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园育儿宝典大班篇一
要让幼儿社会性能力得到充分发展,首先家长们要尊敬、信任幼儿,充分培养、锻炼其能力,使之在自信中发展自身的基本能力。幼儿无论每学做一件事情,家长们要让他们感到自己行,特别对于大多数能力平平或发展稍落后的孩子来说,获得成功的机会较少,这就需要家长们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能力弱的孩子安排其能胜任的活动任务,让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体验自己力量和成就,在成功的喜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
幼儿的兴趣在于游戏之中,尤其是自由选择的游戏。针对这一点,家长们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以一种和大人平等的地位参与游戏。在活动中,家长们不将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幼儿,不事告诉幼儿干什么,而让幼儿在活动前学会事先计划,家长们要引导、鼓励幼儿多判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陈述自己的观点。
幼儿有上进心,表现欲强,希望得到家长们的表扬。家长们应正确引导,恰当鼓励,让幼儿良好的表现欲望得以充分发挥,巩固已具有的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克服缺点,为自己,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成为培养其做事能力的强大支力。幼儿有些微进步,我就及时给予具体的表扬,投以赞许的目光。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孩子在幼儿园得到家长们和保育员的精心照料,而到了小学,许多方面都要求孩子自我管理了。如在幼儿园孩子们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是寓学于玩的,而到了小学则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活动形式了;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还有,孩子每天早晨入园时间往往不是限制得很死,但到了小学则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一个坡度,要求孩子去适应一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增强孩子的适应性。在大班阶段家长就要加强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方面的教育如:
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
所以,大班家长要注意让孩子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小书包和生活用品等,以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培养孩子有意注意很重要。家长可以多与孩子玩棋类游、拼图游戏,这对培养有意往意很有益。
从现在开始,家长应培养孩子早起、早睡,生活有规律,使孩子将来能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律。
家长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不是指提前教拼音、识字等,也无须把家的玩具收起来,更不需要让孩子进学前班,而应从上述这些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
幼儿园育儿宝典大班篇二
上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算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个坎,因为在上幼儿园初期阶段他们有许多的东西要去适应,有的孩子表现的就会十分的好,到了幼儿园能很快的适应园内的生活环境,并与小朋友很好的相处,但也有孩子会经历一段病痛的折磨,而这个时期长短也不一样,并且是反反复复的,那么孩子上了幼儿园后为什么就容易生病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要如何来减缓这个情景的出现呢
孩子对于家庭及周边的生活环境在身体和心理里都已经有了适应,突然换了一个生活氛围,陌生环境,陌生的人,都会让孩子的精神和心理极度紧张与恐惧,这就会扰乱了孩子身体内的那个平衡钟,孩子的心境会受到极大的波动,并且这时孩子的免疫系统发育的也未成熟,抵抗力下降就容易生病。同时园内孩子多,病毒、细菌也会增多,所以生病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除了以上的原因造成生病外,还有一些因素也是造成生病的原因:
1、偏食、不爱吃蔬菜,偏食挑食的孩子很多,这样营养元素就不能全面的吸收,造成贫血和抵抗力下降。
2、一般家长会担心孩子白天在学校吃得不好,所以晚上加餐,给孩子吃太多的肉、油炸等精制食品,晚上吃得太饱造成孩子消化不良,影响睡眠,休息不好,久之就引起生病。
3、孩子睡前喝奶,喝完不刷牙或漱口,口腔中的细菌就会很多滋生,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所以喝完奶后要刷牙或漱口。
4、睡眠对于孩子的健康是相当重要的,睡眠充足并且质量好的孩子生长的就好,而那么睡眠质量不好的,并且不充足的话,长久的疲累也会让孩子容易生病。
上幼儿园想孩子少生病,平时要注意营养搭配,睡眠充足,养成爱卫生的习惯,规定的接种疫苗要按时去接种。园内的管理也需加强,平时注意园内消毒工作,室内定时通风。如果孩子生病频繁,就变通一下先上半天幼儿园,慢慢适应后再上全天。对有湿疹、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等疾病的孩子,这样的咳嗽就不必须是感染,就要注意回避引起过敏的因素。感冒对于孩子来说,一年只要不超过六次,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反而还会在感冒的过程趾完美免疫系统。如超过六次则需要引起重视。
还能够采取一下预防方法:
孩子上幼儿园早期之所以愿意生病,主要是心理不适应环境造成的,所以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前,能够经常还孩子到幼儿园外面看看,看看小朋友怎样做早操的,怎样玩耍的,并且把上幼儿园的生活程序告诉好孩子,让他们心理了解这一过程,并告诉他们,幼儿园的小朋友很多,会认识许多新朋友,并且教师会教他们唱歌跳舞,这样让他们的心理提前的适应了环境,降低因陌生环境而带来的恐惧,帮忙他们尽快渡过不适应阶段。
同时在家时,妈妈要告诉孩子,有什么需要要大胆的表达出来,教师都喜欢勇敢的小朋友,要学会说“教师,我要喝水”“教师,我要尿尿”,喝水能够减少生病,大胆说尿尿能够防止尿裤子。其它方便像身体哪里不舒服也要教会孩子要及时表达给教师,这样教师才能及时通知家长。
幼儿园育儿宝典大班篇三
宝宝从一岁开始,我们家长就怕宝宝输在起步线上,给他报最好的早教班,一周三次,风雨无阻地陪着一次上那四十五分钟的课程,陪着孩子玩,陪着孩子成长。到快上幼儿园了,又给宝宝报名去幼儿园的预备班,为了是让他更好地衔接幼儿园的生活。家长们是真的在孩子的身上花了很大的精力。到了真上幼儿园了,家长们又开始担心,真的要脱离家长,投入到团体生活中,原先在家里是四个大人对一个孩子,到了幼儿园是四个教师对三十个孩子,担心宝宝得不到像在家里一样的爱护,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团体生活,甚至怕他第一次步入社会生活的实践受到挫折。但幼儿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专家指出,在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基础上,一个人学习本事的50%都是在0~4岁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比如,0~1岁是孩子对声音辨别的关键期,0~2岁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1~3岁是语言和音乐智能发展的关键期,2~4岁是计数本事发展的关键期。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孩子在生命的前6年里,能够获得一生中60%左右的智力(有点不可思议吧),因而如果能够在这段时期当中,给孩子供给一个适宜的成长和教育环境,会对他一生的本事、智力、品格、性情等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这一组数据更加让我们明白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俗语并非是空穴来风的。孩子是否及时理解了优质的早期教育,确实能够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幼儿园是最适合早期教育开展的地方:
1、幼儿园有温馨宜人的环境,能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美,学会怎样去表现美;
2、幼儿园有丰富趣味的教学和游戏活动,让孩子在简便欢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3、幼儿园有一齐嬉戏的小伙伴,有和蔼可亲的教师,让孩子自然地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4、幼儿园更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让孩子学会宽容、礼让、分享。
幼儿园里的早期教育,其实是一种科学的“启蒙”,就是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抓住教育的“关键期”,发展孩子的智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孩子身体正常的发育以及机能的协调发展,培养孩子有益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而所有这些,都能够帮忙孩子奠定良好的终身发展基础。
所以说,虽然对孩子第一次步入社会有点担心,但因为是对孩子好的,所以所有的家长都是采取支持的态度,也想能和教师一齐更好更快地让孩子走出的这第一步能更平稳、更顺利。
家长做为孩子身边最重要的人,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工作,甚至孩子上了幼儿园,有了教师、幼儿园的教育,但家长的教育我认为还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说如何更好地与教师配合,进行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与互进至关重要。
一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了,那就是把孩子的教育的任务都交到了教师的手上,“孩子就交给教师了,交给幼儿园了。我能够放心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很错误的。
1、虽然孩子上幼儿园了,但家庭是儿童成长发展的第一环境,也是对儿童成长影响最直接最密切的一个环境。
2、如果家长总是有适宜的语言和适宜的行为,那这些适宜的语言和行为就会给孩子带来好的影响。
3、如果家长有不适宜的语言或不适宜的行为,孩子是都看在眼里的,也会在他的脑子里留下烙印。如果你的语言和行为不适宜,那会给孩子不好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最亲的人,教师是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最信任的人,如果家长和教师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关系,那么对孩子的心灵会是一个好的进取的信号。那么孩子会更自信,更好的与人交流。
孩子在幼儿园除了教师以外,还有小朋友是他们的伙伴,玩伴。如果家长能和他们的伙伴和小伙伴的家长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关系,那么有助于小伙伴们之间友爱关系的构成。
要做到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还需要幼儿园和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
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专家,家长又对孩子的教育起着无法被代替的作用,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多多加强对家长们的教育。同时做家长们的教师。我们幼儿园的很多活动都起到这样一个作用,比如实验幼儿园的网上交流平台,家长开放日,家长培训部等等。我们家长十分支持这样的活动,也期望多多参加,同时也多谢实验幼儿园这一切的安排。
此刻通讯工具很发达,有电话、网络,教师也经常利用电话、班级论坛等家长进行交流,能够促进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情感交流。家长了解了孩子在园的情景,对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就感到很放心,也使家长对教师的工作多了一份理解,体谅,并且教师也能够及时明白幼儿在家的表现。家长也能够经过班级论坛观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些活动掠影。教师、幼儿、家长之间如此融洽的感情,更加促进了家长工作的开展。
在每个学期中幼儿园会举行几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在开放活动中,幼儿园会经过“亲子活动”让家长看到幼儿园平时工作中最优秀的一面,也让家长们展示一下才华。活动后幼儿园会广泛征求家长提议,集思广益,让家长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反馈。同时,幼儿园进取采纳家长地提议,为家长、教师之间在信息交流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献计献策。在家长资源中不乏有专业特长和对教育有心得的家长朋友们,幼儿园邀请家长们在活动中来进行参与。
对幼儿教育来说,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两个主要环境,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个整体,两者不能脱节,必须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儿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够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结合取得充分的功效。我们应当认识到,虽然幼儿园对儿童的教育作用较大,但家庭教育往往对幼儿影响更大。并且,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幼儿园无法代替的,因为,父母与孩子有着血缘关系和亲子之情,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密切结合,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很大的。幼儿园的任务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进行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样的任务幼儿园是不可能脱离家庭配合单独完成的,仅有实现家与园的配合,才能完成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任务。
让每位幼儿在爱的氛围里健康欢乐地成长!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幼儿园也教养不出优秀的孩子,而家长要以身作则,对幼儿园,对教师,对孩子都是有利的,为了幼儿园的发展,更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让我们家长和幼儿园和教师们共同努力。
幼儿园育儿宝典大班篇四
作为一个妈妈和教育工作者,我对于孩子的养育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每个阶段孩子都有她自身的成长特点,比如8个月开始发展手指的小肌肉群,就让她多多练习抓握;10个月她对语言有了感觉,开始给她读绘本;2岁对色彩有了独立的思考,允许她随性的创作……这一切使得的她手指运用非常灵活,对美和色彩搭配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艺术创造能力较同龄孩子较为超前。很多人认为我是老师,会早早教给孩子写字,但我并没有,包括认字也没有刻意早早开始,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手部肌肉群未完全发育好,与其着急让她去做她做不到的事情,不如耐心等待。最近孩子到了认字敏感期,走到哪里都要问我“这是什么生字”,在这个时期稍微推波助澜一下,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耐心等待是家长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之一。
正如龙应台那首著名的诗《目光》里说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一个孩子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件隶属于我们的物品,他/她有她的爱好,品味,性格,这一切都是属于她独特的存在。包括她的人生也有属于她的故事,我们只是她人生中的参与者罢了。作为父母,我们唯有做好我们的角色,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尊重孩子的人格。如果她生来是一个”平和型“孩子,不勉强她去成为一个”领导者“,如果她天生敏感感性,不要因为她没有别人开朗而懊恼。无条件的爱才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尊重孩子的人格,不以自己有限的知识制约孩子的生长。我的孩子生性不属于外向的孩子,而我是个外向的家长。看到孩子不愿意主动和朋友交往或者和别人打招呼,一开始我也会生气。但在我接纳了她本性如此,并不是没有礼貌后,便放松了很多,而因为我的放松,她也开始会和别人主动打招呼。控制是教养孩子中最可怕的一种力量。
人往高处走,每一个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每一个人内心中都愿意做一个更优秀的自己。而很多孩子在小时候就被贴上了“不乖”“不懂事”“不听话”的标签,这些标签不仅让孩子,更让家长自己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如果她一直不听话怎么办?如果他不够优秀怎么办?如果我们相信孩子,了解每一个阶段孩子的发展特点,就不会因为孩子某一阶段的行为而为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记得有一次和孩子聊天,我问她以后想做什么?她说想当一个做手工的。多好的答案啊,她小小年纪就知道自己的优势(手工做的好),知道脚踏实地,知道用手艺就可以养活自己,这比很多一把年纪还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或者活得飘渺得人好得多。如果我非要把孩子打造成一个科学家,一定会让自己和孩子焦虑不已。
我说的大环境并非社会环境,而是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沃土。从孩子10个月起我就开始给她读书,直到现在,每天晚上睡前就是我们的亲子阅读时间。虽然我没有给孩子教过生字,讲过多少大道理,但我相信,阅读比这些更有用。所以,一切活动都可以免,唯有亲子阅读不能间断。数学上我也没有给孩子过多讲解,而是偏重她逻辑思考能力,常会在生活中给她举例,让她多观察,好的结果现在已经体现出来,她有很强的思考能力,举一反三地能力很强。我相信,具备这两样能力的她学习不会差。除了这些大方面会给孩子一些引导,为她创造一些条件,其他的方面我尽量让孩子多体验,让她自己选择。比如课外活动,都是按照她的喜好选择。每个周末的活动,我们会一起找出几个,然后让她挑选和决定,吃多少饭,穿多少衣服,看哪本书,只要她自己会选择,就尽量让她自己选。这是培养独立人格的关键。
养育孩子是一件“百家百样”的事情。因为每个孩子特点不同,每个家庭状况不同,每个父母为人处世方式不同,所以每个孩子的每个阶段的养育也就不尽相同。如果我们用教育1岁孩子的方式去教育3岁孩子,肯定教不好。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在孩子两岁时,我学习了儿童心理学,了解到了孩子生字发育的心理特征,在每个阶段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就不那么心慌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和困惑,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同时使自己成长起来,真是一举两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教育家都在强调:孩子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现在,即便学了这么多育儿知识,可回看我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大多是因为我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我想,这可能就是我和孩子一起成长中未完成的功课吧,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地完善自身。我没有什么大的育儿经,我的这套教养理论究竟有多少是对的,那还得等我的女儿长大的那一天,等她能很好的经营自己的生活的那一天,我才能得出结论。所以这些谈不上经验,只是一个分享而已。
幼儿园育儿宝典大班篇五
作为两个女儿的妈妈,我很惭愧在孩子的吃喝拉撒上管的实在不多,对育儿的理论和经验也知之甚少,幼儿园育儿心得。只是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有小小的感悟,与妈妈们分享。
楼楼和欣楼从一出生我就感受到了她们的不同,尽管都是顺产,都是母乳喂养,都是同样的阿姨带大。无论语言发育、个性特点上,姐妹俩真是天壤之别。楼楼生性乖巧口齿伶俐,她在一岁半唱歌背诗骑自行车无所不能,但楼楼敏感而缺乏安全感,害怕陌生人。欣楼一岁半还不怎么说话,个性倔强我行我素,天不怕地不怕的到处乱闯。
起初我们对欣楼有些担心,怎么比起姐姐,那么不爱看书不会说话?但慢慢观察和期待,欣楼也有很多性格上的闪光点。作为妈妈,拥有两个女儿是我人生最大的福气,我怎么可以挑剔怎么可以比较呢?去体悟她们的不一样,去发掘她们不一样的闪光点,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事业。我告诫和提醒自己,永远都不能说“你比姐姐差远了。”“你要像妹妹一样。”诸如此类的话。我不想让她们感受到比较的压力,我要让她们都活在自己的光彩里。
欣楼刚刚出生的时候,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功课,但妹妹带给楼楼心理上的冲击还是不小的。成年人在工作中遭到了竞争和排挤都会感到压力,小孩子的表现则更加直接。楼楼从书中得到了很多关于家里增加新成员的信息,她有心理准备,加之她天性善良懂事,她的表现更多时候体现了一个三岁孩子难得的隐忍。正因为如此,我常常黯然心痛,花更多的精力在楼楼身上。但楼楼自,却在经受舍去的不适的同时,不断收获着得到的喜悦,有一天,她兴奋的告诉我“妹妹会叫姐姐了!她不叫别人,她只会叫姐!”还有一次,她自豪的说“妹妹在外面,别人要抱她,她吓坏了,直往我怀里钻,她就要我一个人!”更让我感动的是一天晚上我们三个人在家,突然断电了一片漆黑,欣楼当时就吓哭了,楼楼马上说“妈妈快抱妹妹,妹妹别怕别怕啊!”现在,楼楼吃什么都会分给妹妹,买什么都留一份给妹妹。我也从孩子的成长中看到,不要计较孩子受委屈,不用担心孩子会吃亏,没有委屈过就不会懂得包容理解,不多吃点亏也不会感受太多的拥有。
男女平等概念的提出,就意味着最不平等的时期到来了。女性需要不断的平衡工作和家庭。虽然也可以选择做全职妈妈,一来我性格上严重不适合,更重要的是,我的言传身教无时不刻不在影响女儿,我希望我更积极的生活态度带给她们的是正面影响,我希望在她们眼里,我不止是在家做一个妈妈。
现在我常常工作很忙,有时候需要出差,每周会有一些必要的应酬。孩子们其实很适应,她们理解我是在工作,反倒是妈妈们自己常常放心不下。楼楼常常说“等我长大了,我会去工作,我要挣钱给你买好多漂亮东西。”
我和先生一致认为,在家庭和孩子永远是第一位的前提下,各方面是可以平衡协调好的。我们坚持每天亲自接送孩子,自己带孩子学习,每周末一家四口出行,只要在家就自己陪孩子。我和先生每周打网球,每周和朋友聚会,偶尔在孩子们晚上入睡后去看场电影,周末孩子午休了我就去小逛一下。
楼楼已经懂得,妈妈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做。在孩子的眼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没有人是24小时围着她转的。妈妈快乐,孩子们才能受到快乐的感染。像蝴蝶一样生活,孩子也能感受到妈妈的魅力。楼楼常常一脸陶醉的说“妈妈,你太漂亮了,我也想穿你这样漂亮的裙子。”她常常摆弄我的东西,说“你这么漂亮的项链,将来我长大了会送给我吗?”我会应她的要求买漂亮的裙子让她戴我的项链,然后告诉她“如果你善良、勇敢、坚强,你就会变成真正的公主了。”人们常说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一辈子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对人生的认知。我感觉,身教比言传更重要。日常生活中,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孩子去做我们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早睡早起,我们不能对孩子无限期待却对自己毫无要求。如果我们希望女儿未来自立自信大方优雅,那,还是先从自己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