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我们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是每个家长都要思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优秀总结范文的分享,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小数乘法的教学方法篇一
2、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结果与第二个因数和除数的关系。
3、能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
4、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循环小数表示商。
5、能用进一法和收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计算结果有几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4、什么叫循环小数?
1、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它的积是两位小数。
2、m×0.98的.积一定小于m.
3、3.636363是循环小数。
4、2.5×17+2.5×13=2.5×(17+13)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5、小毛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35页,要看4天。
3.25×4.83.6÷0.25。
0.25×32×1.252.85×5.2+2.85×5.8-2.85。
3.6÷0.25÷0.43.69-(1.69-5.8)。
1、李老师用200元买字典,每本48.5元,可以买几本?
2、工地上有160吨货物,用载重8.5吨的汽车要运多少次?
1、总复习第1、2题。
2、练习二十五第1---5题。
小数乘法的教学方法篇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79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以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
2、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这一个单元,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在小组内汇报一下。
2、学生小组活动,指名汇报。
(1)你能具体说说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算吗?
(2)你能说说小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算吗?
在计算中,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出现余数怎么办?
(3)小数点移动后,小数大小是怎样变化的呢。
同桌互相说说小数点移动后,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说说口算时应该怎样想?
指出:口算时,要灵活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帮助自己正确口算。
2、完成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需要用竖式计算180×25吗?为什么?
180×25与18×25有什么不同?有联系吗?
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学生作业,集体核对。
4、完成第4题。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哪几题的商小于1,再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商小于1,也就是商的整数部分是0。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验证判断是否正确。
5、完成第5题。
由米到千米进率还是除以进率?进率是多少?
除以进率1000,480的小数点应该怎样移动呢?
谁来说说把0.2平方米改写成平方分米,0.2的小数点应该怎样移动呢?
学生完成改写,选择几题说说改写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单元的复习,同学们又有了新的收获,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多想“为什么”,才能正确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小数乘法的教学方法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6页例9,练习四第6~9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过程,自主探究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正确解答这类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摘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信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3、通过回顾与反思,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正确解答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探究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准备:
转载自 coOcO.Net.cN
将例题与相关习题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都乘坐过出租车吧!你知道出租车是怎样收费的吗?(ppt课件演示。)。
2、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采用分段计费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
3、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提炼具体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一)阅读与理解。
1、呈现情境,明确问题。
(1)出示例9的问题情境。(ppt课件演示,暂不出示收费标准。)。
(2)提问:这一情境中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信息?(出租车的收费标准。)。
(3)出示收费标准(ppt课件演示)。
2、读懂图文,摘录信息。(教师逐步板书或ppt课件适时演示。)。
(1)收费标准:
3km以内:7元;
超过3km:每千米1.5元(不足1km按1km计算)。
(2)行驶里程:6.3km。
3、集体交流,理解标准。(ppt课件突出显示。)。
(1)3km以内7元是什么意思?(出租车从起步到行驶3km里程,应付的车费都是7元。)。
(2)你为什么认为3km以内7元包括3km呢?(因为超过3km,每千米就要按1.5元收费。)。
(4)问题中行驶里程是6.3km,根据收费标准,应按多少千米收费呢?(用进一法取整数,按7km收费。)。
4、教师归纳,概括要点。(ppt课件演示。)。
(1)问题中的.收费标准是分两段计费的,3km以内是一个收费标准,为一段;超过3km又是一个收费标准,又为一段。
(2)超过3km部分,不足1km要按1km计算,也就是要用进一法取整千米数。
【设计意图】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尤其是理解计费标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收费标准,教师采用条件摘录的方式收集信息,引导学生逐条逐句地解释含义,并结合具体数据(学生的举例的和题中的6、3km)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收费标准的两个要点进行明确的归纳和概括,既促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又有效地突破了分段计费问题的教学关键和难点。
(二)分析与解答。
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解答。
(2)学生尝试解答。
预设一:7+1.54=7+6=13(元);
预设二:1.57=10.5(元),7-1.53=2.5(元),10.5+2.5=13(元)。
2、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不同的解答方法。(ppt课件适时演示解答过程。)。
(1)预设一(分段计算):
生:我是分两段计算的,前面3km为一段,应付车费7元;后面4km为一段,每千米1.5元,应付车费是1.54=6(元);再把两段应付的车费合起来就是13元。
师(质疑):后面一段里程为什么是4km,计算后面一段车费为什么用1.54?
生:根据收费标准,6.3km按7km计算,前面一段是3km,后面一段就是4km,所以计算后面一段的车费就应该用1.54。
(2)预设二(先假设再调整):
生:我是用先假设再调整的方法解答的,先假设总里程7km都按每千米1.5元计算,结果是10.5元;而这样前面3km的费用少算了7-1.53=2.5(元);再来调整,用10.5元加上少算的2.5元,所以应付车费13元。
3、引导学生积累解决分段计费实际问题的经验。
(1)变换例题条件:如果行驶里程是8.4km,你还能用刚才的方法计算出车费吗?如果行驶里程是9.8km呢?(ppt课件演示。)。
(2)学生自主解答,教师巡视。
(3)集体交流订正。(教师板书或ppt课件呈现解答过程。)。
【设计意图】沿用例题情境,变换问题条件,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解决变换后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有利于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规律,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的发展。
小数乘法的教学方法篇四
1.在64.214545……、2.14545……、、0.666……、9.3737、5.901436……中,有限小数有(),无限小数有(),循环小数有()。
2.6.00909……这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用简便方法表示是()。
3.0.241241……这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用简便方法表示是()。
4.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5.把、、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二、判断。
1.4.00505可以简写成。()。
2.0.363636是纯循环小数。()。
3.保留一位小数是5。()。
4.3.1415926……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5.()。
三、脱式计算。
四、应用题。
1.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0.45千米,6天修路多少千米?
2.一个长方形长为1.5米,宽为0.2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五、思考题。
小数乘法的教学方法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
2、通过归纳推理,进一步认识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小数点位置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根据计算法则正确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小数点的移动规律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十三第8题。
做题前,教师提醒学生:这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口算题。做题时,要考虑数中小数点的位置。计算时,不要图快,要认真计算。
集体订正时,要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和改正的理由。
二、指导练习。
1、计算并用乘法验算:练习十三第10题。
2、用竖式计算。练习十三第9题。
先让学生判断哪些题的商小于1,并说明理由,再让学生做第一行的3道小题。
3、算一算练习十三第11题。
做完后教师让学生比一比,每一组题的被除数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发现?
得到的商有什么规律?引起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先让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时,教师说明这是小数除法的两步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题思路等跟整数应用题是一样的,只是计算时有些区别。
第13题可以启发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
5、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练习十二的思考题。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的含义就是如果把甲数看作1份,乙数就是这样的0份,也就是说乙数是甲数的10倍。甲乙两数的和是11份,用16.5÷11可得甲数,再求出乙数。
小数乘法的教学方法篇六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7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第6~8题。
1.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获取信息的过程,会正确利用小数倍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2.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形成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形成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体验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利用小数倍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投影仪、计算器。
1.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将答案按顺序记录在口算本上,再集体订正。)。
30.5=。
0.74=。
2.13=。
1.18=。
90.8=。
1.52=。
0.70.8=。
2.50.4=。
2.解答:一支铅笔0.5元,一支水性笔的价钱是一支铅笔的3倍。一支水性笔多少钱?(指名学生回答: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回顾:前面我们学习了关于小数乘法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整理回顾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以及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旧知,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激活学生头脑中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为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1.呈现教材主题情境图(ppt课件),让学生独立收集信息。
2.交流整理: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适时强调、突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1)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时;
(2)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3)要求的问题是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1.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学生独立尝试,在练习本上列式并解答。
(2)教师巡视,收集个案,并指名演板。
2.独立思考,小组交流。(ppt课件出示,给予独立思考的时间。)。
(1)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你算得对吗?
3.汇报梳理,构建方法。
(1)以前学习的求一个数的整数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那么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板书:求一个数的小数倍用乘法计算。)。
(2)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集体交流、核对。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旧知迁移领悟用小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小数乘法的计算兴趣,在汇报交流中理解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进一步熟悉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充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出示教材中小朋友的计算过程(ppt课件)。(师:同学们,计算后我们往往需要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瞧!)。
2.请你帮这位小女孩验算一下,她算得对吗?(独立完成。)。
3.交流汇报,明确方法。(教师巡视。)。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乘一遍,看对不对。(ppt课件呈现验算过程。)。
(2)用计算器来验算。(投影演示。)。
(3)根据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来验算。由于56乘1.3的积应该比56大,而7.28比56小,所以7.28肯定是计算错了。
4.检查过程,修正错误。
(1)师:同学们,在计算时我们往往先入为主,如果再算一遍,不一定能检查出计算中的错误,所以我们可以从刚才同学们使用的各种验算方法中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检查。
(2)师: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除了要检查计算是否正确以外,还要检查横式的得数写了没有,写对了没有?得数的单位名称是否正确?同学们,再检查一下,除了计算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相互督促改正。
5.随堂巩固。(第7页做一做。)。
(1)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针对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有目的地投影展示,学生评价与小结。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中小女孩的计算错误,激活学生对整数乘法验算方法的回忆。为感受验算方法的多种策略,先放手让学生自己验算,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具体验算时,不要求学生一定按某种方法验算,只要能选择有效的方法对计算结果做出判断即可,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让学生形成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1.练习二第6题(第二排的3道小题)。
(1)先计算,再验算。
(2)展示汇报,集体订正。
(3)订正时注意0.0720.15的计算过程与验算方法。(按照整数乘法算出72乘15的.积是1080,由于两个因数中一共有五位小数,而积的小数位数只有四位,先要在前面补一个0,再点上小数点,最后将积的小数末尾的0去掉,得0.0108。)。
2.练习二第8题的第一问:这只长颈鹿高多少米?
(1)认真审题,明确问题。(明确第一问要解答的问题。)。
(2)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交流汇报,集体订正。(强调用小数倍直观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练习二第8题的第二问:梅花鹿比长颈鹿矮多少米?
(1)独立思考,自主解题。
(2)思考:如果直接求梅花鹿比长颈鹿矮多少米,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促使学生不断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利用小数倍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你是用以前学习的哪些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
2.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并用小数倍解决问题,用小数倍解决问题与以前学过的用整数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样的。
3.计算后一定要验算,针对不同的计算类型可以灵活地选择合适的验算方法,发现错误要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总结与梳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养成及时梳理知识、总结学习方法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1.练习二第6题(第一排)。
2.练习二第7题。
小数乘法的教学方法篇七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页例6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能根据实际需要和题目要求正确地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灵活、合理地运用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地用四舍五入法求积是小数时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求积的近似数往往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活经验。
1.计算下面各题。
1.524=答案。
0.372.6=答案。
4.028.3=答案。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集体订正。
2.求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一位小数:3.12;5.549;0.3814。
保留两位小数:4.036;7.7963;8.42378。
(1)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7.7963的近似数为什么是7.80?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ppt课件呈现谈话内容。)。
2.揭示课题:积的近似数。(板书课题:积的近似数)。
(二)了解信息,解决问题。
1.出示情境图(ppt课件)。
小数乘法的教学方法篇八
进入五年级第一个单元安排的是小数乘法的计算,小数乘法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进行的。原本以为学生已经对整数乘法非常的熟练,学习其小数除法应该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我想像中的那么顺利。
首先我认为是对算理不理解。如:×,先把扩大100倍,扩大10倍,按照75×3来计算得225,再将得数缩小回去1000倍(即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就是×的结果。学生会出现因数3与因数中的0相乘的`现象,说明他们没有看成75与3的相成,而是按照以前整数乘法的顺序两个因数中的每个数字都依次相乘一遍。这就违背了小数乘法的算里与计算方法。不但使计算过程繁杂了,而且小数点位置也出现问题,在因数相乘过程中就将小数点点上了。
其次,是计算马虎。
(1)忘记进位。满十进一学生清楚得很,可是计算过程中丢三落四的毛病屡犯,不是不会,就是粗心。
(2)忘记点小数点,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完后,忘记向左移动小数点。
(3)横式忘记写得数,或者横式没有化简。
再次,学生不会对位。如:32×,应该末尾对齐,有的学生开头对齐、有的学生末尾对齐了,前面的三个0都与3对齐。
这是我在教学小数乘法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反复的强调与练习中已有了很大改善,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提高,但个别学生仍会出错,还需要继续练习,在习题中逐步改掉不足。
小数乘法的教学方法篇九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2.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转载自 coOcO.Net.cN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一)课件呈现,寻找信息。
1.课件呈现放风筝的情境以及各种不同形状的风筝。
2.课件呈现买风筝的情境(例1的主题图),画面上醒目地显示四种形状各异、价格不同的风筝。
3.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先来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教师板书或ppt课件呈现:3.53=)。
2.追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3.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自主尝试,感悟算理。
(一)感知算理。
1.算一算:3.53,可以怎样计算?
给足时间,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独立计算出买3个蝴蝶风筝所需的钱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中的不同计算思路。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的计算思路可能有:用加法进行计算;改写为复名数进行计算;化元为角进行计算等。
(二)重点分析、研讨化元为角算法的算理。
1.组织全班学生对上述多种不同解法逐一进行分析、评价和充分肯定。
2.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师:上述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中的关键是什么?
(2)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后,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话总结、概括:先把3.5元转化为35角,再计算35角3,最后将结果105角转化成10.5元。
(3)教师边小结边适时板书(或ppt课件动态呈现)如下竖式计算过程:
(4)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时,想到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成以角(或分)作单位的整数乘整数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其他合理方法之后,着重分析和评价化元为角的算法,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这种算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感受小数乘整数还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整数进行计算,初步感悟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巩固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第2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演板。
(2)重点评价把4.6元看作46角进行计算的方法。
2.第2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主要关注下面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算出具体的钱数6.4元7=44.8元,再与40元进行比较,做出判断。
方法二:直接通过估算解决,一个燕子风筝的价格是6.4元,超过了6元,买7个就超过了42元,所以40元不够。
(3)拓展:50元够吗?
三、运用转化,探究算法。
1.出示算式0.725=?,提问:0.72不是钱数,怎样计算?
2.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引导学生提出:能不能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3.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5.学生全班集体交流转化过程和计算方法,教师适时板演(或pp课件演示)乘法竖式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因数0.72转化成整数?乘得的积应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由于因数0.72化成整数72必须100,所以要使积不变,积360应100。
(二)将乘得的积化成最简小数。
请学生观察乘得的积3.60,提问:3.60是最简小数吗?(不是!)提醒学生,乘得的积如果不是最简小数,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积中小数末尾的0去掉。
1.引导学生回顾3.53、0.725的计算过程。
2.提问:想一想,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又做什么?
3.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1)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
(2)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3)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因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若积的末尾有0,末尾的0可以去掉。)。
四、拓展应用,巩固新知。
(一)专项练习。
1.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对比。(第3页做一做第1题)。
(1)引导学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归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整数乘整数中两个因数都是整数;小数乘整数的积中,若小数末尾有0,这个0可以去掉,但整数乘整数的积末尾的0不能去掉。
2.确定积的小数点。(第3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积末尾的0是怎样处理的?
(二)计算练习(第3页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2.组织学生交流,着重交流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两道小数乘法计算题(2.312和3.1353)是怎样计算的。
(三)趣味练习(智慧岛)。
1.小狗登城堡。
2.小金鱼戏水。
3.小蜜蜂采蜜。
(四)应用练习。
1.练习一第3题。
(1)引导学生正确用合适的方法估计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如:用步测的方法估计,知道自己的步长约为0.6m,从自己家到学校约走多少步,用步长0.6m乘走的步数,就得到自己家到学校的大致路程。
(2)通过计算自己每天、每周上学要走的路程,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一千米有多长的具体的感受。
2.练习一第4题。
(1)第4题是根据第一列的积,写出其他各列的积。
(2)本题利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按从左到右的顺序逐列写出积的过程中,自觉地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并打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体会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五、课堂总结,深化新知。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六、课外作业。
1.练习一第1、5题。
2.练习一第2题,是联系学生的主要学习资源课本进行的计算活动,应让学生先自己去了解五门学科课本的单价,然后再计算、填空。
小数乘法的教学方法篇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5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不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正确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数鸭蛋”的游戏,在2×3=6式子中,我在两个因数中添上或去掉0,请你立即报出积是多少,并说明理由。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
“0.8×3”是求几个0.8想加的和?
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是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教师通过巡视了解学生采用了什么方法。
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算式计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算式是求几个2.53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
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
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看计算结果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明白“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里也有几位小数”。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指导完成“练一练”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要求学生说一说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分别计算。
小结: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0,一般要进行化简。
提问:刚才计算的四道题中,还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2,专项练习。
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教科书上填一填。边思考你有什么好的点小数点的方法,待会儿介绍给大家。
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指名交流:各题的积是多少?积是几位小数?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引导生把例题里的感知和“试一试”的收获结合起来,通过小组里说说的方式,整理计算思路,明确计算方法,建构计算法则。
小结出可以数一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直接把积的小数点向左数出几位就行了。
五、课堂作业。
1.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初步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2.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
指出:因为光传播得非常快,所以这道题让我们略去从打闪起到看见闪光的时候。
3.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
学生读题。
提问:这辆汽车的油箱里现在有多少千克汽油?这些汽油够这辆汽车行驶多少千米?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乘法的教学方法篇十一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和简便算法,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则是: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情景创设法。
2、活动探究法。
3、集体讨论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精心选题,多层训练,——质疑总结,反思评价。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会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谁能来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学生们会回答: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接着我会让孩子们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学生展示后,我进行小结: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板书课题。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三个定律,一方面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以旧引新,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有目标的去思考。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猜测验证。
1、用幻灯片出示以下题目: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当然由于是猜测,学生出现的答案很可能会不一样。)。
2、学生自己探究,验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原来每组算式的结果都是相等的。接着我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们通过观察会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我向孩子们提问: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孩子们可能有两种意见:能或是不能。针对不同意见,我会引导他们: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动手写,验证后让他们进行汇报,尽量多让几组学生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学生汇报的同时,我会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在大家交流结束后,我这样引导他们:刚刚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后,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在头脑中初步感知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验证,进一步理解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再次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验证,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以及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测、发现、验证。
(二)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出示例题7。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4.78×40.65×202。
(1)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班内汇报交流。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思路,教师参与,适时点拨、引导,然后学生计算。学生完成后,教师抽取代表性的作业展示。
在这一环节里,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尝试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激发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他们互评,最后我会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五、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乘法交换率: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率:(a+b)×c=a×c+b×c。
o.25×4.78×40.65×202。
=0.25×4×4.78(交换律)=0.65×(200+2)。
=1×4.78=0.65×200+0.65×2(分配律)。
=4.78=131.3。
小数乘法的教学方法篇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
2、 对于学生提出的乘法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怎样算的。
二、 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2、 学生列式,尝试计算。
3、 汇报交流自己是怎样算0.2×3的。
4、 引导学生讨论各种计算方法:可能用连加的方法做;可能直接用乘法算,最后看是几位小数;也有可能利用单位换算成整数计算;也有可能直观地用几何模型涂一涂的方法。
5、 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1.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
三、 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1、 完成p41的涂一涂。做完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涂,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 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和第3题。
3、 谈谈你还有哪些问题要和大家交流。
教学反思: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但是个别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着不会对位的现象。如:0.085×0.32、0.95×160、象这样的题目计算出错率比较高。还要进一步训练这方面的题目。
小数乘法的教学方法篇十三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宋冲冲。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法》。我将从说教材地位和作用、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要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整数乘法,后面是本教材的小数除法,所以学好这个课时为学好以后的小数除法打下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类推能力、判断能力等。
3.渗透理论来源于时间和转化的思想。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乘法意义和小数乘法法则。
2.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为了讲清楚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逻辑的学科。因此我的课堂能使学生的逻辑能力增强。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这也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结合、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由学过的知识和材料开头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知识,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2.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设备情况,选择多种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认识。同时注重对学生的练习,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并能用于社会实践。
3.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可以把我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和实际生活的应用。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这有利于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5.作业布置。
针对五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设计了分层练习,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减负的目的。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在教学中要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数乘法的教学方法篇十四
观察上面的一组算式,回答下面的问题:
36。
3060。
300×2=600。
30006000。
1、由上往下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怎样变化?积又怎样变化?
2、由下往上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怎样变化?积又怎样变化?
读题后,你可以用几种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三、探究合作学习。
学习建议:
1、你想用什么方法解答?
2、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你能想到什么?
3、怎样计算?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8×6可以用竖式计算:四、应用。
试一试。
想一想:怎样计算?
提问:
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怎样变化?
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
0.6扩大10倍6。
×7×7。
——————。
当整数部分为0时,这个0不要忘记写,小数末尾的0要划掉,把小数化简.
想一想这些题的是几位小数。
小数乘法的教学方法篇十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7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第6~8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获取信息的过程,会正确利用小数倍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2、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形成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形成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体验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利用小数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转载自 coOcO.Net.cN
课件、投影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活经验。
1、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将答案按顺序记录在口算本上,再集体订正。)。
2、解答:一支铅笔0.5元,一支水性笔的价钱是一支铅笔的3倍。一支水性笔多少钱?(指名学生回答: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回顾:前面我们学习了关于小数乘法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整理回顾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以及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等。)。
二、情境导入,自主探索。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呈现教材主题情境图(ppt课件),让学生独立收集信息。
2、交流整理: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适时强调、突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1)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时;
(2)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3)要求的问题是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文档为doc格式。
小数乘法的教学方法篇十六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6—47页《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我准备从“内容与资源”、“理念与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整数乘法,本册书第一单元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加减法,本单元综合地运用前面的相关知识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数与代数知识进一步发展和扩充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是在本单元学习了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乘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关系等知识基础上学习的,将应用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解决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以及方法的归纳,涉及到数目、数位增多,特殊情况的处理等问题,比如:教材呈现了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和其中一个乘数是整十数的算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灵活掌握如何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既是对前面几课的发展和综合运用,又是今后学习相关乘、除法,混合运算等知识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2、说学情:
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知识上已具备解决小数乘法的知识基础,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感和学习经验,应该说对本课的知识不陌生,能够尝试独立解决;但是学生在如何解释、说明抽象的竖式计算过程与方法上,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节课我认为:一是应该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应用前面所学知识解决如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如何选择合理计算方法等问题上。二是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究算理,归纳算法,逐步达成共识,掌握有效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有条理的表达思维过程的能力。
课标理念: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依据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估算意识,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概括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快乐,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
2、说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数学教学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以后继续学习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归纳竖式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为日后学习小数计算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我把它定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合作尝试探究,加之有效的练习很好地突出了重点。
3、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学生不容易理解或接受的地方,归纳计算方法和灵活解决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正确处理乘数积末尾“0”的问题,学生不易理解,计算易错,所以我把它定为难点。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同伴交流补充,在提供充足时间与空间的探索后,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一)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设计以下教法:
(1)启发式谈话法;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反复推敲提问语言,加之语气生动,力争有效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其思考。
(2)尝试练习法:课程标准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地理解知识。两个例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孩子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再加之同伴讨论,互相提出问题,彼此合作练习,解决问题。
(二)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学法。本节课的所有数学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得以解决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多媒体出示学生喜欢的动物相关资料,引发学生兴趣,接着自然复习几道小数乘法口算,为课堂学习奠定好基础,紧跟着出示树懒在地面和树上爬行速度的信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让学生轻松愉悦的进入学习活动,在了解自然知识的同时去思考数学,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理解信息。在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三只蛞蝓”,我仔细查找了相关资料,蛞蝓俗称鼻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而树懒才是哺乳动物,我反复思考,和组内老师研讨,把教材中的蛞蝓换成树懒,目的是想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认识。
(二)提出问题,探究算法:
1、学生根据信息,提出乘法问题。
2、引导学生先重点研究“树懒在树上每分大约爬行多少米”的问题。集体列出算式后,老师故意说出错误计算结果,激发学生估计欲望,交流估算方法时,只要言之有据,就给予肯定。学生在草稿本上独立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接着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位同学板书竖式计算的过程。通过学生之间互相提出问题,解答问题,集体讨论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紧接多媒体演示竖式计算步骤,学生再次回忆口述规范的竖式计算方法。最后对照估算结果,一起写答语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练习,给积的末尾点上小数点。
3、出示第二个问题:树懒在地面上1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学习方式和例一很相似,列出算式,学生估算,独立列竖式计算,与同桌互相检查计算过程、结果,师巡视并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竖式板书在黑板上,学生通过比较,对简便方法形成共识。通过学生讨论辨析的过程,越辩越明,突破难点。最后规范格式,写上答语。
4、简单小结。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练习本着由易到难,针对性强的特点,第一题是基础性练习:两个紧紧围绕例题的竖式练习,第二题是先比较大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再利用规律三组算式排序,第三题是第二题的拓展,第四题我把书上两个一步的乘法应用题的信息提出来,但打乱了顺序,让学生先找到两个相关信息,再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第五题是一道机动题,给不完整的竖式填空,适当的逆向思考加深了对本节课乘法竖式的理解。
(四)交流评价,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从知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方面进行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本节课板书本着简洁,突出重点的原则这样设计,上面正中间是课题,下面左右两边分别是两个例题完成的解答过程,给学生起到一定示范作用。
小数乘法的教学方法篇十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不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的算理、延伸除的过程、体会商里必须有整数部分。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
“一块五一斤”
“太贵了,这样吧,5块钱3斤卖不卖?”
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既可以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除法。
二、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请看生活中的一个镜头:妈妈去超市买水果。
妈妈说:“我买3千克苹果。”
营业员说:“一共9.6元。”
师:看了刚才的镜头,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老师只有4元,买1千克苹果够。
吗?引导理解9.6÷3就是用总价除以数量求单价的方法。
2、估算单价。
你是怎么算出是3元多一些的呢?
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估算每千克苹果的单价。
下面这两个问题,你能估算出它的结果吗?
买5千克香蕉共用12元,每千克香蕉几元多一些?
买6千克橘子共用5.7元,平均每千克橘子几元多一些呢?
不满一元怎么办?引导学生想到大约是零点几元,为后面用竖式计算个位不够商。
就商0作铺垫。
3、独立探索。
看来4元是够的,还要找钱,要知道找多少钱,必须先算出什么?
你能自己想办法算出9.6÷3的商吗?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探索“9.6÷3”的计算方法。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把9.6元改写成96角去计算,用96÷3,结果是32角,就是3.2元。
(2)把9.6元分成9元和6角,9÷3=3元,6÷3=2角,
3元+2角=3元2角=3.2元。
(3)把9.6看成96去计算,被除数扩大10倍,再把商32缩小10倍。应用。
了商的变化规律。
(4)列竖式计算:商的小数点怎么办?
解释竖式计算的过程,讨论: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重点要让学生认识到:因为被除数的小数部分是6个0.1,把6个0.1平均分成3。
份,每份是2个0.1,即0.2,所以商的小数点应该点在整数部分的“3”和小数。
部分“2”之间,也就是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引导学生比较第3种情况和第4种情况,让学生体会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
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
4、验算结果。
结果都是3.2元,确信吗?
引导学生利用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进行验算。
5、计算每千克香蕉多少元?每千克橘子多少元?
(1)、观察课本例题给出的不完整的竖式,
讨论:说说除得余数2以后为什么要继续往下除?
为什么可以在2的后面添0,添0后得到的“20”表示20个几分之一?
你能继续往下除吗?
检验一下自己的计算对不对。
(2)、学生用竖式试算5.7÷6。
讨论: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6、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能说说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吗?计算时要注意。
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再交流。
7、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2.4=2.400117=117.0005=5.00018=18.000。
8、完成“试一试”。
先独立计算,再交流。
说说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小小诊所:“练一练”
认真观察每道题的计算过程,找出错在哪?再改正。
2、算一算,比一比。练习十二第一题。
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小数除以整数与整数除以整数一样,都要从高位除起,每。
次除得的余数都要和下一位的数合起来继续往下除。
3、根据5823÷3=1941,口算下列各题。
58.23÷3=5.823÷3= 582.3÷3=。
4、直接写出得数。练习十二第4题。
5、解决问题。
(1)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射击运动员杜丽最后5枪打出52.5环的。
成绩勇夺该项目的奥运金牌,平均每枪打多少环?
(2)两种规格的牙膏的售价情况如下:如果买3支小牙膏,售价是8.7元,如。
果买4支小牙膏,售价是10.8元。购买哪种牙膏比较合算?
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练习十二第2、3题。
小数乘法的教学方法篇十八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中的知识。它实际上是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应用到了小数乘法中,使小数乘法的计算更加简便。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实际上也是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推广和应用,这也是为以后进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小数的四则运算做知识积累准备。它是整个有关小数学习中的基础,可以说是一相当重要的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难点:运算定律在简算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目标。
在上述基础知识和理念的支撑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培养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小数的计算简便,能合理、灵活地进行一些混合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1、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自主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2、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学生在四年级第二学期已学习过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本节课所探究的内容是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中的应用,根据学生前期所学知识,本节课是乘法运算定律的进一步拓展,难度不大。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学法的选择,在具体的实施教学过程中,我把本节课分为五个阶段进行教学。
第一阶段:前期测评。
这一阶段中我设计了两道题,口算题和计算题,让学生对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巩固,为学习下面的知识做了铺垫。
第二阶段:探究新知。
这一阶段中首先出示了三组题,让学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