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努力和付出的一种肯定和回顾。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挖掘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改进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篇一
农业关乎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大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为强化与社会各界年轻干部的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努力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良好氛围。现决定举办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主题征文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二、征文要求。
结合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国情,围绕于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能源建设等方面,提出如下参考命题:
2.探索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
3.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研究;。
4.培育农业环境保护治理市场主体;。
5.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和开发利用;。
7.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
三、征文对象。
全国从事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村能源开发建设以及农业科技教育等行业相关人员。
四、活动形式。
组织专题活动演讲展示,推荐1人参加农业部学习成果交流活动。
五、进度安排。
(三)组织演讲展示。组织演讲活动,邀请10名优秀论文作者进行现场演讲,确定获奖等次(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对获奖者给予表彰奖励,推荐1名参加农业部中青年干部学习成果交流会,10月30日前完成。
六、投稿要求。
(一)投稿形式。围绕参考命题,结合业务工作,坚持原创,字数在3000字以内;主标题字体为华文中宋2号加粗,副标题为楷体3号加粗,正文一级标题为黑体3号,二级标题为仿宋3号加粗,内容为仿宋3号。
(二)截稿时间。投稿截止时间为9月10日。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景平孙建鸿。
电子邮箱:tixichu@。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篇二
[摘要]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成本管理改革,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导入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当中,以此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利器,使企业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本文从分析可持续发展与战略成本管理的关系入手,讨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特征及实施框架。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企业要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必须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导入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当中,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1.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是以提高核心竞争力、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为目的的管理行为,其成功的标志是持续市场竞争优势的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即某种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战略成本管理的效应源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
2.战略成本管理是拓展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规律来看,一般有两个基本的形成途径:内部开发和外部获取。从内部开发来说,如果企业进行所有价值活动的累计成本低于竞争者的成本,企业就具有成本优势。当企业向买方提供可以接受的价格水平,以使其成本优势不会因为其售价低于竞争者的价格而被抵消,企业的成本优势就会带来超额收益。成本优势的战略性价值取决于其持久性。如果企业的成本优势的来源对于竞争者来说是难以复制或模仿的,企业就能获得持久性的竞争优势。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谋求企业持久的生存与发展。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如果不能在各项指标的对比中确立并发展自己的优势,企业就会被竞争对手挤垮。
市场经济环境下,成本领先是企业永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一个没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是不可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的。而战略成本思想并非简单地等同于绝对成本的降低,而是将企业的战略思想和措施运用于具体成本管理领域和管理方法之中,针对成本发生的价值链进行设计,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成本结构,通过成本优化措施的实施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1.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本管理从战术管理转变为战略管理,即成本管理的重点由单纯地通过最大限度地避免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的成本,转为从长远持续地在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降低成本,谋取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以便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
2.战略成本管理关注外部环境,引进价值链管理方式。战略成本管理将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耗费和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企业的成本问题放在整个市场环境中加以分析,既要研究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又要明确市场对产品的要求到用户使用产品的整个产品价值流向。
3.战略成本管理是科技驱动型的成本管理,采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战略成本管理从战略上予以考虑,通过对各种战略成本动因的分析,不仅要通过管理工作控制成本,而且要通过技术工作管理成本,成本管理的'范围向着多学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战略成本管理以市场为导向,全面、综合、灵活地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手段,是以科技驱动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1.分析战略环境。分析战略环境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逻辑起点,通过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考察、评判企业现行战略成本的竞争地位,以决定企业是否进入、发展、固守或是撤出某一行业的某一段价值链活动。
2.进行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就是通过战略环境的分析,明确成本管理的方向,建立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成本管理策略。为了实现所确定的战略目标,根据企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及目标要求,分别从行业、市场、战略这三个维度来确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采取的策略,制定相应的基本战略、策略及实施计划。
3.战略的实施与控制。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由于内部资源,外部环境的变化,会使实施过程产生偏差,因此须进行战略控制。战略控制的基本方式有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战略控制系统应由企业层次、业务单元层次、作业层次组成一体化的控制系统,实行全面的、全过程的控制。
4.战略业绩的计量与评价。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价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业绩计量与评价通常包括业绩指标的设置、考核、评价、控制、反馈、调整、激励等。传统的业绩指标主要是面向作业的,缺少与战略方向和目标的相关性,有些被企业鼓励的行为可能与企业的战略并不一致。因此,必须将战略思想贯穿于战略成本管理的整个业绩评价,以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的投资报酬指标,以增加企业的战略成本优势。
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理论方法和战略思想上的统一使它们能够充分融合在一起,战略成本管理通过对企业的规模与控制力施加有效影响,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实现企业的长久、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亚湖: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j].财会月刊,2004(12)。
[2]刘志国仲旭:我国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中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经济师,2004(12)。
文档为doc格式。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篇三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付出了资源环境代价,虽然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我国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但在环境方面仍然出现很多的问题,如雾霾天气的长期出现,部分地区江、河、湖、海等水资源污染问题凸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刻不容缓。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表现在:
1、空气污染。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当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出现雾霾天气就是空气污染的具体表现形式,它的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1)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2)居民采暖锅炉的大量使用。
3)汽车使用量的不断增加。
2、水资源污染。
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垃圾。水资源污染的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1)有机污染。
2)有机及无机化学药品的污染。
3)各种化工厂和药厂等。
4)磷污染。
5)重金属污染。
3、资源的过度开发,使生态达到恶化的边缘。
现代工业无限制的扩产,使用的原煤量历年递增,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煤炭消费量为1873.3百万吨,同比增长6.1%,在全球煤炭消费总量中的比例首次超过50%,达到50.2%。同时在煤炭被大量开采的同时消耗大量的地下水资源,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采煤破坏地下水资源超过20亿立方米,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指出,2035年,中国由能源生产导致的水资源消耗将比20xx年增长83%,其中煤炭生产和消费是水资源消耗的主要因素。煤炭的大量开采还造成土地的塌陷,专家介绍,每开采万吨煤炭造成的土地塌陷面积达0.267公顷,仅五大平原煤炭基地中的两淮基地和鲁西基地的搬迁人数就超过了三峡移民130多万的总数。
4、乱砍乱伐现象屡禁不止,使大量土地荒漠、洪水泛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的需求不断扩大,特别是对木材的使用量不断攀升,国家为了节制森林的开发,对木材开发机加工的税赋不断提升,更加刺激了一些人的乱砍乱伐现象的发生。森林是空气的调节器,也是植物和各种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锐减。森林具有多种功能,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户田保土,调节气候、增加降雨,保护环境、净化大气等作用。同时森林是生物链最为基础,如植物的叶和果实为昆虫提供食物,昆虫是各种鸟的食物来源,有了鸟才有鹰和蛇,有了鹰和蛇来鼠才不能泛滥。因此森林养育了许多野生动物,一旦森林失去保护,将会给各种野生动带来灭顶之灾。人类也会失去保护。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离不开经济发展,但如果经济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雾霾天气等恶劣气候、各种自然灾害随之而来,如果人们的生存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幸福生活。同时各种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无限制的开采,今后我们的子孙将如何生存。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强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了《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简称《生存战略》。《生存战略》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并且着重提出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在这九条基本原则中,既强调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要与地球承载能力保持平衡,保护地球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样性。
1、节制人口增长,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计划生育政策是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国策。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于二十世纪70年代就已经全面开始,1982年定为基本国策。由于我国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为发展中国家妥善解决人口问题探索了道路。
2、合理控制大型能源消耗型企业无限制的扩产,对小型能源。
消耗型企业进行降低各种资源的消耗国家要鼓励大型耗能高的企业进行技术挖潜,技术革新,进行节能降耗,将国内总量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将能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将能耗高的小型企业根据本地区特点进行关、停、并转,降低各种能源的消耗,使生态环境得以保护。
3、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杜绝乱砍乱伐现象的发生。
要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森林建设,要坚决与乱砍乱伐现象作斗争,为野生动物创造一个完好的家园,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同时大力开展全民绿化活动,增加绿化覆盖率,保护生态平衡。
4、建立健全环保体系,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
环境保护部门要认真学习国家制定的《环保法》,与其他部门一起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国家生态保护工作,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特点建立切实可行的环保保护标准,要加强环保监察工作,对严重破坏环境的企业及个人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对资源消耗型企业和资源开发型企业在建设时要严格执行环境评价“三同时”监督工作,对环境评价不合格的企业不予发证。
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子孙后代,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建立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要爱护野生动物,要坚决抵制对野生动物的捕杀,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篇四
摘要:在现代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过程中,生活方式的反思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生活方式建设要求确立人—社会—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人自身全面发展的生活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树立节制、和谐、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活观念,将生态观念落实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佛教对精神超越的追求、节俭惜福、慈悲利生的生活观念,以及戒杀护生、素食的生活实践,对于生态生活方式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资料的丰富,我国也出现了生活质量下降、生存环境恶化、“现代病”流行等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在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的基础上,实现小康社会成为我国的基本奋斗目标;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生活方式的优化也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生活方式建设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也必然要求落实到现实的生产生活方式中。生态生活方式建设是在批判反思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对传统生活方式的辩证发展,研究传统生活方式(如佛教生活方式)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本文关于生活方式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是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和理论视阈中进行的。当前我国一方面处于现代化建设进程当中,但另一方面在经济、生态、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又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国家出现的关于现代文化的反思及后现代文化现象的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经济、生态、文化全球化的必然要求。而生活方式重构、重视生活质量和幸福最大化、将生活方式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等,则正是全球化背景下后现代文化思潮关注的重要主题。在这一社会文化背景下和理论视阈中探讨生活方式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必然会与传统教科书中对生活方式问题的忽视有所不同,而突出生活方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教科书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阐述,存在片面强调生产方式重要性的倾向,而关于生活方式,则一般是将其理解为与衣食住行等相关的日常生活,并没有赋予其相应的理论地位。实际上,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他们不仅强调了生产力、生产方式发展对生活方式变革的作用,而且还从另一个角度肯定了生产方式是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生产人们“必需的生活资料”,生产方式在更大程度上是“一定的生活方式”,是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
关于生活方式的内涵,《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作了比较严整的科学表述:“不同的个人、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一方面,生活方式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受社会生产生活条件限制,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生活价值取向,形成相应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方式受特定的生活价值取向和生活观念影响,生活价值取向、生活观念体现在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广义地说,生活价值取向、生活观念与生活实践一起,共同构成生活方式的重要方面。
关于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方式样态受一定的生产方式决定,生产方式制约着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变迁是为生活质量的提高服务的,从特定的角度看,生产方式是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质上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产物。王雅林教授曾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关系的视角概括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三个阶段,认为自然经济时代由于生产力的不发达,生产和生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区分开来,并以生产方式“吞没”生活方式体现出来;在工业时代,生产和生活分离,生活方式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而在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和未来的共产主义时代,生产和生活将在否定之否定的基础归于一体化,但与第一阶段以生产“吞没”生活的情形不同,而体现为生活方式涵盖生产方式,生产也成为生活的基本内容。
肯定生活方式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也就必然肯定生活方式建设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也必将随着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型以及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日益体现出来。在当代发达国家,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工作与休闲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重视生活质量和幸福最大化、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正成为人们自觉追求的生活价值取向。对工业社会生活方式的反思和重构正成为人类文明建设的重要主题。解决人们“如何生活”的问题也被提升到“生活政治”的高度,成为主要的政治问题。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甚至将全球化的实质表述为“以一种非常深刻的方式重构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思想启蒙的任务尚未完成,但与此同时,生活政治与生活方式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政府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本身包含生活方式重构的内涵。也正是基于此,王雅林教授认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中国,生活方式正逐渐成为富有解释力的核心概念,应从学术边缘走向中心地带。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未来文明的理想形态,也必然要求将生活方式建设放在重要地位。
突出生活方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还源于对现代生活方式异化现象的批判性反思。现代生活方式的异化体现在多方面,而突出地体现在消费异化上。工业文明对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的关注,是针对古代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性匮乏进行的,本身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同时,工业文明创造的物质财富,也为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由于过分强调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资本家对利润的贪求,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呈不断扩大之势。由于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必须建立在人们对物质生活资料的不断消费基础上,不断扩大的生产必须建立在不断刺激大众消费需求基础上。现代化生产正是通过商业集团和包装他们的广告业的结合,通过广告业和媒体的结合,不断制造出种种诱人的生活方式和欲望。人们的消费不再是出于维持自身物质生活的需要,而是出于商业集团、广告业、媒体制造出来的“时尚”,“时尚”成了一个人身份和价值的体现。这种人为的消费主义的生活价值取向及生活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消费异化或生活方式异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这种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在我国也逐渐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再向农村渗透,由中产阶层向其他社会阶层渗透。但是,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并没有给人带来预期的幸福,反而给人们的健康、幸福造成危害。由于过度消费,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为了追求舒适的生活,人们发明种种产品替代人的体力劳动,替代人体自身的抗病机制和调节能力,也导致了人体活动器官的全面退化和抵御疾病能力的降低。同时,这种生活方式与现代生产方式相互促进,以消耗大量的资源为代价,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也正是认识到生活方式异化给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人们逐渐意识到在物质生活资料丰富的同时,重新调整生活方式的必要。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反思,建设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生态生活方式建设就是在这种境况下提出的。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人自身生存质量与自然生态环境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密切相关,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维护人类生存环境,自己应从哪方面着手。这实际上关涉的是生态生活方式的建立问题。
1.生态生活方式建设的基本内容。
前面我们提到广义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包含生活价值取向、生活观念和生活实践三方面内容,笔者认为,生态生活方式的建立,首先要求我们转变物质化的生活价值观念,确立生态生活价值取向;其次,要求我们因应人—社会—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树立合乎生态的生活观念;再次,要求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将生态观念落实到自身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活价值取向即人生价值取向,是指人们追求的人生目标或方向。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它是指在主体看来,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追求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形成受特定的社会条件限制,但它一旦形成,就会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方式起着指导作用。确立生态生活方式首先要求转变现代生活价值观念,确立符合时代需求的生态生活价值取向。具体而言,(1)它要求转变现代生活价值观中的人类中心主义、个人中心主义价值取向,在生活目标上,要求不仅关注自身物质生活的满足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同时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对人自身的价值以及对人自身生活方式的限制,关注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确立人—社会—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生活价值取向。(2)它要求转变现代生活方式中物质化的价值取向,确立人自身身体和精神全面发展的生活价值取向。人的生命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整体,本身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物质、精神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揭示:物质需要只是人的低层次的基本需要,在此之上还有保障或安全、归属或承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消费的满足,不仅不是人的最高生活目标,而且会影响人自身生命系统的平衡,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因此,在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不应沉湎于低层次物质欲求的满足,而应自觉调整生活结构,追求一种“全面的生活方式”、“平衡的生活方式”;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协调发展。
生活观念是生活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主体处理自身身体与精神、自身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关系的基本观念。生态生活观念是依据生态环境对人自身生活的约束规范人自身的生活方式的具体观念。笔者认为,生态生活观念大体可以概括为节制的观念、和谐的观念、全面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方面。所谓节制的观念,就是从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将自身的生活方式纳入到生态系统整体中考察,从生态系统的承载量、容纳量及整体的良性发展出发,规约、限制自身的行为和生活追求。节约的观念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所谓和谐的观念,就是改变以我为中心,将环境作为自身利用的工具或征服的对象的观念,追求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处,协同发展;所谓全面发展的观念,就个人而言就是追求人自身身体、心理、精神的全面发展;所谓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就是从自身、人类、自然生态系统的长远出发,追求人—社会—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佛教生活方式的启迪。
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经深深影响到人们的心灵深处,对广大民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较强的规范作用。研究佛教生活方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和价值,有助于发挥佛教观念及其生活方式对社会文化的广泛影响,将生态观念转化为广大信众、民众的自觉观念和行为。在这里我们还是大体上从生活价值取向、生活观念、生活实践几方面论述佛教生活方式对生态生活方式建设的意义。
佛教的根本追求是人生痛苦的解脱,其人生痛苦解脱的方式和途径则主要是通过禅定、智慧净化自心,获得心灵的超越。就此而言,佛教的人生价值追求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精神追求。原始佛教对于现实人生及人自身物质欲求的满足基本持否定态度。后来佛教传入中国,逐渐吸收融合了传统儒家道家文化肯定现实人生价值的观念,但对精神超越的追求则始终如一。佛教生活方式的精神取向,对于现代生活方式的过分物质化取向具有纠偏作用,借鉴佛教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形成全面发展的生态生活价值取向。但是,传统佛教否定现实人生、人的物质欲求的价值观念则不可取。
佛教的生活观念主要包括节制、惜福和慈悲利生两方面。其中,节制、惜福观念是与佛教对精神解脱的追求相互关联的`。而慈悲利生观念则是追求自利利他的大乘佛教观念。佛教节俭惜福、少欲知足、勤俭简朴的生活观对于节约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慈悲利物观念,体现了佛教尊重一切生命的平等精神,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精神。
佛教的生活实践主要体现在戒律的持守、禅定实践及日常生活中对节俭、慈悲利生观念的践行上。其中与生态理念直接相关的是佛教戒杀、放生、素食的戒律实践。佛教的戒杀、放生、素食实践从生态环保角度而言,不仅具有动物保护的意义,而且倡导素食对于缓解当前全球暖化、全球粮食危机及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素食的生态环保意义,主要是对照肉食和畜牧业生产对全球暖化、全球粮食危机和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体现出来的。(1)在众多影响全球暖化的因素当中,畜牧业生产和肉食的生活方式是其中的重要方面。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一份题为《畜牧业长长的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的报告中说,由于人类对肉类和奶类的需求不断上升,牲畜饲养业快速发展,牲畜产生的温室气体已经超过了汽车。如果用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衡量,牲畜比汽车排放多18%。如果用一氧化二氮衡量,则人类活动(包括饲养牲畜)释放的一氧化二氮65%来自牲畜,而一氧化二氮的“全球变暖潜势”是二氧化碳的296倍。此外,人类活动产生的甲烷,37%来自反刍牲畜的消化道。而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3倍。(2)畜牧业生产及肉食的生活方式加剧粮食危机。肉食的生活方式及与此相关的肉食生产把本可食用的粮食作为饲料,进行再生产,本身是不经济的。比如,我们用50千克黄豆喂猪,能回收12千克猪肉;喂牛,能回收10千克牛肉。为吃肉,我们浪费了90%左右的食物,还要以多出10倍的土地来耕种。(3)畜牧业生产还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畜牧业生产除了会生产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外,其所带来的大量禽畜粪便也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据统计,美国饲养的家畜总数是美国人的4倍,每年粪便排放高达16亿吨;北京市养殖业每年粪浆的排放量约1200万吨,最高时达3500万吨,相当于4000万人口的污染量。动物身体中排泄出大量硝酸盐、农药、生长素、抗生素等化学毒素,渗透到土壤或流入河川、湖泊,渗入地下水,不仅污染水体,更危害人们的健康。正是因为畜牧业生产在气候暖化过程中所发挥的重大影响,因此,相关学科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削减畜牧业生产,推行素食对缓解全球暖化的重要价值。
不过,应该注意的是,佛教生活方式中包含生态环保意蕴,并不代表传统佛教具有鲜明的生态环保意识。佛教生活方式中的生态环保意蕴更主要是一种基于人与自然一体的生命体证获得的认识,是从主体德性伦理出发形成的伦理道德观念,与当前生态文化思潮基于对现代文化的理性反思相比较,带有古代文化所特有的自发性特征,因此,在讨论佛教生活方式的生态价值时不宜过分夸大。同时,当代佛教的发展也要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充分发展大乘佛教的人间关怀维度,转变自身偏重个人心灵解脱和精神超越的偏向,吸取西方生态文化观念关注现实、谋求现实解决途径的主体精神,积极参与现实的生态环保实践,为生态文化观念的建构和现实的环保实践作出自身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篇五
竞技游泳项目一直是当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基础项目,并且该项目的金牌数目仅次于田径[1],其成绩的好坏和运动员的水平高低对各国的竞技地位有着重要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有着有目共睹的飞跃。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巴西奥运会,中国游泳队经历了低谷和高峰。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和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中国奥运游泳代表团惨败未获一枚奖牌;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和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国分别获得了4金5银和5金3银2铜的好成绩[2]。这些起起伏伏的成绩说明中国现有的竞技游泳水平还未稳定,与美国这一几乎每届奥运会三分之一的游泳金牌承担者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中国近几年在游泳项目上有着历史性的突破,不过仍需要通过对中国竞技游泳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给其可持续性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为今后中国竞技游泳迈向新的台阶创造更为坚实的基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法和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学、运动训练和体育管理等方面,分析了近年来中国竞技游泳项目的现状,总结了影响该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分析和解决方法。
3中国竞技游泳项目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
3.1竞技游泳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在简介中曾提到,中国竞技游泳的发展史是曲折的。20奥运会中国游泳代表队未获得奖牌,在之后的雅典奥运会、墨尔本世锦赛、北京奥运会、世锦赛和20伦敦奥运会中,中国队在男子游泳项目取得了飞跃发展,并且在20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中国女子游泳运动员也在蛙泳项目上保持了奖牌获得。从张琳在20男子400m自由泳的金牌零突破到孙杨打破男子1500m自由泳世界纪录并于年打破自己所创造的世界纪录来看,国家游泳队在分析了世界竞技游泳形势后,出台的相关优势项目转移措施是极其成功的[3]。女子优势从最初的蝶泳转变为蛙泳,而男子优势则集中在自由泳项目,并且在近两届奥运会中,中国男子游泳队在短、中、长距离自由泳均取得一定成绩[4]。但是,相较游泳强国美国,和亚洲强敌日本,中国游泳队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在,世界游泳各个单项排名前50名中有140名美国队员,76名日本运动员,而中国运动员仅有26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运动员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相较美国几乎每届都包揽整个金牌榜的情况,中国游泳队的优势项目很少且不能完全确保夺金。虽然孙杨的个人突破给予中国以游泳信心,可相较于日本男子游泳水平的整体飞速发展,如北岛康介和c野公介等优秀运动员的接连出现[5],中国男子游泳队仍需努力,以此加大竞争力,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3.2影响我国竞技游泳项目发展的因素。
3.2.1决策性思路。
从年悉尼奥运会开始,我国采取游泳优势项目转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体现出决策性思路对竞技体育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决策性思路不仅可以运用在分析中国运动员的优势和劣势,合理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的优势项目。同时,也可充分利用我国相关的优势性制度,综合人才和资金资源,合理的分配和调动运动员及教练员,颁布奖励政策以提高优质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并且当国内的技术或环境无法满足部分优质运动员的训练理念时,可积极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措施。包括孙杨和张琳在内[5],越来越多的中国运动员走出国门,接触诸如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优秀教练,并获得不俗的成绩。
3.2.2人才储备。
美国采取三部曲式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类:在奥运会前期选拔优秀奥运选手并进行短时间有针对性和集中性的训练模式;第二类:针对各个年龄组中的优质青年选手,美国游泳协会提供高品质的游泳训练场地,注重监控队员们各项机能水平并进行长期跟踪和分析评价;第三类:在全美积极地开展针对7-18岁的拥有游泳基础的青少年的多等级多形式的游泳训练营,以确保游泳的普及效果和后备人才的补充[6]。相较美国的游泳普及情况,中国游泳体育人才的不充足是导致游泳队整体水平不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中国,由三线向二线向一线输送的人才比例分别为6.12%和1.96%[7],而在美国,其三线队伍的比例往往保持在1:200:400[8]。从整体人数上来看,相较邻国日本的10万注册游泳运动员,中国的注册游泳运动员仅为3万人[9]。众多数据表明,为保持决策性思路的优势,发展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是关键的一步。
3.2.3科学研究与合理化训练。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是当今各国竞技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石。除去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科学技术的竞争直接影响着各国队员实力水平的展现。从近几届奥运会来看,美国、英国、中国、俄罗斯和德国是奥运金牌榜上的常客。纵观美国体坛和其科研能力,从为不同项目运动员提供精良优质的设备,到创新先进的科学训练理念,理论和实践的高效结合所创造出来的成绩数据更为其普及科学合理化训练创造了有利基础。不仅是美国,日本的高科技技术也为日本在游泳领域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如北岛康介的成绩飞跃得益于日本最新型的高速摄像头和热感应器等多种科学手段对其专业技术水平的分析[1],合理的优化其技术动作,使之在奥运会赛场上有良好的发挥。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篇六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如何在兼顾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现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发展农业经济中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不仅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主要对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详细描述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农业生态环境,传统的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农药的使用不仅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也对周围的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的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大量化肥的使用也为土壤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化肥使用频繁直接会导致土壤板结,农作物产量减低,降低农民的生产效率,农民生产效率降低,会增加化肥的使用量,直接形成了恶性循环。农业生态环境的功能利用并不合理,这就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的农业生态问题,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量的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逐年增加。同时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威胁,人们的过度开发,对原有的生态平衡产生了负面影响,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数量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中国技术发展不均衡,存在地域性的差异,一些技术水平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陷入了恶性循环。近年来,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产生的垃圾不能够通过自然消解,同时人们不注重对垃圾的处理,大量的垃圾产生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1]。
首先,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了城乡差距加大,加剧了农民的贫困程度,据统计,目前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直接制约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导致当地农民不能够摆脱贫困,形成恶性循环。贫困导致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趋向脆弱;反过来人口增加又使贫困加剧,致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脆弱的生态环境使贫困变本加厉,这使得贫困地区陷入了ppe怪圈;其次,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加剧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可以用的土地资源有限,如果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下去,会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制约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最后,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直接导致大量的自然灾害的产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植被减少等,会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升[2]。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生产,生产的前提是不能够破坏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发展是协调统一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如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人们无限制的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那么子孙后代就不能够安居乐业。农业作为中国的基础产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在保证农业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是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生产作为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其他产业的发展就会举步维艰。
4.1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现代农业耕作模式。
按照国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政策,应当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将信息化管理和机械化生产引进农业生产过程中,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浪费。不断优化生产区域布局,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的内部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鼓励通过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将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模式逐渐转变成集约型的生产形势,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注重环境生态的`保护,是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不必要的破坏,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之间的统一。在农业发展模式方面,针对不同的地区指定切实可靠的发展措施,不能一味的采用一种发展模式,应当根据当地的特色,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果业、林业、畜牧养殖业。在丘陵地带,应根据其自然环境,选择合适的农业发展方向。
[3]李炜,李刚.夯实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会议综述[j].农村工作通讯,20xx(15):23-25.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篇七
摘要:
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历来是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建设重点。然而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环境保护的建设与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利现象,导致了人类生存、生产的环境质量逐渐走向危机时代,造成了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穷竭,严重地影响了人类正常的生产活动。目前,很多国家虽然快马加鞭,在积极制定各方面的环境政策,以求使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与有效的治理,然而生态环境发展的相对性与不可预见性,造成了各项环境政策在制定时附带了一种滞后性,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阻碍,严重地影响了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正常发展,影响了子孙后代的应有的生存、生产的权利。因而,在现阶段,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积极倡导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了当今人类的一个重要的社会主题。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酸雨。
在现阶段,全球各国人们都在积极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以求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而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相反地,却在逐步地走向恶性循环,人类生存的活动范围逐步缩小。因此,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中指出:“现在十采取保护使今世和后代得以持续生存的决策的时候了。”“未来的希望取决于现在就开始管理资源环境,以保证持续的人类进步和人类生存的决定性的政治行动。”[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今社会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开始呈现出穷途末路的局面了,而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需要的却恰恰不是现在所看到的,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持续发展的`有利于人类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同时能够是环境保护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内涵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前言中写道:“今天我们最紧迫的任务也许是要说服各国认识回到多边主义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的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责任感,这是这个分裂的世界十分需要的”。因此,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和给人类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同时,当代的人类要处理好代际关系,不要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有规律地利用。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却时刻都在发生。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人类处在原始的捕猎阶段,主要靠采集、捕猎自然食物来取得生活资料。这种生活方式造就了人类对环境有了很强的依赖性,而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却很弱,所以当时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不是很大。当时的生态环境问题,基本上都是“因为乱采、乱捕破坏人类聚居的局部地区的生物资源而引起生活资料缺乏甚至饥荒,或者因为用火不慎而烧毁大片森林和草地,迫使人们迁移以谋生存。”[2]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人类的社会生产力较原始社会时期有了明显地提高,因而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使得面积迅速减少,草原退化,水土流失。不过,尽管如此,这一时期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没有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当时人们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如庄稼的稻杆、人粪尿等可以施肥,相反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的自净压力。环境污染和破坏最为严重的是产业革命之后到当前这一段时期,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化的新时代,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促使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从各个方面对环境资源进行了采伐和采掘。工业生产的各种化学溶液的相互合成影响了整个生物圈的生存环境,全球范围内出现了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等一系列的问题,社会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鉴于上述环境问题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害,世界上许多国家或者社会团体逐步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发现了自身生存的生态环境存在着极大的压力,所以他们积极呼吁人类应该意识到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性,倡导人类生产活动应与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努力建立一个有利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为此,就全球范围而言,联合国于近几十年召开了多次会议,且制订并通过了很多项决议与宣言。如联合国于1972年6月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严肃郑重地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现在已达到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的时候,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为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3]此外,1982年5月联合国人类环境特别会议通过了《内罗毕宣言》,1987年4月27日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长篇报告。以上的种种会议及宣言都指出了生态环境正遭受到日益严重的破坏,严肃地阐明了当今急剧改变着地球和威胁着人类环境的严重问题。同时,大量有关生态环境的诉讼案件都无可争辩地说明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受到污染和破坏,资源迅速减少,不断恶化。
各种对环境保护会议与倡议的社会活动都说明了在当前阶段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另一层面说明了各个国家对生态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态度。目前,各个国家正在积极寻找一条能够促进本国经济建设,适应生态环境发展的环境法制道路,努力制定适合本国发展的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某一些国家,其环保活动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全体国民自觉履行的一项义务了。
换句话说,为发实现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学会控制自己,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建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价值观念,改变过去掠夺式的、挥霍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爱惜和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及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社会。同时,人类需要随时调整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充分认识人既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心,又是地球生物组成的一员,人类所需要的不是征服自然而是与自然相协调、共处,使得人类的进步和环境保护共同得到发展。因此,各个国家在制定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各个国家环境法律工作者在制定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时,必须密切注意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相互关系,力求使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法律条文中得到良好的体现,同时兼顾社会经济效益和人类生存发展。环境保护,在另一个角度上也是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一种保护,而且人类生存的环境时刻都同人类的社会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着,两者互为前提,缺一不可,“保护环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保证现代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一种基本需要。”[4]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抑制经济增长,相反地会促进和鼓励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还重视增长数量,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养活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因而,制定环境方面的法律,首当其冲地必须将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视其所调整的对象的特殊性而制定相应的政策。正如苏力先生所言,“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建立全国性统一市场的过程中,必定要求和引起法律和习惯的变化,最终要求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5]很显然,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其次,在环境保护的落实方面,环境管理机构必须依照国家环境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各种法律制度,针对环境案件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使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运行下去。可持续发展重在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因此,各个国家在进行环境保护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不能片面地强调保护和改善环境,也不能不顾生态环境的随能力而盲目地追求人类社会发展。尤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讲,只能在适度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关注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当地现实情况,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保障人类的生存、生产环境不因环境保护而受到限制,以引导人类与环境保护朝着良性循环道路发展。
第三,人类对于环境保护的传统观念还有待改变,应该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有学者认为,“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是整个社会系统鼓励追求短期经济而不是长期保护目标。”[6]这种观念可以称之为“机械环境观”,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是一项短暂的间歇性工程,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稍有不当,就会给子孙后代的生存带来不利后果。人类在改造自身的生存环境时必须先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观点,应该站在长远发展的立场上改造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的环境保护。
总而言之,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在现阶段虽然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而且也有部分问题时目前难以克服和解决的,但是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类势必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限度内合理运行。
参考文献:
[1]《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知识出版社,第17页.
[2]金瑞林主编,《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4月,第12页.
[3]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
[4]马骧聪、蔡守秋:《中国环境法制通论》,学苑出版社,1990年9月,第56页.
[5]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0月,第10页.
[6]何雪松:《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5月,第247页.
(作者:郑海,籍贯:浙江乐清,系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法律系级学生.)。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篇八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如何在兼顾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现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发展农业经济中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不仅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主要对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详细描述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农业生态环境,传统的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农药的使用不仅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也对周围的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的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大量化肥的使用也为土壤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化肥使用频繁直接会导致土壤板结,农作物产量减低,降低农民的生产效率,农民生产效率降低,会增加化肥的使用量,直接形成了恶性循环。农业生态环境的功能利用并不合理,这就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的农业生态问题,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量的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逐年增加。同时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威胁,人们的过度开发,对原有的生态平衡产生了负面影响,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数量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中国技术发展不均衡,存在地域性的差异,一些技术水平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陷入了恶性循环。近年来,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产生的垃圾不能够通过自然消解,同时人们不注重对垃圾的`处理,大量的垃圾产生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1]。
首先,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了城乡差距加大,加剧了农民的贫困程度,据统计,目前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直接制约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导致当地农民不能够摆脱贫困,形成恶性循环。贫困导致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趋向脆弱;反过来人口增加又使贫困加剧,致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脆弱的生态环境使贫困变本加厉,这使得贫困地区陷入了ppe怪圈。
其次,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加剧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可以用的土地资源有限,如果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下去,会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制约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最后,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直接导致大量的自然灾害的产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植被减少等,会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升[2]。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生产,生产的前提是不能够破坏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发展是协调统一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如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人们无限制的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那么子孙后代就不能够安居乐业。农业作为中国的基础产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在保证农业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是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生产作为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其他产业的发展就会举步维艰。
4.1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现代农业耕作模式。
按照国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政策,应当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将信息化管理和机械化生产引进农业生产过程中,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浪费。不断优化生产区域布局,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的内部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鼓励通过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将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模式逐渐转变成集约型的生产形势,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注重环境生态的保护,是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不必要的破坏,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之间的统一。在农业发展模式方面,针对不同的地区指定切实可靠的发展措施,不能一味的采用一种发展模式,应当根据当地的特色,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果业、林业、畜牧养殖业。在丘陵地带,应根据其自然环境,选择合适的农业发展方向。
[1]杨祥禄,郭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5(6):8-10.
[3]李炜,李刚.夯实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会议综述[j].农村工作通讯,2015(15):23-25.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篇九
关于近年来,中国竞技训练采取的“走出去,请进来”策略,不仅极大的`加速了中外学习和交流先进的训练模式和理念,同时开阔了运动员的眼界和让他们对自身的竞技水平有更为合理的认识。在之前,我国的竞技游泳发展一直呈现比较落后的态势,各个游泳项目未进行具有专项针对化的训练方法分析和资源整合。之后,我国采取的接受外聘教练员和送优秀运动员去美国和澳洲竞技游泳强国等地进行训练,同时派科研人员去国外考察和学习其先进的训练方式和理念。此举措在极大程度上确保了我国竞技游泳的未来发展道路。然而,这只是多国间竞技游泳交流的第一步,为更好的促进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我国需及时的了解各国竞技游泳发展状况,从而制定更为完善的团队合作和有效配合的方案,改变竞技理念[10],创造更为活跃和开放的训练技术交流平台,给优质的运动员、教练员和科研保障团队积累成长经验和丰富训练技能提供更为理想的环境。同时,由于竞技游泳是奥运会重点夺金项目,而全运会作为展现全国各省竞技实力的盛会,各省、市都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以确保获得金牌。从一方面讲,这加速了各省份科研队伍的竞争性,调动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这种资源不集中在极大程度上导致了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那么,领导层如何完善相对应的决策机制,整合各省的优势项目,制定竞争模式,并权衡好各省、市和国家间的利益天平将是后期制约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
4.2发展人才储备项目。
优质的后备人才规模是保障竞技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前文中提到,与其他竞技游泳高水平国家相比,我国的人才储备数目呈现匮乏状态[11],为此,在发展游泳人才储备项目上,我国需采取有效手段以确保优秀人才数目,保证良好的竞争环境。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保障:第一,学习美国的游泳普及方式,加大我国的游泳普及工作,尤其是在青少年中积极地宣传和鼓励他们参加游泳训练班,并建立较为完善的奖赏机制,同时适时的安排专家和科研人员对优秀游泳青少年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和机能体质跟踪并建档;第二,注重后备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阶段性,如重视训练前后的拉伸及恢复性措施,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根据队员机能状态,采取必要的外训手段以提高游泳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运动寿命;第三,将游泳人才储备项目列入各中小学校体育教育课程,此举可改变竞技体校长期输送游泳运动员的现状,挖掘中国体育市场的巨大潜力,增大游泳人才的竞争规模,充分运用各高校的体育场地资源,并且可提高竞技游泳运动员的整体文化层次,使得“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能更好的在游泳运动员间贯彻落实;第四,建立科学的游泳运动员选材机制,同时完善和培养科技型的教练员队伍,选材包括经验选材和科学选材,教练员是现阶段主导选材工作的主要人员,虽然我国游泳教练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在不断上升,但大多数游泳教练员来自退役的老一辈运动员,科学化选材对他们而言仍较为陌生,不可否认,经验性选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如何更有效的结合现今的科学技术,更快速的预测游泳后备人才中的高运动能力的天才运动员将是今后确保优质竞技游泳运动员储备的发展方向。
4.3注重科学研究与训练相结合的模式。
近年来,我国各省都在逐渐形成以教练员为主体,结合运动生理生化、康复理疗、生物力学、心理辅导、营养学和体能专项等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的复合型团队,对重点队员进行个性化跟踪建档,长期驻队人员及时跟教练员反馈运动员的各项机能状态,多方专家共同针对影响优秀运动员能力发挥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和解决。各方专家可通过这种模式,与教练员积极配合,将科学训练理论与训练实际相结合,跟踪研究,及时的根据竞技游泳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技术水平调整科学方案,将科学训练更好的贯彻及落实,注重优质竞技游泳运动员的个性化培养。
5总结。
中国近几年在竞技游泳项目上有着不可否认的飞速发展,但必须承认的是,我国的竞技游泳水平离世界一流游泳强国美国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需要根据竞技游泳项目的现状和具体国情,制定符合中国运动员特点的科学训练体系,从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黎明.我国竞技游泳项目优势转移的影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10).
[2]陶g.中美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j].职教通讯,(15).
[3]杨改生,周珂,史友宽等.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优势转移现象研究[j].体育科学,(9).
[4]刘毓钟,韩昌松.我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群及其实力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6).
[5]刘明辉,黄海涛,张卫东.我国竞技游泳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08(4).
[8]杨马华.美国竞技体育持续强势发展的社会学因素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
[9]庞锦华.对游泳训练体质及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运动,2014(13).
[10]许琦.中国竞技游泳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
[11]毕红星,丁月兰.新时期我国竞技游泳运动的发展策略[j].辽宁体育科技,,08(4).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篇十
2对于使用袋装水泥时用完的水泥袋进行集中堆放,不乱丢乱弃。
3避免破坏农田排灌系统,在施工过程中,根据需要设临时水管、临时水渠等,保证排灌系统不间断。
4施工时尽量降低噪声,噪声较大的施工机械尽量避免夜间作业。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篇十一
要提高饮用水质量,就必须对饮用水污染源加强治理,尤其是对污水排污口的分布情况和数量应进行彻底清查,并对排出的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针对农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染源及大量违章建筑应与政府部门一同拟定治理方案。通常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磷、氮超标是引起饮水水源地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对畜禽养殖进行规模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农肥使用效率。此外,控制工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排放总量不增加,使饮用水水源环境得到合理保护。
3.2进一步提高水源地环境检测能力。
针对饮用水水源检测能力较低的地区,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水源地环境监测能力。为及时发现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定和监督方式,确保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及时采取解决措施。同时,引入一些先进的监测设备,构建专门的水质监测体系,并对技术人员加强培训,形成专门的监测网络系统。
3.3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
为了使饮水水源环境保护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相关单位应建立有效的法律法规制度,对水源地环境加强质量管理与监督。此外,为及时有效的.解决水源污染问题,相关部门应建立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机构,对饮用水水源地安排专人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人们的饮水安全。
3.4加强环保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向公民普及环保知识,有组织地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如发放宣传册、垃圾袋,精心组织每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4月22日地球日等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广泛开展优秀环保人物、绿色家庭等宣传和评选,多利用网络电视等煤体上进行环保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环保、参与环保,人人都是环保志愿者的良好氛围。此外,为使环保意识深入到千家万户,相关部门应编写《公民环保教育知识手册》,对各类人群进行环保教育,把“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号,形成全社会重视环保、参与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4结语。
总之,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在我国工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对污水排放加强管理,避免所排放的污染影响或污染到周围水源环境。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水源地环境监测系统,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并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才能够维护生态平衡,杜绝引发生态环境问题,从而确保饮用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蒋沐岑单位: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篇十二
可持续发展对环境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在环境法的'发展历史上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时期的环境法的历史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必须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意义上的环境保护战略.
作者:张霞作者单位: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校刊名:探求英文刊名:exploring年,卷(期):20xx""(2)分类号:f1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法新阶段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篇十三
一、公路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素1.空气污染(1)公路建筑材料中的石灰、水泥、粉煤灰等含有大量的粉尘,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对周围空气造成污染.(2)施工中所使用的`便道,特别是在干旱季节,经施工车辆多次碾压后,路面泥土变成粉末状,也会造成扬尘,对周围空气造成污染.(3)沥青在熬拌过程中会产生含有苯类、酚类、吡啶类等对环境有害的沥青烟雾.
作者:陈乃虹王国福刘继良作者单位:濮阳市公路管理局刊名:创新科技英文刊名:sciencenewground年,卷(期):2004“”(10)分类号:f2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篇十四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划定了饮用水源保护区,但各种新闻中经常报道一些饮用水源保护区存在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及大量违章建筑现象,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同时,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部分居民居住在水源保护区内,生活垃圾、污水随意乱扔、排放,从而严重污染着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此外,一些地区缺乏备用水源,面对突发事件很难应对。
2.2没有建立水源地环境监测系统。
我国一些经济相对较落后的地区,没有很好的普及对水源地环境保护及检测知识,从而大大降低了水源地污染检测的质量。一些地区并没有建立水源地环境监测系统,从而难以发挥环境监测的效用,并且很多人缺乏环保意识,对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缺乏认识。也有部分地区没有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水源地环境监测系统,而很多都是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方式,对于饮用水水源环境的监测工作只是表面功夫,在保护措施上缺乏针对性。
2.3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
虽然我国目前对饮用水水资源环境制定了相关的保护制度,但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及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对于水源环境的保护问题一些单位没有引起重视,因而在水源保护工作中没有制定合理的措施,而导致执行力度不够。此外,现在人们往往过于注重提升经济效益,而没有将饮用水水源环境的保护放在心上,并且相关水源环境保护的制度缺乏规范性、制约性和法律效率。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篇十五
饮用水的安全性与水源环境质量密切相关,若饮用水质量不达标将严重危害饮用者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地区水源地都遭到了破坏,一些地区的饮用水水源环境在治理上存在漏洞,导致经过检测发现饮用水存在严重不达标的现象,说明水源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改善。同时,由于很多人缺乏环保意识,没有做好饮用水水源环境防护措施。尤其是一些工厂污水排放、生活垃圾随意乱扔、农业污染等,使饮用水水源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因此,为减少饮用水有害物质的含量,必须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才能保障人们饮水的安全。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篇十六
龙滩水电站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坚持环保水保项目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步建设、同时投产使用,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倾力打造“绿色龙滩”,走上了工程效益和环保效益最大化的.科学发展道路,其实践在水电开发中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作者:鲁卿luqing作者单位: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广西,天峨,547300刊名:贵州水力发电英文刊名:guizhouwaterpower年,卷(期):200822(3)分类号:x3关键词:环境管理学水电工程环境保护龙滩水电站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篇十七
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和自然环境在内的综合的社会发展观。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计划的范文,欢迎阅读!
一、活动目的:。
通过各种环境教育活动,让学生不断获得环境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增强环境责任感,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人,将社会所需要的环境道德、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将他们培养成为新世纪的绿色公民。
二、参加活动的对象:。
1、isc课题组。
2、大学生志愿者。
3、南门小学美术教师、四五年级班主任、学生。
三、活动的开展。
(一)、准备阶段。
邀请isc项目组人员对我校课题组的有关教师进行培训,了解有关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相关知识、国内国外开展该项活动的有关信息、方法;招收小学生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配对班级,跟班主任交流了解情况。
(二)、实施阶段。
活动一:环境意识提升项目。
活动简介:在学校老师和校外辅导员(大学生志愿者)的指导帮助下,由四、五年级小学生记录自己家庭及邻居家庭的用电、用气、用油量,并通过计算转化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定期向社区公布。每个学期结束时,项目组将根据家庭用电量的降幅,评选出优胜家庭,并给予物质奖励,奖品为节能环保的产品。对活动中表现优异的教师、学生也给予一定的奖励。每学期的总结、评比、颁奖活动可以与村民联欢会相结合,庆祝所取得的成绩,并使其再接再厉,将节能、环保长期坚持下去。
过程:。
1、由班主任(或者志愿者)上一节班会课,让学生认识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知道面对温室效应,我们能做些什么。
2、鼓励所有学生报名参加这次活动,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1)每周记录家庭的用电、用气、用油情况,并转换为温室气体排放量;。
2)制作和填写环保月历;。
3)参加其他相关的环保节能课外活动;。
4)与同学、村民分享节能节能心得、成就。
所有报名参加活动的学生,都能获得isc制作的“绿色小卫士”徽章一枚、环保月历一份。参加活动的小学生均有机会参加环保小先锋的评选,获环保小先锋称号的学生,可获得价值30元节能生活套装一份。
3、用一节课时间完成以下培训:。
3)让学生掌握读电表的方法。
4)让学生掌握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
5)让学生掌握个人环保月历制作方法。
解释要遵守的纪律:每周一上交《家庭耗能每周记录卡》、环保月历给老师检查。
4、制定各种管理和激励办法,让活动有序高效进行。
活动二:举行亲子晚会。
活动简介:通过举行晚会,将各种环保知识寓于丰富多彩的节目、游戏当中,把学生、家长深深地吸引住,让学生、家长从中得到了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知识。
过程:。
1、晚会准备:学校负责场地、器材、文娱节目;志愿者负责主持、游园活动、相关环境教育内容。
2、晚会简单经过:。
1)学生表演文艺节目。
2)主持人在节目间隙插讲环保知识,学生、家长根据主持要求填写心愿卡。
出自 CooCo.Net.cn
3)文艺节目结束后,学生、家长在黑板上贴上心愿卡。
4)以家庭为单位参加游园活动(每项游园活动中都有各种环保知识渗透)。
活动三:社会实践。
地点:参观旭日陶瓷厂。
活动简介:我校临近旭日陶瓷厂,以前,陶瓷厂在生产陶瓷产品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的废气,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不少的污染,近年来,他们在节能减排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组织课题组的老师、学生到那里参观,了解陶瓷厂的生产过程以及他们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做的工作,通过参观,知道经济发展跟环境保护可以共存。
活动四:“我的环保杯”创作比赛。
活动简介:四五年级学生报名,参与设计与绘制环保杯。参加者皆有机会获得一个环保杯,可将自己绘制的环保杯当作礼物送给长辈或朋友。
第一阶段:报名与宣传。
在学校张贴宣传海报,做好宣传活动。四五年级学生,有意愿的可以到班主任处报名。
分工:isc负责海报制作,南门小学负责活动宣传与报名。
第二阶段:设计并制作环保杯。
isc校外辅导员与南门小学美术老师合作,利用班会或美术课时间辅导报名参加的同学构思环保杯的设计与绘制。校外辅导员和美术老师可分别给出环保方面及外观设计方面的指导与建议,学生当场完成绘制工作。
分工:isc提供制作杯子材料,南门小学统筹整个绘制过程。
第三阶段:优秀作品展览。
绘制好的环保杯交至美术老师处,选取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3等奖10名,参与奖若干。定期将优秀的作品展览,并进行颁奖仪式,欢迎家长参加。学生可将自己绘制的杯子送予家中长辈,作为新年礼物。
分工:isc提供奖品,展览过程中的拍摄,南门小学统筹安排展览。
(三)小结阶段。
内容简介:召开“南门村居民节能行动颁奖典礼”晚会,展出学生各种环保作品,评选出开展项目以来的节能优胜家庭,并且给节能之星、节能模范家庭、节能先进户、绿色使者、环保小先锋进行颁奖,庆祝所取得的成绩,使其再接再厉,将节能、环保长期坚持下去。
活动背景:近代人类社会,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的不断集中,使得自然界的财富被索取得越来越多,随之投向周围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所面临的人口猛增、粮食短缺、能源紧张、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恶化,导致生态危机逐步加剧,局部地区社会动荡,这就迫使人类重新审视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并努力寻求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对于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来的。
活动目的:对废品资源进行充分的回收再利用,是防止资源再流失能源再浪费,环境再污染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资源循环再利用。增强同学们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调动班级同学们的积极性,希望通过这次班会以后能利用我们身边不起眼的废物,加以回收和循环利用,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活动主办:通控系电信二班。
活动地址:待定。
活动主持人:待定。
活动策划:彭利达。
活动时间:3月27日。
会场纪律:彭利达冉钰。
活动准备:
1、会场布置(由班委会负责)。
2、班会开始前由欧阳群平同学安排同学搞好会场卫生。
3、在班会开始前由各寝室的寝室长负责联系未到的室友。
4、由组织委员准备好班会的布置材料和相关奖品。
5、由团支书强调班会纪律。
活动流程:
1、主持人致。
开场白。
引入班会主题阐述班会的意义和目的。
2、齐唱班歌(最美的太阳)。
4、ppt解读当前的资源和环境状况以及世界的环保和可持续潮流。
5、现场版视频演讲---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和资源可回收利用。
6、开心一笑——有奖。
绕口令。
7、梦乡瓶——我对这一年的期待和理想。
8、我想对你说——将前几期的书面问答改为口头叙述,将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纸张的使用。
9、
活动总结。
二、地点:成都市苏坡小学(操场、教室等)。
三、参与活动人员:24班1200人,教师、嘉宾、志愿者及新闻媒体约100人。
四、活动主题:关爱地球,与鸟同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进成都市可持续教育。
五、参与单位:
主办:成都市教育局成都观鸟会。
承办: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协办:成都市苏坡小学。
六、拟邀嘉宾:
赵尔宓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荣成都市教育局普教一处处长。
周荣成都市教育局普教一处副处长。
姚敏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副局长。
沈尤成都观鸟会理事长、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理事。
桂浩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经理。
七、流程:
14:00—14:05升旗仪式(生陈娇娇、师杨利元)。
14:05—14:08开场舞蹈秀(幸艳艺)。
14:08—14:12介绍来宾、校长致欢迎辞。
14:12—14:15苏坡小学自然生态题材情景剧《我们是朋友》表演(剧本许丹、排练周霞)。
14:15—14:18成都市教育局普教一处处长何荣讲话。
14:18—14:20英特尔公司公共事务部经理桂浩讲话。
14:25—14:27苏坡小学学生代表宣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
倡议书。
(学生:5.1班胡俊美)。
14:27—14:30现场签名活动、合影留念。
二)、现场大型图片展览。
三)、课堂讲座(15:00---16:00)。
1、2、3年级12个班学生在启动仪式结束后,回到各班教室,均在教室听观鸟讲座,每个班由2~3名志愿者讲解,志愿者由英特尔公司组织,讲座内容包括观鸟基础知识、城市与鸟、乡村与鸟等,还可根据时间开展短小的室内游戏,具体内容由志愿者提供。
四)、生态体验游戏(15:00—16:00)。
456年级12个班学生分别在操场进行生态游戏活动,每个游戏点配备2~3志愿者并由本班正副班主任等协助,游戏用物资等由成都观鸟会提供,游戏内容如下:
1、白鹭抢食。
两人为一组,在30秒钟内,用竹筷夹起的乒乓球多者为优胜。
2、找朋友。
志愿者先介绍鸟的分类,让每个参赛者都清楚鸟的分类知识,然后参与者佩戴各种鸟类头饰,10人一组,志愿者吹向口哨,让鸟儿们迅速找到自己的同类并聚集到一起,未找到同类的出列,接受“惩罚”表演节目,并获赠礼品。
3、鸟与湿地。
让学生找到食物并取下对应的食物图形卡片,或者直接由志愿者提问的方式,参与者分别说出各种鸟的食物,志愿者进行归纳和总结。
4、扭蛋拼接。
根据鸟类身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均有其形态特征和功能扭蛋拼接,让学生在拼接过程中尽量多观察,充分把握鸟的身体形态与颜色的逻辑关系。
5、鸟儿找食。
学生分别扮演鸟类和食物,让每一种鸟去找到自己的食物,但也可能它吃多种食物,通过学生自己判断,了解鸟类的生物链。
6、黑颈鹤的迁徙。
7、翠鸟模型。
8、鸟与森林。
9、雀鹰的游戏。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篇十八
新年伊始,**集团相关厂矿相继发生了多起安全事故,并造成多人生命健康安全不同程度的受到伤害,特别是我检修工程部也连续发生两起安全事故,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和反省——安全管理工作刻不容缓。我线棒检修三班根据公司文件及时认真的对所有安全事故案例进行了学习和反思。通过自检自查,从班组建设和班组管理入手,查找问题,并改进和加强相关措施,现表述如下:
1、严格安全确认制度,严抓班组安全措施、人员、环境危险源等项目的落实。狠抓习惯性违章的查处,从上到下营造一种违章可耻的氛围。对于查出的违章作业行为,对项目责任人及互保人、联保人进行班组考核,让班组每位成员对集体负起责任,对制度、规程和标准产生敬畏,对自己和他人的违章违规行为自觉抵制。
2、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教育和引导班组成员充分认识到,班组管理对个人违章行为的宽恕和纵容,就好比慢性毒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恶果。对违章违规人员,在严肃考核的同时,也进行耐心的诫勉谈话,让他们从根本认识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通过这些措施,让职工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自我约束倾向和潜在的行为准则,进而减少或杜绝违章行为的发生,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
3、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一要提高班组周一安全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针对安全活动主题启发职工展开讨论,形成职工积极参与的互动场面。二要以典型事故案例为切入点,让每一位职工把自身和身边的违章行为和安全隐患等都挖掘出来进行剖析和反思。通过每一次事故反思,使每一位职工都能够在心灵深处有所感触,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都能够有进一步的提升。三要继续引导和鼓励职工积极结合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主动探讨感悟和体会,使更多的职工能够主动思考安全管理问题,及时提出安全管理的想法和建议,形成时时刻刻讲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班组安全文化氛围。
4、加强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在日常检修维护过程中,我班组检修区域接触到的危险源涉及酒钢一二高线、中板及大棒线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大部分工序。因此,仅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还难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只有全面掌握危险源及相关的安全防护知识和生产工艺知识,按规程和标准作业,才能避免盲目蛮干。因此,班组要针对危险源的熟悉掌握及安全防护知识和生产工艺知识,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让每个职工都能熟悉现场环境、生产工艺、相关设备以及所存在的危险源。使每一位职工都能熟练地掌握相关安全防护知识,正确地使用安全防护器具,增强自保能力。
5、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安全自主管理。发挥班组每一名成员的作用,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开展全员安全管理。要通过教育引导,把职工对安全的需求和对生命的关爱转化成职工对各种安全制度的依赖和自觉遵守,形成“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学习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互动坏境,实现由“强迫型”向“自主型”管理模式的转变。要通过让每一位职工都参与危险源辨识的讨论,增强职工的自主管理意识,让职工感觉自己不是单纯的被管理者,而是安全管理的直接参与者。进而消除职工的逆反心理,使其主动参与安全管理。
我们相信,**班检修班的这些改进和加强的管理措施在积极有效的施行后,一定能良好的确保班组成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使班组安全工作更上一层楼。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篇十九
“当我们来到这世界上,地球母亲把我们抚养,我们吸吮着母亲的乳汁,却常常把母亲遗忘,今天我们已经醒悟,地球母亲不再悲伤,不再悲伤......”
生活让我如此感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是否也有一座繁华似锦的后花园感动一如爱情,有太多种五彩缤纷、形色各异的面目。爱情可以来自于幻想,甚至超越时空界限,而真正的感动却来自于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在过着的生活。惟有生活,才能让我如此感动。一生的感动,一生的激励流传世界的幸福心声。
当我们头顶的天空不再明净,不再蔚蓝时,我们是否才想起应该保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当我们脚下的土地变成黄沙变成荒漠时,我们是否才后悔没有珍惜我们的大自然!面对曾经美丽的一切,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道:谁来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我是6月份才报名参加志愿者,然后我报名了参加一次社区环保活动,在那一次活动中我认识什么叫做环保,从而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个人环保的一小步就是社会环保的一大步,虽然那天很热也很累我们志愿者支持到最后。我们是社会的一份子,地球的一员,我们深感忧虑。但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有一次,我星期六又参加了活动今次是去公园,我们到了公园以为公园是很干净的,垃圾桶也多,因该没有那么多垃圾可捡了。我们是两个人一组的,分好组后就开始检垃圾了,我和另外一个志愿者遇到了一个在捡垃圾的老人。与之交谈,得知对方是一名退休教师,没事的时候就经常来这里捡在公园里散步、带小朋友游玩的人扔的烟头、塑料袋、矿泉水瓶等垃圾,公园有那么多的垃圾,凭个人能否让公园变得清洁时,这位老人很认真地说,“我只是想到我捡起一点垃圾,这里就少了一点,至少这一小片公园就干净了。”
老人的一席话让我回味良久。我想到了当前的环保事业。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果我们人人都有绿色环保观念,并且真正从生活中落实,那么给下一代一个青山常在、净水常流的美丽地球,应该是可以期待与实现的愿望。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篇二十
活动背景:近代人类社会,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的不断集中,使得自然界的财富被索取得越来越多,随之投向周围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所面临的人口猛增、粮食短缺、能源紧张、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恶化,导致生态危机逐步加剧,局部地区社会动荡,这就迫使人类重新审视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并努力寻求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对于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来的。
活动目的:对废品资源进行充分的回收再利用,是防止资源再流失能源再浪费,环境再污染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资源循环再利用。增强同学们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调动班级同学们的积极性,希望通过这次班会以后能利用我们身边不起眼的废物,加以回收和循环利用,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活动主办:通控系电信二班。
活动地址:待定。
活动主持人:待定。
活动策划:彭利达。
活动时间:3月27日。
会场纪律:彭利达冉钰。
活动准备:
1、会场布置(由班委会负责)。
2、班会开始前由欧阳群平同学安排同学搞好会场卫生。
3、在班会开始前由各寝室的寝室长负责联系未到的室友。
4、由组织委员准备好班会的布置材料和相关奖品。
5、由团支书强调班会纪律。
活动流程:
1、主持人致开场白,引入班会主题,阐述班会的意义和目的。
2、齐唱班歌(最美的太阳)。
4、ppt解读当前的资源和环境状况以及世界的环保和可持续潮流。
5、现场版视频演讲---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和资源可回收利用。
6、开心一笑——有奖绕口令。
7、梦乡瓶——我对这一年的期待和理想。
8、我想对你说——将前几期的书面问答改为口头叙述,将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纸张的使用。
9、活动总结。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篇二十一
在现阶段,全球各国人们都在积极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以求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而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相反地,却在逐步地走向恶性循环,人类生存的活动范围逐步缩小。因此,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中指出:“现在十采取保护使今世和后代得以持续生存的决策的时候了。”“未来的希望取决于现在就开始管理资源环境,以保证持续的人类进步和人类生存的决定性的政治行动。”[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今社会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开始呈现出穷途末路的局面了,而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需要的却恰恰不是现在所看到的,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持续发展的有利于人类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同时能够是环境保护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内涵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前言中写道:“今天我们最紧迫的任务也许是要说服各国认识回到多边主义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的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责任感,这是这个分裂的世界十分需要的”。因此,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和给人类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同时,当代的人类要处理好代际关系,不要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有规律地利用。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却时刻都在发生。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人类处在原始的捕猎阶段,主要靠采集、捕猎自然食物来取得生活资料。这种生活方式造就了人类对环境有了很强的依赖性,而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却很弱,所以当时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不是很大。当时的生态环境问题,基本上都是“因为乱采、乱捕破坏人类聚居的局部地区的生物资源而引起生活资料缺乏甚至饥荒,或者因为用火不慎而烧毁大片森林和草地,迫使人们迁移以谋生存。”[2]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人类的社会生产力较原始社会时期有了明显地提高,因而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使得面积迅速减少,草原退化,水土流失。不过,尽管如此,这一时期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没有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当时人们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如庄稼的稻杆、人粪尿等可以施肥,相反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的自净压力。环境污染和破坏最为严重的是产业革命之后到当前这一段时期,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化的新时代,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促使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从各个方面对环境资源进行了采伐和采掘。工业生产的各种化学溶液的相互合成影响了整个生物圈的生存环境,全球范围内出现了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等一系列的问题,社会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鉴于上述环境问题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害,世界上许多国家或者社会团体逐步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发现了自身生存的生态环境存在着极大的压力,所以他们积极呼吁人类应该意识到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性,倡导人类生产活动应与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努力建立一个有利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为此,就全球范围而言,联合国于近几十年召开了多次会议,且制订并通过了很多项决议与宣言。如联合国于1972年6月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严肃郑重地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现在已达到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的时候,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为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3]此外,1982年5月联合国人类环境特别会议通过了《内罗毕宣言》,1987年4月27日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长篇报告。以上的种种会议及宣言都指出了生态环境正遭受到日益严重的破坏,严肃地阐明了当今急剧改变着地球和威胁着人类环境的严重问题。同时,大量有关生态环境的诉讼案件都无可争辩地说明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受到污染和破坏,资源迅速减少,不断恶化。
各种对环境保护会议与倡议的社会活动都说明了在当前阶段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另一层面说明了各个国家对生态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态度。目前,各个国家正在积极寻找一条能够促进本国经济建设,适应生态环境发展的环境法制道路,努力制定适合本国发展的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某一些国家,其环保活动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全体国民自觉履行的一项义务了。
换句话说,为发实现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学会控制自己,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建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价值观念,改变过去掠夺式的、挥霍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爱惜和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及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社会。同时,人类需要随时调整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充分认识人既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心,又是地球生物组成的一员,人类所需要的不是征服自然而是与自然相协调、共处,使得人类的进步和环境保护共同得到发展。因此,各个国家在制定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各个国家环境法律工作者在制定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时,必须密切注意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相互关系,力求使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法律条文中得到良好的体现,同时兼顾社会经济效益和人类生存发展。环境保护,在另一个角度上也是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一种保护,而且人类生存的环境时刻都同人类的社会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着,两者互为前提,缺一不可,“保护环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保证现代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一种基本需要。”[4]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抑制经济增长,相反地会促进和鼓励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还重视增长数量,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养活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因而,制定环境方面的法律,首当其冲地必须将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视其所调整的对象的特殊性而制定相应的政策。正如苏力先生所言,“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建立全国性统一市场的过程中,必定要求和引起法律和习惯的变化,最终要求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5]很显然,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其次,在环境保护的落实方面,环境管理机构必须依照国家环境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各种法律制度,针对环境案件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使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运行下去。可持续发展重在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因此,各个国家在进行环境保护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不能片面地强调保护和改善环境,也不能不顾生态环境的随能力而盲目地追求人类社会发展。尤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讲,只能在适度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关注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当地现实情况,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保障人类的生存、生产环境不因环境保护而受到限制,以引导人类与环境保护朝着良性循环道路发展。
第三,人类对于环境保护的传统观念还有待改变,应该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有学者认为,“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是整个社会系统鼓励追求短期经济而不是长期保护目标。”[6]这种观念可以称之为“机械环境观”,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是一项短暂的间歇性工程,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稍有不当,就会给子孙后代的生存带来不利后果。人类在改造自身的生存环境时必须先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观点,应该站在长远发展的立场上改造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的环境保护。
总而言之,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在现阶段虽然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而且也有部分问题时目前难以克服和解决的,但是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类势必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限度内合理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