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专业24篇)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专业2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04 09:45:02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专业24篇)
时间:2024-03-04 09:45:02     小编:薇儿

总结是一种思绪的整理,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清晰简明的语言表达,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总结。以下是一些个人成长总结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一

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调查等途径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就这个概念本身而言,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引导,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景,适时点拨,激发学生自由探究的兴趣;二是学生的地位,通过探究问题和问题的解决辅助教师设计课堂;三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有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两种。

二、当前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很多学校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智”的方面,而忽视了“体”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偏差,体育课程不受尊重。体育课程被一些学校与学生家长冠上了“玩世不恭“的错名,他们对体育课所持的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体育课没有被摆上“必修课”的位置上。这也导致了很多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时间不足,而且经常被语文、数学等传统强势课程所占用,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内容枯燥,教学方式落后。很多中学体育老师缺乏创新能力,教学沿用老一套,更甚者以自由活动充当正常课堂,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热情较低,教学效果很差。在教学方式上,“邯郸学步”的方法是很多教师的惯用手法,让学生一味地模仿,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抑制;在教学内容上,高低年级不分学习级别,内容单一,没有渐进性,通常都是重复着一些基本的运动项目,学生很难学到新东西。

(三)设施短缺,设备利用率不高。很多贫困地区的中学缺乏必备的体育运动工具,学生的兴趣被扼杀。而一些经济水平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出于“唯成绩论”和安全性的考虑,压缩体育课程数量、时间和频次,学生体育兴趣较低,体育设备不能获得有效利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是提出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处于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发问、踊跃质疑。例如,在第一堂排球课上,学生初次接触软式排球,又软又轻的球可能会引发他们的好奇。教师适当地安排一些游戏让学生充分接触软排的同时,安排一些游戏让他们接触“硬排”。这时候,学生就会在游戏中激发出诸如“软硬排球有什么区别”“什么情况用”“什么样的动作更合理”等一些疑问,质疑引发了学生对排球的'兴趣,并将驱动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

(二)开放课堂,提出假设。

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要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踊跃思考,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式体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能力,采用独立的或者小组式的方式,对所质疑的问题进行各种假设,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并将自己的或者小组的结论清楚的表达出来。

(三)自主探究,适时点拨。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要素是自主探究,它要求学生针对问题设计探究方案,进行问题的探究,得出探究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点拨。在探究式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或者查阅,提出解决问题的计划,并将计划付诸体验,将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结论。例如,在原地投掷铅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两脚平行站立正面投掷铅球”和“两脚开立侧身转体投掷铅球”两个不同的场景,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或者以其他方式(如观察他人)去探究哪一种方式更能将铅球投掷得更远这一问题。学生将探究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得出投掷铅球的正确方式,领悟原地投掷铅球技术动作的要领。

(四)归纳总结,应用创新。

在探究式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自主体验探究外,还可以采用合作探究,通过互助协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补充,整合归纳结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如:“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对他的回答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等等,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学生间观点相互补充,激发对自己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修正,使得结论更加完备、合理,也可以运用体育专业术语、图表等系统而又简明的形式加以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把探究得到的问题提升到实际生活或者其他领域中。

四、小结。

探究式体育教学法不仅关注学生“学什么”,更关注学生“怎么样才能真正学懂”,在“让学生自己学会并进而会学”上下功夫,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互助协作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中学体育教师应该进一步探索此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而有效的运用。

参考文献:

[1]王林.高校体育课程探究式教学刍议[j].体育与科学,2003,24(3):77―78.

[2]唐智松.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01,(5):13一16.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二

(湖南省长沙县白沙中学)。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英语教学对教师与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乡村学生因缺乏自信、不善表达等原因造成不想学、不爱学、不深学的问题,这对乡村英语教师来说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巨大的挑战。因此,乡村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构建“转”“传”“带”的多元教学模式,通过“转角色转教法转学法”“传经验传技巧传心得”“先进带后进,后进学先进,学生带学生”的方式,以教学资源、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教师教有所成、学生学有所获的目的。

新课改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乡村初中生学习英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教学怎样做?这些问题依然是乡村英语教师面临的棘手问题。作者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特提出构建“转”“传”“带”的多元教学法,即“转角色转教法转学法”“传经验传技巧传心得”“先进带后进,后进学先进,学生带学生”,形成教学互动、生生互助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质量。

“转”角色:自新课改以来,我们提倡教师要转换角色,但始终“人转心未转”,教师教学始终处于教学的“金字塔顶端”,对学生严肃有余、亲和不足,造成学生从内心对教师有隔阂、有抵触。因此,教师要完成角色转换,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学生,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课堂、课外多了解学生,走入学生当中。只有身处学生之中,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愿学什么、想学什么。在课堂中,把自己当学生,以学生对学生的方式互动,让学生感受到平等轻松,从心理上愿学;在课外,以朋友对朋友的方式拉近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可信,从思想上想学。

“转”教法:新课改英语教材内容简单易学,但仅依赖于教材会造成教师教得空泛、学生学得乏味;课堂教学虽师生互动性有所改善,但仍沿着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教师问学生答,依然是教师主动教授、学生被动接受。因此,教师亟须转变教学方法。“尽信书不如无书。”()首先,教师备课不能唯教材是举,应该把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与风俗习惯密切相关的知识融入教学,使课本知识生活化、接地气,让学生感觉英语不是高不可攀,从行动上能学。其次,教学方式形式多样。一方面,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学生授课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备课、上课、课后辅导的教学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观察并及时提供帮助,增强学生教与学的体验感;另一方面,创新教学形式,新课改背景下,利用新媒体教学成为新常态,多利用图文并茂、幽默视频的英语相关教学,并发挥网络媒体、多媒体的教学资源的载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身心上可学。最后,要经验丰富学生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英语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互动,主动查找资料、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长知识,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让学生真学。

“转”学法:英语教学在教更在学上。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四大技能。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大同小异,只因学习方法各有不同,致使学习成绩也千差万别。“学霸”“考霸们”缘何屡屡刷到高分,不是因为他们的学法有多高明,而在于他们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学法。因此,学生要会转变学法,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无论成绩如何,都要树立良好的信心,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学科只要愿意学、坚持学就能学好,本人要好学;学生要善于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善于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借用自己最擅长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如,喜欢看英语读物那就多读,喜欢听英语歌曲就多唱歌,做到善学;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的45分钟,满足于课本知识,多参与英语相关的活动,多在生活中与教师、同学用英语交流,把英语学习视为一种乐趣,做到乐学。

二、英语教学贵在“传”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转变教法并未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英语教学比较封闭,学生与他人进行学习经验、技巧、心得方面的.分享少。因英语语境的氛围不浓厚,这也使学生学习英语成为“闭门造车”。因此,要想英语教学更上一层楼还需“传”,即“传”经验、“传”技巧、“传”心得,来实现。

首先,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技巧心得传授给学生。学该怎样学、读些什么书、做些什么题。鉴于初中生处在叛逆期,因此,不能一味教学生怎么学、看、做。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把学英语的误区尽量地归纳总结,以明了的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如,有些学生大搞题海战术,盲目倾向于做题提分,结果“高分低能”“能写不能说”,因此,对于此类学生教师应加以引导,把做题的危害详列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做题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能说会道”“学以致用”。当然,教师也要加强与其他学校教师的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方式,为学生学好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经验技巧心得传授给同学。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传授,突破了师生有序的辈分,更能达到传授的目的。因此,可通过高年级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经验、技巧、心得传授给低年级学生,成绩好的将自己的学习技巧、心得传授给成绩不好的,以借笔记、交流会、英语辩论会等形式,达到互学互鉴的教学目的。同时,也可以加强与教学资源优秀的学校交流学习,提升本校学生的学习能力。

英语学习中,学生学习互助的现象很少。学习先进的“嫌贫爱富”,学习后进的“不屑一顾”,各自为战,造成结果是英语成绩严重两极分化。鉴于此,很有必要在学生当中形成助人为乐的“带”字教学法。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一个班级内,构建“一对一”结对帮扶小组很有必要。将兴趣相投、学习成绩差别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在课堂课外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从齐头共进、学习共促两方面相互学习和交流,实现学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后进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先进带后进,后进学先进,学生带学生”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在有效的学习小组内,各个学生之间要积极“向同学求教,向书本求学,向实践求真”,达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现代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要转变角色、观念、教法及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更要注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通过“转”“传”“带”的多元教学法,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多元教学法的实现,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更需要学校和家庭的积极配合。但如何发挥学校和家庭在多元教学法中的最大效用,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峰。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j]。考试教研版,(29)。

[2]王道福。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光明日报出版社,-04(01)。

[3]马洁。谈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现代教育教学导刊,(10)。

[4]王容。情境认知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02)。

[5]王冰冰。新课改教学环境下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感悟[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三

论文摘要:中学数学教育的目标应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怀疑、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面对从童年走向青年的初中生来讲,培养他们具有各种能力,使之毕业后能适应社会,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我们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周边很多村庄相继富了起来,有些家长把孩子送进了市重点中学,我们这里的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分数段拉得很大,个别好一点的学生,有八、九十分,差的只有几分,一个班成了优生、中等生、后进生、特后进生的联合体。

过去笔者在教学中,总是根据教材,分析重点和难点,再根据经验,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教学要求,采取教学措施,长长短短一刀切,好好孬孬一锅煮。课堂上搞“一言堂”,不管学生爱听不爱听,听懂没听懂,一个劲地讲深讲透,一讲到底。结果尖子不“尖”,差生更差,中等生呆滞,搞的多是低效劳动,甚至是无效劳动。笔者深感再用这种方法教下去没前途。学校靠质量生存,而教师要靠学生的成绩说话,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发展学生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些对学生成长很重要的东西凸显出来,变成教师的自觉追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亲身体验学习的理念,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传授知识仅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一种数学思想,学会一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数学素养。

一、转化后进生。

后进生制约着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后进生的转化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笔者感觉后进生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思维能力滞后。

小学数学主要是四则运算,单向思维,只问结果,不问原因。学生一进入初中,知识内容发生了变化,但思维能力跟不上,造成了学习上很“吃力”。

2.后进生“死读书”和“不看书”

死读书型的学生可谓“用功”,他们什么都记,甚至书上的例题也记,这类学生初一数学成绩还可以,进入初二就不灵了;不看书型的学生,平时除了听课,做作业外,不注意看书,上课听多少是多少,需记住的知识没记住。

3.对学好数学信心不足。

这些学生长期数学成绩上不去,经不起心里挫折,产生自卑感,出现兴趣倾斜。针对后进生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培养他们抽象概括地能力,运用数形结合教学,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其次,培养正逆思维能力,运用反例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总结,发现某些数学知识结构的互逆性。第三,在教学上开展情感教学,语言亲切,平等待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积极鼓励。同时设计坡度教学,在进度上先慢后快,在内容上先易后难,引发兴趣教学,提出新颖问题,激发兴趣。运用直观引发好奇心,提倡一题多解诱发求知欲。

总之,由于非智力型后进生常常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久而久之,慢慢养成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因此,对他们一定要施以爱,要克服偏见,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把更多的爱倾注在他们身上,即“偏爱”

他们,要像农民对弱苗那样,给他们多一点保护,多一点浇灌,使他们和其它幼苗一样,能茁壮成长。

“偏爱”后进生,能更好地沟通师生的感情,密切师生的关系,消除师生间的情感障碍,有利于教师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能使教师更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正经受着猛烈的冲击,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对课堂教学的形式已有很大突破,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更要注重研究学生“怎样学”这一课题。著名教育家瓦尔德曾经说过:“平庸的老师只是叙述,好的老师讲课,优异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发。”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克服目前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为了最经济地、最优化地进行教学,教师应转变教风,强化学生的自学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的是让学生自觉上路,主动入门,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从而达到开发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同时懂得自学的重要性,为今后做好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学生自学前,笔者结合自学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的兴趣,学生带着问题结合自学提纲进行自学,可以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进行讨论,或向教师提出疑问,在理解后进行记忆,做一部分练习题,检查是否真正理解,校对改错练习题,通过对练习中的错误纠正,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自学知识,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概念,这样教材中较容易的内容,通过自学就可以理解了,不懂的问题同学们也能积极思考,展开讨论,注意带着问题听教师上课。

三、在教学的重点上注意设问。

1.设问的深度要面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提问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不应为提问而提问,这就要求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学生回答之前必须经过一个思考过程。问题太容易,学生没有兴趣,或简单地回忆就答出,不利于锻炼思维;问题太难,学生回答不出,失去提问的'意义。在新授课中,开门见山提出有趣的问题,设置一个悬念或矛盾,让学生有“欲进不能,欲罢不甘”的之感,而后在逐步引导下充分调动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问题解决后,学生心理上自然会产生一种愉悦感,一种快乐的体验,从内心培养了兴趣。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四

1.追求知识的层次目标多,着眼学生的能力层次少。复习课中,教师不能树立太多的目标,而应将题目与知识结构相联系,引导学生从转化、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寻找解题思路,帮助学生解决解题策略。

2.关注教材多,关注学生少。有些老师对教材的钻研和研究很深,但是备学生不足,缺少对学生的了解,不能准确把握大部分学生处在什么程度、好学生处在什么程度、学困生真正在什么地方“困”,讲起来就没有针对性。

3.练习做题多,梳理知识结构少。许多教师把学生的头脑作为一个储存知识的仓库,什么都复习,什么都往学生的头脑里塞。学生头脑里记的知识虽然很多,但是在用的时候调不出来。

1.克服只重“一例一题”、不重知识结构的做法。有的教师讲例题多,配套练习也不少,但是缺少对知识结构的介绍。这个结构一方面指的是这一章这一节在全书中所处的位置,另一方面是理解这一章节编者在编写教材时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教师应把这些知识点像一颗颗珍珠一样用线连接起来,结成一串美丽的知识项链,从而使学生在解题时能够很快地提取出所需的知识和方法。

2.克服只重知识技能、不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的做法。要注重转化思想的应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把较难的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或常见问题,把新的问题转化成老的问题。

3.克服只管上课、不管效果的做法。有的老师一味赶计划、赶时间,忽略了关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复习进度并及时进行调整,制定的复习计划失去了价值,欲速则不达。制定复习计划时,一定要留有机动课时,机动调整,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效复习。

4.克服只关注课本而关注课标少的做法。考哪些知识点,考什么难度的题,这些在课标中都有明确的说明,因此复习目标的制定和复习的实施都应该严格以课标为准绳。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五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没有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扑克牌代替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学生一组来抽扑克牌,每人抽两张,然后把他们相加,谁得的数大,谁获胜。这样,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减法学会了。

一、培养学生听课能力。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得方法,学习效果不明显。怎样教学生听好课?首先,教导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会强调某些问题,这就是本节的重点,学生在听课时,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和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的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二、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

归纳演绎。归纳就是将多个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是从一些例题中归纳出来的',当把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来时,也就是演绎。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类比与联想。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即为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类比,可增强对两个公式的理解,并可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帮助。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创设适合的学习背景。

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教学背景。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44页,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开头提出的一个关于踢足球的问题,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踢足球,这样的背景对学生的学习就没有什么帮助,但是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这一情况,及时地将此背景巧妙地进行创改,如将上述问题改为:打篮球的问题(本地区的学生都打过篮球),就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就会有很大的帮助。经过创改后,学生多数都能理解并能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效果非常明显。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六

摘要:研究表明,用比赛法取代传统篮球教学方法,不仅能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以及良好的篮球意识,还能使学生通过不断的体育教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七

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初中阶段又是学生一个很重要的发展阶段,所以体育教学成了初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教学内容。在初中学习过程中,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和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篮球是现在很热门的一项运动方式,针对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训练中学到更多。在篮球教学中教师要在开始教学、设定目标、组织训练等多个方面分层次地进行教学,只有这样全方位的分层次教学,才能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提高篮球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分析学生的篮球水平,合理分组。

篮球这项运动并不是一个人的运动,它不仅需要技巧和水平,更需要小组的配合,只有大家团结在一起才能将篮球打得精彩。分层教学首先要先了解学生,只有对学生有了解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让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受益。在了解学生的时候,教师可以从篮球基础、学习能力这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定与划分。比如有的.学生虽然没有篮球基础但是他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有篮球基础但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弱;还有的学生既有篮球基础又有很强的能力。教师在了解学生的水平后,可以将学生按照优差结合和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小组,这样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就可以相互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根据学生的层次将学生分组学习和训练,一方面可以营造好的运动氛围,让学生互相带动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形成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这对于学生以后打篮球比赛是很有帮助的,甚至也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二、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式。

正是因为学生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对每一位学生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而且明白自己前进的方向。不同的学生学习篮球的能力和进度不一样,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给所有的学生都设定一个目标,会使有的学生达不到目标,有的学生认为太简单,这两种情况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篮球技术的进步。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是掌握好基本动作,打好篮球基础,在运球过程中只要手不离球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多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就应该教授他们一些打球的技巧,让他们能在篮球运动中灵活地运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他们严格要求;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寻求新的打球方法,对于打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要灵活应对。在分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扎实基础,还能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拓展和个性发展。

三、训练中的分层。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和升华,篮球教学也是如此,需要学生不断地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打球时的问题,在训练中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并互相交流、互相激励,做到最好。学校的统一教学,对于技术差点的学生来说,没有扎实的基础技术,在训练中会频繁地出错,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那些有能力的学生来说,统一的训练会让他们觉得枯燥、没有难度,会逐渐失去学习篮球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次训练,基础薄弱的学生就先练习基本的动作,比如运球、投篮等;基础技术比较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篮球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加难度,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训练中得到提升。关于体育教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男生和女生的体质和能力不同,在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男生和女生分开进行训练,这样更有利于教学。在日常的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男生对篮球比较感兴趣,而很少有女生喜欢篮球这一体育项目,如果让男生和女生一起训练,一方面女生可能会放不开去学习和运动;另一方面男生和女生体力不一样,一起训练很容易打消女生的积极性。因此,在篮球训练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将男生和女生分开训练,这样在教学的时候老师也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更容易帮助学生提高篮球水平和教学质量。

很多教学实践证明,分层次的教学方式的确可以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有更大的发展。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了解学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升自我。在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尝试着实行这种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要求、进行训练,让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做得更好。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八

一、问题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人们常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尽管有其片面性,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中学生确实缺乏合作能力,集体观念淡薄。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猛,信息瞬变,各行各业事业的成功都需要人们具有合作精神,但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这与未来的人才观是相矛盾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产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评价建议”中,也强调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其中包括“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更新知识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实验的理论假设。

本实验在实验班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研究”实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搭配成合作学习小组,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作用,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从而达到实验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强于对照班;数学学习能力强于对照班。

(三)实验的理论依据。

1、该课题符合“学生主体论,教师主导论”的现代教育思想。

2、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学生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形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愿望,那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应该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研究、去探索,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

3、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符合布鲁纳的认知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的主动参与者。

4、《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有效的学习策略。

二、实验的具体内容。

本实验主要分三个阶段研究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探讨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形式:是按组内异质分(即各小组中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的比例都相同)较好,还是按组内同质分(即同一个学习小组的人员是同一个层次的学生)较好:小组合作学习较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比较有无优势。

(二)探讨合作学习小组中,几个人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效果最好。

(三)探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什么情况下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效果好,什么情况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好。

现第一阶段已完成,以下汇报的是第一阶段的有关情况。

三、研究方法与检测。

(一)研究方法。

我们这项研究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具体是等组实验法,坚持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问卷调查与多项观察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对象主要选择本校八年级(1)班、(2)班、(3)班,其中(1)、(2)班为实验班,且两个实验班的分组方式又不同:(1)班按组内同质分组,(2)班按组内异质分组;(3)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实验班与对照班并非在学生构成上有明显的质的差别,仅从入学试卷分析,其教学成绩的不合格率曾高达43%,其中最低分只有24分,可知其认知水平并不属于天才学生。且三个班的人数、学生的成绩、学习热情、学习能力、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均无显著差异。

(1)班按组内同质分组:即同一个学习小组人员为同一个层次的。

学生,不同的学习小组的学生层次有差异,以小组的提高成绩为评价标准,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2)班按组内异质分组:即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按1:2:1的比例搭配成4人的异质合作学习小组,优等生担任各组组长,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对两个实验班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当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后,就着手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学习能力。其中合作能力包括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和互帮互助能力。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结果。

经过一年的实验,我们按照原来的实验设想实施实验计划,进行过几次成绩检测,开始时。两个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并不显著(t=1.30,p0.05),而到期末成绩距离逐渐拉大,实验班中,(2)班成绩明显优于(1)班,且两个实验班的成绩都优于对照班。不仅如此,实验班从素质的各方面都表现出优势:在参加新化县数学“化罗庚”奖杯竞赛中,实验班学生有14人获奖,并代表学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这是学校历年来该项目最好的团体成绩,这是对照班无法比拟的。但获奖14人中,(2)班只有4人,(1)班有10人,从这一点可以说明,对于尖子生的培养,按组内同质分组学习优于按组内异质分组学习。

(二)讨论。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研究”实验是一项有意义而复杂、艰巨的工作。计划这项实验分三个阶段用二年的时间完成,如今经过一年的实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因此,分析总结这次实验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这项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我们认为这项实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整体性,实验实施的严密性和连续性以用效果的显著性和可推广性。

我们这套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建立在对教学人员、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条件调查的基础上,以“学生主体论,教师主导论”这一理论为依据,符合布鲁纳的认知论。且课堂教学结构中的每项活动都经过周密的设计,每个环节的落实相当细致。正因为如此,整个实验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项实验研究的经验是典型的,可推广的。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研究的成功不仅促进了合作交流能力、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数学成绩的提高。因此,为素质而教学不仅直接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使学生技能得以提高、兴趣得以培养,而且也促进了成绩的上升,这也是其较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优胜的地方。

出自 cOOCo.NeT.Cn

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地得到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把创造还给教师,使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每个教师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把世界引进教室,使课堂成为现实社会的一个真实知识的组成部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以其独特的魅力,牵动了我校的教学改革,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也将以更务实求真的态度,带领学生乘着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列车,奔向素质教育的彼岸。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九

由于目前在我国学校体育界对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解读,很大程度是把我国整个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直接嫁接到体育教学中,忽视了“体育学习是以运动技术的学习为中心而展开的活动”,造成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出现了各种形式主义的现象。探讨体育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推动体育新课程健康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依据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

开展有效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活动,必须选择适合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的体育学习内容。目前,我国现行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主要包括:体育、保健基本原理与知识、田径、体操、球类运动、健美运动、民族传统体育和新兴体育运动,结合体育学科学习特点,我们可以把体育学习内容分为陈述性内容、操作性内容和策略性内容,陈述性内容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操作性内容是体育学习的主要内容,它回答“怎么做”的问题;策略性内容回答“为什么”的问题。陈述性内容单靠听讲、阅读就比较简单地被学生掌握记忆,不需要探索发现,更多是要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掌握;而操作性内容和策略性内容,单靠老师讲解示范学生很难掌握。一些学习难度不大、比较安全、以练习为主的学习内容可以多安排学生自主学习;一些集体性项目、或需要集体一起进行学习的,有一定学习深度的内容可以安排合作学习;而有一定学习深度,特别是容易产生“问题串”的学习内容,则可以考虑安排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结合学生实际特点,指导学生学习。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身体和心理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运动素质正在不断提高,运动技能储备量比较少,关于运动与健康知识容量少等特点,不宜安排探究性学习。所以,小学阶段注意安排适合于发展机体的平衡能力、模仿能力、反应速度、协调性、灵敏性、节奏感的体育活动,教学宜多采用动作简单、韵律感强,不太复杂而又富于变化的活动形式,通常应该多采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多采用游戏活动形式,使他们在玩中学,既产生愉快的体验,又进行基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习方式一般是通过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在合作学习。

严密组织教学,可以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自主、探究学习。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从展示学习目标,任务分解、提出问题,到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尝试、共同讨论、问题反馈、得出结论,巩固提高等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使学生经历整个学习的全过程,从中得到充实提高,达到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增长运动与健康知识,增进健康的目的;同时,教师把握好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思维流程和运动技能形成情况,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导,使学习活动始终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

四、构建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学习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的身体活动和伴随着身体活动过程中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在体育学习中,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术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体育课程资源在各种体育活动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去获取的。同时,体育学习必须是在承受一定运动负荷下的身体练习过程。所以,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有不同与其他学科学习的自身特点和要求。在体育学习中自主学习是基础与前提,合作学习是形式与途径,探究学习是目的,只有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构建不同学习方式,综合运用三种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三者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构建一种新型的、和谐的体育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更具有时代性。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十

论文摘要:在遵循素质教育原则的基础上,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根据社会长远发展对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潜能开发,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

我们把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发展形成的人的主体性品质称为素质,也就是说,后天培养对一个人素质的形成尤为重要,如何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是我们数学教师面对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话题。这个话题要求每一位数学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1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方向,所以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观念非常重要。素质教对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形成数学观念和意识。另一方面。素质教育还更加关注学生人格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

我们要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创造,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首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我们的教学工作要尽快完成从知识传授向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转变。

2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数学素质教育使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更要重视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所以,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应该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而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形成密切相关。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主动性,教师在刚上课的时候就应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用旧知识带动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尝试以下方法。

(1)用已有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师要适宜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

2.2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针对课堂的实际情况,积极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并踊跃提出问题,给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改变以往教师的“一包到底”的授课方式,把课堂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例如在概念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概念的产生发展、形成等抽象概念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身尝试观察、试验、猜想、归纳、假设、检验等,使学生体验到在未知领域探索的乐趣,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在例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到解题思路的探究过程中来,创设师生共同思考、讨论甚至辩论的课堂模式,教师作为引导者,让学生尝试研究,并对学生的思路和观点给予鼓励和肯定。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应用能力,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建立完善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制度,让学生对作业、习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纠正,既达到了让学生真正理解的目的,又帮助学生形成了自我批判、自我完善的品质。让学生明白了数学问题的解决首先要训练思维的严密性和计算的准确性,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

2.3对学生进行分类学法指导。

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最大限度地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在个性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学有所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中学数学教学,注重的是基本知识、思想、方法的渗透,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脱离课本内容,需要从课本的基础内容出发,逐步过渡到高层次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把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检测题目、考试要求、作业布置等方面分出几个层次,让全体学生都能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教师可以从教材和教法两方面配合进行知识与方法的传授,同时进行高层次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总结和概括。这样就能保证各个层面的学生各有所得,有效促进各种学习能力的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学法指导方面也要通过分类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针对全体学生,要求掌握基本数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怎样预习、如何听课、做笔记、完成作业等方面都要进行指导;针对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学会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积极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

3结语。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素质教育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不是固定的,也并不是以上提到的几种,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加强素质教育,还需要我们广大思想教师不断去探索。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敢于进行大胆的尝试,刻苦自励,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精通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要全面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研究学法,摒弃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构建“开放式”课堂。充分地把素质教育渗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总之,时代需要教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的任务就是数学课堂教学这一阵地完美地实施素质教育,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汤竹云.素质教育下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4).

[2]张朝清.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成功(教育),(8).

[3]王积建.探究式教学对于促进初中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4]翁美春.信息素质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法制与社会,(24).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十一

所谓的比赛教学法指的是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采用比赛游戏的形式实施教学的一种方法。它的含义是使学生能够在游戏、娱乐、对抗的氛围中领悟篮球的战术、技术,从而感受到篮球给他们带来乐趣的综合比赛形式。在中学生的篮球教学中,利用比赛法的力争取胜性以及竞争取胜性的特点,能够全面调动起学生的`兴奋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佳运动机能状态。所以,把比赛法运用到中学篮球课堂中,对于提高和巩固篮球技巧、活跃课堂的氛围、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终身锻炼的能力和习惯、增强学生体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体育教师要采用分层设标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所谓的分层设标就是,对篮球比赛的评判标准设定不同的层次,有利于体现比赛的公平性。比如,一个刚学会投篮的学生和一个投篮很熟练的学生进行比赛,结果显而易见。但是,如果把他们的达成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其结果可能就会发生变化了。例如,设置不同的分值、不同的距离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氛围。在初中篮球比赛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师通过划分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初中生的热情和信心,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二、初中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要合理有效的组织和分配。

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比赛法时,要注意合理的时间分配,不能让比赛法占据整个课堂的时间。可以在其中加入身体素质训练。在时间分配比例上,建议其他活动占据整个时间的30%,60%进行比赛教学,10%是学生的素质练习时间。这个比例分配有利于学生对于所学技术动作的掌握,使学生能够合理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要坚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在必要时可利用学生中的体育骨干来协助完成。

三、初中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顺应时代潮流。

比赛教学法虽然很好,但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它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该打破一法万能的思维模式。初中体育教师要合理地把握时机,在不同情况下合理转变教学方法。在不同班级的比赛方法上要采用不同的比赛规则和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使比赛法更加充满活力。

四、初中体育教师运用比赛法时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初中体育教师在运用比赛法时要做到知己知彼。(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发挥比赛法的价值。所谓的知己知彼就是,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环境以及教材有一个全面的掌握。首先,要掌握难点和重点,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身心特点,根据所掌握的有效信息,选择适合的比赛教学形式,制订比赛教学的标准,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篮球教学中有多种多样的比赛形式,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组织,比赛教学法在初中篮球课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教师在学生比赛的过程中必须多做总结,从而发现比赛教学法中的一些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以增强比赛教学法的效果,使其更加广泛地应用到篮球教学中,为我国的篮球教学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白阳。比赛训练法在中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19)。

[2]常晓冬,江景,宋同仁。比赛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篮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网友世界,2012(11)。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一三四团二中)。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十二

摘要:为了使初中英语教学课堂变得更有效,专家学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情趣教学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具有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学生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

情趣教学主要指教师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学科的一种积极情感,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使学习成为学生富有情趣的活动。情趣教学中的“情”,主要指师生之间的情感和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教师要将爱倾注在学生身上,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自觉地爱戴教师、喜欢教师,以及延至他所教的课程。情趣教学中的“趣”主要指趣味,教师通过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悦耳动听的音乐、令人开心的游戏、体现才思敏捷的竞赛、富有深奥哲理的谚语、活泼轻松的舞蹈、使人身临其境的多媒体、逗人开怀的小品等。从情趣教学的内涵可以看出,其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要求教师用爱心来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情感。初中情趣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如下:

一、从“情”出发,优化课堂教学。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俗语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从其学。”情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对学生的爱,对他们个性的尊重,对他们的信任与鼓励,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英语学习的各种活动,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因此,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尽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沟通师生情感,时时用爱心去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为此,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精神要保满,表情要轻松,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谈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流利,板书设计要合理醒目等,同时,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

二、从“趣”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学科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地去学习。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用英语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课内课外都完全置身于一个英语语言环境中,不论从视觉上或是从听觉上接触到的都是英语,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长此以往,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2、创设情境,引发兴趣。例如,教师扮演服务员,学生扮演顾客,顾客要喝饮料时说:“couldihavesomebottlesofmilk(pears)?”服务员就拿出该件商品回答:“ok、”然后问:“howmanywouldyoulike?”顾客答“two”,服务员就拿出顾客想要的东西说:“hereyouare、”顾客说:“thankyou、”实践证明,表演的过程就是巩固操练句型的过程。这样表演了数遍之后,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的句型。然后运用情境,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语言学习,使学生产生兴趣。

3、开展游戏,增强兴趣。中学生天生好动,喜爱游戏活动。如果能将英语学习融入游戏之中,学生就会乐意学,教师也会喜欢教,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例如,在上课前,播放“小象要回家”的歌曲,伴随着歌曲的旋律,学生摇摆身体,边摇边唱:tenlittleelephantsstandinaline!tenlittletrunkswaving!hello,hello,hello,oh!timetogo!

4、灵活运用教法,保持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面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恰当使用各种教法。例如教单词,我们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比如教football,我们指着足球:“what’sthis?it’safootball、再重复一下,football(足球)的音形意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以后看到足球,就会脱口而出football、football,而不需要汉语翻译作中介;教词汇也教句子,开始可进行听力比赛,看谁最先说出所听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进而进行单词组句比赛等等,都可提高学生兴趣,比老师一遍一遍地讲、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效果好得多。

实践证明,初中英语情趣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英语新课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周肖慈英语教学中情趣教育新模式探索、宁波大学学报,2010,(3)。

[2]蒋晓红论情趣英语教学、宜春学院学报,2011,(10)。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十三

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毛泽东不愧是一代伟人,高瞻远瞩,他进一步告诫说,“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革命“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并首次提出了“两个务必”的忠告。这些警示和忠告,促进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促进了三大战略转变的顺利实现。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但站起来了,而且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但是,在推进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被“糖弹”击倒,意味着我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地面临着“糖弹”考验的严峻形势。一个个高官下马腐败的事实已让人民一再失望,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需要我们党员牢筑自己的思想防线,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

读了刘少奇的《论共产党的修养》,书中对共产党员为什么进行修养、怎样加强修养和锻炼等作了系统的论述。共产党员在思想意识上进行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进步的模范党员和干部。刘少奇同志从思想、言论、行动等方面对共产党员及党内干部做出了要求,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刘少奇同志关于“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而这种修养和锻炼的唯一目的又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的实践”等党性修养的重要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加强共产党修养依然是我党目前迫不及待需加强的。

学习了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胡总书记记在整个讲话中不仅回顾了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而且瞻望了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使我对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这90年历程的艰辛与辉煌!中国共产党风风雨雨90载,在这一历程中有过磨难、有过艰辛、但更有过成就、有过辉煌!胡总书记的讲话是我们党风雨历程的历史再现,它使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都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而倍感骄傲与自豪,更感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神圣的使命感!因此在今后,我要牢记党的教诲,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为党、为国家做出一名年轻党员干部应有的贡献!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十四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时代的变换,学生对于学习方面的态度不再是以前那样的肯认真听讲了。家长不理睬,学校不重视,孩子更不会放在心上。针对这种现实社会状况,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率,就不能再想以前那样一进课堂就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比如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地获取和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不仅要教学生把知识学会,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怎么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的自学是一条有效途径。

现在就以近两天的一堂生物课为例来浅层次地说说我的初探。学生知识大部分都来源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生物学教材。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我们所教的全体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有方向地针对性地阅读,迅速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我们教师的讲授时间也大大的相应缩短,教学任务自然难于完成,这与我们说的学生自学的时间上的矛盾也就更加突出。这一矛盾如果解决不好,学生自学式的活动也就很难真正开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大致研究,想要解决好学与教的矛盾,我们首先要真正明确教师开展课堂自学就是为了教会我们的学生怎样去学,正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相信学生会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其次就是要深入地分析《生物学》大纲和教材,列出每一个章节需要精讲的内容和必讲的重点与难点,将讲全讲细统统改为讲精讲准,给学生留下比较充裕的时间去自己学习。前两天上了一节课《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我的上课引言是: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动体的结构层次,那么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呢?我们带着疑问学习今天的内容。首先老师给大家一些问题,大家可以参照这些问题去预习。

1.绿色开花植物是怎样生活的?

2.绿色开花植物有哪些器官?分别有何功能?

3.植物是怎样由受精卵形成组织的?与动物一样吗?

4.器官是由哪些组织构成的?

5.植物体十一个整体吗?为什么?

学生按照老师给的问题认真的预习教材,大约需要5――8分钟。接着学生举手争先回答问题。

1.根吸收土壤中的水等营养物质,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进行生活。阳光可以在叶片处被利用于光合作用。

2.植物体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中器官。根用于吸收土中的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老师适时给予提示,茎中有疏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筛管运输有机物),叶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老师给予提示,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可以通过叶脉运输到茎的导管。由此而见,根,茎,叶都是给植物提供营养物质的器官属于营养器官。开花可以传粉受精,最终结果,其中的种子可以用于繁殖。所以花,果实,种子都属于生殖器官。

板书:

六大器官: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在8班上课时,学生问了关于生殖器官的问题:土豆是种子么?老师说土豆不是用种子来繁殖的,是变态的茎,学生重复变态的茎,老师说我们吃的土豆都是它的块茎,它的种子是在地上的。又有声音:那么花生的种子不是在地下吗?老师说有的在地上有的在地下。又有孩子问大蒜是怎么回事?老师愣了一下,种子是在上面结的,至于我们吃的那蒜瓣到底是它的什么器官这个问题留给我们大家自己去查,下节课和大家一起分享。

3.植物体由受精卵分裂形成分生组织,老师补充分生组织再分化形成其他各种组织。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动物体是由受精卵分裂为一群细胞,再分化为四种组织。植物体是从分生组织分化出其他组织的,组织名称也不一样。

4.以植物的根尖为例,根尖分为四个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老师强调补充根冠是由保护组织构成的,具有保护内部细胞的功能;分生区是由分生组织构成的,分生组织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伸长区是由营养组织构成的,可以储存营养物质;成熟区是有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构成的,具有储存营养物质和输导水分及营养物质的作用。其中分生组织是终身保持分裂能力的一群细胞。

学生举例说明,根茎叶的表面由表皮细胞构成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功能,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由输导组织构成,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

板书。

组织:分生组织(分裂能力)保护组织(保护能力)营养组织(储存营养)输导组织(输导作用)。

5.老师提示:上节课学的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什么?学生举手回答:由受精卵分裂为一群细胞,再分化为不同的组织,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一起就形成了器官,能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系统构成人体。与动物对照,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学生思考一会举手回答:由受精卵分裂为分生组织,分生组织在分化形成其他组织,不同的组织按一定次序集合在一起形成器官,器官构成植物体,所以植物体是有一定结构层次的整体。

板书:

剩余的时间给学生们写作业,时间刚好可以完成作业。

过了两天我走在路上遇到一位同学是8班的女生,她说她们班开始爱学习生物了,下课还在讨论那节课的问题。我一愣,我都没有想起来那个问题呢。我突然觉得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是多么的重要。给适当的精准有趣的问题更是重要,我的生物教学初探就是这样。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十五

每篇新课文的教学,我们在教学前安排了第一环节:分享生字词自学情况,分享的形式很多,可以开火车由小老师教读的方式,也可以由小老师听写,大家相互评价、提醒的方式。这样既检查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又可在相互评价、提醒中,纠正、巩固生字词,同时提高了学生预习的兴趣。

(二)问题分享。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让学生提出在预习的过程当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同学们进行问题的梳理,去掉重复的问题、因过于简单其他学生马上就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学生们自己选择,或选择最感兴趣的问题,或者选择最有意义的问题,或选择最有挑战性的问题,选择性地进行自学、解决。当学生自学到一定程度,有了初步的答案,进行小组交流,或找其他组的同学自由交流,当答案有了一定的把握以后,可以选择在全班进行分享。

全班分享的过程中,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反驳、提问等,老师也在这过程当中相继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认识、体会得到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人人有事做,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习能力充分得到锻炼。不需要老师分段逐段、逐字、逐句的去讲解,让一篇课文成了一个个碎片。让学生也在听当听众的过程当中,或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品读分享。

当学生解决了问题,对文章的内容读明白后,对文章进行品读,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每篇文章都有独到之处,精妙之处。欣赏自己喜欢的内容,并和同伴进行分享,然后朗读成诵,这样学生在品读中积累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

(四)创作分享。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以致用,学会表达。

在学生品读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悟最深的句段的表达方式,进行再创作,然后全班交流,点评,让学生在分享个人创作中,提升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表达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抓好复习。

“温故而知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话语我们都很熟悉,的确,复习是记忆之母,我们巩固所识记过的材料的最好方法就是复习!

记忆是大脑皮层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建立起来的神经通路如果不畅通,则原来大脑中保留的痕迹就会逐渐消失,而复习就是对大脑中的痕迹进行再刺激,及时复习就是在第一次痕迹未完全消失时,紧接着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重复刺激,重复刺激次数越多,痕迹越深;重复越及时,费时越少,费力越小,记忆效果越好。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十六

帮助少儿学习者把一个完整的、复杂的项目拆分成更小的、易实现的步骤是很重要的。这使学习者更易了解并执行他们的项目,从而帮助他们成功。作为教师,一定要确保给你的学生提供逐步的详细指导。通过多种方式(如:书面、口头和视觉等方面)向学生提供指导在项目式学习中也是很必要的。

当学生不能充分理解口头上的指导时,可以依靠视觉上的提示引导他们完成项目。可以参考下图“我的世界圈”项目中的四个步骤,其中除了书面文本的指导外,还提供了视觉上的插图提示帮助学生理解项目内容。

2:给学生展示本次项目的最终成果作为范例。

确保向学生提供一个项目成品,作为范例供他们参考。当学生完全理解需要达到的具体成果时,他们就更容易完成此次项目。作为教师,你应该逐步为他们演示完成项目所需的每个步骤,最终把自己的项目成果作为范例展示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将获得一个可遵循的语言标准以及可作为参考模仿的成果模型。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十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胡锦涛同志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它是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的一种新型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升华。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收获,谈几点体会: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为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用科学科学发展观统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方面面,促进社会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注重以人为本,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人性化的管理,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关心群众、让群众有该有的权利,才能凝聚人心,齐心协力,战胜和推动我们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3、“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就是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通过近期的开展学习,我感到,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的重要贡献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强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努力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协调,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共同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和办法;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能力、工作能力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能力,提高自己的处人处事能力,着力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奉献精神。

我们理解您工作的繁忙、学习的压力,因为理解,所以贴心,文秘中国,我们以最温馨的服务为您铺好前进的道路,只要您需要,我们时刻为您准备着,让您省力更省心。轻松生活,只因有我。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十八

困惑: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别人内心里所发生的过程和头脑了所想的事情,所以只能从言论行动的表现来搜集资料,言论行动是听得见、看的见得。

现把我们所追求的主要资料归在三个标题之下:。

1、探求概念的能力。

2、已达到的概念水平。

3、学习态度和方法的等级。

探求概念的能力又分成表达、思维和数据测定三项,因此我们要注意,儿童表达的方式和内容,并看出其观察是否准确,言语是否清楚。从思维的角度看出其表达的质量如何,即看出其运用事实来提出质疑或问题的能力。

儿童和其他儿童的关系。只会独个儿无约束地操作,能在别人的带领下作业,能与别人合作作业,能提出可为别人接受的活动建议,会支配或告诉别人干什么。

儿童与材料的关系。探究材料时犹豫不决,探索材料的方法有限,能做到教师所期望的,能寻找独特的方法去发现相互作业,能寻求教师没有提供的材料。

作业型式的倾向和干劲。稍微搞搞就完了或者根本没搞起来,探究一阵材料又去搞别的,能保持平稳的步伐,能专心致志地热切地探究材料,能提出一下课的活动的建议。

特别关注思维的参与与卷入。能注意到矛盾的事件,会说我认为和这对吗?能提出什么时候,为什么,是怎么样的,在哪儿之类的问题。

混合思维。

我们同时感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我们在思考中把它们的联系起来。它们之间可能既没有逻辑上的联系,也没有功能上的关系,但是它们在我们的感觉上有着同时出现的关系。

通过同时性的感觉把偶然的事件联系起来称之为混合思维。

这是思维的第一步,常常表现在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身上。这是他们试图解释他们周围世界的那种反射式思维的主要方式。

仿课时,“你们猜这只口袋里是什么东西?”学生的胡乱猜测大概就是吧。

复合思维。

比混合思维高级的是复合思维。复合思维也是基于感觉的,但是它是基于感知到的外在的相似之处的。

复合思维是一种易变性的思维。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开始试图解释一种新现象时,常常出现复合思维。

仿课时,“摇一摇”,“掉在地上”这时发出声音,学生的再次猜测。

所以,沿概念箭头的头两个阶段是基于外表的感知的。

在混合思维中,本质上没有关系的事物被堆到一起,因为它们是同时被感知的。

在复合思维中,感知到了一个外部的、或真正具体的类似之处。可以根据各个事物之间一个或更多的共同的特征,一个共同的功用,或通过它们的相反之处,把它们联系起来;也可以通过链式的联想,即每加上一样事物就换一个共同的特征,甚至通过扩散性的联想把事物联系起来。

前概念思维。

随后的两个阶段的思维完成了建立起概念的路。这两个阶段都是基于发现内在的相似之处的。

这个阶段是联接复合思维和真正概念思维的桥梁。维果茨基所说的“前概念思维”,其特点是已发展成为抽象的思维,但却又总和具体事物保持着某种联系。当一个孩子开始用抽象的词语代替纯具体的可感知的词语思考时,他就进入这个“前概念思维”的阶段了。

概念思维。

当然,孩子开始使用抽象的词汇时,也就有了新的思想,他的语言变得更丰富了。一般说来,这是一种概念的箭头,孩子沿着这个箭头从复合思维通向完全概念的思维。快到前概念阶段末尾时,孩子已象科学家那样使用适当的词和短语了,但是对这些词和短语所表达的概念还没有达到抽象的理解。他在陈述时一般会夹杂一些具体性的叙述。随后,他逐渐地、不知不觉地实现了这一变化,完成了向完全抽象思维的转化。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十九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教学,在学习中使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充分自主、主动思索地学习中,亲身体验,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借助小组合作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收获,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理论学习,让我体会颇深,谈一点想法:中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问题性。

问题性是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征。法国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所谓“学问”,顾名思义,就是既“学”又“问”,问从何来,从疑处来。“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恰当有效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索、学习的.动力,活跃学生思维。有的教师提倡“问题教学”,主张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文本后,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解决问题,完成对文本的学习。问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最后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最终也是由学生自己解决的,所以学生的积极性、探求欲很强,而且经过探究以后得到结论,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因此带着问题去学习效果更好。

二、自主性。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中去发现问题,去感悟、去理解、去体会。而过去传统教学过于注意教师的讲解,轻视了学生的自主感悟,学生往往被动接受,无法享受主动参与的乐趣,导致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

三、过程性。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习中的体验,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学习中探知问题,亲自体会这一经历,感受与之带来的成功的喜悦,而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注重结论,轻过程。如今把握知识的多少已不是最重要的,如何把握知识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因此,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实际探究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感悟。

四、实践性。

数学的特点决定了要学好它,最主要的是要靠学生自己切身的实践,要靠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感悟。只有让学生通过对数学背景充分自主地理解,专心地感受,仔细地揣摩,才可能真正体味到数学的魅力所在,从而学好数学。而且中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其生活经验和情感,使其从自己的生活中学会思考、探究,在乐趣中进一步学习知识,探究问题。

五、开放性。

数学本身美感十足,面对同一个题目,同一种类型,往往“仁者见者,智者见智”,因为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理解能力不同,兴趣与个性差异,所以对数学模型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信任和尊重时,在宽容开放的环境中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智慧才智发挥得更好。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理解,善待差异,宽容失误,为课堂创设一种宽松开放的氛围,从而使学习方式从单一转向多元化。

六、合作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合作学习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数学教学强调合作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思想,通过与他人交流,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构建起新的理解。因此,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下,采用小组、集体等合作形式,能改变过去的师生单向交流,使师生、生生多向互动,学生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同时听取别人的意见,使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迪。

七、创造性。

前苏联闻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创造是少年重要的心理品质,心理学研究表明,正常少年对事物表现出好奇、怀疑比成年人要强烈得多,这是因为他们知识面窄,反而对自然界里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十分好奇,因而在课堂中多问问学生的意见,也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探究式教学模式倡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总之,探究教学的理论要想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努力践行。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二十

1、篮球: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急停跳投,教学比赛。

2、素质练习:俯卧撑,加速跑,单脚跳。

[教学目标与任务]。

1、通过学习篮球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投篮以及教学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战术水平以及学生裁判工作能力。

2、通过素质组合练习,发展学生力量、跳跃、协调性、速度等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互爱等意志品质。

[教学程序]。

一、开始部分(3分钟)。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出勤情况。

2、师生问好。

3、教师宣布本次课内容:篮球、素质。

4、安排见习生。

要求:集合队伍快静齐,见习生旁听,协助教师工作。

二、准备部分(6分钟)。

学生熟悉球性练习。

组织教法:。

1、教师讲解练习的方法,即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动作或者模仿所见过的某些球星的动。

作,每人一球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熟悉球性练习。

2、教师下到学生中间一起练习或做一些动作让学生模仿。

要求:学生不能投篮。

三、基本部分(32分钟)。

1、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练习(8分钟)。

动作要领:运球速度快变慢,跨步急停缓前冲,急起运球慢变快,重心前移后腿蹬。

教学重点:手、脚、身体重心协调一致。

教学方法:。

(1)教师先进行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2)学生分两边看示范听讲课。

(3)学生成四列横队列于篮球场中线。

(4)学生分组练习。

练习方法:学生快速运球朝篮球场端线方向作急停急起动作,根据自身能力调节快慢。

(5)教师认真观察学生动作并及时纠正错误。

(6)请个别学生示范,教师进行讲评。

2、急停跳投练习(8分钟)。

动作要领:急停动作与运球急停相同。投篮时双脚用力蹬地跳起,眼睛瞄准篮,抬肘伸臂,翻拨指球出手。

注意事项:前臂与手腕要控制好处手力量。

教学关键:向上举球和起跳动作协调一致。

组织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听讲解。

(2)学生分组列于中线(图2)。

(3)学生分组进行急停跳投练习。

要求:球不管有否投进,都只做一次投篮动作。

(4)投完篮的同学运球返回中线接到队伍的后面。

(5)教师全场观察学生练习情况,及时个别纠正错误。

3、教学比赛(10分钟)。

组织教法: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进行半场教学比赛,由学生担任裁判,裁判可轮流。

担任。教学比赛结束后,教师进行讲评。

4、素质练习(6分钟)。

组合练习:(1)俯卧撑8次;(2)加速跑;(3)“火车前进”

练习方法:由队伍排头同学开始在起点做俯卧撑8次后向前加速跑到对面端线,与此同时,下一位同学便可开始做俯卧撑练习,与此类推,依次进行。待全组同学都跑到端线后用游戏“火车前进”返回起点。先到的队为胜,最迟到达的队集体做俯卧撑5次。

四、结束部分(4分钟)。

1、放松练习。

组织教法:学生成体操队形散开,听教师口令进行放松练习。

2、师小结本次课情况。

3、教师宣布下一次课内容、地点。

4、安排值日生还器材。

5、师生再见。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开始部分严格遵守体育课的课堂教学常规,按照常规要求进行。

2、在准备部分安排篮球熟悉球性练习,其重要目的是通过运用已经学过的`动作达到巩固和进一步提高篮球的基本技术;通过教师启示动作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复习已学过的运、传接球技术或模仿球星的动作),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篮球技术,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这次课的准备部分通过让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参与,融合师生关系,让学生有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为以后教改做一般的尝试。

3、在基本部分的篮球教学中,首先是运用体育课的基本教学方法进行篮球基本技术(行进间急停急起、急停跳投)的教学,让学生观察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观察、模仿、达到学习的目的:其次,在篮球教学比赛中,让学生自己组织比赛,学生自己轮流担任裁判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能力,进一步运用所学过的篮球基本知识于实践中,通过实践又可以检验所学过的基本知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最后听教师的讲评,学生自己衡量自己的篮球水平。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二十一

(初级版)。

第一标――设置目标(约5分钟)。

目标设置是三标教学法的重要步骤,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实际,设置三维目标。目标可设置在《三标导学案》上,上课前,安排学生抄写在黑板的固定位置上。上课后,老师进行释标,并引导学生读标,以做到心知肚明、有的放矢。

第二标――达成目标(约15分钟)。

教师围绕所设置的目标进行讲、练,主要精讲解题思路,并进行必要的类题演练、学法指导。

第三标――反馈目标(约20分钟)。

一课一测,当堂搞定。用《三标导学案》或精品教辅训练题。题量:3――10题。

第一标――设置目标(约5分钟)。

目标设置是三标教学法的重要步骤,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实际,设置三维目标。目标可设置在《三标导学案》上,上课前,安排学生抄写在黑板的固定位置上。上课后,老师进行释标,并引导学生读标,以做到心知肚明、有的`放矢。

第二标――达成目标(约20分钟)。

以问题的形式(1―5题),让学生先学,老师再出示答案,让学生互批互改、签名赋分。教师进行必要的母题精讲或方法点拨,要精讲“四个题、两个法”(即:命题意图、解题思路、类题演练、借题发挥,科学学法、巧妙学法)。

第三标――反馈目标(约15分钟)。

1.一课一测,当堂搞定。可以是学生出题(或老师出题),也可以用《三标导学案》上的“强化训练”,或精品教辅训练题。

2.题量:3――10题;题型: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梯度:a级,基础达标题(2――6题,100%的学生必须通过),b级,综合发展题(1――3题,90%的学生必须通过),c级,创新超越题(0――1题,视情况而定,80%的学生必须通过)。

3.学生(尤其是“潜能生”)对设定的三维目标当堂进行自我反思、内省、升华,对所学知识做到堂结堂清,不留尾巴。

第一标――设置目标(约7分钟)。

目标设置是三标教学法的重要步骤,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则是:学生根据预习目标独立自主预习,生生互教互帮,共同确定全班目标。

第一环节:设置落实预习目标(约2分钟)。

1.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实际,设置预习目标。预习目标可设置在《三标导学案》上,上课前,安排学生抄写在黑板的固定位置上。

2.上课后,老师(或学生)进行课堂导入。老师进行释标,并引导学生读标。老师提示预习的策略方法、时间及其他注意事项,并指导学生自主预习。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确定新标(约5分钟)。

1.对不同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的不同问题,通过生教生、生帮生得到解决;老师穿插于小组之间,或巡视,或参与,或摸底,并作及时的引导、激励、点拨。

2.小组长收集本组内还不能解决的内容,迅速反映给老师。老师根据本班学生实际、课程标准、考试要求,当堂进行第二次备课,并迅速做出判断,确定本节课全班的共同目标(新标),并以口头或板书的形式呈现“新标”。

第二标――达成新标(约25分钟)。

达成新标是自主预习、生生互助、确定全班共同目标(新标)后的延伸,是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全班合作学习成果的重要步骤。原则是:相互促动,展示交流,点评升华,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第三环节:合作学习(约10分钟)。

1.根据“新标”,小组内合作,生问生、生教生、生帮生、生考生、生评生,老师穿插点拨、激励,或参与小组活动。

2.根据“新标”,小组外合作,组教组、组帮组、组考组、组评组,老师穿插点拨、激励,或提出全班感兴趣的共同话题供全班讨论,或解答全班同学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四环节:展示点评(约15分钟)。

1.全班性分层展示、点评,板演、书面、口头均可。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智能中心,采用讲(讲课、演讲)、说(说话、陈述、自言自语)、谈(谈话、沟通)、评(评价、评论、评判)、议(议论、议和)、辩(辩论、辩驳、辩白)、唱(编成歌诀、谱曲填词、借曲填词)、写(笔记、写作、书面作业、)、画(圈点注画、绘画、用图形符号表达)、做(动手、制作、实验)、演(演戏、手舞足蹈、载歌载舞)等,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发展生”(或老师)同时做出必要的点评。

2.学生心态积极,心情舒畅,心胸宽广,兴趣浓厚,情感丰富,百折不挠,落落大方,敢想敢讲,善于表现,乐于展示,精于点评,勤于升华。以此同时,教师做好组织、调节、疏导工作;适时进行激励、赏识、夸奖、点拨、点睛;教师进行最必要的母题(方法)精讲,要精讲“四个题、两个法”,即:命题意图、解题思路、类题演练、借题发挥,科学学法、巧妙学法。

第三标――反馈目标(约8分钟)。

反馈是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的重要步骤。要看一看学生(尤其是“潜能生”)是否已经掌握本节课内容,以达到不落下一个学生、让全班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原则是:当堂测评,堂结堂清。

第五环节:当堂测评(约6分钟)。

1.一课一测,当堂搞定。可以是学生自主出题(或老师出题),也可以用《三标导学案》,或精品教辅训练题。

2.题量:3――10题。题型:填空题、连线题、选择题、问答题、综合题等。梯度:a级,基础达标题(2――6题,100%的学生必须通过);b级,综合发展题(1――3题,90%的学生必须通过);c级,创新超越题(0――1题,视情况而定,80%的学生必须通过)。

3.老师统一说出答案,学生同时对照互批互改、赋分签名,实现生帮生、生评生。

第六环节:反思升华(约2分钟)。

学生(尤其是“潜能生”)当堂自我反思、内省,三快升华,堂结堂清,不留尾巴。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二十二

摘要:篮球运动是青少年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运动,及健身锻炼的项目之一,在每所学校最受欢迎的课,恐怕非篮球课(尤其是男生)莫属,nba中的一个个球星,学生能如数家珍、了如指掌,甚至超过老师。但在农村中学,要使篮球运动得到全面的推广和普及,尤其是想要在各级各类篮球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重视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之外,更应重视篮球技术的教学,只有教学方法得当,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前言。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协调性、灵活性、柔软性素质较好,接受能力较强,但是由于生理、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对客观事物认识尚不够,因此对于较艰苦的篮球运动(农村中学一般没有室内场地)总是心存害怕,尤其是女生怕流汗、怕晒黑、不美观等等,加上当前的升学压力,学习紧张,平时缺少课余时间训练,因而也就难免要影响篮球技术的学习,为此,我在对学生的篮球教学和训练中,就基本技术教学作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究。

2.研究对象:

新入学的`初一1、3、5班中随机抽样40人为实验对象;初一2、4、6随机抽样40人为参照对象。

3.实验时间与方法;

3.1实验时间:

3.1.3第三阶段(2005.7---2005.1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展示实验结果,撰写有关研究文章。

3.2本实验采用:实验法,数据统计法。

4.实验设计:

4.1.实验班教学设计:

传统体育教学中示范与讲解往往是由教师个人在新授内容前完成的;而实验班教学则采用电视录象和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师个人演示及分解教学挂图图片等进行动、静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何为“动”即:通过电视录象和多媒体教学演示将学生所学动作结合教师的示范等动态地展示给学生,既直观形象又具有新颖性;何为“静”,即:利用图片将所学动作的分步图利用画板张贴在教学现场,这样便于学生随时观摩、学习,比对和及时矫正,通过这样的动、静结合使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技术概念。现举“三步运球上篮技术”一例,介绍教学与练习的内容。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二十三

摘要:在教学课堂引入体育游戏是很重要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本文分析了体育游戏教学法的作用,还进一步探析了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课堂的运用和组织策略,希望能促进体育游戏教学法的应用推广。

关键词:教学;体育游戏;高校;兴趣。

自国家推行素质教育政策以来,高校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是体育教学工作者和相关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在高校体育教学课堂引入体育游戏是重要且广泛运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体育游戏具有目的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等特点,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开展时应结合教学目的,做到有组织、寓教于乐,要能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一、体育游戏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调动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更注重体育项目的技术动作讲解,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体育游戏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会增加教学环节的趣味性,灵活的教学方式能缓和上课的紧张气氛,吸引充满朝气、个性张扬的大学生,使得他们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熟练掌握特定项目的技能,体育教师会让学生反复训练,过程枯燥容易让学生感到疲惫厌倦。如若穿插体育游戏,不仅能让消除学生的疲惫感,增加其上课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2.能强化体能训练,强身健体。

有好的身体,才能有更好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面貌。进入大学之后,相比于紧张枯燥的高中生活,大学生有更多的空闲、自主支配的时间。但目前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很多学生花了太多课余时间宅在宿舍,长期缺乏运动锻炼会导致大学生的体质变差,免疫力下降。大学里的体育课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集体学习运动技能、锻炼身体的良好氛围。但强身健体需要长期的训练过程,传统的体育课形式单一枯燥,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容易产生疲惫感、注意力不够集中,难以保证体能训练的效果。在体育教学课堂上结合体育游戏,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兴趣,还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运动量。例如,很多高校都会给大一新生开设武术、军体拳、太极等体育通选课,这些项目经常需要学生反复练习某个固定动作,而且形式上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如果体育教师能组织分小组表演,或者在教授武术动作时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学习一些防身术,这些都能使学生更积极参与体能训练,还能提高他们对课程的重视,从而强化他们的体能训练,达到增强体质的教学目的。

3.帮助学生更有效率地掌握某些技术动作。

体育游戏是有目标、有组织的集体性活动,不仅有娱乐性,还能寓教于乐,有很强的教育性。其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还能设置各式各样的游戏内容和规则,比如有锻炼心理素质的游戏,还有测反应速度的游戏,还有技能类的游戏,能帮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某些运动技术动作。比如,像是乒乓球、网球这种运动,光是发球环节,就需要花好几节课反复讲解训练,学生也要反复地练习。对于新手来说要在有限的课时里完全掌握这项运动,还是很有难度的。如果教师在能在讲解动作要领后,安排一小段时间组织学生之间开展用球拍运球的游戏比赛,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负欲,在游戏的过程中再重复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或许能将学生对游戏的热情转移到教学内容的学习上,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进。

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走出填鸭式、单一课堂教学的误区,给学生减负,让学生能快乐地学习,更有效率的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全方面发展。以往在一些初高中的升学班,像是体育、美术、音乐之类的课程,经常会被安排成语数外课程的自习课。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这类课程也跟着受到了重视。体育游戏作为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还能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结合体育游戏,学生的集体纪律意识、健康意识、合作竞争意识都能得到提高,有助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优秀品质培养,促进其智力提高。体育游戏营造的是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更多地考虑了学生的偏好和接受能力,还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记忆力。

二、体育游戏法在体育教学课堂的运用策略。

1.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准备活动阶段的运用。

准备活动一般分为两个部分:普遍适用的准备活动和特定项目的准备活动。普遍适用的准备活动是指对所有运动项目都适用,一般是指简单的热身活动,指导学生活动手腕和脚踝,或者是组织学生绕操场等体育场地慢跑,刺激学生的神经兴奋性,帮助其尽快进入训练状态。因为这些活动简单繁琐,缺乏新意,难以长期保证学生的积极性。针对这类准备活动,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热身动作的要求,选取一些相应的体育游戏,比如可用听数抱团代替慢跑,可以在徒手操中结合合适的流行音乐,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响和接受程度作适当调整。所谓特定项目的准备活动,主要是指特定运动项目的韧带、肌肉、关节的准备动作,这些活动的目的是防止学生在某些运动强度大的项目中受伤,比如足球运动需要注意脚关节的热身,排球运动需要注意手部活动。体育教师可以结合训练内容选择合适的游戏来做辅助性练习。比如可用跳山羊游戏代替反复弹跳运动,短程的接力赛锻炼爆发力。这些都不仅能保证准备活动顺利开展,还能防止出现教学内容枯燥的弊病。

2.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开始部分的运用。

一般来说,在课程开始之前,最开始都会组织学生纪律。这个部分最主要的工作时组织学生集合、分配教学器材。在课程开始之前,需要组织学生集合到一处,常规的做法是吹口哨,这个过程中,由于操场场地大人多,而且往往存在好几个班级上课,很难在短时间让学生集合起来并快速进入训练状态。如果体育教师能在设置些报数游戏,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课程学习。体育器材的使用频率不尽相同,所以新旧程度也不一样。在分配教学器材时,可以分组开展一些小游戏,表现好的'小组能优先挑选器材,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胜负欲,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3.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间部分的运用。

随着课程的开展,学生慢慢开始接触到课程内容的重点部分,所以更加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但越到后面,学生的耐心也逐渐消磨。中间部分一般会教授一些动作技能,如果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很难保证教学效果。这种情况下,想要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其能主动参与训练,体育游戏就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课程中间部分,老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一些与课程基本技能相关的游戏,对于球类运动的教学,可以穿插一下分组对抗赛,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体育游戏只能起辅助性作用,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占据太多的课程时间。

4.课程尾声体育游戏的运用。

教学内容逐项落实后,课程也就到了尾声,这是最轻松的一个部分,但也不是不重要。这个部分最主要的目的是消除学生的疲劳,保持学生的学习热度,培养学生课余时间积极锻炼的意识。体育游戏能缓解学生紧张的神经,还能为课程画上一个圆满轻松的句号。这阶段的游戏应尽可能缓慢,动作幅度小,有助于平静情绪。

三、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游戏的组织策略。

1.合理选择体育游戏。

在课程的不同阶段,合理选择不同的体育游戏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游戏的最大的原则是不能和教学内容相悖,也不能本末倒置,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首先老师应要结合教学项目来选择游戏,比如在准备活动阶段,针对特定项目的准备活动,自然是要选择与该项目的技术动作相关的游戏。其次是应该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在设置游戏难度时应参考学生的反馈意见,尽可能游戏内容要做到新颖,健康。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有趣味性,这是在高校体育课程运用体育游戏手段的初衷,也是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可以选择一些分组竞争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胜负欲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另外还可以尽可能考虑到场地和器材的限制,保证学生的安全。

2.体育游戏的实施开展。

选择好游戏的内容和规则后,接下来就是在不同阶段组织开展体育游戏。首先,老师应该给学生清楚讲解游戏的内容和规则,重点强调学生注意安全,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如有必要还可以亲自为学生做示范;在确定学生了解了游戏规则后,就是正式组织游戏了,如果用上了器材,老师应根据活动场地和教学器材数量来合理分组,分组时既要结合学生的意见也应该考虑到实力的均衡。在开始游戏之前,可以组织一下热身运动,帮助学生熟悉准则,还可以结合游戏开展情况适当调整规则。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应该及时制止并做紧急处理,在游戏结束后,可以鼓励学生交流游戏心得。

3.体育游戏效果的评估。

游戏效果的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胜负欲比较强,在评定游戏胜负时教师应该尽可能公平公正,注意保护学生的心理,表扬获胜一方也要肯定失败一方的参与积极性,鼓励其总结经验。游戏胜负的评定可以由教师来做,也可以选取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担任游戏裁判,老师应全过程关注学生的游戏过程,确保游戏评定的公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不仅能提高学生上课的热情,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加体质和免疫力,而且从长远看,还有助于推动国内高校的素质教育。运用体育游戏手段能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应该结合课程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合理选择、组织开展体育游戏。选择的游戏规则和内容应该尽可能健康积极、符合教学内容,在游戏开展过程中要保证学生的安全。通过体育游戏有助于促进大学生集体意识、健康意识、竞争合作意识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全方面的个性发展,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5]秦兴波.论如何利用心理社团开展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d].苏州大学,201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篇二十四

“温故而知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话语我们都很熟悉,的确,复习是记忆之母,我们巩固所识记过的材料的最好方法就是复习!

记忆是大脑皮层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建立起来的神经通路如果不畅通,则原来大脑中保留的痕迹就会逐渐消失,而复习就是对大脑中的痕迹进行再刺激,及时复习就是在第一次痕迹未完全消失时,紧接着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重复刺激,重复刺激次数越多,痕迹越深;重复越及时,费时越少,费力越小,记忆效果越好。

(一)单元复习分享。

在语文知识当中,生字词的积累,以及古文,名言警句等这些知识全靠记忆,而且遗忘也非常快的。因此,在一个单元结束以后,我会要引导学生,进行单元的整理复习。

怎么整理?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归纳总结,有哪些知识点是必须掌握的?怎样梳理更有效?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进行总结,在和学生共同交流的过程当中,我们对梳理的内容达成了共识。然后,由学生通过小报的形式进行交流显示。这样,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在分享中,学生的巩固复习意识和能力得以培养。上一届毕业进初中的一些同学都纷纷报喜,他们的复习梳理单,在班级,甚至在全年级也得表扬并展示。

(二)期末复习分享。

期末复习也很重要,这是对整个一学期的知识进行巩固的。

首先和学生一起进行知识归类,让学生来总结自己的复习方法,然后交流,不断补充,完善。

每一种类型由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讲解的方法进行字词,句子,阅读,习作的巩固复习。整个复习采用分享式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智慧,互相学习,老师进行引导,肯定,归纳提升。这样,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实践的能力越来越强。

四、抓好课外阅读。

当学生的课堂开课分享规则建立,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培养后,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开展各种不同的课外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训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