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实用20篇)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实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14 03:52:02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实用20篇)
时间:2024-03-14 03:52:02     小编:MJ笔神

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一份总结,它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里程碑。总结的写作要注重逻辑性和组织性,以清晰的思路和条理性展开。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试试以下的阅读技巧,或许会有帮助。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一

(陕西省府谷县电化教育中心)。

摘要:中学语文是学生重点学习的科目之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内容相结合进行教学,提高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在中学时代的学习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中学语文;信息技术;想象力。

在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学理念中,更加侧重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够真正地成为信息最后的加工者,而不是像传统的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工具,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一、中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时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1.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比传统课程中单一地听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很多。信息技术能够展示色彩丰富的图片、声画结合的视频,对学生的各个感官都有很大的刺激作用,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中学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

2.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信息素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脑海里构建一个完整的网络知识框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构建活动中。教师除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各个感官的敏感度,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将语文知识记得更加牢固,促进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

3.中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的语文知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外,还要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能够在将来的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更好地独立阅读其他书籍,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交流能力有利于学生有效地获取课外语文知识。

二、中学语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应该避免的误区。

1.有的中学语文教师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穿插了大量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虽然看起来课件内容丰富,课堂教学也十分充实,但是教师这样进行教学,会使学生感觉眼花缭乱,不能让学生较好地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课件内容,切忌使用过多的图片和视频,造成信息技术的“喧宾夺主”。

2.很多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时候,为了方便、快捷,将教学课件制作得十分简易,有的教师的教学课件甚至是照着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制作,也就是说,教师直接将课文内容和图片、练习题等直接制作成教学课件,没有及时扩充其他的知识内容,也没有超越中学语文课本的内容,教师制作这样的课件进行教学,本质上和传统的教学没有区别,信息技术成了单纯的教学载体,没有发挥出信息技术本身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充分地利用好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让信息技术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切实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学生能够真正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黄瑞忠。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耿甜甜。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

[3]王茜。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优化整合的实践探索[d]。河南大学,.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二

随着新课程的广泛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探究”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探究”也成为每位数学教师的追求。我们的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竭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自主探索的时空”,但“变味的探究”、“走调的探究”仍经常出现。

问题一:这样的内容值得探究吗?

案例回放:下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3页“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片段。

1、新课引入。

学生很听话地互相合作,分好桃子并相互交流分的过程。

点评:新课引入中“小组合作分桃子”的探究,显得多余无用。因为在前面学习的“除法初步认识”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平均分东西,许多学生根本不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就能分得非常迅速准确。这一点从上面镜头中学生的反应也可以看出来。

2、新知学习。

好多学生在下面早就按捺不住,纷纷举手,更有的在下面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答案:三四十二。

师(依然装作没看到学生的反应):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一下,究竟用哪一句口诀?看哪个组的小朋友聪明、最先想出来。

好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讨论,依然高高地举着手喊:“我来,我来。”

点评:计算12÷3=4用哪句口诀,这个问题值得探究讨论吗?从学生的反应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此处的探究讨论显得苍白乏力、毫无意义。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样的知识适合让学生去探究、什么样的知识根本用不着学生去探究,对于一些学生能自主解决的浅显问题,是无须“兴师动众”组织探究实践活动的。教师不要为了体现课改精神,动不动就组织学生来个合作探究,滥用探究活动,营造表面“热热闹闹”的学习氛围。为探而“探”的课堂教学,不但会浪费有限而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问题二:探究为何没有进行到底?

案例回放:下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8页“整理复习”的教学片段。

师(图片出示各种小动物捉虫的数据):一只青蛙每天捕捉害虫大约35只,一只燕子每天捕捉害虫大约50只,一只螳螂每天捕捉害虫大约8只。根据这些信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算好后,再给这些算式分分类,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先是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问题,列出了不少算式,接着埋头苦算、校对答案……10分钟过去了,不少学生还只是刚刚算好,根本还没有涉及分类。

师(不停地看手表,焦急地在学生中间踱来踱去):请停下你们手中的笔。因为时间关系,还是听老师给你们讲。学生齐刷刷地停下手中的笔,抬头听老师讲解。

点评:这个内容确实值得小朋友合作探究。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学生有较大的思考空间和回味余地。但是,教师因为时间紧迫,怕影响自己的教学预设,没有让学生将合作探究进行到底。其实,上面合作探究中最重要的是要学生对算式进行分类,在分类中掌握100以内加法的'几种类型和计算特点,而这最重要的地方,学生恰恰因为时间关系没有涉及,岂不是一大遗憾。

我们知道现在的教材都是按课时划分的,不少教师往往被教材所束缚,怕完成不了规定的教学内容,不让学生将探究进行到底。其实,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深入体验数学活动,去合作探究一些数学知识,可能会完不成一些教学内容,影响教学进度,但学生却能从中获得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和对知识的不同理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作适当调整,为学生探究提供保证。

问题三:探究需要教师怎样的点拨?

案例回放:下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商不变性质”的教学片段。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12÷6=6÷3=2÷1=2这串除法算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面三个问题:

(1)被除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除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商有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逐个讨论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按照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把讨论的结果汇报一下。

学生按照老师设计的三个问题逐个逐个地回答。

师:谁能把上面三个问题连起来说一遍?

生: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也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不变。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商不变性质。刚才小朋友们都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了商不变性质,很棒!

点评:这样的探究点拨,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说,的确省时、高效,但“探究”活动由老师牵着鼻子走,大大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称不上是一次很好的点拨。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三

论文摘要: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体育教学的特殊性,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提出了群体合作教学策略。通过实践,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群体合作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1、前言。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合作能力的要求和目标是“自觉遵守体育行为准则。善于合作、敢于竞争,增强集体意识和自我健康的社会责任感。”群体合作学习正是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标准而提出的,他能够满足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改善学生学习的新型方式。

目前我国正处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期,由于受升学教育的影响。中小学教育过多的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这种教育是把一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其他人失败的基础之上的。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学生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了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这种状况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的信息时代甚不合拍。尤其在独生子女占相当比例的今天,这种状况就更加令人担忧。而目前我们体育课堂教学,只重视基本技能的学习,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学习为中心,学生并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也得不到体现,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群体合作教学策略是教师自觉地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选择最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大面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旨在促进学生体育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能力双重发展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1学生个体差异促使我们使用群体合作的教学形式。

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体质的差异和智力的差异。这两个方面中一部分是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这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事实。学生体育成绩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他们的现有水平差异和潜在水平差异也是不一样的,现有水平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导致的。而潜在水平差异就要看教师开发的程度了,从教学实践来看,群体合作教学可以缩短学生之间的距离。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我们通过教学并不能消除学生之间的差异,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适宜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减小学生之间的差异,部分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2.1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性与复杂性。

体育实践课教学主要在体育场、馆进行,教学环境开放,教学空间较大,掌控因素多。体育教学依据季节、气候、学生性别、体育基础、身体素质、教学内容、器材设备等因素的不同情况来组织教学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身体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因此,体育教学组织复杂多变。而其他学科一般在教室中进行,教学环境相对封闭较少干扰,师生身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教学组织比较容易。

3.2.2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性。

体育实践课教学学生多是在群体的相互交往中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如球类的技术和战术、田径的接力跑、武术的攻防技术等。即便是个人技术的学习也离不开相互问的观察、纠正、保护与帮助。至于各种教学比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则更多。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学生所处的角色和地位随时都发生变化,这时群体间相互交往频繁而复杂,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4.1激发动机,创设学习情境。

这应当作为群体合作教学策略的起始环节,该环节教师通过介绍、设问、形象的动作示范等多种手段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运动的求知欲望。这些问题越具体就越形象。学生企图尝试动作的积极性就越高,兴趣也就越浓,自觉性也就越高。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尝试需要时,再让他们体会动作的要领,依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个人练习时,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效果。

4.2小组讨论、运动体验。

教师在学生简要了解课堂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运动体验。由于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身体素质等差别不大,在同学之间的小组讨论中,学生的压力很小,因而敢于独立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持有异议者也会及时提出不同的见解。同时在小组成员讨论的基础上体验不同的动作方式和要领。在学生个人运动体验和小组讨论时,教师的主要作用是:(1)督促学生学习和讨论,维护课堂秩序,及时表扬,个别辅导,指出学生的不足;(2)巡回点拨,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诱导启发。主要是了解和掌握学生自学情况。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作详细分析,区分是主要问题、倾向性问题,还是次要问题、个别问题。是身体素质问题还是认知问题。对这些问题怎样解决,要提出最优的对策和方法。

4.3全班讨论、运动体验。

一般分为全班交流、运动体验和教师精讲两部分。对于共性的运动难点,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把意见、运动感受讲出来,充分陈述、辩论,教师不轻易表态,在适当的地方,教师给与必要的点拨。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体会不够深刻的运动要点进行精讲,拓展学生的认识。深化学生对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体验。并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及运动技能的内在联系,进行精讲分析。

4.4应用提高。

这也是知识技能巩固运用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有效、有度的动作练习,通过反馈检查教学效果,深化学生学到的知识。

上述的教学策略。也就是实施群体合作策略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绝对化,更不能僵化,还要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变通。但是它的基本特点应该是以学生自由组合的群体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只是起一个组织、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5.1准备阶段。

5.1.1确定群体合作组的规模。

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只要对其中的一到两项素质或者内容进行分组就可以,但也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其他素质进行分组,但必须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来进行,要“着眼互补、异质编组、合作交流”的生生合作关系。

5.1.2确定群体合作组的学习任务。

创设学习情境:讲解示范学习内容以及要求;确立分组;各组合作学习;监控学生的学习互助,必要时给学生支持或干预。在此阶段我们要确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平等合作、教学相长”的师生合作关系。将合作与竞争有效地利用在我们的教学过翟中,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也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积极主动配合,协调他人开展活动,也要发扬助人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

5.3展评阶段。

评价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全班讨论;应用提高练习。在此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对于进步特别明显的同学给予表扬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应该予以加分,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应该不失时机地关注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尊重他人等等。

6.结论。

6.1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群体合作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交往能力。

交际交往能力是指在一定群体背景中。在人与人相互交往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在群体合作学习过程中时刻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同质”小组成员要想在平时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交流与合作是必要的。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使本组整体的.成绩有所提高,各个“异质”成员的成绩在互助过程中相应得到提高。因此,通过长期相互交流与合作,学生的交际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6.2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群体合作策略能够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

群体合作学习的宗旨就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引入群体合作策略比传统的体育教学策略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从学生的身体索质变化情况中,从教学的组织安排上可以看出,以往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淡化。这是学生之间共同合作的结果,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结果。更能激发学生自主的、创造性的对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探求欲,更有利于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和培养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信心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已。群体合作是将所有学生分成“同质”的小组,各小组成员之间又是“异质”的。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一定要互帮互助才能够使整个小组在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同学必然要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以达到共同进步。层次高的同学满足了一种助人为乐的心理,而层次相对低的同学满足了成绩有所提高的心理。长期以往。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的心理愿望都能够得到满足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信心。

和谐的民主的教学气氛和环境,体现了共同参与的意识,有利于改善师生、生生之间的紧张关系,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并能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合理的主观意愿。这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通过群体合作教学的运用,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不断合作。不同学习能力和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可以互补。组内的互助学习,使学生个体对所学知识能有进一步的理解,在学习伙伴的影响与帮助下,有效地改善个体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不同思维的交锋能有效地激活不同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合作能力、竞争意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教育和锻炼,从而把这种能力迁移到生活中去。

参考资料:

[1]郭海玲《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学习》[j].浙江体育科学/04.

[2]方培志《分组竞赛合作学习教学法》[j].索质教育/6.

[3]潘邵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7月第1版.

[4]金晓峰《论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j].浙江体育科学2002/4.

[5]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中国人事出版社.

[6]《中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初探》教育/2/510。

[7]《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书签2006/1219。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四

背诵,历来是语言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是任何高科技所无法代替的。古人云:“数诵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意思是背诵能帮助思考,思考需借助背诵。由于缺乏英语使用的环境,许多学生反映“英语难记”或“记了没用”。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从背诵方法和背诵内容上给予学生指导,提高背诵的效率。

在英语学习中,背诵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

英语背诵是一个反复朗读的过程,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增加了对知识的记忆,反复操练了语音、语调、断句等能力,在背诵到一定的程度时,语言就会主动输出,语言所犯的错误会越来越少,语言越来越流利,说的欲望越来越浓,信心越来越强。

2.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哑巴英语”的学生在听力练习中,听短文就像“听天书”。而学生在进行英语背诵的过程中会无数次地操练单词的发音、语调、断句、停顿、连读、拼读等,当这些语言输入到耳朵后,刺激大脑神经,大脑储备会自动反应出来,这就是语言熟练的结果。

3.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由于我们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练习口语的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就需要我们背诵一些英语材料。这个过程能大大增强语感,会对英语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发现,背熟的东西在需要的时候往往会脱口而出!因此,背的东西越多,积累的知识就越多。这些东西无形之中会融会贯通,若将背会的句子稍加改变,就变成了一个新句子,口语就会更流利。

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英语教师安排的背诵范文中往往有很多优美的句式和精彩的片段,通过背诵将这些文章输入到学生的'大脑中,在他们进行写作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把那些经典词句运用到作文中去。(本站)也就是说,背诵同时具备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双重功能,在背诵时,我们将大量经典的语言输入了大脑;在写作时,又将这些语言输出了大脑,同时又使这些语言材料得到了内化。

5.增强学生的意志和毅力。

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在反复中不断塑造自己坚强的意志,在乏味而单一的坚持中锻炼了自己的毅力,在克服一座座“大山”的过程中树立起了人生的信心。

二、帮助学生掌握背诵的策略。

1.转变背诵观念。

转变背诵的观念意味着我们要深刻理解背诵的含义,背诵并非死记硬背,而是要将背诵内容先理解。也就是说,在背诵前我们要扫清语言障碍,了解单词的意义,根据内容注意句子的语调,增强诵读的节奏,从而提高背诵的效果。课文中那些句子较长、结构较复杂的句子是同学们最难理解、最难背诵的。同学们可以先分析其结构类型,弄明白是哪一种类型的复合句,这样就可以迅速理解句子的意思,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

2.选准背诵材料。

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层次存在着很大差异。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背诵的内容相对比较长,要求也比较高。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可以选择比较经典的一段话让其背诵,使他们花较少的时间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增强他们的背诵的信心,从而达到操练的目的。

3.分层背诵过程。

一般来说,所背材料应具有句型丰富,语法结构典型,内容富有哲理或生动有趣、实用性强等特点。只有这样的背诵材料才能激起学生的背诵热情,并在背诵后体会到背诵的作用和成就感。识记是一个反复的感知过程,有“先快后慢”的过程。所以,背诵的过程应该从字、词、句、篇逐级分层进行。

(1)背例句学词汇。许多学生“记不住”单词,其原因是没有掌握记单词的正确方法。学生往往只注意单词的字母构成和汉语意思,而没有思考如何将形和意更好地结合起来,这就造成了只知道单词的写法而不知道意思,在句子中见到了单词就死套学过了的意思,却丝毫不考虑语境、词性等问题。

(2)背例句学语法。在学习语法知识时,许多学生把重点放在记住那些烦琐难解的汉语解释上,甚至不惜费时费力地把那些枯燥乏味的解释背下来,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最好的选择是只需要记住一个包含这种语法现象的例句并理解它就可以了。

(3)背名言警句。名言警句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是一种语言的精华之所在,是帮助理解语法现象和词汇用法的绝好范例。因此,这方面的积累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4)背语法小段。有些语法现象仅凭教师上课所讲的几个例句,很难让学生达到理解并熟练应用的程度。如果我们能让学生背诵一些包含这种语法现象的段落,从而达到理解应用,便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

(5)背课文概要。就英语课文来说,许多文章介绍叙事性更强一些,句与句之间逻辑性不是太强。如果要求学生把全文背下来,既增加了背诵难度又没有实际作用。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将文章进行缩写或写成概要,再背诵。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背诵的信心,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归纳概括总结能力。

4.拓展背诵方式。

事实表明,背诵如果能与其他各种练习有机结合,就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对一篇课文的背诵至少要有三个层次:先尝试背诵,然后达到半熟程度,最后实现倒背如流。背诵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如同义句替换、扩展课文、压缩课文、复述大意、模仿作文、改变体裁、读后感、句型转换、分角色朗诵和表演、听录音、观看电视录像等,背诵与练习互相接应、互相补充,使学生不以背诵为苦,还以大量活用为乐,达到语言内化的目的。

5.巩固背诵成果。

根据遗忘的规律,记住了的信息很快就开始遗忘,且开头时遗忘的速度特别快,因此需要及时地复习。若等到记忆中的信息大部分或者完全消失之后再复习,所花的时间就比及时复习所花的时间更多。

总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背诵是一个单调、乏味且枯燥的学习方法,但背诵在语言学习中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背诵绝不是机械的记忆过程,它需要我们在理解背诵内容的基础上,对背诵过程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因为在我们的记忆库中,我们需要的是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只要我们了解背诵的心理,采用正确的背诵方法,就能够使背诵为我们掌握英语、运用英语来进行交际打下扎实的基础。

(甘肃省通渭县马营中学)。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五

我们先初步了解一下目前大学的非专业法语课堂上普遍存在的状况。一方面是学生大多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彼此之间相对陌生、不熟悉,而且人数众多、课时又少,不同于专业课。专业课的时间相对较多,而且是细分课程:听力、语法、阅读、翻译、口语等等,使第二外语的学习条件自然要弱很多。老师学生都要在几次课堂时间里完成听、说、读、写、译的教与学,这当然不是件易事。另外,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大家都是各自学习,很少主动去互相督促帮助,达到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老师也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计划,更加注重要讲授的内容,而忽视了课堂的学习效果,忽视了学生对学习的内心感受。如何更好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让学生更乐意接收信息并更加热爱这门语言的学习,这的确是一门艺术。我们知道学生在课堂上独立自主的的思考学习固然是必需的,但仅仅这样还不够,因为语言学习的目标之一就是与外界的良好沟通和交流,说白了,就是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那么,如果平时不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不训练学生在自己的小社会中进行思想和语言的沟通,显然是不符合我们培养语言人才的要求。如何让来自不同班级的众多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里,体验到学习第二语言的快乐呢?有效记忆所学重点,则是我们第二外语工作者要努力解决的问题。那么,社会上积极倡导的团队合作精神应用于这种语言的课堂上倒是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这里我们介绍的团队合作,可能大家会一下子想到课堂上让学生对话、分组作业或做个游戏而已。其实这些活动都只是合作的某种具体方式,真正的团队概念的体现是深入到参与者的内心,让人全身心投入。情感因素在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的实施步骤通常是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团体之间建立起安全感和归属感。第二阶段,在团体的合作学习中,体现每个人的价值,让大家的能力得以充分展现。第三阶段,参与者要学会表达自己独有的观点,学会拒绝一些不必要的建议。第四阶段,参与者可以进行自我批评,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解。第五阶段,参与者对自己的'风格和语言的恰当性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团队合作在非专业法语课堂上的推广和实践。

怎样把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灵活、有效的运用到我们前面所提到的非专业法语课堂教学中呢?首先我们要谈谈师生间的合作:老师和学生之间要默默得建立起一种战略合作的伙伴关系,大家所攻克的目标就是学习中遇见的种种困难,双方要积极配合才可能顺利完成任务。

针对学生学习第二外语的特点,老师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比如说,可以做份调查表,了解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的动机和意愿,选择适当的讨论主题,用生动的语言和清晰易懂的表达方式给学生一些关键词及纲要指导等。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扮演多种角色,要像心理学家那样察言观色。通常课堂上学生的表情都会向我们传达一些信息,他们对现在的内容是否有兴趣?这样的讲解是否太枯燥?听不懂或者他们已经听得太累太久了?需要活跃一下气氛,做点其他形式的练习?如果,教师不根据这些信息即时做出调整,那很可能这节课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其次,教师也要扮演伙伴、朋友的角色,很多学生都不太喜欢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教师形象。一旦师生间的距离过大,就极易造成双方难以沟通和交流,学生产生抵触厌学情绪,哪谈得上双方配合与合作?一个为任务在教,一个不得已在学,恶性循环的话,那就大大背离了我们的初衷。更不要提有什么理想的教育成果了。所以,把自己看成学生的大朋友,你就自然会为他们着想,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学习现状,尽可能去帮助他们,使学生感受到的是来自老师的关爱和鼓励,会更乐意和老师交流。师生共同找出问题,解决问题,那么这无疑是促进他们学习进步的很大动力。第三就是导演兼演员的角色,一个好导演一定会知道如何指导、调动每个演员的表演积极性,如何控制节奏,给每个人有不同的指导。而一个好演员也一定会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完整得呈现给观众,而且要抓住观众的心理,调动他们的情绪。上课其实也一样。学生既是你调遣的演员,也是你的观众。老师绝不能在台上唱独角戏,而台下无人响应。前几天,有幸亲临一个法国教育工作者的哑剧示范表演课,对象是完全不懂法语的各年龄初学者,在不用中文翻译的前提下,传授如何运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来传输书面语言的涵义。真是震撼!那个课堂的艺术魅力感染了每一个在座的人,所有学生都是目不转睛的盯着面前这位“演员”。其间,“演员”也和“观众”不时的进行心的交流,达到“理解万岁”!看来,有时讲太多得话未必都是最好的传达方式。既然教师可以扮演演员的角色,那么学生也不是只能做听众,只负责接收,双方的互动与合作完全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拓展开。在此,不妨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学习法语疑问句时,老师可以让一些学生到教室前面围成一圈,然后自己先来示范主要的问句,当然要带上丰富的表情是最好的。然后,让这些学生依此扮演教师的角色来问下一个学生,这样下来,通过模仿和演练,每个学生都熟悉了这些提问方式。同样我们也可以设置其他的场景,比如在商店里店员与顾客之间的话题,在办公室里老板与下属之间的问答等等,所以说,老师要认真安排,部署每一节课。只有师生间能够良好的沟通,平等和谐的相处,带有示范性的表演,才是双方教、学合作的基础和实践。

有了团队合作在师生间的运用,接下来,我们就要谈谈学生之间如何团队合作了。这可不是说主张学生搞小团伙,而是指以达到一定的学习计划为目的,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实现博取众家之长,共同进步,各自提高。这种方式也非常适合目前的大班外语教学现状,因为有些练习不可能让每个学生一一来做,时间不允许,也会让大家分散注意力。现在,不少学生偏爱独立独行,强调个人风格,如何将他们“人以群分”合理归位,也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老师一般会考虑到这些因素:年龄特征(差异最好不要太大),性别搭配,(男女搭配)程度差异(成绩相当),性格特点(内向外向考虑要分开)等,一般三至五人相对合适,太多了有人会有依赖心理,太少了,又没有讨论的热烈气氛。另外,小组核心人物的选择也很重要,选择一个性格外向,有热情,有凝聚力的组长也利于促进小组的互相配合和共同努力。其次,老师除了给出明确的主题要求之外,最好将这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给一个时间限制,并要求他们分成若干步来完成这个任务,让大家觉得条理清晰,目标明确,从而使每人都有要准备的东西,都要为自己小组的大任务献策献力。这种方式可以让每组的学生都投入到这个集体的任务中,因为集体荣誉感与个人价值的体现是分不开的。有限的准备时间和竞争机制,又让他们必须迅速汇总思想,统一意见,达成一致,最后,在各组汇报工作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学人所长,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小结。

将合作精神发扬在语言课堂教学中不仅赋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让他们做到人尽其才,也可以鼓励大家用语言去交流,去温故而知新。本着培养优秀的外语人才这个目标,教师和学生都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只要在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中师生精诚合作,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带给我们的将是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外语教学的方法《现代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urbainamoa。“organiseretanimerunetableronde”lefranaisdanslemonde。no。1sept(30)。

[3]philippecarre《organiserl’apprentissagedeslanguesetrangeres》leseditionsd’organisation1991。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六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教研室)。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绿色化学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观念,目前已经受到人们的肯定和推广。所以,将绿色化学的理念渗入初中化学的教学是十分有意义的.。详述了绿色化学的概念,介绍了在初中化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化学;绿色化学;渗透;途径。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旨在对污染的源头进行有效控制,在生产和反应过程中减少有害物质,尽力达到零污染和零排放的目的。绿色化学是一种环保理念,是通过化学技术对污染进行预防和治理,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少,以达到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的。因此,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渗透化学理念,对增强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未来的优秀人才有重要意义,笔者针对实施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教材内容,使绿色化学的概念深入课本。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教学活动和绿色化学进行有机结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现实中的案例和绿色化学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讲空气的组成时,教师可把当下最严重的污染现象雾霾带入其中,告诉学生: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气和交通废气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空气质量不断下降,而工业废气中含有so2等酸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酸,进而形成酸雨。酸雨能破坏建筑物和树木、污染水源,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通过这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例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意识。

二、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绿色化学概念。

化学实验中有很多药品都是有毒的,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环境都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实验室必须安装必要的通风设施,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渣要按规定进行处理。学生在做实验时,老师要注意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处理实验残留的药品。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可以使用微型化学实验,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下适当降低药品浓度,既能减轻污染,又能以实际行动教育学生,使学生逐步建立绿色化学的意识。

三、在习题中引入绿色化学概念。

习题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媒介,通过将绿色化学概念融入习题中,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绿色化学,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进而实现绿色化学教学的目的。

教师应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绿色化学,使学生提高环保意识,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化学课堂使绿色化学理念充分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

参考文献:

杨水金,侯倩,蔡千喜。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03)。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七

实践性教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久,但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建设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特别是由于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发展模式和当前实用性的社会相互吻合,因此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人才,供社会需要。当今社会,我国的职业教育进入到白日化的阶段,人们对于职业教育没有合理的重视,而过多的在意书本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践性较差,不能够更好的培训人才。职业教育在我国尚没有成熟的办学体系,同时又受到传统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因此,方式和内容方面大多数和国外的类似,但又有些脱离当今的社会。加强职业教学技能中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做好实践性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实践性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1.一般来说,实践性教学对于专业课程的理解比较深刻,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主要的技能包括:职业技能、职业技巧、职业道德、职业从业能力等几个方面。它们对于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实现全民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教学活动。

我国在多年的职业教学过程中,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的人才,但是大多数的毕业生在工作时还是不能够学以致用,这给当前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的来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学生在就学期间没有按照学校的要求,掌握基本真正的技术,缺乏相关的操作技能,再加上一些社会功利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会变差。

改变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遵循一般的教育规律,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等,都是做好实践性教学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要做到教学和就业合二为一。确保职业教育的特色性,生机性和基本的活力,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都能够符合社会的要求,保证其基本的技能和生存的能力,使其成为当前就业中重要组成部分。

2.在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之间要做到教学沟通,也就是说,都要适应当前的形式发展和对于新的教学形式的要求。学校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在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方面要一改过去的填鸭式和封闭式,取而代之以开放式的教学,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和实践,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合理的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去,既要传授知识,又要结合学校的特点,按时定点为学生答疑解惑,培养起动手能力。

教学中,要始终遵循实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健康的心理要素,锻炼其过硬的知识技能和水平。在重视职业教育的同时,保证教师队伍的培养,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熟练的技能技巧。保证每位教师都能够做到知识渊博的同时,胜任自己的工作,同时熟悉周围的相关课程,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这才是真正才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过渡。

因此,学校要加大教学基地和设施的资金投入,为教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主富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建立一支理论与实践教学真正有机统一的。能教能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为社会输送通理论精技术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3.实践性教学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新形势要求每一个职业学校必须始终将人才质量的培养放在首位,以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社会培养全面人才”的教学方针,服务于社会,加强实践性教学,选择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优势专业,有针对性的办学同时要重视学校科研工作,实现教学与科研和社会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形成学生培养与就业的良性循环。

二.实践性教学的实现手段和途径。

1.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实践性教学设施,搞好实验实习基地建设。

职业教育学校必须具备学生可从中掌握实用技术技能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基地和设施,挖掘社会外部潜力,加强纵、横向联系,扩大联合办学和辐射面,建立社会实习基地,为学生的技能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从而有力地促进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

2.调整师资资源配置,挖掘学校内部潜力,发挥教师的丰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要求每个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坚持深入实际,主动接受继续教育和业务能力培养,在坚持努力提高专业技术理论水平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深入实习基地学习实际技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不仅要有一支理论水平高的师资队伍,还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全方位地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建立一支实践技能更高的师资队伍,从瓜为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创造必备的条件。

首先,要科学地安排教学计划,在保证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删补,使讲授内容能紧密地结合实际,使每位学生所学知识都能。学以致用”。其次,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具、标本、挂图、实验或病例分析等进行讲授,将抽象的理论传授改为直观教学,更要重视让学生到实习基地等社会实践中去体会教学内容。这样使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更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书本理论知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对于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同时做好实践性的教学,可以提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各个学校只有充分利用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大改革的力度,重视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才能够从根本上抓好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性人才,造就更多的新型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段维峰浅谈高职实践教学的改革,教育教学论坛,

[2]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

[3]聂肇正,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湖北长江出版社,2010(9)。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八

1.增强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定向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潜在意识,使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能漫无目的地提问。因为,针对性强的课堂提问能一问中的,抓住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口;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能有效交流师生的思想感情,及时反馈教与学的信息,发挥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教学作用;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初步认识分数”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是教学的重难点,在帮助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时这样问:出示_个月饼让小红和小明分着吃,两人都很谦让,你们说他们怎样分才公平?生:平均分。演示平均分成两块。师:怎样才知道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了两块?再演示把两个半块恢复成一个饼再平均分,小红和小明每人得了半块月饼的过程。师问:这半个月饼是几份中的几份?(闪烁半个月饼)我们就说它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用+表示;另外半个月饼是多少呢?(闪烁另外半个月饼。)生:也是这块月饼的。师:你是怎样想的?生:这半块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师:从刚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什么?生:把_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_。这样-系列的提问,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平均分’、“几分之的理解,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只有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思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转载自 coOCO.NEt.CN

2.增强课堂提问的层次性。

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要根据教材教学的需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及疑点设计提问,不能为问而问,使课堂提问由浅入深,有明确的价值指向。如在复习归类复习直线、线段、射线时,抓住学生易混概念,可设计如下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直线比射线长吗?由于直线是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得到的,射线是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所以有的学生就错误地认为直线比射线长。实际上,由于它们是无限延长的,无法度量,所以就无法比较长短了。

(1)角的两边画得越长,角的度数越大吗?角的大小是由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决定的,叉开的程度越大,角的度数越大,叉开的程度越小,角的度数越小,与角的两边画得长短无关。

(2)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是垂线吗?“垂线”是一个不能独立存在的数学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其中_条直线叫另_条直线的垂线,不能孤立地说哪条直线是垂线。

(3)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看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必须是在同_平面内。如果不是在同_平面内,即使两条直线不相交,也不是平行线,正确的说法是:在同_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4)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吗?线段属于‘‘形”,距离属于‘‘量”,这种说法错在把形和量等同起来了。正确的概念是: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

(5)平角是_条直线,周角是一条射线吗?根据角的定义,每个角都有两条边,只不过是平角的两条边成_条直线,不能说‘‘平角是一条直线”“而周角是两条边重合成一条射线,不能说周角是一条射线”。

1.增强课堂提问的灵活性。

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要在_节课的不同阶段,随学生思维的紧张强度的不同,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提问。如在上课初期,学生的思维处在由平静趋向活跃的状态,这时应多提一些回忆性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参与讨论问题的意识;当学生思维处在高度活跃时,应多提些说明性和评价性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不同时间不同形式的提问对学生思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同一提问内容学习前的提问与学习后的提问,学生思维与记忆的范围也会有大小之别。为此,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一定要灵活多样,要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随机应变,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要多设预案,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学生的探究过程也是十分有效的。

在该例中教师巧妙地将问题“推让”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思、辩的形式进行“自解”,最终完成了知识的重组与共享。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猜想进行了表扬,对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效果进行肯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适时地“难得糊涂回,让教学陡增几分精彩。

二、要给学生“想”的时间。

根据专家研究,在每个问题对学生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8钟,这样做有许多好处:学生可以回答较多内容;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以减少卡壳的现象;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能够减少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学生可以列举更多的论据;学生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能够增加学生回答的多样性;能够增强相互之间的影响。

课堂提问学生有了‘‘想”的时间,就会有‘‘想”的因素积极参与掌握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但连珠炮式的提问,以及所提的那些学生不动脑筋就可以脱口而出的问题,不可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老师简单地提问,学生肤浅地答问,你来我往充斥课堂“想”就被挤掉了。老师的提问必须以学生的思为出发点和归宿,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应设计在让学生“跳一跳摸到”的水平上。既要考虑学生现有水平,又要顾及经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这样就把“想”这一因素作为提问设计的核心问题来看待了。只有在课堂上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思考“想”就可望落实到位。

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为了使学生理解算理,可提出下列问题:整数加减法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减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分子可以直接相加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分子不可以直接相加减?这样的问题,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旧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采用小组交流,较好地给予了学生‘‘想”的时间和“说”的机会。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想的王国。”(苏霍姆林斯基语)课堂尤其要变为积极思考的王国。在课堂中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想”,同时“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赞科夫语)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提问后很重要的环节要让学生“想”。

三、要把握时机,问在恰当处。

课堂提问既是_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科学把握提问的时机,才能体现课堂提问的价值所在。

1.抓兴趣点提问。

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由此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

2.抓疑难点提问。

问在学生研究目标不明确、思维受阻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抓发散点提问。

‘‘数学是创造性的艺术”(保罗?哈尔莫斯语)。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例如: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对学生的数学建构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一题多解,就是“求异”,即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和原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更多更新的可能的方法。通过一题多解的讨论,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样想?”,让多种信息互相交流,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4.抓住空白点提问。

所谓“空白”点是指在教材中,对某些内容故意不写,或写得很略,在叙述描写上留有余地,制造“空白”。这些‘‘空白”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教学时如能抓住‘‘空白”点,巧妙地设问就能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进行新知的探索,把“空白”补充出来,加深理解。抓住‘‘空白”点提问,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答案,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有的教师是先让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平行四边形,当然很难量,教师问:能不能想个办法,使它变得好量呢?这段时间,学生带着问题各自操作,教室里很安静。几分钟后,学生们才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可将平行四边形一边的“直角三角形”剪下拼到另_边去变成长方形就好量了;有的学生干脆提出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不必再用面积单位去量,用长方形面积公式(长改为底,宽改为高),就能求出它的面积。学生在操作这一段‘‘空白”里,既巩固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又能动地调节与新知不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最终获得新知。在这段‘‘空白”里,学生充分地参与操作,原有知识得到巩固,新学知识得到理解,探索能力又得到培养。

总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要做到科学、合理、有艺术性,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反思教学过程,客观分析自己在问题设计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问题设计水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九

论文摘要:本文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针对太原师范学院连续三年来在级至2007级教育管理专业的128名三年级大学生中,进行《比较教育》课程双语教学时所发现的文化意识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并强调在当前双语教学改革中需要切实重视大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文化意识、双语教学、比较教育。

一比较教育对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比较教育课程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是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最贴近现实的学科,最能体现时代的气息,尤其是在教育呈现出国际化趋势的条件下,比较教育研究更是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领域。而双语教学在当前高校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目标语浸身模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全部使用外语授课;第二种是双语过渡模式:教师的课堂用语70%~80%应使用英语,学生也能基本使用英语参与教学活动;第三种是外语渗透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专有名词、概念及课堂用语中使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英文,而在授课、问答、作业等其他环节基本使用汉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第二种模式,即双语过渡模式——鼓励学生用英语学习和思考问题,并探索双语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以个性发展为研究内容,以个案分析作为研究形式,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知识等能力的发展和变化。

比较教育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拓展专业知识、巩固语言技能,而且可以感悟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意识。英语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相接触的机会。使他们产生一种用英语说话的需要和愿望,促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要想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格,首先要培养他们具有基本的文化意识。这种文化意识不仅需要教师的人文素质,教材的文化导入,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的有效参与和积极思考,以不断增强自身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理解。

二教材在实施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双语教学是件艰苦而又持久的工作,要做并不难,但要做好却不容易,而持之以恒则更需要有献身教育的精神。比较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以英语为主,重点讲授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总学时数:36学时。授课对象主要是大学三年级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在修完大学英语四级课程后,应该掌握四千多个英语单词。懂得基本的翻译技巧,具有较快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目前,要找到既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的现成双语教材是不现实的。最关键的是要选用适合学校实际的原版材料,适当压缩课程教学的内容。只有深受学生喜爱的双语教材,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突出实用性原则。我们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肖惠云主编的《当代英国概况》和周静琼主编的《当代美国概况》中节选了全英文版的教育专题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授课中。我们还节选了原版教材《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中的“比较教育背景的变化”和“三种比较分析”等内容,供学生翻译和讨论。我国着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已将《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英文版第五版翻译成中文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7月纳入“比较教育译丛”。原版教材作者埃德蒙·金(),生于19,是英国着名比较教育专家。他是曼彻斯特大学硕士,伦敦大学哲学博士、文学博士。在文史哲、外语和教育学方面有很高的素养,学识渊博,造诣深厚,教育经验丰富。他主编的若干重要国家和地区社会、学校和进步系列比较教育丛书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三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主要收获。

1、黄晓旭同学的小组认为: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异国教育文化的明显差异。除了这些不同之处。更学到了要用比较与共融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正是这种“异”才让这个世界多彩,我们才有所研究,有所交流。这样得来的结果更加促使我们对其根源的追溯和对其发展趋势的`探索,比较教育使我们懂得了运用比较的眼光看问题的重要性。

2、梁燕妮同学的小组认为:比较教育双语课程使我们受益很深,大家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不再把眼光局限于身边的小圈子,而是看到国外先进的教育,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些对于我们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学习教育基础知识的同时,巩固了语言听说读写的技能。通过比较我们学会了思考,理解了英美国家的教育为什么会如此发达,也明白了我国在教育体制和内容方面的欠缺,并且学会了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正确决策。这些都促进了我们个人品质的完善,做事要负责,要讲究诚信,要学会与社会上各种人员打交道,做到情商、智商同步发展。

3、金辉军同学的小组认为:就拿课程设置来说,英美等国家更加突出实用课程和职业化课程;而我国则重视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所以,发达国家的中学毕业生能很快适应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一个横切面上看,他们的国家经济如此发达,是离不开教育的贡献的。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我国的教育和他们的比起来,多少存在欠缺与不足。他们的课程丰富多彩,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公民教育使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非常希望将来得到这样教育的洗礼与熏陶。在课余,我们也经常把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与我国的相比,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十

----来自日本小学语文课堂的启示此案例来自日本东京学艺大学附属小金井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单元名称为《问题追踪》。该单元以一篇说明文《拱桥的构造》(《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图书》20版)为主。教师安排了由阅读、理解说明文人手,让学生从中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最后将调查结果以报告会的形式发布等一系列活动。下表为单元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主要活动内容。从下表所示的单元教学基本流程中,我们看到其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单元设计和教学过程。无论是单元的总体设计,还是教师的'教学指导,都体现了一个鲜明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问题,自己动手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显然,单元教学的根本意图在于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始终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甚至对课文的讲解过程也设计为以追踪、帮助学生解决疑问为切入点来进行。日本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因此,在学校或教材的单元设计中,类似这样形式的教学十分普遍。《问题追踪》基本教学流程(共15课时)主要活动课时学生教师第一次(2课时)1、阅读全文,梳理问题与感想。2、就各自的疑问与感想交流。3、将各自的疑问与感想写在卡片上。4、制作、观看问题栏。.组织学生阅读全文。.以大家的疑问为中心组织交流。.发卡片,布置填写问题、感受卡。.在墙上张贴大张的白纸,布置问题专栏。第二次(6课时)1、阅读、理解、讨论。2、结合理解、讨论,寻找每段中的重点句。3、划分段落,并给各段加上小标题。4、使用重点语句,给文章列出提纲。.从解决问题着眼,组织阅读、理解、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鼓励对作者观点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提示关注、理解重点句、段的含义。.依据重点句,让学生给每小段添加小标题。.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以能划分出段落为基本目标,给予学生鼓励。鼓励个别学生对段意进行简单概括。.使用重点语句,列提纲。第三次(3课时)1、根据各自的疑问,寻找有关图书、资料。2、填写“资料卡”。3、调查结果阶段汇报。.介绍有关科普类图书的知识和资料查找时的注意事项。.与学生共同制作信息一览表。.倾听学生的阶段成果,提示、鼓励学生。.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与肯定。第四次(4课时)1、制定成果发布会计划。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十一

由于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造成了许多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惹是生非或畏缩不前的行为。因此,有效的组织教学,只有通过创建一个有意义的、真正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积极的课堂环境。

1.等学生做好准备再上课。尽管课前也指导过孩子如何做课前准备,但孩子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到上课音乐响了,还有很多孩子不知道要准备些什么,有的孩子甚至还没坐好。这时,不要急着上课,而是要耐心地示范课堂上需要准备的东西,等学生全部准备好,坐端正,再和学生行礼。特别是开学的第一个星期,要让学生从假期的氛围中适应过来,养成学习习惯,良好的开端会是课堂成功教学的一半!

2.榜样引导,用积极的话“诱惑”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深入分析现行课堂环境对学生需要的满足情况。比如:在看到很多孩子不能管住自己时,我都会这样说:“某某坐得真端正,老师真喜欢!”其他孩子一听,马上也会坐坐好。这句话还能迁移成“某某读得真响亮,听得真认真,真仔细,写得真漂亮,说得真完整等等”我发现孩子都有一种攀比心理,这种话说出来提醒孩子,百试百灵。而有时,孩子为了抢发言,都会发出“恩!恩!我!我!”等声音,这是,我马上说:“我请坐得端正的小朋友回答。”学生马上坐好了。“我请声音响亮的小朋友回答。”学生站起来,会回答得很响亮。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十二

新课程教学目标改革开启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应试性灌输,而是要朝着互动交流、相互沟通的方向发展,打造活力、生动的高效课堂,这其中的互动不仅局限在话语沟通上,同时还包括情感、情境等方面的互动,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在互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和热情。

一、加强情感互动。

数学的教学需要注重情感力量,消除学生对数学抽象符号的厌倦感,因此,课前教师应该单独抽出几分钟组织情感互动交流,可以通过设置小游戏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此来鼓舞并振奋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在黑板上写出一连串数字510152025――让学生观察并找出隐含在字符串中的规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言,其中教师可以用一问一答的启发式引导方法来展开学生之间的互动,一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一些学生认为:这些数字都是以0或5结尾的数字。给予这部分答案的学生正面的评价和鼓励。另一学生则反复思考得出了:他们都依次是“5”的倍数。同样给予这部分学生掌声。

这样的课前情感互动交流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会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主动接受数学这门课程,同时也能够拉近师生间的关系,防止单调的灌输模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获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和良好的教学效益。

二、情境互动教学。

在情感教学的基础上也要加强情境互动教学,鉴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发育期,更加倾向于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尽量为学生创设形象的情境,()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来加快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这样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上做排队游戏,让学生通过数队伍中的学生数来明确班长在第几排第几个,教师又在哪一排等。

通过情境的设置能够为学生营造形象的教学氛围,化抽象的知识为形象的感受,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必需的技能。

三、加强学生间互动教学。

课堂互动教学还应该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为了增强学生间的合作互助,使学生养成讨论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分组,几名学生一组,共同致力于课堂问题、难题的相关讨论,这其中要注重小组成员的互补性搭配,各小组成员以承担小组整体成绩的职责进行合作互动,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就是为小组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可以是一道数学难题,或者几个计算题等,让小组学生合作讨论数学难题的解决途径,相互研究数学的正确解决方法,接着设置几个计算题,让小组学生每人一道计算题,相互比拼谁的运算最快速、最精准等。

在任务驱动下,各小组成员都会积极努力,全力以赴地解决问题,而且其中会伴随着相互间的'讨论与沟通交流,这样就达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

四、经常开展讨论会,增进交流。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不仅局限于知识本身的交流与讨论,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等的交流、互动与讨论,教师要意识到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而且要明确不同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对不同知识内容的学习感受与学习体会,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专门的学习心得交流讨论会,让学生通过学术交流讨论说出自己在各个学习章节、各个知识项目中的感受,并鼓励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体会,供全体学生交流和分享,教师也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发言情况等给出评价和总结,让不同等级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正确、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明确科学的题目理解思路,从而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去解答问题,不断调整与转变自身在数学学习中的缺点和弊端,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和目标。

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情况等开展单独的师生交流讨论,让学生能够主动说出自己的数学学习难处,开展课后一对一辅导、一对一教学等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需要教师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教师必须注重这一教学模式的探究,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互动交流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更加高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陆卫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互动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3)。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十三

摘要:课堂是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知识生成与发展的互动交流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有针对性地设置对应的教学方案和流程,引导学生追本溯源,互动生成。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互动;探究实验;课堂反思。

新课改告诉我们,课堂教学过程不是照本宣科的理论宣讲,也不是昏天暗地的题海战术,而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求证的动态生成过程。这就要求一线生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并能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流程和方案,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互动,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索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鉴于此,笔者特借片语之地联系一线教学经验,对如何完善高中生物课堂互动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课堂伊始,激情导入。

良好的学习互动得益于科学的课堂导入,生动有趣的导入才能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他们紧跟老师步伐进行探索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一上台就一节课滔滔不绝地宣讲抽象理论,而要事先根据学生的认知情感设置大家喜闻乐见的情境,来牵引大家进入探索和学习的状态。

例如,笔者在引导大家学习“遗传规律”内容时,就联系学生都熟悉的生活问题,来牵引大家的注意力:咱们身边有的人是天生卷发有的人是直发,有的人会卷舌尖,有的人则不会,这是咋回事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是怎样的生物学道理?……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语和常见的现象,追问其原理,却一时色难,心中的疑窦被打开,激活了探索欲望。这时教师再适时诱导,就能产生出最大效能的学习动力,课堂效果不言而喻。

二、以史为鉴,学习方法。

每一项自然科学的发展进步,都有刻苦的治学精神和科学的探索方法在里面。为了激发学生探索生物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习先人的探索方法,我们可以借用生物科学家的科学方法来进行启发,并引导大家运用到实际的知识探索中。

比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我们可以借鉴科学家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来探究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克里克和沃森通过分析dnax射线的衍射图谱成功构建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斯塔尔和梅塞尔森共同用等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证实了dna传递信息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又如,在教学遗传的基本规律时,可以给学生渗透孟德尔能成功发现遗传的两大规律的重要原因,一是精心选材,二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观察方法。在信息繁芜的杂交实验数据中,只选取其中的一对性状,对其他性状先行搁置,这样就简化了研究对象,然后再用数学统计法进行科学探索,取得了成功。知识探索史是趣味的,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知识探索精神是严谨的,可以启发学生一丝不苟治学精神。

三、学生为主,实验探究。

生物教学中,学生对许多概念都比较陌生,许多生物规律也比较抽象,为了完善学生的形象认知,提高课堂效率,高中一线生物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创建自由讨论和自主实践探索的空间,为学生动脑思考和积极动手实践创造机会。笔者建议,生物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形象、直观的演示实验或探索实验来将抽象理论知识形象化,达到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这些有针对性的问题的启发下,学生经过分析和实验探索来思考答案:(1)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一下其他植物表皮细胞来完成实验,从而证实也是可以用的,这时再总结用紫色洋葱的`原因是:其紫色部分细胞液泡和细胞壁以及原生质层对比观察起来相对方便,用显微镜观察质壁分离情况更为清晰。(2)蔗糖试剂的缺点是容易黏染实验器材。在笔者的启发下大家经过理论推理得出选用其他试剂也可以,比如有的学生就提出nacl溶液。实验中,一定要注意调控实验浓度,太浓会杀死细胞;太淡,实验效果不明显。(3)实验过后,学生通过反思和讨论,得出实验操作时如果直接把盖玻片打开滴入外液,可以避免操作不当而污染显微镜,这就是大家切实体味知识生成后得出的创新性结论。

这样设置在实验探索中让学生感悟知识生成、发展的过程,不仅帮学生夯实知识基础,还让他们掌握了积极探索、大胆分析的治学精神。

四、教学反思,完善课堂。

反思是对课堂的回顾,反思可以发扬优势,弥补不足。每堂课我们都不能忽视教学反思过程,一方面教师通过反思寻找自己的教学漏洞,从而弥补不足,提升教学技能;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反思完善自我认知,提升探索能力,让基础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反思中得到矫正和强化,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总会给学生留白,给他们时间回顾知识,并用新学的知识来解释有关生物的热点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诱导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应用技巧,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新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和内化,最终生成技能。如,教学“生长素发现”相关内容时,笔者就先通过阳台上的植物向光源弯着生长,指导大家透过现象提出问题,然后设计探索方案,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这样以探究、实践为核心,还原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思想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但利于大家及时巩固知识,激发探索兴趣,还能帮大家树立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信心,最终由知识生成技能,这样的课堂才是流畅的、高效的。

诚实地说,限于课时关系,一线生物教师务必摒弃以往的照本宣科的抽象流水账式理论说教,要从课堂伊始就注意趣味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有效问题牵引大家探索认知,最后在反思阶段渗透应用提升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产生良性的学习互动,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青为。高中生物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学习:综合,(12)。

[2]李辉。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尤溪文公高级中学)。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十四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因此,合理传设学习环境,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1、故事导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成功地导课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训练状态,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课堂兴趣,关键是教师课要上得“有趣”,因此我们要把愉快的有效的东西跟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创造,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设计引入一些于内容密切相关故事,笑话等等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师:“今天我们班可真热闹!你们看,老师还把谁带来了”。课件出示蓝猫。蓝猫:“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蓝猫,今天我想带你们一起去冒险岛寻宝,想去吗?”一看到熟悉的蓝猫要带自己去寻宝,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起来了。接着我又安排他们在与蓝猫出发的路上,碰到了啄木鸟大哥分饼引起大家的不满的情节,创设了这一问题:要怎么分才能两人一样多,才公平。你有什么办法?有学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吗?学生被问住的同时,他的学习兴趣也因此被激发了,求知欲望也增强了。

2、创设操作性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安排了两个的操作情境。一是涂出教具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树叶、衣服、六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二是用圆、长方形、正方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出其他的分数来。

儿童往往是在操作中进行思考的,学生提高操作亲身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认识和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强实践探究的欲望,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变“学会”为“会学”。

3、营造“竞争”情境,激趣乐学。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我经常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大多数学生,恰当地开展一些游戏竞赛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把新知识寓于游戏竞赛活动中,通过游戏竞赛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做到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了北师大版第四册的混合运算后,我安排了这样的游戏环节:四人一组,每人出一张扑克牌,看谁先凑出24,谁算出来牌就归谁,最后谁的牌最多谁就获胜。这不仅让学生复习了表内乘除法和运算顺序,而且极大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领略了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十五

----来自日本小学语文课堂的启示此案例来自日本东京学艺大学附属小金井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单元名称为《问题追踪》。该单元以一篇说明文《拱桥的构造》(《教育图书》版)为主。教师安排了由阅读、理解说明文人手,让学生从中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最后将调查结果以报告会的形式发布等一系列活动。下表为单元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主要活动内容。从下表所示的单元教学基本流程中,我们看到其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单元设计和教学过程。无论是单元的总体设计,还是教师的教学指导,都体现了一个鲜明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问题,自己动手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显然,单元教学的根本意图在于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始终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甚至对课文的讲解过程也设计为以追踪、帮助学生解决疑问为切入点来进行。日本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因此,在学校或教材的单元设计中,类似这样形式的教学十分普遍。《问题追踪》基本教学流程(共15课时)主要活动课时学生教师第一次(2课时)1、阅读全文,梳理问题与感想。2、就各自的疑问与感想交流。3、将各自的疑问与感想写在卡片上。4、制作、观看问题栏。.组织学生阅读全文。.以大家的疑问为中心组织交流。.发卡片,布置填写问题、感受卡。.在墙上张贴大张的白纸,布置问题专栏。第二次(6课时)1、阅读、理解、讨论。2、结合理解、讨论,寻找每段中的重点句。3、划分段落,并给各段加上小标题。4、使用重点语句,给文章列出提纲。.从解决问题着眼,组织阅读、理解、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鼓励对作者观点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提示关注、理解重点句、段的含义。.依据重点句,让学生给每小段添加小标题。.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以能划分出段落为基本目标,给予学生鼓励。鼓励个别学生对段意进行简单概括。.使用重点语句,列提纲。第三次(3课时)1、根据各自的疑问,寻找有关图书、资料。2、填写“资料卡”。3、调查结果阶段汇报。.介绍有关科普类图书的知识和资料查找时的注意事项。.与学生共同制作信息一览表。.倾听学生的阶段成果,提示、鼓励学生。.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与肯定。第四次(4课时)1、制定成果发布会计划。2、汇报调研成果。3、相互评价。.指导、参与学生制定成果发布会计划。.倾听学生汇报,提示学生关注、思考他人的观点。.组织学生相互评价。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变革。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应怎样转换,教师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成为许多教师的困惑。不少教师甚至以为自主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在课堂中过多地介入,就有“干预”之嫌,还有的地方明确规定出教师在课堂上最多只能用20%的时间,剩下的必须全部交给学生。我想,这样理解未免有些过于机械和绝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是排斥教师的说与做,关键是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说、怎么做的问题。那么,具体说来,教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呢?我们还是回到上述课堂,从日本小学中的这个案例,来看看日本教师在课堂中都做了什么。解读教师行为1: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在我国,一提到诱发学习动机,很多教师会马上想到精致的课件或精彩的导入,认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的是靠学生喜欢的内容来吸引他们。固然,这是一些可行的办法,但日本更多的教师认为,要激起学生真正的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使他们产生发自内心的调查、研究的动机,更重要地来自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调查、研究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更重要地来源于学生在阅读中对问题的发现,来源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同时能够做到创设条件保证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得到满足。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导入时并没有过多地去刻意设计什么花样,而是直接切入实质性内容,更加注重的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同时,通过交流和填写、展示卡片等活动,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均等的表现机会,从而达到激起每一位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的目的。解读教师行为2:和盘托出教学设计,凸显活动的目的性在单元学习的最开始,教师就将整个单元学习的基本内容、计划、目的、学习时间以及将要进行的主要活动全盘托给学生,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同时,和学生一起拟订基本的学习计划、安排。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把握学习目的,参与学习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每组织一项活动时,又精心制定了针对每一项活动的更为具体的活动目标和要求,总是在活动开始时不厌其烦地进行详细说明。这样做同样也是为了让学生把握活动目的,增强其主体意识,同时保证每一项活动更加有效和具有针对性。教师的这种行为表现源于日本整个教育界对加强活动目的性和针对性指导的重视。比如,在相当于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日本《学习指导要领.国语》中就有这样的中年级阅读活动提示:“活用学校图书馆,对于自己感到有疑问的问题,寻找有关的图书资料进行阅读。”这一活动提示的出台,是在反思、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即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在阅读过程中组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的活动时,常常出现学生大段大段地引用资料的现象。单纯地抄写、引用,虽然可适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很多学生并没有经过真正的积极思考,而是为应付完成任务。为让学生积极动脑,切实提高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学习指导要领.国语》提出明确的有针对性的目标,首先是针对自己感到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查阅,这一要求的提出,迫使学生在阅读中必须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其次要在查阅的资料中进行梳理、提炼,无论是在语言能力方面,还是在思考能力方面,都刘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证了查阅资料的活动更加有效而不流于形式,日本教师对这一教学行为的重视,给我们在实施新课程中避免一些活动的盲目性和形式化倾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解读教师行为3:为学生基本能力的“天然”养成费尽苦心在《问题追踪》单元教学中,我们看到教师默默地做了许多工作。如在学生填写问题、感受卡片时,教师通过巡视,迅速把握了学生的基本状况,并且很快地把学生的兴趣点和疑问归为“关于桥”、“人类的发明”、“人类的智慧”三大类。然后确立了可通过细读教材解决的问题和课外查资料解决的问题,并确定后面学习的几个步骤。在布置学生开展课外查资料活动前,教师根据本单元特点和学生提出的问题的特点,对有关科技类图书的特点、在图书馆的位置及查找途径、方法等做了说明和提示,减少了学生查找资料的盲目性,为一些不太熟悉图书馆的学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更是为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提供了素材。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教辅、教具的制作。在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了两次填写卡片的活动。第一次是在开始时填写问题卡。问题卡上只有几个简单的字:“最感兴趣的地方”、“还想知道的地方”、“感想”。第二张卡片出现在学生完成第一次查找资料的活动后,卡片上列了五项内容:“书名”、“作者名”、“简单内容”、“发现的场所”、“发现者”。两次卡片填写完成后,老师都用胶条把每一个学生的卡片粘在大白纸上,展示在教室的墙上。教师自制的教具只是白纸和简单的卡片,成本极低,由于内容、目的明确,学生填写起来不会感到无从下手,或枯燥与有负担,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在10分钟之内完成卡片填写的,卡片的设计和活动过程虽然简单,但却凝聚着教师的良苦用心。卡片展示的形式使学生在一种完全自主和好奇的状态下获得丰富的信息交流和阅读感受的交流。这种途径远比通过教师的嘴一一告诉学生效果要好得多。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对卡片的精心设计还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视。第一张卡片的填写,促使学生一边读一边积极思考,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激发探究欲望,同时通过写感想,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与见解。第二张卡片的“书名”、“作者名”、“发现的场所”几项,填写起来很简单,但有利于学生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记录和整理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简单内容”一项训练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发现者”则有助于给每一个学生带来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从这一活动的设计,我们看到,教师在从小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上的独具匠心,特别是,学生的种种能力都不是教师直接教授的,而是通过学生主体的活动,在自然而然中形成的,这一点尤其值得我国借鉴。解读教师行为4:引导学生思维和话题的走向,使讨论焦点化在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教师最频繁的活动就是随时随地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无论是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质疑或发表个人见解时,还是学生们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时,教师始终十分随意地,以一个普通的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以他个人的经验和经历,丰富学生的思考,同时也在暗中适时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和话题的走向,使讨论更加焦点化。课堂呈现浓厚的民主氛围。调查成果发布会计划的制定,就是在教师的参与及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的。在讨论中教师还发表了要考虑到允许使用作文、报纸、宣传手册、表演剧等多种形式的意见,这一意见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被大家所采纳。解读教师行为5:融入了血液的鼓励性评价如果深入到日本的课堂,常常可以感受到许多日本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几乎是随时随地、小心翼翼地在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近五十年的民主教育思想,已使日本教师把这一条当作了一项基本的师德。在课堂中表现出焦虑、烦躁与愤怒等情绪几乎是看不到的,相反,看到的是教师以和蔼的微笑面对着每一个孩子,即使他是什么也写不出来的学习非常落后的孩子。在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我们听到不计其数的对不同表现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鼓励。“山本同学跟以前相比进步真是很大。”“小林同学的这个词用得真是棒极了。”“井上同学发现了一个大家不太注意到的细节。”“我们班这次调查活动一定是全年级最棒的”……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和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这段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重要。的确,有时候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尽管是出于善意的目的,但却会给孩子的一生留下不可挽回的后果。给学生以激励性的评价不是停留在口头或在需要做时才做的一种点缀,它需要渗透在教师的教育思想中,落实在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中。当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已成为不需要教师刻意去提醒自己做的时候,新课程所倡导的民主教育思想才算真正深入到了我们的教育之中。解读教师行为6:充分关注差异,关键时刻给予特殊的帮助在上述单元教学的第二阶段(第二次课),教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别提出“划分段落”和“概括段意”的不同要求,这是教师关注学生差异的一个表现。同时我们还特别要提的是,在日本的课堂上,常常会看到教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帮助。《问题追踪》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两次个别辅导。一次是在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阅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阶段。在学生填写问题卡的时候,教师走到几个设怎么动笔及只写下简单的几句杂感的学生跟前,启发他们从课文中找出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当我们后来问教师“为什么要在这一环节给予特别帮助”时,教师很明确地回答说:“这一环节呈学生下面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提出了问题,有利于使学生产生主动、继续学习的愿望。而如果没有掌握很好的思考方法,在提出问题的环节上遇到了困难的学生,可以想像,他在后面的学习中,恐怕只是一个被动的旁观者,甚至会影响到他对整个学习的兴趣和态度。”从教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日本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思考力等终身能力培养的意识十分强烈。第二次个别辅导是在“资料、信息的收集、选择与交流”过程中。当第一次查找资料的活动结束后,很显然,学生由于家庭情况及查阅资料的经验、能力的不同,在资料查阅成果上表现出了差异。我们发现,为帮助个别在查找资料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把事先预备好了的一些材料,在适当的时机提供给班里的个别学生。同时,还弯下腰去给个别学生一些提示,如,“学校图书馆中有什么资料”、“上网也可以查到什么资料”、“从区图书馆、市政府也可借到某材料”……必要时教师还会带领个别学生到图书馆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查到自己所需的资料,有时也常有意地把他们与一些稍强的学生安排到同一小组,或找些资料与个别学生一同分析、研讨、整理、筛选等。在日本,政府鼓励肩’条件的学校在必要时采用“tt制”的方式,即两名教师合作,一名主讲,一名在课堂巡视,参与小组活动,以便及时把握学生总体情况,对个别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予援助。这样,一堂课由两名教师共同合作完成,以蒋实关注个别学生、让所有学生均衡发展的教育理念。解读教师行为7:真心实意营造宽松、安全的氛围走进日本的课堂中,还有一个很大的感受,那就是几乎所有课堂中呈现出自然、宽松、安全的氛围。日本教育界认为,一个民族要发展,它的建设者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是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来源于想像力,而一个人的自主性、想像力、创造力要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发挥,一个安全、宽松的教育环境是最基本的前提。这种氛围的营造,教师无疑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上述单元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大家始终是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研讨与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常常为别人取得的成绩、进步而真心地鼓掌、祝贺,为别人给自己提的意见、建议真诚地表示感激。在一次我无意中半途闯进的语文课上,我刘教师的这一责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是临时决定闯进的一堂小学语文识字复习课。教师让学生从家里找些串谜,通过猜字谜的方式来巩固学过的生字。临下课只有5分钟了,教师进入了最后总结阶段。只见教师手拿一根粉笔,在黑板上从上至下写了“54321”几个数字。教师问:“在这堂课上,感觉自己收获极大,自己表现也很出色的,暂且列为‘5’数字列中的人群,有谁认为自己属于‘5’类的请把手举起来。”话音刚落,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这时教师又说:“感觉比较有收获,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也很努力的,暂且归于‘4’数字列的人群,请把手举起来,让老师看看有多少人?”话音刚落,又有一部分学生举起了手。让笔者震惊的是,居然到了数字“1”,用教师的话说:“今天上课糟极了,没听懂,自己表现也不太好的人……”教师的话音还未落,立刻,两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教师连忙让他们一个一个仔细地说明他们为什么把自己列为“1”类。一个学生说他找的两个字谜没有一个被猜出来,因此他很扫兴,觉得自己的表达失败了,于是这堂课后面的内容也没有心思听,所以觉得没有收获,很糟。教师马上充分肯定这个学生积极努力找来两个字谜,已经很好,之后,又帮助他分析了一下原因:或许是由于他找的字谜难度太大,所以大家都没猜出来等,让他不必灰心,继续努力。一堂课在轻松的气氛中结束了。这让我想了很多。如果是在我们的课堂,当教师说到“厂时,还会有人坦诚、自然地举手吗?恐怕很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评价对学生的压力太大,在整个评价的过程中,甚至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一种安全的感觉,没有营造一种自然的气氛,以致逼得学生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不好”,害怕真实地暴露和面对自己的过失,甚至为此说谎、编造成绩等。另一方面,更有很多学生因为评价暴露了自己的过失而失去尊严,受到惩罚,甚至就此失去信心。在日本的课堂上,之所以学生敢于在全班同学和老师面前坦白自己的真实的学习状况,是因为评价没有使他们产生不安全感,大家在真诚地交流,正视问题和缺点、错误,彼此原谅、理解,丝毫没有被鄙视、嘲笑的可能。因此,一个安全的氛围是保证教学更具客观性、真实性,保证教师能真正了解学生,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从而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一个前提。以上只是从一个案例中提炼出的几点感想,或许并不全面,但它至少提出了教师在课堂中最基本的、最应注意的职责,同时,它也再次告诉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教师能够做的事、应该做的事有很多很多。这些事比教师以教科书为蓝本,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教案照本宣科要复杂得多。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契机。当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时;当他以满腔的爱心和责任感细心呵护着每一位学生时,他能够体验到教学不是在完成一项工作或任务,而是在进行一项快乐的创造性活动,他将赢得社会和学生对他的虽崇高的尊敬。

上一页[1][2]。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十六

高职土建专业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能为土建行业培养更多的人才。目前,高职土建专业教学与这样的目标要求有很大差距,存在一些问题。

1.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1教学的盲目性。

着眼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也逐渐的放宽其办学的思路,扩大土建类专业的开办,土建行业发展很快,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市场的定位,造成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不能符合市场的需要;学校实践基地的欠缺,造成了对学生的训练不到位,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而且,目前高职院校的土建类专业的教材的实用性和专业性还不够,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进行创新式的教学,造成土建类专业教学发展的停滞。

1.1.2课程改革不够深入。

在对高职院校的土建类专业进行创新改革的过程中,课程的改革不够深入。由于土建行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土建类专业的教学发展,但也造成一些课程的改革不够深入,一些教材和课件等不能与时代发展结合在一起,不利于实际运用,使创新的意义打了折扣,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和创新。

1.1.3专家教学的缺乏。

专家参与的教学是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必须增强专家的参与程度与深度。在进行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光靠教师的教学是不够的,专家更能掌握土建专业的`发展动向,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土建行业实际状况,更能够明确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但是由于在一些高职院校不能明确专家指导的作用,使得在课程设计上,专家教学明显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1.1.4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高职院校的土建类专业是为社会培养建设行业的应用型的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得到创新和发展,土建类的行业资源也在逐渐的增加,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参与到行业调研中去,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又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能不断的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的规划能力,使学生不断的接受新理念和新技术,更好地进行创造和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社会和教育的发展需求,推动目前很多企业和学校进行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在企业提供的平台中进行实践和学习。

二、创新教育在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2.1课程内容的选择。

在高职院校的土建类专业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课程的选择,因此,一般采用职业分析法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调查研究,不断的深入市场之中,分析土建类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实践创新等情况,能切实的为学生安排最适宜的课程内容,真正的通过实际的调查,实现对学生教学的能切实联系到实际,为学生提供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课程内容。要通过不断的进行职业分析,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职业的特征及技能要求,切实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造能力,不断成长与进步。

2.2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教育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首先要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才能进一步确定教学方向、教学方法。确定教学目标,根据社会发展、土建类工程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制定学生应掌握的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内容,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2.3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

高职院校土建专业开展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紧密结合。土建专业是注重实际演练的一门专业,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学生对实际操作的认识,不断的加强学生实践的能力,结合社会土建行业的发展,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进教学,达到真正的让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参与到实践中去,在实际操作中学以致用,切实的与土建行业的人员深入的交流,明白课堂上所不能领会的知识,能知道企业的需要。通过这些实际体会,不断的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充实自己,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

2.4开发新的课程体系。

高职土建专业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就是能通过对学生的创新型的教学手段,能促进学生就业,能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能够熟练的进行土建行业的操作。要求在教学中在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同时,还应该不断的进行创新,开发新的课程体系,能不断的对企业进行考察和探索,合理的借鉴国外的课程开发的成功案例,对课程体系进行开发和创造,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对课程进行科学设计,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和职业岗位的角度,设计出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的课程,开发新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不断的得到专业技能的训练。在新课程的开发的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际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改进传统课程的不足,不断完善新的课程体系,切实保障学生充分的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技能。

2.5优化课程结构。

创新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要加强对课程结构的优化,对专业教学模块进行划分和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学生输送符合企业需要的土建类的专业技能,并能不断的满足社会发展给土建专业带来的转变,使教学内容既能满足学生自身职业生涯的需要,又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职业人才需要。首先要在对高职院校土建专业的学生进行创新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对课程进行整合,通过课程的各个结构之间的合理调整,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课时比例更趋合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系统的将理论与实践知识融合在一起,不断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促进学生在学习牢固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对相关的周边附属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进一步扩大专业知识视野,以利于对实际操作的指导,增强职业的选择和就业能力。

2.6按照职业的要求开展实践教学。

在进行创新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土建行业的要求要有较高的实践操作的能力,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学时,一定要切实的以目标职业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真正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能使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工作中去。只有在职业导向的作用下,才能使学生真正的了解自身和职业,才能更好地对自己进行训练,以职业的目标要求自己,促进自己得到进步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建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对工程施工、工程管理、工程监督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建行业是注重实际操作的行业,在高职院校进行土建类专业的创新教学,实践教学是重中之重。要让学生不断的真正参与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理解、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可以采取与企业联合在一起的途径,通过联合办学让学生参与到工程实践之中;或者通过带领学生深入企业,通过真实的参与操作,切实的了解和学习土建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要结合土建专业的注重实践的特点,在课程的设计上保证50%以上的实践训练,从课时上切实保障学生实践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现场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职业目标,了解土建工程的发展前景和趋势,更好地端正学习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土建专业的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是高职院校土建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的环节,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切实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明确职业目标,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就业。在进行创新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更加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只有有效的进行创新教育,才能真正的促进高职院校土建专业的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十七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靠语言,教师语言情感的流露,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影响特别大,学生们会随着你富有激情的语言进入到兴趣中去,随着你鼓励的语言投入到认知中去,随着你赞扬的语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准确、清晰、精炼,更重要的是要亲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励性。低年级学生心灵比较脆弱,教师过多地指责和过高的要求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降低其自信心,削弱他们的创造兴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个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好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你真棒!”“再想想”“谁有更好的办法?”“你能当一名合格的邮递员吗?”等等富有激情的语言。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十八

(福建省泉州晋江市英林镇达德小学)。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课堂上师生有效互动。新课程实验证明,和谐氛围是有效互动的前提,自主探究是有效互动的关键,教师引领是有效互动的保证,激励评价是有效互动的催化剂。

关键词:互动;氛围;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从而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促进个性张扬,让学生在互动中不但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怎样提高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下面浅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和谐氛围,有效互动的前提。

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能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增强记忆。教师能左右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对学生多赞扬鼓励,少批评指责,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启发、得到鼓舞、看到希望,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而好奇和探究正是学生的自主权。

新课程提倡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细心呵护学生,把学生当朋友,用亲切的笑脸、和蔼的话语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只有这样,互动才会和谐有效。

二、自主探究,有效互动的关键。

只有植根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沃土,互动才可能根深叶茂。探究总是从问题开始,好的问题能让人产生认知的差异,能让探究者总是朝着问题所显示的心理目标逼近。因此,设计的问题应是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当教师把关键性的问题提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尽情地探索,使互动有了充足的空间和迫切的需求。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不同三角形各个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但它们却隐藏着一种神奇的关系。请你们选用各种工具,想出不同办法来探究。”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有的学生在折,有的学生在剪、在拼,有的学生在量、在算,有的学生在讨论……这样的互动就变成了学生内在的需求。以往的教学是教师先画一个三角形形,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学习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并且直接提示学生可以用量、折、拼等方法来求。()这样的引导,教师已经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只要执行教师的命令,就能轻而易举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这样他们就失去了探究的机会,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我的体会是变复习铺垫为开放导入,变一问一答的“小步走”为呈现问题的“大步走”,还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力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证明,只有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才能形成师生、生生间真实有效的互动。

三、教师引领,有效互动的保证。

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正处于发展阶段,生活阅历不丰富,所以他们的发展不能自发完成,这就需要教师的引领。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又离不开教师。没有教师的引领,就不可能有高效的互动,学生的自主探究、交流汇报就可能会流于形式。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运算律在小数计算中的运用时,例题为:学校新购买40套课桌椅,桌子每张72.5元,椅子每把27.5元,一共要花多少元?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学生列举三种方法:生1分步计算,生2列综合算式计算,生3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边板书边表扬“很好!”接着又问“还有不同解法吗?”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非常投入,教师也很满意。最后教师说:“同学们的办法真多呀,都很好!你们以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只理解自己的一种方法,并且几乎停留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思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学生理解、掌握多种解题方法的目标就成了空谈。这一教学片段,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理解各种解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区别,从而使学生的构建活动和交流富有意义。

为了调控课堂教学,使活动有序开展,教师要介入;为了“挑起”学生的争论,使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教师要介入;为了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活动,引发其深入思考,教师要介入;为了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成功体验,教师要介入。实践证明,只有教师适度介入,进行价值引领,才能保证课堂互动的深入有效。

四、激励评价,有效互动的催化剂。

激励促进互动,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真诚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注重因材施教,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采取激励评价语言。

当学生成功时,一句“你真棒!”带给学生的是莫大的光荣;当学生失败时,一句“换一种思路试试!”带给学生的是莫大的信心;当学生进步时,一句“我发现你比以前更优秀了!”带给学生的是莫大的动力;当学生出错时,一句“你真积极,下一次肯定会更好!”带给学生的是莫大的信任。实践证明,教师的激励评价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内心需求,从而把互动不断推向高潮。

构建师生有效互动的数学课堂,远不止要改善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教学方式,重视教师的价值引领和激励评价,如果想进一步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成就高效课堂,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生思维碰撞、情感沟通、经验积累、能力提升的舞台。

参考文献: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十九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充分了解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笔者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书上的练习。一生突然大声说:“有一只鸽子的信送不出去。”笔者微笑着询问是哪一只,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回答:“15-9。”在老师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想当时笔者如果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蔡林森说:“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二)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

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笔者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做出不断的调整。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篇二十

摘要: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本文从六个方面浅述了如何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效益。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效益。

实践教学是职业技术类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手段。它的形式主要包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参观见学、社会调查、实习锻炼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能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创新热情、培育团队精神、提高岗位任职能力。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据。它分为分目标和总目标,分目标依据单个具体的实践科目、实践教学环节制定;总目标是指通过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实施方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整合,建立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精品”理念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分目标的集合体。制定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时,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新理论的应用性及岗位任职的针对性,考虑实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能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发挥导向作用。

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一是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随着职业技术类院校培训规模的扩大、培训类别的增多,构建不同专业、班次的实践课程体系十分重要。在着眼急需、突出重点、消枝强干的思想指导下,按实践教学规律,优化实践科目,调整学时分配,合理配置实践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实现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衔接。二是编制规范的实验(训)指导书。实验(训)指导书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指南,一份规范实用的实验(训)指导书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实验(训)指导书应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项目、目标、要求、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考核标准等各项内容。同时,要强调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建立技能测试题库。

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提升实践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技能型”人才培训的需要,需要广泛开展教学、学法创新活动,建立灵活多样、富有实践教学特色的方法手段。如: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块式实践教学等。开放式实践教学是指管理开放、时间开放、设备开放、实验内容开放等等,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想练就练”的实践教学环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模块式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在深入分析每个工种和技能的基础上,按照工作标准(岗位规范),将实践教学项目开发成不同的培训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每个模块的课程设置和实践内容,以掌握必要的技能为目的,以胜任本职业的能力要求为目标,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干什么实践什么,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知识。

四、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物质基础,主要是指各实验(习)场所及其实验设备(器材)建设。一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从事实践性教学和科研的实体,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实验室建设应突出针对性,根据实践教学需要,为学员提供一个逼真的教学场境,增强教学时效性,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变“会操作”为“精操作”。二是加强校内实习场所建设。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体现在动手能力上,教学基础设施较好的院校,应根据岗位的'需要建设配套的专业实习场所,满足校内实习的需要。建设时应突出“实用性、针对性、规范性”特点,与实践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专业特色相适应,发挥教学、示范、科研等功能。三是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利用驻地企业与教学相关的设施资源,建立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同时,还应建立校际间联系,实现资源共享。

五、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一是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训。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仅应具备“讲师”的教学素养,即良好的仪态,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板书、口语表达、多媒体运用和教学管理能力;还应具备“技师”的专业技能,即会操作维修实验设备、会讲解示范、会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因此,要制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养计划,采取短期培训、岗位练兵、送学进修、攻读学位等多种途经和措施,提高其综合素质。二是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充分考虑高学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给予优惠条件,注重从源头上改善队伍结构。三是制定有效的岗位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加强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督查、考核,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开展研究,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在职称评定时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单独评审。

六、规范实践教学管理。

规范管理是提高实践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是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行为准绳。一是完善规章制度。实践教学工作涉及面宽,要保证组织管理工作到位、教学环节合理衔接,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建立健全实验设备(器材)、信息、环境、安全、人员管理及实践教学评估、奖惩等制度。二是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过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而科学的管理是实践教学成功的保障。院校应成立实践教学管理机构,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工作,并定期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升实践教学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2]顾卫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1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