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伟大且神圣,教师是其灵魂工程师。探寻为师之道时,要铭记初心。比如始终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爱为底色,凭借智慧和耐心,为每个学生绘制独特的成长画卷。像精心设计课程、关注个体差异,让教育充满温度,助力学生追逐梦想,成就美好未来。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
怎么做好教师呢?怎样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教师呢?在步入教师行列的这几年,总是忍不住地思考这些问题,最终在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封笔之作《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找到了一些答案。好教师具体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很难说出具体的评判标准。不过有关学生的喜欢,作为教师,还是有一定的体会的,例如之前教过的某位学生在路上偶尔碰到,离很远也热情主动地打招呼,在某次请假归来后学生因想念自发的鼓掌欢迎教师回来……。这时作为教师,心中确实是开心的,满足的。而于永正老师就是这么一个有着满满收获的老师,那么他是具体怎么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的呢?读完后,结合个人的理解谈谈我的一些收获。
一、童心不泯,作为老师要永远保有一颗童心。
在这章,我感受到的是一个可爱的老顽童在回忆自己的教育经历,其中有欢笑,有感慨,还有留恋,仿佛一幕幕有趣的画面在脑海切换。正如他自己所说:“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岁月的刻刀可以在我脸上刻上深深的、密密的皱纹,却刻不到我的心上。”于老师一直和学生保持着一种亲密无间、无话不谈的关系。那么作为教师又该如何保持一颗不灭的童心呢?书中提到童心不泯的标志有:始终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孩子气”、理解和体谅学生、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这样偶尔去想想我们孩童时代的一些想法和孩子般的行为,在教育学生之前,也能相对地心态平和了,进而也能学会承认差异,努力尊重差异。不再一味的思考一些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出与课堂和学习无关的表现了。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成长,当然保持童心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坚持的事情,希望自己也真正地能拥有亲近随和这一智慧。
二、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每个学生其实内心深处还是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无论平时什么表现,还是渴望老师能够喜欢接纳他。但是要老师去喜欢每个学生,老实说,难。可是若是像美国教育学家托德·威特克尔说的:“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这些话看似在让教师做不诚实的人,实则是教师们在教育实践中认真体察,深入思考后得出的真切感悟。落到实际行动上有以下的具体表现:讲课时,眼观六路,用亲切的目光看着每个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以专注,期待,鼓励的目光、及时的给予掌声、从不吝啬表扬、通过“暗含期待”式谈话给予学生相信和期待、对学困生随机耐心辅导等。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还是需要学习爱你坚持着更多的对学生关怀和鼓励,并真正的给予到学生更多正面的反馈与能量。
以上的内容是我目前感触较为深刻的地方,当然书中还有许多让我受益匪浅的教学经验与案例,而真正的为己所用也需要具体的实践与转化。希望能在不断地汲取其中的经验和智慧的同时,也能真正的理解学生,体会学生,并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
篇二: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双节”假期,我静下心来,细细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从书中,我感受到了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于老师对教育教学的感悟,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令人赞叹!作为一名老师,怎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喜欢呢?以下是我阅读此书获得的一些启示。
一、学生喜欢的老师:亦师亦友。
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我始终认为教师就应该爱自己的学生,并且要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学生感受到了爱,他自然就会同样的爱上你这位老师,也会对你所教的课程感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会有主动学习的动力了。在书中,于老师说:“我们要理解学生,不妨放下架子,不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不带有色眼镜评价学生,在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于老师就是这样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赢得的学生对他喜欢,从而喜欢上他的课堂。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要向于老师学习,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学生喜欢的老师:童心不泯。
于老师认为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在他的课堂上,于老师带孩子表演小品,让孩子们爆笑,让学生感觉他就是一位知心朋友。课后游戏,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学生中间,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大扫除任务,他也主动去班长那里领任务,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俨然是一个孩子,让孩子特别愿意亲近他。于老师把童心不泯总结为这么几点: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二是“孩子气”;三是理解和体谅学生;四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
三、学生喜欢的老师:愿做“甘草”
孔圣人有五大美德,叫作“温、良、恭、俭、让”。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居五大美德之首。“温”是所有学生对老师的第一期盼。像甘草一样对学生温和宽厚,真心爱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善待每一个学生的老师,学生能不喜欢吗?为师者对学生要温和、亲切,但一味地“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一味严厉也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到严而有爱,严而有方。在二者之间把握一个“度”,这就是调和。“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
总之,读到共鸣处,我不禁在心里为于老师鼓掌,被他朴实的才华和实在的教学艺术所折服;看到于老师幽默化解师生之间许多尴尬的瞬间,拍手叫好并立即采纳吸收,付之今后教学中,仔细想想于老师能做到如此,应缘于对语文教学的挚爱,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
阅读此书,犹如一缕温暖的春风沁入心田,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智慧就是在他的爱与行中总结出来的。读着于老师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反思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让我的心灵又一次得到洗涤。他的育人之道深深地吸引着我,感染着我,启发着我……
篇三: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
富兰克林说过,“读书使人充实”,这话我深以为然。所以为了让寒假生活更加充实,也为积极响应学校精心组织的读书活动,我买来了慕名已久于永正老师的书。这一本《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不仅是于老师的封笔之作,更是让我一看书名就有强烈的阅读感。随后认真读起来,果真爱不释手。
这本书虽是于老师在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但绝不是枯燥无味,让人晦涩难懂的理论指导,而是于老师通过自身经历,再结合教学实例来向我们表达他是怎样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的。文中语言也是时而生动有趣,时而诙谐幽默,时而发人深省,给人亲切自然之感,仿佛他是坐在对面与你侃侃而谈的老友。合上书本,其中两点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做“甘草”,不要忘记自己曾经也是孩子。
于老师被朋友喻作“甘草”,拥有性温、味甘、包容和调和的特性,其中的包容特性更是让我获益匪浅。他从来都不是抱着“治”学生的态度,而是抱着“接纳”学生的态度,采取“以柔克刚”的策略。所谓“柔”就是不先“晓之以理”,而是先“动之以情”,所以遇到学生犯错,并不是大动肝火地一味批评,而是推己及人,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如此行事的原因,再寻找恰当的时机和语言来处理,切忌不分青红皂白就暴躁批评,这只会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最后跟我们的教育初心就背道而驰了。
记得在一次课堂上,我巡视学生做的笔记,其中有个男生标题没写,勾画也是草草了事。我当着全班的面给他指出并对他做了批评。
谁知等我转身回到讲台,后面的同学都沸腾起来,争先恐后地告状:“老师,他骂你了。”
我非常惊讶:“骂我什么?”
“shit!老师,他骂你是狗屎。”旁边同学抬高音量回答道,同时引起一片哄笑声。
这时那个男生急忙说道:“没有没有,我不是说老师,我是说我自己倒霉。”
其他同学不依不饶:“你就是骂的老师,这个单词就是狗屎的意思。”
说实话,我心里挺生气,准备重重训斥他一番,并以此来保全我的威严。可当我想起于永正老师说过的名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我此时正在气头上,说出的话和做出的事必定会让我和学生都难过。所以,我快速闭上眼睛深呼一口气,再睁开眼看到他那因着急而胀红的脸,以及不敢看我而躲避的眼神时,我微笑着轻声询问他:“你说不是骂老师,老师相信你。你可以跟老师说说你为什么说这个词吗?”
男生和其他同学都很诧异,老师居然没发火?这个男生终于直视着我的眼睛回答道:“我没做好笔记被老师当场逮到,觉得自认倒霉,所以不由自主说出那个词。对不起,老师,我知道不管怎么样我都不该说那个词。”说完有些羞愧地低下了头。
听了他的话,我马上说道:“这位同学只是一时口误,并且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真诚地向老师道了歉,我觉得非常勇敢。就像我们上节课学过的“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你们说对吗?”
说完,同学们表示赞同,自发掌声为他鼓励,我看到他的眼圈红了。
下课后,我收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谢谢老师,以后我的笔记都会做好。
将纸条轻卷放入衣服口袋,我轻快地迈着步伐哼着小歌,再抬头看向阳台外,一望碧空如洗,觉得一切都如此美好。庆幸自己忍了一时之气,换一种处理方式,原来真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谁都会犯错,对学生多一些体谅和理解,毕竟知错就改也是非常大的进步。
行无言之教,成为学生的榜样。
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于老师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所以一直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面前更是谨言慎行,衣着得体。在教学方面更是做到了练字、练朗读、写“下水文”,学生对他自然是钦佩而又喜爱的。
我有过考学位英语四次的经历。第四次的成绩还未出来时,我便与学生们聊起这件事。告诉他们,老师喜欢定目标,这一次的目标就是拿下学位英语。第四次成绩出来后,无论通过与否我都会与他们分享。因此,他们对我的成绩也有了一份期待,跟他们的距离也近了几分。
后来,成绩通过,同学们为我鼓掌,为我开心。有的同学还把这事儿写进了日记,说老师不是神,也会经历失败,也不是什么考试都能逢考必过。重要的是像老师一样不要放弃,朝着目标奋进,总会成功的。
再后来,有学生在课后偷偷告诉我,刘老师,我也像你一样定了目标,我的目标是期末考试政治能达到年级单科第一。我笑了,对他表示赞许和相信,心里更是欣慰无比。
以身作则,说到做到,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哪怕这种影响很小,但是总会为学生的学习之路带来一丝光亮。
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老师喜欢学生,对学生的爱,学生会把这份喜欢和爱加倍地还给老师。所以,你看,这份喜欢是相互的,我们在教育这条路上,爱始终伴随左右。
所以,要敢做、争做、乐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带着这份喜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跟着学生一同成长,只愿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学生的喜欢。同时,我也相信,经过努力,我们到最后一定能够长成一棵可以给孩子们快乐、为孩子们遮阳挡雨的茂盛的大树。
篇四: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
高尔基曾言:“书乃人类进步之阶梯。”莎士比亚亦云:“书籍乃全世界之营养品。”诚如斯言,读书之益处不胜枚举。读书使人明理,得以明晰为人处世之道;读书增长智慧,是知识的源泉,亦是孕育人生智慧的沃壤;读书涵养气质,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反之,“不读诗书形体陋”。读书滋养心灵,使人心灵不再荒芜,灵魂不再孤寂,实乃人生莫大之幸福。
对于我们为师者而言,读书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片刻不可离。20__年春季学期,与以往相较,我过得格外充实,因我完整读完了两本书。其一为孩子的课外阅读书籍——《水浒传》。此前,我多次观看相关影视剧,也曾阅览小人书、连环画等,此次再度领略经典文字之美,别有一番滋味。其二则是学校给予我们的新春礼物。为助力我们进步、激励我们坚持阅读,放假前为每位老师提供了一本自选的心仪之书。我所选的,乃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由人生留痕——写于前面的话、引子、“做甘草”等十章内容、附录——我的小学老师、后记以及修订版后记共同构成。书中不仅援引了众多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涵盖教育等诸多领域,还提及了亲朋好友、同事、弟子以及学生在阅读、授课等诸多方面对于师者的高度评价。同时,书中列举了大量的课堂实录,包括教识字、教阅读、教写作,以及传授与学生、家长打交道的良好方式和巧妙方法。虽然多为语文方面的内容,然而教学之法实则相通。
读完此书,我仿若重获新生,对于为师之道重燃信心;对于成为一名良师满怀憧憬;对于所带班级、所教科目,尤其是面对诸多学困生,也再次充满信心;感觉自己的心灵又一次经受了教育的洗礼,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得以升华。
于老师教书育人的诸多优点中,最为显著的当属认真、用心以及不惧繁琐。哪怕是板书课题的区区两个字,他都会预先练习许多遍。他也有口头禅,但并非我们常见的“嗯”“啊”之类,而是“你能行”“我信你”“你的潜能很大”这类褒扬鼓励之语。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造力得以激发,不时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就连平日里看似愚钝的学生也似乎变得聪慧起来。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呢?于老师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以童心滋润童心,以真情换取真情,以行动推动行动,以激励促进成长!
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教师则是这项事业的灵魂工程师。在探寻为师之道的征程中,我们需时刻铭记教育的初心,以爱为底色,用智慧和耐心绘制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画卷。正如于永正老师在书中所展现的那样,只有真心关爱学生,用心钻研教学,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愿我们都能在教育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成为他们心中永远喜爱的老师!
篇五: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时常想着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近期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从中收获颇丰。现在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受。
一、做一味“甘草”
甘草,性温、味甘,一味良药。教师要做一味甘草,意思就是要对学生温和宽厚。我们班有一个“叛逆大王”,特别喜欢与老师对着干,关键是每次他都知道这么做是错误的,并且看着你做,仿佛在挑战你的底线,有时真是头疼。当时觉得只是学生的问题,往往还批评了他一顿,现在想来作为一位教育者,我需要以温和宽厚的心态更加智慧地处理这件事。
甘草几乎能与所有草药为伍,不但能“解百药毒”,还能提高其他药物的疗效。所以,甘草有很强的包容性。包容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包容”的前提是理解,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有一天正上语文课时,班里有个心智比较幼稚的孩子一直在那里玩耍,我提醒了他很多次让他上课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节奏,该读书的时候读书,该写字的时候写字,他仿佛没有听见一样,依然在那里玩自己的。大家在延时课上都在写自己的课堂练习,往往只有他无动于衷,我问他为什么不写,他刚开始并不吭声,在我的再三追问下他才说他想让妈妈陪着他写。这时,我便知道了这个孩子依赖性特别强,缺乏独立自主能力。于是我将他单独叫来,告诉他:现在你已经长大了,爸爸妈妈不可能一直陪着你,你必须学会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他默不吭声,我想他应该是听懂了。后来,我与他家人做了沟通,自那以后发现他慢慢地开始能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简单的练习了。
甘草的第三大特性是调和,即做事需要把握好“度”,我们对学生不能一味地严厉,也不能一味地温柔,而是刚柔并济。同时,在处理班级学生的矛盾时,也需要对双方进行调和。事情的对错很容易判定,但是学生心理的调和必须及时跟上。所以,在处理班级学生矛盾时,我会当着学生的面将事情的对错分析清楚,接着,我会把学生分开,根据需要单独进行沟通,这是调和最重要的部分,是让学生心理达到调和必不可少的操作。最后,我会再将学生喊到一起,握手言和。
二、激励的魅力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我就是在老师的激励下一步步成长的。现在,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也曾尝试过很多激励学生的方法,后来发现,激励有着无限魅力。
激励是大有讲究的,首先,激励需要有针对性。我们需要针对具体的事情。接着,激励需要有引领性。我们针对一件事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激励时,千万别忘记了适当提出一些具有导向作用的激励。比如,某个孩子的书法在书写整洁度和一些笔画笔锋上有了进步,那我除了表扬已经进步的方面以外,如果还在后面特意强调了如果能把握好汉字的间架结构的话,那就会更完美了!然后,激励需要注意及时性和重复性。及时激励,我们一般能做到,但是,重复激励往往会被我们忽略。但是,一种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适时、及时地进行激励。
三、把课上得有意思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课堂仍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把课上好,是老师的最重要的“看家本领”。有了这个“看家本领”,让学生不喜欢老师很难。
虽然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把课上的有意思,我们可以适当插入一些小游戏,这特别适合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堂上,喜欢借助多媒体。比如在教学《比尾巴》时,我在课后播放了一段孔雀开屏的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孔雀的尾巴为什么最好看,学生们也都特别感兴趣,连连发出赞叹的声音。把课上得有意思,也可以来自老师的“有意思”。每位老师身上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气质,没有哪种气质是最好的。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配合默契就是我们追求的课堂效果。所以,上课,我们不必一板一眼,我们可以放松自己,活跃课堂,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不必太注重互动的结果,但是,我们需要看中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将课堂上得“有意思”。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想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修养,刻苦磨练。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一定是一个让学生们人人都喜欢的老师。
篇六: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
我一拿到于永正老师写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便看到淡黄色的书皮上,于永正老师和蔼可亲的形象,让人觉得很温馨。我想: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应该就是这样的音容笑貌吧。怎样让学生喜欢呢,于老师教授了很多秘诀,有几点对我触动很大。
一、温厚、包容、调和待生
于老师说,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放下架子,对学生多一份尊重、理解和宽容。像于老一样,做一棵“甘草”性温、包容、懂调和。要有温而厉的教育智慧,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做到“不过”也“无不及”。让学生健康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带着思考教书,才能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少走弯路,避免误入歧途,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智慧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思考中,感悟并积淀的。
二、努力向学生表达对他们的喜欢
于老师说,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告知某些人他们被别人喜欢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回报的情感,人际交流中适当的赞美会收到很好的影响效果。同时,心理学研究也发现,一个人喜欢他人的程度,可以反过来预测对方喜欢他的程度。
所以,教师平时应该努力向学生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喜欢,多赞美、认可学生,让学生看见教师对他们的喜欢,这样的教师必然会得到更多学生的喜爱。
我在讲课时,经常眼观六路,用亲切的目光看着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用语言鼓励他,用期待的眼神专注地看着他,实在回答不出来时,原谅他,或请他背诵他喜欢的诗,朗读课文中的一段话;回答出精彩的问题时,运用夸张的表情,赞扬他;学生情绪低落时,给他谈心或者给他写一封信来表示对他的关心;课外活动时,加入他们,和他们一起玩的乐不可支;遇到内向不敢与我打招呼的学生,主动微笑地与他说话;学生终于能写出一篇好作文时,在班上为其鼓掌并在班里朗读;默写终于没有错别字了,大力表扬他……
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确实是存在的。在日常教育中,经常可以发现,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一段时间后,教师会将自己暗含期待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会像老师所期望的那样进步。相反,如果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喜欢,甚至教师厌恶学生,对学生期望较低,一段时间后,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常常像老师所期望的那样变差。教育就是做一些像土砖一样平平凡凡的小事,这些小事终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
三、童心不泯,做回小孩
受学生喜欢的老师一定要拥有一颗童心的。于老师说“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岁月的刻刀在我脸上刻上了深深的、密密的皱纹,却刻不到我的心上。”于老师一直和学生保持着一种亲密无间、无话不谈的关系。那如何保持一颗不灭的童心呢?书中提到,童心不泯的标志: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二是“孩子气”,成为真正的“孩子王”,三是理解和体谅学生,尤其要善待后进生,四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只有与学生打成一片,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老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才能因材施教,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
读了《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我深刻领悟到于老的教育智慧,为师之道。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需要具备多种品质和能力,如亲和力、教育智慧、关注学生成长等。我一定会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从而更好地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篇七: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
本期我再一次捧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用清浅的文字,娓娓道出他从教五十多年来的为师之道。全书虽然是于老师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和经验之谈,但是其所述之事与理跟我的生活经历相似,读着读着,一个个熟悉的场景又一次再现在我的眼前,看着自己曾经的圈划和笔记,又有了新的看法。
一、温厚、包容、调和待生
于老师在第一章就用自己和甘草的三大特性一一做了比照。首先,像甘草一样温厚。一个学生曾在作文中这样形容于老师的笑,“于老师的笑是最温和,也是最有效的批评。”其次,甘草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于老师用了这样一句名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对待学生,要包容,出于理解的那种包容,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那么那些“火”可能自然而然就熄灭了。最后,甘草的第三个特性是“调和”。“中庸之道”是儒家观察世界、处世行事的基本思维方式。中庸之道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至高的道德境界。
于老师他就是甘愿做甘草,做一个动脑子的人,做好人,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带着思考教书,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少走弯路,才能不算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关注、赞赏、尊重学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记得这是我初出茅庐在志成听到的最有价值的一句话。于老师在书中介绍到,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他的影响很大,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如果老师能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教育无疑会进入别样的境界。但是于老师认为,如果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很难的。书中提到美国教育学家托德·威特克尔的一段话:“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虽然这句话第一次读到的时候,我觉得会不会有点做作,但后来仔细一想,如果你能够做出喜欢他的样子了,那你的内心至少也不会讨厌他吧。
三、不能太像老师
于老师在书中提到,老师在孩子面前不能太像老师。于老师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将手倒背起来。他认为倒背着手站在学生面前,仿佛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拉远了自己和学生的距离。课上表演课本剧,他会和学生一起,扮演剧本中的一个角色,还会“反串”扮演,让学生真切感受,就像他在书中说的:“是师非师,是课非课”。课后游戏,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学生中间,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大扫除任务,他也主动去班长那里领任务,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俨然是一个孩子。
于老师认为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学生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定格在学生的人格磁带上,并且自动终生播放。每个学生都是心理学家,他们会对教师的所作所为做出评判。只有教师做好了,学生认同教师了、信服教师了,才会仿效教师的做法,才会接纳教师的建议。
四、身教重于言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了教师以身示范在教育中的作用。大量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当教师的言行一致时,教育的效果最大。于永正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就是处处以身示范,充分发挥着榜样的影响力。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我也切实感受到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
篇八: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没有老生常谈,也没有空空而谈,的确是于老师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教育经验,为我们这些年轻的老师指明了教育的方向,传授了实践的方法!我总结了几点感受。
一、尊重学生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对于班上的事不能老师一个人说了算,老师应该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的商量,允许学生中有与老师不同的声音。并且要重视学生的意见,为他们创造机会,巧妙的激发学生积极表达自我的冲动。班里有了问题,出了事情,也总是尊重学生自己以及班干部的意见,充分听取他们的申辩,然后再进行恰当的处理,有时还可以防患于未然。这样既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又能让学生更深的感受到老师的信任、期望。反过来他们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从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良性循环。
二、善于鼓励学生
善于鼓励学生是为师之道的不可缺少。关注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有时候甚至为后进生制造闪光点,同样是于老师在为师之道上为我们留下的启示。这种表扬和激励体现在平常的班级管理教学中,在他的语文课堂上对于学生激励性语言评价的使用也比比皆是。“你能行,我相信你,你的潜能很大,你好好练,准备超越他。”使用暗含期待的谈话,采用个别谈话的形式,通过“相信和期待”去表达对学生的关爱。
三、不能太像老师
于老师在书中提到,老师在孩子面前不能太像老师。于老师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将手倒背起来。他认为倒背着手站在学生面前,仿佛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拉远的自己和学生的距离。课上表演课本剧,他会和学生一起,扮演剧本中的一个角色,还会”反串”扮演,让学生真切感受,就像他在书中说的:”是师非师,是课非课。”课后游戏,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学生中间,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大扫除任务,他也主动去班长那里领任务,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俨然是一个孩子。于老师认为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学生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定格在学生的人格磁带上,并且自动终生播放。每个学生都是心理学家,他们会对教师的所作所为做出评判。只有教师做好了,学生认同教师了、信服教师了,才会仿效教师的做法,才会接纳教师的建议。
我能读到这么好的真诚的能帮助到自己的书籍,是我的幸运,学生们的幸运。做人,做好人才是好老师。做好人就是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人,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他——于永正老师是我,我们,教师的明鉴、追求与期盼。我一定践行着大师的步伐,继续努力。用爱心成就孩子,用智慧驾驭课堂,渐渐的在自己的教学中走,走向成熟。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在启迪中书写着自己的教育人生。
篇九: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于永正先生通过近50篇随笔文章系统讲述了他从事教师工作的经验和感受。在这些经验和感受中,“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是他从教的出发点和宗旨,也是他取得突出成就的重要原因,这本书语言平实、事例鲜活,读起来令人愉悦,也让人受益匪浅。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自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一个学生一个样,我们每接一个班,必须要用大量相同时间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有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励才会做到有针对性。
于永正老师形容自己的教师生涯,一直都是在简简单单做好一件事——教语文,以自身言行教书育人,以自身言行引导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教好书、教好学生、让学生喜欢我们呢?我认为以下几点颇值得学习借鉴:
一、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放低自己的姿态
于老师在书中写到,他对待学生,不是威压,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做到温和宽厚,性如甘草,于细微处滋润营养。于老先生待学生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做事更是懂得把握好“度”。我们作为老师,不应该把自己架在高位上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同样如此。我们对待学生,就应该像朋友一般,与他们平视,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不仅仅是他们的良师,更是他们益友。
二、懂得夸赞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被认可
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美,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渴望自己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同。我们身为师长,更要明白道理,学会将赞美之词给到每一个学生。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不止一个人说过,但能做到的实在寥寥。因此更需要亲身力行,在课堂上讲课时,用亲切的目光看着每一个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以鼓励的目光,倾听发言的学生;课外活动时,加入到学生行列,真正做到善待每一个孩子,自然能赢得学生们的尊重和敬爱。
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看到他们的有的优点
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会自己的缺点,也有自己的闪光点。身为老师,我们不仅要了解他们存在的“缺点”,更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用自己的教学能力,将他们的闪光点放大,将“缺点”改正。这种推己及人的理解精神,自然而然便让学生能够反过来理解老师的工作,从而在老师的教导影响下,变得自觉自励。
书中还说到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篇十: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
在书中,于老师详谈了学生之所以喜欢老师的原因:他总结了包容,“温性”,“包容”,以及”调和”。通过阅读,也让我联系到自身,我又该如何做到让学生喜欢,对此,我的感受是:
一、教师要学会宽容
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于老师用中药中的“甘草”来归纳。甘草的特性是:性温、味甘。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首位。所谓的“温”即温和,而且是温中有善。这对老师尤为重要,”性温”让你在脾气上来的时候,可以懂得控制,学会要“冷”处理;一定要与学生为善,对孩子的错误一定要原谅。其次要学会调和,要注意对学生“因材施教”和“心理调和”。我想,以宽容待人,得到的也必是“柔软”的回应。
二、善待每一个学生
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做好一个老师,至少让你的学生偏科不是因为讨厌你。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三、做一名快乐的老师
首先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感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在遇到难题、焦虑等问题时,寻找方法排解消除,时刻保持教学激情,在面对学生时也时刻保持着温和状态。
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通过读于老师的书,我深深被于老师有着像水一样温润、奉献、宽容、清洁的品质所打动。钦佩于老师的智慧,折服于老师的中庸。最后引用于老师的话: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因为生命与我们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