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优秀18篇)

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优秀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22:18:01
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优秀18篇)
时间:2024-03-20 22:18:01     小编:JQ文豪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写总结之前,我们可以先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再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下是专家给出的提高学习效果的十个建议,请大家参考。

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篇一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全文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计1080字。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即学生、子弟之义,人人都为人子女,人人都为人弟子,所以,“弟子”不是指小孩,而是涉及到所有的人。“规”就是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作为一部在康熙年间“崇文尊孔”的氛围下产生并传承了几百年的经典作品,《弟子规》里蕴含了深厚的教育之道、孝敬之道、处世之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国学经典。

心怀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性之高贵所在。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受人口政策限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观念变化的影响,现代国内的家庭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孩子成为了一个家庭的中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家长难免会对孩子百依百顺,万般溺爱。这样的结果是很多孩子极度自我、自私。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而《弟子规》中的第二章“入则孝”里,便包含了很多感恩教育的具体规范及做法,是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宝贵的学习材料。

一、尊敬父母,让父母舒心。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现在的很多孩子,习惯了全家人围着自己转,别说对父母长辈恭恭敬敬,谨听教诲,有些孩子骄纵成性,稍有不如意就对父母长辈冷言冷语,破口大骂,让父母伤心不已。而对父母长辈恭敬谦和,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操守。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作为儿女,有义务告知父母自己的去向,在外时应该常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不让父母担心自己。遗憾的是,现代的很多孩子认为告知父母自己的行踪是“不自由、不独立”的体现,更有甚者离家出走,让父母为其担心。而面对父母的关心时,一句冷冰冰的“别管我”足够让父母心凉彻骨。所以,作为子女,应该心念父母养育之恩,尊敬父母,尽到子女的义务与孝道。

二、关心父母,让父母安心。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此处引用了“二十四孝”中黄香的故事,汉朝时候的黄香在9岁时就知道在夏天将父亲要睡的席子用扇子扇凉,冬天先用自己的身体将冰冷的床铺捂热,他的孝顺之行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今天的我们生活条件已经提高,夏天有空调、电风扇,冬天有暖气,不需要我们去做这些事,但是我们应该悉心照顾父母长辈,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让他们安心。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当父母不小心生病了,要竭尽全力照顾父母,侍候于病床前,不能让小病发展成大病,如果父母得的是严重的病,更应该一步不离守在父母身边,时时陪伴。迫于生活、工作的压力,很多人在父母生病时都无法陪在身边,殊不知,这有可能会让自己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有一则曾打动了万千人的公益广告里说,“最好的孝道是陪伴。”这话不无道理。

三、修炼良好品行,不使父母背负污名。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必然引起父母忧虑,所以,应该尽量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自己的名声德行受损,必然会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应该谨言慎行,不要让自己的名声和德行无端受损,更不要去做那种伤风败俗,自污名声,自贱德行的事情。心中怀有对父母生育、养育之情的感恩,在学习中、生活中、工作中心中都时刻牢记不能做伤风败俗的事,不能让父母蒙羞受辱,伤心难过,这不仅是自我提升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尊重。

四、感恩父母,铭记养育之恩。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父母去世以后,守孝三年,不吃酒肉已经不可能,但是这句是提醒世人,父母去世以后,应该心中常怀孝道,要时时感恩父母的辛苦付出。

当然,《弟子规》中提出的一些主张和观念有其时代局限性,在今天已经不再具有积极意义,如“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就是凡是父母喜爱的,自己就一定要做到,而父母不喜欢甚至反对的,自己也要坚决抵制,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个人兴趣以及独立人格显然是不利的。又如“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就是说如果父母犯了错,要主动规劝。如果规劝了父母不听,等他情绪好时再劝,甚至要哭泣着请求,哪怕因此而遭受毒打,也不能怨恨父母。在这里,“挞无怨”显然是和现代社会所主张的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不相符的。

但总体而言,《弟子规》里的很多主张对于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提升他们的感恩之心具有重要作用。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美德。现在社会的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在这样物质充盈的世界里,道德滑坡却成为了一个日渐让人忧心的问题。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中国是一个从历史上就讲究礼义廉耻的国度,因此更应该让人们接受感恩教育,拥有感恩之心。感恩不仅仅是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是培养一种责任意识。感恩也不是在某些特殊时候才予以重视,而应该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熟读《弟子规》,可以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生活,最后,将这份感恩之心广而化之,成为一个具有广阔胸怀的人。

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篇二

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习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感悟到感恩的力量。从丰富的生活经验中去体会感恩,从诸多的教育方式中去领悟感恩,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心灵更加丰盈,更加充实。

第二段:家庭教育中的感恩。

家庭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第一课堂,是我们学会感恩的第一个场所。在家中,父母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时刻的关心着我们。我们需要感恩父母的爱,感恩他们对我们的培养。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感恩家庭生活中的一切,不仅支持家庭成员,而且要尽自己的能力去承担家庭的责任。

第三段:学校教育中的感恩。

学校对我们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是我们成长的另一家。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学习感恩的地方。在学校,我们需要感恩老师们的传道授业之恩,在他们的教导下我们才更加聪明,更加灵巧。同时,我们还应该感恩校园的一切,学会保护校园环境的干净整洁,维护良好的校园氛围。

第四段:社会教育中的感恩。

社会是我们成长的第二课堂,是我们最终的归宿。社会的底层有着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我们需要感恩社会的关爱,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帮助和支持他人的同时,我们更加懂得感恩的情感,将渐渐的成为热衷于帮助别人的人。我们更应该感恩自然,学会保护自然环境,共同建设美好的社会。

第五段:结语。

通过对成长中的感恩教育的思考,我们可以发现:感恩教育不仅仅是重在说教,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通过体悟和行动去感悟感恩。我们要珍惜和感恩自己的成长经历,并以满怀感激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人生。因此,我们应该深刻体会感恩的意义,学会感激他人的帮助与支持,并一生传递着感恩的种子。

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篇三

1、世界上一切

其他

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2、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3、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

幸福

4、感恩于心,回报于行。

5、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

6、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7、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8、感恩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9、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

10、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11、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

12、知行合一,让我们在体验中学会感恩。

13、学会感谢,感谢让你变成坚强的人;学会感恩,感恩让你的`世界充满阳光。

14、常怀感动之情,常为感恩之行。

15、感恩从心开始让

温暖彼此。

16、拥有感恩的心,做感恩的事,成为感恩的人。

17、感恩,从小事做起!

18、启蒙之道,恩师之情;师恩难忘,师情永存。

19、感恩

生活

从感谢母亲开始。

20、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责任!

21、心怀感恩,共创温馨。

22、人人都需要真心,爱心,善心,还有感恩之心。

23、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4、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

25、注意观察身边的事,感恩就在你身边!

26、感恩吧,感谢父母们给予的一点一滴。

27、社会关爱我们,我们感动;我们回报社会,我们行动。

28、感恩是人心底最柔软也是最坚强的部分!

29、母爱 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30、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

3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2、感恩是一种方式,感恩更是一种境界。只有学会感恩,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与爱戴。

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篇四

《中国家庭教育存在四大缺失》一文中谈到中国孩子最该补上的四堂课,第一就是应该补上感恩这堂课,这说明了感恩教育作为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和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对于提升孩子的精神境界和品味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无论从社会、学校到家庭都在以不同形式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仅感恩教育就搞得有声有色。于是诸如各类培训学习、演讲报告会、主题班队会,流动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等,一时间活动搞得风生水起。在各种活动中孩子、家长、教师都不同程度受到感恩教育,社会反响也十分强烈,弘扬了“正能量”。但是效果又如何呢?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感恩教育的效果,但更多的没有将教育贯彻始终,而且效果不明显,甚至没有结果就半途而废了。因为他们对感恩教育的意义没有深刻理解,只流于形式,这就出现了学生在感恩现场给家长鞠躬下跪,在教室里为家长洗脚,师生互相自我检讨、抱头痛哭,过后却没有下文。造成学生错觉,认为感恩不过如此,太简单不过了,无非是给父母洗洗脚、给师长鞠个躬而已,连基本的感恩含义都没理解,更何谈深层次的感恩了。其实,真正的感恩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而不是流于形式。感恩教育不是指通过一两次报告会、班队会、现场会就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而是要坚持经常性的教育,潜移默化,逐步加深,要制定长远规划,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让感恩教育深入人心,达到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目的。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其中蕴含了“身教胜于言教”这样一个教育道理。感恩教育也是如此,作为家长或是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又要注重行为教育。如果一个家庭的父母整天喝酒打牌,却让孩子读书学习,孩子肯定会产生抵触情绪,学习效果也不会好;如果一个家庭的父母孝敬老人,邻里和睦,那么孩子一定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好孩子。感恩教育要落实到“行”上,而不是“言”上,谁都能讲出一连串孝感故事,可是真正做到感恩、施恩的能有几人。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片面的只要求孩子如何感恩父母,如何感恩老师,如何感恩周围的人,而自己却没有一点感恩之举,这样的说教没有一点意义。因此我们要处处身体力行,树立“仁爱之心”,常存“感恩之念”,上敬父母、下爱子女、宽容友善、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对工作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建立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所以,在感恩教育过程中,一定要真正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切忌空泛的说教,要经常检点自身的言谈举止,成为孩子的好榜样。无论工作多忙,都别忘了经常带孩子去看望老人;逢年过节、老人生日,和孩子一起为老人选购礼物。若能以身作则,处处感恩,定能达到“无为而为,不教而教”润物于无声的理想境界。

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人,为宇宙之主宰,既有感恩之心,又有感激之情。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经典名句。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责任,是做人的修养与觉悟。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地开展感恩教育是对孝道文化最好的.继承。首先在感恩教育中要让孩子从小知道“孝心”是一种传统美德,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教育孩子听从长辈的教诲,体谅长辈的艰辛,不随便顶撞父母;教育从生活中的点滴事情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可能少让长辈为自己操心;懂得为父母分忧解难,尽力去关心照顾父母、协助父母等等。其次是培养孩子的孝心,在懂得“孝心”深刻含义的基础上,教育孩子怎样感恩父母,怎样回报父母,怎样恪尽孝道,使孩子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担当。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不要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孝心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当自己的行为得到了认可,孩子就会坚持下去下去,并且越来越好,越来越懂感恩!没有孝心的家庭,是危险的家庭:没有孝心的人,是人格不健全的人;缺乏孝道的家庭教育,是畸形和不健全的教育。感恩是一种情操,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境界,一种素质,在感恩的教育中,一定要重实效,重身教,重孝道,只有这样的感恩教育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篇五

1.“三心”

第一要信心,切勿一到考试就打退堂鼓认为自己不行。

第二要精心,一到考前大家觉得中考本身压力大,另外内容又多、又乱,看看这个,又想看看那个,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掌握,这时需要心态静下来,而且现在天气也很热,心境自然凉。

第三要宽心,刚才讲了中考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性考试,这时人的思想负担容易比较重,想的比较多。考砸了以后怎么办?家人的冷脸、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前途无望,这时要给自己宽心,多做一些工作,不要过多担心失败。给自己多做思想工作,万一失败了要怎么样怎么样。

2.“二意”

所谓二意有两个意,一个是意气,所谓意气就是一种激情、拼搏的勇气。因为考生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时间很漫长,到最关键的时候往往容易懈怠了。就跟跑马拉松一样,快到最后时力气都快没了,这时特别需要再努一下力。所以要用竞争的心态、搏击的心态在最后这个关头给自己加点儿油,不要松懈。跑了这么长时间,在这个时候突然懈怠了,这不行。所以是意气风发的意气。

第二是意思,有意思。同学们觉得天天看书很单调、很烦,没意思。要想办法让自己的生活在紧张、枯燥单调的生活压力下把自己的生活调的有意思一些。不要一天到晚光看书,适当安排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看看漫画书、听听音乐、出去玩一会儿,这些都是丰富你政府的有效方式。另外想办法把复习趣味化、多样化一些。复习时自己跟自己辩论一下,变成小演讲或者是编成歌词唱一张,都是为了让生活有意思一些。所以考生要三心二意。

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篇六

小雅不吭声,但在听我说。

我继续说:妈妈跟你讲你原来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故事好吗?

小雅:好啊。

我说:你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很多人照顾过我们,妈妈记得比较清楚的就是有一次一个叔叔,看着妈妈大肚子站着一个车门旁边,那个叔叔在另外一个车门旁边那坐着,那个叔叔用自己的包占着座位,跑到妈妈这边来,让妈妈过去坐,就是想照顾妈妈和你哦。还有一次地铁比较挤,车突然暂停,妈妈没站住差点摔跤,妈妈后面一个阿姨在这个过程中一直用双手护住妈妈,怕妈妈摔倒了。这是妈妈记得比较清楚的两件事,妈妈都很感谢她们,还有很多次别人给妈妈让座,你能顺利的出生、长大,你和妈妈都得到过很多次别人的照顾,你说,你现在长大了,碰到别人需要照顾的时候是不是我们也应该去帮助别人?比如那天那个奶奶,我们就应该给她让座,还有现在很多和妈妈当年一样是大肚子的阿姨,她们还有她们的宝宝都需要别人照顾,我们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就要照顾她们。

小雅说:嗯。

我觉得她这一次别人给她让座我在给她讲这些她有一定的感触,感恩教育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留心,很多时候都是教育的好时机。

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篇七

轨道距站台约有一米多深,宽度仅够一辆地铁通过,威斯利・奥特里明白,一旦地铁进站,将没有任何藏身之地,一定要尽快把青年人弄上月台.青年人这时横爬在铁轨上,身体仍抽搐着,他再次丧失了意识.不知是他摔下来时受伤,还是抽搐碰撞在铁轨上,他的头部在流血,脸上清晰可见一道道紫红色淤血.

作者:吉转寄作者单位:刊名:驾驶园英文刊名:worldofdriver年,卷(期):“”(5)分类号:关键词:

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篇八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会感恩。

宗教是最崇尚感恩的。他们感谢天神,感谢主。当然,我们感谢的,远比他们要多很多。

感谢父母,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你知识,引领你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他们让你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你不断进取、努力。

感谢太阳,它让你获得温暖;感谢江河,它让你拥有清水;感谢大地,它让你有生存空间。

感恩是乐观。感谢困难,感谢挫折,不是乐观么?感谢对手,感谢敌人,不是乐观么?对于我们不甚喜欢的一些人和事物,尽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对我们的利处,从而去感谢它,不是乐观么?所以,感恩,是一种乐观的心态。

感恩是礼貌。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是有礼貌,是知恩图报。所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

有人说,忘记感恩是人的天性。当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享受前人带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这就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感恩,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学会感恩,学会热爱生活。我们将会感受到更多快乐。

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篇九

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各不相同,我们不能要求自己在初中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就一定能在学习上突飞猛进,赶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找准自己在班级中、年级中的位置,树立一个通过自己努力可能实现的目标,从自己学习情况的实际出发,才能进步,才能找到学习的信心。否则,只能是在和他人的比较中徒增痛苦,对自己的学习是无益的。

二心态平稳切记慌乱。

其实,如果我们能合理高效地利用考试前剩下的时间,充分复习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这些同学可以进行一些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和自我鼓励,比如在学习的地方写一些小纸条,如:“塌塌实实复习,不急躁”;“请把注意力从担心转到学习活动上”;“不和别人比,只做自己该做的”等,这些小纸条会帮助你稳定情绪,找回信心。学习的态度要实事求是,会了就是会了,不会就是不会,不要不懂装懂,对自己不负责任。学习上不要急功近利,奢望这个星期努力了,下个星期成绩就要有明显地提高。成绩的提高是要达到一定量的付出和努力才能显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对学习要有耐心。

三制定计划按部就班。

学习上要给自己制定一个总的学习计划和阶段性的学习计划。我们可以按照最后考试的日期向前推算,划分学习计划的时间段。制定阶段性的学习计划时要注意先复习好基本知识中自己的薄弱环节,一个一个知识点去攻破,自己看书做习题还不能掌握的情况下,要勤于张口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总之,一个原则:无论用什么方式,考试范围内的基本知识必须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真正掌握。另外注意一点就是不要把的时间用在难题上,尤其是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犯这个错误。其实,考试中基本知就占了80%,如果你能很好地掌握了每个基本知识点,在保证基本知识少丢分的情况下,我想剩下的20%的综合题和难题,你也会拿到一些分数的,这样你的试卷的总分就会很高。所以学习是要讲策略的。

四劳逸结合提高效率。

尽管我们一再地强调初三的学习过程中,要劳逸结合,但事实上仍有太多的学生进行“学习疲劳战”。很多同学都是在上半学期还能挺住,下学期还没有到考试的日子,身体和心理就出现了严重的损坏,不得已要放弃学习活动,到医院进行专门的治疗。他们已经不能再去迎接考试了,他们败在了考试开考之前,败在了和自己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较量之中。

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篇十

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对考试的态度,强调考试是检查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不要夸大考试的严峻性。当面临一些重大的选拔性考试(中考、高考),要引导学生少关心考试的成败,淡化考试的结果,更注重考试前的努力,改善孩子的应试心理状态。

(2)让孩子学会客观评价自己,树立考试自信心。

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价,客观评价自己的应试能力。根据平时的学习情况(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劣势在哪里),在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学习状况的情况下,能够确立自己的比较适当的考试预期目标,从而树立实现目标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应试心态。

(3)加强应试策略的指导。

随着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的逐步稳定,对学生前途命运影响较大的中、高考各科试题都有其规律性,老师在多次的模拟考试中就应该教给学生应试策略及技巧——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客观题的解答方法、主观题的解答方法、考试时间的分配等等,特别要让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会的题做对,力争每个试题多得分。每次模拟考试后,都要让学生对每科考试情况作出总结。

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篇十一

目前,感恩教育作为了一项重要的德育教育内容,在中小学校,大学校园开展了此项教育,那么“感恩”――最初作为一个宗教性的词语引入我国目前的中小学的教育是否必要呢?它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呢?它的真正含义应如何理解?非德育专业的老师是否也有必要在教学中体现这一培养思想呢?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有着自己深刻的体验。

那么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感恩教育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音乐教师自身应加强此方面的修养;音乐老师自身的言行思想对学生的不知不觉的影响有时胜过对学生讲一百遍,胜过让学生学十首感恩方面的歌曲;音乐老师要首先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经予了自己的生命、抚养、教育;感恩自己的妻子或丈夫给予了自己一个温暖的家;感恩自己的同事给予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感恩学生的家长、教育部门给予自己的薪水,感恩我们的国家,给予了自己一个安定工作、生活的'社会环境等;懂得这些之后,教师更应以真心的努力付出去回报给他们;这样,在和学生交流时,才能很自然、真诚地讲给他们此方面的较为深刻的道理和事实,让学生从老师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很自然地看到、体会到这种思想的存在,日积月累,这种思想会很自然地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其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在适合中学生学习的歌曲、音乐背景中,音乐老师可以提炼出不少此方面的内容,从《烛光里的妈妈》体验做父母养育子女的不易;从《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体验老师的辛勤,从中让学生体验对国家、老师的感恩;从体验对人民对国家的一种感恩;在这个过程中,可结合一些具体事例对歌曲本身做以补充;例如在《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歌曲中,可结合部分历史故事;在《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中,可告诉学生,直到今天,还有一些国家的青少年依旧生活在战争中,还有不少国家的青少年会因吃不上饭等;同样,如结合学生自身的例子,学生们会更感兴趣;这样,学生们会在对歌曲的加深理解中体验到自己其实从周围得到了很多东西,尽管这些东西在日常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但这些东西并非自己天生就应该得到的,而是别人有恩于自己后自己才得到的,从而使学生们对周围的人、团队产生一种感激之情,从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回报周围的人们。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西方的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少了许多怨天尤人的不平。

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恩爱。有一则新闻说:来自张家口的67岁的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东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亲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竞毫不知情。赵老先生这种“默默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

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它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注:该论文登载于在线交流.北京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detail/。

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篇十二

家庭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在区教育体育局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我区教育发展大局,以实现家庭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为出发点,积极开展工作,努力提高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水平,提升我区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

一年以来,家教指导中心先后到学校和社区开展了50场公益讲座,7期沙龙活动,解答家长电话、网络、面对面咨询近百起,为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走进学校,强化家教意识。

本年度,家教指导中心走进学校,利用开学、期中、期末等时机,开展专题讲座10场,内容涉及“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家庭成为书香门第”、“好家教成就好人生”等。这些讲座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家长一致反映,提升了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对今后对孩子的指导起到了指导作用。

二、专题讲座,提升家教水平。

家教指导中心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先后请北斗耕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编辑敖德、邀请知名专家王飞博士、王仁元老师、陈鹏宇老师和刘志宇书记在教育中心五楼会议室给各校的家长委员会成员、各校关注家庭教育的优秀家长和部分校领导做专题报告,他们渊博的知识,幽默真诚的演讲给到位的听众带来了视听的震撼,带来了思想的启迪和觉醒。

三、沙龙活动,发觉自我力量。

家教指导中心动不仅面对家长、社区,也关注局内机关人员的身心发展。先后举办七期沙龙活动,特别是其中两次在区教体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在教育中心五楼会议室为机关成员和各校的部分关注家庭教育的老师举办团体绘画辅导活动。每次活动积极准备,通过情绪疏导、冥想、绘画、分享让大家进行自我觉察,发掘内在力量。这种活动,点亮了心灯,照亮了在纷繁忙乱的世界中前进的方向。通过彼此友好的交流,有助于化解心中的郁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数,增进了同志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的友谊。

四、深入社区,普及家教知识。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年轻的父母们变得越来越忙,没有时间带孩子,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也越来越严重突出,隔代老人是早期教育中的强大生力军!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避免或改变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让育孙成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最佳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以指导中心的贾慧娟老师为主,大家先后15次给社区的老人们上了一堂精彩的隔代教育课,并对社区成员在教育孩子中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五、利用网络,解答家长咨询。

家教指导中心能拓展各种宣传渠道和方式,充分利用qq群、手机微信、公开电话热线等各种载体,宣传教育理念,对家长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予以悉心的帮助,对那些希望可以更多的了解家庭教育的家长给予更详细的介绍,使部分有问题的家长现场能得到一些解答或指导。特别是“智慧爱”家教沙龙qq群深受家长喜爱,解答了许多家长的困惑与问题。

六、加强协作,扩大家教影响。

由于关工委的工作中也有涉及家长学校的工作,家教指导中心,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先后合作承办了“首届商都·管城家庭教育高峰论坛”,邀请国内专家王继华、关鸿羽和国际知名专家戈登·德莱顿和杨屹峰老师来我区做家庭教育专题报告,参加人数达2千人次。同时还协助区妇联、家长学校、社区、办事处等单位或部门在各校举行了23场家庭教育报告会、5场家庭教育咨询会,先后参加人数达2万余人。

总之,为了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过上一个幸福完整的学习生活,享受学习的乐趣,我们科室积极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为营造和谐、高效、优质的教育体系,形成我区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环境,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在新的一年将继续开拓思路,改进方法,谱写家庭教育指导的新篇章。

近年来,我校家长学校工作在市教育局关工委的正确指导下,在学校党总支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优质作用,利用学校主阵地和主课堂,努力开创家庭教育新局面。我校坚持“学校工作以人为本,学生教育以德为准,家庭教育以同向为目标”的原则。在家长学校工作中,摒弃“封闭、保守、灌输、强制”的说教式,采取“开放、民主、主体、创新、生活化、个性化”的新模式。在目标上尊重个体差异,内容上重视民主法制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环境道德教育,方法上注重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构建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尊重学生家长,着重培养家长的育人能力。从目标、内容、途径、方法上加大改革的力度,构建“抓自主教育、促尊重教育、突体验教育”的整体的家庭教育体系,教家长学会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健全的个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尊重和信任孩子,同时还经常开展家庭教育的体验活动,使家长、学生愉悦地获取知识,并通过角色体验,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激发其内在潜能,促进家庭教育不断发展。

教育观念的更新带来了积极的成果,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校分别获得了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家长学校》、河南省《诚信办学先进单位》、《洛阳市初中教育教学目标考核先进单位》、《依法治教合格学校》、《洛阳市文明单位》、《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和洛阳市《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为了让留守流动儿童走出成长的烦恼,我校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新思路,扩大家庭教育的内涵,创建符合我校实际的家庭教育体系。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把握方向、相互结合、开拓延伸、改善方法,这就是我校家长学校工作管理的“1623工程”。

一、培育价值观念,把握家长学校工作的方向。

坚持家长学校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

1、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家长学校的主方向,注重联系实际、创设情景、升华情感。精心设计多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从爱亲人、爱集体、爱家乡做起,不断升华教育目标。

2、挖掘文化历史资源,开展继承优良革命传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学校抓住重大节庆纪念日普遍开展回顾革命历史、继承革命传统的教育,结合各种活动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组织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各种纪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优良中华传统美德深深扎根于家长和学生心中,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学习动力。

二、多种要素有机结合,构建家庭教育网络。

“低重心、强基础、重实效”是我校家长学校的教育方针。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入领会、提高认识。根据家长、学生的实际,制定出学校《家教公约》、《合格父母标准》和《好家庭环境标准》等。由年级目标、班级目标和个体目标组成的家庭教育目标体系,对于提高家庭教育实效性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实施方面,我们坚持专家讲座和课堂教学为主,多种形式并举,努力做到“六个结合”。

1、家庭教育与课堂文化教育相结合。把家庭教育内容列入学校教育计划,作为家长必修课内容。每月上一次家教知识课,同时将家庭教育内容渗透到常规的家长会中,真正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努力使家庭教育工作更加规范、更加系统、更具效果。

2、家庭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一方面,把法制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使学生在日常行为中接受法制教育。另一方面,聘请法律专家为家长和学生上法制课,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开展法制专题讲座。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到法律的轨道上来。

3、家庭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充分运用学校家庭教育园地、健康教育园地、班级宣传角、橱窗、墙报、标语、主题班会,另一方面,组织家长委员会,举办《成功育子》讲座、《学校十佳育子能手》、《家庭教育常识知识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家长的业余文化生活,形成了“处处有标语、事事有制度、项项有活动”的家庭教育新格局,营造了浓厚的家庭教育氛围。几年来,开展的活动达几十场次。

4、家庭教育与师德教育相结合。加强师风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特别是教师的育人素质,是加强家庭工作的前提。为此,我们在教师中努力创新家教理念,创建家教机制,营造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氛围,建立学习网络。我们为每个教师配发了《赏识教育》一书,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育人能力。我们建立健全《教师家庭教育档案》,对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跟踪考核随时掌握教师水平、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产生的思想问题,用共同的事业召唤人、凝聚人、稳定人,用优良传统教育人、团结人、激励人。我们制定了《优秀家庭教育教师的奖励条例》,使为学校家庭教育做出贡献的教师名利双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每学期学校中层干部组织一次“学生评教、家长评教活动”给每一位教师划等级,确保学校家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这些措施在优化师风师德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促进和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水平。

5、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有三名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将课堂讲授与个别咨询结合起来,同时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聘请心理健康专家讲课,每学期不少于2次。政教处定期组织家长、学生观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电视专题片,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测试,切实解决了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使家长学到了心理健康知识。

6、家庭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现代家庭教育的范畴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拓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环境家庭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的新的内容。每年结合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和世界无烟日开展活动,创设家庭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教育和熏陶。植树节,我们组织家长、学生参加各种树木的种植活动。世界环境日,我们请环保部门的专家到校作报告、观看环境教育录像片,并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唤醒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环境调查,特别是家庭教育环境的调查,增强家长、学生的环境意识。世界无烟日,我们召开“吸烟有害健康”主题班会,组织演讲、小品、知识擂台赛等生动多样的节目,使学生认识吸烟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性。我们经常开展环境手抄报、插花、手工艺品制作等比赛,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进一步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家长的监督、督促作用。创设好的家庭教育情景,营造浓厚的家庭教育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受到熏陶。

三、拓宽家庭教育途径,推动家庭教育的多层次延伸。

家庭教育社会化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必然趋势。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家庭教育网络,让学生全方位接受到家庭教育和熏陶,对于提高育人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甚至关系到育人的成败。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努力拓宽家庭教育新途径,使家庭教育工作向外、社会延伸。

1、专题讲座教育向外延伸。为了充分发挥各渠道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引导学生自行组织了《读书》文学社,举办《红杏》校刊、《飞梦》校报和《家教快讯》。开展“感恩节”家长、学生互动表演活动,洛阳电视台《午间快讯》栏目,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收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2、家庭教育向社会延伸。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协助和支持学校家庭教育。我们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到学校坐诊,协助学校制定家庭教育计划,完善管理制度,指导家庭教育活动,为学校教师讲《家庭教育个案分析》,每学期不少于2次。专家走进学校的同时,家庭教育也走向社会,内外结合,相互促进,对学校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安定的加强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尊重学生个性,改善家庭教育的过程和方法。

尊重是一种重要的塑造力量,体现在家庭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要注重它的生活性、开放性和践行性。

1、发挥育人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现代育人观认为,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因此特别强调发挥家庭教育中孩子的主体作用。在行为规范管理中,学校实行“校级领导包年级、中层干部包班级、党员包学困生”的活动,班级管理实行《学生值周制度》和《民主监督岗制度》,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教育创设了舞台。并为家长每月提供一次做义工的机会。

2、探索培养学生选择能力的途径。现代家庭教育的开放性表现在不能划一标准压制孩子,允许孩子作出自我选择。一方面,针对社会价值观多元的复杂背景,学校改变灌输说教的家庭教育方式,通过讨论、体验、实践等方法,是家庭教育新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在家长、学生中引起很好的反响,深受家长、学生的广泛欢迎。

3、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人际关系。学生人格的形成受到父、母、孩子关系的极大影响,构建民主平等的家庭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给学生以人文关怀,是现代家庭教育的要求。学校提出“将微笑带进家庭、将激情带进家庭、将兴趣带进家庭”,让微笑、激情和兴趣成为家庭教育的快速通道。坚持正面教育,坚持教育人情化,摒弃不良情绪支配下的家庭教育行为,为孩子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努力构建起民主和谐的父、母和孩子关系。以爱心语言唤起学生的自信。开展“每日一言”和“日行一善”活动,拉近了学生、家长的心理距离,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提供前进动力和保证。在多元化、信息化、社会化、人性化趋势日益增强的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探索创新,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其内容,革新其形式,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人才。要发展、要改革、要创新,只有走“重家教、促智育、出成效”的道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家长的人生观、日常道德规范、待人处事都会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指导家长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向,将家庭教育争取到与自己同一条“战线”上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教育环境。而家长学校是指导家长如何给孩子以正确的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系统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家教能力和家教水平,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人生观的主要阵地。因此我校一直都致力于通过家长学校活动的开展,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和在一起,始终把办好“家长学校”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并切实加强管理。现将我校在家长学校方面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与管理。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办好家长委员会的依据,完善管理制度是办好家长委员会的有力保证。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家长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家长学校校长,以德育副校长、法制副校长、教导主任、家长代表等人员组成的校务委员会,分别设立了校级家长委员会和年级家长委员会,把家长学校工作列入校长办公会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明确的校务委员会工作职责,各成员分工明确,并定期召开校务委员会会议,制定计划,有力的指导了家长学校的工作。

学校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家长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制度、出勤制度、考核制度等一系列规定。每学期有较系统的家长学校工作计划,目标明确;在学期工作小结中有家长学校工作总结。家长学校制度完善,每次活动都有家长签到,统计人数。记录较为完整,并与未到家长及时取得联系,有较为严格的考核制度。我校的家长学校工作主要依靠三支队伍,一支是以校长为首,行政参与的家庭教育管理队伍,负责家长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一支是家长学校讲师队伍,由校长挂帅,教导主任、德育骨干、聘请的校外人士、家长代表、班主任等组成,做到师资队伍多元化;一支是热心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家长为主,校行政参与组成的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在家长学校中起指导作用。三支队伍密切配合形成家庭教育的网络,为家庭教育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改进方法,把握切实有效的教育途径。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把家长学校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并拟定出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加强计划性,减少盲目性。我们能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现象,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组织家长学校的授课活动。我们学校家长学校的授课人员不局限于学校的中层领导,更有广大的教研组长、一线教师、班主任和教育成功的家长,因为他们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更密切,更贴近家长的内心。有时,学校还请一些特殊行业的校外辅导员为学生和家长进行教育与宣传。

家访是对家庭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有效的形式,我校要求每位班主任认真家访,深入学生家庭,特别是单亲家庭、寄养家庭、下岗家庭、后进或学习困难学生家庭要给予有效的指导。教师通过家访,不仅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有效地加强学生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教育,而且与家长之间建立起一种牢固的信任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使学生在心目中对教师产生一种亲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协调学生、老师和家长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发展。因此每学期开学初,我校都组织全校教职工走出学校,走进学生家庭,走访率达到90%。

我校学生有近700多人,家长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经历、思想修养和孩子表现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我校的家长学校要有多种形式配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效果,家长学校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一些特点:

1、“上课”与家长会相结合。家长学校毕竟是家长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故时间不宜占得太多,我们把”上课“与家长会结合起来,每次学校或年级开家长会,总是先安排一点时间讲“家教的专题课”,学生学习困难的预防与疏导办法,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和训练,争取家长听得入、记得牢,达到认同与内化的境界。这样家长既在家教的理论上得到提高,又了解到自己子女在校的表现,从而能更主动与班主任交流意见,加强对子女的教育。

2、“上课”与个别指导,咨询相结合。我们实行以“上课”为主,还分别举办“学习困难学生”、“违法边缘”学生家长学习班,尽可能及时解决不同类型的学生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个性”问题。经过学习家长们改进了教育子女的方法,在学校和家庭配合下,使这些学生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

3、充分利用网上家长学校。我校是“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的实验基地”,学校全体教职工都能利用“网上家长学校”这个互动平台,充分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效果非常明显。

为了能抓住家长,吸引家长,进一步提高家长学校的学习成效,学校还采取了以下针对措施:

第一:学校选择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当代家教理论与实践,并对所讲的主题有较深入研究的教师作为家长学校的任课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深入浅出,使家长能坐得住,听得进,有收获。学校同时聘请校外辅导员。学校要求教师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做到熟悉把握教材,了解家教实际,把正确的家教观念、家教方法传授给家长。学校要求教师每次授完课,要主动与家长交流,发现讲课中的不足,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不定期组织家长代表举行主题座谈会。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良倾向以及现代社会新鲜事物带来的不良影响等一些热门话题、热点问题组织家长座谈,共同研讨,商量教育的对策,尽量避免错误的教育手段,选择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第三:学校针对三个年级的不同特点设置了不同的教育内容,对初一新生家长进行“怎样适应初中生活”的讲座,从心理上给予科学指导,并广泛听取家长意见;对初二年级的家长主要围绕“迈好青春第一步”,及时对孩子在青春期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一些建议;毕业班学生家长则“谱写人生新篇章”这个主题,回答一些价值观问题。学校还利用期中测试后针对家长关心的问题进行座谈,从思想品德谈到文化知识,从学会做人到学会学习,与家长沟通。学校还做好面向全体家长的普及课。近两年先后向家长宣传了《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家长行为规范要求》宣讲了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宣讲了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等,使家长了解教育法规,了解教育的新信息。同时还要给家长上一些以家教方法的指导为主的普及课,探讨如何培养孩子好的思想品德、个性特长、学习习惯,促进整体素质提高等问题。

三、主要成效。

由于我校重视家长学校工作,家长学校面向全体家长,通过学习,提高了家长自身素质,树立了正确的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教育观,教育效果明显,许多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促进了学生素质明显提高,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形成了良好校风。

家长学校开办以来,广大学生家长与学校、与老师的沟通多了,对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活动获得了第一手材料,主动配合学校,配合老师做好子女的家教工作。特别是双差生的家长,原先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的孩子成为双差是老师水平低,教育无方。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需要各方面的塑造有了清晰的认识,能正确对待学校与老师,主动调整教育的方向,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多年来学生中没有出现违法犯罪现象。

开办家长学校以来,学校在向广大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的同时,也向广大家长通报贫困生就学的情况,宣传关注贫困生入学的重大意义,使许多贫困生获得社会热心人士的资助,避免了因贫困而辍学,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保持在百分之百。

四、不足与今后对策。

1、家长学校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要抓落实,教学方法、手段要有更新。

2、新世纪面对新形势如何探讨家庭教育新思路、新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3、家长学校工作要再创新,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方面更加强,突出活动特色,更重活动实效。

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篇十三

政治心理就是政治人对社会政治生活各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应,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大学生作为社会知识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政治心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政治走向和政治前途,对大学生政治心理培育的研究探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政治心理培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政治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心理反应,表现为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意志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治动机、政治信念、政治态度等政治个性品质。政治心理培育的核心是政治人角色的逐步内化,政治心理培养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有着特殊的挑战意义。

1.政治心理培育对于大学生建立、巩固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价值观是人们关于政治制度、管理、决策等所有政治客体在社会中的作用意义的总观点、总看法。政治心理中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意志对于政治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具有相对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对于社会政治现实能够在较强的认知水平上进行分析和判断,但是他们缺乏必要的、宏观的和理性的思考。通过政治心理的培育、培养,使大学生对于政治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在深刻和理性的基础上,正确地接受各种政治理论和政治现象,正确理解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方针,正确看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逐步转变。

2.政治心理培育对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个体在集体环境下的发展必然受到集体环境的制约和促进,个体只有准确理解和把握整体环境的现状和趋势,才具备正确引导自己充分发展的可能性。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身政治心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对当前所处的政治环境增加认知,才能对政治现实和政治导向正确判断,从而将个人的未来发展与国家的导向发展相适应和配合,最终确立合理、高效、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政治心理培育的过程,既是社会政治解读的过程,也是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关系内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不断推进必然形成外在和内在发展观的修正或重建。

3.政治心理培养对于推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要从“自然人”成长为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必须完成这一特殊阶段的各项社会化任务。就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而言,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发生过程是其接受、学习和发展政治传统、政治知识、政治技能,形成相对稳定成熟的社会政治心理倾向,并以此为指导选择和扮演社会政治角色,从而使自己逐渐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缺失和发展不足,必然阻碍大学生将时代要求内化为自我意识的过程,导致外在行为与政治信念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治制度、政治策略等基本内容了解不清楚,甚至出现人生观、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的自我化和近景化而不能顺利进入社会。因此,这一时期的政治心理培育,对于大学生完成社会化进程尤为重要。

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篇十四

摘要:传统的中职道德教育主要采取宣传、说服、奖惩等他律式的手段,效果不是很显著。文章认为,掌握中职生的心理特点,从心理现象入手,采取合适的心理疏导方式进行引导和教育,让中职生真正发自内心地接受和认同道德观念,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在校中职学生已达多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素质的高低。因此,国家非常重视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教育部等六部委在的首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后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中等职业学生的德育目标、方向和内容。中职校也提出了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校内开设德育课,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等,从正面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但即便如此,中职生的普遍道德水平还是不容乐观。

一、我国中职学校道德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中职校的道德教育往往都称之为德育教育,主要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热爱劳动的教育、法制安全教育、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教育、仪容仪表教育,等等。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而学校层面采取的教育手段通常是开设德育课,由老师(往往是班主任)讲授一些道德性的知识,举一些生活中的榜样作例子,包括老师自身的言行示范作用;除此以外,还要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和宣传活动,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等等。这些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手段都是从外部让学生对道德规范进行识记和模仿,强调德育外部环境的制约作用,注重的是他律。

现今的整个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使得进入中职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普通教育的“失败者”,其中一部分学生在人格和心理方面都不是很健全。中职生在道德认知和行为表现方面的失范现象往往高于普通教育的学生。上述的这种忽视学生心理年龄和心理特征,千篇一律的灌输式德育教育在当今的职校教育中收效并不尽如人意。这种教育的结果是中职校的班主任或德育老师天天像消防队员一样,学生哪里出了问题就上哪里灭火,可以说是疲于奔命。

二、中职生的道德现状和心理成因。

当今的中职生因为经历了普通教育的失败,在崇尚升学率和学历教育的大环境下,很多学生遭受了心理上的打击。加上家庭教育的影响、社会环境和不良思想的影响、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的不当,使得部分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旷课、逃学、早恋、打架斗殴、敲诈勒索、偷盗、乱扔垃圾、破坏公物、辱骂教师的现象时常发生,少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私自利,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明知不可以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时常有违规行为,且屡教不改,总体说来道德水平偏低。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指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综合,也指那些与之相应的行为活动。道德不是类似于法律的外在强制力,而是个人的内在的准则。而道德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内在的道德性。道德性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综合体,包括知、情、意、行等方面。具体来说,就是道德判断(认知)、道德情感、道德的实践欲望和态度方面。在心理学上,认知、情绪情感、意志都属于心理过程。部分中职生正是在这几方面出现了偏差。

1.道德认知有偏差,导致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薄弱。面对多元化社会中形形色色甚至完全不同的思想观念,由于没有一个清晰的道德价值取向,他们的道德判断往往处于举棋不定、茫然而无所适从的状态。根据对中职生的不良行为调查和统计,有些行为就是缺乏对道德行为的正确判断造成的。

2.缺乏正确的道德情感,狭隘偏私。道德认知的偏差必然带来道德情感的缺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集体荣誉感、责任感、正义感、美感、理智感等都是同道德评价相联系的情感,这些情感的缺失会导致学生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冲动、意气用事等不良行为的产生。

3.道德意志力薄弱。在德育教育中,通常有部分学生需要老师天天耳提面命地进行教育,即便如此还是有部分学生会反复犯错误,这都是源于中职生的意志品质不足。缺乏坚韧性,遇到困难就退缩;缺乏自制力,经不起错误道德价值观的诱惑,不能坚持用正确的道德动机战胜错误的道德动机,从而反复产生不道德的行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就业后总嫌工作吃力,工作时间长而放弃就业机会,游荡于社会。

4.不合理的行为习惯。现在许多中职生由于娇生惯养,家长无原则的溺爱、宠爱,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往往从小就养成了许多不合理的行为习惯。在家庭中通过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动方式满足自身的欲望后,渐渐成为习惯。这些不合理行为习惯一经形成,所产生的舒适的情绪体验又加强了类似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采用适当的心理疏导方式。

鉴于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学校采用的他律式的道德教育收获并不是很大,改变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状态比较困难。所以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我们如果能抓住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采用适当的心理疏导手段,从改变学生心理的知、情、意、行入手,往往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用合理情绪疗法纠正认知偏差,培养正确的情绪情感。让学生加强道德观念,首先就是要让学生认同社会道德观念,也就是要让学生具有理性地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态度。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主要是指采用一定的手段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解决情绪情感和行为上的问题。合理情绪疗法理论强调不良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都来源于个体的.非理性观念。中职生因为心理不成熟,思考问题时常常会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绝对地认为某件事一定会或一定不会发生,从而造成不良的情绪情感;有时会以偏概全地看待事情,以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社会的整体价值,动辄就产生“己不如人”、“自暴自弃”的情绪,或者一味地指责别人甚至将责任转嫁于社会。在教育中结合合理情绪疗法,找出学生的不合理认知或是非理性观念,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合理地思维,拥有比较符合现实的、理性的、较宽容的人生哲学。合理情绪疗法可用于人际关系、早恋、自我意识、择业等方面的辅导。

2.用阳性强化法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学生对道德观念不认同的外部反映就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心理学理论中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后天习得的,并且认为一个后天习得和行为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的结果所强化。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就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要设法给予“惩罚”。赏与罚有时可以相辅相成,但奖励的办法对行为的影响更大。在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采用阳性强化法,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不良或异常行为,使得学生良好的行为和意志品质一次次被强化,最终形成习惯。阳性强化法一般可以用于爱国主义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改变学生的惰性等方面。

综上所述,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些心理疏导方法作媒介,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找出其不良表现的深层原因并加以纠正,让学生在认同道德观念的前提下做到自律,再从外部加以强化,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尹登海.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机械工业出版社,.7.

[2]杨宏飞.心理咨询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1.

[3]曹能秀.当代日本中小学首先教育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9.

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篇十五

摘要: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它也是欣赏课最终要达到的效果――教会学生如何欣赏乐曲,如何欣赏美。音乐欣赏课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欣赏能力。强调欣赏课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真正重视起来。

关键词:欣赏课;音乐教育;大学教育;审美教育;道德素养。

一、音乐欣赏课有利于正确教育观念的形成。

欣赏课是大学音乐中的一门重要的科目,不是因为它在考试中所占的份额,而是因为它不仅利于音乐的教育,更利于正确教育观念的形成。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教育就是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分数,最好能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如果一门科目对学生没有实质性的帮助,那么就可以当做是辅助科目,不用给予过多的注意力。这是极不正确的,且不说有些应试思想,单单对学生的精神境界的影响就没有体现出来。人的观念是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既不是几本书能够改变的,又不是几句话能够摧毁的。对于音乐也是这样,在长久的音乐欣赏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的喜好。欣赏课是教会我们如何去欣赏这些音乐,什么样的音乐才应该是我们钟情的,怎样从音乐中体会到作者的灵魂。对欣赏课的重视,是我们对辅助教学价值观的重新审视,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境界的提高。老师在教学欣赏课时,也能够通过一些美好的音乐,对自己的教学手段有所启发。通过对学生兴趣的研究,逐渐完善自己的音乐教学方式,做到有重点地教学。

二、音乐欣赏课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对人或事物的喜欢,我们可以称之为欣赏。对音乐的喜欢,我们也是从欣赏开始的。在欣赏课上,我们能够通过老师的介绍领略到音乐的美妙,能够通过对作品的鉴赏来体会到音乐带给我们灵魂的东西。在欣赏课上,老师会拿出有音乐鉴赏价值的曲目来供大家欣赏,不管是其曲调悠扬,还是内容充实,又或者是背景吸引人,再或者是内涵丰富、精神境界高,这些都将成为影响学生的因素,让学生在这简简单单的音乐鉴赏的过程中,爱上这些美妙的神奇。

学生对音乐的接触不能说是很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的是一些流行歌曲,但这只是音乐的一部分,所以,还需要欣赏课的补充。欣赏课里面的音乐剧、古典歌曲、民俗曲调等都是我们接触较少的,但是它们代表的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段历史的声音,里面包含的元素是我们日常的流行歌曲所不能媲美的。

通过这些音乐鉴赏课,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个音乐的种类,更是通过对其的深入了解,喜欢和爱上这些曲种。

三、音乐欣赏课能够降低音乐教学的难度。

音乐欣赏课是学生最容易接受,最容易普及,也是影响力最大的教育手段。因为音乐欣赏是通过一些曲目让学生自行领会其中的含义,无论是从难易程度还是从喜好程度上,效果都是非常好的。音乐欣赏课的氛围一般都是很好的,学生能够安静欣赏音乐,()能够仔细体会和品位其中的意境。没有一般课堂的烦躁和乏味,反而会认真欣赏。这是开启学生音乐旅程最好的方式,也是他们形成自己音乐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领悟。所以,可能有的学生在别的科目上成绩不是很好,但是音乐的欣赏却完全可以“一雪前耻”。通过这些简单的音乐欣赏,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音乐欣赏课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音乐欣赏课是通过对一首或是几首歌曲的欣赏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水平,充实自己的音乐知识和见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提高自己的创造力。音乐和创造力是有很大关系的,很多人的发明创造就是欣赏音乐过程中的突发奇想。而且有关数据也表示,听音乐能够刺激脑部,活化脑细胞。还能够提高创造力,企划能力和刺激右脑,特别是古典音乐,对右脑的训练和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除了这些科学数据之外,我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还会去想象和品位音乐中描绘的那种场景,并试图和作者产生共鸣。为什么我们和作者是不同性格的人,或是有着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甚至是不同时代的人,但是却能够感受到同样的思想,有同样的思绪,这就是音乐的神奇。欣赏音乐,我们能够天马行空得想象,我们能够肆意放飞梦想。欣赏课不仅仅是对音乐素养的一种提高,更是对创新精神和想象力的一种放大。除此之外,欣赏课能够让大家集各家之所长,融汇到自己的音乐中,利于自己在音乐方面的创作。

五、音乐欣赏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何谓审美能力,就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发现、感受、判断和评价而形成的一种判别事物“美丑”的能力。对于同一种事物,人们的审美能力不同,获得的审美感受也不同。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欣赏课则是其重要的手段。

在欣赏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声音和画面的交融,通过设问、启发、回答、对比、讨论等环节来给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审美观。把外在事物和内心印象做一个融合,孕育成一个全新的形象,提升学生的品味。也正是这种深层次的思维情感,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思维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六、音乐欣赏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学习音乐课程。

在大学教育中,学习已经不是生活的唯一。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怎样的性格,怎样的欣赏水平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高度。一个圈子中的人,往往对同一事物会有同样的感觉和评价,他们会有相似的爱好和价值观。音乐欣赏课能够通过对一些名曲的欣赏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实现对自我能力的肯定,而这是进行成功社交的前提。再者,还能够教育他们尊重别人,和他人和平相处。音乐能够抚慰人的心灵,能够让听者感受到温暖。无论是欢乐还是悲伤,都仿佛有人和自己分享。而这些都是我们能够学到高一级音乐的保证,是我们进入音乐殿堂的门票。音乐本身就不能够简简单单地作为一门教学科目,而更多的是一种爱好和兴趣的衍生。很多人不敢去触碰音乐,就是因为敬畏音乐。但是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他们能够明白,音乐中没有高低贵贱,没有阶级之分。只要你爱音乐,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实现音乐梦想。

特别是对于大学生,音乐欣赏课已经不仅仅是一门教授音乐的科目,它还能够熏陶人的思想,能够培养人的气质。对于好的音乐的欣赏能够有助于进一步的音乐学习,能够知道什么样的音乐是大家喜欢的音乐,什么样的音乐能够带给大家积极的影响。这不是简单的几首歌就能够起到的作用,而是一种长期的影响和老师的正确指导。

音乐欣赏本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但是如果想要这门课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就需要老师的指导。给学生丰富人物背景,丰满人物形象,对歌曲、歌词也要给予正确的解释。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欣赏课能够更好地辅助大学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3]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广州:花城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篇十六

古今中外历史一再表明:社会变革(包括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变革)总是以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的变革为前提和先导的,而观念、价值的变革又总是发生并且完成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哲学社会科学所具有的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在建设先进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展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郑黔玉作者单位:贵州大学马列主义教学部贵州贵阳,550025刊名:经济师英文刊名:chinaeconomist年,卷(期):2004“”(7)分类号:boco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先进文化

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篇十七

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的跨越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被不可逆转的推向了市场大潮的浪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再是企业的效益工程而是企业的存在工程,如果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失去了有利地位,势必被社会无情的淘汰。

国内外制造企业在信息化发展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国外发达国家制造业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能快速的组织设计与生产,最经济地选择生产经营方式、合作伙伴,提供最满意的客户服务。一些大公司已经形成了全球性的研究、开发、设计、制作和销售网络。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企业实现信息化将是一种趋势和动力。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之规则。

对企业来说,不论规模大小、实力强弱,在决定实施信息化时,必须考虑到信息化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应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突出重点;由易到难、逐步完善”的发展思路,分阶段完成,由局部到整体,逐步扩大应用规模,使企业信息化得到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所以,制定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规划,明确不同阶段的实施重点以及不同部门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不同职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进度和实施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实施规划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不同时期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重点和发展目标。

无锡国盛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和现实条件出发,从准备实施企业信息化的那天起就确定企业近期、中期以及长期的企业信息化的任务和要求,做到企业信息化方向正确,目标清晰,实施进程有保障。企业信息化进程规划参照企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设定,一步一个脚印,切忌一步到位的规划理念。针对国盛公司的特点,我们确定了我们的发展目标和实施重点:

(1)要从基础到高端。企业信息化应该首先解决基础管理方面的问题,然后再解决更高层次的问题。选择技术和设备也应从现实出发,强调实用性,而不要过分追求技术和产品的高档次。如果不能将先进的技术和自身的应用实际统一起来,在先进的技术也只是一个摆设。

(2)要从单项到集成。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从简到繁,从易到难,逐步积累经验,逐渐提高水平。无锡盛国从一开始的网络基础建设,到cad/cam的设计制造应用、c4p的集成制造应用,再到现在的erp生产管理系统,以及今后的整个信息化系统的集成,这都是分步实施,逐步推进。

转载自 COOCo.nEt.CN

(3)要从内到外。企业信息化要从理顺内部的业务流程出发,逐步延伸到企业外部,先通过信息化提高公司内部的业务管理水平,然后把企业对客户、供应商的管理纳入到信息化发展的范畴,逐步构筑起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系统,使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2、成立必要的企业信息化协调管理机构,统一指挥和部属企业信息化的整体发展。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实施难度大是其重要的特征,如果没有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和推动,没有专门协调与管理机构是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的。所以,在制定企业信息化实施规划时,公司成立了“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由企业总经理担任组长。我们公司也专门成立了信息化中心,组织企业信息技术支持单位以及企业各相关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共同组成工作小组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深入的推行。

3、确定企业信息化不同发展阶段的投资预算。

信息化建设必然需要一定数额的资金以及其他资源的投入,这一点应在制定信息化实施规划时充分考虑到,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在安排企业信息化预算时,既要避免不切实际的盲目投入,造成信息化投入的无谓浪费,另外,也要避免借口企业资金紧张等原因而削减必要的资金预算,导致企业信息化“半途而废”。

4、制定必要的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规章与制度。企业信息化牵涉面广、实施难度大,制定必要的规章与制度,使企业信息化发展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标准可执行,对加快信息化的顺利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还应在企业信息化实施规划中明确信息化实施效果评估的方法,信息化方案优化等措施,以便在信息化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保证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效果。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之基础建设。

对一些刚刚起步搞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来说,从一开始就注重信息化发展基础建设,对少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弯路”,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大有好处。

企业发展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建设主要从几个方面开展:

1、逐步完善企业信息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实力强弱,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必须依靠一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所以,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目标的前提。无锡国盛从公司成立之初就意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在基础建设上投入相当大,给每个班组配备电脑,设计工作全部采用电脑设计,建立公司局域网。这为现在和今后的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的基础。

2、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化素质与技能。

对企业来说,员工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信息化素质和技能低下是阻碍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培训等方式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化素质与技能,让员工参与信息化的热情提高,积极性增强,同时员工也认识到了信息化所带来的方便、快捷。

3、营养良好的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

良好的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环境对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推开、高水平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一定要以身作则,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受益者,影响和带领企业员工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使企业信息化成为企业的一项“全员”工程,营造出理想的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

4、抓好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管理工作,为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企业信息化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业务数据的信息化处理等方式来实现高效率、降低成本等多方面的目标,因此,在实际的业务处理过程中,企业应通过制度、标准等形式不断规范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对客户、供应商、技术等信息都应按统一的标准围绕信息化的发展要求进行集中编码和归类。比如建立企业标准间标准库、仓库材料编码库等等。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之重点。

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实施信息化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应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重点,选择信息化应用的突破口,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企业在信息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发展重点。发展重点地确定要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

1、在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业务中,那些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的业务应作为企业信息化发展应用的重点。比如,企业发展初期,我们的出图效率很低,效果很不理想,那么就可把cad的应用作为信息化的重点;现在我们发现模具的调试和修模成为制约我们效率的难题,我们就把如何提高仿真设计成为我们当前重点;同时我们发现随着企业的扩大,生产管理问题日益严重,所以当前实现生产管理的信息化也成为了当前的重点。

2、在企业内部,对于各个企业部门也要有侧重点、针对性强的实行信息化,特别对于业务的牵涉面广,信息量大,手工处理极为繁琐,这些业务部门处理的业务必然是需要先成为信息化的发展重点。

3、针对不同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的要求,也必须有针对性地发展本公司的信息化。比如某重要客户需要网上交流,那我们必须满足当前这个重要客户的要求,加强互联网的建设。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之原则。

在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必须应该坚持的原则主要有:

1、效益原则。尽管企业信息化的效益很难得到确切衡量,但是企业必须避免搞“没有效益的信息化”,为赶时髦而搞没有实际效益的信息化只能劳民伤财,对企业的发展有害无益。

2、实用原则。企业的业务相对比较简单,业务的牵涉面也没有大型企业复杂,所以,企业实施信息化时要根据自身的业务发展特点,选择实用的信息化实施方案,以“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实际效果”作为追求目标,使企业信息化落到实处。

3、适用原则。企业在选用信息化解决方案、构建信息化系统时应坚持“适用”的原则,不必过分追求技术先进、功能全面,以“适用、够用、好用”为衡量标准,使企业信息化与实际业务紧密结合,为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员工所接受,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4、系统性原则。不同规模和发展基础的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时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在实施过程中都应考虑靠企业的整体发展需要,以更好地实现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应用集成,尽量避免在信息化过程中产生新的“信息孤岛”,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实际效果。

5、可扩展性原则。企业信息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优化,逐步完善的过程,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考虑到扩展性问题,在硬件的配置、软件的开发、系统的建设等各方面都应注意到企业今后发展的需要,使企业信息化建设能有序推进。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应用领域已变得越来越约广泛,越来越深入,我们不能错过信息化发展的有利时机,也不能盲目发展,而是应从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打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应用基础,一步一步地探索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实实在在地获得企业信息化产生的综合效益。

文档为doc格式。

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篇十八

我们习惯讲教育是润泽,是春风化雨。学校教育中的人际关系是怎样?下面是本站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内容。文革以来,我。

国学。

校特别是中小学师生关系的面貌一直不能尽如人意。“师道尊严”、“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等传统礼仪和秩序一直未能很好恢復和建立。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师一头。虽说近几年党和国家大力提倡尊师重教,全社会已初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的社会风气,但一是限于教师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仍未根本改善,二是在高科技信息时代学校教育包括师道尊严受知识爆炸、大众传媒的严重沖击,三是囿于教师自身学识水平的缺陷和人格素养的有欠完善,因而就整体而言出现了教师不少、导师不多的状态,新时期的校园还远未普遍恢復师道尊严的传统古训,在师生关系的建立特别是在学生心灵的家园中,教师形象还远未普遍达到师表楷模、偶像崇拜的境地。而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正急切唿唤着现代化的师资队伍和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

要从根本上改变局面,建立现代文明意义上的新型师生关系,首要的任务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树立“以身立教”的师表形象,铸造“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格力量。其次,帮助教师确立师生间的民主合作观念也是搞好现代师生关系的重要一环。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独立的主体去对待,从而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应该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不仅是我们教育和服务的对象,也是我们完成工作任务、实现事业成就的唯一重要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因为教师的劳动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成长进步去表现,去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第三,要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方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少做侃侃而谈、喋喋不休的“教授”,多做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的“教练”。学生只有在知识的长进和能力的同时提高中才会真正感到教师的重要,才能从心底产生亲切真挚的“向师”感。

现代社会和宏伟的教育现代化事业使人际沟通和合作显得更为重要。对一所学校来说,同事交往管理的水准,直接决定学校的风气建设,决定学校办学现代化的进程和前景。

影响同事关系的最大障碍也许就是工作关系带来的竞争及与此相关的功利冲突。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十分註意运用“共生效应”这一教育原理。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单调而没有生机,时间一长就会枯萎乃至死亡。而当众多植物一起生长时,它不仅根深叶茂,而且生机盎然,竟相争荣。要让老师们懂得,水大才能鱼肥,林深才能叶茂。同事间有竞争,更有合作。而且同事间的竞争也是一种于己有利促己奋进的外部条件,在这种竞争中都是胜利者而无失败者。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一意义上说,这是一种良好的群体规范作用,它和植物界的“共生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妙。

学校与社会交往关系管理,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指学校领导、学校行政与上级领导、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之间的人际关系的管理,二是指与广大教工和社会人士特别是学生家长的交往管理。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秩序的逐步建立,随着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的日益好转,这种关系的管理也日益艰难和復杂,日益紧迫和重要。这里只就教师与家长的交往关系谈一些看法。

第一,防止商业化庸俗倾向。近年来,在学校和家庭沟通联系的人际交往中,请客送礼,有偿家教,相互利用,物质利诱等不健康的庸俗的商业化倾向,正日益严重污染着歷来十分神圣纯洁的校园,腐蚀着学校与家长之间正常良好的人际交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学校要采取积极措施加以防范控制,社会舆论也要给予关心支持。报载1996年教师节前,无锡市100多位优秀教师联合发出倡议,抵制有偿家教,此举博得普遍贊赏,很有舆论导向和心理震撼作用。

第二,期望值偏差的纠正。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增多,现代社会分工对知识和学歷要求的提高,刺激着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并由此衍生出“期望值”过高的共性偏差。这种偏差固然也有形成社会评价、促进学校工作的正面作用,但其对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关系的负面消极作用也十分明显。在学校现代人际关系管理中,一方面要多渠道建立家校沟通网络,要求教师虚心听取和正确对待家长的批评督促,不断改进工作,满足家长要求;另一方面也要着力引导家长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子女,并且要以鼓励为主。这样,才能把家长期望值偏差带来的消极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

第三,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搞好教师与家长人际交往管理的另一办法是组织和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办学管理,让家长变旁观者为工作者,变客体为主体,从而全面沟通,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实现人际交往、家校交往的和谐自然。许多学校或者努力筹建由家长代表参加的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校董事会之类的社会性学校管理机构并积极开展活动,或定期组织家长会、家长来校日、家长学校等活动,或建立“学校家庭合作教育”承诺制度等等,都可资借鉴与仿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