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创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优秀17篇)

创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优秀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04 21:25:02
创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优秀17篇)
时间:2024-05-04 21:25:02     小编:BW笔侠

在我们不断前进的道路上,总结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总结的前提是要对自己的所学所得进行充分的回顾和思考。请大家参考这些范文,不要照搬照抄,要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创新的语文教学内容篇一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配以课堂针对性训练和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指的是整理、完善语文知识的各个系统。

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古今文学常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等;语文知识的小知识系统即为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如“词”这个小系统,就包括词义、色彩轻重、范围、搭配、语体等。甚至还可分得更细,如词语的感情。在这一轮复习中,同学们需要熟悉大系统和小系统,并在复习具体知识点时,有意的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

二、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高考语文复习,要防止两种偏向:一是拼命做题目,自以为做得越多越好;二是不认真复习,自以为复习未必有用,指望临场发挥。这两种偏向都是侥幸心理的反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有的放矢,认真复习,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测试重点无非是在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和作文这三个方面。除了作文,大多数同学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在这一轮复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对这几部分内容的复习。

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大多数同学答不好题主要不是文章读不懂,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大家在平时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与学习效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作文复习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而要靠自己写。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来自生活中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

创新的语文教学内容篇二

传统的语文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有三大顽症:“语文厌学症”、“作文头痛症”、“有知无能症”。这三大顽症的症结在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所采用的落后方式:教者,讲也,教师即讲师;学者,背也,学习就是抄笔记,背结论的过程。正如一位研究者指出的:“在中学教学中……恐怕成绩最差的就是语文的教学了。”在知识经济时代里,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和我们国家渴望富强、文明、进步而提出的科教兴国策略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应该说,探索语文教学改革并取得成就在建国之后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都是不乏其人的,并且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家。就近而言,南钱北魏大家风范,其言其行高山仰止;于漪、宁鸿彬、欧阳代娜、蔡澄清、洪宗礼、洪镇涛、张富等一批名家,也都在理论和实践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上溯到近现代的叶圣陶、黎锦熙等人,他们的探索也留下一串串永远闪烁光芒的足印。可是,大多数语文教师们只惊羡他们的成就,敬仰他们的精神,感叹他们的事迹,却很少冷静地思考他们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很少研究他们的成功可以给我们提供哪些启示,更不必说在实践中自觉地向他们学习和看齐。

其实,名家的伟大来于平凡,成就出自探索。我们与名家的距离不应该那么遥远,从研究的角度、以平和的心态走近名家,会觉得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本来是可亲可学的,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改革传统语文教学的自信,产生教学研究的勇气,并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创新的课堂,不做“讲师”,帮助学生走出“背多分”的误区,医治好存在于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三大顽症,使学生愉快地阅读、幸福地写作、人格与身心共荣、知识与能力并进,真正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月25日至11月4日,我和重庆市教科院的龚春燕、史美华、胡方三位专家一起,到城口、开县、巫溪、巫山、奉节五县实施“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绿色行动”,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虽只短短的十一天,我却在立足自身实际,学习和借鉴各语文大家之长,构建创新的课堂,让学生享受语文方面,努力作了大胆的探索、尝试。现将执教七堂语文课的一些零散体验串缀成文,是非对错非我所虑,只盼愚钝之思能引出大家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争辩,若能由此碰撞出一些真知灼见,则更是我之所愿!

一、“同学们,我很愿意为你们服务!”――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上突破,引导学生创新。

[1][2][3][4]。

创新的语文教学内容篇三

阅读能力,是从书而语言符号获取意义的一种智力技能。阅读能力的结构,从横向范围看,包括阅读的认知、理解、记忆、速度和技能等;从纵向发展看,可分为认知性、理解性、鉴赏性、评价性、创造性阅读等。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明确阅读目的,变被动性阅读为主动性阅读;其次,还要注重阅读规律,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就高三学生的阅读目的来提高阅读能力,基本是四步阅读:

第一步,阅读认知,提高语言自学认读能力。

首先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要会用工具书,扫除认知上的障碍。具有准确地将书面文字符号转化为主体语言(意义)信息的能力。这是阅读中最基本最起码的一种能力。调查数据表明,认识1-500个字,达到扫盲标准;认识4500个字,可阅读一般文章;认识5000个字以上,用工具书可阅读一般文言文。有的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差,就是因为没有掌握足够数量的字词。词主要是实词和词组表达概念,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句子是用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律联结而成的语言单位,般用来表达判断,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对句子的理解不单要求掌握训义,也要求掌握语法。没有语言,思维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测读的重要困难,往往是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带来的。因此认真学好语文,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我从小打好的语文基础,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还觉得学好语文对训练个人的思维很有帮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条理。这些,对我后来的思维有很大好处。”

培养认读能力,目的在于积累语言文字的感性材料和各种知识。要提高阅读能力,关键是认字、识词、析句,通过大量阅读多掌握一些倒汇,而勤翻字典、词典,则是土要的途径。

其次,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不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就会给阅读带来很多不便,甚至困难重重。现在报纸上经常出现“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遗传工程”、“基因”等专用名词,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为缺乏高三生物的基础知识。可见,要想在现代社会里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尽快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行。

第二步,阅读理解,提高语文理解能力。

阅读时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求的一切。”华罗庚说:“高三程度的同志可以回想一下过去学过的小学算术、初中的代数,在脑子里还有那么多吗?没有那么多了。因为我们理解了,会运用了。这就是说书变薄了。”这就是说,阅读时要实现由多而杂到少而精的转化。

第三步,阅读鉴赏,提高鉴别与欣赏的能力。

鉴别,也就是判断、辨析;欣赏,也就是感受、体验。阅读鉴赏的内容,包括文章或作品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而。前者指把握其题旨,了解作者的意图,进而评定文章内容的优劣高低;后者指考察其体裁、结构、语言、表现手法,对前人的继承和创新关系及风格等。阅读鉴赏应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定的文化艺术修养。阅读鉴赏能力,在阅读能力中占重要地位,只有善于鉴赏,才能善于吸收,领悟精妙,获得美的亨受。

第四步,阅读表达,提高语言吸收能力。

阅读后,要通过回忆再检查下阅读的效果。对已经理解的内容要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在读书笔记上,以备日后裔用。钱伟长说过:“读一本书,就要清楚它的梗概,了解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问题,先把最重要的东西学到手,然后回忆一下,看自己解决一些什么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好用本子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解决。”

阅读后,用自己的语言将文章或作品的内容表现或传达出来的能力,即用独特的方式加工语言信息和语言形式进行记忆和存储编码转换的能力,是阅读要实现的重要目标。阅读表达可分为口头表达和书而表达两种。口头表达指对文章或作品的内容进行口头复述、解释或表达。书而表达指对文章或作品的内容用文字复述解释或评述。广义的书而阅读表达还包括编写提纲、表解、图示、读书笔记等。阅读表达与写作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有助于直接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

返回目录。

创新的语文教学内容篇四

一、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高考语文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三、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四、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五、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高考语文常考答题术语。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创新的语文教学内容篇五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精神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精神的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精神的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精神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所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精神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装却“雾里看花”,临考总搞题海大战、时间+汗水、日光+灯光,这样就几乎抹杀了家务事所有的创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要考虑:

(一)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三)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

(四)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内长肉,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教师授课一直拥有得失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近年来有多了一块小黑板,稍微丰富了一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有多了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1、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

面对我们的初中生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司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且阅读一篇课文,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在《七根火柴》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来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说一个关于长征的故事;一个关于中国红军战争的故事;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茫茫草地的故事;一个无名战士保护和传递七根火柴的故事„„.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十种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发散思维中已或多或少的渗入了创造性阅读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但穴道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你看,大家说的多好啊!

2、创造性的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

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只有大量地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指导、有创造性地指导,(1)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这是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标志,可一期一订,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证切实可行。(2)指导学生获得基本阅读方法。教给他们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猎取等方法,以达到开卷有益。(3)指导学生形成基本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必须从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反复深化,并适时使用工具书,(4)阅读后要及时写出体会、心得。(5)要指导学生适时检查阅读情况。用以上方法达到创新阅读并得到良好效果的目的。

作文只有“读书万卷”,才能“行万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作文重在积累材料。在作文训练中,我认为应当这样:(1)提前明确协作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材料。(2)写作时间不必局限于两节课,可适当推后。(3)可改一周一篇为两周一篇,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4)为保证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加强检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数,提高评析质量。另外,还可借办黑板报、手办小报,向社报投稿等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写作层次。

3、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

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何谈创新?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如讲《愚公移山》后,教师肯定愚公移山的正确性,然而学生有逆向思维,提出“移山不如搬家好,”的看法。还通过一题多问,一问多答等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如前面对《七根火柴》故事的概括,这样不仅使学生触类旁通,解决各种疑难,还能培养其创造力。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知道《春》是一种自然美,《勇气》是一种人性美,《七根火柴》是一种社会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音乐美、艺术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行动来秒度时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

教育理论上曾说到“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丛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精神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精神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精神的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创新的语文教学内容篇六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它要求读者可跳过某些细节有选择地进行阅读,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语文阅读速度。

二、寻读提高语文阅读速度。

寻读又称查读,同略读一样,寻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技巧。寻读是一种从大量的资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项具体事实或某一项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而对其它无关部分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方法。寻读与略读不同,略读时,读者事先对材料一无所知,而寻读则是在读者对材料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有时对于某一个具体问题,读者可以采取寻读的方法来找到答案。寻读既可以保证阅读的速度,又做到准确无误,所以寻读技巧也很有实用价值。

三、扩大视距提高语文阅读速度。

扩大视距,提高整体的认识能力可以通过练习得到。在练习过程中可以把一些短语或短句写在卡片或其他小纸上,在很短的时间内从眼前扫过,然后说出短语或短句的内容;也可以把一些字数相同的短语或短句放在一组,按照字数由少到多的顺序逐组排列,依次练习;另外,还可以把一篇文章提前用铅笔圈出一些短语或短句,以圈好的单位进行练习,以扩大视距,提高自己的整体认识能力。

四、避免默读提高语文阅读速度。

避免默读:这个是我认为最有效加快阅读速度的方法。人们在阅读时普遍存在默读的情况,也就是当大家在读到文字时,虽然没有发出声音,也没有配合相关动作,但是在心中默念每一个字,您现在就在读文章,看看您自己就知道了。首先,我要告诉您的是,默读是可以避免的!当然至少在开始的时候,需要非常集中精力,但确实可以避免。

五、加强限时阅读训练提高高考语文阅读速度。

任何一种技能的获得都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正如游泳一样,只知道游泳的要领,而不亲自到水里去体会,去实践,是不能学会游泳的。在平时的语文阅读训练中,我们要养成限时阅读的习惯,注重对自己进行计时和限时阅读训练,这样真正进入考场后就会不慌不忙,因为平时已经训练有素。

返回目录。

创新的语文教学内容篇七

一、问题行为简述:

1、王某与她的同桌没事就吵架,有时甚至动起手来。有一次,王某与顾某发生口角。于是顾某恼羞成怒,一生气,把王某的笔全部损坏了。王某要求顾某赔她的笔,可顾某死也不赔,于是,她们就激烈地打了起来。

二、资料收集:

1、王某和许多人关系都不好,我们访问了周围许多人,有百分之90的人都讨厌她,说她动不动就发火。

2、王某有时对人太过于热情,什么事都去管,让别人觉得厌烦。

三、个案分析:

1、心态不好具我们推测,王某总以一个让人觉得粗暴的心态对人,所以往往让人觉得不可理喻!其次,王某还经常打架,在同学心中没有一个好的印象。

2、好管闲事王某好管闲事,别人的事情她总要去凑个热闹,当意见不合时,便与他人发生争吵,是别人开始厌烦她。

3、称强好斗王某虽然是女孩,但一点也不谦虚、温柔。与同桌互相探讨题目时,如有不和,便想方设法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如别人不从,就破口大骂,当别人还是不从,便打起架来。

四、个人指导设想及实施:

1、尽量克服缺点,避免产生矛盾我们根据王某与同桌关系不好的原因,进行指导、建议,希望她努力克服自己的一些缺点。如:王某性格粗暴,经常和别人吵架,她可以试着用一种平静的心理,去接待身边的人。同时,也可以常对自己说:“平静一点,我们是好朋友。”

2、试着与同桌交流,改善彼此的关系下课的时候,可以和同桌讲讲笑话,聊聊天,或者玩一些不太激烈的游戏,慢慢地,同桌就会对王某产生好感,也就不讨厌她了。

3、发生矛盾后要宽容对待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是王某的错,就应该及时向同桌道歉;如果是同桌的错,王某也要宽容对待。这样,矛盾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

4、多想想同桌优点王某讨厌她的同桌,是因为王某只看见同桌的缺点,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想,同桌身上也是有许多优点的。有时,王某也可以夸夸她的同桌,这样,她俩很快就能成为好朋友。

5、与同桌互相帮助同桌有困难求助,不能茫然地说:“不知道。”应该耐心地指导她完成;如果王某实在无能为力,也可以安慰同桌,这样王某与同桌就能成为真心朋友。

五、指导成效:

1、刚开始还没习惯,一个星期下来,王某与同桌的关系好了许多,她开始觉得每天都很快乐,没有了以前扰人的争吵,心里再也不觉得厌烦而导致的常常发火的现象。

2、争吵平静了下来,上课效率有了提高。遇到不懂的问题,王某能主动与同桌讨论,互助,作业效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3、王某努力克服了爱管闲事的毛病,在也不会无原无故去管别人的事情。

4、王某不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发火、打人,不仅改善了同桌之间的关系,与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增进了不少。

六、思考:

1、经过实践后我们发现与同桌处理好关系重要的是对同学的心态,其次是互相间帮助。虽然想成为朋友是件好事,但也不能一味地追求,这样只能使同学讨厌你。

2、与同桌处理好关系非常重要,不但可以增添一位好朋友,而且可以使学习生活快乐起来。同桌是与你在学习上最亲密的人,互相帮助也可以使学习成绩有所进步。

创新的语文教学内容篇八

刚进高三时,李伟被分到了学校的重点班,班上高手如云。那时他的语文每次考试成绩总是在100到110分之间浮动,他意识到这样的成绩在高考中对他是很不利的。因此,在平时他就有意识地把语文放在优先地位,也为此制定了学习计划。

在实施计划过程中,李伟主要还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回顾课本,掌握基础知识。“这一阶段一定要做到扎实,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如果将任务拖到第二轮复习,那就麻烦了。”

2、文言文:硬骨头天天啃。

说到文言文,它在语文试卷中虽然只占20分左右,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很多考生一提到文言文就害怕三分,因为古代的语言习惯与现在有很大区别。而李伟对付文言文也有自己的方式。

他讲究的也是积累,按他的话说就是平时要多翻翻文言文字典。他认为,很多学生觉得文言文难,就是难在一些实词和虚词上。其实,对于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没必要求全,只要能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以及一些特殊的例句即可。

3、大语文:广摄取活应用。

语文无处不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所以李伟在语文的学习中很强调大语文观,他很注重广泛摄取,形成一定的积累,然后试着灵活应用。他说,大语文观要我们平时学会注意周围,其实周围有很多我们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而这些往往就在于你经意与不经意之间。比如校园内张贴的一些名人名言、电视或广告牌上的广告词等,这些都可以去留意并形成积累,以备用时之需。

创新的语文教学内容篇九

指导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在课堂上加强语文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阅读方法,比如,在阅读文章前,老师可以根据文章主旨、人物、情节、线索等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或者指出文章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阅读时加以留意等,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理解能力。

集中注意力。

看书讲究的除了一个环境安静外,最重要的就是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同样,提高阅读速度能力也是,要眼到,心到。

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

掌握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比如,朗诵阅读法,评点阅读法,比较阅读法,抓住文章中心阅读法等等。不同的读物,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学会精读。

从头到尾的阅读一本书不是很多人能够做到。如果我们只不过扫描一下标题、重要章节,还是不能说明你能够读懂了这本书。读书不去思考,与没有阅读的区别不大。精读能够使得人们对书中内容有很深的理解,进而能够得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并非一日就能练成,这个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阅读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注重做好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等,不断地积累语文知识,逐步地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返回目录。

创新的语文教学内容篇十

热点聚焦。

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都在聚焦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国家也不例外。2015年3月30日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与时俱进地提出:要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为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校从国家层面p社会层面出发,综合考虑学校特色的打造和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优化、整合、、主题引领,努力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项目化实施,将德育工作融入学校整体的课程实践中。

学科跨界。

秋季课程“星空下的仰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过“星空课程”的学习,感受天即自然,刚强劲健,永不停息。而能与天空对话的人怎会不拥有宽阔的视野与博大的胸襟?金秋九月是快乐的开学季,学校的秋季课程――“星空下的仰望”也正式启动。借着中秋佳节的东风,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活动课程,开始“玩转中秋”。低年级起航:参评“小小摄影师”,拍一拍美丽的月亮,并了解月亮与中秋的联系。活动中一(2)班的李雨琪同学创造性地进行错位构图,照片中的月亮就像一颗闪亮的珍珠镶嵌在妈妈的手上。孩子也在任务单上动情地写道:我将月亮做成戒指送给亲爱的妈妈。俨然一副小诗人的模样。二年级的孩子在探究中发现,原来古时中秋赏月还有多种讲究。在汉朝,人们中秋祭月还需要沐浴更衣。到了清代,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人们便要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深入浅出的活动设计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礼仪文化博大精深。中年级遨游,孩子充当“小小设计师”,他们不但用发现的眼睛寻找传统图案“祥云”“奔月”背后的故事,还创作了独一无二的特色月饼。二(2)班王一平同学在设计月饼时,特地画了全家福的三张笑脸。他用稚嫩的童声告诉人们:“中秋可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在“谁是月饼王”这一环节,孩子们更是将中秋节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来探讨同种类的月饼,馅多厚p皮多薄才好吃,并认识到原来中秋吃月饼是依天时而定,因为月饼甜香高热,适宜暑热消退,寒意渐浓的时节。高年级远程同学由“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发品读与星空有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在中国传统经典中浸润童心。有了九月的“激趣”,随后而至的温情十月大家便开始沉下心来阅读。星空故事绘本p西方十二星座p中国传统二十八星宿让孩子们目不暇接。六年级的孩子则在九月阅读的基础上尝试着编写剧本,挥洒自己的创作热情。与此同时激动人心的“星空帐篷节”如约而至。近百顶帐篷在学校操场悄然绽放。闪耀的霓虹灯、百变星空魔方、原创星空科幻画小径、星空ktv、古诗大集结、星空影院,还有湖南天文台筹建委员会负责人谭巍老师带来的星空科普微讲座,让孩子们再一次沉浸在对星空的`无限遐想中。快乐十二月,学校开始“星空游学”――星空题材音乐欣赏、电影赏析、游学科技馆,再由天空辐射到海洋。透过一个中华传统节日,经历一学期的横向与六年纵向的熏陶,孩子们不仅了解了中国礼仪、饮食、史学文化,对宇宙星空相关的科学知识产生无限向往,而且能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来看待问题,用更加宽广的心胸来思考问题,鼓舞自己站在更大的舞台展示自我风采。春季课程“大地上的希望”――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萌生万物,赐予人们一切。通过春季课程的学习,懂得大地的厚重,感悟生命的传奇,唤醒我们对自然的感恩之心与责任之行。春风拂面,万物萌生。春季开学点燃“大地上的希望”。以三一二植树节为起点,四二一地球日为铺垫,六五环保日为高潮,学校把科学课、文健课、综合实践课、少队活动课等课程相互融合。低年级的孩子“玩转魔法种子”,在种植中学会观察,学会分享。记得在去年的植树节上,有的孩子得到了辣椒的种子,有的孩子得到了草莓的种子,有的孩子想要玫瑰花的种子可偏偏得到的是不会开花的含羞草,有的孩子种植的康乃馨因为一场雷阵雨而“全军覆没”,不想半途而废只好重新开始。由开始的期待,经历后来的小情绪甚至是失败,再到之后的喜悦收获,在种植中学生们感受到不同植物的特征,也认识到自己就像这些植物一样,各有特性――也许自己不是灿烂的向日葵,但是可能是自由灵动的跳舞草。不刻意p不强求p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种植中孩子们也发现照顾一个生命的不容易,从而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出现了一个个“微孝行动”,例如主动帮助爸爸妈妈打扫房间,收拾碗筷等等。中年级的孩子“魔法升级”,种植可用于美术课堂的扎染植物,可用于餐厅食用的五谷杂粮,学会通过关注身边植物,建立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唤醒内心的环保意识。而高年级的孩子则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走进学校旁边的洋湖湿地公园,去关注湿地植物的生存现状,调查长沙湿地的环境现状。由自然观察――生活联系――责任意识,从爱家庭到爱洋湖再到爱长沙。通过“大地萌芽”,学校不仅希望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加希望他们学会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未来展望。

教育是慢的语言,是细节的艺术。本校倡导的体验式德育,在整个德育课程体系中基本上实现了学科间的跨界,地域上的跨界,时间上的跨界,甚至教育者间的跨界。学校努力以游戏化的思维,趣味性强的形式将各有侧重点的项目课程有机融合,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去经历、去发现,追求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让教育发生,从而达成学校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创新的语文教学内容篇十一

摘要:该文提出了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及其内容的柔性化设计思想,从课堂教学动态化、实践环节多元化、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学手段信息化的柔性化教学体系,以及加宽加犀基础课、强化技术基础课、加强实践性环节、适时更新专业选修课、灵活安排其他选修课的柔性化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入手,探讨了课程体系的柔性化设计和课程内容的柔性化组织方案,以此带动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更新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出合格的、综合素质好的开拓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

关键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柔性化设计。

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经济受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各国经济发展的竞争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为科学技术的竞争。教育与人才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关键,国力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力要靠教育。因此,如何在扩大招生的前提下,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建立一套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高等教育及其质量。

“教育是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地促进入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也就是说,教育是过程量,而学生是状态量。教育质量作为过程量,表现为学生质量的变化,其值应是在一个教育活动过程开始时的“初始学生质量”与“当前学生质量”之间的差值,即学生质量的增值。那么,如何来评价教育质量呢?显然,仅仅用“学生质量”这个状态量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好坏是错误的。道理很明显,一所声誉很好的大学与一所声誉一般的大学,由于生源的差别,如果后者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其毕业时的学生质量接近前者的学生质量,那么后者的教育质量可能好于前者。因此,过去那种用同样的课程及课时标准,要求不同大学的相关专业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另一方面,传统的教育制度中存在着许多弊端,例如在教育思想上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了培养他们创新知识的能力;在传授知识时采用灌输式,忽略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在评价体系上采用简单划一的方式,未能反应出学生真实、全面的水平和能力。这种制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很难适应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也很难实现“学生质量”的整体提高。

那么,如何进行教育改革,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呢?笔者认为教学内容改革是核心。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要紧紧围绕面向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对人才素质、培养模式、基本培养规格的要求,剔除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适时补充和调整能反映当今科技与经济最新成果的相关内容;各个高校还应根据生源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内容和学时。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应有动态的观念,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而应随着科技发展和教学进度以及不同学生的要求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这对新时期高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应从课程体系的柔性化设计和课程内容的柔性化组织两方面入手。

二、课程体系柔性化设计。

来自 CooCo.NET.cn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基本上属于传授知识型,现行教学方法与这一体制相适应。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校长在北大百年校庆校长论坛上认为,21世纪的大学要以“激发创造性,培养思想者,为未来陶冶先行者”为己任,这就需要学生要有创新意识。显然现代和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侧重于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有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时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因此传授、讲解、灌输等教育方法已难以满足这一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教学应该既要传授知识,又要突出能力培养。作为一名大学机电类课程的教师,笔者特别关注国外大学机电类课程的教学,这里借鉴美国大学机电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分析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柔性化设计。

(一)课堂教学动态化。

美国教师的责任感普遍较强,每一次课均要重新准备所有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和最新科技发展及时补充调整新内容,并给学生发放相应的材料。教学计划的灵活性较大,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提问情况随时调整授课内容。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活跃,思维开阔,大多数学生能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同时也敢于纠正教师教学中的错误。因此我们也要逐步改变“教师严格控制知识的选择与组织,控制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进度”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在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严格准备教案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二)实践环节多元化。

实践性教学是工程类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实践性环节应包括各类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而实验环节则是一门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例如,美国伊利诺依大学的“实用机器视觉系统”课程总学时约50学时,其中实验环节就占了26学时。学生对实验环节非常重视,有很强的参与感,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动手和实验组织能力。同时,美国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能安排学生参观相关的企业,如伊利诺依大学的“实用机器视觉系统”和“测量与仪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参观caseinter―national(生产工程机械等的跨国公司)等企业,了解和熟悉相关技术以及一些最新技术,如gp的操作与应用。“农药应用系统”课安排学生参观美国最新的农业技术展览以及相应的农药生产销售部门等。

(三)教学科研一体化。

对于工程类课程,美国的大学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开展项目(project)工作,往往将学生分成3~5人一组,确定一个项目,然后每个学生分工负责其中一部分,每组中有时有博士生或硕士生参加。而不少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寻求机会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工作,因此能很好地结合科研活动选择与课程学习相关的研究内容作为项目。在课程结束前,每一位学生必须演示所完成的项目内容,按组进行轮流演讲(presentation),其他学生和教师可提出问题由演示者根据项目内容予以回答。

(四)教学手段信息化。

网络教学在美国已应用得非常普及。系一级有服务器,各办公室和实验室的所有计算机均接至系里的服务器,然后接入internet。服务器设多个程序区和用户区,分别分配给不同的使用对象,有专门的应用程序区、系统文件区及邮件收发区、教学材料区等。学生用密码进入后,可自由使用服务器里的应用程序,并可随时访问存于某一目录下(如class)的有关课程安排和相关材料。教师每周一般安排1小时左右在办公室或家里的终端上与学生在网络上实时交流,及时解答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疑问。平时学生可通过email将自己的想法或作业交给教师或助教。

笔者认为,未来的高等教育在课程体系的建立和课程内容组织实施上,应该充分借鉴柔性制造系统(fms)的思路,每个学生在低年级时就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指导老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学院或系可以在教授的主持下,建立不同的课题组,课题的选择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同时跟踪本学科的最新科技动态。这样,由于选题方向的不同而办出了学校的特色;由于课题选择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而保证了社会的需求;同时由于教师能在科研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并完善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课题组还可以吸纳一些相关基础课的老师参加,这样既可以使学科交叉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又密切了基础课教师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影响学生参与实践。学生由于可以参加到课题小组的实践活动中来,学习有针对性,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使之毕业后的社会适应性相应增强。

三、课程内容柔性化组织。

分析国外的课程建设结构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科专业的交叉、渗透越来越多,传统的课程建设体系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次是教育必须同经济发展相结合,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经济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我国的课程体系建设要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密切结合。对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等进行优化组合,以厚基础、宽专业、重能力和增强学生适应性为目标,让有限的学时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对于课程内容的柔性化设计的实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宽加厚基础课。

任何一种新技术均是在最基本的科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应该加宽加厚基础课,如数学、生物、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但这并不是说要增加这些基础课的学时,而是要加大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协调已学内容和后续内容之间的关系,删除重复落后的内容,不断更新和调整,建立合理的基础课内容体系。

笔者认为,基础课课程的建立,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柔性。柔性化的基础课课程的内容和学时.应通过建立专门的“课程柔性化研究委员会”来讨论决定(也可由已成立的相关教学督导机构转变职能来承担)。委员会应根据新兴学科的产生和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定期进行讨论,及时组织和更新基础课的内容,适当的时候调整基础课的课程和学时。

(二)强化技术基础课,加强实践性环节。

围绕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而构成的技术基础课,根据以往的人才培养实践,是机电工程类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发挥技术骨干作用的强有力保证。如: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制工艺、电工电子学、传感器测试技术、机械控制工程、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技术等课程。技术基础课课程柔性体系的建立,应放在加大实践性环节上,教师应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适时调整授课重点,并根据科技发展的特点,加大和改进实践环节的时间和内容,及时引进新的实践环节和方法。技术基础课课程的柔性调整,应上报院一级学术委员会通过。同时,“课程柔性化研究委员会”也应对技术基础课的调整和建立进行指导。

(三)适时更新专业选修课。

专业课旨在传授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以及有关应用机械的原理、结构及设计方法。当代科技发展表明,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单独发展的,总是在整个动态系统中各学科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专业课中应开设综合性课程的选修课。如现代设计方法、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等,旨在克服细分专业方向的局限性,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机械设计制造工程的各种现代设计方法和先进的制造技术。

专业选修课的发展应该是适时的和多样化的,它的柔性化体系的建立,应建立在教师科研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各校可根据本校特点,从实际出发,分析师资、生源、历史条件、所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以及教师的科研情况,确定不同专业培养方向的分组选修课。同时,无论什么发展方向,教师都应根据市场的要求不断地收集补充各学科的发展动态,及时地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四)灵活安排其他选修课。

选修课可利用有限的学时组织讲授,并让学生参与讨论一些实用性、综合性以及最新的知识,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及时掌握各种综合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由于现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而教材建设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可扩大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利用选修课的灵活性,给学生列出参考书和最新期刊,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选修课的教学方法非常灵活,可采用讲座(seminar)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参与讨论,这样有利于开拓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专业选修课满足不同的要求。选修课包括环境科学、管理科学、人文科学和机电工程学科的一些新技术、新理论等。另外,“课程柔性化研究委员会”也应对选修课课程及其内容提出建议及指导,以防教师仅仅根据兴趣而不是需要开设课程。教育和科技是经济发展的两翼,要提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使高等教育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应该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抓起。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的重点从教授学生如何积累知识转移到如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上。

总之,教育要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探索所担负课程的良好的教学方法,开设新课程,使自己紧跟学科的发展,真正担负起培养合格的、综合素质好的开拓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的任务。

创新的语文教学内容篇十二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__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三: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四、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创新的语文教学内容篇十三

此法就是对旧的材料进行组装、修饰,作文就在有限的材料中出新出采,显出无限的意蕴。

简析:文中的历史人物、文学形象,同学们都熟悉,巧妙的语言表达,充满诗请的议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我们不得不佩服其语言驾驭的能力。

2褒词贬用。

示例:今日美国已是螃蟹十足了。今天到中东上思想政治课,明天到东亚办人权学习班,刚在南斯拉夫踢完了热身赛,又跑到印度半岛当裁判。

简析:一个霸气十足的国际警察形象跃然纸上。

3巧借俗语。

示例:美国之所以多年来与台湾保持着暧昧关系,全然是为了自己的被窝温暖。换句话说,如果台湾这只热水袋不能保障美国伸在亚太地区的脚趾暖和,甚至还倒灌冷风,他马上就会把台湾蹬出被窝去。

简析:日常用语在分析美国与台湾的关系上,极尽揶揄嘲讽之能事,用语巧妙,叫人拍案叫绝。

4旧词新用。

示例:小学时,桌上的“三八线”总是一厘米、一毫米量得丝毫不差,常常由于不慎侵入了同桌的“领土”,爆发“自卫反击战”……“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了初中,同桌就有了两种关系:一种是民族融合式,一种是和平演变式。

简析:旧词新用,格调清新,意蕴深厚。

5古诗词连用整句。

6排比式整句。

它主要通过修辞的方式来连缀展示。一是内容上排比,增强了丰富的内涵;二是意义上递进,增强了说服力,喧染了气氛,提高了气势。示例: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的,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了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

又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会有两双相同的眼睛。不同的国度给了我们不同眼睛。或许大洋彼岸美利坚的阳光正在你眼中折射成永远活泼自信的微笑;或许北欧的冰雪正在你眼中融化为沉静与深邃;或许长江昆仑的清风正在你眼前幻成中国式的内敛与神秘。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土地,不同的风不同的雨不同的阳光,灌溉出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并在上面牢牢地打上了民族的标签。

7比喻式整句。

它是运用一系列比喻、用形象、具体、感性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深邃的内涵的语段。

示例: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那秦皇岛外滔天白浪的打鱼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

8假设式整句。

就是利用假设的句式,利用排比、推理的方式构成相对整齐的句子。主要通过“退一步,进一步”的方式来完成假设命题的,通过推理、论证,达到自己的目的。

示例:试想,若爱迪生在失败了几次后便轻言放弃,电灯的发明不知将被向后推延多长时间,人类文明又怎能得到如此飞速发展?在工作学习上如此,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难道不也是如此吗?蒲松龄七次赶考均榜上无名,而他并没有给自己的答案,他选择了人生的另一答案,放下功名,铺开笔墨,这样才有了流芳百世的《聊斋志异》。

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要把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

(3)结构设计。开头、结尾、过渡、段落、层次等。

提纲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随各人的习惯,你可以“左-右”排列,也可以“上-下”排列,看清楚层次、框架即可。尤其是考试的时候,更不要拘泥于形式。或简或繁,甚至是腹稿,依据自己当时的情况而定。

就议论文来说,一般有五个步骤,依次如下:

第一、定点:确立中心;。

第建构:“左-右”或“上-下”排列,用文字表述或借用大括号等数学符号均可;。

第四、添加:为各层次充实典型事例、名言警句等;。

第四、完善:行文前如有时间先拟好总领全文的开头和收束点旨的结尾。

规范完整的提纲可能需要花上一点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目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使文章中心鲜明突出。

二、诗情画意收束。

在文章结尾处,用精彩的语言描绘出既有诗仍画意又有丰富思想的艺术画面,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字字句句皆有情,达到高考作文“意境高远”之要求。

三、首尾呼应。

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能唤起读者心灵上的美感。

四、感悟升华收束。

在全文叙述、描写的基础上,自然延伸,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品味出人生的意义,升华出感情的火花,闪耀出生活哲理,显示出精神风采和思想品位。

五、启发思考.含蓄蕴藉。

用恰当的词语组织形成句子,结尾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让人有所启迪,获得感悟,可谓情韵深厚。含蓄结尾写法,就是把要说的话、表达的真情隐藏起来,使文章结尾留有空白,常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和空白艺术,耐人寻味,给人留下大穷的想象余地,使人浮想联翩,能把读者引向更深远的境地,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奇效。

创新的语文教学内容篇十四

内容提要: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是我国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组成部分。本文以现代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念及现代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为基本依据,参考国外同类课程的有益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就钢琴课程的教改问题展开讨论,并力图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更加顺应二十一世纪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发展趋势和新型人才需求的、更富于科学性和立体感的高师钢琴课程结构框架。

创新的语文教学内容篇十五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理想中的新世纪人才不仅要学有专长,而且要思路宽阔,想象丰富,知识渊博,善于创新,并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了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相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高等师范教育因其培养目标的特定性而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就师范院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来说,其重要职能即是向社会输送普通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由于音乐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将会直接关系到普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进而对全社会的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水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钢琴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拓展必然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而钢琴教学科学水平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又将积极作用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本文将以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依据,参照国外同类课程的有益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讨论钢琴课程的教改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拓展:

一般来说,目前我国高师钢琴课程所持的教学内容大都集中在从j.s.巴赫至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中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范围之内(还包含少量中国钢琴作品,应另当别论),且主要选择独奏作品。例如:复调音乐主要选用j.s.巴赫的作品,练习曲主要选用车尔尼的作品,奏鸣曲主要选用莫扎特、贝多芬作品,等等。这些作品确为钢琴艺术宝库中不朽的经典之作,其年代亦基本涵盖了西方音乐历史中的巴洛克晚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及“印象派”风格时期,但就键盘艺术史学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初)来看,仅仅着重于“巴赫――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便有了某种程度的局限性。

再者,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钢琴课程对他们而言是必修课而不是“主修”课,由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的差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自习时间用于钢琴练习。在这些学生之中,更有一部分人进校之前从未学过钢琴,从而使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所展开的钢琴教学工作只能从“a、b、c”起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必修课程的开设年限一般仅为两年半至三年(各院校的开课年限及开课方式不尽相同)。所有这些学习程度与时限方面的不利因素,加之教师之间在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热情以及教学侧重点等方面所必然存在的个体差异,均会直接影响到高师钢琴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如何积极调整和充实高师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是一项很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教改课题。

针对这一课题,以下是我的几条基本思路:

1.将教学内容的相关音乐历史时期进一步向两端扩展。

一方面,可引入巴洛克时期除j.s.巴赫之外其他重要作曲家如f.库普兰、j.p.拉莫、d.斯卡拉蒂、g.f.亨德尔、c.p.e.巴赫等人的部分优秀作品,以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这一时期键盘作品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应该使二十世纪各种风格、流派的钢琴作品在高师钢琴课程之中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示――其中包括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亦可包括诸如拉格泰姆、爵士、布鲁斯等美国黑人音乐风格的钢琴流行音乐作品。在二十世纪钢琴音乐中尽展风采的作曲家除了德彪西,还有麦克道威尔、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勋伯格、拉威尔、巴托克、普罗柯菲耶夫、格什温、科普兰、卡巴列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梅西安、布莱兹等人,二十世纪的钢琴音乐也记录下了一百年来音乐探索的所有方向,因此,任何忽视对二十世纪钢琴作品学习的钢琴课程,其教学内容都是不完整的。2.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

钢琴是一件独奏性很强的乐器,因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职位而言,良好的合作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我们应当在钢琴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如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双钢琴作品、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作品、钢琴协奏曲等等。应该看到,这类作品也是钢琴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尤其是声乐伴奏能力,可以说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声乐伴奏包括伴奏谱弹奏和即兴伴奏两个方面。鉴于其重要性,许多高师院校的音乐院系已将其作为独立课程另行开设,故本文不再就此专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3.加入“钢琴教学法”这一重要教学内容。

“钢琴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就高师钢琴课程而言,“钢琴教学法”内容的引入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用。对于那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这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也更有乐趣。还有些学生进校时已具备了较强的钢琴弹奏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演奏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另一方面,“钢琴教学法”也会在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钢琴教学工作中起到长期的理论指导作用。

“钢琴教学法”应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立即开设。

4.增加有关“钢琴艺术史与钢琴作品赏析”的教学课题。

时以及自身弹奏水平所带来的限制,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对钢琴艺术有一个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以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艺术底蕴,提高其整体的艺术素养。我想,这应该是开设高师钢琴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同时,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也是对音乐史及音乐欣赏课程内容的有益补充,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和声、曲式等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5.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

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调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电脑技术的多媒体优势,将上述几方面的钢琴课程教学内容制作成各种类型的电脑文件,并由此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通过这一有效途径,所有钢琴教师和学生均可共享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从而使高师钢琴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体系的拓展:

九十年代初,我国高师钢琴界曾就是否要开设钢琴集体课这一主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其结果是,目前各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已普遍开设了各种形式的钢琴集体课。而这种全新的、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之上的教学形式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甚至波及到专业音乐院校以及其它类似课程(如声乐集体课的设立等等)。可以说,这是高师钢琴课程教改的一次有益而成功的尝试。

传统的钢琴教学始终保持着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别授课形式。依照传统的教学观念,这种特殊的个别授课形式符合钢琴教学的客观规律,是行之有效的,无可非议。目前,在钢琴课程中引入集体课这一教学机制,应该说其目的主要在于缓解由于扩大招生而引起的教、学比例失调的矛盾,使钢琴教师能从“一对一”授课这种低效率形式所引起的教学工作量不堪重负的窘境中部分地解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实施确是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但是,我认为,现行的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在本质上仍然沿袭了传统个别课的钢琴教学观念,微观地进行分析,其教学思路仍基本停留在“个别教师指导个别学生”这一传统的、单一线条的思维模式之中,学生的学习仍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且还可能受到多种客观不利因素的制约。

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也为了配合新的高师钢琴课程教学内容的贯彻,我们有必要在不增加钢琴课程总学时的前提下,革新教材教法,在原有的个别课与集体课基础之上构建更科学、更完整、更富效率、更具有立体感和交互性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体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授课。

我们可以使多种授课方式有机地并存:

个别课沿袭几百年钢琴教学历史传统的个别授课形式,至今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通过个别教学,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层面上展开极具针对性的钢琴教学工作。个别课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钢琴学生。

小组课小组课即指现行的钢琴集体课这一教学形式,以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为一教学单位,主要依靠交互性较强的电钢琴集体课教学系统,高效率地实施钢琴教学。在小组课的教学过程中,须统一教材,并基本统一学习进度。小组课主要着眼于传授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解决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的、又较具普遍性的问题,因此,适用于数量较多、且钢琴程度较低的教学对象。

大班课大班课是钢琴集体课在另一概念意义上的拓展和延伸,一般可以行政班级为教学单位。在大班课上,主要讲授“钢琴教学论”、“钢琴艺术史”、“钢琴作品赏析”等以知识性、理论性为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题。大班课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生动地展示渊源流长、精彩纷呈的钢琴艺术,开展多层次、多侧面、立体感、全方位的教学活动。2.讲座,公开课;座谈,讨论。

作为对授课形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我们可以针对钢琴教学中的各项内容不定期地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和公开课,亦可经常举行各种范围、各种形式的座谈与讨论活动。讲座或公开课可以是理论研究、学术探讨性的,也可以是教学示范、经验交流性的;座谈与讨论可由教师命题,也可由学生自由选题,并在轻松活泼、畅所欲言的开放性学术气氛中进行。

4.演奏会。

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是一项牵涉面较宽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相关专题研究的展开和深入,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修订与调整,各类资料的汇集与整理,相关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与推广,等等。同时,它对钢琴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热情和综合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和更为全面的要求。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是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组成部分。它将对进一步提高钢琴教学的艺术水平、科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发挥十分有利的作用。同时,高师钢琴课程的教学改革将能进一步促进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内部各课程之间的合理交叉与优化整合,从而积极推动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也更加符合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全面需求,并以更高的标准积极顺应高校教育改革和自身发展的总体趋势。

创新的语文教学内容篇十六

中医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培养创新型中医人才的基础,文中提出做好实验室资源配置,改革现行管理体制是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保障;构建多层次、模块化的中医实验课程体系是中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优化实验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建立开放型实验室是中医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由之举。

实验教学是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虽然中医实验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显著进步,但是与中医理论教学和现代医学的实验教学相比仍然明显处于落后状态,其实验课程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1)中医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不相适应;(2)中医实验教学观念落后,不少师生把实验教学看作是理论教学的附属;(3)中医实验室规模较小,管理体制不科学,大多数实验室依附于所在教研室,各学科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独立性,致使实验内容重复;(4)实验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创新能力较差,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近年来,中医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中医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中医学实验教学课程进行顶层设计,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且符合医学教育规律的“一体化”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及其质量评价标准,逐渐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因此,为适应高校实验管理体制的改革,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系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在中医学本科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多方面的经验,这些经验为解决中医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1我校中医学本科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

1。1优化资源配置,改革中医学实验室管理体制。

我校中医系成立于,建系来,坚持继承创新,强化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注重多学科知识交融的培养体系,侧重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现代中医创新人才为目标。在建系之初,由于尚未设置中医学专业实验室,部分实验课程只能借用西医学科的实验室开展,存在着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健全,中医特色仪器较少,实验课程由教研室独立负责及实验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为了中医学专业发展的需要,我校于成立了中医学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针灸推拿学实验室、外科骨伤学实验室、中药方剂学实验室、中医临床技能实训室、中医综合实验室5个相对独立而自成体系的中医本科教学实验室,并且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强化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落实本科实验教学任务,其中在实验室管理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在实验室管理上由“大一统”代替“小而全”,实现对实验室用房的集中调配,控制各学科实验室的盲目扩张,对仪器设备实现统管共用,对实验技术人员统一培训和对各科目实验教学统筹安排,明显提高了实验室管理和建设的效率和效益。(2)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依据实验内容的类同性、仪器的通用性、手段的相关性,构建优化的实验教学模块,建立跨学科、跨方向的综合性中医基础与临床课实验室。比如设置中医临床技能实训室,统筹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眼科学和中医儿科学等实验、实训课程,按学科功能进行调整、归并和重组,实现仪器设备资源优化利用。(3)教研并重,建立本科教学和研究生科研相统一的实验基地。为此在本次实验室改革中,我们成立了中医综合实验室,满足本科动物实验、大学生创新实验和部分研究生科研实验的需要,设立专门实验场地,使其成为教学、科研相统一的实验基地,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同步提高。

1。2构建多层次、模块化中医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中医学实验室健康、良好的运行,还需要构建中医学专业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优化实验课程结构,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性、综合性和研究性的实验项目,建立多层次、模块化的中医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使实验教学真正达到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目标。为此我们构建以专业课程群组为主体,以手法操作、基础型实验和研究型实验为内涵的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其中第一层次为手法技能操作课,该层次实验针对《针灸学》《推拿学》《刺法学》《骨伤学》等科目,这些科目主要以手法技能实训为主,着重于培养学生规范的手法基本技能和临床操作思维。第二层次为基础性实验,该层次实验针对《实验针灸学》《实验中医学》《温病学》和《方剂学》等科目,包括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等基础性实验,属于指导性实验,该层次实验主要在一些中医基础科目中设置,在于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理论的理解和深化。第三层次是研究型实验,主要针对本科创新工程、“挑战杯”项目等设置的实验,该类实验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开展相关科研实验活动,重在科研思维的训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1。3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建立开放型实验室。

由于历史原因,中医学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一直处于从属和次要地位,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缺乏中医特色,实验教学方法落后,实验教学信息化程度不足,因此课程结构的优化和实验教学手段的创新是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我系在实验教学培养模式上,依托综合性大学专业和学科资源优势,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和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和完善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以学生为中心,侧重学生自我构建、实践能力锻炼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目前我系积极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精品课程、网上优质示范课程、网络课程及专题站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以来先后建立了中医四诊专题站、《推拿学》网上优质示范课程,《中医骨伤科学》网络课程等16个网络开放平台,为学生中医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医临床技能的实训提供了较好的资源库。通过虚拟的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开设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并根据自身学习计划,进行网上预约和选择实验教学项目;同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实验设备介绍、实验操作流程教学视频、实验课程考核标准及试题库等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这种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空间由实验室延伸到宿舍,由上课时间延伸到业余时间,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充分理解、消化和提升,更大限度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创新性。

2中医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未来突破口。

2。1转变实验教学理念,建立国际化标准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在国际化、信息化和学科交叉渗透的大背景下,中医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机遇,转变教育理念,切实引入国际标准,并结合中医专业特色,深化中医学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通过更新教学观念,从教育思想上建立起“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现代教育观,在实验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注重从课程的源头进行总体设计,深化课程体系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改革。目前由于专业课程之间的交叉和渗透越来越普遍,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未来的实验教学将以专业课程群的交叉实验为基础,并有机整合成若干模块式实验课程,发挥同类实验技术和相近实验方法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2。2建立规范化、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要实现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有机结合。

建立全新的比较完善的中医学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体系,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打破学科和专业界限,探索和实践规范化、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模式,通过将功能性相近的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弊端,因此作为一个教学体系要处理好课堂理论教学、课堂实验教学和其它实践性教学的关系,实现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和统一。目前国家和各省市都相继开展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组建了很多本科学生创新团队,这些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独立组织实施和开展相关实验,取的很多满意的成果,其中很多课题的来源是与所学课程密切相关,是学生从课程学习中延伸出新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更提高了本科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未来中医学专业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积极优化课程结构,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体系,在推进中与大学生创新项目实现有机结合,做到医学教育和科研素养共同培养;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大研究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

构建多层次、模块化中医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核心内容。虽然近年来本科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本科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已形成广泛共识,但由于中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其实验教学体系起步较晚,在教学大纲、教材体系建设、课程运行体系建设和考核机制方面与西医现有实验教学体系仍存在差距,这需要我们中医专业的师生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将中医学本科专业实验课程体系逐渐丰富和完善,为社会输送更多地创新型人才。

创新的语文教学内容篇十七

兴趣将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并在学习过程中转化成为学习动力,提升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地理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笔者认为的便是将地理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地理现象如“大树底下好乘凉”、“重雾三日,必有大雨”对这些地理现象进行探究就会了解到很多的地理知识,地理的学习趣味性也会进一步凸显出来,变得妙趣横生。很多同学或许会有这样的体验,因为家里挂着中国地图所以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就会变得十分容易,这是因为我们在自主或不自主的观察中,地图的每一个细节已经嵌入脑海,成为难以忘记的重要记忆。因此,在开展高中地理学习时,同学们也不妨买一张中国或世界地图放在课桌上,培养自身的地理学习兴趣,减少学习的难度。

二、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地理具有极强的“文理兼容”性特点,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自然地理包括大量的宇宙、大气、海洋等内容,特别是太阳高度角计算、洋流、等线值分析板块需要我们用理科的逻辑思维对其进行分析学习。而在人文与区域地理里面,因为多是对不同地区地理、风土人情的学习,这就需要同学们进行大量的理解识记。针对地理学科不同板块的特点,同学们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对其展开学习。就自然地理学习来说,我们要在掌握相应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熟练运用。必要时也需要加大练习量,在具体的题目中检验学习成果,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理清做题思路,构建知识体系。而在人文与区域地理学习中,我们要重视教材的作用,一遍一遍熟读教材,利用手中有的参考资料对教材知识进行补充。因为这一部分更加重视记忆,因此同學们也可以进行知识脉络梳理,将主要的知识观点进行系统整理,加深记忆。而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不断探究与完善自身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将会极大的提升学习的实效性。

三、图文结合展开学习。

鉴于地理学科的特性,地图作为其知识的载体所在,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地图的学习,将其作为地理学习难点的突破口。乍一看地理知识纷繁复杂,但是只要抓住了地图这一关键要点,那么地理知识便找到了依据,因为地图中的每一个地区都将对应着相应的地理知识,将地图与地理知识相结合开展学习,那么很多地理的学习难题便将迎刃而解。就笔者亲身的实践来说,我在地理学习时往往是“图不离手”,通过对教材与教师讲课内容的梳理,我在图上不断总结不同地区的地理特性,地理常识。平时做题前也先看五分钟的地图,对总结的知识框架进行回忆。久而久之,地图就好像刻在了我的脑海中,不管问到什么地理问题,我都能很快的寻找到对应的地理区域,并迅速联想出这一区域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而高效且准确的作答。很多同学在地理学习时都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做题前看几分钟地图太浪费时间,但是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仅仅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展开学习,那么地理的学习负担就会大大加重,同时因为大量的记忆很容易记错、记混淆,在做题时实效性并不强,反而容易加重同学们对地理学习的厌倦心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