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专业21篇)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专业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22 00:32:03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专业21篇)
时间:2024-02-22 00:32:03     小编:紫衣梦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某个时期的表现和成就。写总结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但要注意适应自己的情况。最后,祝大家写出一篇精彩的总结,展示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篇一

为保护环境,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和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对公司使用的能源、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管理和控制,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公司内各单位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3、定义。

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节约能源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开采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4、职责。

4.1。

生产技术部负责本公司能源的归口管理,负责制定能源消耗指标,加强能源计量,建立健全能源统计制度及能源消耗记录,定期进行分析,并督促检查各部门经济合理用水、用电;均衡、稳定、协调组织生产运行,避免能源、资源的损失浪费;对主要耗能设备进行重点管理,以确保能源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4.2。

生产技术部负责能源、资源计量器具的管理与检定,落实消耗指标的考核。

4.3。

技术中心负责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定额。

4.4。

财务部负责节约能源、资源的审计和核算。

4.5。

各车间合理调度用电量,避峰就谷,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

4.6。

全体员工都有责任在各自岗位为节能降耗做出贡献。

5、能源管理要求。

5.1。

节约用水。

5.1.1杜绝细水长流。自觉养成节约用水、随手关水的良好习惯。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和管理,及时处理跑、冒、滴、漏现象。

5.1.2公司消耗的总用水量每月由专人进行核对、统计和考核。

5.1.3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倡导水资源的二次利用和循环使用。

5.1.4对违反节水规定、浪费水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处分。

5.2。

节约用电。

5.2.1。

5.2.2。

在能够使用节能灯具的地方尽可能更换、使用高效节能灯具,淘汰普通白炽灯泡。

5.2.3。

减少电子办公设备电耗和待机能耗。合理开启和使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用电设备,下班时要关闭电源,防止待机。

5.2.4。

合理使用空调。春秋正常天气下不开空调。冬季在室外最低温度5℃以下;夏季在室外最高气温32℃以上可开空调。正常生产、试验场地所需恒温环境、会议室接待客户和机房等地视工作需要可以开启空调,其他情况下需动用空调的,应报综合部审核经主管副总批准方可开启。开空调时要关闭门窗,夏季室内制冷温度不得低于26℃;冬季室内采暖温度不得高于20℃。提倡下班前半小时关闭空调,每天少开一小时空调,严禁室内无人时开机空耗。

5.2.5。

杜绝在办公室等工作场所私自使用电炉、电暖器、电饭锅等电器。

5.2.6。

合理调整办公楼电热饮水机的数量和配置,合理控制开关时间,减少无效电耗。

5.3。

节约办公用品。

5.3.1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尽量使用电子文件、电子信箱等联系工作,

提倡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稿,减少纸张消耗。

5.3.2各部门的日常办公用品要指定专人管理,严格领用制度;除公司的机密资料外,纸质材料要双面利用。

5.3.3精简文件,能不发文部署的事项,尽量通过会议方式部署;确需发文的,要精确计算印刷数量,避免重印、多印。

5.3.4节约使用清洁卫生工具,拖把、抹布、废纸篓等应妥善保管,延长使用寿命,耐用品须由以旧换新的方式领用新的办公用品。

5.3.5节约通讯费用。接打电话要言简意赅,杜绝电话聊天,减少通话时间;办公室尽量减少长途电话。

5.4。

节约用煤及其他辅助材料。

5.4.1。

公司应合理调整煤及其它辅助材料的库存,生产技术部应制定各生产厂的煤及其它辅助材料计划,经营部及时购进所需的煤及辅助材料。

5.4.2。

所进公司的煤及其它辅助材料都必须过磅计量,并由分厂签字认可。

5.4.3。

操作工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减少浪费。

5.4.4。

强化统计和核算管理,防止统计和核算工作中的“跑、冒、滴、漏”。

5.4.5。

每月定时进行盘点,认真进行数据分析,掌握煤及其它辅助材料的库存和盈亏情况。

5.5。

节约用油的管理。

5.5.1。

生产部门在生产运作过程中应避免生产设备出现空转现象,浪费电资源和润滑油;

5.5.2。

5.5.3。

5.5.4。

公司车辆严禁出现公车私用现象,同时对所有专兼职驾驶员进行培训,正常操作和驾驶车辆,保证车辆的油耗正常。

5.6。

主要原辅材料的使用。

5.6.1。

生产部门在使用原材料时,要注意消耗控制,降低生产成本。

5.6.2。

主要原辅材料应根据使用量及现有库存量进行采购。

5.6.3。

原辅材料的使用,应严格做到“先入先出”的原则,防止失效变质。

5.6.4。

各生产部门应加强原辅材料等资源的现场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和人为丢失和损坏。

5.6.5。

各部门对有重复利用价值的原辅材料、边角余料能再次利用的,避免随意丢弃导致浪费。

5.6.6。

原辅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生产部门要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监督原材料的使用情况,避免因浪费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和公司成本的增高;财务部应根据能源、资源消耗的情况核算各项能源生产实施成本控制。

5.6.7。

各个生产车间应不断提高管辖范围内员工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节约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合格品的发生几率和产品报废率,逐渐降低生产管理成本。

5.7。

设备管理。

5.7.1加强对各种仪器设备的管理,优化配置,提高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

5.7.2严格控制化学药品、试剂等材料的领购和使用。申报使用计划要实事求是,避免盲目性;管理人员要严格审查,按需配给。

5.7.3生产部门应关注应定期对公司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生产部各车间对生产设备进行日常的清洁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延长其使用寿命,具体见《设备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定》。

5.7.4生产部门应避免生产设备带障运转,发现有故障,应立即按有关规定排除,以免影响其使用寿命。

5.7.5一般情况下,能够修复使用的尽量修复使用,当生产设备不能修复或修复价值远远高于新购价值或即使能够修复但修复后对环境的影响加大如噪声排放超标、耗油量过大、耗电量过大时,应按《固定资产管理制定》和《资产报废管理制度》的管理要求办理报废手续,对报废的设备严禁随意丢弃,可以出售给相关方拆解回收利用,对于报废的零配件执行《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

6、相关文件。

6.1。

6.2。

6.3。

6.4。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篇二

班级:姓名:学号:

案例分析1:

田野是某大学的一位大学生,为了准备全国英语六级考试,在a书城购买了一本历年全国英语六级考试全真试题,没想到等到准备做试题时,却发现该书缺页达40页之多。无奈,他只好找出购书时电脑打印的列有所购书名的付款小票,准备去调换一本。到了书城,田野直接到服务台说明了情况,营业员甲接过书和付款小票看了看,说:“没问题,可以调换。请您直接去5层找营业员调换。”随即,田野来到了5层,找到相应专柜的营业员乙,营业员乙马上在书架上找,结果却发现该书一本都不剩了,于是对田野说:“这本书已卖完了,不知仓库里有没有?你去找总台问。”此时,田野显得有些不耐烦了,问营业员乙为什么不能帮助顾客联系解决,而要顾客楼上楼下来回跑。营业员乙一边抱怨一边打电话号总台说,“书架上已经没有该书,请你们处理吧。”田野一脸的无奈,只好再次跑下楼去找总台。

没想到总台营业员甲查完电脑记录后,田野却被告知,该书已脱销了,现在厂家也没有此书了。田野十分生产,本来只想调换一本,结果自己楼上楼下跑,跑来的结果却是一本不剩,他要求退书。可是,营业员甲说:“退书必须在购书7日之内,您所购书是8天前买的,我们不能给您退。”田野此时已气愤之极,买了一本缺40余页的书本来已经够恼火的了,专门来调换却没有书可换。于是,他找到书城负责人理论说:“我从你们书城买的书缺了40多页,我是来换书的,并不想来退书,可现在因为你们该书脱销不能给我换书我才退书的。”书城负责人不无遗憾地说:“这是单位规定,超过7天不予以退,只能换”。田野据理力争道:“如果因为我个人的原因在7天之后要求退书,你们可以不退。但现在不是因为我的原因,而是你们该书脱销,而卖给我的书又少了40多页,你们没有理由不给退。”书城负责人说:“不是我们不给你换,是没有书可换,我也没有办法,超过7天我们不予退书,要退,你找出版商去。”此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纷纷谴责书城负责人的做法。

思考题:

2如果你是该书城负责人,对田野的退书要求,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篇三

第三,每一个组织都是一种系统性结构,有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

2、管理者。管理者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

3、操作者。操作者是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其他人工作的职责的人。

4、管理。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5、效率。效率是指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使资源成本最小化。

6、效果。效果是使活动实现预定的目标。

【精要提示】1、效率涉及的是活动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

2、成功的管理者没有固定的模式。

3、19世纪初,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履行着五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时至今日,仍按照管理职能来组织内容,不过已经精简为四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4、计划职能包含规定组织的目标,制定整体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以及将计划逐层展开,以便协调和将各种活动一体化。

5、组织职能包括决定组织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谁去完成这些任务;

这些任务怎么分类组合;

谁向谁报告;

以及各种各种决策应在哪一级上制定。

6、领导职能包括激励下属,指导他们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之间的冲突。

7、管理必须监控组织的绩效,必须将实际的表现与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如果出现了任何显著的偏差,管理的任务就是使组织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种监控、比较和纠正的活动就是控制职能的含义。

8、无论何种类型的组织和在组织的哪个层次上,管理者都扮演着相似的角色。但是,管理者角色的侧重点是随着组织的等级层次变化的,特别是传播者、挂名首脑、谈判者、联络者和发言人角色,对于高层管理者要比低层管理者更重要。相反,领导者角色对于低层管理者,要比中、高层管理者更重要。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相对贡献最小。而在有效的管理者中,沟通的相对贡献最大;

维护网络关系的贡献最小。这对晋升是基于绩效的传统假设提出了挑战,事实上社交和施展政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获得更快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10、管理思想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管理的效益和效率。

11、管理者不仅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而且对下属的工作负责。

低水平的管理者绝大多数是由于无效率和无效果,或者通过以牺牲效率取得效果的。

2、管理者做什么。亨利•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这10种角色可以进一步组合成三个方面: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人际关系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义务,包含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信息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接受和收集信息,包含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决策是管理者的基本角色,包含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3、管理者的工作具有普遍性。从组织的层次来说,管理者角色的重要性是随着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变化的,但是区别仅在于履行管理者职能的程度和重点不同,而不是职能本身不同。随着管理者在组织中的晋升,他们从事更多的计划工作和更少的直接监督工作。但是,所有的管理者,无论他处于哪个层次上,都要制定决策,履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只是他们花在每项职能上的时间不同。从组织的类型来说,无论何种类型的组织,管理者的工作都具有共同性,他们都要作出决策、设立目标、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雇佣和激励员工、从法律上保障组织的生存,以及获得内部的政治支持以实现计划。从组织规模来说,管理者在小型组织和大型组织中从事着基本上相同的工作,区别仅在于程度和侧重不同,以及具体做法和花费的时间不同。所以说,无论管理者所处的组织层次是高是低,组织的类型是盈利的还是非盈利的,组织的规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从事着基本相同的工作。

4、大企业和小企业中管理者角色的比较。小企业管理者最重要的角色是发言人。小企业管理者要花大量的时间处理外部事务,如接待消费者,会晤银行家安排融资,寻求新的生意,以及促进变革。相反,大企业的管理者主要关心企业的内部事务(如怎样在组织单位内部分配现有的资源等)。企业家角色对于大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与大企业的管理者相比,小企业的管理者更可能是个多面手。他的工作综合了大公司总裁的活动和第一线监工的日复一日的活动。不仅如此,在大企业管理者是结构化的和正规性的工作,而在小企业管理者往往是非正规性的。计划不太可能是一种仔细协调的过程,组织结构的设计也不那么复杂,控制则更多地依靠直接巡视,而不像大企业那样依靠复杂的计算机系统。

【分析讨论】1、为什么要学习管理?我们学习管理的首要原因是由于改进组织的管理方式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良好的管理在我们的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我们一生中每天都在和各式各样的组织打交道,如政府部门、商业机构等。学习管理的第二个原因是,当你从学校毕业开始你的事业生涯时,你所面对的现实是,不是管理别人就是被人管理。对于那些选择管理生涯的人来说,学习管理学可以获得管理的基础知识,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这将有助于他们成为有效的管理者。对于那些不打算从事管理的人来说,学习管理能使他们领悟其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

所有人际关系的三种角色都是领导职能的组成部分;

而其他大多数角色也与四个职能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吻合。当然并非所有的角色者如此,这种差别实质上可以用明茨伯格的综合管理活动和纯粹管理工作的观点来解释。

所有的管理者者从事一些不纯性管理性的工作。明茨伯格观察的经理们花费时间搞公共关系和筹集资金这一事实,虽然证实了明茨伯格观察方法的精确性,但也表明并非管理者从事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是管理者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一些包括在明茨伯格纲要中的活动可以去掉。

第二章管理的演进【名词解释】1、劳动分工。劳动分工是指将工作分解成一些单一的和重复性的作业。劳动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率是因为它提高了工人的技巧和熟练程度,节约了由于变换工作浪费的时间,以及有利于机器的发明和应用。

2、权威的传统观点。权威的传统观点是下级必须严格服从上级的权力,这种权力首先在最高层建立起来,然后自上而下贯穿一个组织。按照传统的观点,管理者的权威最终来自是组织赖于建立的社会制度。

3、权威的接受观点。权威来自下级接受它的意愿,即是来自下面而不是上面。没有本身就代表着权威的人,有的只是他的权威被承认的人。

4、行为科学: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依靠科学方法研究组织行为,不使个人的信仰卷入其工作中。他们这种客观地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的方法就是行为科学。

5、过程方法。过程方法最初是由亨利•法约尔提出的,它是基于管理职能的,这些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被看作是一个连续的循环过程。

6、授权。授权就是将权力分派给其他人以完成特定的活动。它允许下属作出决策,即将决策的权力从组织中的一个层次移交至另一个层次,一个更低的层次。

【精要提示】1、科学管理从如何改进作业人员生产率角度看待管理;

一般行政管理人员关心的是整个组织的管理和如何使之更有效;

一批管理研究人员强调人力资源或管理的“人的方面”;

而另一批人则专注于开发就用数量方法。这四种观点分别是:监工和领班的观点,整体组织管理者的观点,作为引导和指导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观点,以及作为开发定量模型以制定最优决策的管理者的观点。每一种观点和方法都是有效的,都与同一个对象有关,他们之间的差异反映出研究者不同的背景和兴趣。每一种观点都是正确的,为我们理解管理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每一种观点都有它的局限性。

2、管理当局与工人们都认为,他们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对立,他们不是为相互的利益而合作,而是把他们的关系看作是一种零和对策:任何一方的收益同时又是另一方的损失。泰勒寻求在工人和管理者当局双方掀起一场思想革命,其方式是通过明确规定提高生产率的指导方针。

3、科学管理只是对许多人从事同一种工作的劳动密集型工作程序才有意义。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能提高整个国家的生活水平。

4、韦伯发展了一种权威结构理论,并依据权威关系来描述组织活动。他描述了一种他称为官僚行政组织的理想组织模式。这是一种体现劳动人工原则的、有着明确定义的等级和详细的规则与制度,以及非个人关系的组织模式。他的理论成为设计许多今天的大型组织的原型。

5、罗伯特•欧文认为,要买最好的机器,但不是雇佣最廉价的劳动力去操纵它们。他指出,把钱花在提高劳动力素质上是企业经理最佳投资之一,关心雇员既能为管理当局带来高利润,同时又能减轻人们的痛苦。

6、雨果•明斯特伯格开创了工业心理学领域:对工作中的人进行科学研究以使其生产率和心理调适最大化。他建议用心理测验来改进雇员的选拔,用学习理论评价培训方法的开发,以及对人类行为进行研究。

7、福莱特认为,组织应该基于群体道德而不是个人主义,个人的潜能只有通过群体的结合才能释放出来。

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

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

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如何发挥功能和获取目标方面对人的因素的新的重视。

10、科学管理和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家都把组织看作机器,而管理者是工程师。人力资源方法的贡献者们促使许多组织的管理者,重新评价那种简单化的机器模型观点。

11、定量方法最直接的贡献是在管理决策方面,特别是计划与控制决策。

12、科学管理和一般行政管理是相通的,而人力资源方法和定量方法与其说是管理理论,不如说是管理者采用的方法。

13、系统方法将系统定义为一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要素按一定方法形成的整体。系统的成功取决于与环境之间的成功的交互作用,即与其所依赖的外部团体和机构之间的交互作用。主张系统观的学者将组织想象是由“相互依赖的多种因素,包括个人、群体、态度、动机、正式结构、相互作用、目标、状态和职权”组成的。管理者的任务是协调组织的各个部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14、权变方法注重偶然性和例外现象。

【重点内容】1、泰勒的科学管理四原则。(1)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科学方法,有用以代替老的经验方法。(2)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和使之成长。(3)与工人们衷心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4)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几乎是相等的,管理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承揽过来。

2、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1)工作分工:专业化使雇员的工作更有效率。(2)职权:管理者必须有命令下级的权力,行使职权的地方要建立责任。(3)纪律:雇员必须遵守和尊重组织的规则。(4)统一指挥:每一个雇员应当只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5)统一领导:每一组有同一目标的活动应当在一位管理者和一个计划的指导下进行。(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任何雇员或雇员群体的利益不应当置于组织整体利益之上。(7)报酬:对工作人员的服务必须付给公平的工资。(8)集中:管理当局应当找到适当的下级参与决策的程度。(9)等级链:信息应当按等级链传递,但在当事人和各自上级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横向交流。(10)秩序:人员和物料应当在恰当的时候处在恰当的位置上。(11)公平:管理者应当和蔼地和公平地对待下级。(12)人员的稳定:雇员的高流动率是低效率的。(13)首创精神:允许雇员发起和实施他们的计划。(14)团结精神:鼓励团队精神会在组织中建立起和谐和团结。

3、韦伯的理想官僚行政组织。(1)劳动分工:工作应当分为简单的、例行的和明确定义任务。(2)职权等级:公职和职位应当按等级来组织,每个下级应当接受上级的控制和监督。(3)正式的选拔:所有的组织成员都是依据经过培训、教育,或正式考试取得的技术资格选拔的。(4)正式的规则和制度:倚重正式的组织规则以确保一贯性和、全体雇员的活动。(5)非人格性:规则和控制的实施具有一致性,避免搀杂个性和雇员的个人偏好。(6)职业定向:管理者是职业化的官员而不是所有者,他们领取工资并追求职业生涯的成就。

4、一般性的权变变量。(1)组织规模:组织的人员数量对管理者的工作起着主要影响,当组织规模扩大时,协调的问题也随之增多。(2)任务技术的例常性:例常性技术所要求的组织结构、领导风格和控制系统,不同于用户定制化和非例常性技术的要求。(3)环境的不确定性:在稳定和可预见的环境下做得很好的工作,也许不完全适合变化迅速和不可预见的环境。(4)个人差异:管理者需要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领导风格和工作设计。

5、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1)强烈地关注顾客:顾客的含义不仅包括外部购买组织产品和服务的人,还包括内部顾客,他们向组织中的其他人提供服务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2)坚持不断地改进:tqm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不够,质量总能得到改进。(3)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采用广义的质量定义,不仅与最终产品有关,并且与组织如何响应顾客等有关。(4)精确地度量:采用统计技术度量组织作业中的每一个关键变量,然后与标准和基准比较以发现问题,追踪问题的根源,消除问题的原因。(5)向雇员授权:吸收生产线上的工人加入改进过程,广泛地采用团队形式作为授权的载体,依靠团队发现和解决问题。

【分析讨论】1、请论述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当今的管理理论是一个不断地发展、检验、修正、再检验的结果。

20世纪前,在管理方面的主要贡献包括埃及金字塔的建设,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著作以及产业革命。埃及金字塔的修建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要求协调成千上万的人工作,显然,这需要管理技能。斯密关于制造针的著作生动地描绘了劳动分工可能产生的巨大经济性。产业革命在工厂制造商品成为更经济的生产活动,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在生产作业中应用管理技术的需求。

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家们寻求应用于整体组织的管理原则;

人力资源方法集中于人的管理;

定量化方法采用数学和统计技术改进资源分配的决策。

(2)科学地挑选和培训工人;

(3)与工人合作;

(4)在管理当局和工人之间合理地分配职责。科学管理使生产率提高300%甚至更高成为可能,应用科学管理原则使管理从一种凭感觉的活动,发展成为一门系列化的和科学性的学科。

亨利•法约尔是第一个将管理定义为一组普遍职能的人,这些普遍性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认为管理是一种涉及所有有关人的协调和控制的共性活动。

马克斯•韦伯将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定义为实行劳动分工、明确规定等级、订有详细的规则和制度,以及具有非人格化关系的组织。

霍桑研究引起了对组织职能中人的因素的新的重视,并提出了有关群体的规范和行为的新见解。管理开始积极地寻求提高雇员的工作满意度和士气的途径。

人际关系倡导者对工作中人抱着强烈的信心,他们相信人的能力并认为管理实践应当提高雇员的满意度。与此形成对照,行为科学理论家对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客观的研究,他们小心地试图使他们的科学研究不搀杂进其个人的信念。

系统方法认识到组织内部活动之间,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

权变方法分离出影响组织行动和组织绩效的情境变量。

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环境:约束力量【名词解释】1、管理万能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的责任。

2、管理象征论。管理者对组织成果的影响十分有限,组织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

3、组织文化。在每个组织中,都存在着随时间演变的价值观、信条、仪式、神州及实践的体系或模式。这些共有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雇员的看法及对周围世界的反应。当遇到问题时,组织文化通过提供正确的途径来约束雇员行为,并对问题进行概念化、定义、分析和解决。

4、环境。环境是指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量。

5、一般环境。一般环境包括组织外的一切,例如经济因素、政治条件、社会背景及技术因素,还包括那些能影响组织但联系尚不清楚的条件。

6、具体环境。具体环境是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那部分环境,是由对组织绩效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关键顾客群或要素组成的。

【精要提示】1、在现实中,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全能的。每一个组织中都存在着限制者管理决策选择的内部约束力量,这些内部约束源自组织的文化。此外,外部约束也冲击着组织,并限制着管理的自由,这些外部约束来自组织环境。

2、组织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3、一个组织文化的产生是以下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1)创始人的倾向性假设;

(2)第一批成员从自己的经验中领悟到的东西。

4、一个组织文化的强弱取决于组织的规模、历史、雇员的流动程度及文化起源的强烈程度。

5、一个组织特定环境的变化取决于组织为自己确定的“适当位置”,即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范围及其所服务的细分市场。

6、环境的不确定性可分解为两个维度: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

【重点内容】1、组织文化对管理实践的影响。计划:(1)计划应包含的风险度;

(2)计划应由个人还是群体制定;

(3)管理者参与环境扫描的程度。组织:(1)雇员工作中应有的自主权程度;

(2)任务应由个人还是小组来完成;

(2)哪种领导方式更为适宜;

(2)雇员绩效评价中应强调哪些标准;

(3)个人预算超支将会产生什么反响。

2、组织文化的特点。(1)客观性:组织文化是组织在其所处的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合力作用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只要是一个组织就必然会形成组织文化。(2)个异性:每个组织由于其使命不同,所拥有的资源和所处的环境不同,相应地,其组织文化也不同,即任何组织的组织文化都具有其鲜明的个性。(3)民族性: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任何组织都是存在于某一区域内的,它们必然要受到所在地区民族文化的影响。(4)稳定性:组织文化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形成,但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很难改变。

第四章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名词解释】1、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一种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2、社会义务。社会义务是工商企业参与社会的基础。一个企业当它符合了其经济和法律责任时,它已经履行了它的社会义务。

3、道德。道德通常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

4、起因相关营销。起因相关营销是指实施直接由利润驱动的社会行为,其背后的思想是发现公司产品和服务相吻合的社会原因,然后以互利的方式把它们联系起来。

【精要提示】1、利害相关者是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政策影响的任何有关者,包括:政府机构、工会、雇员、顾客、供应商、所在社区及公众利益集团。

2、一个管理者的行为合乎道德与否,是管理者道德发展阶段与个人特征、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和道德问题强度的调节之间复杂地相互作用的结果。

3、大量研究表明,在公司的社会参与和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关系。现有的证据并未表明,对社会负责的行动,会显著降低一个公司的长期经济绩效。

4、社会责任的扩展过程,从关心所有者与管理层、雇员、具体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到更广阔的社会。

【重点内容】1、三种不同的道德观。第一种是道德的功利观,即完全按照成果或结果制定决策的一种道德观点。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绝大数人提供最大的利益。一方面,功利主义者鼓励效率和生产力,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目标。但另一方面,它能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尤其当那些受影响的部门缺少代表或没有发言权时更是如此。功利主义还会造成一些利害攸关者的权利被忽视。第二种是道德的权利观,这是与尊重和保护个人自由和特权有关的观点,包括隐私权、良心自由、言论自由和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权利观的积极一面是保护个人自由和隐私,但它也能造成一种过分墨守成规的工作气候,阻碍生产力和效率的提高。第三种是道德公正观理论,这要求管理者公平和公正地加强和贯彻规则。公正观保护了那些其利益可能未被充分体现或无权的利害攸关者,但它也会降低风险承诺、创新和生产率的权利意识。大多数管理者持功利观。因为它与效率、生产力和高利润等目标一致。但往往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少数人的利益。随着社会的进步,它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管理者往往会发现自己正面临着道德的困境。

2、管理者道德发展的三阶段。(1)前惯例:仅受个人利益的影响。按怎样对自己有利制定决策,并按照什么行为方式会导致奖赏或惩罚来确定自己的利益。(2)惯例:受他人期望的影响,包括遵守法律,对重要人物的期望作出反应,并保持对人们的期望的一般感觉。(3)原则:受自己认为什么是正确的个人道德原则的影响。它们可以与社会的准则和法律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第五章决策:管理者工作的实质【名词解释】1、决策。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2、问题。问题是现实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异。

3、承诺升级。决策者进一步增加对先期行动的资源投入,以试图证明起初的决策并没有错。

4、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结构良好问题是指那些直观的、熟悉的和易确定的问题,与完全理发假设接近一致。结构不良问题是新的或不同寻常的、有关问题的信息是含糊的或这完整的问题。

5、程序。程序是管理者能用于响应结构良好问题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顺续步骤,唯一真正的困难在于确定问题。一旦问题明确了,程序也就定了。

【精要提示】1、群体决策是否比个人决策更有效,取决于你如何定义效果。在精确度上,群体决策趋向于更精确,能比个人做出更好的决策。以速度来说,个人决策更为优越,以反复交换意见为特点的群体决策也是耗费时间的过程。在创造性上,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为要效。在接受程度上,群体决策更有可能制定出更广为人接受的方案。群体决策的效果还受群体大小的影响,5个人到7个人的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是最有效的。

2、改善群体决策的四种方法是头脑风暴法、名义群体法、德尔菲法及电子会议。

而悲观的管理者追求极大极小方案(最大化最小的可能收入,即小中取大);

而希望最小化其最大“遗憾”的管理者会选择极小极大的方案。

二是收集、分析、评价和选择方案的娴熟技能;

三是经受风险和承担决策中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心理素质。

2、决策的制定过程。(1)识别问题;

(2)确定决策标准;

(3)给标准分配权重;

(4)拟定方案;

(5)分析方案;

(6)选择方案;

(7)实施方案;

(8)评价决策效果。

3、管理职能中的决策。计划:(1)组织的长远目标是什么?(2)什么战略能够最好地实现这些目标?(3)组织的短期目标应该是什么?(4)每个目标的困难程度有多大?组织:(1)。

(2)要实现单一而明确的目标;

(3)所有方案和结果是已知的;

(4)偏好是清楚的;

(5)偏好是一贯而稳定的;

(6)不存在时间或成本的约束;

(7)最终的选择将使经济报偿最大化。

5、理性假设的局限。(1)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

(2)决策者趋向于将解决方法和问题混合在一起。(3)感性偏见可以歪曲问题本质。(4)许多决策者信息是出于其易获得性而不是出于其质量。(5)过早地倾向于某个具体的方案。(6)前期的方法不起作用,导致承诺升级。(7)从前的决策制约着现在的选择。(8)组织是由不同的利益群体组成的。(9)组织对决策着施加着时间和成本的压力。(10)大多数的组织文化都是强调强化现状而不是鼓励风险承担和创新。

6、群体决策的优点和缺点。优点:(1)提供更完整的信息。(2)产生更多的方案。(3)增加对某个方案的接受性。(4)提高合法性。缺点:(1)消耗时间。(2)少数人统治。(3)屈从压力。(4)责任不清。

7、决策能力的提高。(1)克服决策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优柔寡断、急于求成、骄傲急躁。(2)学会处理错误的决策:承认,检查,调整,改正。(3)明智地把握决策时机:明确各类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分清轻重缓急,以准确把握决策时机。(4)准确地收集、利用信息:不要轻信与该决策有根本利害关系的人提供的信息、注意平均水平与实际信息的差异、不相轻易放弃矛盾或截然相反的意见、对专家的意见避免盲从、注意信息的时间性和获取信息的代价。

第六章组织目标【名词解释】1、目标。目标是指期望的成果,这些成果可能是个人的、小组的或整个组织努力的结果。目标为所有的管理决策指明了方向,并且作为标准可用来衡量实际的绩效。

2、宗旨。宗旨规定了组织的目的和所从事的事业。定义企业宗旨促使管理当局仔细确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范围。

【精要提示】1、传统的设定目标方法的主题是目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设定,然后分解成子目标落实到组织的各个层次。这是一种单向过程:由上级给下级定目标。这种传统方式假定最高管理者最了解应当设立什么目标,因为只有他能够纵观组织的全貌。目标在自上而下的分解过程中,丧失了它的清晰性和一致性。

2、目标管理这套设定组织目标的系统是由下级与上司共同决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并且定期检查完成目标的进展情况,而奖励则是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确定。mbo不是用目标来控制,而是用它来激励下级。

3、mbo的吸引力在于提供了一种将组织的整体目标转换为组织单位和每个成员目标的有效方式。mbo的目标转化过程既是“自上而下”的,又是“自下而上”的。最终结果是一个目标的层级结构,在此结构中,某一层的目标与下一层的目标连接在一起,而且对每一位雇员,mbo都提供了具体的个人绩效目标。因此,每个人对他所在单位成果的贡献都很明确,如果所有的人都实现了他们各自的目标,则他们所在单位的目标也将达到,而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也将成为现实。

4、组织目标的协调,一是横向协调,即组织中处于同一层次的不同目标之间相互协调;

二是纵向协调,即组织中不同层次的目标之间要相互支持;

三是进行综合平衡,明确各自目标的优先顺序和重要程度,以突出重点,避免滥用资源而因小失大。组织目标协调的最终结果是要将目标体系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的目标矩阵”。

【重点内容】1、mbo的共同要素。mbo计划有4个共同的要素。(1)明确目标:mbo中的目标应当简明扼要,期望必须转换成定量的目标从而可以进行度量和评价。(2)参与决策:上级和下级共同参与目标的选择和对如何实现目标达成一致意见。(3)规定期限:每一个目标的完成都有一个简单明确的时间期限。(4)反馈绩效:mbo寻求不断地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反馈给个人,以便他们能够调整自己的行动。

2、mbo计划的典型步骤。(1)制定组织的整体目标和战略。(2)在经营单位和部门之间分配主要的目标。(3)各单位的管理者和他们的上级一起设定本部门的具体目标。(4)部门的所有成员参与设定自己的具体目标。(5)管理者与下级共同商定如何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6)实施行动计划。(7)定期检查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并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反馈。(8)基于绩效的奖励将促进目标的成功实现。

3、组织目标的特点。(1)多重性:实际目标不会是单一的。组织会有真实目标与宣称目标,组织对外宣称的目标往往取决于听众想听什么。(2)差异性:组织目标是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实现的目的,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组织目标。(3)层次性:组织目标往往按其重要性或所涉及的范围大小分等分层。一般地组织目标可按重要性分为总目标、战略目标、行动目标三个层次。(4)时间性:按照时间跨度的不同,组织目标可分为长期目标可分为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2)努力是否符合目标是高效率的前提;

(3)组织目标是组织内部协调的准则;

(4)组织目标是业绩考核的基本依据。

第七章计划【名词解释】1、计划。计划包括定义组织的目标;

制定全局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

开发一个全面的分层计划体系以综合和协调各种活动。

2、环境扫描。环境扫描是指浏览大量的信息以觉察正在出现的趋势和形成一套设想。

3、基准化。基准化是寻求竞争者和非竞争者工获得优异绩效的最佳方式。基准化的基本思想是,管理当局能够通过分析各个领域的领先者的方法,然后模仿他们的做法来改进自己的质量。

4、预算。预算是一种将资源分配给特定活动的数字性计划。

【精要提示】1、计划既涉及目标(做什么),也涉及达到目标的方法(怎么做),通过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达成组织的目标。计划始终围绕着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而展开的。

正式计划是被推敲过和清楚地衔接在一起的,它比存在于管理者头脑里的一套模糊的假设更容易修改。因此,计划可以做得很灵活。

3、时间管理是一种个人的作业计划。时间是一种稀缺的资源。

4、计划的着眼点是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

【重点内容】1、计划的目的。(1)计划是一种协调的过程,它给管理者和非管理者指明方向。(2)计划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预见变化,考虑变化的冲击,以及制定适当的对策,从而可以减小不确定性。(3)计划可以减小重叠性和浪费性的活动。(4)计划设立目标和标准以便于控制。没有计划就没有控制。

2、计划与绩效的关系。(1)正式计划通常与更高的利润、更高的资产报酬率及其他积极的财务成果相联系。(2)高质量的计划过程和适当的实施过程比泛泛的计划更可以导致较高的绩效。(3)凡是正式计划未能导致高绩效的情况,一般都是因为环境的原因。

3、计划的权变因素。(1)组织的层次:基层管理者的计划活动主要是制定作业计划,管理者在组织中的等级越上升他的计划角色就越具有战略导向。(2)组织的生命周期:计划的时间长短和明确性应当在不同的阶段上作相应调整。(3)环境的不确定性:环境的不确定性越大,计划更应当是指导性的,计划期限也应更短。(4)未来许诺的期限:当前的计划起是影响到对未来的许诺,计划的时间期限应当越长。

4、有效的时间管理的5个步骤。(1)列出你的目标。(2)按照重要性排出目标的次序。(3)列出实现你的目标所必须进行的活动。(4)对于每一个目标,给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各种活动分派优先级。(5)按照你的分派的优先级安排活动的日程。

第八章组织设计【名词解释】1、组织设计。组织设计是通过复杂性、正规化和集权化三方面的结合和匹配设立或改变一个组织的结构。

2、管理跨度。管理跨度是一位管理者能够有效地指挥的下属的数目。

3、职权。取权是一种基于掌握职权的人在组织中所居职位的合法的权力。职权是与职务相伴随的。

4、职务设计。职务设计即将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职务的方式。职务因任务组合的方式不同而异,而正是这些不同的组合创造了多种职务设计选择。

【精要提示】1、组织结构描述组织的框架体系,可以被分解为三种成分:复杂性、正规化和集权化。复杂性指的是组织的分化程度。一个组织越是进行细致的劳动分工,具有越多的纵向等级层次,地理分布越广,则越复杂,协调也就越困难。正规化是指组织依靠规则和程序引导员工行为的程度。一个组织用的规章条例越多,其组织就越正规化。集权化是决策权的授权程度。有些组织的决策权是高度集中的,有些是分权化的。

2、权力是指一个人影响决策的能力。一个人在组织中所拥有的与职位相联系的正式权力,只不过的这个人影响决策过程的一种手段。

3、职权是由一个人在组织层次中的纵向职位决定的;

(2)未必需要有职权才能产生权力,因为一个人可以向权力核心作水平移动而不必往上升迁。

4、机械式与有机式组织的对比。机械式组织:严格的层级结构,固定的职责,高度的正规化,正式的沟通渠道,集权的决策。有机式组织:合作(纵向的和横向的),不断调整的职责,低度的正规化,非正式的沟通渔产,分权的决策。

5、机械式组织是综合使用传统设计原则的自然产物,由正式的职权层级链所形成的统一指挥、窄的管理辖度(并随着组织层次的提高而缩小管理辖度)、多层次的非人格化结构、高层管理者以复杂详尽的规则来代替对低层活动的监控。以不变应万变,高度分工、高度复杂化、高度正规化、高度集权化。组织是一架高效率的精密机械。

6、有机式组织是松散、灵活的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组织形式。也进行劳动分工,但是成员的工作不具备标准化的规则和条例,成员有熟练的技能,并经过培训能处理多种复杂问题,通过教育将职业行为标准灌输到员工的头脑中,而不需要多少正式的规则和直接监督。

7、有机式组织保持低程度的集权化,是为了使职业人员能对问题作出迅速的反应;

另一方面也因为人们并不期望高层管理者拥有作出必要决策所需要的各种技能。

8、任务多变性是用成员在工作中遇到的例外的数目来衡量的,问题可分析性是指为寻找妥当解决例外问题的有效方法所采用的探索过程的类型。

9、简单结构的优点是反应快速、灵活、运营成本低、责任明确。一个主要缺陷是,它只对小型组织适用。组织成长以后,它就变得日益不适合,因为这种低正规化和高集权度的结构会导致高层信息超载。随着规模的增大,决策制定变得缓慢。

10、网络结构是一种只有很小的中心组织,依靠其他组织以合同为基础进行制造、分销、营销或其他关键业务的经营活动的结构。在网络结构中,大多数职能都从组织外“购买”,这给管理当局带来高度的灵活性、并使组织集中精力做它们最擅长的事。网络结构的管理者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协调和控制外部关系上。网络组织并不是对所有的企业都适用的。它比较适合玩具和服装制造企业,它们需要相当大的灵活性以对时尚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网络组织也适合于那些制造需要低廉劳动力的公司。网络组织缺乏传统组织的紧密的控制力,所以供应品的质量难以预料,设计上的创新也很容易被窃取。

11、避免过度专业化的早期努力就是职务轮换。职务轮换可以在纵向和横向进行。通常职务轮换指的是横向轮换。其优点是,拓宽工作视野,对组织的其他活动有更多、更完整的了解,培养人的全面能力,发掘人的潜能,发现人才。而缺点是,增加培训成本,不情愿地进行职务轮换反而会降低生产效率。

12、职务扩大化是增加一项职务所完成的不同任务的数目,但实行的效果并不乐观。

13、职务丰富化是指增加职务的深度。即允许员工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施加更大的控制。如,计划与评价并改进自己的工作。使员工有更大的自主权、独立性和责任感。它的主要作用并不显示在工作效率上,而是更多地表现在员工的精神面貌上。

14、职务特征模型是一种分析职务或指导管理者设计职务的框架。它从五种基本的职务特征来分析职务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员工生产率、工作动力和满足感的影响。五种基本的职务特征:(1)技能多样性:一项职务要求员工使用各种技术和才能从事多种不同的活动的程度。(2)任务同样性:一项职务要求完成一项完整的和具有同一性的任务的程度。(3)任务重要性:一项职务对于其他人的工作和生活具有实质性影响的程度。(4)自主性:一项职务给予任职者在安排工作进度和决定从事工作所使用的方法方面提供的实质性自由、独立和自主的程度。(5)反馈:个人为从事职务所要求的工作活动所需获得的有关共绩效信息的直接和清晰程度。前三个维度共同创造出有意义的工作。即一项工作如同时具有这三个维度,则可以预期任职者会认为他的工作是重要、有价值和值得做的。自主性的工作会使任职者产生对工作结果的个人责任感,如果职务能提供反馈,则员工会关注他的工作绩效。

15、组织设计的任务是建立组织结构和明确组织内部的相互关系。

16、组织设计的任务是建立组织结构和明确组织内部的相互关系。

17、组织的本质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

18、每一个组织都需要一定程度的集权和一定程度的分权。

【重点内容】1、管理跨度的权变因素。下属受过良好训练、经验丰富,下属工作任务的相似性,任务的复杂性,下属工作地点的相近性,使用标准程序的程度,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组织文化的凝聚力,以及管理者的管理风格等。

2、权力的五种来源或基础。权力有五种来源或基础:强制的、奖赏的、合法的、专家的和感召的。强制权力是一种依赖于惧怕的力量。一个人对不遵从上级意图所可能产生的负面结果的惧怕,就使他对这种权力作出反应。强制权力的反面是奖赏权力。人们服从其他人的要求或者命令,因为它能带来正面的、有利的结果。合法权力是与职权同一的概念。合法权力代表一个人在正式层级中占据某一职位所相应得到的一种权力。它包含强制权和奖赏权,尤其包含着组织成员对某一职位权力的接受意愿。专家权力是来自专长、特殊技能或知识的一种影响力。感召权力的基础是对一个人所拥有的独特智谋或个人特质的和一种确认。感召权力产生于对他人的倾慕和希望自己等同于这人的心理。

有机式组织则与动态的、不确定性强的环境最匹配。

4、职能型结构的优缺点。职能型结构的优点在于它从专业化中取得的优越性。将同类专家归在一起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减少员工和设备的重复配置,以及通过给员工提供与同行们“说同一种语言”的机会而使他们感到舒适和满足。其明显缺点是,组织中常常会因为追求职能目标而看不到全局的最佳利益。没有一项职能对最终结果负全部责任,成员很少了解其他职能的人干什么。不同职能间利益和视野的不同导致职能间不断冲突,各自极力强调自己的重要性。职能型结构的另一个缺点是,职能经理们看到的只是组织的一个狭窄的局部,这种结构并不能给管理者带来关于整个组织活动的广阔。

5、分部型结构的优缺点。分部型结构强调结果。分部经理对一种产品或服务负完全的责任。

分部型结构使总部人员摆脱了关注日常运营具体事务的负担,使他们能专心致志于长远的战略规划。事业部形式也是培养高级经理人员的有力手段。分部型结构的主要缺陷是,活动和资源出现重复配置,这导致了组织总成本的上升和效率的上降。

6、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目标原则。任何组织都有其特定目标,组织及其每一部分,都应与其特定的任务目标相联系,组织的调整都应以其是否对实现目标有利为衡量标准。(2)分工与协作原则。为了发挥集团效率,组织内部要进行分工协作。组织设计中坚持分工协作原则,就是要做到分工合理,协作明确,对于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的工作内容、工作范围、相互协作方法等,有明确的规定。(3)信息沟通原则。组织中的人们只有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才能把组织的目标变成为组织成员的具体的行动,沟通的作用就在于能把组织目标与那些愿意在组织中工作的人的行为结合起来。(4)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合理使用原则。组织结构建立要有利于人员在工作中得到培养、提高和成长,有利于吸引人才,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逐步发展和经济原则。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因此,组织结构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

【分析讨论】1、组织设计的五条基本原则。

(1)劳动分工。传统观点:个人专门从事某一部分的活动而不是全部活动。它使不同工人持有的多样技能得到有效的利用。现代观点:在某一点上,由于劳动分工所产生的非经济性会超过专业化的经济优势。如,厌倦、疲劳、压力、劣质品增加、旷工、高离职率等。(2)统一指挥。传统观点:每一个下属应当而且只能向一个上级主管直接负责。现代观点:大多数情况下(尤其当组织相对简单时),统一指挥的概念是合乎逻辑的。但有时它也因过于僵化而会造成某种程度的不适应性,妨碍组织取得良好的绩效。

(3)职权与职责。传统观点:职权指的是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权力。它是把组织紧密结合起来的粘结剂,可以授予下属。它是管理职位所具有的某种特定的、内在的权力。它仅与组织内一定的职位相关,而与该职位管理者的个人特性无关。职责是与职权相应的责任。授权不授责必然导致职权的滥用。应区别两种不同形式的职责:执行职责与最终职责。执行职责可以下授。但是应对他所授予了执行职责的下属的行为最终负责。因此,管理者应当下授与所授受的职权相应的执行责任,但最终的责任永远不能下授。直线职权是指给予一位管理者指挥其下属工作的权力,正是这种上级至下级职权关系贯穿着组织的最高层到最底层,从而形成所谓的指挥链。拥有直线职权的管理者均有权指导下属人员的工作并无须征得他人意见而作出某些决策。有时,“直线”一词也用来区分直线管理者与辅助管理人员。一位管理者的职能究竟应归类为直线的还是辅助的,完全取决于组织的目标。每一个管理者都对他的下属拥有直线权力,但并不是每个管理者都有牌直线职能或职位中。后者的确定取决于该项职能是否直接贡献于组织的目标。当组织的规模得到扩大并变得更为复杂后,直线管理者会发现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技能、方法来处理工作中庞大的信息,使工作保持高效和顺利达成目标。为此,需配置参谋职权来支持、协助工作,提供建议,以减轻直线人员的信息负担。传统的观念认为,组织职位所固有的权力是影响力的唯一源泉。现代观点: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组织复杂性的增加,你不必成为一个管理者也可以拥有权力,权力未必与个人在组织中所具有的地位完全相关。职权是一种基于个人在组织中所居职位的合法权力。它与职务相伴随。职权只是更广泛的权力概念中的一个要素。(4)管理跨度。传统观点:尽管对具体的人数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但经典的主张是保持较小的辖度为宜(通常不超过6人),以便对下属保持紧密的控制。现代的观点:越来越多的组织正努力以宽跨度来设计扁平结构。管理跨度日益根据权变因素变化的情况向上调整。

跨越传统部门界限的团队的采用,正使得原来僵硬的部门划分得到补充。

第九章权力的配置【名词解释】1、.直线权力。.直线权力是组织中上级指挥下级工作的权力,表现为上下级之间的命令权力关系。

2、参谋权力。参谋权力是组织所拥有的向管理者提供咨询或建议的权力,属于参谋性质。

3、职能权力。职能权力是某一人员或部门根据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而拥有的对其他部门或人员直接指挥的权力。它是一种有限的权力,只有在被授权的职能范围之内有效。

指挥的权力应由直线人员来承担,并承担最后的责任。这是保证组织内部命令统一的必须的。

2、集权的优点是可以加强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和直接控制;

缺点是会使高层管理人员负担过重,经常陷入事务之中,无暇考虑大政方针,并且限制了各级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管理人员的培养,难以适应迅速变化着的环境。

缺点是可能会造成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现象,增强各部门之间协调的复杂性,并且受到规模经济性、有无合格的管理人员等的限制。

4、权力分配中常见的错误有:职权不清、不愿授权、责权利不统一、信息渠道与权力系统的重叠、对参谋权力的误用和滥用、多头指挥、先入之见、受制于经验、职业偏好。

【重点内容】1、如何处理直线权力与参谋权力之间的关系。(1)双方要明确两种权力之间的关系。(2)直线人员要注意倾听参谋人员的意见,并随时向参谋人员提供有关情况。(3)参谋人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4)创造相互合作的良好气氛。这样可以避免“直线怀疑、猜疑参谋”这类常见的问题。

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则除了拥有对本部门下属的直线权力外,还拥有上层管理者所赋予的特定权力,可在其职能范围内对其他部门及其下属部门发号施令。

3、授权的益处。(1)可以使高层管理者从日常事务中摆脱出来。(2)可提高下属的工作情绪,增强其责任心,并增进效率。(3)可增长下属的才干,有利于管理人员的培养。(4)可充分发挥下属的专长,以补救授权者自身才能之不足。

4、授权过程的过程。(1)任务分派:权力的分配和委任来自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客观需要。(2)权力授予:给予一定的权力是使受权者得以完成所分派任务的基本保证。(3)责任明确:受权人的责任主要表现为向授权者承诺保证完成分派的任务,保证不滥用权力,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和权力使用情况接受授权者的奖励或惩处。(4)确认监控:因为授权者对组织负有最终的责任,所以授权不同于弃权,授权者授予受权者的只是代理权不是所有权。为此,要明确授权者与受权者之间的权力关系。授权者对受权者拥有监控权,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所授权力或收回权力。

5、授权的基本原则。(1)明确授权的目的。(2)职、权、责、利相当。(3)保持命令的统一性。(4)正确选择受权者。(5)加强监督控制。

6、影响集权与分权的权变因素。(1)组织的规模:组织的规模越大,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就越要把决策权授予下属。(2)职责或决策的重要性:所涉及到的工作或决策越重要,与此相关的权力就越可能集中在上层。(3)组织文化:职权分散的程度常与该组织的创建过程有关。(4)下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如果组织中缺少合格的管理人员,高层管理者就可能倾向集权。(5)环境的影响:集权与分权的程度还受外部的一些因素影响。

7、平衡集权与分权。(1)确立两级职责:公司经营的方针、政策由公司集中决策和控制,方针、政策的执行和运用分散到各个部门。(2)加强协调支援:各经营部门的这些分散的经营活动,又是在公司总管理处、总裁、部门主管及各职能部门的协调控制和支援帮助下进行的。(3)维护整体控制:经营和协调均要在公司董事会及其各个委员会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统一进行,任何偏离大方向的行为都将及时予以纠正。

8、提高授权的效果:(1)建立一个良好的组织文化。(2)进行充分交流。(3)对承担更多责任者予以额外的奖励。(4)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4)建立一定的制度强迫管理者授权。

情感成分: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部分;

行为成分:以某种方式对事物和人作出反应的意向。一般人们所讲的态度即态度的情感部分。

2、个性。个性是区分个体心理特质的综合。

3、知觉。知觉是个体为了对他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组织和解释感觉和印象的过程。

4、学习。学习是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的相对长久的行为改变。几乎所有的复杂行为都是学习得到的。

5、行为塑造。管理者可以通过经常性的逐步指导个体学习的方式来塑造个体,即通过系统、连续地强化行为而使个体接近理想的反应。这个过程就称为行为塑造。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篇四

1、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因病不能到校的必须向班主任打电话请假,并发短信到班主任手机上,说明请假原因,事后补上请假条和病历。

2、行走有序。行走时不要勾肩搭背,追逐嬉闹,大声喧哗。

3、班团干部、各科代表要各司其职,认真负责,共同管理好班级事务。

1、不迟到,不讲话,排队迅速,队伍整齐;

2、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昂首挺胸,步子正确,符合标准;

3、能自始至终,做操动作规范到位。

4、认真做眼保健操,不得在眼保健操期间赶作业、聊天等。

1、按时进入教室。

2、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朗读、背诵的任务。

3、不下位,不聊天,不做作业,保持良好的学习气氛。

2、发言先举手,不要打断老师的上课,经准许后再讲,声音要洪亮;

3、尊重师长,不顶撞,漫骂师长,如遇到意见冲突应待适时解决。

4、学习过程要强调自主性,独立性。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同时鼓励以独立思考为前提的小组讨论,以促进共同进步。杜绝到校后赶作业、抄作业。

5、不准在课堂上睡觉、吃零食、听音乐等。

6、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书写端正,不能潦草以应付。

7、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做好必要笔记,不大声喧哗,不故意做出造成影响整体纪律的'行为。

8、自习课及晚自修期间,不得说话、讨论,不得随意更换座位,无故不出教室,保持教室安静。不得吃东西、听歌、看对学习无益的闲杂书籍。

1、按时擦黑板,做好下节课上课前准备。

3、禁止在教室内参加任何体育活动。

4、不损坏公物,损坏加倍赔偿。

5、不许在教室内、操场上嚼口香糖。不随手乱丢垃圾,在班里看到身边有垃圾要随手捡起来,扔到纸篓里。

1、自觉遵守劳动纪律,按要求完成劳动,卫生任务。

3、做好个人卫生,保持自己座位四周的洁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

4、不得打手印、脚印、球印上墙壁,破坏环境卫生。

1、积极参加班级或学校组织的活动。

2、为班级工作出谋划策,贡献智慧。

3、对班级决定开展的各项活动的开展要积极主动支持和配合,个人响应集体,以集体利益为大前提。

4、严禁进出网吧,吸烟,喝酒。

5、保持男女正常交往关系,禁止交往过密。

6、做到能主动与老师打招呼。

1、进出校门必须穿校服校裤,如果没有就不能出入,不得谎报班级,给他班摸黑。

2、手上、耳上、脖子上不能佩带饰品。

3、不穿奇装异服。不染发、不染指甲、不涂口红、不带美瞳。男生不留长发。不在教室内穿拖鞋、背心等。

4、不带随身听(或mp3、mp4)进校,无十分必要不带手机,必要者进校关机。

5、注重个人卫生,衣物勤换洗,不留长指甲。

1、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乱闯红灯,不逆向行驶,不骑电动、摩托车。不骑飞车,骑自行车不带耳机,不骑车带人。

2、不随意进入他人班级,自己的财物自己妥善保管。

3、有序排队等候公交车,公车上礼貌谦让,不引起纠纷。

1、班费是班级共同财富,由专人统一保管。班费只能用于班级共同事务开支,不可私自挪用。

2、每人都有监督的义务。

3、班费的收支要有明细的记录,要有所用项目、时间,并由班长签字。

1、不尊重老师,顶撞老师则接受校规校纪处分。

2、早读、下午或晚自习迟到,上交300字说明文并接受思想整改教育。

3、早退、旷课、旷操均要书写1000字说明文,同时在在全班同学面前做检讨,通报家长。(如有特殊原因由班主任酌情处理)。

4、卫生若做不好重做一天,若接连两次罚做一周,三次后陪值日小组打扫卫生一学期。

5、检查作业未按要求做的,未做好的,或没有及时交的说明原因,并及时补上。一周三次则与家长协助沟通,一月五次以上,交说明书500字阐明不写作业的好处。

6、课堂或自习讲话被科任老师或值周班委会成员严重警告的,在班会课做10~15分钟的脱稿演讲。

7、抄作业被同学举报、老师发现者,班会进行自我检讨并列举抄作业的好处20条。

8、上课吃东西、乱扔垃圾、损坏班级公共设施等,加倍处罚并赔偿。

9、违反班级公约者,均要自我检讨,向班级和同学道歉,并改正错误。

此班级公约自公布之日起永久有效。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篇五

在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资源系统的建设和不断充实、更新,成为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基本条件。教学资源的下载和收集,由中心网站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教学资源信息的储存、组织、分类和更新;通过学校电教管理人员对教学资源与学校教师进行交互、共享、查询、浏览,成为开放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使教学资源系统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为此,教学资源的管理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1.学校网站管理人员依据学校开设的课程,作好教学资源数据库分类和编组的管理,使数据库建设条理有序、查询快捷便利。

2.学校中心教研室在依据所开课程的情况,由教学专职电教人员经常地查询、下载和收集相关的教学信息、教学管理信息等课程资源。并将收集的资源信息存储在学校网站数据库中,让各科任教师进行应用。

3.学校电教管理人员应将收集的教学资源根据减少冗余、避免计算机系统资源浪费的原则,依照尽量统一的标准,作好所收集信息资源的格式转换和分类存储。

4.学校电教管理人员必须按课程播出计划准时完善地接收和存储各地数据教学信息,并及时传输到相关的教学场所,不得贻误正常的教学工作。

5.由学校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学校教导处、学校中心教研室组成的专门机构,才有权对接收和下载教学资源做出处理意见,建立教学资源的重组、上网和传输方案,制定网上共享、查询、浏览的教学计划。

6.任何人(除学校电教人员)未经上述机构审查和批示,不得擅自修改、删除已存储的教学资源,不得随意调整教学资源在网上共享、查询和浏览的教学计划。

7.课程结束后,由学校电教专职人员对以存储的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和分类,通过刻制光盘、等方式进行备档保存。

8.对要进行保存的教学资源载体,由电教人员进行分类造册、登记建档,妥善保管。

9.学校电教管理人员,应经常性的对网上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和维护,保证教学资源信息的完善、保证教学资源在网上浏览的畅通。

10.学校电教管理人员应在由学校教学校长、学校教务处、学校中心教研室组成的专门机构的指定和安排下,设置好各级教学和教学管理人员在远程教育平台上的管理权限,建立严谨的教学秩序和良好地运转。

1、学校配备1名专职“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系统”管理人员。

2、管理人员(或兼职管理人员)通过卫星接收或其它方式进入因特网接收远程教育资源时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3、管理人员(或兼职管理人员)要用一周的时间完整地接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接收解压后的数据自动放在计算机d盘中,以网页形式(web)进行浏览,通过以下路径找到打开主页的命令:d:/教育资源/index。

4、管理人员(或兼职管理人员)必须熟悉了解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内容,并根据接收下载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内容,按学科分类,编制目录,打印成册。并把整理后的资源复制到多媒体网络教室服务器上,供师生查询、下载和应用。

5、管理人员要及时根据网站和中国教育电视报的节目预告更新资源,并打印目录公布。每周重新接收一次“教育信息”栏目,以保证信息的更新。

6、管理人员要及时刻录适合学校教育教学、实用技术资源。归档管理,以便借阅和应用。

7、管理人员要做好远程教育资源接收、下载的记录日志和使用登记管理工作。及时作好重要资源的光盘刻录工作,逐步建立远程教育资源库。

8、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学科教师进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接收、下载和应用的技能培训。

9、学校要定期对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处理和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征求远程教育资源使用意见和需求建议。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工作改进。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篇六

第一条为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促进土地整治工作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363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暂行办法的通知》(豫政办„2009‟124号)等法律法规及郑州市有关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市级专项资金及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自筹资金安排的土地整治项目,主要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和使用新增费开展的基本农田整治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第三条项目的实施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并成立由市政府领导和发展改革、国土资源、财政、城乡规划、农业农村、林业、水务、交通运输、教育体育、卫生、电业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土地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1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整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新密市国土资源局。

第四条市整治办公室、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项目管理和实施工作,市国土资源局为全市土地整治的业务主管部门,市政府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能分工做好项目的资金投入、技术指导和施工管理等工作。使用新增费进行的基本农田整治项目由市国土资源局承担实施。第五条项目的确定和管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二)坚持以土地综合整治为重点;

(三)坚持土地整理复垦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四)坚持维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

(五)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相统一;

(六)坚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六条项目实施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公告制、竣工验收制及建后管护制等制度。

第七条市政府对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土地整治工作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进行督查考核,落实奖惩兑现,实施责任追究。

第二章选址。

(二)生态环境条件。项目区应具备农业生产活动承载力,适宜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三)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区应具备项目实施所必须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

第十一条项目建设规模的控制指标。

(一)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土地综合整治实行整村推进,拆旧区应相对集中,拆旧复垦面积占所在行政村农村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不低于30%,拆旧区复垦面积要大于安置区面积的一倍以上。

(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项目安置区面积必须小于拆旧区复垦面积。

(三)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项目区相对集中连片,项目规模原则上不小于1公顷。

第十二条项目选址应充分征求有关部门、村民委员会和项目区群众意见,并提供如下书面材料。

(二)涉及居民点搬迁的,须附当地政府的搬迁方案和承诺书,以及搬迁户的明确意见,涉及挂钩的要提供拆旧与安置、建新挂钩初步方案,(三)项目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认意见,以及群众对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的意见。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能划入项目区:

(一)项目内土地有权属争议的;

(二)地质灾害频发区,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裂缝等地质灾害隐患区域;

(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和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

(四)水务部门划定的行、滞洪区,城镇发展规划预留区。

第十四条整理复垦开发后的项目区原则上不得调整为建设用地。

第三章立项。

第十五条申报项目应按照国家、省、郑州市有关规定进行。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抽派熟悉土地整治工作业6务和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组建土地整治办公室(以下简称乡镇整治办公室),全力抓好辖区内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第十六条市、乡两级土地整治办公室根据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和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建立项目储备库。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应申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空心村、砖瓦窑场、工矿废弃地等老建设用地应申报增减挂钩或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第十七条项目立项前,由市整治办公室对乡镇整治办公室选报的项目进行审查,主要审查土壤、水源、生态范围、土地利用现状、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投资、新增耕地面积、挂钩情况,确保项目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审查有异议可组织人员实地踏勘,审查同意后才能申请立项。第十八条申请项目立项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书;

(三)项目踏勘表;

(四)项目实施前的土地权属证明材料;

(五)村民意见(需2/3以上村民同意);

(七)项目实施前影像资料(照片、光盘)及其他相关资料;。

(八)实施前土地利用实测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并附测量单位资质证书;

(九)项目所在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局部彩图,标注项目区所在位置)。第十九条对符合条件并经市整治办公室审查同意申请立项的项目,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规定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勘测、可研、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规划设计应在实测的1:2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进行,要求做到方案可行、措施合理。

第二十条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由市整治办公室组织发展改革、国土资源、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水务、交通运输、电业、城乡规划等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全面审查,申请立项的全部资料经审查无异议后加盖市国土资源局公章上报省、郑州市有关部门申请立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报市政府同意后上报。

第四章项目实施。

第二十一条项目批准后,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项目实施的主体承担单位(业主),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成立项目实施机构,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三)组织编制施工设计图及施工设计图预算;

(四)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五)组织项目工程、监理招标和合同签订;

(六)发布项目公告、下达开工令,组织协调项目实施。第二十二条项目实行招投标制。项目工程、监理承担单位的确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严格执行有关文件规定,并在市整治办公室、监察、检察等部门的监督下进行。第二十三条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监理单位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工程设计和相关合同,受项目承担单位委托对工程实施全程监理,并承担监理责任。监理单位要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监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履行“三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两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一协调(组织协调)”的监督和管理职能。

第二十四条项目实行合同制。勘察、设计、代理招标、监理、施工、供货、权属调整、承包、移交管护等都要签订合同,合同的签订必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防止无效合同。

第二十五条项目实行公示制。项目建设必须设立公示牌,明确项目规模、投资数额、项目承担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开工时间、竣工时间、责任人、监督员等内容,以接受社会监督和项目区的群众监督。项目基本情况、权属调整等可通过张贴公告、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形式进行公告公示。

第二十六条项目实行法人制。承担单位为法人单位,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负总责,项目承担单位应派驻工地代表,负责对项目施工的领导、监督以及协调施工过程中的10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和设计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要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监控,并按工程进度组织阶段验收。第二十七条项目施工单位按照项目设计和技术规程进行施工,不得擅自调整项目实施范围及工程建设内容。项目施工单位必须树立“质量第一,安全为重”的施工理念,建立健全质量及安全保证体系,“五大员”(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材料员、安全员)必须到岗到位,做到安全、文明施工。

第二十八条设计变更。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与实际不符确需变更的,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报监理及承担单位核实后报请原设计单位作出设计变更并出具相关手续,形成正式变更材料,报有批准权限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后作为工程结算依据。

第二十九对隐蔽工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承担单位工作人员要现场认定,并作好隐蔽工程的验收及签证。某单元工程完成后,经监理单位签署意见,项目承担单位验收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第三十条工程施工中涉及的占地、青苗补偿、各种纠纷等群众工作,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所在村组、居委会负责解决。第三十一条建立定期报告和通报制度。项目承担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汇总项目开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等信息资料,向市整治办公室报送。对重大事项实行报告制度。

第三十二条项目区要按照国土资源部统一要求,规范设立土地整治标志牌和标识。标志牌内容应包括项目区所在位置、建设内容、投资金额、新增耕地面积、责任人、示意图等。

第五章竣工验收。

第三十三条项目竣工实行三级验收制度。项目竣工后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自验,确认合格后申请市整治办公室初验,初验合格后上报省、郑州市终验。第三十四条申请项目验收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施工单位应提交的资料:

2.结算部分:工程结算及相应签证单;

3.工程质量评定部分: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原材料及中间产品检测合格证。

(二)项目承担单位提交资料:1.验收主件材料。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附论证意见);(2)监理单位提供的监理日志;

(14)项目立项申请及批复文件;(15)整改意见及整改报告。

第三十五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验收合格。

(一)出现截留、挪用、挤占、套取项目资金的;

(二)土地整治规模及新增耕地面积未达到批复面积的;

(三)主要工程质量、数量、规格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要求的;

(四)施工、监理、竣工报告等资料内容相互矛盾,不能正确反映项目施工完成情况的。

第三十六条项目竣工验收后,项目承担单位要针对验收组提出的意见制定合理可行的整改方案,及时整改到位,形成书面材料上报。

第六章后期管护。

第三十七条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要按照经批准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公平、合理地分配土地权益,并重新确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承包经营权。项目承担单位要及时与项目所在村组签订工程移交和管护合同,落实好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

第三十八条管护单位要制定管护制度,明确管护资金来源,责任落实到人,确保项目建设发挥长期效益。第三十九条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对整理复垦开发后的耕地加强后期管护,坚决杜绝“重建轻管”现象,对已完工验收项目必须督促农民尽快耕种,防止抛荒,不准占用项目新增耕地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

第七章资金管理。

第四十条项目资金实行“三专管理”,即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帐核算。资金主要来源于用地单位上缴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政府提取的用于土地开发的资金和使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的经营性用地形成的政府纯收益部分。

第四十一条经批准立项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项目开工前由市政府按预期指标收购金额的30%从耕地开垦费专户中向实施项目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予以拨付启动资金,下余收购资金根据省、郑州市验收合格文件,经市财政、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后全额予以拨付(或项目实施资金由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先行垫付,项目完工后根据省、郑州市验收合格文件,经市财政、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后全额予以拨付);对空心村、砖瓦窑场、废弃厂矿等老建设用地的复垦整理增减挂钩项目或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复垦整理的面积与安置区占用耕地面积折抵后才能作为增减挂钩指标。实行增减挂钩指标有偿使用,增减挂钩项目开工前由市政府按预期指标收购金额的30%向实施项目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予以拨付启动资金,下余收购资金根据省、郑州市验收合格文件,经财政、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后全额予以拨付(或项目实施资金由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先行垫付,项目完工后根据省、郑州市验收合格文件,经市财政、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后全额予以拨付)。项目资金要专款专用、单独核算、超支不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或挤占;会计科目使用要规范,开支要合理,严禁大额现金支出,白条入账等。第四十二条市政府向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拨付的收购指标资金,大部分要按照“反哺农村”的原则,投入到农民村庄拆迁补偿、新农村建设、农村公益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生产道路、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第四十三条报账凭证监督管理。项目承担单位在办理报账时,必须严格审核各种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凡不符合要求和超出规定使用范围的凭证,不予报账。

第四十四条市整治办公室、财政部门、项目承担单位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共同做好报账工作,并积极配合审计部门进行资金检查审计。

第八章指标管理。

第四十五条建立储备库,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经验收入库的指标由市政府统一管理,实施奖惩。

第四十六条对纳入补充耕地指标储备库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指标,市政府按10000元/亩进行收购(需扣除项目总投资费用)。

第四十七条对纳入增减挂钩指标储备库的增减挂钩指标,市政府按20000元/亩予以收购。

第四十八条对没有占补平衡指标或完不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报批建设用地项目时,所需占补平衡和建设用地指标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另外按10000元/亩从市储备库中购买。

第四十九条对增减挂钩项目中复垦整理面积与安置(安置指建新农村安置群众)面积相当的,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申报增减挂钩项目后自筹资金对拆旧区进行复垦,市政府不再予以补贴;复垦整理面积与安置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自挂建新(建新指新上的工业项目)面积相当的,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自筹资金对拆旧区复垦,市政府依据省、郑州市验收文件对建新面积按10000元/亩对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予以补贴。建新安置必须拆旧,不申报项目造成违法占地的,从严追究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人员的责任;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涉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投资由市政府统一协调解决;建设项目用地时,无补充耕地指标或增减挂钩指标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按10000元/亩从市储备库中购买。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用本辖区内的挂钩指标建新的,原则上只能使用50%,另外的50%由市政府统一管理。

第九章档案管理。

第五十条项目档案是指从项目前期工作、实施管理、竣工验收到交付使用等各阶段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和电子信息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第五十一条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为项目档案管理单位。档案管理单位应将项目档案统一进行管理,并按照有关要求,及时进行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并登记造册。

第五十二条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档案工作负总责,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须认真做好自身产生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工作,并加强对参建单位归档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五十三条项目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永久保管。整个项目的归档工作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后一个月内完成。项目档案的查阅执行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章监督检查。

第五十四条市整治办公室要建立监督检查制度,组织对项目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廉政建设等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第五十五条项目承担单位应主动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所需资料。项目立项批准、招投标签订合同、竣工验收等重要阶段必须到纪检监察部门备案。第五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项目建设工程的质量事故、质量缺陷及有关问题有权检举、控告、投诉。第五十七条对弄虚做假或不按规划设计的进度和质量要求施工、违规违纪使用资金的项目承担单位将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五十八条建立项目责任追究制度。项目承担单位负总责,具体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对不严格执行项目设计与预算、资金管理混乱、工程建设质量差的项目,或在招投标、工程监理、签订和执行合同过程中违规操作的项目以及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要追究主要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十九条一年。

第十一章附则。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试用期暂定为22。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篇七

企业法律形式:

个体企业,合伙制企业(两或两个以上,合伙人具有完全责任),合作制企业(劳作者持股),无限责任制公司(两及以上股东,不论出资完全责任),有限责任公司(按出资负责),股份有限公司(2-200发行股票)企业组织结构:

直线型组织结构(一个头),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事业部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结构,多维立体组织结构,网络组织结构管理特征:

目的性,组织性,人本性,创新性,艺术性,综合性,不确定性,系统性管理二重性:

自然属性(指挥劳动)社会属性(监督劳动)管理思想:

泰勒-美:科学管理原理(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场思想革命,要科学的挑选工人使工人进步,人与管理保持合作,吧管理职能和实际操作分开,差别计件付酬)梅奥:人际关系理论(工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除了经济还要关注心里,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工人生产效率取决于态度和周围人关系)企业战略特点:

全局性,长远性,抗争性,纲领性,协同性企业战略层次:

公司战略,竞争战略(业务部门战略),职能战略竞争五要素分析:

潜在加入者,替代品的生产者,讨价还价的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购买者,行业内现有竞争者战略管理过程:

公司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公司战略:

稳定发展战略,增长战略,紧缩战略,国际化战略战略分析过程:

1.企业外部环境分析2.企业内部战略要素分析3.战略选择4.战略的评估5.企业战略的实施与控制生产系统的构成要素硬件要素:

生产技术(生产流程,设备工具,技术)生产设施(设施布置,布局,联系)生产规模(生产能力大小,性质)生产一体化程度(方向,程度,平衡性)软件要素:

生产技术(计划决策规划,方法,手段)生产环境(政治,经济。社会,市场变化)生产质量(质量检验,控制,保证体系)生产人员(工作态度,素质要求,激励机制)生产类型划分:

按工艺特性划分,生产特点划分,产品专业化程度划分企业生产单位组成:

基本生产部门,辅助生产部门,生产服务部门质量含义:

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型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及特点三全管理思想:全面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四个一切观点:

一切为用户服务,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用数据说话,一切按pdac循环办事pdca循环: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朱兰三部曲:

质量计划质量控制(三部曲重要环节)质量改进质量体系认证:

第三方认证体系(is09000标准)人力资源的特征:

人力资源能动性,人力资源的再生性,人力资源二重性(即需要投入资源也可以创造资源),人力资源时效性(工作时间),人力资源的社会性(社会属性)人力资源的构成:

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

人力资源获取,整合,奖筹,调控,开发绩效考评概念:

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工作成果,以及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薪酬制度:

直接经济薪酬,间接经济薪酬(福利),非经济薪酬(工作本身,环境等心理效应)企业财务管理:

资金筹集管理(企业资金包括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投资管理(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对其他企业直接投)利润及其分配管理(企业营业收入管理,利润分配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耗费)基本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表(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现金流量表(全部现金净流量=全部现金流入-全部现金流出)企业支付能力p172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物资储备定额的构成:

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季节性储备定额经济订购批量发来确定经常储备定额,更侧重从企业本身费用角度考虑物资储备。

在保管费用上升和订购费用下降之间取中值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制造流程看成一条连接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的供应链,强调对供应链整体管理设备经济评价:

年经济法:将总投资乘系数化为年投资系数=p201公式现值法:将每年设备维持费用乘系数化为总费用系数=p201公式设备磨损:

有形磨损:使用磨损,自然磨损无形磨损:第一类(由于生产力提高或者需要劳动力减少,引起设备价值下降)第二类(新技术发明应用)设备寿命:自然寿命,技术寿命(技术换代),经济寿命(设备维持费决定)市场营销: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旨在满足消费需要,实现企业目标的商务活动过程。

市场营销创新:关系营销,绿色营销,网络营销,服务营销,整合营销消费者需求特征:多样性,层次性,发展性,时代性,伸缩性,可诱导性,连带性,替代性市场细分表准:地理变量,人口变量,心里变量,行为变量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产品策略:核心产品,形式产品(核心产品实现的形式或质量外观),附加产品品牌策略:品牌内涵,品牌定位,多品牌单品牌,销售生产品牌价格策略:撇脂价格(高收益回收成本)渗透价格(低收益占领市场)适中价格,心里定位价格整数,9.99,声望分销渠道:经销商,代理商,经纪商促销作用:

提供信息情报,引起购买欲望,突出产品特点形象,占领市场份额服务质量:是指服务能够满足规定和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征总和技术经济分析是经济学一个分支,一门技术学于经济学交叉的学科经济效果是指人们生产活动中技术项目新成果于新消耗劳动量比较追加投资回收期:(p295)所谓追加投资回收期是指在产出(收入)相同的前提下,用投资大的方案所节约的年运营成本回收超额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n’=(k1-k2)/(c2-c1)式中:k1、k2——方案1、方案2的投资额;

c1、c2——方案1、方案2的年运营成本;

n’——追加投资回收期。

该指标的适用条件是:如果k1k2,c2c1,当n’。

当n’nb时,投资小的方案优,选择方案2.例:某企业获得10万元贷款,偿还期5年、年利率为10%,试就下面四种还款方式,分别计算5年还款总额及还款额的现值。

(1)每年末还2万元本金和所欠利息;

(2)每年末只还所欠利息,本金在第5年末一次还清;

(3)每年末等额偿还本金和利息;

(4)第5年末一次还清本息和利息。

解:(1)第一年2+10×10%=3第二年2+8×10%=2.8第三年2+6×10%=2.6第四年2+4×10%=2.4第五年2+2×10%=2.25年总还款额=13现值=3×(p/f,10%,1)+2.8×(p/f,10%,2)+2.6×(p/f,10%,3)+2.4×(p/f,10%,4)+2.2×(p/f,10%,5)=10(2)第一至第四年每年10×10%=1第五年10+10×10%=115年总还款额=15现值=1×(p/a,10%,5)+10×(p/f,10%,5)=10(3)第一至第五年每年10×(a/p,10%,5)=2.6385年总还款额=2.638×5=13.19现值=10(2.638×(p/a,10%,5))(4)第一至第四年0第五年10×(f/p,10%,5)=16.1055年总还款额=16.105现值=10(16.105×(p/f,10%,5))计算: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篇八

市政府:

根据《市监察局2012年执法监察工作安排意见》的部署,市监察局、国土局、财政局于8月下旬起对全市土地整理项目开展了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了《**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印发以来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情况。检查组采用查阅财务账册凭证、工程建设档案、承发包合同等资料和实地察看等方法,检查了****等八个镇(街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德政工程”、农民增收的“民心工程”、农业发展的“保护工程”、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工程”来抓,狠抓落实,严格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经统计,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全市共实施土地整理项目个,新增耕地面积亩,其中已完工个,未完工个,未实施个;投入财政资金万元,其中项目工程款万元,管理经费万元。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促进了我市土地的更新换代,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了紧缺的耕地资源和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同时,新增耕地指标又能及时服务于我市总体规划报批,为增强我市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后劲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行情况良好。但检查中也发现项目立项申报审核把关不严、招投标、项目变更及资金管理等环节控制不够到位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镇(街道)对《实施细则》精神领悟上存在偏差。2011年6月修订出台的《实施细则》是以实现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在前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检查基础上,针对存在问题有目的性地提出管理办法,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它的要旨集中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主体及权责的明确化和项目资金管理的明细化。但在实践操作中,各镇(街道)未完全理解《实施细则》的文件精神,或未真正贯彻落实。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各镇(街道)普遍存在畏难情绪,未切实履行项目实施的全面管理职责,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招投标、个人操作实施项目等问题未能深度介入并有效解决;二各镇(街道)在管理费留存上存在2000元-8000元额度不等情况,未严格按照《实施细则》的具体规定执行,个别镇(街道)存在管理费挤占造田资金的现象。

单位或个人进行实施操作,由此产生的收益也归个人所得。由于个人操作在政策处理、收益分配过程中存在各种“三资”管理矛盾,引发了一些基层信访件的增加。

(三)项目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招投标制度执行不规范,项目肢解拆分现象仍旧存在。实施主体通过肢解工程、拆分标段的办法缩小单次招标总额,规避进入市招投标平台公开招标。如**镇**村的土地整理项目,被拆分成三个标段在镇招标平台进行招标,最终由同一施工单位中标实施。二是工程变更随意性较大,程序不够规范,监理工作形同虚设。检查中发现个别项目在工程量发生重大变更的情况下,未按《**市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变更暂行办法》文件规定进行报批。如**镇**村的土地整理项目,因征用土地过程中无法满足村民的补偿要求,将原申报新增面积5.892公顷,缩减为3.3043公顷。由于未按规定实施项目变更,工作衔接又不够及时,导致财政部门在下拨工程款时出现超拨工程款20.0924万元的现象。上述现象也突显虽然目前的土地整理项目实行监理制,但监理单位的到位率缺乏监督,职责履行还未到位,部分项目的监理工作尚需强化。三后续管理和资料归档方面跟进不力。检查中发现多数村未按规定在项目结余资金中提留50元/亩的新增耕地补种费和1%的工程后续管理费,后续管护责任也未得到实质性落实;另外建设单位的对项目资料不够重视,资料存放比较分散,未按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集中管理,给相关部门审计、监督等带来难度。

三、意见建议。

道)在土地整理项目中全面管理的职责、行政村作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主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项目资金明细化管理的目的性;使得镇(街道)、行政村和建筑方权责清晰,各司其职,避免三方相互争利,顺利推进土地整理项目发展,继续壮大村级经济,减少干部廉政风险。

(二)严格立项审核,加强实地勘踏。各镇(街道)必须就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流程中前2个环节——行政村向各镇(街道)提出造田申请和各镇(街道)初步勘踏意见,切实加大项目审核报批监管力度,应从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广大村民的意向性、造田项目的可行性、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及是否有职业造田公司(或个人)参与操作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估,结合本镇(街道)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择优上报项目。

(三)挖掘民主监督力量,完善现有监督制度。各镇(街道)首先应督促各项目实施村就土地整理项目资金收支情况在村级公务栏中定期、全面公开,重点对村级留存、补偿政策兑现及个人承包费用作出详细书面说明;同时为确保村级经济收入,防止镇(街道)和建筑承包方挤占村级留存资金,结合各镇(街道)实际情况也可设定村最低留存标准。其次各镇(街道)应切实承担招投标制度执行和对监理公司考核的监管责任,杜绝肢解工程、拆分标段、监理缺位的现象。

(四)健全台账登记制度,落实项目后续管理。各镇(街道)应落实专人分项目登记资金台账,收集立项申报、项目预(决)算编制申报、招投标监督和项目验收等相关资料;同时监督村级工作经费和结余资金的使用管理;督促项目所在村落实项目后期管护责任和新增耕地的复绿工作。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篇九

一、由使用人提出电脑报废申请,写明报废原因(如:软件或硬件等),找部门领导签字交到信息部。

二、电脑是否报废的依据。

1、软件问题:

1)是软件版本过旧则安装新版本。

2)做好硬盘文件备份,格式化硬盘安装一些消耗电脑资源的软件(如:ps,ai,cad)来检测电脑在运行软件是否能正常工作。

如果以上两点都不能满足正常则报废。

2、硬件问题:

1)电源或电池问题:看出厂日期在报修期内通知厂家更换,超过保修期的要看该型号产品是否停产,能买到新配件更换即可。

出自 COoCo.NET.CN

不能买到的则报废。

2)内存条问题:在报修期内通知厂家更换,超过保修期的要看该型号产品是否停产,能买到新配件更换即可。

不能买到的则报废。

3)硬盘问题:先拿到信息部备份重要数据,按照接口ide或sata类型购买新硬盘,购买不到配套的硬盘则报废。

4)cpu和主板问题:在没有停产时更换新配件成本高,所以在cpu和主板出现问题时则报废。

5)显卡、网卡问题:更新显卡、网卡驱动无效时,按照接口agp接口或pci。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篇十

有些学生由于在中学时一心扑在学习上,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这样的学生一般很少和同学交流,也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可悲的是,这样的状况还常常被老师和家长引以为傲,是好学生的标准。等他们考到大学之后,也很少主动与人交际,由于进了大学失去了中学那种模范的光环,就变得更加孤独,甚至产生自傲心理,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有种顾影自怜的感觉,总想着别人去主动接近自己,自己绝不主动接近别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不愿意投入到火热的集体生活中去。还有一些学生由于自小被家人呵护,成为家中的小太阳,什么事都不会做,以至于进入大学后对自己的生活也不会打理,要么怕洗澡,身上出现异味;要么怕洗衣服袜子,影响其他同学,如果指出他的毛病,他还火冒三丈,拒不接受,这样也引发了交际方面的孤独,他自己不屑与人交往,别人也不愿意和他交往。也有些女生,仗着自己有三分美貌,就常常以绝代佳人的姿态孤芳自许,要么一言不发,整天沉默着,要说话就是语言尖刻的“毒舌”,这也是一种心理问题。

(二)厌学心理。

有些学生在高中就不想学习,产生厌学情绪,被家长逼着考大学,进入学校以后又故态复萌,对所有的学科都没兴趣。没有家长的约束,就更加肆无忌惮,逃课,在课堂上心不在焉,精力都用在网络上,男的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女孩则沉醉于淘宝;要么就将精力用在恋爱上,根本不为以后的就业着想。也有一部分学生本来也是爱学习的,在高中经历了一番痛苦的磨练之后,进入大学发现学习环境相对轻松,紧绷的神经一旦松懈下来,反而产生了厌学情绪,觉得考上大学不过如此。还有的是因为社会上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使他们觉得读大学和不读没多大区别,因此也失去了学习动力,开始厌学。除了以上两个心理健康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心理问题也困扰着学生,例如有的学生因为个头矮,容貌欠佳而产生自卑;有的因为家庭生活穷困,和有钱的同学相比产生较大的落差,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

(三)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家庭,一个是学校,还有一个就是社会。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的家庭由于父母离婚,对孩子缺少教育,使孩子终日生活在战战兢兢中,以后就会形成孤独不合群的性格;有的是过分溺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个性,并且生活自理能力差。还有的家长在孩子读幼儿园和小学时,孩子与人产生纠纷,家长总是在别人身上找原因,从来不在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这样就使孩子养成了缺乏责任感的个性,错的都是别人。在学校教育方面,主要是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老师偏爱那些文静的、爱学习的学生,对于他们的业余爱好都不了解,也不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总将那些埋头学习,不与人交流的学生当做模范表扬,使这类人一直以为自己不交际是种美德,以后就造成了他们孤傲的性格。有些学校在教学时只注重考试成绩,对于文化课之外的课程干脆停止不上了,这样的学生进入到大学后,对于一些有益的活动无法介入,也容易促使他们的心理问题产生。社会的影响主要是拜金主义流行,使那些家庭贫寒的学生产生自卑;也有的是对于外表美的推崇,使那些身材和容貌不佳的学生产生自卑。

针对高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纠正的方式并不是专门的心理疏导,而是要通过人文素质的提高来潜移默化地进行纠正和疏导,因此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就是最好的选择。

(一)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优势。

语文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还由于人文性,因为语文是记在人类文化的载体,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具有记载、描述、解惑和探索的功能,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伴随着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功能,可以领略丰富的人文思想和人文内涵。语文学习的这些特点为心理教育提供了条件,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借助语言向学生讲解,与学生产生交流。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等不同手段,将自己对文章学习的理解、认识和感悟都反映出来。这个过程带着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将自己的个性凸显出来,使同学们看到了此人的个性特色。一堂语文课中,老师、学生、课文、课文作者以及文中人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比较、质疑、参照、启迪和吸收的相互作用,观点相同的人会觉得找到了知音,观点相悖的人会忍不住针锋相对,据理力争。这样一堂课就成了语言的交流空间。高校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内容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凝聚了人类的美好感情,有的蕴含了学者的思想精华,这些作品都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在学习过程中,作品中的审美理念和人文主义思想可以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给学生以正能量的教育。

(二)语文教学对心理教育的渗透。

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积极交往。像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和《史记》中的《将相和》,通过对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可以让学生知道朋友之间的珍贵,以及在国家和个人之间的正确取舍,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分享,学会宽容和沟通。在语文学习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去自主学习,在课文中有许多古人通过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了命运,像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囊萤映雪的车胤和孙康,凿壁偷光的匡衡等。还有一些古诗也深刻揭示了少年时代学习的重要性,如“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还有一些作品可以用来激励学生的意志,如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受过宫刑仍然坚持著书的司马迁,为完成《游记》而坚持不懈的徐霞客以及周游列国的孔子等。语文学习中更多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的作品,像努力探索的屈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还有为了尽孝而弃官的李密,忧国忧家的杜甫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等,这些人都是具有担当的人,为国家,为人民或是为了家里老人都勇于牺牲自己的利益。通过学习,让学生培养良好健全的品格。

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前提条件包括教师素质、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作为高校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优秀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及时调适自己的状态;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能吸引学生听自己的课;还要具备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建立在教师具有宽容的胸怀和极大的爱心基础上的,只有教师爱学生,愿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才会爱老师,认真听他上课。这种关系不仅建立在课堂上,也包括在生活中,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关心每一个学生,更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教学环境应该以民主和宽松为主,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改善过去那种一人讲课大家听的传统方式,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可以反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千万不能因师道尊严而对学生的态度产生抵触情绪。在语文学习中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像教学一些戏剧剧本时,教师可以作为导演,知道学生排练一出话剧,让学生深入到角色中体会人物的情感。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课文转化成有声有色的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途径。

利用语文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要从课堂中和课堂外两个途径入手。课堂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教学主要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品德,如善待别人,学会与人共处,明白交际的重要性,还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在世上的价值不是因为外表的优秀,而是对社会的贡献;也不是有钱就是优秀的,良好的品德比金钱更重要。还要学会善待父母,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学会感恩。不仅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每一个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此外还要学会担当,学会面对困难和逆境。这些在所选课文中都能学到。另一个途径是来自课外实践,可以让学生走上社会,走进生活中,如参加志愿者活动,让他们用实际行动去帮助别人,体会给予的快乐,这些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交流能力,也能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除了课外实践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阅读一些经典之作,了解前人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四、结语。

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语文教学因为具有一定的优势成为首选,要做好心理素质教育,还要多方面努力才行。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篇十一

为巩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成果, 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提高广大农民的 生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由镇人民政府统一领导,镇村分级负责,镇经济发展服 务中心牵头管理。

第三条 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行镇村分级负责,专业管护,队伍管理与农民群众自 行维护相结合的办法。 村容村貌管理 第四条 村庄在入村口有标准村名标识,村庄街道整齐洁净;临街住户落实“门前三包” 责任制。家庭厕所一律设在庭院内,有条件的村庄可规划出柴草堆放点,集中统一存放;没 有条件的村庄,柴草一律垛放在农户庭院。

第五条 村庄内实施建筑要按照镇镇、村的总体规划进行。住房要统一标高,房基基本 保持水平一致。

第六条 村庄内住房建筑施工时,现场材料、机具等应堆放整齐,不得侵街占道,影响 交通。建筑施工的建筑废墟以及废弃家具等大件垃圾由施工单位或个人及时清运至指定地 点,不得倒入生活垃圾存放点或垃圾箱,建筑垃圾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第七条 村庄内不准乱贴标语、张贴广告、乱设广告牌匾、悬挂有碍村容村貌的物品。

第八条 村庄内有排水设施,有垃圾集运点,有公共厕所,无污染源。

第九条 家禽家畜一律圈养,引导养殖户逐步向养殖小区集中。推行“一建四改”(建沼 气池、改圈、改厨、改厕、改庭院),建立完善村级沼气服务站,推行社会化管理。

第十条 农户庭院柴草、杂物摆放整齐有序,院内、室内干净整洁。 村庄道路、巷道管理

第十一条 村庄道路、巷道由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管护。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道路,不得占道打场晒粮,不得阻碍交通。道路两 侧的公共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堆放物料,搭建建筑物、畜舍或其它设施。

第十三条 连村路及村内街道要保持路面清洁,平坦、完整、畅通,路肩的宽度要一致。

第十四条、村庄道路、巷道管护人员对村庄道路、巷道实行定段责任制,并签定合同。 管护人员按镇村要求或合同约定履行职责。

第十六条 村庄的树木花草和文体设施由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管护。

第十七条 绿化管护人员要及时进行浇水、防虫、施肥、修剪等,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 树木花草进行检查, 做到不缺株、无人畜损坏。 对缺株、折损或被人畜损坏的, 要及时报告, 并进行补栽。

第十八条 绿化管护人员对树木、花草实行定段责任制,并签定合同。管护人员要按镇 村要求或合同约定履行职责。

第十九条 文体设施管护人员要定期对文体活动器材和设施进行修护,确保设施完好无 损坏。

第二十一条 建立和落实村内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公约,由专职管护队伍管理与群 众自我维护相结合。

第二十二条 根据实际情况, 村庄主副道路要设置足够的垃圾池, 村要设立固定的垃圾 存放点。

第二十三条 农户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或桶装化,每天定时与村内清扫的垃圾、杂物由 保洁员运送到垃圾存放点。垃圾存放点的'垃圾要清运及时,日产日清,运输过程中不得造成 二次污染。村庄环境卫生要达到无垃圾乱倒、无粪土乱堆、无柴草乱垛、无脏水乱泼、无畜 禽乱跑、无杂草丛生,巷道日常清洁。各村垃圾存放点的垃圾由村负责集中清运到垃圾中转 站(垃圾填埋场) 。

第二十四条 环卫管护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种卫生设施进行检查维护, 确保无损 坏,对损坏的,要及时报告并修复。

第二十五条 环卫管护人员实行定段责任制, 并签定合同。 管护人员要按镇村村要求或 合同约定履行职责。

第二十六条 村委会对村庄环境卫生的状况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镇人民政府责任 (一)依据本办法制定本镇镇村庄环境卫生管理的具体措施; (二)根据镇政府所在地街道需要,购置一定数量的垃圾箱或修建高标准垃圾池,设置 在主副街道; (三)落实部分专项村庄环境卫生管理资金; (四)参照城市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办法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统一组织村庄环境卫生管护 的承包工作,有条件的积极推行农村垃圾物业化管理,暂不具备条件的,要健全专业管护队 伍; (五)负责检查督导各村村庄环境卫生管理情况,制定落实对各村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工 作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 要把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好坏与村干部的工资挂钩, 与各项评先 评优挂钩; (六)负责对各村村庄环境卫生专兼职管护人员履行合同情况,特别是对垃圾清扫清运、 储运等环节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 督促其严格履行合同; 对专兼职队伍违约情况进行记录并 追究责任。

各行政村责任

(一)依据本办法,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本村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经村民会议 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 (二)负责根据需要购置一定数量的垃圾箱或便携式户用垃圾桶,合理设置在村街两侧 或各户, 并确定村村级垃圾临时存放点, 同时负责将村垃圾转运至垃圾填埋场或镇垃圾中转 站; (三)负责对村庄环境卫生管护人员的监督,确保村庄治理效果; (四)组织开展农户家庭之间的卫生评比活动; (五)落实部分村庄环境卫生管理资金; (六)教育农民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搞好门前“三包” ,对维护村内道路、卫生设 施、照明设施及花草树木的承包人实施责任监督。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根据季度检查督导的情况,每季度由镇人民政府对各村落实管理制度情况 做出评价,作为对各村年度环境卫生管理考核的依据,对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效果不到位的村给予通报批评,并扣除相应的分值。

第二十八条 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的村,列入本办法管理;对村庄基础设施 建设尚未完成的村,从 2011 年 1 月 1 日列入本办法管理。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 2012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由镇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村庄整理卫生管理制度。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篇十二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近期仔细研读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一书。书中主要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技术进行阐释与探讨。内容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概述,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硬件教学资源管理,软件教学资源管理,系统集成环境管理,项目管理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评价与管理技术等。本人在读到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这一节时颇有感触。

首先是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文中指出“学生作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最终服务对象,不管是资源开发企业开发的数字化资源,还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设计、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都必须最终满足学生的需求,满足大多数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需要。学生成了数字化教学资源质量的试金石与最终检验者”。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基于学生的需求分析,基于不同学生的差异需求分析,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学习规律和个体差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比如,在制作课件时,一定要精心筛选素材,选取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材料。这样的素材能紧扣教材中心,突出重难点,宁可少而精,切莫泛而滥。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才有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空间和机会,多媒体课才能达到其“辅助”教学之宗旨。并且在导入时就让学生主体参与,在制作《机械制图》基本几何体这节课时,课件中展示由多种基本几何体构成的常见的零件,让学生分析由哪些形体组成。上课一开始,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制作课件时宜精不宜多,也不适宜使用太多的动画,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没有思考问题消化知识的时间。

其次是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积极‘旁观’、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或经历各种学习体验,形成经验,实现有意义的建构学习,并让这些体验、经验转化为知识和能力。从这个角度看,数字化教学资源仍只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或手段”。我个人认为,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工具和手段。教师不能过分依赖课件,更不能让课件牵着鼻子走,也没必要把要说的、要讲的都做到课件上。这样的教学,教师光顾着播放课件了,学生光顾着看课件了。教师的课件做得很漂亮,学生看得眼花缭乱,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反而成次要的了。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来设计和制作课件,使课件具有针对性,很好的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这才能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的作用。

第三是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师生共同的关系。

文中指出“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同时也可以阻碍教学和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起穿针引线和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完成意义建构。因此,从建构主义观点来看,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课堂,就好比赛龙舟。教师是龙头上的指挥,每一位学生都是桨手,数字化教学课件就是龙舟。龙舟做的再好看,如果设计不合理,影响了指挥和桨手的交流和沟通,势必影响龙舟前进的方向和速度。在课堂上,多媒体课件也不能过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师的精力。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会缺乏交流和互动,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想法和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也不能专注地听教师讲解,更不能进行独立的思考。虽然热热闹闹、忙忙碌碌一节课,但效果很差。

教师应该时刻认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认清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是用来辅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多媒体不是课堂的主体,更不可能取代教师。如果教师重视情境创设,注重情感交流,以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那么教学一定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篇十三

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近期仔细研读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一书。书中主要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技术进行阐释与探讨。内容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概述,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硬件教学资源管理,软件教学资源管理,系统集成环境管理,项目管理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评价与管理技术等。本人在读到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这一节时颇有感触。

文中指出“学生作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最终服务对象,不管是资源开发企业开发的数字化资源,还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设计、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都必须最终满足学生的需求,满足大多数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需要。学生成了数字化教学资源质量的试金石与最终检验者”。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基于学生的需求分析,基于不同学生的差异需求分析,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学习规律和个体差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比如,在制作课件时,一定要精心筛选素材,选取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材料。这样的素材能紧扣教材中心,突出重难点,宁可少而精,切莫泛而滥。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才有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空间和机会,多媒体课才能达到其“辅助”教学之宗旨。并且在导入时就让学生主体参与,在制作《机械制图》基本几何体这节课时,课件中展示由多种基本几何体构成的常见的零件,让学生分析由哪些形体组成。上课一开始,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制作课件时宜精不宜多,也不适宜使用太多的动画,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没有思考问题消化知识的时间。

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积极‘旁观’、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或经历各种学习体验,形成经验,实现有意义的建构学习,并让这些体验、经验转化为知识和能力。从这个角度看,数字化教学资源仍只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或手段”。我个人认为,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工具和手段。教师不能过分依赖课件,更不能让课件牵着鼻子走,也没必要把要说的、要讲的都做到课件上。这样的教学,教师光顾着播放课件了,学生光顾着看课件了。教师的课件做得很漂亮,学生看得眼花缭乱,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反而成次要的了。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来设计和制作课件,使课件具有针对性,很好的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这才能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的作用。

文中指出“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同时也可以阻碍教学和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起穿针引线和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完成意义建构。因此,从建构主义观点来看,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课堂,就好比赛龙舟。教师是龙头上的指挥,每一位学生都是桨手,数字化教学课件就是龙舟。龙舟做的再好看,如果设计不合理,影响了指挥和桨手的交流和沟通,势必影响龙舟前进的方向和速度。在课堂上,多媒体课件也不能过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师的精力。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会缺乏交流和互动,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想法和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也不能专注地听教师讲解,更不能进行独立的思考。虽然热热闹闹、忙忙碌碌一节课,但效果很差。

教师应该时刻认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认清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是用来辅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多媒体不是课堂的主体,更不可能取代教师。如果教师重视情境创设,注重情感交流,以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那么教学一定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读书教学心得。

读书心得。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篇十四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高校教学信息化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对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也变得尤为重视,能否对我国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及建设,关系到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重点对我国当前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意见,以希望对我国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带来一定益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师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和创新,高校教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教师希望借助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课堂,更希望学生借助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网络数字图书馆,为教师教学研究和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已经关系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和实施,成为高校办学水平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如何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管理和建设成为目前高校极为关注和迫切解决的问题。

高校网络教学资源主要包括高校自身通过自建、购置或共享的方式所建立的服务于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数字化资源,包括各类电子文本、网页、视频、音频等数字文件。从目前国内各高校所建立的网络教学资源内容来看,主要包含用于教学和素质教育的一些多媒体课件、网络题库、案例、资料、网络课程等资源,以及用于学科建设的一些专业素材资料、学科网站和实验教学平台等。而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各校自筹经费建立数据库,或者通过外购、自主研发的一些教学平台,以及部分有教育相关部门和国外相关机构所建立的共享教育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需要建立在长足的发展基础上,将其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进行建设和管理,它不单单是教学资源的收集和保存,而是涉及了数字资源内容的组织和规划、资源可循环性利用、实施技术的先进性和便捷性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在目前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和建设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数字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建立起内容相当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库,以及网络教学平台,但是由于许多资源都是以试题、教案、课件等形式简单的累积在一起,没有详细的进行分类和组织,让教师或学生很难搜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内容。而一些高校只是为了简单的扩充资源,购买大量的教学光盘进行复制和拷贝,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并没有重视资源的质量,使某些资源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教师和学生的使用积极性并不高,导致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教学制度引起的应试教育思想让许多学生没有形成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能力,很多数字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不规范。

许多高校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时,主要依靠学院相关部门的多人合作形式完成,在资源分类、资源引进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来实施,导致资源分类不规范,种类划分不明确,内容宽泛无章,分类中有重叠的现象,不仅给教师和学生使用资源带来不便,更不利于对资源的分类管理和补充,给校园网络资源的管理和建设,以及实现共享和交流等都极不便利。

就目前形势而言,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管理一般都是管理人员进行专门负责,并没有设置相应的反馈系统,无法得到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也无法传达给资源管理者。因而,在网络资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便一直得不到解决,长期使用过程中,便会积累出更多的问题,不仅阻碍了网络资源的优化和更新,更是打击了教师和学生的使用积极性,导致了资源浪费、整合困难的现象。

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教学资源库中,多以电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素材资源、教材资源、文献资源等形式存在,没有具有校园特色性的资源库和网页,不仅不能够体现高校自身特色和校园文化,让网络资源显得枯燥、毫无新意。同时,在网络教学资源的构建上,各高校主要以购置为主,缺乏让资源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动力,以及外购的资源也并不能与校园发展理念相吻合,在资源引进上也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对于网络资源的建设必须建立在自主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统一的规范、规划和策略,积极引进资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网络的开放性为教学资源的搜集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在互联网上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一些论文、多媒体素材、网络课程、试题、软件等,学校资源建设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将这些资源进行下载、筛选、整合、优化、入库。在收集网络资料的同时,需要注意收集具有针对性、实时性和实用性的素材,不仅让校园网络教学资源跟上时代的步伐,还能够充实资源内容,解决现代化背景下教学资源匮乏的现象。而且许多教学资源是网络共享的,这类资料的收录可以为学校节约部分经费,提高办学的效益。

(二)自主开发教学资源。

高校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自主开发是网络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学校可以利用原有的传统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并进行整合和分类,制作成适合于多媒体制作或网络教学使用的数字化资源;其次,学校可以利用教师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将各科教师所制作的网络课件、论文等教学资料收录、归类、整合成为网络共享资源,丰富教学资源的内容。同时组织专业队伍,按照学科的需要对一些散乱的素材和教学材料进行重组和设计,制作成适用于网络教学和学习的资源。这样不仅节约资金,而且人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可以将资源进行开发和循环利用,创造出新的资源,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

(三)加强共享资源的建设。

各高校应该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重复建设的现象发生,实现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不仅能够节约建设成本,还能够促进高校之间的和谐友好发展。同时,在自身某些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积极向拥有该类资源的学校进行交流和合作,开展资源共同建设的研讨会,优化资源,实现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建设。

参考文献。

[2]朴成植、朱旭泽.论校园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32)。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篇十五

摘要:进入21世纪,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使用。这一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了高等教育的传统授课模式,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授内容,增加信息传递的渠道,得到高校和教师的认可和欢迎。但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化,多媒体教学出现一定的弊端,如课件质量不高,教师多媒体应用技术欠缺,多媒体技术应用范围局限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就多媒体应用模式在高校教育中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路。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模式;高校教育。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20世纪晚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在教育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出现,并迅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课堂中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语言和文字单项输出的扁平式教学方式,形成声音、图像、影像语言、模型等立体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目前,使用ppt幻灯片、教学影片等,借助电视和电脑屏幕、音响、投影仪等传统多媒体媒介,对学生开展教学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具有颠覆式影响。随着这一模式的广泛应用,近几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高校教育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弊端。

一、高校传统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弊端。

1.刻板追求多媒体教学的覆盖,忽视高校多元化课程类型的教学需求。与中小学普及知识教育不同,高校教育作为专业理论教育,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对教师教学手段的要求是不同的,人文社科类课程、艺术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等对专业教学方式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对不同专业学生所设计的基础理论类课程和应用操作类课程所需要的教学方式也应有所不同。面对如此多元化的课程类型,统一要求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显得教条与欠缺合理。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辅助手段之一,只有与教师的黑板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画、模型展示、实物演示等方式协调统一,才能达到授课效果。现在,存在部分学校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刻板追求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各个专业的使用,忽视学科专业特点和其他教学方式的综合使用,影响教学效果。

2.单一倡导多媒体教学形式,忽视教学课件内容质量和学生接受情况。多媒体技术的使用门槛较高,要对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掌握。虽然高等院校教师要求接受媒体技术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短,内容浅,教师专业背景不同,大部分专业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只停留在初级入门阶段,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质量一般。有的教师甚至直接从网络上下载,或者将其他类似课程的课件拿来使用,极大地影响授课质量。在相关调查中发现,有的多媒体课件缺乏科学设计,忽视学生感受,加入过多的影音元素、动画效果,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影响大学课堂的严肃性。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仅仅将课本文字复制粘贴到幻灯片中,讲授过程中文字过多,翻页过快,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有的教师,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喧宾夺主,忽视教学内容。这严重影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3.狭隘定义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忽视多媒体技术在其他教学环节的应用。当前,很多高校教师的教学观念中,多媒体教学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幻灯片和教学影片,这对多媒体教学的定义极端狭隘。仅仅是课堂上的“多媒体”,绝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技术现代化。一个专业的设计是多层次、多环节的,除了课堂教学,还有实践实习、课外讨论、作业论文、实验操作等环节,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授课中,更多地要延伸至课堂外,使得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

4.片面要求教师对多媒体方式的使用,忽视对教师多媒体技术的培训。当前,部分高校将是否应用多媒体教学,作为考核教师的指标之一,鼓励教师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主要从事教学并成为骨干教学力量的教师年龄大多在40岁到55岁,多年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使他们形成一套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使用,骨干教师思想上有抵触意识,强行使用可能会影响授课教学,而普通高校整体教师队伍忙于专业的教学科研,很少统一组织定期教学技能培训,即使开展培训,往往只是一场简单的讲座或观看教学影片,对提升教师技能,效果极其有限,这也会影响课件制作质量,使多媒体教学效果流于表面和形式。5.多媒体技术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不同于传统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为保障多媒体教学的顺利实施,各高校需要一定的设备基础和技术支持,教学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停电、计算机故障、网络速度,甚至教室光线都可能影响正常教学实施,有时甚至出现开课多时,教师仍在修复计算机系统或移动硬盘的情况,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传递的桥梁,往往模式统一,缺失情感,即使画面精美或效果优良,也无法取代教师人性的讲授、随性的课堂发挥和与学生的互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虽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它仍然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们必须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开辟新的思路,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高校多媒体教学模式发展的新思路。

1.树立正确的教学新观念。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特色,设计教学方案。多媒体技术仅仅是大学课堂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课堂教学重点还是要以讲授为主,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理解讲授内容,切不可本末倒置,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正确地制作、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继承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为主的教学思路。课件制作要以教学内容为重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为基本要求。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特点,设计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聚焦教学目的,明确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工具角色,使其在教学环节实现作用最大化,效果最佳化,提升教学效果。

2.加强教师队伍教学技术技能培训,熟练灵活地使用各类多媒体设备。大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想制作水平较高的多媒体课件比较困难,有的教师只能使用“ppt”制作简单的提纲资料,多数教师的多媒体技术和理论水平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加强教师多媒体技术能力培训,是做好多媒体课程教学的关键。高等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对教师多媒体制作技术的培训,从基本原理、课件制作基本知识、教学资源的检索收集、新媒体设备的使用等方面入手,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应用的培训,使教学方法和技能同强化专业知识同等重要,让多媒体课件内容符合课堂教学情境,让大学教师熟练制作较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操作课堂中的各种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过程中一气呵成,有机统一。

3.改善教学团队管理和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团队多媒体资料的统一规划、管理和共享。改革现有教学团队管理体制,改善高校教师中“各自为战”的现状,加强学科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形成教学科研梯队。在教研团队中,可由技术能力强的教师负责课件制作,学术水平高的教师负责理论把关,教学经验足的教师负责内容设计,团队合作,设计出适合本专业教学,让学生接受,能确实有助于教学实施的精品课件,并将这些课件在团队里共享,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有助于新进教师的成长和教研团队的形成。

4.深层次、多方面地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校教学设施和教学方式的全面改革。在高校教师中革新多媒体教学观念,突破对多媒体教学即“ppt”加投影仪的狭隘理解,同时使“多媒体教学”这一观念走出课堂,让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以外的其他教学环节发挥作用,如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网上作业系统、线上学科讨论、专业报告会网络直播、客座教授远程授课系统、学生网上学习小组、网上师生资源库共享系统、精品课程专业页等。随着移动媒体和互联网+概念的流行与应用,也可将新媒体应用到教学中去,制作相关课程app,让学生可下载,并在课堂以外进行学习和互动。师生还可以建立课程公众平台,实现手机考勤和作业提交,通过教育网实现不同学校同专业之间的教学互动和学生交流等,让现代技术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总之,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使用,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趋势,是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最有利的方法和手段。面对计算机技术、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高等院校应更新观念,理性面对,合理设计,充分利用,让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提升效果,在高校教育中最大地发挥促进作用,更快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尹敬齐.多媒体技术[m].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2]史育英.试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兼谈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16).

[3]王鲁梅.多媒体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教导刊,20xx,(10).

[4]荣曼生.普通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xx,(3).

[5]刘和海,王清.高等学校多媒体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xx,(12).

[6]荣曼生.论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j].教育信息化,20xx,(4).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篇十六

教育资源管理建设中的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因特网、各类教育光盘、电教资料和教育软件等几个方面。

1)网上众多的教育网站是教育资源管理建设中重要的资源来源。尤其是有些教学学科类的教师个人网站,在某一门学科的资料方面收集得比较全面,教案、教学资源与课件都有。这些网站对教学资源都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将这些资源导入资源库比较方便。可以将这些网站的有关资源下载,然后加入资源库中。

2)各出版社出版的各类教育光盘属于正式电子出版物,品种较多,比如教育、多媒体课件等多有涉及,而且比较权威。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育光盘,将其中的资源导入资源库。

3)教学管理软件与辅助教学软件,这两大类构成教育软件,至于其中的一些资料性软件可以将它们的教育资料导入资源管理建设之中。比如,有一个英汉词典类的教育软件,其数据是保存在文本文件中的,那么,将文本文件转换成资源库的数据库格式,这样就可以导入资源库了。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篇十七

主观性风险是人为原因造成的,目前,建筑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施工方为了能承揽到建设工程,除了价格和工期以外,对其他合同条款漠不关心,合同签订上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容易出现因签订的合同有缺陷而带来风险。例如:合同中对价款的支付笼统地约定为分期支付,但没有约定具体时问,这是属于人为的疏忽大意或缺乏经验,使所签合同的条款有缺陷;又如设计合同中约定,建设方提供必要的资料,但建设方在交付资料时没有办理交付手续,这是属于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缺乏经验。有些主观性风险则是因合同一方恶意违约造成的,例如:我国建设工程领域普遍存在的拖欠工程款的现象,据建设部统计1996年底全国累计拖欠工程款1360亿元。1999年底累计拖欠2221亿元,2001年底累计拖欠2787亿元,2002年累计拖欠达33“亿元。

3.2.3建设工程合同风险成困。

客观性合同风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界认知的局限性,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调整,这些客观因素是人们无法准确预见和有效控制的。主观性合同风险,成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合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防范合同风险的意识不强。

(2)相关人员的合同、管理、法律知识缺乏,综合素质不高。

些合同管理人员缺乏合同、管理及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及相应的实践经验,难以对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些因素制约着合同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

(3)相关人员缺乏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合同管理制度的缺位,使管理人员之间权责划分不清,缺少相应激励和约束机制,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有些风险损失的发生源于管理人员的疏忽大意,专业知识本来就比较缺乏,再没有一个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更加剧了风险损失的发生。

建设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和风险控制环节多、参与的人员广,需要建立一个全面、完善、严谨的控制体系,方能对合同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建设工程项目的有关单位普遍缺少相应的控制体系或是控制体系有漏洞,造成了合同风险的出现。

4.2建设工程合同风险控制体系建设。

建设工程合同风险控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建立风险控制体系,第二个层次是实施风险控制。风险控制体系为具体风险控制方法的应用提供了制度、组织、人员上的保证,是工程项目建设有关单位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篇十八

索赔已经成为多数承包商普遍运用的一种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但是,索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积累经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施工过程中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上报等基础工作,如果没有基础性资料作保障,空口无凭,业主、监理就无法受理承包商提出的索赔,索赔程序就无法启动。

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十八条规定:“发包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的规定,及时拨付工程款项”。其中并未提到不及时支付的法律责任。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中虽有相关的违约规定:“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设工程的性质不宜折价、拍卖的外,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将该工程折价,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拍卖”但没有对不宜折价、拍卖的建设工程范围做出解释。另外,现行的法律法规缺乏对工程竣工决算的期限、方式等的规定,致使业主利用决算来实施“缓兵之计”,从而拖欠工程款。

案例分析四:某承包商企业在同一时期内有8项工程可供选择,其中有5项住宅楼(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中有数学模型)。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篇十九

根据我国《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教育资源管理建设可以分为八类:媒体素材、试题库、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

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素材、图形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5种,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

试题库是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遵循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

课件与网络课件是根据运行平台划分的,可分为单机运行与网络版的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

案例是指由各种媒体元素组合表现的,有教学意义与现实指导意义的代表性现象及事件。

文献资料是有关对重大事件的记录,以及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等方面的记录。

就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称为常见问题解答。

排列出某一领域中相关的非网络资源的索引与网络资源地址链接,称为资源目录索引。

以网络表现的某些门科的教学内容,称为网络课程,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篇二十

(一)利用中文数据库进行文献信息检索实习报告格式按下列几项要求完成:

1、检索课题名称:

2、课题分析:

3、选择检索工具:

4、构建检索策略:

5、简述检索过程:

6、整理检索结果:

7、标示原文线索:

注:

1、请按实习指导书的举例完成检索报告;

2、选择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期刊、会议、图书);

3、注意一一对应,四要素。(5.0分)。

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管理篇二十一

摘要:伴随网络教育的发展,教育资源管理建设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成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设计步骤、制度保证等五方面对教育资源管理建设提出一些具体实施的思路与建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深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更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在各级教育系统的广泛建立,为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然而许多单位建立起来的教育网由于缺乏教学信息资源,而难以发挥在教学与科研中应有的作用与效益,造成设备的大量闲置与浪费。教育资源管理具有因特网上资源管理无法替代的作用,建设适合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资源管理是教育系统网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商品化的资源管理无法提供个性的教育资源的情况下,资源管理建设在教育系统网建中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工程。本文试就教育系统网建资源管理的分类内容、技术要求、设计步骤、建设方案、制度保证等方面做一些初步探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