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讲述了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魏、蜀、吴三国争夺天下,最后晋朝统一。这不禁让我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书中不仅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也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读《三国演义》有感600字,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读《三国演义》有感600字1
《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讲述了东汉末年因黄巾起义引出各地诸候,在乱世中割据混战的故事。其情节生动令人看完后欲罢不能。
《三国演义》的作者姓罗,名本,字贯中。由《三国志》改编而成。被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罗贯中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又因为东汉末年跟自己的朝代相差不多,因此写得更精彩,同时表现出一种”拥刘反曹”的价值观念。且在创作时对一些角色进行美化,神化,丑化。因此,人们说它”七分事实,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之感乱。”鲁迅先生说它”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为,状诸葛之多智而尽妖。”由此不难看出作者描写人物的夸张。
《三国演义》中有”三绝”——“智绝”请葛亮,”义绝”关羽,还有”奸绝”曹操。
关羽为”义绝”我认为是很恰当的,关羽在曹营时,曹操想劝降他,对关羽优礼相待,谁知,关羽“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移其忘”,无论曹操如何赏励,如何封官,关羽依然不动其心。更令我敬佩的是:关羽败走麦城后,孙权来劝降他,关羽正色地说:”吾闻,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耶”。
再说”智绝”诸葛亮,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羽扇纶巾、满腹经纶、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这些神话般的故事和他一起在历史长河里闪着耀眼的光芒。诸葛亮一生不贪权势、不谋私利、严于律己、知人善用,谦恭待人、治蜀有方、勤政为民、高风亮节,为中国历朝历代所推崇。
最后是”奸绝”曹操,我认为曹操,不单单只是”奸”,而更体现他的”雄”。官渡之战中,曹操善待谋士,听取良谋,用人不疑的性格发挥了关建的作用。曹操临死前,还仔细安排身边人的生计。可见曹操也有可敬的一面。
《三国演义》让我领略了历史的变幻,战争的多变,我喜爱看《三国演义》!
读《三国演义》有感600字2
你们一定读过许多书吧,也许你们读的是百看不厌的《西游记》,也许是行侠仗义的《水浒传》,或者是妙趣横生的《海底两万里》,而我要讲的是《三国演义》。来,让我们一起打开奇幻大门,走进它的世界。
这部书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他讲述了刘备、曹操、孙权三个人打打杀杀,争夺天下,最后曹操灭掉刘备和孙吴一统天下的故事。这本书写的就是中国人的故事,就是中国人的生活。只要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这些英雄故事和历史风云都将继续传送下去。
在这本书中,我最佩服的两个英雄就是张飞和刘备。张飞,姓张名飞,字翼德。在《三国演义》的第一回中,张飞看见刘备是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英雄好汉,就把身上的所有钱财给了刘备,然后他们就桃园三结义,成就了霸业。可见其多么重情重义。在争霸途中,张飞在长坂桥上大喊一声,像打雷一般,竟吓退了十万精兵良将,多么的威风凛凛!
而刘备也是一个心怀天下的贤明之士,他从小就有一个远大的志向,为了他的志向不懈努力。他们生在乱世,但不失英雄本色。他们虽然最后的结局失败了,但虽败犹荣。就像我,我的心中也有一个志向—以后当上博士后。不管结果如何,我都更加努力,朝着我的目标一直前进。
窗外风儿轻轻,虫儿鸣鸣,屋内阳光照射,爱意浓浓,我合上《三国演义》这本书,心里依旧回味无穷……
读《三国演义》有感600字3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里面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西晋统一的历史进程。
书中刻画了一位位个性鲜明的人物,有雄才大略且生性多疑的曹操;有过五关斩六将义薄云天的关羽;有武艺高强但有勇无谋的吕布。同时也为我们展开了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如:诸葛亮草船借箭,周公瑾火烧赤壁,关羽放水淹七军……
我最喜欢这本书中的诸葛亮先生,他聪明机智,沉稳果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草船借箭》这个情节。其中对人性的描写,对智谋的凸显,使我惊讶的同时赞叹无比,故事主要写的是周瑜故意为难诸葛亮,故意不给材料和人员,让他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在我看来这个任务根本不可能完成。然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说只要三天就能完成。读到这里时,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了诸葛亮手拿羽扇,自信满满的模样。诸葛亮用二十只蒙着青布幔子、扎满草把的小船,借助晚上江面雾大,曹操疑心重的特点,将船划到曹操水军营附近,曹军见雾大且对方声势浩大不敢轻举妄动,只好朝船上放箭,待扎满箭后就撤兵回营。诸葛亮不仅成功借到了箭,还让周瑜的计划落了空。
这个故事令我对诸葛亮肃然起敬,他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的形象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
读完这本书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读《三国演义》有感600字4
古人曾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我一直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直到读了《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我才恍然大悟。
淮河很多人都知道,蒋干自小读书,才学甚高,曹操听说后专门请他做谋士。赤壁大战之前,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攻打东吴,周瑜带兵迎敌,双方谁也看不惯谁,僵持不下之时,蒋干自恃才高,在曹操面前夸下海口,必定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周瑜投降。谁知周瑜技高一筹,一出离间计,使曹军斩杀了蔡瑁、张允。曹操一下损失了两员大将,致使赤壁之战惨败。
蒋干确实很有学问,但是他经验太少,缺少实践,又狂妄自大,不自量力,既无自知之明,也无知人知明,贪功心切,鬼迷心窍,失去判断真伪的能力,最终掉入了周瑜的圈套。
其实在生活中,我也犯过不少同样的错误。有一次,我准备炒菜,已经提前把食材准备好了,可是炒菜时却还是手忙脚乱,调料不是放多了就是放错了,炒出来的菜又苦又咸难吃极了。还有就是课堂上,老师讲的我都懂了,考试时也觉得毫无难度,但试卷发下来,成绩却不理想,很多错误都是粗心大意造成的,这时我才后悔!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写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浅显,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脚踏实地、多实践、不心急,次数多了,熟能生巧自然就能做好。
读《三国演义》有感600字5
在假期里,我读了《三国演义》,它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的文学巨著,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刻画了近两百个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个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精神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如张飞的豪爽,曹操的奸雄,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备的坚持。
刘备自幼立下目标,要乘坐帝王纛车,也就是想要当皇帝,他的人生也几乎围着这一目标努力。他经过不懈追求,最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蜀国的皇帝。
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三顾茅庐》就特别能体现刘备的坚持,刘备想请诸葛亮做自己的军师,可去了两次都没有见到诸葛亮,即使手下质疑,他还是再次前往,请诸葛亮“出山”。正是因为他的坚持,诸葛亮才得以收服,成就了刘备的雄图霸业。
几个月前,妈妈给我买了本字帖,让我练字。刚开始,我觉得练字很有意思。但几天之后,我就觉得练字既枯燥,又乏味。我就不想继续练字了。当我想到《三国演义》中做事十分坚持的刘备时,我就又找出了那本字帖,准备继续字。因为我知道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就离不开坚持。
以后,我做任何事情都要像刘备那样,坚持不懈,不要半途而废。
读《三国演义》有感600字6
在我家的书房里,有各种琳琅满目的书,在我小的时候,总缠着爸爸给我读,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三国演义》,等到我识字了,自己读的时候,更让我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先生,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之间互相打斗争天下的故事。这三个国家分别以孙权、刘备、曹操为首,它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作者把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琳琳尽致,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鲁莽行事的张飞、有勇有为的关羽,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如火烧博望坡、千里走单骑、桃园三结义、官渡之战、过五关斩六将等。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在投降曹操之时,关羽得知大哥刘备的去向之后,立马带着他的两位嫂嫂离开曹地,无论曹操拿什么高官厚禄,都无法打动他去找大哥的决心。在重回济州的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难,虽然曹操放了他,但曹操手下把守官边的大将却不同意,关羽却通过自己高强的武艺把曹操手下的六名大将都杀了,从这里我看出关羽是一个十分忠诚重感情、武艺高强、勇敢的人。
然而我又不禁想起曹值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因怕弟弟曹值篡位,于是让他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当曹值念完之后曹丕感动放了弟弟。我不禁为为曹丕手足相残而叹气,比起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为了追寻哥哥而感动,我敬佩关羽,希望在我以后,也把对别人忠诚诚信放在最前,也要像关羽一样做一个忠义又诚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