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一
今天,叔叔带我和俩哥哥一起去xx博物馆参观。
我们乘公交车到那儿,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排的队伍十分长,足足有好几十米呢!叔叔告诉我们,现在因为放暑假,所以去博物馆不用买门票,所以才招来了这么多人,如果要付钱,可能只有一半游客都不到。
大约过了半个多钟头,我们终于进博物馆了。
我们分别参观了雕塑馆、绘画馆、书法馆和玉器馆等7个馆。最让我好奇的是陶瓷馆,这个馆里面的陶器都十分精美。陶瓷——是展现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物品。如果叫我们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机器,我看也不一定能造出这么精致、美观、纯朴的陶器来。特别是我看到那个血红色的陶器,有你脑袋那么大,听叔叔上上面的颜色就是用血染上去的。一听到这儿,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雕塑馆里可是“危险重重”,不要以为是进了里面就出不来了哦!其实“危险”就是那几尊雕塑,只要你碰了这几尊雕塑,你立即会触电:轻则浑身麻;重则当场死。这表明了现代科技有多么发达。有一尊雕塑特让人惊讶,这是一块很大的石象,里面足足刻了一千多个小佛,只有指甲那么大!这看出古代人是多么聪明。
今天,我的知识大有进步。
期盼已久的一天终于来了,为什么呢?因为这可是我小学生涯第一次和全班同学一起出游。
在参观过程中,最让我难忘,也最让我触目惊心和担忧的是刚进馆导游给我们看的视频。现在的八水有的已经断流,有的河床干涸,还有的到处可见垃圾……而且全球已有七亿人左右经常面临“用水危机”。我想:如果没有水,那庄稼就会长不出来,如果庄稼长不出来,农民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牛、羊也支撑不了多久,如果牛羊支撑不了多久,世界人民就没有吃的、喝的了,很多人都会饿死、渴死。这是多么严重的问题啊!
这次参观水利博物馆,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认识到了水的重要性,我们的生活与水息息相关,不要让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请节约用水!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二
清晨,睡眼朦胧地从校车上下来迎着微风,我们站在了朝晖的校园,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漫步在在喧嚣中仍保持着自己韵味的老城区里,怀着对博物馆的期待,一路笑着、聊着。终于,我们到了。
钢架结构的外形,和边上建筑物毫无违和感的时尚感。第一眼的博物馆,最先让我感受到的是科技感,可一进馆,它的气质就变得不一样了。简洁的白色大理石墙壁、做旧的墙壁、墙上刻着的古文,一股书生气迎面而来。
一进入正馆,便被那厚重的历史气息所感染,可能是对许久未碰的历史重燃兴趣,又或者是单纯得满怀学习之心,大家出奇得都对馆里的各种石器、青铜器、瓷器等古老器具充满了兴趣。
在美丽志愿者小姐姐的带领及讲解下,同学们对着那些认不出名字的文字有了新的认识。石器虽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观精致,甚至还略有点粗糙。但古人们可以用它狩猎、切割食材,对他们的生存发展有着重大作用。由石器时代步入青铜器时代表明人类的历史更进一步了。
历史的古朴——于心间荡漾,而这时,浙江正处于战国时期的吴越之地,馆中陈列的大量的戈,矛,剑等冷兵器,虽然经历了时间的冲蚀,有些已生锈,有些已氧化褪色,有些甚至残缺破损了,却能依旧泛着亮光。用青铜制成的酒杯,大方鼎可见当时人们对于享受生活的意识的加强。
再往前走,便是一件件光滑有色泽的瓷器,上面有着不同的花纹和不同的图案,又或是不同的烤漆,不同的烤花,这让我们感慨古代人们强大的智慧和细致的想象,即使放眼于现代,也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墙上精美的壁画把我们从现代拉回了古代,让我们感慨壁画精致的同时,感到了南宋时期浙江的繁华,只是统治者偏安一隅,让这繁盛只是昙花一现。
而现在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要正视现在的处境,经历了高考浪潮,来到了大学,更应该脚踏实地地去学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为踏入竞争激烈的社会做准备。欣赏着东晋书法大师王羲之刚劲有力的兰亭序字迹,读着山水派诗人谢灵运所作的名句,不仅对他们那种一丝不苟,入木三分的精神所敬仰,也对自己知识的匮乏而深感惭愧。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三
还记得我小时候,每次爸爸说带我去自然博物馆都像是要经历一次旅行。只是,每次都兴致勃勃地来了,却没走几步就觉得又累又没劲。但即使是这样,博物馆还是让我感到亲切。后来长大了,我愈发喜欢博物馆。现在,我也时常会带着女儿去各种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看看,在那里感受历史,感受自然,感受生命,感受艺术、科技、生活的日新月异。
前几天心血来潮回忆了一下我带着孩子走过的展馆,一丝幸福感涌上心头,那些曾经经历过的点点滴滴,再一次让心为之一暖。所以今天,我想说说我们去展馆的一些小经验,说不定也可以帮到同样想激发孩子兴趣的花友们。
一、什么样的博物馆值得去,孩子几岁开始参观更合适?
1、年龄和路程是否匹配:如果孩子还太小,特别要考虑博物馆与家的距离,博物馆里需要徒步的距离。体力如果都跟不上,就更别指望有耐心慢慢参观了。
2、年龄、兴趣和展出内容是否匹配:有的展出内容很好,但缺乏童趣,孩子就会觉得沉闷,如果要看的是文物,那就需要孩子有一点历史知识背景了。当然,如果家长用心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尝试,这一点是可以改观的,在后面会细说。
3、展馆的参观环境孩子是否可以接受:如果要去的展馆人特别多,孩子身高又矮,什么都看不到,那孩子的感受可能不会太美好。
综上所述,带孩子去展馆最好建立在孩子的兴趣上,参观的路线不要让孩子太累,如果展馆的内容太多,可考虑一次只看部分。几岁可以进展馆,这一点并无定论。
二、去展馆之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吗?
1、了解展馆:
在去展馆之前,了解展馆是必修课。我一般会提前了解是否需要提前预约;参观需要带的证件;注意事项,比如是否允许拍照,展馆的温度(有的展因展出方对于保护文物的要求会把温度调的很低)等等;“镇馆之宝”都是什么;有哪些特展和常规展;正在展出的宝贝哪些是我们可能会感兴趣的;有没有可以参与的现场活动;是否有需要提前预约的项目等等。
比如上海博物馆,在珍品100中展示了上博的镇馆之宝,每一件宝物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大克鼎。
在她小时候,一般是我了解展馆之后,把了解到的信息和她分享。现在她长大了,已经学会自己在公号里找她想要看的宝贝,自己提前做功课了。有些公号内容不够全面。比如上海昆博,其中还有一个视频简介,比较适合小孩子。现在,在公号里也有视频简介了,看起来更方便。
对于国外的博物馆,更有必要提前了解。有的博物馆需要提前一天预约,甚至更早,如果到了当地再约可能就会有预约不上的风险。
2、对即将观看的展出做更深入的了解。
比如,我们第一次去国博是为了去看大英博物馆的特展。在出发之前,我和孩子先搜索了互联网上大英博物馆的特展信息、“耳朵里的博物馆”关于大英展的攻略,后来又读了关于大英博物馆的书。这些了解让孩子对参观更加期待。
3、决定是否参加讲解活动。
现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有很多机构都在搞观展解说活动,有的机构请的老师非常专业,讲解方式又符合孩子的认知。我们曾两次去北京参加“文话童心”的观展活动。真的很羡慕大城市的花友啊!
4、设计好玩的活动。
女儿第一次去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时候才刚刚六岁,故宫博物院里的宝贝特别多,也特别好,我真担心她没有耐心可以全部看完。可台北不像北京,我们可以经常去,可以分成若干次参观。那要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她有一个很好的参观体验呢?我的办法是和她一起设计游戏。
这本书展示了台北故宫里的100件文物。我和女儿一起看,让女儿从其中选出30件,作为我们此次台北行的寻宝对象。女儿特别开心,一再斟酌选择哪些,最后把选好的文物图片用她自己的小相机拍下来,作为现场寻宝的参考图。
这个游戏让我们的参观既有趣又有动力。不仅把整个博物院走了两整圈,还真正去看了每一件展品。对找到的宝贝更是要好好端详一番。
最后我们有几件宝贝还是没有找到,可孩子仍不想放弃,她说:“我们可以去问问那边的姐姐(工作人员),看看这些宝物都在哪里。”果然,问询是有收获的,这让我们又找到了一件。而其余的我们没找到,都是因为借出在台南参展。闺女说:“那我们就在展出的这些里面再找出我们最喜欢的几件,加进来,凑够30件宝物吧。”看来,只要有了兴趣和动力,那体力问题也是次要的。
5、设计宝物卡。
我们在去甘肃省博之前,还尝试做过宝物卡。主要是我根据省博公号,以及百度词条信息制作的。到了现场,孩子会参考卡片对实物加深了解。同时还可以用卡片来收集印章,画简单的草图,卡片背面写几首诗词,等车排队的时候可以随便读读背背,总之用处多多。
如果有出国逛博物馆的打算,最好也要在国内事先了解一下。了解的渠道,一个是维基百科,上面不仅有很详细的介绍,还有清晰的图片可以参考,了解展出信息、开放时间、预约通道等等。
如果是去欧洲,参观美术馆会比博物馆更多,每一座教堂、城堡也都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提前了解一下西方美术史和建筑常识也是不可或缺的。
7、留足参观时间。
通过对展馆的了解,预计参观时间,尽可能多预留一点。一来是因为在参观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问很多问题,也许会在一个宝贝前驻足很久,整个参观速度就会很慢。二来是因为展馆的人流可能超出你的预期,比如国博,进门需要排很长的队,团队和散客需要分开排队,除了一定要记得提前预约,还要看清排队的位置,切勿排错。
8、携带的物品。
如果要去展馆,我一般会为孩子额外准备一个本子(不带格子)、一支笔和橡皮。如果展馆温度比较低,要额外准备一件外搭。带齐证件和预约单。其他物品越少越好。
三、参观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参观过程中,我觉得最要紧的是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思考。
1、进门前和孩子讨论参观计划。
在参观之前我会让孩子自己设计参观计划。要看哪些,不看哪些,重点看哪些,要不要音频讲解,有没有其他有趣的想法进行互动等等。
2、关于孩子的提问。
提倡现场提问,现场解决。很多展馆预留了二维码,可以扫码了解博物馆对文物的介绍。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信息。或者去询问工作人员、讲解员、志愿者。实在不行,记下来,回去慢慢找资料。
3、鼓励孩子有啥想法及时分享。
我很喜欢孩子在参观过程中迸发出来的各种联想,有时候她会把自己逗得哈哈大笑。
4、如果人太多,可以调整计划,专注于某个方面。
比如我们在圣彼得大教堂时遇到了超级多的人。当时孩子感觉特别烦躁。我说:“没关系,你能看到哪些地方,觉得哪里最有趣,妈妈就陪你看哪里,我们不去和他们挤。”闺女说:“我最喜欢教堂四周的装饰图案,还有雕塑里的天使。”于是,我们娘俩就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观察起来,她还现场画下了自己喜欢的装饰图案和天使的翅膀。
5、留意博物馆里的儿童区域。
绝大部分展馆都没有替儿童考虑,所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儿童区域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因为这个儿童区域设置在地下一层,很多人没有留意到。我们去的时候几乎是空无一人,真是痛痛快快玩了个够。这里不仅有可以触摸的各种毛笔、矿石,还有可以让孩子拿在手上360°观察的瓷器仿制品。他们把《清明上河图》做成了找细节的电子游戏,把故宫变成积木让孩子任意搭建。
比利时的巧克力博物馆虽然不大,但也非常适合孩子,因为有各种巧克力可以随意品尝。浓浓的比利时巧克力。为我们现场演示如何制作各种花式巧克力。每天只有固定时间才有,需要提前安排好时间。而比利时漫画艺术中心简直就是孩子们的大乐园。
6、给孩子足够的时间。
足够多的时间让孩子可以沉浸其中,有她自己的思考空间。在庞贝古城静静欣赏残缺却带着神秘的雕像。
四、参观之后还可以做点什么?
1、针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做讨论。
在观展过程中孩子的问题可能并没有完全得到解答,那么事后再讨论回顾一下就是非常必要的。一起查查资料,全家来个头脑风暴,都很不错。
2、整理拍摄的照片,记录的资料。
很多博物馆不允许拍照,但也有允许拍照不允许开启闪光灯的博物馆。尊重博物馆的要求,尽可能留下一些喜欢的图像,事后整理出来随时翻看将是很好的回顾。
3、写下(画出)一些思考和总结。
在整理、记录的同时,我也会写一点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孩子有时候也会如此。比如,我们看了“从莫奈到苏拉热”的画展之后,女儿就画了几幅图,来总结绘画发展的轨迹。
同样的小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绘画表达方式:古典主义~印象派~野兽派,最后一个说是向苏拉热致敬,把小熊拆成了零件,哈哈。
当然,除了这些,还可以有更多的方式来丰富观展体验,比如看看专题纪录片,读读相关书籍等等吧。欢迎大家给我留言分享你的观展心得。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篇四
今天,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培科学骨干教师,有幸来到了南京国家地质博物馆参观,感受了一次穿越时空的震撼。
据我所知南京国家地质博物馆是南京所有博物馆中历史最悠久的一所,有着74年的悠久。首我们来到了恐龙世界。一进入恐龙世界里的一个放着恐龙骨架的大厅,引入眼帘的是一个炳灵大夏巨龙的骨架。这个骨架整个身体长度约为26至28米,是目前亚洲发现最大的恐龙骨架。这一个骨架,差不多横跨整个大厅,它那长12.5米的颈子尤为显得特别,让人感觉好像伸的很远,令人感到又惊叹又畏惧。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恐龙化石,及关于恐龙资料的展厅中间的走廊里,走廊两边分别介绍了恐龙的逐渐进化和不同种类的恐龙化石等,让我对恐龙的认识变得清晰起来。
只要进入那随处可见我从未见过的化石的展厅,那一个个谜团都揭开了。鸟儿是祖先是树栖的小型恐龙,是恐龙在奔跑跳跃的过程中逐渐升腾起飞,也有的在树木之间来回滑翔,如此才有了振翅翱翔的本领。而我们的祖先从猿猴慢慢演变成人,当我们的祖先每会一项技能就算进化了一次,最初的鱼儿与很多最初的昆虫一样有这庞大的身躯,可如今它们都不是变小了就是灭绝了。
随后我们在运动地球区域,参观了许多关于熔岩、岩石、地貌和矿物质等一系列的资料。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岩石与矿物质中,每一件都是形态各异,你根本找不到一模一样的。他们有的像一个迷你型的小山丘,还带着一些不同的颜色;有的像一个鸡蛋似的沉积岩,上面跌这不规则的图形,条纹型的图案‘还有的只有像黄豆那么大的金刚石,它可是所有岩石中最坚固的`,而最容易散架的是滑石。
这里还有许多的矿物质,气宗我最喜欢的是海蓝宝石。别看它体形小小的一个,但是湛蓝湛蓝的发出那种不想钻石那么刺眼的光芒。据说,海蓝宝石是哟蓝的海底住的一群美人鱼来打扮自己,并在关键时获得神秘力量来帮助自己的宝石。因此,海蓝宝石又称“人鱼石”。
这次参观南京国家地质博物馆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们的收获很多,见识了很多,对我们身边的地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再去领略一番。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五
今天我们小组组织参观了鲁迅博物馆,出发前,我就已经激动万分了。
其实很早就在课本上读过鲁迅的文章,但对于鲁迅先生,更多的是在历史教科书上的认识,知道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但终归是课本上的认识,敬畏心十足。记得当时读他的文章,有极大的震撼,但震撼之余,就少了几分平易感。
这一次去鲁迅博物馆,参观了鲁迅先生的故居,原来他们这般伟大的人物,也有生活的烟火气,让我从尊敬变成了热爱。这段时间重复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又多了一些思考。鲁迅书写的种种事物,反礼教、解剖国民性、提倡白话、反对强权等等,当时也有许多人在写,但我唯独对他的文章“情有独钟”。
通过这次参观鲁迅博物馆,我对于他的小说集《呐喊》也有了新的认识,小说中所描绘孔乙己,华老栓等这些底层平凡的人物,因为封建观念戕害,或人的思想麻痹无知,或社会风气腐朽败坏,最终走向死灭的命运。这样一个一个的故事揭露出当时的黑暗,也在不断呼唤着人们觉醒。他们都在铁屋子里,面对着精神逐渐麻木的大众,鲁迅希望通过这些文章唤起这些沉睡的精神。
一个批判者,写出力透纸背的文学,唤醒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