质中,无不体现着“寓教于乐,寓教于玩”的基本特点。经过新课标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觉得美术教材的内容广博,课程其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美术教育教学侧重的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特别是低年级强调游戏性、体验性的活动。然而,儿童的美术教学中,并不是以通常意义上的“轻松游戏、浅尝辄止”,它的“游戏”内容更为丰富,规划更为宽松,过程更为复杂,结局更多变化。它要求学生真正做到一个亲身体验的参与者,眼、脑、手并用,充分运用各种知识,充分展示各种能力,充分挖掘各种潜能。而我们教师就是这项“游戏”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应该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循循善诱,耐心引导,以充分启迪学生的心智,发散学生的思维。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引入游戏性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真正进行最自主的美术活动。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说过:“孩子们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各具特点,只要我们正确地加以引导,孩子们的潜能意识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而美术教学是最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最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多种方法中,游戏性教学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减轻负担、事半功倍的好方法。一个方法得体会让人终身受用,一个方法的失败会让人遗憾一辈子。
新课程的实施不得不改变一些已有的教学方法,不是说这些方法不好,只不过适应不了这个前进的社会。于是把原先的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保留下来,但必须补充新鲜的“血液”。
1、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的世纪,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必须紧跟时代节奏。鉴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的局限性,教学手段需要更新,现代媒体教学融入课堂已成为必然。一方面,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时代在发展,需要有“发展的眼光”。运用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示方法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多媒体教育已越发显得重要。它通过利用现代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育中,运用课件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前运用计算机把课件做好,上课时只须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电脑展示的画面色彩丰富,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于是我就自学了几个制作课件的软件,实现自己能亲自制作。而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具有形象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的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使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信息来自各方面,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
2、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示范____模仿教学模式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感情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试)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在讲授《水墨画的笔墨技法》时,对于课中涉及到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避免简单的缺少学生参与的师讲生听和机械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性。
尝试____指导教学模式。尝试有的教师认为这是数学课中最常用的,美术课不需要这种方法,其实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有时包含部分的示范)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在《美丽的热带鱼》、《树叶贴画》的课中,让学生根据制作图自己动手操作,教师的指导贯穿在学生动手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尝试,可培养其独立能力。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使其具有挑战性;并不断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3、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学漫画中让学生有4个作业选择,分别是:
(1)根据生活中的趣事画一张漫画;
(2)为理想中的自己画一张漫画;
(3)为喜爱的卡通动物或者人物设计一个完整的故事。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画并且临摹一张。学生不用再为一道不愿做的作业烦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难度大还是难度小的作业,心情肯定愉快而又轻松。
4、由传统美术技能教学,倾向美术技能与审美教学的和谐统一。
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智、能结合。怎样结合呢?a,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传统的美术教育对此还重视的不够。b,要引起学生的重视。美术课虽非主科,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的眼光,良好的行为,对生活的热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甚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都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我觉得运用游戏性美术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和形式要紧密配合,课堂上组织好游戏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强抓课堂常规,不能让混乱的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游戏中所用的教具和实物;教师在游戏中语言要突出重点;运用儿童语言把讲、听、看、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和美感。
总之,以游戏导入课堂教学,使严肃、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乐趣。他们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培养心智。同时在游戏性教学方式中,尊重了学生的愿望、乐趣、情感、选择等“学”的权利,学习热情将会有增无减,教师也实现了教的义务。我想小学的美术教学是一门研究性的学科,有待我们美术教育者不断的探索与追求,将美术课程真正成为其他学科心目中的轻松、愉悦的学科。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篇六
一、反思
课改给每一个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思考,改革不可能照葫芦画瓢一蹴而就,一帆风顺。改革首先要从学习开始,只有努力做一个主动学习型、勇于实践型、善于反思型、勤于积累型、敢于创新型教师,才会少些迷茫,多些理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从从容容地走进课改,并使语文素质教育这面旗帜,在课改浪潮的探航中更鲜明与飞扬!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多姿多彩!
中国传统教育认为教师乃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它重启发──“豁然开朗”;重激疑──“不愤不悱”;重积累──“厚积薄发”。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启发式教学曾一度演变为“满堂灌”。教师被教材、教参牵着走,唯标准答案,唯分数,而不论知识的时效性、生活性、实用性,不论学生的语感与语文学习兴趣,学生成了答题机器。当各界人士声讨语文教学禁锢思维、脱离实际时,没有一个语文教师不感到心痛与不平。难道这都是语文教师的错吗?新课改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学习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愿意采取的方式去获得所要掌握的知识。这肯定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有些教师担心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会影响教学的进度,使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地完成。教师存在这种思想,必定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仅仅成为课堂的一种装饰。还有些教师认为,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课堂彻底交给学生,教师的指导越少越好,于是,当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这些教师往往无所事事,甚至做于当堂课无关的事情。
在课改教学中,有些语文课堂上,学生就是按导学案的设计学习,学生把导学案看作是试卷对待,有些学生把课文泛泛地读一遍,就做下面的环节,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让学生合作讨论,给人感觉学生很“忙”,课堂一场“活跃”。还有,小学课改惯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是“表扬式”,学生谁回答对了,教师就让大家鼓掌边叫:“好,好,你真棒!”以此来激励学生,这对一、二年级学生很管用,但对五、六年级作用不是很大。
其实,多少年来,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教材在发生变化,教师们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教材不再神圣不可侵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改变教师主宰者的地位;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关键所在;自主合作式教学、多元化评价等等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亮点。
以下,是我对课改中教师行为的一些思考:
1.一味地放任自流与恪守“应试”
要进行教育改革,首先得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个位置摆正,教师应该彻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次。但是,难道一味地放任自流就是彻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吗?那还用教师干什么?可见,当前如何摆正教师主导的地位,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必要。
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鲁迅先生曾以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老师不重视引导为例来形容其必要性:在暗胡同里瞎摸,有些人摸了出来,更多的人终身留在暗胡同里。我想这个教训必须记牢。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是无法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发展目标等要求。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教师应起着启发引导、点拨指导、解疑辅导、因势利导的作用。
教师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而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培养能力,激发情感,和谐发展,才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观。
2.流于形式,还是恪守“应试”
一味地放任自流将使教师无法面对考试,面对家长。而目前学校考评教师,学生成绩也是主要依据。因此,一味地放任自流肯定是不妥的。曾经尝试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去开放课堂,但很难驾驭课堂,调控局面。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做到确保学生的知识目标到位呢?以上这种引导式教学可谓是恪守“应试”,一举两得。
语文素质教育提倡以体验式活动教学为主,要求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个性,学会创新。如此恪守“应试”,求形式而不求内容,符合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吗?
3.过于依赖课件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正确认识和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教育势在必行。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鲜明地提出了“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那么,对我们教师而言,无论是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还是作为主要教学方式,都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与创新意识。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反之,封闭自守的教学行为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4.过于迷信模式与读写分家
当前,读写教学模式改革如火如荼。准确把握语文学科个性,对读写教学,对各种课型作出正确定位,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是改革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因而,模式显得愈发的重要起来。
施教者主宰课堂,已风光不再。放得过多,有放任自流之嫌;问得过多,又有观念陈旧之嫌。最好有一个可以套用的模式。况且这些模式一般都是由专家或权威人士提出来的。
模式不是万能钥匙,以不变去应万变,未必可行。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与学的主体千差万别,所以模式的运用应随不同课型,不同课文,不同课时而定。
我们不难看出,其一,教学活动进程包括教师、学生、媒体和教学内容等四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其二,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模式不是定式,它随要素的变化又会成为变式。
总之,课改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长期的摸索,逐步的改进与提高。山高人为峰,努力定成功!作为老师,只要我们的激情不止,探索的脚步不止,课改路上一定会踏出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奏响一曲曲美丽的乐章,充满蓬勃的生机和发展的活力,我们才会在课改的浪潮中不断成长!
二、展望
当课改已不在陌生时,可能我们都还在为到底什么是新课改、怎么搞新课改拷问自己。课改是不是就是课堂上学生讨论讨论就可以了;是不是课堂上给学生自己预习和做完导学案就可以了;是不是学生收集了问题老师答疑了就可以了;是不是座位换了方向就可以了.....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思考。
当我们都在为课改积极探索和付出时,可曾想过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否已经接受了我们的课改行为,我们是否为他们的发展做好了一切准备,他们是否真正在为自己的发展和未来而拼搏努力......这一切也需要我们思考。
当我们都在思考时,我觉得营造一个让学生乐学的氛围应该是最重要的,他会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真正的快乐和成就感。
学生乐学的源泉是能感受到老师对他(她)的尊重,无论他(她)在学习或行为上都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当他做对了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当他犯错时老师也能对他的行为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宽容;当他在进步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给予他温暖的关怀和帮助。尤其面对目前的生源状况,我们更应怀有一颗包容之心去感化每个人心灵深处的善良,相信人本善。很多时候因为我们的不经意之举把他的善给扼杀了,把他的羞耻之心给泯灭了,慢慢的他们也就没有了羞耻之心,善的内力也将渐渐退却,想改变他已是经难上加难了。我们何不在他迟到时站在门口笑脸相迎;在他不能按时交作业时说上一句“没关系,需要老师的帮助吗?”;在他上课睡觉时何不上前关心一句“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要不到宿舍去休息吧?”(不要认为这是在作秀,正是如此才能诱发他的善和羞耻之心。);在他违反纪律尤其是小问题时,我们何不给他一个笑脸,开导一下,让他没有犯错感,让他没有自责感。因为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误,但我们一定要给学生改错的机会,而且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包容他们,最终会感化他们。
学生乐学的动力是成功感,而我们的学生又经常不成功。其实学生的成功是相对的,既相对于他人,又相对于自己,关键看我们如何让他感觉是成功的,我们一定要把学生的成功范围界定的更宽一些,绝对不能只看分数。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不断渗透能力比分数重要的思想,在发展其综合能力的同时学习的能力也就随之提高了。在与学生打交道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肯定的话语和赞许的目光:打扫卫生时一句亲切的“辛苦了!”会让学生动力倍增;课堂上学生展示时无论好与不好老师总能抛给学生一句比较好的鼓励话语或莞尔一笑,让他得到自信;在批改作业别忘了附上一句简单的鼓励,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支持;考试时我们命题者可以让学生得到较好分数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对学生进行中肯的评价和鼓励,让他感受真实的成功(因为学生很在乎分数)。在新课改的氛围里有更多为学生创造成功感的机会,关键是我们能不能以平常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他是优秀的还是不优秀的,都把学生当做一个肯定能开花的花蕾,只是时间的早晚。
学生乐学的关键是会学,每一个人不是生来就会学习的,他需要培养和正确引导。新课改对老师的要求就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我们是站在他身边的答疑者;当学生迷茫时我们是站在他前方的引路人;当学生需要救助(学习、生活、心理)时我们是及时伸出援手的施救者。无论是来自学习或者是生活上一切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积极、乐意的接受并解决了,学生能不去学吗?
课改,任重道远。学生只有乐学才会善学,乐学对学生来说要求较高,要想让学生乐学,老师更要乐学、善学,还要善教、乐教,为学生营造积极、和谐的集体环境,为学生提供团结、协作的氛围,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